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型经济发展理论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追赶型经济发展理论(共7篇)

追赶型经济发展理论 篇1

学用好《江泽民文选》努力实现我市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初读《江泽民文选》的粗浅体会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奋力推进赣州发展新跨越,是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学用好《江泽民文选》,把握时代脉搏,坚定赣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念与决心。《江泽民文选》是一部非常宝贵的文献。通过初读,受到很多启示。

启示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一文指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围绕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抓“十大体系”建设为重点的软环境建设,就是在积极打造有利于经济快速跟进和跨越式发展的对接平台。这是对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的可贵探索。

启示二:始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抓好事关全局的大事。《目前形势和经济工作》一文指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三条经验值得记取: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适应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抓好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近几年,我们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和次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加快了以交通、能源、信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确立了有色冶金及新材料工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和钨等四大产业集群。这些就是我们“重点抓好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今后还要一如既往地抓紧抓好。

启示三:增强做好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必须始终坚持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做好经济工作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文指出了抵御经济风险总的方针是:坚定信心,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沉着应付,埋头苦干,趋利避害。对赣州而言,虽然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二、学用好《江泽民文选》,密切联系实际,把创新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要面对“欠发达”这个现实,突出加快发展主旋律。赣州是欠发达的革命老区,经济长期落后,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我认为,赣州要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必须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之路。要把扩大经济总量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目标。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经济自主增长的活力。要牢牢抓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文指出:牢固树立农业是基础的思想,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在2004年9月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实践。从“三清三改”实现顺利起步后再深入推进。这也是用实践回答了江泽民同志上述论述的正确性。

追赶型经济发展理论 篇2

一、深刻领会追赶超越重要论断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追赶超越的重要论断, 是新常态下推动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遵循, 是对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 也是对未来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追赶超越是新常态下后发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追赶超越的重要论断, 既切合陕西实际, 又着眼全国发展大局, 是区域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是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略的丰富和完善, 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明确方向, 特别是对后发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表明, 后发地区的崛起, 一般都会经历一段快速发展的追赶超越期。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 各地历史文化、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 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一点也是要鼓励的。当前,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以中高速增长实现中高端发展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在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统一的前提下, 应当允许和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推动发展, 扶助和支持后发地区立足自身禀赋,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追赶超越, 能快则快、宜快则快、又好又快。

追赶超越是对陕西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陕西属于西部后发地区, 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经济总量偏小, 体制机制创新不足, 扶贫开发任务艰巨, 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多。但更要看到, 陕西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速, 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绿色版图向北推进超过400公里, 积蓄了后来居上的强大势能。破解发展难题, 推进扶贫开发, 保护生态环境,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必须加快发展。辩证审视陕西发展态势, 追赶有空间, 超越有优势, 正处在追赶与超越并存的关键阶段, 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是显著特征。

追赶超越是对陕西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当前, 改革进入攻坚时期, 发展进入关键阶段,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提出的“五个扎实推进”的要求, 从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发展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实现追赶超越。三者相互促进, 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可偏废。量的扩张, 就是力争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质的提升, 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创新, 就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坚持“四化”同步, 推进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还要系统推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坚持生态环境也是竞争力、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坚持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 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

二、牢牢把握追赶超越的重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追赶超越的重要论断, 从战略高度揭示了陕西所聚集的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蕴含的转型升级的巨大势能, 勉励我们要发挥优势, 积极有为, 牢牢把握追赶超越的重大机遇。

全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赋予追赶超越的使命担当。陕西正成为国家新的战略空间和经济增长极,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地区。目前, 有17个国家发展战略涉及到陕西, 从发展定位、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对陕西形成了全覆盖。陕西处在“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和向西开放的前沿, 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 当好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是国家对陕西的明确要求。陕西还肩负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使命, 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撑的有利地位,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放平台构建等方面可以大有作为。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陕西又迎来了发挥领先全国的科教优势、走在创新驱动发展前列的空前机遇。此外,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重要任务, 也极大拓展了陕西的发展空间。总体来看, 陕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为追赶超越提供了强大支撑。

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奠定追赶超越的坚实基础。陕西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 “四化”同步加速推进, 发展处于上升通道。能源化工产业持续迈向高端, 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新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迈出新步伐, 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西安港”成为全国最大的陆港, 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 进出口增速全国领先。学前教育、医药体制改革、保障房建设等民生工程成效显著。有条件农民进城、移民搬迁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系统化推进, 城镇化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深化改革起步有力,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 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这些都为陕西追赶超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潜能不断释放增添追赶超越的不竭动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陕西推动发展的多重动力相互叠加, 拥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规模速度型增长模式和质量效率型增长模式共同发力, 在投资、资源型产业持续发挥支撑作用的同时, 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快, 成长性良好的新支柱产业迅速形成。产业结构和优势产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高度契合, 为“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科技综合实力雄厚, 作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断增强。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富集, 能源产业居全国重要位置, 文化产业占比超过4%, 并有望成为支柱产业。

坚定信心主动作为赢得追赶超越的发展空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超出预期的困难,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 坚定信心、沉着应对、系统谋划、精准施策, 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担当, 埋头苦干, 奋力赶超, 在雁行破阵过程中领先作为。相继出台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文化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全面从严治党五个方面的重大方略, 采取了稳工业增长、投资拉动、金融支撑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从而确保了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 保持了基本面整体向好, 为追赶超越赢得了先机。

