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形成特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形成特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形成特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1

发布时间:2011-03-01

文章来源:头铺初中

作者:王瑞 【浏览次数:116】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头铺初中

王瑞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五河县中小学“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校决定,在总结以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

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为理念,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以《五河县中小学“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的高效课堂。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保证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构建“三为主”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全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

组 长:王

副组长:蒋时飞、李海军

成员:王仁、张伟、万功大、阮居猛、周维亮、陈永利、肖二峰、陈雪、高明宝、窦志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阮居猛同志兼任,负责对活动的日常组织和部署,办公室设在教导处。推行学校领导分包年级、学科制度,具体分工如下:王瑞校长负责数学教研组,蒋时飞副校长负责理化生教研组,阮居猛负责英语教研组,王仁负责体音美劳教研组,万功大负责语文教研组,李海军负责政史地教研组。校级领导、处室主任参与、督促、指导各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管理工作机制。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校本研修为主要途径,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师能;把教师的师能转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二)工作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努力构建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的高效课堂。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高效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努力构建”三为主“的高效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3、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以“三为主”为基本要求,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的理念,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4、积极探索评价体系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四、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主要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扎实有效的“课前”、“课中”、“课后”等重要环节作保证。学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和促使全体教师在以下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确保高效课堂构建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认真研读课标、教材。要求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学段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二次备课打牢基础。

(二)高度重视对导学案多的二次备课。要求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结合五河县“三为主”高效课堂业务指导组编制的导学案,创造性地开展二次备课,力争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抓好课型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 “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阅读指导课”六种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形成有效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1、新授课: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作为新授课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讨论、合作;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2、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的解决问题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3、作文课: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学生的写作仓库。

4、复习课: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室条件,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6、阅读指导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浏览性泛读、探求性速读、品味性精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之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独立阅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四)优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避免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倡导学生作业的个性化、多样化。

(五)加大考试与评价改革力度。建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和学生发展性考试与评价课题研究,建立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构建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五、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五河县中小学“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及《关于进一步推进“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深入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站在办好每一所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讨论,达成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形成人人、课课、科科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二)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具体规划。

要求全体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一年、三年、甚至一生的规划,收集、整理、评比,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目标并努力向目标迈进,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

(三)打造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素质

大力倡导教师养成“喜读书、乐探究、善应用、会写作”的良好习惯,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教师要牢记修身八言:“读书、思考、应用、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1、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2、每位教师每学期写10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心得体会、反思,禁止全文摘抄)。

3、每一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包括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经验叙事、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反思等)。

(四)重视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堂环节,确保高效课堂实施

1、功夫用在备课上

教师要做到一日三省,扪心自问:“课,我备好了吗?课堂,自己满意吗?作业,我批改了吗?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备课上,要做到四个结合:①与课标、教材、学情等相结合;②和画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相结合③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④要和业务指导组编制导学案相结合。

(2)加强集体二次备课,要确保其形式与内容、时间与效果的统一。

集体二次备课要形成:发放导学案——个人揣摩(以上两个环节在集体活动之前完成)——集体讨论——修改完善——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专业活动模式。集体二次备课时间统一安排在每周各教研组专门安排的业务活动期间。

2、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

(1)坚持备教一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三变”、“五让”,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课堂上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不少于25分钟。

(2)课堂教学要贯彻“五步三查”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框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组内合作→共同探究、交流展示→解难释疑、拓展提升→达标测评、归纳总结

教师的作用:

设景激趣→展示目标→答疑解惑→点拨示范→精讲深化→迁移检测

学生的任务:

自学教材→讨论质疑→操作练习→归纳总结→迁移创新

(3)精讲多练,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有机穿插进行。

(4)强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意识,提高目标达成度。

(5)教师上课要严格执行提前3分钟候课的规定,不得坐讲和拖堂,不得外出和接听电话,原则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复习课除外)。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提倡作业分层布置。各科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30分钟,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20分钟。

作业批改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根据学生情况,适时写出激励性评语。坚决杜绝由学生代老师批改作业的现象。作业要全收全改,在确保作业批改质量的前提下,每学期各科作业批改次数为:语文平均每学期至少8篇作文;数学、英语同周课时数,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不少于周课时数的3 / 4。每学期减3周计算作业批改次数。学生的各科作业封面右上角均要写上编号,便于作业检查。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明显的对错符号、批改日期等。

