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论文(精选13篇)
1前言
教师的语调要灵活多变,教学中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不用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就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始终处于兴致勃勃地求知识学动作的积极状态,而且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理解,进而扎实的掌握住所学的体育技能。以传授体育知识为中心的体育课早已离开体育教育的舞台,当前,素质教育是第一要义,大学体育教育的具体要求是,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强调运动技能及知识的系统化,重视学生的情感立体化,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多融入体育游戏,编出各种形式多样的形体动作,使体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竞争性、教育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一、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1.大学的英语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教师讲授精读、泛读、听力等课程, 基本没有系统地讲授语法和强调语法的时间。期末考试的内容也以测试词汇、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力能力为主。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学生只重视单词、课文及听力的学习而忽视了语法的学习。
2.许多大学不开设语法选修课。一些教师认为基本的语法规则在中学时期已经学完, 大学里没有必要再系统地讲授语法了, 这导致大学里语法似乎被搁置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3.即使大学里开设语法课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讲授语法, 教师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归纳出一大堆语法规则, 而不是为了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学生只是机械地记笔记, 缺少师生间的互动。
4.自2006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后, 以前考试中的词汇与结构部分中的语法题被取消了。这并不是说语法不重要了, 而是把语法、词汇放在新题型中的选词填空中测试。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 再加上有些教师语法意识不强, 课堂上很少讲授语法, 而是把精力主要放在阅读和听力上, 忽视了语法教学。
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
说起语法, 很多人都把它和一大堆语法规则联系在一起, 从而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模式要创新, 要理论联系实际, 采取一定的策略, 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才能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法的兴趣。
1.结合精读课文讲授语法。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带着语法意识去学习精读课文, 不但注重单词的学习, 也应注意句子结构的分析以及涉及的语法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结合精读课文和所学知识根据具体情况对所涉及的语法现象做出合理的、深入的分析, 高度归纳语法知识点。将语法与语篇理解结合起来, 在阅读语境中感受语法, 注意语法的实际应用。课文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 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的难句、长句的分析以及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都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语法。语法在课文的语境中不断被复习和巩固, 学生不断地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结合精读课文讲语法再次把学生已经学过的语法知识呈现给他们, 激活这些语法知识在他们头脑中的记忆, 从而进入深层次的语法分析和精读课文的解读。
2.把语法教学融入交际能力及应试能力之中。
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法知识的讲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包括口语交际能力和应试能力。语法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语法教学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一些语法规则, 而是要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语言。语法是构成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际教学法不排斥语法教学。教师可在巩固学生语法、词汇的同时进行听说训练, 在不断的听说训练中积累语法知识。将语法与交际能力结合起来, 将语法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英语口语对话及问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词汇、语法知识的运用及语言综合能力。选词填空、完形填空、翻译句子及改错等四、六级考试题型都需要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语法结构、理解意思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反应。这些旨在提高口语和应试能力的训练无形地使语法知识得到运用和巩固。
3.改进课程设置, 在有限的课时内增加语法的讲授。
在讲精读、听力的同时, 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讲授语法内容。大学也可以开设专门的语法选修课, 选用合适的语法教材和语法材料, 供感兴趣或想系统学习语法的学生选用。教师也可推荐一些语法参考书供学生课下阅读。
4.语法教学要有选择性。
大学教师把学生高中阶段所学的语法再讲一遍意义不大, 学生听得也会不耐烦。大学阶段教师应重点讲解难度较大的或学生掌握不好的语法, 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大学英语语法学习中, 要做到英语词汇的积累与扩充。教师少用中学时学过的简单句子作为例句, 尽量使句子包含大学英语词汇, 特别是四、六级词汇。使学生既巩固了高中学过的语法, 又学到了新的知识点。词汇也是语法学习的一部分, 只有掌握每个单词精准的意思, 才能深入进行语法分析, 语法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5.使语法教学富有启发性、生动有趣。
在讲授语法时, 教师可选用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生动有趣的句子作为例句。有一些格言警句, 其中的语法知识值得学习和推敲。《读名言·学语法》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本书以名言妙语作为语法的例句, 学生可朗读、背诵和欣赏这些包含语法规则的名言。学生徜徉在智慧的话语中, 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这种新方法不仅注重语法的功能, 而且发挥了语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语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法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大学阶段的语法教学不可忽略。只有增强师生的语法学习意识, 认识到语法学习的必要性, 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构建新的教学方法, 运用灵活多样的语法教学策略, 教学中有主次之分, 突出重难点, 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语法学习现状才会得到改观, 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英.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再认识[J].海外英语, 2010, (7) :12-13.
