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8篇)
扎实开展××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依法行政、廉洁行政的有力保证,也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就制度建设而言,系统现有的一些制度如党委班子集体学习制度、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干部的廉洁执法行为,以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辖区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辖区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现行的一些制度已不完全适应当前的基层工作需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制度建设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履职机制不健全。一是履职意识淡薄。一些领导干部对“一岗双责”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执行不力,甚至还存在“反腐倡廉就是纪检监察一家的事、单位和个人只是做好本职工作”等错误观念。二是履职手段单一。基本上处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等务虚的层面,对上级的部署,不结合单位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甚至原文照抄照套,形同废纸。没有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单位部门的业务工作统一思考、统一决策、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存在严重的“两张皮”现象。三是履职力度疲软。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安排部署,基本上处于一般性的工作强调,没有实现责任制在本单位的有效内化。四是履职保障不力。一方面是配套推动措施不力。目前的保障措施仅仅局限在影响年终综合考核等浅层面,且责任制考核结果在干部选拔的运用上,也基本上是个人对个人负责,单位责任制工作的落实情况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影响甚微;另一方面是人员经费保障不力。各级不同程度地存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专职人员配臵不足、经费捉襟见肘的现象。
(二)廉政教育创新不深入。一是教育重点不突出,不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处于教育真空位臵,出现“教育者不自律”的现象。二是教育形式不科学。实践中,往往侧重于正面宣传各类廉政典型和模范人物,而用反面典型和违纪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却涉之甚少。这种一条腿走路的宣传模式,一方面影响了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在群众中形成了“报喜不报忧”的认识倾向。三是教育内容不针对。表面化、简单化和概念化的做法多,结合实际和触及思想的少。比如在基层党支部,通过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基本上做到了人人讲廉政、处处见教育,但是在启发干部思考如何将反腐倡廉的要求落实到日常监管服务实际工作中去做的工作还不够。四是教育手段不综合。教育手段基本上还处于平面教育的初层次阶段,与现代网络媒体广泛运用的现状显得格格不入。
(三)制度跟进执行不到位。一是制度设计跟进缓慢。实践中不少监督举措在实践中已经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但相应的制度设计却没有迅速跟进。二是制度设计缺乏预见性。不少单位部门对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和环节缺乏前瞻思考,往往都是在出现严重问题后,才引起重视,才考虑建立制度。三是制度设计的针对性不强。有不少廉政监督制度内容空乏,缺乏规范健全的配套体系、具体的惩治措施和明确的实施细则,裁量辐度过大,具体执纪执法中较难掌握尺度。四是制度设计的系统性不强。实践中往往是见子打子,出台的制度多属应急“单方”,互不关联,甚至出现制度“打架”现象,没有形成制度整体网络体系,严重影响了制度的监督效果。五是制度执行监管不力。一方面是制度设计和实际运行“两张皮”,另一方面是对违反制度的监督措施不配套,惩治不得力。
(四)监督保障机制不完善。一是对重点对象的监督流于常规,缺乏宽范围、深层次的监督机制。比如实践中对下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往往局限于会议记录、干部测评等一般性的监督手段,而单靠这些监督手段得出的评估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失之于软,缺乏强有力、高质量的推动机制。比如:核心业务部门中人员交流任职的力度仍然滞后。三是各类监督主体监督职能的履行,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比如:在党内监督上,由于体制机制方方面面的原因,上级监督失之于空、同级监督失之于软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在行政监督上,监察部门既当监督员、又当运动员,出现监督失职、职能错位的尴尬局面。四是监督配套措施的建立和推动跟不上实际需要。比如: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制度本身对领导干部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对收入合法性的审定比较困难,对申报的真实性也缺乏核实审定的具体措施,往往出现报小留大,掩人耳目,对约束领导干部行为作用微乎其微。
(五)整体防范延伸不彻底。一是预防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基本上仍处于宜步宜趋的状态。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干部选拔方式有所拓展,但在民主选拔程序以及人才质量的保证上仍然缺乏科学的保障机制。在行政效能提升上:注重形式上的公开透明,但对效能低下的单位及个人的责任追究缺乏刚性。二是廉政风险点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实践中对廉政风险点的防范工作往往形式重于内容,传递给群众的只仅仅局限于公开单位的态度,而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
(六)腐败惩处效果不明显。一是缺乏拓展和畅通线索提供平台的激励保障机制,以致很多线索渠道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案件查办的重点不突出,存在完成任务的现象。真正查处党员干部经济责任、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少之又少,没有起到查办案件的震慑作用。三是案件查办的治本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待出现的问题,往往偏重于问题查处,忽视源头治理,只知亡羊补牢,不知未雨绸缪。
(七)干部去向前景不明朗。准入机制不够严格,一些能力不强的同志常因照顾安排进入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纪检监察干部对外交流的机会少。这种“进口大出口小”现象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受工作性质所累,提拔民主推荐票决时往往处于劣势,影响了一些优秀纪检干部的进步。
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落实的对策措施
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重点应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要提高认识,列入工作中心。目前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缺乏紧迫性和责任感,认为是软指标,有制度不检查,只发文不落实,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真正的把这项工作列入中心工作来抓。
二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宣传力度。广大干部既是制度的执行者,又是制度的监督者,只有把制度规定公开,让广大干部知晓,才有利于制度规定的落实。
三要强化制度的强制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尽管已制定了不少反腐倡廉方面的规定,但权威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较少。因此,在制定具体制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在制度的强制性和可操作性上狠下功夫。
四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反腐倡廉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责任是否明确,分工是否合理。要使反腐倡廉制度有人负责,各部门形成合力,确保落实。
五要抓好奖惩、责任的兑现。奖罚不明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使执行廉政制度感到吃亏,不平衡、不利于制度的落实。制度要在“违反了规定怎么办”上下功夫,坚决克服廉政制度落实无人管、没人问和执行好坏一个样的现象。只有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才能有效地增强廉政法规的严肃性。
六要抓监督,加大制度落实的强制力和推动力。廉政制度建立后,其落实过程应当成为一种有效的动态过程,这种过程,仅靠自觉是不够的,必须有一种强制力和推动力,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就成为一种关键手段。实践证明,只有责任部门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并积极接受和依靠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才会效果明显。
随着时代的进步, 全社会也越来越意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必须从自身做起, 只有遏制腐败的风气社会才能长治久安。电力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部门, 在国民生产生活中也成为必不可少的角色。近些年国家对反腐倡廉工作越来越重视, 因此供电企业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我们也要做出相应的对策。
二、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概述
1. 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任务
