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辅导论文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主任心理辅导论文(精选8篇)

班主任心理辅导论文 篇1

1、相识就是缘

班级刚刚组建时,学生彼此不熟悉,为了促进学生认识和相互了解,可以用这个拓展训练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训练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增强主动与人交往的意识。

(2)学生在彼此的交流过成当中,找到“有缘人”,并且意识到与人交往是件容易的事情。

训练程序

(1)在背景音乐的气氛下,要求每个同学从袋中摸出一张卡片。

(2)找到与自己颜色或形状相同的人,进行两个人彼此自我介绍,并且找到彼此三个以上的共同点。

(3)全体同学交流感受。

2、孤岛求生

班级组建后,班主任如果想培养学生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可以采用这个拓展训练活动。

训练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融入集体的重要,认识到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增强团队意识。

(2)在抢上孤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生的能力和谦让的精神。

训练程序

第一步:在地上放一个大的圆圈(用绳子围起来,代表孤岛),全班学生围着圆圈外面转,当指导师喊停时学生争抢上岛,不能上岛者表示落水牺牲。

第二步:在地上放两个小一点的圆圈(用绳子围起来,代表孤岛),全班学生围着圆圈外面转,当指导师喊停时学生争抢上岛,不能上岛者表示落水牺牲。

第三步:按以上步骤放4-5个小圆圈(刚好容纳全部学生的脚,但很拥挤),全班学生再围着这些圆圈外面转,当指导师喊停时学生争抢上岛,不能上岛者表示落水牺牲。

一般来说,第一步学生很轻松的上岛,第二步需要学生相互照顾才能上岛,第三步需要学生很谦让,并有团队意识才能全部上岛。这是一种凝聚班级团队精神的有效方式!

3、盲人与拐杖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也有人说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她使得到别人信任的人体验幸福,她让信任别人的人体现高尚。(班主任工作艺术)在接手班级一段时间后,我为了消除学生间的隔阂,增进友谊,以及培养学生间的信任意识,在班级里组织了这次关于信任的拓展训练活动,学生反响热烈!

训练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盲人的世界,在生活中对人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2)在活动中消除同学间的隔阂,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意识。

训练程序

两人一组,一位装“盲人”,另一位做“拐棍”。“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然后在“拐棍”的帮助下越过障碍物,从小山这边走到那边。之后,二人交换角色再来一次。

要求:

1、在活动过程中,盲人一定要用红领巾蒙好眼睛不能偷看,也不要自己摸着走,按拐杖的提醒走,这样活动才会有意思;、当拐杖的同学,要记得在前面提醒盲人怎么走。

活动结束后,请一起谈谈自己所扮角色的感受。

附:学生心得体会《挽着你的手,我们一起走过》

在黑暗中摸索的我,感到了无助、恐慌和孤独。忽而一双温暖的手挽住了我,我感到了无限的喜悦与安全。

我们俩交换了手势,我紧紧地搂住了她的手臂,就像将我的全部都寄托给了她。她告诉我前边的障碍,我听从她的一切指挥。俗话说“人无完人”。虽然有时她来不及提醒,让我犯了有一点小小的失误,可我不会计较这么多。我依旧相信她,相信她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因为现在我只有她可以信任。就这样,我挽着她的手一起走过了那段“艰难的路”。我们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然后,像刚才一样,我扶着她,她挽着我,我们又一次胜利了!

虽然这只是个活动,却让我们懂得了信任;虽然我们不曾相识,却愿意彼此协作;虽然我们不曾合作过,却依旧配合默契。

信任别人,信任自己。我们挽着彼此,一起走过那段荆棘。

4、信任背摔

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信任感的拓展训练,与《盲人与拐杖》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我在班级中实践过,学生反响很好!训练目的(1)让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中信任他人的重要性。

(2)战胜自身的恐惧感。

(3)培养学生在团队当中的责任感。

训练程序

(1)选八位同学,把手搭在对方同学肩上抓好。要求:待会儿不管有多辛苦,多难受,也不能松开手,要把倒下来的同学接住。

(2)请一位相信他们的同学站在1.5米高用桌椅搭建的平台上,从椅子上直直往后倒,由下面的同学接住。可以辅助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如台上同学“我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台下同学“我们准备好了,来吧,我们支持你,你一定行!”

最后,参与的同学依次发言,谈谈感受。

注意:本拓展训练看起来有点危险,实际上只要认真对待,正确操作,基本上是安全的。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在下面放海绵垫作为保护。不过,这样的训练效果会打点折扣呵!

