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精选7篇)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篇1

英国的矿业发展历史悠久,矿产资源的开发为英国社会创造了可观的财富,但同时也对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政府和民众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此,政府不断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监管工作,通过制定大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矿业活动进行约束和限制,对已经废弃的矿业用地进行恢复,以保护环境。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管理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一是矿产开发前的准入管理;二是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三是矿山闭坑后的土地复垦。

第一节、通过许可证的准入制度确保矿业开发的环境保护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实行许可证制度,进行矿产开发必须得到政府颁发的相关许可证,有时是多个许可证,政府通过许可证的审批保证矿业开发的环境保护。以内陆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为例,非能源矿产开发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矿产规划部门颁发的规划许可证,煤炭和油气开发除必须得到开发许可证外,还必须得到相关的矿产规划许可证。可见矿产规划管理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要取得规划许可证必须同时满足相应的附带条件,包括:减少对环境影响、恢复和后期维护的方式和措施;采掘结束的具体日期;恢复点的处置等。是否颁发矿产规划许可证,当地的矿产规划是重要依据。而英国的矿产资源规划中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主要包括:

1. 生态环境保护

在英国政府发布的《规划政策指南》中,规定了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河流开阔地带、新森林遗产区、重要自然风景区、具有特殊科学价值的区域和特殊保护区开采矿产的政策。由地方确定的保护区的保护程度,不应象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的保护区那么高,矿产规划机构应在规划中对由国家、国际组织和地方政府确定的不同类型保护区制定清晰而有区别的保护政策。

农地和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由于农业用地的特殊重要性,规划中应对其给予优先保护。在决定通过规划许可将农业用地用于矿产开发和其他影响农业的用途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相关的农业的价值、环境影响、高标准复垦的可行性等方面的问题。

在编制矿产开发地方规划时,矿产规划机构应考虑现有林地的保护和新林地的培育。出于改善自然风景、培育休闲区、加强自然保护和用于林木生产等目的,矿山闭坑后矿区土地应进行包括森林种植的恢复治理。

水环境是另一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关于水资源供应、污染控制和土地灌溉,英国政府已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规。按照这些法规,应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保护,保证矿产开发引起的水资源变化不会造成不可承受的水环境变化。一些矿产开发将影响含水层和地下水,因此,在划定将来开采区、审批矿产开发的规划许可时,要慎重考虑这些影响。

此外,英国政府出台的《规划政策指南》在建筑物和历史文物的保护、绿化带、海岸带规划、土地不稳定性等方面,对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环境与安全管理

矿产规划机构应根据《城乡规划法》中环境影响评价有关规定,在规划中制定矿产开发方案编制的标准或要求,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承受的影响。政府在《矿产规划指南》中制定了关于噪声控制、矿尘控制、废弃物处理、爆破控制、防止水污染和矿山安全等方面的规定。英国政府于 1990 年开始,要求每个公司在其组织结构中建立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很多行业协会制定了行业标准,用于指导其成员公司将环境政策纳人公司行为中。这些做法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运输环节的环境保护

在矿产开发地区,大量交通公路的修筑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当地社区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其他外部成本。矿产规划机构应当在其矿产规划中制定政策和做出安排,鼓励采用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运输方式。

4.废弃物循环回收利用和回填处理

矿产规划机构应在矿产开发地方规划中制定鼓励回收利用建筑废料和矿山废弃物的政策,确定选择永久和临时回收地点的标准和要求。在使用固定设施的永久回收地点,回收利用作业将产生很多环境问题,如噪音、粉尘和运输影响等。因此,矿产规划机构需要仔细考虑回收设施的安置地点。回收处理地点应靠近产生废弃物最多的地点,并尽可能靠近回收加工产品市场。如果回收处理地点位于开采区域或废弃矿区中,要采取措施来修复不可承受的环境影响,并与矿区土地恢复治理计划做好衔接。临时回收设施使用移动设施。矿产规划机构应鼓励就地回收利用的做法。

一些矿产的开发,尤其是煤炭、陶瓷粘土的开发,将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一般情况下,这些废弃物并不用于回填,因此将引起采空区域的地面沉降。矿产开发规划中可以规定矿山废弃物用作充填材料的要求和条件。当规划中决定了废弃物要用于充填特定的采空区,矿产规划机构通过颁发废弃物管理许可证,对废弃物充填处理提出详细要求。编制矿产开发规划需要考虑充填地点的适宜性、对附近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充填作业影响矿山土地恢复治理及土地将来的使用。

另外,矿产开采矿区面积25公顷(泥煤采区为150公顷)以上的任何申请必须提交环境报告书。如果采矿区小于25公顷的申请,矿产规划机构必须要考虑计划中的开发项目是否对环境有重大影响。如果属于影响较大的情况,必须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申请在批准之前必须提交环境综述报告。

第二节、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管理

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管理包括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和生产企业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管理。

一、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

英国许多涉及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对环境保护有明确的规定。主要相关法律包括:1949年海岸保护法(Coast Protection Act 1949)、1951矿产开采法(Mineral Workings Act 1951,建立一项基金,用于英格兰废弃矿山土地恢复、)、1954年的矿山与采石场(Mines and Quarries Act 1954)、1971年的防止石油污染法(Prevention of Oil Pollution Act 1971)、1990 年的《城乡规划法》(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1991 年的《规划和补偿法》、1990年的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1990)和 1995 年的环境法(The Environment Act 1995)等。

矿产规划机构是政府主要的监管机构之一。矿产开采项目一旦开始,矿产规划机构将依据矿产规划和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监管,包括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采矿经营活动严格遵守规划许可证的条件。如果违反相关规定,矿产规划机构有权停止该项采矿活动。

矿产规划许可证可延用多年,任何新的许可证的执行过程中都附带有经营者需要满足环境标准的恢复条件。控制采矿工作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恢复和后期维护的附带经营条件是为使矿山闭坑后的土地可以重新得利用。大多旧的许可证在经营和恢复方面的规定有许多欠缺,现行相关法律规定许可证要定期修订,15年更新一次,可以根据当前形势更改或增减环境保护方面的条件,以保证规定的条件跟上时代的要求。

除矿产规划机构外,环境机构(Environment Agency)也是矿业活动涉及环境保护的政府主要监管部门。负责有关活动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物质管制、排污监管、恢复生态环境等,特别是污水排放、垃圾及废弃物的填埋等活动的监管。

二、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管理

英国企业的自身环境保护管理在英国的矿山环境保护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里将以几家大石油公司为例介绍英国生产企业是如何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管理的。

1.建立安全和环境管理机构

英国的矿山石油企业,特别是一些大的石油矿业公司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例如英国石油公司(BP Amoco)、壳牌石油公司(Shell)(英荷合资公司)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 强调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统一和协调, 在其总部及所属企业均设置有安全和环境管理机构, 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以BP Amoco 为例, BP Amoco 的组织机构由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组成。决策层: 一个由副总裁挂帅的集团健康、安全和环境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安全和环境的目标和政策,评估各部门提交的健康、安全和环境年度报告。执行层: 由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集输等事业部经理组成。主要负责在本部门贯彻执行总部有关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方针政策。操作层: 这是具体实施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部门, 涉及全球60 个分支机构和各基层生产单位。共有800 名从事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专职人员。每个地区还有1名健康、安全和环境事务经理。BP Amoco 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理念是: 为BP Amoco效力的人, 无论其在何处, 都对健康、安全和环境负有责任。良好的健康、安全和环境行为是事业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BP Amoco 的环保目标可简单地表述为:无事故、不伤害人、不损害环境。

