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编者按: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际遇,每个时代亦有每个时代的主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肩负着自身改革发展和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双重使命,迫切需要一批能够广泛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新型智库,为国家战略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论文 篇1:

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摘要】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关于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具体研究和教育启示四个方面。建议拓展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理论深度,扩大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范围并丰富其研究方法和视角,加强儿童朴素理论学前教育应用研究。

【关键词】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展望

教育教学如何进行? 回答此类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明确如何认识和看待儿童。然而,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低估儿童。这使得我们可能错过儿童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研究表明,儿童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是有自己的理论的,我们称其为儿童朴素理论。近年来,儿童朴素理论成为学者探究的热点之一,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我国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相关研究, 总结并探讨未来研究的趋势,对于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研究者提出儿童在不同领域中的认知发展不是同步的,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同样具有理论性,是可以与成人的理论类比的。儿童朴素理论所强调的特殊领域观点和儿童同样具有理论的观点逐渐得到更多研究的证明。

近年来,国内关于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起来。利用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以“儿童朴素理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人工剔除后,共检索到97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章64篇,硕士博士论文24篇,相关会议文献9篇。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可将有关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情况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是我国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专门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1995年,王文忠在《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研究的一种新趋势》一文中,介绍了朴素理论的基本定义和意义,并综述了已有的有关儿童朴素生物学、朴素物理学、朴素心理学领域认知发展的研究。〔1〕这是我国最早的相关研究。2000年,朱莉琪、方富熹有关学前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相关研究,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领域特殊性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为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提供了心理学依据。〔2〕直到2003年,鄢超云在《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一文中第一次从学前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儿童朴素理论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教育意义,开启了国内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3〕从一开始对国外已有的有关儿童朴素理论的“理论论”进行研究,到对儿童朴素理论的含义、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理论研究在不断深入。在具体领域的朴素理论研究中,研究者运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儿童是否具有这些朴素理论;在分析儿童朴素理论对学前教育的意义时,研究者主要探讨其对幼儿科学教育及幼儿生活课程的启示。

二是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多样。作为研究对象,学前儿童有着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如好模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情绪波动大等。为了客观有效地研究学前儿童的朴素理论,除文献法外,研究者在不同领域的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中采用了较为适宜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朴素生物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主要运用了访谈法和测验任务法。其中较为常用的访谈法是开放式访谈法和结合图片的临床访谈法,常用的测验任务法是分类任务法和判断选择任务法。在朴素物理理论的研究中,研究者除常采用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外,还运用了情景任务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法。其中问卷法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与普通问卷有所差别,会考虑学前儿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朴素心理理论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采用实地观察法和利用图片故事的个别测查法。在朴素经济理论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采用个别面试、口头报告、情境设定的方法,也有研究者采用行动研究来了解学前儿童对基本经济概念的认知。还有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儿童对某些具体概念的认知,如对“艺术”“二孩”“友谊”等概念的认知,除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外,还常采用实物分析、照片访谈法等。

二、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内容

(一)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概念内涵

已有研究在儿童朴素理论内涵的界定上大多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朴素理论是儿童对一些观念、现象的潜在规律认识的松散联合。〔4〕朴素理论是与科学理论、成熟的理论、正规的理论相对而言的,所以也被称为天真理论、似理论、直接理论、前理论等。〔5〕朴素理论是指儿童在某些领域中所得到的非正式的前科学的知识,是能够对此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本体进行区分的,是能够用该领域知识对该领域的现象和事件進行因果解释的;是在该领域内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因果解释框架的。〔6〕学者们无论是从儿童朴素理论所包含的内容,还是通过儿童朴素理论与成人理论等其他理论的比较,或是从儿童朴素理论的性质去界定,所得出的儿童朴素理论的内涵都是基本相通的。

(二)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基本特征

儿童朴素理论与其他理论不同,其基本特征也是有别于其他理论的。鄢超云整理国外相关文献后提出,儿童的朴素理论是一种框架性理论,强调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且具有预测和解释的功能。〔7〕石辉将儿童朴素理论与成人的理论相对比,并结合观察案例总结儿童理论所具有的特殊性,认为儿童理论是自然的、朴素的、原初性的、人性化的、直觉的、具体的、经验的。〔8〕

