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汇报:共产党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敬爱的党组织:
尽管党校的学习已经结束很久了,但是对党的章程的学习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还远没有结束。在这里我想谈谈的是自己通过学习领悟的一些粗浅的道理。
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或人,对社会对他人有积极意义,成为人们的追求对象,就具有了价值,价值观就是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观点。因此,每个共产党员必须端正人生价值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产党的目标和宗旨要求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要把实现共产党伟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价值追求。
其次,在正确的价值指导下,我们要实现自我价值,就要树立崇高理想。人之所以要树立崇高的理想是对自己的要求,一般人可以把做科学家,做企业家或者获得一份职业作为个人的人生理想。但是共产党人不同,共产党人的个人理想必须服从党的最高理想,在党的带领下,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个人价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服务。
最后,我觉得光是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并不能代表我们将来就能如愿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在价值观和崇高理想指导下,我们必须要注重生活实践。再崇高的理想如果没有我们生活中一点一滴对知识对技能的积累,都只是空想。实践与理想必须统一,我们的理想才会最终实现。理想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就是理想指导我们的日常实践,实践必须服务于个人的最高理想。没有理想的指导,我们的实践就会变得毫无头绪,所有的实践就会变得没有了意义。实践还可以完善我们的个人理想。在实践之前,我们树立的理想毕竟是稚嫩的不成熟的,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我们自己的不断修正完善,我们的理想才变得更加完美。
1民办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分析
价值观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 一句话, 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通常包括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政治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婚恋与性价值观等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 我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知识转型的到来等一系列挑战,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通过对我校大学生的问卷抽样调查, 民办院校的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
1.1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 敢于思考, 崇尚竞争,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面对多元的经济体制、多元的价值观念、多元的榜样、多元的信息来源、多元的社会导向, 当代大学生不再从一个角度单纯的考虑问题, 而是向多元化发展。
1.2价值取向的功利性民办院校在招生收费上往往比公办院校要高, 而就业上也是“双向选择, 自主就业”, 这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更加注重现实和功利、注重实用、实惠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他们的价值目标出现了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 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如果不能满足他的收入要求, 他们就无法安心工作。他们不注重长远目标而关注眼前利益, 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取向。
1.3价值取向的个性化目前的大学生大都为90后, 在价值观调查中, 体现出了很强的自我性, 在价值目标中各注重于自我的发展和感受。调查显示, 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更多的倾向于自身的成就感而缺乏社会性。
1.4价值取向的矛盾性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 当代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现实与理论的矛盾, 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知与行的矛盾。
1.5价值观取向有待成熟在调查中发现, 虽然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但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历, 缺乏对国情、世情的深刻了解, 导致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可塑造性颇强。
2教师党员在学生价值观树立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民办院校在学生管理上一般采用辅导员管理学生的模式, 辅导员是接触学生时间最长、接触面最广的人。而在学生价值观树立方面, 学校主要采取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进行引导和教育。随着学生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增加, 单纯依靠课堂和辅导员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已经远远跟不上目前的形势。在此基础上, 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教育的作用可以更广泛的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发挥党员教师作用的形式上, 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2.1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学生存在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其对未来的迷茫和目标的缺失。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着享乐主义, 缺乏长远的眼光。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党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 通过对专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形势的发展, 培养学生长远的眼光。
2.2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引导在日常沟通中, QQ、微信等科技手段已经成为目前学生的首选, 教师与学生沟通除了面对面沟通外, 更多的是参与到电子沟通中去, 在日常管理中, 我们对学生的QQ群、微信群进行关注, 在发现学生沟通过程中发生偏差时及时进行修正, 在QQ群、微信中发布正能量, 引导学生关注形势, 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
2.3充分利用导师制进行教育我院自2014年实施了导师制, 通过对班级配备导师, 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在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 我们还通过座谈会、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 促进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4充分开辟第二课堂除了在课堂教育, 我们还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让教师党员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公益性活动,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 促进知与行的统一。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 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脊梁, 是民族的希望, 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素质。在大学教育尤其是民办院校的教育过程中,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刻不容缓的, 除了利用思政教育课堂、利用辅导员的教育之外, 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进性和积极性, 让教师党员在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过程中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臧蕾.当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 2007.
[2]阚妮妮.“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0.
[3]王娟, 隋雪.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成因及引导策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0:59-61.
[4]王云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及教育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3 (3) :204-206.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自我教育 自我思想道德教育 价值
