安全意识是什么

2022-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安全意识是什么

安全员到底犯的是什么罪

清华大学刑法学博士、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最高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员张鹏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关键是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原本能够履职到位而未到位,并因此导致严重后果。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关键是,行为人对安全生产设施和条件负有直接监督责任,而非对安全生产、作业本身的直接责任。这也是两罪的主要区别。

安全员该不该为事故埋单?就2015年11月4日,河北省冀州市法院对以下这起事故的判决,答案是肯定的。

2014年9月26日18时57分,冀州市富居丽景小区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因塔吊所吊灰罐脱落,致被害人刘某被当场砸死(以下简称“冀州案”)。经查,发生事故的塔吊的吊钩保险装置已损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塔吊操作员魏某、指挥员张某、工地安全员康某,明知塔吊吊钩保险装置不起作用,进行作业可能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但三人轻信能够避免,因而造成了灰罐脱落致使刘某当场死亡的严重后果。

河北省冀州市法院认为,被告人康某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存在的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其行为已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最终,被告人康某犯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判决书一公布,让诸多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坐不住了。坐不住的原因有二,一是安全员康某该不该为事故埋单,二是如果需要埋单,应该被判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吗?

安全员犯了什么罪

本刊记者联络了“冀州案”中康某的辩护律师——河北合明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振宪,但他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又联络了长期致力于安全生产事故犯罪研究的清华大学刑法学博士、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最高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员张鹏,以及企业一线安全管理者代表——传化集团浙江传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胡汝斌。

张鹏认为,在“冀州案”中,作为安全员的康某,的确犯了罪,且犯了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张鹏介绍,安全生产事故犯罪只是一种通俗说法,法学上它并非独立的罪名,而是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等罪名的统称。这里重点介绍重大责任事故罪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首先,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成立本罪的关键是,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原本能够履职到位,但却未履职到位,并因此导致严重后果。

这一点可以分为3个层面解读:其一,行为人正在实施生产、作业行为,即履职过程中。在履职过程之外,比如工间休息时的行为,不可能构成本罪。其二,行为人行为必须违反了安全管理规定,即履职不到位。如果行为人遵守了安全管理法规,却仍然发生事故,便属于意外事件,不成立犯罪。其三,履职不到位引起了严重后果。这里的严重后果是指致人死亡1人以上;致人重伤3人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发生矿山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此外,从司法实践看,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行为人主要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至于企业的性质,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例如,劳改企业中的在押罪犯,无照施工经营者,无证开采的小煤矿从业人员,个体经营户等,均可成为本罪的行为主体。

其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设施或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成立本罪的关键是,行为人对安全生产设施和安全生产条件负有直接监督责任,其原本能够履职到位,却未履职到位,并因此导致严重后果。

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相比,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职责特指对安全生产设施和安全生产条件的直接监督责任,而非对安全生产、作业本身的直接责任,其他成立犯罪的要素则大致相当。

在“冀州案”中,康某并非一线生产职工,其并不直接从事作业行为,而是在管理层,针对安全生产设施和安全生产条件,监督一线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即业务监督责任。其职责范围明显具有职权属性,而非生产作业属性。换言之,康某明知发生事故的塔吊的吊钩保险装置已损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却仍然允许魏某、张某进行作业,造成了灰罐脱落,致使一人死亡。据此,康某应成立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而非重大责任事故罪。

需要注意的是,本案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中,没有明确肯定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已经向康某提出存在这一安全隐患的情节,这是本案存疑的地方。因为,根据《刑法》规定,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必须存在“经有关部门或职工提出而仍然拒绝改正”这一事实。事实上,冀州检察院仅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起诉,但冀州法院改变罪名,以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结案,其中应该在法庭调查阶段,发现并认定了“经有关部门或职工提出而仍然拒绝改正”情节,否则,本案只能成立重大责任事故罪。

同是安全员 获罪却不同

同是涉案的企业安全员,以下这起事故中的安全员刘某最终被判重大责任事故罪,原因是什么?

事故经过是:2015年1月27日10时至11时期间,重庆某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某锰矿工人廖某,在距主井口700 m的四平巷进行排险作业时,被顶板掉落的矿石砸中头部,当场死亡(以下简称“重庆案”)。2015年4月15日,城口县安全生产监管局认定,本次事故为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被告人刘某作为本次事故矿井的安全员,对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疏漏,应承担本次事故的现场安全管理责任。

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刘某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对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疏漏,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经城口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定:刘某承担本次事故的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其行为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应予刑罚处罚。

张鹏认为,“冀州案”与“重庆案”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被告人均为安全员,但定罪却不一样。主要因为“冀州案”被告人已经经过有关部门或职工的提示,明确认识到安全生产存在隐患,但仍然故意允许生产作业人员进行违规操作。“重庆案”中,被告人事先并不知道存在安全隐患,也不是故意允许他人继续作业,而是在事故发生之时履职不到位间接导致事故发生。两者在“是否事先经过有关部门或职工提示存在安全隐患”上存在重要区别。应该说,重庆法院与冀州法院的判决结论均是正确的,恰当反映了两种罪名的差异。

安全生产事故犯罪的误区

张鹏认为,在实践中,安全生产事故犯罪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只要在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事故,就一定构成安全事故责任犯罪。实际上,只有生产、作业行为以及直接监督、控制生产作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本罪。换言之,这类犯罪只能由直接支配生产作业的履职行为构成。

误区二:只要履职不到位,并且客观上发生了事故,就必然成立犯罪。实际上,即便履职不到位,并且有事故发生,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履职不到位并未导致严重事故(严重后果),仍然不成立犯罪。

误区三:只要客观上履职不到位并因此导致严重后果,那么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必然犯了安全生产事故罪。实际上,安全生产事故犯罪的罪责形式为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由于不能预见或者不能抗力的自然现象引起的事故,以及因为技术条件或设备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避免的事故,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不能认定为此类犯罪。

误区四:只要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哪怕是极低的责任,都承担相同的刑事责任。实际上,多个原因行为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在区分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的同时,应当根据原因行为在引发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分清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确认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合理确定罪责。

一般情况下,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决定性、关键性作用的,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对于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从业资格、从业时间、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情况、现场条件、是否受到他人强令作业、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等因素认定责任,不能将直接责任简单等同于主要责任。对于负有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职责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其岗位职责、履职依据、履职时间等,综合考察工作职责、监管条件、履职能力、履职情况等,合理确定罪责。

建议 厘清责任 尽职尽责

从法律工作者的角度,张鹏给出了建议。他主张,首先,安全生产参与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的所有注意义务(注意义务是指行为人作为时,应当注意有无侵害某种法益(即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不作为时应当注意有无违反某种特定的法律义务的责任),都是刑法意义上的注意义务,但大致范围接近。其次,安全生产参与者应根据注意义务和自己身份,切实履行义务。一线的生产作业人员主要把握与生产活动本身有直接联系的注意内容;作为管理者的业务监督人员,则主要把握与监督他人相关的内容。最后,要善于从专业角度,研究本职工作中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以及形成与他人合理配合及保障机制,这些举措或机制很大程度上是履职是否到位的关键因素。

