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精选8篇)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篇1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科学构想,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主线和根本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客观现状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说,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淡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一)价值追求的个体化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个人努力、个人拼搏、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追求自我实现、实现自我价值等思想观念较以前更为浓厚、强烈。他们崇尚自立,追求独立的人格,在价值问题上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和自我选择,而不愿意处于依附地位,不愿意充当顺从的角色。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当前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得到了弘扬,开拓进取、相互竞争成为大学生所欣赏的生活态度。与此相联系,当代大学生以自我实现为主要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标准,向往自己才能的充分发挥,希望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和有所成就。主体化走向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从依附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从退避走向进取,从自我压抑走向自我表现。

(二)价值标准的功利化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意识大大增强,“君子言利”已成为校园较普遍的现象。许多大学生认为,现代社会既要讲义,更要讲利,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因此做出贡献得到报酬,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合法。他们片面的把市场经济理解为物质利益的追求,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割开来,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即将其所追求的目标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能否有利于个人的前途发展作为价值评价标准。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大学生把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而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缺乏感情和理性上的认同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发展到“多贡献、少索取”,再演变为“多贡献、多索取”。甚至有少数大学生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作为人生信条。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

(三)价值选择的矛盾化

[1]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此,便造成了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当代大学生的观念意识与实际行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一致性的现象比较明显。他们大多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具备的新的价值观念,但同时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又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追随。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真善美的道德知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期待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但自身又不愿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有成就事业的愿望,而又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大学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真正要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大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以各种借口拒绝参加。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多元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既有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衍生的各种消极因素以及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尤其是西方某些不良思潮的冲击,又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机制、途径、方法和动力系统等方面的影响。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高效的经济运行方式,具有资源调节、利益刺激、市场导向和奖优罚劣的四大功能,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在这种新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旧的价值体系不适应现实的某些方面明显暴露出来,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相应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正在构建之中。加上制度、管理、法制、教育跟不上,使得一些社会规范形同虚设、伦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评价标准出现混乱,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严重扭曲。同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经济至上的观念降低了人们的政治观念,青年人政治信仰呈现出淡化的趋势,注重物质经济利益,政治热情和政治参与意识日益淡化;推崇个性和个人价值,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日益淡化,存在着一种忽视精神力量的庸俗的、低级的物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另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就业机制使当代大学生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制定政策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和不满情绪。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对国家意识、价值观念认同感的日益弱化。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消减了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侵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动力,导致虚无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的产生。此外,“市场是利用利益机制提供激励动力,运用货币职能促进经济运行,这必然会强化人们的利益观念,其负面影响会泛化金钱的功能,诱发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3]

(二)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纷纷传入中国,对当代大学生的传统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消极的西方思潮曾一度在高校学生中传播,甚至成为时尚,致使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在文化及价值选择和追求上产生困惑和犹豫,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西方某种落后的或腐朽的文化观念产生认同,而排斥民族的优秀 文化,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倾向的出现。少数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逐渐淡化,热衷于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淡漠本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热衷于以西方好莱坞、迪斯尼、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代表的大众消费文化,崇尚西方的价值标准和社会文化,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这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和民族精神面临重大挑战。此外,以西方伦理中的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极大的刺激了我国的青年大学生。不少学生一味强调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追求独立的自我,要求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独立思考,自我选择,要求独立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设计人生道路,出现了政治观念淡化,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主体自我化的倾向,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个人主义。

(三)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上,既强调个人奋斗,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化是分不开的。一方面,现在大学生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多为独生子女,面对的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在当代,独生子女因其“独”,在家中是“小皇帝”,是父母唯一希望的寄托着,因而也就抬高了独生子女在家中的身份和地位,进而强化了为人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于是,所有父母都想使自己的子女都成为有用之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导致对子女的爱缺少理智,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万般迁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还隔断孩子同周围环境的接触,孩子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父母的这种过分疼爱,对孩子的大包大揽,从而使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替代活动中,最终丧失了自我,养成很大的依赖性,导致个性孤独,不和群,尤其是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他们阅历单纯,挫折承受力差,当发现思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价值观容易动摇。此外,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宠爱,使他们习惯接受他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去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兄弟姐妹的相互谦让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不能体会到对集体的责任,这样使部分大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主义较强,只为自己不为他人,把满足自己作为唯一的目的,从而导致这些人集体主义的淡化。

三、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新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野中,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根本动力,既决定着大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又决定着大学生勤奋学习以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证,也是新时代的内在根本要求。

(一)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课主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高校必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资源和优势,认真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一是要从德育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把思想政治课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来落实。二是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学校组织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上不定期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进行教 学研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三是定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与形势政策的考核评估,对教学成果及时评价,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真落实“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确保思想政治课在人才培育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全方位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又要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知识教育与理论灌输职能历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鲜明特点和传统优势,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而社会主义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当前国情的理论灌输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认同基础和现实依据。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内容上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方针,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概念,也是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概念。”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进而树立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价值目标。再次,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要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最后,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等院校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使大学生理性应对新时期的形势和挑战,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要贴近大学教育的精神诉求,要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一方面,“大学教育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教育,更是一种精神塑造。”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培育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说服力,也更能够使大学生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基本价值。” [8]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代表着一个民族群体的性格特征、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思想品格,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精华。” [9]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既是激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发展壮大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的积淀。因此,“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该成为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其历史及发展的大河中留下了博大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伦理价值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

[10]

[7]

[6]

