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业节水灌溉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节水的关键是农业灌溉节水,作为各行各业节水大户的农业灌溉节水,在实施推广时,一方面要对有关技术的研究创新积极加强,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力度,做到统筹规划。文章探讨了农村发展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节水灌溉;问题;对策
农田水利资源的应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因为农业灌溉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建立良性的节水灌溉体制,有效促进粮食产业的有效发展,需要从节水灌溉的各角度出发,建设科学的节水灌溉工程,合理地解决农业用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这样才能使粮食产业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发展,这也是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农村发展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节水法规。从目前我国的立法体系现状来看,节水法规还不完善,尤其是在水市场机制方面问题尤为突出,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节能减排条例,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节水法规的建设中还存在诸多漏洞,缺乏统一水市场的机制的管理。
1.2 缺乏节水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农业灌溉现状就不容乐观,主要采用的是“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的灌溉模式,大多数农民的节水意识较差,传统的灌溉意识早已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这就使得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变得异常困难。不仅是农民缺乏节水观念,许多政府也严重缺乏节水意识,不仅没有主动积极地去为节水灌溉技术做推广,甚至为了获得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以节水灌溉为名,在节水工程修完以后就不予理睬,最终不了了之。
1.3 管理混乱。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方法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一些灌溉技术更为复杂,如果在管理中缺乏统一的指导,就很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并且容易出现地方各自为政、多头治水的矛盾。此外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权责不分、政事与政企不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管理上的混乱都会带来节水灌溉推广的难题。
1.4 缺少技术支持。节水灌溉工程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为了使得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就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在工程运行的后期,更加需要技术的支持。在实际推广中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支持,使得节水灌溉工程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
1.5 规模大,投资大。节水工程的建设需要加大的规模和投资,因此这就给技术推广带来了难题,要做到全面普及和运用就困难重重,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灌溉都是由自主安排,因此要统一灌溉方式,实行规模种植难度较大。
1.6 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一般而言技术含量较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指导,要专业人员强化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但由于基层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相对紧缺,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往往会造成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解决农村发展节水灌溉问题的对策
2.1 开发实用,经济的节水灌溉技术。由理论角度来看,目前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确实能为我国的农业节水事业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我国特殊国情角度来看,目前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因为其运营管理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大以及农民使用后收益较小等直接对全面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造成了阻碍。因此,实用,经济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相关科研部门需要对低成本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大研究开发力度。
2.2 提高农民对于节水灌溉的全面认识。有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可以充分全面的了解实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后所带来的间接收益与直接收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最直接接触者就是农民,其在农田节水灌溉的建设,管理以及运营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以及技术最终都需要通过农民实践实现。因此,相关政府需要使得农民在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推广中的角色明朗化,并且充分根据当地实际水资源情况以及经济水平,以提高农民收入为节水灌溉中小,加大对农民素质教育,使其能够清楚的参与到农田节水灌溉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去,从而促进农民进行农田节水灌溉的主动性,更能够使农民全面充分的对实施农田节水灌溉所带来的长远利益以及现实利益认识。
2.3 多渠道增加节水灌溉的资金投入。由于农业收益较低、农民收入少,国家作为农业节水灌溉资金投入的主体,应加大对节水灌溉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存的节水灌溉工程,要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给予支持。要积极探索不同的实现形式,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地方、集体、个人修建水利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节水灌溉资金,使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
2.4 健全水权激励机制,完善节水法规制度。制定公正、合理的初始水权分配原则,清晰地界定水权,是构建水权市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基础。加快我国节水法规制度的建设和健全,尤其是加快水价改革措施,加强节水灌溉中的管理环节,才能实现以水养水,进而形成的良性循环。另外,在加快水价改革的基础上,要加快建立水市场,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来促进农户的节水意识。在水市场内,建立“谁收益,谁补偿”的有效补偿机制,带动农户节水的主动性,进而促进节水灌溉的推广。
2.5 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加强节水灌溉工程运行中的管理,才能使工程效益得到更好发挥。为提高灌溉工程的管理水平,应加强技术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产业化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承包户、主管节水领导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使管理工作做到管理有序、有章可循。管理人员应做到熟悉系统操作规程,对系统操作运行程序做到应知应会。还要建立系统运行记录制度,各系统从开始运行到结束都必须有完整的工作记录,包括灌水时间、次数、水量、施肥量、施药量及次数和用电量等有关事项,建立各个系统完整的档案。
2.6 大力提高节水灌溉设备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提升产业化水平。节水行业的发展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目前节水产业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竞争相当激烈,不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致使整个行业发展水平低。目前节水行业的这种现象非常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研究制定节水灌溉相关行业发展战略和政策,规范行业竞争,保持行业健康发展。
要将提高节水灌溉设备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灌溉设备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如美国已经实现了全天候无人自动作业。但是我国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限制,这方面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综上所述,实现传统灌溉技术向现代灌溉技术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需要研发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健全水权激励机制,完善节水法规制度及水价价格体系,多渠道增加节水灌溉的资金投入,实施农户参与式管理,变外在约束为内在激励,提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流域中上游,总人口103. 47 万,其中农业人口79. 71 万,现有耕地面积11. 7 万hm2。主要地表水资源是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黄羊、杂木、金塔、西营4 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8. 98 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927m3,为全国人均水平的42% ,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 。为全国资源型严重缺水区域。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有效缓解各行业用水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推凉州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成效
2006 年以来,凉州区实施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等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截至2014 年底,凉州区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 73 万hm2,其中,管灌1. 14 万hm2,大田滴灌1. 18万hm2,温室滴灌0. 41 万hm2。通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凉州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发展高效农业“五节”即节约用水、用电、用工、用地、用肥和“两增”即增产、增效的目标。
3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
3. 1 服务体系不完善,项目受益时间短
随着国家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大力投入,一大批高质量、高标准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相继建成,对凉州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实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高效节水灌溉滴灌工程大部分选用一次性薄壁滴灌带,农户必须每年铺设、回收滴灌带,下一年购买新的滴灌带,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农户的经济负担。加之大部分项目工程后期服务跟不上,售后技术指导及系统维护不能及时跟进,操作人员( 目前大部分为农户) 不懂维修技术,滴灌系统发生故障后无法及时进行排除,久而久之,农户对滴灌工程表现出厌烦情绪,导致节水工程不能正常运行甚至闲置,严重影响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3. 2 激励机制未健全,节水效益不明显
随着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及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凉州区虽然逐步探索向水权水市场方向迈进,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办法、流程,搭建了水权水量交易平台,实行跨行业、跨灌区水权交易,但由于水权交易平台建设不完善,水量买卖双方交易信息无法及时发布,加之用水户尚未形成水权交易理念,因此当前水权交易仍然停留在灌区、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农民用水户协会三方交易的层面,未能实现水量买卖双方实时自主交易,导致节水后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站在用水户的角度来看,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后只是提高了用水成本,却没有实现节水增效的根本目标,因而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
3. 3 普及条件不成熟,项目实施难度大
a. 农民群众的认识程度低,不具备水资源危机意识。农民对水资源稀缺性认识不足,没有水资源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淡薄。
