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2022-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方法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课堂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策略研究》调查报告

【摘要】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我们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但普通的数学课堂几乎只有书本知识的教授,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很多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数学知识学习不透彻。如果能充分地利用数学思想,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调查报告

数学思想方法包含数学的思想与数学的方法,而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而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讲,人的素质中最为核心的是世界观与方法论。从数学哲学的角度讲,数学科学中最具生命力、统摄力的是数学观和数学的方法论,即数学的思想方法;从数学教育哲学的角度讲,决定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最为重要标志是看他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一个人一生中直接运用数学知识并不多,但理解与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将会享用终身。正如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所说的,“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可能忘记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等,这些将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正因为数学的思想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的事实、数学活动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数学“教材编写建议”中也指出:“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的思想方法应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法编排,以便逐步实现学段的学习目标。”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明智的数学老师所认同,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尝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找准研究的起点和方向,本学期我们对全区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在问卷网上拟定调查问卷,利用“赣榆区小学数学教学” QQ群发放调查问卷。该群由全区各小学558名数学骨干教师组成,调查问卷开放15天,共收到有效回答354份(调查问卷及原始数据见附件),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现状调查

1.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赣榆区小学(共计35所)近1500位数学老师,调查发放558份问卷,有效问卷354份。

调查内容:教师男女比例、年龄阶段、教龄、任教年级,以及对于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认识、看法、做法及建议。

调查过程:(1)确立课题与任务分工;(2)前期相关文献查阅;(3)拟定调查问卷;(4)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进行联系,确定调查时间;(5)在QQ群发放调查问卷,并限时回收;(6)问卷整理与分析;(7)撰写报告。

2.调查分析

(1)小学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在受访教师354人中,30~40岁区间的教师是最多的,共有208人,占58.76%,文化程度都较高,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数学教学工作都有一定的研究;其次是40~50岁区间的老师,共有88人,占24.86%,他们都是教学经验很丰富的老教师,文化程度较高,对学生和教学工作都很了解;20~30岁区间的老师也比较多,共有53人,占14.97%,他们中有80后和90后,初始文化程度大多为本科,有的甚至是研究生,他们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最后是50~60岁区间的老师,共有5人,占1.41%,他们在学校里资历最老,但可能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数学思想不甚了解。

(2)小学教师人数年级分布情况

任教1~3年级的老师共有150人,所占比例大约是42.4%;任教4~6年级的老师共有204人,所占比例大约是57.6%。

由于他们任教年级的不同,对数学思想渗透的看法也有所不同。经调查了解,大部分第一学段的教师认为,1~3年级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不足,所以在教学中对数学思想的渗透的必要性不大。大部分小学第二学段教师认为,对于4~6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已有所提高,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给予他们相应的数学知识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尤其到了高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3)小学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方法的重要性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96.05%的受访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很有必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94.63%的人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87.57%的人认为小学生数学解题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98.02%的人认为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思想方法的研究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很有作用或有一定作用。

(4)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

关于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71.19%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努力探索来实施,24.29%的教师认为要通过系统学习来实现,但也有3.39%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考好成绩最重要。部分数学教师仍然存在应试教学的思想。

(5)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频率

在询问日常做法时,受访的66.67%的教师回答经常做到结合所教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30.51%教师偶尔做到。教师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与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有较大的差距。

(6)小学数学教师对待小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的态度

关于小学生如何学习体悟数学思想方法,59.32%的教师是让学生讨论总结领悟数学思想方法,32.49%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数学思想方法,8.19%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自己看书领悟。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策略方面分歧较大。

(7)小学数学教师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让教师列举了解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只有127位教师进行了回答,占受访人数的35.9%。127位教师一共举出了315个数学思想方法,在回答人中平均每人2.5个,在所有有效问卷回收人数中人均0.89个,说明教师虽然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但对于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分类和内涵知之不多。有的教师在列举中出现“随机应变”“叠加”“列表”“先学后教”“举一反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割补法”“平移、旋转”“总结”“从条件想起”“渗透”“观察讨论”“探究”“凑十与破十”“倒推法”等答案,反映了部分教师根本不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更有甚者回答了以下答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孩子,因材施教!”“数学思维方法很重要。”这样答案与数学思想方法一些根本无关,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二、综合调查分析结果

根据以上调查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体系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模糊不清

小学数学教材是由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和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组成。显性的知识系统包括数学概念、法则、公式、例题、结论、练习等,这些显性的数学知识系统教师能耳熟能详,了如指掌。然而对数学教材中的隐性知识系统,即隐含在显性知识背后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也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却知之甚少。从调查的354位数学教师中,只有127位老师进行了举例,约占受访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且只有23位老师能说出四种及以上的数学思想,如“转化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假设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有序思考思想”等。大部分老师只能说出其中1~2种,很少有教师能说出某种数学的思想方法与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教师对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把握、了解竟是如此,如何落实数学教学的目标。

2.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主动性不强

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往往只知道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通过大量的训练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而缺乏结合数学知识地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意识。调查显示有66.67%的老师在教学中重视或比较重视结合数学内容有机的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30.51%的老师是偶尔开展,还有2.82%的老师是几乎没有开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即使教师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这将完全偏离数学教育的目标。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身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问题解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3.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重视不够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决问题”(波利亚语),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决问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尽管数学思想有其如此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学研究活动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任是校本教研,还是区域性的教研,乃至省级教研或国家级的数学教学研究活动,却很少有类似专题的研究活动。在参加有关研讨活动时,偶尔有一两位专家在点评时说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种蜻蜓点水式的点评,给教师的影响是能关注数学的思想方法更好,是锦上添花,否则也无关紧要,只要将数学知识讲清、数学技能练熟、思维训练充分就行了。久而久之,这种“渗透”就仅仅成为公开课的“点缀”,使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行为渗透”,慢慢成为评课、说课时的“口头渗透”,而难能成为教师落实数学教学目标的自觉行为,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健康、飞跃式的发展。

其实,数学的思想方法既然是能“决定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那么在教学中仅有“渗透”也是不够的。所谓“渗透”就是把某些抽象的数学思想逐渐“融进”具体的、实在的数学知识中,使学生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感知或直觉,但还没有从理性上开始认识它们。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程度上除了“渗透”之外,还应有“介绍”和“强化”。“介绍”就是把某些数学思想在适当时候明确“引进”到数学知识中,使学生对这些思想有初步理解,这是理性认识的开始。“强化”就是把某些数学思想经常性地予以强调,并通过大量的综合训练而达到灵活运用。它是在介绍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数学思想的功能。“渗透”“介绍”“强化”三者的区别在于:“渗透”是对思想方法的初步感知,“介紹”只要求学生知道用什么和会用,而“强化”则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而知道选用和善用。当今的教学研究“渗透”尚且做得“蜻蜓点水”,而“介绍”与“强化”就更加少有人问津了。

