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实效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长会实效(精选8篇)

家长会实效 篇1

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在学校内部单独就可以完成的,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目前形势下,家长会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联便捷、有效的方式,如何让家长会开出实效,达到目的?

一、广泛宣传,提高家长会认识

1.家长会是传播科学的课堂

中小学生每天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中,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的言行举止无不在他们身上打上深刻的烙印。利用家长会,可以引导家长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交流一些教育心得,渗透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清除与子女之间的隔阂。

2.家长会是展示素质的窗口

由于诸多现实原因影响,相当多的家长对学校、老师了解并不多,参加子女家长会,既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学校加深认识,又能对老师加深了解,更能对子女的表现的全面认识。正因为如此,家长会成了展示学校校风、校纪的窗口,成了展示老师良好风范的窗口,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窗口。

3.家长会是人际交往的平台

和谐社会的创建离不开沟通与交往,老师家长往往因为交往、交流、交谈、交换意见不够,信息渠道不畅通,掌握信息不全面,家校教育之间承接不顺利,导致产生片面认识,采用错误方法,出现不良后果。

二、细致工作,确保家长会质量

1.让家长有看头

赫然醒目的宣传横幅,热情洋溢的欢迎标语,干净整洁的校园卫生,充满温情的指示路牌,面带微笑的“礼仪小姐”,周到细致的“服务小生”,和蔼可亲的领导老师,寓意深刻的会议主题,窗明几净的教室环境,摆放有序的劳动工具,新颖别致的主题板报,整齐划一的待查课堂作业本,发自肺腑的“给父母的一封信”……一切的一切,让家长们宾至如归,如坐春风,爽心悦目。

2.让家长有想头

家长会何时召开,准备怎么开,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学校都要进行周密细致的思考与安排。发邀请函,收回执单,开会前签到,体现会议的重要,学校管理规范;家长会班主任不能“单打鼓,独划船”,要学生主持、干部发言、特长生才艺展示,科任教师到场,班主任宣讲最新教育理念与成功范例,谈学校、班级现状及打算,有针对性地请家长代表发言等,促使与会家长联系自身“换位思考”。

3.让家长有奔头

孩子们给父母一封信,充满深情地诉说父母的艰辛,发自内心地反思自我,信心十足地规划未来,让家长感到付出有认可,有回报。班主任情真意切的言语,切合实际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评,满怀豪情的展望,掷地有声的承诺,让家长们信心倍增,相信,只要接过学校教育的“接力棒”,让家庭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让自己成为子女的“贴心人”,就一定会让学生们健康成长,顺利发展。

三、加强联系,巩固家长会效果

1.成立家长委员会,增强凝聚力

利用家长会推选尊师重教、文化水平较高、教育有方、热心公务、组织力强的家长,产生班级、学校家长委员会与社区教育委员会,家校齐心,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2.建立家校互访制,发挥作用力

不留有教育的空白与空档,利用家长会畅通家校互访渠道,发现情况及时反馈,发现苗头及时遏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家长会“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齐抓共管,确保实效。

3.开展师长互评会,激活生命力

开展家长、教师互评活动,让一个小小的信封,一张薄薄的纸片,架起老师、家长心灵的桥梁。一句感谢,一声问候,一点建议,一个想法,激发家长、教师的潜能,将心比心,合力育人。

家长会实效 篇2

1. 家长优于教师的几点客观因素

(1) 持续性。我们经常说:“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孩子出生后, 从小到大, 几乎多半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 朝朝夕夕, 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 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 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 伴随着孩子。

(2) 及时, 针对性。在学校中, 班上都是好几十个学生, 教师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 也就是群体教育, 因时间及精力所限, 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 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及时教育, 及时纠正, 这种针对性教育会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在学习方面也会引导孩子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 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

2.集众智慧于一体, 有待良性循环

据研究,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认识过程, 又是在课外任何场合综合学习的过程, 也是个体各方面素质动态发展的启蒙过程。小学生学习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学习途径的多重性。新课程下的数学更需要开阔的思维和应用的拓展, 每个学生接触到的生活场景都不尽相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把这些孩子集中到一个班, 让他们都自我表现, 同时也融入了好多家长的想法, 在同一个问题上就会有好多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取长补短, 在找到最好方法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无形中形成一种竞争的力量, 从而养成善于动脑, 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如何调动才具有实效性

1.提倡家长“放手”, 课外生成情境胜过创设情境

通过对12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98%都喜欢在实际问题中动脑, 愿意亲自去解决一些问题, 在他们心里也渴望成功, 也想感受那种成就感。而在生活中只要让他们放手去做, 善于找到生活中的数学, 他们将不在感受到学习的枯燥, 而是解决问题时的快乐, 看似不在课堂学习, 却实际就是在动脑探究。同时也是在收获自信。下面就几个生活场景谈一谈。

(1) 商场中的数学教学。现在很多家庭一再要求孩子去再次“充电”, 对一部分学生来说, 更加认为学习就是一个负担, 直接导致孩子的校内学习活动受到消极影响。其实利用假期带孩子出去转转,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说要去买东西, 让他参与到买卖的交易中来, 从简单到复杂, 实际感受数量关系。到实际情境中去, 首先让他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 然后给出鼓励让他解决, 在这个时候, 比在课堂上给出情境更有兴趣, 在兴趣驱使下他想法去解决。从而锻炼他思考问题的能力。碰到这方面的问题时就会把当时的收获浮现出来, 对这部分的教学有相当大的帮助。

