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思考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引言

现今,多元文化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机遇。高校方面应加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探索,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与教育实践,帮助教师进一步积累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经验,提升教师多方面的思政教育能力,充分解决当前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些难题,为后续阶段开展高质量思政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多元文化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多元文化彼此交融、相互融合,进一步构筑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空间。将多元文化核心理念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系统化思政教育工作,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解决思政教育内容及模式单一问题,为后续阶段更好地基于文化渗透开展深层次思政教育工作夯实基础[1]。

1.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渠道及方式

传统思政教育发展以满足阶段性教育目标为核心稳步推进。由于部分高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加之文化教育影响力不足,使其难以充分基于时代发展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久而久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势必失去教育优势,难以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多元文化由于涵盖内容广泛,涉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多个领域。以多元文化为载体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开辟了多种不同渠道,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因此,多元文化发展实际上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基础教育平台,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对教育教材的单方面依赖,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使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根据大学生学习的不足及兴趣爱好等,科学进行教育布局,为未来更好地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机遇。

2.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文化渗透及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增强文化教育渗透及教育影响力,成为部分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之所以围绕以上两项内容进行思政教育布局,主要原因在于文化教育渗透能为思政教育打开生活化教育突破点,使思政教育理念能以文化教育的形式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高校思政教育能与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密切联系,以此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其中,增强文化影响力则是提升思政教育渗透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强化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实现对文化教育渗透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以多元文化发展作为核心基础。所以,多元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并非对某一阶段教学能力的提升,而是从大学生思维逻辑、思想认识及思想觉悟等多个方面产生改变,使大学生能形成既定逻辑思维惯性,进而提升当前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质量。

3.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诸多基础问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及学习能力不足,是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多元文化发展则在精神思想层面,利用兴趣引导解决高校大学生思政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围绕教育新思想与新视角,更好地进行多元化教育互补。另外,多元文化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教学发展重要参考,使其能从精神文明、文化理念等多个维度组织教学工作,有效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代发展充分接轨,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从文化建设角度来看,多元文化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多方面帮助,弥补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部分不足,为后续阶段更好地推进系统化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切实保障。

(二)消极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思想主要以鸡汤式文化教育为主。将积极文化思想融入教育思想,摒弃消极文化内容,是我国基础文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思政教育也是以推进积极思想教育为目标。然而,多元文化包罗万象,其文化内容既涵盖积极文化思想,也囊括部分消极的文化内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势必要考虑消极文化对于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此外,贸然将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也将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长效化推进。

1.增加高校教师、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教育压力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化教学项目,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沉淀,方能更好在更深层次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多元文化发展虽然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多种教育突破口,但错误地运用多元文化理念,同样将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例如,部分高校盲目地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增加了学生课业压力及课业负担,而且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教师必须要对传统文化融会贯通,能灵活运用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思政教育布局,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合理运用多元文化的确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

2.降低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及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独裁统治与封建统治,其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时代前瞻性与先进性。但其核心思想与传统文化存在较大不同,无法基于现代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高校思政教育则恰恰是秉承中国共产党核心思想推进教育工作。这其中,现代执政党的思想与传统思想必然产生一定的矛盾。若单方面运用传统文化思想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势必降低大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并非运用其消极影响对多元文化进行抨击,而是期望能对高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警示,避免高校采用错误理念及错误方式推进思政教育,要结合高校实际教学现状、社会发展现状及教育需求等多个方面因素做好科学教育规划,保证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规避高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风险。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一)强化高校思政教育中文化思想的精细化提炼

推进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实际意义在于,对现有多元文化进行精细化提炼,将有益的思政教育文化内容运用于课程教学,切实基于多元文化发展弥补思政课程教育的不足,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合理化运用[2]。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并非单方面追求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及教育模式进行改进优化,而是在进行内容革新、模式创新的同时,运用多元文化构建新的思政教育体系,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能发挥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降低负面文化内容对于思政教育的影响,使高校具备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科学推进思政教育与文化教育融合的能力,帮助高校充分适应多元文化发展新环境,提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总体质量。

