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通用9篇)

浅谈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篇1

作者:xx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就医患者的需求也逐步提高。这就向医院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医院里,护理人员接触病人的时间最长,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健康状况,也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同时,各种新型技术的引进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就成为了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护理人才;高素质;高级护理;人才培养

一、引言

所谓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指接受系统正规的大学教育,既有较强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又有较强的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能力以及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级护理人才;其显著特点是具备创新意识、独立个性和动手实践能力;为达到国际通用的护理人才的标准,还必须具备娴熟的计算机应用与较高的英语水平。在我国现阶段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是为了更多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为了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研究发现,医院最需要的是综合性本科护理人才,对思想品德修养、业务素质、人际沟通能力要求较高,护理管理、科研、教学能力次之,对计算机和英语水平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素质护理人才短缺,据2006年卫生部提供的数字,未来10年将缺100万高标准的护士。另据HOP E护理学院的一项资料显示。我国护理高级人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28万名护士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13亿人人口大国的需要。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是供不应求。因此,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迫在眉睫。

二、我国高校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1、人文素质的缺失在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理科生居多,他们在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相对不足,进入大学后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在“实用哲学”考试风的带动下,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认识不足,对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识则无暇顾及。最终导致,许多护理学生价值观迷失,出现信仰危机。

2、理论与实际联系脱节,专业基础不扎实重理论、轻操作,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所学知识与临床脱节。一直以来,护理教材就是在医疗专业的教材后面加上一点护理的内容,课程的前2/3是由临床医生讲解,后1/3由临床护士完成。对于护理研究生的招生考核内容是借鉴其他如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生的培养模式,整个培养模式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压缩。国外护理研究生大部分为专业型人员,而我国现在培养的护理研究生基本为科研型人员,临床能力相对薄弱。

3、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能力较差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学校层面来讲,课程的设置有待进一步改善。传统的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现代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人口谱和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健康需求的转变、社会及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的要求。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着重于躯体的疾病,是以疾病为 中心。对于病人的心理变化所 出现的心理障碍以及恢复健康后的后续治疗和护理、疾病的预防等较为忽视。课程设置中这方面所占的比例较少。对于现阶段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紧张等也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 与必要的培训,也阻碍了护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同时,从学生层面来讲,有的护士生专业知识、书本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对与专业知识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把握较差。各方面能力,如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比较匮乏。在两方面原因综合作用下,我国护理人才综合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的途径

1、加强现代护理人才素质教育的培养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学会如何做人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学生懂得了如何做人,才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视病人如亲人。所以医学院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除了设定其为必修课外,还可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举办各种人文讲座,邀请医院的优秀护理人才作先进事迹报告等。

2、调整专业设置,增加专业课的比重社会的进步和护理学的发展以及当代科学技术呈现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护生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格结构和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护理专业的课程应该紧跟这种发展趋势,才能培养出更适应临床的护理人才。可采用综合课程,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精简、删除和增加部分内容。可新增加的护理专业课程有健康评估、预防保健、职业防护、护理美学、临床护理论文写作、执业护士法、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等。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方面要随着新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加大较新知识的分量,要紧密联系临床的最新知识和技术;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如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社会学、公关学、管理学、人际沟通等)和创造性实验课程的选修比例。选修课的内容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护理新理论新进展等组成选修课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护理专业重在实践。可以减少理论验证实践的学时,增加训练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学时,构建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护理实践教学系统。可多采用边授课边临床实习的形式,还可把临床见习改为阶段实习,取消临床见习教学,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临床,可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始让学生接触临床,以后各学期的实习时数逐渐增加,不断强化护生的临床观念及临床思维。

总之,培养护理人才的目的是要服务于社会,所以高校在进行护理人才培养时,除了依据上述突进进行改善的同时,还要要紧随时代发展前沿,依托市场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丽秋《21世纪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方式》【A】

(2)程旭《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C】

(3)丁国芳、郑舟军 《国际化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A】

(4)管映君《从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看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A】

(5)宿芬芳《护理人才培养与使用探讨》【A】

(6)李鑫玺《护理人才的培养与现状分析》【B】

(7)王浩《浅谈社区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A】

(8)王星歌《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探讨》【B】

(9)温茂兴《如何提高高级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操作技能》 【A】

(10)刘春梅《社会进步推进护理人才的培养》【A】

(11)苏晓虎、王顺《现代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

(12)王霞《社会护理人才的培养探讨》【C】

(13)王敏、钟立杰《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 【C】

(14)代冰娜《新形势下护理人才的培养与提高》【A】

(15)刘浩《加强护理药理学改革,促进高级护理人才培养》【A】

(16)李向楠《在职护士继续教育探析》【A】

(17)王冬梅《由日本养老护理浅谈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 【A】

(18)《Theory synthesis for self-neglect: a health and social phenomenon》

Gibbons SW.《Nursing Research》

(19)《Student plagiarism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Kenny.D 《Nursing

