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资源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资源(精选8篇)

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资源 篇1

浅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增城市荔城中学 潘锐芬

2008年6月,我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与广州大学“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广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有幸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黄甫全所长主讲的《关于校本学习研究的三个问题》讲座,学习了校本学习研究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让我产生思想的火花。在这里,我也来谈谈自己在“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的一点浅见。

一、“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增城,这里特有的节日、古朴的民风民俗和未经雕琢的民族民间艺术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和大封门森林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还有增城被联合国提名为“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可研究以下具体问题:如何发挥地方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以弥补新教材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以地方和民间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述评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在中国内地,自从20世纪初创办新学校起,中小学就开始进行学校内的课程建设活动,如“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校外课外活动”等。到了90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名称才正式从西方传人。从世界范围来看,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校本的课程开发,主要是指地方分权国家的做法:国家或省(州)政府制定、颁布课程门类、标准,学校依照教育法规自主选择、改编教科书,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指中央集权国家的做法:中央政府提供课程计划框架,并规定好大多数课程的具体内容,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鉴于中国的教育传统和学校现实,我国所倡导的“校本课程”的内涵显然不同于地方分权制国家的“校本课程”,它不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违背,而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补充,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在统一,共同支撑起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大厦。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目前正在倡导的“校本课程”作如下概括: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严格地说,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少数学校进行了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作了规定,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的补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实施新课程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更加重要。在美术学科中,校本课程在新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内外近些年来在校本课程开发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广泛应用的模式。因此,研究具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主要观点是:美术教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育(美术的启蒙教育)是可以从地方艺术开始的,在城镇、农村美术课程中,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教材内容,占有一定的课时,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创新之处是以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

1、研究内容:

(1)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增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探索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增城有着优秀的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民间艺术,可开发利用大量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如何将丰富的、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体系,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第一大任务。

在校本课程内容教学中,在欣赏增城市建筑、服饰和人们生活的图片的同时,还采取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可以在美术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实 施具有增城特色的校本课程。

了解我们增城的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

(2)利用本地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增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它造就了一批德育教育基地,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资源。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这一民族传统文化。

(3)利用本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我们可以以本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和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9月27日,由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10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广州增城广场开幕。这些都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大封门森林公园和鹤之洲、湿地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联合国提名“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2008年3月,我根据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的相关资料,设计了校本课程《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并作为增城市全市公开课进行了展示与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0年6月,本课课件《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参加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美术学科、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广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论文与优秀教学课件评选”获三等奖。

可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城镇、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在国内同等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四、“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不同,给学校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在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下,在实施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来确立本校独特的办学目标和策略,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来最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五、“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城镇、农村中学。

2、“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美术校本课程。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3、“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思路:

以美术课程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

4、“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法:

采用分散开发,综合提升的研究方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并进行推广使用。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通过分析自己的条件优势,学生优势和教师优势,确定自己的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有广泛的意义。

六、“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的发展观的态度来指导课题研究。因此,必须以事实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研究,并重实证、重数据、重理性地进行科学论证。

2、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地收集数据、合理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地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人员必须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传统美术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进行传统美术文化教学实验。

4、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科学实验资料,注意收录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5、研究中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并调动学生参与这一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形成重视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6、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抓住当地重点和特色,挖掘传统美术文化元素,并能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传统美术。

7、注意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学校(校园文化及活动)、教学(美术课堂教学及其它学科渗透、课外活动、校本教研)、家庭、社区(如节假日祭祀、庆典活动),提高研究效度。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3、刘志军 《课堂评价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资源 篇2

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

1. 学校在开齐必修课的同时, 必须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选修课资源的开发前景广阔, 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往, 他们有着多彩的个性, 有多样的需求, 所以各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开设一些选修课, 如果学生喜欢美术, 这时就可根据学生的具体爱好, 开设绘画、设计、书法等方面的美术选修课, 使他们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更使得他们获得一些成功感, 增加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甚至是对任何一门课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得美术这门课在学生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美术教师的课也就更加好上。

