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共11篇)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探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困扰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现实问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而造成心理压力过大。就业难,引发而来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几种表现和影响因素,探究应对策略,以达到促进大学生健康就业、充分就业、全面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高等学校在数量、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急剧增长,促使中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时代。众所周知,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就业问题既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也是关系每个毕业生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不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就不能很好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将引发各种矛盾,最终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是政府、高校当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概念
研究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必须首先明确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概念。然而,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概念的界定至今尚未有统一论述。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就业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人生中面临的重大抉择,多数大学生从进校起就会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并为未来的就业提早做各种准备。因此,就业心理是贯穿在整个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
1.等待心理。此种心理往往是由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外界环境估计不足,认知不确切,而造成他们缺乏对就业形势的清晰判断,过分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地区经济发达,地理位优越,待遇优厚,不愿意尝试到经济一般的地区、规模较小的单位工作,结果一直等待合适岗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虽然专业热门、素质优秀,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掉队者。
2.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轻视自我或低估自己能力的消极心理状态。某些大学生因为自己不是“身出名门”,专业过冷,学历不高、长相平凡,既无关系可找,也无金钱可用,总是认为自己毫无优势可言,在择业过程中表现的缺乏信心与勇气,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一旦求职失败更是自惭形秽,一蹶不振,致使自己始终徘徊的就业大门之外。
3.焦虑恐惧心理。在择业受挫后,多数毕业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他们或者因为所毕业的院校名气较差、自己的学历层次较低而不敢大胆求职,或者因为学业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感到烦恼,或因为用人单位过高的要求与严格的录用程序而感到恐惧,还有的因为对所找的单位期望值太高等。许多毕业生在求职屡遭挫折后,往往会产生一种焦虑恐惧的就业心理。他们往往情绪紧张烦躁,意志消沉,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前途没有信心,个别人甚至产生绝望的心理,出现极端行为这种焦虑心理,在一些就读冷门专业、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的毕业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嫉妒心理。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条件比自己好,或找到的工作比较理想时,认为别人的优势是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恐惧和愤怒,于是借助各种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的补偿。在择业过程中嫉妒心会使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紧张,也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
5.依赖脆弱心理。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由于从小养尊处优,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较差,往往依赖性较强,缺乏责任感和独立决策能力,在就业竞争中缺乏进取精神。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往往是被动选择,过多地依赖他人,他们或依靠父母或寄希望于亲朋与社会关系。这种缺乏主动性和拟用机遇的就业心理,导致许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或很高或很低,当这种依赖心理一旦被残酷的现实击溃时,他们大多痛恨愤世,极度亢奋或抑郁,有的甚至走上报复社会的歧路。
6.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中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等
特点,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以及盲目寻求热门职业的现象。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由于独立性不强,缺乏实践经验,在求职过程中,易受别人暗示。他们对自身主客观条件不能准确分析,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以及将来准备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目标,也不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盲目跟随大流。持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脱离自己的实际状况,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容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缺乏个人主见,过多地表现出盲目从众与趋新。在就业市场中哪个摊位前人多,他们就往哪里去,别人说什么工作好,他们就寻求什么工作,而全然不顾自己的能力和现状不会扬长避短。这种凭一时激情而人云亦云的求职者,在就业时难免遭受不必要的挫折,有时可会因此而延误或丧失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就可能获得的就业机会。即便是暂时顺利谋到了一份职业,在以后的工作中很有可能会遇到本来可以避免的麻烦。
三、应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基本对策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及合理的建议来帮助大学毕业生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迎接这一重大抉择。为此,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国家采取有力措施。需要国家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尽快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
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同时需要社会关心、帮助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群体以及高校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
2.正确认识自己,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改正、完善自己。因此,正确认识自己是成功就业的第一步。只有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和价值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只有合理定位自己,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才能理智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做到不卑不亢,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另外我们还要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增强一点抗挫折的能力,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在心里给自己一些信念,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无限精彩,只有敢于进取,勇往直前的人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3.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所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应该及时更新。过去那种统一包分配的时代早已远去,今天的社会给大学生提供了自由择业、人才流动的更大空间。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加强自主择业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笔者认为,先就业、后择业。应该是一种正确的择业观,因为人先要温饱和生存而后才能谈发展。当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去基层并不意味着没有前途,所以大学生应该转变一些错误认识,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
