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周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精选6篇)

论周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篇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任何一门学问如果与实际相脱离,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周易》被冠为群圣之首,它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就在于它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原理,奇特的思维模式及在实际中及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易》起于占筮,而理、数象占是《周易》的四大要素。占筮又是象、数、理的综合应用。因而《周易》占筮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象数体系。蕴藏着令人难解的巨大信息库,提取出可以预测未来,展示现在,追索过去。因此可以说“占筮”是处于超时空高层次理论。当然这里所说的“占筮”是一种基于《易》中深奥的宇宙原理及河洛之学基础上的知识体系,而并非指某一占筮高手或江湖术士的“占卜”而言。

有些人困于易占中一些奥妙不能用现代科学去解释,认为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就是“迷信”,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因为现代科学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分析、证实、推理”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客观认识世界的方法与《周易》的整体观方法是有区别的。如果按照分析实证的方法而不是用周易的整体方法去研究易经及其象数理论,就可以得出无法解释的结论,但这不能说明易占本身的错误。

《周易》占筮几千年而不衰,这种深远的文化现象,证明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已为古代军事、政治及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时至二十一世纪今日,其天人合一、阴阳动变的思维模式,又成为国际上一些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西方的科学家不仅把它用于自然、科学、经营、管理等领域中去,而且将它作为探讨解决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预料《周易》中世界宇宙模式将成为打开人体科学及生命科学奥妙的有力工具。

建国后由于“左”的思想长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及意识形态。各类周易书籍被禁锢不见天日,这样一来《周易》就与封建迷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不敢跨越的一道鸿沟。改革开放后《周易》虽然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但也是阻力重重,不断有人在各种报刊上批判、嘲讽、攻击。这就人为的给挖掘、研究、整理周易的专家、学者、仁人志士制造出了极大的思想障碍。谁也不敢轻易涉足,又怕戴上“封建迷信”的帽子。虽然有部分专家学者顶着压力出版了《周易》专著,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是高谈阔论。理论上的研究和说明,真正涉及实践应用却少之又少。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科学高度发达、人类高度文明的社会里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再次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而《周易》又是我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瑰宝”我们却不能大张旗鼓、名正

言顺的去服务于经济、社会,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民族的悲哀。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讲述:“当前要特别注意反对那些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

江主席的讲话,就充分的肯定了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我们深感欣慰。在二十一世纪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外交流越来越广泛,为了向世界传播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及东方文明,文化交流尤为重要。《周易》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重视。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周易》的热潮。然而在我国仍有部分专家学者争论不休,相互论战:“《周易》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特别是:理、象数两派相互指责,这就给后来研易者造成一种困惑:《周易》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要给一部几年争议颇多的古典著作一个准确的价值定位,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但也不是完全不可克服的。应本着“古为今用”除其糟粕、吸其精化,以辩证的思维来研究周易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古往今来在研究《周易》的专家学者就分为:义理派、象数派。义理派着重于理论的研究,象数派着重于实践应用。两者水火不相容,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本人认为:理论是一种学说与方法的基础依据,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也就没有正确的实践成果。实践是理论的结晶,没有实践检验,理论纵然百分之百的正确,也只能纸上谈兵、束之高阁。理论为根据,实践为果实,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本人生活在基层,直接面对的实践应用,因此我认为实践应重于理论。近些年来国家一在强调科研院所研究的理论成果应尽快的成为实践应用转化为生产力,取得经济效益,不是充分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吗?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目前在我国《周易》的实践应用仍被一些人不予认可,其中包括部分地方官员。尽管实践应用在当前社会仍遭成重重阻力,但以它神奇的超前预测功能及顽强的生命力,在政治、军事、天气、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令世人折服而久盛不衰。这就给人们重新思考给这部古典名著的价值定位提出了问题,推翻戴在它头上种种不合理的帽子,还它朴素的唯物的本来面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势在必行。

二十一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是总的趋势,我国更是抓住了这难得的大好时机,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企业是主力,虽然我国企业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壮大及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优胜劣

汰的自然法则也尤显突出;企业的发展总体是成绩显著,但也不能不承认也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做市场调查,盲目的一哄而上,导致某一种产品过剩及滞销,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是企业的经营者及管理者素质低下,产品质量不过关而导致亏损倒闭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杜绝或减少企业在经营中的经济损失。答案是肯定的,只有在古老的《周易》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人在二十余年潜心研究特别在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每个人先天命局不一样,富贵贫贱存在差距很大,每个人根据自己命理格局高低来决定所从事的事业,在有利的时间,有利的地点,有利的环境发展,成功率较大,反之失败者具多。在对六十余家企业预测中防止被诈骗的十二家,挽回经济损失高达六百余万元,产品与命局不符的三十余家,减少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元。为企业指点有利的方位销售产品十余家,经济效益六百余万元。当然预测也不是万能,命局再富,天时地利再好,坐在家里等,天上也不会掉馅饼,只有先天命运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上建功立业,锦上添花。

论周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实践与综合运用,创新精神,学生潜能,学习和生活质量

当前,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怕数学的意识,行动上表现出不愿意上数学课,以至于对学数学没有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的痼疾。其集中表现在,一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了知识技能的培养;二是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就必须坚持深化改革,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等实践中去,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研究精神。

一、开展数学课堂实践与综合运用的理论支撑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基本的理论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理念都为开展“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研究的正确实施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课程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出了数学课堂必须与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进行教学,因为数学只有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本学科的实用价值。

上述理论观念是广泛吸取中外先进教育理论成果,结合新时期的客观实际而产生的指导性思想观念。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本身,教育的内容是实用经验,教育的方法是做中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使学生有所发展和提高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数学是一门探索模式的学科,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念,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和创造,这为“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研究提供了宽广的活动空间。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学生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的“书呆子”。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选择的机会,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而数学教学只有真正体验社会生活,参与生活实践,全方面的接触大自然,才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面向当今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围绕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实现数学课堂生活化与生活素材课堂化,寻求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新路。

二、开展数学课堂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开展数学课堂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研究的目标

结合教材,分析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索实施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一定的数学感悟能力。

2.使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能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开展数学课堂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援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2.数学问题生活化,感悟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筛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数学情境生活化,体验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力求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常采用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再现生活情景。这样教学使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体验到了生活,从而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4.数学作业生活化,运用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因此,在课后作业设计时,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

开展数学课堂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研究,主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之点。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以需要求参与;以主动求互动;以发现问题求思维;以知识掌握求方法;以实践活动求能力;以亲身实践求体验;以自主探索求发现;以同学合作求成功;以自主创新求发展。建立竞赛激励教学策略,培养竞争意识。走进生活,让学生体会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做到“实践与综合应用”: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三、开展数学课堂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研究的实际效果

生活是数学的归宿。数学课堂教学终究是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服务于生活。学生结合所学的新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自己在此过程中也能获得成就感,切实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更有利于我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好习惯的养成。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开展的数学课堂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研究取得了以下实际效果。