[2]杨欣欣, 崔新平.大学英语语法精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9.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大学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类专业必须基础课程之一,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物理涵盖了由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组成的经典物理学以及量子力学、相对论组成的近代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运动方式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学科。因此,大学物理课程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习、深造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内容改革
从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中不难发现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各种错误认识是导致课程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部分学生潜意识里对大学物理恐惧,认为大学物理难,不愿意去学习大学物理;同时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物理学知识与自己学习、生活以及专业知识等结合到一起,从而错误的认为大学物理对自己而言是不必要的学科,失去学习动力。因此,大学物理教学内容需要从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突出物理思想和方法以及增加物理学趣味性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物理。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增加大学物理与各專业相结合的内容,如医学专业中的超声波检测、放射治疗等物理学知识;机械专业、建筑专业中运用的各类力学知识等等;同时引入生物物理、化学物理、天体物理、原子物理等各类分支物理学内容。通过增加适量的物理学在专业中的应用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突出物理思想和方法
大学物理课时有限,因此在有限的课时中为达到教学目的应避免过多繁琐的推导过程,着重于抓住物理本质和思想,使学生摆脱“云里雾里”的状态。通过教学,首先让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定义处理具体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进而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学生可以从容分析其基本原理,并采取正确的手段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分析解题,自然而然的会加强对复杂进阶公式的理解,并逐渐学会应用。这样的方式势必比强行灌输复杂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适用范围的方式更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3、增加课程趣味性
通过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增加一些物理学史可以提高物理学课程的趣味性,适当的在课程中引入一些物理学史上重要事件、重要物理学家的物理研究过程等内容,一方面是扩展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通过物理学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著名物理学家研究过程等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从中获得物理知识。
二、教学模式改革
在任何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都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传统单一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被动思考,知识难以吸收,只会“照葫芦画瓢”的呆板解题,更不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因此,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革,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增加互动启发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时下主流教学模式之一,具有效率高、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等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诸如碰撞反弹、波的干涉、衍生等知识直观模拟出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主观认识;结合讲师板书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其推导过程,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避免如今许多高校学生习惯性向讲师拷课件的毛病,导致的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出现。同时二者结合,既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效率性,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科学严谨性。
课堂中保持一定的师生互动是保障课堂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必要手段。单向的教学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维持,主动学习效率差。在课堂中,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则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因此,增加课堂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是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2、教学和实验结合
大学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今,大学物理实验已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然而往往学生在此课程中只是象征性走过场,只为拿到学分,并不能真正学到知识;而大学物理中许多知识都需要实验去验证,增加课堂演示实验是改善的方式之一,加强大学物理学与大学物理实验的结合则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合理的物理教学和实验搭配,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三、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作为大学物理课程的考核方式,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热衷于拷课件、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等方式,极大的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应用。建议增加专题研究报告的考核方式,通过不定向内容,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专题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扩展其知识面,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大学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必修课程,是各类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一,对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对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有巨大意义。在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需要。因此,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改革,相信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以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包秀丽,刘国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策略[J].教育评论,2013.
[2] 杨守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J].当代青年月刊,2015.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可以说,识字量的多少,对于学生的各项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才能正确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才能进行正常的阅读与写作。基于这样的认识,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并且积极探究各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使学生做到高效识字,以为学生日后进行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游戏;生活化;归类识字
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逐一介绍,学生进行死板记忆,这种方法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显得枯燥、无趣,学生没有识字的兴趣,进而导致学生的识字量少、识字效率低,所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点,探究各种切之可行的识字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应成为我们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时间,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谈几点个人想法和做法。
一、将游戏融入识字教学中,使识字教学情趣化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的确,游戏是一种令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儿童,游戏更是无时无刻吸引着他们。而且,小学低年级学生,本就好动爱玩,注意力不易持久、稳定,而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很难做到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所以,这时我们就可将有趣好玩的游戏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富有情趣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认识汉字,并以此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比如,在带领学生初步学习了二年级上册前两篇课文中的生字之后,如秋、烟、芦、夕、归、歌、灯、桥、检、陆、礼、炮、焰、狂、神、州、龙等,我就组织学生玩了名为“开火车”的游戏,游戏方式为:按照每一排的座位,使6位学生为一组,按照小组快速念出我们所出示的上述其中的汉字,说对一个计一分,说错不扣分。这样,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最后哪个小组的积分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另外,我们还可组织学生以大风车、大转盘、找朋友、字谜宫的游戏方式进行识字,这样便使识字教学变得富有情趣化,营造了欢乐、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的识字热情会变得十分高涨,从而主动识字、乐于识字,为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奠定了有效基础。
二、赋予识字教学生活化元素,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赋予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元素,由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搜集各种在生活中能见到汉字的物品,如报纸、包装盒、衣物标签等,认真阅读上面的汉字,有不认识的及时记录在本子上,通过查字典或者问老师、父母的方式,正确认识这些汉字。也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在上学路上看到有汉字的物体,如广告牌、路牌、招牌等,上面有不认识的汉字也及时记录下来。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要求学生家长对我们的识字教学活动给予配合,如在家里各种物体上贴上对应的汉字标签,如衣柜、茶几、书桌、凳子、沙发、冰箱、电视机等,让学生在家里,也能随时随地看到汉字、认识汉字,这样我们便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途径,识字能力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提升。
三、指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归类识字,即加强识字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加强识字的引、形、义之间联系的一种识字方法。进行归类识字,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生字的规律,这样识字在学习起来就会容易许多,而且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使学生轻松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识字要求,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进行形声字比较归类识字教学,即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特点明显的字:铜―桐;钩―沟;清―晴―请;哨―梢等等。还有反义词比较归类识字,如:长―短;胖―瘦;粗――细;勤劳―懒惰;骄傲―谦虚等。部首归类识字:如与脚有关的汉字多带有足字旁,像跑、跺、踩、蹦、踢、踏等,这样,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识字,记忆效果既高效,同时也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进而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还是其他方面知识的接受,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积极探究各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让学生轻松地识字,愉快地识字,从而为学生今后的阅读与写作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才培养也逐渐转变为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导向,通过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建设精准化学科以适应现代医疗服务需要[1]。体育教学是现代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与现代医学的人文精神不谋而合。同时,高等医学院校因其专业性质、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环境、体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其体育教学更应结合自身实际,选好切入点,走医体融合特色发展之路。本文从“医体融合”的角度剖析当代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应改革策略,为其他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脉路。