4.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课程资源相对短缺

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教师缺乏教学主动意识,教研缺少相应的引领,而且还缺乏相应课程资源的支持。一线的教师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挤出时间去整理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类别及相应的数学练习,书店或案头仅有的资料清一色的是以数学知识为体系的教参、教案、学生练习册或奥数辅导书,缺少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体系的资料,教师见到的只是零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这种“见木不见林”,教师难以从整体上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解,更难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我们关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研究,从书店出版的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看以及通过网络资源查看,目前在中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比较透彻,而在小学只涉及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并且也只是一些案例的研究,而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尚且还是空白。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如果将学生的数学素质看作一个坐标系,那么数学知识、技能就好比横轴上的因素,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纵轴的内容。淡化或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从纵横两个维度上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必将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为此,完全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后附调查原始数据分析,见P55~56)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吴炯圻.数学思想方法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 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 姚飞燕.构建小学数学文课堂的有效策略[J] .教育科研论坛,2012(6).

[5] 王林.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和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3(9).

[6] 王小霞.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 .基础教育示范,2011(4A).

[7] 陈祥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 .课程·教材·教法,2010(7).

[8] 林碧珍.深研数学教材,渗透转化思想试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一)[J] .湖北教育,2010(08).

[9] 谭伟明,李连芬,苏芳.数学思想方法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以“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为例[J] .梧州学院学报,2009(06).

[10] 张茹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J] .內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2):97-100.

[11] 郑毓信.数学文化学[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12] 毕志辉.浅谈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 .科学导报,2015(2).

作者:王聿松 王明一

第2篇: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报告

摘 要 本文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课堂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学的考核方式又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院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改革要求,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和考试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2010年改革的重点是强化形成性考核,淡化终结性考试,即形成性考核成绩占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011年开始,“大学英语”又进一步加大考试改革力度,本次改革的重点是取消终结性考核,采取的是过程性考核,注重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此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3年初开始,为了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力度,我们以“国贸系、工商系”(现更名为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班级为试验班级,实施了以“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包括分级教学),如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根据学生英语接受程度等因素采取合作学习法(游戏、竞赛等)、角色扮演、启发引导、任务驱动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2014年9月开始至2015年7月,我们以国贸系各专业班级为试点,进一步实施2014级国际贸易系各专业大学英语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1 具体改革情况汇报

(1)在教学当中根据本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着重把教学知识、文化及培养在校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相互结合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能够让学生把学校学到的内容充分应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当中,并且使其能够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及学习的自主性,以适应我国国际交流的需要。精辟讲解《前景实用英语》教材每单元的精读内容,打好语言基础。讲解中,强调课文的结构和文章的写作特点,突出各练习的重点,扩大阅读量和词汇量。强化阅读技能训练,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语感和文章鉴赏力。全面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真正改变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从过去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改革后的指导者、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促进和协调者。在课堂上的管理和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操练英语口语的机会明显多了,在知识的获取上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相较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了,这也真正实现了大英改革的根本目的,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运用英语。

(3)我们还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是指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为促进教学,开展了教学方法的研讨,个人教学思想交流、集体备课、优秀课堂录像巡展等活动。其次,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我们邀请国内著名英语专家多次为英语教师开办科研指导讲座,还有北京多家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来我院进行大英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交流。除此之外,参与改革的大英教师多次参与听、评课及示范课。除学院组织的专家听课之外,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已经蔚然成风。仅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英语就安排了多次示范课。从公开课的教学评价反馈来看,改革后的大英课堂生动活跃,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4)根据大英改革效果和课堂反馈情况,几位参与改革的教师根据各自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发表了论文,并就在改革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集中讨论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以便改进。从学生问卷调查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大英改革的措施和效果还是相当认可的。在老师的调动下,他们已经开始在以前的英语基础上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虽然从第二学年开始,不再有系统的课堂英语学习,但他们表示会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延续大一练习口语和听力的方法。

2 改革操作特点

2.1 重点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增强其运用能力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来定制适合本校英语教学大纲,重点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同时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让他们结合自身的能力、学习的时间以及风格来确定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及训练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使得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地提高了。

2.2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彰显个性、自主性学习

通过运用教材设备光盘、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课程,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中融入了贯通讲授法、互动交际活动法、合作创新探究法、课堂内外互动法、话题任务讨论法等有效的教学模式,将以往的灌输模式向探究式教学模式过渡,同时能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3 通过分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入校学生来自多个省市,每个人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而英语老师确实很难把握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了解这种现状后,我们实施了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根据每一个学生接收程度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分别对两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滚动式调整激励机制,也就是说,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成绩明显提高并且符合升班要求的B班学生,均到A班学习,那些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均到B班,进而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指导,帮助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在提高班课堂上授课时,应最大程度地使用外语授课,普通班课堂上则可以辅助母语授课,但也应以外语为主。做有关单元的主题表达演讲、对话操练时,提高班应要求学生脱稿练习,普通班课堂上则允许学生提示关键句。测试日常用语120句时,要求普通班应能背诵出规定的汉译英或者英译汉语句,提高班不但能够流利地说出规定的汉译英或者英译汉语句,并应能够举一反三。

2.4 增加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环节中,不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又要让学生在练习当中学到知识,进而让其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应在教学环节中注意以下几点:(1)教材内容中的角色扮演、固定话题/自主话题课堂报告(课内进行);(2)探讨课堂主题及演讲(课内进行);(3)英语晨读、英语歌曲、英语演讲、英语晚会、英语调频广播电台自编节目播出等第二课堂活动(课外进行)。

通过上述环节,能够使得学生与老师更好地互动,学生通过模拟生活环境来更好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5 改变考核方法,完善教学评估

我们教学改革小组为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推出了一项新的举措:

(1)开学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运用形成性考核,其中包含学习态度(占期末总评分30%)、学习水平(占期末总评分70%)两大方面,而学习水平又分课本知识掌握程度(40%)、口语表达技能(30%)。具体的考核内容为:学习态度(30%)(课堂表现(15%)+出勤情况(10%)+课堂笔记(5%)、学习水平(70%)(课本知识掌握程度+口语表达技能),包括:书面作业(20%)+平时测试(20%)+日常用语(15%)+主题表达(15%)。

(2)第二学期通过形成性考核和综合笔试考核结合。(全国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水平测试等或其它相应的全国英语认证考试)形成性考核占期末总评分30%,综合笔试考核占总评分70%。具体地讲,形成性考核(30%)包括: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10%)+平时测试(10%);综合笔试考核(70%)包括:托业桥考试、AB级考试和英语四级考试成绩。