(三)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具体研究

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朴素理论研究中,有关朴素生物学的研究最多,主要集中在幼儿对生物生长繁殖、遗传、疾病以及死亡的认知等方面。早期有关儿童对生物现象认知的研究主要是探究儿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认知发展,而近期研究主要讨论学前儿童是否具有独立的朴素生物理论。朱莉琪、方富熹通过实验发现学前儿童生长维度上的朴素生物理论是逐渐形成的,从学前儿童认知生长现象的角度为解决其是否具有独立的朴素生物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9〕鄢超云等人结合已有实证研究,得出学前儿童对遗传这一生物现象有相当合理的认识。〔10〕朱莉琪、刘光仪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在以疾病为指标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分类作业中,其认知成绩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对疾病原因的解释也表现出朴素生物学认知。〔11〕商瑜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和扎根理论的自上而下的分析路径,研究了死亡的特征、原因和感受背后幼儿的内隐观点。〔12〕近期有关学前儿童对遗传、疾病、生物生长繁殖以及死亡认知的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知识,但由于研究者所选取的认知维度和研究方法不同,各项研究的可比性较差,所研究的几个方面也并不能代表生物理论的整体。可见,已有研究并未对学前儿童是否具有朴素生物理论做出明确回答。

关于朴素物理学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研究了幼儿对光影、力与运动的认知。李婷、莫秋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对“影子是如何产生的”“影子又是如何消失的”这两个问题的探讨, 发现学前儿童对“影子”的认识与解释有着自己的朴素理论。〔13〕孙乘综合采用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总结分析出学前儿童对影子的理解经历了从具体形象感知到理解表面因果联系再到理解深层因果联系的过程。〔14〕罗盘等人通过让幼儿绘画运动轨迹的方式测试幼儿对作用力、惯性、运动与力的关系三个方面的认识,发现幼儿还不能科学掌握与物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在考虑影响物体的因素时只能考虑到力的方向、大小和初速度三个因素中的一至两个。〔15〕这些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对发生在其周围的各种物理现象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认识和理解就是学前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

近来,也有少量关于儿童朴素心理理论和朴素经济理论的研究。这进一步证明了儿童在各个特殊领域都拥有自己的朴素理论。事实上,儿童朴素理论的变化就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变化。

(四)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教育启示

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必将推动我们对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了解。了解学前儿童朴素理论,有助于我们反思幼儿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

1.学前儿童朴素理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幼儿对于许多知识、概念是有自己的朴素理论的,但在当前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普遍缺乏对儿童朴素理论的认识、了解和尊重。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会更频繁地表达和展现出其朴素理论,但并未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普遍不善于合理利用儿童朴素理论,使得教育脱离幼儿经验,最终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儿童朴素理论的视角下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十分有必要。

理想中的幼儿科学教育是“尊重错误”的,〔16〕是能够保留幼儿观点的。〔17〕对于幼儿科学教育中尊重和支持儿童朴素理论的问题,罗璇〔18〕、陆科言〔19〕、沈晓枭〔20〕等人的观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应注重倾听与提问,积极引导幼儿的体验和参与;应注重操作与实践,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应注重观察与思考,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2.学前儿童朴素理论对幼儿生活课程的启示

幼儿的朴素理论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幼儿园生活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幼儿园中的生活课程对于幼儿朴素理论逐渐向科学理论转化至关重要。

有研究者提出,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及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对于世界的看法,尝试理解幼儿的朴素理论,并引导幼儿朴素理论逐步向科学理论转化,让生活包含教育意义,让教育与生活相联系。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在游戏中,幼儿总会在不经意间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朴素理论。研究者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在幼儿朴素理论的引导下,为幼儿创设有益的环境,丰富区域游戏,促进幼儿朴素理论的发展。教学活动通常是通過主题的形式呈现的,教师通过关注幼儿的朴素理论可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进而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纳入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真正基于幼儿立场。〔21〕

三、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展望

(一)拓展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理论深度

我国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和文献量较少,理论深度和相关研究的各个方面都还存在不足。理论的清晰和准确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在内涵的界定和基本特征的总结上,研究者还需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拓展研究的理论深度。

(二)扩大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范围

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朴素理论的3大核心领域,其他领域的研究较少。事实上,学前儿童的朴素医学、朴素气象学、朴素地理学、朴素天文学、朴素生态学等领域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此外,可增加不同儿童各个领域发展的对比研究,如比较儿童各领域朴素理论发展是否同步、是否相互促进等;可增加不同性别儿童间的对比研究,因为已有研究中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同一朴素理论发展的研究较多,但对性别的考虑较少;可增加对儿童某一领域朴素理论发展的跟踪研究;还可增加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的对比研究,如城乡儿童之间或不同国家儿童之间朴素理论发展的异同,以寻找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创新点,扩大研究范围。