去。与时俱进,端正职业动机,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索取和贡献的关系,择业时不仅要考虑个人爱好也要兼顾社会对人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4.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发展方向做一个合理的规划,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毕业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评价、树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实施策略以及评估与反馈。此外,毕业生应掌握一些就业技巧,了解一些就业知识,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来有意识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其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一个关键。因此在校学生不仅要专业技能过硬,更要加强实践技能、为人处事技能等一些综合技能的训练,这对于提升就业中的自信心,增大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5.接受客观现实,主动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欣然接受而不是抱怨生不逢时,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积极主动适应环境。毕业生人数的猛增使得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要想在这个竞争和多变的社会取得一席之地,大学生应该加强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注重理想、信念和责任感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要加强人格锻炼,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新的就业制度和国家优惠政策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大学生应该加强竞争意识,在客观环境不变的前提下,思想上积极主动,争取实现顺利就业。
总之,大学生就业不仅对他们自身来说是一个重大问题,而且对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更要重视这个问题。这就要求各方共同配合,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自我调适, 释放心理压力
1) 宣泄法。也叫倾诉法, 即在就业中碰到挫折, 将自己内心的痛苦倾诉、表达出来, 以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求职过程中碰壁, 情绪恶劣, 此时过分地压抑自己的情感反而不妥, 不妨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平尽情倾述出来。
2) 转移法。求职碰壁, 暂时的失利是很痛苦的, 此时减轻你痛苦有效的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 尽量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感兴趣、较自信的其他活动中。如果长时间沉浸在择业失败的消极情绪状态中, 对身心健康不利。
3) 补偿法。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达到确定目标而受到挫折时, 可以辅导他们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 通过其他的一些活动来弥补心理的创伤, 驱散内心的忧愁和痛苦, 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培养耐挫折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挫折后, 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扮演一些知名人士, 体验一下他们在求职中曾经遇到过的挫折, 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面对挫折时采取的积极态度, 体验他人在挫折情境中的内心情感的转换。通过角色扮演活动, 大学生可以不知不觉地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掌握抗挫折的行为技能, 并且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5) 自我激励法。自我激励法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 同各种消极情绪进行斗争, 坚信未来是美好的, 勇敢地面对下一次机会。
2. 对症下药, 分析失败原因
个体将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 对他下一步求职活动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 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外在环境, 则容易产生气愤和敌意, 降低以后行动的积极性;如果个体习惯于只从主观方面寻找失败的原因, 又很容易产生自卑, 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所以, 求职者一定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归因, 避免对社会、对他人的无谓抱怨, 也不要把求职失败完全归为自身方面。合理分析内外部的原因, 找出外部的有利因素, 及早发现自己的不足, 及时加以弥补, 才有助于合理职业定位, 成功就业。
3. 转换角色, 主动适应
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 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许多同学经过几年的学习, 对专业和行业的认识和情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专业由热变冷了, 由“短线”变成了“长线”;一些专业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造中, 仍然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需要。种种现象使同学们在毕业求职、择业时感到灰心、无奈和迷茫。为了能够有所作为, 走出无奈, 毕业生只有走出象牙塔, 正确地认识自己, 不要把学校、社会、家庭、亲友所给予的尊重、爱护、关心当成社会给予的最终认可, 而要积极地投入社会, 了解社会, 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因为, 求职择业不是凭理想按图索骥, 而是与社会双向选择, 优胜劣汰。
4. 求助学校心理咨询机构
大学生求职碰壁了, 心里有了难以克服的挫折感受, 或持久的情绪失调, 都需要及时加以疏导, 在这种情况下应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的老师。咨询老师会与你一起分析求职受挫后的原因, 帮助你消除紧张情绪, 平衡心理。
职业心理咨询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扰, 也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保持心理健康的一条很好的途径。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 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才发现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并不符合, 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对于将来的职业和前途非常的茫然, 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导致了学生各种程度和各种层次上的焦虑、紧张、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出现。通过对学生职业上的心理咨询, 可以使学生明确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消除他们心理上的困惑和茫然, 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更好地利用在校的时间为将来的就业进行充分的准备。
5. 结语
大学生求职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毕业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过程,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 甚至经过几次求职失败, 这些都是正常的;在求职受挫后出现心理冲突、困惑, 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关键的是, 要在出现不良情绪时, 能够及时做出调适, 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难题, 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摘要: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既是一个竞争的过程, 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要使自己在竞争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就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分析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心理现象与心理问题, 帮助大学生调适就业心理成为就业辅导重要的工作之一。
关键词:就业,心理,调适,辅导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结果公布[EB/OL].东北教育网, 2008, 3-7.
[2]择业心态面面观[EB/OL].大理人事人才网.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问题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长,导致相当一部分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就业成功率,对他们的身心来讲也是一种隐患。为此,应认真揣摩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时探究解决对策,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帮助,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强烈的焦虑心理
大学生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于就业过于敏感,谈就业色变;深感就业形势严峻,心理压力大;择业期望值不断降低,工作满意度下降;过于在意自己的相貌、性格等个性特征;特别在意本专业往届学生的就业状况;过度焦躁、沮丧、不安。通过访谈了解到,有些大学生担心找不到工作,找到了怕找不到理想的,害怕将来不能适应工作,害怕在新的岗位上不能正确的发挥自己,有的女生担心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性别歧视。
(二)突出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否定自我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这种对自己不满、鄙视的否定情绪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也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能力评价过低、怀疑自己、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强、担心得不到别人尊重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表示,认为自己社会经验不足,不敢放开手脚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有的学生不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定位,担心自己在面试过程中失败,总认为其他同学比自己强。这些都是自卑心理的体现。
(三)严重的失落心理
