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2-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

推进国家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指示精神,这标志着我国信息化事业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现代信息资源观

我国的信息化事业经过近20多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信息化事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向纵深发展,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推动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主要背景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在大力推进信息社会建设,把信息和知识作为现代社会的关键资源,形成了信息资源理论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加快了全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步伐,数字鸿沟在继续拉大。从国内看,对信息资源的认识不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从我国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制约了国家信息化的综合效益。

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自身来看,信息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工作进展较快,但急需引导和规范,同时也面临着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诸多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对我国下一个阶段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出了重要的决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使之走上良性、有序发展的轨道;将会促进信息资源的科学采集、广泛共享、快速流动、深度开发、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将会落实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不断深化,实现国家信息化的综合效益。

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为下一个阶段信息化事业的重点,标志着我国信息化事业的战略转型,即从IT(信息技术?雪阶段转向IR(信息资源?雪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追求效益阶段。

2. 推动全民树立和落实科学的现代信息资源观

关于信息的普遍概念仍然是科学研究的前沿。“信息”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社会信息,也包括地理空间、气象、物种、遗传等自然信息。

所谓资源,传统意义下是指那些能够创造物质财富的自然存在物,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等。有用性、稀缺性、可开发性以及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价值等属性都是资源性的具体表现。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已经完全具备了“资源性”的各种表现。“信息是资源”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飞跃。

信息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或潜在使用价值的各种信息的总称。信息资源涵盖了传统沿用的文献、档案、情报、知识、数据等概念。从信息内容的表达方式看,信息资源具有文字、数值、声音、图像、多媒体等多种存在形式。

信息资源同材料、能源等资源同等重要,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现代科学证明,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近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任何物质过程和能量过程都依赖于信息过程。这也是将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并列为现代社会三大资源的原因。信息资源是不可能被替代的,而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却具有重要的节约、增值、创新和拓展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信息资源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决定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了物质能量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解决物质能量资源匮乏的重要出路。

辩证认识和处理好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这一点往往被忽视、被混淆。我们很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同志还常常仅从信息技术观去看待信息化,而忽视了从信息资源观去看待信息化,从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结构失衡、信息化工作的偏差。信息需求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持续驱动力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入的驱动力量。信息资源是加工利用的对象,而信息技术只是加工利用的工具与条件,其最终的目的是发挥信息内容本身的效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

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可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对能源、材料等资源产生节约和增值作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是重要的现代战略资源,已成为全球化形势下国际竞争的焦点。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从根本上、长远上讲是要解决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才能建立长效机制,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不是某个具体的数据库建设问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机制分为三类:行政机制、公益机制和市场机制,这三种机制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好这三种机制,才能符合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社会等各种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信息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1. 利用好行政机制,结合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政务效率和效能。

“政府信息资源”指政府部门为履行职能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既包括政府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也包括政府从外部采购的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除政府信息资源以外,还包括党委、人大、政协等在履行相应职能中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

在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方面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为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2)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制度。要加快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3)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工作。有关部门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授权和规范申请者使用相应的政务信息资源。

(4)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级分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并适时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资产管理工作。

2. 利用好公益机制,推进公益性信息服务,促进公益性信息机构的健康发展。

“公益性信息服务”是指满足社会成员对信息的基本需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免费或廉价方式,并按非营利机制向公众提供的信息服务。“公益性信息机构”是指专门从事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社会组织,如公共图书馆、文献中心、农业科技推广站、就业信息服务中心、非营利中介机构等,其既可由政府设立,也可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信息服务是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高全民素质以及消除“数字鸿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党政各部门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工作特点,主动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积极向公益性信息机构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要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支持著作权拥有人许可公益性信息机构利用其相关信息资源开展公益性服务。

(2)规范发展公益性信息机构。结合国家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规范和发展政府设立的公益性信息机构,保障投入,对重点公益性服务机构给予优先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设立公益性信息机构。公益性信息机构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3)提高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普遍服务能力。加大缩小“数字鸿沟”的工作力度,特别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力度,加大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建设公益性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的力度。

3. 利用好市场机制,培育和繁荣信息资源市场,大力发展信息资源产业。

“信息资源市场”是指信息资源商品及服务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信息资源产业”(亦称信息内容产业)是指从事信息资源生产加工,以信息内容形式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产业,涉及文化信息、出版、广播影视、咨询、广告、市场调查、网络游戏、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行业。

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进程。信息资源产业是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继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集成、通信运营业之后又一个新的高端产业和战略产业,成为目前国际竞争的新的产业方向。大力发展信息资源产业,对带动就业扩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21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制定促进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鼓励发展文化、出版、广播影视、信息咨询、市场调查、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行业。完善信息资产的评估制度。开展信息资源产业统计分析工作。

(2)依法保护信息资源产品的知识产权。完善著作权管理制度,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制定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和数据库保护等法律法规。

(3)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市场监管体系。适应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形势,建立健全协调一致、职责明确、运转有效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强化对信息资源市场的监管工作。

三、抓住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1. 提高对档案信息资源定位的认识。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的一项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宝贵的国家财富与资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加工和利用工作。英国、美国等国家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加快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工作。当前,应该组织各方面力量详细调查全国档案数字化工作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应将档案信息数据库列入政府文献基础数据库来进行建设,并争取列入“十一五”规划。

4. 加快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数字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向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基础工作,是保证档案文献快速有效传播、方便使用、长期保存的一项重要手段。

5. 加快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这既是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要求,也是国家法律对档案部门的现实要求。外交部档案馆向社会公布近1万件档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6.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带动就业增长和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档案文献数字化和深度开发利用有助于培育和孵化一个新兴的产业,为解决社会劳动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机会。

7. 尽快启动和推进工程化建设。档案部门可以考虑策划设计一系列建设工程,重点先行,抓好试点示范,同时加快项目规划、立项等工作。在资金投入上,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也带动地方财政的投入。

(作者单位: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100017)

作者:董宝青

第2篇: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的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落实日常管理技术当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现代化信息建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促进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强对企业自身的档案建设,不断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近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被各个企业所重视,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重要记录,不仅详实记录了企业的历史背景,还对企业的未来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科技化时代的到来让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在凸显出来,只有将企业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上日程,将信息资源最大化的呈现出来,才能让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成为发展动力,促进企业发挥其最大价值。