(六)开展一系列活动,确保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1、以“五课”为载体,提高教师素质

深入开展“五课”活动,即:推门课、高效课堂达标课、校级教改示范课、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课、教学开放课。力争通过“五课”活动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开展“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同课异构”活动。

3、教师基本功比赛。本期举行全体任课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比赛。具体要求如下:各教研组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预赛,要求人人参加,然后选拔出两名教师参加学校比赛。教研组长务必负责组织好本组的选拔赛;教学设计内容为本学科一个教学课时,具体内容自定;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参赛教师均要交教学设计(电子稿)和展示课件。

4、开展教师画知识结构图比赛。

(七)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如:历史大观园、读书交流、演讲比赛、辩论赛、文学沙龙、手抄报比赛、英语角、天文观测、书法比赛、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等,以此拓宽学习渠道、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八)切实抓好课型研究

各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自习课”六种课型进行研究,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各类课型的课堂效率。同时,每种课型确定2——3名教师作为骨干引领课型研究工作。

(九)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要求每班的班主任在一周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以6人——8人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明确学习组长,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所有的任课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十)推进课题研究,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开展发展性评价理论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及时进行工作总结,结合我校特点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草根课题”研究。建立起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学生评价体系,为构建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十一)建立值班领导巡课制度、班级建立教学日志,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每一节课,值班领导都必须对各班课堂教学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班通过教学日志真实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每天下午放学后将当天的教学日志交到办公室。对教学日志中反映出来的与“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不符的行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批评教育以及相应的处罚。充分发挥教学日志的监督、调控作用,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附:活动安排表

1、示范引领

时间:2011年2月21日—3月6日

活动内容(1):中层以上干部、备课(教研)组长,以“15+20+10”的高效课堂模式开设示范课,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负责人:教务处

活动内容(2):邀请高效课堂建设试点学校来我校上示范课。

负责人:教务处

2、研究探讨

时间:2011年3月7日—15日

活动内容(1):对我校和试点学校“示范引领课”进行对比评价,提出改进方法。

负责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活动内容(2):专题讲座,由教务处围绕“导学案二次备课、教学模式、小组建设和管理以及评价体系”对全体教师进行讲座。

负责人:教务处

3、全面推进

时间:2011年3月16日——4月10日进行县教学大赛初评。

活动内容:成立评课小组,对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按“15+20+10”的课堂循环教学模式的要求逐一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选,推选出优秀者参加县级教学大赛。

负责人:教务处

4、总结表彰

时间:2011年6月

活动内容:召开总结大会,表彰此次活动的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长、先进备课组长,编辑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及典型经验材料。

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形成特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2

要上好一堂有效实在的小学英语课,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情感, 体现一个“趣”字

1.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英语课堂中, 教师应多利用直观教具、图片、多媒体、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如在上课伊始设计全班起立合唱歌曲, 让学生都动起来, 活跃课堂气氛。在教授颜色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颜色并描述, 让学生即学即用, 体验学习的乐趣;操练环节给出未上色的动物图片猜颜色,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人入胜, 猜对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2. 积极的评价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用语言 (如Wonderful!Great!Good job!Well done!Cool!等) 、表情、手势、物品、符号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实践。在课堂中始终保持亲切的笑容, 多样化的语言激励, 真诚鼓励的眼神, 让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放心大胆地参与语言学习和运用, 整个课堂才会显得神采飞扬;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鼓励评价, 或者负面或不够全面的评价过多, 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的参与度就会不高。

二、关注教学过程, 体现一个“稳”字

教学过程要贯彻“以人为本, 以学促教”的原则, 体现学生从走入课堂之初到走出课堂之际, 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渐多的课堂实效。准确到位的演示和充分的实践是产生实效的关键。教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应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操练和拓展。并且要较好地关注学生各层次的发展, 尽量做到平均每人有10次以上使用语言的机会 (集体、小组、双人、个人等) 。