5、齐眉杆

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我们常碰到有些学生个体能力很强但协作意识不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个体的成长是不利的。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是现代人的优秀品质,可以为个体的提升和团队的发展创造共赢的局面。

训练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和协调的重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了解面对挑战时给予同伴关注与激励的重要意义。

操作程序

(1)把班级学生按12人一组进行分组。

(2)让12位伙伴们一字站开,将右手食指伸于身体右侧,十二根手指托起一根竹竿,之后同学们一同发力,让竹竿从眉毛处下降到腰部。注意:手指不能离开竹竿,只要小组中有一人的手指离开竹竿,这个小组便要重新开始。

(3)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先完成任务的小组为胜利者。

我们班的学生第一次做动作时,有的小组不仅没有把竹竿向下放,反而托上了头顶,尽管同学们没有对目标动作理解错误,但是由于团队合作的缺失,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但在几次尝试之后,各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得到了加强,合作能力也在过程中提升。

6、翻叶子

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拓展训练,与《齐眉杆》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在活动中会有很多体验。训练目的(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在活动中学会接纳他人,体会合作的乐趣。

训练程序

(1)把班级学生按5-6人分成若干组。

(2)小组成员站在一片塑料袋子上,全体成员在脚不能碰到地面的前提下,把塑料翻过来。

(3)每隔三分钟就会有一人失明。最快翻过来的一组为获胜组。

7、手指的力量

一个手指有多大的力量?这个拓展训练会给你一个意外的答案,学生在活动中定会收获多多!

训练目的(1)让学生通过活动领悟到:要想成功,就要敢于不断尝试,坚持不懈,直至成功的到来。

(2)让学生体会到再小的力量汇聚起来也能做成看似不可能的事。

训练程序

(1)16个人伸出一只手指,把一个人平躺在桌上的同学抬起来。(先抬较轻者,再换较重者)

(2)讲解跳蚤实验

8、积极认知行为训练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人可以被打败,但永远不会被打倒。”一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自卑,关键是看如何对待,自信者与自卑为友,自卑者被自卑所奴;一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关键是看如何面对,强者愈挫愈勇,弱者一蹶不振。

我在班级中发现有的学生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有的学生为长相而自卑,有的学生为家庭而自卑等;有些学生在遇到挫折实不能很好的处理和面对,影响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这个拓展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卑心态,增强意志品质。

训练目的(1)通过积极认知来改变学生的自卑心态。

(2)通过行动训练,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

训练程序

(1)人从来没有缺点只有特点。

(2)让学生学会与自卑做朋友。

(3)你不是一个自卑的人,只是一个暂时没有自信的人。

(4)数数正方形(16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组成)。

问:下面由八条相等线段组成图形总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图略)

要求:迅速做答,越快越好,可以补答;

老师:将学生所答答案全部依次记下,反复询问是否还有新的答案。

学生一般反应:从20个到30个均有答案。

正确答案:设定最小正方型边为1的话,则:

边长为1的有16

边长为2的有9

边长为3的有4

边长为4的有1

总数则为30个

结论一:每个人看同样一件事物的深度是不同的,人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许多人说到26时,不能相信别人30的答案是正确的,认为不可能)

结论二:人需要放弃自己不正确的看法/知识/等,才能从他人处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有人在别人的答案出来之后,经过思考,决定放弃自己的答案,相信他人的答案;学会放弃自己的不正确看法,就是一种进步。

班主任心理辅导论文 篇2

一是从坐的距离、位置方面体现亲和力。以往班主任和学生谈话, 往往都是老师坐着, 学生站着----站在班主任的正对面, 像是接受审讯一样。这样, 学生必然感觉班主任的居高临下, 内心的阻抗不可避免, 进而影响谈话的顺利进行, 最终影响问题的解决。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班主任坐着, 被辅导的学生也要坐着, 这是在物理形式上的平等;而且不能坐在班主任老师的对面“受审”, 坐的位置要和班主任老师坐的位置成90°直角, 并保持正常的距离---1米左右。这样, 既可以避免班主任老师直视学生的眼睛, 给学生造成压抑感, 但一抬头又可以扫视学生的眼神或表情, 体现亲和力。

二是充分发挥口头言语的亲和功能。当学生进来的时候, 班主任要放下手中的活计, 最好是起立, 同时用平和、诚恳的态度对学生说“请进!”、“请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说些关心或者鼓励的话, 如“欢迎你”、“你来得准时”等等。在刚开始辅导时, 班主任尽量做到多听少说。通过多听, 了解学生的实际和问题的性质, 以及事件的因果联系, 切忌不礼貌地打断学生的倾诉。否则, 学生就会觉得有话无处说, 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其心理辅导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学生倾诉的过程中, 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实际, 直接重复学生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 如“嗯”、“请讲下去”、“还有吗”等等, 以此强化学生叙述的内容并鼓励进一步讲下去。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 更要注意指导语言的亲和力, 从而增强可接受性, 提高辅导效果。