三、系统谋划追赶超越的科学路径

实现追赶超越, 要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 统筹发展与改革、调整结构与保持速度的综合平衡, 实现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 在不片面追求GDP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 又要坚持尊重经济规律,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确保调速不减势, 量增质更优。

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保持应有的发展速度, 迈向中高端发展水平, 是实现追赶超越的题中应有之义。陕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积极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现代产业格局。首先是不断优化动力结构。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进一步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稳定传统消费, 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升外贸水平, 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其次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展农田测质建档、精准施肥,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做大做强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新支柱产业;依托“互联网+”, 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最后是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围绕打造国家生态安全新屏障, 着力推进退耕还林、湿地保护, 构建关中柔性水系, 合理利用水资源, 实现绿色发展。

以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 持续扩大开放, 必须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 冲破利益藩篱和观念束缚, 把各项工作推向纵深。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和于法有据、系统化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全力推进改革, 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与全国同步的改革, 不折不扣积极推进, 做实做精做优, 对标沿海、领先内陆;示范引领性改革, 勇于探索创新, 先行先试、快出成效。二是坚持东西并重、内外并举, 促进国际国内资源有序流动和产业集聚,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空中、陆地、信息一体化的丝路经济带大通道建设, 高起点打造国际陆港“西安港”、全国高铁交通中心、国际航空枢纽机场, 构建“一带一路”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化贸易中心;加大对世界500强、行业领军和相关配套企业引进力度, 密切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科教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以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 围绕国家战略、新支柱产业培育和领军人才培养开展创新, 打造西安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结合国家级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产学研综合体, 以大企业引导技术研发, 带动提升整体竞争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及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卫星技术等领域, 加大创新力度, 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创新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以文化建设提升发展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是发展支柱产业的现实需求, 更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抉择, 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加快建设国家级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 力促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文化资源产品化;加大重点文化工程实施力度, 创建文化产业基地;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内涵, 探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 打造精品力作, 构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追赶型经济发展理论 篇3

“四稳”方面:一是消费保持平稳增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其中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分别增长8.5%和7%。汽车类销售增长0.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6.2%。限上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73.3%,对消费贡献率达到40%左右。二是价格涨幅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低于一季度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7.4%和5.8%。三是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夏粮总产479.1万吨,超过近三年夏粮平均产量。新增水果面积48.8万亩,设施蔬菜产销两旺,猪粮价比为11:1。四是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3.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1%,应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88.4%,小微和民营企业就业占到60%以上。

“四進”方面:一是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1%,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11%、50%。二是服务业加快提档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和投资分别增长8.2%、15.2%。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接待境内外旅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9%和21%。三是进出口保持正增长。在三星电子、美光半导体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外贸进出口增长11.7%,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四是三大先行指标稳定向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8%和12.2%;公路货运量增长5%;发、用电量分别增长0.5%和7%,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7.3%,较1—5月加快0.1个百分点。

主要抓了以下七项工作。一是狠抓项目建设促投资。出台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以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举办银企、民企对接会、PPP项目推介会,落实省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00亿元,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二是围绕产业升级稳工业。在继续抓好工业稳产促销,着力推进延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等深度转化项目建设的同时,出台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重大工程,非能工业增长13.9%。三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确立“1+5”政策体系。出台加快房地产去库存的11条措施。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方案已与国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四是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西安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获批。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投放成长性企业引导基金10亿元支持一批中小企业发展。五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首届丝博会分别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国内联合项目合同额117亿美元和6810亿元。新增旧金山、阿拉木图、柬埔寨等国际直飞航线。中欧班列西安线开行班次增长38%。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陕西主题午餐会、外交部陕西全球推介会等活动。六是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抓紧筹建。编制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首批试点与行政机关脱钩的147家行业协会商会名单已向社会公布。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增长16%。“营改增”全面实施。七是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和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确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研究制订脱贫攻坚“1+N”系列配套政策,组建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秦岭、黄河、桥山国家公园方案和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

当前,受全球市场整体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影响,陕西省经济运行总体趋缓,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投资、工业、消费等主要支撑动力明显减弱,财税增收、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等任务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力加以解决。

一是稳经济增长。鼓励煤电企业抱团取暖,加强国V汽柴油封闭运行,进一步提高大用户直供电额度,争取全年净外送电量100亿度以上,支持延长集团建成城市便利直供加油站100座,加快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等转化项目建设,力促能源工业稳定增长。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咸阳8.6代液晶面板等产业化项目建设,建设10个百亿级军民结合大集团。支持空港新城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港,建成西安咸阳机场口岸进境免税店,与国家旅游局合作创建全域旅游试点省份,支持高校实施教学楼、学生宿舍制冷设备改造提升工程,扩大对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受灾地区食品、水果等农产品销售,办好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加快开展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

二是促有效投资。抓好600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督促90个左右省级重点新开工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争取20个左右省级重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加大对三星闪存芯片二期等24个重点推进项目协调督促力度。落实国家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制定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意见,多措并举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韩产业园、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等项目建设,深化苏陕、津陕、鄂陕对口协作。积极申请设立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狠抓央企进陕、丝博会暨西洽会、农高会、陕粤港澳招商签约项目落地。落实国际产能合作协议,推进中亚能源吉尔吉斯斯坦石油炼化工业园、咸阳纺织集团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纺织工业园等建设。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启动西安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建设,推进无人机系统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延长石油、烽火通信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西咸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指导西安交大和沣西新城建设创新港。推动中兴微电子、中电科信息产业园建设。支持国家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和“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挂牌并尽快建成运营。加快创建集成电路国家创新中心,争取将我省纳入全国第二批大数据综合改革试验区。