作为企业一线的安全管理者,传化集团浙江传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胡汝斌,也提出4点建议。

第一,必须掌握法规,照章办事。《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安全管理人员7项法定职责,是企业安全管理者开展工作的核心法律支撑,再加上其他有关的法规标准、管理规定等,是安全管理人员理直气壮、依法履职尽责的保障。

第二,必须有态度,敢于说不。作为安全管理者,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方式传递安全管理的态度,特别是对于事故隐患,坚持原则不妥协,同时也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偶尔越级上报,未尝不可。

第三,必须有解决方案。工作中,必须依法依规,再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可行方案。解决问题才是老板愿意看到的。

第四,必须保全证据。安全管理人员讲话必须严谨。关键时刻能拿出证据、自证清白,如安全文件、会议记录、整改通知书、汇报材料、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信息、微信信息、工作笔记等。一旦发生事故,这些证据资料都将会成为免于被问责的“护身符”。

编辑 包冬冬

作者:包冬冬

第2篇:什么是语音?什么是字母?

什么是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什么是字母?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字母是音素的符号。

语音学就是根据语音的定义建立的,语音学只研究语音,也就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不研究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语音学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因此,语音学是通过物理学和生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语音并用字母来描述语音系统的构成。上述语音和字母的定义是西方人提出来的,语音学也是由西方人建立起来的。

语音的定义正确吗?字母的定义正确吗?西方人为什么这样研究语音呢?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语音和研究语音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讨论五个问题: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吗?西方人为什么孤立地研究语音呢?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吗?分析西方语音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吗?

我认为这样定义语音是不正确的,不能认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因为根据这个定义,语言还有一个精神内核,语言是由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两部分构成的,这样,语音就成了语言的一部分,语音和语言就成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而实际上,语言是人发出和听到的表达意义的声音,人是通过语言的声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也就是说,没有语音就没有语言,二者不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另外,语言的声音是表达意义的声音,如果认为语言是由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构成的,这样,语言的声音和意义就成了可以分开的两部分。而实际上,没有意义的声音不是语音,是语音就一定有意义,也就是说,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是二者共同构成了语言。

因为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所以从研究语言的角度来说,就不应孤立地研究语音。研究语言应该从听觉认知的角度研究语音是如何表达语义的,如果孤立地研究语音,也就是说,把语音和语义分开来研究就不是研究语言了。

既然孤立地研究语音就不是研究语言了,那西方人为什么孤立地研究语音呢?

西方人是为了创造文字。西方的字母文字,如最早出现的腓尼基字母以及后来的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是西方人在分析语音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通过分析语音,西方人认为语音是由一些不同的音素构成的,认为音素是独立存在的,于是就创造了一些不同的视觉图形来代表这些音素,这些视觉图形就是字母,如“A”“B”“C”“D”“E”等。但字母不表示意义,所以西方人并不是只孤立地分析语音,还分析语音是如何表示意义的。他们发现由几个音素拼合的语音片段表示一定的意义,于是就把几个代表音素的字母拼写在一起,从而就用字母创造出了表示意义的文字单位——词(英文叫word)。于是西方人就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字母代表音素,字母表示音素,用字母拼合的文字就是语音的符号,文字代表语音,文字表示语音,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他们的文字称为表音文字的原因。因为西方人认为他们的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用字母拼写的文字单位代表语言单位,表示语言单位,所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语言是心境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而文字是用于书写的,既然字母是记录音素的,用字母拼写的文字单位是记录语言单位的,于是西方人就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是研究语言的材料,应通过书写的文字材料来认识语言。西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也没有否定西方人对文字的传统看法,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文字表现语言”。也就是说,字母表现音素,文字表现语音,文字单位表现语言单位。根据索绪尔的“文字表语说”,字母就是音素,文字单位就是语言单位,文字也是语言,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表现口说语言,文法(gramnmr)就是语法。因此,索绪尔主张语言学只研究语言,不研究文字,因为文字只是研究语言的材料,文字不是独立存在的,文字是由语言决定的,是从属于语言的。也就是说,索绪尔把文字当作了语言。

因为西方的字母文字是在分析语音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西方人一直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音素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他们认为文字是由语音决定的,根据音素创造的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文字。而中国的文字不是根据音素创造的文字,因此,汉字被西方人认为是原始、落后的文字。于是西方的一些传教士就用根据音素创造字母的方法来学习他们不懂的语言,还用这种方法帮助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来创造自己的文字或者用这种方法把非字母文字改造成像西方一样的字母文字,如现代越南文。

通过分析语音来创造文字的结果使西方人认为研究语音就是研究语言,研究语音就是分析语音的音素并用字母来描写语音的构成,也就是说,最初西方人把研究语音看作是研究语言的一部分。直到近代,西方各国学者才建立了以专门研究语音为对象的普通语音学。普通语音学采用现代研究声学的方法以及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的方法来研究语音。因为语音是一种声音,从研究声音的角度说,各种声音都可以作为声学的研究对象。所以语音也可以作为声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声音的物理属性,如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另外,人发出语音是人体器官运动的结果,因此,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还可以对人体器官的发音机理进行研究。为了便于学术交流,西方研究语音的学者于1886年成立了国际语音协会。为了把各种语言的音素精确地标注出来,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和公布了一个《国际音标》。

中国的普通语音学是从西方引进的,是根据西方人的理论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语音学的,中国的音韵学过去是为学习使用汉字服务的。中国古代是诗、文并重,诗词不仅要抒情达意,而且朗读出来还要合辙押韵,富有音乐美,于是中国历代学者为了写诗填词的方便就根据当时汉字的读音编写了大量的韵书。明清两代,西方人来到了中国,是高本汉等一些西方语言学家将西方人研究语音的原则和方法引进了中国,于是中国的不少学者也就开始把中国传统的文字学看成是语言学,也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就把中国的音韵学改造成了西方的语音学。他们利用中国古代的韵书和字书,开始了“古音重建”,开始用西方的字母来描写中国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根据语音学的理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字母是音素的符号,文字是语音的符号,中国的语音学家自然也认为西方的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文字。因此,中国的语音学家是主张汉字拉丁化的,是在理论上支持中国进行文字改革的,认为“新的拼音文字方案必须在语音学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才会是科学的,完善的文字”,也就是说,汉字是不科学的,不完善的,于是中国的语音学家就根据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创造出了一个西方字母文字方案,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这个文字方案,创造这个文字方案的人是想用它来替代汉字的,目前是暂被用作辅助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工具。