二、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目前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学生在教学中以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忽视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师在学生锻炼方法和习惯的养成方面所起的作用有限。而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如健身运动处方模式、体育锻炼与医疗体育相结合等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契合度不多[2]。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以普通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为主,教学内容单一。而体现医学院校特色内容,如运动医学、运动养生、运动生理、医疗保健等则少有涉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也应逐步融合到预防医学教育中,体现医学院校办学特色,建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医学院校学生具备储备体育保健知识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走体育锻炼与医疗保健相结合的体育教学道路,将成为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取向。
(二)体育教学资源整合策略不合理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师资力量,在开设体育保健、医疗体育、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课程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能够充分发挥医学专业教师和体育教师的资源优势。可是纵观国内诸多医学院校,基本都在走传统体育教育的老路。由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等人为因素,体育教学总是同外语、计算机一起被安排在公共课程教学行列,与体育关联的医学内容都被分散在学生的医学专业教学环节之中,而医学专业教师由于不懂体育专业知识,往往在教学中对相关知识不能详细的予以解释,体育教学资源和医学教学资源没能够有效整合,从而导致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并没有反映出其“医体融合”的办学特色。
(三)体育教学方式与医学专业契合度不高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主要局限于体育教师对运动专项技能的传授,学生则以掌握这些技能为目的,而教师和学生针对动作给人体生理机能所带来的影响、变化分析甚少,这显然不符合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毕业后,多数学生要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而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应向健身化、保健化、兴趣化转化。所以,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医学生的知识能力构成、专业特点、职业需要和适应社会需求。建设医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对原来教材内容体系进行精简、重组、整合,体现出医学体育的职业性,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三、安徽医科大学“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创新体育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医学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基本观点和认识,从体育的角度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应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自身的职业需要,加强体育专项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因此,如何贯彻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理念,发挥其在医学教育的育人环境中应有的作用,体现出医学院校的特殊性,便成为改革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的突破口。“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要结合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的特点,以适应和服务社会需要为目标开展教学,让学生们明白,医学是治病救人,而体育是强身健体,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将医学与体育的结合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现阶段改革出发点就是要使学生从多维度、多层面接受医学体育教育,如体育保健、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养生、体育健康教育等多维观念,凝练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特色。
(二)提高部门协同效率安徽医科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施行“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策略:首先,就“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专题汇报,附属医院从人员、设备上给予大力支持;其次,学校教务处从体育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的选定、“医体结合”体育课程的安排、外聘教师课时计划、教学工作量计算等诸多方面都给予认可与支持;再次,学校科研处从科研项目立项、科研经费投入、学校与附属医院人员的科研交流合作等都做出计划与安排[3],并给予“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专项经费支持。多部门的有效协调,使得“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软硬件得到有效保障,也是安徽医科大学“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能够成功迈出第一步的重要保证。提高各系部院辅导员的体育意识,“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得到他们的认可与支持,是高等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好基础力量,“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医体知识互融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在“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中充分体会到知识性、新颖性、趣味性、实效性。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新的举措。“请进来”即邀请学生时代的优秀运动员现在已是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的专家和教授,定期来学校为本科生上“医体结合”的专题理论课,他们结合自身将医学与体育融会贯通的体会和经验,以及生动、翔实的.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目标有了清晰的设定[4]。“走出去”即让本科生以小班为单位,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附属医院的相关科室,参观的过程中医生们会回答学生们的各种提问,使学生们了解体育对医学治疗、医学康复的帮助,同时,让学生们明白学好体育知识与技能,对自己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一定会有较大的帮助[4]。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我们开设了体育选修课程,考虑到部分研究生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再回到学校来读书的现状,他们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开医学处方的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了健身运动处方模式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体育教研室选派在“医体结合”方面最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该班级“医体结合”健身运动处方模式的教学,每学期约有三分之一的课程由任课教师聘请附属医院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来课堂教学,回答学生们的提问,指导学生们如何选择健身运动处方,实现学生既能开诊断处方,又能开健身处方。
(四)研发新教材,医学体育贯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势必要求更具实效性的教学内容。为此,从改革体育教材入手。改革教材要从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社会对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把医学体育的相关知识融入体育教材之中。教材要充分体现高等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体育教育理念,从理论上阐述高等医学院校实行“医体结合”体育教学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5]。安徽医科大学在学生体育必修课中设立体育保健课,把体育保健课程作为“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实现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相结合[6]。在体育保健课实践教学内容中,选择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八段锦、五禽戏、大舞等气功内容。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医学体育的内容不少于10%,并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给予加分奖励。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评价体育课成绩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特色就是要把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相结合,要实现和完成好这一目标与任务就必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体育教师队伍。在“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是“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7]。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扩大体育教师的知识面,特别是医学知识的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同时,为教师在职读研和进修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力度,多方面鼓励教师提升“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水平。第二,加强体育教师和医学专业人才的交流。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学习到现代医学知识和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努力把体育教师培养成“半个医生”,使医学和体育这两个不同的专业在“医体结合”体育教学这个平台上相互交融,让医学体育在高等医学院校发挥更大作用[8]。第三,合理评价体育课成绩。体育课成绩的合理评价能够起到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投身医学体育的学习热情,是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统一规定医学体育知识占总成绩的10%,并且采用奖励加分的形式记入总分,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出卷考试、讨论问题、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给予评定。
四、启示身体练习是体育课程的精髓,身体练习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而身体练习正是医学体育知识运用最好的载体[9]。
1.1注重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心理培养.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会把精力集中在培训学生的演奏技巧或者音乐的表现力方面,但是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心理.事实上,演奏心理在演奏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面对幼小的钢琴学生时,教师应尽可能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演奏自信心,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心理活动,能够以健康、良性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演奏,消解他们因紧张、焦虑情绪而带来的演奏障碍.
