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基金项目管理系统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研基金项目管理系统(通用8篇)

科研基金项目管理系统 篇1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选题面向全省财政系统内外,公平竞争,择优立项。宗旨是强化对辽宁财政改革与发展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推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促进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充分体现地方财政应用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前瞻性。

第三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隶属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简称“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机构具体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基金项目。

第二章 规划与选题

第四条 辽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的选题,以辽宁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积极探索地方政府理财规律,重点支持财经应用对策研究。

第五条 辽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的选题由“管理办公室”负 责组织征集,在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基础上,形成《课题指南》,向系统内和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发布。

第六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设立重大、重点和一般三个类别,1年评审一次。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研究文集等。重大项目完成时限为2年,重点和一般项目完成时限为1年。重大项目每资助1-2个,资助金额为8-10万元;重点项目5-8个,资助金额为3-5万元;一般项目为15-20个,资助金额为1-2万元。

第七条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需要和重大工作部署,按照厅党组的总体要求,在统一组织申报的项目外设立重要项目选题,公开招标或特别委托,单独立项,组织研究。

第三章 申报与评审

第八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者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一般应在辽宁财经科研、教学和工作部门工作,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3.申请人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项目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4.申请人当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项目课题组成员不得同时 2 参加两个以上项目申请。

5.项目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5人,单独立项的重要项目课题组除外。

第九条

各单位和项目申请人可从指定网站(http://)下载《课题指南》、《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以下称《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并根据《课题指南》及有关材料要求认真填写《申请书》,按规定时间送其所在单位审核。其所在单位按本办法和项目申报通知规定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并承诺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项目的管理任务及信誉保证。在申报期内,将本单位审查合格的《申请书》及数据软盘统一送交“管理办公室”审核。

第十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实行专家评审制。《申请书》通过专家审阅、集体评议、投票表决等形式,确定拟资助项目名称,报领导小组组长最后审批。

第十一条 评审组专家由辽宁省财政厅聘任,聘期一般为3年,每年可作部分调整。评审组专家在项目评审工作中,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存留或透露《申请书》内容,保证评审工作不受干扰,如出现不严格执行评审程序、不公正评审等行为,将中止其评审资格。

第十二条 经审批立项的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自立项通知下达之日始,按下达的立项设计要求进行研究。项目未能按计划完成的,“管理办公室”通知撤项,该项目负责人在此后两年内不得再申报新项目。

第四章 中期管理与检查

第十三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由“管理办公室”和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机构共同管理。“管理办公室”负责基金项目的全面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项目按时、按质、按设计要求完成任务。

第十四条 项目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后,应立即组织和认真实施立项课题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和项目课题组要接受“管理办公室”和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机构的检查,汇报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提供详细的可供检查的项目研究计划和实施情况等材料。

第十五条 获准立项的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不得随意改变研究方向和立项设计、计划。确有特殊原因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填写《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重要事项变更审批表》,经所在单位同意,报“管理办公室”批复后,方可进行变更和调整:(1)变更项目负责人;(2)变更或增补课题组成员;(3)改变项目名称;(4)改变最终成果形式;(5)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6)变更项目管理单位;(7)延期半年以上;(8)项目执行过程中或成果出版等方面有涉及国家机密的;(9)中止项目协议;(10)撤销项目;(11)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十六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管理办公室”做撤项 4 处理:(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2)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3)第一次鉴定未能通过,经修改后重新鉴定,仍未能通过;(4)剽窃他人成果;(5)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6)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7)严重违反财务制度。被撤销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请新项目。

第五章 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第十七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经费主要由省财政列专项逐年划拨,“管理办公室”根据项目评审结果向各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拨付并委托其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款、专项使用、超支不补的办法,首次拨付为项目资助经费总数50%,项目完成结项后拨付余下的50%。项目资助经费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具体管理,项目负责人按规定掌握使用,接受本单位科研机构、财务和审计部门以及“管理办公室”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资助经费使用要坚持节约原则,努力提高使用效益。

第十九条 项目资助经费使用的范围如下:

1.资料费。指开展项目研究所需的资料收集、图书购置等费用。

2.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工作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开支的差旅费,其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小型会议费。指围绕项目研究举行的小型研讨会的经费开 5 支。

4.印刷费。指项目研究成果的印刷费、打印费和誊写费等。

5.鉴定费。指项目最终成果鉴定的劳务费。

6.完成项目后的余款,可用于成果出版补贴和作科研经费使用。

第二十条 项目资助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与该项目研究无关的开支。对违反财务制度和本规定者,“管理办公室”将视情况采取警告、停止拨款、撤销资助、追回经费、通报批评、不再受理当事人或有关单位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等办法予以处理。情节特别严重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协助监督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同时,还要妥善保管经费开支的各种凭据,接受审计部门、上级财务部门和“管理办公室”的财务检查。

第二十二条 凡因故中止或撤销的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要及时清理账目,并将项目资助经费退还“管理办公室”核销。

第二十三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应比照项目资助经费金额给予1∶1以上的配套资金支持。

第六章 成果鉴定

第二十四条 加强成果鉴定工作是保持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 6 项目方向和水平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公正、民主、科学、求实精神,遵循社会科学研究规律,把成果的质量放在首位,努力促进研究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二十五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机构负责组织鉴定。“管理办公室”建立“专家库”,供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查询使用。鉴定小组应从“专家库”中选择5名专家组成,其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专家不得超过2人。课题组成员不得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

第二十六条 成果鉴定形式分为两种:(1)召开鉴定会,由项目成果鉴定小组成员共同审阅成果,分别填写《专家鉴定意见表》;(2)书面鉴定,请项目成果鉴定小组成员分别审阅成果、填写《专家鉴定意见书》。《专家鉴定意见书》须由各鉴定小组成员本人填写,不得打印或由他人代填代签。

第二十七条 鉴定的主要内容:(1)项目研究成果是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否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2)项目实施是否达到了项目申请书中关于成果的设计要求;(3)项目研究中提出的理论、观点、方法和建议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4)项目研究成果所依据和使用的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和完整;(5)项目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科学、可靠和先进;(6)项目研究成果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达到何种水平,能够取得怎样的综合效益;(7)项目研究尚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在哪些方 7 面进行修改和完善,是否需要重新研究;(8)项目所涉及领域尚有什么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今后需要朝什么方向努力等。

第七章 成果验收与结项

第二十八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最终成果完成后由省“管理办公室”负责验收结项。项目管理部门将2份最终研究成果(含软盘)、成果简介及《结项审批书》,5份《专家鉴定意见表》报“管理办公室”审核。经审核合格后,由“管理办公室”发给《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结项证书》。

第二十九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成果一次鉴定不合格者,允许项目负责人对成果进行修改、加工,并重新组织鉴定。如再次鉴定不合格,则撤销其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资格。

第三十条 单独立项的重要社科基金项目完成后,由“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成果验收和结项。

第三十一条 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对项目成果具有优先使用权。专著类成果,印刷时需在封面后、目录前附页的显著位置标明“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字样。

第八章 附 则

科研基金项目管理系统 篇2

1.1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制度概况(财教〔2015〕15 号)

伴随我国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自然科学基金在众多项目资助中获得广泛认可。然而为了应对国家财政科技资金管理的新要求,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探索经费管理模式改革,并取得一项重大成果:两部委近日联合修订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项目资助资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是指用于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的专项资金,一般实行定额补助资助方式。

(2)项目资金开支范围:包括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由项目资金支付的各项直接与间接费用支出的总和: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具体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 文献/ 信息传播/ 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间接费用主要用于补偿依托单位为了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以及绩效支出等。

(3)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项目负责人(或申请人)应当根据相关性、相符性和合理性原则,编制项目收入和支出预算。对于实行定额补助方式资助的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参考同类项目平均资助强度确定项目资助额度;对于实行成本补偿方式资助的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或择优遴选第三方根据项目实际需求确定预算。

