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合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工程合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1

一、工程合同管理概述

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在项目管理的各阶段。某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引起连环的反应,因为它是不可逆的过程。因此,作为工程从业者,首先要明晰工程合同的含义,并深刻认识到现阶段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工程合同管理的含义

工程合同属于经济合同,是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为了完成其所商定的工程建设目标以及与工程建设目标相关的具体内容,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建设过程当中的最高行为准则,是规范双方的经济活动、协调双方工作关系、解决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工程合同管理则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合同关系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从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合同纠纷,防止、制裁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合同条款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二)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工程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完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打破传统观念束缚,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承包商作为建筑市场的主体,进行建筑生产与管理活动,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其中合同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之一。建筑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工程合同必将成为调节业主和承包商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2.加强工程合同管理也是规范各建设主体行为的需要。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界定了建设主体各方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建设主体各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同时也是正确处理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争执与纠纷的法律依据。纵观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所出现的诚信危机、不正当竞争多与建设主体法制观念淡薄及工程合同管理意识薄弱有关。加强工程合同管理,促使建设主体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并处理所出现的争执与纠纷,能够起到规范建设主体行为的积极作用,对整顿我国的建筑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

3.加强工程合同管理是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建筑市场已全面开放,面对来自国外建筑企业的冲击与挑战,就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规则、遵循国际惯例。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特别是对FIDIC条款的认识和和经验不足,将造成我国建筑企业丧失大量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同时,使我们的工程发包商认识不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承发包双方应尽快树立国际化意识,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工程合同的规范管理,只有加强工程合同管理,建筑企业才有可能与国外建筑企业一争高下,才能赢得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二、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决定工程合同管理的艰巨性。目前我国建设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建设交易行为尚不规范,使得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合同的严肃性认识不足

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意志表示一致的结果,它一经签订生效,就应奉为双方的行为准则,对当事人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自觉执行合同条款,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但是现实中有些承包商认为与业主关系良好,合同怎么写无所谓,有什么问题都能协商,甚至个别施工合同仅有一页,没有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如果业主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或因为个别问题,双方关系转坏,将会给承包商带来巨大的合同风险。

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经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从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些合同,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甲、乙双方的这些违约行为,丝毫不顾及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二)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大和履约时间长。因此,客观上要求合同条款细致严密,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建筑市场监管存在漏洞、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由于缺乏工程合同管理的经验,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多种原因,订立的合同存在以下几种不规范甚至违法情况:

1.少数合同有失公正。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由发包方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不利于施工合同的公平、公正履行,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同时,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规范管理,大量的施工队伍与建设规模严重失衡,致使业主在建设工程承包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出一些苛刻和不平等的条件,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由于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承包商为了获得工程,只好接受。个别承包商在实施这样的工程合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会采取偷工减料或非法分包甚至非法转包等手段,给工程建设带来隐患。

2.合同文本不规范。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为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但是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有的甚至仍然采用口头委托和政府命令的方式下达任务,待工程完工后,再补签合同,这样的合同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

3.“阴阳合同”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有些业主以各种理由和一些客观原因,除按招标文件签订“阳合同”,供建设行政主管部分审查备案外,私下与承包商再签订一份在实际施工活动中被双方认可的 “阴合同”,在内容上与原合同相违背,形成了一份违法的合同。这种工程承发包双方责任、利益不对等的“阴阳合同”,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重损害承包商利益,为合同履行埋下了隐患,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进而给业主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

(三)工程合同履约程度低,违约现象严重

一部分工程参与方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想象,把合同当作一根拐杖,需要就用,不需要就丢,结果吃亏的当然是企业。这种对合同所抱的态度,在一些临时性小型工程项目的表现更加突出,碰到问题时,不是用合同条款去解决处理,而是采用行政的办法,脱离合同的内容去解决,造成两相分离的状态。当然也就谈不上全面履行合同了。还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如:业主暗中以垫资为条件,违法发包;在工程建设中业主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发包人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甚至部分业主已使用工程多年,仍以种种理由拒付工程款,形成建设市场严重拖欠工程款的顽症;承包商不按期依法组织施工,不按规范施工,形成延期工程、劣质工程,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市场。

(四)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以及造价、质量和进度管理方面的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五)合同索赔工作难以实现

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于承包商来讲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而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受损害者往往是承包商。

(六)违法签订合同、违法转包、分包合同情况普遍存在

实际工作中承包人利用其它承包商名义签订合同或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订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些不法承包商在自己不具备相应建设项目工程资质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承包工程的目的,非法借用他人资质参加工程投标。并以不法手段获得承包资格,签订无效合同。一些不法承包商利用不法手段获得承包资质,专门从事资质证件租用业务,非法谋取私利。还有一些承包商为了获得建设项目承包资格,不惜以低价中标。在中标之后又将工程肢解后以更低价格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的施工队伍。这些承包商缺乏对承包工程的基本控制步骤和监督手段,进而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破坏了建筑市场的秩序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

通过近年来的学习,结合这些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我认为解决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强化合同法律意识

与建设工程合同有直接关系的法律法规有《民法通则》、《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担保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采购法》、《城市规划法》以及FIDIC合同文本和其他一些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的运作要求更加规范、更加透明,以法制为依据,一切依法办事,作为建设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更应当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理解好相关条款的精髓,增强合同观念和合同法律意识,学会利用法律和依法订立合同,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二) 大力推行工程合同示范文本

