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据《2005年我国中学生体质调查研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表明,学生近几年来近视率居高不下,其它生理健康指标在发展方面有高有低,没有显著差异,与青少年体质相关密切的耐久力指标明显有连年下降的趋势。这是令人关注的问题。笔者对耐久力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如下一些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与同仁商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论文 篇1:

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摘要】我们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要紧紧把握耐久力练习的实效性,确保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锻炼身体,锻炼自己的体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意义。目前体育教育正在审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继续情况,因此我们支持将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与耐久力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强小学生的体质训练,并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有效的学校体育计划。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概念,体育教师应仔细研究和分析,提出并优化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关键词】小学体育;耐久力练习;方法研究

小学教师应建立多元化、创新的小学体育体系,允许学生引入创新想法并进行长期素质培训。首先,在小学增加使用保健专业人员的概念和体育教学方法,以优化耐久力练习对学生体质发展的效果。体育教师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对教育质量有更深的理解和理解,为高质量的耐久力练习和运动计划找到合适的起点,并支持高质量的使用,旨在通过有效发展耐久力练习和实现小学体育活动的目标来提高学生的体质。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耐久力练习的意义

在小学课程中包括高质量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通过体育形成他们的意志,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社会建设体制的完善,对小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引进先进的基础教育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确保他们的良好技能。其次,耐久力练习支持学生的体能发展。根据新课程设计要求,培养创新型学生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小学体育教学计划,实施创新改革,通过耐久力练习与体育课堂的有机结合,将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活跃度,改善身体条件,并逐步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在体育学校中纳入良好耐久力练习可以使学生实现发展生活的目标。

二、小学体育课堂与耐久力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和策略

(一)开展趣味耐力互动活动

体育教师应结合小学正规体育课程的内容,鉴于社会融合和发展的逐步加快,学生很难调动体育的积极性,也很难适应教育期间创新和发展的步伐。例如,教师可以每月组织一次体育耐力活动,例如:小型马拉松和拔河比赛等耐力活动,以教师和学生的身份研究学生的体育耐力活动,积极参与互动比赛,增加体育耐久力练习,吸引学生。这使学生能够开展身心互动运动,并在高质量实践中提高身体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耐久力练习的教学方法,不断纠正了学生的不良的体育锻炼习惯,所有的课堂活动均高效结合习惯养成的方式方法,指导和纠正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充分以学生为根本,落实在基础学习中纠正体育锻炼习惯,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开展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耐力练习活动中,我结合了评优评先的方式,公开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让这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良好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从他们的优秀体育锻炼习惯吸收归纳出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高效培养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

(二)优化耐力练习中的小组合作

合作团队鼓励学生通过体育耐久力练习积极参与互动式教学课堂。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在质量实践中突出合作与竞争,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合作游戏中的意识和意志,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推行耐久力练习时,小学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增强意志力,保持教学技能。我们可以尝试将小组合作和耐久力练习这两个令人鼓舞的概念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体育模式,使之成为小学体育发展的有效动力。例如,在有趣的交互式体育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歡的体育运动作为教学引导,向学生讲解一些耐力练习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每组学生参加有趣的体育活动和耐久力练习,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和与体育有关的交流计划,以便通过耐力体育练习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需求。

(三)丰富体育课堂学习内容

今天,多元课堂内容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典型形式,越来越受到小学体育教师的青睐。在体育课堂中只有丰富课堂内容,才能激起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发展身体素质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将小学体育课堂与足球游戏相结合,实际上可以成为素质训练的一部分,并将这种体育精神赋予小学生,这是最重要的运动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体育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足球比赛,如班级比赛、点球和任意球。作为一种结合球类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足球技能的同时锻炼参与这场比赛的耐久力,并给学生明确的耐久力练习方向。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喜爱的足球明星,以提高体育课的活力。

三、结论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要求将耐久力练习纳入小学体育课堂中,这充分体现了小学体育的重要性。我们要完善体育增强体质的有效运用方法和策略,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提供指导,促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提高耐久力练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萍.解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J].祖国,2016(20).

[2]孟晓平.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体能锻炼积极性的探讨[J].体育教学,2015(12).

