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教案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心理教案(精选11篇)

中学心理教案 篇1

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国著名青年歌唱演员臧天朔曾经唱过一首名叫“朋友”的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朋友,如果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朋友,如果你正面临痛苦,请你告诉我。真挚朴实的歌,使我们对真正的朋友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天的班会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中学生该如何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

二、青少年交友的心理需要

1、学生讨论:青少年为什么十分渴求青年朋友?

a、学校生活越发重要,朋友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关系。

b、对独立的渴望,希望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朋友是最好的听众。

c、与父母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同龄人之间易产生共鸣。

2、教师小结:

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中心从家庭转到学校,这是走向独立的一种表现,青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也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而这种需要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只能去寻找与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的青年朋友。

三、同龄朋友的影响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表至少一个代表性观点。各组观点提出后,有异议者可要求讨论,展开辩论。

1、朋友可帮助你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2、朋友可以帮助你肯定自我的价值。

3、与朋友相处,还可以使你得到情绪上的缓解。

4、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习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四、青少年交朋友的原则

1、每个人的性情爱好不同,但是,真正的朋友都应该能够相互帮助,以诚相待,这是交朋友的首要原则(讨论)

2、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为了某种实际好处而去结交朋友,这种关系是不会持久的。

五、交朋友应有所选择

1、珍重友谊,与朋友相处应当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短处,应尽力帮助对方改正,切勿嘲笑、轻视朋友的缺点、错误。

2、当发现自己交了一个坏朋友,如果,你不能改变他们,反而在交往中受到他们的坏影响,那就要拿出决心和勇气,坚决离开他们。

中学心理教案 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游戏,安阳市中学生

1. 引言

心理游戏 (psychological game) , 指依据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设定一系列游戏并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创新, 使之系统化、逻辑化、形象化, 达到改进不良心理状态, 塑造健全人格, 使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游戏。心理游戏作为团体心理咨询的一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使用由来已久, 但是在国内的使用才刚刚开始。很多一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了心理游戏, 对于心理游戏对于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获得了众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一致认可, 但是检索国内学术期刊却未发现关于心理游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心理游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流行, 最近几年才进入中国。游戏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的, 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 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因为游戏可以让人在无压力环境中自由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所以它是打开人们心智枷锁的重要方法。心理游戏进入中学校园, 更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新尝试。通过各种游戏, 学生进行体验、感悟, 从而打开自己的心锁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相较其他方法更为有效。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巨大, 没有时间参与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但是利用课余时间, 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切身参与的乐趣, 体验到意外的发现,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唤起中学生对生活的激情, 对周围人的关注, 对父母的关爱, 极大地冲击个体的人生价值观。

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有关心理游戏的实证研究, 因此开展此研究对于确认心理游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推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 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初测时在安阳市随机选择初中与高中各5所, 其中各包含有1所重点中学和4所一般中学, 每所中学选择4个班级 (高三除外) , 共1480名学生进行测试。其中男生701人, 女生752人, 初中生792人, 高中生661人。再次施测时测试了139人, 男生61人, 女生78人, 全部为高一学生。

2.2 测试工具

采用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全体被试进行测试。该问卷共60个题目, 包含10个分量表, 分别是: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采用5级计分, 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和严重。总分和各分量表因子分<2.00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00—2.99表示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3.00—3.99表示存在中度心理问题, 4.00—4.99表示存在重度心理问题, 5.00以上表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1]。该量表经多次使用, 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调查中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形式, 全部由讲课组中具备问卷调查经验的心理教师主持调查, 调查结束后问卷当场收回, 时间为20—25分钟。

剔除无效问卷后, 初测有效问卷1443份, 再将有效问卷数据全部输入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

3.1 安阳市初中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测试结果看, 安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完全正常者737人, 占51.07%, 轻度心理问题的有579人, 40.12%, 中度心理问题的72人, 占4.99%, 重度心理问题的55人, 占3.81%。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处于中上水平, 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调查结果看, 女生在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都比男生稍高, 但统计上差异不显著。而女生在敌对、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敏感这几个因子的得分上要比男生高, 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女生比男生有着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更关注女生的心理健康。

