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推荐11篇)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1

目的和依据

第一条 为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号),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及省经贸委有关文件精神,鼓励资源综合利用,落实优惠政策,规范办理程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主要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等企业(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所有申请和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

实施部门

第四条 宁波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是全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政府责任单位。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经委资源与能源处),具体负责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和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申报和认定

第五条 申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项目能独立计算盈亏;

2.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有关标准;

3.有健全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机构和人员,并有完备的财务、物资、质量、统计、商标、安全等生产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规范的原始台帐、统计报表制度及相应的计量、质量检测手段;

4.从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还必须有专门的废渣储存装置或仓库,并使用准确的自动计量装置对生产过程所掺废渣进行计量;

5.不破坏资源,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六条 认定内容:

1.审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2.审定资源综合利用原料种类及产品(项目)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国发改环资〔2004〕73号);

3.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工艺流程、技术水平是否先进,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4.审定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文件所规定的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

5.认定适用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种类和范围。

第七条 凡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含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和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应向所在地的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供以下资料:

1.申请报告、营业执照、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2.本单位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

3.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情况;

4.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和不造成二次污染证明;

5.综合利用产品销售和原材料供应情况;

6.其他相关的计量、统计资料及财务报表;

7.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认定必须提供项目建设批复及竣工验收报告;

8.对列入特种行业管理的经营企业还需提供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9.墙体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还需提供市级以上建材产品质检部门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产品放射性检验报告以及产品中掺30%以上废渣的有效证明材料(必须是抽样检验);

10.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审批表(一式三份)。

申报材料内容要求真实详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受理部门不予受理。

第八条 当地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应在收到申请及有关材料20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部门专家,对照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做出初审意见。对未通过初审的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说明理由。

第九条 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收到县(市)、区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申报材料后,每季度组织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对照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对认定对象进行审查和认定。

未通过县(市、区)初审的单位,如有异议的,可直接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咨询。

第十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的认定,采用单位申报、台帐审核、现场检测、专家评审的办法。认定结果由市经济委员会行文公布,并抄送市国税、地税局等有关单位。

第十一条 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通过审查和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单位,发给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对未通过审查和认定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书面申请、《认定证书》及有关材料,按现行税收法规、规定、管理权限和程序办理有关税收优惠事项。

第十三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满需继续认定的单位应在有效期终止前3个月内重新提出申请。

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组织重点抽查,发现有弄虚作假或不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项目),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有关税收法规追缴已减免的税收。

第十五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应予每年2月底前,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一的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情况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

第十六条 企业从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中获得的减免税金,应专项用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和生产经营。

第十七条 企业应在内部建立资源综合利用奖罚制度。对做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给予处罚。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税收优惠或有背于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行为。

第十九条 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单位不得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税务机关对未获得《认定证书》的单位不予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

第二十条 对已获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单位,在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资格。

1.改变产品生产工艺、配方,已超出《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范围和税收政策要求的;

2.已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

3.未完整建立基础统计台帐制度的;

4.造成重大污染及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

5.不对该产品(项目)进行独立核算的或核算不真实的;

6.不按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一经发现,收回《认定证书》,并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三年内不得再申报认定,主管税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伪造《认定证书》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有关用语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是指符合本办法第二条款的内容,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企业(项目)或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

所称废旧物资,是指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品,包括经过挑选、整理等简单加工后的各类废弃物品。

废旧物资回收的主要品种包括:各种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纸、废玻璃、废油、废旧家用电器、废旧电脑及其他废电子产品和办公设备。

解释和实施日期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经委负责解释;具体涉及税收管理方面的问题,由税务部门负责解释。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2

近日, 德州晶华集团 (平原) 大坝水泥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2011年第一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该公司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施细则》等文件的规定, 于4月份向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水泥产品认定申请, 经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组织省有关部门、单位的专家, 对上报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进行了评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根据认定委员会的评审结论, 对审定合格的108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予以公告, 德州晶华集团 (平原) 大坝水泥有限公司名列其中。按照文件规定, 该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即可享受即征即退优惠政策, 有效期为两年。目前, 该公司按照即征即退政策, 正在办理退税程序。

据悉, 该公司自2009年取消立窑水泥生产, 改为粉磨站生产工艺以来, 以贯彻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己任, 进一步规范了产品生产程序, 按照国家标准不断试验, 增加了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的掺加量, 使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3

武钢金资公司始终坚持加强科技创新,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一是致力于“资源产品化、产品产业化”科技前沿的探索与实践,承担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2014年,《3D打印用金属粉末雾化法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获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气雾化”、“钢渣地质聚合物”两个项目分别获得武汉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青山区重大科技项目,共获得政府研发资金支持120万元;先后承担武钢重大科技专项1项,武钢股份公司项目7项。二是科技创新能力受到各方肯定,获得多项各级科技奖励。2014年,获得国家、省级、武钢科技进步奖共4项,获第八届国际发明专利展银奖;《炼钢污泥提纯铁粉的技术发明及应用》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钢渣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和《<粉末冶金用还原铁粉>行业标准YB/T5308-2011》两个项目获武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是科研成果显著。2014年,金资公司共对外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EI收录的国际文献2篇;申报专利13项,现累计拥有各项核心技术及专利40项。