1.初步构建起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2.实践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革,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成为一个师生和谐,相互成长的地方。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课改前的教学课堂,似乎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就像是被迫在捧场的观众。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昏昏欲睡。经过课改,学生个个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为了争得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几乎每个人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在以前的课堂上,看到的只是学生疑惑的目光,而今,我们的学生不再认为学数学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如今他们的感受是: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乐意积极搜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希望能够在课堂中得到解决。

4.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接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教学生喜欢上了数学。比如,每天迎来送往的学校大门口,用数学的眼光来进行观察,就能够观察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又如,晓颖同学兴奋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我家菜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做了加固,效果可好啦”。还比如,学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学生运用知识测出了校园内小鱼塘的宽度;学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学生求出了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并设计出四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总之,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时时刻刻都能用得到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数学与实践的教学课堂使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所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

5.增强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实践化教学通过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把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的信息量大增,处理信息能力不断增强。

6.培养了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娜娜同学向大家介绍说,以前对爸爸的那些个木工工具很好奇也很懵懂,学了数学,我就知道了:墨盒就是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用来画直线的;角尺就是用来找“垂直”和“平行”的……又比如进公园怎么买票更省钱?学生郊游怎样租车更划算?……数学实践化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通过课改,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优势互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团队精神。常见到的情形是,有一人作代表上台讲解,该组的其他成员就可以及时补充其不到位的地方,还可以就某一个问题提问其他同学。这其间还不时有不同意见的外小组成员发表看法。总之,整个课堂呈现出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严谨认真,又有贴近生活解决问题的轻松愉快。过去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被扫除殆尽,师生共同在和谐互动中掌握知识,沟通心灵,减少了学习中的困难,切实提高了学习效率。

8.课题促进了教师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教师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通过实时参加、进行观察、实践、跟踪调查、谈话或课堂实录等形式,让数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教学能力得到锻炼,教育艺术得到施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科技教育、实验研究、教具仪器的研制及开发能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教研业务水平的提高。

9.和谐了家校关系,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开展数学课堂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研究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思维为基调的由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系统中自主发现、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动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周易》经纶治国论 篇3

《周易》的阴阳变化理论,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政治,过去曾有人称《易》学为经世之学,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六十四卦的模式,乾坤为天地之始,继乾坤之后的屯卦则为创世之始。

天道与人心相应,君位系于下民

中国自秦汉以后就成为统一的大帝国,治理大国诚为不易。如何使之井井有条,不仅需要有—套典章制度,更需要有一个根本性的治国方略。《周易》的阴阳变化学说,从哲学的高度为国家政权建设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因此, 《尚书·周官》曾将其概括为“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即按照客观规律去经营治理国家,要不断调和理顺阴阳关系。阴阳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大而范围天地,小而寓于一物,治理国家亦必顺应其理。所以《汉书·艺文志》称《周易》是“王教之典籍”。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中也说: “故《易》者,所以断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也。”都肯定这部书有治理天下之大法和王天下之大道,这个大法和大道又是与天地和人伦融为一体的。

《周易》作为古代哲学,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认为天人相通。世界的整体性是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上,即阴阳变化支配着万物的运动变化,贯穿于天地人而无所不在。因此天人合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而且天道往往决定或影响着人道。从这一思想观念出发, 《周易》论述经纶治国,首先提出“效天”和“顺天”。《系辞传》说:“天生神物, 圣人则之;天地变化, 圣人效之。”

《观·彖传》又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神道”,即阴阳变化之道。 “设教”,即设置政教,包括一切政策法令和种种教化措施,也就是经纶治国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这些东西的制定,都必须以阴阳变化规律为准绳。那末天道的阴阳变化规律又有什么特点呢?《豫·彖传》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武。圣人以顺动,则刑罚轻而民服。”天道阴阳规律的变化,集中表现为日月和四时的往来,既不过越又无错差,总是顺其自然而发展,体现着一种和谐有序的永恒过程。 “效天”,就要效法天道变化之和谐有序无过差, “顺天”,就要顺应天道规律永恒发展之自然。以此来治理国家,民服而无需用严刑苛法。

《周易》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看作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过程,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这个思想是正确的。但是它不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还有其特殊的规律,然而却看到了社会的矛盾要比自然界复杂得多,并不完全象日月四时那样和谐有序自然而发展。它所说的“效天”与“顺天”,实质是通过天道而反馈人道,从中受到启示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保持与天道相协调。我们说,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利益和阶级关系的根本对立。《周易》虽然不是用这个视角去认识社会,但却看到了等级制度的尊卑之序把人分为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与天道相协调,就是要使对立的两个方面如何达到和谐与统一,这也就是“燮理阴阳”的根本问题。按照《易》卦的模式,乾为阳,为君,坤为阴、为民。 《系辞传》又说: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认为乾坤阴阳所反映的君民等级制度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二者的地位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坤·文言传》说:“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由辨之不平辨也。” 《易》曰:坤阴所代表的下民,是要卑顺以承奉乾阳之君,然而从阴阳变化规律说,对立的两个方面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易位。因而坤阴的卑顺也有一个积小而成大,渐进而至极,最终将发生“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下犯上,顺反逆。所以这段话于“坤道其顺乎”之下,接着就讲“积”、“渐”、“辨”,最后以“盖言顺”作结语。就是要告诉统治者,下民的卑顺并不是绝对的,君王的位置也不是永恒的,关键是“积善”还是“积不善”,对此要有所辨察。

从这一基点出发, 《周易》论经纶治国则把人道的阶级关系和谐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加以追求。阶级关系和谐统一则天地交而志同称作泰,社会发展就呈现出一种有序化的过程,人道与天道相应。阶级关系失和,下民被逼得挺而走险,天下就要大乱,社会就失去了稳定而否塞不通,人道与天道就不相应。在中国历史上,殷纣王无道失国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 《周易》从哲学的高度进行了总结,体现在明夷卦中。明夷的六爻,以上六代表昏暗的国君,在下五个爻位的臣民尽为其所伤。结果如何呢?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 “初登于天”, 照四国也。 “后入于地”, 失则也。

“初登于天”,指殷纣王初登王位承大统,也曾以君德照四方。 “后入于地”,指纣王后来昏庸残暴丧尽民心,终于被推翻。 “失则”二字,则为法则,也就是阴阳变化规律。总结纣王失国的教训,就因为他违背阴阳和谐经纶治国的基本规律。

殷纣王无道失国,周武王继之而立,这是一场改朝换代的革命。对于这场革命,《周易》给予充分肯定。《革·彖传》说: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 大矣哉!