目前,建设部在施工、监理、设计及勘察等方面的合同均有示范文本,这些示范文本具有全面、准确、严谨的特点,有很强的操作性。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一方面有助于当事人了解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使具体实施项目的建设工程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缺款少项,防止出现显失公平的条款,也有助于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减少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另一方面,有利于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的监督,有助于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及时裁决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使用标准化的范本签订合同,对完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强化工程合同履约过程的管理

由于一个工程项目从跟踪、谈判、投标、签约、实施到建成移交,要持续很长时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可能要经过多次修订、补充,投标人员也不一定是在项目上的具体执行者,项目人员也会发生变动,为了保持连贯性,必须让项目部对合同签约整个过程进行了解,对实施过程中的合同修改情况加强管理。要注重以下措施的实施:

1.执行合同交底制度。一个管理优秀的公司,应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公司和项目部对于合同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因为合同的执行者———项目经理不可能参加工程承揽的全过程,公司总部在合同管理中应明确合同交底制度,将招标文件、招标答疑资料、投标图纸、投标书(报价书、概算、施工组织设计、承诺书)和合同文本对项目部进行交底,使项目部明确了解工程项目的特殊技术和商务要求。公司和项目部应将合同责任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提高全员合同意识。

2.合同履约中的过程管理。承包商应加强合同履约期间的动态管理,防止违约事件发生。应设立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工程合同管理、分析和研究,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将合同实施情况与合同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偏离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诊断或建议,从而制订防范风险的对策,将风险损失程度降到最小,将索赔收益做得最大。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办理工程洽商记录,搜集整理双方来往文件、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洽商等重要资料,既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

3.合同索赔研究程序化。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合同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工程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因为工程合同一经签订,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深入理解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使管理行为正规化、规范化,作好处理合同纠纷的各种准备,特别是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索赔与反索赔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合同双方攻与守的关系,是矛与盾的关系。工程发承包的实践经验证明,没有一个承包商不要求索赔,即要求调增合同价款,因此,要搞好工程造价控制,就必须进行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

(四)加强工程合同履约中的索赔与反索赔

索赔和反索赔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承包商根据合同条件的变化提出索赔要求,减少工程损失;业主则利用合同中的罚则将无原由拖延工期、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和承包商责任事故等进行反索赔。合同和现行法规是索赔和反索赔的依据,是索赔最终解决的判定标准,因此,一方面必须重视签订合同前的的合同风险分析和对策争取合同有利;另一方面要重视工程各方在合同签约后就要建立项目档案,将各种技术和商务资料及时归档,重要资料要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签证,为索赔和反索赔提供技术支持。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合同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工程合同一经签订,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造成工程索赔和反索赔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当事人违约、监理人指令、不可抗力或不利物质条件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深入理解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使管理行为正规化、规范化,作好处理合同纠纷的各种准备,特别是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是非常必要,也是关系企业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认真对待索赔和反索赔工作。

(五)健全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应当设立工程合同管理机构,配备合同管理人员,一方面,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应作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内部也要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不但应当建立合同管理机构,还应当配备合同管理人员,建立合同管路台账、统计、检查和报告制度。重视合同归档管理,提高管理信息化程度和合同管理手段。很多单位合同签订仍然采用手工作业方式进行,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伽工和维护手段落后,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对滞后。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合同管理,提高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把整个项目建设涉及到的合同文本存储在计算机内,并进行适当的分类和编码,随时掌握各个具体合同的实施动态,针对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不断修改、完善合同条款。 还应当将合同管理目标分解为管理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并落到实处,建立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评估制度,有效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工程合同管理。

总之,工程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不能陷入僵硬的程式化,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管理中要讲求方式、方法,要讲究管理的技巧。因此,要在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深刻了解其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及归纳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技巧,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促使参建各方自觉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从而降低建筑市场风险,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

2.全国注册咨询师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注册咨询师(投资)资格考试教材:《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11。

3.黄如宝,《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知识产权出版社,。

4.黄文杰,《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

5.何伯森,《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

6.李晓龙,《大型工程项目业主合同索赔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杨伟忠,“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浅析”,《建筑经济》,20第11期。

8.王亚再,“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之浅见”,《经济师》,第4期。

9.刘光忱,“论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业技术经济》,年第9期。

10.毕星、翟丽,《项目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工程合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2

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 都是通过签订一系列的承发包合同来实现的。通过对承包内容、范围、价款、工期和质量标准等合同条款的制订和履行, 业主和承包商可以在合同环境下调控建设项目的运行状态。通过对合同管理目标责任的分解, 可以规范项目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能, 紧密围绕合同条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因此, 无论是对承包商的管理, 还是对项目业主本身的内部管理, 合同始终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另外, 施工合同是承发包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法律权利的依据, 也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证据。

2 目前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决定施工合同管理的艰巨性。目前我国建设市场发育尚不完善, 建设交易行为尚不规范, 使得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

2.1 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 其主要表现在:

2.1.1 少数合同有失公正。

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 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对发包方制定的, 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 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 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 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不利于施工合同的公平、公正履行, 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

2.1.2 合同文本不规范。

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为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 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 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 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 避重就轻, 转嫁工程风险。有的甚至仍然采用口头委托和政府命令的方式下达任务, 待工程完工后, 再补签合同, 这样的合同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

2.1.3“阴阳合同”充斥市场, 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

有些业主以各种理由、客观原因, 除按招标文件签订“阳合同”, 供建设行政主管部分审查备案外, 私下与承包商再签订一份在实际施工活动中被双方认可的“阴合同”, 在内容上与原合同相违背, 形成了一份违法的合同。

