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监督管理问题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研经费监督管理问题(精选8篇)

科研经费监督管理问题 篇1

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科学事业发展的投入,各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逐年递增。这些资金管理使用的情况既是国家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监督部门监督的重点。但是由于科技经费监督难、处理难、整改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从科研事业高速发展亟需加强管理和控制的实际出发,加强科技经费管理,保证科研资金的安全、高效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事业高速发展,科技经费的逐年递增,各单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愈来愈重视,在研究所的层面上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项经济活动有章可循,争取经费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经济实力和经营效果业绩显著。

但是,当前研究所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经费计划管理失真

一是科研人员申请科研项目时,不是据实填报经费使用合同,实际工作中课题经费不能按照规定用途、范围、标准使用,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预算数存在较大偏差。二是编制虚假结算报表,项目验收时科研专项经费财务报表任由科研人员编制,一般按照课题预算数或其他理想的数据来编报课题决算报告,课题决算与单位财务决算报告脱节。

(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失范

1、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课题经费支出、使用随意性较大,只要是发票,其用途是否真实,是否超出合同范围,研究所一般不予控制,科研材料购置缺乏必要的验收手续,以劳务费、咨询费等名义虚列支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科研人员甚至以合法税务发票虚构经济事项,套取科研资金。

2、截留课题结余经费。由于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完全由课题组长掌握,往往是科研课题已经验收结题,并提交课题专项财务报表,而实际上课题经费在财务没有进行结算,课题结余资金长期挂帐使用,或由课题组长自主调剂到其他课题使用。

3、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同一课题组长将不同的科研专项经费互相调剂使用,前一课题经费超支用后一课题经费弥补并不鲜见;一些研究所为了完成硬任务明知故犯挪用专项科研经费用于其他建设项目。

(三)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失控

1、转移科研经费。一些科研人员以拨付课题协作经费和以“分析测试”等名义将课题经费转至不具备科研条件的所属公司,由课题组随意支用。有的甚至以协作费名义将课题经费转至所外不具备研发能力的公司,实际用于非正常用途。有的采取虚构经济事项签订合法技术合同的方式转移课题经费,将横向课题经费转至与课题负责人有关联或自己控制的私营公司,经费使用脱离单位财务监督。

2、变相转移截留科研经费。一方面由于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相对严格,个别人便通过研究所内部以课题卡互转的形式,将课题经费使用额度置换到所属公司。另一方面部分科研人员将对外提供分析测试服务取得的服务收入或将对外承接的横向课题经费,直接纳入公司实体或个人出资入股的公司核算。这部分课题合同虽然以公司名义签订,但公司实质上不具备科研能力,完成课题项目完全利用研究所资源和科研条件,变相截留科研收入,侵占国有资产。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滞后

1、政策不配套。由于政府科技政策的不配套和相对滞后,科研项目的保障问题没有解决,出现了客观事实与政策法规相背离的矛盾现象。一是课题结题后经费按要求应进行结算,而现行科研体制,部分人员费用要课题承担,使科研人员有后顾之忧,他们要考虑后续课题接不上时,科研人员的生存问题。二是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开题,往往还包含着研究人员的前期准备,需要预研费用。三是课题项目即使申请成功,课题经费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到位。因此,截留课题结余资金,成为研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也直接导致研究所大量资金沉淀在课题组。

2、指导不及时。随着科技活动的日趋复杂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虽然各部门相应制定制度和办法,但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前瞻性,使问题屡屡发生。各职能部门针对新时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指导不及时,研究所出现问题,没有认真查找原因,跟进管理。如:科技体制改革后研究所基本事业费不足,课题结余经费不结账,导致研究所自有资金不足,调控能力低。但不论是基建项目或是科研项目,都需要项目承当单位匹配一定的经费,为完成硬任务,只能冒风险去动用专项经费。这类问题存在多年,主管部门至今没有明确的实施指导意见。

(二)监管机制与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改革的实践与发展中,各部门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实际上现有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使制度的落实和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1、监督管理机制滞后。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就意味着新问题的出现,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对政策后出现的新问题,没有及时跟踪并加以解决,导致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象“空中楼阁”看得见,模不着。如:按规定申请高技术示范项目要有相关的合作企业,然而,(1)由于示范工程项目,合作企业不好找;(2)研究所觉得找一个不太了解的企业有风险,于是就设立一个科技人员出资或管理的关联公司,既解决了申请项目的难题,又减少了风险;(3)经费主管部门不会也很难对相关的合作企业进行审核;(4)对公司的关联交易《公司法》有严格的规定,而对事业单位和人员的关联交易则是空白。

2、经费监管软弱无力。一是监督问责制不建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制约的监督机制,负责监督的不管理,负责管理的不监督,缺乏严格的制衡机制和约束考核制度,出现问题难以问责追究。二是监管不到位。已有的一些制度执行落实也不够;课题下达部门对相关经费管理有制度、无监督,合同协议对执行单位没有约束力;内审队伍弱化,也未充分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对于披露的问题,重视不够,教育不到位,惩处不力,影响监督效果和权威;各类考核也是往往看重当前政绩,只要不出大问题,对经费使用中的违规现象也是既往不咎,使得研究所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现象日渐增多。

3、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科研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式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尤其是对经费使用的跟踪管理和结果评估缺乏系统的政策措施和监督机制。“只交学费,不太过问学习成绩”,申请经费困难,使用经费容易的现象普遍存在,它直接影响了科技投入与产出比。

(三)研究所科学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1、科学民主决策不够。由于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研究所体制、机制、改革配套措施等问题未落实,研究所在谋求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一些重大决策、重大经济事项,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和民主程序,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所及时调整管理办法不多。

2、监管制度操作性不强。一是制订的规章制度过于原则、笼统,就事论事多,程序性制度少,也较少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和上级管理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制订操作性比较强的具体的贯彻执行规定。二是重大决策和关键岗位的互相牵制方面还缺少具体的相互制约的规定,重要经济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制约程序不明确。制度的粗、空、虚,必然导致制度的约束的软弱乏力,其约束作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四)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1、重科研、轻管理的思维普遍存在。一是存在做事重于合规的思想,有的研究所领导想干事,认为只要把事办成了,就有了申请经费的资本,内控制度、财务监督在一些单位成了一句空话,结果让部分想“方便”地使用课题经费的科研人员较顺利地达到目的。二是法制意识不强,一些研究所认为,要争取更多的资源,就不得不按照社会“潜规则”办事,故而违心或默许做一些担当风险的事情,或以转拨协作费的名义、或回扣进行感情投资,实施“商业贿赂”。