1.2注重音乐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记忆培养.音乐是一种运动和变化的复杂体验,在音乐演奏培养训练过程中,对于音乐记忆力的培养也就是背谱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前儿童正处于具象认知阶段,他们对形象性的事物有较好的理解,音乐所潜藏的画面感有助于儿童加深对音乐的体验、意象和审美.同样,这些理解的深化也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记忆力的提升.总体来说,音乐记忆的培养无外乎从儿童的心理特质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适宜的音乐内容,加强孩子的注意力;对经典的乐曲要多家练习,反复强化等.因此,如何训练背谱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钢琴演奏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而言,最常见的背谱方式是通过运动记忆来背谱,也就是通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依靠肌肉的运动记忆来进行演奏,这是最轻松的依靠熟能生巧形成的背谱方式,但同时这也是最不可靠的背谱方式.也有通过听觉记忆来背谱,初学的学生很多使用这种方法.此外,也可通过分析和演奏,在理性清晰的记忆基础上进行背谱,通过对乐曲的整体曲式结构、和声、调性、织体的分析记忆来演奏等.
1.3注重音乐审美处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层次,是关系到学生音乐艺术表现水平高低的关键.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生活环境、自身的经历来获得的.未经训练的审美能力往往是不发达的,例如,儿童往往只喜爱节拍简单、旋律欢快的歌谣,而不能接受具有复杂的和声织体与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但如果适度给他们提供一些欣赏复杂和声以及变化感强的乐曲,学生的心理结构则可能在“同形作用”的发挥下实现一定程度的美化、提升,其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辨识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便可得到相应的提升.
1.4注重学生正确反馈能力的培养.要培养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成为优秀的演奏者,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高雅的审美趣味,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对于自身演奏的.反馈能力.在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演奏出现了错误,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提醒学生,学生不能客观、独立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在钢琴演奏的舞台实践中,由于演奏前的心理紧张、焦虑等各种因素影响,学生不能及时、独立、客观的自我反馈,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演奏情绪,扭曲了音乐原作者所想表达的情绪,那么音乐演奏就会出现“变形走样”.反之,如果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反馈能力,那么,一般情况下,他就能够及时监控到这一问题并适时、灵活地作出反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能力需借助长时间的培养和实践才能最终形成.此类客观的反馈能力若是缺失或未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在演奏的过程中囿于自身情绪的影响而丧失对个体演奏失误之处的修正能力,这也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应更多地参与到亲身实践中去,在真实情境下不断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当前学前儿童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学习钢琴水平差异较大.在钢琴的教学中,每个孩子在理解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上都是不同的,同样是学一样的东西,他们的协调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右手能力较强左手较弱,而有的学生又是右手能力强左手稍有弱势,还有的是两只手能力都比较弱.这就要求教师有科学的教法,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另外,处于启蒙阶段的学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常处于不健全不完善的时期,仅仅依靠兴趣并不足以保证学习钢琴的效果.学前儿童的怠惰问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关注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控制,使他们逐步具备良好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形成积极健康的意志品质,进而合理规划、发展自身学习目标,以实现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2.2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当前背景下,钢琴教师的构成情况较为复杂,一些琴行的琴师在选拔标准上还不够严谨,这就出现了一些琴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从整体钢琴教师队伍来看,钢琴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并不理想,不少教师缺乏甚至是从未经历过专业的音乐教学培训,自身可能严重欠缺对钢琴教学的热情.一些非钢琴专业的音乐教师也时常会被学校安排去教授钢琴,这些教师还存在着对自身专业素养、能力的担忧,也就缺乏钢琴教学的信心.此外,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大的教育理念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学科实际,艺术性地展开教学,让课堂充满音乐韵味、充满钢琴魅力,然而实际情况却未能尽如人意.不少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调死板、枯燥无味,甚至完全照搬照抄、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致使钢琴课严重变味,“教师上课没劲,学生听课没味”.