比较初中生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会发现, 10个因子, 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都要比初中生高, 且统计上差异显著。说明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2 心理干预后三个班的测试结果

我们在初测后的结果中选择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初测时心理健康水平接近的三个班级, 三个班级全部都属于高中一年级, 分别在三所不同的高中。在三个班级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实施心理干预的两个班级都是每周三下午上一个课时的心理辅导课。第一个班级进行以各种心理游戏为主的团体活动, 第二个班级的心理辅导以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为主, 第三个班级以心理健康教师生病为由不进行任何干预, 学生上自习。三个月后, 再次进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注:表中数字全部为人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 与初测时相比, 以心理游戏为主的心理辅导和讲授为主的心理辅导班级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明显改变, 而未做任何干预的对照组班级的心理健康水平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以心理游戏为主的心理辅导效果要好于以讲授为主的心理辅导。

4. 讨论

4.1 安阳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发现安阳市大多数中学生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与其他研究基本符合[1,2], 但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全国来看处于较低水平[3,4]。而且女生更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这与有的研究不太一致[1], 但女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与情绪有关的方面, 这显示女生相对男生更情绪化一些。在对初中生与高中生的对比中, 发现高中生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是很多研究的共识[5,6]。这很容易理解, 因为高中有着明显更重的学习压力, 学习的竞争, 父母的期望都是造成心理问题的诱因。

4.2 心理游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游戏对心理健康的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7], 这早已在国内外取得共识。只是有些学者对此还认识不足。要强化心理游戏的治疗效果, 必须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用不同的心理游戏, 比如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 就适合于增进大家交往的心理游戏;对于有自卑感的同学适合于“优点轰炸”等这样的心理游戏。要发挥心理游戏优越性, 在做游戏时就要注意一些事情, 比如同学之间的相互“找优点”要真诚, 要是实实在在的优点, 不要说假话恭维别人。

5. 结语

本研究发现心理游戏为主的心理健康辅导效果是最好的, 要比讲授为主的心理辅导效果好得多, 这提示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别于一般文化课, 要以学生的体验为主, 多搞团体活动, 在活动中应用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心理健康, 这样效果最好。本研究显示心理游戏效果好还有一个原因是样本班级的心理问题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重度极少, 几乎没有。其实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心理游戏是不能代替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 特别是重度的心理问题。对于轻度和中度的心理问题, 心理游戏有着巨大的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健等.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13 (03) :310-312, 316.

[2]崔建平, 孔礼战.河南省济源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 (4) :13-16.

[3]马丽, 辛秀娟.银川市示范和非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09 (08) :761-762.

[4]邓厚才等.贵阳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10 (01) :55-57.

[5]徐立峰, 卢卫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1) :76-79.

[6]孙丽.对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05) :759-761.

洞悉中学生心理,提升中学生素质 篇3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素质;辅导

中国分类号:G444

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家长不能客观的评价孩子,无视中学生个体差异和基础差异,盲目地给孩子制定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如何解决这些迷茫和困惑,提升学生素质,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认为:初中生主要心理特征有三个:

一、初步形成了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心理自控力差

初中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意志、情感、态度、人生观,形成了稳定的心理认同感。凡是符合其情感意志的事积极去做,凡是自己不认同的正确的事,即使别人强迫去做,也会抗拒或逃避。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意志,喜欢表明自己的主张、观点等。但是,初中生毕竟是处于十几岁的年龄段,他们往往“讲的是大人话,行的是小孩事”。

二、由于生理发育引起的性心理探求及心理行为的混乱

初中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很多人从“儿童”一下子长成了“大人”,期中绝大数人经历了性发育的必然过程。很多人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指导而产生迷茫、恐惧、好奇的心理。他们怀疑过自己是否“正常”,“别人也是这样吗”?同时,也会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幻想。

三、面对学业的压力和社会评价而产生的压力与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平衡

初中生都面临着中考的竞争,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面临的竞争。他们在中考中的表现,还会引来一系列的评价。这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初中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仍很脆弱,他们常常无法化解这些压力,遇到一点失败就会产生挫折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就很容易使他们心理失调,甚至产生冲动和攻击性行为等。