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的全国党内统计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党员中,学生194.7万名,学生增加139.8万名,增长254.6%。可见,学生党员的数目在不断地增加,而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学生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多元化,大学生在感受开放的同时也经历着这个时期价值观念上的激烈冲突。一是“大学生党员”一般都是党龄比较短的党员,其党性修养、政治立场等还不够坚定,并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二是“大学生党员”是我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后备力量,要特别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方法和实效性,最根本的方法便是达到“教育是为不教育”的目的。对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浅析,以引起人们注重引导大学生的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以人为本”的人本价值
立足于人的主体性的自我道德教育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本价值。在德育中,以人为本重在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主观特性、尊重人的个体多样性,自我道德教育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使受教育者从客体向主动教育自我的主体角色转换,主体与客体合一,在内部因素促进下进行“自我需要教育”。自我道德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价值表现以下在两个方面:
(一)自我道德教育顺应大学生党员身心发展的特点,突出人的主体性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党员一般都是在18-25岁之间,属于青年中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党员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主动性迅速发展”,“到了青年时代,人的自我意识开始有了全新的发展,逐渐由儿童少年时代眼光朝外着重于认识外部世界,变为朝内认识内在的自我”,心理内容的选择性增强,“随着青年认知范围的不断拓展、情感的渐趋稳定与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青年自身能够在心理内容的选择方面逐渐更多地体现其自主性”,而“青年道德主体意识是伴随着青年个体意识增强发生的,是青年自我意识凸显的必然结果”,这一时期,是青年逐步超越现实中的“我”(我现在是怎么一个人),去追求理想中的“我”(希望成为怎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先进群体,政治信念比较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学习上刻苦,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干部,在同学当中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其共性是积极性、主动性较强。随着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大学生党员一方面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另一方面使他们有更多的求知“需要”与更多的“自主权”需要,这在教育上表现出不满于单方向的灌输教育的特点,即自己处在行为客体的位置而被动地、机械地接受他人支配,他们希望能将自己的需要、行为目标及行为反应内在地统一起来,以表现出自己在行为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自我思想道德教育在根据大学生的这种现象,做到尊重大学生党员自我修养、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顺应大学生党员身心发展的特点,强调人的主体性。所以说自我道德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价值。
(二)自我思想道德教育尊重大学生党员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个体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存在是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人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而每个人的发展需求是多样化的,虽然对大学生党员来说,都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但个人的思想水平和状态变化受各种生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大学生党员除了有“共性”——共同的理想追求之外,还具有自己本身发展需要,引导他们对自身进行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能使他们在政治上保持着觉悟性,提高政治素养,并且还能够使他们“个性”发展,既使“共性”的政治教育得到巩固,也使大学生党员的“个性”得到发展。
(三)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除了是具有政治层面上的教育外,更具有伦理道德层面上的教育。著名的伦理学家唐凯麟认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是道德的两种不可缺少的存在形式,个体道德是个人调整自身走向完善的个体要求,是社会走向完善的必要环节。个体道德要发展,就需要建设,它的发展过程便是建设的结果,除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自我的道德教育,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确立人在世界中的应有价值和主体地位,为了求得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一致,为了达到自由的生存”。同人的物质需要一样,人的精神需要的多样化具有层次性,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作为思想道德需要的人的精神需要,也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特别是在物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之后,人的精神需要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更需要进行自我的思想道德建设。从另一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也要求大学生党员个体道德的不断发展,这就需要他们不断的进行自我建设,因此,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导向价值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强调: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品质、能力、行为的统一,并且首先是在品质上的先进,品质是基础。学生中的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也是大学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有朝气,有潜力。大学生党员要能成为一名既接受了多年教育掌握了较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又接受党的培养、思想作风过硬、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党员;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合格党员;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要在思想品格上保持先进性。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是自身保持先进性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对大学生永葆党员先进性具有导向作用。
(一)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党员从“现实自我”导向“理想自我”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这一特定身份的人所应当具有的、为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所要求的一种重要特征,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就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先进性而言,品质必须优秀,能力必须高强,行为必须模范。大学生党员也应该要有优秀的品质、高强的能力和模范的行为,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思想政治上,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在组织纪律上,有的党的意识弱化,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但总体来看,他们都是有着积极向上的意识,作为党员也要求他们有着“保持先进”的意识,使他们自动期望形成一个“理想自我”——“品质必须优秀,能力必须高强,行为必须模范”,使他们依照自身“现实的自我”做一个客观的评价,“感受和认识到他内在道德矛盾已经达到的水平与应有的水平之间的某种‘差别’和‘脱节’,使他(她)产生不安,从而产生提高道德的愿望”。党员要求使大学生形成的“理想自我”,会对个体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推动个体去不断自我修养与完善,朝着“理想的自我”方向努力。因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使大学生党员从“现实自我”导向“理想自我”,不断追求自身的先进性。
(二)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是“先进性”的内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关键靠的是内因。“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自省、修养,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种磨砺、是一种陶冶人性的基本方式。大学生党员要保持先进性,最根本的、最关键的还是自我建设。我们共产党员有着自己的党员标准、价值取向,有着统一的宗旨观念,而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同学当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关键还是个人内因的努力,自我道德教育是在自我道德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建设,是“先进性”的内因。
总之,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强调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是反对其他教育形式,相反,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求要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注重“以人为本”,实施科学发展观、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物资学校)
参考文献