2.全面通过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略环境的重要性,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全球气候反常、臭氧层耗竭、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纷纷制订环境标准,各项标准日趋严格,出口商品因不符合标准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环境问题已成为绿色贸易壁垒,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考虑到零散的、被动适应法规要求的环境管理机制不足以确保一个组织的环境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将来也一直能满足法律和方针所提出的要求,企业没有持续改进的动力,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汲取世界发达国家多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环境管理推出的第二个管理系列标准,其内容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

BP Amoco、壳牌公司(Shell)等石油公司很看重实施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作用, 普遍认为: 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实现企业安全和环境的基础和保证。到2003 年底,BP86 个运营商中的85 个都已经通过了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唯一的例外是位于加拿大天然气生产厂,由于工序复杂而延后通过认证,但也已经部分地通过了ISO14000 的审核。取得认证的运营商包括炼油厂、化工厂、油气生产设施和太阳能设备生产厂。环境管理体系推动了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减少了大气和水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包括海上和陆地的溢油事故。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14000认证已经成为打破国际绿色壁垒、进入欧美市场的准入证,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可以节能降耗、优化成本、满足政府法律要求,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ISO14000已经成为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最系统的环境管理国际化标准,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英国大石油公司之所以不遗余力推行ISO14000, 除自身环保意识较高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从事勘探开发活动所在地或所在国的要求。作为跨国石油公司, 其作业工程队通过ISO14000 认证是在当地得到石油勘探开发许可证的前提条件之一。

3.污染物排放和噪音管理

按照政府法规的要求, BP Amoco、壳牌公司均严格限制污染物的排放, 并力求将其控制在远低于排放标准的限值以下。主要控制物包括:废气:(SOX、NOX、H2S、VOC 等)、废水、固体废物(岩屑、废泥浆等)。除上述常规污染物外, BP Amoco、Shell 还强调对臭氧层损耗物质(CFC、HCFC、哈龙等)和温室气体(CO2、CH4 等)排放量的控制。

(1)采油(气)废水的处理

从储油(气)层中采出的油(气)通常伴随大量的水, 包括地层中的天然水和为保持产能压力而回注到储油(气)层中的水。其比例随着油气田的老化而增加。在壳牌公司 , 通常约有60% 的采油(气)废水得以回注, 其余则排放到某个指定地点。BP Amoco 等企业的采油(气)废水也大多回注。BP Amoco 规定, 现有生产作业设施排放的采油废水, 要在符合当地环保标准要求的前提下, 达到持续改善的目标;所有新建项目, 将实行“零排放”。在Wytch Farm 油田的一个井场, 其地面均用橡胶作防渗处理。井场周围有边沟, 专门用于收集雨水和地面水, 经过滤处理和油水分离后, 连同采油废水一并回注。

(2)废泥浆和岩屑的处理

钻井时, 通常使用的泥浆为水基泥浆, 有时也用油基泥浆, 或被认为是更容易生物降解的合成基泥浆。虽然人们更喜欢用水基泥浆, 但钻井难度较大时, 也不得不用油基泥浆或合成基泥浆。钻井过程中, 油基泥浆中的油类物质必然会污染岩屑, 过去, 壳牌公司在海上平台钻井作业时, 经常是直接排海, 而这也是当地法规允许的。后来,壳牌公司按照其公布的全球环境标准, 承诺在1998 年底, 结束油基泥浆直接排海的历史。现在, 海上钻井作业产生的废泥浆和岩屑必须回注海底, 或送回岸上处理和处置, 或循环使用。BP Amoco 提出, 禁止排放油基泥浆;到2003 年, 合成基泥浆不再外排;到2005 年, 不再向水体排放钻井岩屑。在Wytch Farm 油田, 废泥浆和岩屑使用专门的容器收集, 然后送到处理场集中处理。

(3)二氧化炭排放管理

早在1997 年,BP Amoco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勋爵就意识到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影响,成为石油行业率先公开声明气候变化问题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的商业领袖。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企业,BP 敢于首先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人类事实上是在改变气候,那么能源产业必须是解决问题的一员。此后,根据《京都议定书》的精神,BP Amoco 在努力满足市场能源需求的同时,主动减少企业各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承诺到2010 年要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 年的排放水平上降低10%。结果,在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BP Amoco 于2001 年提前9 年实现了这一目标。更另人惊喜的是,在3年中投资于污染减排的2000万美元,使公司能够节约成本并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率,并最终带来了6.5 亿美元的股东价值。现在,它为2012 年设定的目标是,通过更有效的运作和提供更清洁的、改善燃烧效率的产品,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持在2001 年的水平。有一点值得注意,BP 所计算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只包括它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而且包括了它所生产的产品(包括炼油和石油化工)在销售和消费后,所可能排放的温室气体。BP Amoco的主动减排行为表明,企业应当并且能够在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表现。

(4)固定噪声源的治理

BP Amoco、壳牌公司等公司对固定噪声源(钻机、抽油机等)的治理比较彻底, 尤其是位于一些环境敏感区的井场和油气集输站, 几乎所有固定噪声源都采取了隔声降噪措施。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固定噪声源置于隔声间内, 或在环境敏感区一侧, 建隔声墙。隔声间四周完全密闭。位于隔声间内, 其噪声可达到60dB(A)以上, 而站在隔声间外, 噪声一般都低于40dB(A)。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扰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 隔声间内安装有用聚酯类泡沫材料做成标准型隔声板, 不仅隔声性能良好, 而且由非常便于组装和拆卸。当作业场所变换时, 这些标准型隔声板也可拆卸并随主体设备转移。到达新的作业区后, 又可以重新加以组装。这对降低噪声处理成本是实现标准化作业是很有利的。

4.环境年报的编制与发布

英国大的石油公司如BP Amoco、壳牌公司等公司都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它途径非常方便地获得这些报告。编制和发布环境年报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公司的环保目标和理念, 展示公司的环保业绩, 提高公司的环保形象, 最终为公司赚取更大利润拓展环境空间。这些石油大公司的环境年报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并不回避在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BP Amoco旗下的威奇法姆(Wytch Farm)油田在1999 年度环境报告中, 就披露了当年度发生的废水泄漏、氯根超标、噪声影响等污染事件, 并且指出, 由于发生了这些事件,威奇法姆油田未能实现这一年度“零泄漏”的目标。

5.勘探开发项目的环保管理

BP Amococ、壳牌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环保管理程序。其核心是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环境敏感区作业中的环境保护管理

在自然保护区、渔业保护区、森林保护区、度假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及其周围附近从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 是国外石油大公司常遇到的难题。威奇法姆油田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威奇法姆是西欧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 位于伦敦南部的一个具有极高风景和森林保护价值的城郊海湾游览区。为了取得在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许可,威奇法姆油田和当地贸易工业部门、环保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及当地社会名人组成了环保委员会, 制定了5 项准则: 互相协商、公众交流、听取反馈、取得一致、实现承诺。根据5 项准则,威奇法姆油田进行了如下工作:

(1)作业前首先开展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将井场周围的树高逐一测量, 并输入计算机, 计算其高度分布, 以使油田所有建筑物均低于树高目标值(15m)。此外, 建筑物外部(甚至路面)颜色也与四周环境协调一致。

(2)非常注意森林保护。划定的森林保护区是井场占地面积的4 倍。为建井场而不得不砍伐的树木, 必须在其周围或附近地区加倍补种上。

(3)对地下文物和地面植被也严加保护。开始地面作业和地下作业(包括铺设地下管网)前, 先勘测地下是否有文物古迹, 并收集占地地面的草籽。作业结束后, 覆土重新种上草籽, 恢复地面植被。

(4)在钻井施工作业中, 使用低噪声钻井设备, 控制外界噪声低于40 dB(A)。生产过程中的固定噪声源(抽油机及各种机泵)均采取密闭隔声(置于安装有吸声材料的隔声间内), 或构造隔声墙的措施, 使对外界的噪声影响降至35dB(A)以下。

(5)井场建设成为永久性设施。空闲地面都浇筑水泥, 除井场集水系统外, 四周也有积水边

沟, 且均作防渗处理。

(6)井场内所有落地油、采油废水、生活污水、雨水, 以及其它地面水等, 全都收集起来, 经油水分离和过滤处理后, 污油回收, 废水全部通过注水井回注。注水井和采油井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使用的。由于做到了三同时, 所以, 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7)废泥浆做了无害化处理。

(8)利用丛式井和长距离水平井技术, 尽可能少占地和避开高度环境敏感地带。1 个井台

可以打20 口丛式井。水平井1999 年7 月开钻,140 天完钻, 投资约1100 万美元。井身轨迹达11公里, 最大水平距离10公里, 水平段为4公里, 垂直深度为1700米。

(9)实行规范化管理。各种健康、安全和环境标识醒目安全设施齐全。垃圾分类保管和回收。对每个进入井场的外来人员都进行安全防火和逃生自救教育, 并穿截安全防护衣帽、眼镜和耳塞。领队随身携带可燃气体报警器。

采取上述措施后, 污染物被严格管理和处理, 环境景观和森林得到有效保护, 整个威奇法姆油田已经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除非是从井场上空俯瞰, 否则, 人们很难发现浓密的森林中还存在着一个正在生产且规模如此大的油田。

第三节、矿山废弃与土地复垦管理

矿山闭坑后的土地复垦也是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只要进行矿产开发就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环境,开发活动虽然已经停止,但对环境的伤害却会长期存在。如何使这种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是目前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英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按时间划界,对新老矿山采取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一、废弃矿山管理

英国废弃矿山管理在相关法律方面也有明确规定。1990年政府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该法首次将污染行为界定为犯罪,并引入了“关注义务”,即所有参与处理污染物当事方的一项法定义务。采矿业是最先被纳入该法污染综合治理范围的工业部门之一。

1995年《环境法》规定了新的管理条例,为受污染土地(废弃矿山)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新条例规定,各地方政府有责任对其管辖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这种属新法定义范围、有害于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污染土地;地方政府必须拟定、采纳、发布和实施正规的书面战略,提出其落实这种检查程序的途径;地方政府应当确定谁该负责治理这些受污染土地;地方政府应当决定需要怎样治理,并保证治理工作能够通过协议、发布治理通知或自行开展该项工作等形式来实现。在土地被确定为受污染土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必须在治理注册中列举有关土地条件以及要采取的治理行动的具体细节。必须使公众和那些与该土地有利害关系的人们便于得到该信息。

1995年《环境法》规定,任何一个矿山在初始期满之后的任何时间废弃,则矿山运营者的职责是在废弃生效前至少6个月向环境管理机构发出拟议废弃的通知。否则将被视为犯罪,但下述情况可以例外,1)在应急情况下,为了避免生命或者健康危险发生的废弃;2)废弃发生后,以合理可行的快速方式发布了含有规定信息的废弃通知。如果被判定犯罪,将处以不超过法定最高数额的罚金。当经营者发出了法律规定的通知后,必须将通知的或者与通知有关的细节公布在矿山所在地流行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报刊上。

当环境管理机构收到上述矿山废弃的通知,或者从别处获悉了矿山的废弃或者拟议的废弃时,如果机构认为由于废弃或者拟议的废弃的生效,该矿区土地已经或者可能成为1990年《环境保护法》第二部分(二)所指的污染土地。则机构的职责是向该土地所在的地方主管部门提供废弃或者拟议废弃的信息。地方主管部门包括:(1)任何单一的主管部门[1)郡的委员会,未设区委员会的地区的委员会;(2)未设郡委员会的地区所包括的任何地区的委员会;(3)伦敦市区委员会;(4)威尔士郡区委员会]。(2)不是单一主管部门的任何地区委员会。(3)伦敦市政委员会。

此外,在当地的矿产规划中也有关于废弃矿山土地恢复治理与复垦的条款。包括矿业用地不应被荒废,而应根据适当的标准尽可能地进行恢复治理,以作他用。这些用途包括农业、森林、自然保护、公共场所、休闲场所或其他用途。矿产规划机构通常在规划中制定矿区废弃土地恢复治理的政策和部署,必要的话,还会制定矿地恢复治理的指南或标准。

二、废弃矿山土地复垦

英国的矿山复垦工作分两大块:以1971年城乡规划法颁布时间为界,之前的废弃矿山复垦主要由中央政府提供“废弃土地补助”的方式来完成;之后的矿山复垦由矿山经营者负责。

英国有关矿山土地复垦的立法最早出现于1949年,当时地方政府被授权恢复由采矿破坏的土地环境。这也是首次赋予地方当局获取和复垦废弃土地的实际权力。但矿山土地复垦真正受到政府重视是1966年在威尔士的阿伯万发生了环境灾害之后,当年南威尔士的“阿伯万”地区的煤矿废料山坍塌,沿坡而下的泥石流掩埋了一所学校,造成116名儿童死亡。当时,英国首次把公共安全和环境问题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当时的中央政府为复垦废弃土地(包括废弃矿山)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拨款制度。由政府提供“废弃土地补助金”处理废弃土地,其最初目标是改善环境,消除边坡不稳定所造成的危险。结果,得到复垦的场地事后主要用作公用空地或农业用地。但此时矿山经营者的责任并不明确。直到1971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后,矿山企业对废弃矿山复垦的责任在法律上得以确定。企业在取得矿山开发许可证上就设立了矿山复垦的条件,规定矿山经营者负责现营矿山结束后的恢复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通过一部法律,要求企业必须在停产或关闭后对使用过的土地进行清理,达到规定的生态标准。

对于已经废弃的矿山土地恢复仍然由中央政府提供“废弃土地补助金”得以实现。1980年实施“弃用地拨款方案(DLG)”,目的在于为弃用地和潜在污染地的复垦提供资金支持。这项制度在1982年的废弃土地法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按照恢复治理地区和提供补助对象的不同,补助比例从50-100%不等。废弃土地的恢复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的恢复专业队完成,私人企业也可以参与这项工作。在优先补助地区,地方政府为恢复废弃土地可得到100%的补助,包括土地购置费、土地处理工程费和行政管理费。原则上补助金用于土地恢复发生的净损失,但如果恢复使得土地市场价值增加并通过出售实现这一价值时,则要求地方政府偿还中央政府为此提供的补助金。私人公司也可以得到这种补助金,但条件要苛刻一些。另外在国家公园区无论是公共机构还是企业分别只能获得恢复成本75%和50%的补助金。