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总会诱发挫败感,失落感。在访谈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表示“现实中的就业环境、工作单位的待遇和理想中的相差甚远,不甘于现状却又找不到更好的就业方向,这让自己的心理落差较大,造成情绪低落。”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不和谐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其一,学校教育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却缺乏引导,大学生在浮躁的舆论导向中容易产生出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由此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观。其二,在传统就业观念中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少大学生不顾自身条件,热衷于考研、考公务员,一心想“端铁饭碗,吃皇粮”。其三,不少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经验,不接收女大学生,甚至还有身高和体貌等方面的限制。
(二)内部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可是大学生择业认知心理却依然停留在精英化阶段。首先,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他们普遍表现出焦虑心理;其次,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不能正確认清自我,初次就业时,过分理想化,心理承受力差,稍微遇到点困难或不满意就表现出自卑心理和失落心理。
三、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不和谐的有效途径
(一)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调整就业期望值
根据我对我期队学生做的《择业行为及其意向调查》显示,同学们对就业的期望值是相当高的。我期队共有222名同学,在地域选择上,48%的同学希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12%的人选择了京津等直辖市,32%的同学希望在内地省会城市就业,8%的人选择了中小城市;对于理想的工作单位,36%的人选择了国家机关,16%的人选择了三资企业,4%的人选择了国有企业,4%的人选择了学校,36%的人选择了科研院所,4%的人选择了私营企业;对于期望的月薪,8%的人选择了1000-2000元,20%的人选择了2000-3000元,20%的人选择了3000-4000元,52%的人选择4000元以上。
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已达到631万,1/6310000……面对这令人瞠目的数字,有自信有勇气是好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准确定位。但如果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味地把自己框死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及三资企业,不愿意根据现实降低自己的择业标准,往往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错过很多好的机会。
(二)善于发现自身优点,相信自己能够飞翔,主动捕捉机遇
一个相信自己的人,可以把阴霾的天气变为万里晴空,可以在困境中反败为胜。上帝关上一扇窗户,必然会打开另一扇窗户。有些事情,也许我们无法改变,比如我们的身高、长相、生长环境,等等。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即便是成绩差的同学,依然可以从自己身上挖掘出许多优点,或勤于思考,或乐于助人,或善于和别人合作,这些都是“闪光点”。在择业的过程中,机遇与你的“闪光点”结合,就可能会成为一个好的转折点。所以说,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能行,机遇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把握。
(三)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适就业心态
当我们在求职的过程中处于不良心境时,只要进行主动的调整,这种不良状态就能及时得到有效的缓解。以下是几种帮助我们释放心理压力,走出情绪低谷的方法:
1.宣泄法
求职过程中碰壁,情绪恶劣,此时,不要过分地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妨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平尽情倾诉出来。具体方式:找家长、老师和朋友倾诉;采取记日记的方式把积压在心头的苦恼写出来;找一个没有他人的场所,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说出心中一直压抑的想法。
2.转移法
当求职失利时,可以转移注意力,尽量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感兴趣、较自信的其他活动中:第一,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或是约几个同学一起打篮球、踢足球。第二,听音乐。轻松舒缓的音乐可以消除疲劳、调节情绪。第三,其他休闲方式,如看书、看电影电视、唱歌、睡觉,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3.补偿法
补偿法涵盖两种方式:其一,当求职失败后,迅速以另一目标来代替原来尝试失败的目标。在择业时,确定的具体职位目标千万不要太狭窄,要像填高考志愿一样,有第一、第二、第三志愿,这样在碰壁后马上能投身于下一步应聘计划上。其二,提高薄弱点,达到原来的目标。求职者应从面试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早日实现就业目标。
4.活在当下
其实就业的压力都是来自于过去或未来,比如,找工作拿不到offer,担心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不能胜任工作,都是这样。大家应该把精力集中到现在,只关注现在。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只你一个人面临,所有人都会遇到,只要积极有自信,困难都是暂时的,终将被克服。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
(一)背景材料:
1、性别()A男B女
2、请问你来自哪()
A 本省农村B 本省城市C 外省农村D、外省城市
3、你现在所处的年级()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大四
4、请问您所学专业属哪一类()
A 文法类B 经济类C 理工类D、艺术类E、医学类F、其 它
(二)就业心理调查: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问卷。(注没有特别注明的只能选择一项)
1、您对您所学的专业满意吗?()
A 很满意B 满意C 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2、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是?()
A 民营企业B 国营企业C 外资企业D、自主创业E、政府部门F、其它
3、您选择工作的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 薪水B 地理因素C 行业前景D、个人喜好E、办公环境F、其它
4、如何看待专业是否对口问题?()
A 专业一定要对口B 既来之则安之C 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行业D、其它
5、您对您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
A 1500以下B 1500—2000C 2000—3500D、3500以上
6、您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多选题)
A 专业水平B 心理素质C 公关能力D、道德素质E、其它
7、您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B 就业期望过高C 就业人数过多D、其他
8、面对就业难,您的态度是?()
A 先就业再择业B 先择业再就业C 考研D、待业
9、如果您选择先工作的原因是()
A 家庭贫困B 对考研没把握C 实现自我价值D、其它
10、在求职的过程在您会选择哪个途径求职?(最多可选择三项)()
A 现场招聘会B 上网C 亲友介绍D、报刊E、上门推销F、其它
1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信息?()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大四
12、您觉得学校提供就业指导课程及专业课程外,还应提供哪方面的指导呢?()
A 职业生涯规划B 素质拓展C 就业体验D、其它
13、哪种就业指导方式最感兴趣?(最多可选择三项)()
A 经验分享B 案例分析C 集体活动D、专题讲座E、角色扮演F、面对面咨询G、其它
14、您认为找工作哪个途径最有效?()
A 现场招聘会B 上网C 亲友介绍D、报刊E、上门推销F、其它
15、在求职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三项)()
关键词:大学生; 积极; 就业心理; 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 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诸如大学生对就业的过度焦虑和紧张, 由自我认识不清而产生的孤傲与怯懦,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功利与攀比心理等, 这些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 能够帮助大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认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身实际情况, 使大学生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体制有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思考, 从而能够树立切合实际、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二) 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积极进取、公平正直、勇于挑战、意志坚定等积极正向的心理品质, 能够辩证看待就业中的成与败、得与失, 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 这些既是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 也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 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养成意志坚定的心理品质, 学会以积极向上的心理面对择业和就业, 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 有助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能够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 并使之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为大学生未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 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念和正确的就业认知, 从而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视就业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能够勇敢、坦然对待就业中所遭遇的坎坷与阻挠, 形成积极乐观的就业心理素质, 激发他们自身内在的正能量和优秀品质, 最终促进自身未来职业的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表现
(一) 普遍的功利与攀比心理