我党的服务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为人民营造出一个和谐、文明、先进的社会氛围。反腐倡廉工作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把我党的内部建设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 才能使社会长足稳定的进步。供电企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 它的稳定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全面发展, 它既给人民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又给国家的发展提供能量。因此它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是国家廉政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企业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 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明, 严查内部腐败的产生, 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本质, 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式
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国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科技、文化、国防等的竞争, 各国的党的执政能力和自身表率能力也起到重要作用。我党如今加强对自身内部建设的管理, 肃清我党内部的蛀虫,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供电企业作为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国有企业, 更应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随着近些年供电企业进入发展的高速通道, 大项目、多资金等已经变成了电力发展的代名词, 随着资金的增加, 诱惑力也在加大, 供电企业更要加强对自身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重视, 使得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合适的地方, 更要加强对供电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 杜绝不良风气对我企业领导员工的腐蚀影响。虽然我们一直不放松对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监督, 但是仍有部分人员对我们的严格要求视而不见, 利用自身的权利, 做出了危害供电企业发展的行为, 对于这种事情我们要发现一起严格查处一起, 同时我们供电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还有待努力和提高。
三、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供电企业反腐倡廉文化底蕴不足
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想法, 是企业内涵的一种直接体现, 更是一个企业生存并且发展壮大的根本。但是在物质化为主导的今天, 面对外来因素的腐蚀, 经济的诱惑, 供电企业中的一些人以个人利益为重, 不考虑企业的得失, 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 利用自身的职务获取个人的经济利益。这是我们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失职, 更是缺少企业文化教育导致的。供电企业对内部的廉政文化教育和宣传没有做到位, 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没有深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 企业的文化风尚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结合的不紧密。
2. 部分员工未能正确认识腐败的行为
领导干部作为我们企业的负责人同时也作为员工的榜样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 应对腐败违法违纪行为时刻警惕。我们供电企业当中的一部分领导和员工对于收受礼品、现金的危害并没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只是认为这是正常的礼尚往来, 并没有被别人发现也并没有涉及到腐败的地步。这是他们对腐败行为没有正确认识的体现, 也正是这些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我们要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 要让他们意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腐败的危害性以及对自身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这样才能从其心灵深处给其敲响警钟。
3. 不良市场环境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供电企业也兴建各种大型工程, 兴建各种大型工程都是需要庞大的资金, 其中一些不法经营者从中看到了商机, 不法竞争者主要的手段就是商业贿赂, 他们打着各种旗号来腐蚀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员工。这些不法经营者为了获得商业机会, 直接送钱送物已经是非常平常的了, 他们假借各种名义对我们的人员进行贿赂, 如咨询费、应酬费、奖励、促销卡等等。虽然一些行为并没涉及到现金, 这就使我们的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同志受到了腐蚀, 但是这同样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我们不仅要加强对自己队伍的管理, 同时也要对外部的市场环境进行监管。
4. 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反腐倡廉建设其本质还是对于人的教育。让企业领导和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决心和狠心。企业也要更加的理解员工, 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 让其感受到我们供电企业的温暖, 让其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与其相符的企业文化教育和法律教育。我们要把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提到员工培训的日程上来。供电企业要加强领导干部和员工的思想教育, 让其从根本上意识到腐败的危害。
四、供电企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举措
1. 加强对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宣传
虽然供电企业中存在着一部分的蛀虫, 但是供电企业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总体上看是成功的。我们要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宣传, 特别是对一些基层的员工, 让其对我国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更深刻。我们要树立教育的先进模范典型, 让其他员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有目标可寻, 也让其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也要加强对已查处的腐败典型的宣传, 让其意识到腐败的危害不光是对自己, 而且对家庭对家人都有危害。要让员工深刻的了解反腐倡廉工作对于供电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加大腐败惩处力度
近些年供电企业的腐败案件发生了几起, 但是我们企业对其处理秉着人道主义精神并没有从重处罚。供电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腐败案件的处罚, 查处一起严肃处理一起, 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我们企业对于腐败的痛恨和处罚的严厉。只有通过严肃处理腐败典型才能在思想上和心灵上给员工已警醒。
3. 建立并且完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
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对于反腐倡廉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供电企业来说, 完善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可以有效地并且及时的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漏洞, 这样可以使企业尽量的规避企业管理风险。薪资管理、有效的奖惩管理办法、人力资源管理等等这都属于内部监督考核机制。对于腐败问题的发生, 要通过统一的流程和处理办法, 严肃处理, 使得员工都认识到危害。在严厉处理腐败问题的同时, 也要对那些尽心尽力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优秀工作者进行奖励, 鼓励员工对供电企业制度提出意见并且对反腐倡廉工作进行监督, 这样反腐倡廉工作才能在基层中开展走向普通员工。
4. 要加强自我约束并开展巡查
对于那些腐败的案例, 无一不是其自身觉悟不够高未能禁得起诱惑。首先我们就要加强对员工自身的约束。特别是在一个人独立工作的时候缺少监督, 这样我们要更加加强对思想道德的教育。要使其做到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自己的觉悟是不变的, 要让其禁得起诱惑。只有让其自身从思想上认识到腐败的危害, 那么就会远离腐败。供电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 加强其自身的约束和管理。并且要在员工之间开展巡查, 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 这样我们供电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才能得到切实可行的落实, 而且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反腐倡廉是一项任重而道远并且是长期不容懈怠的工作, 我们供电企业对待这项工作也要长期坚持, 不容许有一丝一毫松懈。要积极地了解并且关注领导员工的动态, 做到事发前预防、事后严肃惩治。加强对反腐倡廉的宣传, 使员工的素养从灵魂上得到提高。只有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了,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贪污腐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要斌.落实公司部署开创反腐倡廉新局面[J].国家电网, 2011, (5) :86-87.