2.1.4 建设施工合同履约程度低, 违约现象严重。

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 随意修改合同, 或违背合同规定。

2.1.5 合同索赔工作难以实现。

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 对于承包商来讲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而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 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 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 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 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 受损害者往往是承包商。

2.1.6 违法承包人利用其它承包商名义签订合同或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订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

有些不法承包商在自己不具备相应建设项目施工资质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承包工程的目的, 非法借用他人资质参加工程投标。并以不法手段获得承包资格, 签订无效合同。

2.1.7 违法签订转包、分包合同情况普遍存在。

一些承包商为了获得建设项目承包资格, 不惜以低价中标。在中标之后又将工程肢解后以更低价格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的施工队伍。这些承包商缺乏对承包工程的基本控制步骤和监督手段, 进而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2 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 谁都可以签合同, 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 或有制度不执行, 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 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2.3 专业人才缺乏也是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 专业面广, 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 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 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 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合同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 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2.4 不重视合同归档管理, 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合同管理手段落后。

一些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 合同的归档程序、要求没有明确规定, 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控制, 合同履行后没有全面评估和总结, 合同管理粗放。很多单位合同签订仍然采用手工作业方式进行, 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和维护手段落后, 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对滞后。没有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对合同管理流程进行重构和优化, 没能实现项目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

3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加强对承包商的资质管理。

通过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 从总量上控制建筑施工队伍的规模, 解决目前建筑市场上供求失衡与过度竞争问题, 从根本上杜绝压级压价。同时,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商参与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 对承包商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 维护正常的建设市场环境, 确保建筑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3.2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

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投标法, 并全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体制。但在招标形式和方法上要兼顾业主和承包商的双方利益, 过份追求招标过程的严格、完善, 并不一定能达到的招标的最佳效果。

3.3 加大合同管理力度, 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约。

为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行,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把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列为整顿规范市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严把审查关的基础上, 加大合同履约管理力度, 对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予办理工程报建手续, 不得组织招投标,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坚决取缔垫资、带资施工现象, 努力净化建筑市场, 进一步维护承包商的合法利益。

3.4 加强合同法律意识, 减少合同纠纷产生。

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 在签订合同时, 对其中合同条款往往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 即草率签订, 特别是对违约责任, 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 都直接导致了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因此,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 承包商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 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 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3.5 加强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项目建设各方要重视合同管理机构设置、合同归口管理工作。做好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授权、合同公证、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3.6 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是培育和发展建设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 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 提高索赔意识是承包商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 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 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 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 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 以合理履行合同,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 提高企业未来生存能力。

3.7 加强合同及相关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为合同顺利履行创造条件。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同属重要法律文件, 发生之后应及时建账并妥善保存。重视合同文本而不重视相关资料归档的情况在建设领域普遍存在。由于建设项目周期长, 涉及专业多, 面临情况复杂。在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建设过程之后, 很多具体问题要依靠相应资料予以解决。为此, 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决不是简单的文档管理问题, 应专人负责, 负责到底。另外, 要加快合同管理信息化步伐, 及时应用先进管理手段, 改善合同管理条件,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对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阐述, 并提出相应完善措施。

工程合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问题;措施

0 引言

建设工程合同是我国经济市场不断完善的产物,是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为了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明确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二者进行一定约束而签订的相关法律文件。合同也是二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依据签订合同中的内容,施工企业完成建设单位交予的建筑工程建设需求,同时开发商依照合同中的规定为施工企业支付一定的工程款项。不断的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能够依靠法律的武器对二者的利益进行保护,同时也使得双方具有履行合同的意识,对于维护我国建筑市场的秩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所以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 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合同文本不规范

我国的相关部门为了对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进行规范,制定了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签订的文本范文,其中能够全面的体现承包商与建设单位二者的权利、责任和所承担的风险。但是一些工程项目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业主义务,并没有采用我国相关部门下发的标准化的合同文本,自己拟定的文本内容缺失、内容模糊,而且存在避重就轻、转嫁工程建设风险的现象。有的工程建设甚至并没有签订相应的合同,只是采用口头交代或者政府命令等方式进行任务的发放,等到工程建设完成后,再进行合同的签订,这样合同形成虚设,并没有将其具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1.2 合同遵守意识不强

一些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承包商,都认为合同只是为了防止承包企业没有完工,或者是担忧工程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没有支付工程款项。对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没有正确的认知,在脑海中也没有遵守合同的意识,导致违约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工程建设中,双方都随意的对签订的合同进行修改,严重情况不仅仅存在违约的现象,甚至还存在严重的违法现象。

1.3 阴阳合同屡禁不止 ,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

阴阳合同就是承包企业依据开发商的招标条件与开发商签订了我国相关部门要求的工程承包合同后,开发商又对施工企业增加了许多的附加条件,还有许多不合理的要求,使得施工企业被迫与开发商签订附属协议,这种附属协议的内容大多都是:对工程建设的周期进行压缩、要求施工企业垫付资金进行施工、或者是制定工程建设材料的供应商等[1]。