2. 增加美术专用教室、美术展览室, 为学生、老师教学展览作品提供必要场地。二是为美术组配置电脑、数码像机、摄像机, 让美术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必要的物质保障;三是为图书馆增加经费, 添置美术理论书籍, 美术作品集, 美术教育杂志, 录像带, 光盘等供师生教学之用。四是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 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 开发心的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二、利用各种活动和节日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

1. 每个学校每年都将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

不少学校总是临近比赛才找几个学生来单独辅导, 也顾不了学生对这个主题感不感兴趣, 有没有独特的创意, 最后是教师忙了不少成效却不好。但如果将这些活动巧妙地安排到美术课堂中去, 就既可以解决学生参赛质量问题又能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因为开设专题辅导培训课, 既能体现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补充拓展的作用, 又可以极大张扬学生个性, 刺激学生创造能力向纵深发展。学生都渴望获得奖励, 并且很多学生都具有竞争意识、拼搏精神, 通过参加美术或其他比赛, 可以使学生很大程度上得到各种锻炼或获得成功体验,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2.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 节日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如传统的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专门节日的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地方特色的洛带水龙节、火龙节, 龙泉的桃花节, 等等。每个节日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底蕴, 我认为把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喜庆节日当作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将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比如春节, 学生对这一节日了解多少?学生喜欢用哪些形式来欢度自己的节日?如果举办一台晚会学生知道如何布景吗?这都可以作为很好的课程资源用于教学。学生生通过学习, 不但了解了春节的来历, 还学习了舞台背景设计的基础知识, 也对学生传递了思想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美术的乐趣、用途, 很多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我认为, 各个学校完全可以充分挖掘节日文化, 特别是学校所在地区的地方性节日文化中的美术文化资源。

三、利用地域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地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在开发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自然资源, 包括自然景观, 有城市、社区、校园等;自然材料, 有沙石海贝、瓜果作物、花草树木等。仪征盛产雨花石, 这里富有不同形状不同色泽的雨花石。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身边的材料, 观察这些雨花石天然形成的颜色, 将他临摹下来, 平涂在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上, 并将全班同学的色块作业收集起来, 拼贴在墙上用来装饰我的学习、生活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利用看似普通的随手可得的泥土, 回到童年来玩玩泥塑。

第二是文化资源, 包括传统美术文化, 我们还可以把社区的一些公共文化设施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如具有特色的建筑, 包括桥梁、街道、商场、农贸市场、公园、富有特色的民宅等等, 都有可以作为学生描绘的对象。这些学生熟悉的设施, 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术。开发并利用这些资源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思想。

充分利用本土材料进行创新教学。一方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并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自然材料的利用意识及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 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有利于学校课程管理和决策民主化、课程资源优置化;又有利于教师专业精进, 学生素质发展和学校办出特色。由此, 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开发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校本资源。

摘要:新《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了灵活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选择具有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与美术新课程理念正好契合。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 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兴起, 是社会发展, 课程改革的产物, 也是对美术教师的挑战。

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资源 篇3

【关键词】自然资源;农村;美术;课程资源

教育改革以来,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因师资力量,家长意识,经济基础,人文涵养等因素,造成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就我区美术教育现状来看:在并区前曾是百强县市之一,地域和经济较其他偏远农村优势是凸显的,但在调查中,我区专职美术教师尚不过半(包括非美术专业和即将退休人员),师资资源尚且如此,其他教育资源的匮乏不言而喻,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农村美术教育,致使农村的美术教育相对滞后。

1 前言

我国教育部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中指出:“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教材”;《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化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进行美术教学。这一教育指导思想,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果能将自然资源变成丰富的教育资源,那么农村的美术教育可能会呈现另一派令人振奋的现象。

我们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根据课程标准内容努力挖掘了一些可以丰富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自然资源,编写了一些适合本地域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补充了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不足,是丰富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2 首先我们对农村随处可见的泥土进行了开发和教学尝试

