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精选9篇)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1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展是第一要务。区国土部门一直把依法做好建设用地供应、服务经济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通过及时调整完善农保规划,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大力开展内部挖潜和主动对外调剂用地等有效手段,不断拓展用地空间,尽最大努力满足了全区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的急

需用地。1-10月,全区共取得建设用地指标13000余亩,较好地保障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用地。

一、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使我区的建设用地供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今年的用地指标国家实行规划控制,下达的指标较少;另一方面萧山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快速发展期,特别是杭州市实施的“跨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更加旺盛,给建设用地保障带来了许多新困难和新问题,具体反映在:

(一)用地指标严重不足。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业对用地的需求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近几年我区的年用地需求一直在25000亩左右。从对我区2005年用地指标需求情况分析和对2006年社会各业用地需求了解看,2006年我区用地需求仍将高达2万亩以上。但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后,用地指标越控越紧,省市可能下达给我区的用地指标不会太多,因此用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目前用地指标主要通过三大途径取得:一是上级下达的年度控制使用额度的折抵指标;二是向省争取重点项目的计划指标;三是通过对宅基地等建设用地整理复耕的复耕周转指标。而从实际情况看,可使用的用地指标与我区实际用地需求缺口仍然较大。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年度总量控制指标“少之又少”。2005年我区向上级申请的指标额度为37500亩,杭州市政府只下达2600亩耕地使用额度。二是重点项目向上争取“难之又难”。2005年我区共向省政府申报重点项目34个,最后列入省重点的只有8个项目,面积1535亩。三是使用建设用地复耕周转指标时“慎之又慎”。2005年我区有15个建设用地复耕项目向省国土厅申请核拨复耕周转指标3417亩。由于建设用地复耕难度非常大,加上周转时间只有三年,如果现在指标用掉了,而在三年内又无法复耕的话,指标就还不了。

因此,我区用地矛盾紧张局面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二)土地后备资源十分短缺。

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耕地“占补平衡”的规定,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相同质量和面积的耕地,因此使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必须补充耕地。

99年以来我区经过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造田造地,目前的可整理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已严重不足。2005年我区计划造田造地2100亩,而实际可通过验收的只有约1590亩,而从目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看,2006年可造田造地的面积只有910亩左右。

假设2006年上级下达给我区的计划指标与2005年持平,造田造地又达不到这样的面积,就有可能出现有了用地指标但因不能补充耕地而导致建设项目无法报批的情况。明年假使能争取到一定数量的计划指标,但由于无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可能有的项目还是不能报批。

抓好造田造地工作对确保建设用地供应至关重要。

(三)土地利用空间无法拓展。

从客观上讲,我区在编制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空间布局、建设用地预测不是很科学合理,规模偏小带来的矛盾非常突出。据调查,至2004年底,虽然我区还有约13000亩的建设留用地空间,但由于布局不合理,这些土地根本无法利用。特别是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后,以及城市功能区块的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已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拓展用地空间,确保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7月,经争取我区被省政府列入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单位后,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等原因,国家和省政府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如何实施一直没有明确的定性,造成我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一直无法按时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制约了下一步工作的有效展开

针对这一情况,虽然通过争取省国土厅允许我区对四个街道、江东、临江二个工业区块、钱江世纪城启动区块涉及的乡镇压可以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以解决土地利用空间不足问题。由于在修改规划时不能改变上一轮规划的各项控制指标,因此这样的规划修改只能解决局部的、眼前的问题,不能解决除这几个规划以外的其它乡镇的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今后的长远问题。

积极争取,要求上级允许尽快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才能解决我区土地利用空间不足的出路问题。

(四)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依然不高。

去年以来,虽然我区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但从项目用地报批情况看,粗放型用地的情况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各项控

制指标执行不严肃,随意性大;二是批而不用现象时有发生,争取用地指标时说项目用地非常急,农转用批准后又不急于供地、开工建设;三是空间组织形式依然落后,标准的多层厂房寥寥无几,依然是“摊大饼”的方式搭建空间结构。

究其原因,主要是项目单位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利用

存量土地,增加投资强度提高产出率,而是存在能争取到用地指标最好,目前不用今后也好用的思想。其次是复核验收机制不够完善,对违反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没有制约措施,即使有也不能完全地彻底地执行。从深层次分折,在当地经济找不到新的亮点、暂时无法转型,但又必须要保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也只能仍然利用新增耕地的投入来拉当地的动经济增长。

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加剧了我区用地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对我区的土地资源提出了十分严峻的考验。

(五)征地拆迁难度加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征用大量集体土地和拆迁大量的集体土地房屋,从而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多。一方面中央的大政策环境不允许大规模征迁,特别是国务院28号文件规定征地必须要履行征地听证程序和经被征地农户确认,省政府又规定的征地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告知征地事项,不但程序复杂、而且时间拖长;另一方面被征迁村和村民对征地补偿区片综合价和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安置政策等不满,相互攀比,引发了大量信访,特别是收储土地,更是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增加了征地拆迁难度和政府土地收储难度。从今年建设用地项目报批情况看,征地难已影响了建设项目的正常开工建设。

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是确保建设用地供应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二、对策和建议