四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选择2—3户省属企业,开展改组或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积极稳妥组织实施营改增。全面实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落实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农业轉移人口落户数量与财政转移支付、预算内基建资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三挂钩”机制。组建完成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五是持续改善民生。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工作,继续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活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实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行动计划。突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关中大气污染防治、陕北石油管道泄漏整治、渭北“旱腰带”采石场治理和渭河、汉丹江水污染防治等重点,狠抓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

六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有关精神,全力做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出台贫困退出办法、扶贫绩效考核办法、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意见等,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抓好安置点公共设施配套,落实好特困户、五保户安置政策。全面实施片区产业扶贫规划,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就业和社保服务平台。加快实施教育扶贫脱贫,实行学前一年级到高中13年免费教育。着力加强生态保护脱贫,优先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改革。积极落实民生兜底政策,加快推进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两线合一”,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七是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以更大力度推动“放管服”改革,再取消、下放、调整一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强化优质服务供给,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积极完善项目建设条件,重点治理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协调做好项目征地拆迁、矛盾化解等工作。

追赶型经济发展理论 篇4

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全省审计工作会议总结了2016年全省审计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审计工作任务,明确了做好今年审计工作的措施和要求,达到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的目的。2017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围绕促进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定位,突出审计工作重点,精准发力,按照今年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传达学习好会议精神,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

一是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找到其中的相承点、结合点和共同点,进一步强化对当前新发展理念新常态、新任务的科学研判,强化对审计工作重点方向的把握,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觉将会议精神融入到审计中长期规划和今年计划安排、审计体制改革、审计全覆盖、审计资源整合、审计项目实施等工作中。各级审计机关把学习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迅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及时向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做好会议精神的汇报,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切实推动审计工作改革发展。

二是与今年工作计划、项目安排结合起来。按照会议精神,通过审计项目中长期规划、分类管理和滚动轮审,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地推进审计全覆盖。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不要安排过满,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留有余地。通过采取上下联动、横向整合路径,灵活采用“1拖N”项目实施、大数据审计和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和成效,努力克服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按照会议要求,加大国家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民生资金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力度,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大对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

三是与稳步推进省以下人财物管理改革结合起来。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2017年要全面推开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这项改革时间紧迫,各级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切实担起责任,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要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实施方案和我省的方案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二、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一是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将推动中省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反映重大风险隐患,注重揭示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着力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改善宏观调控和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促进保障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要坚持深入把握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既要坚持依法依规加强审计监督,坚持问题导向,查深查实查透问题,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地客观看待问题,注重保护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把最终落脚点放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上、放在推动改革发展上。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凡是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凡是重大违法违纪的,凡是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重大履职不到位的,凡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凡是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的,要坚决揭露查处,大力推动整改问责。对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举措,要坚决促进总结完善,大力推动形成新的制度规范。对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要坚决揭示反映,大力推动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

三是要深入把握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任务、新举措,承前启后、锐意创新,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要把创新作为更好履职的动力源泉,作为事业发展的坚强引领,作为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坚持创新思维方式,增强审计发展活力,让创新成为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常态,成为贯穿新时期审计工作的主旋律。

三、切实抓好审计管理,促进提高审计质量

一要创新审计理念思路,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按照法律规定,研究制定本地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坚持“滚动计划、有效整合、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制定审计项目总体计划,努力做到对重点审计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审计对象每3到5年至少审计一次,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w,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审计监督,充分体现和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要创新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探索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组织方式,对本地区的重大审计项目,要上下联动、统一组织、整体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对常规性审计项目,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做到项目同步安排、协同实施、成果共享。要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统一配置审计力量,加大不同专业干部的工作融合,组建灵活机动、运转高效的审计组。

三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积极推广使用金审工程建设成果,在使用上下功夫。按照审计署统一安排部署,加快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拓展大数据审计应用范围,全面实施“集中分析、发现疑点,精准定位、重点核实、综合提炼”的大数据审计,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查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全面运用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定期报送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和实施情况,强化对审计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和审计成果的准确及时统计,全面真实反映审计工作绩效。

四要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依法规范审计行为,防止工作的随意性,规范和约束审计自由裁量权。要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强化方案制定、现场实施、复核审理、定性处理、审计报告、审计信息、促进审计整改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落实各环节的责任,出现审计质量重大问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要严格执行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审计现场管理,规范审计组和审计干部的审计现场行为。对审计项目实施情况要定期总结,重点评估审计目标实现、审计重点把握、审计程序遵循、审计方式方法创新等情况,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能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五要持续加强审计整改。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履行《审计整改暂行办法》关于审计机关在整改方面所负的职责,建立切实可行的审计整改检查机制,加大对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认真整改或者整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督促其整改。要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审计工作报告内容和审计公告事项,促进各级政府和部门落实在领导审计整改工作中的职责,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形成整改工作机制。要加强组织协调,帮助相关部门、单位明确各自的整改责任,健全完善整改制度,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案件线索的查处力度