2、经济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一方面部分单位领导对课题依托单位的监管责任以及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经济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部分研究所领导片面认为课题组长负责制,就是课题组长全面责任,而忽略课题依托单位对课题执行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对课题经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政策没有严格规定科研协作对象应具备的条件,部分单位给予课题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在审批转拨协作费,尤其是横向经费的协作费时,依托单位基本上“不设防”。

(五)研究所对所属公司监管不到位

1、公司管理混乱。各类审计和检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单位账面财务收支管理规范化,想随意支用科研经费不容易。一些人为了达到自由使用经费的目的,想方设法另辟渠道;个别单位为解决一些诸如公关活动等方面的支出需要,在“小金库”已三令五申禁止设立的情况下,只能寻找另外的途径来解决。而部分公司特别是小公司利用税局按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完全不管公司的支出是否合规、成本是否真实,在研究所放任或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公司财务管理处于无人监督状态,可以各种名目“灵活”地使用课题经费,为一些非正常的支出需求提供了便利。

2、认识存在偏差。个别研究所所属公司成立或公司存续的目的就是为课题自由使用横向课题经费提供途径。同时也是所办或控股公司的生存之道,因为,项目经费一经进入这些公司,就必须交纳一定额度的管理费,而目前大多数所办或参股公司是为了解决研究所分流人员而设立,要保证他们顺利过渡或生存,就要采取一些“扶持”政策,以解决内部矛盾。这些认识,放任科研经费脱离研究所财务监管。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可以说,凡是可能对研究所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情或活动都是风险,风险与机遇相连,风险与收益并存,特别是内控制度和工作流程失控的风险、财产损失的风险、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干部发生腐败的风险。因此,我们应强化研究所领导的风险管理理念,把风险管理方法和经济管理列入研究所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容,定期培训研讨。同时,明确经济责任,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使研究所领导特别是新任领导充分认识任职期间对所在单位经济管理责任以及执行国家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应负有的责任,提高他们对科技经费管理责任的认识并认真履行职责。

(二)健全管理监督机制

所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都是人为的管理与监督问题,因此,要着力建立健全管理互相配套、互相制约的系统管理制度,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其经济受托责任履行的内在要求,其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要自上而下的逐级授权制度的建设,按照目标管理方式,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二是把程序化管理作为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制订相关的制度程序,使科技经费使用和管理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关系。三是专门部门归口管理,落实督办制度,其核心是保障每项工作的运作都按照制度和程序执行。四是强化服务职能,认真分析研究和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创新监管制度。

(三)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而且把绩效审计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绩效审计,使管理部门能够适时关注掌握所属单位的工作质量情况,工作进度与整体目标是否一致,经费管理使用是否偏差。调整激励机制,按照“考核评价与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原则,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审计结果报告的问题,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区别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查处措施,严格管理和教育,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严格的处理、处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和强化管理的手段,有利于约束管钱管物及科研人员的经济行为,从源头上切断滋生违法违纪的经济基础,促进廉政建设。

(四)提高财会业务质量

加强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是提高财务工作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需要。因此,不仅要加强财务人员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培训,而且还要注重总结经验和交流,使财务人员能够站在较高的起点,以宽阔的视野从事财务工作,以利于提高科技经费管理质量。同时,提供机会让财务人员积极参与管理活动,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措施,使财务管理人员成为名副其实的“管家”。

(五)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科研经费监督管理问题 篇2

从“十二五”国家加大研发投入以来, 高校R&D支出占全社会R&D支出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 2013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到11846.6亿元, 其中高校R&D经费支出达到856.7亿元, 占到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2.08%。在科研经费存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 科研经费审计也就成为了审计的重点, 这就要求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精细化。

二、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1.预算内容与实际支出相差比较大。高校在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时, 没有根据课题特征和实际需要精细编制预算, 其中包括:劳务性费用的预算没有考虑有关人员与该科研课题的时间和目标的相关性, 对劳务性费用的预算没有合理性的标准, 在实际支出过程中, 发放劳务费的人员与预算内容的人员往往不符, 间接套取了科研经费;外协费的预算不合理, 未严格论证外协的必要性及外协单位的经济性, 在实际支出中往往花不掉;设备费的预算不精确, 存在利用科研经费购买其他用途的设备, 包括购买计算机、打印机等通用设备, 间接套取了科研经费。

2.经费配置不合理, 存在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高校科研经费的50%左右用来支付材料费、设备费、外协费;40%左右用来支付差旅费、会议费、办公费及管理费等, 而只有10%左右用于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 劳务成本太低, 这势必导致科研人员使用非本项目支出通过其他科目套取科研经费, 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科研经费划拨不及时, 结余资金过多。一方面, 国家科技计划承担项目立项和财政资金划拨的管理主体分别由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来担任, 科技主管部门要求项目正常开展, 而有些甚至到了中期检查的时候, 科研经费都还没有划拨下来。接近年底, 科研经费刚拨付, 就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使用完毕等。这一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加大了科研单位在经费使用中的难度, 导致在项目开始需要投入科研资金的时候没有经费, 到年底又要突击使用的现象。另一方面, 缺乏校内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 科研经费到账后不能及时入账。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急剧增长, 在高校机关管理人员规模基本不变的现状下, 各高校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 建立先进的信息共享平台, 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

4.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纵向科研经费虽然有相应的管理办法, 但对于具体的执行, 学校部门没有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标准。比如:多数高校存在计提水电费的问题, 没有建立相关的成本补偿机制和合理的分摊方法, 审计过程中不认可计提水电费, 导致学校正常的日常运行成本不能足额补偿;间接经费里可以发放绩效, 学校部门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审核和发放程序;存在结题未结账问题, 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钩, 多数已结题的项目未及时结账, 影响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 对于横向科研经费没有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 加之多数横向科研经费没有预算, 导致支出与项目无关的支出无法核定。

三、科研经费管理策略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发挥预算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全面性指导作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包括经费预算编制、经费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预算监督和预算考评。在编制预算时, 要发挥财务人员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指导项目负责人制定科研经费预算, 使其既能适应科研工作的开展, 又能符合高校财务制度管理规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建立预算跟踪反馈机制, 制定反馈流程和办法, 形成反馈报告;发挥预算的预警作用, 提醒项目负责人注意预算的执行情况, 通过分析科研活动信息, 对预算中没有预计而实际将发生某项业务做出预警提示。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 对预算调整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制约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以及科研管理机构共同完善预算执行制度,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相应的激励机制。科研经费预算批复后,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另外, 应把各项目负责人每年的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其绩效考核的要素, 适当给予奖励。