Education Today》

浅谈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篇2

学报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中的一种, 它有别于专业性学术期刊, 也有别于其他综合性学术期刊, 其最重要特征是客观、全面地反映高校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的高低、学术活跃程度, 甚至可以直接体现该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讲, 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是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科建设水平高低又体现在教师的学术地位高低和影响大小, 而教师的学术地位高低又取决于其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所以高校学报有别于专业性学术期刊和其它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最重要特点, 就是其发表的文章绝大多数来自于本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高校学报也就被称作展示本校教师科研与教学成果的平台和展开学术交流的窗口。

质量是学报的灵魂, 高素质的编辑人才是保证学报质量的关键。因此, 高素质编辑队伍的建设, 是全面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 网络下载资料越发便利, 学术腐败日趋严重, 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有诸多争议, 这些都给高校学报编辑审稿增加了难度, 编辑本身也受到思想、学术、现代技术等诸多挑战, 因此, 提高学报编辑的综合素质, 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在编辑人员所需要的众多素质之中, 思想道德修养是决定一个人素质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才能保证学报的质量。首先, 编辑需具备对编辑工作的热爱和自我献身精神, 淡泊名利, 心静如水, 真正做到谦虚谨慎、正直宽容、无私无畏;其次, 在稿件能否录用上, 做到不滥用职权, 面对“人情稿”、“关系稿”要能坚守原则, 始终以质量作为稿件取舍的唯一标准, 只有做到对稿件一视同仁, 不以自己的好恶作为筛选和判定稿件的标准, 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编辑形象, 所编辑出来的学报才能真实地反映高校真正的办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此外, 高校学报不能出现导向错误, 编辑要把握学报的政治立场, 在民族、宗教、法律、军事和外交等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和敏感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审慎的态度, 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坚决执行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和出版工作方面的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的规定。

2.学科专业素质

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并非是勾勾画画等简单重复性的劳动, 这要求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相关的知识覆盖面。学科专业素质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学科前沿研究动态信息等方面, 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对本校各专业都有相当的了解, 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素质, 在编辑实践对提高论文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报编辑应利用专业背景知识, 与专家、作者、读者积极展开交流, 多参加专业学术会议, 掌握各专业各学科的发展动态。只有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素质, 才能读懂稿件, 找出弊病, 并与作者有效的交流;只有对各学科的发展历史、不同学派分歧的实质、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等有所了解, 才能在选出优秀稿件, 并能克服“名人效应”, 避免将有些专家因社会活动过多和内容陈旧的稿件选用过来, 并对那些年轻、知名度不高、一直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的稿件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保持敏感度。

3.编辑业务素质

高校学报编辑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稿件鉴赏能力, 根据刊物的宗旨和专业发展状况来鉴别稿件的价值。由于投稿的科技人员通常稿件会出现文理不通的情况, 编辑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水平和写作表达能力, 掌握语法规则和修辞知识, 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与科技编辑相关的数学语言、图表语言、符号语言、计算机语言等, 这样才能对稿件中的遣词造句不妥之处进行修改, 合理调整章节, 使得文章主题突出、条理分明, 从文字上保证学报质量。编辑也要勤学苦练编辑规范, 使得高校学报的编辑质量符合《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估办法》、《中国高等学报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有关规定和要求, 计量单位、公式、标点符号等书写格式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 高校学报编辑也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编辑外文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 都需要一定的外语水平。

4.服务素质

编辑应具备服务于作者和读者的意识, 作者是学报的支撑者, 作者的稿件是学报生存的源泉;读者是学报的另一端支撑者, 如果没有读者, 学报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编辑要把读者和作者作为学报生存的根本, 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编辑要在作者、编者、读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和互动, 所有编辑人员都要具有良好的服务和团队合作精神, 构建和谐的编辑出版环境。另一方面, 学报也要服务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 与高校的发展融为一体, 相互促进, 从而全面提高学报的质量。

三、对高校学报编辑进行人才培养

一方面, 高校学报可提高准入门槛, 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入学报的编辑队伍;另一方面, 对于现有人员, 也要持续进行再教育。

对于现有人员再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有以下几种:以老带新, 发挥老编辑的传帮带作用, 将老编辑丰富的职业经验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与奉献精神, 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年轻编辑;通过各种讲座和进修班, 给编辑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进行科学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工作, 使编辑的业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利用网络化时代的快捷讯息, 编辑可随时进行自我学习, 更可以做到快速采编、高效制作、迅捷发布, 更好地将网络的便利与快捷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结论

编辑工作是一项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构建自身综合科学知识结构, 成功的编辑应具备综合性素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对高校学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高校学报编辑也应不断学习, 补充专业学科新知识, 提高编辑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川子.高素质编辑队伍建设与高校学报质量的全面提升.九江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

[2]杨玉.浅谈科技期刊编辑必需的几种素质.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胡虹.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分析.第九届 (2011) 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

浅谈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74-01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质量。为培养适应新时期医院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我院不断进行探索,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规范化管理,护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健全医院三级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前提