1、(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唐凯麟.个体道德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3、杨雄.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身为一名中国预备党员,我现将我考察期的思想汇报在考察期间,我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处处严格自己,尽党员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在思想上,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思想稳定,及时调节自我,保持热情的状态去接收新鲜事物。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主动汇报思想,让自己的觉悟得以提高,增强配合服从意识。
在工作上,我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克服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工作中大胆负责,主动学习,不断进取,知难而退,努力锻炼自己,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我在态度上端正思想,不产生混淆思想,处理好同事关系,坚持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自我约束能力有所提高,使自己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批评,并及时纠正。
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努力做到乐于助人,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并带动周围同事,为公司,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不断的成长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这一点在以前我是没有特别关注,但自从依照组织的要求去严格自我,不多时日,我受益良多,它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的人生征途,是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为之奋斗、努力的目标是什么,让我的前途有了驿站,走路的步伐更加稳健,到达目的的信心更加坚定。
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也要有坚定的控制力,尤其是自控能力。现代社会的飞跃发展,各种因素良莠不齐,每个人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更应该牢记于心,起一个带头作用,成为光辉的典范。
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均会有做的不好或做错的事,而做错了事就要勇于承认和承担,预备这几个月来给了我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相互学习的机会,勇于剖析自我,就是一种新的挑战,是培养我们意志的一个新课题,这一点对于培育一名党员而言至关重要。
此致
上一次的党课培训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生价值。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明确了价值和价值观的正确涵义,要理解事物在具体领域中的意义,首先就是要明白它的一般概念。理解价值范畴,需要注意的是,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也是一个意义范畴,从第一方面来看,价值的类型就可以分为正价值,负价值和零价值,老师以授课情况和同学们的反应来做了浅显易懂的比喻,让我们明白了价值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客体和主体之间是否有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
这让我思考的一点是共产党员在把握这一点的时候也要从满足的关系出发,用怎样的标准判断才能来确定的衡量一个共产党党员是否具有人生价值呢?从以上的内容出发,就应该是看人的行动是否满足党和人民的利益需求,这样一来就不难解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必然选择。
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所以共产党员在加强自身价值修养的过程中,就是要把握以上的规律和特点,在具体的行动中完善自我,获得进步。我们在上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学科中就学习了有关于人生价值的相关内容,明确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此次党课从更加具体的方面阐述和生发了价值对于共产党员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所具有的涵义。
这次授课内容的重点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人生价值观。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来讲就是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确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而真正要将它当做是一项人生观来真正的理解和吸收是非常不容易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真正永恒的才是最有价值的。”他没有食言,他将他的一生投入到我国的核试验,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是党的好代表,人民的好儿女。他们是将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实现的淋漓尽致的典范。
感动中国人物丛飞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的美好品质却始终的在人们的身边闪光。我们和老师一起又一次重温了他的感人事迹,更是让我们对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有个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作为一名老党员的梅萍老师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动情的讲授,无疑也给我们做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可感的表率。她带着党员的身份开始了杏坛流离的生活,两种身份的完美统一,一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最后老师还解决了我们的具体问题,即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加强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解决了我们的实际问题,让我们获益匪浅。
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学过,人生的价值是由奉献和索取两部分组成的。二者构成一个统一体,缺一不可。曾经说过:“一个共 产 党员,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普通人的人生价值是奉献和索取的统一体,而共 产 党员是把奉献放在第一位的,这是共 产 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更是共 产 党员对人民、对社会的大爱的体现。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共 产 党员必须端正人生价值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 产 党员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共产 党的目标和宗旨要求共 产 党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个共 产 党员要以实现共 产主义伟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马克思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所以说,共 产 党员都应该铭记于心: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渊源
从我国学校体育、体育课、体育课程的历史来看, 解放前主要来自日本、美、英等国,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又从“苏联老大哥”那里移植了很多, 随后的80年代直到现在, 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体育课程思想、内容、方法和形式。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经过近110年的发展, 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体育这个“舶来品”本土化的过程中,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 起源于身体教育之说
汉语中本来没有“体育”一词, 1902年从日本传承而来, 而日本则是1873年左右从欧洲引进, 欧洲最早出现体育一词是在法国。法文的“体育” (education physical) 一词出现在1760年间的法国报刊上, 其词义主要是指儿童的身体教育问题。”[1]1762年出版了卢梭的著作《爱弥尔》, “书中使用‘education physical’来论述对爱弥尔的身体教育过程。”[2]后来, 一致使用英文“physical education”一词来表达和标记关于身体教育之意思与涵义, 在欧洲和使用英语的国家中使用。100年后, 日本从欧洲引进“physical education”, 经过不断地演进, 选用“たぃぃく” (体育) ”来表达身体教育 (physical education) 的涵义。由于日本与我国在文字上的共性, 当“physical education”落户中国时, 沿袭了日本的“体之教”、“关于身体的教育”、“身体之教育”、“身体教育”、“身教”、“育体”等词义, 便出现了“体育”一词。从体育一词产生到落户我国, 其涵义就是身体的教育。
(二) 发展于竞技教育之说
我国“从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把体育列入学校教育内容开始, 到1923年把‘体操课’更名为‘体育课’”。[3]算是有了体育课程的雏形, 其后的发展受美国体育思想影响较多。然而, 在当时军阀混战、抗日救国、解放战争的岁月中, 学校体育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但也出现了主张“身体教育”的学者吴蕴瑞、袁敦礼、方万邦等, 并作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 撰写了《体育原理》, 其中的体育是“physical education”, 是身体教育之义。我国体育课程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 向“苏联老大哥”学习, 教育系统全盘“苏化”。将苏联当时的“竞技教育”体系移植到我国, 以“竞技教育”的业务体系来开展体育工作, 主导体育业事的发展。将俄文的身体文化 (физическаякутура) 称为汉语中的体育。”[4]于是将来自日本的体育名词冲刷掉了, 而又忽视了苏联真正的体育 (физическоевоспитание) 。这样一来, 我们从日本引进的体育, 从苏联引进的体育, 以及从美、英等国引进的体育, 各不相同。由此产生了“大体育”、多本质、多功能的体育, 形成了以竞技 (sports) 为主导的“大体育 (sport) ”概念及思维, 致使体育的术语、名词概念混乱。