通过上一节的分析,我们知道西方人的“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文字是语音的符号”的基础上的,而“文字是语音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基础上的,而“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基础上的。因此,研究西方的语言文字理论应从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研究起,一个是音素,一个是字母。音素是什么?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字母是什么?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

西方语音学家认为音素是构成语音的最小元素,也就是说,音素是独立存在的。

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

我认为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因为语音是不可以切分的。语音是人发出和听到的表达意义的语流,人说话时是会出现停顿,也就是说,语流是一段一段连成的,但一段语流是不可以切分的,是不能从语流中切分出音素的。因为语流不是静止的,是流动的。认为语流可以切分,就像是认为水流可以切分一样可笑。另外,人在发出最小的语音片段时口腔的运动也不是几个割裂的动作,而是一个连贯的动作。

语音看不见,没有形象,人们使用电子仪器可以把语流转化成电流的脉冲信号图形。尽管这种图形不是语音的形象,但就是这样的图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也不是由一个一个有明显界限的小图形拼合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图形,由此也可以证明:语音是不可以切分的,语音是一个整体,部分和整体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语流中的音素是分不开的,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实际上,音素是人们从语流中分析出来的,或者说,是人为分离出来的。

因为语流不能切分,但人的口腔却能单独发出最小的声音片段,人也可以听到这最小的声音片段,语音学家把这最小的声音片段称为音节。而音节的声音是有差异的,如/ba/和/m/,于是语音学家就根据这些差异认为音节是由比音节更小的元素构成的并把这最小的元素称为音素。也就是说,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人为分析出来的。

有人会说,既然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那为什么人们可以把一个音节分成两部分,还能把每一部分单独发出来呢?如“ma”这个音节可以分成“m”“a”两个单音,而且人们也可以把这两个单音发出来,这单独发出的音不就是音素吗?

单独发出的音不是音素,或者说,也不是单音。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发出各种声音,如口技演员可以模仿火车和飞机以及各种鸟叫的声音,但发出的声音不都是语音。也就是说,人的发音器官可以把从语流中人为分离出来的声音发出来,但这些孤立的声音已经不是语流中的音素了,因为这些声音已经失去了和其他音素的联系。也就是说,“m”和“a”的发音已经不是语流中的音素了。打个比方说,心脏是人体中的一个器官,但人体的心脏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人体的其他器官联系在一起而存在的。人体是个整体,人们可以把心脏从人体中切下来,但切下的心脏就不是人体的心脏了,而是一块死肉了,切下的心脏失去了和人体其他器官的联系,已经不具有心脏的功能了。

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

我认为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因为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前提是符号所指的事物应该是独立存在的,而实际上,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符号所指的事物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字母就不能说是音素的符号。其实,西方字母文字中的很多现象可以证明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如英文中拼写“write”和“right”的字母是不同的,如果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话,这两个词的发音应该是不同的,但这两个词的发音是相同的。

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字母不代表音素,也不表示音素,那字母是什么呢?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文字也就不是语言的符号了,那文字是什么呢?

我认为字母不是符号,而是符号的构件,字母只是西方人根据语音的差异创造出的一种视觉图形,西方人拼写这些视觉图形才创造出了大量的表示意义的视觉符号——文字单位(word)。也就是说,西方人分析的是语音,但创造出的却是视觉表意符号。字母是“字”之“母”,是文字单位之母,而不是语音之母,A、B、C、D等西方人创造的字母就像是拼图游戏中的不规则的碎片,这些碎片本身什么也不表示,只有把它们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才知道这个图表示的是什么。拿英文的文字单位来说,book这个文字单位是由四个字母拼合成的,单个字母什么也不表示,只有拼合在一起才表示一定的意义。因此,文字不是语言的符号,不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而是用来书写文章的表示意义的视觉符号。因为文字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创造什么样的字形是由人决定的,而不是由语音决定的,所以语言不决定文字,文字不是从属于语言的,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具有本质区别的、相对独立的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语言是听懂的,是听觉符号,是以“音”示“义”,文字是看懂的,是视觉符号,是以“形”示“义”。因为西方文字是根据语音创造的,文字是要学习的,通过学习文字,字形和语音在大脑中建立了联系,所以文字可以读出音来。但是字音不是文字的本质,因为人只要知道字形所表示的意义,就是不读出字音(默读),或者读不出字音(聋哑人),也是可以看懂文章的,但即使能读出字音,却不知道字形表示的意义,也还是看不懂文章,所以文字的本质不是字音,而是字形,没有字形就没有文字。另外,语言可以写成文字,但写成的已经不是语言了,文字也可以读成语言,但读成的已经不是文字了,这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和视觉符号系统通过人的大脑和器官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区分语言和文字,不应把语言和文字混为一谈。

因为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字母不代表音素,也不表示音素,所以西方的字母文字不是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因为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用独立的字母,就是用国际音标描写的也不是语言的语音系统。

因为字母是有形的,把字母和字母拼写在一起是拼形,不是拼音,所以西方的字母文字不能叫拼音文字,而应叫拼形文字。也就是说,一切文字都是“拼形表意”。文字的本质是一样的,文字的字形都是由人创造的,是由人决定的,而不是由语音决定的。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拼形表意文字,只是中国人创造字形的方式与西方人不同,也就是说,中国人创造的汉字字形不是不科学的,不完善的,而是独特的。中国方言众多,说不同语言的人能使用同一种文字,几千年不衰,这是中国人创造文字的智慧。应该承认西方人通过分析语音创造字母文字也是一种智慧,但这种创造文字的方式使研究语言文字的西方学者犯了一个重大错误,这就是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把书写的文字当成听觉的语言了,而没认识到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

虽然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但他没有指出这两种符号系统有什么不同。因为他对符号认识有问题,把符号只看作是