2.建立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效率。建立校内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设备招标部门、国资部门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 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项目预算、设备购置的申报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进度、项目结题验收等的全过程管理。另外, 在现有财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共享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 将财务处、科研处、内控机构、院系等多个部门联结起来, 对科研经费有关的各项业务实行网络化管理, 首先由项目负责人将课题名称、性质, 经费下拨给单位, 课题负责人及研究组成员, 项目研究期限以及预算批复、预算调整等信息录入到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 并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定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财务处应严格按预算范围开支, 并将经费收支、外拨经费、资产购置等情况录入上述信息平台, 倘若超出某项费用开支范围, 系统则自动予以提示, 以便及时阻止不恰当的开支;项目负责人也可实时查询本项目经费支出明细和结余情况, 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比较预算开支范围, 及时调整各项实际支出, 以达到实际开支与预算开支的平衡。项目完成后, 内控机构就可根据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导出的真实数据, 分析、审查费用开支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有无超范围、超标准支出和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情况, 从而避免决算不实、结题不结账等问题的出现。因此, 各职能部门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 准确查询、实时统计和分析, 以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由单纯的事后控制管理到事前、事中控制管理的转变, 化被动为主动, 从而推进科研经费非涉密项目财务信息公开, 促进实行科研经费的动态管理。

3.报账支出控制, 完善科研经费的财务核算与监督。高校应完善科研经费财务支出审核制度, 严格经费票据审核。一是财务部门应将识别票据的基本知识以培训或财务网站宣传的形式传授给各单位科研人员, 让科研人员熟悉相关票据法规并掌握好票据的识别方法, 杜绝报销那些填写不齐全、缺少发票专用章, 或者是自行印刷的非财政监制或税局监制的票据, 甚至虚假票据等。二是财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 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发放给科研人员个人的劳务性费用, 要严格审核发放人员的资格、标准, 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 以零现金方式支付;科研人员的日常公务支出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 如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费用, 科研人员持卡在发卡银行授信额度内刷卡支付, 并取得发票及刷卡凭证, 然后向单位财务申请报销, 单位财务审核无误后将报销款项直接划入该科研人员公务卡账户中;银行将公务卡的划款信息和公务卡向商户付款的明细支付信息, 通过银联网络系统实时向科研单位财务部门反馈, 这样不仅减少了现金环节, 提高了财务透明度, 而且起到了预防科研腐败的作用。三是严格执行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的规定, 利用科研经费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支出, 必须通过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来进行。

4.绩效考评控制, 优化科研绩效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包括技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评价指标。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应当考虑经费投入大小、时间耗费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因素对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实时追踪考核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投资回报情况, 如可采取项目收益法和项目比较法, 对项目产生的效益准确核算或与同类项目的效益进行对比, 分析评价科研项目的实际价值。同时, 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如对绩效考评中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研人员可以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也可以将科研业绩折算为教学工作量核发津贴予以奖励等;而对那些弄虚作假, 只要经费不搞科研, 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损害学校声誉的, 坚决予以处罚, 甚至取消其以后若干年度申请科研项目的资格。高校应建立和完善适合本校发展的科研绩效考评机制, 改变当前高校科研项目“重管理、轻效益”的局面, 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蒋磊宏, 陈成.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3) .

[2]汤小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高校财务, 2015, (4) .

[3]姜方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商业会计, 2014, (9) .

[4]尹小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探析[J].商业会计, 2014, (11) .

企业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3

关键词 企业 科研经费 管理

科研经费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如何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科研水平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一、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大中型企业,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科研经费预决算不真实

一是,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时,对科研经费本身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大多凭估计或者经验去填报,又怕上级部门审减经费金额,在做计划的时候有意加大预算金额;同时上级部门经费有限,对所申请项目金额审减幅度较大,因此产生计划与实际的偏差;二是人为调整项目决算表,科研项目预算由科研人员编制,而决算时由财务部门提供,预算的不合理导致财务人员根据科研项目核算要求调整经费结构,造成科研经费预决算失去真实性。

(二)科研经费核算不规范

企业科研经费来源不同,有些资金由企业上级投入,有些资金由其他合作企业投入,因此对科研经费的使用限制较多。譬如有些上级投入资金不允许列支人工费和业务招待费,经费支出仅限定在购买设备、材料、研究费用等方面。因而在实际核算中,出现生产和科研费用相互挪用,即本身是科研项目发生的费用,如津贴、招待费等放到了生产项目中的费用中,而生产项目发生的费用,如差旅费、材料费放到了科研项目中,影响了科研经费的准确核算。

(三)科研经费监管难度大

与纯科研机构相比,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单位,科研经费投入也是为将来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因此,日常工作中,生产排在第一位,生产项目和科研项目同时开展,而科研项目多为不完全成本核算,如果存在多个项目并行的情况,难免会出现设备共享、人员交叉的现象,这样就很难区分科研项目到底消耗了多少费用,加大了经费监管的难度。

二、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1. 科研经费投入总额和人工成本不足。与生产项目相比,科研项目对项目成员的能力、素质、资质等普遍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需要科研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的技术问题,做多次的尝试和攻关,这些都要求科研项目需要有比生产项目更多的经费保障支持。而现有的科研项目体系中,一般为生产型科研项目,项目津贴更少,多数技术骨干在承担科研项目的同时,还从事着生产项目,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长“双主体”模式制约了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相比项目承担单位,项目长在科研项目特别是经费使用中居于弱势地位,而项目承担单位本身是一个经营性单位,这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必然服从和服务于项目单位的“大局”,项目长本人难以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科研经费赋予的能力,调集本单位优势资源,更谈不上调集其它单位的特殊资源,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和实现技术进步的目标。

(二)财务核算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如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对于财务部门而言,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同,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要求,而且企业财务部门本身业务量大,没有精力收集、整理具体科研项目的信息,加之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忽视了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耗费和补偿等,更谈不上参与和服务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出现种种漏洞。

(三)监管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都制定了一些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实际上现有科研管理体制使制度的落实和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1、经费监管流于形式。按照惯例,上级监管部门定期会到科研经费使用单位进行检查,监督科研经费是否使用到申报的项目,是否有挤占挪用现象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况等等。实际上,这种检查对于科研经费来看,仅仅停留在表面账务发生数上,至于是否是该科研项目所花费,对于科研管理部门来讲是个难题。