(三) 改革于运动教育之说
文革后, 百废待兴, 思想上的解放致使学术上的探索与争鸣。林笑峰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 在1979年提出“竞技 (sport) 不是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引发了当时的一场围绕体育本质、体育术语和体育功能等问题的大讨论, 促进了我国体育理论的发展。”[5]在其后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进程中, 基于我国体育术词和名词概念混乱的现状, 不同的立场观点, 各说各的理, 来之有因, 实据不同, 无法统一。但是, “由行政机关组织编写的《体育概论》、《体育理论》乃至《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教材》等数以十计的通用教科书里, 都有一套关于体育概念、术语及其定义的统一说法。”[6]总体上形成了用“体育 (sport) ”作为总概念, 形成总概念之下的属概念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把竞技教育 (sports education) 当成是“学校体育”, 把身体娱乐 (physical recreation) 看成是“社会体育”。在这个大统一的难以自圆其说的体育学科概念体系之下, 形成了用大“体育 (s p or t) ”中的竞技教育业务代替了学校体育的业务, 也形成了“体育即运动”的思维。
二、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艰难
(一) 体育课程理论的贫乏
由于对体育的认识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体育业务的泛化和异化, 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在由“竞技教育”到“运动教育”的体系中发展起来, 很少发展和完善学生身体教育的业务。体育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的研制, 是一种国家意志, 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然而, 面对体育学科自身建设的不完善, 课程专家需要面临许多体育课程教学中客观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深知“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体系不可能“促进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而我国的体育课程理论又非常贫乏, 业界就连“体育是什么”都没有达成共识, 难以进行“名词解释”的情况下, 要进行课程标准的研制, 并对体育课程定性、定位、定目标、定内容。面对学校体育课程的种种问题, 参照国外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 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进行整合, 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 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真正意义上的走进“身体教育”本业。
(二) 混乱概念体系的境遇
在课程标准的实施中, 由于混乱的体育概念体系, 产生了对体育的不同认识, 形成了不同体育价值观, 当各自从自己的立足点、视角、视点来看待课程标准时, 就出现许多的碰撞。有的学者从“竞技教育”的立足点、视角、视点来看体育课程标准, 就会认为“这场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存在一个虚假的立论”, 进而认为“这场体育课程标准改革忽视了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必须以身体练习、运动方式组成教材的基本体系”, 并称新课程是企图“把竞技运动从学校体育中开除出去”[7], 类似观点在此不便一一枚举。
(三) 淡化运动技能的苦衷
对体育课程标准批评最激烈的一点就是“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课程标准及其实施中“淡化运动技能教学”, 并指出“有层次地、有重点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8]客观上, 在课程标准的实施中, “淡化运动技能教学”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这不是课程标准本身的问题, 课程标准没有“淡化技能教学”, 反而进一步强调“身体练习”的重要性。但在课程标准的实践中, 又确实存在“淡化技能教学”问题。主要原因是广大的体育教师没有实施课程标准的业务, 在没有更新体育教学业务的情况下, 用原有“竞技教育”、“运动教育”业务来进行实施“身体教育”的课程标准, 来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教学, 就不知所措, 不知如何上体育课了。将原有培养运动员的“竞技教育”和“运动教育”业务去掉了, 新的发展学生身体教育的业务没有形成, 那当然就“不会上体育课”了, 也就形成了既教不好运动技能, 又不能进行发展学生身体教育的教学, 出现了“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客观现象。
三、形成正确体育思维的途径
人类文明的进步靠人的思维来实现。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9]名词术语概念混乱, 形成了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混乱思维, 出现了认识上的鸿沟。要实施好课程标准, 必须寻找适宜的途径形成正确的体育思维。
(一) 建构学科的概念体系
概念, 是学科创立的起点;概念体系, 是学科发展的主体框架。体育学科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概念体系, 才能形成正确的体育思维, 才能制定完善的课程标准, 进而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 提高教学质量。有什么样的概念及其体系, 就有什么样的学科构建。
1. 概念问题的意识:
关于“体育是什么”问题, 不管是学术问题还是其它方面的原因, 事实上已给体育学科的发展及体育课程的改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体育学科发展的历史原因及现实状态, 对“体育是什么”很难有广泛一致的认知共识, 但从事体育教学业务的人员要有自己的认知结论。如果当事人没有自己对体育的认知结论, 在思想认识模糊、混乱, 以致空白的状态下, 其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实施课程标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大多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是什么”没有自己的认知结论, 也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问题, 甚至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因此, 在建构体育学科概念体系思维和认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的认识主要通过人脑这一重要器官实现的, 但作为人的整个认识过程, 主要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思维作为一种理性认识过程, 只是整个认识活动的一部分。”[10]体育作为一个学科, 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范围, 但概念体系和本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等都很不完善。正是因为体育学科的概念体系很不完善, 造成体育时, 当事人要有体育概念的问题意识, 这是建构和完善体育学科概念体系的基点。
2. 常用的基本概念;
概念的厘清与概念体系的建构, 需要相应的哲学理念为基础。构建体育概念体系需要首先厘清其基本概念。基于我国体育概念混乱的现状, 以笔者之能无力厘清体育的基本概念。只能站在一线教师的实践立场, 从体育教学实践需要出发, 就如何形成正确的体育思维所必须认识和理解的与体育相关的基本概念涵义进行梳理 (见表1) , 同时也为构建体育学科概念体系提供一种思维方式。
3. 体育业务是健身:
体育是发展和完善人类身体的教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是一个过程概念。在对人进行身体教育的体育过程中, 需要顺从人的生命本源, 尊重个体实情, 以满足个体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而自然生命是人体的物质性生命, 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 人的身体是自然生命的存在。身体在先天基因给定的基础上, 需要后天身体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健身活动中, 得到最佳的发展和完善, 成为最好的自己。
健身是从人的身体出发, 又归结于人的身体, 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逻辑起点。在体育的过程中, 其实“体”就是健身, 采用多种健身手段来进行健身活动。健身的手段包括身体运动、营养与卫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 (空气、阳光和水) 、心态的调适等。
(二) 培育正确的体育思维
正确的体育思维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在对体育的概念问题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 并对“体育”、“运动”、“竞技”、“娱乐”、“健身”、“健康”等名词概念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 方可按一定方法和策略来培育正确的体育思维。现以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背景, 从体育的机制机理、体育思维的操作和体育思维的控制等方面, 以具体的实例来分析说明体育思维的培育。
1. 体育的机制机理:
在对体育及其相关概念的涵义有了一定理解, 就有可能进一步揭示体育的机制和机理。体育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 (系统) , 有其机制和机理的客观存在。认清它的机制和机理, 才能明确地理解体育和进行体育思维。
(1) 体育的机制:是指本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体育及其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 都有其形状和作用。整体与部分的形状和作用都有质和量的局限性。基于此, 才会明白体育思维的机制。在体育系统中, 从众多的运动素材中, 选择对于促进人的身体发展和完善有积极作用的身体运动内容, 将竞技和娱乐方法和形式作为手段, 在一定身体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 形成健身的业务, 通过健身过程, 达到促进身体发展和完善, 获取健康的目的。