(三)丰富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方法和视角

当前,学前儿童各领域朴素理论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和测验法,主要是教师视角的。未来研究可选择使用马赛克研究方法,将传统的研究方法和儿童拍照、儿童图书制作、幼儿园之旅等方法相结合,〔22〕让儿童通过除语言外的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好地“倾听幼儿”。此外,研究视角可更加多样。已有研究往往局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未来研究可尝试打破学科界限,如从童年社会学、儿童人类学、儿童哲学等多视角出发,扩大研究的理论视野。

(四)加强儿童朴素理论学前教育应用研究

理论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当前有关儿童朴素理论视域下的学前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科学教育和幼儿生活课程两个方面,且研究还处于初级水平。儿童朴素理论的学前教育应用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实际操作。在儿童朴素理论视域下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应更注重其对具体教学实践的意义,使得研究成果对幼儿园教师真正起指导作用。在儿童朴素理论视域下的幼儿生活课程研究中,应对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的具体环节中儿童的朴素理论做出有针对性的研究,促进儿童朴素理论与学前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未来儿童朴素理论学前教育应用研究还应向其他方面拓展。

参考文献:

〔1〕〔4〕王文忠.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研究的一种新趋势〔J〕.心理学动态,1995(1):46-50.

〔2〕朱莉琪,方富熹.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发展的实验研究:对“生长”现象的认知发展〔J〕.心理学报,2000(2):177-182.

〔3〕〔5〕〔7〕鄢超云.儿童的朴素理论及其学前教育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2003(4):15-17.

〔6〕卿素兰,罗杰,方富熹.儿童核心领域朴素“理论”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5(2):497-500.

〔8〕石辉.儿童的“理论”:危機与拯救〔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9〕朱莉琪,方富熹.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9(3):31-36.

〔10〕鄢超云,刘岭梅,周咏南.为什么周老师眼睛那么大,郭子李的眼睛这么小:兼述学前儿童对遗传的认识〔J〕.学前教育研究,2004(12):11-13.

〔11〕朱莉琪,刘光仪.学前儿童对疾病的认知〔J〕.心理学报,2007(1):96-103.

〔12〕商瑜.朴素生物学理论视角下大班幼儿对生物死亡认知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13〕李婷,莫秋.幼儿眼中的影子:基于儿童朴素理论的视角〔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7(3):35-36.

〔14〕孙乘. 4~6岁幼儿对影子现象的认知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15〕罗盘,王明怡,梁熙.5~6岁儿童对“力与运动”的认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26-31.

〔16〕马磊.儿童朴素理论视域下的学前科学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2013(4):8-13.

〔17〕朱紫薇.基于儿童朴素理论,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J〕.启迪与智慧(中),2020(7):13.

〔18〕罗璇.儿童朴素理论视阈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4):28-31.

〔19〕陆科言.儿童朴素理论视域下的学前科学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3):85.

〔20〕沈晓枭.儿童朴素理论下的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8-9.

〔21〕俞雅琴.基于幼儿“朴素理论”,建构儿童生活课程〔J〕.启迪与智慧(中),2020(9):29.

〔22〕ALISON CLARK.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M〕.刘宇,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24.

作者:王雨菲 郑三元

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论文 篇2:

秉承太行精神努力打造国内一流高端智库

编者按: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际遇,每个时代亦有每个时代的主题。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肩负着自身改革发展和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双重使命,迫切需要一批能够广泛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新型智库,为国家战略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就建设中国特色智库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同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新阶段的中国,为中国智库的发展同样提供了肥沃土壤,智库已经融入国家决策的开放性平台之中,成为中国政策决策体制的一部分。可以说,中国的智库建设跨入了历史性发展的新时代,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时代的召唤,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层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同组建“太行发展研究院”。

2016年5月28日上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建的新型智库——“太行发展研究院”签约仪式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

智者前行,智库谋远。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太行发展研究院”的成立,为政府职能研究部门与高校之间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畅通了新渠道,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搭建了新平台,为新型智库建设拓展了新空间,标志着河南省高校正在凝心聚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发展,标志着河南省研究机构正在以实际行动迎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春天的到来。

近年来,“互联网+”“旅游休闲消费”和“智慧城市”等成为了最新关键词。当前,智库建设作为顶层决策咨询制度,已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各大智库也为国家和各地政府提供了大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建议。我们相信河南新型智库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6年5月28日上午,河南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与发展论坛暨“太行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杨小林出席了签约揭牌仪式。河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张涛、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云、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海松、河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处处长王亚洲、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承哲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投资协会、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科学院等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省内各高校社科管理部门领导和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以及学校师生代表等近3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大家济济一堂,饱含激情,共同见证这一盛会,为新形势下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输送了最前沿的理念,共同打造了一场智库建设的思想盛宴。

