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共8篇)

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1

论文关键词 法制建设 存在的问题 对策研究

一、我国社会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公民当中很多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一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的法制化进程。在人民群众当中,公民的法律意识、权益意识、民主意识、义务意识普遍缺失。在领导干部中,一定程度存在着知法犯法、腐败等问题。更有一些司法干部在执法的过程当中忽视了法律的公正意识和效率要求。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社会法制建设。

1.权利意识的淡薄权利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核心意识从古至今都比较单薄,这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封建社会传统及风气所造成的。在我国古代,人们长期受到宗法制、集权制和自然经济这三个方面的影响,自由、平等观念的培养几乎没有。另外,人们主观上普遍对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思想比较推崇,长期以来受到了深究长远的影响,很多公民仍然以打官司为羞,即使他们的利益受损,居然误以为打官司就是不光彩的事,就不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这就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2.公民法律教育的滞后当代社会对公民的法律教育不是十分重视,另一方面,公民对法律的学习也不是很重视。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没有得到发展,法律教育至今还是沿用较为传统的模式,这也是导致公民法律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运行机制不完备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制度建设方便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现阶段,社会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有的罪犯却因法律漏洞逍遥法外。由于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社会公平、国家发展都起到了不良影响。

首先,法律体系不完备。其次,之前所制定的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了。再次,一些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很差,就使部门的利益化不同程度的倾向。此外,我国当前的许多法律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一个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几个有关的管理部门就可以组成执法队伍,这就造成了行政执法机构粗制滥造。而且执法部门间的职责界限划分模糊,这就分散了执法的力量。现在有很多单位都努力争取成立执法队伍,以便在执法的过程中通过罚款和收费的方式来解决工作人员的奖金、工资、福利等问题,通常执法单位以部门的利益为目的去执法,以罚款的方式处理违法行为。并且,执法的程序规定也不健全,执法的责任制、奖励制度和考核也不完备,执法只是一种形式。这使执法的严肃性、公正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法律监督不到位我国法律监督不到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监督主体缺位的问题导致的。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例行公事时监督比较多,但是在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在我国之所以一些腐败现象频繁出现,这与我国法律监督不到位有很大的联系。

1.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这一现象在我国领导干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忽视了法律的严肃性,常常出现我国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的现象。例如在我国征地用地的问题上,毫不顾忌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对土地乱占滥用。

2.执法不严、违法办案我国司法机关当中经常出现违反程序、按人情办案等严重侵害公民权益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案件审判完毕之后无法操作和执行的现象,以至于出现了官了民不了的一系列问题。

3.以罚代法,重罚轻管在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当中,经常可以看到以罚代法的现象。比如执法部门在处理诸如假冒伪劣产品的时候,仅仅作出较大的经济处罚,但没有进一步的追究销售商和生产商的法律责任。这种处理办法所带来的结果也就直接导致了售假贩假的问题得不到遏制的问题,以至于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是在在市面上销售流通,给我国消费者带来不利的损害。

4.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由于法制体系的不完善,执法部门执法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了权钱交易的现象。这样不仅仅玷污了我国司法机关的形象,而且对执法机关的声誉构成了直接的损害。在少数领导干部中,对下级执法人员寻思枉法、玩忽职守的问题放任不管,一度竟成为了这些腐败分子的保护伞。

二、推动我国社会法制建设的对策研究

加强我国社会法制化的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的权益及维护社会公平。因此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目标发展时必须要推进我国社会法制化的建设。从而真正的实现我国法制的司法公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难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解决社会法制化建设当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科学的采取对策,推动我国社会法制建设。

(一)与时俱进,构建全民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众所周知,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不断法制和完善的过程,而且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移。推动我国社会法制化建设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社会真正需要的法律制度。正因如此,通过与时俱进、构件全面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就能够很到的达到司法公正及维护公民自身权益的目标。

1.加强公民的普法工作加强公民的普法工作首先应该着重在法律宣传教育这个环节上加以落实。在法律宣传教育这一环节上应该分层次、有计划的进行。第一,制定一个基于现实、面向未来而且有操作性的法律宣传教育规划。第二,在普法教育工作当中突出领导干部学法这一重点,务必保证领导干部在公务处理当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执行任务,并利用法律手段合理的解决现实问题。因为只有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模范作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感。第三,创新法律宣传教育方式。我国不同阶层的公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在普法工作当中结合人民群众各个阶层的特点才能够达到普法的良好效果。比如在学校的普法工作当中可以开展校园普法活动,在农村当中深入开展送法下乡的活动。并通过充分调动媒体的积极性等措施进行法律的宣传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2.构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就目前而言,我国所开展的法制宣传工作仍然是作为一种义务式的宣传教育来进行的,因此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免会陷入僵化的格局,难以达到其宣传教育的效果。但是通过构建一种新法制宣传教育格局,比如把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方面立法使得其具有强制的法律效力,必然会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宣传教育机制,进而推动我国社会法制化进程。不仅如此,因为在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上所涉及的方面较广,但是可以建立由党委领导、普法系统参与及教育部门协调的一种新格局,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法制化建筑的进程有较大的作用。另外对法律宣传教育工作的方式加以创新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创新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就能够为我国社会不同阶层的公民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法律宣传教育服务。