首先,要提高认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相当一部分审计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就账查账、就财务收支论财务收支、满足于查出几个问题“交差”的阶段,特别是查处案件线索的意识还比较淡漠,并且存在三种片面认识:一种是“与己无关论”,认为查处案件线索是纪检监察司法部门的职责,审计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大动干戈;第二种是“无所作为论”,认为审计机关的权限、手段十分有限,当前的经济犯罪大多是窝案、串案,案情盘根错节,审计机关无能为力;第三种是“得不偿失论”,认为案件线索难查办,审计成本高而效果不一定好,得不偿失。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片面认识?归根结底在于部分审计干部对审计监督的地位、作用和本质认识不到位。因此,我们要把审计人员的思想统一到能在查处案件线索中发挥作用的正确认识上来,使查处案件线索真正成为审计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

第二,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一是要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要善于联系国家政治经济的大局来开展工作,善于围绕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经济中心工作来思考问题,善于用发展的、系统的、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原因,自觉冲破就账查账、就财务收支论财务收支的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二是用立体的思维方式。审计人员应从事物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分析研究问题,要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要像分析研究立体几何问题那样去分析研究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三是要有系统思维方式。通过分析事物要素问的内在联系,更快更准地发现问题线索。搞审计,千万不要“查死账、死查账”,正面无法突破,就可以从侧面突破。四是要有开阔的思维方式。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问题的产生、发展做出大胆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细心求证,就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有关问题,就可以发现有关线索。

第三,要有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是抓住审计重点,不能让其惑。犯罪分子为了掩盖其违法犯罪的事实,总会设置种种“障眼法”。审计人员必须始终抓住审计重点,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二是抓住关键线索,不能让其断。有时,一两个关键线索往往是影响案件查处全局的决定性因素。发现线索不易。而能不能抓住线索则成为案件查处成败的关键。三是抓住关键资料,不能让其毁。审计人员常说,审计揭露问题难,发现案件线索更难,取证落实难上加难。案件查办时,如果一些关键资料毁掉,案情将变得异常复杂,取证会更困难,线索就可能中断。四是抓住“线索人物”,不能让其走。所谓“线索人物”,是指案件中向上直接联系幕后任务,向下控制前台人员的人。及时有效地控制住这类人员,往往是案件突破的关键环节。五是要活学巧用计算机审计技术,迅速发现案件线索。与传统的手工查账方式相比,?算机审计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分析搜寻问题线索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应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五、努力建设好班子和队伍,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制度规章,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精心维护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提高领导审计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把班子建设成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齐心协力干事业、谋发展、谋创新的战斗集体。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围绕党的建设,全体审计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经常性的教育管理为目标,着力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审计现场,全覆盖、深层次、严要求抓好党建制度落实,把每个党支部、每个审计组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要依靠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监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督促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发挥模范带头示范作用。

三是要始终坚持以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不断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信仰就是灵魂、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纪律决定一切,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要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用好“三项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引导树立担当意识,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充分激发广大审计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审计队伍履职能力。要坚守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着力提高综合分析和审计业务能力,着力强化专业技能和攻坚突破能力,以能力提升推动审计事业发展。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细化分解廉政纪律相关规定,按领导分工明确应承担的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检查和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坚持“零容忍”态度,加大廉政纪律、审计纪律巡查和回访力度,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警示,及时处理解决。要扎紧制度笼子,坚持阳光审计,自觉接受党委、人大、政府的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巡视、专项检查等外部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规范审计权力运行,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规范审计人员职业行为,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六、搞好审计宣传,扩大审计影响

一是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同志要把审计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想进一步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影响,使我们的工作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审计宣传工作。各级审计机关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这项工作,随时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及时提出对策措施。要建立健全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形成完善的信息与宣传工作网络,机关内部各部门要形成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的责任体系,确保审计宣传工作抓紧抓实,取得成效。具体从事审计宣传工作的同志,更要积极努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更加勤奋扎实地不断把审计宣传工作向前推进。

二是不断加强审计宣传队伍建设。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加强审计宣传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注意选拔政治觉悟高、文字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同志充实到审计宣传岗位;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将宣传工作纳入单位和干部考核范围,并对通讯员队伍的基本职责和定位、培养管理和发展壮大等做出明确规定;注重加强对人员的培养和锻炼,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加强相关人员平时的学习与积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组织他们到审计现场参观学习、到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业务交流。首先,审计宣传人员自身要做到不怕吃苦。很多信息需要跑路,需要费神费力,需要挑灯夜战,有付出才有回报;其次,不能等米下锅,做好审计信息工作,应当找米下锅。既要加强与本单位业务部门的联系,又要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综合信息部门的联系。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各类文件和讲话精神,明确审计工作当前的任务、方向,紧紧围绕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审计业务的需要,紧紧抓住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及时了解不同时期的用稿要求和重点,从千丝万缕的工作脉络中去捕捉审计工作亮点和问题类信息材料,提高审计信息的采用率。

三是加强审计文化书屋建设。书屋虽小,却能承载文化大世界。各级审计机关既要重建设还要重管理,确保书屋常建常新。对建成的书屋,要不断加以充实,保证好书源源不断,推动大家思想、观念和知识更新。有条件的,每年可以挤一点经费,扩大图书品种,比如政治方面,经济理论方面,财政、金融、审计方面,历史、文学及其他方面。这样审计干部就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希望市县审计机关努力把审计文化书屋建设做好、做实,为提升审计干部素养创造条件。

追赶时间作文 篇5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追赶时间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追赶时间作文 篇1

