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训练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研能力训练(精选8篇)

科研能力训练 篇1

1. 坚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 2. 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

当你要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的时候,你必须了解国际国内的同行研究者们在这一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和成果,以判定你即将从事的研究内在的学术地位和价值。你可以从网上,期刊(尤其是最新的外文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中获取这方面的信息。3. 科研创新性

搞科研不能总是重复别人的实验,这样做你就只能一直跟在别人的后面,永远做不出有创新性的工作。任何一项新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叠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的。但重复不是目的,重复只是一种手段,通过重复,你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设计出你自己的实验方案。4.与导师的合作和沟通

一方面,导师能洞察你从事研究领域的最前沿研究课题,把握住你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经常与导师沟通,将你的想法告诉导师,只要在导师研究方向的大范围内,让导师给你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科研环境,不要让导师把你的研究课题限制得太死,这样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潜力,有利于你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创新性的工作

5. 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科研工作中,应与他人进行团结合作,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科研氛围。科学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往往都出自于一个团结合作,积极活跃的科研群体。在一个科研氛围十分活要,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科研群体中,你将会发现每个人的思想都变得十分活跃,新的观点,新的想法不断出现,在这样的氛围中,原创性的工作可能就会产生

6. 科技论文(包括SCI论文)撰写能力

可以认为,只有在 SCI所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才能被国际同行所知晓。因此,理科研究生应较好的SCI论文撰写能力和熟练掌握SCI论文的写作方法。根据作者自己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体会,我认为能否发表SCI论文的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写作方法。如果在写作时能做到以事实为根据,让数据说话,分清事实和观点,分清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发表SCI论文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1 科研创新能力。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

4: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

1: 专业知识学习指导

2: 走上学科前沿的指导

从组成要素来分析,科研素质包括科研意识、科研精神、科研习惯、科研兴趣、科研方法等等很多内容。但最重要的应当是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三个方面[1]。我觉得硕士研究生想要夯实科研生活基础,提高科研素质就必须坚持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的辩证统一。科研意识是指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即“想不想做研究”,这是科研素质的基础。科研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有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及相邻学科知识在内的广博的知识作为支撑。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科研素质构成的核心部分,只有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科研精神则是指勇于探索、甘于寂寞、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等优秀品质,也即“适不适合做研究”,这是科研素质的内涵。科研活动的过程是知识的加工和创新的过程,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科学性, 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科研精神是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科研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适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品质。如果一个人很想做科研(有科研意识),也具备做科研的力(有科研方法),但是承受不了失败和寂寞(没有科研精神),他也不可能在科研上取得什么成就。

科研方法是指掌握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即“能不能做研究”,这是科研素质的核心[2]。科研方法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意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科研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科研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为了实现预定的研究目标,不仅要综合利用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学习许多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也没有讲过的知识。这就要求阅读与所从事课题最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尽快进入实验环节,即先“知其然”;在研究的过程中再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弥补专业知识系统性不够的缺陷,达到“知其所以然”。

1、多涉猎一些与学科有一定相关性学科的文章和书籍,不一定要深入研究,但是可以看看人家在做什么研究,都应用了哪些试验设备和方法,有的试验方法和设备是可以“借用”的。

2、从文献中查找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很多人在研究同一个问题,但是各人都有自己的研究侧重点,在阅读这些不同人的文章后,就可以多想想他们的重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自己可以从什么方向下手进行研究。可以先看一些理论性不强的文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于理论性很强的文章,可以先看引言和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然后将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找来一起阅读,找出他们的相通之处,也找出未研究的地方,这些未研究的地方就是可以从事的研究重点。

3、研究方法的训练还应该包括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材料、如何得出结论,什么叫合理借鉴与引用,什么叫技术不当构成抄袭剽窃,等等。这些都是真正的学术研究务必遵循的学术规范。

四、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多与导师、师兄师姐沟通。越早入门越好,上研究生后,多与实验室或者师兄、师姐交流,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可以参与到他们的实验中去,学会做试验,用仪器。还要多与导师沟通,早点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甚至学位论文的题目,然后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并做好笔记,拟定自己的研究内容,写出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

五、加强学术交流,多参加讲座和论坛

大量阅读文献,把读文献养成一种习惯,读完后问文自己,别人做了什么,发现什么,有什么意义?这些都清楚了,那文献算是没有白读了。很多科研的想法都来源于文献,同时要争取各种参加会议的机会,国际会议的机会更是不能错过(不少国际会议对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免除会议费,还可以提供部分差旅资助,试着申请,你不会损失什么的),即使不能参加国际会议,也把会议的摘要找来看看,即使很多摘要的观点是不成熟的,还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它是最新;相比较,我们能下载的SCI论文大多是一两年前的科研成果了。另外,国外不少教授在招生宣传里边,有一些进一步的工作设想来吸引学生,不少内容是非常好的,经常浏览行内大牛的主页,还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邮件交流

SCI不会那么简单,你必须有一点点新的东西,但也不会太难,有一“点”既成文,恐惧它完全没有必要。关于写SCI的技巧,我想不能说没有用,但不是最重要的,优秀的成果是根本。审稿人往往很快就能审完一篇高质量的稿件,对于低质量的稿件通常是在截止日期前几天才会完成(所以你多花点时间把稿件写好反过来是帮你节约审稿时间)