2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改进措施

2.1 重视合同文本规范

合同是双方权利与义务的重要体现,合同签订后对于二者都具有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二者必须要遵守合同,并且依照合同内容进行相关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所以对于合同的签订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合同的文本内容一定要按照我国相关部门发布的合同文本确定。首先,需要注重的是合同的合法性,因为合法是合同签订的重要基础保证,只有合同合法,签订合同的双方才能够应用法律的武器对自身进行保护。合法性主要是包括二者双方是否具备一定的资格,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具有了招标和投标、以及合同签订和实施的一切必要条件,工程项目的招标是否合法、合理,合同内容的确定是否符合我国合同法的要求和其他法律制度的要求等。如果合同存在任何不合法的问题,都不能签订,因为这种情况下即使签订了合同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因为合同不生效。

其次就是需要注重合同的完整性,因为合同内容完整充实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合同纠纷发生的概率。合同的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合同的构成成分是否齐全;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对于各项问题的规范和标准是否存在缺失;合同内容的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查看是否存在内容模糊、有歧义的地方;合同签订双方的责任和权利是否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偶然因素是否进行了相关预测。这些情况都直接的表明了合同内容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只有选用我国相关部门发布的合同文本才能够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2.2 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部门

对于业主而言,合同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无论是工程建设的成本、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进度,这些内容都受到合同的制约,最终实现预期的计划,所以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部门是非常重要的。合同管理部门的建立也需要根据签订的合同进行适当的实时调整,从而使得合同管理工程水平得到良好的改善。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合同主管部门、合同主办部门和合同协管部门,协管部门的工作就是进行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对于承包单位而言,企业需要逐级建立合同管理部门,使得合同管理深入到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的各个层次。企业需要不断协调合同管理部门和企业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于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的进行了解,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对于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水平[2]。

2.3 加强合同意识,健全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认识到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业的领导人员还是企业的普通员工都要定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合同意识并不是在一时间形成的,企业可以时常开展一些活动,录入:专家讲座、学习会议等,不断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合同管理意识,不断的健全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提升企业遵守合同的能力。

3 结语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必定会阻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很多建筑企业都能够认识到建设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合同的遵守意识还较为薄弱,对于合同文本也不够重视,只有重视合同文本规范,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部门,加强合同意识,健全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才能不断的提升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云颜.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7).

工程合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4

法律事务及合规管理部 何玉鸣

什么是合同管理?有的人将合同的订立视为合同管理、有的人将合同管理视为合同文件管理、有的人将加盖印章行为视为合同管理、也有的人将审查合同视为合同管理,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是指以实现合同价值为目的,以合同为管理对象,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在合同从准备、谈判、订立、生效、履行、变更、解除、争议解决、终止直至立卷归档整个过程的管理行为。其可分为三个部分:事前管理(合同书形成过程)、事中管理(合同履行过程)和事后管理(如合同不适当履行时,违约责任的处理等)。

我公司的合同文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商业合同(信托和固有业务涉及的法律文件),一类是劳动合同(不在讨论范围)。合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合同日常管理难免存在疏漏和不畅,了解和分析现行的合同审查流程和管理职责有助于合同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有助于合规建设的推进和合规文化的建立。通过对合同审查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发现并提出存在的下列四个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管理的模式问题

通常情况下,多数公司的合同管理模式一般采用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合同承办部门)分级管理的模式。法律事务管理部门作为合同的统一管理部门,对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规范、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如审查合同文本的合法合规性;获得业务部门所有合同台帐和履约情况统计报告以便用于监督和检查;有权在第一时间获得公司内部和外部自查和他查反馈的意见并提出整改建议;具有和业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及外聘专家就合同审查事项进行沟通的权利等等。但目前公司合同管理并没有实行正真的合同归口管理,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无法掌握合同履约情况,法律事务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及外聘专家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合同管理模式为粗放式管理模式。例如,公司合同文本的编号随意性较大,存在各部门自行编号、各承办人员自行编号、同类型和不同类型的关联合同编号没有统一标准等情况,其不利于合同文本的归档和查询,合同编号的规范程度是一个公司的合同管理状况细节的反映。另外,还存在业务部门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和执行的全过程所应担负责任的认识误区,甚至个别观点认为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应负合同的全部责任,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合同的日常规范管理及责任人制度的建立。

(二)合同管理的制度问题

建立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效率化的前提和基础,合同管理制度应包含合同承办人制度、审核会签制度、审查制度、监督和检查制度、重大合同备案制度等,其主要内容为: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审查、审批、会签、登记、签订和备案;授权书的签发和管理;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纠纷处理和考核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目前公司在合同管理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建立合同归口管理制度;部分项目资信调查存在内容不详实(如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调查程序简单复制及调查结论的同质化;对合同变更、履行缺乏有效监督;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缺少合同履行资料,以至无法监管;合同示范文本未能有效使用;缺少有效的合同责任人制度、考核机制及奖惩措施等等。

(三)合同审查的法律建议未能被充分注意

合同审查包括业务审查和法律审查,法律审查是合同管理的核心环节,其审查目的在于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审查内容包括:当事人有无签订、履行该合同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意思表达是否真实、一致;合同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签字的合同经办人是否获得有效授权;关联合同的实际签订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或公司内部规定。二是合同的严密性,审查内容包括:约定条款是否存在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情形;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合同应具备的业务上条款是否齐全;文字表述是否确切无误且无歧义。三是合同的可行性和利益性,审查内容包括:合同当事人特别是对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条件;预计取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是否对合同非正常履行时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预测。目前公司在对待法律审查建议是否被有效采纳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例如,对合同的当事人、内容和形式上提出的法律建议,尤其是技术性合同条款,个别人员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影响合同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有的业务人员盲目遵从商业习惯,抵制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对业务工作的正常监督,对潜在的法律风险不管不顾,产生法律纠纷后却又责怪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失职。