我们选用的泥土是普通的泥土,因为胶泥在山区农村很多,在非山区不很普遍,普通泥土在农村房前房后,村口河边,田间道旁,随处可取;而且泥土具有无毒无臭,柔软湿润,可塑性强这些特点,是极好的美术资源,而且在雕、刻、塑这方面的美术经典作品也很多,在借鉴,模仿,欣赏、创作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有大量的资源可供参考。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不论什么学段造型表现的塑形能力的都是基本的技能培养目标。玩是学生的天性,我们让学生从起初的随意玩泥、学习捶打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逐渐掌握了搓、团、捏、压等技巧,也能熟练地运用牙签等综合材料对泥进行拼接、刻画。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四大特征(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实践性、强调愉悦性)和各种综合能力都能得到很好体现。同时玩泥巴对学生的健康发育也很有好处,手指运动不但可促进手骨成长,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开发智力。尤其是在处理普通泥巴晒干就容易开裂的问题上,我和学生集思广益、上网查询、反复实验、不断尝试,终于找到在淘泥去沙后加入适量凡士林油和白乳胶,然后慢慢阴干的方法能使作品不开裂,长时间保存。干后还可以打磨、上清漆或颜色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技能的培养,造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3 我们对玉米皮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尝试教学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蜀黍族玉蜀黍属玉米种,学名玉蜀黍。玉米皮是指玉米果穗的包皮,玉米在大部分地区称之为棒子,玉米皮在大部分的农村俗称棒子皮。玉米皮容易点燃,但不耐烧;不易腐烂,不能做肥料;即不能沤粪,又不能当柴烧,所以每年收秋后,成堆成堆的玉米皮是本地农村最头疼的垃圾,玉米皮简直成了秋收以后农村最大的“白色”污染。但是玉米皮质地柔软,纹理清晰,色泽质朴,叶片宽大平展。可进行剪贴描画;可进行折弯、编织;也可以染色,可塑性非常强。有许多地方用玉米皮发展编织业,也有用于玉米皮作画的,能不能变废为宝,把令人头疼的“垃圾”变成有益的美术教学资源呢?

我们根据玉米皮叶片宽大,质地柔软,可弯曲易折叠的特点,进行了原色平面和立体两大领域的探索研究。经典作品虽不太多,但玉米皮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和表现张力,在花卉的纹理和衣服的肌理处理上比纸和泥的操控性和表现力还要好。技法上我们借鉴其他材质的创作方法,运用剪贴、编卷、折等多种手段进行造型表现。就拿编来讲,编麻花辫看似简单,可现在别说男生,连女生也不太熟练,更何况编还分平编和拧编,单股和多股之说;不同的表现需求,就需要不同的表现方法。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讲作品的构图,形象的表现,材质的纹理和色泽,就连技术熟练程度和组员之间配合默契度都会影响作品的表现力。小小的玉米皮在学生的精心设计制作中变成别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美术技能,提高了美术综合素养,同时还变废为宝,提倡了绿色环保。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我们对石头进行开发尝试

在农村周边最不缺的就是形态各异的石头,有适合进行绘画创作的面,加上石头所居的特殊纹理和质感,绘画效果是纸质材料不能实现的的,石头稍经打磨便可以上色,可以多次冲洗修改,且干后颜色不易脱落,因此尝试开发了 “石头画”创作系列。

石头画创作具有双重特性,因石头质地坚硬,不具备可塑性,石头本身颜色丰富,因此在创作中即要针对石头的形状来考虑主题与构图,又要考虑石头本身的底色在着色上的变化,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收集的各类石头的形状、特征、色泽,去大胆想像、拼摆、构图,进行拼贴画和情景画的创作练习。在反复多次尝试中,学生在构图、造型、色彩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5 小结

农村入冬或春初的广阔田野,枯草遍地,这些枯干草,也是美术的好材料;麦收后的麦秸还是编织粘贴的好材料,还有各种农作物的果实等等。只要用心观察,深入研究,这些都可以变成在农村的美术课程资源。

