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之原因(一)文化差异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迅猛,整个世界俨然已是一个村落。如此迅速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加速了精神文化以及物质产品的交流与流通,将世界上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地球村之中,跨文化的交际也就相应成为每一个民族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 篇1: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摘 要:研究中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文化教育内容的渗透,完善英语教学革新机制,满足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需求,从而为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教育;策略分析

初中英语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文化形式,在中学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在英语学习中教师需要在提升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同时,渗透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英语语言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化知识,并感受到英语文化的整体氛围。同时,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实现文化教育的稳定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并通过对学生主体能力的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提升初中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同感,为其英语能力的综合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一、实现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融入

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实现文化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入,教师需要认识现代文化教育的核心含义,在英语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西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通过对文化教育内容的有效完善,实现英语教学文化的有效渗透。同时,在该种背景下,英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英语文化直接介绍给学生,并在备课中选择针对性的文化信息,实现文化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渗透。通过文化教学的融合,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限制因素,活跃课堂氛围,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课程教学中,在something、somebody以及someone单词学习中,在引导学生学习something时,可以运用“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的句式进行课程的引导,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引入文化内容。如,在中文情景下,通常会用“不用了、别麻烦了”等语言进行回答,这种语言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的特点,而按照英国习惯,若果想要,不会推辞,所以会用“Yes,please”,如果不想,会运用“No,thanks”的说辞,充分体现出英语语言的直接性特点。而且,在语言文化渗透中,教师可以通過中西文化的对比,实现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渗透。

二、实现英语教学中单词文化的渗透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而言,在一些英语单词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文化教学的切入点,开展文化渗透的教学形式。对于单词以及句子教学内容而言,其作为一种简单性的词语内容,通过词语文化的解读,可以提高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并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实现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如在单词“honey”词语讲解中,对于honey一词,其表面是蜂蜜的含义,在中国文化中会将其简单的理解为“蜂蜜”,但是,在英语语境中,会将蜂蜜作为甜蜜的象征,从而引发成为一种形容词,也就会翻译为“甜蜜的”。通过这种差异性单词含义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学生在该种学习背景下,可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的有效渗透。

三、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教学方法

第一,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体验,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外国艺术、历史遗迹风土文化的视频播放,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文化内容 有直观感受,有效增加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学生的兴趣激发提供有效支持。第二,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熟悉对话内容,并为学生制定角色,进行课程角色的模仿。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英语“Unit12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课程教学中,在学生掌握过去完成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中的角色扮演,并掌握by the time , gotten,oversleep等重点词汇,加深学生在情景学习背景下对文化的认知,掌握过去完成时的基本特点,从而为初中英语课程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稳定支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课程构建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为教育的创新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师在文化渗透中,也需要组建多元化的文化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创新性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从而为初中英语课程教育体系的创新提供稳定支持。

参考文献:

[1] 翟丽娟.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J]. 学周刊,2014,(09):172-175.

[2] 尚丰芹. 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J]. 学周刊,2015,(02):93.

[3] 张艳. 试析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1):126-127.

作者:吴静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 篇2: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之原因

(一)文化差异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迅猛,整个世界俨然已是一个村落。如此迅速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加速了精神文化以及物质产品的交流与流通,将世界上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地球村之中,跨文化的交际也就相应成为每一个民族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文化上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很大的一个障碍所在,如何克服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障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是一个企业想在外国拓展自己的市场,那么它需要的就不仅仅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高超的技术手段,它还需要深入地去了解对象国家的文化,使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心理。

(二)语言交际

众所周知,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语言能力其实就是交际能力的基本和基础,然而仅仅具备了语言知识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相应的交际能力。当今社会上愈来愈多的人已经达成共识,即文化在交际能力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试想,如果一名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的人到了英国,那么他就一定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英国人进行自如地交流么?不一定。如果这个人不了解英国的文化习俗,那么就有很大可能长期难以融入英国人的圈子。

文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却常常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文化教育,致使学生真正到了语言环境中不知如何应对。

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之内容

在英语教学的时间之中,文化差异以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困惑和干扰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称呼

大家都知道,在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当见面打招呼时,多会以“同志”来称呼对方,即“comrade”。但是,如果到了西方国家还用“comrade”就会显得不合时宜了。教师应该就称呼语这一块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