稳定、自然的调控能力是展现稳定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的艺术是调控的艺术。要调控课堂首先要具有调控个人心理的能力。只有关注学生和过程胜于关注自己和结果, 才会有正常或超常的发挥。比如我们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看到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学生在读“green”这一单词时, 口型不到位, 含糊不清, 这位老师并没有因此紧张而批评他或让其他学生读, 而是用鼓励的眼神和自己的口型提醒他, 在学生还没有说对时, 老师请学生上台面向全体学生, 摸着该学生的嘴巴做出/i:/的口型, 以较慢的速度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发音, 结果并没影响课堂进度, 反而加快了学习进程, 也让学生感到“出错”并不是丢人的事情, 从而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产生了成就感, 使他们乐于开口, 让我们看到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 这位老师的目光始终与学生有真实的接触和沟通, 这也许是他能够忘记自己, 忘记结果, 从而表现得镇定自若的重要原因吧, 也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学习的地方。在课堂上不急不躁, 平静地面对课堂, 面对学生, 亲切自然, 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

三、关注教学方法, 体现一个“活”字

教学方法要灵活:说唱、表演、竞赛、绘画、游戏等;训练形式要多样: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 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单词的呈现和操练都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大小声、找单词、传声筒、红绿灯、魔法手指、爬楼梯、跳踩垫、猜图片、动一动、拍掌读等。不重复, 不雷同, 活动设计得有趣味性, 有层次性, 有生活性, 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拓展练习, 挖掘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潜力, 也遵循了语言教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原则, 注重了活动设计的生活性。

多种多样的教具 (如实物、图片、多媒体、奖品、黑板, 甚至是教师或学生本人等) 的灵活运用, 有利于创设情境, 从教师的语言输入转为学生的语言输出, 帮助学生开展语言交际, 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同样在教授颜色单词时, 可以将色卡和单词卡搭配, 随意贴在黑板甚至是门上, 让学生找单词, 找色卡, 让学生觉得原来教室也可以这么有趣。

四、关注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体现一个“好”字

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语言交际行为中具有重复、补充、强调、调节、代替等辅助作用。良好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丰富的体态语

(1) 运用表情、手势、动作辅助教学, 使教学直观形象, 易于理解。如在带读单词的升降调时, 用手势起伏表示声调的变化;教授动词短语时的全身动作表演, 都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使用英语语言组织教学时, 不一定要用汉语进行解释, 而是辅以夸张的手势, 表示提醒和强调, 帮助学生理解。

(2) 运用手势、动作、表情进行评估。竖起大拇指、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给学生一个大大的拥抱、皱着眉头表示疑问和否定、张开笑脸表示肯定和表扬等, 远比一个简单的Yes, No, Good或加1分, 减1分有效得多。

(3) 装束打扮要自然得体, 活泼大方, 让学生感到亲切舒服。

2. 时间的合理利用

教师在完成任务型教学的同时也应该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给学生布置任务之前要提示学生完成的方法方式, 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检测。如在Listening这一环节处理中, 要完整地完成听力三部曲:听前、听中、听后。听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准备, 并给出听的目的任务, 让学生听中有目的地抓住重点听, 听后检测并给出听力内容让学生巩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 否则便会让部分学生摸不着头脑, 觉得这里还没学懂, 老师又在教授其他内容了。

3. 空间的规范布置

教室的布置也要尽量迎合英语环境, 让学生从视觉感知英语语言。另外任务型教学提倡以小组活动为主, 所以对学生座位的安排也是老师要考虑的地方。

4.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清晰的图片、有趣的动画、恰当的提示音、精美的背景、合理的链接, 这些都是我们制作课件时应该考虑到的。

5. 良好的副语言

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形成特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英语课堂  核心素养  高效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there is a lack of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unscientific;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high; the overall level of students English knowledge learning is yet to be promoted and other issues. Therefore, we can trough the teacher-student linkage mechanism, scientific questioning strategy, concerning about the individual endowment of students, the “double cast” life education, enhance teacher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o build efficient English classroom and enhance core literacy.