由于我院接受的护生层次多且数量较大,要完成临床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加强管理。建全教学管理体系是取得高水平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我院成立了三级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①一级管理组织--由护理部主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及教学干事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的实习大纲,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检查、指导、征求意见,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②二级管理组织--由总护士长和带教总辅导组成,负责本科室实习计划的制定和管理。③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组成,按实习计划带教,并保证实习计划的落实。从而使临床教学层层有人管。

2 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保证

2.1 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临床实践的启蒙者,他们的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1]。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较强的及沟通能力。经科护士长、护士长、带教总辅导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临床带教老师,并签订临床带教老师责任状。

2.2 加强师资培训 随着护理教育的进步,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带教老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分层次进行师资培训。我们每年举办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班,重点培训带教老师的素质、护理教育理论、实习生的护理安全管理,请优秀老师交流经验,探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学方法等问题,规范基护与专科操作,更新护理观念,提高带教老师的理论、操作水平和带教管理能力。

2.3 建立临床带教老师激励机制 根据激励理论,一定的外部刺激可以激发人的行为动机。通过给予临床带教老师情感和物质激励,可以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2]。建立带教激励制度,如实施带教老师优胜劣汰,实习结束后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并进行全院表彰;评选结果与带教老师的年度考核、晋级、评先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3 抓好實习生的培养与管理,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根本

3.1 岗前培训 护生进入临床科室之前均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教育可使护生了解医院护理工作概况,明确实习目标,减少护生无所适从感,在课堂和临床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培训主要内容为:医院概况,现代护士的素质,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护理安全管理,有关护理管理制度等。认真组织护生学习并签实习生责任状。通过岗前教育增强护生的责任意识,文明优质服务意识及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

3.2因材施教,合理制定实习计划及量化指标

3.2.1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 把培养护生良好职业道德、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的指导思想,并落实在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中。

3.2.2强调备好三本 要求学生备好三本:笔记本、心得本、实习手册。把每天在科室所学、所感都记录下来。一方面可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老师通过查看笔记与周记也可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时解决现存的问题。

3.2.3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老师先教授护生健康教育的方法,要求护生运用所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每天至少进行个体健康教育1次,每月至少进行1次群体健康教育并评估,使其学会了与病人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巩固了理论知识。

3.2.4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实习始终。每一次大科轮转实习生集中时,都将临床护理安全问题摆在首位,采取实例教育,不断强化其安全意识,要求带教老师和护生发生差错应及时报告科护士长与护理部,不得隐瞒,并及时分析、解决、总结,确保了临床实习的安全。护生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

3.3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护生基护操作能力,在实习前三个月每周给护生演示并练习一项基护操作,让其在实习初期就能掌握基护的规范化操作,有利于护生后期实习的需要。

3.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4.1临床护理查房 每次查房老师都精心挑选病例,认真准备相关内容,并要求护生积极参与。护理查房要求每位实习护生亲自看病人,翻阅病历,了解病人情况 。并采取了多样的查房方式:①问题导向式;②案例分析式;③情景模拟式;④英文查房。

3.4.2 论文指导 采用老师与护生“一对一”的模式指导本科生论文写作。各位指导老师均是在正式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并多次参加省或医院的科研项目。同时我们还开设了论文撰写与统计学知识专题讲座,使护生更好的掌握了论文撰写的注意事项,增强了护生科研意识与写作能力。

3.5组织多样教学活动,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3.5.1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契机,制定护生生活护理记录单,培养护生的服务意识及能力,并评选 “优质服务之星”。

3.5.2护理部每月组织专题讲座,使护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3.5.3师生健康教育演示赛 每年开展师生健康教育演示赛,护生运用所掌握的临床知识,编写健康教育剧本,师生同堂表演。演示赛让护生学有所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许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凝聚力。

4 健全考核制度,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保障

有效的考核制度可以鞭策护生更好地学习,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护理技术考核。每周由带教老师考核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使护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每次出科前由带教总辅导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并进行综合考评,让老师们了解护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护生实习完后进行综合理论考核和临床综合技能的考核。

5 重视教与学的反馈,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手段

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发挥。认真征求师生意见,及时反馈与总结。对反馈的内容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到科室,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对策。认真总结对临床教学的意见,调动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性,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各级人员严格的层层的质控,保证了教学计划的落实,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促进了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了护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教学质量[3],培养的护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 李雁斌 .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106-107.

[2] 许琴,邓华丽.新时期护理临床教学改革与创新[J].长江大学学报,7(1):212-214.