[5]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11]当代中国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塑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要大力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离开了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继承,民族精神的重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深刻的了解,就难以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12]还要充分认识积极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发展中华创造的一切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也包括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中合理的成分,是我们文明的内在要求。江泽民指出:“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文化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13]只有教育大学生善于吸收外国的先进文明,才能真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情教育也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国情教育是增强民族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没有对国情清醒的认识就不可能有深沉的民族责任感,就不可能找到报国之路。只有始终将爱国主义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国情教育,引导他们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倡导注重整体利益,始终把国家、民族的进步,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将自己的职责准确定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做贡献。

(三)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大的、抽象的、理论化的观点转化为青少年切实需要、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这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的成长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青少年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因此,“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理论的教育,它根本上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养成的教育。” [14]“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 [1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接轨,充分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以此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实践出真知。“一切正确的认识的最终来源都是实践。比之于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16]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于课堂教学,显得空洞乏力,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而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克服这一缺陷的重要形式。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接触到的就是具体的实物,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不论是社会调查、还是公益活动,也不管是勤工助学、还是科技推广,大学生都能得到亲身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生动、具体的,是他们在课堂上、书本上所无法得到的。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会使大学生有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悟。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有机会进入社会各阶层,了解时代新信息。应该说,社会实践既对大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引导,也有负面的砥砺冲刷,这种正反两方面的思想教育都是直接的、生动的、不可回避的,是对学校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尽可能通过自身的角色体验、情境体验,让他们成为社会化成长中的主动者;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知晓乡情、国情、世情,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建立在现实之上,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端正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增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的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朴素以及勤俭节约的意识,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心灵的精华、思想的熏陶、认识的升华、觉悟的提升。因此,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和教育,提升精神境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准确定位自己,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观念,借鉴了近现代社会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蕴含着几千年人类文明曲折发展历史的精华积淀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理,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是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高校应当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课主阵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心田,使大学生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贡献。参考文献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篇2

一、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不良思想动态

近年来, 随着社会诸多因素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的不断冲击, 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甚是堪忧, 表现出一系列不良状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热情;忽略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每天虚度时光;觉得什么都无所谓。还有部分大学生公然践踏校园文明;更有甚者思想信念不纯正、政治信仰是不坚定, 缺少社会主义责任感。

二、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也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的学习使大学生可以更快地树立崇高的理想, 也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树立更加坚定的信念。此外,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够引导他们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断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为己任,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传承。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和开拓者,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随着他们的发展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内涵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3.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完整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清楚说明,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其整个价值系统中居于统帅地位, 规范引导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和言行举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大学生前行的动力, 是他们一路披荆斩棘的利器。

三、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营造文化氛围。高校应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教育文化活动, 加大精神文明校园建设力度。首先, 组织师生参与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艺、体育、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出自己的真正体会和对自身的影响,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 还可以邀请一些杰出人士与大学生进行零距离现场交流互动, 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

2.加大宣传力度。高校应该利用好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 形成正确的舆论效应,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精髓传播到社会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应该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倡议广大学生从自身所起,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为校园文明“添砖加瓦”, 努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践行和文明校园建设。

3.强化师资队伍。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高校应从教育者入手,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要用优秀教师的行为准则、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正面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努力形成与之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教师可通过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内化为自身文化素质, 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讲解与传播。

4.理论付诸实践。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 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 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和理解。同时还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前高校利用寒暑假开展的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226-01

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研究,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建立长效机制。而要想明确提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就要以社会环境为基础、营造健康社会氛围,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阵地、开拓课堂教学途径,以校园文化传承为载体、创造良好培育氛围,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增强个体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以社会环境为依托,营造健康社会氛围

“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只有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氛围中,才能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全社会都有责任加强道德价值观的建设,对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的价值体系方面进行重塑,使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这些基本概念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全社会都要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良好的大环境,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新闻、出版、文艺等领域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和谐主旋律,以正面的宣传报道为主,树立正面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教育的典型示范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和健康的精神食粮;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诸如:各类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等,要经常向大学生免费开放,这是大学生可以获得爱国主义熏陶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价值观既要强调本民族特点,也要有选择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同时还要敢于介绍西方的价值观,积极引导大学生去进行比较和鉴别,从而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并理解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的价值观念。

2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阵地,开拓课堂教学途径

课堂是老师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大背景结合起来,从新的理论视角和新的理论框架深刻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使学生得到科学的、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教育。

其次,要重视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幻灯片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知识的传授更加形象化,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最后,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往往仅依靠老师的灌输,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这就容易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要将纯粹的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在寻求答案中自我教育。

3 以校园文化传承为载体,创造良好培育氛围

先进的校园文化是高校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注意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要与自身传统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要在高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各种校园文化当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规范师生的思想和言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扎根于心。加大校园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多种媒体,采取讲座、报告会等多种方式、集中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师生能够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在校园中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

4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增强个体的责任意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磨炼意志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高校要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其中。大学生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时,能够深入了社会、了解了社会的真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比在课堂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更加直接、有效。同时,在社会上进行实践,能使大学生更加准确地找准个人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感受到时代的魅力和召唤,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成长为出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建立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明辨是非、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所普遍认同和接受,并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践行,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焦翠丽.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世界教育信息,2008(10): 76-79.