1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首先,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来说,做好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让企业管理更具准确性。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管理者需要以大量信息资源为基础,那么企业档案就是其中一项依据。新进管理者可以通过档案了解企业的历史以及发展动向,前辈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回溯来更加准确地把握未来企业经营目标,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支持下,企业管理者必将做出对企业发展最好的规划。其次,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在长期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变迁.企业市场经济的改变都被记录在档案中,形成了无比珍贵的企业知识体系,这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都起到发扬作用。同样,企业想要长远发展,更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奠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帮助企业文化一步步形成的工具。在企业文化的推广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形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最后,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保障。企业档案的管理能够体现企业最根本的需求,对信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后,企业投标竞标.科研投人.硬件改造等过程面临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企业经营制度会越来越完善,企业的后期发展方向会越来越明确。由此可见,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企业经营来讲是有益的,企业经营良好经济效益自然会随之提高。

2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企业海量档案信息会造成工作量无限地扩大。二是开发利用的技术依附性高,档案信息资源从收集.加工处理到传输交换,都离不开电脑.网络,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三是利用者需求多样且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的信息需求空前活跃,档案利用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成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企业档案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档案资源开发意识薄弱.档案工作机制不完善.档案资源不丰富.档案质量较差.档案工作人员水平不高等,给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有效开发利用带来了阻碍。针对这些难题,笔者认为,对档案利用反馈信息的收集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

3 加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

3.1 进行源头管理

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需要从源头出发,严格控制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确保信息资源能够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企业需要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在源头管理方面,企业下属的各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加大对档案的管理力度,并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管理整个项目部门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这不仅需要企业制定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开展紧密的合作,并进行相关的考核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源头管理的目标,这对于档案信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够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实现对档案利用的监督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要不断促进档案利用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不断强化档案资料最基本的查询和复制功能。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查询企业档

案资源的层次进行规范,制定相关规定,明确查询档案资料所需要的手续。因为这些档案资料是记录企业发展的重点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企业的内部机密,因此加强对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还应当正确处理档案保密与档案利用之间的关系,为企业保守机密是每一名员工必尽的义务,更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能。在日常工作当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遵守档案保密制度,要确保企业档案资料能够将机密保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

3.3 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速开发利用档案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快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步伐。先进的技术除了资源共享的优势之外,还能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工作的效率,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探究信息资源的开发。比如加人社会馆藏机构的局域网,建立相应的档案网页,使之成为企业档案集成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也可以與馆藏机构合作,建立电子文档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电子文件,实现电子文档的自动收集.上传.归档.查询及阅览等综合功能。

3.4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人员的专业培养

归根到底,开发人员才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那么他们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潜能。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人员的专业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开发人员的意识要紧跟市场潮流,不能落后于市场的发展,"落后就要挨打",及时创新,敢于改革,这是评价开发人员的标准。二是开发人员的思想应该超前一步,如果仅仅保持企业跟随市场的风向,那么企业是无法做到行业顶尖的,只有引领信息资源开发方向的企业才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三是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学习更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开发人员就能用最先进的方式完成最优秀的企业档案服务。四是依据开发人员的真正工作能力,给予相应的薪水,如果企业只对开发人员做出各种要求,却不付出相应的薪酬,那么很可能造成人才流失,失去专职信息资源开发人才对企业来说是莫大的损失。不难看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企业的经济.管理密切相关,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人员的专业培养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3.5 加强物质与技术保障

要促进档案信息管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物质与技术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档案管理信息开发也不可能顺利完成。因此,在推进企业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要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并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保障,尽可能地确保其能够起到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及实施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重要的工作。因而,对档案的开发以及合理利用是开展档案工作的最初的出发点以及最后的归宿。要对企业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档案管理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彩莲.分析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信息化[J].才智,2019(24)∶217.

[2] 王茹.浅谈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J].办公室业务.2020(06).

[3] 郝春媛.深化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策略[J].水电与新能源.2020(04).

[4] 王君.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0(01).

作者:张晓玲

第3篇:刍议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摘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单位和谐发展,是每一位档案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只有充分认识档案综合开发和利用的积极意义,不断拓展综合开发利用的渠道和途径,着力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

关键词:档案资源 开发利用 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反映,是真实而权威的系统资料。如何开发利用这些重要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凸显其价值,使档案更直接更好地促进单位和谐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档案从业人员和档案管理专家应正视和探讨的问题。它不仅是综合档案机构的基本职责,也是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更是档案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档案综合开发利用的积极意义

档案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久远年代,但真正规范有序、形成专业特色,则是近代文明以后的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特别在不堪回首的极左年代,档案尤其干部人事档案被蒙上神秘面纱,是普通人、局外人和当事人无法涉及,甚至主宰着当事人的荣辱兴衰。其他档案资源也不例外,要么束之高阁落满尘埃,要么锁进铁柜,无人问津,没有做到开发利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人们需要开放的意识和心态,社会也需要在更加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不断发展。而档案资料就是人们了解社会、参与实践,提升价值的有效资源,其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日益显现。

开发利用档案,是澄清事实,尊重历史的需要。档案是历史的记载,是历史真相的权威再现。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的增强,也涉及房产、土地、婚姻等纠纷,多数都选择档案资料作为原始依据。例如某单位的职工在工资晋升过程中,难以确定其准确的出生年月,因为其本人近几年年度考核和申报材料中反映的年份,以及身份证上的年份均有疑点,而且受到知情人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准确界定其年龄状况,人事劳资部门的同志专门到档案机构查阅档案,通过对早期档案资料的认真核对,最终确认其早期档案反映的出生年月是真实准确的,调资晋级也只能以此为凭据。

如果没有原始档案作为澄清事实的依据,则很可能导致调资晋级中不公正的结果,甚至在单位干部职工中产生不良的影响。不仅如此,近几年来,档案利用已从落实离退休干部职工的待遇,到升学就业、职务升迁、职称评定、学历、工龄的认定,发展到劳务输出、经商旅游、出国定居、办理遗嘱公证等各个方面,涉及范围愈发广泛。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来澄清事实,已成为人们寻求事业依据的理智选择和实际需要。

