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心理归因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中国网络热词流变研究(2012-2019)

摘要:网络热词是网络语言的一种。它言语犀利而又不失诙谐幽默,形式简洁凝练,包含信息丰富,往往一语中的,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穿透力。近年来,网络热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多角度、多层次的实时反映了社会转型变革进程的全貌,承载着现实生活的朴素民意,对传统大众传播模式和舆论生态产生了巨大冲击。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伯明翰学派亚文化“风格”理论对2012-2019年度十大网络热词的概念、特点、亚文化属性、流变表达、流变归因、传播价值和负面影响等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一种新颖且独特的语言形式,网络热词网络热词表现出鲜明的碎片性、娱乐性、主体性、倾向性、阶段性和融合性,是青年亚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发展的产物,代表着朴素民意,精确的捕捉和反映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状态和文化心理,具有与生俱来的亚文化属性。受社会转型中的民主话语实践和文化工业推动下的群体狂欢影响,2012-2019年中国网络热词在传播中发生了明显的流变:从虚拟网络空间走向了现实社会生活,由有限范围的青年网民狂欢到全民接受和使用,由自我娱乐到与主流媒体双向互动,由关注社会发展到追求个人娱乐,由即时感情宣泄到理性委婉表达,价值判断由一元化、理想化和抽象化向多元化、世俗化和具体化转变。网络热词在变化中以不尽相同的方式展现出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具有展现社会生活、表达社会心态、延展话语体系、传递正面能量和增强舆论监督的传播价值,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网络热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娱乐性限制网民深层次思考、消极性导致大众价值观偏离、抵抗性酝酿社会不稳定情绪和失范性损害公民合法性权利,需要网民、网络平台和政府部门充分重视,共同努力,趋利避害,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热词;流变;青年亚文化

学科专业:新闻传播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对网络热词的研究

二、国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四节 理论梳理: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的“风格”

第一章 网络热词的内涵、特点和亚文化属性

第一节 网络热词的内涵

第二节 网络热词的特点

一、表达方式的碎片化

二、与生俱来的娱乐性

三、丰富多样的主体性

四、价值判断的倾向性

五、传播过程的阶段性

六、传播走向的融合性

第三节 网络热词的亚文化属性

一、相同的依附群体和权威抵抗

二、一致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

第二章 2012-2019年中国网络热词的流变表达

第一节 使用主体:由青年网民使用到全民狂欢

第二节 传播空间:由虚拟空间向现实社会渗透

第三节 表达方式:由即时感情宣泄到理性委婉表达

第四节 表达目的:由关注社会变迁到追求个人娱乐

第五节 互动程度:由自娱自乐到与主流媒体多维互动

第六节 价值判断:向多元化、世俗化和具体化转变

第三章 2012-2019年中国网络热词流变的归因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中的民主话语实践

一、公民意识提升后的政治参与

二、民生改善后的更高层次诉求

三、政府对民间话语的包容收编

第二节 文化工业推动下的群体狂欢

一、技术升级制造庞大的网民群体

二、多元价值观念中的新媒体赋权

三、泛娱乐化思潮下互动平台兴起

第四章 2012-2019年中国网络热词的传播价值和负面影响

第一节 传播价值

一、展现社会生活

二、表达社会心态

三、延展话语体系

四、传递正向能量

五、增强舆论监督

第二节 负面影响

一、娱乐性限制网民深层次思考

二、消极性导致大众价值观偏离

三、抵抗性酝酿社会不稳定情绪

四、失范性损害公民合法性权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A.2012-2019年年度十大网络热词单元样本

上一篇:网络协作学习英语论文提纲下一篇:科研院所知识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