另外,在国内,大家习惯在称呼别人时加上对方的职务以示尊重,例如“张经理”“陈秘书”等等,但是在西方国家则不然。在西方国家,他们更加习惯直接称呼对方为某某先生,某某女士。

(二)感谢

一般说来,我们中国人在亲朋好友之间很少会说“谢谢”。我们中国人会认为在太熟稔的人面前说“谢谢”是故意疏远的表现,但是在西方国家则不然。在西方国家,“thank you”几乎是被随口挂在嘴边的。因此,到了国外切记要常说“thank you”,这句话几乎是可以用在所有场合的。

(三)答谢

我们中国人大多是比较内敛含蓄的,当有人称赞自己时,中国人最常说的是“哪里哪里”。然而西方人则是比较外向,他们享受别人的称赞。因此,当到了国外,别人夸赞你的衣着或是某某方面时,千万不要说“no”等词句表示谦虚,只要回答一句“thank you”便十分妥当。

(四)赞美

在西方国家,人们常常互相赞美对方,赞美是常被用作交谈的引子之一。赞美的内容通常是对方的外貌、衣着以及工作表现等等。一般来说,在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需称赞对方的穿戴打扮即可,不需要称赞对方本身的长相样貌。因此,在西方国家,称赞别人的发型和衣着的情況很多。

另外,在得到别人的赞美之后所要作出的回应与上一点相同,千万不要摆手摇头,而是应该落落大方地答一句:“thank you”。

(五)私隐

中国人在初次见面时,常常会问及对方的年龄、工作、婚姻或是收入以示关心,但是这种问法在西方国家是很受反感的。在西方,如果问及以上那些问题会被认为是探听对方私隐,会引起对方的严重反感。

(六)招呼

我们中国人打招呼最为经典的就是那句:“你吃了吗?”但是如果你用这句话跟外国人打招呼,对方就会认为你想请他们去吃饭。举例来说,英国人打招呼通常会谈论天气或者是身体状况等等。可以说在跟别人谈论时最为安全的话题就是天气。

(七)介绍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说“What is yout name”,但是对于这句话到底用于何种场合却鲜少有人可以说得清晰明白。实际上,外国人在谈话时一般都会先介绍自己自报家门,即使是在面试等正式场合,一般也只需要简单的说句:“Your name,please?”如果你使用了“What is your name?”就会显得过于生硬,对方会有一种在被你审问的尴尬感觉。

(八)节日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明显地体现在节日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除了那些国际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元旦节等之外,双方都还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节日。中国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和中秋节等,而在国外则有情人节、感恩节、复活节和圣诞节等等。

节日时收到礼物是难免的,在节日时收到礼物的处理方法在国内外也是不同的。国内来说,我们一般是不会当着对方的面就立即打开礼物的。但是在国外,则要在收到礼物时立即打开礼物,并感谢对方。

(九)其他

其实除了上述的几点,还有其他许多的文化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慢慢教授。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之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变灵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学习、吸收并且融入到全新的文化环境之中去。

以下几点方法为笔者分析文化教育所得,可供各位教师借鉴。

(一)英语晚会

教师可以在圣诞节或是感恩节之类的西方大型节日之时,在学校举办一个晚会,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主持和表演。如此一来,既能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又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

(二)加强比较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每当触及有关文化东西方差异时可以加强比较。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进行教学,例如一些人因为不知文化差异误用句子的小笑话等等。

(三)歌曲电影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国外经典优秀的歌曲或是影片,使得学生对西方国家有一个更加立体细化的感受。

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看一些外国报纸,了解外国的一些时事等等。

作为教师工作者,我们应该对待教学工作不遗余力,利用多种的渠道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授课教育。古代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如今的教学工作者,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训练。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是大势所趋更是势在必行。教师可以运用英语电视、电影或是歌曲、录像等给学生外国文化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得学生对英语环境的实际运用耳濡目染。总而言之,在平日的英语教学中绝对不能够只单纯地注重语言上的教学,而是必须加强文化的导入与教育。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实际中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交流。