二、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不断拓展档案综合开发利用的渠道和途径

档案的综合开发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必须工程,既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甚至专业性、权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面向社会的宣传引导以及综合利用的广度、深度等方面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只有不断适应档案利用的新要求,开拓档案利用的新领域,创新结合利用的新思路,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可利用价值,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以及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1.坚持收集利用并重,突出利用原则,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重塑档案事业的新形象,提高和强化档案利用意识。首先,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取社会的认识、理解与支持自身宣传和开发利用过程也是宣传的有效办法,使人们对档案工作及档案利用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善于宣传介绍馆藏档案的内容,传递档案信息,作适当的推介工作,引导人们更好地利用档案,更好地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效益。通过利用档案产生的效益,加强对利用档案作用的宣传推介,尤其要注重宣传档案在编史修志、史事考究、学术研究、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的原始凭证与法律依据作用,宣传档案开发利用已取得的成果。

2.充实馆藏内容,改善档案管理环境和条件,为档案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有效保障。丰富的馆藏内容是综合开发利用档案的物质基础。要通过专业方法,完善和建立广泛收集与重点采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建立规范便捷的检索系统,设置有效的检索工具,建立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案卷级、文件级开放目录,特别要充分利用电脑检索快捷准确的优势,建立网络信息,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利用效率。

3.更新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模式,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改变长期以来统一的借阅、查阅模式,扩充服务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扩大服务功能,实行以档案为主体的情报、资料、技术图书、专利文献等相关信息“一条龙”的管理。使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融为一体,向广大利用者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材料,搞好咨询服务。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建设。进行行业甚至跨行业档案馆室之间的服务对接,是当前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一项迫切要求。同时要加强档案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强化素质,健全机制,着力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为档案综合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人力智力支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不仅是进一步发展档案事业的需要,也是不断提升综合开发利用档案水平的需要。要构建全面人才强档战略,加强专业培训,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贯彻德才兼备原则,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建立一支学习型、实用型、创新型的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注重思想素质,强化档案人才队伍的作风建设。档案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而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同等重要,相辅相成。要注重良好思想素质的养成,培养对档案事业的忠诚度。当然,也要不断改善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关心学习、工作和生活,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满怀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平凡而神圣的事业之中。注重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平。要着眼于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总体要求,抓住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努力实现人才工作思想观念、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使广大档案管理者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不仅能胜任常规工作,而且在档案综合开发利用的拓展方面有新作为。注重创新精神培养,为档案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更多途径和渠道。只有创新思路,善于总结探索,才能更加积极主动适应档案开发利用新形势的需要,增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档案综合开发利用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责编:若佳)

作者:张义梅 闫玉华

第4篇:浅议国土资源档案开发与利用

档案工作的着力点是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档案利用者,我们往往是坐等到上门。工作人员能做到“热情、细致辞、准确、迅速”就可算尽心尽责,很少重视档案利用信息的反馈。这种坐等上门的服务形式已严重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阻碍了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土管理部门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作为国土管理基础

之一的国土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和服务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更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就国土资源管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国土资源管理档案开发利用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档案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然而在国土档案利用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档案工作的开发和利用仍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需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档案资料不齐全、填写不规范

随着人们的法制观念逐渐增强,档案利用的频率大大地提高,单位、个人的查档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我局为例,查阅档案1348人次,2036人次,2986人次。其中查阅用地手续办理土地使用证占19.2%,遗失补证查阅原始登记资料占27.5%,邻里之间、单位之间为解决界址争议而查阅土地登记资料占20.3%,声像档案占5%,综合类档案占8%,财务类档案占10%,法规监察类档案5%,其他占5%。这些数据表明,档案在整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早期档案资料还存在不齐全、不规范的现象:如有的证发了,却没有土地登记的档案;有些资料该填写的没有填写,如土地登记审批表上缺填与土地证书相一致的土地证编号、缺填宗地编号、缺填审批时间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国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档案人员思想不够开阔,工作热情不高

长期以来、档案人员对国土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够创新。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能很好地业务部门,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档案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加之档案管理单调而繁琐,档案人员难免会产生懈怠的情绪,认为档案工作没意思,辛苦比别人多,成绩却没有业务部门突出,工作上没激情,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三)现代化管理手段未能充分利用,工作效率低

由于诸多原因,档案工作多个环节未能充分运用计算机管理,存在着重复劳动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的效率。以我局为例,文件的收发与传阅由专人负责,待来年再将上年度的文件资料交于档案人员归档整理,这就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仍靠手工收集与整理,费时又费力。另外,我局档案室仅有1名档案人员,每年新增的档案资料业务部门只负责装订,编目、装盒、上架、输目录全部由档案室完成。因此每年年初,当大量档案资料集中移交档案室时,面对繁重的移交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局新增档案资料约1万余卷),档案人员只能疲于整理和编目,目录录入工作明显滞后于档案利用需要,档案人员只能凭手工进行查找,无法满足高节奏高效率工作要求。

(四)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低,编研工作比较滞后

目前,国土系统内专、兼职档案人员中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尤为短缺,各业务部门一般认为档案整理很简单,只要有人将档案资料装订起来就行了,直接影响了档案的案卷质量。甚至有的连本部门业务都不熟悉,对于档案工作只知道将现有的材料装订起来,根本不知道这些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能够立卷归档,更不用说主动去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的材料。另外,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档案编研工作。虽然也有一些编研材料,但深层次加工的编研材料还很少。

二、国土资源档案开发与利用的制约因素

(一)内容单一的国土档案特点制约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国土部门作为一个行政机关,所保管的档案主要是本机关办事和处理问题的记录,为本机关领导(来源:好范文http:///)决策和职能部门工作提供利用服务。尽管也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但它内容单一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二)淡薄的档案意识制约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国土资源管理档案应该由各职能部门归档立卷,综合档案室统一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档案”的倾向,总认为档案工作是份外的事,无足轻重,平时不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和整理,造成了部分档案资料的散失。还有一些重要的政策性文件长时间掌握在个人手中,不能及时立卷归档,也影响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第5篇: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程 铷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21期