(二)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监督机制在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当中,一定要转变立法思想,这样不断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推动我国社会法制化的建设。首先是要转变以往由多立法来完善法律制度的观念,而向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来实现。其次,要尽可能的弥补我国法律制度当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力求我国的立法工作达到严密细致。再者在我国的立法工作上,一定要把握好大局,进而有预见性的、有步骤的、有计划的开展立法工作。还需要得到重视的是,在立法工作的进行当中,必须要坚持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与立法相结合的原则。就我国当前局面来看,立法工作加强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房屋,因此立法工作当中,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反响强烈及改革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并采用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社会广泛调查的方式来合理的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不断巩固法律解释工作,不断提升我国立法工作的质量水平。

1.建立健全执法司法制度首先要结合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及政府机构精简的任务和目标,撤除执法部门中一些不必要的机构,并根据相关的执法结构的具体情况对其职权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争取行政执法和司法活动有效的向制度化、程序化转变。另外还要健全和完善公务员、法官、检察官制度,从而全面的提高司法行政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增强法制监督的力度从某种程度来讲,增加法制监督的力度能够保障我国社会法制的建设。因此,对我国法制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健全等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无时不刻让公务人员在执法中受到强有力的监督,才能够切实推进我国社会法制化进程。这一点上首先要完善我国法制监督体系,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可以从我国权利机关监督职能的强化来实现,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其他国家监督机关的制度化,充分发挥我国国家机关内部监督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我国外部监督来增强法制监督的力度,比如通过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人民政协监督等监督渠道来实现。对法律监督制度加以完善,可以保障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投诉、举报等途径实现人民群众监督。

三、促进我国社会法制建设的总结

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2

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1. 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已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 以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以及各种其他法律、法规为组成内容的较为完整的民族法律体系。《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 自治区下辖的自治州、自治县也制定了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134个, 其中, 25个自治州自治条例, 109个自治县自治条例;自治州自治县实施单行条例429个。 (1) 民族自治地方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变通或补充执行。截至2006年底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地方的实际, 对《婚姻法》等法律的变通和补充规定就有74件。 (2) 这些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为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且大大促进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的进程。

2.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西部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地区, 由于历史的、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来说, 比较贫穷落后, 人们的文化素质较低, 法律意识比较薄弱, 不懂法, 不守法的现象大量存, 甚至在某些地方原始的“习惯法”还在适用, 这些都给法制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宪法》为基础, 以《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宣传和普法教育。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大批新的法律, 法规不断颁布实施, 一些部门还组织了送法下乡, 服务群众的活动。通过这些措施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新疆、内蒙、宁夏等五大自治区自治条例的缺失成为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最大障碍

虽然, 西部地区大多数的自治州和自治县制定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但是, 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和西藏五大自治区至今仍没有制定通过自治区自治条例。这无疑给西部地区法制建设造成了障碍, 使得西部地区整个法制建设缺乏一种统一性, 连贯性。西部地区的法制建设应该是整个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五大自治区占了西部的大部分地方, 又成为了西部地区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大自治区的自治条例直接关系到整个西部法制建设与全国法制建设的统一性, 连贯性。所以, 五大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出台是刻不容缓, 当务之急。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的解决自治区与中央有关部门, 上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自治区内上下、横向之间的关系, 才能使中央有关部门法规、政策与自治区实际情况相衔接, 将各方利益平衡或兼容, 最终实现整个法制建设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 民族地区法律的实施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西部地区从整体上来说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但要使这些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作用, 为经济建设服务, 就必须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加强监督。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 明确监督主体, 监督责任, 特别是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西部地区执法人员本身政治业务素质不是很高, 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也不是很高, 更容易造成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甚至是贪赃枉法, 徇私舞弊, 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有的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不利于西部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 法律人才比较缺乏, 法律服务工作体系不够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法学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规模迅速扩大, 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但是, 这些法律人才大多集中在东部或中部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地区, 西部严重缺乏。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经济落后, 条件比较差。虽然, 西部这些年来也培养了一些法律人才, 国家也给了一些比较优惠的政策, 也还是不能避免人才的流失。有些西部偏远地区甚至一个县还找不到一个律师, 一个县级法院也找不出几个法律科班出身的法官, 更不用说通过司法考试。同时, 法律人才的缺乏, 也使得法律服务工作落后, 体系不健全。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严重不够。特别是律师事务所即使是存在的也规模小, 服务层次比较低, 根本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制约和影响着整个西部地区的法制建设的进程。

