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法问题研究(精选9篇)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中心小学 黎燕红
解决问题是学好数学学科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以前老教材有的数学题目,学生有符合解题的套路,做题时,有的学生常常会对一种题型也会用另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去列式,还有一种学生是能看清题型,用套路去列式解答,这类学生对题目不能很好地理解,只有盲目的、机械地照套。新课程在编排时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提倡用多种方法解题,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形成一套个体特有的解题方法,不再强调方法的简略,而是注重方法的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去教学新教材内容是行不通的,我想,新课程的开发,就要有适应新课程的教法。
首先,数学问题的解决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且又贴近生活实际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有一次,我设计这样一个题目:“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操场右边圈100平方米种植花草,如果种植“马尼拉草”,每平方米15元,如果种植普通水草每平方米9元,如果你是校长,你认为该怎样种植?你会考虑哪些因素?请同学们帮助设计。”由于每个学校都有操场,而且操场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因此,学生表现很强的兴趣,这时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马尼拉草”
与“普通水草”相比有哪些优点?它耐踩吧?美观吗?还有同学提出种上这种草是不是永远不枯萎?学校有这个经济实力吗?普通水草是否价廉物美?能不能把这两种水草各占一半种植?能不能先种普通水草,等学校有钱了再换高级的?如果普通水草每年都要重新种植是不是开销更大?等等。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容易发现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同时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趣,我们就从孩子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使他们在亲自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获得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课前可安排学生到商店帮助家长购物并将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商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合作解决,如“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多多少钱?”这些问题来自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他们熟悉的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探索兴趣,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数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其次,探索问题是“问题解决”最重要的环节,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对教学知识、概念、性质、法则的吸收、记忆和简单应用。是学会知识再去解决问题,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问题解决”的教学则需要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
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对各种信息和理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经验和老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围绕问题的解决所设计的问题系列,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条件和问题解决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即可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探索,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数学,通过交流、碰撞,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小组合作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重要的一环。
例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这个单元时,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首先提出一个真实性的任务请同学们一同合作来完成。“请大家帮助完成设计教室天花板装修的预算方案”。这个问题好比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同学们发现要想完成教室天花板装修预算的大任务,首先要取决若干个小问题,如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每平方米的预算是多少,整个天花板的面积又有多么;怎样设计图案美观,怎样选材省钱„„在问题解决中一个个难题的出现,引起了学生们一次次的思考探索,有的同学独立思考,认真查阅有关材料或打开教科书寻求支持;有的同学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研究起来。小组长分配了任务,人人有分工,个个有责任;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不断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在探索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总之,教师要从自己的课堂做起,真正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环境中,通
一、常规课堂教学引入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完善思维品质, 提升思维水平, 而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将会影响同学们整节课的学习, 提出的问题新颖、切合实际,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讲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第二课角边角时, 课前设置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 不小心打碎成两块, 如下图所示:
要裁剪出同样大小的玻璃, 要不要两块都带去? 如果带一块的话, 应该带哪一块?为什么? 这样的创设问题情境,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用不着引导, 同学们会自发地小组间进行讨论, 这时教师顺水推舟引入正课学习, 不但可以启迪思维,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有了疑问, 才能深入思考, 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创设性灵感的获得离不开创造的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全方位地广泛思考, 不过教师在备课时, 要根据课时, 教材内容的特点, 精心设计。 设计的问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思维活动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归纳出ASA定理后, 引导同学们回忆课前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会自然地得出应带2的理由。
二、有效课堂引入的问题情境要具有趣味性
课堂教学不是演讲, 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习演讲者是如何一开始就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的, 这和演讲有很大的共性。 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会在演讲前说些与自己的演讲内容息息相关的奇闻趣事, 吸引听众把注意力放到演讲者身上。 这种做法完全适合数学课堂教学, 不管一节课教学什么内容, 教者都事先必须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课始要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课前导入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能够启迪智力处于活跃状态。
在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 海拔是8844米。 如果我们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30次, 它的高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 同学们会不假思索地告诉我, 不可能超过。 到底能不能超过,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探究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从折纸开始, 引导同学们探究:
这是我们会发现107374.1824米远远超过8844米, 从而使同学们对乘方有了新的认识。 一张薄薄的纸对折30次竟然超过十多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真是不可思议, 但这是事实。 数学真是奇妙无穷, 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同学们能不好好学习吗?