有的人追赶金钱和无上的权利;有的人追赶最美好的自己;有的人追赶无限风光……而我呢?追赶时间的脚步。

时间如行云流水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随着日子的消失而褪色。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我们应该和时间赛跑。在我们年轻时,我们就要把握好时间,努力学习,不然到以后后悔莫及。时间就像一位爱捉弄人的老人,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然后又急匆匆地离开。对于这位不辞而别的时光老人,我努力学习,没有一丝懈怠。他是如此的公平,不在我身边多停留一分一秒。有时,我会追上他,问他为什么要悄无声息地离开,他没有回答,努力奔跑着,于是我也跟着他努力奔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就到了六年级,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小学阶段学习任务最重的一年。近期我正准备去参加一个演讲比赛。比赛一天天临近,比赛任务、各科作业、兴趣班弄得我有时候是很疲惫,不由自主地想放慢脚步。可一想到鲁迅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就挺起疲惫的身躯,化疲惫为力量,于是,我一写完家庭作业就练,一有时间就练,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终于等到比赛的那天,比赛开始了,我的心却一点儿也不紧张,并且拿到了学校六年级组演讲比赛的二等奖,可能这就是“挤时间”带来的好处吧!

除此之外,我写作业也是“追赶时间”的,正像我们三年经学过的一篇文章—《与时间赛跑》。的确,我也经常与天空赛跑。与其说天空,倒不如说时间,也就是在白天做作业时争分夺秒,争取在天黑之前完成作业,并且做得又快又好。有时,我也会在休息时间练练电子琴。言而总之,我坚信着“追赶时间”。花好月圆,露浓花瘦,明月娟娟,这么一个好夜晚,我练着琴,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去洗澡!”妈妈喊我。“好。”我笑笑,停下手里的琴键,走向卫生间,又在旁边顺手拿起了我的“压厕神器”—随身听。我在里面已经放好了英语磁带。准备一边洗澡,一边听英语。这样,洗澡,听读,二者得兼。虽说“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但我可要反着来。

愿每天,我将与时间、梦想一起肩并肩一同向前走,不回头。

追赶时间作文 篇2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我觉得他说的十分有道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家喻户晓的谚语,这句话其实就是想要告诉,我们时间是珍贵的!就像是你昨天做过的事,它永远只会留在昨天,不会再次发生。但时间会把你想要的东西慢慢给你,却也会把你最舍不得东西,从你身边慢慢夺走!这,就是时间!

小时候,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现在长大了,身上就有了很大的学习压力。我真怀念小时候,那时的我并没有这么大的压力,还是一个小小的傻傻的.我。我不禁想感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柳树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而时间去了,还会有再来的时候吗?”从朱自清的《匆匆》中,我不禁思考提问:时间去了,明天还有,为什么要舍不得呢?而当我长大了才发现时间原来真的是一去不复返。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时光,可惜现在只能在我的脑海中,不能回到那个时候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当我现在走在小时候经常走的路上,感觉早已跟以前截然不同了,变得比原来更加华丽,更加时尚。虽然很美好,可再也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模样了。时间带走了那纯朴可爱的你,却留下了华美成熟的你。

所以我想在这里向你们发出衷心的劝告:好好珍惜时间吧,别再回忆里后悔感叹,让此时此刻变得更加精彩,变得更加美好!

追赶时间作文 篇3

现在已经是11月份了,等这个月过完,再过一个月又会是新的一年。在未来那新的一年里,我会从初中毕业,从一个初三的学生变成一个高一的学生。想着想着,我发现,时间过得是很快的,快到我只能永不停息的追赶它的脚步。

好像刚踏进初中校园的大门,这只是昨天的事情。那时的我背着书包,站在学校门口,抬头仰望着教学楼,细细打量着这个我即将生活三年的校园。我记得当时阳光正好,洒在身上让人感觉很温暖,它不刺眼,却带给我最光明的希望。懵懂的初一,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

到了初二,教室从二楼移到了三楼。透过教室左边的窗户往外看,那一排水杉不再是只能看到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稀疏的叶子,现在能看到许多树枝和层层叠叠的绿叶。老师换了,同学是不熟悉的。在一天天的逐渐了解中,在一日日的欢声笑语中,萌动的初二,又那么无声无息的化为过去。

现在,坐在教学楼的至高层,俯视校园,广场上桂花树的花开了三次,落了三次;教室旁边的水杉已经第三次开始变黄;只有教学楼前的那两棵松柏,四季长青,多年不变。挂在墙上的日历不知道被翻了多少页,“嘀嗒嘀嗒”的秒针也不知道转过了多少圈。时间一直在跑,永不停息。

不管你做或者不做,时间一直在走;不论你是开心或是难过,时间不会为你停留;无论你想放弃还是想继续,时间不会多给你一秒考虑。不要一直想着还有下一秒,过了今天还有明天。要知道,时间过去了就是永远过去了。毕竟,时不待人。

追赶时间作文 篇4

人生,以时间为引子,有了时间,人们有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有了对陈年往事的无限追忆,也因为了有了时间,所有人多了一分追赶。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追赶时间,只不过每个人追赶时间的方法都不一样。正因为方法不一样所以时间对有的人来说是公平的,而对有的人来说则是不公平的。就像有人说的,时间是最公正的,他给每个人都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时间也是最偏私的,因为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够二十四个小时。

认真追赶时间的人,时间对他来说是公平的。古人云“及时当勉励,一日难再晨”,珍惜时间的概念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提出来了,时间啊,是飞快的,稍不留意,也许时间就把你甩远了。追赶时间,我们需要认真,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价值无限的事,这是我们追赶时间最好的办法。无限价值的事并不是特别伟大的事,对于我们来说,有好的作用,有价值的事,比如说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把一篇古文背熟练,不要拖拖拉拉,浪费大好光阴;又比如说在回家路上跑几步,既能有一个小的锻炼,也能为中午做作业和午休腾出更多的时间。这时候的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越挤就越多。这样追赶时间的人就会觉得一天是充实的,二十四小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他都有事做。