三、加快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措施

1. 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 实现法治的统一

从总体上看, 西部地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但是, 从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看, 还需不断的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 才能有效促进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加紧五大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工作, 争取早日出台实施。第二, 加快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立法工作, 特别是加紧制定规范市场主体, 市场行为, 市场秩序, 市场调控等方面的法规。第三, 加快有关吸引和培养各种人才的立法工作。西部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西部民族地区不仅要为人才的培养, 成长, 使用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种吸引人才, 培养人才, 留住人才的法律制度。第四, 加快有关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资源丰富。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丰富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又要做好环保工作, 实行可持续发展。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西部地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 这种矛盾只有通过法律来调整, 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五, 加快有关促进科技进步和发展方面的立法工作。西部要发展, 科技要先行。而法律又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我们在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的同时,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立法质量, 另一方面, 还要正确处理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部门立法之间的关系, 真正做到协调和统一。

2.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 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前提和基础。行政机关是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机关, 他们能否依法行政, 不仅关系到群众的利益, 还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西部地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的现象是存在的, 这就要求我们, 一方面要加大对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严把执法人员的“进口”和“出口”关, 保证执法人员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完善和落实责任制。对于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知法犯法, 以权谋私, 权钱交易的现象要严厉打击, 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还要对其所在部门领导实施问责。

总之, 行政机关执法要合法, 合理, 讲究效率, 尽可能给国家、社会、公民带来益处, 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他们的损害。

3. 推进司法改革, 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正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西部地区基本建设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司法体制。但是,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原有的司法体制很难适应法制的需求, 主要表现在:司法观念较为落后, 审判管理方式滞后, 执法管理体制不顺, 用人机制缺乏竞争性与灵活性, 司法腐败现象存在。为了促进司法公正, 维护司法正义,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需对现行司法体制进行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更新司法观念, 树立司法公正和正义思想, 加强对司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第二, 改革现有审判管理和执行管理体制, 转变审判作风, 解决执行难, 突出司法人本精神。第三, 加大对司法监督的力度, 认真落实纠错制度, 尽量避免或减少冤假错案, 彻底整治司法腐败现象。第四,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激活用人机制, 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用人制度。第五, 完善司法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作用, 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 减少司法诉累, 降低司法成本, 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朱玉福.改革开放30年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回顾[J].贵州民族研究, 2009 (1) .

[2]廖杨.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问题论析[J].贵州民族研究, 2001 (3) .

[3]张廉.论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向[J].市场经济研究, 2000 (6) .

[4]雷群, 陆铭宁.对新时期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现状的思考[J].决策管理, 2006 (23) .

[5]邹东升.西部大开发中良好发制环境的营造与构想[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1 (2) .

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旅游法制;旅游产业;立法现状;法律规制现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对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家的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和旅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推动发展、规范发展。

一、探讨健全我国旅游法律体系的必要性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实现了由新的经济增长点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大转变。在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和旅游市场不断繁荣的表象下,许多问题也渐渐出现并且日益严重。基于推动我国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旅游行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等目的,国家于2013年10月1日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管理、监督旅游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我国旅游法制体系建设仍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因此有必要进行探讨。

二、我国旅游相关法律制度的分析

旅游法采取了综合立法的模式,实现了在旅游行业领域立法位阶的提升,并针对“零负团费”、“强制购物”、“一日游”等人民群众关注度比较高、反映问题比较多的一些重点问题,做出了明确规范。在平衡各方的利益基础上,旅游法加强了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遵循了旅游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旅游立法的先进经验,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时代。然而,《旅游法》及其相关法律体系,在立法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之处。

(一)旅游基本法存在问题。《旅游法》无法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例如第三章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组织本地的旅游形象推广工作。”政府不应当对“旅游形象宣传”这一市场自发行为实行过多的管束,应该以引导为主。还有旅游法中的一些行政处罚相对较轻,如第九章第九十五条“旅游社违反规定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这里违法的成本相对于违法行为来说就比较低廉了。

(二)现有旅游相关立法的层次较低。虽然目前已出台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旅行社管理条例》、《旅游投诉管理暂行规定》来规范和管理旅游业相关领域的行为,但是大多只是条例、通知、暂行规定之类,甚至有的还只是政策性文件,显而易见是不具有普遍和强有力的约束力的。

(三)部分旅游行政法律制度内容已经过时且缺乏稳定性。我国在保障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制定了许多旅游法规以及规章,具有明显的暂时性和应急性,不能适应旅游业和旅游部门的实际需求。这些旅游法律制度刚制定的时候是符合当时的旅游业实际情况的,但是当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起来后,这些法律制度无疑已经成为了现代旅游行业发展的桎梏。