(4)预算执行与决算: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核准的项目预算,项目预算一般不予调整,确须调整的应按规定报批和调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介绍,《资金管理办法》的修订,充分体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较好地平衡了财政管理的原则和科研活动的需要。其中一项重大成果是:劳务费的开支范围从之前的15%扩展为上不封顶。郑仲文坦承,以前项目经费不能用于支付在职人员的绩效,只有极少部分用来支付非项目人员如研究生的劳务费,这种方式不利于激发研究人员的创新热情;何小元告诉记者,劳务费比例的这一变化有利于鼓励教师带动更多学生投入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其才智和潜力。

1.2 澳大利亚发现类项目管理制度概况

澳大利亚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具有丰富的成果与经验,通过国家竞争力资助计划(NCGP)等一些计划支持其创新活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主要负责NCGP的实施与管理,在澳大利亚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为确保科研投入与资金分配实现高效、透明、公平和公正,ARC制定了专门的资助办法,即《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法案》(以下简称ARC法案),内容包括:

(1)阐明了发现类项目计划的目标:①支持优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个人和团队研究,使其产生高质量的结果;②通过支持研究人员的培训并且为优秀的澳大利亚和国际研究人员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加强澳大利亚的研究能力;③支持重点领域的研究,使国家受益;④通过支持国际合作加强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成果。

(2)阐明了发现类项目资助申请的选择标准:申请人(占40%),工程质量和创新(占25%),可行性和效益(占20%)和研究条件(占15%)。

(3)发现类项目的资助额度与资助周期:发现类项目提供的资助资金每年最少30 000 澳元,最多500 000澳元;资助周期为1~5 年。

(4)项目资金开支范围:①因研究需要使用国家或国际基础设施,包括专家档案查看、信息收集和使用数据库等;②和项目有关的车间服务支出(如使用机床或支付给车间技术人员等);③基础研究田野调查必不可少的支出,包括技术支持、后勤支持、交通及住宿等;④和项目有关的第三方提供的专家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语言翻译服务、抄录服务;书籍或档案材料(电子或纸质)购买、数据收集与分析服务支出等等;⑤专业设备(及其维护)和项目所需耗材;⑥人力资本费:例如博士后、科研助手、技术人员和实验室服务员等劳务支出;⑦更高程度的研究津贴;⑧出版和传播项目成果及宣传支出;⑨项目所需专门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⑩项目负责人的科研培训支出;輥輯訛为了培育或加强国内或国际科研人员之间的项目合作而必需的差旅支出:国内或国际经济舱支出等,整个项目研究周期不超过50 000 澳元;輥輰訛项目所需的主机托管和研发支出等;輥輱訛和项目有关的工作坊、小型讨论会或大型会议等支出(包括合理的早茶、中饭或下午茶等招待费用等)。

2 中澳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制度比较

第一部分总体描述了中澳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制度概况,本部分从战略规划、流程管理和项目资助格局3 个方面进行详细比较。

2.1 战略规划比较

国务院明确提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要聚焦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注重交叉学科,培育优秀科研人才和团队,向国家重点研究领域输送创新知识和人才团队。着眼于新定位,适应新要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实施五项战略,分别是原始创新战略、创新人才战略、开放合作战略、创新环境战略和卓越管理战略。澳大利亚发现类项目的目标是:支持优秀个人和团队基础与应用研究;拓宽研究领域的规模并且加深研究的重点;协助研究人员在他们的研究条件下达到最好的结果;培养澳大利亚公民的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在高质量的研究环境下鼓励研究实验;加强国际合作研究;促进澳大利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国的自然科学类基金项目都致力于创造研究环境、支持人才、支持对外合作以期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我国还明确提出卓越管理战略,实行集约、简约、节约型管理,把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发展推向新阶段。

2.2 流程管理比较

2.2.1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流程管理包括申请与评审流程和资助与实施流程

申请与评审方面:(1)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可在规定期限内向基金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2)基金管理机构应当自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4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对符合条例规定的予以受理。(3)基金管理机构应当聘请高学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同行专家进行评审。(4)对已受理的项目申请,应先随机选择3 名以上专家通讯评审,再进行会议评审;对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的项目申请,可以只进行通讯评审或者会议评审。(5)评审专家应从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6)对通讯评审中多数评审专家认为不应资助的但创新性强的项目申请,经2 名评审专家署名推荐可进行会议评审。(7)基金管理机构根据规定和专家评审意见,决定资助项目。(8)申请人不服基金管理机构作出的决定,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 日内向基金管理机构提出书面复审请求。(9)在基金资助项目评审工作中,相关人员应申请回避。(10)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不得干预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资助与实施方面:(1)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自收到资助通知之日起20 日内,按照确定的资助额度填写项目计划书,报基金管理机构核准。(2)基金管理机构对本年度予以资助的研究项目,应及时向国务院财政部门申请预算拨款。(3)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项目计划书组织开展研究工作,作好原始记录,并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4)项目实施中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需做出重大调整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提出申请,报基金管理机构批准。(5)自基金资助项目资助期满之日起60 日内,项目负责人应向基金管理机构提交结题报告;取得研究成果的应同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6)基金管理机构应及时审查结题报告,对不符合结题要求的提出处理意见,并书面通知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2.2.2 澳大利亚发现类项目流程管理包括评审和审批流程

评审流程:(1)ARC初筛申请项目是否符合资助项目的相关规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可判断其没有资格。(2)ARC可以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的任何时间点作出决定。(3)ARC有权根据评估数量或专业知识对申报项目提出资助额度的建议。(4)所有申报项目都要符合相关计划的资助标准并且遵守相关的资助规则。(5)ARC在选择过程中可以随时停止申报项目的进度。

审批流程:(1)ARC CEO根据ARC法案向部长提交资助建议,部长决定是否采纳通过的建议、资助数量以及拨给依托单位款项的截止时间。(2)根据ARC法案,对于不符合资助标准的申请,部长不得批准;所有依托单位都会接到结果通知(包括资助和不资助),申报成功的项目结果、资金分配和其他相关信息将在ARC网站上公布。(3)其依托单位也会接到纸质通知信件,信件包括立项通知及资助协议副本等材料。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澳大利亚发现类项目的流程管理方面大同小异,两国都首先明确了申请的资格条件,其次对于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都进一步规定了相关的资助建议,包括资助数额、资助时间等。

2.3 项目资助格局比较

2.3.1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格局概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稳步提高,资助格局不断调整优化,形成了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和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三大资助格局。

研究项目系列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由表1可知:(1)从分布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面上项目所占比重最大,大约占到78 %以上。(2)面上项目2012 年的申请数量是87 778 项,批准数量是16 891 项,经费数额1 248 000 万元;2014 年的申请数量是59 170 项,批准数量是15 000项,经费数额1 193 487 万元,呈下降趋势,经费资助数额年平均下降2.21%。(3)重点项目2012年的申请数量是2766 项,批准数量是538 项,经费数额156 700 万元;2014 年的申请数量是3025 项,批准数量是605项,经费数额204620万元,呈上升趋势,经费资助数额年平均上升14.27%。(4)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资助强度都在稳步上升,其中面上项目2012 年资助强度73.89万元/项,2014 年增加到79.57 万元/项,年均增长率3.77%,重点项目2012 年资助强度291.26 万元/项,2014 年增加到338.21 万元/项,年均增长率7.76%。(5)项目资助率也在上升,2012 年面上项目资助率19.24%,2014 年增加到25.35%,重点项目2012 年资助率19.45%,2014 年增加到20%。

人才项目系列包括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由表2 可知:人才项目系列的经费资助数额在逐年扩大,表中3 项基金2012 年批准经费数额497 500 万元,2013 年合计批准数额529 900 万元,比上年增长6.51%,2014 年合计批准数额569 693 万元,比上年增长7.51%,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与此同时,人才项目的资助强度也在逐年增加,可见我国对人才项目的重视程度日益剧增,正积极创造人才环境,大力支持人才战略。

此外,环境条件项目的资助数额与资助强度也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0 年中国科协年会特邀报告会上披露,我国科研经费节节攀升,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这使得我国科研基本上走出了经费短缺的羁绊。