对于废弃土地(包括废弃矿山)恢复工作各地方政府都制定有相应的复垦计划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以威尔士为例,自从1976年开始,在威尔士开发署的主持下,开发了超过1000个场地,每个场地的面积从半公顷到超过200公顷不等,总共花费了40亿英镑。在这些场地中,有180个用于建造工厂,80个开发成了住宅,其余的则用于修建学校、公路、酒店、医院、公园及其它娱乐设施等。

有些地方还利用废弃矿山建筑改造,形成新的特定的建筑物以进行旅游开发。在英国康沃尔郡圣奥斯特尔附近的废旧粘土矿坑里,英国政府耗资7400万英镑建造大型植物展览馆――“伊甸园”。“伊甸园”是英国新千年庆典工程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2000年3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当天就吸引了7000名游客前往参观。它由4座穹顶状建筑连接组成,天窗上铺设半透明材料,外形象巨大的昆虫复眼。“伊甸园”自称为“通往植物和人的世界的大门”,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数万种植物,主要目的是展示植物与人的关系、人类如何依靠植物进行可持续发展。“伊甸园”计划每年将吸引75万名游客,所得收入主要用于研究园内的植物。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篇2

一、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一) 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土地发生荒漠化或沙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土壤中存储水分的因素遭到破坏, 由此引起土壤中水分和营养元素含量不足, 进而导致土壤荒漠化或沙化。近年来, 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虽然得到一定遏制, 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如在东部生态较好区域, 土地沙化发展较缓慢, 但在云南、广西等地区因石灰岩严重水土流失引起的“石漠化”现象, 在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边疆地区因风蚀、水资源匮乏、土地盐渍化、草场退化、植被遭到破坏等因素引起的土壤荒漠化有日益加重的趋势。目前, 我国各种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0%左右。

(二) 土壤污染和破坏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量中小微企业蓬勃兴起, 这些企业大部分科技含量较低、处于产业链下游, 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三废”未经检测和允许排入一些河道、农田, 对土壤元素的构成造成严重破坏, 特别是在一些水源不足的地区, 当地农民直接利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造成农田重金属含量超标, 对土壤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量的堆积如山的城市生活垃圾, 在占用大量土地的同时, 也对空气和水源产生了不利影响, 甚至带来严重的污染。此外, 农业中各种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 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土壤, 影响到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进而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三) 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环境的最大问题, 而人为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如乱砍乱伐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陡坡垦荒致使水土保持能力下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的植被承载力和再生性严重下降, 等等。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持续严重恶化, 进而会加剧一些区域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例如, 1998年我国南方发生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区域的森林草原植被、自然生态环境等长期以来遭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一旦遭遇强降雨天气, 会由此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从而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造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人类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影响

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 人们所从事的各类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经济活动, 这也是导致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比如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乱垦滥伐等人为破坏, 倒是土地荒漠化、沙化, 由此引起土地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 进而影响到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纵观我国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由于长期以来受单纯消耗资源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我国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方式是以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为代价的, 由此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出现, 其中以土地的生态恶化最为严重, 并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 土地二元所有制结构的影响

目前, 我国的土地资源实行国家和集体所有的二元所有制结构,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互分离的现状, 必然会导致所有者与使用者二者之间的矛盾, 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影响到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对相关利益各方在土地开发利用中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 为土地资源的颗粒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的法制支撑。

(三)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不同的价值观念产生不同的行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 归根结底也与人们的意图和行为有关。长期以来, 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 人们总是从功利主义和眼前利益出发, 忽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得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 对自然资源采取了一种掠夺式的过度消费方式, 只有从思想上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的生态问题, 发挥好土地资源的最大生态价值。

三、加大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一) 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完善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制度规定, 是杜绝土地开发利用违法破坏行为的治本之举。要结合我国土资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形势, 除在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规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基本法律之外, 还要加快制定完善《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法》等专项法规, 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保的和谐发展提供法律保护。

(二) 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 加大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 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眼前利益与长远规划二者之间的关系, 以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为依据, 做到依法管理、合理开发与科学保护三者相协调,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三) 建立清晰的土地生态产权制度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 很大成程度上与我国地土地资源生态产权不清晰有关, 导致少部分人为满足自身短期利益, 无视大自然的生态运动规律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对自然资源巧取豪夺、肆意破坏、任意践踏, 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的出现。为保证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包括生态产权界定、配套、流转、保护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强对生态资源的调控, 约束和规范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同时积极倡导消费者地适度消费, 增强生态环保理念, 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目的。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步阐释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强.浅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J].现代农业, 2009 (03) .

[2]张晓东.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3) .

[3]鄢冬梅.我国土地资源保护法律研究[J].学理论.2009 (12) .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篇3

关键词: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信息备案;报备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149-0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占一补一保护耕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作为补充耕地的重要手段,必然要严格加强监管。2008年12月25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88号)文,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启用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备案和信息系统,全面加强项目立项、验收、复核以及建设用地占补挂钩耕地指标管理工作,严格耕地保护,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统筹土地资源,促进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资源合理利用。

1当前广西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信息备案工作的情况

2008年12月,我区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全面启动了项目信息备案工作。2009年上半年,全区集中了14个市有关技术人员,通过努力顺利完成了2008年底以前纳入耕地储备库但未进行占补的耕地开垦项目相关信息备案工作。2010年6月,全区14个市技术人员再次对建设用地项目核减情况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报备。目前,全区日常报备工作,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各地申请新增耕地面积确认时,须按照报备要求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进行信息录入备案,经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5日内也要报入系统进行占补挂钩核减。

2目前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信息备案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从事信息备案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以及和兄弟市的交流,本人认为,当前我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备案工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思想认识不足,过分依赖信息报备技术人员

部分地区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备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尚未给予高度广泛的关注,认为仅仅是一项日常工作需要。审核人员和行政负责人没有上过信息备案系统内网,所有数据录入和日常管护仅由信息报备技术人员操作,个别地方信息录入、审核、行政负责、建设用地项目预挂、改解挂、正式挂六类人员权限集于一身。

2.2县一级技术保障力量缺乏

在过去一年多的信息备案时间里,集中培训和项目信息报备工作基本都是市级信息技术人员参加,对县级培训主要由市对县进行,培训不到位,对项目备案指标的解释存在差异,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工作中经常看到县级技术人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2.3备案信息项目指标缺乏统一,备案数据校对繁杂,容易出错

实际工作中,信息指标的填报不统一,有叫“×县×村土地开垦项目”的,也有叫“×县×村开垦片土地开垦项目”,项目所在地填县、填乡的都有。同时,对信息备案数据录入检查也繁杂,开垦方面有7个方面56项内容,建设项目方面有2个方面25项内容,不仅要与批复确认文各数据、文、图、表一一对应,也要与耕地占补变动台账占补指标结余对应,检查不仔细就会出错。