[摘要]高校科技档案包含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效开发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对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科技档案的内容和特点,认为高校的科技档案开发与利用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实效、完善制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人员培训和创新档案工作体制。

[关键词]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教学科研

[作者简介]程铷(1969-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处,讲师,主要从事高校科研档案研究。(江西南昌330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5年江西省教改立项课题“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赣教高字[2005]95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2-0148-02

高校科技档案是记述和反映高校的基本建设、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并且按照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存起来的技术文件材料。高校的基本任务就是教学和科研,科研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的科研工作中形成了大量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的档案资源,这些科技档案由于系统和完整地记录了高校科研的全过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高校科技档案的内容

高校科技档案记载着高校科研工作的全部过程和完整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内容上看,高校科技档案应该包括科研、教学、管理、设备、产品、出版和基本建设等类档案资料。

1.高校的广大教职工在科研和教学工业中所形成的科技资料。其中,既包含科研和教学工作完成后所形成的成果资料,也包含科研和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程序性的材料。从形式上看,包括科研成果、论文、著作、专题调研报告、科研计划任务书、方案认证报告、技术图表及有关成果性技术文书材料(技术鉴定、专题研究工作总结、奖励证书等)。

2.高校的广大教职工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所依据的设备、车辆、船舶、仪器、仪表的档案材料。科研设备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手段,有些是单位根据本身生产工艺或科研、实验的需要设计、研制的自制设备,有些是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的设备。从形式上来讲,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购

置文件、设备图册、说明书、设备安装规格、设备安装记录、总结报告、运行记录、使用分析表、设备改造记录等。

3.高校建设工作中所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从形式上看,基建档案包括工程档案,含项目认证、审批、协议、合同、委托设计单位编制的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单位编制并移交的工程竣工文件、工程使用和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包括工程设计档案,含设计依据文件、设计原始资料、技术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还包括工程施工文件,如施工准备工作文件、施工文件和施工验收总结文件。

二、高校科技档案的特点

教学和科研工作是高校的两大中心任务。作为科研工作的过程和成果的重要记录,高校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的档案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体现出有别于其他档案资料的鲜明特色,对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专业性。专业性是高校科技档案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首先是因为高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专业性特点。广大高校师生是以学科专业作为归属分别组织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十分明确的学科专业分工,都是在一定的专业分工范围内开展的。科技档案作为科技活动的记录和伴生物,都毫无例外地形成于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是相应专业技术活动的记录和产物。其次,高校科技档案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特征。高校科技档案的内容是由它所反映的科技、生产活动的具体专业领域决定的,在某专业领域的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就必然集中地反映本专业的科技内容及相关的科技方法和手段。

2.原始性。高校科技档案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它的产生具有确定的时间,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真实反映,具有非常显著的原创性特点。高校科技档案最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专业学科工作的过程、发展、成果,能够非常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是学校日常工作的最客观的原始记录。

3.多样性。高校科技档案的种类最为繁多,类型最为复杂,形式最为多元。高校科技档案的类型是由它所记载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决定的。科技档案记录了教学和科研活动,专业多样,手段复杂。所以要求必须以文件材料类型的多样性来适应科技内宅和手段的多样性,使科技档案材料管理工作与之相适应。

4.可开发性。高校科技档案反映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是对于高校日常工作的最真实客观的记录。同时由于科研工作的性质,高校的科技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能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丰富而专业的信息资源,使得高校科技档案的价值能够被挖掘。通过利用科技档案,能够对广大师生的科研起着认证、参考、启迪的作用。

三、高校科技档案的利用

高校科技档案是高校科技文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科技档案所蕴涵的技术信息价值对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努力采取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方式,注重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强高校科技档案的利用,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转变观念,注重档案利用价值。大学是我国知识与成果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的科技档案是高校科技研究的最为原始的、最为完整的资料。长期以来,高校的档案管理者只把档案管理工作当做文献流程的最后一项程序,当做科学研究的“扫尾工程”,只局限于档案的保管工作。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档案的机密属性,很少注重档案材料中蕴涵的鲜活的知识信息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时代,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去除“就档案论档案”“看门守摊,等人查档”的片面思维,转变档案管理工作是“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观点,在正确处理好档案的开放与控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树立主动服务的观点,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加强档案的展示,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重要价值,并通过积极地改革,努力把档案管理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被动查询”变“主动服务”,努力发挥档案的各种价值,提高档案服务工作效率。

2.注重实效,树立档案服务意识。首先,应树立主动积极服务意识。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必须努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努力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档案工作人员应该使自己成为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其次,必须努力树立开放意识。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改变“坐等上门”的现状,增强与学校相关部门的联系,主动参与研究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要求和规律,有效传递档案信息。再次,必须努力树立协作意识。档案管理人员应增强参与意识,扩大接触面,根据各个时期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重点,确定档案信息开发的重点,切实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去。

3.完善制度,保证档案服务质量。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普通高校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高校工作的自身要求,努力健全科技档案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科技档案的收集、保管等业务工作都做到有法可依,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标准和高效。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努力建立并完善科技档案的收集制度,确保分散在各单位的档案文件能完整地移交到档案部门;建立并完善科技档案的保管制度,确保高质量的档案的库房管理,档案流动过程的各环节的安全防护和档案的专门技术处理工作等标准高效;建立并完善档案的整理工作制度,确保档案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工作的标准化,为档案的高效利用建立基础;建立并完善档案的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等规章制度,提高档案服务的技能,提高档案服务的质量。

4.利用技术,提高档案服务效率。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高密存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质的突破,使用效率获得极大的提高。同时空调和自动温湿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广泛利用,也使档案保管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

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校园网管理系统。在新技术主导下,高校科技档案工作也将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开始出现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各种规模的数据库。在新的管理系统中,传统档案能够逐步实现电子化,成为电子档案,传统的文件归档、整理、编目、检索工作也日益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在新的技术的支持下,现档案利用服务大幅度提升。利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者能实现档案信息发布网络化、档案借阅自动化,实现档案库房管理的智能化,实现异地查询、信息共享、借阅服务和编研工作,实现档案信息综合管理和利用。