三、有效课堂导入中的问题要有明显的目的性
有效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对一节课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上, 学生能不能用课堂上掌握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基本问题是标准。 初中学生学习的科目多了, 学过的旧知识多且容易遗忘, 若能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创设由旧知识过渡的问题, 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 学生就不会对新知产生恐惧, 反而会产生亲切感。 不知不觉中引导同学们一步一步地吸收和理解, 能由浅入深, 从简单到复杂, 实现螺旋式上升, 从而促使学生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启发数学思维, 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再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时, 教师让学生回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推论,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推论:角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接着继续推进,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反过来,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这样的教学思路, 目的清楚, 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轻松快速地掌握了新知识。 数学中这样相似的知识点还很多, 只要问题提到位, 目的性强, 开端肯定是好的。
四、高效课堂的教学导入要注重知识间的连贯性
成功的引入, 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使学生形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 如果设计的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连贯性, 知识间联系紧密, 就会让同学们感到课的亲切感, 进而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先引导同学们回忆“整数的加减法法则”;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回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等。 还可以利用学科间的联系,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这样引入:同学们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见到过许多汉字, 请看有趣的文字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幻灯片) :米、田、喜、非、羊、王、平。 英语中有很多的字母 (出示幻灯片) , 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字 (出示幻灯片) , 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自己的分析发现, 这些字、字母、数字的左右或上下有什么规律? 根据你的理解, 给他们取一个合适的数学名字, 引出课题———轴对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轴对称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沟通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从而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1. 何为数学应用问题
数学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数字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数学掌握更多新颖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并将这些数学模型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去,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我们研究数学应用问题,就是要分析如何能够让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如何让学生能够学会用数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层次
高中数学教学大致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数学相关概念、理论性知识教学,它属于数学基础知识系统教学;另一块是数学知识生产应用教学,如实际应用教学、科研类教学等,属于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我们可以将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直接套用现成公式定理进行计算或推理。该层次数学应用问题属于简单应用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充分了解相关公式和定理;第二,利用现存的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求解。该层次数学应用问题需要解题者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理解题意,来分析不同参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第三,根据较为明显的主要因素建立起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很多数学应用问题经过理解提炼后会发现,想要解决该问题只需要注意题中已经给出的条件,分析各参量之间关系即可,这种题型解答较为容易;第四,对实际问题进行自我加工,构建数学模型,并分析求解。该层次数学应用问题是当前重要考点之一,也是与实际联系最紧密的题型之一。解题者需要根据题意,自己按照问题的类型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二、影响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成因
1. 教学评价体制因素
我国传统教育制度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多学校在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基本都是以所教授学生考试成绩好坏来定义的。而且现在学生面临的考试类型多样化,周考、月考、季考、期中、期末等迫使教师不得不实行“题海战术”,学生不得不重点研究解题方法。即使部分教师想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也会因为担心最后的教学效果而选择“返璞归真”,怎么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就怎么教。应用不重要,能够用对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正确解题才是关键,这就是当前大多数高中教师和学生面对数学产生的统一想法。
2. 教师因素
虽然我国传统教育制度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但作为高中一线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改革的重任。何为应用,就是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对解题方法的训练,强调对数学语言、阅读理解等能力的培养。但现有高中教师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实现这方面的要求,从专业的角度去挖掘并设计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较为困难。
3. 社会因素
现在很多学生反感学习数学,特别是对数学应用问题更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到陌生。学生对于数学望而生畏,主要原因就是社会上对数学这门学科有着很多错误的认识。文科生认为数学是理科的专利,他们天生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更别说数学应用问题了,看见就头疼,连尝试的心理都没有。殊不知,数学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所必需具备的一门基础知识,很多专业都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恰恰是锻炼人这一能力的最佳学科。
三、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策略
1. 加强课本应用问题教学
分析传统教育制度对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影响,并不是说传统教育制度没有好处。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应用问题上呈现多种表现形式,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有侧重点的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的能力。教材中的例题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桥梁,具有非常强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讲解具体例题时,要注意对实际问题的还原,重视例题的分析与讲解,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一方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问题的兴趣。设立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解决方法。
2. 重视数学建模的研究
想要用数学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数学建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抽象数学模型,求得模型的解以判断该模型是否与实际相符。数学模型是针对实际问题所建立的特定模型,其内部存在的相互联系就是在实际解决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各种约束条件,通过数学建模来改善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说数学建模是针对某一个实际问题的,在数学公式和定理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这里研究数学建模,并不是单单教会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让他们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懂得什么事数学建模,如何将实际问题与具体的数学模型联系起来。
3. 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这一教育理念是近些年刚刚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查阅资料去解决相关所设定的研究性课题。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应该采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研究性课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数学公式和概念,并具备一定的查阅资料,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研究性学习较全面的锻炼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泳. 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案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吕广花.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方法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2(08):16-17.