所以自然资源的开发是丰富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美术标准》中指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与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农村有着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在这里仅仅是抛砖引玉,如果广大农村美术教师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进行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充分挖掘本区域的自然资源,使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熟悉的材质中发现美、欣赏美,进而达到创造美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提高农村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

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资源 篇4

内容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加快素质教育推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进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新社会合格的接班人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农村的美术教育因为所占比例大,范围广,更是不容忽视。然而在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美术教育据笔者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则更为严重。影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部分就是没有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 小学美术 校本课程 思考

正文: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发展教育,国家出台了《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纲要》对教育、教师、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进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新社会合格的接班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美术教育作为普及面最广的基础教育更是不容忽视。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美术教育,据笔者调查了解,整体情况令人堪忧。虽然农村小学大多数都能按国家课程开设标准开设,但是在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这其中,影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有三方面:硬件设施还有待继续完善;师资力量匮乏;以及美术校本教程缺乏。三方面对于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更难为的就是没有一套适合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章节专门阐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在美术资源的定义上就明确了包含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对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来说,由于美术教育的特殊的以直观性为主的教学方式,校本美术教程就显得在美术教育中十分重要了。而就目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来看,据笔者调查基本为零。总结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师资的水平不高,面对美术校本教程的开发不具备能力,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对待美术校本课程的理解还没涉及。以下就笔者在农村一线参与美术教学工作多年来对于农村小学美术校本教程开发所作的一些探究提供几点思考:

一、关注农村美术校本课程的兴趣性

《新课标》将小学阶段分为两个学段,提出总体的目标要求,综合联系生活,文化,情感和科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乐趣和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校本教材的开发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开发的教材能吸引农村孩子的兴趣。农村孩子大多数小时候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感知,因此做美术校本教材首先要考虑激发这些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根据小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和周边自然、人文等环境特点相结合的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关注农村美术校本课程的适用性

在《艺术新课标》的“课程内容”这部分总体结构中就明确提出:“提供实现各学段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均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选择利用,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改编。”【2】

在美术《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第三章“美术新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里,美术课程资源内涵和范围的变化中就详细表述了: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运用身边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教学。【3】

《新课标》将小学美术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较之旧课标,在内容的要求上能更贴近生活,主张教师开发身边的校内、校外美术教育资源。在校外资源的开发方面,农村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青山,绿水,田野,庄稼,家禽„„贴近孩子的生活。例如:

1.树叶贴画造型教学。农村学生对于山水、树木的感情异常深厚。形状各异的树叶比比皆是,为农村孩子树叶贴画学习提供了绝佳的素材资源。树叶贴画既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他们的生活,又经济实惠,还能提高孩子的观察、思维、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小学生,造型方面我们可以降低要求:课前可指导学生采集各种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树叶,放在书里面压平,阴干备用。美术课上先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图画纸上勾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

2.麦秆造型教学。麦秆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只是吹奏乐曲的玩具,其实,麦秆因为其整理后较干净,好摆弄的特点,可以开发出让学生利用其造型的教学。早先,农村人就有用麦秆编制家庭生活用品的习惯,如扇子、席子等。打完麦子的麦秆,如今在农村都没人需要了,孩子们挑选一些,整理干净,剪整齐。取材方便,还易于保存。作画用的工具也简单:利用胶水贴在纸上造型,很有特色。

3.布贴造型教学。在中国,布贴画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它源于历史悠久、应用极广的民间刺绣的贴补工艺。而作为美术绘画的一种独立表现形式,它又给人一种崭新的印象。如今农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花样日益繁多,为此,布贴艺术造型教学,既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好方法,又能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可利用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布角废料,剪贴成不同题材的布贴装饰画。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用布贴画扮亮教室和自己的家庭。