不珍惜时间,虚度光阴的人,时间对于他来说,是不公平的。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些在追赶时间时懈怠的人终究会受到时间的惩罚,最后只剩下后悔。这就像有的同学在平时背书时不用心,等到了考试时才知道什么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是时间的惩罚。这也像有的同学喜欢拖拉,做每一件事都磨磨唧唧,繁多的事情累积起来,就连简单的问题也变得复杂,解决起来也要浪费更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所有事情都会连带受到影响,甚至会使每一件事都变得糟糕透顶。而这时候的时间也就像沙漏里的沙,不论怎样都一板一眼地流下去,毫不留情。这样追赶时间的人就会感到时间不够用,不论他后来再怎么努力,但都追不上浪费的时间。

追赶时间其实是我们人生中最公平的竞赛,与智力体力都无关,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努力,是否珍惜时间。有人说,你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而我想改一改,你怎样对待时间,时间也会怎样对待你。追赶时间的路途中,愿每个人都能受到时间公平的对待。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让我们在追赶时间的道路上做一个成功者吧!

追赶时间作文 篇5

珍惜时间,学完《和时间赛跑》的课文。

虽然身边没有人离开过我,但我知道珍惜时间。虽然没人会告诉我那么多道理,但我会记住作者父亲说的话。

“所以及时的东西永远不会回来了。当你的昨天过去,它将永远成为昨天。你不能回到昨天。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已经回不到你的小童年了。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你奶奶一样老。有一天你花了你的时间。你再也回不来了。”

秋天来了,大雁往南飞,飞的很熟练。但是刚出生的大雁不花时间练飞,就掉队了,整个人生都被练不好飞给毁了。而我们的学习,不就是这样吗?现在,我六年级了。如果我不抓紧时间复习,我会像这只小鹅一样被毁掉一辈子。

我每天都抽时间写作业,今天明天会更快的提高。这样一来,我的作业时间比原来少了很多,可以利用这段额外的时间复习。

每天,我回家都很晚。这件事我想节省时间,所以每天都赶回去。当我站在家里气喘吁吁的看着时钟指向“5”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那天,我又节约了时间。以后,我经常这样。

赶上时间,让我现在受益于贫穷。没有我也能赶上时间,让我有更多的时间,让我更充分的准备考试。以后长大了,我会告诉我的后代,只要赶上时间,他们就能成功。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因为时间就是金钱。

追赶时间作文 篇6

有一个小女孩,她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做好做差也满不在乎。一次曾经的偶然改变了她。

那天,她和往常一样,放学后懒洋洋地走在回家路上。突然,一个背着书包,和他相仿年龄的小男孩飞快从她身边跑过,还时不时抬头看看天空。她好奇地想,他在干什么?为什么走得这么急?她终于追上了他问究竟,“你为什么走得这么快?”“我在追赶太阳。”“追赶太阳。”“追赶太阳”,弄得小女孩一头雾水。“对不起,我马上就要输了,再见!”她更加疑惑不解,他为什么要输了,又没人和他比赛?

她默默地走在回家路上,突然间,她似乎明白了什么,“追赶太阳”不就是追赶时间吗?她拍拍脑门,幡然醒悟。

从那以后,她把《明日歌》翻抄在彩版纸上,贴在房间的醒目处,每天做什么事也不再拖拖拉拉了。今天的事不再想着明天去完成,每天早早起床,梳妆、用餐后早早上学,傍晚赶在太阳下山前完成回家作业。平时妈妈布置的任务也早早地完成,常得到妈妈的夸奖。

追赶超越方案 篇6

1、招生是头等大事,去年没有完成任务。这个一直是尽最大努力,尽量完成任务。

2、师德师风方面只敢说尽心,不敢说有心。以后做学生师德师风的典范。

3、教学方面:常规教学方面基本按照学校要求完成,缺乏细化,尤其是面对当前生源学习专业积极性不高现状,疲于应付,缺乏创新,没有工作热情。教学研究、教改方面没有积极主动探讨,安于完成任务状态。由于生源变化,专业调整,自己代课专业及科目多,专业技能只能勉强应付,不能达到精细化。

追赶型经济发展理论 篇7

1 韩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

日本在1910年至二战结束前一直统治朝鲜半岛, 对朝鲜半岛实行“北工业、南农业”的政策[1]。韩国作为经济落后的农业国, 现代科学技术几近空白。工业化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到80年代, 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90年代末, 被称为“亚洲最具技术经济实力的经济体制之一”[2]。如今韩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2010年, 韩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GDP时隔3年再次突破2万美元, 对外贸易额接近9000亿美元, 为世界第七大出口国、第九大进口国;创造贸易顺差417亿美元;外汇存底近3000亿美元, 居世界第六。据世界经济论坛 (WEF) 公布的《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韩国在139个国家中排名第22位[3]。“汉江奇迹”为世人瞩目, 而韩国取得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把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韩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 科技活动起步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韩国科学技术水平很低, 在美国的援助下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活动。各种学会、研究所相继成立, 科技活动慢慢起步。