作为武钢青山本部固废二次资源统一归口管理的专业化公司,金资公司凭借自身的科技研发能力,每年回收铁渣、钢渣、冶金尘泥、氧化铁皮、酸再生铁红等五大类冶炼渣二次资源约90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共八大类105个品种。从钢铁渣中回收渣钢供炼钢厂等使用、回收含铁水洗料等供烧结厂,利用尾渣生产矿渣微粉、钢渣粉和水泥等非金属新型绿色粉体建筑材料及钢渣复合料、高等级路面材料、墙体材料等;利用轧钢铁皮生产还原铁粉应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焊接材料等;利用轧钢铁皮和冷轧酸再生铁红生产铁氧体磁性材料应用于制造发动机磁瓦、微波炉磁环等;利用转炉污泥粗颗粒生产90铁粉应用于化工、冶炼、环保、生物、医药等行业。

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及骨干企业名单(第二批)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4]2387号),确定金资公司为第二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金资公司将在“双百工程”实施过程中实现两个方面的较大提升。一是在资源有效利用上实现更大提升。为此,金资公司将有计划投入资金14.24亿元,建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9个,进军钢铁渣粉、矿棉深加工、3D打印用雾化合金粉、90铁粉深加工、钢渣道路材料等项目和领域,到2018年规模化高效综合利用钢铁渣二次资源达到831万吨,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2%,新增产值20亿元,新增利润3.47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总产值达30亿元,新增就业985人。二是在推进环保上实现更大提升。金资公司实施“双百工程”建设方案,将基本完全消化武钢钢铁主体各生产环节产生各种二次资源(冶炼渣、冶金尘泥等)900多万吨,从而从根本上减少这些废弃物对武钢及周边环境的污染,也避免固废污染从武钢厂区转移造成的二次污染。具体到二氧化碳减排上,每生产1吨水泥约产生0.75吨左右二氧化碳,360万吨矿渣粉用作水泥掺合料,每年将少生产360万吨水泥,即可减少27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每生产1吨水泥用煤量约为0.2吨。360万吨矿渣粉作为水泥掺合料使用,可减少360万吨水泥的生产,即可减少使用72万吨煤。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减少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负担。

着眼于钢铁循环经济未来发展之大势,金资公司秉承“资源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理念,集中围绕“创新驱动、改革攻坚、转型发展”中心任务,倾力培育和打造以“五大板块”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集群,这“五大板块”分别是:

一是冶炼渣与废钢保产服务板块,主要是为武钢股份钢厂加工配送合格废钢产品,确保钢、铁厂冶金炉渣的正常排放。具备废钢保产约300万吨,冶炼渣回收处理约900万吨的能力。

二是冶炼渣循环利用与绿色建材板块,主要是对武钢股份钢、铁厂产生的冶炼渣进行开发利用,生产符合国家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利用政策的高附加值二次资源产品,变废为宝。到2018年将形成年产360万吨矿渣微粉、160万吨钢铁渣粉、100万吨路面材料及建筑材料的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钢铁粉末与铁基制品板块,主要是利用武钢产生的各类氧化铁皮等研究生产钢铁粉末、铁基制品、炼钢用优质炉料等。形成3.5万吨还原铁粉、5万吨90铁粉、20万吨炼钢用优质炉料的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磁性材料与制品板块,主要是利用武钢产生的各类氧化铁皮、冷轧酸再生铁红等生产铁氧体预烧料及制品。到2018年将形成8万吨硬磁和软磁预烧料及其制品的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废钢贸易与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板块,致力于城市矿产资源开发,依托武钢,在全国范围开展废钢加工、仓储物流、社会贸易等活动。到2018年废钢贸易形成50万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形成拆解报废汽车1万辆的能力。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4

通 知

陕发改环资〔2010〕845号

各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适应新形势,规范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和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对已颁布实施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施细则》(陕发改环资〔2007〕707号)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陕西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845环资附件1-3.xls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 省地税局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资源综合利用 细则 通知

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6月18日印发

共印500份

陕西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7〕1564号)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指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是指对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和扶持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或产品进行认定(以下简称资源综合利用认定)。

第三条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全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各市(区)发展改革委负责本辖区内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初审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省财政厅及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对认定企业财政财务方面的监督管理。

省国税局、地税局及各级税务部门负责对认定企业或产品税收方面的监督管理,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等有关部门和行业专家,组成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认定委),按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条件和内容,负责对申报资源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或产品进行集中审定。

省认定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认定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应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六条 经认定的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或采用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和技术的企业,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可申请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第二章 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

第七条 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或产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含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企业)必须按照项目投资管理规定,经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并按规定内容建设;并经项目原审批(核准或备案)部门验收合格。

(二)生产工艺、技术符合国家和陕西省颁布的产业政策,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要符合相关规定。

(三)所用原料(燃料)来源稳定、可靠,最低限度能够保证企业在一个认定周期内的生产需要,以及水、电等配套条件的落实。

(四)财务、统计等管理体系健全,建立了规范的原始记录、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具有相应的计量、质量检测等手段,产品能独立计算盈亏。

(五)企业生产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不产生二次污染,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不超过国家或省上规定限额。