体育思维例1:从“体育”内容到“竞技”、“娱乐”形式。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提高心肺功能等有氧代谢能力 (体育) 。选择“耐久跑” (运动) 作为身体练习内容, 采用“运动竞赛” (竞技) 、“游戏” (娱乐) 的方法和形式, 并与生活制度、营养卫生、自然力、心态调适等结合进行健身活动, 方可达成目标。
(2) 体育的机理:是指整体中局部的伦次安排合乎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机理。机理的主要含义在于, 体育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都要按照各自的本质和本质联系来确定其上下、左右、前后、长短、大小、薄厚、曲直等的伦次关系。若把部件安错了位置, 失掉了它的本质联系, 就会造成机制失灵, 乃至破坏。在正常的情况下, 系统内应该干净, 没有杂物混杂其中。体育系统中, 内容和手段, 形式与方法, 都要按照促进人的身体发展和完善进行。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是体育的本质, 是最根本的东西, 其中培养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是其本质联系。在实际操作中, 不管何时何地, 体育都不能离开发展和完善身体的本质, 离开了就不是体育了。
体育思维例2:从“体育”整体中各部分主次关系进行思考。在体育教学中, 不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还是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不能为突出“人格品质”或“社会适应”的重要性, 而不顾体育整体中的主次关系, 将体育教学搞得不伦不类, 一定要以“促进身体发展和增进健康”为本。
在手工业作坊的思维方式里, 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词概念是多用途的, 主要是靠人的技艺手法。粗放的一词多用, 产生了体育的多维、多元、多本质之说, 没有意识到体育的机制和机理。系统的机制和机理是科学化的产物。有了体育机制和机理的观点, 就会形成体育的科学思维方式。
2. 体育思维的操作:
本文所说的体育思维, 是对体育千头万绪之事物的认识活动。对体育领域中纷繁的事情有了切实的认识, 才能予以适当的处理。体育既是国家、社会的事, 又是个人工作和生活中的事, 体育事业的领导者、管理者, 以及平民百姓都应该具有正确的体育思维。科学化和现代化体育思维的形成和普及, 要有一个历史过程, 其中含有拨乱反正的情节, 并且有待于国家、社会科教文事业改革开放的进展。要进行体育思维的操作, 需要懂得体育思维的要素、方式和选择。
(1) 体育思维三要素:体育概念、体育机制、体育机理。在体育思维中, 三要素缺一不可, 体育概念是体育思维的基本条件, 加上体育机制和机理在心中, 才能进行知性和理性的思维活动;否则, 不免停滞在从现象到想象的过程中。所以, 体育的概念混乱, 缺乏正确的体育思维, 就无从谈起体育思维操作。
体育思维例3:从“体育思维三要素”进行教学的实际操作。选择“乒乓球”项目作为高中体育教学内容。首先, 从“体育”概念上进行把握, “乒乓球”是一个“运动”项目, 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和“娱乐”性, 对促进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培养人格品质和合作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其次, 从体育的机制和机理来选择“乒乓球”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将“运动”技术、“竞技”战术、“娱乐”规则等组合成教学内容。
(2) 体育思维的方式:本文所说的体育思维方式, 是指使用体育思维工具 (体育语词概念) 对体育素材进行装置, 以形成素材运用时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 对人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工具完备, 装置妥善, 运用得当, 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有效地进行体育思维活动。
体育思维例4:从体育语词的规范到体育教学正确概念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 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概念。首先, 要正确使用规范的体育教学语词。比如, “体育”、“运动”、“竞技”“娱乐”、“健康”、“健身”等。其次, 形成正确的体育课堂教学概念, 让学生明白和清楚体育课堂教学是做什么的, 需要做什么, 自己应该怎么做。
(3) 体育思维的选择:目前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的, 可能是非体育的什么思维方式, 可能是个无固定产品作坊式的思维方式, 以及现代高科技产业式的体育思维方式。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任人选择。有了足够的条件 (体育思维三要素) 才能选用现代高科技产业式的体育思维方式。
体育思维例5:从混乱概念中选择语词一致的概念指导实践。面对体育教学的现实问题, 有多种思维方式可选择。如,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完善的思维、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思维、发展竞技运动水平的思维、进行身体娱乐休闲的思维。
3. 体育的思维控制:
把思维活动控制在一个思维对象的范围之内, 免于茫茫然的思维混乱。对思维控制要有足够力度, 有了足够的力度才有严谨性和科学性。对体育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要在其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在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思维, 这就决定思维所控制的范围, 要严控, 有力度而不涣散。体育的思维控制, 有范围控制、非范围控制, 以及自动控制、非自动控制等。
(1) 思维的范围控制, 属于体育思维的正常控制与合理控制。对体育问题的思维, 要以体育概念为依据, 对竞技娱乐问题的思维要以竞技娱乐概念为依据, 若用竞技娱乐概念去思维体育问题, 这就不是范围控制了。拿竞技说体育, 好比指鹿为马;反之, 拿体育说竞技, 或说其他, 也是指鹿为马。因此, 范围控制可谓概念控制。
体育思维例6:从体育的概念来思考和判断体育教学的问题。有效实施课程标准,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体育教学的问题, 以体育的概念为依据。体育是以促进身体发展和完善为目的, 竞技是以获得名次和物质利益为目的, 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因此, 不能拿N BA中姚明的事例来诠释体育教学, 也不能拿体育教学中事例来对比奥运会中的刘翔现象。
(2) 思维非范围控制, 是指非体育概念范围的, 不合理的体育非范围控制。非范围控制和非竞技娱乐范围控制的现象普遍存在, 而所有的非范围控制, 都是由于对体育概念和对竞技、运动、娱乐等概念不清而产生的异化和泛化。非体育和非竞技运动范围控制的力度越大, 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破坏作用越强。其要害在于违背体育的和竞技运动的本质联系 (规律) 。
体育思维例7:从体育概念的范围来分析体育教学中的现象。不是体育的事就不能用来说明身体教育的问题。刘翔是竞技娱乐名星, 其必须在非常优秀且特殊的先天条件基础上, 经科学的训练才能达到如此高的竞技成就。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 用刘翔事例来作教学内容处理, 就是非体育概念范围控制。竞技娱乐的事是体育控制不了的范畴。
(3) 思维的自动控制, 是指体育思维本来就具有的控制。就像本着马的概念去思维马的问题, 这当然不会扯到马头上是不是长鹿角的问题上去。可是, 类似讲究马头是否长鹿角而不知体育思维自控, 以及不知竞技娱乐思维自控的现象却不少。
体育思维例8:从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思考体育的本质。在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中, 有的教师将麻将下棋作为内容;有的教师只顾竞技运动方面的尖子学生, 而不顾广大学生的身体教育;有的教师在教多数学生难以把握的“背越式跳高”、“跨栏跑”等技术。
(4) 思维非自动控制。体育思维的非自动控制, 指的是非体育思维来控制体育思维。非自控而他控, 这好比强权霸道, 强制体育事物必须像非体育事物那样办不可。
体育思维例9:从体育的本质出发分析判断体育教学的问题。将各种运动竞赛成绩作为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并形成小学以“带运动队”出成绩, 初中以“中考体育”出成绩, 高中以“体育专业高考”出成绩的主要途径。出现了许多“造假年龄”、“请人代考”、“用钱买分数”、“使用兴奋剂”的不良现象。这是用竞技思维来控制体育教学的不良后果。
体育与竞技、娱乐的思维失控问题非常严重, 像阔谈宇宙那样漫无边际, 太大, 太多, 无所不包, 如果不讲究各种控制就无法收敛。体育思维控制应该动用理智, 不应该用强权行霸道, 不应该侵害邻里。强权霸道侵害邻里必然会遭到反控制, 非理智控制既害人又害己。
(三) 研制教学的质量标准
形成正确体育思维的第三条途径, 是研制教学质量标准。研制“课程标准”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可以放到研制教学质量标准来解决。再者“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与“课程标准”制定不同, 要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由使用方 (主要指一线教师) 、学术团体、行政部门所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研制。在此, 有必要对“课程标准”与“教学质量标准”关系作一点必要的说明。
首先, 体育教学质量标准是国家与社会对学生在经历一定体育学习阶段后所能达到的能力和水平的期望。课程标准规定了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相应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我国目前已经有了课程标准, 但还没有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因此, 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建立质量标准。在体育教学质量总体中, 有“课程标准”、“质量标准”、“评价标准”。其中, “课程标准”规定“质量标准”的内容, “质量标准”规定“评价标准”的表现程度, 由“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质量标准”规定的表现程度而形成“评价标准”, 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
其次, 体育教学质量标准要成为课程标准的有益补充。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 用课程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过程, 用教学质量标准来规范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 通过“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来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笑峰.健身教育论[M].辽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9) :106-108.