[2]王莉.浅析如何强化企业廉政建设[J].今日科苑, 2011, (20) :14.
关键词: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问题;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主体责任明确了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领导,而且要亲自抓执行和推动工作的落实,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但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误区,给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困扰。
1 企业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存在的问题
1.1 少数企业领导干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对主体责任认识不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对党委“主体责任”作了深刻的阐述,一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三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四是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五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但是,个别企业领导干部认为抓生产、抓安全管理是主责、主业,抓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对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认可领导责任,忽视具体任务,仅限于口头支持,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抓领导、抓推动、抓执行不够。
1.2 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落实监督不到位。
从中央发布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规定、市油田公司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细则等,可以说,目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体系、机构、制度都很健全,但腐败问题却得不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根源主要还在于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身上,部分领导干部作风漂浮、不干实事,特权思想,把自己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是制度的制定者破坏了制度的执行,制度的监督者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1.3 出现问题后主体责任追究得不到有效落实。
发生腐败、渎职和各种违规违纪案件后,处理的大多是个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即企业一把手和主管领导责任追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就算追究也是轻描淡写,造成个别领导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忽视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轻视纪检监察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工作浮于表面,认为发生违规违纪问题,主要还是个人问题,对教育、监督、环境、氛围给人造成的影响认识不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只落实在开开会、发发文上面,变成了一句空话,得不到有效落实。
2 企业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对策及建议
2.1 党委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成员正确认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消除思想上的误区。
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通过学习、教育、培训,使党委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正确认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明白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职责所在、责任所系,党风廉政建设不只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而是党委的事情,只有这样,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才能够认真对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
2.2 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属地管理、直線责任”。
制定、完善《党委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明确党委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直线责任和谁管理、谁负责原则,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强化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 意识。搭建党风廉政建设和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业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融合机制,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廉政风险,铲除腐败土壤。
2.3 规范制度管理,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和工作程序。
结合内控体系建设,规范制度管理工作程序和职责,定人、定岗位、定职责,对企业规章制度制修订、发布审核严格把关,定期梳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制度得到宣贯和落实。完善三重一大、干部选拔任用、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加强岗位风险防控管理,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确保制度规范,执行高效。
2.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落到实处。
要把政治坚强、作风扎实、业务精湛、敢抓敢管、勇于担责的人员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担当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担子。要加强对制度执行、岗位职责履行的监督和检查,结合本单位实际,选取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监察组,不走过场,搞形式,实实在在找出我们在制度上、管理上、工作程序上以及履行职责上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予以解决。要充分发挥组织监督、纪检监督、社会监督、民主监督的作用,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廉洁高效、正确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5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增强责任追究力度,严格落实责任。
把严格的责任追究作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最后防线,坚持有错必究、有责必问,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党委承担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要求,改进主体责任考核检查办法,真正实现考核检查结果与干部任免奖惩挂钩,对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导致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单位和个人,一律追究主体责任和相关法律责任。
党的十六大以来,xxx县纪检监察工作紧紧围绕源头预防、强化工作制度建设和落实保障措施三个方面,突出开展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在做好其他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制度和机制的原因,全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一些具体工作缺乏应有的力度,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已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脱节。目前中央纪委及自治区、市纪委出台各项规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规范,按照《实施纲要》要求,仍需制定出台很多规范性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制度管理体系才能逐步形成。但与之相比,制度规范的实际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作用不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地方制定制度时照搬照抄,没有进行调查研究,不能结合地方工作实际,以致制度规定与实际工作不适应,可操作性不强;二是因为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阻力,制度落实不力。开始勉强执行,后来流于形式,再后来就不提不问了。许多制度多年得不到完善和更新,也得不到有效重申,以致形同虚设,出现了制度越来越多,管得越来越少的情况。三是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多年来只重年终效果,且多为对书面资料的验收,缺乏动态管理和过程控制,对制度落实效果不能全面了解,也是促成单位制度不落实、只止于文件资料健全、做表面文章的原因。二是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形式单一,缺乏过程控制手段。