(六)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第八条 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企业,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利用煤矸石(石煤、油母页岩)、煤泥发电的,必须以燃用煤矸石(石煤、油母页岩)、煤泥为主,其使用量不低于入炉燃料的60%(重量比);利用煤矸石(石煤、油母页岩)发电的入炉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不大于12550千焦/千克;必须配备原煤、煤矸石、煤泥自动给料显示、记录装置。

(二)城市生活垃圾(含污泥)发电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垃圾焚烧炉建设及其运行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或规范;使用的垃圾数量及品质需有市环卫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每月垃圾的实际使用量不低于设计额定值的90%;垃圾焚烧发电采用流化床锅炉掺烧原煤的,垃圾使用量应不低于入炉燃料的80%(重量比),必须配备垃圾与原煤自动给料显示、记录装置。

(三)以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的热能及压差发电的企业(分厂、车间),应根据产生余热、余压的品质和余热量或生产工艺耗气量和可利用的工质参数确定工业余热、余压电厂的装机容量。

(四)回收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沼气(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和生物质能等作为燃料发电的,应有充足、稳定的资源,并依据资源量合理配置装机容量。

第九条 认定内容

(一)审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是否执行政府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审批、核准或备案要求,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技术是否符合国家和陕西省产业政策、技术规范和认定申报条件;

(二)审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的原料(燃料)、产品是否在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等有关规定范围之内,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原料(燃料)来源和可靠性;

(三)审定是否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所规定的条件。第三章 申报和认定程序

第十条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行属地管理,由企业(含中央、省属企业)申报,所在市(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同级财政、税务部门初审,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提交省认定委集中审定的制度。

第十一条 申请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应向所在市(区)发展改革委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规定的相关材料(一式五份)。

(一)《陕西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申报表(附表一)》和《陕西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年报表》(附表二);

(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申请,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建设投产时间、改扩建时间,认定工艺、技术或产品的简况、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新产品须有国标、行标、地标等标准)及企业能源消费量和单位产品能耗等情况;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四)企业财务年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五)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或产品符合有关标准的文件;

(六)各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及验收投产文件;

(七)当年县级及县以上环保部门出具未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的证明材料,特殊行业安全证明等;

(八)当年(半年内)省级有关质检部门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九)原(材)料配比,须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的利废率,以及利废来源证明;

(十)水泥生产企业,应提供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和化验室合格证;

(十一)申报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需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认定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的请示及《陕西省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申报表》(附表三);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建设(或改造)综合利用发电工程项目的批复和竣工验收合格文件;

4、环保达标排放证明或环境监测报告;

5、能源消费量及单位发电能耗;

6、并网调度协议;

7、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提供的当年(半年内)锅炉运行检测报告和入炉燃料检验分析报告;

8、煤矸石、煤泥等供货合同及燃料来源证明;

9、灰、渣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并提供相关销售合同;

10、锅炉使用燃料量季报在线记录数据;

11、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二条 市(区)发展改革委收到企业申报材料后,要组织进行材料审查。

(一)审查企业是否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以及材料是否齐备;

(二)审查所报材料的复印件与原件是否相符;

(三)审查企业所用原料(燃料)、产品等是否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等有关规定范围。

第十三条 市(区)发展改革委根据材料审查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一)属于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范围、申请材料齐全,按照规定予以受理。

(二)不属于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范围的,应当及时将不予受理的意见告知申请企业,并说明理由。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第十四条 市(区)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专家成立现场检查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受理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并写出检查报告。现场检查时:

(一)查看有关台帐。核实企业生产中原料(燃料)使用情况、产品销售情况及经济效益情况。

(二)查验数据时段为上一(全年)至当期时段。新企业及其他特殊情况,查验时段不应少于半年。

(三)利废原材料供应合同是否齐全、规范(来源可靠)。

(四)检查原材料有无严格计量(在线监测),以及统计台帐等。

(五)查看产品和原材料的台帐和汇总表是否准确无误,有无弄虚作假。

(六)查看各类单据是否与台帐和汇总表对应;利废材料数据还应与供应企业上报数据一致。

(七)现场查看原材料标识(名称、规格、产地)是否清晰、正确,各种原材料堆放是否有隔断,有无混料等现象,场地无遗洒或扬尘等。

(八)现场测试原材料配比,并作记录。

(九)查看有无人为凑数或隐瞒重大事项的现象。

(十)查看产品质量。核查企业产品质量相关记录以及有关部门监督抽查情况。

(十一)了解相关联企业情况等。第十五条 市(区)发展改革委根据材料审查、现场检查等情况,提出初审意见,在征求同级财政、税务部门意见后报省发展改革委(一式四份)。

第十六条 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分上半年、下半年两批进行。上半年受理时间截止到4月底,6月底以前完成认定;下半年受理时间截止到10月底,12月底以前完成认定。

第十七条 各市申报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需要对现场进行抽查的,由省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部门和行业专家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八条 各市申报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需要对综合利用量进行检测的,由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符合条件的专业检测机构,在评审认定前进行检测,检测标准、方法使用国家、省或行业公布的标准和方法。省发展改革委应将需检测的企业名单等信息通知市(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任何部门、单位都不得将抽样检测有关事项事先通知被检测企业。