【Key words】English classroom; core literacy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78-02

一、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状况问题分析

第一,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还不透彻。

经过调查发现,约有六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基本的语言技能和人文修养等;约有二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是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熟练运用能力与较高的道德品质;约有二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是英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道德素质、人文情怀;约有七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作用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现实中,部分教师在课堂只顾个人演讲式的讲课,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还不透彻。

第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不科学。

由调查数据可得,约有七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的主要来源是从网络上借鉴现成的案例,进而再设计课堂问题等,约有一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周围其他高中英语教师的以往教学案例,约有二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实际高中英语教学中总结后精心设计的。这表明虽然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案例时,注重了提高教学内容的认知水平,但却忽略了内容的多元化与结构化,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

第三,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参与度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提高核心素养效果的关键因素。约有六成的学生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问答,然后与自己的原有知识进行比较、融合。约有三成的学生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般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约有一成的学生只关心周围的有趣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有不少学生不能认真听讲,这严重妨碍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须面向全体,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互动。

二、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对策

英语教师适宜采取“教师一家长一社会”的三合作协同教学形式、三联动的育人机制,精设课堂教学内容,关注高中生个性禀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支持课堂教学的有效開展,促进高中生成长进步,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以构建师生联动机制为支撑,培养善于灵活交际的“能人”。

首先,要引导学生加强训练,创造合适的情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口语交际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日常生活中注意多观察、多阅读,主动积累习作素材,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因此我们应以构建师生联动机制为支撑,积极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改革。健全的师生教学共同体,可以清除师生之间的分界线,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其次,在加强师生双向情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因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成为善于灵活交际的“能人”。

(二)以科学发问策略为载体,培养高效运用语言的“巧人”。

首先,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培养高效运用语言的“巧人”。科学发出提问,一方面是扩大问题覆盖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把问题提给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开动脑筋,做好随时回答的准备。因为如果学生觉得自己不会被提问到,学生就不会积极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进行有针对性、适宜的提问,挑选具有不同层次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最后,有效分解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要做到精确理解英语课程标准,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了解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同时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引人入胜。教师进行知识的重点、难点讲解时,要在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使学生成为高效运用语言的“巧人”。例如教师可以列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运用演示等手法进行提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综合性问题的时候,要有效分解问题,授人以渔,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以关注学生个性禀赋为根基,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真人”。

以关注学生个性禀赋为精髓,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在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同时,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人才的素养要求修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够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于一身,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的对接,以此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具有个性禀赋的“真人”。

加强阅读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的去阅读、去思考,从而在阅读和思考中提高语感和阅读能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阅读,对学生成长为“真人”至关重要。

(四)以生活教育为重点,培养具有道德素养的“活人”。

鼓励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以優帮弱促进英语学习的均衡发展。坚持“生活教学”理念现行,始终将教育与生活相互交融。首先,将教学内容的核心定格为生活,这样才能全面使学生获得实际生活上的满足,发挥其个人在社会整体运行中的重要价值。其次,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的承载主体是课本,但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中,而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鲜活的素材相融合,在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时,将“活的知识”融入生活,以“双铸”生活教育为重点,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铸就具有双重素养的“活人”。因此,以立足生活的教材为载体,在教学中铸就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加强教育教学与生活的互助功用,借助“活书”“活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     (五)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为关键,培养具有思维品质的“智人”。

只有善于思维,懂得思考,才具有创新和发展的潜力。因此,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因素,根据不同特质的学生来确定“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方法论意识并非仅指教学方法的选用,更多的是唤起教师关于教学方法论的内在觉醒。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灵活地将教学各环节、各元素有效地融合,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反省、走向反思性思维,成为会思考、有思想的“智人”。这不仅仅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同时也体现了培养思维品质的智慧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育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与学者们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上是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探索出一些提升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效果的现实路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艳,刘永兵. 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4:76-82.

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形成特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4

祁仪乡一初中:谢海珍 合理穿插运用多媒体手段,形成简约高效教学模式

祁仪乡一初中:谢海珍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是一个一直存在和探讨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尤其是山区还有不小的差距,多媒体技术则为缩短这种差距提供了一个契机。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多媒体的普及,推动了语文课程改革,为山区学校提供了内容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和新鲜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不断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从多媒体课件中选取合适的、教学需要的动画、文字等资料,配合光、形、声、色,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唤起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产生一种强烈的听、说、读、写的愿望。如在学习李森祥的《台阶》时,首先分别展示天坛祈年殿,巍巍中山陵,香港宝莲寺大佛,布达拉宫等处的台阶,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激情。

