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工程招投标中资格预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建设工程进行招标工作时, 首先需要通过资格预审, 资格预审制度可以保护投标企业权益, 能够在投标过程中, 让不够投标资格投标的企业退出。资格预审制度最大好处, 就是可以让建设工程招标方更好的分析参加投标企业的综合实力与能力, 最后选择实力与能力都较为合适的企业, 实现了招标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可帮助建设单位顺利寻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并且降低了投标企业的投标成本, 节约了不满足资格的投标企业的投标成本。根据以上分析, 可了解资格预审工作, 在建设工程投标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以下内容将对资格预审工作进行详细分析。

一、资格预审概念及其内容

(一) 资格预审概念

资格预审一词主要运用在建设工程投标过程中, 主要是在竞标企业递交投标证文件之前, 建设单位需要对竞标企业进行全部调查, 并分析竞标企业是否有足够实力和能力完成建设工程。资格预审需要分析竞标企业资质、人员、财务、业绩及技术能力等, 只有竞标企业各项都符合资格预审, 便可以正式进入竞标环节, 继续竞标。

(二) 资格预审内容

建设工程招标过程中资格预审工作中主要工作为:资格预审公告、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评审。资格预审公告想所有潜在的资格预审申请人通知项目信息, 潜在的资格预审申请人根据资格预审公告的要求决定是否参加投标。资格预审文件中的资格要求应按照项目规模、特点进行设置。资格预审评审委员会应按照资格预审文件中的要求进行评审, 公平、公正的对资格预审申请人的资质、人员、财务、业绩及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审。选择实力与能力都较为合适的企业进入下一步投标。

二、资格预审的意义

(一) 可以降低招投标的社会成本

招标人可通过资格预审, 进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工作, 此种招标方式可帮助招标企业寻找到优秀的投标企业进入投标。节省了不满足要求的投标企业的投标成本, 并减少了评标的时间、难度, 节约了评标费用。这样一来可有效降低招投标双方合作风险与社会成本。

(二) 可以提高招标阶段的效率

资格预审工作主要是为了让招标人员寻找优秀合作伙伴, 在资格预审阶段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投标企业, 大大的减少了招标阶段的工作时间, 提升了招标效率。如果招标过程中没有进行资格预审, 而是直接对投标公司进行评审, 则会浪费招标阶段投标企业大量人工及时间成本, 增大社会成本。

(三) 可以降低招标风险

资格预审工作经过不断的调整, 已经愈发完善, 可以准确分析参加投标企业实力和能力, 让不够资格的投标企业直接退出投标, 避免浪费双方的时间成本。通过资格预审可以清楚知晓投标企业实力, 便可以避免后续工程开展时, 出现投标企业不满足招标资格的现象, 有效降低了招标风险, 提高了建设工程开展后的工作效率。

(四) 能够保证竞争秩序

资格预审合格作为投标企业可进入竞标的唯一方式, 让投标企业可以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 公平竞争, 有效维护了建设工程投标过程中的市场秩序, 让招标企业真正的寻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

三、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 资格预审存在的问题

(一) 资格预审产生不利于招标人的风险

进行资格预审的招标周期长于资格后审, 资格预审后使得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存在围标串标的时间、机会, 增大了围标串标的可能性, 存在哄抬报价的风险, 使得招标人无法正常选择优秀的投标企业。

(二) 资格预审的局限性

进行资格预审的招标周期长,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时间。且资格预审适合不确定工程进行方案的或实施难度系数较大、要求极高的项目适合进行资格预审, 投资规模低、工程难度系数低、周期短的普通项目无需进行资格预审, 反而增加招标周期, 增大围标串标的风险。

(三) 资格预审评审办法的优劣性

资格预审评审办法共存在2种:定性制及定量制。

定性制:资格预审现场定性评审法是以符合性条件为基准筛选资格条件合格的潜在投标人。

定量制:是定性评审法的的延伸和细化, 评审标准较为复杂。建立百分制评分标准, 即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将招标文件中商务部分内容, 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建立起评分标准, 并设定通过资格预审的最低分数值。具体评审步骤为首先对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进行符合性条件检查, 条件符合者方可按照资格预审文件的评分标准对其赋分, 达到或超过最低分数线的潜在投标人按照分数的高低选择符合规定数量的申请人通过资格预审, 具有进行投标的资格。

鉴于适合进行资格预审项目的特殊性, 推荐采用定量制评审办法才能满足择优的目的, 定性制评审办法与资格后审相比无明显优势。

四、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 针对资格预审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 正确审视适合进行资格预审的项目

资格预审的优势在于对于不确定工程进行方案的或实施难度系数较大、要求极高的项目, 减少了投标人的投标成本 (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 , 增加了招标单位对投标企业了解的程度, 并加快了不确定工程实施方案项目的实施进度, 增加项目的实施方案的可能性, 使得不确定工程实施方案或实施难度系数较大的项目可以选择最优的实施方案。建议确定工程的实施难度, 根据项目难度及实施进度确定是否采用资格预审方式进行招标。

(二) 预防资格预审后的风险

资格预审给予了潜在投标人围标串标的可能性, 加大了招标人的风险, 可以采用电子招投标等方式或其他方法规避投标企业围标串标的机会。资格预审评审办法建议采用定量制, 并在招标过程中采取适合的评标办法进一步进行择优并进一步降低投标企业围标串标的可能性。

(三) 合理的设置资格预审资格

资格预审文件中设置的资格条件及评审办法应当按照项目特点进行编写, 将项目未来实施过程中对于项目有利的资质、人员、业绩、财务、技术能力等方面设置为资格条件或评审办法评分标准, 使优秀的投标企业增加优势, 对全部资格预审申请人的能力有着直观的理解。增加优秀企业通过资格预审的可能性, 真正达到择优的目的, 为项目的实施奠定重要的基础。使建设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各方面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 规范资格预审过程

规范资格预审各主体的行为, 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资格预审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 做到公平、公正。可采用电子招投标方式进行资格预审, 进一步规避风险、节约社会资源。对资格预审评审委员会的详细信息做好保密工作, 规避资格预审申请人与资格预审评审委员会成员接触的风险, 让资格预审评审委员会能够公平、公正的进行评审, 真正的完成择优的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 资格预审是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一种资格审查方式, 是实现选择优质投标企业的一种模式, 如果在招投标过程中, 未能够达到择优效果的, 则会导致后期工作难以顺利实行, 所以建设单位必须要重视资格预审工作。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资格预审, 希望可以通过资格预审方式, 为建设单位寻找到优质合作伙伴,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帮助建设单位完成质量工程建设。

摘要: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 资格预审属于公开招标的其中一种资格审查方式。资格预审在建设工程投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是帮助企业在有效降低招标成本的同时, 提升招标工作效率, 让竞标过程更加程序化。资格预审虽然对于建设工程招标有极大帮助, 但由于自身原因也存在一定问题, 资格预审周期过长、资格预审方式等, 都会容易在招标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影响建设工程招标。因此, 本文将提出建设工程招标中资格预审本身存在的问题, 并在分析后, 提出合理改善对策。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标,资格预审,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参考文献

[1] 崔新宏, 张阿三.建设工程招投标中资格预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招标, 2018 (46) :27-28.

[2] 王艳红, 吴育萍, 郑朝灿.实战化全过程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8 (06) :44-48.

[3] 张京.浅析建设工程投标资格预审中的一些问题[J].中国招标, 2008 (08) :34-39.

[4] 朱陆明.招投标资格预审中存在的问题和防范对策[J].基建优化, 2005 (05) :47-48.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下一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