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的高中论文范文(共8篇)
作者(来源):灞桥进校 发布时间:2009-09-18
摘要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年的教学实践入手,对初中与职高数学的衔接;制定必要的专业大纲和校本教材;力求针对职高中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以达到职高数学教学真正之目。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 “基础性”、“趣味性”和“应用性”这三个教育理念应作为职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新课标 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职业教育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基础性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提出,在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如果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上也是具有差异性。这一基本理念切实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一、“基础性数学”应着重体现
初中三年,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已在初步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总体较差,学习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要求、对待,只要他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行。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1、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在教学中要善于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以缩短初中与职高数学知识跨度的距离,顺利进入职高数学园地。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等,有新内容,又有旧知识。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讲
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如:“函数”教学,初中重在“变量的依赖关系”,高中则重在集合的观点,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与本质上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2、处理好传统数学与现代数学的衔接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再到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种不同,淘汰了一大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生,如果把这些现代的数学内容、术语及群、向量空间、矩阵等数学名词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渗透一些,学生就能很快适应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趣味性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产生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动机,科学选取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一味的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劲头,而逐步丧失学习的原动力。
1、适时开展活动 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定性和求知欲。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活泼生动。可以使数学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对进步快的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2、体现数学史的教学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数学教学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省略了。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发展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每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对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讲,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
1、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教学大纲
随着职教的发展,职教教材率先进行改革,采用新体系,引进新符号、新内容。它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然而由于职中专业门类的多样化,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1)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2)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职高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了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调整后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
(1)对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这两个专业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
(2)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交流电中电流强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
(3)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4)对幼教专业,可以以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制定数学大纲。如:有关数量,图形,珠心算等的课程就比较适合。
(5)对有些商业性的专业,应增加“折扣率”,“利润率”,“标高率”,“盈亏率”等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2、数学课程应具有地区性
职业高中一个特点就是地区性强,同一个专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专业活动的方式会有所区别。比如结算方式,有的地区用现金,有的地区刷卡;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而西部地区较落后,决定了经济方式上就有所差别。职业高中既然要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的劳动者,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别,要让职高的数学课程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切实地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不注重课题氛围的应试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不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语文课堂死气沉沉, 缺乏活力,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要想转变这种局面, 教师就要努力挣脱传统教育的束缚,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高中语文课堂真正鲜活起来。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在教学中积极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新理念, 大胆放手, 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 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学习,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 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 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其次,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去组织教材, 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既要尊重教材, 又要大胆创新教材, 整合教材, 做到适应教学要求,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再次, 教师要与时俱进, 掌握现实科技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因此, 教师要合理运用, 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 不注重学生知识吸收的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容量是有限的, 课堂教学并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途径, 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 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让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一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可以教材为依托, 将知识进行延伸。教材的内容只是一个教学范例, 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学生学习一篇文章以后, 所掌握的学法并不只适合这一篇文章, 而是适合这一类的文章, 因此要以教材为出发点, 积极向课外拓展, 从而实现在教师的引导下,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新课程改革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使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二是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 能够独立思考, 所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很有必要。首先要合理科学地进行分组, 将4-8个学生根据成绩、性格等不同分成一个学习小组, 保证各个小组的实力均衡, 便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其次, 在上课之前,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让学生学有方向, 围绕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和探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间, 做他们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把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 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网络蕴含着大量的知识,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丰富的知识, 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阅读, 从而有效拓宽了知识面。
(三) 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启迪学生的智慧。作为教师, 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 不注重实效, 否则就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钻研教法。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自由展示,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 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去创新教材, 对教材进行加工, 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 在此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 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 做到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二) 重视课堂互动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 占据着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学生在下面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 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没有互动交流, 各自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要把课堂作为师生互动的舞台, 积极开展讨论主,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三) 重视课堂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 学生掌握的可能只是理论知识, 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涵。所以, 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课堂互动, 比如, 定期举行阅读心得交流会, 要求学生对阅读书籍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很有必要。自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将知识内化的一个重要渠道, 所以, 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利用多种资源去搜集相关的辅导资料, 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到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所以,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我们还应继续努力。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 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使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高中语文,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马向辉.华美是“末”, 高效是“本”——关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课外阅读旬刊, 2012 (12) .
[2]赵小勤.师生与时俱进培养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3 (8) .
[3]陈维贤.理性思考科学践行推动语文新课程改革科学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J].中学语文教与学月刊, 2010 (8) .
[4]林海荣.新课程新探索——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感受[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3 (15) .