目前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形式多为半年、年终考核,对大多数无硬性考核指标的机关,虽然采取大会听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谈话了解等形式,能够了解一些现状,但不能排除个别单位突击准备、蒙混过关的现象,甚至形成临时调配人员健全书面资料,轻松应对考核并且验收过关的情况,使个别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更加轻视,在工作中形成错误认识,造成恶性循环。这个问题突出体现了日常监督环节薄弱的问题,事前、事中监督不到位。三是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不能有效结合。目前的体制下,很多工作条块分割明显,一些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只重于个别经济指标的增长或倾向于地方利益的获取,不惜采取不规范手段追求突出的工作实绩,错误认为只要经济指标上去了,其他都是一些小枝小节,无关大雅,甚至片面认为,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就会影响经济建设进程,不推进,不支持,甚至处处干预、处处提防,人为造成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一些工作难于开展、一些案件难于深入查处的现象,甚至促成违纪行为一种名正言顺的保护伞。四是对垂管单位监督缺乏有效的着力点。从目前情况来看,垂管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虽然执行属地管理,但其系统内部设置的纪检监察机构,多为上一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与地方无经济、人事关系。旗县纪委对垂管单位,除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分值和个别执法监察形成处分以外,对垂管单位实绩考核及其他业务认定不能形成重要的依据,导致垂管单位只重行风评议成绩,而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规定对其约束力相对较弱,属地管理的实效不大。五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缺乏分类指导,一些工作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贯彻责任制积极性不高,制度建设整体上比较薄弱,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落实保障措施,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缺乏实效。基层纪检监察机构人员配备少,并且往往承担着大量其他工作,以致于不能深入实际,不能掌握纪检监察一手资料,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六是纪委监察局内设机构设置上下不能对应。在机构编制过程中,各地政策不一,也包括对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不了解、为缩减机构盲目并撤的现象,使自治区、市、旗机构缺乏对应,一些工作开展受到限制。针对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全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认真分析,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对策一是强化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制度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制度的管理和规范作用,作用得不到发挥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只会降低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性和制度本身的严肃性。应将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违反制度的追究与制度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执行制度的长效机制,使制度的贯彻落实得到多渠道监督和经常性的重申,使可用、有用的制度不成为过时的、阶段性的东西,实施制度落实的动态考核机制,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行风政风评议与效能监察工作进行整合,以效能监察作为执行制度的经常性督促和检查方法,以行风政风评议作为落实制度的考核办法。
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方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夯实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筑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教育”的思想,导致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领导不力、措施不强、质量不高。有些部门领导认为抓反腐倡廉教育与本部门关系不大,在完成工作任务时热情不高、力度不大。有些党员认为自身工作与贪污腐败沾不上边,产生反腐倡廉教育“无用论”思想,接受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有些单位把教育当成“软任务”,只做表面文章,不求实际效果,致使反腐倡廉教育走形式、走过场。
(二)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一是计划不周。个别单位没有制定反腐倡廉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开展教育随意性较大,导致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二是层次不清。有些地方对不同的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应怎样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缺少研究,以致把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工混为一谈,把党员干部和一般群众混为一谈,没有突出反腐倡廉教育的层次性,淡化了教育重点。三是内容不实。有些单位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不能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党员干部的实际,特别是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教育内容空洞,大而化之,不具体、不生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一是形式比较单一。有些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如有些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传统教育基地学习观摩,不是领导致辞,就是领导发表“重要讲话”,场面倒是热闹非凡,但既占用了时间,又冲淡的参观者接受教育的效果。二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教育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没有把教育与解决党员干部党风党性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相结合,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往往是图了形式、走了过场。三是措施不得力。有些单位存在为了教育而教育的思想,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评估机制,也没有学用转化的具体措施,以致教育效果不明显。
(四)教育缺乏长效性。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各地、各单位每年对反腐倡廉教育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投入,但力度不大、额度较小,导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的需求。二是缺乏专职力量。这一现象在区直有些机关和乡镇机关比较普遍。有些区直机关和乡镇机关的纪检干事和组织干事为同一人,且兼职较多,干起纪检工作力不存心,更谈不上对纪检业务深入研究。三是工作合力不强。有些地方党委、政府虽然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工作议程,但对教育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往往造成抓反腐倡廉教育只有纪委一家在“单打独斗”,没有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五)网络引导的力量不足。一是引导力度不够。由于受专职人员有限等因素的制约,有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网络舆情很难做到全天候监控,导致信息的收集不够及时,引导网民理性思考和发表言论的工作还做得不够。二是技术手段落后。目前,全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互动栏目的监控手段还比较落后,对舆情信息搜集工作仍然以人工方式在外部搜索引擎搜索,难以实现舆情信息的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三是应对能力不强。有些纪检监察机关对网络舆情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对一些苗头性信息缺乏政治敏感性,将传统的宣传方式和网络宣传相结合方面的经验还不足,存在对网民关心的话题、事件迟迟不作回应等问题,疏导网民情绪的意识和手段还有待改进。