[2]王婷婷.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59-61.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篇4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释义

1.相关概念

价值观是人们把握价值关系的特殊观念系统,是人们认识和处理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价值观不是一般的观念,而是关于是非曲直的观念。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有了是非曲直的观念,人类才能分辨真假善恶,才能懂得耻辱和光荣,也才有了对于美好的追求和对邪恶的憎恶。核心价值观是特定价值观的核心部分,是人们基于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高价值判断标准。

军人核心价值观反观了军人自身存在的意义、价值追求的理解和把握,是军队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核心价值观。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特指人民军队眼下、当代而非过去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导向,是我军官兵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包含内容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包括“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以我军的性质为逻辑起点,“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三句话,分别与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的性质相对应。“忠诚于党”是对革命军人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因而它是核心价值观的“魂”;“热爱人民”是践行我军根本宗旨的思想和情感基础,因而它是核心价值观的“根”;“报效国家”是革命军人的最高行为准则,因而它是核心价值观的“本”;“献身使命”是当代革命军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因而是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崇尚荣誉”是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追求的动力和重要评价尺度,因而是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构成了结构严密的逻辑体系,反映了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和官兵价值追求的统一。因此,把五个方面的内容统一起来,把军人价值与军队价值统一起来,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至关重要。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宝贵启示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军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前提条件,对规范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认为,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忠诚于党”具有先决性意义。因此,深刻理解“忠诚于党”的内涵及相关外延十分重要。

忠诚于党,就要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既标明党所应起的作用,又标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可靠的群众基础。这样表述,还充分并简要地说明了保持党的性质的极端重要意义。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党的性质与人民军队的性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也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着理论基础与政治基础。

忠诚于党,就要深刻认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这一宗旨,就明确规定了党领导下的我军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也就决定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二句话,即热爱人民,并进而决定后三句话,即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我们党的性质与军队的性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我们党和人民军队这一性质,决定了军队必须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

忠诚于党,就要深刻认识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军队忠诚于党,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听党指挥。

忠诚于党,就要深刻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不同时期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就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毫无疑问,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遇到严峻的新挑战,我们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爱军精武,爱岗敬业,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忠诚于党,就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党、国家、军队和军人的荣誉,与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地划清界限。西方敌对势力要搞垮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会攻击这个国家的执政党。这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我们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不忘党恩,热爱党、忠于党。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的必然要求。

二、倡导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1.重视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塑是世界各国军队的普遍做法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世界很多国家的军队精神教育的流行趋势和做法。美军历来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灌输,各军兵种和院校都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如陆军把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忠诚、职责、尊敬、奉献、荣誉、正直、勇敢”七个方面;俄军强调“认真履行军人的天职,勇敢地捍卫俄罗斯的自由、独立和宪法制度、保卫人民和祖国”;法军强调“纪律、忠诚、献身”;印军倡导“克制、自尊、守纪、集体精神”;英军为培养官兵“效忠国家”的价值观念,在新兵训练中就反复灌输“殉身报国”的思想。环顾四宇,可以说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塑,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2.是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缔造了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荣历史

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为我军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力倡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革命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我军“始终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江泽民同志要求我军做到“打得赢、不变质”,强调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军魂,倡导开展“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艰苦奋斗和尊干爱兵”教育……

总之,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兴军之本和强军之道。一切有远见有作为的军事思想家都十分注重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问题。一切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无不洋溢着一股建立在特定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猎猎雄风。

3.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履行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党中央、中央军委纵览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历史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明确提出:必须把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三、如何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1.政治教育培养

人的理性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使人明辨是非善恶,懂得道理,知道理应如何行动。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使我军官兵克服各种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包括得失观、荣辱观、生死观等在内的正确人生价值观。

教育培养必然是侧重于理智层面的教育引导。即把科学正确的道理、思想、观念和精神贯注输送于官兵的头脑之中,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其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使他们真正懂得为何参军、为谁参军以及怎样才算是合格的军人。教育引导的实质就是用科学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官兵的头脑,并将它们转化为官兵强大的精神力量。

2.文化宣传渗透

军营文化是一种精神产品,表现出部队官兵对军营生活的态度和评价,其鲜明的政治性影响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思想变化;同时,它又是传播思想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诱导作用,常常可以起到其他宣传形式难以起到的效果。因而具有传播思想、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功效。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篇5

发表时间:2009-3-15

返回

侯树栋

在不久前召开的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郑重提出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军队进一步深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坚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在我军官兵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基础和支配地位,是我军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革命军人所持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价值观念体系的类别来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体系实质上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社会中对社会思潮起着引领和统摄作用的主导价值理论系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是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有机统一的整体,包含着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军事价值观等丰富内容。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先进军事文化的灵魂,是当代军事价值观的精髓,毋庸置疑,应当归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来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胡主席提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每个方面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紧密相连。比如,忠诚于党,不仅意味着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意味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又如,报效国家,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涵的价值理念来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单从核心价值观念这个层次来看,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至少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同富裕、人民民主、公平正义、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和谐、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明荣知耻等核心价值理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价值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忠诚于党与诚实守信,热爱人民与服务人民,报效国家与热爱祖国,献身使命与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崇尚荣誉与明荣知耻等,都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广大官兵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