[2]卢梭.爱弥尔——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 :17-22.
[3]杨文轩.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考[J].体育学刊, 2011 (5) :1-3.
[4]林笑峰.对中国体育问题的辨析[J].体育学刊, 1999 (5) :1-5.
[5]陈琦.林笑峰体育思想评述[J].体育学刊, 2011 (6) :1-5.
[6]张洪潭.体育概念研究进展[J].体育与科学, 2011 (3) :11-19.
[7]段健芝等.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路向思考——卢元镇教授访谈录[J].体育学刊, 2007 (8) :1-4.
[8]毛振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正确对待运动技能教学——对“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质疑[J], 中国学校体育, 2004 (3) :8-9.
[9]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6) :1290.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117—001
心理学告诉我们,价值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是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实现的。个体的态度取决于这一对象的价值。当个体认为它有价值时,就会持有肯定态度;认为没有价值时,就会采取否定态度;介乎二者之间采取中性态度。价值观决定着人们行为的取向,但它对行为的作用是间接的,它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时代的宠儿,社会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今天金融危机肆虐,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端正就业态度,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找工作,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在各种主观因素中,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价值观因素都是首要因素。大学生去找工作。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找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找这样的工作而不找那样的工作,这就是价值观的导向在起作用。换句话说,大学生在自己的行为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大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成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到工作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方方面面都称心如意的工作。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只是竞争的日益加剧,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令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难以适应。有的学历偏高,恃才自傲,不是埋怨工作琐碎,就是嫌弃工资太低,工作中不是尽职尽责,而是怨声载道,结果时间不长就被炒鱿鱼;有的工作地点偏僻,城市来的大学生更多的是缺乏吃苦精神,而农村来的大学生更多的是迫切地要脱离贫困地区,永远不打算再回去。结果这些大学生郁郁不得志,只能看着同学从打工仔变成了老板,从农村回到了城市,而自己还在为一家老小的口粮奔波。其实社会给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发展机会,要想在竞争中把握机会,大学生必须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并且找到工作后,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爱岗敬业。努力发挥聪明才能,而且还要有勇于拼搏,有不怕失败的奋斗精神,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很强的竞争意识、改革意识和协作意识。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制度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分配制度由按劳分配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另外各种文化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经济全球化,西方社会的糟粕伴随着精华一起涌入中国,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一直处于分化与整台、动荡与生成的过程之中。这其中既有积极向上、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又有被动安逸、平稳满足、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绝不能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必须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可是。近几年,有一些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不是忙着就业,而是现身婚介所,刊登征婚广告,甚至建立个人征婚网站,期盼通过婚姻找到一个好出路。在报端也常见富豪登广告征婚,应征女大学生响应如云之类的事件,尽管富豪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甚至无视应征者尊严,但都挡不住女大学生嫁人豪门的热情。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学风就女大学生婚恋观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广州主要高校的1500名学生。调查报告称,由于近几年就业压力骤增,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更为现实,不少人想借助婚姻谋出路。这是因为某些接受了大学教育的女性,迫切希望成功。希望脱离贫困,但價值观却越来越扭曲了,虚荣心和功利心取代了平和的就业心。对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凌驾于道德准则之上。好在选择“征婚找出路”的只是少数,功利的价值观还只是少数人的价值观,多数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特殊的憧憬.随着我们一点点长大,随着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我们思想的领域也变得愈加宽广,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何谓人生价值观? 在我看来,就是依据事物的价值大小决定取舍的心理和态度。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
人身价值”问题应该是价值观的中心问题,也是人生观的中心问题。胡适先生曾说:“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你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区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活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胡适先生所倡导的“赋予生命以意义”当是我们应持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潮、各种观念激烈碰撞,人们的思想情绪都比较浮藻,有些人甚至价值观迷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教师确立正确的的人生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自身完善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做好工作,不迷失自己的前提。
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人生的千差万别主要是门类繁多的价值观导致的,耶稣和佛陀的价值观成就了他们神佛的品质,希特勒的价值观成就了他魔鬼的品质,有人从政,有人经商,有人当牧师法师,有人成了大盗窃贼,这主要是他们不同的价值观成就的。
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根源在于相互之间拥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不同的人在一起,必然会有矛盾和冲突,必然有争吵和争斗,其关系必然不和谐。唯有人生价值观相同的人之间才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其关系才能和谐。所谓精神和心灵上的同频共振,主要体现在各自抱有相同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一种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追求,许多人一辈子匆忙奔波最后一事无成,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或者说他们的价值观是混乱的,不确定的,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也不清楚人生的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他们在随大流,东风大了跟东风,西风强了随西风,忙了一辈子,也没忙出一个所以然来。
没有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没有价值观的人生是迷茫的,人生的苦恼和不幸主要的在于没有人生的方向和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来自对宇宙时空和生命的正确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生命观。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呢?