3 改革成效

(1)首先改变的就是教学观念。改革后,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强调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际沟通的功能,所以,我们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根据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和主题,我们让学生进行听说练习。

(2)针对各个专业以及各个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我们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例如,有些专业男生偏多且英语基础相当薄弱,甚至对英语学习完全没有兴趣及信心。这时候教师们会根据情况适当安排一些他们更感兴趣的话题,还会适当降低课程难度,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同样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我们通过测试,依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班。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上课的内容、进度以及要求都有区别。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基础好的同学能学到更深层的知识,而不用受基础较薄弱的同学的影响,而基础稍微差点同学则不用担心自己跟不上其他人的进度。以笔者2014-2015一学年所教的14国经A班(35人)为例,2014年9月份入学分班测试(以英语B级题目为测试题),其中14.3%的学生为B级成绩在85分以上,71.4%分班时成绩在60-84分数段,14.3%学生入学成绩在50-60分数段。2015年9月份,经过一年的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之后,由学校教务处反馈的成绩喜人,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的过级率达到91.7%,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425分以上)达到11人,托业桥考试达到120分(双证:ETS出具的成绩单和中国英语职业资格证书)以上12人,占当年考托业桥考试学生人数的91.7%。

总之,我们要把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有效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细化,加以推广的同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问题、新方法、新内涵。

作者:李静

第3篇:课堂教学方法与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方法的有效实践手段与探讨结题报告

【摘要】随着我过对外交流日益增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对的能力显得日趋重要,因此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较高的要求。但由于高中不断扩招,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这种 变化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根据教育部“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总课题组提出的课题研究方向及管理要求,我们成立了子课题组,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和英语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以及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了改进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以促进英语教学的改进,最终达到或提高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 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是职业学校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政治、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职业生来说是必备的技能之一。而当前职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实际运用能力极差。这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问题,也是教师该反思一下自身教学方法的问题。当前英语教学实际存在诸多急待改进的地方。针对目前各地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脱离实际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职业英语教学的正确走向。当前职业英语教学应当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实际和专业实际,不断地更新、发展。

1.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暴露的问题最多,因此也备受人们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追求。

2.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3.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他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素质教育理论。在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学的策略性和科学性,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中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部分,力求把每天的每一次教育教学行为都调整到最佳效率状态。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4.课题的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促进转化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实践价值: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课题的界定

指通过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之后,极大部分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为主要途径,从如何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执行课程标准、组织好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来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通过探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形成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

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专院校、高中的不断扩招使得处于两者夹缝中生存的各职业学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大部分属于自费分数线都未达到、双基均差的落榜学生(经过普通高中或其他分数要求较高的私立高中层层筛选剩下的,或是被父母强逼来上学的);还有部分是农村家庭贫困上不起高中的学生。在毕业招聘面试中很大部分学生连简单的英语面试一点听不懂,简单的英语单词factory, manager等的意思都翻译不了,更有甚者连二十六个英语字母都写不全。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采取对策,以适应实际的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职业英语教师教授的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和就业实践联系不大,且讲授的过深过难,过于强调语法、词组等机械记忆的纯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欠缺妥当。这对本来基础就差的学生无疑为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教师觉得也不是很得心应手,虽然也认真备课上课了,一堂课下来累得不轻,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也是差强人意。

问题主要出在什么地方呢?作为职业英语教学工作者,只有深刻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职业学生这一主体,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现实,才能恰当地、正确地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职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生相比,大体有以下特点:

①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理论上讲,职业学生上职校是为了更好地择业、就业的,因而他们往往就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认为只要专业学好了就行文化学不学无所谓。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都是迫于学校课程的规定,所以,在英语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尽量把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把英语教学与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如,经常穿插专业词汇,lathe(车床)-【机电专业】, car maintaintenance(汽车保养)【汽车维修专业】, electronics(电子学科)【电子专业】等,英语应用文写作,英文履历表填写等;在课堂内容教授上,补充贴近当今学生活且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努力使课堂不枯燥乏味。以此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②职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大多职业学生都是普通高中落榜进入职业学校的。他们文化课成绩极差,特别是英语基础极差的学生,有个别学生甚至英语中考成绩是个位数。虽然职业学校的教师们也都知道这一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注意不到这一点。于他们常常会不顾实际地用相对过难的内容去给他们讲课,导致他们进入“不懂不学、不学不会、不会就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今年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在我上第一堂英语课讲音标时全班就有80%以上说不会音标,音标是学习英语单词读音必须要掌握的,面对此景我只得从头把48个音标细讲并带读。我们不能把我们这些职业学生当作是一个已学了三年的senior student 来对待,我们要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实际。

③职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与普高学生很不相同。

大部分普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为进一步的学习英语打下基础,也就是说,他们是为高考和今后深造服务的。因而,大部分普高学生对待自己的英语学习有一种义务感、紧迫感、责任感。他们的英语学习相对而言就会有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大部分职业学生则不同,他们不是为今后的学习而学习的,他们完全是冲着一个饭碗而来的,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是以是否对这个饭碗有用衡量的,他们学英语就是他们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学习的需要。

④职业学生也有自己学习英语的优势和长处,有自己可以挖掘的潜力。

职业学生虽然英语基础普遍很差、底子很薄、学习英语效率很低,但他们也有许多普高学生所不具有的优势。例如,职业学生对与参与动手、动口的表演活动欲望很强,对集体行动反映积极。这些优点为他们英语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相关问题的简述

1.研究目标

根据职业学校英语学科的特点,系统、深入地研究实施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问题,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份由理论到实践的、涵盖各种课堂教学类型的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英语。

2.研究内容

当前英语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备的心态及角色转变。

(3)课堂目标的虚化或游离,教学内容的窄化和泛化;

(4)教学过程的形式化和应试化;

(5)教学评价功能的缺位或丧失

3.研究对象

本课题旨在研究课堂教学方法与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方法的有效实践手段与探讨,故研究对象为学生,教师。

4.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调查法、学生带动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5.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选题、立项、进行资料的查新,成立课题组,确定人员。请专家讲座指导,培训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认识,调动积极性,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制定方案等基础性工作。

(2)实施阶段:调查现状,形成调查报告,抓好研究管理,探讨增加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构建有校本特色的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形成阶段成果。