一、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理念
1.教师要把握好着力点,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牢牢树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精神的思想,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加强对学生数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帮助学生建构一套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和方法;2.教师要把握好启动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决不可仅仅满足于给学生讲清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彻底弄懂知识发生的过程和来龙去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和网络,进而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3.教师要把握好落脚点,为此教师要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教师要真正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把课堂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的地位就无足轻重了,相反教师充当着课堂主持人的重要角色,是独具慧眼的长者,是学生的欣赏者和热情观众;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做好数学课的编排和设计,除了要考虑学生实际数学基础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之外,还要尽力体现数学的社会需要、创新精神及人文价值等,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实施和践行了素质教育。
二、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所发挥的力量和作用,学生只有对数学具备浓厚的兴趣,才会自觉主动地进行研究和探讨,才会在遭遇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不灰心,不丧气,勇敢迎难而上,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堂情境的营造及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具体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合理的好奇和好胜心理,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比如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寻找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但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尽量使问题维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即问题既不可太难,也不可太简单,问题难度过高,学生苦思而毫无头绪,就很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热情,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又会感觉毫无挑战性,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所以问题的难度最好停留在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的程度,这样便于学生从问题探究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三是教师可巧用数学中的历史典故及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情境,不仅如此伟大数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奉献精神还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促使其更加用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它开始走进各科课堂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片新的天地,不但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因此实现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良好结合势在必行,但是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教师要能做到熟练应用多媒体,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这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和保障,此外教师还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操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图像绘制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利用适当的软件开展建模与研究,这样不但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还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师要合理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时机和程度,根据教材实际内容,科学把握哪些知识点适合与信息技术整合,哪些不合适等,否则滥用多媒体只会费时费力,根本起不到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比较适合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的知识点有图像的动态变化,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联系等。教师在多媒体的应用方面要采取慎重的态度,认真加以研究,切不可盲目滥用;三是教师要重视多媒体使用的过程,当前课堂使用多媒体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流于形式,学生的注意力全被精美的课件所吸引,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只顾匆匆展示课件,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这对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使多媒体真正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鄂西北片水利劳动人事专题调研组
按照省水利厅开展水利人事专题调研的工作部署,鄂西北片的襄樊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随州市和神农架林区等六个市(林区)水利(水电)局调研专班,采取分头调研、集中汇总的方式,通过发放调查表、开座谈会、翻阅资料、实地查看等途径,对涉及六个市(林区)的乡镇水利站改革后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掌握和了解鄂西北片乡镇水利站在2005年实施改革后的机构、人员、运行状况,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深化乡镇水利站改革,加强基层水利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促进水利事业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现状----喜忧参半
乡镇水利站改革背景。2005年8月,全省全面实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乡镇水利站作为“七站八所”纳入撤、并、转的范围,多数乡镇将水利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或转制为水利服务中心,实行以钱养事机制。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基本结束之际,2005年11月,省编办、省水利厅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意见》(鄂发
[2005]13号)精神,联合下发了《关于乡镇水利站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鄂编办发[2005]43号)。各地按照两个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推行了水利站改革。
乡镇水利站现状。鄂西北既有沿江滨湖地区、也有山区、丘陵,改革后,乡镇水利站改革和运行管理机制有三种模式:
1、组建流域性乡镇水利站。6个被调研地区中只有孝感市下属四个县市区设置乡镇水利站29个、定编定员283人,明确为县(市区)水利局的派出机构,人员已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人员和运行经费由财政、水利局负担。
2、按乡镇设立或跨乡镇联建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十堰市61个乡镇联建50个水利服务站,隶属县(市)水利局管理。襄樊市按乡镇区划设立水利服务中心85个,其中实行库站合一的10个。荆门市将56个乡镇水利站全部撤销划转为乡镇水利服务中心。随州市设立乡镇水利水产服务中心26个。神农架林区以乡镇为建制设立8个乡镇水利服务站。以上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实行人员定期招聘、“以钱养事”体制,定性为民办非企业组织或社会服务中介组织。