资源环境核算方法与问题研究
国际上现行的以国民收入核算为基础的国民核算体系是一种有缺陷并缺乏可持续发展调控能力的经济核算体系,应建立并推行包括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在内的.新型国民核算体系,资源环境方法是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上进行扩展和调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优点,但实施起来还存在一定问题.
作 者:陈浩 CHEN Hao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刊 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年,卷(期): “”(1) 分类号:F222.33 关键词:资源环境 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条件性问题
管理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移植、融合和综合运用,这在方法论上常常带来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门科学的研究方法推广应用到另一门科学的研究是有条件的.首先是推广应用的`根据,其次是被推广应用领域自身的特点,这两者的结合是有条件的,满足了某些基本的条件方能找到理想的结合点.
作 者:鲁兴启 王琴 LU Xing-qi WANG Qi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刊 名:科学学研究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年,卷(期): 22(z1) 分类号:C93.03 关键词:管理科学 研究方法 条件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几乎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课上学生睡觉的问题。其状况大致是:上午第一节课严重,下午第一节课次之;放大假后严重,放双休假后次之。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老师们又该怎么办?本文首先分析部分原因,然后尝试寻找产生这种状况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本人的粗浅愚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
在寻找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数学本身具备的学科特点,掌握了这些学科特点之后,相信我们能找到更好的原因。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体,数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体现在数学考试中就形成了数学考试的学科特点。
在思维方面,数学具有以下特点:
(1)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学生智力的敏锐程度.
(2)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能随事物的变化而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能克服消极定势的负面影响.
(3)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思维品质,其反面是思维的狭隘性,表现为思维的封闭状态.
(4)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
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数学具有以下特点:
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
(1)、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不仅贯穿于数学之中,而且也贯穿于物理、化学等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中。正确、迅速地运算与熟练地变换复杂的字母表达式是最为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
(2)、间想象能力: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由观察能力、抽象能力、类比联想能力,对几何体的转化能力等逐步培养起来。
(3)、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运用形式逻辑及辨证逻辑的思维规律和方法来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
二、原因分析
学生上数学课睡觉的原因,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问题看似简单却毫无办法,依然随之任之。本人分析的原因有:
(1)对数学有畏惧感。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其特性使然,数学注定是高中各科中最枯燥乏味的一门。所以很多学生往往会刚开始对数学很有兴趣,但是一旦由于方法的原因,考试不理想,就对数学产生了畏惧感,从而没有精神听讲。
(2)身体不适。学生来自不同生活环境,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自己独立地照顾自己,难免会有个头疼脑热、失眠体虚的。
(3)情绪影响。学生虽然在校园,相对封闭,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交际空间,会受到社会、家庭、教师、同学等等各方面的影响。
(4)不感兴趣。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施行,初升高的学生参差不齐,当这些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学困生。他们对数学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弱。造成了有些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某堂课某些内容不感兴趣等等,他们个性强,自己又没有自治能力,由着自己的性情来,听着听着就犯困了。
(5)教师本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满意,更不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也是造成学生易困的原因。
(6)学校原因。确实,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精神都没有在其他时间上课好,成绩好的学生尚且精神不好,那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或者说理解力稍微差一些的学生,睡觉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数学本身就比较需要大脑的高速运转,而上午第一节和下午第一节的话确实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找寻症结及解决方法