二、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注重引导,形成合力,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性。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广泛的学习教育活动,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绝不是“老生常谈”,可有可无。分发挥报刊、电台、电视台、移动通讯、网络传媒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广泛造势,扩大影响,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教育氛围。二是健全领导机构。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展所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各市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领导和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联系沟通,为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三是加强督查考评。要建立工作汇报、检查督查、情况通报等制度,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准确掌握各地各部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认真研究制定测评办法,确定阶段工作目标的评估标准,通过量化评价指数,开展问卷调查、民主测评、行风评议等方式,全面搜集、综合分析各方信息,对反腐倡廉教育效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二)突出重点,注重质量,努力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一是突出预防为主。针对容易发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视情形分别采取任前谈话、诫勉谈话、信访谈话及谈心提心和关爱教育,达到早教育、早提醒、早预防的目的。充分发挥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和警示教育片的作用,用现实的案例刺痛各级领导干部的灵魂,从而引起警醒,不想腐败。二是突出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做到因人施教,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做到因事施教,针对不同的阶段和时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因时施教,针对不同的领域和岗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因地施教,坚决避免“一锅煮”、“一刀切”。三是突出正反结合。
(三)活化形式,创新载体,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感染力。一是改进反腐倡廉教育方式。要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取集中“充电”与外出“洗脑”相结合、书本学习与现代媒体宣传教育相结合、个人自学与座谈研讨相结合等方式,切实增强学习的理论性和吸引力。二是丰富廉政文化的内容。继续开展好“塞上清风”廉政文艺大篷车巡回演出活动和“神宁杯塞上清风”廉政书法绘画摄影工艺美术作品展等具有宁夏特色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基层通过举办廉政文艺晚会、廉政知识竞赛、廉政演讲和廉政书画、格言警句展览等形式多样的载体和组织开展编创廉政歌曲、文学作品、文艺节目、公益广告等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三是进一步完善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载体。积极拓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的“六进”活动的表现形式,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和拒腐防变氛围,全面推进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
(四)完善制度,夯实基础,着力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规范性。一是坚持和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廉政学习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讲授廉政党课或做反腐倡廉报告制度、各级党校干部培训设置廉政课程制度、新任领导干部廉政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开展教育的制度,促使反腐倡廉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加强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优良传统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使这些基地在反腐倡廉教育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三是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要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理念,改进方法,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时,要通过增加编制等方式,确保基层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有专人负责、专人实施。四是形成经费投入制度。将反腐倡廉教育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增加投入经费,积极为反腐倡廉教育提供必备条件和物质保证。
(五)充实力量,整合资源,扎实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刘合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也向全党提出了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明确要求,为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和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十八大以来,中央把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使如此,我们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方面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1.管党治党意识有待增强。一是存在把主业当副业的现象。有的基层党组织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存在片面理解,认为经济工作是中心,其它工作包括党的建设都是“副业”;有的基层党委书记认为抓住经济发展看得见、摸得着,短时间内容易出成绩,抓党建工作不显山、不露水,一时难以看出效果;有的认为党风政风、政治生态的优化受大环境影响的多,凭借一己、一域之力难以扭转,因而对经济工作思考多、管得多、出场多,对党建工作谋划少、抓得少、露面少。二是存在把党内职务当成政治荣誉的现象。有的单位行政领导,忘记了自己的党内职务和职责,只看重行政职务,一说就是“我是搞业务的”,把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等同于开会讲个话、发文签个字、活动露个脸,“一岗双责”没有落到实处。三是存在压力层层递减的现象。一些基层党组织习惯于“上传下达”,满足于“照抄照搬”,上级布臵什么就完成什么,开展党建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原创力不够,过于依赖上级部门的布臵和推动。出现了 “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
2.考责评责体系有待完善。一是考核比重偏“轻”。有的地方虽然将党建工作考核纳入了地方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但所占权重太小,对抓党建工作的激励作用不明显,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二是考核内容偏“虚”。基层党建工作不同于上项目、抓产业、搞工程等工作,无法物化,难以量化,以致考核内容上把成立了领导小组没有、发文了没有、开展了活动没有、经费解决了没有作为指标,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甚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牍主义、形式主义。三是考核方式偏“单”。注重年终集中考核,忽视平时的监督检查和民意调查。组织、纪检、宣传、统战考核各自为政,分别考核,不能综合评定党建工作的成效。四是结果运用偏“空”。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结果合理使用缺乏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条规,因而即使主观上努力运用考核结果,实践中也难免力不从心,由此导致为考核而考核,考核与考核结果的运用形成“两张皮”,没有真挂钩、真兑现,考核结果运用仅体现在精神和物质层面,而对党员干部最关心的政治待遇、升降去留相关性不强,对党员干部起不到普遍激励的作用。
3.敢管敢严力度有待加大。一是缺乏敢抓的底气。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自身不干净,对违法乱纪行为管起来腰杆不硬、底气不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有的党务工作者怕执行规定过严,会束缚干部手脚,落下影响干部积极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罪名”。二是缺乏严抓的党性。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思想,对违规违纪的一些现象和人员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三是缺乏常抓的韧劲。对党建工作上级重视基层就重视,开展活动就紧一阵,不开展活动就松一阵,时紧时松,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四是缺乏细抓的定力。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视不够,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约谈的不约谈,“从严治党”的思想没有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对策探讨
加强和落实从严治党责任,要从五个方面拧紧责任链条,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在党内营造敬法畏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增强责任意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要像抓经济工作、项目建设那样抓党建,引导各级党组织书记牢固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强化第一责任人的唯一性,增强主动意识、主业意识、主角意识、主责意识,切实把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来抓。
2.健全责任体系。党建工作影响力深、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只有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富有成效、取得实效。要全面落实、全员落实、全程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着力健全完善“三个体系”,即纵向到底的层级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的齐抓共管体系、定向到人的推进落实体系,积极构建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让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心中有压力。