3、设立水利助理。孝感市3个县市的乡镇水利站与水产、农机等合并,在乡镇综合办公室中设水利干事职位,实行“乡镇水利助理员+水利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人员隶属当地乡镇。
乡镇水利站改革后几点值得肯定之处:
一是改革保留了水利服务机构。乡镇水利站作为基层水利单位,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服务农业、农村工作的延伸。通过乡镇水利站改革保留了水利部门在农村工作中的阵地,为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新型基层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鄂西北精简、撤转后的乡镇水利管理机构以三种模式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是精简了基层水利机构、人员。人员臃肿、包袱沉重是影响水利站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改革,对水利站进行了整合、撤并、转制,人员竞争上岗、合同制管理、优胜劣汰,分流人员买断,极大地精简了机构,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
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基层水利队伍整体素质。鄂西北六个市(区)32县(市区)382乡镇原设水利站382个,共有职工2794人,改革后,按三种模式共设立水利站(服务中心)305个,通过竞争上岗定员1874人(含水利助理)。每年减少支出73万元。如汉川市原设水利站24个,职工256人;改革后,按流域整合为10个,定员178人,精简了78人。
三是一部分水利站有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大部分县市区在乡镇水利站改革中都重新核定了水利站的事业编制,明确了经费来源。例如神农架林区按一站一人,每年27000元标准进行补贴,保证经费正常来源。襄樊市襄阳区每年每个水利服务中心按1万元标准考核拨付,其他县市也按照公益性岗位、服务项目确定拨付经费数额。孝感市易涝滨湖地区的四个县市区汉川、孝南、应城、云梦按核定的水利站事业编制明确财政负担或从水费中拨付人员经费。
四是水利站在基层水利管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鄂西北的干、支、民、围堤总长2022公里,大中型泵站162处1271台41.3万千瓦,水库3657座(大中型162座,小型3495座),涵闸3734部,还有众多的小型水利设施近60.1万处,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防汛抗灾任务繁重。因此,乡镇水利站和水利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水利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水行政部门职能延伸作用。首先,水利站发挥了农村水利工程规划实施、建设与管理主力军作用,广大基层水利员立足于水利,扎根于农村,工作在一线,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担负着本区域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设计与组织施工、小型水利工程和设备岁修、养护、更新、改造计划编制及防汛抗旱工作,与“三农”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作用明显。其次,水利站发挥了乡镇政府组织防汛抗旱参谋和助手作用,基层水利站处于防汛抗旱最前沿,基层水利员长期摸爬滚打在抗洪救灾、水利建设第一线。他们最熟悉当地的水情,最了解当地工程的状况,积累了丰富的抗灾除险经验,部分人员还具备了水利专业技术。在防汛抗旱期间,能够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险情,为当地党委、政府做好水利工程除险加固、运行调度、制定应急预案,指挥防汛抢险当好参谋。第三,水利站发挥了承担农村安全饮水建设重要保障作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乡镇水利站在农村安全饮水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水利站改革后尽管显示了一些积极因素,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基层水利工作网络、人员力量与繁重的水利服务需求不相匹配。一是水利站按照流域(水系)进行整合精简后,人员减少,工作任务增加,一个水利站管理几个乡镇水利工作,水利设施管理的工作量大,不同乡镇之间工作协调较难,人员调配、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二是跨乡镇建水利服务中心,人员力量分布不均。以十堰市为例,房县以乡镇建站18个,而竹溪县以县设立水利站1个;人员配备上也不均衡,郧县水利站职工47人,而竹山县仅有4站、4人,承担17个乡镇“以钱养事”水利管理任务;郧西县8名分在农业服务中心的水利员被东调西借,很少从事水利工作。三是人少事多责任重。如襄樊老河口市核定10个水利服务中心14各岗位,站均1-2人,平均管理小型水库3.5座、灌溉渠道18公里,在汛期繁忙时期,人手严重不足,满足不了防汛抗旱的需要。如孝感市北部三个县市孝昌、大悟、安陆实行水利助理模式管理,基层水利工作力量大大削弱,大悟县的一个水利助理平均管理近10座小型水库和其他水利设施,致使小型水库管理无法到位,结果把小
(二)型水库划归行政村管理,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2、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基层水利员大多是招聘上岗。首先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鄂西北六个市(林区)共有水利站(水利服务中心、水利助理)1874人,初高中学历占71%,大专以上学历占26%,有496人具备水利专业学历,占26%。如京山县30名水利人员中具备中级专业职称的仅8人,占总数的27%。孝感市乡镇水利站在编在岗人员大多为非水利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和近年退伍转业战士,还有的是从社会人员中公开招考聘用,具有水利专业的极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弱。应城市、孝南区水利站是都从社会人员中考试招聘,原水利站职工基本都落聘,新录用的人员情况不熟、没有水利专业技能。其次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水利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14%,36-45岁占33%,46-56岁占46%,56-60岁占7%。年轻职工所占比例偏少,人员没有流动性。其次是思想观念滞后,难以适应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水利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相当一部分基层水利站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竞争意识不强。有的水利职工不善于学习提高,没有一技之长,缺乏开拓创新能力。这些职工队伍存在的问题,导致基层水利机构服务质量降低。如2007年7月中旬,襄樊市发生局部强降雨,樊城区青龙堰、三里冲两座小
(二)型水库相继发生满溢、渗漏等严重险情,由于乡镇水利站没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再险情发生之初开展抢险技术指导,最后等到市区技术人员赶到,才有效制止了险情,因基层缺乏技术力量,致使抢险的最佳时机贻误,使抗洪抢险付出了一定代价。
3、工作积极性不高,职工收入偏低。一是身份不正。鄂西北地区大多设立乡镇水利水利服务中心,职工身份由“事业人”转为“民营非企业”职工,吃的是以钱养事经费,三年一聘任,履行的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职责,加之每年服务费收入低(不足1.5万元),工资没有保障,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而且在职工眼中水利服务中心是“五无”(办公无场地、办事无经费、经营无资质、创收无政策、缺口资金无着落经费)“四不像”(不像企业、不像事业、不像民营、也不像中介)的机构,多数职工对前途无望,工作难以安心,工作积极性受挫。同时也没有多少新人愿意竞聘乡镇水利员这个“不稳定”的岗位。二是职工收入普遍偏低。水利站经费来源三个渠道:财政拨款、水费、以钱养事经费。尽管大部分县市区都从水费、乡镇转移支付以钱养事经费中落实了水利站竞聘上岗人员的经费渠道,但是受当地财政收入和服务项目业务量的影响,不能足额保证人员经费,水利站运行管理经费更是无从谈起。目前大部分基层水利机构职工收入低于档案工资标准,年平均收入仅为0.5-1.2万元,落岗、退养人员和病退人员有的月生活费标准仅为每月300元,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种状况造成了基层水利队伍的人员是“出不来、用不上、引不进、留不住”,将导致基层水利管理后继无人。
4、改革不完善、彻底。鄂西北六个市(林区)结合各自实际不同程度地推行了乡镇水利站改革,按照鄂发〔2005〕13号、鄂编办发[2005]43号文件规定:“江汉平原及沿江滨湖地区的原乡镇水利站,在精简人员的基础上,由省有关部门提出范围和标准,按流域(水系)整合、组建水利管理站,属县(市、区)水利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实行招聘”,“水利管理站属县(市、区)水利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实行招聘。具体编制员额由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在规定的乡镇公益性事业编制40名总额内核定,纳入财政预算,报省编办备案。所核定的编制员额应满足履行工作职责的需要”。除孝感市的汉川、孝南、应城组建了流域性水利站外,其余因该文件出台滞后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程,大部分县市改革已基本结束,后续工作困难,所以都维