市场经济大潮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 另一方面社会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使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功利的就业心理。在择业就业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理想的工作才能使自己发挥特长, 愿意从事既能够体现个人社会地位又有较高经济收入的工作, 而对于基层单位或非公经济组织等工作“瞧不上”。更为严重的是,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有“才”不如有“财”, 这种功利性思想严重侵蚀了大学生正常的就业心理, 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 成为未来成功就业的隐患。
所谓攀比心理, 就是刻意将自己的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比较, 并且表现出不服输的心理状态。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 通常将自己的工作环境、待遇等与他人比较, 表现出不服气、不愿落后, 同时又想超越他人。他们经常把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工资、福利待遇等与周围同学进行盲目攀比, 使他们“复制”他人就业标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我就业标准的定位, 往往容易错失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大学生个体的素质、能力各不相同, 盲目攀比会大大降低成功就业的机率。
(二) 过分求稳与求全的心理
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分注重稳定性, 安稳的工作才是他们心中最佳选择。他们不考虑工作是否能够发挥个人才华、是否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为国家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考虑更多的是工作是否稳定, 这是保守落后就业观念的突出表现。
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分求全。他们对未来工作的环境、薪金、地点等各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既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又要专业对口, 同时又能够使自身的能力、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既要有舒适的工作环境, 又希望有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 同时又留恋北上广等大城市。这些学生没有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就业目标, 过分、刻意地追求“完美”的工作, 常常使自己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
(三) 严重的焦虑与紧张心理
一些大学生担心毕业后不能找到理想工作、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特长、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挑战、不能尽快地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等问题, 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过度担忧焦躁, 形成焦虑的就业心理障碍[1]。对于成绩较差的大学生, 这种焦虑心理尤为严重, 他们因为害怕没有单位吸纳自己而感到苦恼。对于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较差的学生, 则会担心自己与同事处理不好关系, 从而惴惴不安, 这种心理状态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出现紧张、精神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思想上感到不安等症状。对于冷门专业的、先天有某种生理缺陷的、家庭贫困的学生, 则会更加在意自己能否与其他毕业生一样拥有同等公平的就业机会, 担心自己受到就业歧视, 担心自己日后在工作中不能完成任务, 担心自己不能与同事友好相处, 从而导致精神过度紧张。长此以往, 会使大学生心理负担加重, 严重影响他们在面试中的表现。
三、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的对策
(一) 政府加大力度构建积极的就业政策环境
政府要认识到“就业难”的现实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 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 创造公平公正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就业氛围,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舒缓其就业心理压力。
政府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就业的积极性, 积极体验就业优惠政策给自身带来的就业支持与关注, 从而能够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如增加农村偏远地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和政策的倾斜性, 并适当放宽招聘条件;积极促进私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并给予资金上的补贴和税收优惠, 适度减少企业为大学生缴纳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种费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发掘自身的意志力、责任等积极品质。政府还应专门设立“绿色通道”, 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给予大学生创业的信心与物质的鼓励。
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秩序的监督, 创造公平公正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 使大学生在心理上真正体验到人人平等, 从而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政府要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监管用人单位不公平的用人条件和劳动制度等行为, 使大学生就业市场更加规范和有秩序, 保障大学生就业主体性;还应设立特定的维权机构和保障部门来维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合理解决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纠纷。政府可以设立大学生就业监察分支部门专门监管和督促企业与大学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 减少招聘背后的“小动作”, 减少和杜绝就业市场上的不公平现象, 使大学生真正体会自我社会价值的满足与积极就业的心理情绪[2]。
(二)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减缓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促进大学生实现有效就业。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及社会实际开展就业指导, 如结合专业培养大一学生的职业意识, 为大二学生正确解读就业信息, 结合社会正面积极的求职案例使大三学生掌握就业技巧, 组织大四学生模拟求职现场招聘, 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积极潜能, 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同时, 还应注重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就业指导课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把理论传授与实际案例分析结合, 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 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品质, 提升学生的求职信心。高校还应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与关心, 同时注重发掘学生自身抗挫能力、团队意识以及责任感等积极就业心理品质, 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看待就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树立就业信心[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调适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以帮助大学生培育责任、诚信、意志力等积极就业心理品质,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高校应开展以塑造正确就业价值取向、培养爱国热情的主题教育, 使学生融入爱国氛围中, 体验爱国情怀, 坚定理想信念, 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
(三) 营造全社会帮扶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积极的舆论氛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无形中影响和引导着大学生的就业行为。社会各新闻媒体应选取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个人创业典型进行报道, 向大学生传播社会正能量,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 转变大学生就业思维, 树立积极的就业取向。高校内部的新闻媒体也应起到积极作用, 其宣传的大学生先进就业典型案例更加能够引起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共鸣, 触动大学生竞争向上的心理, 激发大学生内在的优秀潜力。
同时, 社会公益组织也应该发挥社会责任, 如慈善机构、民间公益组织等社会公益团体, 应充分贡献自身力量, 从不同方面帮助大学生就业, 从多种途径为大学生开辟就业渠道, 缓解其就业心理压力。社会公益团体还可以与高校合作, 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 为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 缓解大学生因创业资金不足等问题带来的紧张心理, 还可以对高校的就业指导提供就业实训基地, 提供大学生实习岗位, 帮助高校解决大学生实习问题, 增加大学生的技能。
(四) 大学生应形成积极的就业认知
大学生应该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客观认识当前就业形势, 理性分析自身的能力与职业兴趣, 在择业时努力发挥自身优势, 少走弯路。因此, 大学生在求职之前, 应对当前就业形势、个人的知识储备量、性格、爱好以及个人的情商等做全面分析, 并结合社会实际, 制定适合自身的就业目标。在择业过程中要积极主动, 抓住机会, 树立就业的自信心与坚强的意志, 满怀信心地展示自我才能[4]。
大学生在择业遇到困难、挫折和心理冲突时, 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调适, 消除心理困扰。求职失败时要冷静, 相信自己的能力, 调整自己的心态, 加强自我激励, 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战胜恐惧自卑的心理。当求职给自己内心造成巨大压力或感到一无是处时, 可以暗示自己一步一步走, 脚踏实地, 最终量变会促成质变。当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要学会接受现实, 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并积极暗示自己, 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 2014.
