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性实验教学初中生物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就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实效性实验教学初中生物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效性实验教学初中生物论文 篇1:

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 要:生物教学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去理解知识,产生思考,因此实验教学法成为生物教学的核心手段。以实验教学为研究样本,对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预习任务;撰写报告;创新思考

实验是生物学习的关键方法,也是生物课堂教学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因此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尤为重要。實验教学首先需要学生熟悉新授课内容,明确实验的目的;其次流程是实验的重点,而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内化实验知识的必要路径;最后在各个领域倡导创新的大背景之下,生物实验的创新也值得关注,它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此,笔者从预习、撰写报告以及创新三个方面展开了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认为提升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可以参考如下三种手段。

一、布置预习任务,理解实验内容

笔者多年来坚持布置预习的作业,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进行预热,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预习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观察和饲养蚯蚓》实验之前,笔者如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实验的内容。在新授课时,笔者提问了许多学生,让他们回答实验的目的,以闭卷的方式复述实验的流程等。学生大多能回答出实验的目的是观察蚯蚓外部形态和运动形态,探索蚯蚓在运动、呼吸方面的特点,了解蚯蚓的用途等。同时,许多学生都可以较为清晰地复述出实验的流程,包括先进行观察,重点观察体色、体形、口、肛门、环带等外部特征,之后将蚯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它的运动。然后讨论蚯蚓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掌握蚯蚓的特点等。可见,在笔者的督促和要求之下,学生能够重视预习,熟悉实验。接着课堂便开始了实验的实施环节,正因为预习任务十分到位,实验也如预期的那样,整个过程顺利而又高效。可见实验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学生的充分准备和到位预习作为前提。

二、独立撰写报告,总结实验流程

许多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求一个实验小组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因此许多自觉性差或者对生物兴趣不足的学生不会参与报告的撰写,进而对实验的流程掌握不清,更阻碍生物学习的实效性。对此,笔者要求每位学生单独撰写报告,强化其对实验的理解。

比如在进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之前,笔者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表格,要求每个人独立撰写一份实验报告,虽然实验操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但是单独撰写报告却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实验,主动思考和学习。实验过程中大家都认真观察,积极动手,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在实验报告中,学生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实验名称、目的,还全面记录了实验的器材,归纳了实验的流程,尤其是使用显微镜开始观察酵母菌,对酵母菌染色,观察酵母菌的细胞核和淀粉粒,观察青霉的白色绒毛、菌丝上的孢子以及菌丝的颜色、结构等关键流程。此外,学生明确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酵母菌、青霉和孢子的形态、结构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入认识了酵母菌和霉菌。独立撰写报告激励学生认真实验,细心总结,切实理解实验内容和目的,同时优化实验的效果,一举多得。

三、鼓励创新思考,设计多种实验

举一反三是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表现,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倡导学生对实验举一反三,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创新思路,设计多种不同的实验,在内化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运用知识的机会。

比如在完成实验《生物的变异——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学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以生物的变异为研究目标,积极思考,创新实验来达到探究目的。于是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设计新的实验。有的学生认为实验是因为看到花生果实有大有小产生思考的结果,因此可以从花生入手,找到类似的植物进行研究,比如毛豆、橘子等植物的果实也是有大有小,因此可以以毛豆和橘子果实为基础设计关于基因变异的实验。还有的学生认为,花生果实的变异实验可以进行转变,改变果实的研究为种子的研究,从源头上探究生物的变异等。不同的学生存在差别迥异的想法,因此设计了多种实验,并且由笔者辅助他们分析实验的可行性。这样鼓励创新思考的方式,促使学生反复理解当堂的实验,同时产生更多思考,提升了教学实效。

总而言之,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项目,增强其实效性势在必行。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笔者会坚持布置预习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理解实验内容;同时,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流程总结梳理;此外,笔者还会鼓励学生思考实验如何创新,引导他们设计多种实验,促使学生内化生物实验的知识。在上述努力之下,笔者组织的生物实验教学收效显著。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希望在全体教师重视完善实验教学的努力之下,在着力创新课堂教学的探究之中,初中生物教学能够不断开出成功之花。

参考文献:

[1]李银乐,李清.生物魅力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实验学校初中生物学科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7(17).