第十九条 市(区)发展改革委接到抽样检测通知后,要做好本市企业抽样检测的组织、协调等工作,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对抽样进行监督和确认。

第二十条 检测机构在接到抽样检测任务书后,应及时进行现场抽样。检测机构在现场抽样时:

(一)首先核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原料(燃料)和产品、设备名称和型号与申请的是否一致,不一致时不予抽样,并及时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

(二)被抽样的产品必须是企业正在生产的产品(电厂锅炉必须正在运行),否则,不予抽样。

(三)各种原料、燃料、半成品、成品的取样应执行相关标准规定。

第二十一条 抽样完毕后,检测机构应认真填写抽样单,并交市(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和税务部门及企业的代表签字确认。

第二十二条 检测完成后,省认定委召开认定评审会。评审会应根据企业的申请材料、现场检查报告和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等,对企业申请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工艺、技术或产品进行评议审查,并做出相应的评审结论。

第二十三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每年4月底前受理一次,省发展改革委6月底前提出初审意见,7月底前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

(一)单机容量在25MW以上的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工艺;

(二)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综合利用发电工艺;

(三)垃圾(含污泥)发电工艺。

第二十四条 省发展改革委根据省认定委的评审结论或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审核意见,对审定合格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或产品予以公告,自发布公告之日起10日内无异议的,由省发展改革委下发认定文件,颁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同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二十五条 企业对省认定委的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向省认定委提出重新审议,省认定委应予受理。企业对重新审议结论仍有异议的,可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诉。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税局和地税局要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和优惠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同时根据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状况、产业政策调整、技术进步水平等,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出修改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条件及优惠政策的意见建议。

第二十七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认定企业的监督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大宗综合利用资源来源的动态监管,对综合利用资源无法稳定供应、保证正常生产的企业或产品,要及时予以清理。

各级财政、税务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同级发展改革部门的信息沟通,尤其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交换意见,协调解决。

第二十八条 省发展改革委每年对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进行抽检。于每年5月底前将上一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情况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

第二十九条 市(区)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实施细则规定的认定条件,每年要对已通过认定的企业进行年检,并于每年4月底以前将年检情况报送省认定委办公室。主要包括:

(一)认定工作情况(包括认定企业(电厂)数量、认定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等情况)。

(二)认定企业综合利用大宗资源情况及来源情况(包括资源品种、综合利用量、供应等情况)。

(三)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的监管情况(包括年检、抽查及处罚情况等)。

(四)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第三十条 获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要健全管理制度,按时报送资源综合利用统计报表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第三十一条 获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条件的要求组织生产。因综合利用资源原料来源或综合利用工程生产不足,企业破产、注销、重组、产品结构变化等原因,不能达到认定所要求的资源综合利用条件的,应主动向市发展改革委报告,由省发展改革委终止其认定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二条 获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企业,因故变更企业名称或者产品、工艺等内容的,应向各市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各市发展改革委审核提出意见,报省发展改革委认定审查后,重新更换《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并将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同级财政、税务部门。

第三十三条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是各级税务主管部门审批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条件,凡未取得认定证书、不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企业,税务部门一律不予受理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申请。

第三十四条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满需交回旧证;需继续认定的企业,按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时间要求,重新进行申报。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当妥善保管《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认定证书遗失或者毁损,应当向所在市(区)发展改革委提交补办申请,对于符合条件的,由省发展改革委补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有效期不变。

第三十六条 参与认定的工作人员要严守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揭发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资格和优惠政策的行为。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八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企业,或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未及时申报终止认定证书的,一经发现,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省发展改革委收回认定证书,三年内不得再申报认定;对已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规定追缴税款并给予处罚。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发展改革委撤销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资格并抄送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做出不合条件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做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

(三)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企业予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

(四)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真实材料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

(五)年检、抽查达不到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条件,在规定期限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认定条件的。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行为的,由其所在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对伪造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者,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是指:经认定具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或工艺、技术的企业按规定可享受的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

第四十三条 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须持认定证书向主管税务部门提出减免税申请。主管税务部门根据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办理减免税手续。

申请享受其它优惠政策的企业,须持认定证书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优惠政策手续。

第四十四条 本细则涉及的有关规定及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如有修订,按修订后的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细则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细则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以前文件有关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按本细则规定执行。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5

第一条 为了扶持和鼓励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业的发展,强化企业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字〔2008〕17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第三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突出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依据本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组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机构(以下简称认定机构),负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根据本办法开展下列工作:

(一)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二)接受企业提出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

(三)负责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核实并处理有关举报;

(四)选择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专家并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 认定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负责日常工作。根据本办法及《工作指引》主要开展下列工作:

1、具体受理企业提出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申请,负责将初审合格的企业提交认定机构进行认定或复审。

2、组织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具体承办组织召开认定会议的有关事宜。

3、根据《工作指引》所规定专家的条件和要求,负责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专家库的建立和维护。

4、建立专家和中介机构信用制度。对在认定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经查实后在网上公告,且五年内不得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5、向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报告。

第七条 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提交的书面材料,应当经所在地市(地级)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统一上报认定机构。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企业应当经所在地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初审后统一上报认定机构。

第八条 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应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税、免税手续。

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同时,主管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发现企业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应当提请认定机构复核。复核期间,可暂停企业享受减免税优惠。