2、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与科研经费管理未能有机结合。科研项目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与之对应消耗多少科研资源和材料,科研经费应该与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进度和结果对应起来。然而实践中,科研项目实施中是否按科研人员贡献大小分配津贴,科研成效由哪些专家去评判、谁来监督评审过程等一系列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和核算机制并不完善。

三、改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权责明晰、灵活高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1、对外,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有利政策,解决制度欠缺。督促管理部门建立一套控制费用“合规”、单位费用定比补贴、项目费用灵活、人工成本足量配比的一套经费预算与核算体系。一方面使科研经费实实在在地用在项目上,而且便于核算与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配套落实经费管理的项目长负责制,同时可兼顾项目长所在单位的利益。以改变现有的“单位人工补贴项目人工,项目费用补贴单位费用”倒置状态,为项目长负责制奠定制度基础。

2. 对内,在现有政策框架内,就管理层如何用好科研经费做一些更加有益的探索。首先,做好科研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资料成果的归档管理。加大科研项目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按纯新技术研发项目、生产攻关型科研项目和生产补贴型科研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适度增加纯新技术研发项目方面的外协费用,引进外部智力,加大新技术攻关力度。其次,加大科研项目的人工成本投入,按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从企业工资总额中给予人工成本配套。第三,积极营造“重科技、重人才”的浓厚学术风气,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推广,特别是推广给予专项奖励,可以统筹拿出部分科研经费用于推广和奖励。

(二)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和经费核算管理

财务部门应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使预算既适应项目运行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加预算的可操作性。

科研管理部门应同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就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分析与预测,避免科研预算不符合财务政策,减少科研投入的风险,保证推荐科研项目的质量。

科研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项目支出的跟踪管理。就科研项目的成本支出范围与结构进行分析与预测,避免科研预算不符合实际,减少科研项目决算时调账的几率,保证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同时依据项目的支出预算对财务支出状况进行管理监督,切实履行对经费开支的审批职责。提供机会让财务人员积极参与管理活动,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管家的职能,使企业财务对科研经费的支出项目做到心中有数。

(三)完善管理监督和评价激励机制

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使管理部门能适时掌握所属单位的工作质量情况,工作进度与整体目标是否一致,经费管理使用是否偏差。调整激励机制,在区别对待、增加科研经费人工投入比例的基础上,加大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量、技术贡献特别是关键技术贡献方面的考核和奖励力度,加大科研项目成果推广应用的支持和考核力度,建立科研项目延时回报机制。

(四)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实践证明,内部审计监督是发现管理漏洞、违纪行为以及检查制度执行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应该积极加强内部审计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实践中,应建立健全审计工作体系,使科研经费处于被监督被监控状态,促使管理部门经济有效的利用资源,确保科研项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雪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讨.山东煤炭科技.2009(2).

[2]林仁莺.企业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审计与理解.2009(10):33-34.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篇4

1.目的

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依据国家制度有关规定,结合XX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科研经费的来源、支出范围、审批与报销、经费的分配、经费的决算和结余经费的分配等管理内容,适用于公司《研发课题管理制度》内各类研发课题的经费管理。

3.职责

3.1 由技术中心负责起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公司下属各部门参与起草。

3.2 技术中心综合管理科(以下简称综合管理科)、财务中心财务部(以下简称财务部)是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共同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管理和监督。

3.3采用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由课题负责人在综合管理科和财务中心财务部的管理、监督下,按财务管理有关制度和预算计划支配使用科研课题经费,不得超出预算或课题合同规定的开支范围。

4.经费来源

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有:

(1)列入国家、部委、省厅等各类科技计划的课题经费(即纵向科研经费);

(2)国内外合作或委托研究的课题合同经费(即横向科研经费);

(3)从上年销售收入中划拨3%的科研经费(高新技术企业的科 研经费);

(4)公司科研创新基金专项经费(企业内部课题科研经费);

(5)其它经费。5.经费使用范围

5.1 课题负责人负责项目科研经费的预算和支出管理,须符合本制度规定经费使用范围的要求。

5.2 科研经费必须用于与研究课题直接有关的研究工作,按照财教【2011】434号文《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规定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5.3直接费用是指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具体包括:

(1)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2)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依托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5)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了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研究工作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会议费支出应当按照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并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和会期。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赴港澳台、外国专家来华及港澳台专家来内地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9)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用,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费用。

劳务费应当结合当地实际以及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

(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实施的相关工作人员。

除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有明确规定之外,按照财教【2007】428号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与国家、省相关规定冲突的,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11)其他支出: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直接费用应当纳入财务部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5.4间接费用是指承担部门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用于补偿承担部门为了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以及绩效支出等。绩效支出是指承担部门或课题负责人为了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5.5间接费用除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有明确规定之外,按照财教【2011】434号文《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规定执行,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算。

间接费用的提取比例如下: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与国家、省相关规定冲突的,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5.6

间接费用由课题负责人统一管理使用。课题负责人应当制定间接费用的管理办法和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经承担部门领导审核和课题负责人签字后,报技术中心综合管理科(以下简称综合管理科)备案。合规合理使用间接费用, 结合一线科研人员的实绩,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体现科研人员价值,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承担部门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科研项目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6.经费审批与报销

6.1科研项目经费到达后,由综合管理科及时通知课题负责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采用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确保按科研项目预算计划支出各项费用,并将各项费用归结到科研项目专用账号。

6.2课题经费的支出采用“经费开支审批单”制度。在“经费开支审批单”上写清费用明细和金额,由课题负责人和综合管理科科长双方审核签字,报技术中心主任审批。批准后,方可使用科研经费,并由综合管理科备案。

办理报销手续时,均应凭具原始票据。原始票据先由经办人或验收人签字,再由课题负责人和综合管理科科长双方审核,审核通过签字后,才能按照公司报销审批流程办理。审核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违反预算原则、情节严重的,从严考核、并在公司内通报;必要时,停止课题经费使用。6.3科研设备、仪器和资材等物资的购置需要按以下要求办理后,方可按照公司采购流程执行;否则,技术中心有权停止该课题经费的使用。

(1)凡属国家规定的“控制社会公司购买力的商品”,原则上不得列入科研经费开支,如个别项目确系科研需要,并在申报时已列入经费预算计划内的,经技术中心主任批准,按专控商品规定上报批准后购买。