(2) 厨房里的数学教学。在探究搭配问题上可以带孩子去厨房, 给出所有可供的材料, 并给出大体要求, 让他们搭配今天的伙食, 荤菜, 素菜, 主食怎样的比例有几种方案。真实体会一下搭配的奥秘。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境很多, 放手让孩子试一试, 孩子结合课堂上所了解, 身临其境, 就会有超乎课堂上的收获。

2. 正确引导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对数学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现象一:有些同学本来完全可以在学校完成的学习任务, 非等到回家做, 因为回家有家长“陪做作业”的惯例。

现象二:当同时出示一些数学题时, 有些学生二十分钟就可以搞定, 但是也有些同学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只草草做了几道。养成一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形成做事拖拉、无长性, 精神易分散等不良习惯。

现象分析:现象一、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过份关心, 很多家长认为“陪做作业”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专心程度, 监督不去干别的;另一方面孩子碰到困难, 能及时发现、单独讲解。然而, 这种“陪做”, 习惯上看到孩子迟疑就将答案脱口而出, 不仅造成孩子思维上的依赖长期还让孩子养成不动脑的习惯。不动脑这对数学学习是个大忌。如果长期“陪做”孩子很难适应自己一个人在家时独立做作业的过程。甚至干什么事都不能一个人有信心去做。这两重依赖又会影响孩子课堂的专心程度, 很多孩子将课堂学习时想入非非, 而回家做功课成了家长给自己上课练习的时间。现象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总是额外地布置过多的作业, 希望通过强化训练, 提高学习成绩, 但孩子却向反方向走了。因为他发现父母每次布置的额外作业量与每晚做完学校作业到睡觉这段时间成正比, 剩余时间多, 额外作业多, 如果校内功课做得慢, 时间没了, 也就不做额外练习了。于是, 在学校不做功课, 先玩个够, 或在校做功课时边玩边做, 拖时间, 等回到家父母在时再慢慢做。

消除现象建议:鉴于以上,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 提倡家长鼓励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完成, 不要陪做, 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应该有能力独立完成, 且必须独立完成;家长只是扮演一个检查和有问题帮助理解的角色。常此以往, 孩子就会养成独立做事的好习惯, 不再什么事情都依赖人。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 一方面家长不要总是给孩子太大压力, 买这种或那种的学习资料, 孩子一旦有时间就布置额外的作业。其实在小学阶段学生只要能充分吸收课堂内外的知识, 把他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就可以了。作业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 而是都用心去做。更何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不能扼杀孩子玩的时间。另一方面家长应该要求学生的家庭作业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出现不适应, 不能按标准要求自己, 不要急, 任何一种习惯都需要一段时间积累。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政策进行鼓励, 比如说:奖励, 承诺学生感兴趣的等。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习惯也养成了。不需要外界的因素, 就能很快速的做好自己该干的事。

创新家长会形式 提高家长会实效 篇3

【关键词】 创新 形式 提高 实效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及时联系沟通的主要手段,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召开一两次家长会,以期得到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开好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家长会,常常是老师在唱独角戏,高高在上,高谈阔论,而家长只是一个“听客”,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的家长会,应该随着教育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打破过去的贯势,不断地更新观念,改进做法,创新形式,使家长会成为沟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成为老师、家长、学生心灵交流的平台,切实提高家长会实效。

一、交流型家长会让沟通无障碍

交流型家长会是指把家长会开成经验交流会,提高家长会的实效。让家长们互相交流,家长交流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困惑;或是交流一些巧妙、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召开此类家长会,老师要以普通家长的身份从讲台上走下来,加入到交流中去,要设计好“话匣子”,启发家长发表自己育儿的经验。

例如一个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肯听英语录音带,不知该怎么办,另一个家长就介绍了自己的做法:每天一起来就先给孩子放录音,音量开大些,让孩子在英语读书声中起床、穿衣、吃早点,直到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又是如此。这样每天老师要求的20分钟听录音时间就节省下来。家长为孩子创设了英语环境,孩子无意中多听了录音,口语能力提高了,也敢大声开口读书了。

家长会上,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老师在一旁也可以加进去讨论,或提示,或总结。一场家长会下来,感觉轻松愉快,不但可以展示自己的育儿技巧,还学到了一些妙招。很多方法都很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家长们在一起找到了共同语言,产生共鸣,激发了家长们的主动性.老师也获益匪浅。这种家长会便于教师家长双方集思广益,共同寻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方法。

二、展示型家长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

每个家长都很希望通过家长会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是怎样学习、生活的;想了解孩子学了些什么,能力上有什么进步;老师教了些什么,是怎样教的。这就可以借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们展示。

展示会要提前作好准备,安排学生排练,布置课室。展示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生特长展示”,教师布置课室,在黑板报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桌椅摆成环绕状,突出一个小舞台,学生们在舞台上表演诗朗诵、课文朗读、课本剧表演、续编故事等,家长还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来,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如文字接龙、买东西等,让学生与家长互动,感受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还可以观看录像,如广播操比赛、艺术节的表演、科技节的作品等等。第二类是“闪亮足迹展”,让学生准备好成长档案袋,里面放着学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家长看到孩子成长的足迹。老师在一旁对学生的作品加以点评,总结出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三类是“教师教学艺术展”,教师设计一节有“特色”的教学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手段及方式,让家长了解教师的素质,增强对学校的信心。

展示型的家长会多方面地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了家长对老师、学校的理解。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更加注意教育的方法,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专题型家长会让老师和家长共同成长