[2]刘健, 刘日霞, 祝洪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与自我调适[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5) :31-33.
[3]赵云鹏.“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与解决对策[J].高校辅导员, (6) :67-69.
关键字:就业择业心态素质自我调整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新
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大学生,采取问卷抽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20份以上。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望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有较高的抱负水平。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
高。这种高期望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去。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
一帆风顺。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劳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1. 认识自我、转变角色
很多大学生都自认为对自己非常了解, 其实不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生理特征等都不甚了解。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毕业前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认识,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认识的方式很多, 但我认为以下方法是比较直接、比较简单、比较有成效的。一是:客观对待别人的评价, 全面梳理、分析和接受别人评价中的合理部分, 对于不太合理的部分进行充分剖析并加以利用, 不要因为忠言逆耳便充耳不闻;二是:客观地和别人进行比较, 从中寻找差距、取长补短、发展自己;三是:自我审视、自我剖析、自我总结, 使自己更成熟、更稳重、更真实、更出众;四是: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从中不断教育自己、管理自己、服务他人, 从而修正、完善自我形象, 找准定位。[1]
转变角色主要是指由一个“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 抛开浪漫, 抛开幻想, 抛开苛求, 认识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社会现实。[2]学校、家庭、亲人、朋友和同学所给予的关心和认可已不是最终的肯定, 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客观、冷静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使自己进入求职状态, 和社会、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对于大学生来说, 还要学会处理角色转变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 如处理好独立自主性和依赖性的关系、现实和理想的关系、行为和想法的关系、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系、专业和兴趣爱好的关系、专业和工作环境的关系、地域和家庭生活的关系、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系、个人发展和待遇问题, 等等。
2. 充分了解并接受客观现实, 调整就业期望值, 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现实是客观存在的, 也具有它残酷的一面, 但许多大学生不能正视。大家应该客观了解就业市场, 通过自己的深刻体验后明白, 积极勇敢地接受现实、适应现实, 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才是最佳选择;抱怨、怨天尤人、过度依赖、脱离现实、逃避社会都是于事无补。许多大学生自命清高, 不愿到基层、经济落后地区、边远地区、艰苦行业, 可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 这些地方将会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更容易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现在的就业形势, 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 树立重自我发展、社会需要、才能发挥、事业有成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条件不佳, 发展空间大, 能给自己提供发展空间的单位要优先选择;对于那些经济不够发达, 发展潜力大, 发展机遇多的地方要倍加重视。[3]总之, 要减少盲目性, 尊重客观现实,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才需要规律的合理的价值观。
3. 敢于并善于竞争, 主动捕捉机遇
大学生充分地认识了自我、调整了就业期望值、树立了合理的职业价值观还不够, 还要敢于并善于竞争, 主动捕捉机遇。就业制度的改革, “双向选择”的完善, 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大学生应该牢牢把握住国家赋予自己的权利, 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性格秉性、特长、愿望等选择岗位。大学生必须十分珍惜机遇, 敢于竞争, 通过合理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 努力实现抱负, 取得单位的青睐。
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树立竞争意识, 并且善于竞争。作为有文化的青年, 大学生应该有朝气和锐气, 要敢想、敢说、敢干, 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竞争中要注重技巧、重视实力、注意自己的外包装, 既严肃认真又轻松自如, 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特长等, 扬长避短, 发挥特长。也就是说善于竞争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上佳的竞争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而且要在面试时做到仪表端庄, 举止得体大方,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锻炼出较好的口才, 交流时口齿伶俐、表达清晰;善于运用有关规则等;还要牢记竞争是在互相交流学习、互相激励勉励、共同进步中进行的。[4]
4. 正确对待挫折, 提高心理承受力
有竞争就有结果, 为了享受最终的结果, 我们必须先体验过程。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竞争中失败在所难免, 有充分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尤其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样才能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再者, 求职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岗位、认识社会, 并积极主动调整自己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在求职竞争中能增强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 对今后的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从特殊的意义来说,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残酷的竞争。对于大学生来说求职只是这场竞争的冰山一角。当我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时, 要用健康的心理和冷静坦然的态度客观地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 进行正确归因。清醒地认识到在就业市场化、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 求职不遇到挫折几乎是不可能的, 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再者, 应该把就业看成是认识社会、区分学生和职业人、适应社会的良机, 通过求职可以促使自己成熟, 通过准确的分析求职失败的原因, 调整自己的求职之路, 面对机遇, 正视现实, 在竞争的激流中奋力拼搏, 争取更大的成功。
大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一定不是一时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它还有赖于平日不断增强自身修养,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会科学地客观地认识分析事物, 特别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主动参与实践, 经受一些考验, 增加一些挫折经历。
5. 调整就业心态, 促进人格完善
在求职过程中, 自己和同学朋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健康心态也是正常的, 没有必要过分的担心、害怕, 甚至郁郁寡欢。要积极主动地对这些不良心态进行调试,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特别多, 首先, 可以自我鼓励、自我提携、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我帮助、自我心理暗示;其次, 向老师、父母、亲戚、同学、朋友等寻求安慰和支持;再次, 通过旅游、上网、聊天、体育锻炼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排除自己的烦恼, 放松心情;最后, 客观分析不良心态, 找出自己人格上的缺陷, 通过合适方式完善自我,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5]
6. 沉着冷静, 开拓进取, 勇于创业
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有创新精神、敢作敢为的优秀青年。因此, 大学生要有清晰的思路, 沉着冷静, 有自主创业的打算, 有开拓属于自己事业的信心和勇气。在创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思路、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善于运用国家的相关资助政策, 与有市场经验的人学习、合作, 要进行科学的、规范的、职业化的管理。
