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和本科院校协同以3+2方式联合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职本科教育”试点示范的首选路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论文 篇1:

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路径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高层次的高技能型人才仍然存在短缺现象,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向上的通道不是很顺畅,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成为当前举办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契机,同时可以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体系。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我国对本科职业教育探索的实践,提出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衔接的三种模式: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分段培养、高职优势专业转型本科、普通本科转型职业教育本科。

关键词:高职;本科职业教育;衔接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将高职教育定位在本科层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高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难以有效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和结构的调整。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成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必要的,是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必经之路。

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net)以“高职,本科,衔接”为关键词搜索,以高职和本科衔接为研究主题的论文呈逐步增长态势。最早的研究成果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范文斌、马骏、陈丽华发表在2000年第1期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论文题目是《认真做好专科与本科衔接提高“专升本”学生质量》;在2006年之前,每年发表与该主题相关的论文数基本为1~2篇,2007年之后,相关论文增加到3篇,以后逐年增长,2012年突破两位数达到11篇,关于“高职与本科衔接”渐渐成为职业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衔接,指规格融合和功能衔接,从教育系统内部理解就是层次衔接和类型的贯通(鲁武霞,2013)。

一、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重要性

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予以保障,需要设计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从短期看,主要是举办高职本科教育,从关键环节看,要顺利实现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的有机衔接。

首先,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主要是解决高端技能型人才供应短缺问题和培养质量不高问题。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不能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过渡,最多算半成品,还需要企业的再培训和再加工方能上手,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生产成本,使得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打了折扣。

其次,解决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研究报告,2014年第三季度,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38、2.78和2.37,而2013年第四季度,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员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1.89、1.79、1.66。而在发达国家,初级、中级和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一般为15∶50∶35,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通过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比较快速和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再次,实现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通道。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要求,“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当前,我国高职学生上升通道还比较狭窄,主要是通过自考本科、成人高考方式来实现的,在专业选择和招生数量上限制较多。尤其是一般的普通本科与高职本科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上述方式进入本科院校往往会造成不适应的现象。

二、高职教育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理论基础

(一)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属性依据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等教育拥有完整的从专科到本科在到研究生的完整的学历教育,相应地,高职教育也应拥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育,这是完善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与本科职业教育具有定位的同质性,在教育内涵上存在共性与关联,两者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都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两者的区别仅仅体现在层次上的差异——“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因此两者的衔接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和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逐步完善。

(二)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学理缘由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2011版)》(简称ISCED)的分类标准,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普通、学术教育和职业、专业教育。这种教育级别通常是以教育课程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上下贯通,不但普通高等教育如此,高等职业教育亦是如此,因此可以说,普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就完备性而言是一致的,都是上下贯通的。

就具体内容而言,《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5级课程,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6级课程相比,时间短并且通常更少注重理论。尽管设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5级课程的目的通常是为就业而准备的,但是它们可给予学分,用于转入《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6或7级课程。在某些教育系统中,一些人在完成这些《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5级课程后,可继续参加《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6级(学士或等同水平)教育或长线第一学位《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7级(硕士或等同水平)课程。

(三)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具有相同的内涵

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都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在内涵和定位上存在非常大的共性,由此决定了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从人才培养模式看,两者都强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种工学结合模式,突出强调办学主体的双元性;从服务定位上看,具有地方性的特征,都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因此,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目标看,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具有相似的内涵,为两者的衔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三、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路径设计

(一)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分段培养

借鉴目前比较成熟的中职和高职衔接模式,采取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模式,即在高职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经过选拔或直接进入本科院校进一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可以采用“高职与本科贯通式教育”,即在高职录取时,就明确经过高职阶段的学习,不经过选拔性考试直接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另一种是“X+Y”模式,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具有比较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出口,”X”指在高职学习的年限,完成高职阶段学习并达到合格标准,经过选拔性考试,进入对口的本科院校再接受“Y”年的学习。

(二)高职优势专业转型本科职业教育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从数量转变为结构和质量上的系统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阶段,学历层次较低的高职生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为实现多年人力资本投入的回报,也为满足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需要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通职业教育的完整通道。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技术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王琼,2009)。与高职重点只为某一特定的职业岗位服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为多个行业、多个岗位服务,增加人才的可迁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培养目标的差异,意味着本科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将学制从高职的三年延长到四年,需要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资等全方位的调整。因此,需要在具备条件的高职优势特色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三)普通本科向职业教育本科转型

一是有选择性地将普通本科全面转型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重塑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实现产教融合,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另一种方式是本科高校举办高职学院或应用型技术学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减少全面转型给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的震荡,确保转型的平稳进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琼.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李剑平.教育部鼓励各界先行先试破解职教难题[N].中国青年报,2011-02-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2013-10-14].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sjfx/201310/t20131014_115577.htm.