在新的时期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的顺利飞天等。现在我国正在向着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因此,我们应该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理想就像人生的航标,它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并给予我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因此,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不能满足于当前的一点点成就,要有远大的目标,努力为实现共产党*而奋斗。
在人际交往中,要有乐于助人和奉献的精神。这样,人与人之间就是和睦友好的关系,而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一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真正深刻领会党的思想内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一份力、尽一分心。而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应该在享有党员的权利的同时,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履行党员的义务,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uexila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适应了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人们对精神旗帜追求的需要。因为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我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正处在深刻变革的时代。
一方面,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与之相适应,人们在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上,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的同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既积极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现代文明,同时也面临着形形色色与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相悖的思想观念的侵蚀,尤其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团结人民、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的精神纽带。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目标,这就需要人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认同。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凸现了诸多矛盾,特别是利益多样化而引起的各种利益冲突。这就需要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进行调控和处理,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提供社会和谐稳定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观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思想观念对话交流、有利于先进文化引领整合的机制,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开人们的思想困惑,化解人们的思想矛盾,最大限度的增强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齐心协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能否构建起科学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完善、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确立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确立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认同,确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确立对民族价值的认同,确立对吸纳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认同,就能为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提供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规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目标任务,反映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势。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激烈碰撞、文化深刻交融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只有构建起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面对这样一个多元、多样、多变的世界,面对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交锋,我们迫切需要一面凝聚人心、强基固本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和需要。它是我们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的,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应注意输送正确的价值观
“你追求加内特、詹姆斯、科比……你不学习,连一张季前赛门票都买不起。”“你追求金泰熙、全智贤、金秀贤……你不学习,全家搞一顿炸鸡啤酒你都要考虑考虑。”“没资本还不学习!没背景还不学习!长得不帅还不学习!智商不够还不学习!”日前,江苏无锡市堰桥中学一位姓许的副校长在学校升旗仪式上的一段演讲震惊了学生,也震惊了不少网友,众人直呼“励志”。(4月18日 《现代快报》)
【点评】接地气、贴近学生实际、语言通俗、让学生易于接受等,无疑是这位副校长的演讲值得肯定的地方,比起那些沉闷的说教,这样的演讲方式值得学习和关注。但对学生进行演讲,应注意输送正确的价值观,该演讲中出现的“没资本”“没背景”“长得不帅”等词汇,显然与社会倡导的正确价值观相左,因此还是谨慎使用为好。
老师应成为学生最乐于
求教的对象
“作业神器”“作业帮”“快作业”“作业宝”“魔方格”……近期一种新的手机应用软件风靡校园,被学生们称为“解题神器”。只要将作业试题上传到“解题神器”,几分钟后就有“老师”“学霸”给你答案,帮你“完成作业”。记者调查了解到,“解题神器”以解答中小学各科题目为目标,将许多题型收纳其中,解题最快速度可以达到“秒回”。不少学生表示“解题神器”纯粹为了抄抄答案,完成作业。有老师与家长对此表示担忧。(4月28日 北青网)
【点评】俗话说:“刀无错,错在人。”商家开发某些帮助学生解题的软件本无可指责,懒动脑筋的学生借此抄作业也不是商家可控制的,为此家长和老师都应做好监督引导。此外,老师更应积极拓宽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学生积极向老师求教,让老师成为学生最乐于求教的对象。
母亲“包山教育”
折射学校自然教育缺失
孩子的教育永远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各出奇招,想尽办法。在“妈妈网”上,有个叫“甜妈”的网友很火,网上熟悉她的人都喊她“疯妈”。因其女儿要写作文《桃花》,但不知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她认为“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上个月索性在重庆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4月24日 《重庆晚报》)
【点评】该事件折射了学校自然教育缺失,致使学生不识桃花为何物。但像这位妈妈那样“包山教育”的做法,显然又不是人人可学,为此,学校应积极创设有利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多亲近自然、认识自然。
“亲猪教育”不值得大肆推广
3月10日,湖北咸宁市实验小学德育副校长洪耀明当着全校师生许下诺言: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门口这条路上不乱扔垃圾,见到乱扔垃圾行为能及时制止,使这条路的卫生状况得到改观,我就在一个月后的升旗仪式上当众亲吻一头小猪。1个多月过去了,校园外的巷子真的变了样:没有一片垃圾,非常整洁。4月27日,洪耀明让人把一头小猪送到学校,第二天上午的升旗仪式上,他当着4 000余名师生的面亲了这头小猪,兑现了一个月前的承诺。(4月29日 《楚天都市报》)
【点评】不管别人如何质疑,洪耀明副校长的做法确实换来了成效,学生们不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他的付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出奇制胜”的做法,仍不能取代讲道理、重养成等常规教育方式。教师动辄“打赌”,将会极大弱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因此,“亲猪教育”只能算个例,不值得大肆推广。
学生作文现“找荤吃”应做好疏导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小学生作文,作文题目是《文章出轨》,作文中出现了“小三”“找荤吃”等敏感词汇。有网友瞠目结舌地问:“这孩子懂这些词的意思吗?”记者联系到了知情人,原来该篇作文的作者是江苏邳州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据其家长反映称,孩子平时比较喜欢上网,尤其是喜欢浏览娱乐新闻,“没有办法,现在的孩子太早熟了”。(4月19日 《扬子晚报》)
在日前召开的我市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动员会上,张高丽同志强调:“要使每个党员、干部思想更成熟、党性更坚强、品德更高尚、作风更扎实”。这是我市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的目标,也是对全市所有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那么党员干部如何从自身出发,切实做到思想纯洁、作风纯洁呢?笔者认为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正确的世界观具有价值导向、动机激发等作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党员干部的为政之本。近些年,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负面的言论流入国内,导致个别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出现了注重个人主义、忽视集体主义,注重实惠、忽视理想,注重索取、忽视奉献,注重享受、忽视奋斗的倾向。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强政治上的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经常思考和解决好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问题,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地为党和人民干干净净地工作。
二是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做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正确的事业观是人们想事业、干事业、推动事业发展的理想支持、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首先,要坚持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1-
性的试金石,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认认真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为人民服务的本职工作。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官。最后,要正确看待政绩。坚决反对短期行为、表面文章和“形象工程”,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廉洁奉公,真正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能够参加这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学习,我感到很荣幸。通过学习,对我的触动很大,尤其是听到了那么多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鲜活的事迹后,使我更加坚定了对我们党的信仰。这些事迹,激励着我,鞭策着我,鼓舞着我,使我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找到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昨天的党课中,校学工部寇部长以精彩的报告使我领悟到党章对于一名***员的重要作用,明白了做一名党员的要求,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同时寇部长也用我们身边的事例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同志曾经说过 “坚持党的优良的传统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党是一个执政党。……但是,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因此,我们***员都要服务于人民,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完成党赋予我们的使命。
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人,我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以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的党员意识呢?通过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形成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干扰。
第二,作为新形势下国家政策下的第一代公费师范生,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人们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我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业余时间里积极提高自己的课余修养。我相信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在将来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其次,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教育。
第三 作为一名积极向党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我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担任了历史文化学院2007级03班的班长,并和其他班委成员组织了多次增加班级凝聚力和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的活动。虽然有点成绩,但是我认为还是不够,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的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想结合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谈一点。在革命战争年代,***员始终是冲锋在前,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奉献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作为和平时期的一员,虽然不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但是在保持先进性的同时,还应该体现这个时代所赋予我们的新要求。无论是党员还是入党积极分子都应发扬勤于思索,敢于实践,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要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无限。
此致
敬礼!