由于天地四时的不断变革,从而才使万物新陈代谢生生而不穷,说明没有变革就没有自然界的永恒发展。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商汤赶走夏桀,殷纣王无道周武王取而代之,这就叫革命。没有革命社会就不能继续前进,所以这种革命既顺乎天道规律之自然,又迎合了人心之所向,是革而当革,无任何过错。于是《彖传》又说: “革而当,其悔乃亡”。并赞叹说:革卦的意义,真是伟大啊!这里边就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即天道规律究竟用什么去衡量?要用民心去衡量。一个君王的政教合不合于天道,一个王朝的存在与否,决定性的因素是民心之向背, 《周易》将其概括为“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样一来,所谓人道要与天道相协调,天人相合,并不是—句空话。因此说,革卦“顺乎天而应乎人”这句话,它明确的告诉了封建统治者,民为立国之本,社会的治乱兴衰以及君位的存亡,均系于下民。这个道理,在《观》卦里就说得更加清楚了。

观,在十二消息卦里为阴长阳消之卦。阳为大,阴为小,阳为君,阴为民。阴长至四位,阳退守五位,上下对峙而互相观视。五,又为君位,四阴进逼,形势甚危。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 “观我生”,观民也。

阴长至第四爻位,阳消已过半。九五以刚爻居阳位得位又得中,是有中正之德的君王。所以《彖传》说: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是说九五这个大君在上位还是很可观的,他以中正之德观示于天下,使在下的臣民能巽顺而为进退。也正因为九五之大君有中正之德,才晓得观察自我的生存与否,则观民心之向背。在下的群阴不进逼,自己就能生存下去,在下群阴一进逼,自己失去生机。故言“‘观我生’,观民也。”民心之向背,决定于君道正不正。由于九五君道中正, 《彖传》称“下观而化”。下民既被其感化,当然也就消除了进逼之意,从而使九五之大君得以继续生存。

这一事实说明,天道是可畏的,民心是可惧的,天道虽高远,观于民心即可求。所以,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经纶治国,从天人相合的整体和谐观念来处理阶级关系。说到底,就是要以天道之自然和谐来反馈人道,认清人心与天道相应,君位系于下民。因此中国有句名言,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阴阳哲理所得出的必然。

理财正辞,民为立国之本

《周易·系辞传下》在第一章里,就提出了“贞胜”说,认为吉与凶所代表的阴阳对立面总是在互相争胜负。斗争的结果经常是一个方面居于正位而显现着,另一个方面居于偏位而隐伏着,矛盾的两个方面不可能同时都发挥支配作用,这就叫“贞胜”和“贞夫一”。在论证了这一哲理思想之后,接着就联系到国家的经纶治理而讲了一段话。它说: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 财正辞,禁氏为非曰义。

从天地的自然规律说,由于阴阳争胜负而不断的互相转化,才使日月四时运行而万物生生不穷。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由于上下尊卑互相斗争的推动,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从而才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在这种不断变换的情况下,圣人认为大可宝贵的东西莫过于政权。也就是说,谁得了政权谁就居于正位而显现于人,谁丢掉政权谁就转向隐伏。如何能够守住政权而长久居正位,就在于得众望之所归。何以得众望之所归,就在于有财物以生息万民。因此, “理财正辞”,是最重要的。 “理财”,即对国家财政的.管理,税收法度必须适中合理。 “正辞”,即一切政令和教化措施必须保持清明。这两项事做好了,百姓就能够安居乐业自然遵守法令,一切都安排得很适宜,就叫作义。这样社会就能安定,可以保证政权的“贞夫一”。

《系辞传》的这段文字,从阴阳争胜负的不断变化中提出了政权建设的重要性,政权建设的核心是通过经济和政治上的管理措施以争得民心,从而稳定大局以巩固现存的秩序。这就是说, “理财正辞”不可贪得无厌而失掉民心,经纶治国应该轻徭薄赋,确立以民为立国之本。在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 《彖》、《象》通过解六十四卦提出了一系列对下民应采取的具体政策。首先,是关于容民畜民的问题。

《师·象传》说: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师,下坎上坤。坎为水,坤为地,卦象是水积蓄于地中。师卦为言兴师动众去出征。就兴师动众出征说,民为兵之本,只有平时容民畜民如大地

之蓄水,战时才会兵多将广用之而不竭。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权的主要支柱。军来自于民,有民才能有军,有军才能使政权巩固。这一事实说明,推行容民畜民的政策,对稳定封建国家政权将起着直接的作用。接着,在临卦又提出了保民的问题。

《临·象传》说:

泽上有水, 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临,下兑上坤。兑为泽,坤为地,卦象是泽水之上有陆地。

如果泽水在陆地之上,则必有堰堤防泛而泽水的容量也有限。泽水之上还有陆地,是自然形成的大泽,其容量无限,而且泽水与陆地互相临近无间。君子观此象而效法之,应该象泽水与陆地那样上下互相临近,教化和思念民众无尽无休,容纳和保护民众无有止境。再进一步说,阳刚尊贵是居于上位的,现在屈尊就卑而居于四个阴柔之下,这体现着上亲临于下。由于上能亲临于下,下必敬于上,上位者就大有发展前途。于是由临,一变而成泰,再变而成大壮,再变而成央,再变而成乾。所以《彖传》又说:“临,刚浸而长。”《序卦传》还说:“临者,大也。”这一卦说明,居于上位的统治者如果能屈尊就下而亲临于民,思念和保护下民,其发展前途才会远大。然后,又提出了悦民。

《兑·彖传》说:

兑,说也。刚中而柔外, 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 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 民劝矣哉 !

说同悦。 “先民”,即导民前进。兑卦卦义为言喜悦。以喜悦之事去引导民众前进,虽是劳苦而民不以为劳苦。以喜悦之事去引导民众赴大难,即或有死的危险而民众死而无怨。可见喜悦作用之大,它能使人奋勉而勇敢。因为凡事必应乎人心之所向,而应乎人心所向之事则必然是与天道规律相合顺。这又进—步说明,人心一旦与天道相应,就能调动起民众的积极性。有了这种积极性,任何事情都可以办成,何需为国家政权而担心呢。

以上三卦,从容民、保民、临民,讲到取悦于民,最后又归结到“顺乎天而应乎入”。反复告诫封建统治阶级,民为立国之本,是政权的根基,根基不牢,国家政权就要动摇,这是“理财正辞”的前提。为了使封建统治者能够深刻领会,于是又举出剥卦为例以申说其理。《剥·象传》说: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剥,下坤上艮。坤为地,艮为山,卦象是山在地上。不言山在地上而言山附于地,是说高山经过长久的风雨浸蚀崩溃削落而依附于地面。上,指居于上位的统治者。下,指下民。居于上位的统治者看到高山崩溃依附于地面之象,则应晓得位高也可下迭。应该以较宽厚的政策对待下民,居于其上才可安然。再就全卦六爻去看,阴长至第五位,仅有一阳残存于上。 《彖传》说: “剥,剥也。柔变刚也。”阳刚为君,阴柔为民。五个阴柔要把一个阳刚剥落掉,危在旦夕。这一事实说明,对下民剥削过重将危及自身,最后自己也将被剥落。深明此理则应将利禄及早下施,接着又排出了夬卦。

《夬·象传》说.