2.3.2 澳大利亚发现类项目资助格局概况

在由ARC资助的各主要研究类别中,以整合本土杰出研究力量,增强本国科技与科研国际竞争力为宗旨的探索发现类项目在NCGP体系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与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类似,澳大利亚发现类项目也是由几种不同的项目构成的:澳大利亚桂冠奖学金、发现职业生涯早期研究员奖、发现土著、发现项目、未来奖学金和超级科学奖学金。

(经费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根据2012-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整理。

(经费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根据2012-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整理。

由表3 可知,各项目的统计时间不太一致,所以分项来研究各自的资助情况:澳大利亚桂冠奖学金2011 年申请数量是139 项,批准数量是17 项,资助金额44 516 902澳元,2013 年申请数量是112 项,批准数量是17 项,资助金额47 432 835澳元,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资助金额平均每年增长3.22%;未来奖学金2011 年申请数量是661 项,批准数量是203 项,资助金额144 342673澳元,2013 年申请数量是1234项,批准数量是201 项,资助金额152 292 682 澳元,资助金额平均每年上升2.72%;发现职业生涯早期研究员奖2012 年申请数量是2159 项,批准数量是277 项,资助金额103 875 000 澳元,2013 年申请数量是1281 项,批准数量是200项,资助金额72 321 876 澳元,资助金额年平均下降16.56%;发现土著类项目2012 年申请数量是29项,批准数量是10项,资助金额3850751澳元,2014年申请数量是26项,批准数量是10项,资助金额4886 142澳元,资助金额平均每年增长12.64%;发现项目2012年申请数量是3544项,批准数量是778项,资助金额236 837 254澳元,2014年申请数量是3534项,批准数量是703项,资助金额257 632 541澳元,资助金额平均每年上升4.30%。

数据来源:根据2012-2013年ARC annual report。

对比可知:整体而言,从2012-2014 年,中国自然科学类基金项目与澳大利亚发现类项目的申请项目、批准项目及资助金额均呈现增长的趋势,我国自然科学类基金项目的资助强度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3 中澳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支持效率比较

3.1 中澳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支持效率

3.1.1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支持效率

由表4 可知:(1)整体来看,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面上项目为主。(2)除面上项目的经费支出略有下降,其余各类项目经费支出均增长,重点项目的增长最快。(3)各项目的论文数量均下降,下降幅度为1%~5%之间。

由表4 整理2012-201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平均每篇论文投入变化趋势:由表5 可知,面上项目平均每篇论文投入所需经费2013 年略有下降,2014 年又有所提高。管仕平、朱卫东、吴勇(2010)分析研究发现:(1)运用技术进步来衡量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显示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投入相对有限,但仍然存在提升纯技术规模的空间。(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投入方面存在投入规模效率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有限的资金投入条件下进行结构调整,以获得更高的总效率;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平均每篇论文投入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科研经费投入量不断增加,而论文数量却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加大了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的经费投入量,但是对经费使用情况及效益型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经费监控执行力不足,进而导致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同理可以分析人才项目系列的资助情况:(1)人才项目系列中,青年科学基金占比最大。(2)除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2014 年经费投入有所下降之外,其余项目经费投入都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3)各类项目论文数量整体上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降幅在1%~9%之间。(4)各类项目平均每篇论文投入量也在小幅增加。

数据来源:2012-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2012-201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整理。

人才项目资助经费的持续稳定增长为科技人才和研究群体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使人才和群体能够稳定持续地在重要科研方向上不断深入,进而创造更多的学术成果。

同理可以分析环境条件项目系列的资助情况:(1)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联合基金与联合资助项目经费支出呈现增长趋势,且联合基金与联合资助项目2014 年经费增长了44%,增幅较大。(2)论文数量则呈现下降趋势,没有与经费同比增长。(3)平均每篇论文投入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可见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产出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提高。

总体来看,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014 年的经费支出在不断增加,而论文数量却在减少,可见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较小,亟待调整结构,提高效率。

3.1.2 澳大利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支持效率

尚虎平、叶杰和赵盼盼(2012)指出:2009 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创新、工业与科研部”基金使用情况报告中数据显示:每篇论文花费所用金额为684 美元,折合人民币最多为5472 元;而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近几年每篇论文所需经费都达到16 万元以上,相当于澳大利亚每篇论文所用经费的19 倍之多,存在较大差距。

王涛、夏秀芹和洪真裁(2014)认为近年来我国在自然科学基金领域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被引用率均增长很快,但是与澳大利亚科研产出的整体质量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在农业科学、地球科学和材料科学3 个领域的文献发表数量分别约为5%,8%和16%,学术文章被引用率均低于1%;而澳大利亚学术文献发表数量分别约占全球总量的4%,5%和3%,学术文章被引用率分别约为1.02%,1.22%和1.02%。从文献发表数量来看,我国在上述领域均超过澳大利亚,但引用率来看,我国还有待提高;并且澳大利亚在这3 个领域发表的学术文章在国际上认可程度远高于我国。澳大利亚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数量均处于世界第10 位,篇均引用数处于世界第8 位,篇均引用数量较中国数据高出78%。以此衡量科研成果质量,澳大利亚科研资金产生效率远高于我国。

数据来源:2012-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整理。

3.2 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支持存在的问题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份验收文件显示,此实验室近5 年来共承担高水平国家任务300 余项,科研经费投入1.7 亿元,产出各类论文378 篇,平均每篇论文产出需花费33.797 万元人民币,该文使得人们对公共财政的投入———产出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疑虑。与国外项目数据对比可知,在发达国家中并不领先的澳大利亚的创新、工业与科研部项目财政效率值都高出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倍之多,这说明我国科研项目的经费尚未有效用在项目本身,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澳大利亚平均产出1 篇论文需花费5472 元,而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平均每篇论文需花费20993.88 元的公共财政经费,是澳大利亚的383.7%。这表明,我国自然科学基金资金利用效率很不理想,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

另外,中国科协的调查数据显示:直接用于科研项目的资金比例仅占科研经费的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都流失在项目之外。这也说明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力度不够,经费缺乏有效监管,导致经费浪费和资产流失。

4 完善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是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机构远超于澳大利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大了政府监管的复杂程度;另外我国与澳大利亚的政治架构、文化及教育背景、科研管理体系均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国借鉴澳大利亚在科研管理方面的经验,披沙拣金,促进我国科研管理工作的健康高效发展。

4.1 制定统一的科研管理制度

澳大利亚现行科研资金监管的理念和做法均侧重于预防,通过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审核、项目进度跟踪审计等技术性监管方法,将滥用科研资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近年来我国逐年加大对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投入,产出却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原因之一就是监管缺失。我国现有的科研管理和经费监管办法主要依据各大科研计划和专项资金分别制定和执行,还未形成统一的约束较强的科研管理制度。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科研经费高效使用和规范管理的前提。因此,我国需对现存的各部门分别制定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管理制度。

4.2 做好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流程管理

陈丽云(2010)认为,科研财务管理是包括经费预算、拨款、执行及结题审计等的全过程管理,需要多方配合才能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佳。刘万程(2007)的观点与陈丽云类似,认为课题经费预算、成本核算、监督检查、绩效考评以及结余经费管理几个环节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应有环节。兰世宽、张平发现科研课题管理的最大软肋就是预算经费管理欠妥,他们认为应当科学化编制预算才能解决问题。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流程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 个阶段,只有针对性地把握其管理要点,才能获得最大效益。

4.3 建立科学的基金项目绩效评价

王冬梅(2011)对某部属高校的7 个理工科学院的中央高校课题成果利用进行研究,认为只有绩效评价才是解决管理漏洞的有效方式。俞鸿雁(2007)也提出可以用加强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方式来提高项目实施效果的结论。目前校内的激励机制往往侧重项目和成果本身,对科研工作的学术创新性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关注度不高,使得真正专注学术本身的研究者苦于应付各种考核,忙于争取足够经费支持深入研究。所以,应当建立科学的基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对科技工作者进行长期评定和实质性评定,以便形成踏实求真的科研氛围,使科研工作者更加专注于研究,避免急功近利的现象和学术不端行为。