(一)全力以赴抓好土地整理和造田造地工作。耕地占补平衡是建设占用耕地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实现本地耕地占补平衡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为此,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土地整理和造田造地的对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文件(浙政办发〔2005〕98号),允许在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现有耕地连片面积平原地区100亩以上、山区坡度25度以下50亩以上的,均可以立项建设标准农田的规定,对全区的土地整理资源和造田造地资源作一次全面调查,进一步摸清我区耕地的后备资源。三是通过提高土地整理和造田造地资金补助和奖励标准、提高有偿使用指标费和开垦费收取标准、土地开发整理与指标使用额度相挂钩等政策上的倾斜,调动各镇、街道开展土地整理和造田造地的积极性。四是要用足用好上级的政策措施,积极动员和鼓励建设单位特别列入省级以上重点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争取由省政府解决。以确保上级下达给我区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按时完成、筹措更多的用地指标,以及耕地的占补平衡,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持之以恒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我区已完成《萧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大纲》,并报送省国土厅审批。下一步要全面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案编制工作。同时要积极做好江东、临江工业区块、钱江世纪城启动区块所涉及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以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省政府暂不审批的情况下,确保上述区块的土地利用空间。

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作一全面检查,整改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图、实地的定位一致、面积一致。要认真协调农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关系,减少非农建设用地选址的随意性。

(三)积极主动争取用地指标。用地指标紧、报批难是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我区用地需求十分旺盛,用地矛盾十分突出。一是要积极动员项目单位向国家、省申报重点项目,争取戴帽下达用地指标。二是要主动向省国土厅、市国土局汇报、沟通联系,多争取计划指标和土地整理折抵指标额度。三是要加强内部挖潜,大力开展宅基地整理复耕工作,积极审报建设用地复耕周转指标,确保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空间。

(四)认真负责抓好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工作已成为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完善征地制度改革政策。在建立征地区片综合价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及时完善相关政策。要完善建设项目使用国有农用地经济补偿政策。二是要积极探索拆迁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政策,强化征用集体土地许可证管理和拆迁安全管理,认真执行拆迁补偿政策。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程序。要认真落实征地听证程序和征地方案必须征求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意见,增加征地透明度,让广大老百姓充分享有知情权和民主权。

同时要进一步抓好农村宅基地管理。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科学合理地确定村庄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理顺管理责任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各类违法占地搭建行为的发生。

(五)突出重点抓好土地利用集约化工作。一是要坚决执行省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按照“双控”要求,严格把关,只要不符合“双控”政策的,坚决不予用地预审。二是要明确用地重点保障方向,优先保障对我区经济社会发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用地,确保有限的土地用在刀刃上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要结合我区已拟定的集约用地规定,进一步完善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探索和研究集约用地的考核评价体系。四是要培育工业用地市场机制。同时,要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该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要坚决收回,有效制止圈占土地的不良倾向。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2

一、桂西农村建设用地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基层干部把关不严, 违法占地频发

⑴由于基层干部把关不严, 违法占地时有发生。以XX县XX镇为例, 据该镇国土部门统计, 仅2012年, 该镇就查出违法占地案件24起, 其中不办手续, 擅自占地8起, 占33.3%;任意改变土地用途2起, 占8.33%;未获批准强行占地的1起, 占4.16%;少批多占13起, 占54.16%。

⑵村、组干部不尽其责, 把责任往上推。一些村屯干部本来是最了解本屯村民情况的, 但对于提出申请用地的农户不严格把关, 怕得罪人, 只要提出申请都批, 把矛盾向上推。例如, 2011年XX县XX镇有一个自然村 (屯) , 当年有43户提出申请, 村组干部全部往上报, 经镇国土管理所和镇政府严格审批后, 只有17户符合条件, 只占申请数的39.53%。

2. 建房用地缺乏统一规划, 土地浪费惊人

⑴在桂西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农村建房没有很好规划。现有的自然村、屯住宅布局很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村屯内部布局松散, 空心村普遍存在, 闲散地较多, 规划、布局不合理, 不符合城乡整体建设规划, 这些闲散地应充分地利用起来, 但是多数村、组干部缺乏超前意识, 把村屯农民的建房规划看着是一种负担, 不从本村、组的实际出发, 不按照村、屯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办理, 想怎么批就怎么批。

⑵个别村、组基层组织瘫痪, 国土管理工作无人过问, 造成乱占滥用土地。在安排宅基地时, 不注重在原宅基地的基础上就地改扩建, 也不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地, 而是乱批乱占荒地或耕地, 土地浪费惊人。如XX镇某村屯, 有一片村边旱地, 面积约5亩多, 如果能很好地规划, 合理布局, 并严格管理, 可安排20多户的宅基地使用, 而目前只建了10多户这片土地已剩无几, 而且房子朝向乱七八糟, 造成交通不便, 卫生条件差, 活动场地少, 邻里矛盾多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稳定。

3. 违法出卖、越权批地现象比较突出

⑴私自出卖 (转让) 集体土地。有的村民认为自己已跟所属村集体经济组织鉴定了为期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 自己有经营权、自主权, 因而私下将承包地卖 (转让) 他人耕作或做其他经营;这种现象在XX县XX镇的“城中村”也曾发生。

⑵误读法律, 越权批地。《土地管理法》第10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 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 (镇) 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乡 (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一些村干部误读这条法律规定, 只要是乡 (镇) 领导有指令, 就不管国土部门是否同意, 他们便签字“同意用地”;有的村组长接到村民用地申请, 在未弄清选址的地类是什么, 是否符合分立门户用地条件等情况下, 只要是与自己关系好的都给予批准。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居民违法占地层出不穷, 甚至还有蔓延之势,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基本国策意识淡薄, 保护耕地的国策观念没有真正的树立起来

保护耕地国策观念意识淡薄, 造成违法用地案件多发。有些地方干部群众对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观念意识淡薄。