(四)旅游法律法规中某些内容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制定旅游法律制度,是为了利用法律手段来规范旅游活动和对旅游产业加强约束管理,所以旅游法律要具备技术上的操作性,不然就会变得空洞和不切实际。我国很多旅游法律制度的规定都比较宏观,不注重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一味依靠具体实施细则的颁布,这一切无疑会影响到行政部门执法的公正公平和执法的效率。

三、完善我国旅游法制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旅游立法的理论性研究。旅游立法活动是一个协调的统一整体,要有一个坚固详实的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支持。我国旅游法出台的时间毕竟较短,以旅游基本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还有待修改和完善,所以必须加强旅游法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本法,用上位法来支持旅游法律的制定和实行。旅游基本法应该不是管理法,而应该是行业法。要始终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用司法、媒体、舆论全方面监督政府的相关行政行为,并定期把行政部门关于旅游工作项目的执行进度及实际效果向社会公布。《旅游法》中的许多行政处罚都存在相对较轻的情况,应适当加重违法的行政处罚力度,加重违法成本,树立法律权威。

(二)明确旅游法律制度中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首先,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理念,不能生搬硬套国外旅游法律制度。其次,在旅游法律制度的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旅游行业的发展原则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建立起一个统一、具体的旅游法律规范体系。最后,还应当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中国旅游产业是世界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国际相关旅游法律和惯例,有利于中国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旅游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出台旅游专项法律制度。旅游专项法律制度能够对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约束,但是现有的旅游专项法律制度还不够全面,一些旅游产业的方面仍然存在法律空白。应制定如《饭店法》《旅游运输法》《旅行社法》等旅游经营类专项法律,明确旅游车船公司、旅行社、饭店的注册、评级等程序,促进旅游投资多元化发展,细化服务标准。

(四)协调好从中央到地方上的旅游立法。目前,我国没有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协调统一的旅游立法体系,不论是立法的数量还是质量,中央制定的旅游法律法规已经大大落后于地方,这一情况说明了我国上层的旅游法律制定落后于旅游产业的实际发展,显然不能满足旅游行业迅猛的发展势头。地方上的旅游法律制度的大量涌现,诚然对于规范当地的旅游产业市场是有极大作用的,但是由于各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同,在立法的内容上如果不协调一致,就会造成了旅游行政法律方面适用的困难。只有不断完善旅游基本法,让其发挥在旅游法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指导协调好众多的地方旅游法律制度,才能消除中央与地方旅游立法发展不协调的现象,避免产生冲突。

(五)注重旅游行政法律制度的具体可操作性。在讨论制定旅游法律的时候,要尽量注重细节与实际,出台之后有发现过于宏观和宽泛以致于影响实施的规定的,应当及时制定实施细则来作出解释,使旅游法律制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现阶段的旅游法律制度中,出现了十分多的不合理的不确定性用语,这些不确定性用语,不但会给旅游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创造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便利,最重要的是还会使旅游审批标准变得模糊不清,耽误旅游主体进入市场的良好时机。要减少不确定用语在旅游法律法规中出现的频率,有利于增强我国旅游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杨丰璟.我国旅游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

[2]王玉松.旅游法:促进和保障我国旅游发展的“宪法”[J].旅游学刊.2012(11)

[3]熊文钊,吴旸.《旅游法(草案)》几个热点问题[J].旅游学刊.2012(12)

[4]渠涛.对《旅游法(草案)》的评价与建议[J].旅游学刊.2012(12)

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4

测试成绩:8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和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的时间是: √A

B

C

D 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

正确答案: A

2.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数据报送和异议处置等内容的时间是: √

A

B

C

D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正确答案: D

3.《物权法》的通过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里程碑,该法自何时开始实施: √A

B

C

D 2005年7月1日2006年7月1日2007年10月1日2008年10月1日

正确答案: C

4.2003年9月2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指出,应将借款人的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例控制在: √

A

B 50%以下(含50%)55%以下(含55%)

C D 60%以下(含60%)65%以下(含65%)

正确答案: B

5.关于我国消费信贷法制不健全及其引发的风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妨碍了商业银行准确收集信用信息和判断相关的风险

B 对个人消费贷款的规范文件欠缺

C 对个人消费者的特别保护制度将直接损害银行的权益

D 过度保护了银行,损害了个人的利益

正确答案: D

6.在消费信贷中的常见法律问题中,关于消费者权利的保护问题不包括:

A 消费者的知情权

B 消费者个人隐私的披露与保护问题

C 信贷合同中对消费者的“歧视性”条款问题

D 对消费者年龄的限制

正确答案: D

7.欧洲国家一般采用什么担保方式发放住宅贷款: √

A 购房抵押担保

B 住房抵押担保

C 合同抵押担保

D 金融资产抵押担保

正确答案: B

8.美国的保证担保由担保机构操作,担保机构一般承担债务的: ×

A 50%~60%

B 60%~70%√

C

D 70%~80%80%~90%

正确答案: C

9.不属于日本三大个人信用信息中心的是: ×

A

B

C

D 担保个人信用信息中心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日本个人信用信息中心CIC信用信息中心