[4]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Z].浙委人(2011).

[5]胡斌.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5).

[6]苏宝莉.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

[7]卢志米.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2).

作者:李显戈

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论文 篇2:

高职和本科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教育模式

摘要:高职和本科院校协同以3+2方式联合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职本科教育”试点示范的首选路径。立足高职和本科统一教育生态系统视域,基于业务领导力模型驱动的“实用技能和应用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策略,综合工程教育项目方法对高职本科教育的专业标准大纲、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过程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一种融合“1主线、2阶段、3环节、4维度”特征的教育体系承载和联合培养实施模式。

关键词: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教育模式;应用技能型

The Education Mode on Joint Training for Vocational & regular College in Applications & Skilled Professional

ZHAO Li-ping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Jilin Railway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132200, Chin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Joint Training; Education Model; Application skills

1 引言

2014年1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提出实施高职和本科院校3+2学制贯通试点的指导意见【1】,旨在基于“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三原则的人才培养衔接示范,打通3+2高职本科教育的一体化协同实施路径,以期快速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兼具实用技能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从而高效保障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跃升要求的人力资源供给。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抓住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战略契机,聚焦吉林省区域产业经济提速跃升对中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增长需求,积极探索高职和本科院校3+2联合培养的教育成功要素,提出和实施了一种综合生态系统理念和业务领导力模型的高职本科应用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策略【2】。本文在该策略的工程教育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依托计算机专业高职本科3+2联合培养项目的先行先试,重点探讨融合“3+2贯通专业规格、一体化课程体系和体验式教学反馈”的教育模式范例及提供可复制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2 高职本科联合教育实施路径

高职和本科3+2联合培养由专业衔接的院校结对,统筹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学生先以高职生入学3年,再入本科学习2年,基于高职和本科院校协同完成高职本科3+2学制的教育目标实施和过程活动效果达成【3】。有别于传统的高职或本科接续分段学制,联合培养教育模式的成功依赖于统一的价值目标驱动及适配的教育生态系统支撑——高职和本科院校3+2人才联合培养聚焦于专业职业面向的区域产业人力资源中长期需求目标,通过建立“政府支持、产业对口、学校结对、社会助力、家长理解、学生认同、产业满意、生涯发展”的现代教育和谐生态,以践行资源优势整合创新的人才培养价值主张。

高职和本科院校通过制定和实施高职本科3+2联合培养的一体化方案,以融合具体学科专业的“课程理论、实践实训、企业实习”的核心教学过程活动,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兼顾扎实的职业岗位实用技能复合和专业工程技术创新训练,而且具备相当的面向区域产业岗位群职位稳定就业和持续生涯发展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因此,有效实施3+2联合培养必须依托参与结对院校协同的“学科专业组合优化”和“课程教育端到端贯通”主线,基于统一教育生态视角设定“高职和本科”递进有序的教育目标与专业规格,确立整体课程框架和澄清课程单元的纵向构成时序和横向关联依赖,综合权衡理论知识、实践实训的内容比例以提供

针对性的内容设计,合理安排课程实施计划的教学过程、提供教学环境条件和师资力量准备,

明晰教学质量评估原则和对接与学科专业适配的国家职业认证或行业从业标准,进而形成

“衔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适应”的高职本科应用技能型人才教育体系,持续构建3+2联合培养“学科适配、专业一体、课程衔接、教学对齐、效果归一”的教育实施模式。

2.1高职本科联合培养专业定位

吉林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之势,已形成相对稳定的“软件外包、信息服务、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空间信息”等中小型特征的企业集群,其升级转型急需面向“软件技术开发、信息系统管理、网络应用集成”岗位群的专业人才。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联办为纽带的 3+2人才培养,旨在整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实训以及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创新优势,提供高职本科学历教育贯通的培养实施路径。

适应吉林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跃升的IT中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基于“按需定向,强强联合,一体培养、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原则,高职和本科院校3+2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定位于培养承担软件开发、信息管理、应用集成及胜任领域工程应用创新的“软件设计(评测)师、数据库工程师、技术支持师、网络工程师”,参见如表1所示的3+2。