而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有了兴趣和激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视频、动画、课件等资源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 内容形象化,就会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山区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信息不畅,更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多媒体教学将更容易对他们产生深刻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能够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创设释疑问难的突破,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整体美,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其效果将是无法估量的。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真正操作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些许问题。首先,教材教材常常被冷落。有时教师用鼠标代替了粉笔,用屏幕上演示的文字代替了教材。学生的眼睛多半时间盯着屏幕,手中的教材被冷落到一边。比如.新授语文课一般先要熟悉文中的词语,学生注视屏幕。词句及图像等不断呈现不断消失.词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不深刻的.因为多媒体呈现的文字材料往往一闪而过.学生无法重复学习和回味。对词句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和充分。同时,师生情感的交流有时候被多媒体所阻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有时可以使师生心心相通,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正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所在。多媒体的运用,使得师生在交流中多了一个中介,并且这个中介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师生情感交流由于它的存在而变得冷冰冰。有时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情况的反馈信息常被忽略;有时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所演示的内容.教师的言语鼓励和情感宣泄常被学生忽视。第三,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不 够灵活开放,教学过程和结构本身需要有序.但这是相对而言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后.它的程序就固定不变了。课上,教师只能一步步按照课件的固定程序进行演示,不能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而灵活调整.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多媒体既定的程序中去。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由多媒体的程序控制的。不仅学生的思维训练过程,就是教师的思维与讲解过程都被多媒体课件控制了,课堂缺少开放性和灵活性。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最优化的目的。最后,山区孩子好奇心太重,常常使课堂表面化,使课堂成为剧场。

对待以上的问题,我提出的建议就是合理穿插,形成简约高效模式。模式教学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主题来整合课堂资源,有计划的实施各个环节,提供了一整套提高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的开放性情境教材,并为教师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师指南。有效解决了教材教材常常被冷落、师生情感交流受阻和课堂表面化的弊端。下面结合山区实际,简单介绍一下我采用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目标点击——学生自主看书,理解教材,共同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把目标展示给学生)

第二步:自主学习——根据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找出问题划下来,发现问题作标记。

第三步:合作探究——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景)

第四步:归纳提升——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 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了自行收获知识的快乐。(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信息)

第五步:达标反馈——这一环节,是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要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采用教师提前设计的课内题目进行,既是对本节课一次系统总结,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后的一个把握,以便及时补充反馈。(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信息)

第六步:拓展延伸——教师提出问题或要求,学生课外继续学习探究延伸课堂知识。(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信息)

(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班级情况灵活处理)。

在实施“六步自主”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通过“表演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乐曲导入”、等多种形式,抓住学生好奇、求知欲、喜闻趣事的心理特点,扣其心弦,让他们自然步入情趣横溢、色彩斑驳的教学殿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形象生动的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提高他们的活动兴趣和学习兴趣。主要是穿插利用多媒体,让多媒体始终伴随课堂,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和提供资源和载体,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高效地和有步骤的学习。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5

一、专家引领,规范流程,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把高效课堂的实施模式确定为“三步六段”、“35+10”模式,即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课中分“六段”,课堂时间分配为35分钟+10分钟两部分。

一是课前师生实现“两个前置”。教师由备课改为编写“导学案”,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探究经历,实现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目标。二是课中认真落实“六段”环节。三是课后落实反思跟进。认真总结课堂教学,师生做好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学生做到堂堂清、巩固落实。

(二)规范课堂实施流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六段”环节,即是: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平等对话、探究质疑氛围。教师首先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搞好三次学情调查,即调查学生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调查课前学生板书的正确率、调查5分钟交流中暴露的问题。然后根据学情精讲点拨,精讲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拨云见日、点石成金。同时,还要做好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通过“导学案”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通过课堂小结把隐性的逻辑关系显性化,通过检测落实“三维目标”的要求。

在课堂时间管理上,认真落实“35+10”模式。前一节课里的后10分钟,就是下一节课的开始。在这10分钟内,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教师指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重点难点等,指导学生读通读懂教材,参与学生预习,与学生共同探究导学案中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领者和参与者。这是点火预热期,学生处在第一学习态,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为了充分展示、有效质疑,学生会利用“45分钟”以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主动学习,课堂的时间也就不再是45分钟,而是35+10+X。课后学生深入预习,进入第二学习态。