b. 工程施工安排不合理,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目前,凉州区农业发展主要以经济作物和特色林果为主,项目最佳施工期为3、4 月份和11、12 月份,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前期工作不足,施工计划不合理,不能按计划进度进行施工,导致延误春种或做成“半拉子”工程,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及来年正常的农业生产。
c. 工程一次性投资大,规模化程度要求高。 当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采用的均为新技术、新材料,节水设施一次性投资较高,因此节水灌溉对土地集约化、农产品销售、新品种引进等均有较高要求,以农户为单位的零星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需要。
4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对策
4. 1 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巩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成果
从近几年凉州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状况来看,由于缺乏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往往造成新建节水工程运行良好,已建节水工程部分闲置或效益发挥不足。针对当前这种运行管理现状,应尽快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后服务体系,完善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坚决杜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而闲置不用的现象,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良性运行且长期发挥效益。
4. 2 加快水价制度改革,形成激励机制
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凉州区各行业节约用水,结合实际适时、适度调整水价,从用水者和管理者两方面进行激励。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准确核定末级渠系水价,稳步推行基本水价+ 计量水价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实行分类水价和阶梯式累进加价制度,坚决杜绝水资源浪费行为。另一方面,随着高效节水灌溉的不断推广,农业用水量逐渐减少,将随之出现水管单位水费收入减少、管理人员剩余等问题,导致节水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因此,应强化水权水市场,规范建立水权水量交易所,通过水权市场化改革,实现水权交易由价格协商交易到公开挂牌交易的过渡,达到“谁用谁花钱,谁节水谁得钱”的运转效果,通过价值的传递,实现节水增效的根本目标,保障相关群体的切身利益,促进高效节水灌溉良性持续发展。
4. 3 加大宣传引导,探索管理新模式
针对当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存在的老百姓认识程度不高、建设施工单位服务意识不强、项目工程前期投资大、土地资源零散等情况,建议必须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宣传,充分发挥已建示范点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域,逐步实现整组、整村、 整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探索适宜的管理模式,整合各种有效资源,提高农业效益和节水效益。目前,凉州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适宜的管理模式主要有: 合作社管理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以土地或现金方式投入股金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 联户管理模式,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首部为单元,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管理; 企业管理模式,由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实现土地流转,企业与农户实现“双赢”; 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统一建设、统一播种、统一管理,节约运行成本,提高水资源效率和效益。
5 结语
【摘 要】新疆吐鲁番地区, 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水资源稀缺,干旱和炎热就是吐鲁番地区所特有的气候,因此其地区的农业灌溉一直是个难题,基本上依靠地下水资源。为了使这种状况有效改善,在吐鲁番地区对节水灌溉推行,使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用水现状结合,分析目前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一些节水灌溉的具体措施进行提出。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问题与对策
引文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农业项目发展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特别期待能够拥有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来促进当地的经济水平发展,使当地人民的生活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
1.地区农业用水现状
针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用水灌溉的现状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中比较有利的一方面是当地的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这对进一步开展灌溉技术提供便利的因素,而且对于灌溉技术的控制能力较好,适合节水灌溉工程的进一步开发,相对来说不利的农业用水情况还是因为水资源的不足,蒸发水平较高所造成的,而且相应的灌溉技术比较老旧,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也都是当前地区政府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假如不能够改善当地的用水情况,那么将会使本来就非常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珍贵,可利用的水资源将会变得更少,很多的农业灌溉项目将无法进行并实施下去,从当地的灌溉设备的破旧程度来看,必须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对设备进行翻新维修,才能够使当地的用水灌溉项目从本质上得到改善。
2.地区灌溉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政府扶持
有关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的开展,国家方面相关的政策一直都有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推出了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开展的优惠政策,但是整个吐鲁番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都缺少整体科学规划性,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尤其是从国家法律层面上来看,是没有关于节水灌溉工程的相关的具体法律条文的,当地人民并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去发展节水灌溉项目,对于工程的用水量,用水效率以及水资源功能限制方面都没有相应地进行规定,政策法律的缺失,是节水灌溉工程缺少保障的关键问题。
2.2缺乏资金投入
吐鲁番地区在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实施中是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地的信贷业务水平不高,安全性较低,从而导致了当地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难以持续地开展下去,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于该项目的开发可以说是有心无力的,政府本身是想发展好节水灌溉项目的,但是政府没有办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节水灌溉项目的开发中,虽然当地人民都在积极地筹备资金,但是面对庞大的资金需求量来说还是杯水车薪的,由于缺少资金的进一步投入,使得地区的节水灌溉项目的发展举步维艰。
2.3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吐鲁番地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是缺失的,对于节水技术和灌溉技术的管理意识不强,这也许是和缺少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有关,对于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这个时候的节水灌溉工程是没有专业人士进行看管的,这就造成了有些人会对节水灌溉设施进行破坏,盗窃机械设备卖钱,从而使得当地的节水灌溉工程难以开展并进行下去。
2.4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
理论上来讲,农业灌溉工程的需水量一直都是比较大的,然而由于受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制,当地的节水技术是比较差的,因此灌溉工程的开展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和水资源,而且从实际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这种低水平的灌溉技术灌溉效果也不是很好,很多的水份都会在灌溉中流失,所以真正能被农业吸收的水资源并不多,所以在传统灌溉方式中水资源的利用率水平是比较低的。
3.地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相关对策
3.1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要想高效地开展并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项目,首先政府部门必须要意识到这一地区开发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意义,这项利民工程项目的大力开展,始终都是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的,此时国家需要做的就是要尽快出台一些有关节水灌溉工程的政策,进而从法律层面上健全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体系,从政策法律上来保障当地节水灌溉项目能够顺利地开展,可以健全相应的财政补贴体系,通过降低税款等方式,尽可能地建立健全的一套工程体系,使之能够在规范性的实施管理制度下正常运行。
3.2加大融资项目资金投入
除了信贷业务的开展可以获得资金以外,为了获得可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项目资金还可以大力开展融资发展战略,吸引社会各界企业和人才投入资金到这一地区的节水灌溉项目当中,相应地健全融资担保机制,提高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率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也就是说要扩大融资范围,为节水灌溉工程的开展获得资金支持,加大对节水技术、灌溉技术开发的项目投入,提高银行的贷款业务范围,大力支持当地农牧民投入资金到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
3.3加大节水灌溉管理力度
为了更好地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必须要加大对该项工程项目管理的力度,加强对整套系统的管理假设水平,比如说可以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来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大力度构建整个地区范围内的节水灌溉管理体系,对每项工程实施时所需要的用水量等进行规定,改进传统灌溉方式中不合理的管理体系,调整好灌溉系统的整体结构体系,从而不断地改变节水灌溉技术当中的用水方式和利用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理节水灌溉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尽可能地去避免由于错误的灌溉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要影响到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用水水平。
3.4加强灌溉渠道的防渗节水技术
在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需要健全相应的渠道防渗透技术,尽量避免水资源在运输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流失,尤其是要减少渠道两侧的渗透性,在防渗渠道的建设中,可以使用混凝土衬砌的技术来进行,并且在渠道的外侧面还可以增添一层塑料的保护膜,采用了防渗透的渠道灌溉模式以后,大大提高了节水效率水平,还能够加快水资源的运输速度,因此,通过混交混凝土防渗结婚随技术项目实施以后,将整个地区的节水灌溉水平利用率提升了70%以上,并且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和实施。
4.结论
综上所述,吐鲁番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鼓励,这项工程的实施与开发是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吐鲁番人民心之所向,针对当前灌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够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并且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同时还要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管理,开发并创新防渗节水的新技术,提高该工程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汤明玉,马巨革.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华北国土资源,2014,06:114~115.