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没有认识到符号的类型是由人的感官决定的,没有认识到符号必须是表示意义的,所以他没有认识到语言是听觉表意符号,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因此,他才提出了“文字表现语言”的错误理论。其实,语言是无形的,是听觉符号,是看不见的;但是由人创造出的文字是有形的,是视觉符号,是看得见的,而有形的文字是不可能表现无形的语言的。实际上,索绪尔根据西方字母文字的现象也发现“文字表现语言”的提法有问题,他也指出“口说的词中没有一个音是用固有的符号表示的,这可连那语言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他也警告人们“文字遮掩了语言的面貌,文字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假装。”总之,索绪尔始终没有走出“文字表现语言”的思维。其实,文字连语言的假装也不是,文字就是文字本身,文字是用本身的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为人不仅有听觉认知能力,还有视觉认知能力。也就是说,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字母表现的不是音素,字母的拼合表现的也不是音节,文字单位表现的更不是语言单位,文字单位是用于书写文章的单位。因为索绪尔认为“文字表现语言”,把文字当成了语言,所以他就用文字材料来研究语言,于是就把文字单位当成了语言单位,把“文法”当成了“语法”。也就是说,索绪尔并没有真正地研究听觉的语言,他的所谓现代语言学理论也不是建立在真正研究语言的基础上的,还是建立在西方字母文字的基础上的。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所以西方人没有认识到语言是自然产生的,而文字是人为创造的,语言和文字的产生方式和社会功能是不同的,因此,西方人没有认识到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实,语言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要素,而文字的产生才使^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人类创造的能够超越时空的文字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比一发即逝的语言要大得多。试问如果中国没有汉字,中国会是今天的中国吗?如果世界没有文字,世界会是今天的世界吗?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所以西方人不区分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认为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是相同的,认为写文章要“我笔写我口”。其实,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是不同的,人听说语言的“语法”和读写文章的“文法”是不一样的,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所以也不区分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因此,西方人没有认识到人获得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的方式是不同的。其实,世界各国都有文盲,文盲的现象说明人听说语言的能力自然可以获得,是不用教的,应该教的是读写文字的能力。因为人读写文字的能力必须通过学习才可以获得,也就是说,学校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教儿童读写从古至今的文章,而不是教听说当下现时的语言。

综上所述,认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文字表现语言,西方人对语言和文字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论是“符号说”,还是“表现说”都是错误的,而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基础理论。也就是说,西方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的基础理论是错误的,而中国的语音学和语言学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错误的理论导致错误的实践。中国发生的文字改革运动、中国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中国的教改屡遭诟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断裂以及与方言相关的地域文化的式微等诸多文化教育问题,从学术层面分析,都与引进西方语音学和语言学的错误理论密切相关。

语言和文字的教学理念源于语言和文字的基础理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所以源于西方语言学的教学理念也不区分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不仅认为教文字就是教语言;而且还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音素合成音节,音节合成词汇,词汇合成句子,也就是说,语言是合成的,而语言的合成论源于语音的合成论。

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吗?语言是合成的吗?

我认为语音不是由音素合成的。如果是由音素合成的,就是认为音素产生在语音之前,是先有音素,后有语音,有了音素才能合成语音。而实际上,并不是先有音素,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人为分析出来的,我们不能根据人为可以分析出音素就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一棵大树可以分析出树干、树枝和树叶,能说大树是由树干、树枝和树叶合成的吗?显然不行。大树的树干、树枝和树叶是由种子生长成的,而不是合成的;人体也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器官,但人体也不是由器官合成的,而是受精卵在母体中由小到大生长成的。所以不能说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

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证明语音是不能合成的,语言也是不能合成的。

语言的“合成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上的应用就是“合成法”。合成法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音素合成音节,音节合成词,词合成句子,合成法认为是先有砖头,后有房子,盖房子,要先准备好砖头,然后用砖头盖房子。因此,合成法的教学过程是先用字母教音素,然后用字母的拼合教音节和词汇,最后用词汇合成句子,也就是讲解以“词”造“句”的语法规则。合成法的教学效果如何呢?具有教学经历的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可以准确地发出字母的读音,也可以准确地发出词的音,但一说话,也就是说一个句子,整个语流就是不像标准的语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语音不能合成,“合成法”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语音的方法。另外,教了词汇,也讲解了以词造句的语法规则,学生可以读懂文字,但是不会说话,成了“哑巴英语”。如果语言是合成的,为什么我们给了词汇和语法规则,学生却听不懂和说不出句子呢?语言是先有的砖头,后有的房子吗?“哑巴英语”的现象证明语言是先有的房子,不是先有的砖头,语言是不能合成的,“合成法”也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语言的方法。其实,教师并没有教“第二语言”(英语),教的是“第二文字”(英文),所以学生只获得了读写文字的能力,但没有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

儿童自然获得语言的现象证明语言不是合成的,而是生成的。

儿童生活在说句子的语言环境中,儿童学语言是从听人说话开始的,儿童听到的不是音素,而是语流。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儿童听到的也不是孤立的词,而是一个一个表达意义的句子,儿童是先听懂的句子,所以儿童不是先发出音素,而是先发出语流,不是获得了词和语法规则后才把句子造出来的,而是先模仿句子,后仿造句子。儿童的认知是先整体后部分,也就是说,语言不是先有的砖头,后有的房子,而是先有的房子。儿童是在大量听说句子的过程中获得了听说语言的能力。这说明:人的语言能力不是由音素、词汇合成的,而是在语言环境的作用下,由人体的语言器官自然生成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区分母语和母文,还要区分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字,应该根据母语自然习得的规律来指导第二语言教学,根据母文的学习规律来指导第二文字教学。

母语和第二语言都是语言,母语是自然习得的,第二语言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来培养,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教学来获得,但是人工培养应遵循自然生长的规律。因为母语的听说能力不是合成

的,而是生成的,所以教第二语言不应采用合成法,而应采用生成法。语音是人听到和发出的表达意义的声音,所以教语音就是教学生获得听懂和发出表达意义的声音。也就是说,教语言就是教语音,不应把语言教学和语音教学截然分开,应在课堂中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学过程不应从教音素到教词汇,从教词汇到教句子,而应该从听句子人手,以句子为基本单位,从模仿句子到仿造句子,只有在大量的听说句子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第二语言的听说能力。

母文是通过教学获得的,第二文字也要通过教学获得,因此,第二文字教学应遵循母文教学的规律。因为母语是自然习得的,不需要教,而母文需要教,所以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母文教学。语言是当下现时的,人们只能说当下现时的语言,而文字是超时的,人们能学习历史上的经典古文,可以读写从古至今的文章。因此,文字的历史越长,母文的文献积累得越多,教师教授母文的经验就越丰富,教师也就越了解母文教学的规律。

自中国人的祖先创造了汉字,中国人就有了自己的母文教学——汉文教学,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三千多年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中国的教育家已经认识了汉文教学的规律,已经找到了使学生能快速获得汉文读写能力的捷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西方人对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理论问题之所以产生错误的认识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什么是语音和什么是字母以及语音和字母之间的关系。

本节要讨论的是西方人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呢?为什么会认为语言分为语音和语义两部分呢?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呢?为什么会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呢?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合成的呢?也就是说,西方人是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语音和研究语音的呢?