(3)总结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课题反思

常常听很多老师无奈地说学生基础太差没办法教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应该停止那些对学生的抱怨,耐心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这份工作中,仔细研究、探讨合适的教法。英语是一门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通过机械和模仿的语言技能训练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开展英语角活动、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小组讨论、辩论、游戏、以及角色扮演、讲故事等等,把教与学进行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采用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能基本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对的时候,才会真正喜欢英语,对英语的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

1.走进职业学生(后进生)的心,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情谊

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时,外语已学两三年,数次考试(包括中考)中的接连失败、初中英语老师的冷眼相待致使他们对外语已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自卑想法。不仅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就连待人接物的自信心都不足。所以,这些孩子就如同掉进了冰窖,心理上极度“冰冷”。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爱),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只要从头来一步一个脚印会学好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只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逐个击破。我们职业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节课中间的时间、课外辅导时间深入学生中间,同他们聊天,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不鄙视他们,不放弃他们,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有位学生,他的英语基础并不好,但朗读水平很不错,我上课表扬他音质很好,读起英文文章来颇有播音主持的韵味,鼓励他多读英文, 早自习让他常领全班同学读,大大地增强了他学外语的信心和兴趣。现在他很爱学英语,成绩也大有长进。

2.学会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职业学生在自我纪律约束和英语学习自主方面自觉性都很差,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职业学生在初中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初中教师也认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累赘”。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挫折感,有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们应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当我看见学生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我不但不责备,还主动将最好学生的作业本借给他们抄,并叮嘱他们要“一抄、二读、三背”,第二天上课,有意识地叫抄作业的学生站起来口头做一遍,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的单元测验,我将成绩有进步的学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品尝品尝成就感。有些学生反应的慢点,有时一个简单的时态讲几遍还不理解,我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有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或更多例句解释直到他们听懂为止。无数事实证明,职业生有懒惰的一面,也有积极的另一面;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也有若渴的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毕竟是孩子,在自身学习自卑的心理阴影下,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3.夯实基本功,增强内功,创设愉悦课堂.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技用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要大量地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来提高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就是英语的特点,而大多数职业学生学习不主动,怕动脑、怕张嘴。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会认为整天叽哩哇啦的读啊,记啊太机械、枯燥,还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就进入了梦乡——英语课成了催眠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加强内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我们教师应尽量做到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短暂时间达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为了延长学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我们可以常结合课文讲些有趣的小故事、介绍英美国家的相关文化背景、听听英文歌曲等。课堂上将好差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对改革传统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反思

我国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基础文化素质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职业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书”,造成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依赖性太强,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过分侧重机械记忆,丧失自学能力,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现用职业学校英语教材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情况,没有能够突出交际性原则和专业实用性原则,其设计应不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及具体专业的就业需求。在教材内容的改革上应本着实用性的原则,采用实用性的内容,增加一些与专业有关,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如,英文面试口语、旅游、宾馆服务英语等。这样才能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职业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切合生产、学习的实际,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现代设备的操作人员等,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意见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英语教学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都可纳入教学内容,成为职业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内容。

五、研究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开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成绩都有了显著的变化,适应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明确了有效教学的相关概念

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2)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这些,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杜绝教学目标的虚化和游离。

(3)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课堂语言使用的适度性。

2.调查分析了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

课题研究初期,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对“怎样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存在着理解上的一些误区。

(1)教师认为课堂容量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高。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模糊了教学重点,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深度的把握。

(2)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量,一些教师备课时更多的是在“教”上下功夫,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学”这一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教学效果反应在学生身上收获总是差强人意,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

作者:钟锐

第4篇:教学方法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大家好,为了贯彻新课标理念,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三原则,提高教学质量,找到适合思想政治课程特点、学生喜欢,授课效果好的的课堂教学方法,特进行此次调查,请大家根据平时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如实回答问题,衷心感谢。

1、您喜欢上政治课吗?

A. 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 影响您学习政治兴趣的因素有哪些

A.教学内容枯燥

B.教学方法单一

C.教学模式传统

3、 你平时是怎样学习政治 死记硬背

理解运用

4、您更喜欢一下哪种教学模式

A.传统教学灌输式

B.互动式学习

5.您是否喜欢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工具

A.是

B.否

6.您认为以下哪些方式在上课的时候是必要的[多选题] A.借助PPT视频教学 B.学生试讲

C.只需要听老师讲

7.您认为在一节课中如果使用音频、视频等材料,最合适的比率是

A.完全不需使用

B.占一节课时间的20%以下 C.20~50% D.50~80% E.几乎整节课都需使用

8.您认为互动式教学是必要的吗?互动的程度应该如何?

A.没必要

B.有必要,但只需花10%的时间互动 C.有必要,需花50%的时间互动

D.非常有必要,需花80%的时间互动

9、您认为课堂中老师更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A.灌输者 B.引导者 C.监督者 D.协调者

10、你在平时上课时,老师经常用哪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通过老师口头语言传授知识

(2)问题教学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3)讨论教学法:针对重难点知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共同讨论,辩论。

(4)案例教学法:通过老师介绍案例背景、学生讨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老师总结,来加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5)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情景完成活动,老师在旁点评、指导,体验式的获取知识和强化理解。

(6)读书指导教学法。老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获取或巩固知识

(7)练习教学法。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反复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以掌握技能或形成习惯。 (8)讲座教学法。通过专业性的专题讲座传授知识。

(9)课题研究教学法。老师讲授某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或带领学生参与某课题研究过程从而传授知识。

10、指导自学法。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学习课程知识,老师只起到指导、监督、评价作用。

教学方法调查问卷

各位老师大家好,为了贯彻新课标理念,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三原则,提高教学质量,找到适合思想政治课程特点、学生喜欢,授课效果好的的课堂教学方法,特进行此次调查,请大家根据平时授课过程中的感受,如实回答问题,衷心感谢。

1、您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

A.教学内容枯燥

B.教学方法单一

C.教学模式传统

2、 您更喜欢一下哪种教学模式

A.传统教学灌输式

B.互动式学习

3、 您是否上课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工具

A.是

B.否

4、您认为以下哪些方式在上课的时候是必要的[多选题] A.借助PPT B.视频教学 B.学生试讲

C.只需要听老师讲

5. 您认为在一节课中如果使用音频、视频等材料,最合适的比率是

A.完全不需使用

B.占一节课时间的20%以下 C.20~50% D.50~80% E.几乎整节课都需使用

6. 您认为互动式教学是必要的吗?互动的程度应该如何?