三是充分发挥非言语行为的亲和功能。非言语行为包括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状态等等。我们知道, 言语表达是班主任和学生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关系的基本条件之一, 也是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 非言语行为会大量的出现。当非言语行为伴随言语内容一起出现时, 对言语内容作补充、修正;当非言语行为独立出现时, 代表独立的意义。班主任不仅可以借助学生的非言语行为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而且班主任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以增强心理辅导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讲, 非言语行为比言语行为更重要。在辅导过程中, 班主任要通过点头微笑、目光交流、面部神态乃致身体姿势, 充分表达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共情、支持等心理含义。班主任更要通过非言语行为的各种有效方式, 强化自己指导学生的合理性、坚定性和可行性, 同时表达自己对学生解决问题或者发展前进的深切期望。

班主任心理辅导论文 篇3

一、内因启动策略研究——“双全互动”试点启动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校的班主任逐渐意识到,学生中存在的诸多学习、行为偏差等问题,大多数并非思想道德意识问题,而是学生心智尚不成熟而致,是属于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靠说教是难以奏效的,于是“教育爱”作为一种理念和一种方法被提了出来。1997至1998年间,双全互动试点首先在我校初一年级全体班主任中确立。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我们确立了《内因启动策略研究》的课题。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全员参加了学校心理健康校本培训,认真汲取并实施了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班主任们纷纷与那些不遵守纪律、不尊重他人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交朋友,结成“父子(女)对”、“母子(女)对”,用“教育爱”去包容学生身上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每周举办一次专题心理辅导活动课,每周进行一次 “父母子女”交流……这一切都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活动中,每一位班主任都把转化一个困难学生与培养一个优秀学生看得同样重要。 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全体班主任协作互动,以“教育爱”去理解、指导、疏导学生,师师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在实践中创设了“微笑教育策略”、“捕捉闪光点策略”、“启发醒悟策略”、“扶植起步策略”、“巩固进步策略”等转化困难学生的有效策略,形成了以“原驱动力”、“外化动力”、“内在动力”、“助推动力”与“持恒动力”为框架的转化困难学生的动力系统。“内因启动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班主任的“双全互动”,不仅有助于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为德育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二、实施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双全互动”全面铺开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班主任参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因为现代社会生活唤起了中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们渴望有更多的人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而学校的心理辅导网络及仅有的几个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根本无法满足几十个班级、各个年龄段众多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更难以实现对全体学生开展系统的预防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班主任全员投入,就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出杯水车薪的困境。我们在《内因启动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效果的激励下,尝试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班主任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到班主任工作规范中。1999年至2001年,全校55位班主任全员参与《班主任实施心理辅导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探索。班主任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通过关心需要、美化环境、指导调适、广、泛宣传、有效激励等方法,营建校内班内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班主任主动“干预”学生的心理需要,传承、移植、自创了有效的心理辅导途径和方法,现举例如下。

1.专题引领

青少年喜欢活动、喜欢交流、喜欢展现自己,我校班主任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系统的“专题引领”活动,例如:预备年级的“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初一年级的“进取心理培养”,初二年级的“性健康教育”,初三年级的“直面升学”,高一年级的“健康人生目标的建立”,高二年级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高三年级的“成人意识培养”等。在专题活动中,班主任运用主题导向法、共振内化法、示范激情法、情景育人法、目标奋进法等进行专题引领,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时空,搭建成长发展的舞台,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适时引导

班主任一改以往“盛气凌人”、“一本正经”的面孔,放下架子与学生广交朋友,五条件接纳每一个学生,并以自身良好的素质感染学生。“心理换位,尊重理解”、“温暖动情,爱的教育”、“自我宣泄,疏导调适”、“支持鼓励,内因启动”、“肢体语言,言语暗示”……这种种被学生认可和欢迎的辅导技巧,让学生感受到了良好的氛围和真挚的情意,让学生学会了归因分析、自我调适、客观评价等技巧,将正确的行为认知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

3.心灵对白

班主任借助“书面”的形式,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灵交流,避免了有限时空的局限。每周随笔、心灵联系册、悄悄话、电子邮件、心理网页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心灵轨迹”、“深情激励的载体”、“心声的回想”、“心底的语音”、“知心话网上说”、“内心独白”等多类笔谈中,班主任用笔找到了师生心灵沟通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避免了接受耳提面命式教育的局促与尴尬。

“专题引领”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态,“适时引導”帮助学生学会了自助,“心灵对白”给学生添加了心理营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不断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班主任全员参与,共同分析,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交流,师师互动,促进了我校全体教师教育观的转变和教育方法技能的拓展与更新。

三、校本课程开发和培训的研究——”双全互动”深入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班主任的观念更新了,工作自觉了,情绪稳定了,我校逐渐形成了参与广泛、形式多变、方法多样、操作灵活,既有针对性,又有实践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面对新一轮的课改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自2002年始,我校班主任全员参与了“班级心理辅导技术”培训讲习班,并申报了区级科研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和校本培训的研究》。我们把培训基地建在了学校,不但从时间上确保培训任务落实,而且从内容上更加贴近本校教师的实际。在培训活动中,在专家与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与实际工作的指导下,引来了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源头活水。