2. 建房用地需求量大, 审批程序又过于繁琐, 导致村民不愿申报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房需求量很大, 一是部分农户孩子成家后分户居住需要建新房;二是部分村民生活提高后, 认为原房子陈旧、面积小, 又另申请宅基地重建。据统计, XX县XX镇2012年总人口2.4万, 农村宅基地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约为2万平方米。可见, 该镇农村居民新增建房用地需求量非常巨大。而在审批环节上, 由于国土管理部门机构不全, 人员紧缺, 工作不到位, 难免造成工作上的一些失误和漏洞。

而当前农村用地审批程序又过于繁琐, 导致村民不愿申报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如农村个人使用非耕地建房的审批程序一般要经过12个环节 (程序步骤省略) , 若是占用耕地建房的审批程序更为复杂, 花的时间更长, 因此, 部分村民不愿意按正常程序去办理审批手续。

3. 房价上涨的利益驱动、规划滞后

近年来, 由于城镇快速发展, 城镇土地价格也不断攀升, 一些靠近乡镇周边的村民看到因城镇改造拆迁补偿而“致富”或直接受益, 城镇结合部土地必然存在潜在的土地增值。通过非法占地建房, 既解决住房问题, 一旦新区建设成熟还可以出租或出售, 并在今后城镇改造、拆迁中企盼得到高额补偿。宣称这是一种最优惠的“土地保值储蓄”, 于是出现了一个个抢缴罚款的反常现象。其次是规划滞后, 政策不配套等也是造成乱建乱占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 一些管理部门和当地基层干部怕触及矛盾, 或视而不见, 或推诿不管, 从而助长了乱建乱占的行为的蔓延。

4. 监管不到位、制止不力

一些村民看到本村的人违规建房而没有被及时制止或拆除, 一些地处边远的乡村, 认为山高皇帝远, 执法人员来查我就先搁置、停工, 执法人员走后又俏俏动工修建。最后只能罚款了事。这样一来, 不仅不能遏制这些人的占地欲望, 反而诱发人们的攀比心理。助长了违法占地歪风盛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针对广西西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出现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 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用地规划及城乡经济发展的关系,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要加强保护耕地国土意识观念的教育。一方面, 我们要结合农村开展普法教育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加大与农村土地使用相关的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和能力, 增强各级农村干部依法行政, 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自觉性。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宣传计划和方案, 组织人力、物力推行实施。宣传形式则可灵活多样, 比如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进行宣传, 也可以通过印发宣传手册进行宣传, 力求不只是走形式、走过场。另一方面, 要加大反面警示教育力度, 不断将一些典型的违法案例进行公开曝光, 这样才能起到“杀一儆百”震慑作用。

2. 国土执法部门要强化土地监察力度, 严格执法

⑴严格执法, 加强资源保护工作力度。一方面, 要严格禁止用地建房不审批, 少批多占, 先占后批的现象发生, 及时把违法占地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 要简化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环节。就村民宅基地审批而言, 村组一级只需加盖村委会公章;实行一张审批表土地、建设两部门通用等等。建立巡回检查制度和土地违法行为举报制度,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建立完善土地监察网络。国土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秉公执法, 不徇私情, 不姑息纵容土地违法行为。

⑵坚持把好用地审批关。一是坚持“三到场”制度。即:踏勘到场, 国土管理人员接到当事人的用地申请后,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申请地点进行现场踏勘, 调查了解, 做到申请地类、界地、人口、面积等项目内容清楚, 然后实事求是地填写实地调查情况, 审查意见等, 以备报政府审批;二是由主要领导“一支笔”批地制度, 做到国土管理人员“不到场踏勘”不批, 不符合条件用地不批, 需要报批的用地不越权代批。这样才能有效地杜绝多头批地, 多头管地以及群众少批多占等违法现象的发生。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方式。结合国家重点项目和土地整理和治理相关政策, 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在不侵占耕地的前提下, 加大镇村整合、土地复垦、新型镇村建设等工作力度, 通过消灭空心村、围垦造田、土地整理、集中居住来解决农村建设用地不足和资源浪费现象, 从而不断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同时通过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化, 还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和根本改善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状况。并通过预留集体产业发展用地、营业用房出租等方式保证农民享有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3.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农村土地管理不仅要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还要更好地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致力于推进改革创新, 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体制机制。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仅是节约资源的重大措施, 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城乡用地布局, 科学合理地安排用地,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支持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持粮食稳定增产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能放松。同时, 土地政策也要向其他民生领域倾斜。加强土地调查, 摸清家底, 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基础性工作, 要确保土地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 为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撑, 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土地基础制度建设, 及时做好农村居民建设用地的规划。

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土地基础制度建设, 及时做好农村居民建设用地的规划。

要以乡 (镇) 多村为单位, 因地制宜编制乡 (镇) 土地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做好乡镇、村屯住宅用地规划, 是有效制止农村居民违法建私房, 浪费土地的有效途径。要本着“节约土地, 有力生产、方便生活、适当集中、以近为主、远近结合”的原则。要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当前要深入调研, 立足西部地区的实际, 在执行规划过程中, 只能逐步调整, 尽量向规划方案靠近, 不能搞“一刀切”。如果大拆大建, 不仅会伤了农村的经济后劲, 也会引起群众的不满。

4.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

⑴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建立委员会, 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加强对征用土地程序的审批, 规范土地征用制度, 坚决维护村民群众的知情权, 使之土地资源公开化、透明化、公平化。在土地管理制度的制订上寻找政府、土地使用者、农民群众间的利益结合点, 尽量做到合理化, 完善化。以土地用途为依据, 以市场为导向, 确立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和利益分配。

⑵地方政府官员、村干部应严格按照国家土地政策和法规办事。认真学习土地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 提升农村干部的法律以及政治觉悟, 端正作风, 努力做到不折不扣, 依法办事, 依法行政, 合理运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