5.加强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离不开档案工作员的努力,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优劣。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档案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熟练操作现代化设备的技能。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效的档案工作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创新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大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校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一方面通过人才的引进,来改变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人才素质结构,特别要引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可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扩充档案管理人员的新知识、新技术,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沟通能力,使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

6.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水平。高校科技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科技资源,是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最原始的最完整的反映。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者应努力采取各种手段,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服务手段,努力挖掘、整理、加工档案中蕴涵的科技信息,主动提供给学校和社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努力完善传统服务工作,开拓特色服务;改变服务方式,实行网上服务和主动服务,变档案信息的滞后为超前服务;加强档案信息的宣传报告,通过内部或公开出版物、新闻报道等形式,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开展代查代检、代复制、文献传递等服务方式,高效服务学校师生;做好成果的深层次信息加工,发掘信息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效服务;适当采取有偿服务,为档案管理积累资金;适当进入市场,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的转让。

[参考文献]

[1]陈兆,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王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孙晓云.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高校科研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

[4]李伶,邬雪军.应重视高校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2005(5).

[5]王成东.浅谈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4).

[6]戴蕴威.高校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5(8).

第6篇:如何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XXX

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综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就能充分利用档案的潜在价值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摆在广大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具体问题。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人类精神财富的升华和再创造,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在社会各界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的持基础上,持续有序地进行。必须切实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注重做好收集工作,不断丰富馆藏,处理好开发与保密的关系,在档案利用的广度、深度及提供良好服务方面加大力度,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要,主动出击,实行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拓开发利用的新领域,发展开发利用新局面,加大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大力宣传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拥有档案是基础。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事关档案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性工程,最大限量的收集是最大利用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大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注重做好档案收集工作,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才有可能做得更好。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起点,没有档案的收集,就没有档案信息资

- 1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高质量快速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创造优越的条件,提高档案信息的质量以及档案信息的传递技术,使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大力开发和科学合理、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为现实,也可以为共享档案信息资源打下基础。积极、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地传递信息,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主要途径。

档案部门要使计算机进入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领域,加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配备复印机和简易印刷器械,实现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全程现代化。要将不同载体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录入、扫描等多种手段转化成数字信息,达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来实现档案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和传输目的。逐步建立具有高效率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能力的多媒体全文数据库网络管理系统,开展档案计算机检索、档案信息网络传递、网络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网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公开发布档案信息、提供档案宣传与指导等,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四、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 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把档案承载的信息从静态转化为动态,由传统的服务转为提供综合档案信息的高层次服务。通过档案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整序、综合制成档案信息半成品,向社会提供服务,使利用者直接获得信息,缩短收集信息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加大编研工作的力度,提高档案编研水平,确立编研工作的中心地位,是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所在。

档案编研质量对深层次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有着重要影响。要搞好编研工作,档案工作者必须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用户的档案需求,从中确定带有普遍性需求的编研题目,进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

- 3展壮大充当参谋事与助理决策的重要角色,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点,是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档案信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要受竞争规律的制约,可以调动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把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利用效率,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充分利用档案的潜在价值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大力宣传档案工作,提高全社会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才能促进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档案宣传,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使档案走向社会,提高和强化全社会档案利用的意识。档案工作者要理直气壮、深入细致地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要开展广泛的舆论宣传和畅通的信息交流。借助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普及档案知识,向社会传递档案信息,吸引人们更好地利用档案。

要有重点地进行宣传。加强馆藏内容的宣传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可以根据当地的中心工作,采取编印馆藏、文件目录、专题、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将一些馆藏档案信息主动介绍给用户,宣传档案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为档案信息的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档案开放利用的重点对象如史学研究者、科研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重点宣传。适时地向各级领导宣传档案工作,争取他们的重视,使他们对档案工作有全面的认识,使他们心目中有档案工作的位置,以取得他们的关心与支持,以便于开展各项工作。

八、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 5

第7篇: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迅猛的信息化浪潮也强有力地冲击着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但是,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欠缺的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网络教学的开发与利用呢?下面浅谈一些笔者的体会。

一、教师与学生如何开发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1、课前精心准备 教师在教学之前,一般应先在网上查找、收集大量的背景材料,汲取其精华,经过加工,制作成为课堂中可以使用的教案和课件。同时将自己认为有用的、精彩的网址推荐给学生,要学生查找资料时减少不必要的时间。

2、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

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学生发挥自主探究特长

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中查找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效果结合的资料,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可以从一开始就进人问题实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由于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性等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一般采用讨论、探索、协作等方法。这些方法自主性强、选择面宽,可以增强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4、创造集成化的学习环境

比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辅助学习工具、实践环境、演示环境、师生交互环境等等,这些学习环境使学生完全有条件并且能够完成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网络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讨论主题的需求,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这样更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

5、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呈现方式

利用计算机将有关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表格、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课间让学生自主上机操作,浏览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可输入自己的研究资料,供他人阅读,与他人讨论。这时的学习环境已成为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所学的抽象理论已变得形象直观,其过程由被动学习便成为从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6、将网络应用于各个层面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展了学习的空间,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二、学校如何开发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1、提供学习小平台 面对风起云涌、群雄并起的网络资源建设,面对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更多的教师在兴奋之余感到迷茫:往往在网上转悠几个小时,才能获得一两个有价值的资源,更何况说课堂教学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为了一个知识点而在茫茫“网海”中捞针。这就要求全体教师围绕某一学习目标,设计教学

过程,制作虚拟网页,提供学习小平台,确保教师与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顺利地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活动。

2、重组商品化资源

商品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课件、素材库、洪恩软件等等。然而当我们将其现成运用到课堂教学时,却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这些商品化资源设计过程中,忽略了教师这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游离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缺乏了教师的个性发挥,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本应多姿多彩的教学过程便会在商品化资源的引导下转化为一种程式,最终便是教学方式的僵化,网络教学给我们带来的便不是教育的进步,而是在方式方法上的衰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重组商品化资源。

3、构建特色资源库

学科教学资源开发的相对滞后,正在无影地阻碍计算机进入课堂的步伐。构建特色资源库便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有力举措。利用特色资源库,构建完善的学科网络资源环境和操作平台。将教师获奖或发表的各级各类教案、论文、课件、虚拟网页等汇集其中,然后对丰富的教学资源加以分门别类。学校相同学科、相同教材的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可以立即下载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体现了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原则。

三、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向

1、多媒体化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主要的教学媒体是语言、文字(讲述和板书)。但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更希望看到图像、动画、视频等形象化的学习内容,更希望能够有多种媒体的协同作用。

2、反馈的适时化

网络教学软件应该能够自动跟踪、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通过交流发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并给学生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当学生能够参与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的调整选择时,而不再像在课堂上或看教学录像一样被动地接受知识时,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不高涨吗?

