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30多年来我国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形成了由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些高校也在建立创新性培养体系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其中实验教学体系比较完善, 但由于投入不足、缺少实践教学基地、课时安排等问题, 导致一些高校的环境专业实践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目标, 少数学校则难以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 一定程度影响了环境专业教学的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

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实践教学应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及系统性, 课程实验应科学严谨。应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基本体现学科发展现状。开设的实验或开展的实践教学必须结合环境保护实际, 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必须内容丰富、过程完整。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技能、素质训练和创新培养等层次。实践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力求理论学习与科学实践、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环境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培养的学生必须知识、能力和素质俱佳。在实践教学中, 特别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 随着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 环境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中得到快速发展, 因此,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发展, 以满足环境保护的国家需求及环境学科发展的需要。

2 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应包括: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自主设计实验) 、教学实习 (课程实习、教学实习) 、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性科研训练, 其中课程实验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工程综合实验等。高校可根据培养人才的目标, 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 并根据环境保护的国家需求, 适当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开展实践教学, 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以教学研究型高校为例, 应保证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的课时数和学分。研究型大学还需探索建立学生创新培养的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生掌握环境专业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限幅篇幅, 本文主要讨论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两块体系的完善工作。

2.1 实验教学

(1) 更新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改编成实验, 以体现环境专业实验的先进性, 并适应环境保护的国家需求。如在环境化学实验课中开设“室内空气中PAHs的浓度水平及源解析”实验, 学生在寝室内采集空气中气态和颗粒态PAHs, 样品经处理后, 用HPLC分析PAHs的含量, 并比较探讨吸烟、交通干线等对室内空气PAHs污染的影响, 不但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可激发他们对室内环境污染研究的兴趣。如在环境监测实验课中, 常在室内测定空气中的NOx, 将该实验改变成交通干线空气中NOx的日变化曲线, 即测定一天内交通干线空气中NOx的浓度变化, 同时统计汽车流量, 分析汽车流量对交通干线空气中NOx浓度变化的影响。从室内模拟试验转向现场环境试验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 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2) 增加复合污染控制实验课时。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 已探明的有几十万种以上, 因此环境污染一般都是复合污染。在以往的污染控制实验课中, 由于技术手段或监测条件受限, 往往只对单个污染物进行控制处理。随着高校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 应逐步增加复合污染控制的实验课时, 如将“电晕法处理SO2废气”和“电晕法处理NOx废气”整合成“等离子体技术同时脱除SO2和NOx”, 通过整合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该技术在SO2和NOx同时存在下的处理效果, 实验条件更接近实际情况。

2.2 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 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 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 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环境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设置应充分考虑环境学科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层次性,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习教学。各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 制定相应的专业实习计划。

例如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通过让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工作, 检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 了解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的联系与区别, 体验自己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多样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了解环境保护工作, 了解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产业开发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增强职业意识, 为将来参加环境保护工作、选择就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环境工程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综合性实习。一般放在3年级下半年进行。时间不少于2周 (2学分) , 并制定生产实习规范。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研究院 (所) 或在本校进行科研实习等, 要求学生上岗实习, 直接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3 结语

环境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但多年来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 许多高校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缺少相应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此方面弊端不断被放大。高校环境专业教师必需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以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和应用人才。

摘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高校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基本建立。完整的该体系应包括: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自主设计实验) 、教学实习 (课程实习、教学实习) 、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性科研训练等五方面。本文从高校的现状出发, 侧重讨论了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的完善工作。

关键词: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晓秀.培养环境科学综合能力的方法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26 (4) :64~67.

[2] 张承中, 彭党聪.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1 (4) :6~9.

上一篇:会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探析下一篇:中北房地产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