在课题研究中,我校的班主任创设了一种集学习、研究、探讨和分享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小组——“班主任工作坊”。工作坊的主要任务是在整合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由班主任执教“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色课程。班主任是特色课程的开发主体,是特色课程的创造者。工作坊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拟定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确立专题,讨论、撰写活动方案,并在各个班级内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尝试。2003年我校班主任共开设了47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科学的、由师生和生生互动共同完成的班主任心理辅导活动校本特色课程,率先实现了《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03-2005)》中提出的“班主任要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集体活动作为有效载体,学会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通过心理训练、心理游戏、情感创设等手段,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得到有益启迪”的工作目标要求。

班主任可以做的心理辅导 篇4

当今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一是时代变迁、社会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使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是当今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比之过去更趋于多元与多样。因为这样的教育背景,学校教育面对的学生发展性问题比以往更为复杂。笔者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学生把手机带到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将其叫到办公室谈话。当学生不配合时,班主任老师自然地提出要通知家长,而这个学生一听到这就一下子冲出办公室,然后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把剪刀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情绪激动大声的要求老师、同学走开。一件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就这样引发了轩然大波。最后,在辅导老师以及另一位与这位学生关系较好的任课老师的努力下,这位学生情绪缓和下来。在此后的交流中,我们才了解到这位学生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是因为他的父亲比较暴力,当老师告状后会把学生往死里打,学生感觉无路可走了。从这个案例里,我们不难发现几点:首先班主任老师的传统做法越来越体现出局限性;在网络文化下长大的这一代学生,吸收和了解到的信息相当繁杂,一方面权利意识十分浓厚,敢于反抗、敢于质疑,另一方面自我中心,忽视他人感受,忍耐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我们以往强调权威,强调服从的方式不太容易产生效果,甚至于容易造成新的矛盾。其次,心理辅导老师的作用也很有局限性;学校辅导老师有限,与学生日常接触少,尤其不可能很多的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问题和事情心理辅导老师都无法发现更谈不上及时处理,其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有限。事实上,当我们去关注现在的教育现实,我们可以发现类似这样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常见,班主任老师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越来越不知如何是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而相对而言,心理辅导这种方式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以协助学生自我成长为目标,与现在学生的状况相适应,比较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班主任老师平时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学习情况最为了解,最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班主任老师自己还能再懂点心理辅导的知识,知道使用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应对学生日常出现的问题,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类似的状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帮助班主任摆脱现在面临的教育困境。

一、班主任老师做的心理辅导与传统辅导的区别

班主任老师要做心理辅导,往往有两个方面的担心:一是担心专业知识不够,没法按照心理辅导的专业要求来进行辅导;二是担心身份有冲突,管理和辅导不能很好的协调。的确,传统的心理辅导需要较强的专业素养,班主任老师日常事务十分繁多,时间精力都有限,要求班主任老师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进行传统的心理辅导显得不太现实。因而,班主任老师进行的心理辅导应该要与传统辅导相区别,一方面辅导内容有区别。帮助学生解决其成长中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班主任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如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与情绪、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帮助学生应对青春期烦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行为方式等。心理障碍、心理问题这些则应该交给专业辅导老师来处理;此外,就辅导方式而言,班主任老师专业知识有限,时间也不充裕,采用短时间的以谈话为主的方式来进行辅导显得比较符合实际,而这也就会导致缺乏严格的辅导架构。因此,简单、易学、好用,对专业知识要求较少、对辅导架构要求不严格的辅导模式更适合班主任老师。

二、适用于班主任老师的个别心理辅导模式

结合班主任老师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一种以意向性会谈为基础,结合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对话技巧的辅导模式,该辅导模式强调谈话的艺术,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灵故事,与班主任老师本来就会的许多操作技巧吻合,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辅导的内涵,十分适合班主任老师学习使用。为便于理解,笔者将该辅导模式分为四个步骤,分别阐述如下:

(一)表达尊重——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形成平等的对话氛围

辅导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流,面对发展中的学生,辅导要有成效,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并且尝试去理解是基础。如下面的对话: 案例:不想读书的学生 学生:我不想念书了!老师:那怎么行? 学生:学习没用„„

老师:谁说没用?不学习你怎么考大学? 学生:考大学干什么?出来也不一定找到工作。

老师:不考大学就能找到工作啦?告诉你,考大学是你们的唯一出路。

学生:那可不一定,没考上大学成功的人可多了,比尔.盖茨就没上大学。

老师:你能和他比吗?象他这样的人全世界能有几个?别异想天开了!

