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教育课探索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职业中学必须从心理疏导出发,开展更高质量的德育工作,提高职业中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在职业中学开展德育工作时融入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旨在促进职业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学心理教育课探索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学心理教育课探索论文 篇1:

中学心理教育课的探索与实践

1 开设心理教育课要明确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

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1)治疗性的,或叫补救性的。即如果学生真正有了某种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必须进行及时的治疗与补救。

(2)预防性的。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根据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困惑及时向他们介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以维护和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3)发展性的。即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发展他们的心理机能,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促进心理全面的发展。一些学校和心理辅导教师将主要的目标集中在第一个层次上,即治疗性的或补救性的目标上。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报道的新奇性也常常将极少数真正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及心理辅导教师对其辅导的过程与成效作重点的报道与宣传。在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以预防性和发展性的目标为主。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活泼可爱的、心理正常、健康的学生。因此,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服务对象与神经科医生的服务对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面对的是病人,心理辅导老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正常人。当然,治疗性的目标毕竟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心理辅导教师懂得一些精神医学知识,能鉴别出极少数学生是否真正产生了某种心理疾病。如真正出现了心理疾病与障碍需要与医学模式配合或依靠医学模式进行及时的治疗与补救。但这一目标不能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2 在确定心理教育内容时,要寻找科学的依据

(1)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心育目标的具体化。因此,内容的确定,应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直接依据。如果将治疗性或补救性的目标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势必将学生视为不正常的“病人”进行教育与治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强调教育发展的模式。应具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1)以积极向上的中学生为其主要对象;2)强调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对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4)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心理机能,促进内在潜力的开发,加速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2)学生的年龄特点。即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主编的《心育论》中,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学习心理的指导。学习是儿童、青少年的主要任务,也是学生、教师、家长最为关心的事。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其基本内容为: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并掌握有关的学习心理知识,依据学习纪律组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等。

2)情感教育。一个人的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其基本内容为:培养良好的情绪自制力、良好的情感品德和培养起高级的社会性情操。

3)性心理教育。个体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学生伴随着生理发展,性逐渐成熟,为性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儿童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性别的不同教育,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性器官及其功能,防止形成性神秘心理,以适当的方式科学地回答孩子对性方面提出的问题,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化为科学的认识。在中学阶段的主要内容为:性生理教育、性心理卫生教育与指导及性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克制力,帮助他们培养广泛的兴趣,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用理智支配、指导情感。

4)人际关系的指导。儿童、青少年非常重视同学间的友谊,也渴望得到师爱、父母之爱,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其基本内容为: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态度,有较强的人际关系知觉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健全性格的培养。性格是一个人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良好的性格对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内容包括: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良好态度,培养良好的性格、情绪、意志和理智品质,矫正性格上某些不良品质。

6)耐挫能力的培养。其内容包括:怎样辩证地对待挫折、怎样培养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并学会处理挫折的技巧和方法。

7)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心理教育过程不仅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而且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些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自我心理修养的内容包括:认知方面的自我心理修养<如提高学生对自身感翔和认识的能力>、情感方面的自我心理修养<如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克服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等>、意志方面的自我心理修养<知培养自身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性格方面的自我心理修养<如自觉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克服并矫正不良性格>等等。

以上心理教育内容的体系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的。在几年的心理教育实践中我们认为,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还必须结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

(3)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每个地区或每所学校的学生除了具有该年龄段共有的心理特征外,还有一些较独特的心理特点。例如,我校(南京市金陵中学)是一所省重点中学,在确定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我们先后通过问卷调查、与班主任交谈、与学生座谈、坚持读学生的周记、让学生提建议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惑。现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为:

1)学会适应新环境。我校是一所省重点中学,考入我校的高中生,大多是原初中的佼佼者,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褒扬、同学们的赞誉。现在他们的环境变了,地位变了:原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现在落后到几十名;原来在班上是班干部,现在成了“普通百姓”。多数同学处在压抑、苦闷之中。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设置了这顶内容,帮助他们懂得怎样看待这种环境、地位的变化,怎样适应新的环境。

2)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正处于“第二自我发现期”,他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我是怎样一个人呢?我在老师的心目中怎么样呢?同学、老师会怎样评价我呢?等等。他们渴望了解自我,发现自我。结合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我们向他们介绍了解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征,并学会做气质的主人及塑造良好的性格,还提供有关的量表与测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存在着特点和差异的。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地塑造自我。

3)挖掘潜力,学会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学习的压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尤其重要。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科学学习方法的几个环节、记忆技巧、注意规律与思维方法和个体的生理节律等等。使学生知道怎样科学的安排时间,怎样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4)学会调节、控制情绪。主要介绍保持愉悦情绪的重要性、健康情绪的标准、情绪表达的正确方式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何对待挫折,尤其是在学习中如何消除紧张情绪,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5)学会交往。着重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模式与技巧,使他们学会扮演生活中不同的角色,促进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

6)应试心理与技巧。主要介绍应考前、应考中及应考后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及调节方法和考场上的答题技巧。