第九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下列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工作指引》的要求。

(七)企业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

(一)企业自我评价及申请

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对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条件,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可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二)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5、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研究开发费用情况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6、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

7、环保合格证明。

(三)合规性审查

认定机构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库;依据企业的申请材料,抽取专家库内专家组成专家组,召开专题会议,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查,专家组在听取企业汇报的基础上,向企业提出质询,提出认定意见。

(四)认定、公示与备案

认定机构对企业进行认定。根据专家认定意见,对会议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5个工作日,没有异议的,由省科技厅负责起草,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联合发文,并向企业颁发由四部门盖章、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同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认定结果,向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一条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应当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第十二条 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须提交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复审时应当重点审查第九条第四项,对符合条件的,按照第十条第四项进行公示与备案。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等发生重大变化(如并购、重组、转业等)的,应当在15日内向认定机构报告;变化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自当年起终止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需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办理。高新技术企业更名的,由认定机构确认并经公示、备案后核发更名后的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第十四条 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取消其资格:

(一)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二)有偷、骗税等行为的;

(三)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

(四)有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认定机构在5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认定申请。

第十五条 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各类机构和人员对所承担认定工作负有诚信以及合规义务,并对申报认定企业的有关资料信息负有保密义务。违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相关要求和纪律的,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六条 2008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深圳市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原“深圳市能源基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使用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深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深府办[2007]6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深圳市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的资助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深圳市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为鼓励工业、商贸企业(以下简称工商企业)开展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作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第二章 管理职责及分工

第三条

市财政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会同市科工贸信部门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

(二)审核、批复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三)办理专项资金划拨;

(四)监督管理专项资金收支活动,并对专项资金整体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

第四条

市科工贸信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向市财政部门提出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二)受理项目申报,核查项目资料的真实性,并进行项目备案;

(三)对涉及申请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验收;

(四)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的操作规程;

(五)对受资助项目使用专项资金情况进行绩效检查。第五条

项目实施单位是使用专项资金的主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提出项目投资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落实项目自筹配套资金,组织项目实施;

(二)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加强管理;

(三)项目竣工后及时申请验收;

(四)按要求提供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和相关财务报表等资料。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第三章 资助对象及资助范围

第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工商企业,可以按照本办法申请专项资金予以贴息、补贴、奖励等资助:

(一)在本市内组织实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及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

(二)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三)管理规范,能源统计资料完整;

(四)具有健全的财务会计机构和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

(五)经专家评审,认为节能减排措施得力,环境经济效益明显,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六)过去五年内没有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不良记录。第八条

专项资金的资助范围包括:

(一)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的贴息、补贴与奖励;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贴息、补贴与奖励;

(三)能源审计项目的补贴;

(四)经市政府批准的保供电奖励。

第九条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包括以下项目:

(一)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改造项目;

(二)资源综合利用中具有开创性或者技术领先的项目;

(三)有利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项目;

(四)自愿清洁生产项目。

第十条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包括以下项目:

(一)节电管理技术推广及应用;

(二)负荷管理技术推广及应用;

(三)涉及电力方面的综合性课题研究及应用;

(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第四章

资助条件及标准

第十一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

(二)项目必须符合节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的要求。

第十二条

项目贴息标准为:按项目银行贷款给予全额贴息,但一般项目贴息总额最高不得超过300万元(含300万元),列入市政府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重点大型节能减排项目贴息总额最高不得超过600万元(含600万元)。贴息时间最长不超过两年。第十三条

项目补贴标准为:

(一)一般项目按照实际投入(包括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资金)的15%给予一次性资金补贴,但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含100万元);

(二)对自愿实施清洁生产项目并通过审核验收的单位给予8万元审核费用补贴,用于支付清洁生产技术依托机构的咨询服务费用;

(三)工商企业聘请符合第十五条规定的专业机构进行能源审计且能源审计报告符合有关标准和质量要求的,按能源审计费用50%给予补贴,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同一企业3年内只能享受一次能源审计费用的补贴。

第十四条

同一项目不得同时申请专项资金贴息与补贴。项目贴息和补贴额度的确定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论为依据。

第十五条

能源审计补贴申请单位所聘请的专业机构应为国家、广东省相关部门认定的节能评估机构、清洁生产技术依托机构。第十六条 奖励标准为:

(一)对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

(二)经市科工贸信部门评定的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或项目的实施单位给予10万元的奖励;

(三)对保供电有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5万元的奖励。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每年的资助总额不超过市政府批准的支出计划。

申请专项资金贴息与补贴的,按申请项目的备案时间予以安排,先到先安排,到计划安排完毕截止。第五章

收支计划的制定与审核 第十八条

市科工贸信部门应当根据专项资金的收入情况和使用范围,根据市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将专项资金下一收支计划报送市财政部门。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收支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收入计划 1.收入总额; 2.收入构成。

(二)支出计划 1.专项支出总额; 2.专项支出构成及金额; 3.专项支出计划; 4.其他支出。

(三)收支计划编制说明 1.收支增减变化的原因;

2.上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及绩效情况,各类支出计划与上年实际支出的对比;