4.4 加强科研成果应用化考量

李国杰(2003)认为,我国科研资助中忽视了“产出—影响”的考量,使得很多科研资助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科研成果能否产业化、产业化后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因此难以保障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19 万亿元,占全球研发投入比重达11.7%,规模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亦是如此。变基金管理“严进宽出”为“宽进严出”,对科研成果应该严格把关,优胜劣汰,逐步提高自然科学基金使用效率。

摘要:国家对自然科学基金投入是保障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资金来源,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成为科学基金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比较中澳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制度,从战略规划、流程管理和项目资助格局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探讨 篇3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科研项目管理 ;经验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01

农业科研院所是中国农业科研的主力军,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1]。农业科研管理是农业科研院所比较核心的工作,而科研项目管理又是农业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农业科研单位事业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比例的加大,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经费总额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如何发挥科研项目管理作用,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保证顺利完成项目既定目标,是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3-4]。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环植所”)是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天然橡胶、木薯、香蕉、芒果、荔枝、槟榔等主要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与控制、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前沿技术和基础、应用基础及共性技术研究。笔者介绍环植近年来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1 环植所“十二五”以来的科研业绩

近年来,环植所不断规范和优化科研项目管理,申请及获批科研项目的数量、档次、资助强度和成果产出均有大幅度增长。“十二五”以来,共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453余项,获批立项32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217项,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5名,综合试验站站长1名,立项总经费达1.1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科技成果在质和量方面都取得重要突破,鉴定和验收科技成果36项,发表科技论文篇771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53篇,主编专著26部,获授权国家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21项,获软件著作权6项、光碟制品版权1项。共有32项成果获省部以上奖励,占全院的1/4,是“十一五”获得奖励成果数的3倍。“十二五”以来,环植所获批“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儋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等部级平台2个,“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平台,与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建立“热带植物保护合作研究中心”;环植所同时还是 “中国热作学会植物保护专委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热作学会生态环境专委会”、“海南省植物病理学会”、“海南省蜂业学会”等学会组织的挂靠依托单位,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哥伦比亚、马来西亚等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2 环植所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和主要做法

2.1 加强科研项目库建设

建设科研项目库是促进农业科研单位转变科技发展方式,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力,提高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抓手[5]。为及时准确掌握植所科技创新动态和需求,优化科技资源,凝练科学目标,找准科技命题,加强科技项目申报储备,提高科技项目申报质量和竞争力,环植所依据国家、农业部及院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建立了科研项目库。从2011年开始,环植所陆续发布了《项目库管理办法》、《项目库建设方案》等制度和方案,组织全所科研人员以课题组为单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热区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农民增收需要提出项目建议,由所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征集的项目进行评议,择优入库。项目库的建设采取以下原则:(1)分级管理。根据科研项目大小和类型,建立所级、研究室级和课题组级3级项目库,由不同主体进行分级管理;(2)优先选用。优先推荐项目库中的项目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对于优秀和有重大前景的项目给予部分经费支持,用于开展前期预研;(3)动态管理。在做好项目的入库评价和出库推荐的同时,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实行动态更新,不断调整、更新和充实项目库;(4)统一管理。将所有入库项目录入环植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以方便对项目进行查询、使用和建设。通过项目库的建设,提高环植所研项目的申报质量,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近3年来环植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数量、获批数量、获批经费总额和获批率均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属单位前列。

2.2 加强科研项目策划

科研项目策划,是指科研单位组织科研人员据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向国家相关部委及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提出合适的课题并进行项目申报[6-7]。环植所近年在项目策划方面建立了“科技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的联动作用+与科研主管部门的沟通”模式,主要做法有:(1)鼓励科研人员在掌握国家、省部各级科技政策与科研管理政策基础上,从当前热带农业植保和环保面临主要问题科学出发,提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并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2)在院科技处的协助和指导下积极与农业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部委及海南省科技厅、农业厅、林业局等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其科技计划精神,并将掌握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组织科研人员结合自身科研基础认真准备项目申报文本,做到有的放矢;(3)在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时,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在整合单位内部相关优势力量的同时,联合有基础的兄弟单位进行共同申报;(4)及时组织所学术委员会对科研人员进行指导,组织科技人员编写项目申报书,并邀请所外专家对项目申报书进行充分论证,提高申请项目的竞争力。环植所近年在螺旋粉虱、椰心叶甲、香蕉枯萎病、槟榔黄化病等热区重大病虫害防控及热区农田土壤性状、肥力、墒情变动规律与监测等领域获得3项农业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项国家科技援外项目和1项海南省重大项目课题的支持或意向支持(已上报农业部并通过评审),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的联动作用+与科研主管部门的沟通”模式对科研项目尤其是重大科研项目策划立项的推动作用。

2.3 加强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低对科研工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7]。环植所历来重视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科研办公室是科研管理工作的枢纽,几年来办公室的管理人员数量一直在4人左右,人员的学科布局基本涵盖单位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等主要学科领域。办公室内部针对科研办项目、成果、科技平台、学术交流、研究生等业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使得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在一线负责具体业务的办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同时,尽可能安排管理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规定,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注重加强与不同人员的沟通交流:(1)加强与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沟通,在沟通中学习、在沟通中熟悉业务,在沟通中领会工作要求、掌握最新项目申报信息;(2)加强与科研人员沟通,熟悉每个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了解科研项目工作动态,尽可能提供服务和帮助,争取科研人员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3)加强与单位内部与财务、人事、条件和开发等管理人员的沟通,保证项目执行顺畅;(4)选派新近科研人员到科研办公室进行短期挂职锻炼,使其快速、全面地了解全所情况和科研项目的管理全过程,在开拓其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增进了与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了解,为其顺利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

学术委员会是科研院所行使学术权力的主要载体,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评议、评审、咨询、监督和决策的最高学术管理机构[8]。环植所注重发挥学术委员会职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科研项目库建设、重大项目策划、限额申报项目确定、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评审立项及各类科研项目申报、执行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都交由学术委员会完成,起到了审核把关、决策咨询的作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申报成功率。例如,在环植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所学术委员会发挥的作用包括:(1)学术委员会在每年底召开申报动员会,邀请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和管理人员向科研人员讲解撰写技巧;(2)制定详细申报方案,要求全所科研人员在每年1月初完成申请书的初稿;(3)收到申请书初稿后,学术委员会召开专项的会议对申请书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4)在收到修改稿后,所学术委员会组织所外专家对申请书进行再次评议;(5)申请人根据所外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申请书进行修改后,所学术委员会还会对申请书进行再次评议,只有评议通过的项目才能提交到科研办公室进行上报。经过上述程序,提高了环植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成功率,2011年至今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获批率一直保持在23 %左右,高于全院平均水平。

2.5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院所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依据和保障[9],环植所近年先后制定和修订了《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科技成果管理暂行办法》、《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实施细则》、《项目库建设方案》、《项目库管理办法》、《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结余经费管理办法》、《学术委员会章程》等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细化了办事流程,将每项办事流程用流程图的形式印发给各个课题组,以便于执行,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制定了《科技奖励暂行办法》、《重要科技成果策划配套经费实施暂行办法》、《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等奖励和考评制度,从项目申报、立项、发表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获得、奖励获得等都给予经济奖励和考评加分,从而激发科研人员申请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为成功申请科研项目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制度保障。

3 环植所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项目中期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受管理机制不完善的影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管理存在“重两头(项目申报、结题验收),轻中间(项目执行)”的情况[3]。环植所的科研项目管理也存在这个问题,环植所对科研项目主要实行宏观管理,项目获批后,具体的执行由课题组负责完成。部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执行重视不够,科研计划制定不及时、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加上科研管理人员精力有限不能做到对所有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导致部分项目存在进展缓慢、经费使用效率不高、产出未达预期指标等情况,有的还影响项目的最终结题验收。