泽上于天, 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夬,下乾上兑。乾为天,兑为泽,卦象是泽水已涨到了天上,堤防溃决滔滔下泻而摧毁一切。君子观此象则当知利禄不可多得,满招损,谦受益,要尽快向下施予。积德则不然,多多益善。利禄向下施予看来是有所损失,其实是受益。

《益·彖传》说,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益卦是讲减损上位者之有余,以增益在下者之不足,故称“损上益下”。这样做下民都很欢喜,故称“民说无疆”。由于损有余以益不足而达到了适中均衡,赢得民心,这就给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巩固带来了光明,故称“其道大光”。由此可见,适当作些经济让步看来似乎是损失,而这种损失却是为了能够继续得到增益。也就是说,损失的是眼前局部利益,得到的却是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只有深刻理解这一道理,才会认识节用爱民的重大意义,于是又提出了节制的问题。

《节·象传》说;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节,下兑上坎。兑为泽,坎为水,卦象是用泽去节制水。以泽节水,塞而不流则溢出,流而不塞则干涸。最得当的办法是将水节制在适中的水平线上,使泽既蓄水又流水,既不干涸又不溢出,这就叫:节制得适度。对下民的剥削也有一个节制得适度的问题,要想节制得适度,就必须“制数度”。数,即十、百、千、万……。度,即分、寸、尺、丈、引。有了这些计量单位,才能用以衡量适中与不适中。但数与度的计量是靠人去掌握,还必须“议德行”。只有深明《易》理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推而行之。于是《彖传》又说:

当位以节, 中正以通。天地节, 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天地自然规律是有节制的,年、月、日、时的运行从不过越而成其变化。人类社会也应如此,国君如能量财之所入,计民之所用,将税收法度定在适中的水平线上,这样既不损伤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不妨害百姓继续生存,整个社会才会安宁。因此说,爱护老百姓,剥削要有节制,赋税保持适中,这才能达到通。

以上四卦,从“厚下”、“施禄及下”、“损上益下”,最后到“制数度,议德行”,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可以看出,所谓“理财正辞”,就是要把着眼点放在下民的身上,省徭役薄税敛,尽量调解与缓和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关系,以求得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说,《周易》虽然强调“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认为封建等级制度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它的高明之处在于能通观全局,从哲学的广阔视野而看到如何去维护地主阶级的长远根本利益。所以,它并不为等级制度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作过多的辩护,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封建政权的长治久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刚健不息,强调实行人治

《周易》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天道而反馈人道,从而证明阴阳变化规律普遍存在于天地人之“三才”。因此,经纶治国要以阴阳变化规律为准绳,从保持政权的长期稳定出发,提出了“理财正辞”缓和阶级关系的一系列具体对策。规律与政策要靠人去具体掌握和贯彻,这里自然就涉及到了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以及在经纶治国中的作用问题。

《周易》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但是,人在规律面前也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有所作为的。《泰·象传》说: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民。

财通裁。天地的阴阳变化规律,相交才相和,相和才通达,这是不能够改变的。但是,君王可以裁制它,辅助它,成就它。所谓裁制、辅助、成就,就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可以对它实行某种驾驭、调节和利用。所以《系辞传》又说: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强调天地定位于上下虽然有其规律在运行,但却不能直接告诉人以趋吉避凶。圣人掌握了天地变化规律加以裁制利用而趋吉避凶,则能够成就天地之所不能之事以左右民生。

裁制,利用客观规律,成就天地之所不能以左右民生,实质就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经纶治国虽然要“顺天”, “效天”,以保持与天道的和谐,但人治还是主要的。要推行人治,人就需要具备一种精神,确立一种人生哲学,在这个问题上, 《周易》提出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乾·象传》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有·彖传》: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大畜·象传》又说:“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人应该象太阳那样, 日复一日地运转,天天向上而光辉日有所新。有了这种奋进不止的精神,才可有为于天下,尽人事而听天命,最能说明这种精神的是姤卦。

姤,一个阴爻在下与五个阳爻相遇,其趋势是继续向上增长以消阳。所以,姤为阴长阳消的开始,对阳刚所代表的君子之正道非常不利。如何去对待这种客观形势?

九五: 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 “九五含章”, 中正也。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

枸杞为灌木。以枸杞树去包容瓜,瓜藤必攀援而上。枸杞喻五个阳爻,瓜喻在下的一个阴爻。姤初六之一阴,原为夬之上六。夬之上六被五个阳爻决掉之后,反转而成姤的初六,又与五个阳爻不期而相遇。这一反转变化,即由阳长阴消而成阴长阳消,有如瓜藤缠绕枸杞树攀援而上。对于这一形势,九五含弘章显,以中正之道处之,因为这是天道规律发展的必然,故言“有陨自天”。但是,君子之人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主观努力,故言“志不舍命”。就是说,人既要了解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变化,也要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加以引导和驾御,在条件允许与可能的范围内,使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周易》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陶冶了我们民族的思想品格,在历史上曾鼓舞了许多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去励精图治。所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君权就是法,法制的思想不健全,而人治的思想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封建王朝几经更迭盛衰,无论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乾嘉盛世”,还是三国混战,十六国分争,确曾出现许多伟大的人物或顺天行道或力挽狂澜。

《周易·系辞传》说: “察于天之道,而明于人之故”。经纶治国,知天而更要知入。将天地人称作“三才”,三之为言参,即强调人应该参与天地的变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就是《周易》所倡导的人生哲学,理想的境界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不断地求索,通过知识的积累,以达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自身,从而去掌握变化规律。只有具备了这种思想修养,才可以称之为“穷神知化,德之盛也。”(《系辞传》)终极的目标,还是天人相合,这种相合已经是一种完全自然的和谐了。《乾·文言传》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之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 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鬼神二字,鬼之为言归,神之为言伸,即用来形容阴阳屈伸往来之变化。这段话是说,道德修养伟大的人,已与乾的“元亨利贞”四德融为一体。所以他能与日月合其光明而照临四方,与四时合其次序一言一动无任何过差,与阴阳屈伸往来主使万物有生有灭的规律相合,赐吉降凶无一私念之掺杂。这样的伟大人物完全与天道规律相默契,其先于天道规律而动则不相违,后于天道规律而动则遵而奉之不相背。既然与天道规律都不相违背,何况于人事以及阴阳往来变化之类的具体问题呢。大人者,有德有位。《文言传》的这段话,实际上是讲给当权者的。它指明,只有具备了这种思想道德而居于尊位的人,才能经纶治国,达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彖传》)“苟非其人,道不虚行。”(《系辞传》)

以上可以看到, 《周易》这部书不仅提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而且也系统地研究了人的行为准则。它展现了一个理论与行动相关连的思维模式,为经纶治国提出了一整套的方法和策略。就这一点来说,确实可以将其称之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关于管理与决策的专门著作。正因如此,所以它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直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一些有建树的帝王将军,都从中汲取了思想营养。清代的康熙,是中国历史上颇具雄才大略的帝王,一生的文功武治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版图。他在为《口讲易经解义》御制的《序》中,就曾这样说道:

惟帝王道法,裁在“六经”,而极天人, 穷性命,开务前民,通便尽利, 则其理莫详于《易》。 《易》之为书,合四圣人之象,设卦系辞焉, 而广大悉备。 自昔包牺、神农、黄帝、尧舜,王天下之道,咸取诸此。盖《诗》、《书》“六艺”之文, 《礼》、《乐》之具, 《春秋》之道,无不于《易》详焉。