[3]钱明.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特点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1).

作者:方世林

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论文 篇2:

提高耐久跑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的价值研究

据《2005年我国中学生体质调查研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表明,学生近几年来近视率居高不下,其它生理健康指标在发展方面有高有低,没有显著差异,与青少年体质相关密切的耐久力指标明显有连年下降的趋势。这是令人关注的问题。笔者对耐久力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如下一些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与同仁商榷。

一、耐久跑的生物学分析

1.耐力项目的比赛历来被誉为心脏的较量。

生理医学研究发现,有45%的长跑运动员左心室肥大,而左右心室均增大的约占20%。这种增大是由长期进行耐久力训练使心室容积负荷增加,因而心室腔发生了适应性增大,使心容血量增多,每搏输出量增加,以保证长跑时对肌肉有更多的血液供应。科学工作者应用超声心动图等技术对马拉松运动员的心脏进行检查,证实这些运动员心室壁并无显著肥厚,但心室腔较显著增大。所以说,要获得良好的耐久力,那么首先就要锻炼强大而有力的心脏。

2.运动时需要肌肉,肌肉运动需要耗能,运动时间越长它的能量消耗也必然多。

生理医学研究表明,耐久力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比常人大1—3倍,肌肉内有氧代谢场所中肌糖元较一般人增加一倍,甘油三脂增加83%,肌红蛋白含量和磷酸肌酸量也有增加。这些是保证耐久运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除了有赖强大的心肺功能使每分钟最大吸氧量增加外,肌肉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肌糖元、肝糖元贮量的增多,动员脂肪供能能力的改善,都是保证耐力运动的能量供应充足的生理基础。

3.耐力跑运动对人体神经系统也要求颇高,需要各肌肉群高度协调,节省能量。

人体的肌肉运动与协调是神经系统协调的结果。神经系统一旦疲劳,工作能力下降,对各器官的协调指挥不力,其它器官机能也随之降低,就无法耐久了。神经系统是人体要求最高的系统,它对血液及氧的供应十分敏感。以体重60千克的人为例,脑的重量仅为体重的1/40,但安静时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脑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13%。在长时间耐久运动中,由于全身耗氧的增强及心脏工作的繁重,一旦对脑的供血供氧略有降低,就会导致神经系统协调指挥能力的下降。所以,神经系统对不利因素的耐受能力,对各器官系统和肌肉的活动保持较长时间协调调节的能力,也是耐久力运动的重要保证。

二、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耐久跑的训练

1.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向学生讲解耐久跑运动对锻炼身体的好处,让学生认识到耐久跑比赛不单纯是名次的比赛,而是人体重要器官的较量,让学生认识到锻炼可利用心肺使血液大量吸收氧气,它可使头脑清楚,工作学习效果加强;在大量吸气的过程中,它的深吸深呼过程就是隔肌、肋间肌、腹肌、肩带肌和背肌参与活动的过程,尤其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可促进胸部增长和内脏发育;利用大量业余训练的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身高、胸围、肺活量、心脏每搏输血量等数据的变化,从生理基础原理向学生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重视耐久跑锻炼的意识。

2.在耐久跑锻炼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近到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长跑教学中应首先强调呼吸节奏问题,即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并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意念导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跑步时让学生默念“两步呼吸练长跑,心情愉快成绩好”;又如在“极点”过后让学生自己心里默念“脚下生风,越跑越轻”等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3.要有较长时间的匀速跑练习。因为有氧代谢是耐久跑的核心,这是让人体各器官系统适应耐久练习,锻炼强大心脏工作能力的好办法。在匀速跑时,心率应在150次左右,这种匀速的长时间跑不易疲劳,又使心脏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工作,能得到很好锻炼。

4.要有较长距离的间歇跑练习。在匀速跑时心率总维持在一个中等水平,这是一个不足,而间歇跑可使强度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用心率来控制自己的运动量,如配备心率接收器更为方便,在一个距离跑完后心率要求达到每分钟170—180次,然后休息至心率恢复到每分钟120次左右再跑第二次,使心率再达到180次的高限,它和匀速跑交替配合使用可互补不足,作为耐久跑间歇跑每次距离应在800—3000米。