3.2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横向性和综合性,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既要懂得管理,又要熟悉不同的专业科学,既要做专才,又要做通才[1]。环植所主要从事热带农业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两大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得管理,又要熟悉对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环植所从事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员虽然是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专业出身,但从事科研的时间不长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加上不是管理专业出身,因此在管理方法上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尚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

3.3 人员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环植所虽然制定了《科技奖励暂行办法》、《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等奖励和考评制度,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申报项目、发表成果的积极性。现行制度由于过于注重项目和经费争取,加之考核办法中的评价指标、计分标准等比较粗放,造成科研人员“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实施”的思想较为严重,也导致科研人员产生功利化倾向,只关注科研成果的数量而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现有管理体制限制了科研管理人员从事专业课题研究,而农业科研单位的职称、工资等均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管理人员因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导致成果较少或者没有,进而影响到职称、职务等方面的晋升,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

4.1 强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

(1)项目立项时把好关。对已立项项目,督查项目负责人及时制定可行的科研项目计划和合理的经费预算,必要时可请所学术委员会对其进行评议,以保证项目执行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进展有序,同时也便于科研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跟踪检查; (2)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管理。科研管理人员要积极深入项目组,了解项目进展程度,与科技人员一起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组织召开项目阶段性进展汇报会或学术报告会的方式来进行项目的阶段性检查,这样既有利于学术交流,也达到检查的目的;组织所学术委员会对照项目计划对科研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掌握项目的研究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起,加强项目经费执行情况检查和监督,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经费预算执行,在抓经费预算执行的同时结合追踪项目研究进展;(3)重视结题验收和后续管理。项目完成后及时督促、组织项目组做好结题工作,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对验收材料加强审查把关;对于重大项目在正式验收前,组织所学术委员会进行预验收;对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项目,要协助项目组做好奖励申报、开发推广及成果转化项目的申报工作。

4.2 培养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

一是加强科研管理人员在科技、管理和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定期安排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和考察交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召开科研管理工作会、专题讨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适应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管理人员申报相关的管理类项目,对于比较优秀的项目但未获得资助的项目,可从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和改革启动费中提供部分经费用于支持其开展前期研究,通过执行项目,在提高管理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能有成果产出,增加其获得职称和职务晋升机会;三是鼓励科研管理人员深入到科研项目工作第一线,加强管理人员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便于把握项目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动态管理、合理流动”的竞争和流动机制,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优化队伍结构;五是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引进专门管理人才,完善队伍人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4.3 完善人员激励机制

科学的激励机制,是调动科研和管理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单位科研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建设一流研究所的强劲动力[10],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员激励机制:(1)完善现有评价体系,在奖励和考评中加大项目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和预期产出等管理薄弱部分所占比重;(2)加大对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应用性成果在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绩效评定的比重,提高成果转化效益;(3)对具有较大的探索性、创新性,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而研究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体现的科研项目,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鼓励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4)采取有效措施缩小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在地位及待遇上的差距,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使得科研管理人员的职务、职称晋升不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而以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效率、责任心和科研人员对其的评价等综合指标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王文娟,张开春,陈梅香,等. 关于农业科研单位加强科研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32-34.

[2] 王劲松,张富国. 提高农业科研管理服务水平的体会与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45-47,51.

[3] 汪秀华,张以山,邓庆飞,等.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探讨[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58-60.

[4] 巩亚东.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实践探析[J]. 甘肃农业,2014,392(14):60-61.

[5] 刘双清,匡 勇,伍小松,等.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库建设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发展[J].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4):39-40,74。

[6] 黄忠德,郝 萍,于 淼. 科研项目的策划[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4):40-41.

[7] 汪秀华,王家保,杨礼富,等. 农业科研项目策划实践探讨[J].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5):38-40.

[8] 袁宏伟,杜中军. 关于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学术权力的几点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4,32(2):50-52.

[9] 罗劲梅,周 晶,马 帅. 浅谈科研院所科研制度的建设和管理[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9):42-43.

科研基金项目管理系统 篇4

发布人:王慧颖来源:无发布时间:2009-10-15 18:18:35访问次数:1326

科研经费拨款制度改革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都列入竞争的体制,推行课题招标合同制,故将《科研项目课题基金申请书》,统称为标书(bid sheets,research protocol)。在进行招标时,都要确定重点研究的课题,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根据招标部门所规定的范围、内容和要求,结合自己科研工作的优势,选择课题(可以是分解的子课题),书写标书,进行投标。除国家重点课题外,还有一部分自选课题,完全由科技人员根据自己工作特长及实力和本单位的需要自行选定,而后投标竞争。为提高中标的概率,在投标之前,一定要对投标情况作一个详细的了解。

一、制定课题基金申请书的步骤

(一)论证课题

1.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 这是由国家计划部门和国家科委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各部门科技发展规则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在情报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同类研究单位,以及向专家的调研,综合分析,组织论证,并进行综合研究和平衡后,而编制的攻关项目计划。这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国务 院批准后,提交人大通过而下达实施,这类课题,如“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此外,各部门的课题仍然需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组织论证方式,确定各部门的重点课题,便于有关单位投标竞争。

2.个人选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就应该提出问题,捕捉联想,形成一种意念;随之查阅文献,建立假说,选择科学手段来证实假说。这样在有了科学的假说、证实假说的手段、合理的构思,再用确切的文字表达主体来确定课题,这就是个人选题、立题的基本过程。在确定选题以后,准备申报标书之前,为了增加获准的机会,应该初步写一份意向书,在本科室有关人员之间进行讨论,论证本课题的科学性以及证实假说的手段是否恰当,这样有利于标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但是,有一些临床科技工作者,自选课题后,查阅资料闭门造车埋头书写标书,既不想找上级讨论,更不愿在科室集体讨论,自以为标书一定合格。这类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就会影响申请者的积极性。因此,个人选题进行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应集思广益,使标书更趋完善,这是申请过程中不宜忽视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的选择

临床科研选题途径有投标、接受委托和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自选题目,不论是哪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应注重下面的具体措施。

1.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后,竞争体制引入科技管理。国家攻关项目、部门重点科研项目和基金项目,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落实。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科研课题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中标,从而得到科研经费的资助。为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办法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努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拳头”课题。各地、各部门情况不同,科技人员素质也不一致,总之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在全国或全省,如果把各方面的优势都集中起来,肯定会形成很强的科研力量。就单位而言,如能组合各科室的优势,进行课题协作,也会形成强有力的科研队伍。

2.充分利用、人力物力临床医学选择课题,要遵循卫生事业及经济建设同步前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不能超出经济力量所允许的限度。我国卫生事业经费一般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2 6%,而医学方面的科研经费仅占卫生事业费的 3%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较低,因此用于医学研究经费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更为悬殊。而且近几年内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绝对不能把课题搞得太大,内容太分散;必须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出成果、出

人才。

3.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开发研究 临床医学是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这就注定了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必须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科学依据,没有相当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成果,应用研究也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在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基础科研研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科技开发越来越得到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今后还需加强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特别是省市以下科研机构,主要应当搞好成果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从全国来讲,科研课题经费比例卫生部要求基础研究占 15%!20%,应用研究占 65%!75%,开发研究占 10%!15%。

4.分层次找目标、避免低水平重复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计划管理为主,反映到科技政策上,也是以计划管理为主。从国家级科研课题、卫生部招标课题、卫生厅申报课题,各有不同层次。每位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固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还要评估自己的科研水平与技术力量,申报力所能及的课题,应以地区或国内先进水平为起点,开展研究工作,避免同类工作低水平的重复。

(三)申报标书的途径 标书是课题基金的申请书,因此要按照国家部门的要求,确定课题,填报申请书,按照自己的实力,向不同层次的部门申请。由于投标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因而在希望成功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接受可能失败的局面。申报的途径,分别作简单的介绍

1.国家级科研课题 主要分四个层次。国家和各部门分不同层次,开辟了许多资助科研课题的渠道,其中与医药卫生关系比较密切有下列几种。

(1)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每 5年为一阶段,如“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其中医学部门为国家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由卫生部主持实施,分解出课题或子课题、招标范围、招标内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科技人员可参照《招标指南》,结合自己进行的科研工作,选择投标课题,投报标书