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培养 篇4

陈爱莲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十堰

442000)摘要:高校图书馆员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是高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主体,把他们锻造成思想素质优良、业务素质过硬、身心素质健康的育人团队,是高校领导和图书馆员群体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图书馆员 思想素质 业务素质 身心素质 培养

On College Librarian Quality and Cultivation

LI-Qiong

Chen ai lian(Dean Office,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 College librarian i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group, the mainbody of college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through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llege student’ all-round development.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ivate their ideological, profession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better serve the teaching staff and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librarian;ideological quality;professional quality;psychological quality;cultivation

在高校机构设置中,图书馆的职能被定位为教辅部门,承担着服务教学、科研的任务,是课堂之外的教学补充,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高校人才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师生上课教学、学习之外去得最多的地方。图书馆员作为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从事管理、服务、育人工作的主体,其素质的优劣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图书馆职能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不能仅仅把图书馆员当做一项简单工作的管理者、服务者去对待,而更应该把他们当作学校整个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去重视,从而高度重视图书馆员素质的培养提高,把他们锻造成思想素质优良、业务素质过硬、理论素质较深、身心素质健康的一支育人团队,成为高校育人工作重要主体之一,以适应自主学习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独特需要。

一、优良的思想素质:这是成为优秀馆员的基本前提

思想素质是指一个人观察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时所持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思想素质源于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古往今来, 人们心目中理想的管理者所应具备的条件是德才兼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德比才贵,一个人有德无才无非是平庸一点,不会危害他人与社会,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就有可能为害社会,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思想素质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员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体,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具体来讲,图书馆员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恳工作,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图书馆员的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受教育集体,图书馆员要在管理、服务中用我们的言行感染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图书管理工作是平凡、枯燥、寂寞的,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寂寞和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这是关系到整个学校教师队伍形象的问题,也是教育引导学生所必需的。因此,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员要关心时事,了解时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思想素质呢?首先是要不断加强学习,要利用集中政治学习和日常自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在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尤其要认真学习掌握一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和理解,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社会主义高校的图书馆员必须要有政治思想素养。同时,要利用包括学习活动在内的不同形式,诸如师生交流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进行广泛的情感交流、问题探讨和思想交锋,以增进相互了解、彼此认同和问题解决,实现图书馆员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提高的目的。当然,也要认识到,思想素质的提高,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重视在工作时间中锻造图书馆员过硬的思想品质,要通过纪律约束、管理规范培养图书馆员淡泊名利、黙默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和情操,要通过养成训练,培养图书馆员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育人意识,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育人为要”为宗旨落到实处。

二、过硬的业务素质:这是成为优秀馆员的核心技能

业务素质是指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完成业务工作中体现出的综合能力。在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员工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员自然也必须具备从事岗位工作必需的业务素质。第一,图书馆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图书馆学是一门科学,其组织管理有其规律和规范体系,图书采购编目、借阅手续办理、信息管理、咨询与服务、数据库建设,等等,都有专业的规范,这都决定了图书馆员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图书馆员是知识结构合理和专业功底扎实的专门人才。第二,图书馆员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出现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也日益为图书馆所用,这就要求要求图书馆员既能满足传统型图书馆的要求,又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必须具备现代化信息处理能力,以满足不同读者对信息时代全方位、多角度、灵活选择各种信息资源的需要。第三,要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图书馆员面对成千上万的服务对象,各服务对象有不同的需求,要善于同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学生沟通联系,以便最高效、最周全的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同时由于服务对象众多,难免顾此失彼,而且也有可能会发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围绕图书服务的纠纷,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有一定的驾驭复杂场面的能力,遇到特殊情况和意外事件,能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提高图书馆员业务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学习,非专业院校毕业的馆员要结合工作岗位,有针对性的阅读几本专业书籍,补上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短板”,即便是科班毕业生也有个再学习再提高以及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可以自学,图书馆里有我们学习所需要的各种书籍;可以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图书馆系统组织的业务培训有很多,可以有选择的参加学习交流;可以学历进修,在职的专、本科函授、自考都是广泛、便捷、有效的学历进修选项,在职研究生学习也是值得尝试的选择。二是学习掌握计算机技能,网络信息时代是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因此图书馆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这已成为图书馆员必备业务素质。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学习的环境好,学习的图书多,学习的时间也相对充裕,图书馆员要懂得珍惜,认真学习,完善自我,充实人生。

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需要良好的专业理论的支撑,学好专业理论 是训练专业技能、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图书馆员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学习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知识,以适应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当今时代,发展进入快车道,信息更新加速,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突飞猛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理论研究探讨,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使我们的专业素质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的支撑。

三、健康的身心素质:这是成为优秀馆员的保障条件

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是成为一个优秀馆员的保障条件。首先,从身体素质方面看,图书馆的工作其实有很多艰苦、繁重、复杂的体力活,比如搬运图书、整架、倒架、清点、清扫等,是既脏又累的活儿,没有吃苦耐劳、不怕脏累的精神和强健体魄,是会吃不消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有的又是以静为主的,比如负责图书借还的岗位和管理阅览室的岗位,这都是以坐为主,一坐就是四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又非常考验图书馆员的“坐功”,因久坐而引起的职业病也使图书馆员苦不堪言。