(2)提报采购计划前,课题负责人先办“经费开支审批单”,并注明课题费用账号,然后作为采购计划附件一并提报采购部门。

6.4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其产权归公司,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有优先使用权;课题完成后归课题负责人所在承担部门使用。仪器设备的管理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所购图书资料(含专业学术会议资料)、工具书等归公司档案室所有,报销前须有档案室人员登记验收,并在收据上加盖公章后,方予以报销。

6.5凡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协力人员工资、咨询、劳务费等开支,应从严掌握。需由经手人和课题负责人签字,由综合管理科科长审核、技术中心主任审批后,方可报销。

6.6成果鉴定及有关的各种开支,课题负责人应提前编制经费开支预算计划,报综合管理科审核,由技术中心主任批准,并在综合管理科备案,否则不予报销。

6.7在课题组领用以下课题物资时,均须在领料单上注明课题费用账号,并经课题负责人和综合管理科双方审核。(1)在公司内领取科研课题所采购的物资。

(2)属于课题预算范围内、不需采购即可在公司内部领取的物资。跨部门不宜结算的物资,可以采取公司内部转账形式支付。

6.8凡未经同意,不按时提报《课题进展报告》或《课题结题报告》以及批准撤消或中止计划实施的课题(自批准之日),技术中心将中止其科研经费的使用。

6.9 财务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每月由财务部对科研项目按费用账号归集费用,并结合项目预算费用和经费使用范围进行分析。由技术中心主任组织综合管理科和课题负责人召开费用使用情况分析会,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超出预算。

6.10综合管理科会同财务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或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可暂缓、中止其经费使用,并提出批评或行政处分,以至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7.经费的分配

7.1凡属公司科技人员承担的纵向或横向课题,公司均按当年实际拨款(除去合同规定应偿还部分)10%的比例提取科研管理经费。用于课题组和公司的实验室建设、学术研究、技术创新、学术交流、科研学习与调研、科研管理、聘请技术外援的酬金等。

7.2 科研项目提取的绩效经费转入财务部设立的科研项目绩效专项账户。绩效支出按照“重贡献、重实效”的分配原则,在绩效考核方案的基础上,由课题负责人根据科技人员实绩,编制分配方案,由综合管理科审核通过后、经公司总裁批准,按照薪资流程发放。绩效支出的发放对象为课题组成员及参与课题研究的相关人员。

有绩效支出的纵向科研项目,其绩效支出按相关上级主管部门项目经费管理规定和(或)批复预算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绩效支出按不得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执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到账后,在不违反与委托方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前提下,项目负责人可向公司申请提取绩效储备金,总额不得超过实到经费扣除设备代购费和外拨经费后的30%(具体比例由项目负责人确定)。

7.3 凡属成果转化或转让的项目,从所得转让费中扣回全部投资或按合同还贷后,其余部分按《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第四章收益分配”规定执行。

8.经费的决算和结余经费的分配

8.1科研课题结束后二个月内,课题负责人应会同综合管理科和财务部抓紧清理账目,核实拨款和支出,认真填写项目经费决算表和仪器设备购置清单一式两份,一份存入课题档案,一份经综合管理科审核、由技术中心主任审批通过后,报公司财务部予以核销。批准撤消或中止计划实施的课题也应按上述要求和程序办理,其结余经费由财务部收回并转入公司科研基金账户,用于支持其它研究工作。

8.2

课题完成后,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可按仪器设备总价值20%折算为项目结余经费(此项费用由使用部门从仪器设备购置费中支付);如继续用于本项目组研究工作,不再计价纳入项目结余经费。

9.附则

9.1凡个人收入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9.2本办法由技术中心负责解释,与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有抵触时,以上级部门规定为准。

试论科研经费的管理 篇5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国家在科研项目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制定出科学系统的预算定额标准,科研人员并非财务人员,预算观念淡薄,只把科研预算作为争取科研经费的环节之一,前期可行性调查不到位,不进行足够的调研和科学的测算,编制出的经费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凭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填列出预算数据,缺乏前瞻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

(二)缺乏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

教学资金与科研资金来源于不同的资金渠道,在使用时,要按规定计入各自的成本,但是在实际中,通常很难严格的将两者成本准确核算。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用于实验教学的材料经常被用于科研项目的实验,例如,教学用固定资产用于科研的使用费,从

事科研使用的水电费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全部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科研人员的超比例提取津贴、酬金;在报销费用时,发票中所列的明细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在人工费的开支上,虚构人员或假借学生身份套取助研补贴,使项目成本核算难以实现实事求是的原则。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只是部分地从科研经费中得到补偿,科研成本严重的挤占、挪用了学校的教育事业经费。

(三)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的专项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支出不合理,甚至发生违规调账。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上缴管理费,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躲避学校对资金的监管;有的为了套出现金,用大量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如招待费、交通费等;许多项目结题不结账,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一些项目负责人还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费用,疏于对结余资金的管理。

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有效性差的问题,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途径与办法已成为提高科研水平,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才能合理分配使用、充分发挥现有科研经费的效益。

二、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因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有效管理科研经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应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三方共同协作编制更为科学合理。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预算程序,以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对科研人员来说,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经费预算依据科研项目申报书中规定的研究任务进行。编制预算要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预算,按照全额成本支出原则,并且将上报的经费预算在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备案。对财务部门及财会人员而言,应尽早介入科研项目,及时提供财会服务及进行财会监督,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财务信息的支持,编制更科学合理的预算。

(二)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根据教财[2005]11号文件指出的,“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为了控制具体科研项目的支出金额,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在建账时,应依据项目预算书中的各类明细支出项目增设相应的明细科目,设置每项明细科目的预算限额。在经费支出的的实际操作、核算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限额制度,对符合规定的且在预算限额内的票据予以正常报销,超出预算限额的支出,就不予以报账。这样项目负责人就能在前期更加详细地对经费项目支出进行合理估计,有效地避免经费的预算内容与实际开支相脱离,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在纵向课题经费开支上,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应严格规定科研经费的开支范

围与开支标准,人员经费、管理费、协作研究费,对这三项经费预算比例不能随意调整;人员费不能用于人员奖励,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在批复的预算内据实支出;项目管理费用应在项目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规定的行政管理支出;项目中使用学校的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应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合理的分摊计入课题成本。

在横向课题经费开支上,应建立兼顾学校、院系和科研人员个人利益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财务部门要按科研收入的一定比例弥补科研活动中消耗的使用学校教学设备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并在项目结题后进行财务分析,使科研经费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审计制度