(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平衡性与多元化发展

早期阶段,由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教学倾向性。新时期教育发展必须以保持教育平衡作为第一原则。在尽可能加强高校思政教育输出的同时建立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利用多元文化背景做好思政教育创新,可有效帮助高校平衡教育发展,实现对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的充分完善,确保思政教育能与各个学科之间形成有效教育联动,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降低外部因素对思政教育的影响,使多元文化能成为推动高校新时代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利器。另外,基于多元文化开展思政教育创新,可以在充分丰富教育内容及增强教育趣味性的过程中进行各类不同文化元素的填充,激发大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多元化开展,为后续阶段更好地推进高水平思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3]。

三、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一)加强积极文化思想的思政教育运用

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对多元文化内容的筛选,基于信息化教学建立信息筛选辅助机制,将与思政教育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做好对负面信息内容的屏蔽,进一步围绕积极文化教育渲染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例如,针对爱国思想教育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应对传统爱国思想加以引入,结合当前阶段思政教育需求,适当地对部分内容进行删改,尽可能基于满足基础教学需求进行教育布局与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爱国思想的实际含义,降低负面内容对大学生的侵蚀,使大学生能在良好教育引导下逐步融入积极思政学习氛围。另外,高校应做好对思政教师的教育培训,提升思政教师对多元文化内容的教学应用能力,使多元文化发展能真正意义上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二)注重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引导

多元文化涵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政治文化及社会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内容。针对负面文化内容的屏蔽主要是为了减少大学生接触负面文化的概率,降低负面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政治信仰的影响。然而,突发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内容,则是思政教育工作无法屏蔽的。此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技巧,结合多元文化中心思想做好思政教育引导。譬如,针对部分负面政治新闻的教育引导,不应单方面隐瞒事实或逃避政治责任,而是要让大学生了解全部事件的本质,帮助学生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看待问题。通过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能更好地基于辩证思想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具备抵制负面文化内容及思想内容的能力,从而为未来阶段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三)明确以多元文化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思想形成的基础较为复杂。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不应凌驾于多元文化之上开展教育工作,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思想基础进行关联,使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能形成有效教育交互,从思想文化起源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释,帮助大学生更为客观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文化起源产生的影响,充分明确我党执政的中心思想,坚定大学生实际的政治信仰[4]。在此过程中,高校不仅要从多个维度开展教育引导,而且也要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部分文化内容进行批判,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评价文化思想的基本观念,使大学生不仅能对优良的文化思想进行吸收,而且也能对错误文化思想进行批判,以此提升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构建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双向融合的教育课堂

构建多元化与思政教育双向融合课堂,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解决大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及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高校应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将多元文化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环境,加强多元文化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有效运用,帮助大学生在更深层次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理解。譬如,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课程教学,不应围绕单一课题视角进行部分理论内容解读,而要结合当前多元文化中部分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课程教学,将部分多元文化课程案例运用于思政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汲取思政课程学习养分,改变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加强多元文化视角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多元文化能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政学习兴趣的重要切入点。

(五)优化多元文化视角下思政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考核主要倾向于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忽视教育内在逻辑对学生的影响,未能从思想认知的角度做好教育引导。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应先对现有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改变以单一学习成绩进行教育评价的考核模式,要将综合素养及多方面学习表现作为考核评价的核心依据,确保以多元文化视角客观做好大学生思政学习问题分析,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除此之外,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考核、评价,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多元文化元素的运用,通过两点一线教育循环,加强多元文化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应用渗透,将多元文化作为促进思政教育生活化融合的重要填充剂,充分实现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有效渗透,为未来大学生更好地参与思政学习实践创造积极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必须秉承扁平化发展、多元化实践的基本原则,充分吸纳多元文化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先进性与前瞻性,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发挥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利用多元文化教育融合,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化、高水平开展,弥补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为未来阶段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多元文化发展构筑了多彩的文化世界。以文化发展为核心,推动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是未来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高校应围绕多元文化发展进行科学教育布局,在充分了解多元文化对思政教育实际影响的同时,发挥多元文化教育引导优势,提高多元文化的教育影响力,基于多元文化发展创新思政教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上一篇:中医儿科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论文下一篇:巨大胎儿7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