[2]吐尔洪·肉斯旦.浅议新疆农业节水灌溉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5,19:78+80.
[3]胡朝碧,龙海游.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撑现代农业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15,09:1~5.
企业担保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2010-06-29 18:59:3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企业担保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企业担保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2)
近年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但担保公司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运作中潜在问题较多,主要包括资本金规模较小、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滞后、风险管控能力差等多方面,不仅影响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能力,还潜在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一、存在问题
(一)资本金不足,担保实力普遍较
弱,担保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自有资金少,不具备实际的担保或偿债能力。按照2006年银监会发出的“风险提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只能与注册资本金一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担保机构开展合作,且必须是实缴资本”,许多担保机构实收资本难以到位;由于资本金数额不足,担保业务只能集中在某几方面或某几个企业,大额担保现象在某些时段比较严重,一旦发生业务代偿,将直接影响其自身的生存。
(二)风险补偿、转移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完善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担保公司以担保基金承担担保责任后,只能依靠它的业务经营收入来弥补亏损。政府仅仅依靠减免税来刺激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提供担保,而担保产生的风险却没有完善的配套补偿、分摊措施,担保公司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二是内部风险补偿机制难执行。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十四条规
定:“担保机构应按照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担保机构设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财政部指定的银行,除担保机构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动用。担保机构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必须存入银行专户。”但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没有遵循相关规定,风险拨备严重不足。三是尚未建立担保风险转移机制。担保公司不能通过再担保或者保险的方式转移或化解代偿风险。
(三)担保机构缺乏专业人才,识别、控制风险的能力欠缺。担保行业目前尚没有建立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和素质普遍偏低,缺少具有担保专业知识和信贷管理知识、复合型的、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从内部管
理来看,大部分担保机构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甄别与分析评估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业务员的主观判断,防范风险主要依靠苛刻的反担保措施,企业最终融资成本较高,调查显示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取得贷款的企业客户,实际承担的利率水平很高,有的担保公司收取客户的综合费用率加上银行贷款利息,再加上向担保公司交纳违约保证金、咨询费、公证费等其他费用,客户实际承担的费率水平是直接向银行贷款利率的两倍多,超出了多数企业的承受能力。
(四)法律制度建设滞后、行业监管缺位。一是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该管理办法至今没有出台,对担保机构最低资本金要求、机构的准入与退出、从业人员与资格认定、业务范围与操作程序、风险控制与风险处置、财务制度与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缺少法律规范。而作为一个
高风险的机构,缺乏对其监督和指导,担保机构极易陷入混乱的泥潭。二是行业监管缺位。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省市设立由经贸委会同财政、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及商业银行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委员会,负责对辖区内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业务和机构的监督管理”,但因其是试点意见,加之未明确谁是牵头部门及各部门的职责,目前尚没有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管职责,担保公司各自为政,业务经营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二、对策建议
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能持续、健康地发展,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积极拓宽思路、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多元化增资扩股,壮大担保实力。积极鼓励担保机构做大做强。要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增加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增加对担保行业的投入,积极发展互助式担保的模式,通过多元化运作做大担保的盘子。
(二)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搞好银保互利合作。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原则,进一步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部门的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建立完善风险补偿、转移机制,形成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 我国生物制药业总体规模较小, 中小企业众多, 缺乏龙头企业. 在 200 多家生物制药企业中,真正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企业仅为 48 家.在产品方面, 由于仿制新药所需投资较低、风险较小,因此大多数企业仍从事仿制药生产,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另外, 由于多家企业同时生产一些畅销产品, 生产能力过剩, 致使生产企业纷纷采取高定价、高让利的促销手段, 造成整个市场低水平恶性竞争, 使国家制药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都受到极大损害. 同时, 由于生物制药价格较之化学制药高昂, 现阶段尚无法广,这造成了生产产能和市场销量不匹配的现象.[7]
2.2 研发创新不足,对国内知识产权和药品市场的冲击
目前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产品中,只有干扰素α-1b(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用于头颈部鳞癌治疗,1月20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批文)拥有完全自主知产权.链激酶(SK)和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虽然为I类新药,但基本是追踪国外研究成果,只是上市先于国外,其余产品均为仿制品《2》 我国生物制药业创新不足的原因:第一,在于生物制药企业在新药的研发上仍然采用学术工作的方式,实际上还是走了模仿的老路;第二,相比于创新企业更注重对现有产品的改革和提高.
创新活动还要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成为高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加速器[20],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必将参与国际竞争,国外拥有巨大资金和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大量涌人国内,对国内制药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而且许多国际制药企业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制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研发中心、临床试验、生产线等都移到中国境内.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如果不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创新产品,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孵化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将面临极大的困难[5] .所以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更应该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创新产品.
2.3研究停留在实验室且技术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1》,我国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从科研投入方向来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三者的投入比例,美国是1∶10∶100,我国是1∶0.7∶100,我国注重基础研究,而忽略应用研究,科技开发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导致了目前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现状.从研究机构来看,在发达国家,企业是主要的科研机构,也是研发资本的主要承担者,而我国科技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很容易脱离市场导向,而且新成果不一定能形成产业化大生产,进一步导致了我国较低的技术成果转化率[13].