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学习方面:较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学生整天出于高度紧张状态中,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从而导致厌学情绪。

(二)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学生的不良人际关系有:

1. 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好,这种状况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够耐心、处理问题不公正,讽刺、挖苦学生等不尊重学生的做法和态度,使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这主要源于学生个性中存在的自私,妒嫉,高傲以及独生子女孤独和霸道。使得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甚至紧张。

3.与父母关系问题: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达到白热化状态就是与父母的关系。其原因有: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专横、与父母有敌对情绪;父母关系不和,他们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成抑郁,敌视,富于破坏性……会认为是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学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绪等。

4.青春期心理方面:

(1)情绪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承受挫折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等。

(2)行为方面:一方面世界观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

(3)个性方面:主要表现为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于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

(4)异性交往方面: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对于异性交往有误解。

面对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解决这些问题起关键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交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时间证明,学校和中学教师,在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培養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开展中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加速教育“转轨”进程等,就是我们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对策。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交往中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实践证明,经常参加集体文体活动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中学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各学科之中,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良策。

3.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培养方式和社会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

4.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讨论、学习小组、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日常交往群体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客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

教案中学心理健康之情绪调节 篇4

武汉市马房山中学 韩亚平

【教学背景】

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学生的情绪丰富而强烈,他们情绪的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因此使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学方法】 游戏活动 情景表演 讨论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活动需要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快乐拍手歌》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齐唱快乐拍手歌,拍手、跺脚、揉肩来感受快乐,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题。

二、学生活动

1、情景表演

请四个同学表演不同的情绪:喜、怒、哀、惧。要求同学们不能用语言,借

助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请其他同学来猜讲台上同学表演的是哪种情绪。

2、讨论分析通过鞋厂职工小王和小李的案例来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通过上述事例,促成学生得出“情绪ABC理论”。

教师总结:A(诱发事件)→ B(信念或想法)→ C(情绪与行为反应)由此可见:事件A是间接原因,而B是更直接的起因,一个人的想法直接决定其情绪。

3、七嘴八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运用“情绪ABC理论”来分析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自己不良情绪原因的能力。

4、阅读故事

阅读三个小故事,了解情绪对我们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控制调节情绪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并帮助学生获得三个领悟.领悟一: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领悟二:不良情绪危害大 领悟三:情绪必须要调节

5、快乐钥匙

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会„„

“你有什么高招来调节情绪?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妙招。

教师归纳情绪调节的方法,通过PPT图片显示。

三、分享收获,总结本课

以小组讨论形式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观点。教师总结: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你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情绪作为主题,采取故事阅读、游戏体验,小组讨论和分享感受等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掌握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从而避免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案设计 篇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案(1)

一.教育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H1N1”流感的教育。

教育内容:家庭、学校、社会安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习。

二、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作为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在楼道内做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 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三、交流对“H1N1”的了解。

导语:最近有一种病毒在全世界肆虐,你知道这是什么病毒吗?

(1)交流对“H1N1”的了解。

(2)说说如何预防这种病。

XX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案 篇6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案,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结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主持人甲:

每个人的心,都象一片大海,或宁静,或汹涌,或深邃,或广袤。是它带给我们七情六欲、是它带给我们喜怒哀乐。今天,让我们打开心靡、畅谈心声、扬起前进的风帆!

