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当代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及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千百万各层次、各类型的专业人才。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加大实施了人才培养战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3%,提升到目前的30%,高校录取比率从1977年的4.8%,提升至2013年的75%。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冲击,加之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在校园中,大学生不良行为呈现出日趋凸显的态势,不仅对高校校园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干扰,而且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O-2020)提出了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战略主题。因此,有效地防治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目前社会尤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采用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整理归纳出当代大学生比较普遍和典型的校园不良行为表现,从社会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和学校因素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合理的对策。本研究旨在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更为深入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改进学生工作方式方法,从而有效防治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提供参考借鉴。 其基本结构和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对行为及不良行为的一般理论探讨。行为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一般来说,行为是由五种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以及行为结果。行为具有因果性、目的性及可塑性的特点,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不良行为属于人类的行为表现之一,它是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以及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给社会、集体、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不良行为会破坏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并且也会破坏自我身心的和谐。 第二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表现和特点的分析。首先,采用访谈及问卷调查法获取一手数据材料,经过整理,归纳出行为表现有失诚信、课堂出勤及课堂表现不良、不文明的举止言行、不恰当使用网络四个方面的较典型的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表现,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统计出每项具体不良行为所占的比例;然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普遍性、偶发性、不均衡性。 第三部分,是关于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造成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和学校教育管理三个角度进行剖析。第一,是社会因素,如: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低俗化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第二,是大学生自身原因,如: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固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部分大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足,部分大学生自身性格的某些缺陷;第三,是校方原因,如:思想政治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行为培养,学生管理理念陈旧、方式落后,高校校园某些不良育人环境的影响。 第四部分,提出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需采取的防治对策。第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和大众传媒环境;第二,要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实施实践教学、注重道德行为评价;第三,要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如:树立科学的学生管理理念、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并完善校规校纪。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 行为与不良行为的一般理论探讨

(一) 行为的释义与分类

(二) 行为的基本特性

1. 因果性

2. 目的性

3. 可塑性

(三) 行为的影响因素

1. 遗传因素

2. 生理因素

3. 心理因素

4. 环境因素

(四) 不良行为的界定

(五) 不良行为的影响

1. 破坏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2. 破坏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3. 破坏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4. 破坏自我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 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的表现和特点

(一) 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的表现

1. 行为表现有失诚信

2. 课堂出勤与课堂表现不良

3. 不文明的举止言行

4. 不良使用网络

(二) 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的特点

1. 普遍性

2. 偶发性

3. 不均衡性

三、 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2. 低俗化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

(二) 校方因素

1. 思想政治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行为培养

2. 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陈旧、方式落后

3. 高校校园某些不良育人环境的影响

(二) 学生自身因素

1. 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固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

2.部分大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足

3.部分大学生性格的某些缺陷

四、 大学生校园不良行为的防治对策

(一)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和大众传媒环境

1.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2. 营造良好的大众传媒环境

(二)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 实施实践教学

2. 注重道德行为评价

(三) 改进高校学生管理

1. 树立科学的学生管理理念

2.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3. 严格执行并完善校规校纪

结论

参考文献

上一篇:纪检监察工作论文提纲下一篇:线条艺术语言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