学生课上睡觉的原因很多,任课教师在采取措施前必须对状况了解清楚。
(1)若是身体不适,大可让学生休息,课后找班主任和学生了解情况。若是生病了,让学生抓紧治疗;若是失眠,则提醒学生以后多注意,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消除困倦的方法,如吃饭不易过饱、上课注意坐的姿势、准备清凉油、风油精之类的提神醒脑之物;若是由于劳累体虚,应该给学生短暂的恢复时间,也可以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消除一下疲劳,然后再组织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会因时、因地,因突发事件而作出及时的调整。
(2)若是学生自身情绪所致,及时反映给班主任老师,与班主任老师、家长共同协调解决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坐在课堂上。
(3)若是不感兴趣,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征,教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凡是需要学生动手的一定让其动手,学生有事情干也就不会困:简单的题目,提问学困生;中等难度的题目,让能力强的学生上台演示;较难的题目,教师讲解,最好适当地故意出错讲不出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参与,让他们有自己版主老师解决难题的成就感。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差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引导学生抓解题规律,用规律指导练习是搞高质量。
(4)有些教师感觉自己在台上神采飞扬,40分钟转瞬即逝,时间不够用;而学生却萎靡不振,昏昏欲睡,40分钟度分如年,时间分秒难熬。如此,老师就更应该从自身找一找原因:在你的课上是不是总有学生睡觉,经常睡觉的学生在其他老师课上睡不睡,在班主任老师课上睡不睡,如果只在自己课上睡觉,你就应该警惕!这表明你是时候体现作为老师的智慧,想办法雕琢你的课堂,增强上课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强烈听课的兴趣了。此外,教师得讲究教育机智,并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方式,当观察到上课前学生有倦意时,不妨说你们先睡5分钟,然后再上课,这要比老师搅尽脑汁讲大道理效果更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或者讲课抑扬顿挫,当有学生正在“点头”时,在重点处猛来一嗓子,一下就把他惊醒了,顿时困意全消;有时多讲不如少讲,少讲还不如不讲,上课只要把主要问题阐述清楚,及时调动学生这个主体主动学习,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理解、巩固。
一、目前, 数学建模的教学中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1. 教学内容不能与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有效地结合.
就数学建模这门课程而言, 不同学校及其不同专业对这门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的教师还是按照数学建模旧版的教学大纲统一授课,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一样, 例题和习题一样, 实验课的上机实验一样, 没有体现不同的专业对这门课的专业要求和实际需要, 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 不知道它们在本专业的实际应用和专业技能的形成上有何作用.
2. 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没有有机结合起来.
有些学校的授课教师中只有少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比较熟练地将两者有机结合, 而许多青年教师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 摒弃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积极因素.诚然,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使得课程授课在单位时间的信息传递量、直观教学等方面有着传统授课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 它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建模知识的内在规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却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逊色许多.
3. 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能够得到普遍而充分的应用.
目前各类学校所采用的参与式、启发诱导式等互动教学方法, 主要是在讲授每个知识点或者做某一个实验的时候采用,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某些章节的学习兴趣.但是, 这样的教学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目前本科教育仍是课堂教学和知识传输性为主的状况, 也就没有真正达到使得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
二、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思路
从大学数学建模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出发, 立足于解决教师在数学建模课题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研究数学建模课程特点和所授学生学科专业特点的基础之上, 通过增强与其他院系任课教师的交流、学习, 集思广益, 改革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 将目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生被动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为问题驱动式的、学生主动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数学建模课为例[4], 在学习完传染病模型之后, 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 例如, 马尔萨斯模型、SIS模型、SIR模型的优缺点?有没有比这些模型更好的模型用于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分析传染病的变化规律, 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蔓延的目的?能否将这些微分方程模型应用于其他领域?