建议特别是初次写SCI的同学,实验之前一定要多看文章,借鉴一下类似文章的构架,然后边做实验边写文章框架,写的时候先不要做详细的分析,把数据和图片罗列出来就行了。

看文献。切忌从头到尾的当阅读理解看!除非是非常接近的论文。我就习惯根据关键词上百篇的下载,然后逐个浏览人家的图片,这样总能找到和自己的某部分挂上钩。特别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缺少哪个理论,你可以大量下载文章去查找,其他领域的也要看,别指望和你很接近的理论,否则你的研究就没有价值了。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要尽可能避免原始的测试数据,要尽可能的做一些处理,如转化换算、统计分析等等,这样会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审稿人也会觉得你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

图片处理。图片可以说是整个文章最重要的因素了!首先对于编辑和审稿人来说,他们拿到一篇文章,往往第一眼都会看图片怎么样。因为他们都是在本领域内见得毕竟多的人,一看图片就能知道文章的好坏。说到图片就有很多要注意的东西:首先,图片的分辨率必需较高,我习惯用Photoshop处理一下,像对比度、色阶什么的,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图片的颜色,图片能用彩色最好了,比分说示意图什么的,甚至现在的杂志很多都鼓励给图片PS颜色,比分说SEM和TEM照片,很多高水平的杂志上都喜欢用彩图。曲线图片,曲线一般情况下是用Origin画出来的,所以会有很多个人喜好的因素,这可以多借鉴一下各个领域的文章。另外补充一点如果你能有些在你领域内非常规的测试方法得到的图片,那样就能增加文章接受的砝码,因为这样有时会给审稿人一些心理压力,因为他们并不一定懂。

模型和示意图,这是能足以体现个人的作图技术和表达能力,这里我建议新手多看看文章,包括别的领域的也要看!特别是看些高水平的文章,人家不仅出色在研究领域,而且突出在图片处理上面。多看这些文章会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比分说像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制备设备和流程等

建模和机理分析。如果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可以做些这方面的尝试,因为这样也会提升文章的水平。当然我们不指望像那些搞计算的人一样做出多完美的模型来,但是可以做一些比较简单一点的,以分析试验结果和我们的理论数据。

摘要和前言。这个是编辑会重点注意的,因为他要了解你文章的大概,所以一定要写好,特别是语言和逻辑性方面,这两项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弱项。首先,语言上我也吃了不少苦头,我们刚开始写论文要尽可能避免自己的语言习惯,一定要模仿别人的句式,然后自己做些改进,特别是学习一些欧美国家作者的文章。前言一定要有逻辑性,比较喜欢一个杂志主编所说三段式:研究该领域的重要性,研究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的目的、创新点和基本结果

选杂志。记得我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当时老板死活不让投中文的,非得往高里投,一开始觉得吃那么多苦头很不爽,但是后来还是得感谢他,因为你要是老往低一点的地方投,你和人家站的高度就不一样。(高度对人来说很重要哦!太保守的人永远都只能做借口的奴隶,呵呵!)

审稿意见和回复。一般情况下,对我们学生来说一次性小改接受的确实很难,我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大改过,甚至有情况是有审稿人说拒绝的,然后给你一大堆理由。这些都不用慌,如果编辑没有直接拒你的话都是有希望的。万一有编辑给你Rebuttal或者Resubmission的机会,这说明他还是偏向于接受你的,如果你能满意的回答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或者作出相应的修改和补充的话。修改的时候一定要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然后把整个文章做大面积修改,特别是可以调整一下你的图片数据,如果有时间做一些补充试验很有必要。还有修改后别急着投,至少要一个月,这样的话人家会觉得你认真考虑了他们的意见,所以会给你机会。如果被拒了也没关系,毕竟这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喜好,只要我们的东西货真价实,总能找到一个心仪咱文章的杂志的。

我导师说过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话:论文就是你的学术脸面,五年后大家查得到,十年后大家还查得到,甚至一百年后大家依然查得到。看到论文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了,你现在干造假、发垃圾文、一稿多投之类事情,一百年后人家依然会耻笑你,骂你。发一篇假文章,你一辈子都直不起脸来。先做人后科研

一个在我们试验室内工作的人员最基本的品质是诚实,他不需要告诉我们成功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他告诉我们失败的教训。这是我们实验室出高质量的文章的保证!人人都希望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可是平平淡淡的真诚,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是成功的希望。漫漫人海,相识就是缘分,真诚一点,互相合作不是很好吗?

”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人的成长过程都要经历困难和磨难,现在的牛人很多都是从困难的境况中走出的,因此我相信,只要努力奋斗,提高自己,机遇迟早会眷顾你,明天一定会更好!一个老博士的经验顺口溜

精益求精是目标,难得糊涂最重要 干不出来别上火,坚持就会出结果 不知道的就去问,千万不要闷头搞 定期要与老板聊,找不到人也得找 SCI重新意,写不出来也得写 EI刊源最好办,给钱基本差不多 发表文章老板抢,先斩后奏没商量 心情放松身体好,心理平衡最重要 唱歌健身都要搞,花前月下不能少