若乃体诸躬行,措诸事业,有观民设教之方,有通德类情之用。恐惧修省以治身,思患予防以维世。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而治理备矣。

惟体乾之四德,以容保兆民。期庶司百职事矢野,涣群之公成“拔茅允升”之美,则“大和”溢于宇宙,庶称朕以经学为治事之意也。

他以经学为王道之法,看到“其理莫详于《易》”。《易》书“极天人,穷性命”,“有观民设教之方,有通德类情之用”。能“恐惧修省以治身,思患予防以维世”,“而治理备矣”。他要体现乾卦“元亨利贞”之四德来治天下,期望百官职事能容民保民,上下相交而成泰。经纶治国的理想目标是“大和”溢于宇宙,即阴阳中和,天人和谐,由此可见,清初的所谓盛世与《周易》的经纶思想是有极其密切关系的。

《周易》的治国之道,应该说并不是康熙才发现的,司马迁早就注意到了。他在《史记》中说: “《易》本隐,以之显, 《春秋》推,见至隐。”《周易》阐发抽象的阴阳变化规律,是隐晦的,奉而行之则切中于社会历史实际。 《春秋》评断社会历史的盛衰,是具体的,推极其理可验证于抽象的阴阳变化规律。所以, 《周易》与《春秋》,互为体用与表里,在中国堪称是经世之学,是封建士大夫晋身于朝政必修的高深教科书。由此亦可理解,它为什么能冠“六经”之首,历数千年而不衰。

《周易》与汉赋的关系 篇4

一、汉赋研究

对于汉赋的研究,在九十年代之前一直是处在文学研究的边缘。在八十年代中期由朱其铠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二百四十题》中,仅从汉赋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形成期、兴盛期和转变期,针对各时期出现的赋体特色,作以简略探讨,甚至为汉大赋戴上一顶“为适应统治阶级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帽子,忽略了汉赋作为一种文学本体的自身发展作用。直到九十年代,学术界对于汉赋的研究才越来越重视。在褚斌杰的《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开始比较系统地阐述汉赋的源头,赋体的分类、体制特点和流变,比较全面而客观地介绍了汉赋的发展情况。

九十年代之后,学术界对于汉赋的研究才正式地走进繁盛时期。从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汉赋的研究大体可以归为三类:

第一,汉赋与文化的研究。如曹建国的《谶纬与汉代的赋学批评》,探究了汉代谶纬文化与汉赋文学批评的关系。张松辉的《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分别从道家文化对汉赋思想的影响,汉赋中神仙意象,道家对汉赋艺术形式的影响,以及道家人物创作汉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昝风华的《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他分别从汉代风俗文化,汉代游艺风俗,汉代建筑风俗,汉代地域风俗四个方面阐述其对汉赋创作的影响。再如郑明章博士的论文《汉代文化视角下的汉赋研究》,全面阐述了汉代经学、谶纬及儒家诗教传统与汉赋之间的关系。刘慧晏在《汉赋文化特质简论》中把汉赋还原到汉代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分析,分别从汉赋与汉代政治、汉代帝王,汉赋与汉代经学、汉人论赋等方面做了考察探究。许结的《汉赋祀典与帝国宗教》,详细了论证了汉赋中的祭祀与宗教文化。还有刘昆庸的《汉赋山林描写的文化心理》,徐云敏的《汉赋与汉代建筑文化》等,分别着眼于汉赋中的山林和建筑,阐述了汉赋文学之意象与汉代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这些都是侧重于汉代社会文化对于汉赋创作的影响。

第二,汉赋中的多角度“意象”研究。如易闻晓在《文艺研究》上发表的《汉赋“凭虚”论》,选中了汉赋中的“凭虚”作以阐述探究。侯文学发表的《屈宋作品的山水审美取向及其对汉赋的影响》,摘取了山水审美这个角度,探究其对汉赋的影响。杨庭的《汉赋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则是挑选女性形象作为研究汉赋的突破口。孔德明的《汉赋的生产与消费》,从汉代经济学的角度对汉赋进行研究。张芳溢的《全汉赋音乐史料初步整理与研究》,则是从音乐的角度对汉赋进行探究。贡小妹的《汉赋中的建筑美》,从体量美,空间美,形体美和雕饰美四个方面作以探究。郭满的《汉赋地名疏证》,侧重对汉赋中出现的大量的地名,作以整理。还有许多学者对汉赋分别从多角度展开系统的研究,比如汉赋的语言文字,赋体文分类及结构特征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第三,汉赋与经学的研究。龚克昌先生曾在《学者论赋》中说:“在两汉时期,《五经》地位极高,成为法定教科书,朝政指南。因而通经的往往可以做官,所以学经的人极多,经学盛极一时”。从汉武帝为博士置弟子,推广“天下郡国皆立学馆”(《汉书・儒林传》),到昭帝、宣帝、元帝的增补经学弟子,凭借经学而走进仕途、飞黄腾达成为当世之风。枚皋、扬雄、蔡邕等一大批汉赋家深受这种社会风潮影响,《五经》成为两汉士子必修之课。因此,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两汉时期的经学发展对于汉赋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学术界对于经学与汉赋的关系研究成果颇丰。

二、汉赋与经学关系研究

目前,对于汉赋与经学渊源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然比较而言,还显得相对薄弱。两汉时期的经学发展非常迅速,对汉赋的创作产生很大影响。明代著名文学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汉人作赋,必读万卷书,以养胸次,又必精于六书,识所从来,自能作用。”清代文宗阮元也认为:“综两京文赋之家,莫不洞悉经史,钻研六书”。

刘慧晏在《汉赋与汉代经学》中所说的:“从汉武帝到章帝,经学始终主导着汉代人意识形态,被封为国教。辞赋之人都是文人,因此深受经学影响。如董仲舒,班固等人,本身就是名震经学界的经学家。经学中的大一统的观念,天人感应观念,君权神授观念,阴阳五行观念等,作为汉代官方思想,在汉赋中得到了积极传播和浓重的渲染。”这几个观念严格来讲,都可以归属于《周易》的范畴。

许多学者系统地研究了汉代经学与汉赋之间关系。然而,大多数学者是把经学当做一个整体的概念,比较笼统的探究了汉赋与经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如刘松来先生在《两汉经学与中国文学》中阐述了“汉代赋体文学流变与经学的关系”,“汉大赋的话语方式与经学语境之关联”,“经学衰微与赋的文体升华”等方面,内容丰富,援引了大量汉赋资料来佐证观点。郭令原先生在《先秦两汉文学流变研究》中,论述了《诗经》对汉赋的影响,分别从“题材和主题的影响”,“雅颂创作对汉赋的影响”,“《诗经》句意在赋中的运用”,“楚骚对汉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于汉赋与经学的关系研究,还有冯良方的《汉赋、经学与文学自觉》,王洪泉的《经学视野中的两汉赋论》等等,以上这些学者都是整体地角度阐述“六经”对于汉赋创作的影响。对于“六经”分开与汉赋关系的研究,即单独探究某一经学对于汉赋的影响,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如许结、王思豪的《汉赋用<诗>的文学传统》,李桂荣与郑明璋的《论经学对汉赋题材的催动》,金前文的《汉赋与汉代<诗经>学》,陈曦的《汉赋引<诗>考论》,肖赛璐的《西汉赋引<诗>考论》等,都主要着眼于汉赋与《诗经》的渊源关系。也有部分学者探究了《礼经》、《春秋》、《楚辞》与汉赋的渊源关系,然对于《周易》与汉赋的关系研究,却少有人涉足。目前,在本人搜集范围之内,仅见唯一一篇明确阐述《周易》与汉赋之间渊源关系的文章,即是张涛教授在《周易研究》上发表的《汉赋与易学》。然其仅择选了贾谊、扬雄、班固、张衡等几个人的作品作以探讨,难免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在谈及汉赋中反映出的易学思想时,只简略的提到了几位汉赋家作品中宇宙观,未能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周易》思想对于汉赋创作的全方位影响。