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确立和大力弘扬,反过来又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它在军营中的培育和弘扬,必然会影响到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作内涵意义上的横向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它们质的同一性,同时也能发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往往鲜明地凸显和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先进性。比如,忠诚于党,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诚实守信,而且强调要确保党对军队领导主体的唯一性、领导内容的全面性和领导权威的坚定性,确保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这无疑是“诚实守信”最为彻底的表现。又如,热爱人民,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人民,而且强调在战场上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冲锋陷阵,在危难关头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赴汤蹈火、勇于献身。这无疑是“服务人民”的最高境界。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作历史的纵向比较,不难发现,从整体上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更具有历史的厚重积淀。虽然也有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深植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之中,伴随我们民族的成长而成长,但由于我国社会还处于转型期,因此,一些价值理念还处在重建中。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我军创建之初就随同我军性质宗旨一道确立起来,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锤炼和锻造。翻开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处处都闪耀着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因此,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比较,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都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的典型代表。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无疑会有广泛而强大的征服人心的力量,无疑会促进和推动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军人是社会中极具震撼力、感召力的群体,他们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必然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历来是体现我们党政治优势、文化优势和组织优势的重要力量。80多年来,我军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涌现了灿若星辰的英雄模范,以崭新的道德风尚影响和带动了全民族,始终走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展现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开社会风气之先的良好形象。当人们看到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谁不会油然而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人们看到张思德、雷锋等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谁不会为他们服务人民的真情所感佩;当人们看到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奔忙在抗洪大堤、“英雄陆航团”式的救灾部队战斗在抗震第一线的场景,谁不会燃烧起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激情。军人对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是新的思想道德的教科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渗透力。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弘扬,在多样化社会思潮并起的时代背景下,必然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维护和保证作用。军队是全社会中最具组织性、纪律性和凝聚力、战斗力的集体。这一特点对于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时代条件下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具有强有力的保证作用。当今时代,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不断产生,相互交织,正确的社会思潮与错误的社会思潮相互冲突,积极的社会思潮与消极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同样敢于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形成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钢铁长城。近年来,一些敌对势力把我军作为文化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的重点目标和锋芒指向,但他们终究刺不穿、捍不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铜墙铁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始终稳如泰山。

三、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新世纪新阶段,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重要促进和推动作用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这对我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适应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一定要切实抓紧抓好。

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应进行长远规划,引导官兵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它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句话、二十个字,但其内容博大精深,加之价值观形成所具有的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培育工作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根据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形成的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作出总体部署,应安排好若干重大专题,使这方面学习教育有步骤地向前拓展。在学习教育内容的筹划上,应注意既着眼于使官兵领会掌握好胡主席关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又要让他们领会掌握好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革命军人价值观的重要观点;既要着眼于使官兵弄清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又要着眼于使官兵通晓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既要着眼于使官兵懂得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又要着眼于使官兵悟透其中蕴含的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既要着眼于使官兵内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又要着眼于使官兵知晓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在培育中要特别注重广大官兵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要敢于挺身而出,进行很有说服力的批评。

要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始终保持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强劲态势。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对部队思想政治领导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应把它作为重大的教育主题,采取得力举措,使培育工作一个波次一个波次掀起高潮,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前推进。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抓好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等,全方位地加以推进。要广泛运用报刊、广播、局域网和闭路电视等现代传媒,以各种形式,从各个方面,大力营造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形成正确而有力的舆论宣传导向。要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加强军事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军营文化。要重视发现、培养和宣扬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各类先进典型,善于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来指导和推动培育工作。要以官兵的教育训练和工作生活为基本平台,引导官兵在教育中深化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养成,在本职岗位上身体力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磨炼,使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和塑造为官兵的灵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篇6

第22卷 第3期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Politics Institute

Jun., 2010 Vol.22 No.3 收稿日期: 201015 作者简介:陶传铭,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副教授,大校军衔;赵晓峰,西安政治学院政工系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 任,讲师,上校军衔。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建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

陶传铭1 , 赵晓峰2(西安政治学院 11科研部;21军队政工学系,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 建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 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期任务, 是加强军队 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新世纪新阶段增强政治工作实效的科学举措。建立培育长效机制的基本方 法是: 科学统筹, 循序渐进, 结合渗透, 依靠制度规范和广开多种途径。主题词: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E2

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26-04 学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 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必须在建立培育长效机制上用真功, 鼓实劲, 否则, 轰轰烈烈地教育活动不仅难以奏效, 还可 能造成时间、财力和精力浪费。建立培育长效机制, 是指 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期任务 和长远工程, 以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内容要求、制度规范和行为约束, 以一定的军营文化熏陶和环境氛围 营造等外在影响, 使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走向规 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最终内化为全军官兵牢固的思想 品质和行为准则。

一、建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 是 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期任务

(一)建立培育长效机制是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时

代要求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集 中体现。我军是党缔造和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我军建军实践表明, 只 有始终不渝地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忠诚于党, 热爱人民, 报效国家, 献身使命, 崇尚荣誉, 就能克难化险, 无往不 胜。这是我军的优良传统, 也是建军的基本经验。因为如 此, 毛泽东把“党指挥枪”确定为我们的建军原则, 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我军的根本宗旨;因为如 此, 邓小平强调我军“始终要忠于党, 忠于人民, 忠于国 家, 忠于社会主义”;因为如此, 江泽民要求我军要做到 “打得赢、不变质”。胡锦涛主席继承发扬党的三代领导核 心关于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论述, 依据建军的历史经验, 着眼时代特点和新的历史使命, 提出的大力培育当代革命 军人核心价值观, 抓住了我军军人的根本性质和宗旨, 是 新世纪新阶段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的集中体现。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事关我军坚定正确的政 治方向。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 是我党建军治 军的宝贵经验, 是我党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 展新要求, 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确保我军政治本色不变的 根本。当今世界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我军思想政治 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国际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 的斗争更加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 化图谋, 军队更是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重点, 他们借民主 政治之名, 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 国家化”, 千方百计拉拢我军人员, 妄图改变我军性质。尤 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在取得举世注目成就的同时, 伴 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社会思想 空前活跃,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落后的东西不可避免 地会渗透到军队中来, 对官兵思想、作风和履行使命的能 力有一定影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人民军队怎样建设才 能保证“打得赢、不变质”,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大力培育当