发表文章的成败经验

有思路就赶快写,科研也非常强调时效性

写文章就是体力活,只有勤奋,天天写,日日写,才能出成果。

科研能力训练 篇2

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成立于2007年, 根据学校优势学科开设了理工、机电、电信、材化生和经管五类实验班, 专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孵化器, 学院在加强本科生理论学习的同时, 更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积极搭建科研训练平台, 经过近六年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以科研训练为主线贯穿拔尖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通过科研训练培养拔尖人才的创新能力也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为此, 我院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广视野、强能力、高素质”的目标, 突出“层次性、自主性、个性化”三个特征, 结合实验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特点, 将科研训练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同时实施“启新学员科研训练计划”, 来激发实验班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启新学员科研训练计划”分成与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相对应的4个阶段, 分别为“科研兴趣培养”、“科研基础训练”、“科研项目参与”、“科研能力形成”。针对不同阶段, 配以不同的科目和训练内容, 从低年级的科研讲座到高年级的科研实践活动, 由浅入深地开展科研训练。学院还要求所有的学员在本科四年当中都要百分百的参与各类科研及学科竞赛。实验班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各类科研竞赛, 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实施5年来, 在各类学科竞赛中, 获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科研训练作为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得到全校师生的共识。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实践教学中, 我们发现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有许多, 比如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教学手段单一、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等, 因此,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学院从优化课程体系入手, 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发展创新能力出发制订教学计划, 确定教学内容。同时实施小班化教学, 加强基础课程, 拓宽专业口径, 适当扩大选修课比重,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与科研训练结合起来, 倡导知名教授或者是优秀教师给实验班学生上课, 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各学科发展前沿, 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实验班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 引入了程序设计竞赛 (ACM) 内容, 实验班多名同学在浙江省、全国和亚洲赛区ACM竞赛中获得金、银、铜奖,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向全校辐射。

三实施导师制, 发展学生创新人格

我院以科研训练为契机, 实施导师制, 制定了《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学生专业导师制实施细则》、《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实验班学业负责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的文件。通过选聘各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钱江学者、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教学名师等一批学识渊博、思想活跃、经验丰富、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的教师担任实验班学生的专业导师, 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和科研训练培养方案, 一般3~5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一年级至二年级上学期导师的职责侧重于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和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到二年级的下学期, 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 导师的职责侧重于确定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 开展科学研究训练, 指导学生科研实习等, 且一直负责到学生毕业。

在科研训练中导师不仅帮助实验班学生解决问题, 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研活动, 而且通过言传身教, 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学生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研究, 在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过程中, 学到了新的知识技能, 遇到了许多困难, 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 在实验室里可以与教授们零距离接触等等, 这些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质, 比如观察力、意志力、想象力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

拔尖人才导师制这一制度实施6年来, 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方面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得到了系统培养, 另一方面学院对所带学生有突出创新成果的导师给予“荣誉导师”称号和奖励, 也激励了导师积极投身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事业中来。

四构筑科研训练实践平台, 提升学生创新技能

学院不断拓展学生科研训练形式, 搭建实践平台, 形成了培养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多元举措。

1科研活动赛事化

学院每年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形成了以“挑战杯”为基础, 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程序设计、机械设计、英语演讲比赛、创业计划等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位一体的科技竞赛体系。每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 获省级以上奖励80余人次, 如2011年一名同学获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一名同学获ACM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铜牌, 2012年三名同学获全国机械产品数字化大赛一等奖等等。

2参与科研项目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院设立了“启新学院科研立项创新经费”, 鼓励各实验班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内容进行科学研究, 参与科研创新项目, 每个项目资助1000元。近年来学院共有42个团队项目 (168位同学) 获得了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 (新苗人才计划) 项目资助, 14个团队 (56位同学) 获得了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资助。通过实施科研项目,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开放实验室

学院依托于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专业学院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 每学期安排固定的实验室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 实验成果的转化。仅2012年学院实验班学生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6篇, 其中SCI收入7篇, EI收入4篇,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五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保障学生科研活动有序进行

1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

学院成立了由党政领导牵头的“科技竞赛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领导学院的各类科技竞赛工作。成立了“科研训练计划领导小组”, 负责学院学生科研立项管理, 立项课题的评选、确立和结题鉴定等工作。同时, 专门制定了《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启新学院科研立项制度办法》等一系列推动科研训练的文件, 进一步保障了学院各类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开展。

2构建科研训练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学院鼓励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发表论文, 对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学院均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 同时对于所指导学生在科技竞赛中获奖、发表论文的导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等, 学院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给第二课堂学分的认定, 每年学院推免学生到校外攻读硕士研究生, 把科研训练的个人成效也作为推免的考核条件之一。

3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校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答辩会和科研成果报告会, 展示学生最新的科研成果, 活跃学院学术氛围, 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学院还积极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陆靖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王际平等一批著名学者与我院学子密切互动, 为他们传递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目前, 科研训练是我院培养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且已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提高拔尖人才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该从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出发, 充分认识科研训练对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继续强化、探索、改革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各种举措, 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中, 赵剑曦, 黄长沧, 林树坤, 高绍康.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5) .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2012-3-16.

科研能力训练 篇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确定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创新人才,早期主要以参与性的研讨班为主,如麻省理工学院的UROP(本科研究机会计划)与IAP(独立活动期)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一些大学还设立了创新中心,开设了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一系列课程和专门训练,如加州大学的本科生研究办公室,系统地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德国柏林大学于19世纪初颁布了大学生科研津贴制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开设了条件一流的实验室和现代化的计算机中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上,形成了专才培养模式。英国的牛津和剑桥都采用精英化教育方式,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并从大一开始对学生实行双导师制。日本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横向校企联合,并实施了全球化COE项目和世界领先国际化研究中心建设项目(WPI),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以加强对独创性的世界顶尖科研人才的培养。

国内许多高校对创新素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如: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实行大学生假期科学研究计划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提供了经验。相对于国外成熟的大学生创新团队构建和创新研究,我国无论是在制度的建立完善、设施建设,还是师资力量、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如何使学生从被动接授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多层次、多角度的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成为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项目研究旨在摸索和建立起既传授知识,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包括科研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又会运用知识,并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锻炼学生协作解决涉及多学科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内外医学高新尖技术的最新成果,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模式与研究内容