我认为这与西方的哲学有关,西方的科学源于西方的哲学,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源于哲学的认识论。西方的传统哲学是一种认为整体可分为部分的哲学,为什么西方人一直热衷于讨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呢?因为西方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可分的。所谓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也认为整体是可分为部分的,只不过对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看法与形而上学不一样。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是不同的。中国传统哲学是认为整体不可分为部分的哲学,是“阴阳观”。中国人认为“阴”与“阳”构成了一个整体,“阴”不能离开“阳”而单独存在,“阳”也不能离开“阴”而单独存在,中国人还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所以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哲学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也就是说,物质世界和人的意识是分不开的,没有物质世界,哪儿来的精神世界呀!因此,用“阴阳观”观察万物的中国人不会提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种把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截然分开的概念,也不会用这种认识论来认识语言和研究语言。

法国思想家笛卡儿被黑格尔称为西方“现代哲学之父”,也被西方科学界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因为他所倡导的科学方法论对西方近代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笛卡儿哲学是二元对立的认识论,他倡导的科学方法论是还原论(reductionism)和合成论,还原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分析还原的。也就是说,事物的整体都可分为基础部分,整体是由基础部分构成的,部分代表整体,部分反映了事物的结构和属性,是部分合成了整体。因此,还原论认为不了解部分就不能认识整体,因此,有必要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地、分别地进行专门的研究。根据还原论来认识语言,西方人认为语言也是可以分为语音和语义两部分。根据合成论来研究语音,西方人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音素的构成反映语音的结构和属性,是音素合成了语音,所以就认为人为分析出的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并用人造的视觉图形来代表它。结果,不仅用文字来描写语言,形成了错误的合成论的语言观,而且还把视觉的文字当成听觉的语言,又形成了错误的文字观。也就是说,西方学者提出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一概念以及关于语言和文字等一系列错误理论是西方的传统哲学和笛卡儿所倡导的还原论和合成论在语言和文字研究上的反映。

近400年来,西方的近代科学是一个以还原论和合成论为主导的世界。其实,还原论和合成论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自然产生的有机物是不能还原和合成的,如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等。而且这种科学方法论导致了诸多全球性问题乃至文明的危机,如环境问题,这一点目前有些西方学者已经认识到了,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哲学,希望从中国哲学中获取智慧,以使全球走出危机。因为中国哲学是整体论哲学,认为整体是不能分割成部分的,整体存在于部分之中,部分是依赖于整体而存在的,部分不反映整体,不能代表整体,整体也不是由部分合成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是研究任何事物,首先把所研究的对象看成是一个整体,从整体来认识和分析局部,否则,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盲人摸象”,就是把象的局部摸得再清楚,也不可能得到对大象的整体认识,反而会对大象得出错误认识。中医理论就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不能分成部分的,人体也不是由部分合成的,而是自然生成的’。因此,注重“阴阳”关系的中国人自古就没有像西方人那样用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来认识自然产生的语言,不会把语言的声音和意义分开进行单独的研究,也不会用还原论和合成论的方法来研究语音和语言,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语言是由词汇合成的,当然更不会把人为创造的文字当成自然产生的语言,把学习文字当成学习语言。

人的语言和人体一样不是合成的,是自然生成的。这一点,西方人从儿童自然获得母语能力的过程中已经观察到了。但他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没有转变,还继续相信还原论,而不是整体论,还继续使用合成论,而不是生成论,因此,还认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文字表现语言,还使用西方的字母文字来建立所谓的“普遍语法”,我认为这是西方语言研究不能深入下去的主要原因。其实,儿童自然获得母语的现象已经证明还原论和合成论不是普遍真理。爱因斯坦曾对中国哲学中没有类似西方哲学中的那些概念,但却发展出那么发达的古代文明而感到困惑,觉得这是个迷。今天谜底已经揭开,这就是中国的整体论哲学。自西学东渐以来,我们中国不仅引进了西方的各种学科,而且还引进了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因此,现在不是继续思考我们如何与西方的学术接轨的问题,而是到了对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时候了。也就是说,研究语言,我们不仅要纠正西方人所提出的一系列错误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转向,应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从合成论转向生成论。怎么转向呢?首先要区分语言和文字,区分自然产生的语言和人为创造的文字,不能把人为创造的文字当成自然产生的语

言。也就是说,不能把人造之物当成自然之物,应建立生成论的语言观和合成论的文字观,应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使自然的语言和人造的文字和谐相处,人类是要创造和使用文字,但不应以破坏自然的语言环境为代价,应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样来保护自然的语言环境。另外,区分两种不同的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自然产生的语言是听觉表意符号系统,人为创造的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系统。符号都是由人的感官接收,由大脑认知的。所以我们要改变研究的方法,不应通过文字来研究语言;而应对语言和文字分别进行研究,应通过听觉认知来研究语言,通过视觉认知来研究文字。也就是说,要区分语言的听觉材料和文字的视觉材料,不能把文料当作语料,不能把研究视觉的文字当作研究听觉的语言。其次是区分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应通过听觉认知来研究人的语言能力是如何自然获得的,应通过视觉认知来研究人的文字能力是如何学习获得的。另外,语言的听觉符号和文字的视觉符号都是存储在人脑中并由神经网络连接起来的,所以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通过人脑是可以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所以我们还要结合人脑的结构和机制来研究人听说语言的能力和读写文字的能力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自中国引进西方的语音学和语言学以来,中国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就认为“为什么直到大约七八十年前,中国人的语言生活是这样一种畸形现象:嘴里说的是方言,笔底下写的是文言,两不相干?”于是他就主张消灭方言和废除文言文。这显然是用“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文字表现语言”等西方的语言文字理论来观察中国的语言文字现象,是要用西方的错误理论来改造中国。其实正相反,中国人的语言生活和使用文字的现象不是畸形的,而是正常的,中国人“说方言”和“书同文”不是两不相干,而是密切相关,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才能和谐相处。

中国人研究和教授中国的文字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我们不能把中国古人研究和教授用汉字写的古文当作是研究和教授语言,不应废除古文教学,而应继承中国人研究和教授古文的传统,因为这些不是糟粕,而是精华。“文法”不是“语法”,“文法”是人类创造文字、传承文化之法,不是语言自然产生之法。“文法”是字形的构造和组合之法,不是语音的构造和组合之法。“文法”是学习读写文章之法,不是学习听说语言之法。

中国方言众多,方言的存在并不是中国发展的不利条件,而是国家宝贵的语言资源。语言是自然产生的,不同的语言是人类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研究语言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消灭方言,不是为创造西方的字母文字以利早日实现语言的统一。而是为保护中国人生活的自然语言环境免遭人为的破坏,是为正确认识方言(母语)和通用语(第二语言)的关系,为使方言和通用语和谐共存。因此,我们研究语言应由分析语言的构成元素转向对语言的生成环境和生成过程的研究,为需要学习通用语或第二语言的人给予理论的指导,为如何保护中国多方言的语言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几百年后……如果方言消失了,中国人都说一种语言,那将是中国巨大的智力灾难!