正确答案: A

10.在下列欧盟国家中,哪个国家没有市场化运营的私人征信机构: ×

A

B

C

D 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11.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或法规来规范个人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个人消费信贷关系。√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2.征信体系全国联网是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关键。√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3.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中,都规定客户必须购买死亡险,以减少银行风险。√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4.美国的征集机构收集消费者数据需要先征得数据主体同意。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5.日本的征信系统与美国完全相同。√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5

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年是实施六五普法工作的第**年。同年,**月**日,党的十八届**中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同样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经过二十多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逐步增强,有力推动农村的和谐和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随着形势发展,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新一轮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深入贯彻十八届**中全会精神,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应引起法制宣传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主动研究对策。

一、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还留有“死角”。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开始自主创业,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加之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数量增加,农村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给集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目前,有些镇、村对于法制宣传仅限于镇、村普法宣传栏宣传,而村民自觉学习法律知识较少,单一宣传教育形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普法宣传的形式和要求。部分镇、村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抓工作落实力度不够,法制宣传浮于表面,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农民群众本身受法制教育面窄、效果差,导致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死角”较多。

(二)普法队伍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而农村法制宣传的主力军是广大镇、村干部。目前,部分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素养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法制教育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农村干部在工作中仍存在重产业发展,轻法制教育现象,对组织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实际工作中,遇到群众矛盾纠纷绕道走,了解问题表面化,分析问题简单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致使群众遇事常常多头上访、越级上访或集体群访。

(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投入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我区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镇级财力又不足,每年的普法经费投入为较少,财政无法过多的支撑普法经费。造成了普法资料紧缺,宣传物质基础薄弱的现状,直接反映出我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投入机制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农村法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二、全面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着重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一)法制宣传的理念要坚持与时俱进,把握“基本点”,营造农村法制宣传大氛围。一是要树立农村法制 “大宣传”的理念。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工程,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各部门都是普法的主体,都有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的义务,特别是行政执法机关负担起执法相对人普及执法法律知识职责,应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本部门执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大普法”、“大教育”、“大宣传”的法制宣传教育新理念和新机制。二是要树立全新的法制宣传动静联动理念。现代法律理念要求法律以权利为本位,保障公民民主权利,实现社会法治化。普法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更主要的是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的培养。尤其在新的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宣传教育不仅要宣传静态意义上的法制,还要宣传动态意义上的法治,要通过各种法律知识、法制信息与观念的传播,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更要着眼于从人的内在需要出发来规范、调整和引导人的行为,最终实现全社会整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树立法治精神,实现法治社会。三是要树立“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抓普法,抓好普法促农村经济发展”的宣传理念。从大的方面讲,农村普法宣传是依法治国的前题和基础,是法律实施的途径和手段。从小的方面讲,是推动农民群众懂法、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有效办法。因此,开展农村普法宣传,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有助于农民群众法律素质的提高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不能仅局限于“守法”、“不犯法”,要从确立法律素质和法制理念出发,从一般的“守法”、“不犯法”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与管理、监督和社会事务”高度转变,整体推进,互相促进。

(二)农村法制宣传的内容要坚持实用性,针对“兴奋点”,以增强法制宣传的吸引力。针对农村、农民结构的层次性和法制宣传需求的多样性,在制定法制宣传计划时,既“求同”也“存异”,既安排《宪法》、《民法》、《婚姻法》、《治安处罚法》等共性内容,又要因人、因岗、因需而异,如安排《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劳动合同法》、《企业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等个性内容,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按需施教,学以致用,时刻把脉不同层次农民需求的“兴奋点”,教育引导农民自觉依法守法致富闯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学会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农民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和能力,让农民亲身感受到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懂法的必要性,以此来激发农民的学法热情、用法原动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逐步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法制宣传教育真正进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农村法制宣传的方式要坚持实效性,把握“着力点”,以增强法制宣传的渗透力。针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多、分散性大、流动性强等特点,一些传统的“我讲你听”、“你说我记”的老办法已经难以奏效,需要我们从过去的“一支笔、一本书、一支队”老套路上走出来,在总结借鉴原有成功经验基础上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创新载体,把法律条文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宣传途径,变成通俗易懂、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传播到千家万户。首先要将农村原有的法制宣传媒体、法制学校阵地向面上扩展,点上渗透,使其有效地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应有作用。其次要充分运用广播、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发挥其“触角”长,“射程”远,传递快,覆盖面广,形象直观,入耳入脑的优势,使农民走在路上能听到、坐在家中能看到、以耳濡目染的形式,把法律送到农民心坎上。再次开展行之有效的法制宣传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法律咨询”、“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现身说法”和小品、相声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农村法制文化活动,发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作用。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宣传教育对象需求,改变过去枯燥的“灌输式”、“填鸭式”宣传教育的方式,创办农村“普法超市”、法制夜校,由农民根椐自己需求,进行“菜单式”、“订单式”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利用农民群众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来“现身说法”、“以案说法”,使农民感到法律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用得上的好东西,真正有效地激发他们学法用法的浓厚兴趣。