【责编 张景贤】

作者:邹志平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 篇3: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摘要:随着英语逐渐成为国际性的语言,在我国,学习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不少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似乎只是为了克服交流中的语言障碍。然而,比起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在文化交流中更加难以跨越,而后者又往往被语言学习者所忽视。实际上,英语学习有三大要素:语言基本知识、语言应用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这三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要想学好英语,三者缺一不可。本文从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以及非语言交际等方面,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学英语 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语句结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文化意识”一章也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似乎是学生学好了语法,记住了一定数量的单词,掌握了一些句型,在考试中能运用一些考试技巧来应付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单向选择等考题,就算学好了英语。其实不然,一方面,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口头交流,也有书面交流。然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如何能更迅速、更准确、更恰当地传递信息,还需尽量使内容丰富,气氛融洽,避免一些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尴尬,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仅凭一点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日常教学,让学生明确,各种文化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各有特点;应该消除偏见,既不崇外,也不排外;各国文化可以互补。通过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陈深,《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交际法外语教学,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语用能力、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意义。

打开中学英语课本,就像打开了一扇文化大门,从一个词、一个句子到一段对话、一篇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民俗、科技、体育、名人、地理、重大事件,等等。

1.词汇教学中的文化

世界上的语言文字,无论是中国的方块汉字,还是西方的拼音文字,都起源于象形文字。文字的发展变化是同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步的。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是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都会反映到文化中来。例如“comrade”一词,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所用的称呼语,在英语国家称呼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再如dog,在西方文化中象征best friend of a man,所以有“Love me, love my dog.”的说法。而汉语文化中狗是奴仆,是低贱的追随者,故有“走狗”和“狗仗人势”之说。把这种体现文化含义的词汇在对比中解释,能使学生很轻松地学会相关词语并有效得体地运用。

2.对话教学中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东西方人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语言交际的差异。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很可能不自觉地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判断和理解对方的话,或以本民族的方式同外国人进行交流,这就容易产生误解。例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对方会认为这是想请他吃饭。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情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再如,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涉及个人隐私。中国人劝吃喝是表示亲热,英美人一般不劝,只说“Help yourself.”。

3.语法教学中的文化

语法与文化的关系比较隐晦,教学中可作相应介绍。如英语的时间、地点总是从小到大,而汉语则从大到小。

汉:2009年5月8日下午一点半

英:1:30 pm, May 8, 2009

汉:中国深圳宝安路132号

英:132 Baoan Road, Shenzhen China

4.阅读教学中的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好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SEFC 2B第59课有一则Holmes破案的故事,其中有一句:After tea, Mr Holmes and Dr Watson went up to the bedroom and waited. 此句中的after tea不应简单理解为“喝过茶后”。这里tea指的是a meal taken around 5:00 pm in England, usually consisting of a pot of black tea, with bread, sandwiches, biscuits and cakes,译为“吃过茶点”还不够,因为原词指的是around 5:00 pm, 只能要求学生理解。阅读The Necklace (SEFC 1B, Lessons 6970)前向学生介绍整个故事梗概,以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A Tale of Two Cities(SEFC 2B, Lessons 8687)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能帮助学生理清复杂的线索和头绪。

还有,近些年高考阅读题,注重语言的文化特征,在相当数量的试题上,考生不仅要理解文章内容,还要了解文章所渗透的文化背景。

5.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只是用语言,同时还通过手势、姿势、服装、发式等非言语的语言(non-verbal language)来表达思想,传达信息,它们和语言一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非言语的语言大多是约定俗成的,从社会习得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体态语言。如伸出舌头再缩回去,在中国人常常是自知失礼或失言时表示尴尬的方式,而对欧洲人来说这是一种侮辱,甚至是对他人的蔑视和挑衅。又如手势,因其文化约定的不同常有不同的含义。SEFC 2A, Lesson1011 就是讲体态语言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体态语言的知识外,还要使他们懂得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含义。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播文化的任务,所以一个语言教师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教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存在于英语教学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教师要重视这些文化因素,逐渐培养学生英语运用得的体性。但是,教文化必须适度,有机地结合语言材料,为中学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振亚 语言与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黄奕 马琼 美国文化探奇,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3.李常磊 英美文化博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4.张正东 杜培俸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科学出版社,1999。

5.陈申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6.胡文仲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全日制高级中学教学大纲,1993。

8.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01。

作者:陈彩丽

上一篇:园林工程系统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厂班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