A.没必要

B.有必要,但只需花10%的时间互动 C.有必要,需花50%的时间互动

D.非常有必要,需花80%的时间互动

7. 您认为老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A.灌输者 B.引导者 C.监督者 D.协调者

8.你在平时上课时,经常用哪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通过老师口头语言传授知识

(2)问题教学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3)讨论教学法:针对重难点知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共同讨论,辩论。

(4)案例教学法:通过老师介绍案例背景、学生讨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老师总结,来加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5)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情景完成活动,老师在旁点评、指导,体验式的获取知识和强化理解。

(6)读书指导教学法。老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获取或巩固知识

(7)练习教学法。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反复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以掌握技能或形成习惯。 (8)讲座教学法。通过专业性的专题讲座传授知识。

(9)课题研究教学法。老师讲授某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或带领学生参与某课题研究过程从而传授知识。

(10)指导自学法。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学习课程知识,老师只起到指导、监督、评价作用。

第5篇:听《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方法》报告有感

星期六,我很幸运地听到了教授魏红菊的演讲,教授的讲座,如冬季温暖的阳光,海上灯塔。一个星期,尽管琐碎,没有安静的组织他们的想法,但每次我想,每次总是难忘的。

教授正在谈论课堂教学研究的概念和意识形态 - 课堂教学片层诊断方法。听讲师讲师之前,主持人称赞他的讲座每次场地充满,激动,上诉,大影响,广泛的教师是鸡汤的教学。

这是一个跨学科的讲座,当我看到小学,中学教师在不同学科,很困惑,我习惯听讲座大多是小语言教学,非常针对性,教授魏的讲座跨度大,适合我们的小语老师听的内容多少?两个来,然后听,总会有收获。讲座开始,亲切的语言,简单的描述,新鲜的例子让我听到这么醉,时不时用手机拍摄精致讲座。听力和身临其境的感觉各不相同,听着魏教授的讲座,深刻地对每个老师都很好,主持人的称赞值得称呼啊。

魏教授的讲座,听众怎么不能受益 怎么样?每节课都由几个教学环节组成,我们评估一个课程,你可以把这个课程切成一些细节,教师在评估细节的时间进行评估,以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和教学技能,以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有效性。好为自己,更有利于学生,为什么不呢?在过去的许多评估活动的经验中,特别是对开放课堂的评价,教师最关心的是整个班级,当课程主要谈论缺点的优点,谈几个或避免,这个模糊的类教练的评估可能是尊重的,我们阶段和笑,他(她)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毕竟,当局是球迷,需要制表师指点。我一直认为,善意的批评是对人的伟大。教练21年,大部分的听证会赞赏,感谢老师对我的肯定和鼓励,也感谢李东风长(以前是我们的部分),张新赵校长,王凌凌校长,赵国齐校长,老师们给了我建议和批评。我清楚地记得98年,听我的公开课,老师都赞美,只有老师说,好的做法你的普通话,这是当时教给我 最大的打击。我的普通话不是好老师李,但老师的评价也不错,我觉得还是可以的。我要跟着收音机,电视努力练习普通话,仔细阅读和练习每个单词方法的发音,发音部分。渐渐地,我的普通话进步很快,当我被授予了比赛的第一个阅读,当我得到省普通话测试者和优秀的普通话老师的赞美网络,第一个想法是老师李。还是98年,赵国奇的导演和其他老师听了我的班级,除了赵指出,我拿了班的教义是没有用的,观点,看大拇指,听到赞美。我不是错了改变,从那时起,我从来没有在课堂上教导。近年来,在公开班上,张,王和同班老师直言不讳地给了我很多建议。张怀感激的心,经常阅读帮助人。

魏伟教授的讲座和丁伟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的微教和小学语言课堂教学观察。当时在上海学习,丁教授说她已经在上海小学多年的实验,通过考试,提高教师质量,学生突出主要地位。丁教授在讲座,评价中说 一个教训,看老师在教练问多少学生,如何学生如何说话,老师如何指导,如何评价,甚至放学后用测试题的形式检查学生收获整个类。这种教学,这样的观察,教师和学生不想进步是困难的在我们的班上,大多数学生关心的手表现,大多关注的精彩同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课堂在愚钝的徘徊,学生阶级和落后学生继续落后。这一刻,我想起贾志民,薛福根老师,他们的班级,如果切片评价和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来评价,每个教学链接都是如此脱色,他们都是优秀导演,不耐烦,不宣传,他们学生,一步一步,享受宣传。我也想到贾老师的爱老师梁妍老师,虽然只听过老师梁的班级,但一直刻在心里。梁老师的班级,学生不能出现他们的手,不能站立,而必须是积极的思考。梁教师参观,问题是关心所有的学生。所以,学生说话这么容易,你不能显示他们的手,不能站起来。听完老师后,可以看到一个教训,当梁老师在展示他们的学生获得丰硕的,讲师的赞扬。大 如果你是愚蠢的,爱情是沉默的,Dade是看不见的。

我们学校一直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现在认为,好的教学反思不是老师自己的课堂切片评价吗?到日方长,漫长的路,我会继续仔细记录教学反思。

最后,我真诚感谢学校领导,魏教授和组织者,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不断进步。

第6篇: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为了深层次了解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方法, 在信阳市固始胡族一中近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充分利用工作之余时间针对所在学校学生和老师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调查汇报如下:

一.调查背景

化学课程一般是在初中三年级开课,它不像语文与数学一样,对广大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学子来说它还是一门比较生疏的学科。人们对新事物往往要经历一个从认识、熟悉再到接受的过程,那么对于化学也是不例外的。据我所了解,广大初学化学者对于化学的学习往往要经历一个非常困难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之前对于化学的学习是没有具体的有效方法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他们对于化学了解甚少,对于怎样学好化学自然是无从谈起了。然而经过这个过渡期以后,同学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方向可言了,此时他们已经渐渐掌握了学习化学的基本诀窍,已经具有了对化学的基本理解能力,自然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化学面临的问题,进而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分析和如何改进教学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调查对象

初三123名学生,20名化学教师。

四.调查方法

谈话法:通过与学习成绩不同的同学谈话了解他们化学学习情况;通过与化学教师交谈了解中学化学中的教学方法。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智力要求和社会性挑战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学科内容有广泛而深刻的把握。教师的良好教学技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有效教学是由一系列可获得的、可改进的和可发展的教学技能完成的。如果教师欲开展有效教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选择教学主题与恰当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对于化学的学习者而言, 1

教师怎样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化学知识,而不是机械的去记忆,首先,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情境的创立。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师的授课技能非常娴熟,在一节课中,他们能够将一节课所要讲的前后知识点衔接起来,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们所传授的这些知识学生是否完全接受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判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关键因素。学生能否接受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立,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 教学情境这种环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教学环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和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关系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的功能和特点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化学教师在创设化学学习教学情景时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初三化学中在教授“盐”这篇新课时,教师通过创设“松花蛋中的化学”这样的教学情境,只用了寥寥数语的描述,只通过几张生动有趣的图片,不但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物质分离的知识,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和实验意识的培养,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逻辑脉络,随后的教学活动就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的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索、讨论、合作。最后,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松花蛋整个一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将他们置于一个时刻学习化学的情景中,就能提高初学者对于化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表示他们觉得化学学习太困难,知识太零散,即