20世纪60年代, 韩国颁布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 重点发展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劳动密集型经济, 通过引进生产线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1962年, 韩国颁布振兴科学技术五年计划。成立中央政府直属的科技部 (MOST) (1967)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KIST) (1966) ;颁布《技术引进促进法》 (1960) 、《科学技术振兴法》 (1967) [4]。1966年成立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 进行高新技术研究。1967年设立科学技术处, 加强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 调整工业技术结构, 加大外国先进技术引进力度。

1.2 科技活动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韩国进入产业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出口导向型”政策使韩国加大了对外经济的依存度, 加之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韩国加快了产业技术自主化的步伐。韩国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力度, 重点发展石化、机械、钢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1971年成立韩国科学院, 1973年建立“科学园城”, 大量移植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据《韩国科学技术年鉴》 (1979) 记载, 相继建立了许多研究所。如:韩国船舶研究所 (1976) 、韩国核燃料开发工团 (1976) 、韩国通信技术研究所 (1977) 、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 (1976) 、韩国海洋开发研究所 (1973) 、韩国太阳能研究所 (1978) 等。这些研究所对韩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1972年韩国政府颁布《技术开发促进法》, 规定“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 1974年出台《新技术产业化投资税金扣除制度》, 1977年制定《科研设备投资税金扣除制度》等[5], 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1.3 科技创新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韩国以引进为主的创新体系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一是由于以重工业为中心导致经济结构失衡;二是由于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技术、市场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引进技术的成本不断提高。于是, 韩国政府变“贸易立国”战略为“科技立国”战略, 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1]。政府制定《产业技术研究组合培养法》等, 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研究。1982年启动《国家研发项目》, 为韩国本土研发奠定了基础。韩国1988年成立由副总理任委员长的“科学技术委员会”, 同时升级科技处为进入内阁的科技部[6]。这一时期科技政策的重点是加强本土研发能力建设。

1.4 高科技迅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 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 高科技本身也成为重要的贸易对象。韩国确立“科技立国”战略, 从引进吸收阶段, 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 韩国政府颁布多项创新措施, 用创造性发展战略代替模仿性发展战略。如, 《科技创新特别法案》、“科技创新五年计划 (1997—2002) ”、“高级先进国家 (NAH) 研究与开发计划 (1992) ”以及“创造性研究计划 (1997) ”等[4]。1993年制定“技术开发战略计划 (G7计划) ”, 旨在到21世纪初使韩国科技达到世界上七个先进国家 (即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 水平[6], 特定领域的核心技术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准。为此, 韩国将R&D经费从1991年的占GNP不足2%提高到2001年的5%。1990年实施《尖端产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五年计划》, 1995年颁布《面向2010年的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 2000年发布《2025年构想:韩国科技发展长远规划》[6]。2001年韩国政府推出为期五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2005年发布《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实现创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计划》[4], 系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

2 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及其特点

韩国经济的腾飞缘于它实施了“科技立国”战略和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20世纪80年代之前, 韩国政府完全主导科技创新。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由“民间主导”逐渐替代“政府主导”, 科技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也从原来的“全面主导”向“政策引导”转换, 但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指导作用依然是决定性的。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是科技政策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也是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劳动力素质提高、重视自主创新的过程。

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战略是通过技术的引进—模仿—改进—创新, 迅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世纪60年代, 政府鼓励企业直接引进成熟技术、科研部门引进专利技术进行创新研究;70年代, 以经济手段鼓励技术创新, 技术引进的重点转向钢铁、造船、机械、电子等领域;80年代, 提出“科技立国”战略, 官、产、学、研分工合作, 重点转向电子、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90年代, 强调自主创新, 研发重点转向微电子、生物工程、精密化工、新材料等产业[7]。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按照政府的规划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为贯彻“科技立国”思想, 为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机构保障, 韩国不断提高科技部门的地位。2004年修订《政府组织法》、《科学技术基本法》, 提升科技部长为副总理级, 成立了由总统担任委员长的国家科技委员会, 负责制定实施国家科技长远发展规划及创新政策等[8]。将原来分散在有关部委的各项科技政策及国家研发预算管理, 统一交由科技部执行, 增强了科技部的地位和管理权限, 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中枢机构。

韩国是政府主导型科技创新的典型国家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

2.1 政府在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

韩国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科技发展道路, 政府从宏观上把握和调控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 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韩国高、精、尖、新科技的起步和发展都是在政府的积极筹划下实现的, 显示出政府强大的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力量。

一是政府通过立法为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保护民族工业, 规范、引导、促进科技创新, 建立高效的研发体制, 鼓励技术创新。

20世纪60年代, 韩国颁布《外资引进法》, 保证引进技术的质量, 减少重复引进;70年代, 韩国制订了《技术开发促进法》, 大力支持以核心产业技术为重点的研发项目;80年代, 民营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90年代, 韩国制订了《科学技术振兴法》, 设立科技振兴基金[9];2001年颁布《科技框架法》, 包含29种法律。韩国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大约有90个, 如:“原子能法” (1959) 、“国家科学技术促进法” (1967) , “工业技术开发促进法” (1972) 、“特定研究机关育成法” (1973) , “技术评估法” (1973) , “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法” (1986) , “基础科学技术促进法” (1989) 、“合作研究开发促进法” (1994) , “协同研究开发促进法” (1994) , “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 (1997) , “促进技术转让法” (2001) , “科学技术基本法” (2001) 等。完备的科技立法使韩国科技创新活动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制环境中, 为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了有效的制度环境[10]。