7.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需求势必会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 虽然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改善, 但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科学而富有成效的就业教育和“双向选择”机制的完善, 而得到逐步的改善。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 也将随之而得到根本改变。因此, 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环境下, 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就业心理, 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就不再困难。所以, 作为大学生, 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估计, 从长计议, 清晰地认识社会, 正视现实, 适应现实, 放眼未来。要坚信不管怎样, 职业是生活的新起点, 社会的需要是生活的坚强后盾,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才能使自己成长、发展、充实、满足, 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 实现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目标。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涉及社会、学校、家庭的一个普遍问题。大学生承载着社会、学校、家长及自身非常高的期望值, 这就使得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表现出特有的心理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 寻找大学生自我调适就业心理的方法, 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心理教育研究, 2006, (3) :85-86.
[3]康文.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533-535.
[4]张大均, 邓卓明.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训练适应发展.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面对压力要能够及时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就业中的问题。但是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思想观念中存在着就业期望值过高、盲目性强等问题,对于就业的形势有着片面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针对毕业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大学生期望过高
尽管就业压力大,但大学生们对待遇的期望却不低。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人对月薪的期望是8000~10000元,在超过半数的大学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情况下,远超北广上渝等一线大城市的平均工资,很明显所定目标过高。如果职场人的平均工资如此,那么大学生过高的薪酬期望,对于他们的毕业选择则会有所限制,使自己的就业渠道被人为狭窄化。除此之外,大学生月薪目标定得过高,会形成多重负面效应。一是增加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不利于对大学生价值的认同。二是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空间的提升。由于大学毕业生还没有定型,其价值也需要通过实践得到体现,因而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既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个机会。三是不符合择业谨慎性原则。
2.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和自身缺乏就业经验,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还有许多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这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一些优秀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一些平时表现差或能力一般的大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单位的青睐,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使一些承受能力差的大学生对找工作感到心灰意冷。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然后加以引导,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使他们越过心理障碍,顺利地就业。
二、就业中存在趋向功利性
有许多的毕业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到位,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招不到自己需要的合适的人,许多毕业生又没有工作可做的“两难”现象,目前是普遍存在的。这主要是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因此,大学生要想顺利地找到工作,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就业形势,调整好自己的就业期望。调整就业期望不是对单位没有任何想法与要求、不管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就去工作,而是要在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职业发展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也就是说要树立长远有效的职业发展目标,放弃以前那种必须一次就找到自己期望的工作的想法。当获得一个与自己期望工作还有一定距离的岗位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来慢慢实现自我价值和自己的择业目标。
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加剧,对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减轻就业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让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和认真对待就业的选择性和必要性的条件。 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让毕业生在就业和角色互换中拥有良好的心理条件和承受能力。大学生虽然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更要尊重现实、遵守规律、遵循原则,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乐观,谨慎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职场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四、小结
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如大学生在求职面试如何才能够博得主考官的青睐,如何培养自己的面试技巧,在面试中遇到困难时自己如何克服困难等。职业指导可促使他们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做到有备无患,也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就业的严峻性和迫切性,为就业打好基础。通过就业指导使他们了解如何解决就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业生首先要有发现自我优点的意识,明确自己的就业动机才能保证有效地到达目标。要树立长远的职业目标,在确立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还要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哪种工作是最适合自己的,这样才能胜任工作。
摘要:艺术专业大学生因其特有的艺术特色,在就业心理上呈现出脱离实际、盲目自信、消极回避等新的特点。本文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艺术专业 就业心理措施
艺术专业学生是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具有当代大学生共同的就业心理特征,同时由于艺术的特殊性,艺术专业学生在艺术的学习实践中,受到艺术氛围的强烈感染和熏陶,从而较之普通大学生又有具有特殊的就业心理发展特点。本文拟就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方案,以帮助艺术专业毕业生积极调整就业心态,顺利就业。
一、艺术专业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状态
严重脱离实际的就业心理预期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或长或短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熏陶,他们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并且有强烈的专业优越感,再加他们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在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在过高的就业心理预期驱使下,许多艺术专业学生要求用人单位在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方面十全十美,完全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与社会的需求,给自己合理定位,而是盲目追求高薪、高职或高福利。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组织的“新 世纪中国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显示:“在就业首选地点的调查中有近72%的大学生择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大城市。”在“你对求职工资待遇的要求”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求职的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其中选择2000~3000元的占22%,选择3000~4000元的占17%.选择4000元以上的占15%,三项加起来占被调查的学生近半数。”不难看出,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要求年薪在25000元以上。笔者在所在院校的调查显示,89%的艺术专业学生首选在南京、上海、苏南等 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而只有5%不到的同学选择到苏北或内地发展:70%的学生把月薪3000~4000元作为求职底线;有的甚至提出严重脱离实际的要求。例如,某艺术专业毕业生在和一所重点中学签约时,只因用人单位要求其第一年坐班,以加强与学生联系,而拒绝签约。