[关键词]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从政道德
[中图分类号] F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5-0031-02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应该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勤政廉洁”的20字要求。践行这个要求,真心“服务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我们党员干部要弘扬敢争“领头雁”、敢做“急先锋”、敢啃“硬骨头”、敢为“拓荒牛”、敢治“太平官”的精神。
一、敢争“领头雁”,就是要保持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争一流。如今,如果我们因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沾沾自喜、自我满足;凡事求稳,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创新的冲劲和求突破的锐气。党员干部应该看到,无论是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根据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都需要我们目标盯着“一流”,抛开既有的思维定势,抢抓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心无旁骛谋发展。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勇于创新、敢争“领头雁”,跳出习以为常的思维框框,从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从静态直观思维转向动态变革思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忘我奉献的精神面对事业。这个不能靠“上级指示”,更不能抱着坐收渔利的心理,寄希望于“让别人先动”、“看人家怎样做的”,一味被动等待,紧守着老一套,就会坐失良机、固步自封,谈何改革攻坚、谈何引领创新?
党员干部必须主动作为、自觉而为,敢为天下先,敢于负责任,敢于担风险,只要对改革发展和人民福祉有利的事,都要抢着去干。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有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勇气,有以大局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的觉悟,有敢闯敢试、主动改革的魄力。
二、敢做“急先锋”,就是要保持抓铁有痕的执行力
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也要有建功须有我担当责任的气概,对待政绩要提升“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境界。凡是党委政府决定的,都要变成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始终牢记,靠实干立身,凭实绩进步,以想干凝聚力量,以敢干展示气魄,以会干增强本领。
“急先锋”的价值就在于提升执行力。执行力往往体现在较真碰硬、不怕得罪人。如拆违拆到党员干部家里,还敢不敢拆下去?党员干部要回答:“公字头”立起来,违法建筑倒下去。如有企业想钻政策的空子甚至明显的违规,有人打招呼,还敢不敢严格执行?党员干部要回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来的问题,如何向群众兑现承诺?党员干部要回答:要将整改措施具体化,以准、狠、韧的劲头,一项一项抓,一件一件改,不达目的不罢休,不等不拖。我们要形成干部执行力理性和畅通的监督渠道与氛围。
三、敢啃“硬骨头”,就是要保持不畏艰险的昂扬斗志
面对兰考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经济社会现状,焦裕禄斩钉截铁地说:“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这种面对困难与挑战而自然流露的坚定决心,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弘扬。在新形势下,对基层党员干部来说,依然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群租成灾,治安问题突出;应拆未拆房多,私拉电线等安全隐患严重;一些企业安全意识不强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新兴产业少、高污染企业清拆任务重,转型升级的压力极大;导入人口多、调控难度大,乱设摊、乱招贴、乱倾倒和居改非等城市管理顽症依然较多,市容市貌改善难等等。面对这些“硬骨头”,需要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只要为民的情怀不游移,困难再多也不畏惧,“骨头”再硬也要啃下来,苦干实干就没有翻不过去的高山。“硬骨头”凸显一个“难”字,唯其难,更要只争朝夕、锐意进取。步子不快、动力不足,就将难以闯过激流险滩,不进则退。衡量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和能力水平,敢不敢啃“硬骨头”是重要标尺。在改革发展的征程上到底是知难而上,还是躲躲闪闪,专挑容易的、好出政绩的事干,干部形象如何显而易见。人生最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组织将自己安排在一定的岗位上,承载着群众殷切的期盼,党员干部理当用攻坚克难的勇气、深入实干的作风成就一段光辉岁月,把辛劳刻在年轮上,把承诺落在行动上,才能交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答卷。
四、敢为“拓荒牛”,就是要保持坚韧不拔的道德意志
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行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坚韧不拔、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是基层干部形象的生动写照。“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从来都是改革发展的大敌。
“拓荒牛”精神就是坚守于默默无闻的耕耘和付出。在新形势下,产业的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居民文明程度的提升还长路漫漫;民生领域服务型的社会组织培育还尚需时日;市容市貌亟需形成综合性管理体系,这些都需要保持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打基础,需要只争朝夕的劲头,更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积小胜为大胜,图近功至恒远。“拓荒牛”精神,就是面对困难险阻保持一以贯之、矢志不渝、永不退缩的意志品格,保持孜孜以求、勇往直前、不畏辛劳的道德操守,保持和发扬吃苦耐劳、负重奋进的精神。
五、敢治“太平官”,就是要保持公平正义的从政环境
有抱负、敢担当,在其位、谋其政,这是最起码的为政之德。不过,在现实社会中,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心思不在工作上,有的丧失工作激情,得过且过,草率敷衍,消极懈怠,满足于交差;有的放松自我要求,公事松松垮垮、私事急急忙忙,拖拖沓沓,不思作为;有的与老板交往过密,想着法子为老板在政策上“打擦边球”;有的疏于学习提升,自我标准降低,把许多时间放在搓麻将等低层次的感官享乐上;有的对不良现象安之若素,测评人人打优秀,访谈人人说好话,将这种“选择性失明”当作为人“大气”,一心想当“太平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古人云“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太平官”的根子就在私心过重,倘若“藏着小九九用权,捂着乌纱帽做官”,怎么可能践行党的宗旨?有公心者方为公仆,治“太平官”是对大部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干部的肯定,也是营造风清气正、公平正义之从政环境的需要。治“太平官”正是为了返璞归真、固本培元。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以“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时时自省,方能不负组织的培养、百姓的期望。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当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形势迫人、时不我待,更需要党员干部奋发进取、闯关夺隘。没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进取精神,没有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敬业奉献,没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勇毅笃行,怎能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也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要按照严于“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敢字当头、干字在前,敢于负责、敢为人先,就能穿越激流险滩、抵达胜利的彼岸。
总之,敢争“领头雁”是内在动力,敢做“急先锋”是客观需要,敢啃“硬骨头”是群众期盼,敢为“拓荒牛”是毅力展现,敢治“太平官”是从政底线。
作者系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镇长
【大学生思想汇报:共产党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推荐阅读:
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06-05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大学生11-22
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800字11-10
优秀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12-07
大学生党员思想小结09-08
大学生大四发展党员思想汇报范文12-10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07-05
大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05-23
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个人总结和感悟12-07
推送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模范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