二是对引进技术进行控制和考核。韩国政府只允许引进关键技术, 利用审批和评价系统跟踪考核重大引进项目, 每项引进技术都配有相应的消化吸收目标[11]。

韩国政府通过立法对高新技术产品实施政府采购, 如, 《科学技术促进法》、《科技振兴法》、《政府合同法实施细则》和《关于特定采购的<政府合同法>的特殊实施规则》等, 规定对尚处于市场发展早期需重点扶持的本国高新技术产品, 在性能相近的情况下, 即使价格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政府仍应优先采购[12]。

三是韩国政府实行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 研发投入长期保持快速增长[11]。韩国1962年R&D投入21亿韩元, 占GDP的0.28%, 1980年只有3.2亿美元, 占0.56%, 但20世纪80年代后韩国R&D经费增长迅速, 1997年R&D占GDP的2.7%, 2004年为22万亿韩元 (约合190亿美元) , 占GDP的2.82%, 2005年达到24.1554万亿韩元 (约236亿美元) , 居世界第8位, 为1980年的114倍, 年均增长率20.9%。R&D总支出在过去40年中平均增长8.3%[9]。韩国2005年R&D占GDP的2.99%, 高于美国 (2.68%) 、德国 (2.49%) 、法国 (2.16%) 等主要发达国家, 略低于日本 (3.13%) 。同时, 韩国基础理论研究在研发投入中占14.5%, 科技发展有充足的后劲。

2.2 企业是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自主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韩国技术进步受益的主体, 也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企业甚至超过政府成为研发投入最多的主体。韩国政府采用法律手段鼓励企业与大学或科研机构联合研发、中小企业之间联合研发、大企业单独研发[13], 使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韩国企业科学的管理制度促进了个人和企业进行有效学习, 同时, 使这种学习能力经过累积效应转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韩国的企业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 他们能够组织企业的技术学习活动, 并为技术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14]。因此, 韩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充当了自主创新的生力军。1967年起, 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科学技术振兴法》和《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法》等几十项鼓励科技创新的法规。同时, 设立“技术开发资金”和“技术开发预备金”等基金, 为研发活动提供低息贷款和财政补贴, 提高了创新主体自主创新的积极性[13]。

2.3 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官产学研”良性互动

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政府、高等院校与公共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结成联盟, 紧密合作[13]。

政府倡导鼓励“官产学研”良性互动, 并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 为其创造稳定的前提条件。1973年韩国修改《产业教育振兴法》, 把“产学合作”写入该法。1994年韩国颁布《协同研究开发促进法》, 鼓励企业、大学及政府研究机构相互交流与合作。并通过修订《科学技术革新特别法》, 把产学研合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自1994年起, 韩国科学财团每年为产学研合作研究提供15亿韩元 (约175万美元) 经费。官、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机制, 加快了知识创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 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韩国官、产、学、研合作体制的最大特点是研究以满足企业生产为目的, 除部分基础性研究外, 企业、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课题都必须来自企业一线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成果都必须能够迅速转化。政府规定大企业必须设立R&D机构, 中小企业联合设立R&D机构, 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技术研发。韩国企业与政府的R&D投资比例从1976年的22:78, 到1982年到50∶50, 到1994年到84∶16, 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

3 韩国科技创新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韩国凭借政府的科学计划和有效组织迅速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

3.1 确立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战略

韩国采取技术跨越式发展战略, 采取引进、模仿、创新的发展方式, 只用了一、二十年, 就成为新兴发达国家, 实现了本国经济技术的飞跃发展。其特点是:科技创新战略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 科学确立符合国情的经济技术发展战略, 科技政策有机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中, 制定与产业政策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政策。积极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增加科技研发投入, 加强产学研合作, 引进吸收外国先进技术,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发展高技术产业。

3.2 建立政府主导的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

韩国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 政府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 其特点是:由政府直接领导的科学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 组织和协调全国各级科研机构的工作, 安排与国外的技术合作;实行集中的科技咨询、审议体制。重大科技开发项目都由国家确定, 并大多由官办科研开发机构承担;官办研究机构和公营企业不论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方面, 还是在自主创新方面都占主导地位。

尽管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较强权威性与主动性, 但其手段与途径主要是制定政策与出台相关法律, 其出发点都在于推动、扶持、支援而非限制或直接干预, 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只局限于规范、引导、监督与资源整合。政府作用的特点是注重创新基础建设, 着力于创新主体的培育、创新制度的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重点资助、协调解决创新主体力所不能及的问题。

3.3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再到商业化的过程。企业作为资本投入主体、利益享受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 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5]。韩国政府逐步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一是为使企业明确技术创新方向, 政府及时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经济发展目标;二是为帮助企业降低研究与开发费用, 政府多方提供支持;三是为企业技术创新培养人才, 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投资教育事业[14]。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是主体, 形成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创新体系。

3.4 建立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体系和教育支撑体系

韩国十分重视对研发的高强度投入和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正是由于国家加强对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以及教育的投入, 不断增加科技、教育投入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 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 逐步建立起了稳步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 使韩国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韩国的科技创新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高科技发展阶段, 呈现出政府发挥重要作用、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官产学研”良性互动等特点, 其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是确立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战略;建立政府主导的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体系和教育支撑体系。

【追赶型经济发展理论】推荐阅读:

追赶超越主题学习心得10-28

以追赶为话题的作文10-13

追赶超越演讲稿小学生07-16

上一篇:二下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下一篇:锡恩培训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