注释

①②⑥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

③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方书春译,商务印书馆,1959

④⑧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2

⑤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

⑦张朋朋《论文字的本质》,见《文字论》,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⑨张朋朋《语言和文字不属于同一类事物》,见《汉字文化》2008年第2期

⑩吕叔湘《奇文共欣赏》,见《文改之声》,1993年5月

作者:张朋朋

第3篇:开展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职业健康教育与安全意识的最佳方法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央领导有关批示精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安全教育,2010年8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0]130号),决定在全国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为了开展好试点工作,根据江苏省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方案和实施计划的统一安排,江苏省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研究中心组近期在各试点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状况问卷调研。按照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印发的《关于开展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问卷调研的通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认真组织了此次职业健康与安全情况调研工作。

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是以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商务文教系一年级、二年级和实习生为调查对象。

2 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设计的调查问卷《江苏省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调查问卷》,共20题,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认识、对如何组织实施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态度、对职业健康与安全常识的知晓度、对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所有统计数据采用人工统计方法汇总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

(1)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认识。

当被问及是否清楚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的内涵时,只有10%的学生表示对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的内涵清楚,64%的学生表示大致了解,2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在回答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自己的关系时,69%的学生认为职业健康与安全和自己的关系密切,25%的学生认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在就业后将与自己有关系。

对于学校严禁学生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的规定,49%的学生表示从来沒有违反过规定,45%的学生表示有时会违反规定,5%的同学表示经常违反规定。调查数据表明,电视是学生了解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最主要途径,其他途径依次为报纸、社会活动、网络、课堂、杂志、广播。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在于学校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相关知识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在于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估计不足。

(2)对如何组织实施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态度。

①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开设问题。

关于是否有必要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的问题,61%的学生认为可以作为选修课,28%的学生认为应该作为必修课19%的学生则认为无须开设专门课程。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颇为期待。

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实施主体。

当问及应该由谁来组织实施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时,57%的学生选择应由德育课教师来承担,47%的学生选择应由专业实训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来承担,23%的学生认为企业师傅和公共课教师应参与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工作。调查结果表明,近半数学生认为德育课教师、专业实训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应该是实施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主体。

③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实施形式。

校园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增强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收到更好的效果呢?79%的学生认为应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讲座、宣传栏,63%的学生认为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演习、演练等也是很好的方式,36%的学生建议校电视台播放宣传片,并在校园网上设立安全宣传专栏。如果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实践活动,45%的学生愿意参加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35%的学生愿意选择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调查数据显示,学生非常希望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实施形式能够灵活多样,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这一点与前面关于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开设问题的调查结果一致)。

(3)对职业健康与安全常识的知晓度。

关于职业病的定义,54%的学生表示认识模糊,2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其中的一两种,仅有15%的学生明确表示熟悉职业病的含义。对将来的工作岗位,学生最担心的职业危害因素依次为:工作制度不合理、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心理状况不适应,其中61%的学生最担心工作制度不合理。在遇到有人触电时,79%的学生认为应该用木棍将触电者和电源分开,同时应立即关闭电源,但仍有2%的学生选择直接搀扶、拉扯触电者。发生火灾了,怎么办?学生认为可行的措施依次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要低下身子,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火场;立即拨打119。但仍有3%的学生认为应该乘坐电梯尽快逃离。如果急需紧急医疗救助,88%的学生会选择拨打120,但仍有9%的学生选择拨打119。还有6%的学生则选择拨打112,令人诧异。如果出现较大、较深的伤口,在去医院之前,39%的学生会采用加压包扎止血的办法进行急救,27%的学生会采用简单包扎止血,26%的学生会采用指压止血,仅有3%的学生表示表示不知道怎么办。当被问及掌握几种事故现场救护技术时,50%的学生表示会人工呼吸和伤口包扎,37%的学生表示会紧急止血,25%的学生表示会胸外心脏挤压,但仍有13%的学生表示一样也不会。如果手或脚被轻度烫伤,能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呢?选择对和错的学生均占48%,还有15%的学生不知道对不对。

调查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常识的知晓度较高,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相关常识知之甚少,乃至一无所知。

(4)对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建议。

关于学校如何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不少学生本羞对自己负责,为学校着想的原则,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如希望学校多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讲座;不要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经常性组织演习、演练;增加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在专业课上渗透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在校园网或校报上设置专栏,宣传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邀请专业人员来校指导学生实践或接受学生咨询等等。

结论与建议

1 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的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意识不强。

对于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的内涵,绝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不少学生认为只有就业后,职业健康与安全才和自己有关系;不少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尽管学校三令五申,严禁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但仍有

不少学生并没有遵照执行。

(2)部分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常识缺乏了解。

绝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职业病的含义;在遇到有人触电时,仍有学生不知道采用正确的办法处理:发生火灾后,仍有学生选择电梯尽快逃寓;在急需紧急医疗救助时,仍有学生不知道拨打120,却选择拨打119、112;如果出现较大、较深的伤,在去医院之前,仍有学生不知道怎么办;关于事故现场救护技术,仍有学生一样也不会;如果手或脚被轻度烫伤,不少学生不知道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

(3)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

学校尚未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平时组织相关演习、演练也较少;开设相关讲座不多: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校园网、校报、广播台等载体来宣传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知识;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还不够灵活多样。

2 解决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和教学工作实际,制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工作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提高认识水平。

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0]130号),让师生充分认识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开设专门课程。

针对在一二年级在校学生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选修课程,一年级以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主,二年级以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主。结合学校实际,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和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4)强化宣传力度。

经常性开展专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员来校指导学生实践;通过主题班会或主题教育活动宣传相关知识;利用好校园网、校报、广播台等载体来宣传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知识:在学校宣传栏增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栏目。

(5)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宣传展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生产实习活动等,在学生中营造关注职业健康,注重安全教育的氛围,提高全校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

作者:梅纪萍

第4篇:什么是安全意识?

在所有生产活动中,做到时刻不忘安全,处处想着安全,努力保证安全的意识。

以下这些都是应有的安全意识:

1)依法安全生产的意识;

2)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

3)以人为本的意识;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5)安全隐患绝不放过的意识;

6)人人树立“四不伤害”的意识;

7)“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意识;

8)为了安全,舍得投入的意识;

9)职工群众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主体的意识;

10)树立对企业财产、员工人身负责的意识;

11)树立对自己安全负责,更要对他人安全负责的意识;

12)努力学习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能的意识;

13)不断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的意识;

14)“我要安全,人人要安全。我的安全我负责”的意识;

15)其它安全意识。

第5篇:【感悟】什么是“安全意识”?