一、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1.学生和老师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师生的合作是否成功。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性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共同探索他们尚未获取的经验与知识。
2.学生间的互助。学生由于在知识水平,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参差不齐,这种差距为学生间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学生间的互助包括:互改作业,组内讨论,组间辩论,分角色演出,单元随想等。这里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单元Twelve Angry Men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8号陪审员如何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提出一个又一个的有理疑点最终使12个陪审员一致同意被告无罪,洗脱了被告杀父的罪名。该篇课文结束后,放映了电影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美国的司法制度,尤其是陪审员制度,同时布置了相应的课外作业,以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出电影中的某个片断。
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课前准备:明确目标分配任务,监督检查任务实施情况。这个班一共40个学生,要求学生自由组成5-6人的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个负责人,把分组名单交上来,并告诉他们老师把此次表现记入平时成绩。这样他们就能够严肃认真的对待分配给他们的任务。
1)分配重点单词及课文背景知识和难句。把重难点单词及课文中的语言点大致平均的分配给每个小组,要求他们查阅资料,搞懂每个分配的知识点,并整理成讲义,在课堂上每组由1-2个Speaker负责讲授给全班同学,并要求在其他小组讲解时记笔记、提问。
2)小品表演。要求每个小组上交剧本副本,老师看了后可给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比如剧本的长度,剧本的语言运用,剧本的内容,角色的设置,道具的选择(安全)等。并询问小品排演的情况。
(2)课堂实施:1)知识点讲授(两个课时(45×2分钟))。当学生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讲授进行记录,在所有学生讲解完成后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妥当之处,并补充讲授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要求学生复习笔记内容,告诉他们将在小品表演结束之后进行测验。2)小品表演(一个半课时(45×1.5分钟))。在小品表演之前先谈一下对表演的要求,比如每个演员应该在表演之前先用英语介绍自己的角色,在小品表演过程中老师应该把讲台留给学生,一般不参与学生的表演过程,只有当表演陷入僵局的时候进行引导(比如加以幽默的点评,或者自荐演其中一个角色)。
(3)教学效果测试(半个课时(45×0.5分钟))。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知识点的资料发下去,做课堂测试。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始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和人相处,与人合作。此外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可以得知学生所需所想所感,积极灵活的改变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困惑与启示
构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是大学英语的理想境界,但是迄今为止,施行状况仍不尽如人意。
困惑与启示1:自主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多讲,教师少开口甚至不开口。有些老师甚至误以为可以不用备课,尽量让学生去说,当个课堂上的旁观者,这样比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省事的多。而事实上,自主学习并不是看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谁说话占用的时间长,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课堂程序的设计的交际需要设定。教师应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听,说,读,写,译的交际活动中去。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认为语言学习是认知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教师应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展包括交际能力在内的各种潜力。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担当策划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自主学习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不可预测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如何应对学生思维的点点火花,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困惑与启示2: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孰轻孰重?这两者其实并不对立,我们应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使用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几乎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语言实践。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外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从“教”转向“学”,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不是成功的教学,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淡化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避免“灌输”式照本宣科的教学,而要采用多元途径,启发学生,激起学生的灵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主角,控制整个教学活动。如今,大学英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模式必将被取代。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阐明英语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分析了自主学习的困惑与启示。
【关键词】公外英语 成效 教学质量
经过十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我国大学公外英语教学质量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受到应试教育和功利化观念的严重影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学公外英语教学,依然在围绕着“四、六级考试、考研”等目标而展开,不仅使得公外英语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有悖于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全面性、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只有提高大学公外英语的教学质量,既是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朝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根本,也是深化我国高等院校公外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所在。
一、大学公外英语教学质量的现状分析
客观地讲,大学公外英语教学的质量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学校、教师客观方面的因素,又受到学生主观方面的影响,具体的讲:一是对于高校公外英语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以考试为最终目标使得大学公外英语教学变成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一旦考试通过,英语学习就变得可有可无;二是公共英语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包括语法、单词、听力等多个方面,而公外英语安排的课时普遍不足,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给学生传授一些相关英语知识,更无暇去顾及学生情感、思维等能力方面的培养;三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在校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这就使得师资分配、教学资源等普遍感到吃力,大班授课的缺陷在于不能照顾好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加之教学手段还以传统讲解为主,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缺乏特色的英语教学也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致不高,也使得大学公外英语变成“一潭死水”。
二、提高大学公外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大学公外英语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学科,重视授课的质量和效果,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变为语言与内容教学相融合,才可以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大学公外英语教学质量观。
1.改变大学公外英语的教学观念,认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观念永远是引领大学公外英语走向深化的灵魂,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对教学启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这点来看,考试绝非是大学公外英语教学的重点,能力的培养才是衡量大学公外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要为公外英语的应试与素质培养之间寻求平衡点,让学生既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要求的资格考试,又能够获得相应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提高,对大学公外英语教学形成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只有把英语教学看成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才可以实现公外英语教学的教育和教养目标,奠定了共外英语改革发展的总体基调。
2.优化大学公外英语的教学内容,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大学公外英语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也可以使得公外英语教学事半攻倍。通过精选教学内容,除了要把最基本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之外,还因该注重公外英语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比如,为了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可以将《经济学人》作为开拓学生眼界的一个重要补充,这个杂志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最小的篇幅可以为读者提供最多的信息,通过那些充满了机智、幽默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领略西方人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的生活态度,这也成为非母语环境之下感受西方本土文化的有效途径。
3.丰富大学公外英语的教学手段,提升英语教学成效。通过配合更多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大学公外英语将会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信息化教学成为大学公外英语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迄今为止,很多高校已经投入了巨资去完善多媒体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并且取得了良好推广使用价值,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
鉴于此,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内的语言实验室或信息资料室,通过视听说教学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特别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很多大学都具备了完备的网上英语学习资源库,学生能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视频或文字资料随心所欲的进行下载,为学生学习英语开辟了新的通道;另一方面,大学公外英语还要坚持交互式、情景化、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克服大班授课对公外英语带来的弊端,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实施分层教学,这对于改善当前大班英语授课低下的现状有积极影响。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公外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富有独立见解、富有批判精神的精英人才为目标,要实现共外英语教学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如今多元化的外语人才观,已经对公外英语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从多个教材、教学法、测试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使得大学公外英语教学更快更好地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彤,余斌.论如何提高大学公外英语的教学质量[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2]王妍,罗春战.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4(15).