(2)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为了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中先进技术,国家安排了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其中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生物技术,主要是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肿瘤的基因治疗等。这些项目国内能够承担的单位不多,招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宜面向社会。国家计划的攻关项目或高科技计划,多属于指令性计划下达的科研任务,即通过政府文件下达的计划,要求承担单位和参加研究的科技人员,都要全力以赴,完成这项特殊的国家级科研任务。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基金在临床医学上主要资助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印发《项目指南》,供申请者投标时选择课题。该基金资助的范围相当广泛,此外,还有鼓励研究领域。故拟申报基金者,每年都要关注《项目指南》,一般在年底发出,于次年第一季度各单位申报完毕,一旦被批准,资助额度相当可观。

(4)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为了配合博士生培养,国家教委设立该项基金,资助部分医科大学博士点导师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博士的科研、教学质量。招标时虽有招标通知,但并没有具体课题,只规定申报大学的课题限额数及经费额度,有关单位可根据招标通知要求,进行申报。

2.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

(1)卫生部医学科研基金为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和医学科学水平,面向全国医药卫生部门招标、资助有创造性与开拓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每两年申请一次(双年申报),申报范围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传染及地方病、药物、新技术和新方法、社会医学及软课题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等。目前是各级医学院校及各级医院医学科研经费资助的主要渠道,因而凡具有科研能力的科技工作者,应结合自己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投标途径,选择适合的科研课题。

(2)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 各省卫生厅,每两年也有招标通知,根据各省特点制定相应内容,提供省内各医学院校或医院申请,虽然资助额度不高,但足以作为苗圃工作,奠定科研基地,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青年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及部分省市都建立了有关的医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范围是 35岁以下的医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目的是发现、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思维体系,促进他们尽快成才,给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招标时发招标通知,同时还公布招标课题和范围。

(4)省科委科研课题基金 各省科委不同时期有重点不同的课题,包括理、工、农、医各项课题,科技工作者应在招标时,向科委了解有无适合本人研究性质的课题,以便按时投标申请。

3.地区及市级科研课题基金地区及市卫生局根据当地财经预算情况,多数均有一部分资金提供科研基金,所属地区医院或市级医院科技人员,每两年可向有关当局咨询科研课题基金招标情况,由于范围较小,竞争性也比较小一些。因此,估计申请省级课题基金水平不足者,不妨转向地区或市内申请,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来源。

以上是申报科研课题基金的不同渠道,青年科技工作者,应通过不同层次进行申请,不能因为一两次投标失利而丧失信心,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本”,要不断创造科研条件,写好标书,不断争取科研课题经费。

(四)可行性的评估 我们对申报课题的可行性评估时,既要考虑到课题本身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还要考虑到申请者的研究能力与基础设施,评估时要依照下列几个条件,作好综合分析。

1.立题的科学性 首先要看申请者立题的科学依据,对国内、外情况分析及掌握国内、外动态是否十分清楚,以及该项课题研究目的及其科学意义是否十分明确。科研课题的提出如缺乏科学性或者立题依据不充分,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也更谈不到可行性的问题。

2.研究水平的估计申请者在文献复习以后,对国内、外研究水平应有明确的分析与了解。结合自己所提出的课题,可以看出是否达到国际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无创新之处,与国内其他单位研究的重复性是否过多。如果一个课题有创新特点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就可增加在申请科研基金中的竞争性。要是一个课题与他人重复较多,没有新的见解,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在评审中就完全失去了竞争性。因此,对自己申报课题进行研究水平的比较,在可行性的评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在计划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具体,然后在方案实施中的技术路线也要清楚,这样就可评估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有部分申请书的实施方案,只提了一些实验技术的名称,如 PCR、斑点杂交、Southern 印迹杂交、DNA分析、基因克隆等,而在其后面缺乏具体内容,这样会使评审者认为申请人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就这会降低可行性的评估。

4.经费预算及标本数量经费是进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完成标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需有确切的经费预算,而且要符合招标单位的额度要求,经费估算过高也是失败原因之一。再者,样本数量也需要作合理的估计,例如,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需 80 例患者,但每月平均能收治 5!6例,要想一年内完成该项研究工作可行性就成了问题,这就需要申请者延长研究时间或与他院协作进行研究来完成这项任务。

5.研究技术水平与实验条件申请者已有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实验设备条件是完成科研的保证。选择科学手段证实假说,再配合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就会出色地完成这项研究。如果没有研究工作的积累,实验条件下完善,专业技术水平一般,研究梯队不健全,这样的情况要想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可行性也很低。

综前所述,课题研究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入是促进创新性和效能性转向一致的手段,也是保证可行性的一种途径。对课题可行性的评估,一定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查作出评估,以免真正具有创新性的良好课题而不幸夭折。

二、标书的书写

科学研究基金课题申请书又称为标书,虽然在内容上与课题计划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书写格式上却不尽相同,现就标书的书写方法分述如下。

(一)标书的格式

在国家级标书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的标书与卫生部科研基金申请的标书,项目上有一些差别,但格式大致相同。现以 1998年《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申请书》为例,其格式及项目如下所述。封面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课题申请书

研究性质(基础、应用、开发、软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基础、临床、卫生、药学、其他)所属学科名称

课题或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课题或项目负责人

课题或项目编号

研究起止日期

科研基金项目管理系统 篇5

甲方:沈阳化工学院

乙方:院系:同志

沈阳化工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院系同志(以下简称乙方)

经协商,就完成校科研启动基金目标性招标项目

课题达成如下协议。双方共同遵守“关

于试设置校科研启动基金目标性招标项目的通知”的条款。

一、甲方:

1.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元的科研经费,用于上述项目的研究。

2.甲方负责协调项目的实施,监督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

3.如乙方未按项目计划开展工作或违反校科研启动基金有关管理规定,甲方有权调整计

划及经费,直至终止该项目。

二、乙方

1.乙方应按期完成该项目申请时确立的预定目标及“关于试设置校科研启动基金目标

性招标项目的通知” 规定的最低目标责任。请写明具体目标:()

2.乙方除因无法抗拒的因素(如遇出国等特殊原因,无法按期完成目标责任应写出书

面申请延期说明),必须按合同要求完成各项指标及目标责任。每半年上交一份项目

进展报告;乙方发现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或部分失败情况时,应及时通知甲方。

3.由于人为因素乙方未能完成工作计划中各项要求和预定目标的课题,视情况除项目

被中止外,乙方应向甲方退回剩余的经费,直至退回全部经费。

甲方:沈阳化工学院乙方:院、系

负责人:(签名)项目负责人:(签名)

科研基金项目管理系统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我院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力,保证我院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促进医疗、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争取高水平院外科研基金打好基础,特设立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科研基金(以下简称院基金)。

第二条 院基金的经费来源及数额

根据《科学技术进步法》,医院从总收入中划拨专项科研经费作为院基金经费。每年经费总额按上经费的10%幅度递增。人才引进专项科研经费及重大课题配套费不包含在院基金总额内,另行划拨。

第三条 院基金项目由科研部组织院内外专家进行评审,主管院长、院长审批,科研部负责项目的管理,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实施。

第二章 立项与申请

第四条 院基金资助范围包括:

1.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主要是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疾病诊断和治疗机理的研究,以期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

2.临床研究,是指直接以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为主要目标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或循证医学研究。

3.开发研究,是指新药物、新仪器和新器械的研制和开发(仅限临床前研究)以及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创新的研究。

4.护理研究,护理相关问题的研究。

5.管理研究,医院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

第五条 资助额度与课题执行年限

1.院基金分重点与一般项目两个层次。重点基金每年资助3~5项,每项3万元。一般项目包括博士专项基金、青年基金、护理基金及管理基金,其中博士专项基金每年资助3~5项,每项2万元;青年基金每年资助5项,每项2万元;每年资助护理研究项目3项、管理研究项目2项,每项1万元。