高职本科人才联合培养目标、专业规格等的相关对比分析描述:

表1 高职本科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概览

[计算机专业&以计算机职业面向的技能型为基础,扩展应用型的工程技术创新&培养目标&高职高专 &普通本科&高职本科&培养方向&操作师&工程师&技术师&教育规格&技能型&研究型&应用型&职业面向&蓝领&金领&白领&工作岗位&软件开发&程序开发员&分析架构师&软件(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评测师&信息系统&信息处理员&系统规划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员&信息管理师&信息技术支持工程师&系统集成&网络管理员&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

从表1的内容分析可知,“高职本科”体现为应用型人才的技术导向,而兼顾整合高职实用技能和本科工程创新的特色优势。高职和本科院校应以相互促进的“高职学历提升和本科应用转型”为教育生态共建的价值基础,基于一体化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澄清总体拉通和分段协同的目标规格和知识结构,细化职业能力面向和综合素质要求,基于共赢策略指导实施联合培养的“一条主线专业建设聚焦、两个阶段课程体系设计、三步环节知识学习传递、四维度能力培育养成”教育模式。

2.2联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和本科院校以计算机学科专业的中高端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规格为基础,遵循现代

教育和应用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通过“高职本科”协同课程体系建设承载教与学的过程活动,构建一体化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实践”融合课程体系。因此,提出如图1所示的联合培养学科专业贯通课程框架,体现“一主线(高职本科标准)、两阶段(高职3、本科2)、三环节(理论、实训、创新)、四维度(生涯、专业、知识、素质)”的项目化特征:

1)一条主线:高职和本科院以认知和行动一致的“高职本科应用技能型人才标准”为教育实施主线,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4]将3+2联合培养按照项目化过程进行设计和交付管理。“一条主线”基于自上而下的视角统筹兼顾“3+2联合培养”项目管理,协同制定全程式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标准,及设置理论和实践梯次递进、内容有序融合的整体课程体系和多样性的教学实训路径。“一条主线”的聚焦原则为联合培养提供了长效运作和教育质量提升基石及持续发展驱动力,以指导高职和本科协同教学纵向递进和各层次模块课程融合横向贯通,从而更好地实施“高职教育生源入口,本科学历资格出口”的一体化培养。

2)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即说明一个3+2项目的高职和本科院校承载双主体,更是指

依托项目关键链衔接的3+2“两个阶段”教学活动的有序递进。基于“宽厚基础(知识)、扎实能力(专业)、创新应用(素质)、持续发展(生涯)”的中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标准,高职3年+本科2年的学制细分为“高职本科基础教育(高职1年)、高职本科专业教育(高职2-3年)、高职本科工程教育(本科2年)”三个层次,进而针对“高职高专、本科院校”两阶段“高职本科”布局进行“理论、实训、创新”三类课程衔接拉通和渐进内容匹配。

3)三步环节:高职本科应用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的课程体系,涉及“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工程应用课程”三大类,具体落实到两阶段三层次的“理论、实训、创新”教学环节实施。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侧重于计算机高职本科的“通识知识、数理逻辑、工程理论”准备就绪,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导引的专业发展初定向;职业技能课融合“学科、专业、综合”类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以项目实训与顶岗实习夯实IT实操类技能训练,获得必备的职业技能证书(初级技术);工程应用课程聚焦本科阶段的工程技术教育,强化“科技外语、技术应用、项目开发”的综合创新提升及通过行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认证。

4)四维能力:符合社会就业导向和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的高职本科应用技能型人才,其

合格标准包括“综合素质、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生涯发展”四个维度的能力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分别以“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课程”应对。进而结合课程框架的“一主线、两阶段、三环节”教育实施路径进行“四能力”适配落实,形成如图2。

所示的一种适配高职和本科院校联办计算机专业3+2一体化课程设置的优化组合范例。

3 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教育模式

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教育模式基于系统的高职本科3+2课程体系内容设计,导向具体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试点示范项目教学实施,是一个高职和本科联办院校依托“管理职责驱动、资源配置投入、教学价值创造、评估反馈改进”教学循环,通过动态跟进区域产业的中高端人力资源需求变化,以持续提供学生就业满意和企业工作胜任的人才培养教育供给。