使很努力也总是学不好,这种现象在中学化学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内容常常是经过选择、简化、典型化和“平坡化“处理的,因而往往比以前人的认识过更简捷、更深刻、效率更高。但正因为经过简化处理,所以在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发现的过程和方法的认识可能就存在不完备之处,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值机械记忆了有关结论,而没有学习到只是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对相关概念和原理也没有完全理解。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化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对于化学的学习不仅要努力,而且要有正确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就要学会指导学生学习。一般学生学习化学主要是通过听课、记笔记、实验、观察、思考等方法来进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师适当的指导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方法,为众生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调查中还发现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化学教师的理论授课内容不能立刻接受和掌握,倘若教师换一种教学方式,将理论借助实验的途径表达出来,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能显著提高。化学实验是影响中学生喜欢化学课程程度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上与利用丰富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将知识融与实验中,实验内容的选题既围绕这教学主题,又不拘一格,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生活、生产、自然界的有关现象都可编拟成实验课题,让“试验本身多讲话”。同时,注重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讲“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理念落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有一种亲切感。如“蛋壳的性质实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试验等,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注重化学实验的趣味化,通过创设“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新的化学实验形式,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注意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引导学生选取绿色的原料、采用“原子经济性”的化学反应,是所获得的产物绿色化,降低化学反应的污染问题。注重实验呈现的人性化,创设人性化的实验探究情境,在试验的叙述中加进“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等拟人化的交流,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人性的化学课程观。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早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然而在调查中,

一些教师不能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他们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很好的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计算机视频技术或动画技术可以实现情境虚拟与仿真,从而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形成全方位的化学图像,给大脑一丰富的思维加工的素材,从而起到优化教学过程,降低学习知识难度,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应用到现代教学中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现行的教科书,不过是可供采用的教学材料之一,利用广泛的网络资源有助于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运用多媒体课创设生动和丰富的情景素材,创设一种感知情景,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大了课堂的信息流量,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把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入化学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要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应用于学生的学,并且要不断开发多种有效的运用形式。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完善新型教学系统的构建,具备数字化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能力等,都是一个未来的化学教师应有的素质。

以上是我在实习期间的调查发现,我会从中吸取一些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第7篇:关于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高中人教版美术新教材在编写时大多是基于比较的方式编写的,如将中西建筑的比较,中西造型观念的比较等。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在未来的美术鉴赏中加以运用,等于教会了一种鉴赏的方法。

高中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但鉴赏力是一种非经教育而不能具备的特殊能力,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通过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鉴赏课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评论老师,有些老师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却教不好学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怎样将自己所知传授给学生并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我一直在探求。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一、任何教学,都要将完整统一的知识分解成不同的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框架中向学生加以传授,美术鉴赏教学也不例外。比如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鉴赏教学,“具有不同文化意识、美学观念和审美风貌的中西艺术,当作用于欣赏者时,便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应。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既能与东方画家的审美意念共鸣,又能理解西方画家的情感与艺术语汇,以此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

什么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呢?又如何比较呢?教材中也给了一些提示,如同样以精美绝伦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贵族妇女生活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和《蒙娜丽莎》。首先从表现内容上找出差异,前者于公元八世纪出自中国盛唐宫廷画家周昉之手,后者则为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晚年的不朽之作。两者作品产生年代虽有先后之分,但都产生于太平盛世,画家都以严谨的写实画风表现了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端庄与安详。只是前者内涵着闲适与自得的心态,后者则表现得优雅而神秘。其次要主要引导学生花精力对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进行探究。《簪花仕女图》是典型的中国画长卷,在高46厘米,宽180厘米的画面中,展示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情节段落,刻画的六位妇女或呼应、或独立、或聚、或散;散点结构的画面没有背景衬托,只画了两条狗、一只白鹤、一棵花树,作为点缀,并以此建立人物间的情节关联和画面结构。《蒙娜丽莎》则是典型的西方油画肖像,在高77厘米,宽53厘米的画幅中,截取主人公胸像,集中全力于人物面部那“神秘的微笑”以及那双富有青春气息的手的刻画。画面背景也是西方式的一丝不苟,明暗光影、空气远近,表现性的环境衬托,在再现的可视可感上,体现了典型的西方审美追求。常言到不比不知道,对于东西方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这下就了然了。所谓鉴赏我认为一定要有别于以前的欣赏教学模式,在感受,体验与识别方面狠下工夫,给学生提供多看和多比较的机会和正确的引导。

二、追根求源,亲身体验是中学生鉴赏美术知识的捷径。也使美术鉴赏教学由静态转向动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理解很肤浅,知道画家画了些什么,但不了解画家是如何画出的,只是看热闹,看不出门道来,对于艺术品的鉴赏仍然是个睁眼瞎。因此我在教学中先确定美术教学的脉络,把课程分为鉴赏、绘画两部分,赏、技同步推进,分阶段交叉授课,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画的鉴赏教学、书法艺术上更为可行,因为中国画的技法程式在创作中占有突出地位,无论花鸟、人物、山水,工笔还是写意所需的工具材料简单,教学内容亦可从临摹古画进行,从继承古人的“笔墨规矩”入手,体悟“古人之神妙”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千讲不如一练,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美术教学改变知识讲授过多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还是相当欢迎的。西方绘画油画技法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太可能,但可通过素描临摹和写生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民间美术可选择剪纸这些简单易行的种类在教学中实施,总之,只要我们大胆去探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法总会找到。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我校高中部都配有多媒体教室,这使的上美术课时可图、文、声、并茂,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但这需要老师课前作更多的准备,我和我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一起,把美术知识分类做成了教学课件,虽然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现在上课只要课前做一些小的调整和补充,就可以了。多媒体教学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有些教材内容可适当加入视频,探索栏目出的《千年书法》等与美术有关的电视节目等.都可通过剪辑加入课件.使学生产生兴趣,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四、宿州是书画之乡,有很多书画名家,且有书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教学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我校的艺术展室有很多宿州书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学生历届书画展、艺术节的作品,新生入学我们带领他们参观,并对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此外,宿州展览馆不仅有很多名人字画,灵壁奇石,还有很多书画艺术展,带领学生去开阔眼界,拓宽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努力去挖掘在我们身边可利用的美术资源吧!