主持人乙: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几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让自己的心情被阴影笼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主持人乙:

同学们,2月23日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而在云南大学,一件惊天血案却在这一天浮出水面。下面,让老师带我们一起登陆“搜狐”网站,来了解一下案件大体情况。

师登陆“搜狐”专题网站、放事件回顾录音:

2月23日下午土时20分,XX市公安局接报云南某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发现一具男性遗体。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在该宿舍柜子内共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遗体。经警方认定,云南大学在校学生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公安部3月1日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嫌疑人马加爵。3月15日晚上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XX市落网。

主持人甲:

下面再让我们一起来看几组相关图片:逃亡、押解、受害人、父母。(简单解说照片)

主持人乙:

马加爵被捕了,他虽将得到应有的惩罚。但他却把悲伤留给了五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马加爵的二姐在给他的信中写道:“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做对父母的打击有多大?你难道一点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但杀了4个好友,而且还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吗?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你这样做毁了5个大学生啊!你难道当时完全丧失人性了吗?„„”

主持人甲:

是的,马加爵在用铁锤敲死自己室友的罪行是令人发指的,那一刻也是灭绝人性的。3天时间内,一把石工锤连毙4命,可以想象鲜血四溅时的恐怖情景,有谁敢正视那淋漓的血、那曾经搏起学子生命的律动的奔腾的血,而马加爵却让同窗好友的血在那一刻成了凝固、成了永恒。他的良知也在那一刻宣告泯灭。

主持人乙:

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年轻的学子却演绎了这样一幕人间惨剧,不得不让我们深思。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对朝夕相处的同学痛下杀手?据调查原因很简单,竟然在是2月13日,在打麻将与同学发生纠纷后,其怀恨在心,用铁锤在四天内连续杀害四名同学。

主持人乙:

了解了以上几个方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马加爵杀人是不是因为一时冲动,你觉得他心理健康方面是否存在问题?(3—5发言)

学生a:

不是一时冲动,因为他杀人不是在当时,而是在事情矛盾发生以后的四天里,有预谋的进行的。

学生b:我觉得他心理肯定有问题,至少他的心胸非常狭窄。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儿杀害四名朝夕相处的同学,除非心理不正常。

主持人乙: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马加爵的个人资料以及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放录音),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在XX区XX县宾州镇马二村,是马家几代唯一的读书人,从小非常孝顺、懂事。初中一年级8个班级中名列第一,获得了一次全国物理竞赛的二等奖。1

997年,马加爵考进了宾阳中学,这是一所百年名校,是广西16所重点高中之一。他的同学不全是来自附近农村,很多都来自外县市,马加爵对世界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学习。他陶醉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从高一到高三前半学期,他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样子,可以说是混过来,有时候还会买两瓶啤酒到宿舍喝着解闷。他躲开了集体的圈子,逐渐远离了同学。或许意识到自己高考希望渺茫,马加爵在高三那年情绪出现了巨大波动,曾离家出走,后派出所将其找回。

下学期,突然醒悟,后考上大学。大一时,寡言少语的马加爵试图改变自己孤僻的个性,看其他同学幽默地开玩笑,他有时也想表现一番,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很可笑,情况越来越糟糕。他开始怀疑一切,变得有些神经兮兮,而且脾气越发暴躁乖戾。有时其他人在宿舍一起说笑,他就认为笑声中包含对他的嘲弄,为此少不了动怒吵架摔门。逐渐,他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小,发脾气的叫声却越来越大,伴随时间的推移,他同寝室室友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严时他甚至动手打人。

当他在篮球场打球时,如果别人没打好或不小心撞到他一下,长,也没人敢跟他一起打球了。久而久之,他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而遥远的家人并不清楚他内心的痛楚。大学期间,马加爵长期上网浏览各种暴力、色情、血腥、恐怖的图片和信息,通宵达旦去网吧玩电脑游戏。

中学心理教案 篇7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

越来越多的家长感觉到自己无法和孩子沟通交流, 越来越多的教师感觉到学生不服管理,而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父母和教师不理解自己,时时处处为难自己。我认为,协调好了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思想的领路人、更应该是学生心理的疏导者。下面把我的一些做法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分享。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精神萎靡 不振、产生厌学情绪、考试时会表现出焦虑。这些情况出现在学习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中,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但是往往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基础比较薄弱,面对成绩好的学生 会自卑,常常会与 成绩好的 学生进行 比较,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 堂上要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注意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尽可能面批他们的课后作业。这样不仅会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还能在交流中使他们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步骤,又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压力。