理由是“我是搞艺术的,要给我充分的时间搞创作,我不能受这样的限制”。盲从无序的就业取向艺术专业学生入校后,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理想。有研究表明,70%的艺术专业学生希望在大学能加强自己艺术能力培养,丰富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45%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把自己培养为音乐家、画家等专门艺术人才.35%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把自己培养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由于他们在评价事物或评价自己方面缺乏现实性,他们的“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成材”的目标往往有偏离社会需要的倾向,常出现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的主观片面因素.因此在大学生活中难以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在四年级的就业中就会出现盲从无序的就业取向.不能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待遇与机遇、个性与适合的关系,从而使自己与理想的工作失之交臂。也有的学生在就业中因为没有较好的就业取向。就会出现盲目从众的就业心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完全不顾自己的特长特点。结果导致仓促决策从而决策失误。盲目自信和自卑退缩的矛盾心理 艺术专业学生的高考要经过艺术专业和文化课两道关口的考试,在激烈的竞争中以优胜者的姿态进入高等学府。他们自认为是时代骄子、命运的宠儿,因此具有极强的心理优势。这种优势心理在择业的过程中就会造成藐视一切、高人一等的盲目自信,在用人单位的面试中难以表现出较好的才干、经验、性格等综合素质。与之相反.艺术专业学生因高考入学文化分数较低。在应聘中有往往会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难以和文科、理科的学生相抗衡。例如,一名音乐专业毕业生在求职中,某跨国公司招聘员工综合素质培训员,本来这个岗位非常适合她,该女生会唱会跳,口头表达流畅.但她到求职现场后自动放弃了面试,原因竟然是“其他求职者都是名校的文科毕业生”。可以说很多优秀的艺术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就业期望过高,不了解社会需求等因素外,这种盲目自信而 叉自卑退缩的矛盾心理是主导因素。消极回避的依赖心理艺术专业的学生其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一般都优越其他大学生.艺术专业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关爱、宠爱也要高于一般学生家长。这些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大都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独立能力较差,依赖思想明显。表现在就业中就会出现等、靠、要的消极就业心态。许多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放弃主动就业的机会,放弃了竞争,在择业的过程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职业能力、择业技巧上。而极端地认为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择业与自身素质关系不大,把希望寄托于找关系、走后门,寄托于父母和亲友身上。自己不主动去选择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还有的同学在就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在择业中缺乏应有的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 凭自己思考判断,而是让父母来抉择。这样往往会给用人单位造成对你无主见、不成熟等不好印象,最后造成求职失败。
二、解决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加强艺术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首先,加强学校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培养。现在大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都抓得较紧。他们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技巧等问题把握得都较好,但他们普遍对艺术专业不太了解,工作思路有时不太适应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与艺术院系学生的共同语言较少。在就业指导中往往只停留在外围指导,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客观上造成了指导力度不够。所以,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必须积极调整知识结构,加强自身艺术素养.理顺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力争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大对艺术院系毕业生的指导力度,促使学生顺利就业。其次,注重发挥艺术院系班主任和导师的作用.全方位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艺术院系的班主任和导师一般都是由专业老师兼任的,他们一般都会有“过来人”的体验和经历,自身有着专职就业指导人员所没有的优势。而且艺术专业个别辅导或小组教学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取向、就业准备等情况班主任和业务导师很容易了解和掌握。因此要指导艺术专业毕业生顺 利就业.必须调动全体教师的力量,尤其是充分发挥班主任和业务导师的积极性,要求他们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调整积极的就业心态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有艺术特色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的,艺术专业也不例外,这样的就业指导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属于“临阵磨枪”型,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毕业生就业难以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为了适应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紧张就业形势的客观需要,尤其为了应对艺术院系学生容易在就业中出现盲从无序的现象,必须在学生一进校就要针对就业环境、就业形势结合学生的专业水平、兴趣爱好、性格、学习技能、思维方式等进行职业生涯设计,②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并且在大学学习中不断根据情 况的变化修正目标。其次注重在大学生活中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文化素质培
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解决为实现职业理想“我该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在求职前夕注重择业指导、求职技巧、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引导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以适应社会,实现职业理想。这样一个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有利于调动各种力量全方位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养成求职择业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和引导艺术专业毕业生由于独特的艺术特色使得他们对现实反应极为强烈,在求职中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偏差。因此.除了按照常规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引导和指导外,还必须从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做好就业心理指导和引导工 作。首先,帮助毕业生了解自己,艺术类的许多学生都存在过分自信或自负的心理,他们往往孤芳自赏,定位过高,恃才而骄,在求职时就会好高骛远,高低不就,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我们要积极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必要时可借助心理测量工具,要求毕业生摆正位子,合理评价自己的才能。其次,帮助毕业生了解他人,在艺术专业学生中还存在一定的“同行是冤家”的不良心态和思想,学生中相互攀比、嫉妒等现象时有存在,我们要帮助毕业生了解他人的择业观和
实际水平,这对自己更好地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再次,增强毕业生耐挫力。艺术院系学生自负自信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一旦愿望落空或一次求职失败,就会产生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甚至有时会出现过激行为,必须帮助艺术毕业生在择业时面对挫折学会调整自己.对求职中的曲折要以平常心对待,根据自身的条件积极争取,以求最终能如愿以偿。最后,引导学生把握机遇。就目前的形势看艺术院系的学生就业途径相对宽广,需求量也比较大。但学生在求职中一定要了解求职过程波动大、灵活性大、机会稍纵即逝的特点,要懂得把握机会。艺术专业毕业生虽然在就业问题上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但只要他们有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定位、高超的艺术素养、扎实的文化功底以及良好的就业心态.必将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赢