五、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节课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要么如痴如醉,要么昏昏欲睡,下课以后,结果都是啥也不会,(美术课又不考试,我们干吗费脑子记呀,主科还记不完呢!----学生如是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教出一大群忠实懒惰的听众,却无法使孩子们成为有艺术头脑,能独立进行艺术思维的人。因此我认为老师可以“懒”一些,深圳中学的房尚昆老师的作法值得借鉴,给学生一些课题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集体备课,最后每组推选一位学生来上课,老师呢,当学生当助教都可以,让学生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体验鉴赏文本,收集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带来的成功与满足,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自主学习,先行学习,合作学习应该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教无定法,一个教师如果每次上课都是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那只能说明你是个确实懒惰的教师,学生一定会对你产生审美疲劳,好的教师,应当总是能给学生惊喜,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的快乐,那么每一课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老师就要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调查报告人:黄 家 涛

2012 年 05 月

1 日

第8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设计方案

责任教师:韦克难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开放专业汉语专业的选修课,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文秘专业、卫生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二、教学过程要求

调查研究是一门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理论与操作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为整个调查研究确定了指导思想和方向;操作部分为调查研究提供了具体方法与技巧。因此,要求学员在学习中设计两个调查问卷法,下列题目可供参考:

①某小学学生学习负担调查;

②关于某地居民家用电器消费状况的调查。

同时,运用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各进行一次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三、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 导论

了解社会研究、科学研究的涵义,掌握社会研究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概念,了解科学研究与社会研究的关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掌握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的关系、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原则;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层次、具体方法;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一.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涵义 二.社会研究与科学研究 三.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

四.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 一.整体性 二.因果性

三.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 第四节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层次与研究对象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层次 三.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五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一.社会调查研究是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社会调查研究为正确地制定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三.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

重点章。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掌握变量的概念,理解社会现象与变量、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掌握命题、假设的概念,掌握理论的作用;重点掌握操作化的概念、对概念和命题操作化的步骤;掌握资料的信度、效度的概念,重点掌握评价和检验信度、效度的方法以及如何使信度与效度统一。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

一.按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 二.依时序划分,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三.从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四.按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多少来划分,有全面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节

概念与变量 一.社会现象与概念 二.社会现象与量变 三.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

第三节

命题、假设与理论 一.命题与假设 二.检验 三.理论

第四节

操作化 一.操作化的定义

二.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

第五节

资料的信度与效度 一.资料的信度 二.资料的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统一

第三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

2 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过程,掌握课题的选择;明确与理解调查方案的设计;了解调查的实施和资料的收集过程。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过程 二.研究课题的提出和确定 三.理论准备和建立研究假设 第二节

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研究方式方法的选择 二.研究的总体构架

三.制定研究计划和提出经费预算与调查时间 四.调查研究的组织领导问题 五.调查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第三节

调查的实施和资料的收集

第四章 抽样调查方法

重点章。掌握抽样调查、总体、样本、抽样单位、抽样框、参数值的概念,重点掌握抽样调查的特点、适用范围,了解抽样调查的作用和类型;掌握偶遇抽样、定额抽样,了解主观抽样、雪球抽样;理解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了解抽样的一般程序;掌握抽样设计的原则;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的概念与优缺点;理解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的关系。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意义与作用 一.抽样调查中的概念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三.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四.抽样调查的作用 五.抽样调查的类型

第二节

非概率抽样方法 一.偶遇抽样 二.主观抽样 三.定额抽样 四.雪球抽样

第三节

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一.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 二.抽样的一般程序 三.抽样设计的原则

第四节

概率抽样方法

3 一.简单随机抽样 二.系统抽样 三.分层抽样 四.整群抽样 五.多阶段抽样

第五节

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一.样本规模

二.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三.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第五章 对象的调查选择方法

掌握全面调查、普查、经常性调查的概念,掌握普查的特点及经常性调查的基本要求,了解重点调查的涵义、特点;掌握典型调查的涵义与理论依据,重点掌握典型调查的特点,掌握典型调查的选择与评价;掌握个案调查的意义、特点、步骤,了解个案的类型。

第一节

全面调查

一.普遍调查 二.经常性调查 三.专门调查

四.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 第二节

重点调查 一.重点调查的涵义 二.重点调查的特点

三.重点单位的选择和应用 第三节

典型调查

一.典型调查的涵义与理论依据 二.典型调查的特点 三.典型单位的选择 四.典型调查的实例 五.典型调查的评价 第四节

个案调查

一.个案调查的意义与特点 二.个案的类型

三.个案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第六章 问卷调查法

4 重点章。重点掌握问卷的基本结构;了解问卷的一般形式;了解问卷设计的总体框架;掌握问卷语句的设计;掌握问卷答案的设计及问卷的编排与调查。

第一节

问卷的基本结构 一.调查表的标题 二.调查和填表说明信 三.问卷的主题内容 四.调查实施情况记录

第二节

问卷的一般形式

第三节

问卷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问卷设计易出现的问题 二.问卷的总框架

第四节

问卷语句的设计 一.问卷语句类型

二.问卷语句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问卷答案的设计 一.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二.变量类型的问卷答案设计 第六节

问卷的编排与调查 一.问卷的编排

二.问卷的修改与试调查

第七章 实地研究

了解实地研究的概念与类型,掌握实地研究的过程;了解观察的概念及其类型,掌握观察法的特点,掌握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了解无结构观察,掌握有结构观察的概念与内容;掌握访谈法的概念、类型、特点,掌握个别访谈的一般过程,了解无结构访谈;掌握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第一节

实地研究及其类型 一.实地研究的概念 二.实地研究的例子

第二节

实地研究的过程 一.选择研究背景 二.获准进入

三.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四.实地研究中的记录

5 第三节

观察法

一.观察的概念及其类型 二.观察法的特点

三.观察法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四.无结构观察 五.有结构观察 第四节

访谈法 一.访谈的类型及特点 二.个别访谈的一般过程 三.无结构访谈

第五节

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一.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优点 二.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缺点

第八章 文献研究

了解文献及文献研究的概念,了解文献研究的主要环节;掌握文献研究的特点与作用;掌握文献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涵义与特点。

第一节

文献和文献研究的涵义 一.文献 二.文献研究

三.文献研究的主要环节

第二节

文献研究的特点和作用 一.文献研究的特点 二.文献研究的作用

第三节

文献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一.文献的定性研究 二.文献的定量研究

第九章 特殊类型的调查法

掌握农村调查的对象,了解农业生产调查、农村工业调查、农村家计调查、农村教育调查、农村人才调查的内容与作用;掌握城市调查的对象,了解城市工业调查、城市就业问题调查、城市婚姻家庭调查的内容;了解民族识别调查及民族风俗调查;掌握电话调查中的问题设置和样本选取,了解电话调查技巧;了解网上调查的概念、网上调查样本的选取及网上调查方法。