一次新尝试、新探索、新实践

新型智库建设如火如荼,各政府智库、高校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智库都在积极的探索。在此背景下,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影响力,与河南省理工大学联手打造一个新的智库平台,开启了新模式,对加强智库信息交流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也为双方带来了无限可能。

会上,谷建全首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太行发展研究院”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太行发展研究院’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将按照‘立足河南、服务河南、服务大局、服务决策’的要求,培养全球视野,聚焦全局问题,搞好战略谋划,积极前瞻研判,贴紧决策需求,提出应用对策,主动跟踪服务;认真履行共建协议,支持‘太行发展研究院’ 清晰角色定位,明确研究方向,科学选定课题,打造鲜明特色,积极探索新型智库建设的新模式、新机制,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谷建全在致辞中介绍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来完成的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以及正在实施的2016—2020年新型智库建设规划。他强调: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河南理工大学将秉持开放合作精神,凭借良好发展基础,创新合作发展模式,共建“太行发展研究院”,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建共赢,是政府职能研究部门与高校联手共建智库的一次新尝试、新探索、新实践。

谷建全站位高、有指导性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与会人员对“太行发展研究院”今后的发展路向充满信心。

“河南理工大学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的‘太行发展研究院’,将依托学校相关学科的建设优势以及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整合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相关研究力量,为省委、省政府和焦作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杨小林在致辞中对“太行发展研究院”指出了发展方向,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按照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要求,以服务改革、服务决策、服务社会为目标,坚持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不断凝练研究方向,汇聚人才队伍,优化学术梯队,围绕河南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生、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和综合性问题,着眼省委、省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决策研究,力争产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

张涛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高校新型智库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地从改革开放的现实中凝练课题,汲取营养,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形成了一批高端智库。但是,也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智库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智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不够高,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多,高校教师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安排,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创新,科研评价、人才激励和成果应用转化机制还不能适应智库建设需要。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认真加以解决。”针对高校新型智库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带来了最新政策消息,“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于近期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河南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以研究解决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破解河南省改革发展难题为根本任务,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河南高校智库品牌,到2020年初步建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河南省新型高校智库体系,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目标定位决定着发展的高度。据了解,太行发展研究院的目标定位是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尽快建成全省具有重大影响、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新型智库。主要聚焦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以及综合性问题,面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开展应用对策和决策咨询研究;在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积极作为;争取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形成若干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咨政建言和社会服务功能,为省委、省政府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

与会的领导与专家一致认为,“太行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有利于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和水平,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届高端的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论坛

问题导向是智库的一个本质特征。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需求牵引,善于敏锐地发现社会热点难点、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聚集起一流的专家队伍,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在国际国内发出“声音”,这是高水平的高校智库建设最基本的要求。

在当天的论坛中,11位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学术报告。他们围绕智库建设问题深入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太行山,好像一位老人,饱经风霜,历尽沧桑,胸怀坦荡,坚韧挺拔,执着追求,进取不止。‘太行发展研究院’要秉承太行精神,深度挖掘太行精神,聚焦智库建设,变愚公为智叟,做服务中原发展的促进者、先行者。”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对“太行发展研究院”所秉承的精神做出了诠释。他强调:“国家十分重视智库的建设,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社会构成越来越复杂,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决策难度越来越大,诸葛亮式的军师参谋明显不足,智囊团参谋部这个储备大量人才和智慧并能及时准确提供决策方案的智库建设迫在眉睫。”

“尽管高校智库在我国智库总量、综合影响力排名、专业影响力排名中占据一定席位,但与官方智库相比可谓差距悬殊,且高校智库高度集中于仅有的一些国内顶尖高校,高校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没有显示出整体的力量,因而对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也远远低于官方智库,这与高校作为社会‘轴心组织’的地位极不相称。”郑州大学原党委书记郑永扣指出,“高校智库要想成为‘活跃智库’,必须进一步提升智库的专业化水准,凸显智库的独立性特征。专业化是智库的根本特征。智库是一个独立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并提出决策建议的专家组织,是‘思想工厂’。智库成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能力,他不仅能生产思想,而且更要能够把思想转化成思想产品,并把思想产品推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智库,亟需造就一支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专业人才队伍。‘独立性’是智库产生高质量研究成果和提升政策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智库的独立性,不仅是从智库的组织属性和经费来源的意义上说的,更重要的是从智库的秉赋和精神属性意义上说的,其中,思想独立是核心。智库只有客观、理性、不受干扰地独立进行研究和判断,才能贡献出公正、公平、科学的研究成果。”