持水利服务中心的机构模式。如荆门市六个县市区都未组建流域性水利站;孝感市云梦县确定了改革方案,明确了水利站总数和人员编制数,但因人员安置、改革成本无法筹措,至今仍维持原状。同时大部分的水利站职工和退养(内退)人员的“两保”资金没有落实解决,落岗人员的基本生活费也没有落实来源渠道,影响了基层水利单位的稳定。还有的地方没有将政策落实到位,改革不彻底,如汉川市水利站用水费和以钱养事转移支付的途径来解决经费,没有落实公益性单位应由财政预算解决经费的政策。
二、困局----体制不顺
地位不明、性质不清是乡镇水利站错位缺位的主要原因。尽管鄂发[2005]13号、鄂编办发[2005]43号文规定“乡镇水利公益性服务由政府负责”,水利管理为公益性服务范围。但在乡镇改革中,对乡镇水利站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偏差,主张划入营利性企业走向市场。事实证明,乡镇水利站不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也不同于其他农业服务组织,而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服务组织。从地位性质看,乡镇水利站是农村公益性基础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水利兴,则农村安;农业稳、农民乐。长期以来,乡镇水利员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乡镇水利站直接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是连接县、乡、村水利事业的纽带,又是农业命脉的具体实施者。乡镇水利站的服务职能是政府承担的公益事业,他们不可能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向一乡一村、一家一户收取服务费用。从任务特点看,近两年中央、省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个县市每年都有上亿元的投资,工作量的突增,迫切需要乡镇水利站主动参战。就平原湖区看,农业基础条件要好些,水利基础设施完备一些,农业对水利的依赖性强,对乡镇水利服务水平要求更高;就山区来讲,农业基础薄弱、公益性服务水平低,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十年九灾、十灾九旱”,地域辽阔,基础脆弱,库塘众多,河沟纵横,以致乡镇水利站的服务内容更多、范围更广、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对于单枪匹马又无资质的水利员来说,根本无力承接水利工程项目,不可能从事经营性的服务。由此可见,乡镇水利站的所处地位、工作性质决定了它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把它划入民营非企业或中介组织,不仅不符合农村的“水情”,也不适应“三农”工作健康发展。调查中,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和所有水利工作者都认为,如今的乡镇水利站“名不正身不顺”,改革的目的不仅在减人减机构,更在于减支增效。还有同志认为,平原滨湖地区乡镇水利站能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对山区水利站确没有相关政策,不符合农村水情。
体制不顺是乡镇水利站难以作为的重要原因。乡镇水利站的管理体制几经周折,县市水利局和乡镇政府间徘徊,一直是有利都管、无利都不管的“条块模式”,内部缺乏竞争机制,经费依赖财政,没有自我“造血功能”。有的形同虚设,有的人浮于事,有的无法维持生计。转制时,因受到观念转变、各种利益的纠葛,只是简单的一概而论,一转了之。除符合退休条件外,其他人员一揽子转为“民办非企业”身份,或全员对社会公开聘任,该出去的未出去,该进的进不来,以致“老伤”未愈又添“新伤”。从改革理论上讲,似乎行得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大相径庭。现在,“以钱养事”的钱每年都在增长,一个县市少则十几万元,多则近百万元。财政转移支付的钱并没少花,减人并未减支,服务功能并未增强,用有些人的话说,叫“花了钱,事干不成,还落了一身怨”。在个别地方,花钱养事,已经演变成了“养人不养事”。一旦“断奶”,又将成为“不稳定”的因素。调查中,许多水利人和基层干部,对水利站任务不轻、责任不小、体制不顺、经费不足、人员不稳定的“五不”现象感到担忧:将会给现有水利基础设施造成管理不到位、损毁无人修的严重后果,再过几年后果就会显露出来。到那时就会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事实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协调机制不活是乡镇水利站运转不畅的直接原因。乡镇水利站改革、转制后,设立乡镇水利服务中心的乡镇,原来水利站承担的行政职能、执法职能交给乡镇和县市水利局。从运转情况看,乡镇因职能消弱,人少事多,对水利的管理职能出现空档,工作衔接不紧;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隔层缺位,鞭长莫及,指导不灵,使基层水利执法工作出现萎缩现象。乡镇水利员吃的“服务饭”,涉水行政管理、执法职能的事情爱莫能助。由于缺乏统筹协调,使得乡镇管不住、水利局管不了、水利站管不成。比如对河道沟岔的乱挖乱倒乱建问题,县水利部门的无力管理;乡镇经济发展办责权不对等,难以作为;而乡镇水利站却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配改经费方面,更是举步维艰。以丹江口市6个水利服务中心为例,2008年财政一次性购买资金33.984万元,物化投入5万元,只占最低测算标准的45%和20%。服务报酬也低于其他配改单位,今年农技中心为17560元(含养老金),农机站17237元,而水利服务中心只有15400元。类似问题,找谁谁都管不了,求谁谁都无法解决。长此下去,势必导致水利站人心涣散、队伍不稳,给水利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
服务能力不强是乡镇水利站缺乏活力的又一原因。主要表现在:在岗技术力量过于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不到在岗人员的一半,有的县市没有一名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部分地方水利员队伍青黄不接。以十堰市为例,乡镇水利员不到10名的有3个县,人员严重不足,且未专职,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水利建设任务的需要。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近几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逐年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我省是水利大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显得更加重要。县市特别是乡镇水利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点多线长,常常是应付都应付不过来,有些服务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例如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库塘堰渠维修、安全饮水水厂管护等等,即使是昼夜不停地工作,也很难完成服务任务,何谈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三、对策----深化改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利站作为履行水利工程管理职能的基层单位,在中央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加大对小型水利设施投入力度的新形势下,要夯实基层公益性水利服务机构,更好地发挥水利管理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的呼声,更是摆在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面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明确机构性质、规范经费来源,水利站(水利服务中心)各种问题和困难才能得以解决。
1、恢复水利站设置。从鄂西北片调查情况反映,一是从水利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程度将,应该在精简的基础上恢复公益性水利站设置;二是从乡镇林业站、畜牧站、文化站的保留或恢复设置相比较,水利站的重要性应排在前列。为了有利于“三农”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生产稳定发展,也应该恢复乡镇水利站设置。建议,省水利厅开展全省水利站改革的调研,若情况与鄂西北片相似,就要突破现行关于乡镇水利站改革的政策,专题向省政府报告基层水利管理机构状况,建议将鄂编办发[2005]43号文规定的组建公益性水利站的范围由“沿江滨湖地区”扩大到山区丘陵地区,覆盖全省。原已按流域(水系)设置的水利站保留;未设置的地区,按照乡镇行政区划国土面积、水利工程管理任务量等指标为依据设置系数,测算定员定编数额,组建乡镇水利站,落实相关政策。
尊重张校长:
作为一个普通高中学生,很荣幸的给你写信想,感谢他的母校。
三年前的今天,在学校之前,我选择了这个实验,立即由年轻的新活力,欣欣向荣的气氛。flash三年,审查的学习生活,选择试验证明是我最大的幸运。我非常感谢他的母校。
我没有任何特别的能力是学校领导、老师精心培育,受宠若惊:由于家庭更加困难,学校给我救援部分学费;在所有之前的奖励上,我已经授予,享受“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党支部建设为预备党员;让“chunmiao”赠款……知识yumingliang教室,走在一个美丽的校园,shien没齿难忘。牧歌护理,并再次帮助,给我找麻烦无限权力,因为不同的学校的孩子多幸福埃尔维斯
我有优秀的成绩,学校领导、老师、家长报告。
祝你身体健康,工作的成功!