金堂县安邦小学 贺霞 *** 摘要: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活跃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中不同环节的情境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生成精彩感悟。本文将常用的创设情境的八种策略概括出来。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境教学法、策略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教材和身边的资源,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意识和能力,留给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情绪。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构建有效课堂的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景中去,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触发情感、道德感、美感等体验,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情境创设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其常用策略有:
一、用丰富的活动引入情境。
阅读课的导入非常重要,它往往决定着学生能否进入一个最佳的学习态度。好的导入如优秀的演奏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易受外界影响,因此,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新课,运用唱歌、讲故事、猜谜语、打擂、演练、竞赛等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唤起求知欲望,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视其物、如见其人,自然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的教学情境。如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将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变成国王选继承人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们想象三
个月后国王会选怎样的孩子当继承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王二小》一课,在学习这一课前,我先教学生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在上课时,用歌声把学生带入当年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王二小的敬爱,对敌人的仇恨。学生带着这种爱憎分明的感情,学习课文更加认真。更深刻地掌握了课文的主旨。实践证明,必要时运用一下唱歌、游戏、竞赛等形式,可以收到激发兴趣、强化注意力、陶冶情操等多项功效。
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适当联系生活,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会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例如在执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课时,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小金鱼拨水、麻雀在窗台唱歌、小狗啃骨头,同时让孩子们用“啵”、“叽叽喳喳”“咔嚓咔嚓”等拟声词来模仿这些声音,再出示“叮当、哗啦、嘀嗒„„”等词语,让学生想象再现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这种声音的情景,并描述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由课文中描写的情景到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再由生活中的情景到自己运用书面语言表述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体会中领悟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在运用中体悟课文的宗旨“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然后你会微笑: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三、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另外,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的抽象思维不发达,但形象思维占优势。实物具有直观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实物进行的对话较真实、贴切、实用。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孩子们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有时在教学课前,先让学生做一个与教材有关而又有趣味的实验,这既使学生感到新鲜,又能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称象》这课的重点理解称象的过程。在执教这一课时,老师用水盆和玩具象为学生演示称象的过
程,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原理,再请学生复述课文中称象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称象的过程,也轻松地理解了“称象的原理”这个难点。
四、用音像资源创设情境。
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把音乐的情感与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再借助图画或音乐以及视频资料,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美好和谐的场景或氛围,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涵养美感,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渲染课文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感知文本,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氛围和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它给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同教学活动的“催化剂”,能创造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有效。例如在执教《草原》这一课时,先让孩子们欣赏一段草原的风光片,用美丽的景色吸引孩子,让孩子们自己来谈谈感受,用自己的话去描绘一下草原,然后再走进课文,细细去品味老舍先生的优美语句,学生一定能感受得更加深刻。
五、扮演文中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将课文内容还原成真实的情境。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讲述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与文中人物达成共鸣。在执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少年和乘客的内心,老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这位少年让其他学生来扮演乘客进行问答。扮演乘客的学生可能会问:你到哪里去?你怎么会一个人旅行啊?你身上怎么会伤痕累累?„„扮演少年的学生会用书上对少年身世和遭遇的介绍进行回答。从而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课文对少年所受虐待的描写,让学生对少年的遭遇产生深切的同情之心,进而理解乘客扔钱和少年捡钱之举。
六、用激情的语言描述情境。
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教师的语言很有感染力,如果充分运用入情入理、声情并茂的富有感召力的描述, 常常把学生带到既定的教学意境中去,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描绘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给予学生情感教育和美的熏陶,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种方法在诗
歌的教学中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用诗的语言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绘,学生自会陶醉其中。教《我站在铁索桥上》时,随着教师激昂的朗诵,诗中的壮阔画面和雄伟气势就能给学生以深切的感染,当以高亢的语调读到“我站在铁索桥上,心潮汹涌激荡。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啊!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时,学生个个喜形于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课前,教师要反复体味、揣摩教材内容,朗诵时才能以神运声,以情运调,把感受和体验融汇于语流之中。这样,学生在语流信息的反复作用下,就能随之情迁意动,思绪纷扬。教学中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配上音乐和图片,其效果会更佳。
七、用巧妙补白补充情境。
由于有些教学内容在表面上情感因素不明显,因此需要教师巧妙运用想象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想象弥补教学内容中的感情留白,才能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当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共鸣。在《迟到》课文中写父亲给我送东西那个细节很值得品味,当时父女二人都沉默着,但这种沉默中深深地父女之情在流淌着,怎样把这种留白的情感表达出来?我引导孩子联想父亲和女儿当时想说什么写下来,在孩子们都深入思考并且写下自己的心里话之后,老师再用充满深情的语言将两种角色的心里话串联起来,营造出父女对话的情境,深刻地体会朴素文字背后的父女情深。学生写的对白非常感人:孩子,爸爸对不起你,我不该打你那么狠,你还疼吗?——爸爸,我错了,我不应该惹您生气,我再也不赖床了,我一定会改正这个缺点的;小音子,爸爸打你也是为你好呀,你能明白爸爸的一片苦心吗?——爸爸,您打了我为什么又给我送棉袄呢?您肯定还是非常疼我的,那您能不能下手轻一点呀;孩子,快穿上棉袄吧,着凉了我会更难过的!——爸爸,你带来的棉袄好温暖呀,就像您给我的爱,虽然不易察觉,但时时在我身边„„像这样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表达了许多文章里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如果没有真正打动孩子的心灵,他们是不能写出这样充满真情的文字。
八、用画龙点睛的结语拓展情境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很重要,而课堂教学结束时的情境创设也很关键,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
学生感到“言犹尽,意未了”,一直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终了时,教师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抓住教学重点和主要特点,进行高度概括,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主题的作用;或者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如在《小鸭子回家》的教学中,让孩子们想象小鸭子在森林里还会遇到谁,结果会怎样,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或者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结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着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段朗读,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但都要与课文主题有关。这些情境的创设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本文从探讨大学语文的课程内涵与学科性质出发,明确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与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生特点及培养目标要求而定,主要以体载为经,以吏为纬串起文化经典,同时,注重实际能力的训练,注意时效性; 教学方法遵循对学生量其资质,因材施教的原则,要灵活多样,注重实践性、高效性.