(四)农村法制宣传的组织要坚持灵活性,选择“结合点”,以提高法制宣传的实际效果。针对农民生产、生活特点,根椐农民实际需求,统筹兼顾、见缝插针,因“类”制宜实施教育。对在家务农的农民,可利用下雨天或农闲冬休时间组织机动教育;对就近经商、务工的农民可选用早晚或节假日,避开经营、务工时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对外出经商、务工的农民可采取邮寄法制宣传资料进行函授式教育;对农民中的党团员可结合党校、团校培训及平时活动开展阵地式教育;对农村年老体弱、没有文化的农民可上门走访开展谈心式教育。春节期间,利用农村走亲访友之机开展庭院法制故事会、法制报告会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还可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实行农民工外出务工前法制培训,发给普法合格者证书。对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职工,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职工,劳动、工商、普法依法治理等部门结合诚信守法经营教育开展应知应会法律知识教育,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限期补课。

(五)农村法制宣传的模式要突出可行性,挖掘“创新点”,把法制宣传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从农村法制宣传实际出发,创新法制宣传载体,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法制宣有效途径,创建农村“普法示范村、学法中心户、法律明白人”普法新模式,推动“六五”普法健康有序向纵深发展。

一是创建农村普法示范村。区法宣办制定下发创建普法示范村工作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对创建普法示范村的标准、措施和考核办法提出具体要求,纳入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各行政村分别成立由支部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的普法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区、镇、村三级组织网络,建立健全普法宣传“五有”阵地,即各村有一所法制学校、一个法制宣传栏、配备一套法律图书、建立一支法制宣传队伍和一套完整制度和档案,“研究工作先学法、作出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逐步成为村干部和普法骨干的自觉行动。

二是培育学法用法中心户。以自然村庄划块为区,毗邻居住的农户为依托,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培育学法中心户。确定中心户数不受户数和人口多少限制,因地制宜,每区少则3-5户,多则10-20户。中心户要求“五有”:即有较好的家庭活动场所、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有一套法律宣传资料、有一定的社会矛盾调解经验。户主主要由一些农村老党员、离退休回乡老干部、老教师、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或爱好者等组成,他们既是懂法守法先行者,也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者。主要职责是:利用农村空闲、下雨时间组织邻居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二是利用调处民事纠纷等机会就事说法,宣传治安处罚法;三是利用红白喜事聚会等平台,宣传农村易风易俗等政策法规。

三是培养法律明白人。以开展“送法律进农村”活动为契机,依托、区、镇党校和村农民法制学校等阵地,对村支书、村主任和村调解员、村民代表、农村民营企业主等进行轮训。抽调司法系统律师、法律工作者组成普法讲师团,利用农闲、“三下乡”时间进村入户,现场解答农民群众的法律难题,面对面受教育。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实现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意识明显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经教育培养,符合“法律明白人”条件的颁发聘书,调整充实到基层法律宣传队、人民调解和法律顾问等工作一线,同时研究制定适合本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明白人”工程长效机制。

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6

浅谈当前基层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持续实施,《保密法》日益深入人心,保密法制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保密工作群众基础不断优化,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淡化了人们的保密观念;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增加了泄密的风险。作为基层单位,保密法制宣传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保密教育培训与保密管理结合不紧。作为基层单位,涉密人员往往频繁更换,保密人员流行性大,导致对涉密人员的教育培训与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二)涉密人员保密教育存在盲点。现有的保密法律、法规对涉密人员的界定不清,涉密人员范围模糊,造成难以对涉密人员分类型分层次进行保密教育,使部分涉密人员成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盲点。

(三)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资源缺乏。作为基层单位在进行保密法制宣传工作中,常常感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资料如录像片、宣传图片等严重缺乏,不适应工作需求,而自我制作又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受到一定局限。

(四)专门保密人才缺乏。随着新形势的变化,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基层单位现有的保密人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因此,基层单位只有始终坚持将“人的教育”作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采取强化措施,才能使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发展下去。

一、以增强意识为先导,创造性地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

说到宣传教育工作其实反映的是思想和视野,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才有可能真正重视它并不遗余力把它做好。有了这个前提才可能谈得上大胆创新,谋化保密工作的新举措。而加强保密工作,第一位的、基础性的工作,是要下功夫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因此,要搞好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增强保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强化安全保密观念。一是在时间上,要切实按照保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把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政治教育计划,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克服随意性,增强科学性。二是在内容上,要突出基层单位工作特点和保密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比如《保密法》、省市制定的保密规范性文件等,增强针对性。三是在方法上,要与保密比较法学、信息安全保密学等新知识结合起来,与经常性的管理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有效性。通过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使本单位广大干部和涉密人员牢固树立保密就是保安