第二节课35分钟完成学习目标,进行当堂检测,这又是学生的第一学习态。留下10分钟再预习第三节课内容,如此循环,用两个“第一学习态”夹击“第二学习态”,有了良好的“第二学习态”,课堂就高效起来了。

(三)创新学生学习方式。

各班根据学生学业水平、性别、兴趣爱好等状况,组建了多个高效学习小组,建立了包括学习小组组建原则、小组长职责、小组评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之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独学、对学、群学”。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独学”任务,高效学习小组完成“对学”和“群学”的任务。小组内因为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向已经弄明白的同学请教,形成一种“兵教兵”的氛围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讨论,力争通过“群学”解

决。课堂上,学生展示“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通过质疑对抗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种“独学、对学、群学”也就是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

(四)强化专家引领指导。

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学校除聘请中央教科所华教湖北省办事处的专家担任总顾问驻校指导外,还请来湖北大学教授“坐诊”,为高效课堂“把脉”。专家们深入课堂看课,开学两个多月来,看课80多节;参与指导校本研修30多次,和老师们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新的教学模式稳步推进。专家引领指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论证,看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否符合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否符合教育基本规律;二是提供教育理论支撑,通过专家报告、与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三是参与指导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建章立制,积极反思,课堂高效初见端倪

(一)认真总结,积极反思。

学校根据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坚持天天有小结、周周有总结,并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来看,学生逐步学会了自主学习。高效课堂需要学生预习充分才能精彩展示,展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它促使学生力求把每个知识点弄懂,以满足课堂交流的需求。有了充分的预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不再害怕课堂,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大胆质疑,常常在争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大幅度

提高,课堂上,经常出现小组合作解答某一问题的情景,这是我们传统课堂中很难看到的情景。

2、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看,“满堂灌”的现象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搬走了讲桌,学生不再是排排座,而是以小组为单位面对面坐着。教室四周全是黑板,每个小组一块板面,教师不再控制黑板,而是退回到学生中,形成了“生进师退,生不退师不进”的课堂氛围。课堂中,学生在展示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中收获着职业的幸福。教师上课也是上学,与学生同样“带着学案来,满载知识归”,实现与新课程共同发展。现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精力流失率明显降低,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

3、从学校教学管理上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实施高效课堂,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使为之服务的教研组集中备课、教研活动、德育活动、电教工作、后勤服务等都得到进一步加强,促使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章立制,持续推进。

学校立足长远,注重加强构建高效课堂的系列管理制度建设,努力建立推进课堂模式改革的长效工作机制。

1、建立示范课验审制度。实行高效课堂“示范课”申报制度,所有申报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孵化室”接受专家评委验收,不能达到标准的再次申报验审,直到合格。

2、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安排的专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巡视,做到“有课必查,违规必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3、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实行“业务反馈”,值周校长在每天第八节课反馈当天课堂巡查情况,通报当天的工作情况,对违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4、建立导学案评价制度。每周对教师的导学案进行一次评比,将优秀导学案收编入册,供学科教师参照学习。

5、建立名师评比制度。学校建立了“高效课堂名师梦之队”选拔制度、“学校创新发展岗位功勋人物”评选制度等,以此激励教师潜心研究,专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几个月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升教学质量的曙光让学校教职员工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信心。学校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做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效课堂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平稳提升。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篇6

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小学王亚明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势在必行。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就很值得每位老师探讨、实践。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它具有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两个特点,包含三个要素: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它的典型模式有:一般模式,即基本模式,为:10+30+5,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测评。常态模式,即杜郎口经验:10+35,分为教师支配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35分钟。

其实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工作中,都在思考、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模式。只是不够系统,不成型。那么死板硬套他人经验也不一定适用、有效。还需从教师本身、教学对象实情出发,有选择的借鉴和学习。