论周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篇5

论文关键词:键盘教学;有效教学;策略和实施

论文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信息技术课程“键盘学习”的有效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进行键盘教学,提高学生键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有从理论上不断丰富认识,更新观念,并在实践中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大胆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打字,成为打字小能手。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计算机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汉字输入和计算机文字处理日益重要,并已成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信息技术课程“键盘学习”的有效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进行键盘教学,提高学生键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必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从理论上不断丰富认识,更新观念,并在实践中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大胆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打字,成为打字小能手。

一、研究概述

1.键盘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王相东教授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现状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开设小学计算机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以及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游戏为重点,如键盘指法、汉字输入、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绘图、唱歌、益智游戏等。” 并在《关于中小学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中提到:“学习电脑首先要学的是键盘指法,运用正确的指法来击键,提高英文打字的速度,从中灵活双手,促进手„击‟眼„看‟脑„想‟的同步发展。”可见对“键盘学习”的有效教学研究,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计算机的发展来看,键盘输入仍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文字录入最快的一种方式之一, 打字成了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要求。笔者十几年专职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所教过的学生以千数计算,学生们最感谢笔者的不是教会他们的电脑使用、电脑作品制作等,而是一手漂亮的键盘指法。在键盘上娴熟地打字,既让他们赢来了同伴的羡慕,也给他们在学习、工作上带来了很多优胜的地方。以学生的话说:“标准、娴熟的键盘打字,让我们终身受益。”可见,掌握好键盘操作这项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2.键盘教学的难度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平时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许多同学在使用键盘打字时,手指依然还是在键盘上无法无章地按,甚至还有同学用一两个手指戳键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过键盘指法,但要掌握它并不容易,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应多下一点工夫。

键盘教学,其实质就是键盘指法的教学。为了了解键盘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笔者与不下十位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大多数教师认为,要想取得键盘指法教学的真正效果,不是易事,还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学习难度高。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仅是记字母键的键位就可能让过半的孩子丧失信心;(2)学习内容十分枯燥。记枯燥的字母键位、每次成百上千遍的机械击键、长达数月甚至更长的训练时间,几乎让孩子们感到打字是最无趣的一件事;(3)信息技术课时少,教学密度不够。每周一课时,这对于需要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指法教学来说尤其困难;(4)打字姿式不好矫正。学生一旦形成了不良的坐姿和指法习惯就很难矫正过来。

面对教师们在键盘指法教学方面反映的诸多困难,笔者就自己多年的键盘指法教学研究和实践,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和实践

“键盘教学”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键盘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电脑打字。学生掌握得是否牢固,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效果。掌握了电脑打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水平,而且也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1.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学

在信息技术上机教学中笔者一直倡导的是快乐学习。对于小学生特别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才不会觉得有压力,学习效率才会高。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最大的特点。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次可以玩电脑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总是利用小学生爱玩的这一特点,尽可能挖掘教材或学习的内容,将玩的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在玩乐中开心学习。例如,对已学习过的基本键A、S、D、F、J、K、L进行复习,笔者就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把26个字母卡随意地摆在白板上,看哪些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字母卡中把基本键找出来并以键盘的排列方式进行摆放。由于复习是以比赛和玩的形式进行,所以学生学习的劲头很足。后来随着学生认识字母键越来越多,为了让学生记住每个字母键在键盘中的位置,笔者在课中常常就采取这种“找朋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复习。实践证明,这既避免了学生枯燥地死记硬背,同时也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形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形式多样,让学生在自主中学

小学生学习,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的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注意形式多样,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并能采用多种方法去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键盘学习中,记键位是指法教学中的基础,也是最难的一关。许多学生在打字时手指分工错误或不能盲打,都是因为没有过好这一关。那么如何让学生过好“记键位”的这一关呢?笔者是以讲故事记键位的方法来实现最初的记忆教学,把左手四个基本键位键A、S、D、F,加上G键,根据字母键的形状编了一个故事:金字塔“A”的里面藏着一条瘦瘦的千年蛇“S”;这一天它终于醒了过来,到处找吃的,吃饱了肚子也胀成了大肚子“D”;然后它慢慢地爬到外面去吹吹风“F”,结果被吹得骨碌碌(“G”像一个带箭头的圈)滚下了金字塔。而对于右手负责的H、J、K、L四个键位,则又编成了另外的故事。这样虽然是花了些时间,可在教师边讲、边画、边写字母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了主键盘区的中排键位。中排键位记完后,笔者起初也是通过编故事让学生记上排的Q、W、E、R、T键。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种按横排顺序的记忆方式的打字效果不如按竖行顺序记忆好。以手指击键的分工方式来划分键位记忆更有利于学生打字的掌握,而且最好是从小指开始,先记左、右手小指负责的Q键、A键、Z键和P键、分号键、斜杠键。然后才是无名指、中指、食指负责的键位。让学生一开始就练习最难的键位,以后就不会形成用灵活的食指、中指帮其它手指击键的不良习惯。

同样在记忆键位时,笔者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大胆想象按四个键一组编成故事来记。比

如,一个学生曾这样来编左手小指负责的1、Q、A、Z键的故事:有“1”只松鼠“Q”站在金字塔“A”的上面好威风,而在下面的千年虫“Z”却在睡懒觉打呼噜。还有学生在编左无名指所负责的2、W、S、X的识记故事是这样的:有“2”个小朋友手拉手“W”来到森林玩,突然看到一条大蛇“S”,连忙爬到树叉“X”上去躲起来。学生们丰富的想象以及所编记键位的故事各式各样,有些甚至是古灵精怪,但不管怎样,通过编故事记键位的活动却能使学生把枯燥的学习变得兴趣盎然,并能自主地学、快乐地学,从而很快地就记住了要掌握的键位。此外,在键盘教学的适当时候,还可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打字的竞赛。通过竞赛,在学生的你追我赶中,既激发了学生要学好打字、争强好胜的心,也促进了学生键盘操作的熟练程度。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3.严格要求,让学生在规范中学

要教会学生学好打字,提高打字速度,达到盲打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打字习惯和正确的打字指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严格和耐心,规范和有序。