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抓住了当代我军建设的根本, 为 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提高 履行使命能力, 全面建设和发展人民军队指明了方向。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推进我军建设发展的 根本动力。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人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我军正是因为从创建之日起就拥有了体现其性质和宗旨的 核心价值观, 所以才不屈不挠、英勇无比。这种核心价值 观体现在军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作风上, 就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不怕牺牲、追求执着、动力不竭。有了这种精 神力量, 这支军队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新世纪新阶段, 这种精神力量仍然是推进我军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不 同的是,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进 一步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 更加赋予了我军军人核心价 值观新的时代内涵, 更加强调了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 重要地位, 更加注重挖掘人民军队特有的精神力量。按照 胡锦涛主席指示, 在当代革命军人中建立核心价值观培育 长效机制, 必将成为当代人民军队创新发展取之不竭、用 之不尽的精神动力。

(二)建立培育长效机制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

础工程 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和行为起主导作用。军人 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军人思想道德和 行为方式。新形势下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不仅 是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体 现, 也是从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上引导全军官兵自觉坚持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 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体现。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 价值观, 说到底就是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 永葆人民子弟 兵政治本色, 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为人 民无私奉献;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把个人的前 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坚决捍卫国家 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为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 量;就是要履行革命军人神圣职责, 爱军精武, 爱岗敬业, 不怕牺牲, 英勇善战, 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 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就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军人的荣誉, 视荣誉重于生命, 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 主义精神, 贞守革命气节, 严守革命纪律。这些都是新世 纪新阶段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和必须夯 实的基础工程。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履行使命能力的 力量源泉。胡锦涛主席从当前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实际出发, 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确保国 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 历史使命”作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时代课题。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如何按照党的旨意, 紧紧围绕“三个确 保”履行历史使命, 发挥服务保证作用? 胡锦涛主席倡导 的“紧贴时代发展, 紧贴历史使命, 紧贴官兵实际”, 大力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着力点和突破口, 是保证 我军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 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官兵, 把培育核心价值观 融入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方方面面, 真正实现官兵政治坚定 和思想道德纯洁, 就一定能圆满完成党赋予的一切任务。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打基础管长远的“首 位”建设。要让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入官兵思 想和血脉, 转化为官兵的内在品质, 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 过程。对于军人核心价值观, 官兵普遍熟悉并不等于完全 接受, 官兵早已感知并不等于内化为道德品质。所以, 真 正形成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不可一蹴而就, 立竿见 影, 要遵循人的认识和思想升华规律, 科学筹划, 循序渐 进, 结合渗透, 依法规范, 不断地加强学习巩固和实践培 育。总之, 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 是引领官兵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的必然要求。把它作为我 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新形势下推动人民军队又 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建立培育长效机制是新世纪新阶段增强政治工作

实效的科学举措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军政治工作根本目标 和根本任务的科学概括。军队政治工作是党在军队中的思 想工作和组织工作, 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说具体一 点, 主要是围绕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 题,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 军人, 引导官兵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 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 纯洁性, 始终保持坚强革命意志和旺盛战斗精神, 做到: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当代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正是对我军政治工作目标任务的集 中论述。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党在军队中所进行的思想 灌输和思想引导工作, 也就是塑造军人核心价值观工作。只有长期地、坚持不懈地、旗帜鲜明地倡导核心价值观, 一代一代的军人才可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 在形 形色色的社会思潮面前, 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品质和优良 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讲, 建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

育长效机制, 是增强政治工作实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和 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精神动力。新世纪新阶段, 党 赋予我军新的历史使命, 并且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我军的使命任务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 为了提高核心军事 能力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高 度为我军提出了“三个确保”的时代课题。如何做到“三 个确保”, 真正解决时代课题, 通过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 价值观, 从根本上铸牢广大官兵的精神支柱, 不断强化官 兵的军魂意识, 切实做到听招呼, 守规矩, 忠贞不渝听党 话, 跟党走, 不仅是突破口, 而且是基本抓手。因为核心 价值观在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中, 居于基础和支配地位, 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从根本上反映了当代革命军人 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建立培育革命军人核 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是强基固本之举, 凝魂聚气之道, 是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精神源 泉, 是提升官兵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客观要 求和科学之举。

二、紧密联系部队建设实际, 建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 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 胡锦涛主席提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并不仅仅 是让全军官兵明确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最终取得普遍认同, 而是要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广大官兵的灵魂和血脉, 转 化为全军官兵的坚定信仰和自觉行动, 使听党指挥、服务 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 并成为新世 纪新阶段人民军队铸造军魂、凝聚军心、提高战斗力的根 本精神力量, 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 段我军历史使命。所以, 培育目标必须始终以全军官兵为 主体, 以锻造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 实现“打得赢、不变质”为主题, 在见诸行动上下功夫。