3、教学内容智能化

网络学生在形象化的同时还必须智能化。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所难于达到的。同样的教学内容,网络教学可以能够提供多种的学习方法、学习角度。学生一种方法没有学会这个知识点,网络教学应该能够给他提供另外的学习方法。

4、参预群体大众化

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明确提出,每个8岁的儿童都能阅读,每个12岁的少年都必须能登录到互联网上,每个18岁的青年都受到计算机高等教育,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计算机的终身教育。我国要与世界接轨,要赶超世界潮流,就必须实现网络资源参与的大众化。

四、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不足

1、内容简单

现在的网络学校的优越性为同步教学。而其内容,不少是教学参考书内容的照搬或是教师教案,真正为网络教学而设计的超媒体、交互式、智能化学习内容少之又少。

2、理论匮乏

由于网络是一个新事物,网上教学更是崭新的事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坦率地说,网上教学既没有网上教育理论,也没有网上教学方法。因而现在网络教学内容多是以课堂教学为模板的顺序方式来呈现的,这并不符合网络教学的特点,相反还抹杀了网络教学的优势。

3、速度缓慢

真正符合网络教学的课件附带有大量的图形、图像及视频,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中运行速度相当缓慢,甚至由于数据量过大而不能运行。各地宽带综合城域网和多媒体宽带骨干网建设如火如荼,宽带接入网技术就成为新世纪信息化推进的首要问题,宽带接入将成为发展城域宽带网的关键和难点,希望宽带技术能够解决网络教学中的速度瓶颈。

4、耗时太多

对于网络教学来说,课程建设的开发是一项投入巨大的工作。一个课件的制作一般需要数个月的时间,这对于时间本就少得可怜的农村小学来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网络课程的开发。

五、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开发与利用

网络资源的运用上应该本着适时、适度、适当、多元化的原则。既不盲目求多、求新,又不局限于一种方法、一种途径。

2、不能彻底摒弃原有方式方法

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3、好资源也要有所取舍

在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兼收并蓄,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4、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具有前瞻性和分辨力,对网络信息进行扬弃,以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最大优势,促进农村小学教学现代化的进程。

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是一个新奇而又精彩的全新领域,需要我们进行大胆的探索,需要我们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更需要我们的共同合作和联合攻关。网络教学资源的大力开发和利用,一定会把教与学带入一个新境界。

第8篇: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

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从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到教育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充分说明学校教育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在人们重新审视学校的作用时,学校已经面临着仅靠自身力量无法应付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制度化容易导致僵化和模式化,对社会变革反应迟缓、保守,因而往往又会成为社会变革和自身变革的障碍和阻力。在这种制度化的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人也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层层推进,教学改革的步步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了教育资源的贫乏——那种洋溢着时代气息、散发生活芬芳、十分鲜活的资源,在常规的教科书中很难找到,需要教者自己去寻找和挖掘。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学校由过去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开始寻求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力量的支持与配合。而在家长队伍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的家庭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家庭文化底蕴,和可供学校参观实践的环境等,这对学校来说将是一笔很宝贵的教育财富。

随着现代家庭抚育职能的逐渐增强,家庭的抚育方式必然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优生优育已成为现代家庭普遍接受的观念,并已成为家长们的实际行动。但在教育子女上,部分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即认为“病要大夫医,孩子要教师教”,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这部分家长一方面缺乏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缺乏教育的自我意识,认为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去影响孩子,没认识到无意识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教育行为。家庭教育必须需要学校进行有效地干预与引导,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达成一致,形成合力。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是学校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有效载体,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已经受到了广泛重视。不少学校都在进行家校协同教育,但由于是刚起步的新事物,实践时间较短,许多规律处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学校很少注意挖掘和利用,而常常只停留在请家长开会,倾听老师讲课等浅层次上,造成了家庭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因此,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中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为学校服务,为家庭服务,为学生服务,还能通过家校之间的协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亲密的家校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全面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以及绝大多数家长教子育人的水平,与校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营造更健康的成长空间,为孩子打造优质丰厚的人生奠定基础。

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保障措施

(1)组建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委员会是促进学校与家长共同管理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有效办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阶层的家长组成了学校、班级两级委员会。并健全了组织,明确了职责,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一名,具体的任务是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安排,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改革、活动目的;向学校反馈家长的意见,向家长宣传家校合作的益处,建立起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协调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家长委员会成立后,学校能更加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学校的困难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学校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2)建立学生教育档案库。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了各种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想要科学地教育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家庭教育状况。家访作为一种重要的、可以直接掌握学生家庭教育的手段,为学校所重视。我们要求教师的家访工作必须做到“细、实”二字。必须详尽了解学生家长的经历、学历、性格、工作性质、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教育认识、精力、经验等。同时还注意观察家庭环境、家务的安排、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可供学校利用的家庭教育资源等。然后由教师为每位学生建立详尽的家庭档案。并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教育作科学的理性分析,建立个案分析库。通过建立家庭档案及学生个案分析,为今后有针对性的教育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效果是明显的。如:五(1)班学生沈某有一段时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通过家访了解到主要原因是许多的亲戚朋友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他家来玩,大人玩牌,小孩吵闹,他学习自觉性本来就不自觉,在这样的氛围中哪有心思去学习呢?通过与家长谈心。抓紧学校学习时间等途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3)使用学生德育跟踪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我们对每位学生都设有德育跟踪卡。德育跟踪卡分成两块,一块是在家的表现,包括家务劳动、孝敬长辈、生活自理、按时作息、作业情况等;一块是在校的表现,包括上课听讲、团结同学、热爱劳动、遵守校规等。每星期反馈一次,周五由班主任填好在校的表现,让孩子带回家,由家长对孩子在家的表现做出评价,也可对学校教育提出建议。实施德育跟踪卡,可让家长对孩子有个正确全面的了解,以便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有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是个“乖孩子”,可在学校自私、懒惰、高傲;而有的孩子因其学习成绩差,家长几乎对其失去了信心,可在学校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实施德育跟踪卡,同样可让教师对学生了解得更全面。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得非常出色,是学学校的三好生,可在家里爱对长辈发脾气,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的学生在学校简直是个让老师头疼大后进生,可在家里勤劳能干是父母的好帮手。有了跟踪卡,可使我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的“瑕疵”,让德育工作更有效。