什么是“安全意识”?通俗的说,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安全观念,对各种可能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的一种戒备和防范的心理状态。

比如,在过马路时,看到面前呼啸而过的各种车辆,我们都习惯先停下来认真观察,然后走斑马线通过;开车时,我们都要遵循路口“红灯停、绿灯行”的道路交通安全规则。这就是我们较为常见的“安全意识”的体现,这也是一种保护意识,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之中,我们也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不然,事故这只“恶虎”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在企业生产中,经常会有人员伤亡的事情发生,究其原因,常常被归纳为“安全意识淡薄”。比如,进入生产现场,不戴或不戴好安全帽,操作转动机械时带手套、袖口不扎紧扎好,不走安全通道,乱穿乱翻越隔离防护带等等。为防范这些违章现象的发生,企业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浅显易懂,并无难以执行的情况。但即使这样,常常也会因为当事人的忽略与轻视,在违章作业过程中发生不可挽救的灾难。

曾经网站上看过许多事故报道:比如,一个工厂大修,某一处施工过道上的格栅板已经拆除,孔洞周围被施工方用隔离防护带围住。但不知何故,该厂一位工作人员途径该路段时,无视警戒标示,把隔离围带撕开一个缺口,直接从隔离带里面走过去。很不幸,他从孔洞掉下,摔下几十米,冲破防护网,当场身亡。还有一起事故是惊人的相似:一个企业施工人员,从20多米高的锅炉层下来,他不走安全护梯,偏偏要从一个脚手架上爬下去。在他下降到离地面大约5米左右时,没抓牢一个失手摔下,头部着地,抢救无效死亡。

斯人已逝,结局令人扼腕叹息。因此,我们一定要汲取教训,强化安全意识,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作业,不图省事走捷径,该戴安全帽就一定要戴安全帽,该系安全带一定要系安全带,该走安全通道一定要走安全通道。笔者以为,安全不仅要学习、要牢记,更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付诸实际行动。

(任为树)

第6篇:什么是安全生产意识

什么是安全生产意识呢?安全生产意识,是指生产过程中在脑海里时刻要有安全的意识,以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也即是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上”,先前采取必要的措施是使事物发展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抑或阻碍作用的条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但怎样才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呢?笔者认为只有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文明生产渗入到管理者和工人的思想意识之中,使其掌握安全生产技能,提高预防水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的方法大致有以下7种。

1 灌输法

在人的大脑中所形成的观念和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即习惯性行为。但是,每个人形成一种意识,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要改变人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必须首先转变人们思想上的不良观念和意识。我们要通过对电力法规的领会掌握,文件指导精神的学习贯彻,企业规章制度的明确落实,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坚持对“安全第一”思想的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会会讲,事事讲, 将“安全第一”的思想灌输给管理者与工人,使其从思想上解决“要我安全”还是“我要安全”的问题,进而把安全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 培养法

人员素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要提高人员素质,培养良好的作业行为,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培训工作。而且在培训工作上要有持续性和严肃性;在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手段上要有实效性和创新性。要重点开展下述几方面培训:

(1) 超前培训。在设备更新改造之前先根据需要选派技术骨干到厂家学习或集中培训学习,使工作人员在设备更新改造之前掌握设备性能及安装调试方法。

(2) 岗位培训。针对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缺什么补什么,进行专题讲课和根据工作需要及本专业薄弱环节开展技术培训。

(3) 新技术培训。根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情况,鼓励管理者和工人积极主动自学,并及时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走出去学习,鼓励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大家,使更多的人能够掌握新技术。

(4) 新员工培训。对新进的大中专、技校学生、青年工人以及转岗人员,根据各自的岗位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出培训计划,认真指导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并将考核情况与转正定级、上岗任职挂钩。

3 刺激法

我们要通过以往痛心的事故案例,刺激职工大脑意识,唤起保护生命的安全意识,使职工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工作的安全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安全管理活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4 文化法

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则是强化管理,练好内功的重要手段。这种在文化传统、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作用下,形成的人们的安全态度、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每位职工的行为自觉地规范在这种安全价值趋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完善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趋向和文明生产生活秩序的现代人,使企业内的每一个职工在正确的安全心态支配下,在安全文化的机、物、环境系统中,高度自觉地按照安全制度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与健康,同时又确保各类生产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5 个性法

对职工进行个性、情操的陶冶,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在对职工进行文化技术培训的同时,注意启发职工学习唯物辨证法的兴趣,培养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自觉性,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重点地培养生产技术骨干,带动周边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加强职工个性修养,养成善于控制感情,克服不良心态,始终保持健康、乐观、奋发、向上的情绪,科学、冷静、理智地处理安全生产中的问题,杜绝个人不良行为。

6 奖惩法

习惯性违章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对违章者要坚持教育和处罚同时实施的原则;既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又保证教育的深入性。要根据违章的性质、可能导致的后果及产生的影响,认真严肃处理。在处罚过程中,要保证公正严肃,避免在生产工作人员的心理产生不良反映。奖励和惩罚如同火车的双轨,要平行开展。惩罚要使受罚者得到教育,变压力为动力,并影响其他人员更加规范作业;奖励要使人在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发展, 促进自我防范能力的提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尤其要对基层班组工作成绩突出、办法新颖有效、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表扬和奖励。

7 互动法

在生产工作中,通过把技术水平较高与较低的相组合,将老师傅与新人相组合,性格激进与性格稳重的相组合,以及根据人员的知识水平、思想意识、心理反映、工作态度、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对子,既满足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又通过工作中长时间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达到互补、互助和互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安全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我们在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保障企业生产持续的各项工作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和细致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但是在施工现场实践中,还存在大量的违章、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还有很多现场操作安全意识不强。

人只有有了安全意识 ,才会有安全行为;有了安全行为 ,才能保证安全。对施工企业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应当抓好提高安全意识主要环节,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让每一名员工真正把“安全为天”的思想牢记在心,把“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意识到“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民生”,让每一名员工从执行制度开始,接受安全的培训教育,形成行为规范,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上升到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来指导施工安全工作,做到可以在现场施工中及时预见隐患,消除隐患,达到

第7篇: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安全意识

任何安全事故都是责任事故,任何责任事故都伴随着违章,当每一次安全事故发生后,我们都会有无限的感叹,原来这些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而当我们在认真的分析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的原因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些事故都是源于当事人的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酿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员工的安全意识是维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无事故的必要条件,是规避风险、消除隐患的前提,也是本质上的安全。

杜邦作为世界知名企业,在安全管理上颇有建树,它的许多具有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正在为我们所推广,其中有一个理念就是“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基于这种理念的实现,杜邦的事故发生率远远低于全美平均水平,员工在上班工作时间比下班时间安全十倍,我认为杜邦能够达到这么高的一个安全管理水平,除了依靠科学的管理,就是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我们往往把事故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数,”我觉得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重要的因数,而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者能否认真的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正确的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比如,当我们进入一个施工作业现场的时候,我们的安全意识会自然的警醒我们环绕四周,发现并消除各种隐患;当我们接触到工具、机器等施工器械的时候,