2.4建设用地项目申请报批与信息系统要求备案的工作实际不同步,脱节,各干各的

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建设用地项目报部备案,要提供补充耕地项目统一编号。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建设用地项目申请报批时,没有在报批材料中提供补充耕地项目编号,仅要求信息报备技术人员在信息备案系统中对应挂靠,建设用地项目信息备案工作事前没控制事后来补救。

2.5备案信息系统中数据更新滞后

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报部备案时,该核减的项目指标没能即时体现,须在24小时后才能看到;个别开垦项目提交自治区级审核退回来后,找不到,或无法删除。

3解决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广西的实际,本人认为应当从技术操作和数据检查两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信息备案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技术操作

(1)全面培训各类人员,夯实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备案信息基础。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市、县各级信息备案技术人员,更要培训从事此项工作的审核人员、行政负责人,特别是各类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审核人员、行政负责人能上备案系统浏览报备信息内容,县级人员能对报备数据录入、导入、导出,特别是重要的坐标信息能导入系统,保证备案的补充耕地项目内容真实性和准确性。

(2)严格各类人员权限,各司其职。备案系统中的信息录入、审核、行政负责、建设用地项目预挂、改解挂、正式挂六类人员,职责权限应该严格分清,各自独立,各负其责。信息录入人员、审核人员对备案的项目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备案信息负责人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及备案的及时性负责。

(3)加强各市备案信息技术交流,统一备案项目指标和共同探讨实际存在的各类工作问题。对报部备案的信息,应加强各市交流,半年或年终要召开一次总结会,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互相探讨、共同解决,对项目填报不一致的,形成统一的意见。属于系统滞后本身发生的问题,及时向部反映、解决。

3.2数据检查

3.2.1报备前的检查

要认真做好项目信息的准备,《广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报备统计表》和《广西××年已批复建设用地项目报备统计表》是目前全区14个市级信息报备人员经过多次报备实践后形成的统一表格,基本上涵盖了系统中要备案的信息,可根据要备案的概况认真填报表格,数据检查无误后,报入部备案系统,并对照表格逐一对照、勾划需报录的信息,确保数据录入准确无误。

3.2.2项目提交自治区级前的检查

信息录入人员、审核人员要按照自己的职责,对拟备案的数据和已报入信息系统备案的数据,在正式提交自治区级前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校核,此项工作最少也要有二人以上参与,以便发现录入系统中的各类错误信息,确保进入系统中的数据准确。

3.2.3对已备案信息的检查

要充分利用备案信息系统的导出功能,对已备案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和建设用地项目占补平衡信息,将各项数据导出,对照填报的各类报备统计表以及耕地指标占补变动台账,检查数据,多个报表结余数额不一致往往是发现错误的最快捷办法。对于发现的异常数据,要及时与自治区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络员联系,提醒修正,并及时复查、追踪、提示。

3.2.4抓好占补平衡指标数据的核减

各类建设用地项目在申请材料报批时,要及时在信息备案系统上进行占补平衡预挂靠,核减指标,获得批文的要及时完成项目的正式挂钩,没有获得批准的以及补充耕地方案发生变化的,也要及时进行改、解挂,确保占补平衡,数据适时更新。

4科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工作的建议

4.1统一认识、明确责任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的备案,是目前我国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自治区《关于做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日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09]322号)明确规定“各市、县(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确认时,须按照报备要求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进行信息录入报备”、“已经批复确认的土地开垦项目及时录入报部备案,同时将已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一并报入备案系统。逾期不能完成录入报备工作的,厅将暂停对该市开垦项目新增耕地的确认工作”。可见,自治区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加强信息填报和日常报备工作以及数据的检查校核,以必要的资金和设备,确保项目备案工作的高效运行。

4.2建立面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信息报备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层层落实责任

备案制度和信息系统是土地开发整理全新的管理方式和全面监管的重要手段,是与批、供、用、补、查、管为一体的信息网络之一,应当建立适当的考核奖惩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所报信息真实准确,不弄虚作假,对做得好的单位要进行通报表扬和适当的奖励,对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的单位要提出整改意见,限期限时做好整改工作,造成数据失真或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和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实行问责。

4.3结合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信息报备系统,做好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和监管

目前,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信息已经涵盖了项目立项、验收和补充耕地等信息,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位置坐标、规模、资金等信息十分明确。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从项目的立项起,就应当以地块宗地为单位,逐一向部信息备案系统动态预报备,备案的项目名称、实施地点、资金等相关信息,要与项目的文、图、表一致,并标示在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加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后备资源库,以利于耕地资源保护。

4.4严格先补后占审批制度

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立足于本市、县行政区域内后备资源补充完成,实行“先补后占”,所有报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建设用地项目,在材料报批阶段,应当首先在部信息备案系统上进行挂靠报备,其补充耕地方案必须填写已备案的补充耕地项目编号,否则不予批准项目用地,以利耕地资源保护。

4.5充分提高分散零碎的耕地指标利用

从部分县(市)报入部信息备案系统信息来看,少于一公顷以下分散的项目点占了很大一部分,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应当优先使用这一部分分散项目,千方百计使用好已报备的补充耕地项目。在耕地资源挂靠上要合理分配,节约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尽量使用闲置的补充耕地项目点,确保城市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缓解经济发展和建设占用耕地的矛盾,保障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4.6适时更新耕地占补变动台账,严格耕地储备与项目挂钩

耕地指标占补平衡始终贯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过程,也是分析补充耕地情况、统计数据、汇总上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建设用地项目占补挂钩补充耕地项目,不仅要及时反映在耕地占补变动台账上,同时备案的开垦项目信息、占补平衡信息与台账的占补挂靠情况也要一一对应,节余指标一致,适时更新,底数清晰,避免多占少补、指标重复使用、占补平衡不到位或台账未记录等各类问题,全面管好用好耕地资源。

4.7加强备案信息分析统计,提高耕地资源管护能力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点多面广,项目规模、位置、进度、质量、效益等各不相同。利用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与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和使用等信息整合联动,有机结合项目资金稽查、监督检查、动态巡查等,就能做好资源调查统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动态监测、土地变更调查和资源市场调查工作,及时准确掌握耕地资源利用变化情况,对项目实施、资金征收使用和相关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规范管理,为土地管理全方位的监管、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管理效能。

The Research Prepares the Work about the Land Arrangements

Reclamation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Newspaper

Yao Sheng

Abstract:Completes the land arrangements reclamation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newspaper to prepare the work, is advantageous in the strict farming protection, clings to tenaciously 1,800,000,000 Chinese acre cultivated land red lines, plans the land resource comprehensively, the promotion construction land project takes the farming resources to use reasonably.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调研报告 篇4

(2003年10月13日)