针对高校新型智库存在的一些问题,张涛也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发挥独特优势,勇于使命担当。河南省高校有10万多人的教师队伍,全省80%以上的科研工作者集中在高校,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把这些人才和智力聚集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智力资源优势。高校要发挥好这种优势,把智库打造成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高地,并使之相互促进。其次,要瞄准重大问题,服务工作大局。在当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加强我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从事关国计民生的全局问题和长远利益出发,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决策以及行业、区域发展急需的重大课题,围绕打造“四个河南”和推进“两项建设”,以解决河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再次,要深化综合改革,激发智库活力。建设新型高校智库,关键在于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科研潜能。最后,要加强规划领导,营造良好环境。要发扬科学精神,尊重智库建设规律;要广开言路,集中民智,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政策建议的切磋争鸣、平等讨论,使多样化的见解、见识得到释放,使多方面的智慧、智力得以迸发,营造有利于智库发展的良好环境。

“智库的运行模式应当坚持改革创新,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符合国情、适应现行体制的模式:一是以国家和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高端智库。深化重点研究基地运行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和弹性经费制度。二是实施社科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建设计划,促进智库研究手段和方法创新。高度重视智库机构中计算机系统专家队伍建设,围绕内政外交重大问题,重点建设一批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和以模拟仿真和实验计算研究为手段的社会科学实验室,为智库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方法支撑。三是以‘走出去’计划为依托,扩大各类智库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四是完善结构布局,创新组织形式,重点建设一批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基地,支持高端智库参与国际学术组织、举办创办高端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承哲对智库的运行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智者前瞻 智库远谋”

近年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省政府领导的从事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研究机构,在事关河南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向、目标及战略举措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发展作出了贡献。

谋定而后动,创新以致远。“太行发展研究院”的组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全面整合学科、人才等优质资源,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首次与高校合作的新探索。

智库是未来的“瞭望者”、战略的“谋划者”、决策的“建言者”,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站位高不高,决定了智库水平高不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建立智库不是研究机构简单地翻个牌子,也不是研究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决策模式的改变、思想生产的转型。顶天立地,方能高看一眼、深看一层。目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正在实施2016—2020年新型智库建设规划。他们将坚持借力发展、开门开放、共享共赢的新思路,接受市县、企业、部门、院校的委托研究,拓展社会化需要,对接政府决策,建立合作机制,强化合作管理,努力建成科学评估重大决策的重点机构、准确解读重大政策的新型组织、有效整合智库资源的高端平台。

论坛举办的同时,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院长和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暨太行发展研究院建设研讨会也同步进行,谷建全应邀出任太行发展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章程》,与会专家并就太行发展研究院如何发展提出了建议。

不拒细流,方可成江海。适应当今世界开放、协同、共享的创新发展大势,坚持集聚资源、开门开放,我国的新型智库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殷殷之心,拳拳之情,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梦想,“国之智囊”行进在路上。[ ]

作者:郭林涛 潘慧琳

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论文 篇3:

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有奖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

为进一步繁荣经济金融学术研究,打造集中展示经济金融优秀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山东省金融学会秘书处与《金融发展研究》编辑部现联合组织“改革开放40周年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有奖论文征集活动。

一、论文主题

论文应紧扣“改革开放40周年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主题,拒收已经公开发表的纸质或电子版论文,覆盖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 与金融市场发展创新相关的问题。

2. 金融监管领域的改革。

3. 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金融新业态研究。

4. 金融風险及其治理问题。

5. 区域金融发展变革及创新。

6. 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研究。

二、写作要求

征文选题力求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文献梳理全面,观点鲜明,分析有深度,字数以8000—12000字为宜,除题目和正文外,应具备以下要素: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三、投稿方式

征文请发至邮箱:jrfzyj@vip.163.com;请在邮件主题中标明“征文”字样。截稿日期为2018年7月31日。

《金融发展研究》将择优发表征文。征集结束后,山东省金融学会科研工作委员会和《金融发展研究》编辑部将进行集中评选,获奖论文题目和作者将在山东省金融学会网站及微信公众号“汇研识金”上发布。

联系电话:(0531)86167352,86167412

山东省金融学会秘书处

金融发展研究编辑部

2018年5月

上一篇:药监局科室人员工作总结下一篇: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