3.各类支出安排的主要依据; 4.计划安排的可行性报告和绩效目标;5.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第二十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对专项资金收支计划进行审核,并报市政府审批。

第二十一条

经市政府同意后,市财政部门将专项资金收支计划批复市科工贸信部门执行。第六章

项目申报及审核

第二十二条

工商企业按照下列规定进行项目申报:

(一)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清洁生产项目除外)及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贴息和补贴项目长年接受申报。申请单位需向市科工贸信部门提交法人经营执照(法人证书)复印件、单位上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单位能耗统计表、单位基本情况表、项目基本情况表、设备购置表等资料。市科工贸信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考察、审核,具备项目实施条件的,由市科工贸信部门备案并下达项目备案确认书。

(二)清洁生产项目的贴息和补贴项目长年接受申报。企业需向市科工贸信部门提交与技术依托机构签订的《实施清洁生产项目合同书》,由市科工贸信部门进行审核。

(三)能源审计项目的补贴项目在每年的4月、10月接受申报。申请单位需向市科工贸信部门提交资助申请原件、用能单位及能源审计机构的法人经营执照复印件、能源审计合同复印件、发票复印件、能源审计报告原件等资料,由市科工贸信部门进行审核。第七章

资金划拨

第二十三条

市科工贸信部门申请资金拨付时应按照下列规定向市财政部门提交相关资料。

(一)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清洁生产项目除外)及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贴息或补助项目应提交材料为: 1.市科工贸信部门下达的项目备案确认书; 2.项目专项审计报告; 3.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二)清洁生产项目的补贴项目应提交项目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有关部门文件。

(三)能源审计项目的补贴项目应提交材料为: 1.《能源审计项目合同书》; 2.能源审计报告。

(四)课题研究、推广应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应提交材料为: 1.课题研究计划书及绩效分析报告; 2.技术培训计划书及绩效分析报告;

3.技术成果推广应用计划书及绩效分析报告。

(五)奖励项目应提交市科工贸信部门或市科工贸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下达的示范企业认定文件或奖励名单文件。第八章

项目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申请资助的项目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向市科工贸信部门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市科工贸信部门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项目竣工验收。

第二十五条

获得能源审计补贴的单位应按照能源审计报告落实改进措施,加强节能管理与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二十六条

同一项目不得多部门重复申报,一经发现,取消项目资助申请;对重复申报并取得资助的企业,一经发现,收回已取得的资助资金。

第二十七条

市财政部门负责对整体资金使用绩效进行检查评价,市科工贸信部门每年对计划安排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绩效评价和专项检查结果将作为核准申请人是否可再次获得资助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二十八条

项目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财务规定对政府资助资金进行财务记账处理。

对瞒报、冒领、截留、挪用、挤占资助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由市财政、审计、监察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受市科工贸信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必须严肃、认真履行职责,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个项目。

中介机构弄虚作假,或与项目申请单位串通作弊出具不真实报告的,市科工贸信部门五年内不予委托其从事项目审计业务,同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参与评审、验收的专家利用评审、验收机会以权谋私或弄虚作假的,取消其专家资格;情节严重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资助资金管理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不认真履行职责、与项目单位人员串通弄虚作假,或利用职务之便,收取他人好处的,由相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深圳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委员会和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解释。

第三十三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7

多年来,我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水泥企业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优势,利用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钢渣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水泥建材,2006年实现退税收入710万元,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xx地区的资源再利用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认识,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基础

多年来,我公司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经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突显,公司一班人深深的意识到,要想使企业保持长久的活力,必须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才能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在思想上达成一致,我们首先利用党小组学习时间,组织公司领导层成员学习国家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文件,领会精神实质,使公司管理层对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共识。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宣传站、墙板报、班前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向公司职工宣传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使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公司内部做到人人皆知。三是设立合理化建议奖励政策,对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并给予奖励。2006年,公司共发放专项奖励资金近2万元,极大的鼓舞了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

同时,我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在月份工作会议上专项听取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对在工作中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为我公司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革新挖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证

做为xx集团下属水泥生产企业,我公司以煤矸石再利用为工作重点,依靠技术革新和内部挖潜,不断开拓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新的平台。

公司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聘请专业人员,对xx集团及下属其它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料进行反复分析、试验,掌握了煤矸石、粉煤灰等多种工业废料的化学成份及作为生产水泥掺配量的数据,并迅速将试验成果引入到水泥生产实际工作中去。

㈠突出重点,做足煤矸石综合利用文章。做为xx集团控股的水泥生产企业,为xx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是我们做好煤矸石综合利用工作的初衷。作为矿区生产的废弃物——煤矸石,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矿区生态平衡,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多年来,我公司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利用煤矸石进行水泥生产,减少了煤矸石对矿山生态环境、环境的破坏,而且按照政策规定享受免税,可以说是将煤矸石“变废为宝”。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8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高企认定时三个比例(研发人员、研发费用、高新产品收入)须同时满足,认定有效期为三年,期满提出复审申请,通过复审后资格延长三年。对取得资格认定的高企,税务机关要逐年审核三个比例(研发人员、研发费用、高新产品收入),达到比例后才能享受15%的优惠税率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部分高企取得资格认定后,由于是一次性研发,研发成功后,不再研发新产品,研发人员、研发费用这两个比例很难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