在“严格”方面,笔者主要是抓住两点:一是从学生开始接触键盘、打字练习时,笔者就强调在打字的过程中不能看键盘,因为这是实现盲打的基础和关键。为了使学生在打字练习中不看键盘,笔者特意对放键盘的抽屉进行了特殊处理,使学生在打字时手能够放进去打而不用把键盘拉出来。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为盲打创设了非常好的硬件环境。二是要求学生在记熟了要练习的字母键键位之后才上机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在“耐心”方面,笔者主要抓住两点:一是由于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时间,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们反复记熟键位,千万不能贪图教学进度。二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对每个学生进行键盘指法的检查,看他们在打字时有没有用错手指击键或击键时手指是否规范等等。

在“规范”方面,笔者认为只有规范才能发展,规范是发展的基础。所谓的规范是指操作上规范(规范的击键指法及坐姿、健康要求等)、动作上适宜(没有不好的习惯)、行为上适合(动静总相宜)。所以在对学生规范键盘操作上,笔者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手指分工明确,键位熟;第二,打字姿势正确,错误少;第三,键盘打字先强调准确率,然后才能讲究速度。至于“有序”,指的是在键盘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通过较长期的研究,笔者总结出如下的键盘练习训练步骤,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基准键位;

(2)基准键位加G、H键;

(3)小指分管键位;

(4)中指分管键位;

(5)食指分管键位;

(6)简单英语文章练习;

(7)加数字键和各种常用标点的英语文章练习。

为了加强学生键盘练习的规范,笔者还把指法训练的要点编成了一首儿歌:“手指分工键盘熟,姿势正确少失误。坚持训练进步大,眼疾手快心不读。”通过教学实践,只要学生能坚持做好这几方面,一个学期下来,对于简单的英语文章输入,学生的打字速度大多能达150字至200字每分钟。

4.轻讲重练,让学生在追求中学

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才能从中体会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成就感和荣誉感。键盘练习是一种技能性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的是“轻讲重练”的策略。

轻讲,例如对于键盘的介绍,以及键盘的区域划分、键位的位置,这在键盘中都是固定的,就没必要多加解释,这就是轻讲。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轻讲,例如手指的分工、如何有意义地识记、功能键的使用用途、组合键的操作技巧等内容,就要重讲,是轻讲中的重讲。这里说的“讲”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讲,它包括教师的引导,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交流,师生、生生的讨论、分析,实践后的总结等等,是一个宽泛的交流概念。

重练,是重在练习的时间和质量的保证上。重练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练习的内容广、时间足、容量够。作为一种操作技能的训练,必须要有“重”的保证。并且要有刻苦、耐心的精神才能取得较大的进步。二是训练方法多。听打,笔者说键名或是字词、短句,让学生听着打;看打,按照电脑屏幕上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输入;默打,把语文、英语要背诵的古诗、短文课文打出来,看谁打得最多最快等等。练习形式多,学生在练习中采用单独练习、分组练习、单人比赛、小组比赛等等。练习内容难度层次多,在学生具有一定键盘打字能力后,不同学生之间也显露出不同的水平,笔者所设计的练习内容就有了多少、难易的变化,使能力强的孩子“吃得饱”,弱些的孩子能完成,增强其信心。

还有,笔者从学生一开始进行打字训练时,就为每个学生设计了“快乐打字,争做高手”的活动。每个学生只要能按质按量完成了每节课的练习内容,就可以得到一面“胜利完成任务”的红旗标志,并把这标志印在自己的记录表上。所有学生的记录表都贴在电脑室的“我能,我最棒”的墙报栏上。让已完成本节课打字任务的学生标上“胜利完成任务” 的红旗标志的做法,激励了学生打字的兴致,而且成功感会更加坚固了他们争做打字小高手的信心,同时也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程度了如指掌,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安排教学。

5.多方评价,让学生在激励中学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被肯定。”表扬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产生欣慰、幸福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生进行键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激励,尤其是对那些“手慢,领悟慢”的学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此外在对学生学业评价中,要给与学生积极的期望和鼓励,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心理气氛融洽,学生的心理就会更健康地发展,学生有了积极学习的心态和动力,就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检测键盘教学的成效,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评价不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也是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例如在键盘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指法训练后,笔者就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评,对学生某一阶段的打字速度、正确率进行测试。测评的软件有些是笔者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进度自己设计的,有些是借助打字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对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笔者还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教师来说,在记录书面评价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辅以适当的口头激励。此外评价还包括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评价的活动是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三、反思与总结

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从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笔者深感“键盘学习”的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下面是笔者对“键盘教学”的几点建议:

1.慎用游戏软件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打字的趣味性,许多教师会使用打字游戏来激励或训练学生。其实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键盘指法时,使用打字游戏软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学生刚开始学习,还没掌握键盘指法,还不能熟练地进行打字,而此时让学生进入打字游戏,学生又想在游戏中获胜那就只能 “偷”看键盘,手指乱按键盘,这样就不能

养成盲打的良好习惯。

2.巧用打字软件

在电脑打字的练习中,教师都习惯借助一些现成的打字训练软件。目前流行的电脑打字软件有很多,有“金山打字通”、“英文快打”、“快快乐乐学打字”、“弹指神功”等等,教师在使用这些软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先充分分析这些软件各自的长短处,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习的进度和需求注入一些需要补充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活用软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避免满堂枯燥的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电脑打字水平,并不是要求学生满堂对着打字软件枯燥地、毫无生气地练习就能收到成效,这无形是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扼杀掉。实践证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鼓起了学生要做一名打字高手的愿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收获就会非常明显。

论周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篇6

1.1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 (Import Trade) 和出口贸易 (Export Trade) 两部分组成, 因此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对参与贸易的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2) 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3) 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生产效率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 (4)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5) 增加财政收入, 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 可为一国政府开辟财政收入的来源; (6) 加强各国经济联系, 促进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具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 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及所涉及的问题, 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

(1) 交易双方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在协商交易和履约的过程中, 涉及各自不同的制度、政策措施、法律、惯例和习惯做法等各个方面, 情况错综复杂。

(2) 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比较多, 涉及范围广, 除了交易双方当事人以外, 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车站、港口和海关等部门以及各种中间商和代理商。

(3) 国际市场广阔, 交易双方相距遥远, 加之国际贸易界的从业机构和人员情况复杂, 故易产生欺诈活动, 稍有不慎, 就可能受骗上当, 货款两空, 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 (Business English) , 即商务与英语的结合, 主要是指人们在商务工作中普通使用的英语。现代商务的不断发展导致商务英语所涵盖的内容也逐渐增多, 使得它的含义进一步扩展, 现在的商务英语包含了人们在各个社会层面的商务活动中使用的英语。

简单来说, 商务英语包含了商务的专业知识、商务使用的专业语言和商务交际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它以基本的单词、语法为基础包含了金融、管理、商贸营销和进出口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商务知识应用与语言相结合, 而且也更加的口语化, 使专业的贸易知识能用清楚明了的语言得以显现, 显示出极大的实用性。