总而言之, 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是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农村建设用地问题处理好了, “三化”就能同步推动, 处理不好, 会顾此失彼。而土地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要认真分析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现状, 积极推进改革与创新,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疏堵结合”, 才能有效地制止和遏制农村违法违规批地、占地的现象发生蔓延。

摘要:文章从桂西农村建设用地种种违法的现象入手, 剖析造成违法现象的种种原因, 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制度建设、搞好规划、强化土地监察力度, 严格把好审批关等对策。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3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策

所谓集体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建设所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用地。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我国法律政策一直持限制甚或禁止的态度。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土地资产价值意识的提高,在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对用地数量的需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逐步由“隐形市场”,向“公开”、“合法”之势开始流转且呈扩大势头。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状

《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出租或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使土地所有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现有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主体及其流转做出了限制。因破产、兼并致使的土地使用权流转虽被法律许可,但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限制是比较严格的,可以说基本上是被禁止的。

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不完善,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形成制约

有关规定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实情况存在矛盾。关于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有关规定,因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也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存在缺陷

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主体不清,我国现行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下的权利多层归属的结构使诸多管理者的权利客体均指向同一物,极易导致发生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农民集体”这样一个抽象的集合概念,导致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使广大的农民并未成为民法意义上的权利主体。在他人代为行使其土地权利的情况下,村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三)流转利益分配关系混乱,不利于土地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参与流转的主体间利益分配关系较为混乱。在自发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了权力分配利益的现象,谁的权力大,谁获得的收益就多。

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的实现途径

(一)确定科学原则是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

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符合规划的原则

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同时应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2.严格坚持保护耕地,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严控农地非农化的原则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必须本着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凡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严格报批,并落实土地利用计划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其使用方向必须符合有关政府批准文件规定。

(二)改革相应的规章制度是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地流转的制度保证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土地管理法》禁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条款已滞后于当前土地利用的现实,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明确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因此,当前工作的重点是研究、修改当前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建立、发展相抵触的相关法律法规,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以及制度的建立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与此同时,应尽快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流转的范围、主体以及相关的管理等事项,保证试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促进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发育。

(三)规范政府职能是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关健

为了确保集体建设用地有序健康地流转,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必须从集体土地最终所有者和垄断一级土地市场的角色向提供服务的管理者角色转变。地方政府在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

1.加强国情和国策教育,提高国民保护耕地的意识;

2.根据中央和上级政府对土地调控要求,有关土地管理规章法规,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政策;

3.加强调研,以点带面,取得经验,通过示范和有效帮助来引导农民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4.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权利体系,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权能设定;

5.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交易行为。

(四)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相关支撑体系是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体系的改革经验和教训明确的告诉我们,制度确立之前的相关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关乎整个制度设定目标的实现。因此,为确保制度确立之后的顺利执行,在制度确立之前,相关支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也是如此。

1.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体系;

2.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3.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与利用规划。

参考文献:

[1]刘守英.中国的二元土地权利制度与土地市场残缺[J].经济研究参考,2008,(31).

[2]潘华顺,臧武芳.关于农村土地双重所有制的理论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0,(7).

[3]马俊驹,杨春禧.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目标[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4

杨林峰 刘 峰

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后,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在认识和实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区。主要表现有“五重五轻”:

一是重项目建设,轻村庄规划。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看,许多地方注重拆了多少栋房子,修了多少公里路,而对村庄规划不够重视,有的试点村的村庄规划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村级规划建设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有的边规划,边建设或先建设,后规划的现象;有的虽然有了规划,但过于简单,或是适用性不强,难以指导建设;有的不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现象。二是重整治建设,轻生产发展。目前,大部分村是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注重改路、改水、改厕等整治建设项目,对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带动农民增收重视不够,造成了新农村建设中重点错位的现象。三是重政府主导,轻农民主体。有的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过重,存在包办现象,如村庄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没有征求群众意见,造成制定出的规划不符合当地实际,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农民并不买账。同时,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有的试点村农民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部分农民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造成农民主体发挥难。四是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多重视“村容整洁”、“乡村清洁工程”等硬件,而对“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软件建设,因为很难看得见,摸得着,不能用量化指标衡量,导致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的出现。五是重当前建设,轻长远打算。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以一、二年就建成。但乡村干部对新农村理解不到位,认为只要把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解决了,新农村建设就算完成了,对整个试点村今后如何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搞好村庄规划。一是村庄规划要具有前瞻性,要从村庄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规划。二是村庄规划要因地制宜。要根据村庄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传统、民族习俗等因素,保留乡村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把乡村所具有的特色通过规划更完好地保存和发扬下去,让新村规划因地制宜,各具特色,避免乡村规划雷同化、简单化。三是村庄规划要量力而行。规划既要着眼未来,也要考虑到当前农民的承受能力。应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农民的承受能力来合理规划新农村的发展速度和重点,使新农村规划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四是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一届接着一届干,防止朝令夕改、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2、重视农民增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农”字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业领域的就业量;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既满足了农民的需求,也增加了农民就业的领域;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步伐,提高外出农民的劳动技术和技能,完善外出农民的维权机制和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做好外出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土地承包、社会保障等工作;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因地制宜地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小城镇的就业吸纳力等等。

3、发挥主体作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做起,确保农民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三是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使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四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

度,提高农民素质。

4、注重软件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既要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等硬件建设,也要重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软件建设。首先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特别是加强对成人的扫盲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次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行提炼,运用群众易学易懂的通俗语言进行宣传,对道德建设再宣传、再落实。