耕地保护能力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了提高耕地保护能力,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措施,如用刑罚方法惩治破坏耕地的行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占一补一制度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难以遏制,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保护好耕地,提高耕地保护能力,就成为决策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景,不久前,我们对江苏省的部分县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保护耕地,究竟要保护什么?究竟怎么保护?一直是我们密切关注的重大课题。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省,既是一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大省,又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同时还是一个发展强劲的外向型省份。江苏省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需要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就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形成一种对峙的“两难境地”。如何缓解或消除这一两难境地?总的设想或思路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在始终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切实转变传统的耕地保护观念,树立着眼于耕地保护能力的新理念,使耕地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具体地讲,有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确立耕地能力保护新理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耕地的保护与管理。在保护与管理耕地的过程中,侧重于小农业的角度去保护,关注的是粮食的单产与总产问题。很显然,这种传统的保护观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江苏省的情况看,如果不转变观念和拓宽思路,仍然固守服务于小农业的耕地保护观,不从大农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去考虑的话,将会加深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不但达不到保护耕地的目的,而且也将使之演变成制约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素。为此,要切实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首先,要确立耕地能力保护新理念。当前,在耕地保护上,要赋予传统耕地保护新的内容,以“耕地能力保护”代替“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并重保护”,改变单纯只看重服务于小农业的保护模式,逐步转向服务于大农业、服务城镇化以及服务于新型工业化的新的保护模式。其次,要确立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新理念。耕地生产能力是多方面的,除了具有水稻、小麦、棉花、芝麻等粮棉油作物的生产能力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生产能力,如植树种草、禽畜养殖、房屋建筑等。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要着重在“综合”和“能力”上做文章,通过有关的政策措施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二)根据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特点,适时调整耕地保护政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一论述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总的概括。我们看到,新阶段伊始之际,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如北京申奥成功、上海获得世博会举办权、加入WTO、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等等,与此同时,也实施了一些重大政策,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政策、城镇化发展政策、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等。面对这些新特点和新变化,就不能不对现行耕地保护政策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修改、补充与调整,使之跟上经济社会政策发展的步伐。根据江苏省的情况,结合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特点,我们认为,就宏观角度而言,应从五个方面予以调整:一是对耕地保护的目标进行调整。二是对耕地保护的内容进行

调整。三是对耕地保护的任务进行调整。四是对耕地保护的手段进行调整。五是对耕地保护的重点进行调整。在调整中,要体现总体性、区域性、阶段性、合法性、指导性、超前性与外向性。

(三)加快立法步伐,尽早出台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的专门法规。

截至2002年底,我国一共颁布有关土地管理的法规34部。其中,法律4部,如《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规14部,如《土地复垦规定》、《退耕还林条例》、《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等;规章16,如《黄金矿山砂金生产土地复垦规定》、《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专门土地开发法规,没有专门的土地整理法规。仅有的一部《土地复垦规定》也已使用10多年,很多规定早已时过境迁。透视现行的法规不难发现,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定,不但过于分散、凌乱,而且太原则、太宏观,并有许许多多的空白,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加强法制建设,加快立法进程:一要及时制定《土地开发保护条例》。在全面整合《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草原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有关土地开发的规定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土地开发保护条例》。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同时还要兼顾生态环境,力求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近期内,国土资源部亦可先行出台《土地开发保护办法》,以为《土地开发保护条例》的出台作好铺垫。二要尽快出台《土地整理促进条例》。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土地整理工作,我们应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力争早日出台专门的土地整理法规。现行《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法》、《退耕还林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规有不少关于土地整理的规定,同时,有关部委也出台了不少土地整理的政策文件,要在广泛吸收合理成分与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国外的做法,尽快出台《土地整理促进条例》。近期,国土资源部可在全面整理有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一部《土地整理促进办法》,以缓解现行法规政策的不足,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土地整理工作。三要抓紧时间修订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尽早出台《土地复垦条例》,加大立法力度,促进土地复垦工作。四要突出区域特点,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我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较大,完全依赖一部法规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现实的,这就要讲求立法的区域性。江苏省的徐州市率先一步,于2001年11月颁布了《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条例》。这是一部典型的地方法规,它的出台对其他地方具有借鉴意义。类似的地区,如山西的大同市、湖北的黄石市、河南的平顶山市等都可以根据本地特点,制定适用于本市的土地复垦法规。就江苏省目前而言,可以出台《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土地整理促进办法》等法规,为其他省市地方立法提供可鉴的范例。

(四)改进项目资金拨付办法,建立多元投融资渠道。

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项目不外乎三大类: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与个人投资项目。从江苏省的情况看,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开发项目,公司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出现,个人投资也在进一步酝酿之中。这也就是说,政府投资开发是主渠道,政府项目是主要的项目,也是最有保障的项目。项目资金是开发、整理与复垦的首要条件。如果项目资金迟迟不能到位,那么,开发、整理或复垦就无法进行。要解决当前项目资金渠道不畅和到位迟缓的弊端,就必须改革项目资金拨付办法。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疏通资金拨付渠道,切实提高资金流速。对中央投资的项目,资金应当直接拨付给项目实施法人单位,考虑到财政监管,项目资金也可先由财政部直接拨付到省级财政部门,再由省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项目实施法人单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实施监管与任务完成确认工作。对地方投资的项目,其资金由地方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项目实施法人单位。根本的办法是,在改进老办法的基础上,由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一个专门的文件,统一规范、管理与监督项目资金,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率。另一方面,不能单靠国家投资进行开发整理复垦,要建立多元

投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投入,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灵活运用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有偿流转,筹集资金,从事土地开发整理。积极探索以地入股、新增耕地使用权流转、政府贴息贷款、提供信用支持等途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五)尽快出台易地开垦的政策规定,确保实现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易地开垦政策是《土地管理法》第33条规定的一项重大政策,它的主要目的旨在解决“土地后备资源匮乏的省、直辖市”,通过易地开垦,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确保区域乃至全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从实际工作看,易地开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省域内跨县市的易地开垦;另一种是跨省际的易地开垦。近年来,江苏省域内已经实施过一些易地开垦行为。从长远看,要确保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易地开垦是大势所趋。所以,应尽快出台易地开垦的有关政策。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国土资源部应尽快出台易地开垦的政策文件,以规范各地的不太规范的易地开垦行为,保护易地开垦的积极性,保障易地开垦者的有关合法权益。二是国土资源部可通过试点,摸索经验。

(六)实行新增土地种类多样化和用途多元化的新举措,积极构建耕地能力保护的新体系。

一是实行新增土地种类多样化的新举措。新增土地种类(或性质)的认定要区别情况,不宜一刀切:a、对占一补一项目,原则上其新增的土地必须是耕地,不能是非耕地;b、对非占一补一项目,则应采取灵活的方法,宜耕地则耕地,宜林地则林地,宜建设用地则建设用地;c、对矿区复垦的新增土地,则应是宜农则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不强求一律;d、对新围垦的沿海滩涂也及时作出实事求是的认定。二是实行新增土地用途多元化的新举措。新增土地的用途,不能绝对化,要体现多元化的特点:a、对新增耕地,要视情况而定。既可以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也可以不划入基本农田;可以用于种植粮棉油作物,也可以用于种植花草、药材、经济材林及养殖用地,个别也可作建设用地。这一切都必须在依法、依据规划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益最大化,效率最高点。B、对新增的非耕地,既可以用作林业、畜牧业,也可以用作建设用地,或作休闲用地。三是严格土地变更登记,拓宽耕地的认定范围。

A、对没破坏耕作层,没有降减耕地生产能力的用地,如寄养苗木用地、简易禽畜用地、浅水养殖等,一般不宜将其认定为改变用途,而应视为仍是耕地之用途。B、按照发挥区域性比较优势的要求,按照部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将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或被破坏的土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并经项目验收认定能调整成耕地的,可按新增耕地统计和管理。在土地变更调查时按现状地类调查,在非农建设占用时除按照法律程序报批外,仍要实行“占一补一”。