7)文理分科指导。高一即将结束时,学生将面临文理分科的问题,究竟学文还是学理,许多同学拿不定主意。在这一单元,着重介绍学科、职业与兴趣、职业与能力、职业与气质、性格,并通过专业兴趣自评量表与职业兴趣自评量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使他们能平静地对待一切,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做出较科学的选择。

以上内容体系的第一单元“学会适应新环境”、第三单元“挖掘潜力,学会学习”、第六单元“应试心理与技巧”主要是根据我校学生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来确定的。第七单元“文理分科指导”是根据高一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确定的。在这一体系中我们未涉及“异性交往”与“早恋”的内容,因为我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将主要的或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早恋问题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因此,在绝大多数学生未考虑该问题时提出这一问题反而会引起有些同学的关注。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实效性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

3 关于心理教育课教学形式上的探讨

心理健康指导课不同于心理学理论课,因为它不仅仅是定义、概念和心理学理论的讲授,心理健康指导课也不同于游戏与活动,因为它不仅仅是只让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进行情绪体验,而没有“知”的指导。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需要“晚之以理、功之以情、导之以行”,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也同样需要“晓之以理、功之以情、导之以行”。所以在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注重“理”的讲授、只注重“情”的体验或只注重“行”的训练都是片面的。因此在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将“知、情、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介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外,还创设了各种情境性的活动,提供给学生许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情绪体验与具体行动中受到感染和锻炼。其具体方法是:

(1)情景体验法。即给学生提供一种情景或氛围,让他们从中有所感受和体验。如在讲完赞扬别人的技巧后,每位同学发一张用彩笔写好的“请你珍存”的纸卡,让学生离开座位去寻找对象,互相写赞扬对方的话。然后请部分同学到前面宣读。同学们在宣读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受到了情境的感染和鼓舞,从情感上得到升华。

(2)角色扮演法。结合,教学内容,我们经常让学生准备小品表演与即兴表演,使学生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绪,并学会扮演角色的行为技巧。

(3)讨论分析法。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个人看法,集思广益,相互学习。

(4)实践锻炼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和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如“敲响名人之门”、“注意品质训练”、“记忆技巧训练”等。

(5)自评自述法。即让学生对自己的某种心理水平和品质进行叙述和评论。如:“自我形象谈”、“做气质的主人”等。

作者:陈忠永

中学心理教育课探索论文 篇2:

新时代职业中学德育工作“心”探索

摘要: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职业中学必须从心理疏导出发,开展更高质量的德育工作,提高职业中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在职业中学开展德育工作时融入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旨在促进职业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新时代 职业中学 德育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接受职业中学教育阶段,教师对职业中学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向善,是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在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现在心理教育已经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职业中学应从学生的心理辅导入手,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的心态更加健康,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健康地面对生活,实现学生个体更好的发展。目前,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已经不再适合我国职业中学发展的具体情况,所以培养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成为促进我国人才结构更加合理的重要举措。

在职业中学教育中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的德育,是一项很有意义且很必要的工作。基于此,笔者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以供同仁参考。

一、在职业中学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的德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存在推崇高等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很多人认为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或到高等院校学习理论知识,才是选择教育资源的最优做法,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待职业教育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尤其是从人才结构上来看,大量的、纯粹的理论知识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反,我国正在向创新型国家迈进,对能够掌握较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职业中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较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所以职业中学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而产生的。

回顾职业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的职业中学教育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人才培养的综合水平不高,许多学生没有将职业中学的学习内容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向,而是在毕业后选择了其他工作;其次,我国职业中学培养的部分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领域内的专业工作;最后,我国的职业中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强调技能和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就是说,在职业中学教育中,我国也存在过分看重认知教育,忽视了情感教育、德育和心理教育的现象。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道德修养,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我国青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心理教育是针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所必须开展的心理辅导的一种重要德育组成。从心理教育与德育的性质来说,心理教育从属于德育,因为两者都属于情感教育,而德育的范围更宽泛。所以说,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职业中学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职业中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为了克服我国职业中学长期存在的一些弊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德育的作用,尤其是德育中的心理教育。

总而言之,在职业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排解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进而提高我国职业中学的综合人才培养水平,促进素质教育在职业中学教育中的实现。

二、在职业中学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的德育的具体方法

在我国,许多具备专业心理教育资质的教师,更倾向于到高校从事相关工作,进入职业中学从事心理教育的专业教师在人数上是比较有限的。不仅如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下青年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他們的成长经历也决定了心理状况的千差万别。所以说,当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心理上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而且问题的种类比较复杂,这就对职业中学心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职业中学教师方面

第一,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了解学生的具体需要,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制定更加细致的教学方案;第二,教师应利用课后时间,通过互联网或在校园内与学生开展交流,了解当下学生的心理困惑,以及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对他们造成影响、困扰的事情。

教师还应注重经验的总结与信息的反馈。首先,教师可以在频繁接触不同的学生后,总结多数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特点,并以此为教学主要内容,针对性地展开心理辅导;其次,教师可以定期制定一些调查问卷,利用课堂时间或者课余时间发放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多数学生的心理状况。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开展相关的教学。