4.豆子粘贴画。豆子粘贴画也称豆浮雕,豆粘画,源于民间用五谷做画的习俗,在民间基础上,依据豆子的本色创新,充分利用各种豆子五谷的内外壳、形状、豆茎、豆杆、纹路、天然颜色等(甚至利用虫子咬过的痕迹)粘贴做画,既环保,又美观。在农村,家家都有各种豆子,材料比比皆是,随手拈来。课前教师可根据需要,让学生带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引下作画。

5.蛋壳画。利用整蛋壳或碎鸡蛋壳做艺术画,材料新颖,可以根据农村孩子熟知的身边事物,描绘和创造出不同的人物风景。这种新奇的绘画方式在农村可以普遍推广。鸡蛋对于每个农村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材料就在身边,既环保,有能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蔬果、粮食、石子、树皮、树根、吹塑纸、瓷砖、易拉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关键是教师要能首先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素质,这样,你的美术课才能吸引人。

三、关注农村美术校本课程的科研性

在开发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之前的工作是大量而繁杂的。“美术课程资源的转化,包括了一系列资源的开发、筛选、论证、转化,进入课程的时候,还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进入实施阶段。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付出脑力,还要付出体力,不仅需要灵感,更需要较强的研究能力。”【4】

在整合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资源时,需要美术教师团队做出规划,做到根据农村孩子生活、素质和年龄特点来整体规划本校一至六年级的美术校本课程。切勿随意,这样反而打乱学生美术学习的规律和打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位农村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农村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P4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P1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 篇5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奋斗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 长:苏国喜

副组长:李太茂 杨保柱

成 员:张 霞 周海营 张志森 黄干强 张登峰 李 珂 朱东升 吴 娱 张 丽 吉雅丽 许聪慧 王爱萍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乒乓、排球、篮球、足球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如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科技创新、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通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3学习--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实施

一、实施流程(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

(2)排课

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

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及学校安排中的实际困难,克服学生选课中的兴趣主义倾向,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避免学生选课中“想选就上,不想选就不上”的现象。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

学生要按时出勤,遵守学习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学分应纳入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

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校本课程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1)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密切联系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有现实意义 *课程宗旨较好体现现代价值观念

*对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切实帮助(2)课程目标的确立 *目标明确、清晰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

*能考虑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3)课程内容

*体系完整,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编排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含量高(4)课程评价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1)指导思想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2)目标内容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3)指导过程

*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设疑激趣 *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设计训练针对性强,方法灵活、生动

(4)教师素质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板书科学、新颖、美观(5)全体性

*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全体学生都有收获(6)全面性

*掌握学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7)主动性

*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8)创新性

*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3、对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学时成绩(C),即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成绩;超过90%,可计满分;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业成绩(P),即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资源 篇6

1.继续加大优质人力教育资源开发管理力度,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培训师的作用。使教师论坛成为荣誉的圣台。

3.继续全面深入开展教师开放课等级认定活动。设计、试讲、开放、听课、评课、反思,各个环节要抓到实处,并注意经验材料的积累。力图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加速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4.继续加强教师学习团队建设。培养教师团队合作意识。鼓励互帮互学。建设教师信息交流平台。继续开展教师学习、读书活动。

5.继续建设好教师专业发展博客档案,开展教师博客教研。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交流互动性更强,更持久,使“对话式校本教研”不受时空限制。新浪博客还可发表课堂精彩视频片段。为督促工作开展,年末对优秀博客教研组给以奖励。

6.加强教育科研工作,重点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同时,引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更高级别的课题研究。形成爱科学,研究问题的良好风气。具体校本课题规划要点有:

二类校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怎样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老教师发展瓶颈问题

影响团队合作的原因及对策

怎样预防校园恶性暴力事件

怎样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优质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性研究、

范文网

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

怎样加强集体备课,利用团队合作,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工作效率

怎样利用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等

7.加强校本培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的传承,搞好校刊编辑,和学校教育、教学资料汇编工作。作好公开课资料、摄像光盘管理工作。

8.配合市继教办搞好教师学科培训、教材培训工作。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案例 篇7