5、体现远近结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既要解决当前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情况,更要清醒地意识到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既反对急躁冒进,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认识,更要反对不思进取、悲观失望的态度,而是理性对待这项历史任务,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认真搞好长远规划,确立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脚踏实地地解决农村的实际困难,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泽广大农民,得到百姓认可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5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农民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一些地方终年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从多方面加强。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朱保安

(河南农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河南郑州)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

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应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应拓宽思路,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并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由于各级政府和领导一直把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衡量农村干部工作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农村的一些管理部门和部分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抓经济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就一切都办好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最后,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障碍。’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我国早在“六五”时期就提出的“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目标至今尚未实现。据查,目前全国还有一部分县、乡没有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文化馆’站*,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图书馆、文化馆’站*有名无实,只挂牌子而无馆舍。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中,有很多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几乎形同虚设。乡镇文化站的情形更差,现有乡镇文化站中,许多只有一个位子’一个工作人员*、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间房子,有的连单独的房子都没有,文化活动的器材更是少得可怜。村办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之类场所无图书、无活动器械的情况更是普遍,有的甚至连场所也没有,只有一块牌子。以前,许多乡镇都建有电影院或电影放映队,现在,这些电影院由于受电视等媒体的影响,许多难以为继,大多已停用或改为他用,一些电影放映队也已解散。当然,还有一些更落后的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或因经济原因,或因居住的环境问题,至今 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三*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管理不善与广大农村地区其他商品市场空前繁荣形成对照,农村文化市场则境况冷清、发育不全。一部分乡镇连一个书店或书摊都没有,导致农民“买书难”。在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的同时,文化市场管理不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正当的文化娱乐生活,但农村的文化建设却严重滑坡,文化市场的管理跟不上,电影、戏曲、图书等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很难被农村居民享受到,相反,以电子游戏、桌球、麻将为主的赌博活动重新抬头,以淫秽录像、黄色书刊为主的黄色、低级文化在农村屡见不鲜,甚至一些沉寂了几十年的封建迷信活动也死灰复燃。近年,由于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不严,甚至缺乏管理,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利,私自印制或从海外走私进口了大量带有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内容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并在农村大肆销售这类图书和音像制品,严重损害了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引起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要想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解决好党政“一把手”的认识问题。党政“一把手”的认识问题解决了,认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农村文化工作就有了位置,就能摆上议事日程,农村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提高党政“一把手”的认识,不仅要提高市、县领导干部的认识,也要提高乡、镇领导,包括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的认识。

各级党政领导当前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和 ・%++ ・

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对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农村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要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大文化”包括社会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各个部门共同的任务,需要党政领导统筹安排,搞好协调。三是富要办文化,穷也要办文化,富有富办法,穷有穷办法,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应该支持和创造条件办文化,不办就会更穷。!二“转变观念,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费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只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其主要渠道有三:一是国家拨款,二是社会筹集,三是自身积累。国家拨款,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目前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而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却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都应围绕开发文化市场、兴办文化产业来进行,集体、个人通过联建、联办农村文化场所,开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活跃生活,共同受益。文化单位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达到“以文养文”,增强发展后劲的目的。为此,文化单位应该用好用足国家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千方百计开拓创收门路,扩大自身积累。!三”拓宽思路,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寻求经济与文化的结合点,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人文历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为对外开放、经济建设服务,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服务。建设农村特色文化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要树品牌,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正如企业文化一样,打品牌,对外可以扩大影响,对内可以促进凝聚力、增强自信心。可以从建设本地大文化的角度入手,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挖掘整理,从中选择确定既有区域文化特色,又可赋予更多时代精神的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现象、历史事件,将其作为特色文化的重点品牌推向社会。%$要抓团队,推进农村社会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前些年各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绩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但是,在一些农村也出现了不少良莠不齐的自娱自乐的文化群体。对这些自发形成的文化群体,应该积极引导、扶持和调整,即在继续巩固提高乡镇文化站以及村办活动室这一主阵地、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以创建特色文化为主,重点抓住在这一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文化娱乐项目,发动其中的骨干分子、积极分子组建文化社团,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来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从而为以团队建设为载体的农村文化建设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有效地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要抓家庭,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当前农村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人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因此,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涵盖社会各领域的特色家庭评比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活动倡导农民健康、科学、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位。这些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文学艺术、工艺收藏、科技教育、花鸟盆栽等各个文化领域。总之,要通过努力,让特色文化家庭成为农民的追求时尚。

!四"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6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全球经贸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打击,许多的企业在这场危机中破产,还有些企业也是岌岌可危。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只有拥有健康向上、方向明确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保证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能够让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拥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对我国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导向作用。关键字: 企业文化 建设 问题 现状 对策分析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与内涵,以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今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定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为了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对企业全体员工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从内涵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在具备一定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以人为本,以制度为约束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集经营理念、经营战略、道德规范、品牌建设、发展目标等为一体的核心力量。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消极作用。本文只讨论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地作用:第一,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带动企业职工的全面发展;第二,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发展;第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效应;第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在强调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几十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健康向上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注重树立和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企业核心价值观没有正确的认识。例如,许多企业所谓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将一些名人名言挂在企业的某个地方,当作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这样一种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是表面化和形式化的,有时候可能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些企业所谓的核心价值观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是真正影响企业运作的精神准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此它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改变。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寸步难行。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管理充分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进程来看,企业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重头戏,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对企业文化的管理。但是,在国内很多的企业只注重企业管理中的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缺乏对企业文化的管理,使得一些企业难以做大做强。例如,近期国内出现的“毒胶囊”事件,一些黑心的医药企业至人们的生死与不顾,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者缺乏对企业文化的管理。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全面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以人为本就是要给予企业员工人本关怀,企业员工是为企业带来利润的生产者,如果他们能够感受到企业管理者对他们的人本关怀,那么他们就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而且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使人发挥出其最大的潜能,也能够让他的工作热情高涨。但是,目前国内一些企业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管理者单纯为了企业的利益,让员工超负荷的工作却又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些企业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使员工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三、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出如下对策:

(一)、积极树立和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

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企业都有着自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例如,Intel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服务、员工满意、遵守纪律、质量至上、尝试风险和结果导向。所谓核心,就是指最重要的关键理念,数量不会太多,通常是五到六条。树立和培养自身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企业健康向上发展。

(二)、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但也是企业管理最根本的要求。国内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对企业文化进行科学的管理,以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带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以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带动企业大发展。

(三)、企业要以人为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就是这种水与舟的关系。所以说,企业需要依靠员工来为其创造财富,需要员工来帮助企业发展,就必须要给员工更多的人本关怀,让他们愿意为企业做出一份贡献。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帮助。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找准方向,放眼未来,全心全力的建设出适合自身发展、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7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职工在从事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是外显于厂容厂貌、内隐于职工心灵之中的, 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体, 还包括全体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物质形态的外在表现。笔者认为, 在国有企业中, 就是既要对职工灌输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 又要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特色, 通过提炼出企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公司愿景、发展理念等企业价值理念, 不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涌现出了一些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著名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 在建立现代企业文化制度的实践中, 不少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 在认识上、实践上、操作上仍然存在着许多误区:

(一) 认识模糊, 人云亦云

一些企业负责人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是在企业中办份厂报厂刊, 为职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 认为是在企业中开展唱歌跳舞、打球下棋、读书看报等一般的文娱活动。受这种模糊认识的影响, 企业间依样画瓢, 互相模仿, 表面热热闹闹, 但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 混淆了在企业中开展文娱活动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 重上级推动, 轻实际需要

不少地区和部门的企业是在“领导批示、上级检查、评比表彰”这样一种情况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 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向上级交差的任务, 而不是看作是关系企业发展好坏、生死存亡的大事, 这就造成企业文化建设不顾企业实际, 一哄而起, 有头无尾的结果。

(三) 重表面形式, 轻实际效果

许多企业以为企业文化无非就是提炼几条精神, 列出几条宗旨, 总结几条经验, 写在纸上, 贴到墙上就可以了, 热衷于报纸上登几篇文章, 电视里播几条新闻, 让企业挂名出彩, 闭门造车, 追求口号的完美、形式的新鲜, 其结果导致脱离实际, 脱离群众。

在国有企业中, 就是既要对职工灌输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 又要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特色, 通过提炼出企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公司愿景、发展理念等企业价值理念, 不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 重宣传鼓励, 轻领导示范

企业领导人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和带头实践者, 是企业文化离不开的关键人物, 但是一些企业领导人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仅只是职工的事, 只有职工才需要教育和灌输, 把自己完全超脱出来, 结果是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冷冷清清, 造不成声势, 收不到效果。

(五) 盲目崇拜, 无企业特色

认为企业文化也同月亮一样是外国的圆, 以为外国的经济发达, 技术先进, 文化也一定优秀, 照搬照抄, 拿来用就行了, 一味追求外国模式, 忘记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 舍近求远, 不考虑我国的国情与企业差异, 不尊重企业的客观实际, 缺乏本土特色。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源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文化建设已在企业界、理论界中引起广泛的重视, 成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 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就要根据本地、本企业的实际,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笔者通过在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实践, 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提高认识, 明确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始终把发展作为根本任务, 为完成生产经营目标和改革及各项任务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我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通过形势教育、支部组织生活、专题宣传等形式, 不断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培育企业精神, 培养“四有”职工队伍。

(二) 把握内涵, 突出重点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包容性很广, 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即表层的物质文化, 主要是工作环境、生活设施等;浅层的行为文化, 主要指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层的制度文化, 主要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高度自觉地执行这些制度;深层的精神文化, 是以精神现象为载体的观念文化, 主要是指企业精神、经营观念等, 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 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握住企业文化的内涵, 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 我们首先抓好了先进文化理论的学习, 通过广播、企业报、内部局域网, 组织讲座、播放DVD教育片、中心组学习、支部专题学习、知识答题、主题征文等方式及时开展学习教育, 要求职工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实质及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二是要抓好企业精神的培育和提炼, 公司根据自身在国际国内铬盐行业的地位和下一步发展目标, 提炼出了有民丰特色的公司宗旨、核心价值观、公司愿景、质量方针、安全方针、环保方针等, 如公司愿景是打造世界一流的铬化工生产研发基地, 方针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效益型、本质安全型企业等, 再通过在企业报、广播、宣传栏、企业内外网等方面的宣传, 使企业的每个职工都能确立一种精神支柱和文化气氛, 用企业精神凝聚职工队伍。三是要深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 引导职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风范。四是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思想, 提高管理水平, 增强广大干部职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在复杂多变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各项目标的圆满实现。

(三) 注重长远, 强化近效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

公司始终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重要议事日程, 制订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文明单位创建规划》等, 坚持标准、注重质量、统筹规划、常抓不懈, 规划中做到“四突出”:即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突出外树企业形象, 内创家和气氛和突出企业精神和品牌意识, 从而达到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保证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企业文化建设近期效果是实现长远目标的具体步骤, 显著的近期效果, 必然促进长期目标的实现。我公司聘请专业企业形象策划公司对公司视觉识别系统进行设计制作并在公司大门、公告栏、员工工作服、企业展板等方面进行了推广应用, 制作了刀旗、大型宣传牌、企业宣传片、公司沙盘等展示企业崭新面貌。结合“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活动, 对“公司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等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弘扬等, 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与短期效果有机地结合与实施, 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四) 用好载体, 抓出特色