对于普通家长来说,他们缺乏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利用专题型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根据班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如一年级的孩子刚踏入学校的大门,如何让孩子在心理上平稳过渡,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老师通过查资料、找理论、做好大量工作,开设专题讲座《如何走好第一步》,让家长们明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配合学校老师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家长们通过家长会明确了孩子入学后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更加重视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一些家长还不断给孩于加压,针对这一现象,在家长会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您听我说······》借着这个机会,让孩子倾吐心声,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内心的想法。因此,把家长会开成教育专题会,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现状和教育现状的了解,有利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到家长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目标的认同,共同担负起育人的重担。

四、小型主题家长会更有针对性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各不相同,将班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召集家长开会,这样针对性更强,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给孩子的负担太重;有的孩子作业丢三落四,家长不太过问;有的孩子成绩下滑厉害,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的孩子过于娇惯,需要培养其自立能力和责任心等等,对于这些孩子,学校通过与其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谈出自己的困惑与疑难问题,教师讲出孩子的种种表现,双方互相沟通,找到孩子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商讨出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

如召开中等生的家长会、行为习惯差学生的家长会。三五个家长坐在一起,共同分析原因,共同寻找对策,保护了家长和孩子的自尊心。老师在会前要清楚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和存在问题和入手点,教师要有具体的教育措施,对家长要有切实可行的建议等,让家长在交流中受益,家长会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举行小型家长会,教师要有针对性,一般围绕同类型的学生展开,还要了解家长的情况。比如对埋头苦读、学法不好、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召开主题家长会,家长、学生、教师坐下来,让学生充当小型家长会的主角,先介绍自已的学法,再请老师和家长共同来找其原因,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是开好这类家长会的关键。不打无准备之战,会前要精心设计,使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有话可说,实话实说,才能收到好的教果。

德育实效 篇4

【摘要】近年来,校友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校友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成果,而且校友是职校就业工作可持续性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资源。如何开发校友资源,把校友文化融入德育工作,发挥其特殊的功能,促进学校发展,已成为当前新形势下职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传承

校友文化

德育实效

一、学生现状

我校新招的学生生源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待进生源,他们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成绩明显低下。据2008年9月统计,进入我校新生中,6科总分低于250分的占50%,10%的学生中考6科总分仅为100~150分,有9个学生单科为0分,有些是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一些学生是被父母所逼或别无选择才勉强来我校。

2、有较多的学生有不良品德行为。不少学生在初中时便有抽烟、喝酒、旷课,经常迟到、早退、打架、粗言秽言、赌博、离家不归、考试作弊、不尊重老师等记录,上职中后十分散漫,不守纪律,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学习。

3、当代青少年生理发育普遍提早,而心理成熟却远远跟不上,早恋现象呈上升趋势。

4、农村待进生思想行为偏激,有暴力倾向。面对待进生数量多、占比例大、不良影响严重的状况,我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学校培养目标与校友文化的内涵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悦纳以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行为指南。

校友文化的内涵:感恩意识、团结意识、文明意识、理想意识和奉献意识五者融为一体,有机组成校友文化的基本内涵;这五者之中,又以感恩意识为核心、为灵魂、为根本,并衍生出团结、文明、理想和奉献意识。

可见,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校友文化的内涵是异曲同工,同源同理,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传承校友文化有利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进一步推动校友文化的弘扬。

三、发挥校友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说到“校友”这个词,几乎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先前的说法是指学校的正式毕业生,但是现在随着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校友概念的外延扩展了,在校学生、毕业生(包括短期培训班的学生)、在校工作和退休的教职工等只要和学校有关的人员都可以算作校友。校友群体是学校精神气质的鲜活载体,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我校历来重视校友工作,对校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变潜在优势为现实能量,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校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最可信赖和重要的依靠力量之一。广大校友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成就,既是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贡献,也是在为学校赢得声誉,是彰显母校形象的“品牌资源”;校友的社会经历、成长之路、奋斗精神、人生阅历和工作业绩等,是教育在校学生的“精神资源”;校友在工作实践中产生的对母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批评和建议,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资源”;校友广泛的社会活动,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增强了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是母校的“人脉资源”;同时,校友以资金、智力、技术回报母校,是学校建设发展事业不可或缺的“财力资源”。

应该说“校友文化”这个说法是新近提出的,放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校友文化”是校园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我们可以粗略地将之分为“自然的文化”和“人文的文化”两种,二者互动以达到和谐;而“人文的文化”具体来说又可以包括整个学校的学术、学习氛围,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当然还有我们的“校友文化”。

近年来,随着我校新校区的搬迁,校友的爱校热情空前高涨,每月大约有3—4批校友回校参观。我们事先与校友联系,将其专业特长与本校开设的专业联系起来,邀请校友们举行讲座、授课、演讲和交流,使校友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愈来愈彰显它的作用。我校以校友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校友文化的德育功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开展了感恩、团结、文明、理想和奉献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是这样做的:

1、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人类最美好最纯真的情愫。在某种意义上说,校友文化本质上就是感恩文化。灿烂的校友文化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德育工作之果。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凝聚力,需要先进校友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当然,培育和弘扬校友文化,增强感恩意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回报母校,体现和尊崇的是感恩情怀。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在最宝贵的年华所接受的教育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是人类进步的助推器。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自然,感恩社会。2009年10月22日上午,校友李振才的儿子Myron回校讲学,作了题为《学好英语口语之我见》的演讲,并与英语级全体同学进行了交流,其治学之严谨,言词之激昂、感慨,行为之动人心弦,学生深受鼓舞。我们以团委学生会的名义马上发出了《关于开展“爱国、爱校、爱家、爱已”九月主题教育的通知》,活动有:举行以教育片“让生命充满爱”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铭记师恩——我为老师做一件实事”的感恩系列活动。在班会上,绝大多数学生观看教育片后,或激动、或后悔、或自责而流下了眼泪,特别是不少待进生受到了较大的触动,纷纷决心表示努力学习报答学校,报效祖国。我校也因这次感恩活动在教育局召开的团委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