(一)研发费用审核中的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应该与生产支出相区别。研发费用的审核中发现以下风险点:

1、研发与生产不能严格区分。

部分企业未设置研发部门,企业投入的材料等直接领用到生产一线,投入产品生产。这些投入是否属研发投入税务人员难以鉴别。

2、部分企业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相关”具体界定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难度。

如某公司新产品的研发由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在日常核算中,财务部门由于无法将这些身兼数职的高管报酬中有多少是与研发有关的部分合理地区分开,索性就将其薪酬

全部计入研发费用,结果有悖“与研究相关的直接费用允许加计扣除”的规定,而存在被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的风险。这不仅会直接导致研发费用比例下降,更有可能因此导致企业不符合高企的认定标准。

(二)研发人员的审核具体存在的风险点:

科技人员、研发人员比例的确定易产生执法风险。根据国科发„2008‟17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

1、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企业科技人员是指在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和其他技术活动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基层在科技人员、研发人员比例的审核中存在以下风险:

1、科技人员工作时间难确认。企业联合外地科研单位外聘科研人员时,难以判断外聘人员能否符合到岗183天的时间要求。

2、研发人员身份难确认。企业申报材料中有研发人员同时兼企业管理人员,此类人员是否参与研发活动或是否具备科研技能难判别。

3、企业生产人员的范围不准确。部分企业申报高企时,瞒报或少报生产人员总数,以求研发人员比例达到标准。企业申报时是否将未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算作生产人员纳入高新计算基数,直接影响企业研发人员的比例是否符合要求。

(三)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确定中存在的风险点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在日常审核中发现存在以下风险:

(1)发票不开具高新产品名称,销售收入归集难。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开票项目只写统称,仅在规格栏中注明代码,发票对应的销售收入难鉴别是否属高新产品。

(2)发票、销售明细账上货物名称难确定是否为高新产品。部分化工企业申报产品使用专用术名,企业发票、明细账使用通用名,难以确定两者是否一致。

(3)产品贴其他企业商标。部分集团性企业,申请新办高新企业时产品商标使用集团企业产品商标,非本单位商标,难以确认是否符合规定。

(4)企业总收入范围难确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60%。总收入范围是否包括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认定分歧。

(四)有偷税行为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

根据国科发【2008】172号文第十四条的规定,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偷、骗税等行为的,应取消其资格。这条规定在实际操作有很大难度,存在较大的执法风险。

一是偷、骗税行为发生的时间文件没有明确界定,是认定前还是认定后存在争议。如经实地核查,某公司2009年12月取得高新技术证书,2010年2月向税务机关申请备案,09年汇缴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651602.46元。当地国税稽查局于2009年6月对该企业所属期2007-2008年度进

行纳税检查,经查该企业存在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和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扣除等问题,查补2007年、2008年增值税、所得税,并处以50%的罚款。本案中该企业偷税行为发生在07、0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09年度,基层认为应符合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二是取消其资格的时间界定有歧义,是发现年度起、认定之日起,还是发现年度下年起;

三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有主观故意的少缴税款,也有对政策了解不清而造成的少缴税款等,个别企业偷税占应税税额比重很小,主观故意不明显。如果不区别对待,对企业有失公平。如果不分具体情形,只要高企有偷、骗税就取消其资格,可能有引起复议、诉讼的风险,税务部门承担不利后果的可能性大,建议上级税务机关对上述政策问题予以进一步明确。

二、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风险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和•条例‣第一百条规定: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风险:

一是综合利用的资源、生产的产品和技术标准都必须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版)保持一致,否则不能享受该项优惠。比如主要材料方面,购入材料的发票

中的名称必须与†目录‡中综合利用的资源栏中的名称完全一致;又如技术标准,举例来说,假设某企业生产轻质砖,•目录‣中,“砖”的技术标准是“产品原料70%以上来自所列资源”,原料包括“粉煤灰、江河(渠)道的清淤(淤沙)、风积沙”等,•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中注明的综合利用资源是“粉煤灰”,但该企业产品轻质砖中“粉煤灰“的含量只有35%,河沙的含量35%,因此不能享受该优惠。只有在证书在增加相应的资源(比如淤沙),而且购入材料时也开具同名的货物名称,才能享受该优惠。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9

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贫困生认定标准

一、贫困生资格认定国家标准

1、无经济来源的孤儿学生;

2、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家有危重病人,家庭无经济来源的学生或身患残疾的学生,须由所属乡镇或街道单位出具盖章的证明方为有效;

3、除国家规定的抚恤金外无其他经济来源的烈士及其他优抚对象子女,须由所属乡镇或街道单位出具盖章的证明方为有效;

4、家庭年收入为家庭所在地居民最低平均生活水准线以下的城市下岗职工子女,下岗职工应由所在居委会开具证明,单位效益不好的应由所在单位出具证明;

5、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000元的学生,须由所属乡镇出具盖章的证明方为有效;

6、因家庭发生突然变故或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

7、自身遇到意外伤害或因患严重疾病等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

二、贫困生资格认定标准分为贫困和特别贫困两个档次

(一)、贫困生

能勉强支付个人生活基本费用,但无力支付学习费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认定为贫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认定贫困的参考条件: 1)