(一)建立培育长效机制要做到科学统筹

一要统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五 个方面互相联系, 互为一体。集中体现了我军的优良传统, 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根本要求, 集中体现了当代 革命军人的理想和价值追求, 是人民军队政治性、战斗性 和时代性的统一, 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学习和理解, 不能偏废, 不可分割。二要统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 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培育当代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 方面,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队的具体化。军人培 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军人躬身实践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军队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对建立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所以, 要把培育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 致起来, 融入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三要统筹培 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指出, 我军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是历史使命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 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 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 与对官兵进行根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教育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是教育目的的集中反映。用不断创新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武装官兵和对官兵进行“四项”教育, 最终都是确保广大 官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 誉。四要统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继承发扬我 军优良传统的关系。胡锦涛主席指出: “在80年的顽强奋 斗中, 人民解放军培育和形成了优良革命传统, 集中起来 就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 价值观渊源于我军的优良传统, 伴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发展、壮大而逐步形成和发挥作用, 是我军优良传统时代 发展要求和官兵价值追求的统一。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 价值观一定要与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相结合, 千万不 能游离于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五要统筹培育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关系。经常 性思想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中最普遍、最经常的工作, 是 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作。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 值观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我军经常性思想 工作的重要内容, 两者浑然一体。结合经常性工作无时不 有、无处不在、无人不做、一人一事的特点, 培育当代革 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 两者结合, 相得益彰。

(二)建立培育长效机制要坚持循序渐进

官兵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学习理解到提高认 识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形 成并非一朝一夕, 必须日积月累, 持之以恒。当代革命军 人核心价值观虽然是伴随着我军的诞生、发展逐步形成的, 官兵普遍是熟悉的, 但是, 早已感知并不等于认识到了一 个应有的程度, 认识到了一定的程度未必就能达到知行统 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的全部认识是沿 着一条错综复杂的曲线发展的。”毛泽东讲: “从感性认识 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 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样循环往复, — 28 —

逐步进到高一级的程度。”也就是说, 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 性认识仍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 建立培育长效机制必须 长期坚持学习教育, 欲速不达, 形式主义、急功近利不行, 必须遵循人的基本认识规律和人的思想变化规律, 长期坚 持, 逐步养成, 才可能实现认识升华, 知行统一。

(三)建立培育长效机制要注重结合渗透

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落在实处, 就要紧密 结合新时期军事变革形势, 紧贴军队的历史使命, 渗透到 军队全面建设的方方面面。特别要注重把培育活动与军事 训练中心工作结合, 使军事训练工作成为培育当代革命军 人核心价值观最基本的园地。要注重把培育活动与提高核 心军事能力结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 首先要应对国家被 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威胁, 军事斗争仍将是国际政治 的重要手段, 在地缘战略争夺、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 等方面, 还得靠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作战能 力。军人是否具有核心作战能力, 是当代军人是否全面合 格的重要标志, 提高核心作战能力的一切实践活动是对当 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根本检验。还要把培育当代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经常性管理工作、临时性突击工作 等紧密结合, 融入其中, 使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成为推动部队各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力量 源泉。(四)建立培育长效机制必须依靠制度规范

胡锦涛主席“要集中精力抓一抓政策制度的调整改革” 的重要指示, 对于建立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 重要指导意义。因为一定的政策制度是一定的价值观坚持 和实现的必要的外在形式, 它表现为法规、条令、制度、规范、规则等等。通过建立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的长效约束制度, 使广大官兵的道德操守、职业规范、行 为举止有明确地、长期地遵循, 以实现逐步养成。也就是 说,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仅仅依靠自律环境和 公德氛围是不够的, 要有一定的政策制度要求和纪律约束, 做到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譬如, 可以把践行当代革命军人 核心价值观作为军人的政治品德与干部使用和表彰奖励制 度挂钩, 融入刚刚颁发的《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规 定》, 作为士兵入党送学、士官改套晋级的依据之一, 使培 育活动成为军人职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建立培育长效机制要广开多种途径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在广开途径。要加强 教育, 广泛宣传, 文化熏陶, 典型示范, 使军人的一切实 践活动都有磨砺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机会。要紧跟时代发 展拓展培育途径。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在思 想观念上与时俱进, 做到紧贴时代发展, 符合官兵实际, 具有切实效果。要积极适应青年官兵乐于接受新事物、追 求新时尚的特点, 增大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含量、信息含量 和科技含量, 积极构建富有时代气息的培育模式, 把科学 文化知识、健康时尚和流行文化元素纳入其中, 使官兵在 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启迪, 在愉悦身心之中受到教育, 增 强培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尤其要特别重视把核心价 值观培育与保持心理健康结合。当前, 国家和军队都处在 转型时期, 青年官兵也都处在身心发展的青春期, 面对个 人成长、发展、进步、婚恋等各种实际问题, 没有良好的 心理调适, 就容易负担过重, 出现焦虑、抑郁、甚至精神 崩溃。要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 注重从身心健康、性格优良、气质高尚的角度加强培育。总之,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是每一个革命军人 的核心价值观, 也是整个人民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 值观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培养一 代什么样的军人。每一个军人要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做起, 要从每一件事情做起。实践培育的空间非常广阔, 只要建 立制度机制, 长期坚持, 就一定能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 为每一名官兵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行动。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篇7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内涵