(四)重视静态管理、忽视动态管理,合同履行监控不足

在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终止过程中,有效的合同履行跟踪、监督、管理和控制机制的缺乏是合同纠纷多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合同管理的重点阶段。合同履行是指对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执行,这需要合同承办人的细致周密工作;履行监控是指为保护合同的正当履行而建立的合同执行调整和控制制度。履行监控机制的建立的前提是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和职责制度的落实,合同台账、档案制度的建立健全,如此才能使得合同管理制度化、签约和履行行为规范化。对合同履行的监控,目前公司存在不足之处,如给与合同谈判等前期阶段的关注度、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比例,而对合同签订之后的合同履行阶段,则往往存在重视不足、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二、解决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落实合同管理的机构、人员配备和人员培训,建立合同归口审查和分级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其次,明确合同业务部门和承办人、合同审查部门和承办人、合同批准机构和人员及合同归档部门和承办人的职责。最后,规章制度一经制定,除了严格遵照执行外,还应有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该项制度的得以更新,以适应法律法规、政策方面及商业习惯的变化。

合理的合同管理模式不应是静态的、不应是针对某个时点、也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务,而应该是动态、连续、相关责任部门共同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对合同相对人资信状况的调查、合同条款的谈判、合同样本的起草和制定、技术性条款的设立、特别条款的约定、争议事项解决机制的设立、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及争议发生时相关部门的联动等一系列环节。合同的法律审查就是围绕这一系列具体环节而展开的风险预防和实时控制活动,是整个合同管理的核心,但其也离不开相关部门依各自职责和从各自角度的密切合作。在具体操作上,对合同管理实行归口、分级、划块管理模式;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为合同一级管理部门;负责为业务部门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考核合同管理情况,参与重大合同的论证、谈判、起草、审查、签订及合同纠纷的处理,统一管理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和公证事宜,负责合同备案文本的管理,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组织合同管理知识培训等;各业务部门为合同二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合同立项、可行性调查、文本草拟、签订、履行、争议解决和履行过程中的档案管理等,并向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定期汇总、上报合同履行情况;相关部门负责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及合同履行完成后的文本归档工作。

(二)切实把好项目调查、合同审查和履行监督环节

在谈判和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必要时可向公司要求法律事务管理部门配合协助调查。业务承办人员应对涉及的业务事实详细告知合同审查人员,在对合同背景了解的基础上认真对合同条款加以推敲,确保合同应具备的条款齐全、准确;确保文字表述确切无误,避免条款之间的矛盾性;使用格式合同时应注意避免存在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等情形出现;对加强对合同变更、新增程序文件的管理;及时适当履行发送正确的函件等通知义务;重视证据(资料)的保留及保证其有效性;及时行使合同权利以确保诉讼时效。同时,可建立重大项目和合同专项审查管理制度。

(三)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合同管理部门和合同管理人员,特别对管理层和机构的培训应是公司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如此可以提高全员的合同管理意识,产生“业务未动、法律先行”的全局观念。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首先是做好下列两个方面:一要选好合同审查和管理的专职人员;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权、利。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业务和法律培训,法律培训应侧重《民法通则》、《合同法》、《信托法》、《担保法》、《物权法》、《公司法》及《刑法》等基本常识方面。通过学习培训,使得公司全员都能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例如,能区分和认识到要约和要约邀请的不同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能区别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和表见代理的差异;能认识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有效合同的差别;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合同承办人会有意识地看拟盖章的合同全部条款是否与已审查的合同条款相一致,合同对方加盖的公章是否为有效的公章(而不是加盖部门章,分公司是否获得总公司授权,签字的经办人是否有有效的授权书),加盖的公章是否清晰可辨及拟盖章处的合同主体名称是否与合同约定权利义务一致(如有的合同保证人名称被变更见证人),在合同文本上修改过的地方对方当事人是否盖公章予以确认;此外,还能加强和提高防诈骗(刑事)、反欺诈(民事)的识别能力等等。

(四)建立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合同管理制度

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减少合同管理中期和后期争议的发生及避免措施建立的滞后性,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在合同纠纷处理完毕后,公司应对整个事件过程作出评估和总结,在根据成因分清责任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例如,对合同的履行和资金划付予以监督和管理,通过监督可以知道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反馈,防止或降低违约行为的发生。合同资金的划付、汇入及合同清算作为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可由业务部门、财务部门、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把好此环节。

工程合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5

对措施

摘要:在每一个施工项目当中,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高速公路施工自然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社会对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关注度逐渐提升,如何在提升高速公路施工质量、建设规模、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其安全管理的效果,已经成为了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当中对高速公路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提高高速公路施

工中安全管理办法的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是一个大型工程建筑项目,其具有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等多种特点,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极有可能出现施工事故。施工事故的出现无论是对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还是施工企业,或是施工人员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做好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提高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和高速公路施工水平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安全管理内涵及加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安全管理是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以实现施工过程安全、安全监管到位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椐企业实际情况和施工项目特点、要求,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采取相关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以期科学地、前瞻地、有效地发现、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主动防范、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避免、减少事故及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其他损失。因此分析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成因以及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显得非常重要,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高速公路建设、监理、施工全过程都应该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思想,坚守红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天,以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扎实地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二、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浅析