2、奉献教育

回报社会,体现和尊崇的是奉献思想。知识来自学校,力量奉献社会。从总体上说,中职生是社会的技术群体,他们以思想智慧、专业知识和技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因此,立足当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也就义不容辞,责无旁贷。2009年11月上旬,李伯荣先生在身体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仍然心怀桑梓,回到台山,亲力亲为为家乡公益事业再倾注巨大心血,捐赠了近二千万人民币。还为获得李星衢奖教奖学的师生代表颁奖。他那赤子之心、蹒跚的身影,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坚强,更是对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鲜活的例子深深地感动了广大师生,尤其是新同学,使他们深刻了解到什么是奉献精神,怎样的奉献才是真正的奉献。我们抓住这一机会,组织开展了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恭心献给大自然、把孝心献给父母、把关心献给他人、把信心留给自己等“六心”主题教育。

开展奉献“六心”主题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主旨,将理论武装头脑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将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方式有机结合,将教育青少年学生与服务青少年学生有机结合,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形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育青少年学生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奋发成才的实际行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平。

3、团结教育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蚂蚁效应。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一只蚂蚁的力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甚至更多只的蚂蚁组成的军团则可以横扫整片树木或一幢幢高楼,可以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在短短的时间内啃成一堆骨头。“蚂蚁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从学校校友文化史入手,以多年来校友的无数次捐赠和业务指导为例子,特别是敬修新校区的落成是全体敬修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结果,是蚂蚁效应的典型例子。我们充分发挥老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和每个教室一部投影机等多媒体的优势,制作有关出钱出力、促成新校落成的校友资料,指导各班团支部开展学习大讨论(如新校区落成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团结合作在班集体建设中有何作用?如何促使全体同学团结一致?),进行了“团结标 兵”的评比活动和公开表彰。让全体学生明确团结与班级发展的关系,以团结保持稳定,以团结求发展,以团结来推进班级各项工作。2009年10月26日,国画名家、名校友梁荣光先生回校授课—《国画基本功》,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幅作品,学生们从中体会到了团结的魅力。今年11月,校友、旅美侨领李振盛元老给师生的专题演讲更把团结教育推广深化。

4、文明教育

我校开展了“校园文明在身边”活动。坚持“以活动促教育,以教育导活动”的指导思想,围绕“改陋习,践行文明道德”这一中心,以校友文化为导向,精选部分校友回校参观的录像进行学习,做到活动内容主题鲜明,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活动方法灵活多样。

①主题鲜明的活动内容。“校园文明在身边”活动的内容有五个方面,即说、唱、做、议、评。具体内容是:(1)说文明礼貌用语——会使用文明用语;知道礼貌称呼对方;不说脏话、粗话。(2)唱文明健康歌曲——推出“每周一歌”活动,推介、教唱、欣赏优秀歌曲。(3)做文明有益小事,改陋习,树新风,自觉遵守校园及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明确提出,破坏校园一草一木,是对校友们心血的极大不尊重。(4)议文明礼仪行为——开设“文明礼仪师生讲台”,建立文明礼仪行为登记本,每天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师生文明礼仪行为评仪。(5)评文明礼仪之星——每期开展一次班级、年级、校级文明礼仪之星的评比,树文明礼仪典范,争做文明师生,共建和谐校园。

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1)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利用课室多媒体、校报、校刊、网站、黑板报、橱窗等宣传渠道,宣传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文明礼仪常识,组织编写文明礼仪手册。(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体验活动——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美在文明、爱在礼仪”自我成长活动、“讲文明、懂礼仪”争当“文明礼仪之星”活动。主题活动——开展“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活动。竞赛活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书画、征文、知识、摄影、联欢、知识竞赛活动和“我成长,我文明”校园文明警句征集活动。文明警句中不乏精品,如多一点努力,多一点成功;手牵手,心连心,敬修师生一条心等等。

③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法:我校围绕“校园文明在身边”活动内容,采取“一听、二学、三看、四练”的教育训练方法。即听校友讲座与报告,学规范与细则,看文明礼仪光碟与示范表演,练文明礼仪技能与操作。

“校园文明在身边”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在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细节,探索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5、理想教育

理想,顾名思义就是合理的想法,是人们所向往、信仰和追求的奋斗目标。树立崇高理想是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们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归宿。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形成的关键时刻。他们的信仰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

我校在开展理想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众所周知,国旗下的讲话具有特殊的庄严性和神圣性,教育效果显著。为了提高理想教育的效果,我们改变了以往国旗下的讲话由学校领导主讲的传统,改做全部由学生演讲。具体是这样操作的:由班级包干的办法,每个班负责一周的旗下讲话,学校给出一些校友的资料要点,讲话的学生撰写稿件,该班的语文课任教师负责修改和辅导演讲。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演讲学生和优秀演讲稿,并公开表彰。如学校把近日旅港李健才伉俪资助七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1500元)完成职中三年学业的感人材料制作成班会课课件,在各班宣传学习,并安排由2008级英语1班的同学在旗下演讲,演讲中不仅大力宣传李健才先生的奉献精神,而且号召全体同学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才是对校友的最好的感恩。另外,我们把90届美术班毕业生、台城“老夫子”画廊老板——雷振聪校友身残志不残(童年时失去左手)的感人事迹制作成德育课软件,在各班播放学习讨论,学生很受感触。这位身残志坚的师兄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在校师弟师妹,面对生活困难,要学会坚强和不轻言放弃理想的人生哲理也悄悄地渗透到同学们的脑海里。另外,我们在课组教研制度以外,建立了班级组单周德育教研制度,还建立团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培训制度,学生量化管理制度,学生青年党校制度和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