企业文化建设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一是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 加强企业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形成健全的文化网络, 不断强化各类文化阵地服务功能。我司通过开展歌咏比赛、长跑比赛、郊外踏青、乒乓球比赛、摄影比赛、拔河比赛、职工棋牌比赛等各类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使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得到文化的熏陶, 营造出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二是以职工岗位竞赛活动为载体,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活动, 各生产车间开展了适应自己特点的班组“劳动竞赛”, “合理化建议”、“修旧利废”等活动, 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三要有自己的特色。如在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 我们精心制作了公司对外宣传片、宣传画册, 开展了征文比赛、文艺演出、专题宣传栏巡展、书画摄影展等活动。通过扎实有效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促进企业具有浓郁高雅的文化气息、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拼搏进取的向上精神, 使企业真正成为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大学校大熔炉, 充分发挥其潜能, 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积蓄力量, 提供动力, 增强活力。

(五) 加强领导, 带头示范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企业的负责人, 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他们个人的理想、信念、性格和举止, 不仅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方式和行为取向, 而且还会对广大员工产生模仿效应。因此,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形成了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牵头抓总、党委书记主要负责、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各党支部书记具体落实、党政工团齐抓共建、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领导们带头弘扬企业文化, 带头宣讲企业文化, 带头引领企业文化, 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模范实践着企业文化目标。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8

关键词:工程结算 审计 基建工程 签证

0 引言

工程结算是决定工程造价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工程结算准确与否,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工程建设是否成功。因此搞好工程结算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审计的覆盖范围和审计质量,而且对规范建筑市场,抑制工程结算中的高估冒算现象进而控制工程造价也将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1 工程结算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投机

由于招投标工程的结算一般是按增减工程量进行调整的,因此一些施工单位在编制投标预算书时就埋下债笔,把有可能调增的项目和材料数量少编入预算书,而把调整可能性小的项目和材料数量提高。这样一来,如果中标的话,则可以在竣工结算调整时多算一笔钱。我们在审计中就发现,施工单位投标预算书中直径为100cm的管道价格比50cm管道的价格还低,而后者恰恰是大量调增的项目。

1.2 骗取签证 主要手法有:①拖延战术,以种种理由不及时办理签证,有的工程竣工一年多还未办完签证,利用甲方代表时间遗忘在签证上做文章。②造成事实:对一些事后无从查考的项目事前不通知甲方代表,就造成既存事实。如余土外运,在施工时不通知甲方也不说明外运距离.而在结算时又以超距离增加费用,具体运至何处已无法确认,甲方只有签证。③有意遗祸:在变更签证时,有意模糊和遗漏某些项目,如把磨石地面改为水泥砂浆地面,但在变更签证时蓄意不明确面层厚度,实际只做了l2,却按l5结算。④内外不分:有的施工单位有意把标内工程与标外附属工程相互混淆,有目的地造成重复签证以增加费用。

1.3 高估冒算 主要手法有:①该扣不扣:如计算建筑工程内、外墙体的体积、面积应以实际的体积、面积计算,但施工单位往往不扣或少扣梁、柱、门窗的部分以增加工程量。②两头取费:有些管道阀门卫生洁具、仪器仪表已计入定额,施工单位又计人安装工程量而骗取费用。③以少报多:对投资比例较大的部分有意加大工程量,如做磨石、水泥地面,做天棚等结算面积高出实际面积。④多增隐减:施工单位在办理结算时,把调增的签证全部进人结算,而有意把调减工程签证不进或少进结算的现象较为普遍。

1.4 材料加量 ①偷工减料:施工单位不按材料设计要求施工,如有减少钢筋数量,有的减小钢筋直径。有的隐蔽管道露在外面的部分其直径为100cm,而隐蔽部分只有70cm,结算中全按10Ocm计费。②重复计算:最常见的是在建筑结构的交接处重复计算。如钢筋混凝土基础T型交接以及梁、柱、板交接受力钢筋重复计算的现象经常发生。③提高价格:因竣工结算时,已过去较长时间,施工单位在办理结算时的材料远远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格。在审计中发现只需十元钱一盏的灯具结算价提高到了三十几元。④骗取材科:有不少实际未用或少用的材料仍按设计结算。

材料费用:有的施工单位有意把自购材料与甲方材料混用。如在挖基础时挖出的条石本属甲方,施工方把甲方的条石混在一起用了在结算中还要向甲方收费。

2 审计对策

2.1 抓好工程量审计的环节 工程量是构成工程项目结算的基本内容,是计算各项费用的基础,工程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在工程结算审计中,主要是核定工程价款结算款项内容与建设项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多报、重报和虚报问题。在结算中常见的问题是施工单位以少计多的方式多计、重计工程量等。在结算审计时,要坚持做到两核两看。首先,要查看施工图纸、施工变更单、隐蔽工程记录、施工合同等资料,按规则计算工程量,并与原结算书中的工程量相核对,审查其是否一致、相符。

2.2 抓好结算定额套用的审计环节 工程预算定额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款结算的依据。在审计实践中发现,施工单位高套、重套定额是工程结算中突出问题之一。要重点审查预算定额套用是否正确,与建设实际施工是否一致,有无高套或重套定额,从而达到抬高工程造价之目的。有些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预算)结算时在套用了综合定额之后,仍再套用单项定额。有些施工单位采取低套高、少套多等手段来增加工程直接费用。因此,我们在结算审计工作中,要坚持以国家和地区的工程预算定额为计算工程造价的依据。针对施工单位在工作内容相同的定额套用中高套或套错而多计费用的实际问题,在审查时,应进行全面和详细审查和核对,特别是工程量较大的施工内容更应重点审查,依法维护建设资金的安全。