高18类wuyuefeng“感恩的心,感谢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我珍惜……”
安静的坐在窗户旁,听着雨檐的雨滴滴答答,时急时缓,敲出浓浓的韵味。凉风吹,不禁打一个寒颤,激烈但浮动窗口之间的歌曲“感恩的心”,思绪,我认为许多,许多家长督促和教师的教学,朋友的问候,此外,陌生人的甜蜜的微笑,一个小花的迷人香味,一块白色的云在天空是优雅的,他们不会让我移动。
落叶盘旋在空中,写了一首歌感恩节的运动,这是树来滋养其地球的感恩,白云在蓝天上浮动,画的电影,因为有了这种多彩的社会,才有了今天,我坐在微机的房间,用键盘敲我的学校的
路……
中国逐渐富裕,但在我们身边总是有许多需要伸出援助之手。街上仍然可以看到因为贫穷和街上的乞丐,城市的心脏还可以看到因为没有工作和在移动,山村依然能看到那些不能参加学校因为贫穷,也为学校的孩子们多久…
看看我的父母头更逐渐从白色的头发,而不是强有力的图,心里很不是滋味,手中的学费支付成本报表,已发现一系列的汗水马克,但很长时间不愿意通过努力终生的家长,唉……一声叹息,我的心开始赶上疼痛,眼中的泪水,不断在眼眶圈,但我固执不让它滴。我也想,如果可以挣钱早期帮助他们的忙,在村里,许多儿童离开学校,工作,但我必须看起来将进一步,只有去学校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且,这所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如果放弃高中,那么它意味着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但是,我不能忘记父亲为我的学费在移动中,母亲和她的身材矮小,驯服
牛破土动工,和理解,家庭债务一直无法为我的学费和费用,我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未来,自私的问我的父母为我支付更多。
当我决定放弃我的梦想,国家财政援助是像晨星,照亮了我的眼睛,使我重新点燃生命的激励——的感觉,我与莫名其妙的心情再次进入记录我的梦想学校,上学的那一天,我认为是觉得学校和社会对贫困生的关心和支持……
20xx年,我获得了国家提供对贫困生的资助,得到一个赠款,我流泪,我没有放弃我的梦想,父母也不用再为我的学费不休眠的工作,我顺利完成高中教育,也可以保证自己在我心爱的哲学课堂上欣赏知识的程度,同时,有时去学校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得到更多的知识。
这一拨款给我不仅是我的经济帮助,它更多的是在我的精神安慰……它让我看到国家的贫困学生的关心,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看到这个国家将变
得更强大、更繁荣。父母的爱、学校教师和同学保健,国家的贫困学生的注意力,所有的时间,我将记住,我和一个感恩,努力不断追求自我完善。
因为自从我是入口的努力工作,总是提醒自己必须对我最好的来达到更好的结果来回报社会,高中生助学金感谢信对我来说这个贫困学生的关注。也有了这种想法,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组织,完成老师的好帮手,学生的一个例子,在这个过程中,我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现在沉默了,我变得非常开朗,这对我未来的工作是很多改进,没有生命,我充满信心,在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目标,工作认真负责,认真踏实努力没有遗憾,真诚无私的保健和真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虽然贫穷,但每次来满足特殊困难的同学,生病了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学校资金向灾区捐款,我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人们给我广播的爱,我也对其他人传递希望,“赠人玫
瑰,手有余香。”
作为一个国家资助的受益者,我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的,我将以一颗感恩的心,继续我的高中生活。如果没有国家的教育方针,我的生活完全可能是另一种方式。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不要虚度光阴,我没有辜负父母老师对我的期待我的祖国。”
当我mengmengdongdong一年级的这个世界,有些胆怯,即使对家庭环境和自卑。但今天,我有信心,我知道我有能力实现一个光明的未来。我很高兴看到,国家教育政策推广力度正逐步加强。在中国有许多像我们一样的家庭,就像我的孩子,只要我们自信,获得成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可以。
爱是一个阴霾的温暖的阳光,是由于大雨和狂风加上伞,因为这种无私的伟大的爱。只是点燃我们圆梦的希望光,照亮我们的学校前进。我们由国家和社会各界爱,贫困学生,知道学校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会珍惜,yangyouguiruzhien,周杰伦有反牛奶意义。面对我们伟大国家的帮助,我们将尽力回报。钻头环结草,引用精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知恩图报坚定的信念。投之以桃,以解释的本质,洋溢着美丽的光辉感激。我们应该掌握感恩的心和青年,贡献社会。这个高中生助学金感谢信伟大的无私的爱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湛江、茂名、阳江、揭阳、汕尾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广东农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业部 财政部 教育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民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省农垦总局、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卫生计生委、民政厅、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研究制定了《广东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广东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提高国有农场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广东农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发〔2017〕13号)、《农业部 财政部 教育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民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垦发〔2016〕1号)和国务院国资委等6部委《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17〕134号)等文件精神,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推进社企分开为方向,以服务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推动国有农场与周边区域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农垦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支持农垦企业进一步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全力保障国家和我省战略资源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重要支撑。
二、改革目标
从2016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即在2018年底前,将广东农垦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属地政府统一管理,使国有农场与周边区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共享共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垦地协同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方向,分类实施。立足于国有农场的企业基本属性,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坚定不移推进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在具体改革内容、改革方式、改革进度上,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分类、分步、分
期、分批实施,不搞一刀切、一种模式。
(二)统筹谋划,政策衔接。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要与国家相关领域改革和民生改善等政策相衔接,与农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和政策落实。
(三)积极稳妥,务求实效。根据地方和农场的实际情况,明确人员、编制、资产、债务、经费等方面的政策安排,切实处理好改革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稳步推进改革,确保取得实效。
(四)权责一致,协同推进。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由省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属地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农垦部门密切配合。
四、改革任务
广东农垦办社会职能是指国有农场承担的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非企业经营性事务,主要包括社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管理、司法、民政、人民武装、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三供一业”等各类社会行政性、事业性和服务性职能。
(一)因地制宜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推进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力争到2018年底前,将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属地政府统一管理,使国有农场与周边区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共享共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垦地协同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在改革中,妥善解决有关机构编制、人员安置、所需经费等问题,确保工作有序衔接,职能履行到位。
1.积极推进农垦基础教育(不含中职教育,下同)学校移交属地政府统一管理。在2018年底前,分步、分批将广东农垦的基础教育学校移交属地政府统一管理,与地方基础教育学校享受同等政策,实现同步发展。在移交方式上,采取属地移交的方式,将农垦基础教育的机构、人员、资产、离退休人员以及经财政、审计部门审核且用于学校发展所造成的债务等一次性全面移交给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管理,省有关部门指导和协助属地政府妥善解决移交学校的机构编制、人员安置、所需经费等问题,确保农垦基础教育保障水平不降低且整体水平不低于周边区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机构的移交。原则上,垦区农场办基础教育学校能移交的一律移交。属地政府与移交学校的农垦单位要妥善做好交接工作。