四、成效和不足

1、成效:我校以校友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校友文化的德育功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

①德育工作较为全面,在强调做人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同时没有放松政治教育。②待进生的数量有了一定的减少,学生学习目的性有所增强,厌学情绪有所缓解。③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有较大改观,文明意识有所增强。④班级文化向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班集体较团结。⑤学生有一定的感恩意识,爱校热情有所提高。

培训抓实效 篇5

为全面提高线路工班长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过硬的工班长队伍,适应自控型班组建设的需要,结合安全生产和职工队伍实际情况,辽阳工务段举办线路工班长脱产培训班,实行封闭式管理,白天边干边学,晚上和双休日进行理论授课,每期培训一个月,第一期培训班已于1月28日结束,目前正在举办第二期培训班。

为使本次培训能够发挥最大效用,达到预期效果,真正培训出一批优秀的工班长,段领导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考虑海城线路车间设备复杂,日常添乘检查晃车点多,病害种类全,又处在沈大正线快速段上,段决定培训班设在海城线路车间,以技术攻关为主,兼顾线岔基础养护维修、冬修及冻害整治。

每期培训班从各线路车间抽调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有上进心,品质好的现职工班长或预备工班长20人,在海城线路车间集中住宿,段委派一名业务经验丰富、善于管理的干部带班并授课,段领导班子成员及由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教学组,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每晚到海城线路车间,进行系统的班组管理、安全和技术业务培训,重点讲授无缝线路养护维修、晃车处理、线岔病害整治、道岔、曲线简易拨道计算、LKJ技术数据、线路标志、手册填记、病害检查与分析、班组内业管理、人身安全、行车安全等。

优质服务出实效 篇6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茶山街道计生办 郭月英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茶山街道计生办紧紧围绕“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的目标,重点突出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探索并实现了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打造了优质服务品牌,树立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形象。

一、立足转轨转型、完善服务功能。街道投资了30余万元建设世代服务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为新婚对象提供婚、孕、育在内的全程咨询指导服务和出具孕前筛查报告单;为育龄夫妇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为流动人口免费在国家级的平台上向户籍地传递避孕节育报告单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热心服务“新市民”,对外来流动人口实行“六免两优惠”和“四同”的市民化服务,扩展服务功能,开展一对

一、面对面、零距离、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服务。

二、提倡个性化服务,突出自身特色。充分利用世代服务室的互动功能,除了传统的服务外,我们设置了“悄悄电话谈心”,解决了传统模式中的隐私问题和难以启齿问题,通过交流,解决了很多育龄群众的难题。今年通过推行社区“网格化”计生管理服务新模式,使育龄群众在观念上由“要我服务”变为“我要服务”,在方式上由“坐等服务”变为“上门服务”,两个多月来主动来街道要求进行B超检查的育龄群众就达830人次,极大地赢得了广大育龄群众的好评与信任,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深入人心。

三、网格化管理,服务出实效。网格化管理方便了社区全面、翔实地掌握计生对象情况,又为计生信息的随时变更发挥了作用。及时掌握了“网格”内住户的计划生育基础信息,提高了群众的知识普及率,并使药具发放工作迅速、及时到位;社工人员每天在社区中、楼道间和居民面对面的服务,和他们打交道,较好地得到了居民的信任和配合,并能及时地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了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真正地做到了“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点对点、个性化、精细化的优质服务”。

家长会实效 篇7

那么, 究竟什么是MBTI性格类型?教师的性格类型又对职业指导课堂教学起哪些作用。

一关于MBTI性格类型

(一) MBTI的起源

20世纪40年代, Myers及其母亲Briggs在Jung《心理类型》的基础上, 设计出一种用于鉴别不同类型人格的测试表, 并将其命名为“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分析指标”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英文缩写为MBTI) 。这是一套包括各种指标的表格, 旨在揭示、描述和解释个体行为表现的差异, 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1]。

(二) MBTI四个维度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人格类型的不同, 认为每个个体都从自己的人格类型出发来看待与认识事物, 形成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因此, 他提出了个体差异的三个维度: (1) 精神能量指向:外倾 (Extraversion) —内倾 (Introversion) ; (2) 信息获取方式:感觉 (Sensing) —直觉 (INtuition) ; (3) 决策方式:思考 (Thinking) —情感 (Feeling) 。Myers及其母亲Briggs在这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个新的维度———与外界世界互动的方式:判断 (Judging) —感知 (Perceiving) , 构建了人格理论的四维八极模型。

(三) MBTI各维度解释

1外倾———内倾

该维度用以表示个体心理能量的获得途径和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 即个体的注意较多的指向于外部的客观环境还是内部的概念建构和思维观念。外倾型的人更关注于人和事物的外部世界, 他们善于交际, 喜欢与人互动, 喜欢参加会议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与人相处中总是精力充沛, 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是聚会、讨论、聊天, 人际交往中注重于广度而不是深度。内倾型的人更专注于概念、观点、思想等内部世界, 更注重内心体验, 他们喜欢自我独处带来的平和、安静时光, 参加完会议、打完电话或从社交活动中回来后需要独自“恢复精力”, 喜欢思考、看书, 避免成为注意的中心。