1、安全责任制落实缺项、主要责任人思想薄弱、重视不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部分施工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强化红线意识,很多人是 “入脑没入心”,安全责任制没有层层落实,仅仅停留在公司或项目层次上,没有涉及班组、岗位职工,没有层层签定责任状,没有编织一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网,明确各层次人员的安全职责。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管理的倾向,事故多发势头长期得不到遏制,责任不清晰、尽责不履行、体系不严密、环节严重脱节,放松了监管,从而造成高速公路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屡禁不止。

2、施工安全规程不够健全、内容针对、可操作性差,安全交底不到位,教育培训走过场: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或规范主要规定了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的技术要求,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应根椐施工项目的特点、工程要求、分项内容、操作岗位等进行编制,但有些高速公路施工中所编制的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尚不够健全,内容单

一、针对不明、可操作性差,制度规范“上墙不入脑”,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违”习以为常。同时没有认真组织所有参建人员学习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操作技能、应知应会、安全知识等,安全交底和培训,有的是象征性走个场,参建人员一知半解,不清楚违章作业的危害,不知道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没有真正地达到培训的目的,安全培训资料人为编造,影像、痕迹不真实,安全管理漏洞百出。

3、安全管理中预防为主落实不实、措施形同虚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其中预防事故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着眼点和立脚点,超前的、动态管理关键着安全生产的成败。在高速公路施工中,有的单位“六个先”做的不到位,即:全员意识普及教育、安全培训与交底、安全文化理念学习宣传不到位,安全意识在先没有落实到人。安全投入没有视为单位的“救命钱”,重效益轻投入,安全投入在先没有提供保证。安全责任不明确,权责分离,齐抓共管没有形成,安全责任在先没有层层分解。建章立制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针对性不足,事故防范措施不严密,建章立制在先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避免或减少事故是安全管理的目标之一,安全隐患排查、登记、对应措施、督改是预防的主要手段,因此防患预防和监督在先是安全管理的必要措施。

4、主要结构物、主要工序安全风险评价没有做到位,造成风险不清晰、措施不力、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桥梁、隧道等主要结构、主要工序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没有分析、预测、制定合理对策措施,对风险的危险性、危害性没有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没有对主要危险、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降低对策措施,没有真正做好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现场人的不安全形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缺陷,“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5、安全生产检查层次化不足、流于形式、自查自纠不到位:安全生产检查是施工单位的法定责职,根椐季节、节日、施工要求、突发事件等组织日常、定期、季节、专项、综合等检查,而不少施工单位安全检查层次化不足、流于形式,安全检查未进行有效策划,以经验为主的安全检查带有随机、片面的缺陷,或者说大部份问题的整改停留在表面上,未对根本原因进行有效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及预防措施,更有的单位自查自纠存在“以罚代管”的不良现象。

三、高速公路施工中,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启示

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制定行为准则、改善劳动安全条件,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真正地履行责权统一,同时安全责任要层层落实,到班组到个人,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责任网,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细致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改革创新。

2、高速公路建设中,有多个工种、多道工序、施工工艺和环节相互关联,又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椐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工序、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要求,制定严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大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同时要及时做好培训宣贯,交底到人到边,才能真正掌握和防范,才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才能有效监控重大危险源,整改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安全、正常运行。

3、《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因此,各施工企业应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能一人多职,兼而不管,或者上报虚假名单,欺骗、应付上级各主管部门。

4、公路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素质、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的操作失误的重要方法,是从业人员对作业风险的辨识、控制、应急处置、避险自救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经。安全教育、培训要具体到人到岗,尤其是对一线的操作人员(农民工)的教育,他们技术素质差,法律意识谈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使操作人员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5、高速公路中桥梁、隧道施工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多,安全事故多发,因此,专项整治及“回头看”强化依法治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打非治违”要保持高压势头,突出严字,结合工程建设特点,紧紧抓住施工事故易发、多发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做好“五查”一查安全生产准入条件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安全生产费用是否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二查爆破、吊安、临电等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是否编制,针对性、操作性如何,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批,交底落实情况,应急预案对应编制。三查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识别、措施、整改、闭合情况,四查工程实体、结构强度、沉降等,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五查架桥机、龙门吊、吊车、塔吊、台车等特种设备出厂合格证、强检报告、准入许可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

结束语

工程合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木工程建设的规模也急剧的增多,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工程复杂的程度及施工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就变得尤其重要了。本文笔者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论述使管理者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施工管理的方法,促进施工管理的水平提高。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措施; 引言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优劣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命的安全及企业的信誉程度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对土木工程行业的管理体制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准,因为土木工程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程的类型与规模要求各有所不同,在施工作业期间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同因素的影响,这就更需要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和加强安全管理,以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安全方面的问题

安全问题被认为是土木工程施工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施工管理负责人员尽管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安全的重要性加以强调,可是在现场管理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1)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施工安全生产体系缺乏完善

项目管理人员没有认真落实好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没有对安全生产指标逐级进行落实,施工安全生产体系也还不够完善,各种现场管理制度如形同虚设,根本没有人认真执行到位,从而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难以下手。

(2)缺乏重视施工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 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忽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关施工安全生产文件没有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个施工现场得到认真落实,在安全管理当中出现监督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了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

(3)施工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相关的专业水平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业从业人员大部分为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一般都未经过培训和教育,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安全行为规范知识,给安全施工管理带来一定困难。管理人员因为技术管理水平较低,许多管理工作者只凭着个人以往的单方面经验进行施工,忽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施工当中漫不经心,心理相当的麻木,心存侥幸得过且过,这无疑给安全施工带来一定的隐患。