2.4 政府的财政支持
政府和地方财政支持逐年增大 但是与发达国家还还具有非常大的差距 .九五期间,政府在生物技术行业总投入1.8亿美元,并打算在十五期间再投入6个亿.政府的确增大的了对生物技术行业的投入,但是美国在药物研究和生产协会的研发经费就达到了332亿美元. 生物技术作为高新技术行业,它的特点决定了他需要的前期的资本投入非常大,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生物技术行业的扶持力度.
2.5 完善生物制药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策略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关系到创新药物研制的重要因素[16].从生物工程药物来看,我国的多项生物技术在实验室阶段与国际水平接近甚至某些技术领先国际水平.但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不健全有时会出现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专利的现象,所以,在生物制药业产业化过程中,要求政府能够重视我国的新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健全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免在相同的科研领域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专利而造成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维护我国自制的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利益.[8]对特别重要的成果不仅要申请中国专利,有条件的还应申请国外专利.近来国外一些公司采取的“专利加发表”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为了使自己的技术专利化,并防止别人申请同样的专利,美国公司在申请专利受理后便迅速将专利内容公开发表.这种做法既确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又有效地阻止了他人申请相同的专利[6].
2.6 企业集群因素
医药产业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持续的技术先导型产业,故而企业集群可以形成稳定的技术输出[15].我国现有的生物制药企业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11]. 这些地区有较好的科技研发力量支持. 但是, 这些企业仅在地理位置呈现形式上的密集, 却没有在该地区产业链上形成创新的集群网络. 研发、生产和市场这三个环节联系不紧密, 造成优势项目无法快速转化为拳头产品.
2.7 融资渠道单一
学院:农学与植保学院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1001班
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溉对于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面对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以及伴随着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形势的不断加剧,节水工作也不断加深,中国的水资源能否支撑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节水农业不断发展深化,本文针对当前节水农业灌溉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策问题从不同层面上分析了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的历史背景、节水农业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喷灌、滴灌、微灌技术的实施前景等多种问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节水农业的内涵,对其相关问题加以讨论。
关键字:节水农业灌溉中国的水资源对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很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地下水漏斗区扩大、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尽管中国农业缺水与用水效率不高并存,但是从以往经验分析,农业节水仍具有较大潜力,发展节水灌溉是必由之路。
节水农业的内涵
1、节水农业的兴起背景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从古至今都对农田水利建设十分重视。据史籍记载,我国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兴建灌溉工程以利农业,其后经过秦汉时期、隋唐至北宋时期、明清时期以及20世纪初期几个迅速发展的阶段,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灌溉面积约占当时耕地面积的16%。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灌溉面积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一个更为快速的时期。经过30多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我国的灌溉面积具有了世界第一的规模,对于保障粮食生产、满足迅速增加的人口粮食需求及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灌溉面积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利用,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相关问题的根本出路,这成为了专家以及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我国水资源的供给形势及农业用水的现状,一些专家呼吁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并很快得到了普遍的响应,取得了认识上的高度一致,认为在我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不仅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只有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平衡与高效利用,满足农业、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不断增加的需求。从而保证农业及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2、对节水农业的几种认识
对于节水农业的内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认识。栗宗松先生根据20世纪70~80年代出现的世界性水资源紧缺状况,认为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在文章中指出“照搬国外一般性的节月用水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审时度势,实施节水灌溉,并上升到以之导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型灌溉农业的高度,定为国策。”栗先生的论述重点强调了过量的用水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认为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于节水农业,贾大林先生给出如下的定义,“所谓节水农业,是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益的农业,也可以说是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的结合,因为没有不用水的农业,灌溉只是人工补充降水对农作物个生育期需水的不足。节水灌溉农业是从灌水技术、灌溉制度和灌溉管理上力求节水。旱地农业是充分利用降水的农业,也可以称之为雨养农业。它是利用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生长措施力求增产的农业,两者结合起来形成节水农业的整体,通过节水灌溉措施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用节水农业的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刘昌明先生指出,节水农业并不是一种与灌溉农业或旱地农业相脱离的全新的农业类型,而是它们在节水要求下的发展形势,其主要的任务应是提高灌溉用水或天然降水的有效性,因此认为“节水农业是以节水为中心的农业类型,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采取农业和水利措施,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农业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通过治水改土、调整农业上产结构,改革耕作制度与种植制度,发展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以上三种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节水农业的概念和内含进行了阐述。都有其特有的理论根据和合理性。
农田节水发展状况
现状:(1)2007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52亿亩,占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40.7%。在全部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中,渠道防渗控制灌溉面积15087万亩,占42.8%,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8361万亩,占23.7%,喷、微灌面积5780万亩,占16.4%,其他节水灌溉工程面积6006万亩,占17.1%。(2)2007年,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94.5万亩,其中:渠道防渗控制灌溉面积696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65万亩,喷微灌面积412.5万亩,其它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1万亩。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用于节水灌溉的总投资约130亿元,其中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70多亿元,其余为贷款、灌区、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
存在问题:(1)缺乏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投入严重不足。田间节水工程投入不足,没有稳定的投入渠道,中央对田间节水灌溉投资规模小,地方和农户的筹资能力不足,田间节水灌溉发展滞后,面积增长缓慢。
(2)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管理主体缺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兴修的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由于所有体制与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没有解决,维护管理责任很难落实,造成节水灌溉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损坏严重。
(3)用水户参与管理发展不平衡。近几年,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势头良好,对推动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组建与运行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的配套政策;灌溉设施老化失修,工程配套程度低,运行成本高,协会经费来源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
(4)节水灌溉监督制度不完善。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很多社会、生态问题。目前,不少地方没有节约灌溉用水的政策机制,对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漏斗逐年扩大等水资源恶化问题,缺乏有效的监测、控制手段。对节水灌溉设备生产检测、销售环节监控薄弱,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工程不能良性运行。
(5)节水相关政策不配套。节水政策不完善,缺乏对农民节水和用水户节水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影响节水灌溉系统效益的发挥。