(2)土地、资产的移交。土地的移交,原则上以学校围墙为界,围墙内的土地一次性全面移交。学校资产、教学用设备等一次性全面移交。围墙外教学专用房、运动场也一次性全面移交。资产移交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3)妥善解决好人员的移交问题。为确保移交工作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要妥善处理教职工的人员安置问题。对在职人员,按照《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省政府令第139号)规定和农垦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移交、招聘或安置:一是对在编在职人员,如属于事业单位类别相同或属于“从高到低”,可直接办理交流手续;如属于“从低到高”,则需通过考试移交,具
体办法由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另行研究。二是对编外在职人员,符合属地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的,经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可办理高层次人才引进手续;其他编外在职人员按规定参加当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是通过考试移交和人才引进、公开招聘获得聘用的人员,由属地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岗位聘用手续。四是对未能通过考试移交、人才引进或公开招聘等方式进入事业单位的人员,以及其他个案问题,由农垦部门会同属地政府协商处理,妥善安置。对离退休人员,根据农垦学校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方式移交:离退休教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9号)精神,在农垦基础教育学校移交属地政府管理时一并移交;非教师岗位的离退休人员也同时移交,移交后由农垦部门与属地政府共同研究,妥善安置。
农垦学校人员移交后,待遇按照属地政府办学校同类人员标准执行。(4)妥善解决移交人员的事业编制问题。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所需编制,由省和湛江、茂名、阳江、揭阳、汕尾市统筹解决。在编制问题未解决之前,移交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农垦学校移交时,同步实施分类改革,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5)妥善解决移交学校的经费保障问题。移交后,农垦基础教育学校的保障经费列入属地政府财政预算。移交前由中央财政保障的农垦基础教育相关经费基数依法依规划转省级财政,用于保障农垦移交后的基础教育。涉及从中央财政部门预算划转事宜,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农垦总局通过农业农村部向财政部申请。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粤府〔2016〕68号)及相关文件,省财政按市县支出责任下划基数,并按照现行统一政策对农垦基础教育经费予以保障。移交属地政府管理的农垦基础教育学校,尚未开支的财政资金一并移交。
2.积极推进农垦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等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属地政府统一管理。对农垦医疗卫生和职业教育按政策要求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农垦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属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纳入公立医院改革统一部署,积极参加属地医联体建设。优化农场医院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农垦医院,按照“医养结合”方向,探索整合优质医疗和养老资源,创新经营方式,发展医疗健康养老产业。条件成熟的,可改制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整合优化农垦职业教育资源,使农垦职业教育院校享受属地政府办同类学校相同的办学和项目建设经费,为农垦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农垦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对国有农场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在过渡期内采取内部分开、管办分离的方式推进改革,将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纳入属地政府管理,属地政府赋予农垦部门或国有农场相应的管理权限和提供公共服务,并加强对国有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工作的指导。
(二)完善农垦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属地政府应将农垦区域范围内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统一纳入规划并明确相应的投资来源,给予合理的经费支持,实现与地方统一规划、同步发展。支持远离中心城镇的国有农场,逐步发展成为功能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的新型小城镇,加强区域资源共享共建,提高区域社会事业整体效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农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
设。
(三)妥善处理农垦办社会职能形成的债务。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形成的债务,经清理甄别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部分,应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统一要求规范管理,并明确还债资金来源。符合呆坏账核销条件的,履行审批手续后,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是落实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事关农垦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各级属地政府要按照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有关要求,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全力推动落实。各级农垦、编制、财政、人社、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确保农垦区域内各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平稳过渡,人员妥善安置,改革政策全面落实。各级农垦部门要积极配合属地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为推进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二)制定工作方案。各级属地政府要按照农垦改革发展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区接收农垦移交办社会职能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所涉机构编制、人员安置、债务处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细化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确定任务分工和具体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得以落实。
(三)做好基础工作。各级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调查摸底、数据分析、资料归档等相关基础工作。全面梳理国有农场承担的各项社会职能,科学界定职能范围、机构及人员,合理核定办社会职能机构的资产、债务、收入及支出,结合拟采取的改革方式,锁定各类职能改革成本及承担主体。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建立专门档案卷宗,做好资料的保管与利用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级属地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全面了解改革的精神内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认真做好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宣传工作,统一思想、消除疑虑,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确保改革工作平稳运行。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农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统筹谋划。各属地市、县要加大对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的支持力度,认真测算改革的经费需求,并将所需经费列入预算。
(六)严明纪律,强化监督。省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制度,对各地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各属地市、县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导,全面推进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改革期间,要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切实遵守组织人事和财经纪律以及有关党风廉政规定。暂停拟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单位的干部任免、人员调动和录用等事项,严禁违反规定突击进人、提拔干部。到龄免职、退休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对改革中的资金使用、资产划转要进行严格监督,防止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补助资金,以及转移国
有资产等情况的发生。各级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政策规定的,予以严肃追责。
附件>>> 粤垦〔2018〕29 号:关于印发广东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农办、省政府法制办。
广东省农垦总局办公室 2018年6月7日印发
关键词:高中田径,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一、引言
高中体育教学主要分为三大类:球类、体操和田径。其中,田径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已有七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我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对应的教学指导,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教学体验。在实施新体育课程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在努力将田径新的教学方法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针对日常田径教学形式主要为走、跑、跳等,其项目包括集体和个人,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及耐力等身体能力。对于田径教学的每个训练项目都有其特点,能有针对性地培养身体某方面的能力。通过全面的田径训练,可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课程教学的安排,通过科学的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田径教学的发展。