作 者:胡楠 作者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春,130031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力方法
大学英语的教学和中学英语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点,另外英语听力理解的难度也增大了很多,这不仅对于教师是一个挑战,这对于大部分来自偏远地区、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也构成了学习英语的最大困难。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听力是普遍反映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许多学生经过八年或者十二年的学习,仍然是听不懂,说不出,不能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因此,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在英语听力课堂上,几乎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学生反映听不懂,这种听不懂的现象有时候是因为听力材料太难,或者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具体来说,影响听力理解水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力材料的种类
不同的听力材料由于其语速的快慢有别,对听者的听力要求也不同。有的听力材料语速快,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听不清楚。任课教师平时上课时,语速都很慢,这是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听清楚并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同时,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任课教师的发音很标准,很少有儿化音或连读,但是学生所购买的听力材料却不同,一般市面上的英语听力材料语速都很快,都是按着英美国家正常的语速录制的并且非常流畅,这导致很多学生一下子适应不了这些语速流畅的听力材料,在听力课堂上容易给学生造成挫败感,因此选择恰当的听力材料是很重要的。
(二)生单词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不能顺利进行完全由词汇来决定,而且词汇同样也成了英语听说的主要障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词汇量的大小成为了影响听力理解的关键一步。例如:
M: Do you think we should have to buy the opera tickets in advance?
W: Certainly. Tickets at the door are usually more expensive.
Q: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The tickets are cheaper than expected.
The tickets are sold beforehand at half price.
It’s not very easy to buy the tickets on spot.
It’s better to buy the tickets in advance.
在这个短对话中,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in advance”的意义,就不能有效地解决随后所出现的问题。
(三)英语习语
习语即“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or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英语中有很多习语,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逐步形成的。习语比较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因此习语不但在日常生活对话中经常出现,在许多英语短文、故事中也经常出现。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很难把握英语中的习语,由于我们很难推断出习语的含义,听力练习时如果遇到习语,学生往往听懂了每个单词,却不能听懂说话人的意图。
比如:“He jumped down my throat at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ubject.” “jump down my throat” 是“突然、粗暴地回答”的意思。再如 “neck and neck”是 “竞相”的意思,如果听者不明白此意就不能理解“They seemed to be neck and neck in his favor” (他们竞相博取他的开心)。
二、提高听力水平的策略方法
学生在平时上课时也要多练习英语听力,熟能生巧,只有多练习才能切实提高听力,但多练习这并不是说让学生带着耳机盲目地去听,如果这样放任学生自己去听的话,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倦心理,久而久之会让他们觉得这些听力材料跟睡觉前的催眠剂没什么两样,因此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才能让听力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好的听力材料
比较经典的英语教程有:《新概念英语》;经典的英语新闻材料有:慢速英语VOA、常速VOA、BBC英语新闻。这些对于初中级英语水平者来说,是不错的练习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的好资料。
(二)精听一些听力材料
精听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自己来定,例如,为了考英语四六级,就精听《英语历年四六级真题》。平时还可以精听一些名人演讲、学校的英语听力教材等,另外平时要多泛听,这样可以增强练习听力的兴趣,泛听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美剧、英文广播等,泛听是提高英语听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总之,无论精听还是泛听都会对词汇量的提高有帮助,还能让学生熟悉英语的发音,可谓一举两得。
(三)听写配合的课题教学活动
只听不练,发现不了自己的优缺点,也不利于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因此经常做英语听写练习就会找到一些听力提高不了的原因,究竟是词汇量不够还是不清楚语音语调等。同时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教师可告诉学生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或数字来代替相关的时间、地点等,从而培养学生做简化笔记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的负担。
总之,英语听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在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同时要克服难点,结合具体的方法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黄若容,《提高英语听力课教学质量的尝试》[J],《外语界》,1998
3.杨容,《影响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非语言因素》[J],《外语界》,1994
一、教师在对教学课程进行整合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大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而并非课程本身,教师可以将课程视为工具,却不应该将其与学生之间进行本末倒置。在全人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对原有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调整,采取相应改革策略对课程进行整合,从而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等方面进行培养,具体来讲,大学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更好的整合,在对课程进行组织时,可以通过系统方式对学生各方面进行培养,向学生解释说明各领域之间并非毫不相干,事物之间是具有普遍联系性的,最终辅助学生建立此类联系;对大学教学进行改革时,需要从以下方面内容进行入手:第一,与社会其他个体间建立联系;第二,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第三,对学生学习以及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进行提高。通过以上三方面学生的人格才会更加健全,同时可以与其他个体进行更好的交流协作,并且能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更好的在社会生存。显而易见,大学教学在全人教育理念下通过对课程的整合,达成了以学生为教学工作中心、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等进行培养的最终目的,从而使改革工作达到其教育目的。
二、对原有观念进行改革,使学习地位优于课程地位
教师在全人教育理念下对课程进行改革时,可以从其四类属性出发,对大学教学进行更好的改革:其一,建立身体和精神、不同课程、个体与己方之外的联系可以被认为是全人教育理念的主要观点,因此可以采取类似的策略对教学进行改革,打破原有各学科之间过于明确的界限,使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对知识以及其他内容进行串联,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二,由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进行课程整合时不应将学生完全排除在外,这样一来能够使整合内容更加适合学生学习以及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的策略可以使教学改革工作更加成功;其三,通过与社会建立联系以及融入情境方式进行教学调整与改革,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获取外界更多知识,并且对学习的热情也有所提高;其四,对学生批判意识进行提高,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可以对知识等各类内容进行自己的思考,提高其解决问题以及生存能力。总而言之,教师通过以上策略对大学教学进行改革可以使学生和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利用课程这一工具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三、通过教育性评价这一改革策略对教学质量进行提高
大学教学活动中,若想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更好的检验,需要通过评价以及考核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分析;欲使大学教学的改革取得更大成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将教育性评价代替传统认证性评价方式,使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都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评价工作的接受度较高,使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结果对自身进行更好的调整。
四、通过对学习经历方面的调整措施实现对大学教学改革