2.课题执行年限:以上各类基金执行年限均为1年。

第六条 基本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本院在岗职工,申请人不具备高级职称者课题组必须至少有1名副高以上人员作指导。

2.博士专项基金仅限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申请。

3.青年基金仅限40岁以下科技人员申请。

4.护理基金:在我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我院正式职工,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

5.管理基金:从事管理工作的我院正式职工,中级职称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者。

6.主要内容已获院外资助的课题,不能再申报院基金。

7.有在研院基金项目者不得申请。

第七条 申请与立项

1.院基金重点项目从本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未资助者中择优选取拟予资助。拟资助项目须根据院基金的资助强度重新调整研究内容,并填写院基金申请书,以便进行阶段检查和目标管理。

2.项目受理时间为每年8月1日至8月20日。申请者必须在受理截止日期前填写院基金申请书,报送科研部。评审工作于当年9月底前结束。

3.科研部对院基金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审查通过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最后由主管院长、院长批准。

4.评审专家从院学术委员会中产生,必要时可请院外相关专家参加。参加评审的专家必须学术思想活跃,在课题涉及学科造诣较深,且公平公正、严肃认真、实事求是。

5.对发展潜力较大、有望获取院外基金的课题以及能积极参加学校和医院组织的各种科研活动(学术讲座、报告、培训等)的申请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

6.对拟资助项目在全院公示3天,无异义者正式下发院基金资助通知书,并与项目负责人签订目标承诺书。不接受目标承诺书各项条款者按自动放弃处理。

7.所有参加评审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应对专家的评审意见及申请者的思路、研究方案负有保密责任。

第八条 项目管理

1.院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一次性下拨。由财务科按课题立账,经费管理实行“独立立账,专款专用”。

2.项目获准后,项目负责人应积极组织安排,保证项目在1个月内正式启动。

3.鼓励课题组在计划实施中进行超过原定目标的创新工作,但不能随意减少研究内容,降低原定目标或随意转换课题。

4.项目负责人如对批准资助经费有异议或对目标承诺书的内容难以保证,应在接到资助通知后两周内申请放弃资助。

5.项目进行中,项目负责人若需更换,须提出书面申请,报科研部审查、主管院长审批,但项目接受人须承诺原项目目标承诺书的一切内容并签字。

6.院科研基金经费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按规定审核签字后进行报销,具体开支范围是:

(1)科研业务费:测试、计算及分析费,业务资料费、检索查新费、文章版面费、专家鉴定费等。

(2)科研材料费:原料、试剂、药品等消耗性物品购置费,标本、样品采集加工费、运输包装费,实验用动植物购置、养殖费。

(3)协作费:拨付外单位协作者研究试验工作所需经费。

7.资助经费不得用于会议/差旅费、人员劳务费、管理费及仪器购置费。

8.项目完成后结余经费,可转入负责人个人科研经费户下,用于后续研究工作。

9.受资助者所在科室需承诺全力支持项目的完成,并负有检查、监督和支持项目的责任,应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执行中所遇到的困难。

10.受资助者每半年向科研部书面汇报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填写进度报告。

11.受资助者在研究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认真总结,填报项目结题报告。医院将组织专家组对结题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12.项目应按期结题,对于客观原因需延期的项目,须提出书面申请,并

且最多只能延期1年。

13.如确实因课题需要,受资助者可向科研部提交申请,追加资助经费,原则上额度不超过原资助金额的50%,且须经科研部严格审核、主管院长、院长签字后生效。

14.项目负责人因出国、调离医院等原因导致项目无法完成者,项目即行终止,剩余经费收回院方。

15.未按进度完成课题,给予警告。对未达到目标承诺书要求,又不及时汇报和说明原因者,追究项目负责人责任,全院通报,取消项目负责人申请院科研基金三年资格。

16.科研部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受资助项目进行检查,督促项目按进度进行,对于在检查中发现有严重问题者应立即终止项目,并向主管院长和院长汇报。

17.在课题立项和执行过程中,如有剽窃、弄虚作假、滥用经费等不良学术道德行为者,一经查实,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全院通报。取消当事人今后院基金及院外限额申报课题的申请资格。

18.由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科研基金资助完成课题,论文发表时请署名“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Supported by Research Foundation of Xi`an Hong-Hui Hospital)。

第三章 附则

第九条 本办法由科研部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科研基金项目管理系统 篇7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财务管理

1 科研项目管理遇到的问题

1.1 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遇到的问题

1.1.1 预算编制过细,科研人员抱怨不已。

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项目经费的整合与变革,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越来越细。有时甚至要求做到每一分钱都要有标准、要每一项活动有详细的计划,科学家们对预算编制的各种细节抱怨不已,认为如果能够预算到两年甚至三年的支出情况,并且不发生改变的话,这是不可思议的。

1.1.2 预算编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大。

过细的预算除了受抨击之外,它也等同于虚设,没有了该有的约束力,在财务管理和验收时也没有参考价值,这也等于做预算时所耗费的巨大时间精力等同于白白浪费。众所周知,科研工作并不是按部就班的常规活动,源头创新主要是思想的创新,科研项目主持人创新性的思想和研究路径设计是最可贵的。因此,与一般的建设项目不同,科研项目成本或支出预算不仅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存在很难量化的问题。

1.2 项目财务管理遇到的问题

1.2.1财务管理对项目的差异性特点考虑不够。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是管理的单位的全部财务,每个单位会有几百个课题,因此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和规定主要针对项目的管理规定中的共性规定。项目的差异性规定,财务部门不会细化。同时,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编制部门预算和决算,参考的规定也是财务法律法规,因此财务数据的项目性特征不明显。在财务管理上,各个科研项目可以做到单独核算,但是具体到每个项目上,对细节的控制,比如对项目具体规定和项目预算的约束上,没有控制。

1.2.2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信息化程度较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及费用控制,并定期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账务进行核对。财务部门虽然开展了会计电算化进行项目预算和会计核算的财务工作。但是,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没有在同一网络化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换,从而造成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严重脱节的现象。结果是科研经费的管理过于宽松,疏于监管,甚至完全由项目负责人个人支配,或者过于苛刻、死板,缺乏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1.3 项目决算遇到的问题

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是课题经费使用的客观反映,也是课题经费财务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各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年度决算编报的各项工作。

1.3.1 项目决算责任承担模糊。

国发【2014】11号文明确规定: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做好总结,编制项目决算。经费管理部门在年度决算编制通知中也会提到: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经费年度财务决算的编报主体。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要会同课题负责人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做到账表一致、账实相符。虽然规定是项目承担单位,但实际执行时,财务部门一般不会主动承担编制项目决算的工作,因为财务人员的工作太多,不会主动去揽这份工作。最后一般是某个不知道预算编制也不知道财务管理的课题组某成员,所以他做出的决算数据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1.3.2 课题管理和结题时项目决算的约束性不大。

目前,经费管理部门一般是要求课题组每年上报当年决算表。课题结题财务验收时,编制项目决算表,而且这个决算表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编制。虽然规定,财务验收通不过,项目验收就通不过,但是项目组成员或者会计师事务所是项目组的或者外聘的,编制决算时肯定以项目通过验收为目的。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调整措施,只要能编制出他们需要的决算表,就可以。

1.3.3 项目决算编制的人为性因素较多。

项目决算编制时没有功能分类科目和经济分类科目的对应关系指导,因此大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财务数据归到相应的决算科目中,即使有不合理的之处,他们也会通过这次转化,变为合理,至少是临时合理。而课题验收时,项目组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编制决算时,为了帮助项目组通过课题验收,他们一般都会要求项目组把不合理的支出调账,从而报出的决算是经过修饰的,经过二次加工的数据,其数据的客观性不强。

2 科技项目管理问题解决思路

2.1 适当放松预算编制细节性规定,提高项目决算的约束性

适当放松科技项目预算编制的细节性规定,稍微粗放项目预算,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是课题经费使用的客观反映,也是课题经费财务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决算是项目经费的真实反映,这个数据应该是最原始的,最客观的。目前,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数据是最原始的,最客观的。因为它是项目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也反映了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理念。财务的任务是将经济活动载入历史,而且这个历史一旦写入,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是财务人员的底线,也是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