3.1高职本科教育一体协同结构

成功的3+2 高职本科教育协同结构如图3所示,以构筑差异化的竞争力为目标,凝聚联办院校的协同发展价值观。在明确的专业规格和课程设计基础上,具体执行采用试点示范“项目管理”方式组织联合培养的教学任务交付,以职业生涯规划牵引学生专业定位和发展定向,同步促进高职和本科院校联合师资团队的能力渗透和融合提升,形成教学相长的高职本科文化的应用创新氛围:

1)教学实施模式选择由高职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教育的关键任务决定。3+2五年的教学周期,要求高职和本科院校能够立足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共识,而依托于学科专业规划和课程体系设计,分解为阶段性可衡量的关键任务进行实施。

2)联合师资团队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赖,兼具实用技能和工程创新素质的名师需结合试点示范的实践过程快速成长。此外,联合培养的教学条件和环境等软硬件资源,可通过院校协同、职教联盟等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多方统筹和获取保障。

3)牵引高职本科生立足中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岗位就业,是确保联合培养教育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因此要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进形成对高职本科的价值认同氛围,以使“学生具备意愿、企业接受认可、学校培养动力”相互促进。

4)3+2高职本科联合培养项目化常态运作,可通过设立试点示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方式提供组织保障。以及时跟进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教改计划,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创新思维和视野,充分用好和用足相关的政策机会和社会资源。

3.2高职本科教育综合实施模式

基于计算机专业3+2高职本科课程设计进行CDIO适配,借鉴IMCRA发展管道教学结构,和行为学习PARR方法【4】,不仅有效促进学生技能养成提升,而且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现代职业化素质,突出了“学做教”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应用。

高职本科教育的综合实施模式如图4所示,说明基于“通识教育导引/专业教育疏导/职业技能聚焦/工程应用提升/高职本科就业”的递进上升培养循环及其能力养成路径,描述了计算机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3+2联合培养项目的全流程教学要素设计——以角色认知和体验驱动的行为学习,融合CDIO教学标准、设计-实现经验、实践场所、教学资源等支撑条件,有效拉通高职本科一体化协同培养实施环节,呈现为一个完整的3+2教学项目交付:

1)通识教育导引:学生基于高职院校入学教育的计算机专业导引,渐进明晰职业定位和高职本科IT就业认知,洞察基于学习的个体转变,从而建立IT职业学习意愿和工作期望。

2)专业教育疏导:学生以高职本科就业意愿和动机参与专业学习过程,基于计算机学科课程学习和构筑宽厚的专业知识体系,结合CDIO演示类项目进行集中的反思与分享。

3)职业技能聚焦:深入高职本科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面向的技能训练,贴近工作实际完成CDIO项目任务实验实训,强调在IT开发和服务主流工作的实操技能应用和熟练复合。

4)工程应用提升:转入本科院校进行计算机工程扩展深化,快速补齐综合通识和专业知识及实践创新能力,获得“软件设计师、数据库工程师、网络工程师”任职资格认证。

5)高职本科就业:对齐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和职位标准,基于CDIO专业设计或企业顶岗实习,催熟学生个体适配工程应用创新能力,达成符合培养目标规格的高职本科就业。

4 结语

高职和本科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的试点示范,需要紧跟国家和省市推进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和节奏,在教育理论探索先行和教学实践先试上做到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本文主要面向高职和本科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3+2联合办学,基于中高端层面的实用技能与工程应用复合培养策略,以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本科教育探索路径为例,重点探讨了一种面向高职和本科院校3+2贯通试点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可复制的教育模式和过程实践。

通过与“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标准”对齐,澄清计算机高职本科的专业规格描述,面向3+2联合培养的学制特点细分“理论/实训/创新”三个层次进行“通识/基础/专业/综合”课程适配,以覆盖“素质/知识/专业/生涯”四维能力。进而综合CDIO工程教育方法对高职本科教育的专业规格标准、课程体系框架和教学过程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践,充分展示了依托“1主线、2阶段、3环节、4维度”的教育体系框架整合和综合“CDIO专业大纲、IMCRA教学框架和PARR行为”过程承载的联合培养教育模式特色优势。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2015.01.26]. http://www.jlgjxh.cn/article/9/shengweishengzhengfuwenjian/2015/0126/3380.html

[2]赵丽萍.高职和本科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2015(28).

[3]关于对拟确定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名单进行公示通知[EB/OL].[2015.11.16]. http://www.jletv.cn/2015/1116/4831.shtml

[4]赵丽萍. 面向高职教育的CDIO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2011(18).