二、高中田径教学的现状
针对我国当前高中体育教学, 无论是在教学体制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教学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教学活动开展力度不足,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对上体育课缺乏足够的兴趣。因此, 高中体育教学课程开展流于形式,不能从实质意义上促进学生身体和体育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高中田径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 )高中对田径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足
其问题主要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安排及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上。我国高中田径教学重度相较初中有比较大的退步,而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应试教育体制, 因为在初中教学中,体育考试成绩要计为中考成绩中,对此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加大体育教学力度。在高考中没有体育加试,导致其高中体育教学在总体教学中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由于对体育田径教学重视程度较低, 使学校对其教学过程中的设施投入程度不足,造成许多教学设备器材陈旧,缺少问题较严重,对此严重阻碍高中田径教学的正常开展。大部分高中运动场地还是水泥地, 针对田径的体育器材如跨栏架等存在破损或缺失现象。在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全方位地体验教学内容,造成学生技能培养的缺失;在单调的场地中,容易导致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其上课积极性较低,此情况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身体锻炼, 反而会严重阻碍高中体育田径课程的发展。
(二 )高中田径教学内容模式不合理
高中田径教师对教学意义认识存在误差, 导致其日常教学内容模式设置存在问题。对目前的高中田径教学沿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 其主要注重学生对具体体育锻炼技能的掌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和教学田径教学时限的限制, 学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田径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快学生掌握田径各项运动的技术,采用针对性的、单一化的、高强度的教学方法,而一味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必定是乏味的、枯燥的,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产生抗拒心理,造成教学质量水平不高。对当前高中田径教学, 主要是以某个田径项目体系为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注重完整性,教学目标则是对某项目最低要求的完整技术的掌握,在此过程中,加强其基本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田径教师对教学认识不足,导致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容易将高中田径教学和竞技田径教学联系在一起, 忽略高中田径教学的趣味性,使其教学内容太过苛刻。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教学形式影响较重,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力度较低,过于追求合格的体育成绩,使素质教育教学思想流于形式。传统教学示范讲解及练习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形式较单调,无法强化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三、改善高中田径教学的方法措施
(一 )提高高中教学对体育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中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 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其身体更好地发育。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支撑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高强度学习, 增强学校和老师的认识,加强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安排实施。针对体育田径教学可对学生各项身体素质进行针对性培养,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对学生进行对应的了解后,再依照其具体的情况安排相应的项目进行训练。田径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可全面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意识的重要手段。对此,还应加强日常教学的设备器材的配置,使其在完善的体育田径设施中得到全面的、系统的技术培养。加强高中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改进工作, 使其日常管理工作和体育教学工作相互配合以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
(二 )改善高中田径教学的内容模式
真正的体育教学是互动的, 其在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位置,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和相互合作的探究创新,做到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同时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通过相互学习,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对于新课改标准中的田径教学,其重点不是学生运动的强度密度及掌握的技术动作情况, 而是注重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示范练习的教学手段,注重引导性教学,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创新,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以此促使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加强田径运动趣味化的技术教学; 田径课老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的技术论和体质论,着重参与性运动的推广。要让田径教师知道高中田径教学并不是竞技性田径,其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引导学生尽量掌握学习的技能, 注重学生体育田径运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树立健康锻炼意识,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解,关注不同个体差异的需求,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学习体验。课程内容选择要改变纯粹为学习技术动作或提高身体素质而教学的观念, 通过对传统教材课程进行选择取舍建立教学内容。改造可对田径运动中无趣、高技术、掌握难、无益终身体育等项目进行,具体方法可采用简化技术、降低难度、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多开展游戏给或比赛的课程教学形式。教学中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身体、心理及运动技能等情况的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同个项目的田径体育活动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解课程内容,采取选择性练习的教学方法,保障教学目标在学生能力能达到的范围内,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四、结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07-02
“新课改”,就是指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包括了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它涉及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和准备,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已于2012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之前,广大的高中教师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已进行了高中新课程培训,许多教师在学习中深刻地体会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初步建立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育人观念。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在全广西开展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每一个老师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有的老师认为高中新课程太复杂,操作困难太多,难以推行,因此消极等待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工作布置;有的老师认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只是形式的改变而已,最终还会回到原来的教学老路上来。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不同心声,本人尝试从高中政治的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一谈即将进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
一、课堂教学的简单改变并不是新课程改革