对策及措施:(1)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丰富项目建设和示范内涵。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结合起来。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促进农村生产能力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农民素质的提高、村容整洁和构建和谐社会等结合,开展试点示范工作,赋与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更丰富的内容。
(2)调整布局、突出重点、减少项目数量,扩大示范规模。调整示范项目的布局,突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用水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为重点,减少项目数量,扩大国家投资数额,丰富项目建设内容,以建设能完整覆盖若干个村的节水灌溉工程为规模,扩大其整体示范效应。以便进一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发挥示范工程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综合规模效益。
(3)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示范项目投入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并持续加大对示范项目的投入。建立促进配套资金到位的政策与有效措施,合理调整地方配套资金所占比例,对贫困地区的配套比例应适当降低,加强对配套资金落实的检查监督和完善管理办法。另外,积极探索和建立农业用水的水权有偿转让机制,完善水市场,使通过节水后的水权转让筹集发展节水灌溉的资金。
(4)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项目工程的可持续性。为保障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确选择建设地点和建设方案,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加快项目工程管理改革的步伐,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用水计量设施,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针对项目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和效益观测,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的力度。
总结:
发展节水农业是一项带有明显公益性质的事业,要明确个人在节水农业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力,是节水农业发展所需的投入得到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段爱旺、黄修桥等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业高效用水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11出版
[2]栗宗嵩节水灌溉的水调度理论基础初探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3]水利部水资源公报编辑部. 2000年水资源公报.2001
[4]路明副部长在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现场会议上的讲话,1999
[5]山仑,康绍忠,吴普特 中国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被称为“西北粮仓”, 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西走廊地形复杂, 地貌形态多样, 高原和山地较多, 沙漠、戈壁分布广, 东西分别以大黄山、黑山为界, 形成了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三个互不相连的内陆河流域, 沿河冲积平原形成酒泉、武威、张掖等大片绿洲。该地区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带,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土壤肥沃, 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是历史上以殷富著称的农业区, 现在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粮、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酒大麦、瓜果蔬菜和几乎全部的棉花, 已成为甘肃省最重要的综合性农产品生产基地。
河西地区畜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生产结构日益优化, 生产方式不断进步, 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落后的传统养殖向规模经营发展, 又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进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不但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且带动了食品、皮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 河西走廊牧区饲草基地灌溉工程的现状分析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河西走廊降水量严重不足, 蒸发量又大, 山水和地下水成为主要水源。多年来平均降水量为151.4mm, 平均水面蒸发量1614.6mm, 自产水资源总量61.31亿立方米。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 河西地区已建的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可供水量为75.2亿立方米, 但是总缺水量达到3.43亿立方米。因此, 在水资源总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 只能调整用水结构, 加快发展节水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 降低农业用水量, 才能保障整个地区用水供给,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河西走廊地区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解决干旱缺水、稳定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常抓不懈。经多年努力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截止2011年底, 共建成大小水库150座, 提水工程38495处, 建成干支渠12508km。河西走廊水源工程及灌溉工程基础条件的不断完善, 为实施节水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3 灌溉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水资源合理利用程度低
由于地区水资源本身的特点, 加上开发利用的复杂性和人为因素,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问题。一方面, 地表水缺乏流域性规划, 合理利用程度低。有些地区地多水少, 农田灌溉用水没有保证, 每年有2~3万公顷的农田得不到灌溉, 而有些地区则地少水多, 大水漫灌, 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土壤盐渍化。目前, 地区约有30%的面积灌水仍采用大水漫灌、串灌方式, 灌溉定额普遍偏大, 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低。另一方面, 水利建设多年来重点放在了增加引用地表水方面, 而忽略了对蕴藏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并且现有的地下水开采缺乏合理的井群布局, 单井效益低下。
牧区饲草基地的水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更严重。灌溉饲草料地相对较少, 天然草场依然超载过牧现象严重。牧区灌溉设施相对耕作区条件更差, 水利设施简陋, 田间渠系多为土渠运行, 没有任何水利设施集中水源用于灌溉输水, 水资源难以高效利用。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到位, 农户没有足够的资金负担饲草料地的保护改善任务, 致使饲草料地始终处于分散种植状态, 现有的水利设施也无法更新, 导致资源的浪费。
3.2 现有的高效节水灌概工程标准较低
近年来河西地区实施的高效节水工程投资较低, 并且没有形成节水灌概投入的激励机制, 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对节水灌概的投入, 导致节水工程整体建设标准不高, 实际节水效果低于理论值。建成的工程标准不高。群众对于发展高效节水工程认识度和重视度不到, 投工投劳发展节水灌溉的难度大。
3.3 后期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
高效节水农业工程建成后, 由于管理粗放, 农户操作不当, 在铺设、拆卸过程中往往对滴灌带造成损坏。农户普遍对滴灌带更换费用不愿承担, 一旦发生滴灌带损坏, 就更新使用滴灌设备。由于缺乏田间灌水设备的维护费用, 滴灌破损率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同时也影响了农户使用滴灌工程的积极性。高效节水农业后期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 影响了高效节水工程的推广和发展。
4 灌溉工程发展的具体措施
4.1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将草原生态效益作为牧区水利工作的第一任务, 同时重视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只有让牧民充分感受到灌溉工程带来的便利和经济效益, 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更好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4.2 坚持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并行
根据牧区水资源的实际分布, 切实做好总体和分区、分片的水资源评价, 深入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 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各方面需求, 因地制宜地确定水利工程的类型和布局, 合理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优先利用地表水资源为主, 开采利用地下水为辅。
4.3 坚持“以水定草、以草定畜”
在综合考虑水、草资源承载能力, 在结合牧区水资源情况和牧草分布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灌溉饲草料地发展规模和草原载畜量, 重点是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对于河流下游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可以适当利用地下水;对于石羊河下游等地下水超采区, 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
4.4 坚持统筹规划、建管并重
牧区水利灌溉工程要做好统筹规划, 坚持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 就要确定好工程建后管护办法, 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建和扩建一批骨干调节水库, 增强径流的调节能力, 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进行现有工程的节水改造, 完善渠系设施, 进行渠道衬砌, 减少渗漏的发生。渠系节水措施主要以田间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改造为主, 考虑到成本和操作问题, 干、支渠一般采用防渗渠道, 斗渠以下一般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新建灌溉工程的同时, 要改变大水漫灌的不良习惯, 推广隔行交替节水灌溉、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 既减少水资源浪费, 又降低灌水成本。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和指导, 基地灌溉设施实行分级管理, 发挥广大牧民的主观能动性, 各部门多管齐下, 保障灌溉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玉午, 郑光强, 等.甘肃临泽县高效节水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 2009 (6) .