学生:反正我不想念书了。

老师:你可不能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不听老师家长的话,你将来肯定会后悔的。„„

很显然,在这段对话中老师学生各说各话,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这时候的沟通无效,并不是缺乏爱心、缺乏耐心、缺乏能言善辩的智慧,而是因为老师站的角度不同,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希望学生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希望以我们的观点去改变对方。

班主任老师进行辅导,首先就要改变理念,能尝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能够理解学生的行为都有他的原因和出发点。表现在交流中,那就是学会表达尊重,不急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不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例如上面的对话也可以这样进行: 学生:我不想念书了!老师:哦!学生:学习没用„„ 老师:你这么认为吗,我想应该有你的理由,能说说吗? 学生:现在考上大学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老师:嗯!现在是有不少这样的事情,还有其他吗。学生:还有我自己读的也很没意思 老师:奥,最近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

很多时候,当学生有不同意见时,老师说上一句“我想你应该有你的理由”,师生的交流就能较好的开展下去,因为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感受到交流的可能。表达尊重不仅仅是在交流的开始阶段,他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都应该贯彻。此外,行为上的小细节也需要注意。如与学生谈话时邀请学生坐下,不一边谈话一边做其他的事情。班主任老师的确很忙,但是如果不能专心的谈话就很难有效果,有时反倒起反作用,还不如干脆不谈。注意了这些,班主任老师也就能够十分迅速的与学生建立起较好的辅导关系,为此后谈话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聆听——倾听学生的情绪情感,协助其表述自己独特的心灵故事

建立好关系后,下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更好的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学生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常常会表达不充分,有时是因为表达能力的欠缺,有时则是还有一些犹疑,而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运用一些协助表达的技巧。如下面的案例: 案例:要换座位的男生 学生:老师我要换座位,我一定要换回去,现在的座位我一天都不想呆了,你一定要给我换。

老师:哦!现在这个座位影响你了(重述)

学生:嗯,就是。坐这里这一个星期我都很烦,读书一点心情也没有,这一个星期都浪费啦。

老师:哦!很烦。(重述)这个座位的什么让你很烦?

学生:应该是人吧。我这人不是很擅长交朋友,朋友本来就不多,以前的同桌坐久了,感觉还不错,还有话说,而现在这个一点也不熟,没话好说。

老师:你觉得和现在的同桌坐一起,没话好说,很孤独,你不喜欢这种孤独的感觉,想摆脱他却找不到办法!是这样吗?(共情)学生:嗯,就是这样。

老师:能具体说说你和两位同桌平常交往的情况吗 学生: „„

在班主任老师习惯的谈话中,教师往往表现强势,谈话过程很容易就变成了一连串的追问,学生只是被动的回答,很难表述自己的感受。而实质上,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都是情绪的产物,只有感受被充分的接纳,学生才有可能真的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改变。这里班主任老师可以尝试使用意向性会谈中倾听的技巧,如鼓励(教师用简短的字句,如“哦,原来是这样子。”或“还有呢?”,这类表示愿意倾听的话鼓励学生继续表达)、重述(用自己的言语重述对方所说的话,澄清对方的意思或向对方表示你真的明白他的意思)、共情(在言语上反映出他的感受,不但能使学生知道教师产生了同感,能够处于他的位置去感受事物,更可帮助学生充分消化、处理自己的感受。)等,这些技巧能够推动学生更自如的表达自我,从而让老师有可能更好的读懂学生的心灵故事。

(三)先跟后带——探索学生的心灵故事,引导其发现更多的选择方向

在学生表达故事的同时,老师就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来探索故事,发现故事中深层次的意义,从而带动学生产生新的领悟和发展。这里的引导可以采用先跟后带的方式,即:避免否定或批判对方所说的话,找出对方话语中所表达的意义、价值、感觉,从中找出你可以接受的内容,给予肯定,表示接受,然后再引导对方去关注其他选择。

案例:青春期恋情的女生

学生:他说他喜欢我,我觉得我也有点喜欢他了。

老师:嗯,喜欢他了,那是不错的感觉吧,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对他的感觉是喜欢了,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吗?(下切)学生: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大概就是他特别照顾我吧 老师:被人照顾,感觉是会很特别。那这种感觉给你带来了什么。(上堆)

学生:快乐,可能是快乐吧。

老师:奥,那你试着回想一下,最近自己情绪怎样,如果比较一下的话是高兴的时候多还是不高兴的时候多。学生:仔细想想,好像还是不高兴的时候多,以前不吵架,现在好了反倒要吵架。

老师:吵架的确是会令人不高兴,交往的快乐有的时候也会因为吵架而冲淡。除了这个方面,还有其他事情也会给你带来快乐的感觉吗?(平行)

学生:那肯定有,和朋友一起就很快乐,考试成绩好的时候也很快乐。

老师:奥,看来快乐的来源还是很广的。现在仔细想想,你觉得你们的交往可能有哪些发展的可能性?怎样发展你会觉得最好? 学生:我想要么是继续,要么是中断。

老师:嗯,的确就这两种,那么你觉得这两种选择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能试着列举一下吗。„„