通常“当互不相识的人们,面对社会上的疑难矛盾,由于彼此间利益相近,经验与价值取向相似,他们对某种社会现象往往会不约而同地作出同样的反应。于是,他们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汇合成一种思想的潮流”。因此,当代社会思潮就可以定义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理论形态为先导,借助社会重大事件或焦点热点问题,反映特定阶级、阶层和群体利益诉求,以期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认同,并能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当代社会思潮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既有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正确思潮,如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爱国主义思潮、生态主义思潮、科技革命思潮等又有与历史前进方向相悖的错误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族分裂主义思潮、殖民文化思潮等。正确思潮和错误思潮同时并存,相互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

自发性是当代社会思潮的鲜明特征。“我们会发现,不同思潮之所以不早不晚地在某一时段出现,恰恰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疑难与矛盾存在着对应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所以,当代社会思潮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思想现象,不是靠某种强制力量来推动其传播流行的,而是自发形成的。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双重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是一种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倾向和理论形态。“一旦青年学生的热情被激起,他们会率先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某种思潮变成批判社会现实的武器,加速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实践化过程”,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正确的社会思潮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促进作用。正确的和错误的社会思潮同时存在,彼此对立、互动、激荡、消长,因此,对不同的社会思潮应区别对待。用正确的社会思潮帮助大学生们确立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认识,摒弃不合适宜的观念和做法;有些思潮如人本主义、人权理论、生态文化理论等,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因素,应批判吸收。对错误思潮如拜金主义思潮、利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应坚决抵制。

2.社会思潮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强基固本作用。当前,各类新兴媒体与技术的变革,都为大学生接触当代社会思潮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途径,使他们看到国内外社会意识形态交锋斗争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体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

3.社会思潮的传播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样本。当代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由“微”而“著”,从专业学界到一般知识界,再到社会公众,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群体观念进行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强制性渗透,从而达到传播的效果。我们可以从分析社会思潮产生变化传播轨迹入手,在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其精神文化世界的基础上,了解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思所想所盼,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多重价值观的无序。根据相关调查,各类错误的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大学生面对不同的社会思潮、不同的价值观念的时候,容易被其同化容易迷失,不能够审时度势,根据相应的理论,去做客观的辨析,导致在两种甚至多种价值观的两端来回波动,平衡不了应属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而言,价值多元化带来的不是各类理论精彩的碰撞、各类思潮精华的吸收,而是价值取向上的无序化,价值取向在定型与定性前,大学生容易波动异变。

2.信仰和道德的双重危机。冷战史表明,思想战线上(意识形态)的竞争是文明兴衰的关键。错误的当代社会思潮,特别是西方社会思潮以各种潜台词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去放弃信仰、放弃传统文化、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而信奉资本主义如宗教般俘获人心的“普世价值”。这是西方当代社会思潮所带来的信仰危机,也是造成大学生文化信仰与理念信仰的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市场经济自发性、趋利性和等价交换原则也会反映到社会道德生活中,出现了“见义不敢为”、“见义难有为”的现象,产生了“扶不扶”、“救不救”、“帮不帮”的困惑,结果导致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社会失序。

3.利益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当代社会思潮常常以关注现实利益为借口,以“微时代”网络为媒介,造成个人利己主义和崇拜物质享受的错误思潮的广泛传播,诱导部分大学生忽视集体利益和社会价值,纯粹以个人利益和自身发展为中心,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凌驾于社会价值之上,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所强调的个人对所属国家、社会的忠诚和对他人的热爱背道而驰。

三、应对当代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冲击的对策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之一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整合,将国家、社会和个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价值目标、理想价值属性、基本价值准则相融合,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

对于高校而言,在当代社会思潮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两大任务。一是要“破”,解构当代社会思潮所推崇的“普世价值”,把一个药方应付百病的荒唐揭穿。二是要“立”,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论述”,赢得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所以,大学生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社会思潮,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凝聚共识。

(一)紧扣魂,把握正确的统领方向

调查表明,大学生了解社会思潮的主要途径是从日常生活、通过活动和体验来获得。所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扬必须“灌输”,让其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确保马克思主义指导一元化,为解构其他社会思潮打下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扬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对面教育,重点是专题讲座、影片、电视剧、文艺和体育活动等;要坚持媒体传播教育,既要重视报刊、杂志、书籍等传统媒体,又要狠抓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现代传媒;要坚持弘扬优秀文化,既要发展自己的校园文化,又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场形式化的政治任务,大学生要理解这个体系,认识到这个体系的优越性、科学性,真心信仰这个体系,促使他们自觉去维护这个体系才是宣扬这个体系的意义所在。

(二)注重引,运用科学的引领方法

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社会思潮总是在不经意中,形成事实上的百家争鸣的趋势,因此,要建立社会思潮引导机制,以调节着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一要辩证地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社会思潮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加以分析,弘扬进步思潮并引导其正向发展,抵制错误思潮并予以坚决打击。二要发展地看问题,坚持看变化、看方向、看趋势,对于各类社会思潮不是简单的打压,对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异,但有积极作用的社会思潮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包容多样的思想,凝聚社会共识。三要理性客观地看问题,要客观承认、理性对待,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排斥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他者”,最大程度地与之实现整合,以引领社会思潮正向发展。

(三)着眼行,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

价值观一旦形成,必然会体现在行动中。“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它们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有助于加深其对国情乡情的了解,培养大学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情感,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知行合一。