2感觉———直觉

该维度用来表示个体在收集信息时注意的指向, 即倾向于通过各种感官去注意现实的、客观的事件还是对事件将来的各种可能性和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及符号感兴趣。感觉型的人喜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5种方式获取信息, 他们相信确定和有型的东西。他们着眼于现实, 关注细节, 说话做事认真, 追求务实, 喜欢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直觉型的人喜欢通过灵感和推断来获取信息, 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 擅长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他们更关注信息的不同方面的推论进而探讨未来的可能, 习惯突破现实, 喜欢学习新技能, 但掌握之后容易厌倦。

3思考———情感

该维度用于表示个体在作决定时采用什么系统, 即作决定和下结论的方法, 是客观的逻辑推理还是主观的情感和价值。思考型的人重视符合逻辑、公平、公正的价值, 他们看待问题总是客观, 并要求讲究原则, 总是避免在决定中关涉自身, 并且希望只要有可能, 决定就要贯彻执行。他们认为原则比人情重要, 常常被看作是严谨、固执的人。情感型的人重视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 尽一切可能适应他人, 总是富有同情心、善良、和睦、具有人情味的。他们认为人情比原则更重要, 常常被看作是仁慈、软心肠的人。

4判断———感知

该维度用以描述个体的生活方式, 即倾向于一种较固定的方式生活还是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生活。判断型的人喜欢做计划和决定, 喜欢制定目标, 进行主动控制并着手准备, 按时完成。他们更愿意为自己营造日程表式的、有序的生活, 做事讲究次序, 喜欢保存并使用工作清单, 满足感更多来源于完成计划。感知型的人喜欢灵活、自发的生活方式, 更愿意为自己营造可以灵活安排、开放的生活, 总是热衷于探索未来, 寻找新的可能性, 为意料之外和未知的事物兴奋不已, 满足感来源于计划的开始。

(四) MBTI偏好说明

人们一出生就具有某种偏好, 并且伴随一生。无论是何种偏好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只是人们由于受这种偏好影响在日常中习惯地运用, 使自己在某方面表现突出, 从而培养出在该领域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MBTI的测试结果通过百分比数值体现, 数值越高, 这个维度的偏好就越多。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也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某种偏好, 这并非说他们从不使用那些非偏好的区域, 只是通常情况下, 他们可能更多地使用已习惯的偏好。因此, 教师在发挥自己偏好领域的能力和特质时, 也应学会使用非偏好区域的才能, 使教学更丰富和平衡, 使自己发展得更成熟, 同时, 也应学会运用MBTI性格类型与不同偏好的教师达成合作, 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五) 以MBTI为框架的理由

随着MBTI性格类型的不断发展完善, 该理论体系已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职业培训、选拔人才、团队建设、学习方法及其他领域, 同时它不受研究对象文化、年龄、性别、职业等的限

8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0制, 成为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之一, 其重要性和实用性日益突显。在职业指导教学环节中, MBTI能够以教师个人的长处为基础, 以无偏见的角度对教师的性格进行描述, 用客观的方式来看待和解释日常中许多行为, 这与生辰、星座、血型不能相提并论, 也避免了一味地主观和臆断。

二MBTI在职业指导教学中的运用

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 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个人的性格特征也会通过言语、行为渗透其中。MBTI性格类型能帮助教师从自己的强项和风格出发从事教学活动, 并挖掘性格特征带来的潜力, 从而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教育学专家Jane A.G.Kise曾经说过:“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会怎么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思维方式、性格习惯等的影响便会形成带有个人人格魅力的教学韵味:有的激情洋溢, 有的风趣幽默, 有的逻辑缜密, 有的耐心细致。

目前, 部分高校采用“全程化”和“体验式”教学模式[2]开展职业指导课程, 尤其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更在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对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教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同样的课程内容, 无论课堂理论讲授或户外职业拓展训练, 教师表示的方式不同, 引用的案例也有所差别, 这就形成了教学风格差异[3], 从而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本文中, 笔者基于MBTI四组基本维度总结归纳出教师在职业指导教学中的行为偏好。

(一) 能量源泉——这样的课堂让我处于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所以教师的行为对课堂气氛的营造起着关键的作用。不同性格类型的教师在课堂中会通过自觉调控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 教师以自身的感染力, 自己娴熟的专业知识, 恰当的教学方法去影响学生, 这种教学环境使教师感觉最舒适, 并从教学过程中获得动力。

外倾 (E) :侧重活跃。讲课富有激情, 善于调动课堂气氛,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喜欢组织学生小声讨论或小组合作;在户外职业拓展训练中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团队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日常中渴望与其他指导教师多交流教学内容及课堂中遇到的问题, 并从讨论中获得答案。但这类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思考问题时会不断进行提醒, 使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 甚至提前公布答案。

内倾 (I) :倾向安静。喜欢使课堂保持安静, 从而获得上课的动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或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课堂学生发表见解时, 善于倾听, 能充分理解学生表达的含义;日常中能够在没有与其他指导教师讨论的情况下独自阅读书籍、备课、思考解决办法, 并且全神贯注。但这类教师缺乏与学生互动, 导致课堂中太长时间没有让学生发言, 过分追求安静, 可能会因学生的脱口而出而恼怒。

(二) 信息来源——我喜欢这样搜集职业指导资料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因此要求教师主动搜集大量资料进行授课。在搜集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性格偏好并结合学生兴趣寻找有用信息, 将职业指导内容转化成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感觉 (S) :关注事实。习惯利用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关于职业指导方面的信息并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 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 注重事实性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上课过程中把课程当做授课计划, 按照教案上课, 担心漏掉任何一个重要概念, 喜欢按照曾经尝试过的成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上课[4]。但由于教师过分认可之前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因此难有创新突破。