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农村学生;

2)

城镇下岗职工且未再就业子女; 3)

家庭供养人口较多且缺少经济来源的; 4)

直系家属长期患病治疗的; 5)

单亲家庭且缺少经济来源的;

6)

家庭遭受较严重灾害的一般贫困家庭子女; 7)

多个子女同时就读的家庭子女; 8)

其他家庭经济存在较严重困难的。

(二)、特困生

1、完全无支付学习费用,且支付本人生活费用都非常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认定贫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认定特困的参考条件 1)

烈士子女;

2)

父母或学生本人残障;

3)

无经济来源的孤儿或“事实孤儿”; 4)

城镇双下岗职工且未再就业子女; 5)

直系亲属患重症,需长期自费治疗的; 6)

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 7)

受灾的贫困家庭子女; 8)

其他存在特殊经济困难的。

三、经查实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得认定为贫困(或特困):

1、在校学习期间行为不端正,如:吸烟、酗酒、大吃大喝等有悖于《大学生行为准则》者;

2、存在超过一般同学的高档消费现象

3、经常出入经营性网吧、通宵上网;

4、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不良影响者;违反学校纪律受校规校纪处分者;

5、因个人学习不努力在学年内有3门以上(含3门)课程不及格者;

6、被学校通报批评3次以上(含3次)者;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10

国税函〔2009〕185号 2009年04月10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现就有关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

一、本通知所称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是指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并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二、经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按《目录》规定认定的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企业(不包括仅对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和技术进行认定的企业),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可按本通知规定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三、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程序,按《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

〈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的规定执行。

四、2008年1月1日之前经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认定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企业,应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重新办理认定并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方可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五、企业从事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取得的收入与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取得的收入没有分开核算的,不得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六、税务机关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行备案管理。备案管理的具体程序,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因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不符合《目录》规定的条件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停止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八、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目录》规定条件,采用欺骗等手段获取企业所得税优惠,或者因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不符合享受优惠条件,但未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九、税务机关应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税务机关发现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认定有误的,应停止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并及时与有关认定部门协调沟通,提请纠正,已经享受的优惠税额应予追缴。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通知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十一、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11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1998]100号 【发布日期】1998-07-15 【生效日期】1998-07-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

企业

(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黔府办发〔1998〕100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发〔1996〕36号),以及《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府发〔1997〕18号)精神,省经贸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拟定的《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规范管理,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对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工作。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日

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省经贸委 省计委 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 省地税局

1998年7月15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规范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充分用好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辖区内所有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第二条 第二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产品使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并符合国家公布的《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规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项目)。综合利用产品的范围,按照《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执行。

第三条 第三条 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项目),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有健全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和完备的务、物资、质量、能源、安全等规章制度,具备相应的计量检测手段和较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

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品必须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推广应用价值。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标准组织生产,没有上述技术标准的产品,必须有企业标准。

不破坏资源,不造成新的污染,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第四条 第四条 凡符合第三条规定的企业(项目),由企业填写《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附后)和企业(项目)有关说明材料,报经企业主管部门(中央在黔企业由省有关代管部门或直报省经贸委、省计委)审核提出意见后,送省、地(州、市)经贸委(局)、计委(或计划局)按以下程序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工作:

地及地以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现有企业由各地、州、市经贸委(局),基本建设项目由省地、州、市计委(计划局),会同同级财政、税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对申报企业(项目)的生产工艺、产品配方、技术水平等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各地、州、市经贸委(局)或计委(计划局)在《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上签注认定意见并发给《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后,地、州、市税务部门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减免税审批手续。

省直和中央在黔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现有企业由省经贸委,基本建设项目由省计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对申报企业(项目)的生产工艺、产品配方、技术水平等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由省经贸委或省计委在《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上签注认定意见并发给《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后,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减免税审批手续。

对工艺技术和产品配方复杂、检测水平要求较高、免税额度较大的地及地以下企业(项目),各地、州、市组织进行认定工作有一定困难的,可由经贸委(局)或计委(计划局)会同税务部门提出意见上报省经贸委或省计委,由省经贸委或省计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进行审查、认定后,签注认定意见并发给《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

省、地(州、市)计委(局)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后,要将企业(项目)的有关情况抄同级经贸委(局)备案。

第五条 第五条 经审查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可按国发〔1996〕36号及黔府发〔1997〕18号等文件规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对未经认定的企业(项目),税务部门不予办理税收优惠政策手续。

第六条 第六条 对认定后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变化使生产原料超出《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所列范围的,不得再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如生产原料改变,但仍在《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所列范围的,要重新进行申报认定。

第七条 第七条 《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由企业提出申请,向地、州、市经贸委(局)或省经贸委申请复核续认。不经续认的,所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自然终止。

《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由省经贸委统一印制。

第八条 第八条 省、地(州、市)经贸委(局)要会同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已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对企业不按认定的工艺技术、产品配方进行生产而影响资源综合利用效果的,要限期改正,否则,注销《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

第九条 第九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机构。各地、州、市经贸委(局)、省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将本地区、本部门所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经营情况收集整理汇总,于当年7月底和次年元月底前分别将上半年和执行情况报送省经贸委、省计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第十条 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上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下一篇:工装工程施工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