我们就会想到它有没有什么不安全的因数,会不会可能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当我们遇到突发的安全事故的时候,就会知道该如何去进行正确的处置,这就是超前的安全意识,只有意识提高了,我们才会知道怎样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现在谈谈安全意识与科学态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力。在安全工作中,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在我们的生产实践中,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吸取,在工业生产中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安全意识全无,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而造成安全事故,比如在工业X射线刚刚涉足焊口检验的时候,就有人用双手支托着胶片让射线人员照,结果白血球急剧减少而倒下了,现在虽然没有这种情况了,但有章不循,盲目蛮干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第二种情况是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没有科学的态度,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可以,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了,但往往不能正确的进行进行风险识别,不能有效的排除安全隐患,有很多安全常识不为我们熟知,因此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的有效措施,要运用科学的系统论和方法论,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灌输,使之明白本岗位的职责,明白安全操作规程和身边的危险源,只有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行之有效的实现HSE目标管理。

有一句至理名言叫“细节决定成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要因事小而

不为,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心理,切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否则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多个偶然性就会形成一个必然性,就会发生意外的安全事故。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比如在2000年涩宁兰管道施工中,有一个机组违章在管沟内壁架横担吊管组对(以前也许多次使用这种方法),但这次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横担垮了,管沟塌方,一个人的生命就没有了。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违章,安全工作要有前瞻性,用发展的眼光来预见可能产生的伤害和事故。安全工作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在我们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日趋完善,每一个岗位都有安全操作规程,只要每一个员工只要从自己做起,从细小的环节做起,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狠反低标准、老毛病、坏作风,就一定会把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有感领导、属地管理、直接责任”是杜邦安全理念的精髓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领导的安全意识对施工生产中的安全尤为重要。在项目施工中,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率先垂范,带头讲安全,带头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带头查隐患订措施,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要正确认识施工进度与安全质量的关系,不能一说安全就重要,一抢工期就不顾。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适时的组织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对所承担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作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预案。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性,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讲究科学的施工

组织,才能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充分条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HSE体系推进工作的不断深入,安全管理工作已经与国际接轨,杜邦先进的安全理念正在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已为员工所接受。我们可喜的看到,当前员工的安全意识正在提高,施工作业正确着工装,现场文明标准化,班前安全讲话,轮流值日, “人人讲安全,个个查隐患”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意识上增强,体系上完善,管理上落实,企业就会长久保持安全生产的大好局面。

第8篇:安全意识是生命的保护神

“意由心生,念由意起”。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对客观事物具有做出主观判断的能力,也有主观不可预测性。人人都有一种潜意识的存在,而有时这种意识就可以决定我们潜在的思维和本能的行为。

安全意识是指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安全状况的客观反映和心理过程有意识地指导自己的言行。如果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就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我们每个人都了解也明白安全的重要,但由于参加工作时间长了,工作环境熟悉了,讲安全也听腻了,思想上便逐渐产生了麻痹大意思想,尽管安全规章天天讲,也当成了耳旁风,心里有一搭无一搭的。所以说安全意识真正能走进我们心中的却寥寥无几。安全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就是一切,也是我们企业的头等大事,没有安全企业就没有发展和效益。每期事故的发生原因,除了自然隐患外,主要还是人为原因,人的安全意识与事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安全意识可以否定安全隐患的出现,否定安全隐患可以杜绝违章作业,杜绝违章作业也就保障了我们的生命。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没有安全意识的存在,又怎能保障我们安全生产?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生命才能永恒!可怎样珍惜,如何善待呢?这就要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有一种意识,一种生命至尊,安全为天的意识。

朋友们,安全事故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还不够吗?2006年1月11日,我们一个员工的左手永远的失去了;在几年间,我公司因交通安全而出现的事件就有10多起,看到这些,你不觉得可怕吗?如果他们的安全意识强,还会是这样吗?血的代价,血的教训,这种血的震撼还不能震醒我们的安全意识吗?为了我们的企业,为了我们的家庭,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也要把安全意识根深蒂固的种在心中,植入脑中。

对于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我们企业做的不用多说。不管你走在哪里,以安全为主的宣传画都会出现在你身边,让你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看到安全的警示语,都能感受到安全对我们的重要性。这些漫画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在安全上我们不要因事小而为之,哪怕有千分之一或是万分之一的不安全因素,我们都不能生产作业,一定要有百分之一百零一的把握才能开始工作。

各位兄弟姐妹们,为了我们明天生活的美满幸福,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请你时刻牢记安全,把安全意识当作指引我们向前的明灯!因为安全意识是我们生命的保护神!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9篇:安全征文:安全是什么

电解二车间安全征文:

安全是什么

有一则故事“有人问过智者,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智者告诉他:是健康,健康的你很富有!他继续追问为什么,智者告诉他:你的亲人、财富、朋友、地位等等全是零,而你是1,只有健康的你在这些零前边才会组成庞大财富,如果没有了1,就全没有了!…人顿悟…”

虽然只是一则故事,但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如果有人问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我一定会告诉他,是“安全”!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是人生财富的基础,是生命的保护神,只有生命才能创作奇迹,没有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失去了责任,随之而来的就是哭声、是血泪,是家庭的破碎,是企业的泥潭,是社会无法承受之重。责任多一分,隐患少十分。让我们一起,担起责任,坚守安全,呵护生命!

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是严肃的爱,安全为了“我”, “我”要保证安全,“我”才是企业安全最大的受益者。

在现场检查时,我们发现有个别职工操作行为不规范,明知道是错误的,却在违章作业时,瞄着安全管理人员或领导,怕的是受到经济考核,可您想到了吗?由于您的违章,会给自己造成伤害,也可能给他人造成伤害,而您的正确操作带来的是自己的安全、大家的安全。您应该为您的行为感到自责和愧疚。于是,我们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安全为了谁?对于安全知识我们都懂,但那只是存在于你工作的表面,虽然你希望自己安全,但你意识到当你为“方便”一下自己

而存在的事故隐患了吗?不要因为一颗铁钉而失去自己的王国!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做的怎样?有没有从珍爱自己的生命、家庭美满幸福的愿望出发?有没有一丝不苟地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去做?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在于制度的缺失,而是在于责任意识的淡薄!

一个国家是由无数个“我”组成,一个企业是由每一个“我”构建,而一个家庭只有一个“我”组建…有了安全,我们的国家可以和谐;有了安全,我们的企业才能壮大;有了安全,我们的家庭才能幸福、美满,才能充满欢笑;有了安全,我们的生命才能因为有希望而充满激情!

安全是什么?

安全是智者言中的“1”,安全是丧失王国的“铁钉”,安全是对生命的保障,安全是对亲人的责任和爱,安全是对企业财产的保全,安全是对国家社会的大爱…

二车间牛大伟2011年6月25日

上一篇:医疗废物流失流程下一篇:安全环保每周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