2、质量方面的问题

质量管理是整个土木工程工程的核心所在,只有使质量管理得到有效的加强,方可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从目前来看土木工程工程施工质量从总体来讲是逐年不断提高,但因为一些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低、质量管理差、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懂技术管理的人员少,对规程、规范、质量标准贯彻不到位,导致一些质量通病的产生。加上建材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施工者片面的追求工程的进度,往往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管理者对此视而不见,这样给质量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环境污染问题

在土木工程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同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噪声污染、泥浆污染、灰尘污染、光污染、空气污染等。噪声污染是土木工程施工中居民反应最常见和强烈的问题,它贯穿于土木工程施工和装潢施工的全过程,如施工时打桩机的噪声瞬间值超过90dB,混凝土浇捣时的噪声高达80dB,可见施工噪音是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而相对较为原始的污染有泥土污与灰尘污染,光污染在近年来也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它主要是在焊接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发出的弧光,会刺激人们的视觉出现混乱,这些问题都值得大家去关注与重视。

二、土木工程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实现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力度,有效的提升施工水平,下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始施工之前,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切实的将施工方案规划好,认真的将施工图纸设计好。施工人员应当切身的到施工现场来对全部的施工情况进行考察,明确总体的施工要求,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当定期的组织施工人员培训,使施工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正确、科学且可行的施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各项工作做好。

2、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

安全管理是土木工程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管理者要采取恰当的措施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施工企业应当对施工安全管理机构加以完善,配备一班安全技术管理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充分积极发挥其应有的职责,把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到位,促使施工安全得以确保;要通过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施工企业农民工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技能,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减少并杜绝“三违”现象,做到“三不伤害”,实现安全工作由“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3、加强质量方面的管理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人员,在工程施工中应当严格审核每个工序环节,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监理部门要认真监督好整个施工过程,以便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发生。验收部门一定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认真仔细检查与验收,若在项目现场发现有问题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施工企业进行有效解决。施工企业非常有必要应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按照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实际动态,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动态管理,落实质量管理各项措施,更好地完善工作。

4、.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

施工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永远是施工企业各项工作执行力度的核心问题,在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共同影响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施工管理人员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做的更好,要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操作能力。

5、应用绿色施工新技术,悉心保护环境

随着人们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也开始重视与关注在施工现场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应用绿色施工新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具体的措施做法如下:防止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空气污染的措施,对施工现场适量进行洒水,从而有效地减少扬尘。施工现场光污染的防治策略,在现场管理中尽量让电焊发出耀眼的光芒得到有效减少。建筑施工现场噪声污染的控制。依据国内《土木工程施工场界噪声标准》,噪声程度对于不同的施工时间,其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夜间施工中除打桩时禁止施工之外,其他时间宜控制在55分贝之内,白天打桩施工的噪声控制于85分贝之内。在靠近城市居民区域的土木工程施工,应当尽量尊重不可打扰居民群众的正常休息时间,若特殊情况需要夜间施工的,应按照相关规定去相关部门办理手续,有监管部门监督进行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土木工程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在施工中注意悉心保护环境,将环境污染尽可降到最低限度。只有加强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与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才能使土木工程行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合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7

企业在项目建造前, 对拟建项目主体工程及其附属工程所需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事先加以计算, 根据拟建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费用定额 (即间接费定额) 、建筑材料预算价格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有关规定等, 预先计算和确定每个新建、扩建、改建和复建项目所需全部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 则称为建筑工程预算。根据设计阶段划分的不同、建筑工程预算可分为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 统称基本建设预算或简称建设预算。

首先预算所提供的工作量和各项工料消耗成本是企业必须重视的参考指标之一, 也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其次工程预算为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最后, 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工程设计变更预算账目也是竣工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办理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

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预算管理体制落后, 缺乏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落后, 项目施工、设计以及监理为不同利益主体, 而且缺乏统一的监管组织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导致各利益主体各自为战, 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了整个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缺乏统一的成本管理目标, 使得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无法进行综合管理, 我国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 预算编制方法滞后, 计算结果易发生偏差。

当前缺乏高效快捷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预算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成本定额信息, 各地造价管理部门只能通过定期发布一些调整系数来进行弥补, 这难以与国际通用的预算编制实物法接轨, 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在我国建筑领域广泛应用, 这需要建筑标准相关管理部门时时改进原有的工程预算编制机制和预算定额。但我国现行的确定方法缺乏弹性, 往往以定额做为预算确定的依据, 定额单价更新速度慢且很难实时换算, 严重滞后的统计基础无法反映工程真实成本, 使得工程量计算取费容易产生偏差, 从而影响预算编制的效果。

3. 设计阶段预算管理存在漏洞

在对影响工程建设成本的因素分析中,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而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 建设单位并没有对设计工作予以相关的重视, 设计单位也没有获得激励措施去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 对设计方案没有进行优选和改进, 同时, 设计招标制度在一些项目中并没有真正实施。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对设计单位没有必要的成本约束机制, 使得许多设计单位缺乏精品意识, 没有全面采用限额设计, 片面追求设计工作的经济效益, 为降低其自身分先, 不惜采用过于保守的结构设计, 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增加了建设成本。