1专业培训

开展专题学术讲座、技术辅导和聘请专业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引导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学生的开题报告、学术报告、论文写作方法、毕业论文答辩等,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活动[3],创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吸收知识、发现问题并大胆地去解决问题。

2团队构建

按照专业和兴趣,学生自发组成课外科技创新小组、围绕特定的课题项目或教师的项目而组建的团队,建立大学生科技活动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有效结合的机制,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将子题目作为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交与大学生完成。鼓励大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学科组成兴趣小组。

3申报计划课题

在研究方案的确立、实验步骤的实施、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由学生自主策划、实践,制定实验路线,明确课题的研究现状、内容、意义及国内外同类工作的现状,制定课题研究进度安排及所用经费预算等,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教师指导平台的建设

教师的积极支持是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导师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进行各专业方向及前沿技术的介绍,定期举行课题辅导,通过复合型培养途径,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学习和实践活动,渐进地完成创新学习和锻炼。

5加强产学研合作

开展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活动,构建新型的校企协作关系,开展合作、共建实验室,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用性,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6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创新活动组织体系、管理与执行队伍,以保证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有序性。通过制定各项课外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形成相应的学生奖励、指导教师奖励、院系奖励等激励机制。还要采用激励淘汰机制,对学生的创新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追踪管理。

三科技创新方案与实施

1通过文献检索与综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文献阅读和提出问题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方向并对其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查阅近5年的中英文文献,自行找出该学科领域尚未解决的相关问题,以培养其获得信息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了解课题的研究动态后,学生结合阅读文献的情况,自己设计题目撰写综述并提出实验方案。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献的理解深度以及对于今后实验的初步设想。通过文献检索和综述,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科学背景知识、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2实验方案

因材施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4]。通过交流讨论,因人而异制定学习计划和研究方向,实验尽量选择实验时间灵活、实验方法简便易学的课题,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实验的完成。利用设计性科研课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阅读相关操作和技术方法的书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行提出思路,根据拟解决的问题确立课题研究设计的方向和目标,避免让学生按照导师的研究计划直接进入实验阶段。参照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自主设计、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和实施步骤,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最终完成整个课题的设计。

通过文献积累、设计研究方案和实施步骤等活动,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科学方法,因此会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探索未知问题的兴趣明显增加,能够初步具备科研思路,对如何进行研究设计也有较明确的认识,为今后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奠定多方面的基础。

提前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按照实验计划,教师严格掌握实验进度,及时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提醒学生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安排内容,明确阶段任务项目以及每个学生在该项目书中的具体分工。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后,要求课题组同学及时进行讨论、总结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了解下一步进行的内容。学生通过全面参与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参与科学研究,阅读资料、设计实验步骤、摸索实验条件,总结分析实验结果,不仅培养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撰写报告与科研论文

学生获得实验数据后,教师指导学生应用规范的统计学方法及电脑软件处理实验结果,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及处理的能力,最终整理完成一篇完整科研报告,鼓励并引导学生发表论文。科研论文写作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是科研水平和意义的集中体现。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自己勾画文章轮廓、列好提纲,进行第一版论文的书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格式、用词及语言逻辑分析等方面耐心给予纠正及指导,反复修改学生论文。通过完成研究报告和撰写科研论文,增强学生对该段科研工作的理解及总结。

科研论文作为重要的科研成果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各医学本科高校的重视。科研论文的发表可以反映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参与水平,但不应成为医学本科生科研水平的唯一评判标准[5]。

四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由于已有的规章制度与实际管理需求不相适应,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的投入都不到位,学生缺乏科技创新的思维、意识、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学生们虽然对科技创新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但缺少对困难的充分认识和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虎头蛇尾,甚至最终放弃。在困难、挫折和失败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鼓励学生质疑与探究。

3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

虽然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没有教师的积极支持和有效指导,单凭学生个人完成,很难出高水平的成果。然而老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面临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在实际进行过程中指导老师只管签字,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支持和保障。

4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

由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漠不关心,学校整体的学术氛围不浓。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学术讲座”,以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为基础,选择那些具有创新点且并非太高尖的题目让学生参与。以便有好的想法和活跃思维的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被消磨掉。

5改革方案设计

根据教师的研究兴趣或者近期关注的热点,使大学生的创新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经得起推敲和考验。健全和完善有关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制度,特别是学生成果评价制度、奖励制度、指导教师工作量考核制度等。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锻炼学生独立学习、深入学习、批判性学习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从立项开始就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清楚地看到研究的成果和结论。这种能力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1建立学生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

建立本科生科研基金,为本科生提供自主创新的平台,促使参与科研的本科生将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直接体现。设立医学本科生科研学分,显著改善了本科生科研参与现状,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及兴趣,促进医学本科生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连贯与衔接[6]。建设相应的配套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开放现有实验室,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搭建多元化科研训练平台。

2实施制度

从立项申报、过程指导、结题评审、成果展示等各方面入手,营造科技氛围,提高师生参与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为此,必须建立起内容涉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激励措施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3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在教学中不但要开设与科研活动相关的课程,而且还要规定在校大学生必须修够一定的科技学分才能毕业,把大学生的科技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参与率问题,还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

4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和培训,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研究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团队合作。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落实指导工作量,开展评奖评优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参与科技宣传、科技讲座、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园网平台,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宣传、项目成果申报、评审结果公布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我校已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学校投入经费用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学习,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通过“计划→执行(实施)→检查→总结(评价)”四个环节,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项目的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严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项目的申报、审批、检查和验收程序,使其有效运行。仅2011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项目就有84项,400多名学生参加了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成果。我院本科生实践及创新研究能力培养基本实现了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目标,创新研究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孙宝志.中国与美国医学课程详细比较及重要借鉴[J].医学教育,2002,(4):16-19.