5.在生活中人们在很多地方都需要耐久力,如走路、爬楼梯、骑车子等,要善于发现其与耐久跑的相同处,可参考以下方法做:①利用医学保健监测法,让学生用齐步走的速度(每分钟100—120步)上一般的五层楼,上去后心脏跳动次数,增幅不超过原心率40%,没有明显的喘气现象,说明心肺功能好。中老年人用此方法做实验若能达到这要求,证明心肺功能最少还可再正常工作二十年。②学生上楼锻炼前,鼓励学生在楼下进行3—4次深呼吸,这对心肺锻炼有好处,古人云:“登楼如登山。”它的锻炼价值很有相近处。

三、对如何提高耐久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应在学校大力宣传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提高自觉锻炼意识,把提高全民素质当成百年大计来抓,为青少年终身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2.建议教育有关部门在修订体育教学大纲时加大提高耐久跑教学内容的比例。

3.在学校要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要给青少年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要多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要让人们认识到,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出色,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不亚于家庭作业,实际上优秀学生往往“玩像玩的样子,学习像学习的样子”。只有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才能对提高耐久跑起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菲克斯.跑步[M].北京出版社.

[2]田径.人民体育出版社.

[3]体育理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作者:马小云

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论文 篇3:

实现中小学体育课程“四位一体”教学目标的策略探究

摘 要:基于“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打造兴趣支配基础上的体育体验,在兴趣的支配下促使学生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经历中,积累丰富的体育经验和情感体验,在积极的学习锻炼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四位一体;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在学校教育体制中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也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新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一、 “四位一体”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四位一体”注重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展开对学校体育学习的要求,“享受乐趣”,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知识和技术,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能够获得学习、成长、发展等方面的愉悦体验,在积极的体验的驱动下,学生进入学习活动中的兴趣更加强烈,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意识更强,学习的效果因而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技能性训练,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经历一定的过渡阶段,才能够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有效理解、认识和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他们的身体器官和技能等得到有效地锻炼和发展,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特别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从生疏到熟练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百折不挠、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等都能得到有效地锤炼。

二、 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四位一体化现状及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教育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就业升学率的关注,决定与之关系不大的学科边缘化命运。体育学科的边缘地位导致了学校对体育教育的不关注、對体育教学改革的不关注、对体育教学效率、效果等的不关注……体育教师和学生也普遍在学习中受到传统视野的影响,难以对体育学习形成持续有效的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程目标的统领方向与设置对应性和衔接性不足

纵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难发现,中小学在体育课程目标统领方面,表现出动力不足的特点。因为体育教育缺乏课程改革的活力,被放置在边缘化的位置,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难以有效地调动对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热情和动力。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和对应性严重不足,小学和中学的体育教育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性和对应性,小学和中学所学的内容形成了断节,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兴趣性和动机意识,因而,学习的效果很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现。

(二)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简单重复缺乏渐进性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在目标选择和组织形式上,往往表现出简单重复缺乏活力的特征。体育课程的目标固定在几个简单的动作技巧的掌握上,停留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目标组织形式,使课程缺乏张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在课程组织过程中,教师采用单纯的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练习检测的教学过程,缺乏渐进性和动力性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地拓展,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找到明确的方向,学习的持续动力和思想引导没有确定,学习的参与程度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范围,学习的效果就不太理想。

(三)四位一体的实施缺乏有效联动教育单一性较强

实施“四位一体”体育教育,以兴趣为动力,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和知识技能的发展为动力,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饱满的热情,保持对学习活动积极能动的参与。这就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单一枯燥的局面,改变体育教育中学生缺乏动力机制,宁愿旁听学习也不愿意参与到学校活动中的被动形势。基于四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设置,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起积极的体育兴趣,在体育参与的过程中发展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全学生的人格,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三、 “四位一体”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拟定步骤

(一)分析学生学情

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发展规律,提出对教学活动的科学合理的实施措施,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前提和基础。学生是能动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目标和环节设置的重要的基础。关注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置教学活动,能够融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分析,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学习内容进行科学的预设和生成,对教学过程科学把握和控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调节。