2.人际关系问题。大部分中学生 随着年龄 的增加越来越想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教,他们只会给父母和教师提要求,却不会严格要求自己。他们认为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过于苛刻,个别争强好胜的学生甚至会认为父母和教师是故意为难自己,认为教师、父母不理解且不信任他们,从而产生对抗心理。如果这时候由于 教师、父母的错误判断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成绩的提升。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利 用主题班队会让 他们感受 什么是真 正的责任 和义务。 在教学和管理中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问题之前必须了解清楚问题的真相,赏罚要分明,要让学生感受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学生就会思考什么事该做, 什么话该说,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 接受教师 的管理和 教育。

3.青春期学生由于早恋引起心 理问题。中学生往 往对异性充满神秘感,由于对方的容貌、学习成绩优秀而产生好感,受好奇心 的驱使而 接近异性,萌发情感。 但他们对自己、对异性认识不清,很容易因为早恋陷入心理困境。对于中学生早恋,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利用适当的时间进行青春期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多看一些青春期 教育的书 籍;另一方面 教师不能 讽刺挖苦,要理解学生,在赢得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压力。切记在全班学生面前点名批评或虽不点名但实有所指地暗示批评,羞辱学生,或向家长告状,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原本就深陷早恋迷途的学生更加感到压抑和无助,有可能会出现早恋学生相约“私奔”或者“殉情”的悲剧。班主任如果发现学生有早恋迹象,切勿急于处理,在冷静分析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让学生认识早恋的危害,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二、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1.“了解”是心理咨询的前提。了解被咨 询对象的 具体情况,包括家庭、学习和情绪状况以及心理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认真分析被咨询对象的内心活动。要制定相对应的解决 措施,切忌随意、盲目、无准备地 进行咨询。

2.“以诚相待”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只有尊重 学生、为学生着想、以诚相待,做学生的亲密朋 友,学生才可能与你倾心交谈,我们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才能引导学生朝着积极、 乐观、向上的方向前进,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领路人。

3.学会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基本 要求。倾听是心 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倾听既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对方在宽松和信任的情况下诉说自己的烦恼。倾听时,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去听,不要有偏见,不做价值评价。

三、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只能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使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更加轻松,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心理教育。而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起到教育和预防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预防因为心理矛盾和压力无法排除而出现的情绪波动、心理失衡和行为失控问题。

小议中学生厌学心理 篇8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剖析

1.个体学习动机缺失。当代农村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他们抛弃祖父辈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幼稚地认为读书仅仅是和家长给他们提供丰厚的物质生活进行“等价交换”,一旦条件失衡,那么“交易”也宣告结束。所以,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和逐年加深的学业内容,他们渐渐失去学习的动机,变得厌学。

2.家长管教松紧无度。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得法,也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百般溺爱,过度迁就,导致孩子无心学习。

3.学校教育急功近利。从学校来看,近年来尽管素质教育口号喊得响,但是现行教育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把“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奉若神明,这种极端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的厌学在所难免。

二、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策略

教师应该分析厌学心理的成因,用“梳”的办法(教师梳理厌学行为的根源,理顺“教”与“学”关系),同时结合“导”的策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动机、目的;引导家长梳理正确的培养观;引导学校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1.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学习动机教育——“梳”理学生的学习目的

就学科教师而言,利用自身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而且能够让学生对自己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面貌。

如笔者在教《最后一课》时,利用小弗朗士前后感情、行为上的变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终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最后一课》写出了法国人民用学习母语的特殊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语言的眷恋,也体现了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说明好好学习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报效我们的祖国。

笔者认为,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可以正确理顺学生学习目的,改变他们“等价交换”的幼稚学习观,树立高尚的学习观,这样学生才能在“纯净”的学习环境中优学、乐学。

2.密切家校联系,探讨管教行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培养观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他们把孩子的管教全部推给教师:要么是“我的孩子不学习就帮我死命地打”,要么是“我们管不了他,你们教师帮我们好好教育”。笔者在工作中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

在家长开放日,家长领着学生对笔者说:“老师,我们两个大人都起早贪黑工作,实在没时间管他。我现在把孩子完全交给你,不听你的话,你就给我往死里打!没问题!我们家长绝对支持你的一切做法……”