[2]肖俊辉,张敏霞.试论如何加强医学生的创新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22-24.

[3]王树松,赵淑芳,宋光耀.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3,34(8):78-79.

[4]曾慧兰,陈洁,张宏.导师指导下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06-807,836.

[5]吴艳峰,万涛,曹雪涛.关于当代医学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37-38.

科研技能训练总结 篇4

为培养我们的科研技能,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本学期学院为我们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科研技能训练。具体来说应该是对以前学的技能训练的深入学习,在田红燕老师的辛勤带领下,我们组的同学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来学习在技能方面的知识,为明年写毕业论打下好的基础。

我们的科研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选题查新;第二:阶段需求分析;第三:书写项目开发计划书;第四:素材整理和加工;第五:科技论文书写和说明书的书写。

第一阶段:

我们就选题进行了讨论,最终选定了网页设计——网站的前台设计这个项目。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团队工作的过程是十分复杂和艰难的,因为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需要认真考虑每个人不同的要求和特长来制定我们的课题项目。而且课题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这关系到以后的工作度和工作方向。

第二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的讨论我们最终达成一致,所以第二阶段的分工也就变得容易了许多,而且最近我也受朋友之托帮他们的公司制作一个网站,所以我们对于此阶段的需求分析就针对他们这样的公司进行。发现这个项目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第三阶段:

项目开发计划书的书写关系到以后的具体工作,所以我们慎之又慎,尽量选择每个人擅长的领域,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争取将此项目做的更好。

第四阶段:

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经过前段时间的选题、需求分析和书写项目开发计划书,运用我们所学的Dreamweaver和Photoshop等软件,运用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和图书馆的资料,我们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在此阶段,我们要将所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将其掌握的更为牢固。

第五阶段:

书写说明书,让用户了解产品如何使用和如何将它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值。在这次的科研技能训练中,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项创新项目。而且通过此次的科研技能训练,我也了解到了一些有关科研技能的知识。多媒体项目的开发是一个寻找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寻找过程中来完成这个项目。

而在此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查找、收集、编辑资料,如何运用简洁,精炼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语表达。这些工作的实践和完成让我们真正体会到科研项目的难度和复杂度。

科研技能训练给了我们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使我们懂的制定一个良好的方案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那就成功了一半,故应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事一定要有计划、有安排、讲策略、想周全。故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方案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想好以后的每一步该怎么走,每一个细节步骤该怎么办!如:用到的技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科研大环节分为那几个阶段,其基本工作包括哪些部分,要想达到自己实验目的应做好什么工作,预期实验效果是什么,在实施过程当中影响因素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哪些问题,解决方案和措施是什么等。

科研确实是一项相当不简单的工作,要使自己的科研项目在众多的项目中脱颖而出需要我们大家的合作和努力。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特别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一些实践活动,特别想亲身体验一下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是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二来提高自己社会工作实际操作技能,动手能力,为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奠定基础。而这次的科研技能训练不仅让我亲身体会到了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难度,还了解到科研绝不仅仅只是我以前所想的那么简单,它需要很多的人,做很多的工作,包括前期的准备和后期的扫尾工作都是非常的重要,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够忽略。

通过科研技能训练这门课的学习,我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和细节部分的重要,不能因为关系不大就不去重视,从而导致大的失误。

科研训练总结 篇5

大学生科研训练是大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其目的是为学有余力的大学生提供直接参加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机会,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培养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参加科研训练计划,不仅仅只是一次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机会,更是一次考察个人综合能力尤其是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机会,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增加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也为日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在参加此次的科研训练当中,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让我感受到光有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应对实际困难。因此,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是一个人发展与进步的前提。此次训练中,对于我个人来说。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但也得到了很多的训练与培养。

首先,在查找文献资料方面,我学会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方法。以前只知道在百度上搜索,但是有用的很少,而且有些资料还得会员才能查看,阻碍了我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但是通过此次训练活动,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图书馆电子资源库的强大,能够在中国知网等专业文献平台上免费下载资料,甚至还能够查找到外文文献,这不得不说对我们大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在阅读资料尤其是外文文献的时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的不足,英语水平的欠缺。在此次科研训练中,为了读懂外文文献,我查阅了很多专业术语以及单词等,让我的英语阅读与翻译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在和小组成员合作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小组合作力量的强大。本次科研训练中,本小组研究的是《可变车道交通组织研究》。其中的理论核心部分正是在无数次的小组讨论中完成的。此次合作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每个人认识水平与深度都是有限的,而通过合作与讨论,不仅仅可以发现每个人的不足,更可以在激烈的讨论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合作方能成功。

此次科研训练让我最直接的收益的,莫过于对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第一次让我认识到论文写作是一项很有难度与深度的工作,不仅仅有格式的要求,在文字叙述方面还得做到简洁通畅,可以说科研报告的书写过程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写作水平能力。除此之外,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运用Word软件进行写作,此次报告的书写过程,就是我Word软件不断熟练操作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我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绝大部分word软件的功能,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在参加此次科研训练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在原有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我以后的发展以及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我会一直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科研选题训练个人总结 篇6