所以,图书馆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搞好工作的同时,也要在工作之余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身体,不断增强体质。还要善于分配利用时间,发现和创造适合于工作间隙的切实可行的身体锻炼方法,比如站姿与坐姿相交替,经常活动一下脖颈、腰椎和四肢,等等,做到工作与锻炼两不误。更重要的是要在馆内进行定期的岗位轮换,通过轮岗来减少职业病的侵害,使每一个馆员都始终处于良好的身体状态,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关于心理素质,主要是要针对图书馆员的职业特点可能引发的心理障碍。比如,高校图书馆工作又苦又累,又相对待遇较低,日复一日的重复简单劳动,琐碎、单调、乏味,难免使人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提不起精气神;还有工作按部就班,缺少竞争,没有压力,成就感差,职业没有吸引力,缺少上升通道,馆员职业前景暗淡。所有这些都是笼罩在图书馆员周围的现实环境和真实情绪,时间久了就会成为图书馆员的心理问题,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必须引起重视并得到解决。解决之道主要在于: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图书馆员积极、热情、自信、上进的心态,集聚正能量,克服负面情绪。二要着力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比如在待遇相对偏低方面,要切实提高待遇,保证不低于同职级职称教师水平,同时,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使馆员产生危机感,激发其进取之心和竞争意识。再如,在职业生涯发展上要创造上升通道,在职称评审上要与教师系列一视同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给予同等机会,对长期表现优秀又有校内其他教学、管理部门实际需要的,可以优先安排交流使用,树立正面的用人导向,使图书馆员群体产生职业认同,有干头、有盼头。

总的来看,图书馆员是高校教职工群体中的一个相对“弱势群体”,但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需要高校领导特别关注和扶持,更需要图书馆员群体的自尊自爱、奋发自强,用过硬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高校师生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浅谈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篇5

【摘要】伴随快速发展的物流业,物流专业教育意义凸现,本文针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提出了在改变物流人才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机制基础上,探索创新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从明确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物流教学课程的优化及教学方法改革,并简单探讨了如何完善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管理。

【关键词】物流教育;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赵淑雯(1966~),女,齐齐哈尔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教学。吴占坤,刘航,齐齐哈尔大学

从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6月的国务院的”国八条”,我国的物流业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产业。然而从供应角度看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滞后与当今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物流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此各个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培养方式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探索与未来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特征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今后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物流行业就业岗位群分布广泛,即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的岗位不尽相同;二是物流职业层次性,物流运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具备—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才,任何高校学校都难以做到对市场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对应的职位层次)的培养;三是物流职业岗位的复合化、专门化特征,即物流行业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都具有连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它对职业岗位复合化和专门化具有双向驱动作用。

二、高等学校物流教育现状及分析

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许多大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还处在摸索阶段,物流人才培养的质和量都远远滞后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为: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在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拉动下,许多院校增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由于缺乏认真的市场调查研究,对物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选定在哪一个层面上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形成多层次梯级人才培养体系,造成高层次物流人才和实用型物流人才的断档。

同时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

如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大学科的课程体系设置没有细化,方向性不突出,致使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就业导向和不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的局面。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备,教学方法落后。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现有的物流学科理论尚不成熟,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社会经验少,且大多数教师原先所从事的并不是本专业,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物流书籍,再加上大多没有从事物流实践的经验,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经验不足。目前,高校教学仍主要采用教师讲课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物流专业学生更需要具有针对不同情况解决特定物流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方法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三)教学资金投入不够,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物流专业实务性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很高,它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教育投入往往没有给物流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同时作为物流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对高等物流教育不愿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对学校的设备投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缺乏应有的支持。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供需矛盾较大。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质量管理不健全。高校目前物流专业教育由于起步晚,加之硬件设施欠缺等多方面原因,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物流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普遍不牢,动手能力较弱,甚至对在校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感到困惑。在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能确保教学体系按预定方式运行的由学生自评、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学校指导老师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影响了高校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适应市场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变物流人才培养理念。物流人才培养理念应不断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物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系统构成,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在理念转变过程中可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美国是物流研究的发源地,也是物流教育强国之一,现已建立了多层次物流专业体系。另外,成立于1985年的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物流在职教育和职业培训,美国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我国物流教育整体起步较晚,转变物流教育的思想有其一定的优势,在发展中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教育理论,整个培养过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让学生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了解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时可能从事的职业需要掌握一些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开始,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经教师在课堂的引领,从校内实习、实验室实训转向企业现场实习,进而完成培养过程。