当家长抛出这番话时,该学生脸上总会露出不悦的神色:要么神情呆滞、精神不振;要么满脸愤怒,不屑一顾……学生的表情说明,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叛逆的个性,他们渴望自由,他们厌烦大人的管束,力图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获得独立。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改变家长狭隘的“望子成龙”培养观,积极和家长沟通交流,探讨家长的管教意识,如:(1)利用电话和家长进行语音沟通,及时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2)利用网络媒介和家长进行文字或视屏交流。通过树立家长正确培养观,从源头上解决压制在学生心头的这座大山,让学生在家长的关爱中乐学、活学。

3.关注教育理念,矫正教学行为——消除“见怪不怪”的现象

当前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学生逻辑知识结构的建立,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育者总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组织教学,他们漠视学生的感受,违背科学教育方法,往往表现为以下一些现象:

每次阶段测试后,办公室成了成绩差的学生的 “地狱”;老师规定:“听写字词错一个,罚抄全文字词10遍”。结果一位学生因急躁的“躁”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迷津”,被罚抄近百遍!

上述这些现象,对教师来说“见怪不怪”,但对学生来说已不是简单的体罚,这是一种心灵上的伤害。他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在高压政策下默默地忍受着心灵上的煎熬,羞愧,自卑,失望,说谎。所以,笔者呼吁: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根除简单、粗暴的方式,对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都应该认真对待,从有利于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积极引导。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良好的境界,其实只有“诲人得法”,才能“学而不厌”,这才是学习生活的逻辑。笔者真心希望教育者长期关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与家长齐抓共管,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那么,学生“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改善。

中学心理教案 篇9

中学生考试焦虑辅导

教学目标:通过心理疏导与干预消除学生惧考的心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以及调控措施。

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由谜语引入“虑”字,再引出课题。——“中学生考试焦虑”

谜语:有心的老虎没几只(虑)。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在考试中,总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因为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的发挥,后者过度焦虑,显得惊慌,恐惧等,影响其正常发挥。而这种现象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北京孔庙都有大量考生敬香,专家分析,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其对考试的焦虑。有一个考生在考试时就是因为没有焦虑,考了一会就交卷出来了,试卷上写了几个字“小子本无才,老子逼上来,卷子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可见没有焦虑也是不行的。焦虑必须有,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

过度的考试焦虑,会有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出现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失眠,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在行为上,表现得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退出考场等。1)关于考试焦虑的成因: A、内部因素:

a 复习不充分:据调查80%的学生其考试焦虑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b 自我期望值:从期望价值理论分析,行为取决于期望和价值,任何一个行为都取决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失败正确面对,避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挫折心态。

c 性格因素:外向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泼,乐观,开朗,自信,勇于进去,对环境适应力强,易不安和兴奋。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孤僻,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脆弱,对自己过分苛刻,易出现负向情绪。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焦虑,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d 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习方面的努力,加大自己的压力,增强了考试焦虑。e 性别因素:女性本身的焦虑特质就比男性高,而且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的没有男性明显,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B、外部因素:a 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一棒定终身”的现实社会中,这也就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造成考试焦虑。

b 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平过高,或强迫式的学习,都会让孩子对学习反感,产生压力,形成考试焦虑。

c 学校因素:虽然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受到封建社会采育的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现象仍普遍。2)如何进行调控。

A、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这就增加了思想负担。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去定目标,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塌实得多。B、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在心中暗暗的向自己的榜样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遇险不惊,沉着机智等良好心理状态。

C、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当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出现时,考生就应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转化。———(应注意持之以恒)。

D、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失意也很正常。在考试复习中,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认真发行,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生活学习的精彩。

E、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籍;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以证明事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F、进考场前的自我调节:

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考好”。

身体的放松是大脑放松,调节心态的最好办法。(右半脑的控制)

考前睡眠:7-8小时,晚上不得超过10点。方法“先睡心,后睡眼”。

系统脱敏:

G、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要想消除,重要的方法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败,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引出下次课题:如何进行正确归因。