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及问题驱动式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比较大、比较复杂, 不能简单地用某门课程的一些章节的知识就可以解决, 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 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 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能力, 并进行长时间的研究, 才可以解决好一些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契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要研究的实际问题, 给每个学生小组分配一名指导老师协助解决该问题, 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查找有关资料, 引导学生去学习解决所选问题的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后, 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三、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实现
1. 目前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与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有效地结合[5], 最根本的原因是:
有些数学建模教师只是熟悉这门数学课程的理论体系, 而对学生所要学习的专业不很了解, 不知道他们学的到底在什么地方会用到, 所以老师教得很辛苦, 学生学得很迷茫, 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因此, 如何有效地分配老师去承担相对固定专业学生的数学建模课程, 使授课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精力和比较丰富的积累, 达到将数学建模理论与其他专业理论与应用的有效结合, 是要考虑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强调将数学建模精神融入其他学科之中的时候, 不应该采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简单地在所有的概念或命题之前都机械地装上一个数学建模的实例, 而应把握住以下几点: (1) 明确将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融入其他学科之中, 而不是用“数学模型”或“数学实验”课的内容抢占其他学科的阵地. (2) 其他学科的原有体系, 是经过多年历史积累和考验的产物, 没有充分的根据不宜轻易彻底变动.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宜采用渐进的方式, 力争和已有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 充分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引领作用. (3) 为了突出主旨, 也为了避免占用过多的学时, 加重同学负担, 对每一门学科要精选融入的数学建模内容.
2. 探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使这一教学方法在应用型学科的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实现.
(1) 提出明确而适度的问题是数学建模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前提.例如, 有这样一个数学建模实例:“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 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请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 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互联网数据, 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分析这个实例可知对世博会的影响力作出定量评估, 是一个复杂、困难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明确而适度的问题, 比如:衡量世博会影响力的一些重要的定量评估指标是什么?世博会的举办与否, 必然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 影响的程度如何是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 如何考虑世博会的负面影响, 如房地产的泡沫形成、设施的闲置与过剩和就业人口过剩?上述问题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甚至是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的, 这样就更符合各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2) 合理分解问题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关键.分解问题是将一个大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子问题, 再将子问题往下分, 直到每个子问题可操作或可执行为止.在这些子问题中, 隐含了很多新的知识点, 会有一定难度,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情景, 并用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欲望.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问题为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来分解问题和设计求解模块:从什么方面评估?→如何评估?→评估得准确与否?→有没有不同的评估体系?→不同体系评估方法如何比较?随着问题分析的深入细致, 整个评估系统功能不断完善, 结构不断清晰, 教学的内容逐步拆解为具体的“子问题”布置给学生.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典型的评估实例提供给学生参考, 让学生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 以消除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畏惧.
(3) 自主与协作学习是数学建模问题驱动式教学的重点.学生明确了各自的子问题后, 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 因此, 学生必须参与学习, 通过自主与协作学习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问题为例, 评估模型的建立涉及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回归模型等知识, 模型的求解涉及大规模数据的导入与导出, Excel、Matlab的应用和乘法效应模型、柯布-道格拉斯模型的数值解等知识, 模型的分析与检验和模型的重建涉及最小二乘估计、概率中的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假设检验及残差分析等知识.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学生可以先查阅相关教材、资料, 在上机实践中, 逐步模仿、改造, 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 相互讨论、交流, 进行协作学习;当遇到困难时, 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4)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数学建模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重要阶段.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师总结与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教师适当作出点评, 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学生间相互参考、学习, 学生个人要总结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 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学生在完成个人成果 (一个数学模型) 时, 已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 但还不完善, 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学习成果分析评点.另外, 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这时教师的表扬与鼓励, 可以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 增强自信, 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 现代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反映数学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6], 应该着重发展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这不仅包括计算、推理、空间想象, 还应包括辨明关系、形式转化、驾驭计算工具、查阅文献, 能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分析和交流;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把教学过程更自觉地变成学生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讲演者”, 而是参谋与指路人, 提一些求解的建议, 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但并不代替学生作出决断, 让学生体验到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摘要: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践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是目前大力推行的新兴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数学建模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金融证券、信息系统、软件制作等领域, 该课程是许多大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现代教育技术日趋成熟, 现代教育手段得到充分利用的背景下, 如何根据课程的专业特点, 将课程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是所有授课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以数学建模课程为例来探索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及问题驱动式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数学建模
参考文献
[1]陈琦, 陈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杨曙光.“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 2008 (6) .