先跟后带技巧中后带的部分,还可以具体表述为上堆、下切、平行。也就是运用询问的技巧,引导来访者的思想上升至一个更具意义(上堆)、抽象、众人认同的层面,或者引导他看到同等意义的其他选择(平行),抑或下降到所说的话中更细致的部分(下切),这些技巧都是为了把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资料呈现出来,帮助来访者有效思考,打破一些自设的局限性思想,发现过去忽略了的意义及方法,有效改变他以后的观念和行为,顺利解决问题。

(四)促进行动——激发学生的正向力量,发展其立足现实的行动能力

思想上有了促动,有了认识,如果没有行动的改变,那还是没有意义的。成功的辅导一定需要落实在行动上。而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通过促进行动的技巧激发学生的正面力量,发展出现实的行动力。案例:一位受委屈的班长

学生:它们这样冤枉我,这对我是不公平的

老师:说得也是。你觉得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公平的事再次发生呢(关注行动)

学生:我自己尽早做好作业,省得他们抓着我的短处

老师 :这方法很实用,你真会动脑子!(正向力量)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再做些什么,消除同学对你的不满呢!或者说同学对你还有哪些不满呢?

学生 :那就是有的时候与同学讲话时的语气比较过了点,老师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具体化引导)

学生 :对同学温和一些;早读课自己不讲话,自己以身作则 老师 :这方法可以一试,如果你做到了,同学对你的态度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学生:可能会对我友好一些

老师:那就去试试吧!坚持一段时间或许会有惊喜。(正向力量)对了,说话时态度、语气可以作哪些改变呢?

学生 :叫同学做事,不用命令的口气,用请字开头 老师:要不,我们来试着练习一下。怎么表达„„ 学生:请你把黑板擦干净点,好吗 老师 :没问题!我马上去做。学生 :谢谢配合 老师 :不用的

学生 :我今天明白了,要改变同学对我的看法,还得从改变我自己开始。

这个部分老师需要加强指导和鼓励,同时时刻不忘关注学生自身的正向力量。此外,像班主任老师平常使用的表扬和激励的方式都可以拿来使用,同时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反复,不断的提醒和巩固。

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篇5

(一)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措施。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做好疫情下各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切实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会氛围。

(二)强化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建立工作专班,确定牵头人和具体负责人,做到有人负责、有人组织、有人推动、有人监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日常精准管控有效疏导、遇突发及时发现快速妥处的常态化机制,建立工作台账,推动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

(三)精准施策。加强统一管理,各部门、各单位将各类目标人群新冠肺炎心理疏导工作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做到统一管理。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各类目标人群不同的心理疏导服务需求,采用分类分级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采取综合施治,多种渠道运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强化保密,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二、目标人群

(一)新型肺炎确诊患者及家属;

(二)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三)隔离医学观察人员;

(四)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特殊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

(五)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等一线工作人员;

(六)流浪乞讨人员、公安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面戒毒人员等特殊人群;

(七)社会公众。

三、工作举措

(一)强化组织实施

1.组建服务团队。区卫生健康委统筹红桥区精神卫生中心(红桥中医医院)的卫生、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区民政局统筹社区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员,建立我区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队。各街道明确1名处级干部负责辖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尽快完善街道心灵驿站和社区心理咨询室软硬件建设,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具有心理服务资质的专业人员或社会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区卫生健康委根据工作需要,向各隔离点专班增配心理疏导专员,并组织专业力量对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未经允许个人不得擅自开展任何形式的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活动。

2.做好社区服务。根据相关人员需求,由社区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发现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要第一时间向街道报告,并积极引导其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各街道组织力量,积极引导辖区居民正确对待患者及其家属,避免歧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区民政局要统筹资源,充分发挥好登记在册的心理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中。

(二)持续关注重点人群心理健康

1.做好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心理援助。各隔离点专班负责集中隔离人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负责居家隔离人员,为有需求的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提供疫情认知、健康指导和心理情绪辅导,评估心理危机,开展家庭支援、社会关系修复、政策咨询及转介等服务。特别对评估后发现心理问题风险较高的,相关隔离点和社区要向属地街道报告,由属地街道协调区卫生健康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集体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

2.为有需求的居家人员提供社会和心理支持。社区应当鼓励出院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家属主动寻求社会和心理支持,由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对其进行心理与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对评估后发现心理问题风险较高的,在征得本人同意后,由属地街道协调区卫生健康委组织专业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建立和激活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其恢复生活信心。

3.开展困难人员生活扶助与支持。对有具体生活困难的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相关社区和隔离点要主动向属地街道汇报,由属地街道会同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做好困难救助、心理疏导等社会工作服务,重点关注儿童、老人、残障人士、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有原发疾病等特殊需要的人员,开展针对性评估和危机干预、转介服务,使日常生活服务保障与心理服务相结合。

4.推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各单位间信息共享、工作协同等机制。着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各相关部门依据工作职责,完善救助管理机构内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公安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面戒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心理沟通机制,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信访部门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引导利益受损群众理性反映诉求,做好上访人员思想疏导工作。