直觉 (N) :依靠想象。担心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的发挥, 比起单纯讲授或巩固职业指导基本技能, 更重视课程的主题和学生的研究计划, 更愿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 将故事和游戏引入课堂, 采用互动方式观察学生的戏剧表演, 课堂更富情趣;上课过程中把课堂当做个人发表见解的平台, 可能按教案上课, 也可能与教案不同, 尝试采用新的方式授课[4]。但这类教师在选择授课的内容和方法时因过分注重趣味性, 从而带入更多无用信息, 对课程帮助不大。

(三) 制定决策———课堂上我要这样管理学生

人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说:亲其师, 信其道。怎样使学生亲近教师?指导教师根据自身不同的行为偏好, 有的擅长以理服人, 有的倾向以情感人, 从而找寻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增强情感体验。

思考 (T) :达到公平。在职业指导课程中更擅于采用具有科学性的客观事实来讲课;处理学生课堂问题时有自己一套清晰的逻辑标准, 无论学生成绩优劣都能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容易在学生中树立权威;对学生的要求严格, 当学生犯错时能毫不犹豫地指出学生的错误, 按规矩办事, 更倾向于管理他人。但由于教师过于严格, 导致与学生产生距离感, 学生的畏惧心理较强。

情感 (F) :追求和谐。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中更喜欢用讲述故事的方式来展开;总能宽容和理解学生, 处理问题采用个人主观标准, 和蔼亲切, 通过与学生达成协调、产生共鸣的方式来管理, 经常肯定和表扬学生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但这类指导教师易感情用事, 不能严守规则, 以致降低了自己在班级的威信。

(四) 生活方式———我是这样设计职业指导课堂进度

实现教学授课计划并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是每位职业指导教师追求的目标, 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偏好不断地完善、规范现有课堂模式, 提高课堂效率, 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 让学生的学习结果更理想。

判断 (J) :重视结果。上课的内容喜欢以课本为依据, 课前喜欢提前制定授课计划并按计划行事,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产生;能较好的控制上课时间, 通过时间管理很好地完成课堂计划, 课后也便于对课堂进行反思改进。但教师为了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导致无法灵活变通, 缩短了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 也因时间期限总习惯盯着时钟看。

感知 (P) :注重过程。喜欢在课上指导学生应如何做, 喜欢变化和惊奇, 上课灵活多变, 柔性强, 乐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再根据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这类教师认为课程计划是一种束缚, 所以常常调整时间期限和计划。但这类教师精力容易分散, 高估或低估课堂时间, 导致推迟下课或没有时间总结复习, 甚至无法完成授课计划。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指导教师, 就应充分地认识自我, 既能发挥自身性格中的偏向特点, 也能发挥性格中的非偏向特点, 极力做到:善于言辞, 合群, 同时又善于思考;注重掌握理论, 又巧妙设置情境;处理问题公正客观, 而又亲切和善;课堂实效强效率高, 而又灵活多样, 对新信息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想实现这些, 还需要指导教师做好准备, 心甘情愿地发挥性格中不易接近的那面, 不断提高。

总之, 目前, 单纯依靠MBTI性格类型来提升职业指导的教学效果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进一步提升职业指导的服务工作, 还需要各大院校加强对职业指导教学的重视和投入, 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加强人员培训, 改进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手段, 提升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指导能力, 加强课程基础建设和考核制度, 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 彼得·迈尔斯.天资差异[M].张荣建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

[2]孙建玲, 陈家凤, 吴宝捷.医学高职专科生“全程化”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0 (S2) .

[3]崔爱军, 何明阳, 陈群.全面培养高校教师多样化的教学风格[J].常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4) .

家长会实效 篇8

【关 键 词】 农民工家长;家长学校;实效性

一、背景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近年来大量农民工进入主城谋生。据重庆市公众信息网,2010年重庆市区(主城区)流动人口就近1000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26.4万人。由于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缺乏、家庭教育缺失的特殊性,一时间,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研究热点。

如今,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教育保障制度的出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缺乏这一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而“家庭教育缺失”这一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各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得以解决,通过“面授”和“网络”两种模式开展。“面授”的主要方式有:培训、讲座、印发资料;“网络”的主要方式有:家教网站、博客、校园网络平台、短信。[1]

二、现状分析

农民工家长学校致力于提高农民工家长自身素质、家教能力,逐步形成了趋势, 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网络家长学校开展受限;农民工家长学校参与度低;教学内容与家长需要存在落差;教学内容杂乱,缺乏深度与系统性。

(一)网络家长学校开展受限

网络家教平台的利用率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针对本身经济状况就不太好的农民工家庭,暂时还难以全面铺开,并且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2]以我校为例,一年级学生98名,87%来自农民工子女家庭,其中65%的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87%的家庭都没有电脑。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依靠“网络平台”进行家长培训。

(二)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家长学校参与度低

据资料显示,一些针对农民工的家长学校参加者寥寥几人。因为进城农民工属低层次就业,主要从事低技术工种,如棒棒、清洁工、保姆、擦鞋工等(53%);技术性打工(35%);经商或个体户,如经营一些小商品、水果摊、烟摊、菜摊等(12%)。家长起早摸黑忙于生计,不愿意放下工作来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

