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知识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产学研合作主体差异性、关系强度对知识转移的调节效应研究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产学研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然而从企业技术能力角度来看,产学研的贡献则略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识未能很好地通过产学研合作向企业转移,或者转移后企业无法消化、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所以产学研没能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阻碍产学研知识转移的因素既有企业方面的因素,例如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也有大学方面的因素,而且产学研合作两大参与主体之间的匹配性和差异性对其效果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主体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知识技术差异和合作目标差异。从企业角度出发,短期内提升知识转移效果,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即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使之与自身实践相匹配,换言之,保证合作主体差异性在适当的范围内。所以,研究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学习意愿、吸收能力以及合作主体差异性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企业产学研知识转移效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以及合作主体差异性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展开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及总结。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三家企业的六组产学研合作进行了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探讨了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以及知识特征对于产学研知识转移的直接影响,同时还分析了知识技术差异和合作目标差异以及关系强度在此直接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基于多案例探索性研究的初始命题,进一步进行了理论模型的推导以及研究假设的提出。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变量进行测度,并在广东省、浙江省、辽宁省、江西省、湖南省以及四川省等六个省份进行问卷调查,共得到211份有效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个变量均表现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理论假设检验过程中,本研究所提出的6个研究假设均得到样本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1)合作主体知识技术差异对吸收能力与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高程度的知识技术差异减弱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而知识技术差异程度过低也将负向调节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的影响。(2)产学研合作伙伴目标差异对于学习意愿、吸收能力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合作目标差异程度越大,企业学习意愿对于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越低,吸收能力对于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也将降低。(3)产学研合作主体关系强度对于学习意愿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效应。本文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析角度和观点,对现有研究构成了良好丰富与完善,本研究主要贡献在于:(1)从合作主体差异性的角度解释产学研知识转移与其他跨组织知识转移的区别,弥补了以往以一般跨组织知识转移的观点来认识产学研这一特殊的知识转移的缺陷,进一步丰富了知识管理理论。(2)深入分析了知识技术差异对于学习意愿、吸收能力与知识转移的关系的调节效应,为现有的知识距离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的争论提供了恰当的解释。(3)论证了产学研合作主体差异性对于产学研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为企业选择外部合作机构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并非合作大学知识技术水平越高越好,而应该注重其与企业自身知识存量、知识结构以及合作目标间的相互匹配。(4)丰富了现有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现有研究大部分认为知识转移因素为知识源特征、知识接收方特征、转移情景以及知识特征,而忽略了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匹配性的问题。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学习意愿;吸收能力;知识转移;合作主体差异性

学科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方法、路线和章节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1.3.3 论文章节安排

1.4 主要贡献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研究

2.1.1 产学研合作内涵

2.1.2 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因

2.1.3 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

2.2 知识转移的相关研究

2.2.1 知识转移的概念

2.2.2 知识转移过程模型

2.2.3 知识转移的层次

2.2.4 知识转移测量

2.3 产学研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3.1 知识特征

2.3.2 知识转移主体能力

2.3.3 知识转移媒介与转移情境

2.4 合作主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

2.4.1 合作主体差异性内涵

2.4.2 合作主体差异性维度

2.4.3 合作主体差异性实证研究

2.5 文献述评

2.5.1 现有研究的贡献

2.5.2 现有研究的不足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案例研究方法

3.2 案例研究设计

3.2.1 研究问题

3.2.2 案例选择

3.2.3 数据收集

3.2.4 数据分析方法

3.3 KF公司案例描述与分析

3.3.1 KF公司基本状况

3.3.2 KF公司与U_(1A)大学合作的案例描述

3.3.3 KF公司与U_(1B)大学合作的案例描述

3.3.4 KF公司案例内分析

3.4 KS公司案例描述与分析

3.4.1 KS公司基本情况

3.4.2 KS公司与U_(2A)大学合作的案例

3.4.3 KS公司与U_(2B)大学合作的案例描述

3.4.4 KS公司案例内分析

3.5 MC公司案例描述与分析

3.5.1 MC公司基本状况

3.5.2 MC公司与U_(3A)大学合作的案例描述

3.5.3 MC公司与U_(3B)大学合作的案例描述

3.5.4 MC公司案例内分析

3.6 跨案例分析及命题提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构建

4.1 企业学习意愿与知识转移

4.2 企业吸收能力与知识转移

4.3 合作主体差异性调节作用

4.3.1 知识技术差异的调节效应

4.3.2 目标差异的调节作用

4.4 关系强度的调节作用

4.5 知识特征与知识转移

4.6 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汇总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问卷设计和小样本测试

5.1 问卷设计

5.2 变量测量

5.2.1 知识转移量表

5.2.2 学习意愿量表

5.2.3 企业吸收能力量表

5.2.4 知识特征量表

5.2.5 合作主体差异性量表

5.2.6 关系强度量表

5.2.7 控制变量量表

5.3 小样本测试

5.3.1 小样本预测试方法

5.3.2 小样本预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6.1 数据收据与描述性统计

6.1.1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6.1.2 数据正态性检验

6.1.3 共同方法偏差

6.2 信度与效度分析

6.2.1 信度分析

6.2.2 效度分析

6.3 假设检验

6.4 稳定性检验

6.5 结果讨论

6.5.1 假设检验结果

6.5.2 控制变量对产学研知识转移的影响

6.5.3 学习意愿对产学研知识转移的影响

6.5.4 吸收能力对产学研知识转移的影响

6.5.5 合作主体差异性的调节作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管理实践启示

7.4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上一篇:网络语言心理归因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