进入大二以后,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科知识,提高我们对科学研究的认知,增强我们的综合能力,进行了科研训练。进行分组之后我们根据科研训练的要求首先找了老师谈了关于训练的事情,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实验室,了解了科研的大致过程,老师让我们自己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课题。

在刚开始选题的时候,由于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经验,所选课题也是五花八门,经过多次小组讨论以及与老师的交流意见确定本组所选课题为动荷载下的岩爆实验。一直以来,总觉得校本岩土方面科研是一项很高深的领域,也没有机会去尝试这一领域,觉得自己的还是停留在浅层面,感觉对这一领域的很多东西自己了解的及其浅薄,更别说是应用在实践中了,但通过这次学校的科研选题训练,很多模糊的东西逐渐变得明朗,现在简要说一下自己这次科研选题训练的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如何确定研究的课题,而且感觉确定课题其实是一种很自然、很简单的事,只要在学习中做到用心留心。很容易确定一次很有价值的课题,因为科研课题的来源其实离我们的专业实际很近很近,我们可以从平时的专业学习中选择课题;可以从理论文献中选择课题;另外,科研课题的选择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一是价值性原则。而是创新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

本次培训让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终于明晰了制订课题选择的基本结构,在制定研究计划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

一、课题名称。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四、具体的研究内容。

五、研究的方法及手段。

六、实施阶段。

七、成果形成。有了这样清晰的结构,我们在制定研究计划的时候就会更有条理且有一定的实用性。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更明确了进行一项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在实际的研究中,遵照以下几个步骤会使自己的研究更具科学性。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

三、制定研究工作计划。

四、实施计划。

五、撰写研究报告。

在本次选题报告中也使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要有质疑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因而在学习中,我们要经常多思考,多提问题。我们要善于自我激励,以启发思维。由于自己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此时我们应多多与自己的导师交流意见,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明确方向。

在本次科研选题训练中,刘老师以及各位师兄师姐多次带领我们做实验,并且耐心回答我们在实验中的一些疑问,可能在他们看来我们的问题略显幼稚,但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仍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通过几次的实验我也收获颇多。

在训练过程中阅读了一定的文献,对论文的书写及要求也有初步的了解,从中也获得不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也对以后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想法,主要是科研方面,有关自己专业知识,自身技能方面。以后要关注专业前沿信息,有时间可以大些范围,物理很多方面是相通的,信息的汇聚便于思维的发散。并且可以多读一些文献,硕博论文,这样一是可以为将来自己的论文打基础,二是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阅读当中要善于思考,适当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个简短的评论。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不断积累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东西可怀。

训练便是从书本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这次实实在在的训练中,都会有不同于书本的收获,现在不是看书中人如何讨论,如何抒发自己的体验,收获,感受,当真正自己身处其中,更加明白在科学研究中实践的重要性。虽然这仅仅是一次选题的训练。但其所显现的实践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也是不言而喻。接下来时间里要尽量多参加类似活动,多实践,多交流。在这次科研选题训练中对学校科研情况有了一些了解,算是踏入自己科研学习第一步。

在这次选题中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学到了许多信息查询的方法,如何更好地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如何产生好的想法观点。现在一切都是在创新,如何从现象中看出本质,进而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以前在没有接触科研训练、科研选题时,感觉科技离我总有说不上的距离,似在而非在。说是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却只是存在与感性的认知当中,没有实实在在的接触,就没有真真切切的体会。当自己真正处于这个过程当中,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实实在在,才觉得科研创新并不遥远,只是缺少自己思考的契机,发现问题的钥匙,思维飞跃的跳板。

科研能力训练 篇7

1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阶段科研训练的现状

首都医科大学自1997年起开始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了贯彻和落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使学生达到开展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该专业自创立初始,就实施全程导师制,试图将对学生的科研训练贯穿整个学程。尤其在学生基础学习阶段,依仗该校较为强大的科研实力及多学科医科大学的优势,为每一名学生安排了一名导师以帮助学生完成最基本的基础阶段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2]。

通常情况下,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基础阶段科研训练时间安排为大学三年级,自学年第一学期中(每年11月)开始至第二学期中(次年5月)为止,时间共计约6个月。学校对导师的选择与聘任有严格要求,要求导师达到以下条件:首先,必须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品行端正,思想进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其次,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及较强的科研能力;最后,必须为在学校从教两年以上的在岗教师。在基础学习阶段,每名导师原则上分配指导2-3名学生,导师在科研训练期间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学生,在了解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具体情况后结合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及培养计划;对学生的培养应着重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而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则着重初步实验研究技能的培养和科研思维的训练,尽可能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科研活动。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选题、查阅文献以及文献综述的撰写,鼓励学生将撰写的文献综述公开发表于专业期刊,同时通过开展科研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并提高实验技能。最终,在全部科研训练完成时,学生需要上交文献综述一篇,导师需在全部科研训练结束后对每位学生进行总体评价。

2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阶段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

虽然首都医科大学已对多届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成功开展并完成基础阶段科研训练工作,但目前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学生积极性不高

这主要是由于科研训练时间安排不完全合理导致的。通常,七年制学生基础阶段科研训练时间安排为基础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年。这个时候学生已完成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生物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由于目前的科研工作主要围绕分子水平展开,要求具有较强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在此时开展基础科研训练工作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训练期间接触到的专业名词和概念。同时,经过前期各种实验课的训练,学生也可以更好的适应并融入到科研工作中。