(七)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努力构筑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的经营体制。

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土地流转经营行为开始活跃起来,一个以土地经营为城市发展支柱的经营理念,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的经营问题就应运而生,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等,要在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江苏省的情况看,一些县市实际已将不少新增土地纳入了经营的轨道,而且不少是规模经营;个别县市还成立了土地农场,如东台市就成立了“金东台农场”。要正视这一新趋势的经营问题,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认为,总的方向是要逐步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的经营机制,特别是要建立一个好的经营机制。对中央政府投资的项目,原则上不允许从事经营活动。对地方政府或公司企业、个人及外国投资的项目,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可以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收取相应的、合理的回报。当务之急,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全国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经营情况作一次调研,摸清情况,对症下药。二是在调研的基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篇5

XX副市长在全市建设用地复垦和

土地开发现场会的讲话要点

(二OO五年三月十五日)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切实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在土地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2004年10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市场管理的决定》,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条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措施。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宏观调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中国的土地管理必须把集约利用放在首位,土地利用必须走节约和集约的道路,要继续严把土地供应的“闸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继续实行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在这种大背景下,我省今年计划建设用地指标60%指标控制在中央,40%指标控制在省里,市以下没有可控制指标。这些有限的指标主要是解决省以上急需用地的重点建设项目,能否争取到指标,关键是取决于我们申报的项目质量和工作质量。考虑到市以下各类建设用地的急需,省里计划安排使用一定的土地整理取得的折抵指标,但在控制总量上至今中央没有明确的意见。退一步讲,就是这些指标可以落实使用,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我市可以争取到的指标也是十分有限的,不能满足全市各类建设用地需要。同时,这些指标的争取和使用,报批程序非常严格,既有涉及符合“两规”的问题,又有基本农田置换和移位等问题。因此,我们对建设用地上的严峻形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科学发展首先是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把XX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最佳,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备,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最适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使XX成为杭宁城市带及至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枢纽城市。市五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创优,加快发展,增强能力,注重和谐,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根据这一要求,我市今年和未来几年,有大量的各类建设项目需要用地。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面对这种形势,能否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关系到XX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关系到XX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目标的实现。创新才能破难,破难才能发展,创新破难就要求我们寻找合法的、规范的出路。当前,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广泛开展建设用地的复垦和土地的开发工作。

二、寻找出路,千方百计保障建设用地的需求

在当前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困难大家都有的情况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二条路,一条是在激烈竞争面前无所作为,导致差距越拉越大;另一条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赶超先进,争取主动。能否解决好建设用地,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措施。当前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努力向上争取指标。要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积极向上争取二项用地指标。一是要通过认真筛选和精心包装,高质量、高速度地上报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省以上急需重点项目的用地指标;二是要有保有压,选好项目,据理力争,尽力争取省里建设用地折抵指标。

(二)真抓实干,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已农转的土地要选好项目,抓紧供地;已供地的项目要加紧建设,严禁供而不用;已供地而未及时上项目的,要及时调整项目;已供地但项目上不起,导致土地闲置、抛荒的,要坚决依法收回,重新安排项目;对长期以来生产、经营不正常,无效益的占地项目,要全面清理,通过落实政策,调剂使用;对一些诸如管理用房、培训用房等需要报批使用土地的,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闲置房以解决用地问题。

(三)集约利用,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是一个永恒主题。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多种手段和科学的规划设计,来保障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使有限的土地多上项目。要认真总结在用地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研究制定有关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

(四)广泛挖潜,努力拓展用地空间。要大力推进关系用地指标、基本农田置换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整理、优质园地划归、建设用地复垦以及土地开发等四项工作,确保今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规划区以外建设用地复垦取得的周转指标有多少可以用多少,因而要重点抓好建设用地的复垦,这是解决今年建设用地困难的最好通道。各地都要看准、抓准这个重点,紧张动员起来,开展包括宅居地复垦、废弃矿山整理、农村闲置房、地整理等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定指标、定任务、定政策、定考核,确保完成2万亩,力争3万亩,最大限度地确保今年大的项目用地需要。

三、加强领导,确保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一、要按照“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的要求,在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上要有所作为。土地瓶颈制约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破解这一难题,跨越这一障碍,不能采取违法的手段,而是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合法的行为来解决。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工作作为当前“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二、深入调查,搞好规划。各地要针对建设用地复垦等四项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调查摸底,综合分析,排出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特别是建设用地复垦要与当前“千百工程”、村庄建设规划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有序推进。

第三、研究政策,鼓励推进。要按照当前建设用地实际和有偿使用的原则,研究制定相应政策。一是挂钩政策:要把建设用地复垦等四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与用地计划指标、折抵指标的使用挂钩。二是高进高出政策:要通过提高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的投入和补偿标准,提高基层复垦、开发的积极性,高进高出,才能获得用地指标,又能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率的提高。三是奖励政策:对按要求组织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工作的乡镇、村,经验收合格后实行奖励。四是确保投入政策:要通过土地收益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保障开发资金的投入,确保建设用地复垦等工程的顺利实施。五是复垦者优先和统筹调控政策:对各地通过开发取得的各类使用指标,复垦单位凡有好项目的可优先使用,其余以市、县为单位实行有偿、统筹使用。

第四、典型引路,精心组织。各地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土地整理等方面的经验,注重发现和培育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县(区)造田改地领导小组对这项工作要有规划、有要求、有跟踪、有督查。及时反映进度和工作信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篇6

(国土资函[2010]3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厅(局),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

为规范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的申报工作,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规范部门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的通知》(国农办[2010]4号)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2011 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申报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国土资源部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大力加强土地复垦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扶持范围和重点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建设范围包括:露天采矿、烧制砖瓦等地表挖掘造成损毁的土地;地下采矿等造成地表塌陷的土地;堆放采矿剥离物、废石、矿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压占的土地;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临时占用造成损毁的土地。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扶持重点:土地复垦义务人(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灭失的损毁土地(即历史遗留损毁土地)。

三、立项条件和扶持对象

(一)立项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相衔接;

2.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等;

3.原则上位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旗、国有农场)或事先确定的范围;

4.项目区有明确的区域范围,相对集中连片,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

5.项目规划建设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00亩,年度项目规模原则上不小于1000亩;

6.能有效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综合效益较为明显,示范作用较强,能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7.项目区土地界址清楚、无权属纠纷,复垦后土地使用和管护主体明确;

8.中央财政资金年度投资规模不低于1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切实可行;

9.当地政府和群众具有较高的土地复垦积极性。

(二)扶持对象

项目区所在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四、资金使用范围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田间道路;修建排灌蓄水工程等所需的材料、设备、机械施工补助及技工工资;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所需的苗木、整地、定植和幼苗管护;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小型仪器设备购置和农用机械及其配套机具购置补助等。

项目管理费和工程监理费的使用按《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财发[2006]3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相关要求

(一)省(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报项目时需提供如下材料:

1.省(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办,下同)的申请立项报告。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省(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评估论证意见。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背景情况(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被破坏土地与权属状况;项目区水土资源与环境评价;项目建设范围、规模;项目建设工程量与主要工程、生物措施;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综合效益评价;组织实施措施等。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须由具备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编制。