(二)改革物流人才培养机制。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和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投入。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企业要对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其次,政府、企业、相关机构和组织应加大对高校软硬件物流设施的投入。除此之外,还应加大物流教育的宣传力度,有关社会各方可以在高校设立相应的专项科研基金以鼓励老师从事横向物流工作和研究。从不同层面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强调物流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基于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开展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并要随物流业的发展做相应的调整。物流课程的设置要以职业发展为目标,专业能力为基础。结合学生就业的方向以及将来从事的岗位要求,注重对学生通用能力培养。根据物流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及专业技能需要的知识体系提炼专业能力,作为知识培育的切入点和考核点,改革课程体系。如增加物流规划能力,它是一种抽象的能力,由文字表达、画图、图像处理、需求调查、分析与预测、信息搜寻、社会协调、经济评价等多种具体的能力构成,并在学生的课程教学或实践环节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从实践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引领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整个的学习构架以工作结构为基准安排课程结构,以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一是调整教学内容。高校应对传统的学科性三段式(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要设置专业导向型课程,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知名企业家进行授课,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应适当增加物流定量分析的课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对物流定量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配送中心进行科学选址,对物流业务管理和综合评价等均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管理教学的常规科目;依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内容上,向“宽知识面和厚基础”方面发展,增强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增强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如加大报关实务、运输实务、配送实务、国际物流实务等课时量,设置双语课程教学。二是改善教学方式。普通高校可以借鉴职业院校制定的“订单式”教学方式,即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订单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零距离上岗,可弥补学校所教知识与企业需求的不相符的矛盾,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高校应不断改善常规的教学方式如研讨式教学、实训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等。积极推广模块教学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物流横跨运输、生产、仓储、信息处理、配送、顾客服务等多种行业,每种行业恰如一个大模块,每个的模块又由若干个小模块组成,从而使物流专业课教学形成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这是国外高校教学所普遍采用的,它们一般都是专业必修课,设有学分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借鉴和推广。

浅谈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篇6

关于组织实施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

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扎实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实施高素质党政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支柱产业领军人才、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四大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那一世范文网文章-http://找范文,到那一世范文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党管

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加强高素质党政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支柱产业领军人才、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为把建成十堰“投资首选区、经济首富区、文明新城区”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0年达到以下目标:⑴精心培养20名县级领导后备干部,80名科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200名科级党政副职后备干部;⑵重点培养200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⑶大力培养500名支柱产业领军人才;⑷着力培养300名新农村建设人才。通过实施人才培养“四大工程”,不断扩充人才总量,努力改善全区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发挥人才效能,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

三、方法步骤

组织推荐,确定培养对象

1、推荐条件:

⑴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对象推荐条件:按照《区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推荐。

⑵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推荐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信守社会公德;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凝聚力强,企业经营业绩好;认真落实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职工信任度较高,在企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或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较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较大的经营管理潜力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人员。

⑶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推荐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信守社会公德;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软件开发、商业零售、房地产业、娱乐餐饮服务业、蔬菜产业、畜

禽养殖业、林特种植业、农家乐产业等全区十大支柱产业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并有明显实绩。

⑷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对象推荐条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作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对象推荐:①在乡办企业、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和民办科技服务机构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②创办、领办各类农村经济实体者;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发明创造,获得专利证书或其成果被区以上有关部门认可并在乡镇以上范围推广者;④在种植、养殖、加工及其他多种经营生产、实验和技术服务中,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并通过实验示范和技术传授等方式影响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和各类示范户;⑤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绩突出的在职村干部;⑥从事乡卫生、文化、宣传、计生等工作的人员,成绩突出者;⑦在新农村建设和其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贡献突出者。

2、推荐方式:⑴组织推荐。由各党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采取一定的形式向区委、区政府进行推荐。⑵群众举荐。在区政府门口设立举才荐才信箱,在网上发布举才荐才电子信箱,公开举才荐才电话,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向区委、区政府推荐各类人才培养对象。⑶个人自荐。由个人采取适当方式向区委人才办自我推荐。区委人才办将根据推荐情况,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科学梳理,分类提出各类人才培养对象人选,经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报区委、区政府审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和公布,建立培养对象个人档案。

3、推荐时间:各类人才培养对象的推荐工作在6月底之前完成。

着眼能力,分类培养

1、高素质党政人才的培养。

⑴挂职锻炼一批。选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对象到省、市、区直部门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⑵党校轮训一批。组织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对象参加各级党校学习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⑶高校深造一批。选送一批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对象到高校进行脱产学习,积极组织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对象参加各类自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⑷交流轮岗一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对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对象进行交流轮岗,提高能力。⑸实践锻炼一批。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有计划地选派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对象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⑹外出培训一批。有计划地组织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对象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2、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⑴组织培训。鼓励、支持并组织优

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到国内著名高校、企业学习、考察;邀请著名专家、教授、优秀企业家为他们讲学,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⑵落实待遇。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有关待遇。⑶加强联系。建立区领导联系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帮助解决困难;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协会,组织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开展“创业论坛”等联谊活动,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构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沟通信息的平台。⑷表彰奖励。积极推荐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参加全区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对评选为优秀企业家的,由区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进行表彰奖励。⑸搞好宣传和服务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对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积极为他们搞好服务。

3、支柱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

⑴加强政治、业务培训。组织对全区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组织与市内外高等院校进行专业技术对接,建立与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从事的专业相关联的专家指导队伍。⑵加强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对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组织申报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区科技局将优先组织申报,争取国家、省、市相关的科技计划支持;对于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组织实施的重大科研项目,区委、区政府优先安排科技经费。⑶加强服务和宣传工作。积极吸收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加入党组织;做好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的职称评定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对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事迹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的社会认可度。⑷通过行业协会培养。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对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进行引导