根据我国医学院校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整体培养计划,位于基础教育阶段尾声的大学三年级也往往是七年制学生最为繁忙的一年。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该校的七年制学生在第三学年共需完成18门课程的学习,共计学分48.5分,在这18门课程中考试课程13门(72%),考查课程5门。同时,在这18门课程中包括了生理学、病理学及相应的实验课等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共计12门(占该学年课程门数的66.7%),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3门(占16.7%),医学统计学等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学课程3门(占16.6%)。虽然在第一及第二学年,学生需要完成的课程门数(分别为15门及18门)、学分数(分别为53分及49.5分)和课时数均与第三学期相当,但在前两年的课程安排中多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及自然科学类课程,生物医学课程相应较少(仅为4门及6门,分别占该学年总课程门数的25%及33%);其中,第一学年考试课程占当年总课程门数的60%,而第二学年考试课程仅占当年课程门数的39%。

由此可见,对于该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基础学习阶段的第三学年是学习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大多数的生物医学专业课程需要在本学年学习。而科研工作又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除了前期的文献查阅工作以外,一项具体的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准备和操作才能完成。而第三学年的七年制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必修课的学习,往往选择放弃要求较低的科研训练。虽然我校科研训练的时间安排包含寒假,但是较短的放假时间和临近春节的特点导致学生无法拥有大量和连续的科研训练时间,因此导师不得不对学生降低要求至仅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并完成文献综述,而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则流于形式甚至无法进行。

2.2 教师对育人工作重视不够

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是最重要的本职工作。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创新工作的重视和科研投入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也由单一的教学工作逐渐转移为教学、科研“两手抓”,且在教师的聘任及晋升中,科研业绩的比重逐渐加大。作为高校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生力军,拥有高学历和高科学素养的青年教师,往往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不够,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甚至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种倾向也逐渐体现在七年制学生导师的筛选工作中。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导师筛选工作通常开始于每年3月,采取自愿报名并提交科研训练项目申请书,经由学院及学校两级审批的方式进行。以基础医学院为例,2013年本学院共有26名教师申请七年制学生导师,而在2014年申请七年制学生导师的教师人数仅为7人。由于缺乏必要的业绩评判标准及奖励机制,造成有的青年教师认为申请成为七年制导师是一项“没有用”的工作,甚至认为身为高校教师,只要能够顺利完成每学期上级安排的各种理论课、实验课讲授即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忽视了自己身为教师的另一项最基本职责———育人的要求。

3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阶段科研训练所面临问题的对策

首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提高教师对科研训练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除了举办各种学习班、辅导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以外,设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的顺利进行。目前,我校已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渐增加学生培养工作业绩在教师聘任及晋升条件中的比重。这将有效地增加教师对七年制学生导师工作的重视,提高教师对科研训练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适当调整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的时间。在作者所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进入第二学年的学生仅完成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此时开展科研训练工作显然是不适合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科研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专业名词和技术,建议将科研训练的开始时间调整至知识储备相对完整、时间相对充裕的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将科研训练总时间由现在的6个月调整为12个月。如此以来,科研训练时间将包含放假时间长且完整的暑假,对科研具有热情和更高要求的学生可以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真正的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科研思维的训练。

再次,设立更为完整的学生激励制度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作者所在学校对于学生科研训练的评价主要依靠导师在项目总结报告中对学生进行的主观评价。笔者认为应设立更为丰富多样的激励内容和方法,在整个训练计划的实施、评价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例如设立科研奖励机制,对公开发表论文或综述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对优秀成果予以荣誉表彰等[3]。

最后,规范学生科研训练的过程,保障科研训练的效果。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对于七年制学生完成科研训练的要求为经科研活动后完成一篇文献综述或科研论文的撰写,经由指导教师审核、修订即可,并没有任何硬性指标对综述质量或科研训练的结果进行评价。在这种体系下,导师的负责程度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收获。因此,笔者认为除文献综述撰写外,应对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具体时间和过程做出严格规定,同时对于科研训练完成情况的评价也应更为丰富和严格,除了由导师对学生进行主观评价以外,更应设立量化评价指标,如参与了哪些科研工作、掌握了哪些实验技能等,如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科研训练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切实参与到科研训练中,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效果。

总之,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实施基础阶段科研能力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科学研究思维方法和技术,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导师的交流,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习惯,塑造更为健康的人格,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基础阶段实施科研训练工作的重要性,以保证七年制学生基础阶段科研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摘要: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建设以及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种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医学领域知识的日益更新,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基础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能力训练及培养工作。本文针对目前七年制学生基础阶段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七年制,科研能力训练,育人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妍,方芳,钟越,等.解析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及其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111-113.

[2]李杨,殷艳萍,孙宁宁,等.七年制基础学习阶段导师制管理机制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04):508-510.

科研能力训练 篇8

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第六代电影人集中推出新片,如《杀生》《白鹿原》《飞越老人院》……陈凯歌和冯小刚也相继推出《搜索》《一九四二》,然而从票房成绩上看,却未达到预期效果,相反低成本制作的一些影片却获得了关注;影片营销不断推陈出新;电影分级制又被重新提起。面对2012年中国内陆电影发生的众多现象,下面从国家政策和管理、电影营销、电影制片体系、电影作品等方面对我国大陆电影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从国家政策和管理角度分析

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政策,如大力支持城镇数字影院建设,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等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文化知识产权的各个层面做了全面而有力的规定,给电影从业者的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电影当前实行的是审查制,审查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但规制手段的过于单一,规制力度的过于严苛以及理念的落后限制了电影创作的自由性,不利于电影市场的繁荣以及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1]。