2 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2.1 商务英语对促进贸易、获得贸易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商务英语的使用拓宽了企业的交流范围与市场占有率, 便利的沟通能够使企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选择出符合一定条件和要求的企业并且迅速地开始合作。在合作伙伴确定了以后, 双方开始协商合作业务的具体内容及合作的范围等事项, 在这个重要的阶段, 商务英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谈判过程中交流的信息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后期贸易过程中争端出现的处理等事项, 商务英语的作用必须极为重视。在贸易进行的整个过程中, 商务英语的应用使贸易活动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信息与要约的快速发出和合作伙伴的迅速确立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以致于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快地把握机会, 赢得市场, 而且运用商务英语来沟通使得合作伙伴在短期内得以确立, 这不但给企业节省了成本, 还使得整个生产活动或者合作活动的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商务英语能够快速精确的传达双方的意见, 双方有效信息的交换和业务合作记录, 是整个合作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不仅对商业贸易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2.2 商务英语有助于从事贸易工作的人员确立良好的形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 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素质都比较高, 毕竟对对外贸易活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水平要求较高。拥有过硬的商务英语能力为对外贸易工作人员展开贸易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除此之外, 通过结合谈判技巧并使用商务英语来进行贸易谈判, 会给企业本身创造出许多有利的条件, 更能够促进合作的谈判到合作关系的顺利确立。另外, 熟悉商务英语不仅可以使谈判双方拉近距离, 消除语言障碍, 还能够使贸易双方处在一个平等的谈判地位上, 更能使整个谈判活动过程中的氛围更加融洽。

2.3 商务英语对从业人员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生存技能

在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形势下, 国内的跨国公司不断增多, 伴随着这些企业的出现, 也出现了大量职位的空缺, 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 对于这些企业, 企业内部的员工不同来自同一个国家, 彼此语言不通, 所以对员工的语言交流方面提出了商务英语的要求。员工必须具有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 同时要以英语进行工作中的交流与合作。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商务英语的使用便成了最方便的解决途径。尤其是对外国的职员来说, 商务英语可以说是一种工作语言, 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极其重要, 所以许多跨国公司都把商务英语能力列入了雇佣员工时的主要考核标准之内。

2.4 商务英语是一种有效的宣传途径

广告宣传是大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使用的宣传作途径, 广告也的确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深入人心的广告对企业形象的定位以及提升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通过优秀的广告来使人们认识自己, 确立自己的形象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将商务英语投入到广告中, 使广告结合更多的世界性的元素, 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应用了商务英语的广告能够被更多的消费者理解, 广告就可以进入外国人们的视线。在企业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在广告中放入英语的商业元素, 为企业在初期就赢得最大的市场面。

2.5 商务英语是经济贸易合作得以进行的基础

我们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交通非常方便、信息高效传播的社会。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脱离出来独自发展。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的往来使得各国进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国家间的联系也为各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在每个项目的合作交流中涉及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而且谈合作就表示着要沟通, 不同国家的企业生产和贸易合作之间就避免不了要进行切磋商量, 谈判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谈判双方的经济实力、发展水平、习俗文化以及双方国家的经济协定等方面。这样的交流过程离不开专业的人员协同进行, 在具备优秀的英语水平的同时, 还需要具有专业过硬的经贸知识作为支持, 因此, 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企业之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倘若商务英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贸易的发展将不容乐观。

3 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实践——商务国际谈判

如今, 我国对外开放进程越来越快, 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也日趋频繁。货物出口目前已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说到底, 国际贸易是企业追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途径, 是合作双方以各自利益为中心展开的斗争。

商务英语在国际谈判中的应用极为重要。国际商务谈判, 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 为了达成某笔交易, 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贸易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也是双方确立合作关系必有的环节。国际商务谈判的内容, 不单单包含商务和技术这两个方面, 还包括法律和政策这两个方面, 它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 政策性和策略性也不可忽视。国际商务谈判的结果决定着合同的详细条款内容, 也决定着合同买卖双方享受的权利及应尽的义务, 所以合作双方都非常重视谈判这一重要的商务活动。

3.1 商务国际谈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商务国际谈判过程中要注意礼貌。言语礼仪是人们交际中的重要基础, 在商务谈判中尤为重要, 它是整个商务谈判过程中气氛的调和剂, 在整个谈判中言语礼仪也有一定的原则, 双方谈判代表要礼貌有度, 做到不卑不亢。

(2) 商务国际谈判中要使用商务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商务国际谈判过程中, 谈判双方代表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双方语言不一致, 沟通上存在障碍, 因而, 就得使用商务英语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表述重点, 其中不要发生歧义, 以免给谈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避免谈判失败。

(3) 谈判用语要委婉庄重。谈判过程中言语的语气会影响对方的心情和决策, 所以表述观点的一方表达语气要委婉, 不要用太随便的语气, 也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谈判过程中的用语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4) 语言针对性要强。商务国际谈判过程中的用语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简单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谈判的话题要始终以谈判的内容为中心, 注重谈判的效率。

3.2 针对贸易提出几点策略上的实际战术

(1) 声东击西。这是一种军事战术, 但也适应于谈判的过程, 是指要故意强调对自己实际上并不重要的部分, 让对方认为自己十分重视这一部分, 然后渐渐的实现这部分利益让对方满意, 最终实现自身真正所重视的部分利益的满足。

(2) 疲劳战术。在谈判桌上难免会遇到咄咄逼人的对手, 咄咄逼人是对手缺乏耐心的表现, 所以, 谈判者要从对方的弱点上出发, 使用疲劳战术, 因为一遍遍的重复同一个话题会让对手晕头转向, 找不到方向, 实现我方的谈判目的。

(3) 有限权利。谈判的过程中, 其中一方在某一方面做出让步时, 不仅可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表面上给了对方面子, 还能使对方在另一方面做出让步, 因为在合作中, 道义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使用这个方法, 表面上是将控制权交给了对方, 其实还是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而对方并未察觉。

(4) 双赢策略。双赢是谈判双方的共同追求, 合作, 就是共同谋利, 只是其中一方获利肯定不是合作的目标。谈判真正的成功是让谈判的双方都感到实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只有谈判双方都满意谈判的结果, 才会确定合作。当然, 运用这些战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可过于攻于心计, 以免适得其反。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过硬的英语水平, 谈判者还要凭借自己的智慧, 实现谈判的成功。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多, 贸易往来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完全接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引进了不少外资企业、跨国公司, 这些企业开始在中国寻求新的市场, 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为本国的发展把握了机遇, 但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经济形势下, 商务英语作为企业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各国将引进更多的跨国公司, 本国也将会产生一大部分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企业, 这必定会使商务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李太志.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教育探索, 2005.

[2]高淑英.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及其培养[J].商业理论, 2005.

[3]陈建平.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1.

[4]徐恒涛.商务英语中商务文化分析及提高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 2009.

[5]刘嫒嘉.浅论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J].人文论坛.

[6]朱志敏.商务英语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商贸, 2010.

[7]田静.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8]赵晓霞.商务英语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 2010.

上一篇:网络管理员工作流程图下一篇:政府党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