[3]M.HMELO, C.E.FERRARI.The Problem base learning tutorial:Cultivation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J].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1997, Vol.20 (4) :401-422.
[4]姜启源, 谢金星, 等.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王庚, 王敏生.现代数学建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问题 方法
计算机作为现代科学文明的产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在职业学校开办计算机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知识,见识世界,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职业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早,但在培养人才的教育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教学的质量不容乐观,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急需解决。
(一)计算机教学和学习条件较差
就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来说,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资金不足、师资队伍发展滞后等,这都是普遍面临的问题。针对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来说,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都存在这严重的不足,这些都困扰着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素质不佳
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弱,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没有条件购买电脑来进行实践操作,即使有条件的学生,在电脑的利用上,不是看电影就是打游戏,很少有用在学习上的。
二、优化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方法探究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极为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在现代化发展的社会,要想毕业后找到心仪的工作,就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鉴于此,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就必须真抓实干,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改变教学模式,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
在教授计算机课程时,有些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活生生的例子引导学生,从而增强其生动形象性。教师在教学中应主要把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讲明白,并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多让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灵活性及协调性。另外,职业学校可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在课后继续进行延伸性学习。职业学校也可将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资源存放进网络库,以备学生下载学习。这样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根据学生情况,认真备课
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年龄来讲,他们处在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好动活泼,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进取好学之心。但由于职业院校入学门槛降低,目前在校的学生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差也比较悬殊,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没有主动性,就是混日子的。而由于家庭情况的关系,家庭经济的好坏、城乡差别使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形成了两种状况,一部分学生居住在城里,家庭条件好,家里本身有电脑,接触计算机一些知识比较早,对计算机的一些情况相对熟悉。针对这样的情况,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结合自己所带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认真备课,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实践教学,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计算机的有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只是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學,很多学生课堂上感觉听懂了,而上机时又都是颠三倒四什么都不会做。所以,计算机的理论教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教学不但生动活泼,而且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他们易于理解的,对他们实用的精神财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制作word文档的打字,毕业求职申请书的表格等等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计算机的作用,使学生知道如不能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今后就需要不断求人帮忙制作,自己也很难在职业生涯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多给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怎么修理电脑出现的简单问题,如何设计一些宣传单或者宣传画报,怎么使用一些平面设计软件教师都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这样不但可以可以说明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毕业后在很短的时间适应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讲,要掌握一些特殊技术知识,只有依靠实践操作,如果没有足够的上机操作练习机会,学生对计算机的机关技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所以说,计算机信息课只有通过多实践,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才能深刻理解、技能才能熟练掌握,达到学以致用。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方式
计算机学科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等学科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已习得的知识可能在毕业时就已被社会淘。所以,任课教师应当在掌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的基础上,在向广大学生讲授计算机课程的同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立抽象的知识体系,并最终养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对广大学生来说,要注重通过自身不间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求最终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进一步要求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在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许可的前提下,适当地安排一些适合学生自主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掌握相关的知识,最终增强广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这种自学的内容,应当由少到多,要让学生体味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待广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就必然会在平时也自觉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就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术,整个的教学过程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发展迅猛,学习计算机技术必须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的教学要想成功,就必须在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素质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和正确手段来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琼华.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06)