而在商业大片盛行的美国好莱坞,实行的是电影分级制。2012年著名导演谢飞在微博上发表《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使得一时间“电影分级”在网络上风生水起。然而电影分级在中国的实施困难重重,这和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发展现状和制度是分不开的。中国电影制度的改革需要立足于国情,在逐步完善电影产业法律法规的同时,通过借鉴电影分级制,完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逐步完成由中国电影审查制向电影分级制的过渡[1]。

二、从电影营销角度分析

(一)影片策划与宣传

纵观2012年中国内陆票房收入较高的电影,其在影片的营销策划和宣传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总结如下:

2012年上映的《王的盛宴》是公开承认使用“网络水军”的第一部电影。此前, 已有不少影片邀水军参与炒作, 但普通观众并不知情。国产影片首次公开与网络水军发生关系, 是2011年4月底上映《关云长》。到了2012 年贺岁档,《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同期公映, 刚上映就双双遭遇水军恶意打低分。于是,《王的盛宴》也雇用“水军”与之对抗[3]。

2012年,视频介入到电影营销之中。《白鹿原》纪录片在优酷土豆上独家播放,《太极》等影片套拍微电影利用新媒体渠道推广,《十二生肖》由优酷专门制作"龙的传说"系列视频节目,《泰囧》针对不同受众群,制作了9款预告片及大量幕后花絮……新媒体介入电影营销已成趋势。[4]。

在电影宣传过程中,通过利用微博、人人网以及各种社交类网站特有的转载、分享功能扩大影片的宣传力度;通过主动爆料剧组的新闻,开发与电影同名的游戏以及在电影放映前借助电影制造话题,提高观众的观片欲望和好奇心。如:《画皮2》在放映前就成立的“皮联社”影迷组织,《泰囧》实行的“口碑”牌的营销策略。

(二)档期选择

档期,对于电影的票房收入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诸多爱情电影都会选择在情人节档期放映。再比如2012年华语片票房冠军《泰囧》的公映正赶上《一九四二》上映之后观众心情郁闷,而其它的贺岁大片都将在12月20日左右集中上映,在12月中上旬将近10天的时间成了《泰囧》最佳公映期。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刚结束的沉闷压抑的题材,让观众渴望释放压力。而《泰囧》作为贺岁档唯一的一部纯喜剧题材的电影,正好成为人们舒缓压力的工具。

(三)电影衍生品

在影片发行时,相关商品如音像制品、服饰、玩具、游戏、图书等一同推出,如影片《画皮2》的同名网页游戏“画皮2”,《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再次推动了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中国电影衍生品的发展较之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电影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因此,应该加强对电影产业链的重视,加强衍生品市场的授权与开发。

(四)电影系列片

很多好莱坞的电影通过电影系列和续集形式出现,如好莱坞的《哈利·波特》系列,《星球大战》系列……这些电影系列片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在电影产业链中形成自己的 “影片品牌” [2],不失为一种不错的营销策略。2012年在中国内陆上映的电影《泰囧》和《画皮2》的票房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电影系列片的生产开辟了道路。

三、从电影制片体系分析

(一)制片人制度

在中国大陆,电影以导演为中心,而在好莱坞则是“制片人中心制”。 中国大陆在这方面,应当加以借鉴和深究。2012年,华谊和光线的影视出品居于中国大陆影视公司的前两位,然而大多数的作品还是延续了中国电影的以导演为中心。而华谊出产的《画皮2》在改革“导演中心制”的基础上跨了一大步,将制片人中心制升级为制片团队中心制。其创新性的商业运作体系为其带来了成功。

(二)明星制

明星,一直在影片宣传和票房上起着重要作用。从2012年中国大陆电影发展趋势来看,一线明星和好的演员组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例如影片《二次曝光》宣传时,大腕儿范冰冰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导演李玉的前面。《画皮2》的制片人庞洪邀请到一线影星陈坤、周迅和赵薇。《画皮》艺术、营销总监杨真鉴在采访中说道:“一线票房的明星酬金太贵,不适合《画皮》。既然内地没有票房明星,那么我们就在演员的组合上下功夫,要让演员的组合显示出一种阵容,体现出一种组合优势。” [5]。

四、从电影作品分析

陈旭光:事实上,现在中国电影的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电影要突围,既要有《画皮》那样的电影,也要鼓励《搜索》这样接地气、有现实精神的电影[6]。

《太极 1:从零开始》对于熟悉太极拳的观众来说或许会有些失望,因为该片与观众对太极拳的了解和相关演义完全不同。影片只是借用了他们的名字和影响,而与真实的他们毫不相干。同样引起争议的影片还有《铜雀台》。在《铜雀台》中,周润发对曹操进行了全然不同的诠释。电影应该关注现实,符合国人的文化认同感,才能抓住观众眼球。

五、中国大陆电影产业前景展望

中国电影市场已然复苏,随着中国电影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关注电影本身的主题内涵以及艺术表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高影片本身思想的深度,提高影片的科技含量,培育、打造中国电影产业链,形成中国电影自己的特色。让中国电影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周旻.浅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及其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10.

[2]张秋子.中国电影商业运作探究[J].价值工程,2011(31):299-300.

[3]陈洋平.“网络水军”围剿中国电影[J].时代人物,2013-1-5(1):100-101.

[4]李欣.预则立视频介入电影营销[J].成功营销,?2013-1-15(24-25).

[5] 杨真鉴,高红岩,葛善贤,许乐.《画皮》营销策略谈[J]. 当代电影,2009(7):62-68.

上一篇:法制副校长散学典礼讲话下一篇:怎样写好高考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