作者:赵丽萍

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论文 篇3:

文秘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中的衔接问题

[摘 要]高职与本科实行分段联合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尝试。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学理层面讲,这种分段联合培养既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高职与本科两个阶段的培养衔接,必须在充分认识到两者差异性及连贯性需要的前提下,做好课程体系、学生管理及本科准入等一系列环节的具体衔接。

[关键词]文秘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衔接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精神,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一种高职与本科分段协同培养的办学模式乃应运而生,这就是所谓的“3+2”模式。2014年,苏州市职业大学文秘专业与苏州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的“3+2”分段培养项目,成为本年度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招生两年来,双方经过多次协同磋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高职3年与本科2年培养中的衔接问题,成为双方合力攻克的最重要难题。

一、高职与本科“3+2”分段协同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高等教育(第三级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序数5)相当于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第二阶段相当于博士生阶段;第一阶段又分为5A(理论型,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计划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实用技术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两类,5A类又分5A1和5A2两个层次。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5A1相当于中国的学术研究性大学的本科和硕士生教育,5A2相当于应用型本科教育,5B则相当于高职高专教育。5A2层次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为研究做准备,而是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工作。它可以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但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它可以进行科学研究,但以应用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5B类型的高职高专,“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技术型专门人才”。〔1〕

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西方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状况来看,5B类型的高职高专与5A2应用本科教育,同属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两者只有培养类型之异,而无培养层次之差。但在目前的中国,人们普遍认为,高职高专与应用本科实际存在含金量和规格层次上的落差。同时,高职高专培养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强调应用,理论课程相对弱化;而应用本科则理论、应用并重,强调理论向应用能力转化类课程的设置。结果是,高职高专教育越来越重技能,轻视甚至忽视理论,而应用本科教育则长期重视理论,对应用技能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就形成了一种现象,即高职高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长于技能而乏理论;应用本科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扎实而应用能力缺乏。随着现代社会产业的升级,社会各行各业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既有的教育模式必须做针对性的改变。在健全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建成的情况下,我们采取高职高专与应用本科联合培养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这既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又能保证其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将理论转化为应用实践的能力,还能弥补职业技能性人才学历层次“低”的缺憾。

另外,就人才培养规格而言,实用技术型高职高专教育面向具体职业,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本科教育面向行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科技运用能力的行业人才〔2〕,两者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实用技术型高职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旨在培养应用型的,面向行业与职业要求的人才”,也可以说,两者都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3〕;并且,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高职高专与应用本科存在学历层次的递承性、课程内容的承接性〔2〕,在这个意义上,两者进行分段协同培养、进行衔接,既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二、文秘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中衔接的基本原则

高职高专与应用本科在人才培养上施行分段协同,是学界较早关注的课题,但总体上而言,目前仍是理论探讨多于实践应用。基于对中国当代高职与应用本科教育现状以及自身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不足之处的清楚认识,苏州市职业大学文秘专业与苏州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乃积极筹划与实践“3+2”分段培养办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两者相衔接的两个基本原则,亦即差异性与连贯性。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天然存在一个特点,即“3”和“2”是存在差异的,前面多有引述,兹不赘言。结合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科技学院文秘专业培养的实际来说,前者主要培养掌握文秘职业技能,会英语、能沟通、懂商务,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办文、办事、办会”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高级秘书人才;后者则主要培养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文秘、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机构从事研究、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文秘人才。两者的终极目标,虽然都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文秘或秘书人才,但他们培养的立足点显然是有差异的,概括地讲,就是前者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后者强调理论素养与技能培养并重。只有清醒认识到两者间的差异性,才能合理地理解“3+2”分段培养的“联合”之意,才能避免“3”与“2”趋同的可能。

连贯性是指高职阶段3年和本科阶段2年的人才培养,必须有内在的承接性、连贯性。高职3年与本科2年的培养,固然存在差异,但是既然要实行“3+2”、实行联合,那就必须考虑到两者相衔接的连贯性问题,否则“3”与“2”各自为政,难以达成联合培养的初衷。以课程设置为例,注重实践技能、应用技术培养的3年高职阶段,必然会设置足够数量的职业技术基础与能力课程,到了强调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行业基本技能的2年本科阶段,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提升课程;同时,考虑到3年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文学和文化的基础比较薄弱,而短时间的培养很难让学生迅速提升基本理论素养和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在3年高职阶段,适当设置语言、文学、文化基础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变成衔接顺畅、连贯,总体培养效果大于“5”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预期,在充分认识高职与本科两个阶段人才培养差异性及联合培养连贯性原则的基础上,双方通力合作,其所培养出来的文秘专业学生,应当既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又有较好的理论和知识素养,既有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硬功夫,又有未来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软实力,是兼具应用特色与本科底蕴的“高端技能型人才”〔4〕;应比单纯的高职文秘专业和单纯的本科文秘专业学生,有着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多的就业本领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文秘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中的主要衔接点