此外,针对学生与家长经常存在矛盾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反映学生与父母产生矛盾的相关影片,并在课上播放全部影片或者一些片段,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影片中的故事启迪学生理解父母,缓和双方矛盾。教师还可以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告诫学生,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心理上的忧虑。

2.职业中学管理者方面

职业中学管理者应意识到教师专业素养对心理教育和德育的重要性,加强校内教师的专业素养建设。首先,职业中学管理者应当注重人才的引进,在教育部门的认可下,更多地吸纳高校专业人才到校任教,或从事相关工作,提高校内德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职业中学管理者还应建立更加科学、可靠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学生接受心理辅导的情况为标准,考查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的考查指标可以是校内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也可以是校内学生心理问题是否频发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指出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3.信息技术运用方面

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是改变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科技产物,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在德育与心理教育方面。信息技术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资源,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说,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应用于心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的学生把信息技术的产物,如手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生活中的消遣和娱乐项目,而在课上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效用,最终提高心理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如何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关于心理教育作用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再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上为学生展示,从而开展心理教育。但是,这一过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心理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有限,如果想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就必须在课后学习相关的知识,如互联网上浏览相关的网课,学习一些软件的使用,以及视频的剪辑等。其次,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度。信息技术只能作为心理教育的一种工具,并不能完全取代心理教育。也就是说,教师应合理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在职业中学发展的新时代,重视心理教育是提高我国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心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心理教育和德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敬.新时代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心”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6).

[2]余通海.朝着新时代真善美健的德育方向戮力前行——江苏省扬州市全面推行中等职业学校新时代德育工作[J].江苏教育研究,2018(Z6).

[3]张艳华.新时代视阈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11).

[4]冯晓民,张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3).

※本文系2020年白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职中生德育工作路径创新研究”的成果,课题立项号:BY[2020]G252。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张守乾

中学心理教育课探索论文 篇3:

校长应重视学校心理教育管理

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校长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自然决定着学校心理教育的方向。广州市第八十中学自1998年起就尝试着在心理科学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

心理问题,防治心理异常,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学校心理教育现状与困难

当初,学校选择心理教育为办学特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较为艰辛的历程。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时间比相关文件要求,提早了两年。当时属于探索阶段,学校教职工对开展心理教育持有不同意见者大有人在,他们普遍认为:不要搞这些形式花俏的东西,只要集中精力搞好学科教学,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抓好就行了。在心理教育开展的初期,这些教师思想上有抵触,行动上不支持。为此,学校不断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开展心理教育的法规、文件,并结合学校实际,引导教职员工理解其意义,研究其价值,体验其成果,使师生接受,承认心理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校长的重视与决策成为了广州市第八十中学开展心理教育最关键的因素。

随着心理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心理教育特色,许多成果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然而,要达到理想中的心理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例如,当前学校的现实是“应试教育”的结果需求使教师精神上承受着来自社会、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压力;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习惯性地以数字来考评学校,使得学校疲于应付;心理教育本来是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内容,然而由于心理教育的效果较为缓慢,人们还是习惯于用“挤和压”的传统教育方式代替心理教育;心理教育长期处在了“说起来

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心理课的课时有时难以保证。

二、校长的重视与参与决定着学校心理教育的有效程度

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共识。学校领导对心理教育的重视是决定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成败

的关键。实践证明,哪个学校的校长对心理教育的认识高,对心理教育的投入就到位,该项工作就开展得积极活跃。具体而言,就是必须首先建立一个以校长为首的心理教育的机构。校长的决策,如心理课课时的保证,心理教育活动经费的保障,教师心理教育理念的培训等,都将使这些被常规教学看作可有可无的内容成为有效心理教育的强有力支柱。

同时,广州市第八十中学的经验证明,校长对心理教育的高度重视,还可以使得学校形成积极有效的心理教育环境和氛围。

校长可以给予教师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校的管理体制给教师过重压力,教师心理健康也受到伤害,反过来又将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苛刻,并非来自教师自己的愿望,而大都来自学校的管理体制。毫无疑问,应试教育的问题不是某个校长可以一个人来改变得了的,但是,校长却可以在自己管理的学校内,力所能及的给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让教师轻松地教,学生高兴地学。

校长可以充分地信任教师。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感染——校长的感染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因此没有对教师信任的校长,就很难有对学生信任的教师。只有校长相信教师,教师才能相信学生。校长的确担负着义不容辞的管理责任,这里的“管理”需要被管理者——广大教师的配合和参与。只有把教师当伙伴、当朋友,和教师建立一种真诚信任、互相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关系,校长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管理。多和教师商量,多听取教师的建议,善于和教师妥协,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及时修正错误,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种被信任感。这样,校长快乐,教师温馨,学校必然和谐而充满勃勃生机。

当前学校的现实是“应试教育使教师精神上承受着来自社会、家长、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压力,许多教师的身心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作为校长,必须理解教师,并善于观察和思考,认真地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现实趋向更加完美的结合。这样将使自己的工作得到教职工的理解,使干群双方的聪明才智在宽松、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的环境,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最有效的心理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龙建刚

作者:袁闽湘

上一篇:工会年终工作总结精选下一篇:纺织类大学入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