[2]索海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

编辑 王 敏

作者:王开群

实效性实验教学初中生物论文 篇2: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效性与培养学生能力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就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 能力

一、生物实验教学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任何实验和观察都有密切的联系,观察是实验基础,实验是观察深入。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全面观察。通过观察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经过分析研究,找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各种机会,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会捕捉观察对象,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例如,在学生自己动手培养黄豆幼根并观察幼根和根毛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幼根在不同生长时期形态的变化,并进行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的对比。使学生在动态变化的全面观察中体会根的生长过程、根吸水的部位以及根尖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和根尖的结构,结合根尖结构挂图,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根的生长。再如,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草履虫的外形特点和运动形式。由于草履虫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学生在观察时很容易因好玩而只顾看热闹,从而忘记实验目的影响了观察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目的,并比较用低倍目镜和高倍目镜,放棉花纤维和不放棉花纤维观察到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实验过程中随时提醒实验小组注意实验目的和观察方法。教师还要对观察结果及时检查,小组展示结果,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升华。

在教材中有些插图较为复杂,又有些内容只有大段的文字表达,这样一方面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简化原图,或设计出形象、直观的生物简图。因为生物简图对所表现的生物学事实切中要点,鲜明醒目,对揭示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具有突出的表现能力,所以引导学生看图、读图,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手头的各种模型、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只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这一能力必定会逐步形成,并得以迅速提高。

二、生物實验教学与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验操作能力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实验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生物课堂实验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方案设计、观察、分析和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装片→低倍镜下观察→画图→填写实验报告册,使学生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结果相对照,进一步加深对其的理解。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亲身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生物实验教学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几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发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生物实验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学生之间要分成小组,在实验方案设计、器材使用、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可以让学生分工完成,实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生物实验教学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 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进行操作,只求结果,不求对结果的分析,只重视对实验成果的肯定,不重视实验中失败原因的查找,这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生物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通过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探究酶活性的实验”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从书本中跳出来,结合自身实践,来探究酶活性需要的适宜条件。我校学生大多为住校生,衣服都要自己清洗,根据自己平常洗衣服的经验,大家总结出每次洗衣服前,用温水将洗衣粉化开去污效果最好,那么用冷水或开水效果又会怎样呢?学生回去后踊跃试验,得出结论,从而将理论化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指示,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正如陶行知所说:“要创造,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非用脑不可,手和脑在一起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当然学生能力是多方面的,而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同时也不是一门学科的努力所能达到的。但它又是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持久地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和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洪森:《浅谈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验技术与管理》1998年04期)

[2]丰宁:浅谈生物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新华教育导刊》2009年第5期)

[3]陈宝民:《生物实验教学研究》(2006年第08月)

作者:袁书萍

实效性实验教学初中生物论文 篇3:

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提升生物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初中生物教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大多都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缺乏对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或方法的实践研究,对推进生物教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关键词】合作学习 能力培养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移植到改良,再从改良到创新的发展过程。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间的协作配合,努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成长。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开展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合作学习与生物实验教学概述

1.合作学习概述。合作学习是系统的、能够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互动、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小组表现的好坏进行相应奖励的一种学习形式,同时,合作学习也是在学生责任感基础之上采取各种方式为实现最大化的合作效率目的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方法有许多类型,主要有分组竞赛法、吉格索法、学生小组成就分层、小组调查法以及共同学习法等。

2.生物实验教学概述。生物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教学中应用最广的教学方式之一,对促进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和提升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生物实验是学生形成知识概念、理解生物知识原理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生物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生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应用,优化教学模式,使实验的多层面教学功能得以充分挖掘,从而促进生物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着过于注重对生物操作技能的教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探究、学生的过程性体验缺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构建合作探究式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

将合作学习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使传统的个体教学形式转变为合作发展的学习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构建合作探究式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创建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有效体现,不仅对学生自身素质和强化生物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合作探究式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流程为:全班分组——确定问题——讨论交流、确定最终方案——师生互动,提出质疑——合作分工,进行实验——获取结论、回报总结——反思实验效果。

三、对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讨论

合作探究式的生物实验教学,使学生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激发,查阅实验资料、协作交流、团结互助的现象越来越多,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提升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也有了明显的增强,是一种优于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新形式和新方法,特别是对于生物学科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效果更为显著。

1.合作探究式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中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合作意识是推动生物课堂有效进行的必要因素,也是学生提升自我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素质,就生物课堂教学而言,挖掘学生的潜能是推动生物实验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第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及时对其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合作探究式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局限

合作探究式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对学生合作能力及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合作教学的规模配置。当前,合作教学的规模多是大班教学的形式,每个班有50人以上,导致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加以指导,会出现教学分配不均的现象,影响生物实验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可适当减小实验教学规模,开展小班教学,从而便于教师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讲述实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模仿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无法有效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采取合作探究式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作者:李帮英

上一篇:工业开发区竟聘演讲稿下一篇:公司安全发展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