总结:教给学生考试答题的基本要领:

从心理方面谈中学生心理安全 篇10

近几年特别是今年,毕节地区发生了多起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被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发生了这样的事,许多学校都在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安全建设,但校园安全建设不应该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给学生学习适当的心理健康知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加强心理层面的安全教育、培养耐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几个方面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安全建设。

1、加强心理层面的安全教育

中小学生没有完全走上社会,在自身心理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与社会进行着密切接触,相对薄弱的防范意识无形中放大了安全威胁。

在校园安全建设中,科学的安全防范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三防”(人防、物防、技防),更应包括“心防”。心理是行为的后台,各种各样的防范最终还是通过人的心理来操控进行的。“防范于未然”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人人提高防范意识,不安全因素就无缝可钻。以游戏、演练的方式培养学生“防范于未然”的意识,使学生对处于紧急情况时身心状态有了切身的体验,更体会到了紧急情况下的应激心理状态,以及危险来临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心理关系。这是把安全教育融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直接的形式。培养学生耐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2、对学生耐受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能在安全事件发生之前起到预防的作用,还能在安全事件发生之后使学生快速的恢复到平静状态。除了亲历安全事件这种情形以外,即使听说周边学校和其他地区发生了安全事件,学生也会受到消极的心理影响。耐受挫折能力强的学生能较快地从应激心理状态恢复过来,而耐受挫折能力弱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快的恢复过来,这对他们的影响不小。因此,培养耐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是使学生强大的最根本和最有用武器。青少年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其价值标准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务必要用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文化占领其头脑。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怨人尤人,不应该只把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责任简单的推向社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担负起自身的职责,为人师表,辙浊扬清,引领校园积极向上的风气,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心态,这将有效的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中学心理教案 篇11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成功不再属于少数人,而是可以属于每一个人。教师要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的成功观,培养中学生积极的成功心理。

〔关键词〕积极心理;成功;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1-0015-02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成功就是能够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过程,包括过程的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成功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承认了个人的价值,并赋予个人相应的酬劳,如金钱、地位、房屋、尊重等。二是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从而充满自信、获得充实感和幸福感。因此,成功虽然不排除外在的指标,一个成功的人可以拥有外在的高成绩和高分数,或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但成功主要不是指这些外在的东西,这只是一个人奋斗和机遇的结果,成功更多的指一种过程,强调个人拥有的积极状态。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和一个处于创作状态的作家,虽然所面临的人生状态如此不同,但在积极状态上会是一样的,他们都可能是成功的。只不过前者是与疾病作斗争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气,后者是陷入创作高峰体验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两者之比,没有量的规定,但在质的规定上是一样的。成功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对中学生来讲,成功就是个性潜能的发现和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发展。成功意味着掌握丰富的学识、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情感、融洽的人际关系等,不仅仅是考试分数。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成功的标准不只是价值判断,更是事实判断。成功更多时候只能与自己的过去纵向相比,而不仅仅是两个人横向相比。好的学习成绩本身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可能就是很大的成功。成功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标准。

成功不只是属于少数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拥有积极的成功心理。教师要善于培养中学生积极的成功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成功的积极心理认知

首先,成功以悦纳自我为前提。海伦·凯勒,一个耳朵不能听、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的女子,却成就了非凡的教育事业;全世界有太多先天或后天失去双手、双脚的人士,却成为激励人心的演说家或成为一代典范的政治家。他们的共同点是悦纳自我,并让自己身上仅存的优点变成优势,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知道自己有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缺点,于是选择在优点上全力以赴,直至优点变成优势,并且帮助更多的人。海伦·凯勒以触觉听音,能聆听别人喉结中的音乐,真令人拍案叫绝。中国有句古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然而,铁杵有铁杵的优势,为什么一定要把铁杵磨成针,这正是中国人所面临的需要突破的一种思维定势。小兔子根本不是学游泳的料,即使再刻苦它也不会成为游泳能手。相反,如果训练得法,它也许会成为跑步冠军。中国的传统思维鼓励人们不遗余力地去纠错补缺。而事实上,当人们把精力和时间用于弥补缺点时,就无暇顾及增强和发挥优势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悦纳自我,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势,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树立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信念。