比如,我校的课堂,一节课是40分钟,我所担任的是低年级美术教学。如何在40分钟内,打造美术课的高效课堂呢? 先分析一下学情吧: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开始他的学习生活,对学校、班级的一些常规要求还不太了解、习惯,加之小孩天生好动、好玩,对美术的学习也才刚刚开始,而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作业等。如何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中解决并且完成好,打造一堂高效高质课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好学具,坐端正,有组织的等候老师上课;老师讲时认真听,发言时要积极、大胆的说;画画或做手工时,要保持安静,讨论问题、借东西要小声,拿文具要轻声;有问题,需要帮助要举手说。不只刚开始,一直都要注意培养。有了好习惯,上课才有保证,学生也受益终生。

其次,合理、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比如,学习《小挂饰》这一课,课型是“设计与运用”。要求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可以挂的装饰品。课的内容是挺好,学生兴趣也浓厚。可是,农村的小学生,有几个有各种珠子的,即便用树叶,纸片,六七岁的小孩动针线也有一定的难度与危险。那么,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小挂饰实物、课件,让学生来欣赏、学习,最后在纸上画出自己设计的小挂饰。课后,还可以让有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小挂饰,下节课展示。另外,美术课上,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受到美的熏陶,还要学习一些美术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理论知识,如怎样构图、怎样配色,可以简单的,少量的渗透。主要要指导学生技能技巧的掌握,争取在课堂完成作业,而且完成好。教学时间可控制在:10+25+5,即10分钟教师支配,25分钟学生活动,5分钟展示点评。或5+10+20+5,即5分钟组织教学,10分钟教师支配,20分钟学生活动,5分钟展示小结。总之,要精、简、少。

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形成特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7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 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 为5%~90%。由此可见, 学习方法不同, 学习效果大不一样。为此, 我校立足校情, 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并探索、实施了“循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循环高效”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课堂有机反馈、课后多元评价”六个有机联系的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帮助构建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基础性的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在预习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注意点:

1.基础性。

紧扣课程标准要求, 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2.适度性。

学生预习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 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 自己就能解决70%的内容。

3.适量性。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预习的内容要适量, 每节课课堂预习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第二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

该环节突出体现的是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探究性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要求各环节都是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的, 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过程。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 (一般由4~6人组成, 在组合上确保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针对预习内容的有关问题, 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 然后再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 并积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工作。

在该环节中, 自主学习是前提,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对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合作探究是方法,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质疑、善于探究;相互答疑是目的,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乐于助人、学会讲解。

第三环节 学生展示交流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小组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分别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讲解, 随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和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

在该环节中, 自主学习是关键, 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习小组展示、讲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点评是促进,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点评的主动性和准确性;修改完善是效果, 需要科学解决问题, 切实提高效率。

第四环节 教师点拨讲解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 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 帮助学生解难答疑, 总结答题规律, 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 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力求做到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第五环节 课堂有机反馈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 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 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 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 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 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第六环节 课后多元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 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克服低分学生因考试成绩悬殊而产生的自卑感, 弱化同伴之间的过度竞争, 促进了相互间的团结与协作, 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良好品德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 将纸笔测试、非纸笔测试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 以小组为单位, 从预习、合作、交流、反馈等多方面评价这一小组的学习过程。

评价始终贯彻在课堂教学中, 还可以尝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探究, 尝试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 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感状态等方面。

“循环高效课堂”的灵魂是“一个转变, 两个前置, 三种方法, 四种形态”。

“一个转变”, 转变的是师生的角色, 师亦生, 生亦师。“两个前置”, 就是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让教、学双方有备而来, 让学生由被动态变为主动态, 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三种方法”, 即自主、合作、探究。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四种形态”, 是课堂的基本呈现状态:通过展示实现交流, 通过纠错实现落实, 通过点拨实现提升, 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优化课堂;打造高效;教学内容

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备课求“实” -----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后来评课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支吾地答道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才是有效预设。

(二)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三、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准确地教材把握能力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四)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四、存在不足及困惑

(一)课堂活动 要求容易养成难

高效课堂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

(二)课堂展示 参与容易精彩难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果任由课堂自由发展,课堂出现了“展示专业户”的问题;如果教师人为分工,扩大参与度,又使得 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又变得 “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高效率,这是教师教学的困惑没有。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篇9