3.狠抓责任落实。落实从严治党,要落到实处,而且要落到“点子”上,落到具体的事情上,找准载体向实处使劲,找准切口向细处用力,找准问题从严处较真。要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尤其是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主动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从严治党责任落地生根。
4.完善责任考核。考核是无形的“指挥棒”,考核的导向,直接影响干部努力的方向。要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明确各项指标的数量、时间、标准、要求,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要加大考核权重,尤其是对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形成“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导向。要改进考核方式,尊重平时检查考核,尊重群众对党建工作的评价。要整合考核项目,把分散在党委各部门的考核合并起来,以便对各地各单位党建工作状况作出全面的评价。要注重考核结果运用,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真挂钩、真运用。
一、《条例》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看, 《条例》实施三年多来贯彻落实的情况是好的, 在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 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 重视程度有高有低, 贯彻落实存在失衡状况。
有些地方、单位领导比较重视, 贯彻执行力度大, 一个动作紧接着一个动作, 既制定了《条例》的实施细则, 又每年组织公文处理工作培训;既举办公文知识竞赛, 又开展优秀公文评选活动。但大部分地方、单位对《条例》的贯彻落实不够重视, 一阵风,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热度不在。三年来, 既没有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 也未召开有关会议或举办相关的培训, 致使《条例》的贯彻落实明显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
(二) 宣传力度不够, 《条例》内容普及出现死角。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条例》的内容普及尚未在党政机关全履盖, 甚至还有死角。一是对“红头文件”概念的曲解。尤其是一些报刊, 如《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纪检监察报》《法治中国》等报刊, 自2004年始在相关栏目的文章中, 几乎异口同声:所谓“红头文件”并非法律术语, 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行政机关发布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的俗称。直到2013年、2014年, 这些报刊的相关栏目文章中仍然出现与上述完全相同的表述, 令人啼笑皆非。说明这些新闻媒体单位的记者、总编、办公厅 (室) 没有学习《条例》, 连公文标题用黑色2号小标宋体字排印都不知道。二是有些部门如银行系统有关公文处理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还是老面孔, 都是《条例》发布实施前制定的, 尚未进行修订完善。三是新瓶装老酒, 观念没转变。如一省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公文格式细则第十三条中仍引用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旧《办法》) 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表述, 即“标题中除了法规、规章名称要加书名号外, 一般不用其他标点符号”。实际上, 5种标点符号 (书名号、顿号、双引号、圆括号、连接号) 在党政机关公文标题中经常使用。又如一些国有企业印发的文件, 发文机关标志仍然按1996年5月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版头按“发文机关名称后加圆括号内标注文种”的式样排印。四是经常在我国的文秘刊物上见到一些文秘工作者、学者的学术文章中, 仍引用旧《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作为阐述某一问题的依据。
(三) 文山现象仍然突出, 违规违纪违法的任性公文时有出现。
《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五条阐述了公文处理工作的十六字指导原则中提出了“精简高效”的要求, 2012年中央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意见。但三年来, 贯彻落实的成效不明显, 文山依然高耸, 以文件贯彻文件, 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惯性思维仍然没有改观, “文来文去、发来发去、抄来抄去、转来转去、传来传去、搬来搬去、搞来搞去”的不良文风如故。各级各单位发文数量居高不下, 一年发2000—3000件公文的单位不少, 更有甚者, 有的单位一年的发文数量近达万件, 削文山任重道远。同时, 这三年来, 违规违纪违法的任性公文时有出现, 有的出台“红头文件”摊派各类捐款, 把捐款异化为行政摊派, 索捐对象从公职人员延伸到非公有制职工;有的“红头文件”规定, 办寿酒的年龄要在70周岁以上, 且每隔十年可操办一次;有的单位制发了为收受贿赂的犯罪嫌疑人求情、知法犯法的“红头文件”, 等等。我行我素, 任性行为的“红头文件”在公文领域屡见不鲜。
(四) 公文文种选用不准确, 错用误用混用比比皆是。
《条例》第二章公文种类中规定了15个法定公文文种及其适用范围, 但各级各类机关在行文选用文种上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文种叠用。有的单位的公文使用“请示报告”行文, 有的单位的公文使用“意见函”行文。二是错用文种。至今管编制的职能部门给省直同级同类机关或同级不同类机关的行文一律使用“批复”文种, 平行机关、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选用“请示”或“报告”文种行文的也相当普遍。三是误用文种, 《条例》实施三年了, 往昔在新闻媒体尤其在报刊上频繁使用“公告”的现象, 不但没有收敛, 且更严重、更广泛。日常一些事务性、业务性的事项本该选用“通告”“广告”“告示”“启事”的, 却一律选用“公告”, 如“公示公告”“招聘公告”“清算公告”“道歉公告”“消销公告”“资产处置公告”“中标公告”“服务质量公告”等。有的报刊整版登此类“公告”, 大到省级机关、小到科级单位, 甚至以个人的名义刊发“公告”。四是滥用非法定文种, 如组织系统、国有企业大量使用“签报”“任免决定”“会议通知”;还有的单位把“情况汇报”“情况通报”“若干意见”“复函”“答复”等当文种使用。
(五) 公文格式标注各行其是, 不统一不规范不标准“涛声依旧”。
《条例》中统一规范的指导原则在目前各级各类机关制发的公文格式标注上尚未得到体现。一是内容涉密的公文, 不标注公文份号, 有的虽有标注, 但用3位阿拉伯数字标注;保密期限标注不规范, 常见标注“有效期内”“发布前”“永久”“长期”等。二是发文机关标志标注不规范, 常出现行文机关名称后标注任免通知、情况通报、值班通报等。三是公文标题成份不全, 不少公文的标题没有书写行文机关名称, 电信部分制定的有关规章中认为:“发文机关标志中已有发文单位名称, 为避免累赘, 公文标题中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有的机关把公文文种”作为公文标题的现象相当普遍。四是公文主送机关不统一, 党的机关使用“决定”“意见”文种行文时不标注主送机关, 国家行文机关选用这两个文种行文时, 一律标注主送机关。五是字体字号不统一。党的机关印发转文性公文时, 主送机关及按语用3号楷体字, 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而行政机关统一使用3号仿宋体字。六是公文的落款标注不统一。目前国家行政机关下行文中落款仍只标注成文日期和印章, 党的机关印发的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只标注行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 不用印;不少公文的成文日期中的数字至今仍用汉字小写数字书写。七是擅自增加公文格式要素。几乎所有国有企业的公文格式的版记部分除了标注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外, 还随意增加标注公司内部领导, 校对、打印人姓名, 份数, 存档等。八是常见有的公文标注“此页无正文”。九是有的转文性公文出现转发机关与被转发的机关的两个发文机关标志及两个版记的情况。十是有些公文仍然在标引公文主题词。目前公文的格式标注五花八门状况没有得到改观。
(六) 行文关系错乱, 违反行文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
《条例》第四章对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行文规则作出规定, 但三年来有些机关单位在行文时经常出现不遵守行文规则的情况。一是不少单位制发的公文主送或抄送给机关领导人。二是非常设机构、议事协调机构, 诸如各类领导小组经常向没有隶属关系的地方党委、政府行文, 发号施令, 交任务、提要求。如有一个职能部门, 承担着五个非常设机构、议事协调机构的日常事务, 经常向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单位发文, 有时还下发政策性文件。三是《条例》规定: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 (室) 外, 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但有些党的机关、纪检部门的内设机构仍然向地方党委、政府行文, 提出指令性要求。
(七) 公文撰写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 致使“红头文件”的严肃性、权威性被打折扣。
一是在撰写“请示”或“报告”上行文时, 公文标题中请求性、上报性词语重复使用, 有的一个公文标题中请求性词语多达4个, 造成阅读拗口、语义重复。二是普遍存在公文中标点符号使用随意性大。如有的公文层次结构序数语后的标点符号, 全篇公文从上到下都使用顿号, 乃一顿顿到底。三是有的公文内容中涉及的时间概念表述, 常用一些时间代名词。四是引文表述不规范, 存在引文时公文标题与发文字号书写顺序颠倒, 公文标题中缺少行文机关名称, 只有公文标题、缺少发文字号, 书写发文字号时成份不全, 时常使用泛称或口头语, 如中央1号、中发1号等。五是不少单位行文时党政不分, 主送给上级机关党委的公文, 发文机关标志及发文机关署名、用印都是行政机关的名义, 但公文的内容却是涉及党的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六是公文撰写时滥用缩略语、网络语言、模糊语言, 如有的机关制定下发的法规性文件中, 使用了几十个“一般”, 甚至还使用“尽可能”, 这些模糊语言的使用, 使“红头文件”失去了严肃性和权威性, 使基层在贯彻执行中无所适从。