[2]高静萍, 姚萍.对农业节水灌溉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与粗放式灌溉技术相比,节水灌溉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小的用水量最大程度上满足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节水灌溉是从根本上解决用水紧张与农业灌溉之间的矛盾的主要途径,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做进一步完善。
1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重建设,轻管理。虽然政府加大了对灌溉工程的建设及推广力度,相关质量管理部门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也提高了重视度,保证了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的质量。但是,节水灌溉工程在实际投入时,无人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精力建设起来的节水灌溉工程由于后期得不到专业的管理,其实际利用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现象恰是由于相关部门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所致。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环境条件、地质情况、经济收入等均会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产生直接影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划设计重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设计人员未深入农田现场进行勘察,仅凭书面数据资料及自身经验设计、规划,无法做到因地制宜,导致工程项目的针对性大大下降,无法保证整体规划的合理性。最后,技术推广力度不足。推广是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期成本投资远远高于传统灌溉技术,并且虽然某些地区已经开始实际应用,但是成功案例并不广泛,更多的只是示范工程,技术推广工作远远落后。并且,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部门相对独立于其他部门,并且各个工作机构相对独立,大大降低了节水措施的可行性论证及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针对性,最终影响节水工程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
2 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实际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2.1 加强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的管理
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会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实际应用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加强后期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管理,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计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管理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实行责任制,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权利及义务,将制度责任落实到个人;将管理效果与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相结合,并定期考核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奖优惩差,以保证水利工程可长久持续地发挥作用。此外,还要采用综合节水管理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性,比如,针对产量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用可以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对地面灌溉进行改进,联合应用机械化免耕秸秆覆盖技术、膜垄沟灌溉技术,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缩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单方水的效益及经济产出。
2.2 优化水资源的配置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要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核心,使其更好的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首先,在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阶段深入调查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情况,优化水资源的设计、配置,实现分质供水。通常情况下,地面水可以分两种方式使用,灌溉区域的地面水或可以采用阻拦蓄水的方法;灌溉区以外的地面水则可采用引水系统。其次,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生态环境的监测,以保证后续用水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最后,在分配水资源时不仅要保证每个用水单位的用水量,还要加强对用水总量的控制,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3 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喷灌技术。即利用相关设备、设置合理参数通过喷洒的方式进行灌溉,只要计算合理,水的喷射范围可保持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这种灌溉方法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还可以保证灌溉的均匀性。第二,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就是采用管道输水,再利用灌水器将输送到灌溉地的水化作小流量水,均匀地输送至农作物根部,其本质上属于局部灌溉,其包括滴灌、微喷灌及小管出流灌等3种。与传统粗放的灌溉技术相比,微灌技术主要利用小量水流湿润作物根部,其节水效果更加明显,且适用性更广,并能起以保持水土、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等。最后,渠道防渗灌溉技术。目前为止,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防渗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传统渠道灌溉中,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受蒸发、渗漏的影响,水资源的流失率高达灌溉水的一半以上,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下。渠道防治灌溉主要是以传统渠道灌溉技术为主,采用防渗水材料修建渠道,可大大降低灌溉水量的渗漏损失;或直接采用管道输水,还可降低水资源的蒸发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系数。目前,渠道防渗灌溉技术可根据防渗材料不同分为塑料薄膜防渗、砖衬砌、混凝土衬砌、沥青护面防渗等多种。
2.4 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
虽然节水灌溉技术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但是其初期投资远远高于传统灌溉工程的前期投资,而农村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因此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接纳度也相对较低。国家政府要将农业节水技术的建设及推广作为重点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制定科学、完善、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推广制度,从资金、政策、人力、物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扶持,充分发挥出农业节水工作的重要作用。
3 结语
我们国家的农业种植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一直比较紧张,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途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过程中,要以地区政府机构或单位为核心,建立并组织专业服务队伍对农民进行农田水利与节水灌溉知识的传授,提升农民的节水灌溉意识,将全新的节水灌溉理念应用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更好地改善水资源缺乏的局面。
摘 要:综述了我国近代以来农田水利发展的状况与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现阶段不同灌溉技术形式的研究方向,对于目前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针对措施。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节水灌溉;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16
截至2010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30 906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2 310 m3[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水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预计再经过20年发展,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在降雨和河川径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将成为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在1 700 m3标准以下的严重缺水国家,水资源危机已经相当严峻,农业用水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的用水分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4部分,从1997年到2010年,我国的农业用水量在61.3%~70%之间,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农业用水主要为灌溉用水,约占86%,而全国农田灌溉利用系数仅为0.4,美国、以色列等国家为0.7~0.8[2]。以2009年为例,我国农业用水量为3 723.1亿m3,灌溉损失量就达到1 921.1亿m3[1],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于解决水资源危机有着显著的作用。