(三)加强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疏导

1.做好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心理服务。区卫生健康委依托区内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及社会工作服务资源,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务。对一线医务人员加强关心关爱,在轮休期间,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网络平台、心理援助热线等方式,为医务人员提供放松训练等心理健康服务。对出现明显应激反应的医务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心理治疗或适当的药物干预。

2.加强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疏导。各相关单位要做好公安民警(辅警)、司法行政干警、社区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下沉干部等值班轮班安排,利用各系统心理服务资源或社会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的渠道,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辅导、印发心理健康宣传材料等形式,对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服务,对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进行主动干预。要为因疫情防控殉职的民警(辅警)、社区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等的家属提供困难救助、心理疏导等服务。

(四)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针对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区卫生健康委负责编制心理健康宣传材料、提供心理援助电话号码、推荐心理支持网络平台二维码、组织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并会同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以公示、公告、视频、网络授课等形式,提升公众知识水平,增强防控能力,认识到温馨家庭氛围、团结社区关系对个体渡过难关的帮助和意义,鼓励大众互帮互助,减少、消除对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的歧视与排斥等行为,减轻因认识不足所致的恐惧。区教育局要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开展疫情期间学生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加强心理服务热线建设,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区总工会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心理服务资源,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心理疏导。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要利用各类心理服务资源,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同时,注重树立典型先进,将工作开展中涌现的先进事迹、优秀人物、典型经验与好的做法进行广泛宣传。

(五)做好高危风险及时发现处置工作

对发现有自伤、自杀、冲动伤人风险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各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要第一时间向属地街道报告,并增加走访密度,告知其家人紧急联系电话,由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介入进行危机干预,持续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并积极引导其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诊疗。公安红桥分局要配合做好其处置送医工作。

(六)加大经费保障

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要对心理疏导服务工作加大资金统筹和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

(七)强化评估督导

区卫生健康委要对辖区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心理服务工作重点。区防指办督办组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区委政法委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并组织做好监督检查。

★ 二年级下册学生评价

★ 学生心理辅导范文

★ 二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 特殊学生班主任工作计划

★ 二年级下册学生综合素质评语

★ 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计划

★ 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班主任辅导个案记录 篇6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董仕雨 年龄:7岁 父母情况:离异

二、孩子主要的表现:

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而她的爷爷十分娇惯她,所以孩子表现得十分娇气,不能受一点儿挫折,总是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哭鼻子,而且十分胆小,性格也十分内向。不爱学习,做作业一塌糊涂,贪玩。

三、情况分析

由于家庭的变故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孩子十分渴望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爱,而且父亲经常不在家,所以孩子的性格十分孤僻。由于在家里爷爷总是依着她的性子,所以孩子依赖性比较强,不能独立自理。孩子在家里十分贪玩,致使她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不想学习,总是以装病来逃避学习。

三、措施

1.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沟通交流,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同时给家长一些具体的指导。

例如:孩子缺乏自信,要求家长在家里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鼓励,学校教师也会不断地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参与并从中获取成功,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获得自信。

孩子比较内向,胆小,我要求家长平时视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孩子一些善意的谎言,例如,告诉孩子今天老师打电话告诉过家长你今天上课比较认真了,敢大声发言了,而且书写也进步了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经常听取家长介绍孩子在家里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分析,造成孩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在我的教学中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2.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在参与中成长。

每个孩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孩子都渴望发展和表现自己,因而我总是给孩子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孩子主动参与,让她快乐地感受到原来自己还是这样的能干,从而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注意给孩子设立一定的障碍,让孩子学会独立的面对,学会去接受挫折,而不是遇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3.给孩子关怀,弥补孩子情感上的缺失。

经常我会在孩子耳边叮咛,告诉孩子我爱她就如她的妈妈一样爱着她,然后经常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在学校里,孩子特别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爱,同样他们也深深的爱着老师。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孩子对老师的教育就会百分之百的信任并快乐的接受,这样就弥补了孩子在情感上所欠缺的爱,让爱的阳光始终包围着她,让她快乐幸福的成长。4.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从中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并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帮助孩子跨过生理和心理的重重障碍。

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孩子的思想也是随着环境的改变随着人际关系的改变总是改变着,所以教师必须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随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并时时鼓励孩子去迎接一个一个的挑战,从而使性格变得更加加强。

四、效果

班主任:兼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 篇7

一、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的多重角色

美国心理学家林古伦说过:“如果教育是为健康的社会培养健康的公民, 则教师应该清楚他们心理卫生工作者角色的重大责任。”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则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

(一) 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我们都有体会, 学生毕业后记得最牢的老师是班主任, 那是因为班主任在学生身上倾注的心血要比其他老师多, 在情感上和学生更接近。同时学生对班主任较其他老师而言也有更强的依赖感、信任感。古人说:“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对班主任往往会无条件地有一种信任感, 使得班主任在心理辅导教育中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