全、保发展的观念,增强做好保密法制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加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针对性。

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做保密宣传教育工作的时候,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对象进行宣传教育。一是重点对负责国家秘密的纸质文件、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的保密干部和涉密人员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学习《保密法》、《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等保密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保密部门印发的泄密通报和各类文件,使其对应承担的保密义务和责任有更清晰、更明确的认识,提高保密干部和涉密人员的保密工作素质。二是重点加强对拟上岗保密人员的培训教育。通过上岗培训教育,使其掌握实施保密行政管理和督促检查必须具备的基本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国家的保密法律法规,正确依法行政和实施管理。三是重点加强对涉密计算机机和磁介质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磁辐射泄密、联网泄密、存贮媒体泄密、进口计算机设备泄密等新形式泄密事件在某些地方和某些单位时有发生,这要求我们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审批暂行办法》等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密切相关的保密法制宣传,不断提高管

理和操作人员的保密意识、业务水平和技术防范能力。如当涉密计算机和涉密软、硬盘、移动磁盘发生故障时,在基层单位保密部门查明原因及具体情况后,联系专业电脑公司派技术人员直接上门到单位对故障机和磁介质进行现场维修,以确保秘密信息不被泄密和被窃。

三、加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力度

一是开拓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广度。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但要重视基本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还要重视对针对性强的专门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但要重视对本单位全体员工的宣传教育,还要重视对涉密人员、专兼职保密干部的宣传教育;不但要重视保密内容的宣传教育,还要重视保密工作方法的宣传教育。二是挖掘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深度。要重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与其他方面的衔接,重视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来规范、约束涉密人员和保密干部的行为的宣传,重视保密法制宣传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联系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三是提高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专业化程度。基层单位要把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要树立“人人保密、时时保密、处处保密”的良好意识,以提高涉密人员和保密干部的保密意识为目标,强化保密法制宣传教育领导,研究宣传保密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使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专业化。四是加大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参与度。

做好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本单位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基层单位扎实有效、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还需要上级保密部门的统一领导,形成宣传教育的合力,才能真正起到宣传教育的效果。

四、加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关键,是要有熟悉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专门人才。有想象力、创造力、策划能力和熟悉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的保密法制宣传人才是推进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规模化、创新化的关键。一是要改进保密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建立有利于保密干部队伍成长的激励机制,鼓励保密人员参与保密宣传法制教育工作创新,让有能力、有水平、有贡献的保密人员人尽其才、脱颖而出。二是要注重培养有宣传教育潜力的保密人员通过在职培训、送出培训、以会代训、个人自学、挂职交流等方式,提高保密法制宣传人员的专业宣传教育水平。三是定期开展优秀保密法制宣传保密员评比竞赛活动,大力宣扬保密员的先进典型事迹,增强法制宣传保密人员从事保密法制宣传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五、建立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和考核评价制度 一是要确立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整个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一套目标体系,以确保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保密宣传法制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二

是建立有利于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成效的考核机制。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结果同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相比较,对宣传教育结果有一个客观的测试和评价,如通过强化监督,对涉密人员、专兼职保密干部进行测评,并把测评的评价结果同保密法制教育宣传人员的业绩挂钩等方式,提高保密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游飞

出生年月:1983年3月20日

工作单位:广州市花都空港经济有限公司

邮编:510800

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7

一、高职院校建设专业化、法制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

1. 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普通本科相比, 高职院校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定位, 对此,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一方面具有教师身份, 另一方面兼具辅导员的身份, 在组织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 高职院校辅导员既是组织者, 又是指导者, 在提升高职人才质量方面担负重要使命。

2. 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在高职教育管理中, 辅导员工作在第一线, 一方面是开展大学生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 另一方面也是组织基层工作的指挥员, 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培养人、管理人的职责。因此, 打造一支专业化、法制化的辅导员队伍至关重要。

3. 发挥辅导员作用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辅导员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承担着高职院校的许多工作, 其工作质量受辅导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和制约。

4. 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在大学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与辅导员接触最多, 可以说辅导员最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因此, 辅导员的思想品质、工作方式、人格魅力等,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择业等。

二、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化、法制化辅导员队伍面临的问题

1. 日常工作繁琐, 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

对于大学生来说, 辅导员就是“人生导师”, 但辅导员整天忙于琐碎具体的事务, 一方面充当“保姆”的角色, 另一方面担当“消防员”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 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导致其工作重点出现偏差。