三、强化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应对措施

1. 树立全面预算管理观念

企业预算管理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 预算一经确定, 企业各部门在房地产开发建设期至销售期的各项活动中都要严格执行, 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所以企业应强化预算的“法律效力”, 增强全体员工的参与和配合意识, 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策划、编制和控制, 统一观念和标准, 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合力。此外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领导强有力地推动和反复地宣传, 要全程参与和支持, 领导的认同和支持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保证。

2. 制定标准, 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

根据企业管理模式和行业特点以及经验数据分析, 建立一套企业项目建设成本、费用科目体系, 做好成本数据积累。同时, 在标准执行过程中, 不断改进、完善, 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定额标准。同时针对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难题, 完善明确责任中心的权责, 界定预算目标, 编制预算、汇总、复核与审批、预算执行与控制管理、业绩报告及差异分析、预算指标考核等一系列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3. 加强预算基础工作, 改进预算管理工作方法。

预算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原始记录、定额工作、计划价格、计量工作、标准化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和员工培训等, 是专业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 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绩效和整个企业管理水平, 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铺垫。

结合预算管理的经验, 企业应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先由企业高管层提出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部门再根据目标制定预算计划, 呈报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预算计划, 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 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

4. 建立企业预算预警机制, 采取例外管理模式。

针对实际运行结果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偏差, 设置、调整预警控制线和预警级别, 进行实时监控, 将监控结果与各部门绩效挂钩。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的支出项目, 不能随意增减。当不利于预算执行的重大因素出现后, 通过内部挖潜或采取其他措施弥补, 在无法弥补的情况下, 才能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四、结论

总之,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 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 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真正达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 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 企业要做到权责利的统一、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统一, 必须切实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 深化目标成本管理, 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汇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殷惠光主编:《建设工程造价》,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何康维陈国新编著:《建设工程计价原理与方法》,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工程合同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150-02

在整个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测量始终贯穿其中,各个环节的建设都离不开建筑工程的测量,因此其数据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保证建筑工程正常进行的关键,而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现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解决其中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本文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探讨。

1 建筑工程测量的意义

1.1 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意义

建筑工程测量在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在这个阶段的工程测量主要是为后期的施工做准备,只有通过前期准确的工程测量才能将具体的地容、地貌,通过数据的形式表达出来,主要为后期的施工工作打下基础。

1.2 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的意义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工程测量,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地划分边界,标出具体施工位置,这项工作主要是保证正确施工,对建筑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1.3 经营阶段工程测量的意义

在经营阶段进行工程测量,主要是为了检测建筑物的状态,以保证建筑的正常运营,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时刻监督建筑物的状况,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2 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部门对建筑工程测量质量不重视

在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一般测量结果需要测绘监理部门的监督及指导,而且还需要通过质监部门的检查监督,而我国目前是在建筑施工的竣工阶段,相关部门进行最后核实检查时只注重工程质量的检测,而不对施工测量进行细节检查,最多也就是测量一下建筑的整体是否符合建筑要求,而不是检查每个细节。

2.2 建筑工程测量的仪器设备不充足

众所周知,如果在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缺少仪器设备,那么建筑测量工作必定不能按标准正常进行。在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中,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约开支,仍采用落后的测量仪器,并且仪器数量不足,造成测量仪器紧缺,加上测量仪器跟不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这将导致在测量过程中测量数据的不准确,严重影响了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2.3 建筑工程测量人员技术落后

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进行,归根结底是人的操作,因此对测量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测量数据不准确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而且造成施工单位的经济损失。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测量团队是施工单位的重要工作,目前的情况是不仅测量人员的技术和意识落后,而且人员素质差距较大,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的常识和仪器操作都达不到要求。这就导致测量的数据误差很大,基本不能达到施工项目的要求。

2.4 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人员对仪器的不科学操作

有些企业为了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虽然斥巨资引进了先进的科学仪器,但由于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并不能完全掌握仪器正规的使用方法,导致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了数据测量的精密,使测量出的数据并不能达到施工项目的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越来越壮大,但在建筑施工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测量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建筑测量工作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进行,因此,解决在建筑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尤为重要,下文我们将对如何解决建筑测量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几点措施。

3 解决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问题的措施

3.1 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人的操作,所以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重中之重,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使测量人员意识到专业技术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真正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测量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减少在建筑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3.2 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质检部门的检验是重要的一环,因为通过最后的质量检验,可以避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但目前质检部门只进行质量检验而忽略对建筑测量的检验,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检验体系,这样才能使质量至上的观念深入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心中,从而使建筑的各方面都达到最终的要求,质监部门要将各方面的质检报告作为监督依据,督促施工单位不断增强建筑质量。

3.3 合理配备测量仪器,引进先进测量仪器

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开支,大多使用落后的测量仪器,不能满足现代化测量的要求,而且仪器数量有限,常常出现不够用的状况,对于一个施工单位来说,科学合理的分配测量仪器是很重要的,而有些施工单位花巨资引进了一些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这些仪器能准确的测量数据,但由于测量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使仪器不仅不能发挥最大作用,而且被损坏严重,因此,加强对仪器科学合理的操作与日常的养护维修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测量准确而且仪器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不仅为施工单位创造最大化收益,而且能确保施工的质量。

4 结 语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测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但由于现在我国建筑行业整体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建筑行业又快又好发展,希望本文对建筑测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提的一些解决措施能够对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有些帮助,使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罗茂.探讨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江西建材,2015,(5).

[2] 赵建辉.分析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J].价值工程,2011,(9).

上一篇:优美风景文章段落摘抄下一篇:论大班幼儿手工创造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