(二)结合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兴趣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参与、体验和实践的热情。学生兴趣能够维持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的动力机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学习活动的持久动机,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保持积极昂扬的心态,能够坚持不懈,能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并根据学习情境自主地团结合作,在对学习活动的趣味化的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发展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三)针对学生练习

练习是技能学习的重要途径,从操作定向到模仿、整合,再到操作的熟练,练习是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步骤,在教育实践中,将练习充分运用到具体的体育学习实践中,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强化和巩固具体的动作技能,在科学化的练习和训练中,能够实现学生的操作技能的高效发展。

(四)有效前后衔接

在学习活动设置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前后有效衔接,例如在足球教学中,从原地拍球、原地带球,在掌握对球的掌控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相互间的传球、带球跑等活动。学生只有掌握前面的技术技巧,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才能有效地进行下一个步骤的训练和练习,否则就容易出现受挫。反之,学生则能够充分实现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和喜悦感,这些情感能够支持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中充分凸显学习的效果。

四、 中小学体育“四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实践策略

(一)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线,构建一体化课程目标

体育核心素养可分为: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三个维度。进一步划分为“体育情感、体育品格、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与四位一体不谋而合。在体育课程目标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体化课程目标,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积极发展。

学校构建一体化体育课程,必须关注对学生双基的培养。体育作为一种技能性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過程中反复地练习强化才能够实现熟练程度。教师如何实施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呢?将枯燥的练习过程与趣味的学习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玩中学”“学中玩”的活泼体育学习模式。如果说双基是教的过程,那么练和玩就是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体育课程的关键阶段,同时,这个过程也经常和赛的过程联系起来,在学赛结合的课程一体化构建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兴趣的有效激励,在竞赛化、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和把握更加富有主动性和生动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更高。在竞赛活动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积极竞争意识、学生的集体意识等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康素质、体育习惯等也能得到有效发展,在积极能动的课程一体化目标建设中,实现学生的积极发展。

(二)构建逻辑清晰、富有序列性的一体化课程目标体系

逻辑清晰、富有序列性的一体化课程目标体系建设,是当前体育教育所迫切需要的。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是现代体育课程设置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学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课程的逻辑性、系统性、序列性之间的科学设置,构建逻辑行动一体化的课程活动体系。

例如,在对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将课程的逻辑性和序列性等有机地融合起来。如学习传统游戏——荡秋千,这是很多学生都喜欢的游戏。但是,学生要把这项体育游戏玩好,玩出花样、玩出特色来却非常不容易。学生从简单的两人互助合作荡秋千,到一个人在秋千上尝试发力,尝试越荡越高,这中间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和步骤的渗透和引导,才能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技巧。当然,在体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单纯的玩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在学习活动中,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认知、动作、情感等目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动作要求,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探索秋千游戏的起源,为什么会有这种游戏,它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它对人的身体素质发展等有何意义……在富有高度的逻辑性和序列性的课程一体化构建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灵活多样、联合的四位一体化课程目标评价

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构建优化灵活、多样、联合的四位一体化课程目标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多元而灵活的课程评价体系的驱动下,丰富和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认识和思维的极大丰富和拓展的基础上,形成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等的公正、客观、多样的认识体验。

构建教师、学生、师生、生生、小组、组与组、班班、家校等多元化渠道的课程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不同类型的评价模式,为学生的课程活动开展提供生动活泼的评价资源,促使学生在能动的课程体系的参与中。针对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兴趣等,设置简单的学生自主评价、互助评价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课程进行到需要展示交流的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学生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班级竞赛、年级竞赛等,学生、小组、班级、家庭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等进行分析。在多元化的评价形势的驱动下,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的发展。

五、 结语

总之,中小学体育课程“四位一体”教学目标策略的构建中,从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一体化的建设,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构建丰富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对课程体系的积极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实现体育课程一体化的科学构建。

参考文献:

[1]丁驰中.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9(14).

[2]张全成,尤锟,崔广志.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3]李吉松.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8).

[4]葛炎.“四位一体”目标体系下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

作者简介:

丁驰中,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作者:丁驰中

上一篇:主持人竞聘演讲稿下一篇:责任胜于能力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