1 农田水利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使全国一半的耕地得到了灌溉保障,有效灌溉面积增长了4 442万hm2,因灌溉而增产的粮食约为12.8亿t[2],保证了粮食的稳定供应,使我国以人均较少的土地,解决了10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过几十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我国的灌溉工程有了较大的发展。到2010年底,我国的灌溉面积为6 635.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9.58%,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为0.045 hm2,共有机电排灌站43 987处,机井数为533.71万眼[1]。
2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从1960年开始采用混凝土对渠道进行防渗,1970年开始进行管道灌溉,管道材料已从陶土管、水泥管发展到现在的PE管、PVC管[2],在管道布置规划与施工方面也有很大进展。目前,我国的节水灌溉面积2 034.6万hm2,主要节水灌溉方式有喷灌、滴灌、波涌灌、涌泉灌等。
喷灌是将水加压后通过孔径较小的喷头形成水雾来灌溉的一种方式。我国学者在喷灌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姚素梅等[3]在小麦的分蘖、拔节、抽穗、成熟等时期做了与地面灌溉的对照试验,得出了喷灌的产量要高于地面灌溉的结论;并且姚素梅等[4]对小麦进行喷灌与地面灌溉的灌水试验时,用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喷灌与地面灌溉两种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大气CO2浓度、气孔导度、空气的温度与湿度等参数,得出了喷灌可以提高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使得在“光合午休”期,气孔限制成为阻碍光合速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王迪等[5]在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对玉米、冬小麦近2年的对照试验,通过CO2系统分析仪进行了测定,得出了喷灌比地面灌溉更能降低作物的蒸腾量、改善田间小气候的结论。韩文霆等[6]对喷灌的5类均匀性系数进行了研究。戴雪迟[7]对山区喷灌的最佳规划面积、造价、压力分区做了研究,给自压喷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由于喷灌系统需要加压设备,一般投资较大,因此,设计经济实用的喷灌加压设备仍是今后需要探讨的问题。
滴灌是通过输水管道和滴头,将水分肥料以滴水的形式送至作物根部的灌溉方法,我国在1974年引进墨西哥的滴灌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国滴灌面积逾1.3万hm2。在滴灌方面,方怡向等[8]对滴灌条件下棉花的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指出滴灌水量可影响棉花生物量在根系中的分配,适当减少滴灌水量,可增加棉花细根的数量和长度,促进细根生长。王贺辉等[9]对滴灌条件下温室番茄的滴灌制度进行了试验,得出了温室番茄的需水规律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最大需水强度为6.1 mm·d-1,日均耗水强度为5.5 mm·d-1,温室番茄在苗期、开花期、结果期适宜的灌水定额分别为10~15 mm、15~25 mm、20~30 mm;同时得出了滴灌能提高番茄果品质量的结论。高杨等[10]通过3年春小麦生长情况与产量的观察,得出了在滴灌比地面灌溉更高产的结论。王秀康等[11]确定了滴灌毛管水头损失系数,使毛管水力计算更加简便。金玉洁等[12]对山区滴灌的规划设计做了分析,得出了压力模式是滴灌工程设计布局的重要因素。滴灌没有蒸发损失和深层渗漏,但其出流量小,滴头极易被颗粒堵塞,对净化设备有一定要求。今后研发抗堵塞性能高的滴头仍是一大任务。
波涌灌是用间歇供水的方式,在表层土体气孔封闭形成致密层后,使水推向更长的沟(畦),以达到均匀灌溉的目的。在波涌灌溉方面,刘玉林[13]对波涌灌溉水流的水力梯度、表层土壤固结度、土粒的沉积运动做了分析,得出波涌灌是节水明显的灌溉方式。谢崇宝等[14]对波涌阀与自控装备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田间性能测试,证明了该设备满足波涌灌水要求,适用于田间灌溉。高昌珍等[15]对波涌灌溉进行了田间试验,得出了灌水要素优化组合,并建立了多目标优化组合模型。对于波涌灌的核心控制设备波涌控制器的研发仍是一大难点,是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涌泉灌是由中国农业大学自主研制的一种灌水方式,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林的灌溉,它是由灌溉管网和代替滴头的4 mm微管将水送入绕树环沟中,环沟储存水分并缓慢入渗到树木根系中,具有入渗均匀、灌水效率高、投资少、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涌泉灌方面,我国学者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郑耀泉等[16]提出了涌泉灌结构、设计方法、环沟设计公式,并对涌泉灌进行了投资分析,认为涌泉灌比喷灌、滴灌投资少,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模式。李波等[17]通过在涌泉灌条件下温室甜椒的灌溉制度试验,得出甜椒在苗期、开花期、坐果期、结果期的适宜灌水定额分别为15,22,22,22 mm,灌水次数分别为2次、8次、8次、8次,整个生育期总的灌水量为200.64 mm。张芮等[18]对葡萄不同生长期进行涌泉灌亏缺灌溉试验,得出了成熟期进行亏水灌溉可提高果实含糖量,使果品质量更优良的结论。吴普特等[19]进行了涌泉根灌技术的研究,并对涌泉根灌进行了水力性能测试,得出了该灌水器合格且流态系数小于0.5的结论,因该装置管道均埋于地下,使系统能使用时间提高到20年。由于由计算机控制电磁阀的涌泉灌溉技术刚刚起步,对于电磁阀的信号传输有一定的距离要求,面积过大的灌区需要多个控制室来控制,设计远距离控制的涌泉灌溉技术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我国在农业节水技术方面主要有采用先进灌溉技术、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规划、制定合理灌溉制度、改进落后输水技术等措施。在灌区规划上,要合理布局、准确设计;在工程上,要按图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在灌水方式上,要考虑适合当地地理条件并且适合作物的灌水方式。
3 我国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设计技术落后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较小,一般设计任务都由当地群众自行规划,由于欠缺经验,一些项目存在流量设计、轮灌划分、控制面积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使建成后的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特别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先进的设计经验难以传播到当地,部分工程没有经过精确地测量规划,导致其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3.2 管理不到位
一些正在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由于没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与人员监理,导致很多工程施工达不到设计要求,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很多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由于缺乏正确管理,已年久失修。很多渠道灌溉地区,由于无人管理,渠道早已出现了严重的渗漏跑水现象,造成了“有人建,没人管”的情况。
3.3 灌溉用水严重浪费
大多数农村灌溉采用抽取地下水的方式,一般灌溉水量没有统一标准,很多农民凭自身经验决定,导致了过量灌溉,浪费了水资源。在井灌区,由于对地下水的抽取,我国海河平原地区出现了大范围下降漏斗,使地面发生沉降,北京、天津的地面沉降最大达到2 m[2]。
3.4 灌溉分散
由于农户种植作物、种植时间、作物成熟期等均不同,灌溉时间很分散,不能集中供水灌溉,缺乏统一管理机制,降低了灌水效率。在旱期灌溉用水上必然出现抢水灌溉的现象,增加了农户之间的矛盾,使统一有效的灌溉难以发展。
3.5 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很多电池厂、化工厂、造纸厂等高污染企业将含有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的废水直接排入内河或者地下,当农户进行灌溉时,使用了遭到污染的地下水或者河水,会造成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作物在生长时将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吸收并积累,使果实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对人体造成了危害。
4 应对问题的措施
对于我国灌溉技术落后这一现状,应该由国家引导,当地政府集中统一建设该地区节水灌溉系统,国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增加设计人员的数量,鼓励设计人员到偏远农村去,将先进的设计经验与方法带到当地,同时应加大当地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建成的工程设计更合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管理方面,国家应建全农田水利建设的监督机制,使工程施工时有专业人员监理,工程完工后有相关人员管理,使工程建设有保障,工程损坏有修复,做到“有人建,有人管,谁建设,谁负责”。
在灌溉用水方面,要完善相关立法,严禁私自挖井引用地下水灌溉,严格控制打井数量,使地下水资源得以保护,并防止地面沉降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制定相关的灌水制度,向农户普及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等经验,要使农田得到合理灌溉,减少水源浪费。
对于灌溉分散、灌溉效率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建议国家继续推行土地流转承包制,将小规模的土地整合起来承包给个人实行统一管理,并要实行灌溉工程统一建设的政策,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民得到最大受益。
解决,灌溉水源污染这一问题,除了要加强监督管理、控制排污量之外,还要把污水处理措施、生物措施、水利措施[2]结合起来,使其影响降到最低。
5 结 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被应用于农业中,单片机控制系统、GPRS自动灌溉装备、GMS短信控制系统、模糊控制技术等应用到了灌溉工程中,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土壤水分数值与蒸腾量来自动精确灌溉,实现了根据作物需水量来制定灌溉计划。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进行雨水蓄积、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后将水源用于农业灌溉等方面还有待发展。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中国水利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 钱正英.中国水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3] 姚素梅,康跃虎,刘海军,等.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过程差异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5):51-56.
[4] 姚素梅,康跃虎,刘海军,等.喷灌与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16-19.