一、与课程改革相关的几个概念

1.课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2.课程标准

通俗的理解,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3.课程改革

由于时代的挑战,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现行的诸如教学观念落后,教育内容比较陈旧,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动,学生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评价目标、内容、方式手段单一;过于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等教育状况已经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4.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教师,教师尽可能的少讲或不讲,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5.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作为活动框架和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比较熟悉的几种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陕西横水一中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6.讲学稿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从起就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讲学稿源于新的备课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准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7.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合作的精神。

二、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初步收获

1.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犹豫中有所动摇,在动摇中有所转变

通过学校组织的几次观摩、参观、学习和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已成为一些教师的自觉行动。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新课改所要求的角色意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实现了教师由传统讲授到点拨引导的转变,“生进师退”的理念得到初步体现。

2.师生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通过高效课堂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讽刺挖苦的少了,激励评价的多了;“填鸭式满堂灌”的少了,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多了。师生之间初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式学习共同体,课堂上激情和快乐、尊重与理解、民主与和谐的气氛逐渐浓厚了。

3.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逐渐活了起来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会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尤其是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得到充分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展演的指导、教学语言表达等都得到了细化训练,师生的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很好的释放,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教学状态、课堂氛围、课堂秩序均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三、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几点思考

由于我校是课改的实验阶段,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及执行方面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

1.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改变其教学观念

让教师改变其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是几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学校不仅要有坚强的领导、健全的管理、评价机制,而且要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来培训、指导教师进行课改,很多教师有课改的热情,却迷茫于不知从何去做、怎样去做。

2.尽快形成与高效课堂改革相配套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尽管各部门都能够努力积极探究,学校也采取了一些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但一系列的评价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新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相对滞后,影响了教师开展课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要尽快探索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

不论哪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程序性和可操作性,成熟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我校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为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储蓄有生力量尤其重要。要让教师理解我们教学模式的内涵,较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积极稳步推进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

4.影响教改工作推进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形成特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10

—参加“全国中小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有感莘城中学张如太

2012年11月17日,根据学校安排,所有文化课教师到莘县实验初中参加“全国中小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会议地点在实验初中学术报告厅。上午,我们先听了实验初中赵妹芳老师讲授的一堂语文课,随后聆听了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的评课及学术报告。听了赵老师的课和王教授的精彩点评及学术报告,我感到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莘县实验初中赵妹芳老师讲授的语文课题目是《羚羊木雕》。这是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浓浓亲情”。赵老师首先由提问学生问题导入课文,在授课中又分了以下几个板块:“我读书,我快乐”、“我思考,我丰富”、“我积累,我收获”、“我交流,我提高”、“我思考,我收获”。这几个板块把莘县实验初“3.2.1”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反馈提升”的内涵进行了充分具体地展示。整堂课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新课改的创新精神。

这节课结束后,首先由赵妹芳老师对自己上的课进行课后说课,接着王敏勤教授进行了评课。王教授听课很仔细,他把赵老师授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都进行了具体统计,并结合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点评。王教授对赵老师的课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学生训练有素,教师基本功好,驾驭课堂能力强,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王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听课、评课的实践经验,对赵老师课的点评有理有据,十分到位。

然后,王敏勤教授以《怎样构建高校教学模式与新的说课方法》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王教授的报告分三个部分:

一、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流派的不同 ;

二、通过“三级建模”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

三、学校和教师怎样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他的报告既有大量鲜活的教学事例为样板,又有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理论做支撑,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教育界教研教改方面的最新动态。听了王教授的报告,我们真是大开眼界,有茅塞顿开之感。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形成特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11

一、教师应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首先,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的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他辨明方向,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最后,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具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出来,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在“教育储蓄”一节中,学生对储蓄容易理解,但涉及到利息,利息税却相对陌生、抽象。于是在课前,我在教材的基础知识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让他们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体验了“做数学”的过程,加强他们实践探索能力。在课上,同学们都踊跃地展开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引出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询问、调查、阅读,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索“足球”是多面体;并寻找它展开图时,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猜测,再从实际操作中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有自己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通过听老师空洞的、抽象的讲解而了解。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到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到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家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弊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以往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了,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法。例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中,这一章所涉及的立体图形接近于实际生活,小学时,学生也许初步涉及了一点,在此知识基础上,让他们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让他们亲身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比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只管记忆,效果好得多,这样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上一篇:投资入股方案下一篇:国际盲人节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