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已构成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教师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可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但是,当我们审视、反思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存在着很多低效的现象。并不是每个问题情境的创设都能引起学生们积极思考,对于那些浮浅的问题,学生脱口而出;而对于那些极难而又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问题,学生摸不着头脑,理不清头绪,找不出正确答案,从而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如何避免问题情境中一些不良倾向的影响,从而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杨庆余教授曾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指出:“所谓有效,首先是指创设的问题是儿童感兴趣的,能激发儿童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第二,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儿童有经验支持的,且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的;第三,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儿童有可能提出问题或假设的;第四,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儿童有可能尝试和探索的。”受此启发,笔者结合自己实践中的教学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以有效地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特别是小学生,趣味性的知识可以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营造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某教师教学钟面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出示谜语幻灯片,再配上背景音乐,乐终让学生说出谜底,并说明为什么?谜语如下:
(1)兄弟两个来竞走,哥哥倒比弟弟短,弟弟走了十二圈,哥哥刚好走一圈。(猜一物名)(时针,分针)
(2)说上午不是上午,说下午不是下午。太阳当空照,两针合一处。
(猜一钟点)(12点)
(3)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点整。
(猜一钟点)(6点)
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的喜好,这位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编成谜语,让学生猜,从而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这样既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了其思维能力。
(二)创设目的性问题情境
从上述的问题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那位教师提出了宽泛、且没有明确的目的问题,才导致学生的回答一片混乱。因而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目的性,提出有目的指向性的问题。问题情境中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节课的问题很多,如果不加选择往往会使问题繁杂而缺乏中心,抓不住重点、难点,从而造成事倍功半。教师设计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时,首先要服从教学目标,考虑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学会何种技能,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提炼出能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中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某位教师在进行“千克的认识”教学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明确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上述的问题阐述中,那位教师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结果创设出的问题情境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关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分类》这一内容时,为学生创设一个顾客到书店买书的问题情境。我事先准备了十类书20余本,然后从学生中随意选派4名代表到台前演示买书的场景。由于书是杂乱无章堆放在一起的,所以当顾客提出书名时,售货员就开始不停地找。待4名学生演示完,我又开始扮演售货员,让在座的学生随意提书名,我来找。这个游戏活动大概进行5分钟左右,我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去书店买书时,售货员阿姨为你们找书时也是像陈老师这样麻烦吗?也是这样慢吗?”在座的学生们一齐摇头答道:“不是的。”有的还说:“我妈妈带我买书时,那阿姨找书找的可快了!”我顺势接下话茬,“那为什么陈老师找得这么慢,这么费劲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陈老师吗?”学生们想了想,某生说:“老师,你要是能把一样的书放到一起,那就能找得快些了。”根据这名学生的回答,我马上引出了所学内容—分类。
卡拉尔和施利曼所描述:“巴西儿童在街道做买卖时,数学做得好,但是他们不会做学校课本中的同样难度的数学问题。”这样看来,学生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分开。要不他们只会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会应用;要不他们就只会解决问题,不能将其转化为数学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为他们创造一种合适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这样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才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而买书的事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也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课堂中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知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学生们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并且从中能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
(四)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这样看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不是说越难越好,而是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发展水平,尽可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实际,用“跳一跳”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例如:(案例来自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王国元教师)他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情境一:为给市民营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市政府自去年起实施了绿化工程。在河两岸种了一批大树,A公司承包了一号路段,成活了23棵树;B公司承包了二号路段,成活了19棵树;C公司承包了三号路段,成活了47棵树。今年将要实施新的绿化工程。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你作为城市的市民,你会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结果出现了两种意见:甲方学生认为应该选择C公司,因为C公司树成活的棵数最多;乙方学生认为无法确定,因为三家公司种树的棵数不知道。经辩论,甲方学生赞同乙方的意见,应该以“成活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的多少作为选择的依据。情境二:教师随即给出了数据,A公司种了25棵、B公司种了20棵、C公司种了50棵。学生们立刻动起笔算,经过讨论,形成了一致的意见,都认为应该选择B公司。
【课堂教学方法问题研究】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课堂运用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11-12
素质教育中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的研究06-12
课堂教学的演示方法06-10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10-02
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初探05-27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07-13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词汇部分11-25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07-08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