普通高中美术教学基于民间艺术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填补美术课程资源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空白, 而且有利于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将民间艺术引进校园, 作为校本教材加以开发应用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实践。

地方民间艺术作为校本教材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点,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美术课堂教学氛围。民间美术校本课程是用身边的艺术教学, 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民间艺术之美, 从美的艺术中产生情感, 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效果。民间美术的欣赏学习可以摆脱以往教学中空洞的内容和形式。传统美术欣赏课只能以印刷品的美术教材完成教学, 欣赏范围狭隘, 内容简单枯燥, 这显然不能达到艺术欣赏之目的。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地域广阔, 民间美术丰富多彩, 其中有取之不尽的艺术精华。民间艺术作品、民间艺人、民间艺术作坊、民间艺术制作工艺等是最具艺术价值的开放式博物馆。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民间艺术的过程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涉及历史、人文、艺术等诸多问题, 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无形地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是在学生参与的前提下进行的, 学生在欣赏研究每一种美术作品之后, 都有一种创作的欲望, 让他们亲身实践创作自己的作品, 并汇报展示, 这样学生就可从自己的成功中获得鼓励, 激发学习艺术、创造艺术的积极性。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对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美的艺术的抢救, 是对地方民间美术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可以培养民间艺术的继承者和保护者。

笔者所在的庆阳市属于陇东革命老区, 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 其中环县皮影、庆阳香包刺绣、剪纸、石刻、面塑等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享誉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遍布各县, 庆阳香包刺绣等民间艺术产品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产业, 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现以庆阳面塑艺术为教学案例:

庆阳面塑以陇东黄土高原生产的小麦面粉为主要制作原料。该原料的使用既经济又方便, 获取途径便捷, 易于学生大面积普及创作;面粉原料的制作工艺和方法步骤简单, 易于掌握;面塑作品的创作类似雕塑, 其造型手法灵活, 可大可小, 可简可繁, 易于成型;创作自由, 灵活度大, 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激发学生情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面塑艺术作为校本课程可以在学校大面积实施, 教师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 可以将面塑艺术教学向课外延伸, 组建班级、校级面塑美术研发兴趣小组, 定期开展活动。

教学案例一:面塑动物作品的创作。

步骤1:材料工具准备: (1) 指导学生用盐水将小麦面粉搅和, 加入适量的防腐剂, 柔软硬度以适宜定型为好, 然后根据需要将搅拌好的面团分成若干小面球。 (2) 小面球中分别加入品红、品黄、品蓝、白粉、锅烟黑等需要的各种颜色, 反复糅合至均匀为止, 最后揉成光滑的彩色面球备用。 (3) 准备好刮切用的小刀、竹针或牙签、小木棒、剪刀、梳子等工具。下面以面塑公鸡为例介绍制作过程。

步骤2:制胚:选用鸡蛋壳、易拉罐、小塑料盒等废旧物品, 通过烫眼、切剪、折扎、用细铁丝控固等手法制成公鸡骨架。

步骤3:创作: (1) 用白色面球覆盖骨架, 做出大公鸡的大致形状。 (2) 用红蓝等所需色彩的面球粘接大公鸡的头和尾。 (3) 塑造形象:采用揉、搓、压、粘、贴、提、拉、挖、捏、剪、挑、等方法处理公鸡头、尾、翅膀、腿等细节, 插上大头针连接主体。 (4) 精雕细琢, 整修完成。

教学案例二:面塑人物的创作和模型设计。

(1) 人物形象制作。师生之间可以共同讨论确定感兴趣的人物创作题材。面塑人物创作应给予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 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卡通人物形象是学生最钟爱的, 班级典型同学形象的创作也是最佳选题, 鼓励学生考虑如何抓住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2) 面塑家园、楼宇、汽车、飞机等模型设计是比较费时间的较大型创作。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面塑作品, 这类作品的创作应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 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展评, 也可组织面塑模型创作比赛等。