[5] 王迪,李久生,饶敏杰,等.喷灌田间小气候对作物蒸腾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7,38(4):427-433.
[6] 韩文霆,吴普特,杨青,等.喷灌水量分布均匀性评价指标比较及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9):172-177.
[7] 戴雪迟.自压喷灌规划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节水灌溉,2006(4):51-55.
[8] 方怡向,赵成义,串志强,等.膜下滴灌条件下水分对棉花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5):96-100.
[9] 王贺辉,赵恒,高强,等.温室番茄滴灌灌水指标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05(4):22-25.
[10] 高杨,任志斌,段瑞萍,等.春小麦滴灌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2):281-284.
[11] 王秀康,李援农,邢英英,等.滴灌毛管水力计算设计的简化[J].人民黄河,2011,33(2):95-96.
[12] 金玉洁,张展羽,汪光宇,等.山丘区滴灌工程设计方法研究[J].节水灌溉,2009(6):39-41.
[13] 刘玉林.波涌灌入渗机理的研究[J].排灌机械,2002,20(4):18-21.
[14] 谢崇宝,黄斌,刘群昌,等.波涌灌控制阀及自控器的研制[J].水利水电技术,1999,30(10):31-33.
[15] 高昌珍,左月明,任开兴.小定额波涌沟灌技术要素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16-20.
[16] 郑耀泉,刘婴谷.果园小管出流灌水技术[J].喷灌技术,1992(1):44-48.
[17] 李波,王铁良,张玉龙,等.日光温室小管出流条件下甜椒灌溉制度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3):41-50.
[18] 张芮,成自勇,李毅,等.小管出流亏缺灌溉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0):108-113.
关键词:节水,灌溉,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水资源领域的管理, 实施科学化配置, 从而节约用水, 已进入到刻不容缓的地步。节水灌溉主要是指运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以提高灌溉水所具有的利用率以及水的生产率。也就是说要投入尽可能少的水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全面实施节水灌溉, 已成为节约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方式。但是, 还应当看到节水灌溉工作的推广依然任重而道远, 必须采取措施, 来推广节水灌溉的推行, 从而实现科学开发水资源的目标。
1 当前我国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节水法规制度建设不完善, 尚未建立水市场, 而且也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撑。尽管我国近年来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涵盖了节水内容的节能法规条例。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节水法规制度还十分不完善, 特别是灌溉用水尚未建立起科学的市场机制。同时, 我国的农用水价格过低, 尚未建立起水市场, 因而调节的手段十分单一。政府出台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够大, 各项优惠措施未能到位, 因而不利于节水灌溉的实现;二是农民群体对于节水灌溉的认知程度较低, 而且不具备水资源意识。有大量农村群众觉得只要有河或者挖井就会有水, 由此而对水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 更谈不上形成水资源的危机意识, 导致节水意识十分淡薄, 甚至对节水灌溉产生了抵触性情绪;三是部分农村节水灌溉工程在技术培训及支持服务上做得还不够。一些地方虽然投入资金建设起节水灌溉工程, 然而却往往会难以得到充分的技术培训, 或者因为无法得到足够的技术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节水灌溉对于农民群体而言毫无用处。
2 发展节水灌溉的几点对策
2.1 大力提高农民群体的节水意识
为了给节水灌溉工作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 应当让节水灌溉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之上, 从而发挥出充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此, 提高农民群体的素质, 让其建立起基本的节水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提高农民群体的素质, 不仅要继续通过常规媒体实施舆论宣传, 而且还应当不断加大进行节水科技知识的培训, 不断强化广大农民群体, 尤其是乡、村干部的节水科技意识。今后, 对农民群体培训的面应当更广, 所开展的科技培训应当形式更多, 开展科技培训队伍也应当更加稳定。农民唯有接受到节水灌溉方面的技术知识与技能培训, 才能切实树立起发展节水灌溉的意识, 并在今后的实践当中能够有所创新。
2.2 积极完善配套改革政策
要着力加快我国节水配套法规制度建设的步伐, 特别是要实施水价改革举措, 从而强化节水灌溉当中的各个管理环节, 从而真正能够步实现以水养水的目标, 实现节水灌溉的良性运行, 要立足于科学管理以降低相应的成本, 理顺管理体制, 提升节水成效。因此, 应当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从而鼓励农民群众能够参与到节水事业中来。
2.3 力争增加多方资金投入
近些年来,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事业的高度关注, 相继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 并从各个不同的渠道安排了一批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用于节水事业之中, 比如, 节水示范项目、扶贫开发项目等等。然而, 只是依靠于国家进行单一渠道的投入, 资金的数量十分有限, 发展的速度也比较慢。因此, 想想得到较快的发展, 还需在多个方面、多个渠道上筹集相应的资金。
2.4 充分挖掘节水灌溉潜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水的利用率, 应当继续加大节水灌溉的力度, 因此, 完善灌溉渠道的配套, 依然是目前节水灌溉领域当中必须加以重点关注的方面。就目前来说, 应当继续加大渠道衬砌的力度, 为此, 应当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与政策的扶持。由于目前的水费制度还不够合理, 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出现了老化失修, 而且缺少资金进行修理的情况, 同时还会导致人们不惜水与不节水, 也不实施科学灌水的状况出现。为此, 加强水费制度机制建设, 不仅是促进水利实现良性运行的基础, 而且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实现节水灌溉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所以, 我们今后应当通过实施水费改革, 实施计划用水、限额用水以及按方收费等水费改革的制度。在灌区, 还应当实施田间配套的力度, 更好地推广区域化种植方式, 从而建立起符合节水灌溉相应要求的节水灌溉体系, 进而更为有效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2.5 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服务机制
要大力加强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服务机制的研究,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借鉴世界范围内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从而建立起节水灌溉方面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体系, 生产出适合于本地区状况的具有质优、价廉特点的节水灌溉设备。应当通过节水灌溉机制的研究与分析, 确定最为合理的灌溉机制, 依据农作物的用水需求进行适量灌溉, 并且努力用比较少的水量来得到最为理想的产出效益, 让传统农业能够向往优质与高效农业加以转变。应当充分发挥出乡镇水利站等基层组织在节水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并进一步地建立与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机制, 实现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与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 从而走出一条集产、供、销于一体的适合于我国的节水灌溉新路, 让节水灌溉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当前我国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能否实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 一定要高度重视节水问题, 尤其是要在农业领域中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更好地节约水资源, 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
参考文献
[1]孔达.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节水技术与可持续性发展[J].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8 (4) .
[2]陈芝键.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 (5) .
【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推荐阅读: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0-01
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06-22
建设节水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09-13
节水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论文10-14
畜牧业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09-09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06-27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0-03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09-24
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9-24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