2.3 抓好取费标准的审计环节工程 (预)结算中的各项取费标准是施工单位计取有效费用的依据,不得越级取费。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低级套高,扩大取费基数,增加取费项目等突出现象。在结算审计中,首先要审查工程类别与性质,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以及同类性质工程的不同级别,其取费标准应各不相同,要注意掌握工程等级条件的划分,防止高套标准。其次,要审查施工单位的技术等级及性质,看施工单位有无挂靠高质资现象。低质资施工单位为了承揽到工程项目,往往挂靠在高质资的施工企业的名下,并以高级别施工单位的名义参与工程招投标,以达到竞争工程项目,进而提高取费标准的目的。而实际施工能力根本达不到其挂靠的质资或施工质量低于验收标准,以致出现质次价高现象的发生。所以,在审计时要注重其实际标准,不能按其挂靠单位的质资和标准进行计算。

2.4 抓好材料价格的审计环节 在对材料价格进行审计时,要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要确定应计算价差的材料,不该调整价差的材料坚决不予调整:二要核定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以及规定应取的采购保管费和税金:三要根据施工图纸核准工程主要材料用量,然后落实材料价格差异,确定材料价差的计取;四要在编制(预)结算时,所依据的价格是否按当期材料价格,是否存在跨期高套的情况。几年来,在工程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对材料价格通过采取市场问价、上网调查和事前参与合同洽淡等多种审计方式,使材料价格得到了有效超前控制,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抓好工程退料的审计环节,有些材料是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在办理工程结算时,应结合审查建设单位工程投资中的自购材料情况,根据施工图纸核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数量、品种规格和价格,按工程实际耗用量,计算出应退还建设单位的材料款,避免造成重复结算和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串通有意虚列、套取材料价款的违纪现象发生。

2.5 抓好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等签证资料的审计环节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发生对原设计图纸的变更。审计时,审计人员首先要向建施双方收集各种设计变更资料和隐蔽工程的实际收方签证,然后深入工程现场进行实地查看,看其是否真实、客观和全面,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核对签证内容是否与原合同规定相符,是否偏离过大,要认真做好现场审计纪录,以便于为结算审计做好充分准备,防止和避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相互勾结,串通一气、达到营私舞弊的目的。

3 结束语

当前建设用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9

存在问题:

一、少批多建,使用阴阳图纸。有的单位报批的是一套面积少的图纸,建的又是另一套面积大大超出报批图纸的数字,其目的是少交各种税费。

二、挂靠开发,搞双重资质。有的建筑公司未经批准,在不具备条件情况下,既搞施工又搞开发,还有的挂着开发公司的招牌,仅交少量的管理费,搞个人开发,逃避招投标。

三、私下交易,滋生腐败。有的建设单位或开发商为了小集团和个人的利益,于国家利益而不顾,私下进行建筑交易,逃避有关部门的管理,有的进行“暗箱操作”,滋生腐败。

四、无证建房,扰乱市场。有的单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于不顾,自行选址,自挑建筑公司,自行确定建筑面积,自行拟定建筑安全、质量标准,明目张胆地冲击、干扰建筑市场。

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是少数,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当的严重:一是扰乱了经济秩序,造成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失控,国有资产流失,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二是扰乱了建筑市场,误导建筑业走上急功近利的歧途,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低劣、安全生产状况恶化,引发安全事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稳定留下了隐患。三是为腐败现象、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案件产生提供了条件。

问题根源: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人为的,也有政策漏洞。分析起来有几个方面:

一、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难度大。工程项目的立项、资金筹措、施工、质监、竣工验收、资金投标等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而各个部门又受各自规章、制度的限制,致使相互之间的职能不明,责任不清。如建筑装饰、装修的管理权限问题,使建筑这一整体被人为地分割成几块:建筑招投标在建设部门,房子建好后室内装修又要到其他管理部门去办理手续,使施工企业面临多头领导,无所适从。

二、钱权交易,制约了法规的实施。少数人受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置各项政策、法规于不顾,利用手中的权力,任意选设计、施工队伍,造成建筑市场中违法、违纪、违章案(事)件屡禁不止,成为经济案件的多发地段。

三、监督不严,处罚不力。为什么这些问题时而产生?这与处罚力度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善于钻营的人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致使证据难以掌握、认定,工作难以开展,执法人员思想上有畏难情绪,不敢理直气壮地去进行管理、处罚。而对有些证据确凿的又因有的领导怕麻烦,怕影响关系,放任自流,致使少数人胆子越来越大。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

管理对策: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运输、建材、加工、商贸等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招投标市场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前进中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和继续完善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来逐步加以解决,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入手,保证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一系列惩治腐败措施落到实处,以便较好地为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服务,保证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为此,健康有序的建筑工程招投标应侧重于:

一、加强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实施,结合实际,修改、完善地方招投标管理规定,并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有规划的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此来规范招投标市场,使之走上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良性互动。涉及建筑管理的城建、监察、计委、工商、银行、纪委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做好工程立项、报批、招投标、资质审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有关人员、领导责任。

三、严肃法纪,严查违规违法行为。抓好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工作,是保证招投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对那些弄虚作假、少批多建、不报建、不按规定招投标的人和事一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城建、工商等部门配合、进行认真、严肃的处理。触犯刑律的交司法机关惩处,对那些隐瞒不报或少报,以及串通、欺骗、袒护、对抗的,除从重惩处外,还要在社会上曝光,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起到警示作用。

上一篇: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以上下一篇: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满意度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