3.省(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审核意见。

4.地方财政部门出具的落实配套资金承诺意见。

5.项目土地登记情况一览表及项目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规划图与项目位置图。

6.其它有关材料(如项目区采煤塌陷地稳沉证明、有关影像资料等)。

申报材料一式两份。

(二)项目由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筛选和汇总后,于2010年8月20日前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将相关材料报国土资源部与国家农发办(其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报国家农发办)。

(三)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按《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08‟59号)和《财政部关于调整福建省和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的通知》(财发„2009‟51号)规定,执行所在省(区)的配套比例政策。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一段时期的初级党校学习,我的心境自然澎湃而又亢奋。其实,无论是谁,这种难得的熏陶刚过,思想上和认识上都会大有一吐为快的强烈之欲望。这对深刻理解中国***始终是一个最先进的党、最伟大的党,始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楷模,也始终是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等等,以及正确选择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有它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赋予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发达,因此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将“三个代表”写入了新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作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界定,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而奋斗终生。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在组织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坚定信念,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深化自己的行动。

再次,我懂得了入党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听了几位优秀学生党员的入党经历,学到了我们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要求入党。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现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作风,时时刻刻,用党的标准提醒自己,什么要积极主动的去做,什么要积极同违背党标准的做斗争。入党的过程,便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便是升华自己的过程。

当然,我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由巨大的反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 我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入党动机,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看着那些面对党旗宣誓的***员,我感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员。我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 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的加强自己,争取得到更大的提高。

汇报人:***

2012年3月31日

【1】 【2】

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篇7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必须是在土地之上, 所以土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也是构成人类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前进,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也更加严重, 这就让土地问题制约了人类的发展。

1.1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滥砍滥伐、过度的使用都让土地资源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 而且全球的沙漠化不断扩大、失去数目的山体滑坡以及地力减退等等问题都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而且这些情况还在不断的加剧, 生态环境在进一步恶化。

(2) 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 结构失衡, 浪费土地的现象严重。经济高速发展, 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建设用地过快增长, 城乡建设和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3) 耕地数量急剧减少。耕地减少的原因在农业内部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所致。另一类则是非农业建设占地所造成的耕地永久性流失, 特别是很多开发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造成农民失地严重, 比如盲目圈地建设开发区, 农村宅基地严重超标等。

1.2 土地开发利用中忽视土地生态价值的成因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两者之间其实是矛盾的统一体, 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土地的利用都会伴随对生态的破坏, 而要不破坏生态, 人类又很难发展。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会对土地利用类型、大小以及空间位置产生变化, 也打破了土地的分布格局。土地的开发往往是为了追求利益, 这样土地的生态价值就会被忽略, 进而产生了生态问题。在我国, 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1) 经济原因

其实人类所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只是土地一种, 但是所有的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都离不开土地资源。人类活动对环境和资源最显著影响方式就是土地利用, 像是我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因为过度放牧和开垦导致的荒漠化的出现, 这样土地就没有生产能力。

(2) 法律原因

人们对资源进行利用和开发的时候都应该遵循其所有权和使用权, 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进行使用。所以用法律来规范化和约束土地资源的权限, 以此来对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

(3) 观念原因

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是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无法彻底解决, 人类的长远发展还是需要构建在人类拥有正确的观念基础之上的。人们不同时期对于生态价值的发挥有所不用, 也就是说人类的行为和意图才是生态价值的最终体现。生态问题要想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必须要人类转变价值观念, 以人为中心到以生态平衡为中心;人和生态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统一关系, 如何的寻求平衡是解决发展和生态问题的关键。利益和生态之间也是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 人类生存就需要有物质消耗就会有利益的产生, 而人类的发展又需要生态问题得到良好解决, 所以我们的观念要进行转变, 不为了生活不必要的物质而去过度消费, 这样才能去寻求一个平衡。

2 重视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意义及对策

2.1 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意义

土地资源是宝贵的生态资源, 人类一切活动都是以此为基础, 而且人类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土地资源;一方面人类的活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改变, 这也是生态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 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生态价值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人类过去不重视生态价值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因为, 过去生态系统还能承受人类的对环境资源的攫取, 但是随着人口增加、社会进步、城市化之后, 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跟不上人类的活动消耗, 问题就开始出现, 人类也开始意识到生态价值的重要性。

当生态价值变成公用产品, 任何人都能够对其进行随意的使用, 那么这样无限制的使用就会损害整体的利益, 当生态价值被人类利用殆尽, 那么人类就没有生存的环境。所以对于土地资源这类生态资源需要保护和明确其使用权与开发权。生态系统给予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必须物质, 但是现在的土地利用都是为了追求利益这一单方面需要, 忽略了生态系统的价值, 随意的开发利用, 让土地资源的面积不断缩减, 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也越来越小, 所以对生态系统的价值进行量化, 能够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直观的了解, 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合理的计划, 对土地进行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研究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2.2 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对策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现代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共识, 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以确认生态价值为基础, 树立土地生态价值观为出发点, 增强环境保护、规范环境保护为手段, 来对土地生态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用生态价值来引导人类的经济活动, 用制度来进行约束和规范, 让环境资源成为一种财富, 对其进行管理, 不会沦为公共产品的地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对策。

(1) 首先应当建立清晰的土地生态产权制度

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在进行量化之后是以无形物的形式出现的, 而且具体是通过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两者之间的一个非静态平衡来表现出来, 所以这样的资产应该纳入经济活动范围, 以保证它的价值。只有将其进行资产化, 才能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和规范其活动。

(2) 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资产化, 使得土地这一环境资源真正成为一种生态资产, 实现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 使生态保护投资者得到相应的回报。生态补偿制就是实现生态资源生态价值有偿制度的财政手段之一, 是生态受益者在合法利用生态资源的过程中, 对生态资源所有人或为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的相应费用。在实践中, 关于生态价值的补偿已经形成了三个有代表性的理论, 限于篇幅, 本文只论述其中的生态资本理论, 这一理论有利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3) 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资产化管理

生态价值得到量化之后就该是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了, 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来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手段。生态价值是无形的资产应该同有形资产一样的属于国家资产管理范围。对自然资源进行资产管理, 为的是能够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控, 让其与经济规律相结合, 形成一系列的投入产出管理, 这样是对资源所有者的保护, 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资源人人都能享用是没有错误的, 但是享用之后不需要付出补偿和代价, 那么就会让公众对资源的过度攫取, 所以, 公用生态资源的情况不能出现。

目前全球都以及开始注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土地开发和利用问题上也有了更多的关注, 并且提出了生态价值这一概念, 以确保土地资源在利用时的保护。土地作为我们生活的依托, 必须受到我们的重视, 对土地资源进行量化以及确立其生态价值, 然后通过立法、确立制度、经济调控等等手段, 对其进行保护, 让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形成一个平衡关系。

摘要: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的加速都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紧张, 并且让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目前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 而如何让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关系着我国的建设和发展。虽然我国地大物博, 但是环境恶劣植被覆盖低的地方仍然不在少数, 加上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 所以我国的土地生态情况不甚乐观。

上一篇:大客户经理竞聘演讲稿下一篇:防洪自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