学习经历对大学教学工作的意义重大,在全人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经验方面进行培养,将信息方面的教育排在意义方面之后,并且使学生可以在经验习得过程中有所收获;大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使经历对学生产生更多积极意义,而一味强调结果,对学生行为方面进行改变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完成对大学教学的改革工作:其一,使学生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参与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课堂的气氛更好;其二,将教学工作产生的效果进行延伸,扩大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使学生不但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获取相应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以及工作中受到教学活动的延续性影响,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应对今后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各项挑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工作中学生产生的变化进行更多关注,对学生在每一时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以及结果方面的情况,从而可以使大学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通过各类教学改革策略,使大学改革工作可以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导和影响下达到其应有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而全人教育理念中的观点同样如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多收获,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以及精神世界等各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的身心可以健康成长,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从容应对今后的生活,并且可以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更多敬畏与热爱。
参考文献
[1]王春生.全人教育理念在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研究——以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95-95,96.
[2]李冰.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语音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12):129-130.
[3]吴于勤.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11):74-77.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 吴秀峰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对训练学生掌握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负责精神都有其特殊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生产中对制图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板丁字尺等传统的绘图工具、绘图仪器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图纸等技术文件已经放进了计算机磁盘;手工绘图已经被计算机绘图所取代。因此制图课的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我们教师也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采取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建设者。
一、调整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目标,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课程中存在着许多交叉重复、陈旧老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补充一些新的、企业需要的、对学习提高有用的相关知识。例如传统的制图对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制图的标准要求较高,而现在采用计算机绘图,对字体、比例、标题栏、图线以及图纸幅面等标准可以不作要求;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如等分线段、等分圆周、画椭圆等传统的绘图方法已无多大用处,就连圆弧连接的方法也都不适应现代绘图的需要了;轴测投影由于计算机上的三维实体技术的出现也显得无足轻重,这些内容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重点技巧在于掌握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这些内容是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教师要作系统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学生对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国标中的相应规定必须熟悉,最终要达到用平面图形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机件的结构、形状,并标注出尺寸和技术要求。徒手绘制草图的训练要加强,随着引进设备的增多,学生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机器设备的测绘(这也是制图综合训练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只有正确绘制出零部件的草图,才能顺利地在计算机上完成零部件的`工作图。通过制图课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正投影法图示物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二、应用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课,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难懂。学生们也都能意识到制图的重要性,在制图的学习中也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有学生基础薄弱的因素,也有教学方法、手段不当因素。制图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指的是指形体与视图之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它是读图与图解能力的基础。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上,传统的教学由于使用的教具、模型很有限,挂图又显得比较呆板,无论老师怎样比划,一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因此传统方法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上效果欠佳。随着计算机在制图教学上的应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简单。通过观察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画出其平面图形(视图),即由空间到平面,再根据平面图形想出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即由平面到空间。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还能轻松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这些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我们就能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图形,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如果有条件,制图习题集上的练习题可以画出二维平面图和三维立体图进行对照,通过评讲,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除了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外,还应该带学生到车间现场进行参观了解,增加对实际机器零件的感性认识,这样对于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尽量采用生产中的实际图样让学生进行读图的练习,理论结合实际,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重视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必须以培养岗位能力为本。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正是符合这样的指导思想。计算机绘图是现代企业需要的一种技能。工矿企业很多技术图样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现在计算机绘图软件有很多种,每种都有它的特点,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包括平面图形的绘制和三维实体的绘制以及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学生重点掌握1~2种绘图软件,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在以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能将所有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用计算机绘制出来。要达到这样一种能力,在制图课的教学中就必须安排足够多的时间上机教学和练习。AutoCAD中平面图形的绘制需要20多学时,CAXA制造工程师中的实体造型需要20多学时,这些学时可以安排在制图课的总学时中,制图的理论知识可以融合在上机的训练中,例如,绘图的基本知识与AutoCAD绘图环境放在一起介绍;投影原理结合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含点、线、面、圆等)来介绍;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等内容和CAXA制造工程师绘图软件中的实体拉伸结合起来,通过拉伸增料和旋转增料可以得到各种基本体的三维实体,通过拉伸增料、拉伸除料及旋转除料可以得到叠加式组合体和切割式组合体,同时可以从多个方向来观察它的投影,得到三视图;图纸的尺寸注法融入AutoCAD尺寸标注的设置中;标准件和常用件融入块和属性的操作中;这样既可以减少理论课的学时,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足够的上机训练,学生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和画图技巧就可以达到一般企业对制图人才的要求。
【大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体育教学论文10-24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07-28
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的结合论文06-10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改革研究论文07-20
四段式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06-16
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7-22
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形成及对策探析论文06-06
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的统计论文07-05
小班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