(4)征集优秀家教经验。考虑到现在家长均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工作繁忙,于是我们经常采用致函的形式,向家长征集家庭教育经验。每期都有中心内容,如:怎样让孩子觉得你是好爸爸、好妈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带孩子自由读写;谈孩子习惯的培养;给孩子的一封信等,家长的参与热情非常高,都能从自己家庭的实际出发,就某一方面谈自己的最深感触,成为我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笔宝贵资源。

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保障措施

(1)亲子同乐活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优化的亲子关系,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但现实家庭中,缺乏的是积极健康的亲子沟通。我们学学校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亲子同乐会,让父母与孩子共同上场,在活动、竞赛中加深了了解,加深了感情。每逢重大的庆祝活动,有学生们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坐在下面的孩子家长看了乐在心头,满脸喜悦。对孩子多了一份希望,多了一份了解,心中充满了感动与欣慰,而孩子妈妈的优美歌声,孩子爸爸的动听演奏,让孩子多了一份自豪,多了一份敬意。家校同乐运动会更是意义非凡,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欢。我们设计的项目,都是需要两代人共同配合的,为了拿到比赛冠军我们的家长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充满了“孩子气”,而我们的孩子则成了个“小大人”,像模像样的指挥爸妈呢!妈妈摔倒了,孩子马上前去搀扶,一边安慰一边加油!孩子落后了,父母急得直跺脚!最后胜利了两代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激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平时哪有如此激动的拥抱?此时,一股暖流流淌在两代人的心中,两代人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各班组织的同乐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举行的活动有文娱类、三口之家体育大竞技类等。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其乐融融!

(2)家长孩子“面对面”。我们的家长在理论上都能认识到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但传统的不民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影响太深了,所以家庭教育中实际体现的的平等并不多:命令多于商量,禁止多于提倡,体罚多于说理,贬低多于欣赏,孩子长期处于不被尊重的地位,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如果不创设一个孩子“发泄”的机会,会隐患无穷。我们把有代表性的家长请到班级,作嘉宾,与学生“面对面”,实话实说,有话学生大家说,这样的场面充满了真实性、情感性、有效性。有学生直接向家长问话,有递条子需家长解答,有孩子问自己父母的,有孩子问同学父母的。请问:你的孩子成绩考砸了,你会怎样对待?又问:允许你的孩子交笔友吗?你会逼着你的孩子学他不感兴趣的东西吗?还问:如果你明知误会了你的孩子,你会向他道歉吗?你会放弃自己的娱乐陪你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吗?个个问题都是那么实在,那么尖锐,有的还真令我们的家长难以回答,但他们都不回避,率真地对待。孩子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也理解了父母们的心;家长有了表达真实感情的机会,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这样的效果也是我们老师组织时没有料到的。

(3)家校日记本。每天由一位学生记录学校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或值得学习、反思的事,或自己最得意的习作,回家由家长写写自己的心声,同学间互相学习、欣赏习作,家长间交流经验。对于教师也受益匪浅,因为那里有家长独到的见解,朴实的想法,真诚的意见,美好的愿望。如有家长给孩子的综合评价中写道:作为家长应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喜怒哀乐,如孩子回家说“今天真倒霉,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家长千万不要板起脸说:“这点算什么,你真是太懒了!”最好带着理解,关切地询问:“是吗?你大概会多少时间才能写完?你能不能一边洗澡一边想作文的素材。”还有家长写道:“立即行动,丢掉棋牌,离开舞台,去关心、鼓舞、去教育我们的孩子,集中你所有的智慧和热情把今天的事做得尽善尽美,播下一种行动,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当其他的家长读到这文章时,比我们在家长会上空洞的说理好得多。

(4)走向社会活动。“社区”是一个新的概念,新的名词,但联系着千家万户。近几年来社区的建设日趋完善,社区的服务日趋规范,社区的活动日趋丰富,从一个社区的建设折射出城市的建设,市民的素质。与敬老院的联欢更是精彩,我们的节目活泼可爱,老奶奶们的歌舞也充满了活力。

(5)亲子闲暇活动。由几位家长组织带领的孩子的游览活动,我们的孩子完全没了平时的自私娇弱,互帮互助,共同克服难关,每个人的脸上是骄傲的神情,灿烂的笑容。

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总结

1、打开了学校封闭的大门,使学校教育面向社会,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化。

2、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发挥了家庭教育的应有的功能,调动了家长积极性,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更进一步落实。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友善的新型家校合作伙伴关系,家长、老师、学生成了共同的朋友,家长参与了学校教育,而且兴趣浓厚,态度积极。

3、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感,强化了家长对学生的管理,使我校的学生的常规管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目前,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校风,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声誉逐年上升。

4、起到了协调沟通作用。

目前,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了解、认识不够,对学校支持、配合的力度不够。我们实施开放式管理和教学,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到校听课、讲课,共同开展活动等,不仅使家校之间产生了亲和力,而且增强了对学校的信任感。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了更多来自家庭的支持。使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来自学校的指导。学校家庭信念一致、目的一致、行动一致,志同道合,像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创造更完美的人。