理想的高职与本科“3+2”分段衔接,应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组织管理、学生管理、学生考核与质量监控、本科准入机制等诸多方面的衔接。这里重点就课程体系、学生管理和本科准入机制三个方面,具体解析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科技学院文秘专业“3+2”分段培养中的衔接问题。

在培养目标确定以后,合理的分段培养方案制订,是头等大事。经过对分段培养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我们将3+2共5年的课程,大体分为3个类型,即突出应用技能导向的高职课程群、高职与本科对接课程群、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并重的本科课程群。在课程体系类型化区分的前提下,又将这3个课程群统一分为通识教育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5大模块。

这里重点分析高职与本科对接课程。如为了能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本科2年的文化基础课学习,比较轻松地迈入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及文学概论等课程学习的门槛,在高职阶段3年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设置了大学语文、吴文化、管理哲学等文学、文化和哲学基础课程。同时,为了使得“3+2”的培养具有延续性、提升性的特点,在本科阶段2年的“职业技术能力课程”模块,设置了中国秘书史、秘书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申论、市场调研与预测、传播学概论等秘书职业技术能力继续培训课程,这能使学生在高职的前3年通过学习应用文写作、秘书实务、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概论等课程所获得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在本科的后2年得到延续和提升。另外,本科2年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论文、报告写作指导、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与秘书技能训练与测试等课程,也是为了实现与高职3年开设的秘书实务与应用写作综合实训、中英文秘书技能综合实训、论文写作等课程的衔接。

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中的学生管理,是存在问题比较多的环节。由于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高职高专与本科还存在社会认可度及招生批次、层次方面的落差,因此高职学生的入学基础要求要低于本科,这就导致两个问题:其一,高职阶段的学生,自我定位普遍低于本科学生,心理上的就业功利需求远胜于努力学习、继续深造的需求,这就使得不少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甚至自律较差;其二,由于高职起点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弱,而高职的培养以应用为主,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进入本科2年阶段学习时,存在先天的“营养不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两个措施:第一,高职阶段采取严格的导师制,导师兼任班主任,并与辅导员一起,对学生实行介于高中层次与本科层次的管理方式,比较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心理和日常学习,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职业规划。第二,与高职相衔接的本科专业,提前介入高职教育,协助高职专业进行学生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概括为“以教代管”,即本科专业派遣专业教师,通过讲座(如入学时的“3+2”全程学习内容、特点与要求介绍讲座、学期中的不定期语言、文学与文化知识讲座、高职阶段毕业前的本科准入考试注意事项讲座等)与课堂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调整心理定位、提高学习兴趣、打牢文化基础、规划5年学习与毕业就业蓝图。

“3+2”分段培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学生的学历层次,这就涉及到本科准入机制的问题。为了使分段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历、能力提升培养,必须有严格而可行的准入机制。学生在高职3年,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以选择进入本科2年的学习,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但是要想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必须参加由本科学校牵头、本科与高职学校共同命题的本科准入考试,这一考试包括两个环节,即专业知识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专业知识考试扣紧职业技术基础,重点考察学生秘书学综合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职业技能考试,重点考察学生秘书综合应用技能,包括写作、档案管理和秘书实务技能。考试合格者,可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顺利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苏州科技学院本科毕业文凭及文学学士学位。

四、结语

高职与本科实行分段联合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衍伸出的必然产物,从学理上讲,这种分段联合也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要想行之有效地实行这种培养模式,必须考虑高职与本科两个阶段的衔接或说对接问题,应当注意两者间的差异性及衔接过程中的连贯性;同时,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组织管理、学生管理、学生考核与质量监控、本科准入机制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衔接。应当说,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可以为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一个发展模式,能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逐步完善。文章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科技学院文秘专业分段培养的例子,已经对前面所提到的问题,作了正面的回应,希望可以为国内同行提供一点有意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03):8.

〔2〕 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50,47.

〔3〕 张金根,张煜,班媚.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学理基础及核心〔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23.

〔4〕 苏宝莉,顾惠斌,杨长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3.〔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路海洋

上一篇:医院拓展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司安全工作总结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