(四)围绕实,坚持量化考核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社会意义,也有我们自己的意义,即是我们人生所需要的,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人与社会的共享价值,提供这种奋斗的概念,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中国人成长提供了可能。要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虚为实,就要尝试建章立制,注重评估。首先,可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化指标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和班级量化考核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成为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自觉遵循;其次,要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大学生和先进事迹予以大力宣传和表彰,对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不足等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给予舆论、法律等处罚等。

“明者应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各类社会思潮也都处在变化之中,都在重新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变更观点、融合其他思潮观点的方式,重新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据地位。高校要防范各类消极与反动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努力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摘要:当代社会思潮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的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要有“破”的勇气和“立”的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社会思潮,牢牢把握正确的统领方向,准确运用科学的引领方法,坚持知行合一,努力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思潮,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影响

参考文献

[1]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篇8

【关键词】张思德精神,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张思德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平

张思德从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之后,不到12的年的时间里,他负过伤,参加过长征,尤其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到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张思德因在长征路上多次受伤,身体虚弱,组织决定让他到延安“荣誉军人学校”休养、治疗,也就是在那里,1937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思德一生做过3个班长,一个是红四方面军特务连的班长,一个是延安荣誉军人学校警卫班班长,第三个是中央军委警备连通信班班长。1942年10月,根据党中央“精兵简政”的政策,张思德从一名班长转为一名普通战士,1944年组织又安排他负责烧木炭。1944年9月5日,那是在一个下雨天,张思德在进窑挖木炭过程中牺牲了。张思德牺牲是因为阴雨连绵的天气致使烧木炭的土窑发生的土崩,但就在窑洞崩塌的一瞬间,他仍然想着战友,他把另外一名战士小白一把推了出去,自己被埋在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牺牲了。

张思德牺牲前是中央警备团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具体的位置在哪里,有很多说法,有人讲,他做过外勤,有人讲,是大院的警卫,甚至有人讲是毛主席贴身警卫。据后来有人回忆,张思德给毛主席放哨的时候,晚上是不穿草鞋的,因为毛主席住的窑洞的门口台阶不宽,穿上草鞋行走会影响毛主席工作休息。另外,毛主席喜欢工作到深夜,或者是到天明,枣园树多鸟多,张思德很早就起床,用土块把鸟赶走,为了不影响毛主席休息。

张思德的一生并不轰轰烈烈也不惊天动地,但是他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正如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的,为了人民、为了革命要敢于献出自己的一切。

二、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讲话

(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诞生

毛主席的演讲,开宗明义的就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在是毛主席第一次用鲜明的语言概况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也集中概况了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

(二)从人生价值观的高度评价张思德

张思德的牺牲引发了毛主席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他在演讲的第二自然段中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取义重于泰山。精忠报国者可以名垂青史,不忠不义者遗臭万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所以他讲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三)提出了共產党人要敢于接受批评和别人的意见

在演讲的第三自然段提到,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要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进错的,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样的说法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根据,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遭遇严重的财政危机,公家的吃饭穿衣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政府首先向老百姓买粮,后来没钱买就借粮,两次向老百姓借四万石;1941年陕甘宁边区的公粮征收20万石,但1940年才是9万石,一年后陡然增加了11万石;当时食盐外销是解决边区金融财政的重要举措,1941年的运盐任务是30万驮,每一驮是150斤,老百姓用毛驴一驮一驮地从定边盐池往边区运送。

这些事情致使老百姓的负担相当地重,搞的是天怒人怨、怨声载道。所以就出现了老百姓骂毛主席的故事,但他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决定开展更大规模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采纳了党外人士、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建议。因此在演讲中,毛主席才发自肺腑地提出了共产党人要敢于接受批评和别人的意见的说法。

三、学习张思德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人民服务的普通战士张思德,不是让我们说在嘴上,写在报告里的,而是体现在小到平常帮助战友,大到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无数事迹。今天我们并不缺少毛主席当年站在讲话台上所称赞的为人民服务的普通战士,我们也不缺少为人民服务的资源,与组织这个资源的条件和能力。因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有十三四亿的人口,有着八九千万的共产党员,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缺少的是像张思德那样实实在在的行动,特别是十二年如一日的行动。几句话描述张思德的一生就是:苦大仇深盼解放,投身革命意志坚,长征路上帮战友,荣誉军校加入党,三个地方任班长,服从安排当战士,烧得一手好木炭,以身殉职留英名。

张思德的作风就是延安作风的写照,张思德精神就是延安精神的体现,延安精神概括讲,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来陕视察讲话中提到,延安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张思德精神不是历史的沉寂供我们去怀旧,延安精神也不是历史的古董,供我们去鉴赏,它应该,也能够融入新时期党的建设、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

张思德在革命战争艰苦的岁月中,始终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直至献出自己的年轻生命。当代大学生都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好了,但是他们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能不能从行动上做到为人民服务呢?从一些日常中表现可以观察到,可以体现出来。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们可以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去宽容理解同学朋友,在利益面前,比如评奖评优,应该能做到先人后己,做到延迟满足,在集体生活中,应该做到有“服从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做好同学老师的沟通桥梁,做好老师的得力助手。如果能够做到了这些,当大学毕业时,我们就能够满载着知识和收获,满载着大学锻炼得到的素质和能力,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为了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就可以用一生的行动践行张思德的作风和他的精神。

张思德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践行张思德精神,对于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慧,张华春.弘扬张思德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3期.

[2]余华.论张思德的生命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之启迪[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7期.

[3]戴安林.论张思德精神的内涵、意义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1期.

上一篇:最新小升初政策解读下一篇:市场营销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