(二)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1. 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和朋友。

学生不同于产品, 他有自己的思想, 并在不断成长。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而且要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课程把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改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频繁的人, 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 我们应该作为导师去引导他们, 作为朋友去帮助他们。

2. 班主任是管理者。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要正常运作, 必然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 并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活动。这就要求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使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 按照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等进行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得以井然有序地运行, 为学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 班主任是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员、调解员。

班主任可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主动向任课老师作介绍, 使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和家庭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便于任课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相互协调的要求;班主任可把自己工作上的设想告之任课老师, 并就管理班级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和所采取的措施与任课老师达成共识;班主任还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化解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 平时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的课外活动, 增加师生情感交流, 减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班主任如何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

(一) 因材施教,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是由他对整个教育的认识所决定的, 其中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是关键。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 并支配他们的教育行为与方式。有一些教师觉得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学生难教育, 对这类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最后导致他们采取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放任或高压, 从而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其实教师应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 既要看到学生尊重、崇敬老师, 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关心与鼓励, 也要看到学生有自己的思想、独特的行为习惯, 明白他们有时可能会为了表现、证明自己的某种能力而拒绝老师的指导、帮助。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近学生, 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 因材施教, 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 营造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

在学校中, 由于教师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 常常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 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在没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环境中。如果班主任再过分强调自己的意志, 就容易造成缺乏民主、呆板拘束的气氛, 使学生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因此, 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是营造班级气氛的关键, 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 无疑将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 释放积极情绪的感染力。

班主任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 班主任应很好地利用自身的力量, 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产生正面情绪、体验,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 摆脱由于挫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班主任一方面要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教学活动中来, 另一方面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态自然、语言亲切。

(四)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学生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并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 才能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以避免目标太高或目标不符合自己的能力优势而遭受不必要的挫折。所以, 班主任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帮助、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体验奋斗过程的快乐, 增强自信心, 增强自我悦纳的程度, 保证心理健康发展。

(五) 培养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

一个人若能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 就可以在寂寞孤独、烦闷抑郁时通过自我娱乐的方式, 防止心境压抑, 使心理活动在自我娱乐中得到休整和放松, 这是心理保健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 班主任可通过“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爱好, 更重要的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 拓展其视野, 有效地防止心理障碍。

总之, 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多种途径, 采取适当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力求使学生诚实正直、襟怀坦荡, 对学习、劳动认真负责, 自尊、自重、自信, 有创造精神, 主动进取, 意志果断顽强, 并能保持个性的独立性, 保持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的协调一致。这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真谛, 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J].2000, (05) .

浅谈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辅导 篇8

针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多矛盾和不成熟的价值观等情况,作为班主任,应充分认识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理的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障碍。能在学生困惑时为学生指点迷津、为其导航。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应具有辅导精神,要有乐观、积极、富有生气的态度。能从工作中获得价值观和满足感,要有完整幸福的个人生活。能够尊重、关心、理解学生,对学生应公平、公正。并能同其他教师沟通,协作。更应该在班主任工作中,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班主任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应注意几个技巧:

1、沟通技巧

学会沟通技巧,要掌握谈话技巧,能以幽默感取代侵略感,这样学生就能吐露她的心生

1用语言或语言信息传递尊重学生的态度

在与学生交流时,你的坐姿、视线、笑容、声调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反应

2用认真倾听来表达对学生的理解和同感,并获取来自学生的重要信息,要主动倾听,用点头、微笑来回应,不要打断学生的叙述,要显得很耐烦

3用称赞、鼓励、接收学生信息

2、共情技巧

也就是经常说的换位思考,班主任能与学生共情,这样学生就很信任你,谈话就会产生成功的功效。什么事情就会给你讲,会有很好的效果。

3、宣泄技巧

在共情的基础上对班主任由衷的信任所产生的结果,它能使学生摆脱恶劣的心境,强化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4、表达技巧

这是师生沟通的关键,在与学生沟通时,一定只有“以诚”对待学生,以真正的自我出现,才能换以学生“真情”

5、矫正技巧

帮助学生改变一些毛病,使学生人格朝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改正一些不良习惯,对于当代中学生常见的象考试焦虑、网络综合症、恋爱等问题,通过对其心理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更是辅导的中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钟学生进到学校,到晚上学生放学回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风暴雨,教师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者,这全在教师的一念之间。教师的辛勤播动、积极鼓励、倾听关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会让教师的福田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园地充满欢乐,惟有教师能创造学生、自己与教育的奇迹。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叫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灵魂”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灵世界,只有人的心理活动无时无刻不与生命同在。人的“灵魂”既无法设计,也无法塑造;而人的“心理活动”却不仅有可循的规律,而且有无尽的发展。

上一篇:智慧家庭市场分析报告下一篇:李白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