二、《条例》实施以来存在问题成因剖析
《条例》实施三年来存在着上述这些主要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法规意识淡薄, 重视不够, 执行乏力。
一是有的领导对这一管“红头文件”的法规重视不够, 未能带头学习宣传法规、模范贯彻执行法规。认识上有偏差, 认为学习贯彻《条例》是各单位办公厅 (室) 的事, 未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及时过问研究解决法规贯彻落实中的问题。二是有的领导未能充分认识“红头文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重视各种会议上讲话稿的起草胜过“红头文件”。三是有的领导对《条例》的内容不甚了解, 认为行文只要能达到要经费、资金、上项目等部门的利益这一目的即可, 公文格式是否规范、公文文种使用是否正确、行文关系是否恰当等无所谓, 发号施令, 违反行文规则, 按领导的意见办, 导致了《条例》许多规定要求被打折扣, 贯彻不到位, 执行不力。
(二) 《条例》《格式》内容的缺憾、瑕疵所致。
一是《条例》的内容讲求简洁, 许多规定、要求都是原则性的, 如第一章总则第五条规定的公文处理工作的十六字指导原则, 第二章公文种类中15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中表述的“重大事项”“重要事项”“法定事项”, 第八章第四十条中“其他机关和单位”, 等等。有些表述不够明确, 有些表述比较含糊等。二是与《条例》第三章公文格式配套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9704—2012, 以下简称《格式》, 它是在原《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身就有局限, 比如:《格式》规定: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 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这种表述, 把版记排除在公文格式三大部分之外, 破坏公文格式的完整性。加上《格式》出台后, 中国质检出版社、国家标准化出版社又印发了《国家标准应用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一书, 在对《格式》条款释义时, 除了使用几十个“一般”这种模糊表述外, 还随意拓宽了《条例》第三章公文格式及《格式》条款中有关规定要求, 如公文份号可以用3—6位阿拉伯数字标注, 可以标注“此页无正文”, 转文性公文可以保留被转发的公文的版记部分, 等等。《格式》与《指南》中存在着有的表述有歧义、有的用语不得当、有的概念不准确, 有的前后矛盾等问题, 致使公文格式不统一、不规范在所难免, 加剧了公文格式乱象丛生。
(三) 文秘人员流动性大、新手多, 对《条例》《格式》内容知之甚少, 难以指导公文处理工作实践。
《条例》实施已三年, 这期间, 各级党政机关的文秘队伍不稳定, 人员流动性大, 有的提拔使用、有的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有的已退休。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单位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考遴选的渠道、有的从基层借调人员充实文秘队伍, 新手多。这些新上岗的文秘人员尚未组织系统学习《条例》《格式》, 对其内容不甚了解, 从事公文处理工作只能采取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 势必造成依葫芦画瓢的局面。
(四) 培训工作滞后, 主渠道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条例》《格式》出台后, 中央和省 (市、区) 两层级组织了较大范围的培训班, 系统学习了法规和国标的内容, 之后的三年间, 各级各类机关、单位几乎再也没有举办以《条例》《格式》为主要内容的公文处理工作培训班。二是前两年, 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各类培训机构清理整治工作, 大部分培训机构被撤销, 文秘工作人员培训的阵地消失。三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没有发挥培训主渠道的作用, 没有将《条例》内容列入培训教学计划, 连主体班都没有安排。四是各级公务员管理部门在招考遴选行政、事业编制人员时及组织部门在干部竞聘竞争上岗出的试卷中, 都没能将《条例》内容作为应考应试的范围。
三、贯彻执行新《条例》的对策建议
《条例》既然是管“红头文件”的法规, 就应该深入学习、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不能搞选择执行、变通执行、拖沓执行。为此,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强化法规意识, 切实加强领导。
一是强化法规意识, 增强贯彻执行法规的自觉性。“法者, 治之端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法治国家的建设关键是党政领导干部守法。常言道:“火车靠车头带”, “羊群靠头羊领”。为此, 各级党政机关领导要强化《条例》法规意识, 平时要有法规思维, 不但自己要带头学习模范执行法规, 还要督促本机关干部职工尊重法规, 遵守法规, 自觉地执行法规。二是充分认识“红头文件”的地位和作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曰:“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配之盛事。”“红头文件”代表机关立言, 是各级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手段 (或曰重要工作方式) 。它是各级党政机关部署工作、开展工作、指导工作、检查工作、反馈工作、落实工作的重要文字载体。它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只有真正明确“红头文件”在治国理政中的特殊地位, 方能倾心而为, 方能实现“红头文件”的强大社会价值。
(二) 尽快出台《条例》的实施细则及《格式》与《指南》的解释说明。
一是破解《条例》贯彻执行中的难题和困惑, 出台实施细则很有必要, 这是基层的呼声和《条例》贯彻执行三年实践的要求。《条例》中太多内容需要细化。如什么情况下行文使用发文机关名称+“文件”二字的发文机关标志, 什么情况下只使用发文机关名称的发文机关标志;又如15个法定文种的行文方向, 哪些文种行文时需标注主送机关;再如, 紧急公文的办理时限, 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等等, 都需要明确。二是《条例》第三章公文格式中涉及电报, 应尽快制定电报格式国家标准。《条例》第八章第三十八条涉电子公文, 鉴于前几年上级机关已出台《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 建议尽快出台《电子公文处理工作办法》, 以解决滞后问题。三是因缺乏监管, 新闻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在报端上大量错用误用滥用“公告”,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出台有效的制约措施, 以维护“公告”这一法定文种的严肃性, 遏制新闻媒体乱用“公告”的势头。四是公文格式的统一规范需要国家标准的支撑。鉴于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一书中有许多瑕疵、错讹, 存在许多与《条例》《格式》中的规定、要求不一致矛盾的释义, 建议有关部门对该书的有关内容作出解释说明, 以便基层遵循。五是建议在《格式》的式样中增加纪要的格式式样, 以及增加4个机关联合行文时落款页的式样。六是《条例》实施后, 上级机关陆续在三个下行文中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广电子公文和“二维条码”。为此, 建议在《实施细则》中将“二维条码”增加为公文格式要素。七是省级机关的文印中心文件排版时公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使用的是方正排版系统的英文字体, 而市、县 (区) 、乡 (镇) 使用的是word或wps排版系统默认的罗马字体, 建议上级机关拟制公文字体字号规范表。
(三)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大督查, 强化法规的执行力。
《条例》实施三年了, 根据《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七条的规定, 以及中央关于重点抓好督查工作的要求, 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 推动法规的深入贯彻落实, 以达到强化法规执行力, 依规处理公文之目的。督查由上级机关统一部署, 提出要求。可采取灵活多样的督查方式:一是先由各省 (市、区) 及中央和国家各部委自查, 然后向上级机关作出书面报告。二是可采取各地、各部门互查的办法, 达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目的。三是由上级机关适时组织抽查, 并将抽查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通报, 起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之初衷。
(四) 采取有效措施, 使培训工作常态化。
首先, 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这一培训主渠道的作用, 硬性要求他们将《条例》内容列入培训教学计划, 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和主体班都应安排半天至一天的培训课时;县 (市、区) 委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对象要拓展到乡镇党政综合办主任及文秘人员, 以解决基层文秘人员参加培训难的问题。其次, 上级机关要牵头, 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公文处理工作专题理论研讨活动。再次, 鉴于各级培训机构大量裁减的实际情况, 倡议建立一支公文处理工作志愿者队伍, 在基层需要指导时为其服务, 帮助基层解决培训力量不足问题。最后, 倡导建立公文处理工作微信、微博平台, 可随时在这个平台上探讨、交流、切磋公文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为基层文秘工作者节省开支、提供方便。
(五) 建立完善落实法规机制, 确保《条例》贯彻执行。
反腐倡廉教育是指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增强社會公众的反腐倡廉意识为主要目的的有组织的舆论引导和思想劝诫活动,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各基层单位按照上级部署,结合单位实际,通过健全教育组织、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教育方式等,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切实加以改进。
一、当前基层单位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组织领导不到位