1.加强内控制度审计,促使科研经费依法管理。首先要做好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的审计,看是否包含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当中存在问题的相关解决原则和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2.做好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规范经费使用行为。认真做好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加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度,严格控制经费的开支范围与标准,有利于防止滥用科研经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重点有:学校财务部门是否统一管理科研经费,杜绝科研经费脱离学校监管形成经费使用体外循环等现象;经费报销是否符合规定,票据是否合法真实,签字是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资料(推荐) 篇6

A.科研经费使用盼管理制度改革

2016年1月,一篇有关“万亿科研经费去向何处”的文章受热议。虽然2月份科技部反驳了该文章说法不实,但万亿经费流向何处并未提及。

与此同时,2016年1月30日-2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孙宪忠研究员就2016年两会拟提建议案《关于建立“科研友好型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的建议(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法学网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今,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近日,孙宪忠代表吸纳社会各界提供的意见,对建议案进行了重大修改,形成了《关于建立“科研友好型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的建议(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再次向公众征询意见,继续受到广泛关注。这份意见稿指出科研经费使用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据了解,目前中国每年万亿科研投入已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让中国众多科研人员吐槽的是:这些经费中有部分遭无效使用,而科研项目负责人因为无劳务费,而对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已影响到中国未来创新能力。

科研经费使用盼管理制度改革

有专家指部分科研经费无效使用、项目负责人没有劳务费、费用缺乏精细化管理,三大症结绑住科研人员手脚

症结1

部分科研经费无效使用

症结3

某省级科研院所承担了国家基金委、科技部等部委项目,一年科研经费数千万元,该单位科研人员李磊(化名)称,科研经费的使用是让大部分科研人员头痛的事。

“经费划拨效率较低,比如今年1月立项的科研项目,10月财政才把经费拨下来。”李磊说,项目要等快一年才获得立项文件、下拨经费,而这笔钱又必须马上用完,年底科研人员大多在想着如何把钱用掉,而不是把这笔经费真正用在科研上,有些单位在用不完经费的情况下就拿去买设备。据其称,不少科研院所都有这种情况。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包信和也提到了上述问题。

“为了年底突击花掉经费,人文学科买电脑,理工科买设备。”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新设备买回来,有些使用率很低,有些甚至弃之不用。

遇到很多类似问题后,李磊单位想出的解决办法是:一个科研项目的经费全(院)单位用。“如果科研单位老老实实用,经费用不完的话,明年会被相关部门拉入黑名单,不能再申请经费,所以肯定得把钱花掉。”李磊说。科研人员科研时间本就不够,现在还要成天想着应付经费使用,“一周五天工作时间,有一两天却是用来报账”。

“我们单位刚成立时,科研项目很多,有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等,由于经费报销麻烦,这两年钱太难用,太痛苦了。”李磊说,一些单位为此开始减少申请科研项目,更多是做企业的横向研究。

尽管科研人员“各显神通”,还是有经费用不完的情况出现,某省科技系统一个重大专项,有几万经费实在花不掉,这笔钱便一直放在科研单位财务那里,既不能返还政府部门,科研人员也不敢用,经费就闲置在那。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陈和生发现,2014年差不多有130亿元科研经费没花出去。另一方面,我国“十二五”规划中要推进的16个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最终好多项目连立项都没立上。

万亿经费缺精细化管理“我们经费绝大部分都用在购买设备上,占总经费七成左右。”某大学光电工程研究所一位教授告诉记者。天津南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一名参与省级课题的研究生透露,经费中六成用于购买器材、材料。

买设备成了科研费最大的去向,有时是“不管需不需要”。不少两院院士谈到科研经费去向时都会提到一句话:“我们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实施,都是外国实验设备商的一次盛宴。”

可是,科研中最需要钱的科研人员,却很少能得到报酬。“科研经费配置重设备不重人”,广东有科研人员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比如科技部一个100万元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做三四年没有劳务费,只有三四万元的绩效费用,这点钱科研人员根本没法过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孙宪忠研究员在他的关于建立“科研友好型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目前的经费管理制度仅仅许可劳务报酬一项列支项目预算总数的20%,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规定,科研经费中劳务费仅可支付给没有工资收入的研究生、博士后、临聘人员,不包括项目负责人报酬。由于无报酬,大量科研人员放弃申报科研项目,教授以上级别科研骨干不愿意做科研。

孙宪忠本人参加评审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人中,教授以上级别科研人员非常少。他所在的学科,2015年中国社科院甚至无一人申报,其他科研项目系统也存在这种情况。即使申报项目,也是为了评职称,这导致了近几年科研实际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不论是申请立项材料还是结项材料,都很少有优秀的作品。

症结2

经费配置重设备不重人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1.3万亿元。早在2012年,中国研发支出就超过1万亿,按购买力计算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虽然科技部否认网上流传的一些关于科研经费不当使用的说法,但万亿科研经费去向依旧有待厘清。“实际上没有人知道这个比例到底是多少。”大连理工大学孙玉涛教授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主持了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追踪研究科研经费去向。

孙玉涛教授说,中国的科研经费管理还是粗放式的,目前国家对经费使用统计相对薄弱,政府研发经费投入统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钱花在什么地方不清楚。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对经费使用的过程监管。”财政部、科技部2015年12月31日下发的《关于中央财政科研项目使用公务卡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据了解,科研经费源出多头是监管乏力的主因:不仅有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等机构拨付的纵向科研经费,还有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横向科研经费,但却无统一的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这给科研项目申请者创造了钻漏洞的客观条件:有课题负责人仅仅干一个项目,却一题多报或重复申报,既拿中央财政资金拨款,又拿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出现套取资金、浪费资源的现象。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中央第十巡视组组长令狐安2014年先后巡视科技部和中科院,他说过一个例子:科技部下属的火炬中心2014年掌握约60亿元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科院下属单位争取到火炬中心项目后,就跟中科院表示,钱是从科技部争取来的,受科技部监管,所里无权监管。可是,科技部也无力监管这笔资金。

有大学财务部门负责人称,近年来,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逐渐成为衡量单位实力的考核指标,申请科研项目出现功利化的现象,学校给出了大量鼓励措施为科研工作者申报项目大开绿灯,经费到手后,高校对科研人员的激励程度远超监管,从而导致这一块成为了监管真空薄弱地带,甚至曝出一些科研经费贪腐的刑事案件。

B.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急需改革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研,不仅出台了许多鼓励科研的利好政策,而且向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了巨额科研经费。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的科研项目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均有大幅度的增加。

但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方面,随着学术界被曝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违规使用资金现象,继而激起巨大的争论。