其次,成功以确定合适的目标为基础。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成功。第一,目标是多元的。通过教育教学,学生品德优良是一种成功,学业成绩名列前茅是一种成功,参加体育运动获奖是成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取得成绩也是成功,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成功,甚至在更细小的事情上让学生获得预期的效果同样也是成功。第二,目标要具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给自己定一个近期目标和一个长远目标;不能将眼光看得太高,目标定得太远,那样只会好高骛远,结果只能是白忙一场,自己的信心也会受到打击;要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当近期目标在一点点完成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它会让学生更加坚信走的路是对的,以后就会更有信心去做想做的事情。第三,目标的实现是要对社会有利的,必须符合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它的方向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相吻合。

最后,成功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条件。坚忍不拔的意志往往更容易成功,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应该不畏惧失败,面对失败,勇于接受和承担,并在失败中寻求如何突破。但是,意志只是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积极也不总是积极有为地把每一个事情都去办好。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为了考上重点大学分分秒秒都在学习,生怕浪费一点点时间。这是不合理的认知。一个人并不是拥有足够的意志,就可以实现任何愿望,还需要去考虑人的生理的极限、很多现实的问题、很多客观的条件。神经症的人有时就过于渴求征服世界和追求完美了,他们的欲望超越了自身能力范围,用主观意愿取代现实的客观。比如,当一个强迫症的中学生因为考试过程中每一道题都过于反复检查,导致没有办法正常考试,他觉得事事都是有为的,只要我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就一定会万无一失。可是,这种脱离现实的有为,恰恰可以理解为过分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它不是真正的积极,而是导致矛盾和冲突的消极。真正的积极有时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它却是最佳的积极,因为此时此景,没有比这一行为更好的主动。只有主观意志,而没有客观条件来配合,还是没有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成功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条件。

二、加强中学生成功的积极心理体验

成功心理,就是获得预期结果的愉悦心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屡遭失败容易导致中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实践证明,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长中学生的实际。个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将更有可能发展出更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成功给人以愉快的体验,激起积极向上的情感,使人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更为强烈的间接兴趣。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让中学生有可能取得成功,让全体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如,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发言、练习测试、实验操作等,课外的作文竞赛、手工制作、辩论演讲、体育竞技、社会调查,以及“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都为学生的成功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契机。给学生的问题应该有难有易,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收获思考的乐趣。体验成功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也是培植自信的最好方法。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素质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

三、塑造学生成功的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重视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外,强调积极人格的发展,认为要成为成功者就应该拥有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自信、积极乐观、意志坚强、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教师要想学生成为成功者,就要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培养他们积极的人格品质。

首先,自信。现代社会更是一个人才济济、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自信并敢于行动的人才有成功的机会。在美国哈佛大学约翰·科特关于美国成功的企业家的一项调查中,研究了数百个成功的个案,他发现成功人士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很高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的行为代表正确的方向,同时他们都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其次,积极乐观。积极心理学主张有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人生。一份由研究机构所进行的万人调查也显示:决定一个人成为成功者的最关键要素中,80%属于个人自我价值取向的“态度”类要素,如积极、努力、信心、决心、意志力等;13%属于后天自我修炼的“技巧类”因素,如各种知识和能力。7%属于运气、机遇等因素。我们的学校和社会倾向于认为一个人成功取决于能力和动机欲望,如果一个人拥有天分并且很努力地投入学习或工作,他就一定会成功。但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天分意愿都很充足时,失败也可能发生,这仅仅因为这个人是一个悲观的人。

总之,学校一切教育活动所关注的应该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他们健康的成功心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是教育工作一个重要环节,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天职。

参考文献:

[1]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23(3):6

[2]Martin E.P.Seligman.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P5~14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安徽省郊县黄口镇唐庄小学,扬州大学附属小学。电邮:ring17@163.com)

上一篇:护理大专毕业的自我鉴定下一篇:开题报告及论文详细提纲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