5、有利于总结家庭教育经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影响,以及离婚现象增多。使家庭教育参差不齐,有的父母对子女缺乏家庭教育修养、有的溺爱过深、有的期望过高,其结果不尽人意。家校协同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家长学校、家校经验交流,通过活动,家长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使每个层次阶段的家长都有一定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外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根 据《课程教学计划》与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 校外资源开发利用计划,以保证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原则,以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加强建设、加快发展,逐步完善校外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整合我镇校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逐步建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使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二、活动基地

乡镇家乡企业 养殖场 河流等。

三、工作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保证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大胆探索,搞好校外教育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外工作计划,保证校外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安全,有效地搞好各项校外活动。不断完善相关档案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学校校外教育的新路子。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校外教育有序进行。

根据校外活动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一是学生校外活动应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二是根据《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禁止教师个人私自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校外活动。

第9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袁剑梅

内容提要:

一、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二、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三、如何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

关键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积累。

打开现代语文课本,不难发现,里面选文极具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其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有的关注人类的;有的关注自然的;有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的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结合这些教材,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主义感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课本知识是不容忽略的环节。

一、 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的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例如:学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甚至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二、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各个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 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

1、 首先教师要博览群书,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是一个基础。要让自己的课讲得生动、富有激情,吸引学生,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使自己得到不断地提高,坚持养成多读书看报的习惯,掌握各种最新动态,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尤其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快,领域之广令人始料不及,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的教师要积极追赶时代潮流,掌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教育模式,为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做准备。

2、 从每一篇范文入手,抓积累,引导学生利用多渠道拓宽课本知识。

现代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与运用,由于班级中学生家庭状况的差异,每个学生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量也千差万别。如何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呢?我的做法是坚持从每篇范文入手,尽可能地引导全班学生通过上网、进图书馆阅读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挖掘与其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第八册中《落花生》一课时,在保证完成教学要求的情况下,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谜面,有关花生的别名,花生的生长过程,花生的用途,以及诸如老舍与许地山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对花生的描述与赞美等。再如:在讲解《燕子》一课中,除了让学生欣赏作者优美的遣词造句及写作方法外,我还要求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生活习性及它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在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让学生搜集当时有关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他的代表作等等。这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周黑洞洞的,怎么会不容易碰壁呢?”这句话做好了铺垫。在学完白

居易《忆江南》这首词之后,我让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白居易的诗,在学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之后,我让学生搜集还有哪些诗也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思亲之情的。“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我想,“日日积累,也就自然厚积薄发”了。

3、 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快乐的学习之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应提倡“学海无涯乐作舟”。学生如果都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与心境中学习,那学习效率一定是事半而功倍的,而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程资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它能让我们时而置身在浩瀚的星空,时而遨游在蔚蓝的大海,时而倾听花开的声音,时而领略异国的风情,让许多无法触及,不能想象的事物近在咫尺,极大地触动着学生的感观,甚至带来心灵的震撼。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文中,当我一面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课文,一边为学生一一展示美丽的长廊,五彩的横槛,雄伟的佛香阁,金碧辉煌的排云殿,水平如镜的昆明湖,洁白如玉、雕琢精美的十七孔桥时,学生不禁发出了一阵阵惊叹,他们的眼球被这一幕幕画面深深吸引,心灵被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与才干所深深地折服,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以至于在教学结束之际,当我故意说要在这美丽的长廊柱子上刻下:“明珠学校四年级全体同学到此一游”字样时,学生们一致反对,他们已经被深深的带入画面中,真得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快乐的小游客,也深深地懂得“保护名胜古迹,人人有责。”

4、 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为学生凿开一汪喷涌不止的写作之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想写好作文,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行的,充分利用各种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展览,丰富学生的视野,带学生走出教室,领略大自然才能写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学完《颐和园》一文后,学生初步掌握了文中作者“移步换景”的浏览顺序与抓住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笔者乘胜追击,带领学生浏览了宜春八大景观之一——袁山公园。学生们沐浴着秋日的阳光,兴致高昂,一面饱览山色,一边不时地思索,还时而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回到学校后,我要求学生运用《颐和园》一文中所学到的方法写一篇《游袁山公园》,结果令我惊喜万分。有的同学在文中这样描述着公园的花坛:像火一样的一串红在秋风的吹拂下,远看好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近看像一串串冰糖葫芦;金黄的万寿菊在阳光的照射下绽开着笑脸;紫色的金孔雀好像害怕风挠痒痒,东躲西闪;彩叶草摆动着身子,好像在跳舞呢!有的同学这样描述山顶的昌黎阁:这是一座四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那红漆的柱子,大理石的栏杆,横槛上的古画,四角上的风铃,使人越看越入迷;有的同学这样描述自己登山时的感受,我已气喘吁吁了,累得两腿发软,我一屁股坐在了石阶上,不想再走了。忽然,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词:“不到长城非好汉”对了!不到山顶就不是好汉,我重新站了起来鼓足劲,尽力向上攀登,终于到了山顶,还有的同学这样描述站在山顶俯瞰宜春的感受:站在昌黎阁上往下望,宜春美景尽收眼底。近处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山上飘然而下,游人似小黑点一样零零星星地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下移动。远处高楼林立,树木葱茏,流水像一条条银炼分布其中。秀江河就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把宜春紧紧环绕„„。如果不是学生亲身游历,那公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怎能如此深刻地印入他们的脑海中,他们又怎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来呢?故曰:生活处处皆文章,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睁大“发现”的双眼,那么一朵朵不知名的野花、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一个美妙离奇的梦境、甚至一张无人问津的纸屑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霍懋征老师一直认为语文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塑造灵魂的主要课程,她曾选择了有挑战性的改革:找出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材料,给每一课

都配上了两三篇内容或体裁相近的诗文,那一学期她整整讲了95篇诗文,比教材设定的多了71篇,而且这种“大剂量”的组合教学都是在45分钟里完成的,她这一改革以学生优异的成绩显示了成效。这一举措也正是霍老师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体现。

参考书目:

1《走进新课程》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采棋雷实湖北教育出版社

3《新时期师德精神颂歌》中共中央室传印宣传教育局学习出版社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赏析下一篇:小学生重阳节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