2. 待遇低、发展空间小。

在高校无论是行政级别, 还是职称、教科研等, 辅导员的作用都比较低, 削弱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希望通过熬时间以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3. 辅导员队伍结构和比例失调。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老龄化现象在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 并且呈现出女性多、男性少的现象, 甚至在有些院校的个别系部出现“娘子军”, 这些都影响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三、高职院校建设专业化、法制化辅导员队伍面临的问题根源

1. 辅导员人手少, 来源渠道单一。

受经营成本的影响和制约, 中央下达的有关文件、精神等, 在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没有配足、配实相应的辅导员。有的高职院校为节省人员成本, 每位辅导员需要带500名学生。

2. 辅导员队伍流动机制不完善。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流动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行政级别, 缺乏制度保证。如果转换岗位, 就会被取消原有职级;辅导员承担课程较少, 这就增加了其职称晋升的难度。

3. 定位模糊, 欠缺理论研究。

在日常工作中, 辅导员不仅工作繁杂, 更重要的是定位模糊不清。辅导员整天疲于应付, 而且只是单一地采用“抓两头, 带中间”的工作模式, 重点抓学生干部和落后生, 对于占多数的中间学生, 却没有给予高度的关注。

4. 工作不安心。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中, 普遍存在队伍整体不稳的现象。他们认为自身的地位低、待遇差, 没有自信心, 同时缺乏归属感;甚至有人将辅导员岗位当作一种过渡, 一旦有了高学历就会转岗。

四、高校建设专业化、法制化辅导员队伍的措施

1. 帮助辅导员树立学法、守法、用法的观念。

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今天, 通过各种途径, 帮助辅导员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用法律武装头脑, 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 履行自己的职责, 依法管理学生。

2. 明确辅导员职责, 加大奖惩力度。

借助公告栏, 张贴辅导员的职责和要求, 一方面组织开展培训学习活动,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 加大奖惩力度,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风清气正、赶追比超的良好氛围。

3. 完善职务、职级评聘, 明确职业道路。

提高辅导员行政级别, 丰富行政职务晋升的渠道。采取相应的措施, 营造更多机会让业务素质高、工作成绩好、深受学生爱戴的人得到重用, 充分发挥榜样模范作用。

五、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建立专业化、法制化的辅导员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关系到学生的做人与成才, 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团结一致, 明确职责, 健全制度, 依法依规, 进一步帮助广大辅导员安心工作, 使其为职业教育贡献力量。

摘要:在高校的教学中, 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做人与成才。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高效性又受到现有管理机制、队伍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为此, 从专业化、法制化的角度进行阐述, 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探讨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为高职院校建立辅导员队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依法治校

参考文献

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是我国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因此,优化高职院校教育结构,促进法制普及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的法制素养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由此,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效果亟待提升。因此,要切实改善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提升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水平,从而提升我国整体国民法制素养和观念,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法制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学科,要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制订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我国素质教育中,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一部分,法制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关系到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法制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更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法制情感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较为缺乏,由此导致法制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除此之外,法制教育中过于局限于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很难有实践的机会,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增加实践经验,由此使得法制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2.高职院校法制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国高职院校并未开设法制专业,并且我国高职院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此师资力量方面较为缺乏。一些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任务多由非法律专业的教师担任,有的由学工处和团委教师担任,这些教师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其理论水平很难达到法制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法制师资方面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法制教育教学的水平。

3.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学生的盲从心理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正确使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行为约束,从而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一种手段。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接受法制教育对法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些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然而,一些学生违法事件仍然层出不穷,这是由于学生对法律存在盲从心理,对法制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加之学校对学生法制教育引导的不足,使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水平不高,法制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二、提升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对策分析

1.构建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

法制教育要想提升效果,首先就要保证法制教育体系构建的完善。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可以保证法制教育的有序进行。法制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制的兴趣;要充分拓宽学生法制教育的渠道,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案例的学习,或者请知名的法律专家与学生进行沟通;要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督促学生进行法制社会调查,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法制教学的深刻意义;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法制教学手段,使法制教学形成系统的体系,提升法制教学的效果。

2.提升高职院校法制教学教师的法律素质

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法制教学的重要主体,其自身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法制教学的水平。由于当前高职院校法制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就要从提高教师师资力量入手,适当引进法律人才,聘请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兼职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从而使教师能够提升自我素养;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法律能力的完善,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充分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能力。

3.合理设计法制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院校法制教学,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法制教学具有针对性;要确保法制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法制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的学生能够充分应用到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增强对法制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法制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提升学生法制观念和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未来技术人才的培养地,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不能单纯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更要从提升学生作为国民的基本素质入手,加强学生法制道德水平的提升,保证学生掌握基础法制知识,从而使学生熟悉法律常识,自觉做到自我约束,同时能够保护自身的相关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效率,才能为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杨.“心理断乳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疏导[J].教书育人,2012(10).

上一篇:幼儿园小朋友自我介绍作文下一篇:音乐功能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