教学案例三:项目研究。

将庆阳面塑艺术作为选题, 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任务之一供学生完成。 (1) 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深入乡村调研与庆阳面塑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事件、民俗习惯等。 (2) 组织学生探访当地著名的面塑艺人、工艺大师, 收集整理其艺术简历、研究其艺术形式和特点, 收集民间艺人的面塑作品和资料等。 (3) 依据调查结果撰写书面研究报告, 并在课堂上交流调研成果, 出版研究成果集册。 (4) 根据调研中对庆阳民间面塑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创作方法、技巧等的认识, 进行面塑作品再创作。 (5) 举办收集到的民间艺人面塑作品及仿造作品展览。

普通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必须基于民间艺术。观察学习、研究创作、反思评价要有机结合起来, 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民间艺术作品收藏展, 学生民间艺术学习创作汇报展, 通过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要改革评价制度, 对学生民间艺术校本课程的学习情况, 如兴趣爱好、态度表现、学习成果等做出等级评价。要建立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同学共同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每一件优秀作品要做出肯定, 让学生从自己的成果中获得鼓励,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民间艺术是宝贵的财富, 是最直观、最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民间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使学生从当地民间美术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最终实现人文素养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

摘要:民间艺术是宝贵的财富, 是最直观、最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庆阳市的皮影、香包刺绣、剪纸、石刻、面塑等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享誉全国, 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民间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使学生从当地民间艺术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

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资源 篇8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许多地区都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我校因地制宜地借助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依靠本土的材料和资源去开展美术教育,努力创造富有本地乡土特色的美术作品。下面,我结合我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乡土美术教学是精神和情感“归家”的“帆船”。当今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似乎被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建筑物、时装等所迷惑,成为消费品的精神信徒。特别是学生,当提到旧时的水车时他们不知水车为何物。在现代生活中,时代性、科技性、技术性、虚拟性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和视野,当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此重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下一代找回精神的家园,让他们生活在真、善、美之中。

通过对农村美术资源的开发,对农村美术资源的了解和发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感知,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朴素精神,激发学生爱我家乡的情感和意识。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途径

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题材也是多样性的。农村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应把视野局限在教室当中,而是应想方设法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涉猎美术文化的天地,面向日月山川,感受花鸟虫兽,体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唱响人类的壮歌,翻译大脑深层的种种信号。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泰顺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有“稀世珍宝”的古廊桥;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仕水碇步;有布局讲究、建造精致的古村落;有规模宏大、做工精致的胡氏大院;有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包氏宗祠、地据山水之胜的承天氡泉等。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如《家乡的桥》这一课,通过自己和美丽的廊桥合影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并且通过廊桥与现代的桥以及其他地方的桥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廊桥特有的美感。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我们学校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许多植物在学校里基本上都能找到。如四年级《花卉写生》一课,我就把学生带到了校园来写生。写生的形式是多样的,可采取素描、线描、蜡笔、水彩、钢笔、淡彩等多种形式。一节课下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学生那一幅幅形式不一而又流露自然感情的画面上表现出来了。

3.利用家乡的木偶戏资源进行教学

泰顺木偶戏不仅历史悠久,名目繁多,而且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唱腔道白等诸多方面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我将家乡的木偶戏资源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木偶人物的形象设计。同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木偶戏的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木偶戏,各种不同的木偶人物,色彩鲜艳的服饰装扮、幽默诙谐的道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动手画画木偶人物,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去体验民间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益补充。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百家宴”、传统的“端午节”、春耕农忙过后的“斗牛”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反思与展望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将农村本地的特色注入生命的活力。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把家乡的特色发扬出去。把农村乡土美术推到一个新的起点。乡土文化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其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它的学科跨度大、容量广,操作性强,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学生的农村美术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乡土的美术资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们的农村美术课堂将会形式各异,多姿多彩,大放光芒!

参考文献:

辜敏,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4.

上一篇:初一关于朋友的作文下一篇:爱心募捐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