(三)教学内容与家长需要存在落差

广州市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前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方面,在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指导具体方式上与家长的教育需求均存在一定的落差。[3]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各个家长的需要也有所侧重,有的家长迫切需要“让孩子乐于沟通”,有的家长想学习“让孩子自觉完成家庭作业”,有的家长想了解“如何让孩子改掉犟脾气”。如果把这些家长组织在一起听同一堂课,就难免有家长觉得“学无所获”。再说组织形式,俗话说“心随身动”,只有实践才有体验,只有体验才能感受。

(四)教学内容杂乱,缺乏深度与系统性

很多学校是“一张调查问卷,一堂相应讲座”,家長想听什么就讲什么,讲座进行了不少,家长好像什么都学到了,但却又都只懂了一点点。家长学校被家长牵着鼻子走,缺乏宏观组织、调控。如某所家长学校在短短一学期的时间内开办了《如何帮孩子正确对待网络等各种诱惑》《如何看待孩子交友》《怎样让你的孩子乐意与你沟通》《如何帮你的孩子养成好习惯、掌握好方法》《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优秀的》5场讲座。内容众多,窍门纷呈,难免重叠。一学期下来,家长学得云里雾里,没有形成系统的家庭教育观,遇到孩子问题行为仍然缺乏有效的处理能力。

三、对策思考

因此,要让农民工家长学校达到“吸引家长、促其进步、影响子女”的目的,究其根本,还是要落到“实”和“效”上来。

(一)实:从实际出发

1. 家长分层分流,因材施教。“分层”指的是按照孩子所处年龄段,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如一年级家长培训《做一名准备充分的一年级小学生》,六年级家长培训《陪孩子过一个平安的青春期》。

“分流”指的是按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辅导意愿,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不同的家长团体,分别开展活动。如培养识字能力的团体,训练孩子专注力的团体。由于大家抱着同样的目的,有着同样的困惑,在团体活动中能更有效地分享、交流、互动。

以嘉陵小学一年级家长学校班为例,旨在建立一个“提高孩子拼音能力的团体”。首先将报名家长分为“有辅导能力”和“无辅导能力”两组。针对“有辅导能力”小组的家长可以开展“团体培训”活动,并享有“书籍教具的借阅、推荐”“家长咨询服务”。针对“无辅导能力”小组的家长,重心则放在助其寻求外界支持上。如嘉陵小学每周四就有大学生义工到校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服务。

2. 注重对农民工家长健康心理的培养。如今许多家长学校培训的着眼点,都落在孩子身上,重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却忘了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心理是否健康。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心态积极的家长,才有足够的耐心、恒心将家长学校所学用得恰到好处。而根据2008年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的一般水平,其中,男性、收入低、工作时间长的农民工心理亚健康状态尤为显著[4]。这为农民工子女学校敲响了警钟,农民工家长承担着各种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因此,对农民工家长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向农民工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如《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讲座。

3. 活动体验、亲子共学的培训模式。农民工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如果对他们讲得太多,会令他们感到枯燥无趣,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以嘉陵小学为例,家长培训以“活动体验、亲子共学”为主,辅以激励机制,让家长“感兴趣,乐参与,有收获”。

活动体验:每次家长培训都如同一次心理辅导活动课。通过听故事、互动竞赛、游戏来感悟教育方法。如利用“大人国小人国比赛”,让家长明白孩子就是孩子,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是一种苛求。

亲子共学: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家长学校开办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教育好孩子。因为,在教学一些教育方式方法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出席,家长马上学马上用,出现问题老师及时讲解指导。如“一年级专注力培训”中,前三次课是由教师培训孩子,家长观看,接下来的三次课就是由家长培训孩子,教师现场指导纠错。

相应激励机制:准时出席家长培训的家长都会得到一份礼物(如学生用的本子、纸巾)。家长可口述教育心得,教师代整理,发表在《嘉陵小学家长易学报》上。每阶段进行“家长表彰会”。

(二)效:有效、高效

如果家长学校的培训内容缺乏内在联系,东一榔头西一棒。那么,这培训注定是低效的,无法为家长搭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家长学校的培训要有效、高效,就必须形成严谨的体系和完整的系统,知识前后照应,密切相连。

1. 培训内容具有内在逻辑性。培训的方向,以家长与任课教师的需要为指南。然后在此基础上,搭建宏观的知识框架,再把相应的培训内容依次放入其中。这些培训内容之间彼此联系,有一定的逻辑性。如要培养一个积极、合作、乐学的小学生,首先要令其适应学校生活。在遵守学校的课堂课间规则的基础上,再提升其注意的品质、记忆的能力等。每个年级的孩子有相应的最重要的发展问题。所以,在设定家长学校的培训教材时,就应该由浅到深,由粗到细。让家长随孩子一道成长,由一年级到六年级。如一年级第一周期学习《做一个有准备的小学生》、第二周期学习《怎样让孩子听你的指令》、第三周期学习《30天注意力提升集训》。

2. 前后照应,系统安排。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家长应用能力的训练。在讲授每个内容后,要出示一些案例,让家长们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下一次讲课时,让家长们说说自己近段时间是怎么运用上一次所学知识的,进行复习巩固。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教无定法,但都基于爱与沟通。

四、小结

综上所述,希望農民工子女学校能将家长学校这一教育平台更好地搭建起来,让农民工家长受教育,真正帮助他们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并收获为人父母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孙建勇. 谈学校应如何开展家长学校工作[J]. 辽宁教育,2006(9):19.

[2] 蒋亚辉,戴双. 大陆家长学校办学模式与发展思路探析[A].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第十一届(2008)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56-58.

[3] 刘霞,戴双翔,熊少严. 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A].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第九届(2006)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28-35.

上一篇:民族学概论考试下一篇:房屋买卖授权委托书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