第一节

农村调查

6 一.农村调查的对象 二.农业生产调查 三.农村工业调查 四.农村家计调查 五.农村教育调查 六.农村人才调查 第二节

城市调查 一.城市调查的对象 二.城市工业调查 三.城市就业问题调查 四.城市婚姻家庭调查 第三节

民族调查 一.民族调查的意义 二.民族识别调查 三.民族风俗调查 第四节

电话调查

一.电话调查的意义、特点和运用 二.电话调查中的问题设置和样本选取 三.电话调查技巧 第五节

网上调查 一.网上调查概述 二.网上调查样本 三.网上调查方法

第十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

掌握调查资料整理的概念、意义、标准,了解调查资料整理的步骤和内容;掌握调查文字资料的审核,了解调查文字资料的分类整理、汇编;了解整理方案的设计,掌握调查数字资料的审核、分组整理,了解数字资料的汇总和数字资料整理结果的显示;了解历史资料甄选的意义与角度,掌握历史资料的加工方法。

第一节

调查资料整理的涵义和意义 一.资料整理的涵义 二.资料整理的意义 三.资料整理的标准

四.资料整理的步骤和内容

第二节

调查定性资料的整理 一.文字资料的审核

7 二.文字资料的分类整理 三.文字资料的汇编

第三节

调查定量资料的整理 一.整理方案的设计 二.数字资料的审核 三.数字资料的分组整理 四.数字资料的汇总

五.数字资料整理结果的显示

第四节

历史资料的甄选和改造 一.历史资料甄选的意义 二.历史资料的甄选 三.历史资料的加工

第十一章

调查资料的分析

重点章。掌握定性分析的概念和基本过程,重点掌握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理解定性分析的功能;掌握集中量数的概念和作用、种类,掌握离中量数及种类,理解各种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内容、种类与作用;了解理论分析的意义,重点掌握理论分析的基本原则、一般步骤和常用的方法。

第一节

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 一.定性分析的基本过程 二.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 三.定性分析的功能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 一.集中量数的涵义与作用 二.集中量数的种类 三.离中量数

第三节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相关的概念及种类 二.相关系数 三.回归分析

四.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

一.理论分析的意义

二.调查资料理论分析的基本原则 三.理论分析的一般步骤 四.理论分析的常用方法

8 第十二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重点章。重点掌握调查报告的概念与作用、特点,明确调查报告的种类;掌握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重点掌握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掌握调查报告写作特点。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及种类 一.调查报告的涵义与作用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三.调查报告的种类

第二节

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 一.确定调查报告的主题 二.取舍资料 三.拟定提纲 四.撰写报告 五.修改报告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标题 二.导语 三.主体 四.结尾 五.附录

第四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特点 一.表达方式

二.调查报告的语言运用艺术 三.调查报告中数字的运用

第9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

教育特征也不明显,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出现困难。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于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但实际上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强的缺陷,对师资实施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理想,例如教师的职称愈来愈高移,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同时,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型”特质的教师由于忙于自己搞项目,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承接任务过多而自己分身无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因此,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教学的内涵众说纷云,至今理论界对教学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将教学看成一个联合词,它是指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有的人则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教师的“教”。在分析的多种语义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其中一种定义作为引义,即,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说过“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1]教和学就象卖和买一样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虽然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但两者互相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随着教学观念的逐步更新,教与学出现融合性趋势,教如同学,学如同教,两者相融为一个整体。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的特征和实效性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界,近年来针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教学有效性、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可见的文献资料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研究方案”、“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提高韵律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网络资源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等。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日益丰富,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例如,“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研究”、“我国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等。但不可否认,对职教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涉及教学改革、教学特点等中观层面的研究,散见一些关于教学有效性或实效性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在国外,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例如,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996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指出为适应信息化社会、贸易国际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要转变观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加强企校结合,发展各种形式的欧洲学徒制培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对于我国的教学研究而言,国外的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更为成熟和先进,理论体系和实践进程都比较完善,它们的研究领域虽然更多的是涉及普通教育领域,但也有较多的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而且,很多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对职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见的文献资料比较多,诸如“论二战后国外的教学研究”、“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研究”、“德国‘四阶段教学法’在中职实训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PBI模式研究”、“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美国对按能力分班(组)教学效果的研究”、“英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个案研究”、“澳大利亚体裁教学法述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等。

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和研究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达到以下几个具体研究目标。一是疏理出我校经贸大类专业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特征、问题;二是理清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特别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或模式;三是提出适应我校经贸大类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四是提出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设想。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并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我校经贸大类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现状研究

主要对目前我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现状,包括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地分析与描述,疏理出我校教学改革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等,以及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矛盾。

2.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和特征研究

借鉴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国外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模式以及教育新思路和新理念。

3.中职学校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以经贸大类为例)

在摸清现状并对国内外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校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设计教学实效性策略框架或体系,这些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环节,还针对与教学环节紧密相关的其他环节,如资源、专业、

课程、师资、教材、评价等等。

4.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建议

对实际运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和谐度和可持续性提出战略性设想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梳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港澳台及内陆地区开展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理清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目标,并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结合终极关怀的教育精神,研究高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高职通识教育的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以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基地进行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提升,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个案参考。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 基于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通过通识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基础技能,帮助高职学生确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看到成功。

2.整体性原则。通识教育要以整体和谐为目标,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突破重点;全面:面向全体,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爱好、需求和愿望;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化素质教育,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

基本现状。比较法主要用于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先进模式与经验探索,并根据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背景,选取可供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所借鉴的部分。专家咨询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后期,通过对职业教育界一些专家的咨询访问,取得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2014年3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中职经贸大类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5年3月) 第一阶段:(2014年3月)

召开全组成员会议,审议开题报告,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 第二阶段:(2014年6月——2014年8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评和反思,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 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职业教育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 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2) 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视频,动漫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3) 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专业课本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

于中职学校学生好胜好强,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回答得快又对”,“看谁的表达能力强”,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经贸大类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经贸大类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制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 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 (5). 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 (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

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 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3.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们虽然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到宏观层面提炼,再指导实践,再去提炼”这一研究思路,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还过多的停留在微观实践层面,策略提炼工作突出不够。

2.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 今后的设想:

1.进一步做好微观层面的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操作素材体例的构建工作。

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 3.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

丽水旅游学校

吴 贵 二〇一五年四月

上一篇:我骄傲我是国税人下一篇:达沃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