纵观这一争论,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科研经费浪费严重,大约只有40%的科研经费真正用于科研本身,剩下的60%则被日常开销、请客吃饭、买房买车等消耗掉了。相当部分项目负责人通过开具虚假发票等各种不法手段借以套取、侵吞科研经费。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实例,已经有部分科研人员因此而被判刑。但我国科研人员普遍并不认同上述观点,他们显然持另一种观点:目前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报销制度很不合理,使每个科研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报销上。即使这样,他们依然无法正常使用和报销其项目中的大部分科研经费。

与上述观点相关,在我国高校和其它科研领域已经产生并存在着一种不正常、不健康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我国科研经费使用监管层已经对科研人员产生了更加严重的不信任,因而制定了更加严苛和复杂的监管和报销制度。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则普遍觉得人格受到侮辱,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大大下降。

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和报销制度,找出滥用和浪费科研经费的真正原因,否则就会严重伤害我国一大批科研人员的感情,影响科研的发展和质量,进而会给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造成更大的浪费。

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和报销制度,为何“槽点”多多

一位科研人员到农村做调研,即使吃住在农村的家庭旅馆,但这些旅馆一般也不提供正式发票。根据目前的财务规定措施,科研人员无法通过正规途径报销,只能自己支付这笔费用。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科研经费的不规范使用? 为弄清这一问题,有必要先梳理我国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中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类科研项目:国家项目、一般法人和自然人委托项目,前者称“纵向课题”,后者又被称为“横向课题”。无论“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相关的课题经费都必须首先汇入项目负责人所在的单位账户,然后单位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统一监管。

具体地说,项目负责人对其项目经费仅仅拥有有限的支配权,因为项目负责人每使用一笔经费,都必须经过单位财务部门的审核;如果某笔支出的费用未通过审核,那么,他便不能报销该笔费用。单位财务部门审核能否报销的依据便是各单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制定的“科研经费使用与报销管理规定”。根据笔者了解的信息,在各单位的管理办法中,有下列几条共同的管理措施:

第一,详细而具体地列明了允许报销和不允许报销的项目。高校允许报销的项目一般有:“采购机器设备费用”、“差旅费用”、“为召开或参加学术会议而支出的费用”、“为收集资料而支付的费用”、“出国考察或调研费”、“资料复印费”等等。向外部专家和科研辅助人员支付的咨询费和劳务报酬也允许报销,但支付额度不得超过课题全部经费的20%。不允许列支和报销的项目有支付给项目负责人和其他项目参与者的报酬。此外,餐饮费用不得报销。

第二,凭正式发票报销。科研人员如果没有正式发票,那么即使确实为项目支付了某笔开销,也不允许报销。例如,在涉及农村问题的课题调研中,有时候需要吃住在农村,即使吃住在农村的家庭旅馆,这些家庭旅馆一般也不提供正式发票。根据这一措施,科研人员必须自己支付这部分费用。

此外,到异地出差,即使科研人员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发票,财务部门也不一定会核准其报销申请。因为根据财务规定,科研人员在报销异地出差的费用时,须提供的数张发票必须具有关联性和完整性,否则便不能报销任何一张发票。举例来说,如果上海的科研人员去北京出差,免费住宿在亲友家,或者由接待单位支付了住宿费和返程飞机票,那么,该北京市内的交通费以及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差旅费均不得报销,即使科研人员提供了相应的有效双程或单程飞机票,也是如此。第三,在允许报销性项目中,实际费用开支必须与课题申请中经费预算相符。在科研人员撰写课题申请时,必须为其申请做一份项目经费用途预算,例如,“差旅费”为20000元,会议费为20000元。但如果后来这两部分的实际支出分别为25000和27000元,那么超出部分的5000元和7000元则必须由科研人员自己负担。

第四,新公务卡报销规则。自部分科研人员非法套取巨额科研经费曝光以后,几乎所有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都采取了更为严苛的科研经费管理和报销制度,其中一项措施便是实行“公务卡报销制”。这一制度要求无论科研人员是购买办公用品、飞机票,还是给项目辅助人员支付劳务费等,都必须通过刷单位为科研人员协助办理的公务信用卡来进行支付。在科研人员进行报账时,他不仅要提供每次消费支出的正式发票、刷卡消费凭证(小票)和消费购物清单,同时要将公务卡交给财会人员进行核对。如果科研人员到偏僻的小城镇进行调研,所住宿的旅店没有刷卡机,那么,该实际支出的住宿费便无法报销。

科研经费监督管理问题 篇7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国家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也逐年增加,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科研经费也出现了逐年迅猛递增的趋势。高校的科学研究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充分肯定科研项目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不同的来源渠道对科研经费使用有着不同的管理办法,导致项目的经费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缺乏有效的科研经费操作机制,各高校科研经费存在项目负责人财务知识薄弱,支出结构不合理,预算经费与实际经费使用相脱节,科研结余经费管理不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课题以笔者所在的云南农业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调研情况,探讨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1.项目的预算与实际支出差距较大,支出结构不合理。项目预算是项目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对科研经费支出的一个概算。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采取课题主持人负责制,项目合同归属科技部门管理,而项目经费的支出归属财务部门的管理。由于科研项目负责人对财务制度的了解不够透彻,同时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不重视,导致编制预算时对资金使用的实际性和合理性缺乏全面、系统的考虑,预算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出现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的情况,为了项目结题,只能人为地调整实际支出数,造成数据失真,预算形同虚设,项目的预算与实际支出差距较大,项目结题难。

2.科研经费存在结题不结账的情况。由于高校把科研管理重点都放在了立项和争取经费上,项目负责人在申请项目经费时尽量将项目预算做大,而科研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相对较少,从而形成了科研经费结余较多的现象,由于对结题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不重视,导致了科研经费出现结题不结账的现象,一些科研项目已验收结题,但还有剩余资金在财务账面尚未支出使用,这样不仅滞留资金,让科研经费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还给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造成了难度。

3.科研经费使用真实性的核查难度大。科研经费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真现象,被挪用、套取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比如是否如实支付参加项目实验的学生劳务费,是否如实支付农民租地费等情况;还有真发票假业务等违规行为,科研资金没有全部使用在项目研究中,科研资金流失,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督管理的难度。