2013年11月28日19点整,在我学院的悉心组织下,由来自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郑安云教授为我院研究生2102及2013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的精彩报告。
虽然已是寒冬时节,我院研二研一同学仍不顾寒风,前往七号教学楼7111阶梯教室聆听郑安云教授的报告。郑教授本次报告主要涵盖了职场角色定位、人才测评与选拔手段、面试类型及流程、常见非语言信息及含义、自我规划五部曲,以及个人SWOT等内容。尤其对她本人参与的政府机关等单位的面试细节做了详细的描述和深入浅出的解读。另外,郑安云在现场就六个职场问题与在场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与指导,使同学们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心理误区分析与对策
面临着激烈的就业压力,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成功就业和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习惯于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面临就业压力时,往往体现出消极的负面情绪:情绪不稳定、孤僻等,更有甚者,由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一些学生走上了自闭、报复社会甚至自残犯罪的道路。本文全面讨论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如何做好心理的准备,迎接人生新的一个阶段的挑战。为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指出了明确的克服的方法。
1.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应有的就业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准备
在大学校园里无忧无虑的生活了三年的大学生到了大四,很难顺利的完成从学生向职员身份转变的心理准备。因此,在毕业前夕,大学生应在充实自我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这两种身份之间的心理转变。
1.1如何完成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
大四的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离开校园进入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心理转变就是实现身份和角色的转变。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戴着“天之骄子”的桂冠,拥有者远大的理想和浪漫的幻想,然而进入社会,就要求我们抛掉这些所谓的虚的东西,接受社会以及岗位严酷的挑战,实事求是干实事。想在社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抛弃掉原来亲友对你的评价和自我的定位,必须从事实出发,正确客观的摆好自己的位置,只有具有相关的实力和冷静思考的能力,再加上不断上进,才能在今后的岗位上有所建树,才能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认可。
1.2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就业心理素质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必须拥有强大稳定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为自己在社会上、事业上有所建树而奋斗。
1.2.1就业的过程中敢于竞争
在社会高度分化的当今,竞争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人在社会上生活的一生。自从学生进入校园,便产生了激烈的成绩竞争,到了大学阶段,各种奖项的竞争更加愈演愈烈,各种资源的优先占用无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面临着毕业,许多学生由于自我感觉能力不够,不敢于竞争。能力不够的同学可以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而失去了竞争的勇气才是最可悲的。因此,进入社会之前,我们必须做好迎接社会新的挑战的准备,实时准备着接受挑战。
1.2.2在就业的过程中善于竞争
只有勇气没有策略就是“匹夫之勇”,在竞争的过程中,必须采用适当的策略,才能保证自己在竞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谈到善于竞争,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楚客观的自我定位,我究竟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必须不断问自己。在就业的过程中,如果期望值过高,不仅仅在竞争上处于不利的方面,更重要的是会很大程度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造成就业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焦虑。
1.3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要积极面对挫折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不仅仅存在于教科书中,这是一条铁的规律。在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善于处理挫折的通过挫折变成了强者,害怕面临挫折的人在生活的挫折中失去自信,从而造成一事无成。作为新的一代大学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失败、挫折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遇到挫折时,积极地自我调整,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在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的一些重要的心理误区
面临着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误区,这些误区集中体现在就业过程和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待遇等方面。这些心理误区严重误导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就业机会。下面罗列一些误区的集中体现:
2.1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思想
诚然,就业是人生中重要事件,就业选择的方向,决定了个体下半生的人生发展。但是,对于毫无就业经验和社会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生来说,一步到位的就业少之又少,大学生只有在社会上,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打几年,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后才能进入稳定的岗位。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公司的待遇,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发展。
2.2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待遇问题,忽视了岗位对个人能力的提高
在就业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薪资待遇问题,把经济收入水平和个人人生意义挂钩是不合适的。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生来说,在公司的钱一年,很少能够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最主要的还是在岗位上磨练自己,自我提高,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看薪资待遇,更重要的是自我发展的机会。
3.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包括就业的心理误区、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迷茫等。只有彻底解决这些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才能促使大学生在就业的问题上更加冷静和成熟。
3.1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适当的选择期望值,增大竞争优势
在了解相关的就业形势之后,大学生必须重新对自己的目标取向进行重新定义。在自己胜任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竞争成功的筹码。在就业的过程中必须看清现实,接受现实,脚踏实地干实事,好高骛远在就业的过程中是不足取的。目前我国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中原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必须脚踏实地,敢于吃苦,甘于吃苦,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3.2在就业的过程中正确进行自我定位,主动抓住机遇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生就业礼仪论文09-19
大学生就业心态论文12-16
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论文06-14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论文05-29
大学就业问题论文12-08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论文07-1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10-10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经济学分析就论文09-29
试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教育论文07-04
以创业推进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性的论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