和培养,使他们在有组织的经济活动中提高能力。

4、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培养。

⑴现场指导。充分利用区校人才共建资源和机关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对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对象进行实用技术培训。⑵党员电教网络培养。利用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发挥示范户的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⑶办班培训。举办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班,讲解党的农业、农村政策,传授实用技术,进行知识更新。⑷外出务工培养。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劳务输出,让农村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务工,提高劳动技能。

动态管理,命名表彰

对四类人才培养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评选表彰,对表现出色的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对象,及时提拔使用;每三年组织一次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每两年组织一次支柱产业领军人才、新农村建设人才评选活动,由区委、区政府命名,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为切实抓好人才培养“四大工程”的实施,各乡镇街办、区直有关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职责,将人才培养“四大工程”纳入议事日程,迅速制定工作计划,提出措施,精心组织实施。

2、创新培养方式,落实工作责任。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区内培养与区外培养相结合,一般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单位自主培养与多部门联合培养相结合,组织培养与个人主观努力相结合。建立人才培养工程分工协作制度,人才培养四大工程由区委人才办牵头抓总,高素质党政人才培养工程由区委组织部负责实施;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由区经济局和区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实施;支柱产业领军人

才培养工程由区经济局、区商务局、区农业局、区外事侨务接待旅游局等部门负责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工程由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局等部门负责实施。

浅谈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篇7

一、高素质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 一) 适应新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

客观规律决定高等教育要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大量出现必然产生对金融人才更大数量更高质量的需求; 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 各金融机构为争夺客户, 占有市场, 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包括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实精神与合作精神等; 金融危机下, 为了应对挑战对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不断升级。针对新的形势和要求, 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 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灌输教育为主等弊端, 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金融人才与实际社会所需的差距越来越大。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 年) 》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对高等学校金融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方法进行深层次改革和创新, 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

( 三) 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的需求, 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吉林省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人才严重不足是制约我省长吉一体化核心战略、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性因素。以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核心, 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与国际接轨的 “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金融人才, 能够为地方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作用。

二、高素质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的经济条件、新的国际形势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金融人才应采取 “课堂教育+ 实验实践教育+ 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培养路径。

( 一) 创新课堂教育

1. 秉承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理念, 灌输式、应试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 重教师主宰, 轻学生参与, 重知识记忆和考试分数, 轻综合能力和素质, 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欠缺, 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的: “观念相对落后, 内容方法比较陈旧, 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因此, 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质量观, 秉承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指导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

2. 改革和优化课程设置

当前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边缘性、交叉性和前沿性课程数量严重不足, 跨学科课程门类数量偏少, 导致学生对金融学科新问题、新方向和学科前沿性动态缺乏足够的敏感和把握能力, 缺乏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一方面, 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金融人才不断增加的需求, 学校应适应社会需求, 增设各类计算机类、管理类、法律类、数学类的选修课程, 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 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科视野和综合化的知识结构,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另一方面, 课程设置要能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领域的最新成果, 增设微观金融、数理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课程,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保障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前沿化、微观化、数理化、专业化、国际化。

3. 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改革

改变传导教学中 “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大力推进有利于学术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 “探讨式、导学式、互动式、案例式、模拟式”教学。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针对当前的经济现状或事件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 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思辩能力。通过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像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论等金融课程, 应突出其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 通过案例教学、聘请业务人员授课、模拟实验等手段, 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课堂教学实现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边教学模式逐步向互动、多边交流的教学模式过渡,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的 “期末一张卷”的考核方式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不利于过程学习, 容易形成 “平时记笔记, 考前背笔记, 考后全忘记”的恶性循环; 二是不利于考风建设, 造成有些学生企图靠一次作弊解决一门课程的成绩问题; 三是不利于体现课程特点, 有的课程适合闭卷, 有的课程适合论文形式或口试。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要打破传统的以 “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方式, 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灵活运用闭卷、开卷、撰写小论文、调研报告、口试、作业、实验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 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精神的形成。

( 二) 完善实验实践教育

1. 强化实验教学

虽然当前各高校很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但是也普遍存在着实验室利用效率不高、实验项目设计不够合理、实验过程流于形式等问题。金融实验教学涵盖的范围很广, 通过各种金融教学软件操作, 在 “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 “外汇交易与实务”、 “期货与期权”、“银行会计”、“国际结算”、 “商业银行经营学”等专业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 让学生掌握商业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整个流程化金融业务, 仿若身临其境, 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例, 通过柜台业务、网上银行、国际结算及信贷风险管理等软件的学习, 让学生模拟柜员、客户经理、信贷员、行长等角色, 处理各种事宜, 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 更重要的是使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变得更立体、更形象、更易被掌握,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次, 胜过老师在课堂上的多次讲解。