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重业务工作,轻思想政治工作,把经济指标等看成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把反腐倡廉教育等看成可以忽略的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这种错误思想带动下,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往往激情受挫、干劲不足,各相关单位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看成纪检监察一个部门的事,对纪检监察部门布置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能拖则拖、应付了事。
(二)干群认识不到位
一些基层单位的干部群众对反腐倡廉教育认识不足,往往是会上激动,会后不动,最后被动。或认为自己身处基层,手中的权力小、贪污受贿的几率低,几乎与腐败绝缘,认为参加理论学习是浪费时间,到监狱、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是触霉头,把观看警示教育片当成看别人笑话,或认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搞得再好,还不如对腐败分子严刑峻法、杀一儆百的警示效果来得更加明显。
(三)教育思路不明晰
一些基层单位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被动应付的多,主动策划的少,及格的活动多,优秀的活动少,日常教育满足于上级文件精神的传达而忽视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满足于集中上大课普及教育而忽视开小灶个别辅导,重视反面典型的揭发而忽视正面典型的弘扬,重视党纪条规的教育而忽视理想信念的培养,导致反腐倡廉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成效。
(四)教育方式不新颖
一些基层单位在反腐倡廉教育中方式陈旧、手段单一,平稳有余,亮点不够,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陷入“台上讲得累、台下打瞌睡”的窘境。在阶段性的集中教育整改中,也没有做到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没有把宣传教育与解决干部党风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相结合,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导致干部群众对宣传教育产生怀疑和失望情绪,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效果明显打折。
二、关于加强基层单位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整体合力
1、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领导干部既是反腐倡廉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有着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好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要积极支持、鼓励纪检监察部门和各单位开展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从政治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教育干部,让具体负责廉政教育工作的同志胆子更大一些、腰板更硬一些,教育工作有效地组织开展。同时,要进一步强调主要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既对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管辖范围内的廉政建设工作负责,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范围一并考核,严格实行责任追究,真正形成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领导体系,使教育在组织领导方面得到保障。
2、整合资源,发挥合力
反腐倡廉教育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领域宽,涉及面广,仅靠纪检监察部门单打独斗是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的,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的原则,抓好组织协调,有效整合资源,积极凝聚力量,以不断提高整体效能。纪检监察部门担负着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能,要切实增强纪检监察宣传教育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开展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同时要协调联系组织、宣传等部门,聚集各方智慧、运用各方力量、使用多种手段,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互动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格局。
(二)制订教育规划,强化检查考核
1、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要根据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具体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需要,科学规划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做到既有长远的计划,又有阶段性的安排。计划要避免照抄照搬、毫无特色,泛泛而谈、脱离实际,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放在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去部署,在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基本思路、上级关于反腐倡廉的工作部署、本单位发展目标和任务,充分分析本单位党员干部思想文化素质和廉洁自律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好反腐倡廉教育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阶段实施方案,并搞好任务分解,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工作有计划、行动有安排、进度有要求,确保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稳步推进,卓有成效。
2、完善台帐,加强考核
要努力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细化考评赋分细则和奖惩标准,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群众评议、组织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部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和党员干部个人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特别是要坚持学习考勤,建立学习档案,把部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情况作为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参考,把党员干部学习情况记入个人学习档案,作为考核、提拔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反腐倡廉教育情况评比通报等制度,定期通报部门教育情况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情况,加强对教育过程的管理。
(三)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宣传效果
1、区分层次,因人施教
基层单位岗位特点比较鲜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根据教育对象的职级、岗位职责、工作特点、文化程度、思想状况等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区分层次,因人施教,避免“一刀切”。对领导干部的教育,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对普通党员侧重于守法、诚信、道义以及在监督公共权力行为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等。
2、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抓好理论教育、示范教育,组织开展好警示教育、主题教育,并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强化自我教育。要坚持“三会一课”、理论中心组学习和专题辅导,注重发挥民主评议、廉政谈话、廉政培训、网络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基层单位的特点,把握宣传重点、选好正反面典型、关注热点、找准切入点,通过开设廉政讲坛、增设网络论坛、开展廉政知识竞赛、征集廉政作品、举行廉政文艺汇演、发送廉政短信、赠送廉政贺卡等干部群众乐于参与的形式。总之,要努力做到主题教育有影响力,警示教育有震撼力,法规教育有约束力,榜样教育有感染力,形象教育有吸引力,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渗透力和说服力,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教育的特点、基本任务和方式方法,仔细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有效的措施抓好基层单位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本刚.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教程.中国方正出版社.□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反腐倡廉制度落实推进年总结09-09
对乡镇反腐倡廉建设现状与对策的思考07-25
反腐倡廉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05-25
反腐倡廉制度11-01
反腐倡廉建设有感11-13
新形势下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思考11-15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06-14
反腐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