不可否认,“改变”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热门名词,没有改变就没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和发展。但是,我们有些老师认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很简单,只要简单地改变一下课堂的教学方式就是课改。比如有的教师上课时,由以前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现在学生的“满堂练”,由以前教师个人的“满堂讲”变为现在对学生的“满堂问”,实际上这些改变都是没有真正领会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种表现,只改变了教学的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育人观念,没有触及到教学实质的内容,课堂上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所以算不上是真正的新课程改革。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以育人为主,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发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尽管高中新课程改革早在外省陆续推行,但是无论对已进行课改的省份,还是对我们广西而言,高中新课程改革仍然属于新事物。一是它符合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让我们的课堂回归于人本,回归自然;二是通过其他省份几年来的探索,已充分表明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利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真正具备时代需要的人才;三是高中新课程改革虽说已在许多省份推行了多年,但真正的探索才刚刚起步,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要总结的经验与教训不少。 要想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必须以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的先进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扎扎实实地开展。那种仅改变形式,不改变实质的做法,那种只会应付检查,不做深入工作的做法, 那种“穿新鞋,走旧路”的做法,是不可能取得高中新课程改革成功的。
二、高中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从纵深的方面看,它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总是从过去的事物发展而来,又向未来发展而去。同样,当前要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依然无法割裂与传统教育教学的联系。改革是建立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之上的,可以说,没有传统的教育教学就没有现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因为正是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弊病,才引出了课程改革的话题。同样,在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之时,也不能全盘否定一些优秀的传统做法。传统的教育思想注重教师的作用,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并没有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教育以教学为中心,以德育为先导,高中新课程改革同样重视学生智育与德育的培养;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考试成绩为风向标,高中新课程改革也不能轻视考试的重要性,因为在目前,依然以高考成绩为主来选拔高校人才。所以说,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全盘否定,它是在继承传统教育教学优秀成分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教育教学存在的弊病进行的一次改革,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老师用批判的眼光来辩证地对待传统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审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全面总结自己一直以来的教育教学特点,不可全盘否定自己之前的教育教学风格和做法。对于以前的教育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要发扬光大,违背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要坚决地摒弃。
三、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经验是不可简单复制的
早几年,我国有些省份已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一些地方已收获了丰硕果实,总结出符合地方和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如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35+10”/“三步六段”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课堂法则”特色课堂模式、枝江一中423模式等。但是,我们广西能够照搬那些地区和学校的做法吗?笔者认为不行,因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矛盾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特点,学校的制度、教师的构成、学生的特点、学校的文化底蕴不同,致使我们不能复制某一学校的新课改经验。有的学校为了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为了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外出学习名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这些学校的出发点没错,错在不加思考地把自以为先进的教学理念照搬回来,忽视了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是否符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因为即使是最先进的做法,对自己的学校而言,也只是具有借鉴的作用。
在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经验,但前提是要实事求是,联系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以笔者的教学体验为例,在我校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我看了不少别人的上课录像,觉得别人上的课很精彩,于是,便想搬进自己的课堂。但是,当我把别人的方法搬到课堂后,却发现出现了不少问题:课时内容不能按时完成,学生无法自主探究,课堂效率低下。为此,我认真反思,意识到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 大多数人没有预习习惯,在课前大多数都没有看过书,他们连一个简单的概念,如货币、商品、价值和供求关系都没有办法理解,怎么会去自主探究?所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本人根据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三贴近”原则,把一节课划分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知识运用。上课时,本人的主要精力是组织课堂,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把每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分解成问题,让学生自己在课本里寻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在师生共同探讨的环节,笔者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先做学生的朋友,再以一个高中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我,进而喜欢我的课,敢于跟我争论一些问题,形成师生共同探讨的良好课堂氛围。最后,我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上。比如,设置生活情节或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难题。通过实践检验,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不仅让教师本身感觉良好,而且学生认为学有所用,喜欢上了高中政治课,真正体现了高中政治知识的价值。
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注意出现的两种思想倾向:一种是盲目乐观,认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简单易行,随随便便就可以开展,甚至不需要学习与培训,不需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一种是悲观消极,认为我们还没有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土壤,很难进行,认为我们的课堂无论怎么改革,教学质量都无法提高。我们知道,但凡是新事物,其成长的路途都不会一帆风顺,它要经历许多的挫折与磨难。高中新课程改革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的,但是,在许多高中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学生没有新课改的意识、社会还没有完全具备新课程改革氛围的条件下,注定了高中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注定了我们在高中新课程改革道路上会遇到重重阻力,甚至是反对的声音,所以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课改中出现的困难,做好思想准备,认识到这些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要在新课改的挫折面前不低头,在困苦之中多想办法,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开拓进取,不断地总结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得与失,及时地修正我们课改的道路方向。同时,我们也要坚信我区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一定可以成功,因为新事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既然别的省份和学校可以将课改进行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我们也一定可以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闯出一条新路子,结下高中课改的新成果。只要我们开拓进取,团结共进,一定可以到达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彼岸。
【关于改革开放的高中论文范文】推荐阅读:
关于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06-15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调查问卷09-29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12-12
关于改革开放感想11-20
关于改革开放调查问卷09-17
关于城乡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07-13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2-01
关于对广播电视改革工作进行调研的情况报告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