2. 落实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的实习教学环节存在很多的突出问题: 实习时间短、走马观花不深入、管理松散像放羊、基地不稳缺热心。学生实习教学处于名存实亡或流于形式的境地, 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结果是既浪费了企业资源更浪费了学生时间,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各高校应切实推进校企深层合作, 构建起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体系。金融学科通过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 建立实习基地, 安排学生的学年实习及毕业实习, 实习单位提供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场地, 切实提升学生的金融实务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 三) 重视课外教育

1. 鼓励和支持学生的社团活动与金融专业知识相结合, 如举办金融沙龙, 社团内的成员可以就金融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让同学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学会思考;举办金融辩论赛, 可以提升同学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组织社团成员到社区进行金融知识宣传, 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自己曾经学过的金融知识, 还能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 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响应教育部让学生 “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的号召。支持本科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 从调研中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 从文献阅读中完成基础理论的积淀, 从文章的撰写中锻炼分析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 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种金融专业技能大赛, 如股票实盘模拟交易大赛、期货模拟交易大赛、外汇模拟交易大赛、理财规划知识竞赛、金融创意大赛等等,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也可以学以致用, 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聘请学术大师、业界精英和政府官员开展系列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活动, 介绍金融学科前沿进展以及业界的最新动态, 开拓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或社会实践工作,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1.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优秀金融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打造德艺双馨的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 其一, 把师德建设放到首要位置,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 “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通过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学习、师德经验交流、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等途径, 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 以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为人处事、言行举止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二, 教师培训制度化、灵活化, 一方面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培训, 提升其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鼓励年青教师深入金融企业进行业务实践内容的培训, 提升其实践能力。其三, 注重借助外力, 从证券、银行、保险、期货等金融部门聘任有经验的专家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增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聘请国内外大学优秀教师、学术大师、业界精英和政府官员担任客座教授。

2. 推行本科生 “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的重要手段; 是充分调动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基础; 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每位导师对学生专业学习、就业、考研、生活等方面实行四年全程的个性化指导, 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帮助确定学习目标、指导选修和课外金融活动、制定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扰等。这样有利于培育新型师生关系, 激励学生更加上进。

3.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浅谈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 应用性本科 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

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伊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阶段,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但各地高校在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着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远远超过就业岗位增长速度的新矛盾。作为民办高校,不仅要解决学生就业缺口问题,还普遍存在办学实力不足、融资不畅、师资不稳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等问题。所以,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必须与公办高校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区别,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这既是民办高校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大众化条件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民办院校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失调现象,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技能实用性,需要转化现在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突出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因此,建议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实行校园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模式即前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后期再参与市场企业技能,通过一段时间社会锻炼再深入学校进行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分析市场需求,重新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了培养满足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方向。从而,使该专业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口面宽适应快”的特色,为社会提供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逐步建立相对优化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学体系。所谓相对优化,即对现行的不太符合应用型、宽口面、快适应的人才培养要求体系进行逐步调整,重新组合。

3 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学专业的考试主要以单一的、一元的书面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难以得到体现。因此,民办高校应以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评价作为考试目标,引入多元化考试方式。例如,部分课程可以采取口试形式;部分课程可以采取写论文、调查报告的形式;部分课程可以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大作业形式;部分课程采取实验报告形式:部分课程可以采取大赛形式;部分课程甚至可以“以证代考”,即取得指定国家级或省级考试合格证书的学生,可以替换对应教学计划中相对课程的考试成绩。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还可实施技能资格证书与教学计划内课程学分互换方案,即职业资格证的取得与相关科目的考试挂钩,调动学生实践技能学習积极性。

4 改革课程评分体系

目前,各高校专业课程评分系统长期以考试制度为本,结果造成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搞突击,与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教学重视实践过程学习,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相悖。因此,民办高校应进行改革,将单纯的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考评体系改为注重过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的评价体系。具体为,如原评分体系“20+20+60”(20分考勤成绩、20分作业成绩、60分卷面成绩)可改变为“30+50+20”(30分考勤成绩、50分作业成绩、20分卷面成绩),加大平时成绩比重,使评价实施日常化,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形成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发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注重过程的评分体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与技能,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培养。

5 积极建设实验室

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理论而轻实践,不仅无法体现趣味性教学导向,而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停留在纸面,不能熟练的应用于实践。基于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操作,积极建设各种实验、实训室,加强实践教学。例如,通过结合现代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及仿真软件的优点,搭建校内模拟企业实验、实训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6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民办院校教师队伍中,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教师寥寥无几,缺乏“双师型”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灵活性、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落后。民办高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学真正融入市场,实现以产促教、以教兴产、产教结合的育人模式。民办高校应从社会时代的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不断为社会输送应用性优质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月侠.对我国新课程评价体系的认识[J].衡水师专学报(综合版),2004年09.

[2]张宏妹,金利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6.

浅谈高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篇9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开放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校在进行创新教 育基地建设的同r认真组织实施实验室开放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 者:李振键 金军 邓慧云 彭绍春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北京,100081刊 名:实验技术与管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年,卷(期):200421(2)分类号:G642.1关键词:实验室开放 创新人才 途径

上一篇:考核鉴定材料范文下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归类复 习资料岳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