4.特殊科研项目报销难度大,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根据《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要求“报销凭证必须是真实发票或财政局及税务部门印发的统一收据,且发票内容齐全”。但一些科研项目需要到农村、田间进行试验采样等活动,特殊的实验活动不能取得正规的发票,这就造成了项目负责人报账困难的问题,也加大了财务工作者对报账内容真实性审核的难度。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长期以来,我校科技处和财务处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根据国家各部委和省级各部门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以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监管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和减少科研经费使用不当或违规违纪行为,确保各项科研计划任务顺利实施,促进学校科研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升,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实际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建议,有效地提高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1.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结算管理。针对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科研项目负责人对财务知识掌握不到位,科研经费管理复杂化,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力不从心等问题,建立高校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势在必行。为了有效解决科研经费财务结算报表填制和跟踪预算科目经费使用进度等问题,2010 年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研发了科研经费预结算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支持预算设置,并可从学校账务系统自动提取相关科目的支出明细及汇总数据,也可直接将支出的凭证明细数据导出至Excel,实现科研项目经费结算报表的自动生成,科研项目负责人能实时了解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与预算有偏差的经费项目,尽量减小预算经费与实际使用经费的偏差,有效提高了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2.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强调财务审核责任。学校是科研项目的依托中心,各职能部门应明确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职责和职权,尤其财务部门应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讨论;根据国家、省部级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和办法,严格规范科研经费报账行为;协助科研项目负责人完成财务结算,严格审核科研项目经费决算书,督促负责人在结题时及时结账,不能出现“结题不结账”的情况。

3.开展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强化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的原则。项目负责人应对承担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主要责任,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承担相应责任。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部门,主要针对报账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积极防治科研经费挪用、套取等不法行为,定期对科研项目涉及的相关合同、大额资金支付等进行检查,严格监督“结题不结账”的违规行为,及时地将一些违规行为控制在校内解决,有效地实现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

4.结合科研实际,有效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率。在报销相关的田间试验开支时,小额的劳务费或租地费等,应出具与农民签署有效的劳作或租地等协议和农民工签写的收款收据,并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这样既能保证相对真实的雇佣关系,也有助于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实现有迹可循,有依可查;对于大额田间实验支出,比如向农户购买大量种子等实验材料,必须到当地税务机关开具代开发票。同时,财务处还应严格控制劳务费、咨询费等支出比例,对于纵向课题,严格执行人员支出必须由本人签字确认,再将发放的费用直接汇入领款人本人银行卡,并按照国家税务机关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结合科研实际,在灵活地调整报账规定的基础上,严格规范和监审科研经费使用支出,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长的形势下,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预算经费与实际经费不对应;结题不结账;经费使用真实性的核查难度大;经费使用效率低等情况也愈显突出。及时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实行经费内部审计制度和结合科研实际制定报账规则,有利于资金实时动态更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便于审计部门监管控制,是规范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总之,科研经费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财务监管模式,才能实现对科研经费的科学化管理。

摘要:随着国家对科研事业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加强,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的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来源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如何规范地管理科研经费,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保证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就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徐昆龙,马福云等.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2013

[2]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2013(3):4

[3]黄秀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9

[4]顾岚敏.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探讨会计之友,2013(12)下:102-104

[5]曹荣.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探索.会计之友,2014(16):104-105

科研经费监督管理问题 篇8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

一、基层医院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科研立项过程中缺乏严谨的态度,只立项不出成果,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医院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把是否有科研课题作为对医务人员的考评标准之一。尽管课题获得立项,但态度不够严谨,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课题设计有问题,只得半途而废,造成科研资金的浪费。第二,科研经费的管理松懈,科研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课题负责人总认为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应该能够自由支配,加之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无法做到对经费进行严格审查,从而将一些不是用于课题研究的开支也在科研经费中报销。科研经费较多的用于劳务费、加班费、补助、差旅费等开支,用于购置设备、实验试剂、材料的支出比例较少。第三,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产出失衡,忽视科研成果的价值管理。大多数医院的科研人员出成果的意识很强烈,却忽视了科研的成本,造成高成本低收益。很多科研课题偏重于理论研究,而实用性和推广应用性较差,造成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调。同时,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只有对有形价值进行管理,而对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权、版权等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及监管措施,未对其价值进行管理。第四,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存在,科研项目剩余经费结余问题有待规范。随着医院科研经费的不断增长,科研经费的沉淀现象也日趋严重,结题不结账是科研项目剩余经费管理存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医院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剩余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较为松懈,使得科研课题中的固定资产没能清理,结余资金未进行重新分配,使得剩余资金和固定资产未能发挥最大的价值。第五,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和配合。这两个部门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职能部门,只能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审批,财务部门负责财务收支核算,两个部门间缺乏沟通的手段,这样科研管理部门很难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从而使审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审批时有超预算情况发生。财务部门不了解科研经费相关的管理制度,只能对报销票据进行审核,不能有效的监督科研经费的开支情况。

二、基层医院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第一,完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实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科研从项目立项、项目申报、项目结题、项目鉴定到成果申报全过程,实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首先,医院成立“科研管理委员会”,由医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委员会的主任,各科室主任担任委员,委员会设在科教科。项目在立项的时候,向委员会递交可行性报告,经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才可以立项。科教科作为医院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指导医院科研人员填写立项报告。根据项目进度表,对科研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督促项目按时完成。对没有按时结题的项目,该课题组三年内不得申报科研课题。项目完结时,及时组织鉴定及申报科技进步奖。第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健全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科教科参照医院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并报财务科统一执行。对科研经费的开支内容、范围、结算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所有渠道的科研经费不直接拨入课题组,而是由医院科研部门及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科教科严格按照制度审批各项费用的开支,尤其是对劳务费、加班费等的审核;财务科将各个项目的经费分别编号,及时了解各个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结余情况等,并通知科教科。第三,建立科研资产审核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经费审计。由审计部门牵头,设备科、总务科配合,制定《科研资产审核制度》。课题负责人根据项目需要,向设备科或总务科提交购买报告,由设备科或总务科统一招标购买。设备部门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同时跟踪设备的使用情况,从设备购置、使用、调拨、报废等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在项目完结验收后,由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最终审计。第四,加强科研成果的价值管理,提高科研人员的成本意识。当前,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版权、实用新型发明等对经济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科研人员应加强成本意识,做到资源共享,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医院在加强科研经费的货币形态和实物形态管理同时,还要对科研成果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管理,对科研经费投入后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纳入科研经费核算体系,为无形资产转让及综合测评提供可靠的依据。

201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这对于加强基层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重要的依据,使得医院科研经费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俐: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与对策.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3)

上一篇:异性效应在青少年中的作用下一篇:国富论阅读感想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