2.2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

科研项目一旦批复,项目预算就已经确定,后面任何的变动都需要以预算变动的形式进行反映。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想细化,按照项目大类进行管理,就必须减少财务人员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基础工作的效率,解放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让财务人员提高审核的层次,从而提高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项目预算的约束力和财务人员的高水平管理都需要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来实现,因此,只有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科研项目的管理才能上升一个层次。

2.3 减少财务数据转化为决算数据的人为性操作

科研项目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篇8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管理;团队精神;管理专家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3-0174-03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认识

项目就是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一次性的努力。

管理是指通过管理专家(包括各级各层管理者)以项目为工作对象,使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更有效的过程。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连续过程中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策划、组织、监测和控制,并把项目管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中,并达到项目目标的全部活动。

项目管理由于其注重成效、注重团队精神、注重柔性、以及注重跨部门间的配合,可大大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竞争力。

二、科研项目管理的内涵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似乎不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而是一系列简单的逻辑和步骤的组合。但若要合理正确地运用这些逻辑和步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将项目管理方法运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实现科研活动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科研资源的作用,适时、保质、保量出成果、出人才,绝非简单的管理所能达到。

科研项目管理就是以科研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分解和分工,有效配置并充分利用资源(人、财、物、技术和时间等),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确保项目的成功率。

三、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

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是以部门、单位为中心,按指令性计划的管理理念对科研项目实施管理。这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其弊端已经显现。

四、科研项目管理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

按项目一般规律,在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传统的管理恰恰忽略了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管理,把项目管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呈现出“重立项、轻管理”、“一篇报告交差”的“虎头蛇尾”现象。

本文将侧重对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进行探讨。

(一)现代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一般包括项目可行性论证、规划计划(编制)、实施与控制、总结和验收等几个阶段,所涉及管理内容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项目队伍管理、设备采购管理、成果管理等等。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的有效性是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是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

(二)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运作机制

1.项目论证。在科研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中,应该邀请国内相同研究领域的相关专业专家,从项目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技术先进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论证。论证的项目目标既要符合国家的科技发展方针和规划纲要,又要突出项目的关键研究领域,既要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要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最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论证报告。

2.制定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是项目管理者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围绕项目目标最终实现而对项目实施进行的各项活动做出的周密安排。项目计划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进度安排、编制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预算等,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项目计划的编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项目的范围、任务分解、资源分析等制定一个科学的计划,能使项目团队的工作有序的开展。当然,实际操作中几乎不可能100%的遵照计划,所以必须跟踪科研计划的实施,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及时修正计划,使整个项目处于掌控之中。

3.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是由一组个体成员为实现一个具体项目的目标而组建的协同工作队伍。项目团队的根本使命是为实现具体科研项目的目标,完成所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共同努力,协调一致和有效地工作。项目团队的组建应包括管理团队和科研团队的组建。管理团队是由组织项目实施的部门派出的管理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是由相关单位进行该项目实施的技术专家组成的。管理专家的综合管理优势与项目技术首席专家的技术优势相结合,按责、权、利一致的原则,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协同,则可建立起高效协调的项目管理机制。

(1)确立项目管理组织形式。项目的组织结构是实施项目管理的一个基本手段,也是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针对科研项目情况和实施要求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至关重要,科研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由项目专家组、项目技术总负责人、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技术组组成。

项目专家组是项目的咨询机构,由本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实施全过程跟踪和技术监督,对阶段工作进行评估,提出评价意见,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提出项目调整建议。

项目技术总负责人即为项目研究的技术首席专家,负责项目的技术抓总、协调和管理,同时是项目专家组的成员之一。

项目技术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抓总和把关,进行项目研究的技术协调工作。

项目管理办公室由德才兼备、既懂项目实施,又懂项目管理的管理专家组成,负责项目全过程的实施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项目实施的协调,确保实现项目研究的总目标。

在上述四位一体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下,项目实施才能实现归口管理,统一调动项目实施的资源,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动态,建立信息渠道,缩短信息传播幅度。

(2)确定项目研究团队。通过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采用择优或定向招标等方式选择研究单位,并允许跨部门、跨单位优选项目组成员,实行优化组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科研团队则应当组成“国家队”,合理分工、协作攻关、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这样可以合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4.实施节点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节点设置与节点控制,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采取阶段控制、节点控制、里程碑(阶段标志性成果)技术性能指标控制的管理方式。项目

研究的各个重大节点进行阶段性专家评估后,再安排下一个阶段的实施。项目的实施和控制遵循逐层实施项目各阶段、各节点、标志性成果的阶段评审,动态控制整个项目的过程实施与管理。

5.项目经费管理。我国科研项目实施中的一大风险就是发生经费不足的问题。对科研项目加强经费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对项目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并实行项目预算评估评审制度,科研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并批复。经费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专人管理,逐层审批,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应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6.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结果质量和项目工作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包括以下三方面的管理内容:

(1)项目质量计划编制。项目质量是通过质量计划的实施所开展的质量保障活动达到的,而不是通过质量检查得到的。项目开始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就应从总体考虑,编制一个保证项目质量的规划性的质量计划。随着项目的进展,编制相应的各阶段较详细的质量计划。项目质量计划中应明确项目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要求的工作安排。项目质量管理通过这一过程,努力控制有碍项目总目标实现的各种不利因素,最终使项目达到质量要求。

(2)项目质量控制。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质量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将项目质量的实际情况与项目质量标准相比较,确认项目质量误差,采取纠编措施,以消除项目质量问题,确保项目质量达到要求。这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一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是直接对项目质量进行把关的工作。

(3)项目质量保障。在执行项目质量计划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要经常性地对整个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核查与改进,确保项目质量计划能够得以执行和完成,使项目质量能够最终满足项目质量要求。项目质量保障是一种从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程序、方法和资源等方面为项目质量保驾护航的工作,是一种预防性、提高性和保障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7.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风险是指由于当事者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得事情的实际结果与当事者的期望值产生背离,并给当事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项目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度量去发现项目的各种风险,并合理地使用各种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项目总目标的实现。在科研项目的立项论证阶段,对创新多、使用新技术多的项目和预研不充分,不定因素多的项目,应围绕项目的总目标,分析项目的风险大小,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通过风险分析,可加深对项目和风险的认识与理解,澄清各方案的利弊,了解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以便减少或分散风险,并制定出风险应对措施。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踪和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控制情况,以便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提高项目实施的整体效益。

8.项目结题。在规定的研究周期内,项目的研究工作全面完成,实现了研究总目标,这时就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总结,对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验收。验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进行:一是由项目团队先进行自检,二是正式验收。

五、改进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

我国在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虽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观念依然制约着发展。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从改进科研项目管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研究的规律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供探讨:

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本是江泽民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研制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将“四个机制”推而广之,应用于我国各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对发展科学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效率,最终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竞争机制。目前有些科研项目采用了合同制,但全面实行招投标、合同制,还没有得到有效推行。建立竞争机制,必须培育合格竞争主体,建设竞争组织管理机构,制定竞争的规范、程序和规则等法规。使竞争在公开、公平、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关于评价机制。评价工作应贯穿于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科学的评价是决策的基础,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决策的主要依据。评价对决策有补充和修正作用,最终是对决策的检验。建立适合科研特点的评价模式、建立专业化的评价专家队伍或评价中介机构,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法规体系,对推进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积极的作用。

关于监督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加强对科研项目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竞争环节、经费投入和使用环节、节点控制环节的力度,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避免监督缺位。不仅要有内部监督,也要利用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以保证监督的公平、公正。强化监督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关于激励机制。其核心就是建立有利于激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奖励制度、人事制度、工资制度。以及科研成果即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二)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意识

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要把好立项和验收关,还应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和手段,对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使项目从启动到结束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处于有效地控制和跟踪状态,以提高科研项目成功的有效性。

(三)注重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

上一篇:六年级下小学综合毕业试卷下一篇:教师资格考试复习: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