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推荐11篇)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1

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一篇文章是由多种语境元素构成的,语境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也是文章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语文教学离不开语境创造。接下来笔者简单谈一谈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朗读创造语境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朗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语境创造方法。尤其是在诗歌和散文等的教学中,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语境,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背景、理解诗文含义。

二、通过表演创造语境的作用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是故事或者小说性质的文章,这类文章的语境非常丰富,学生若想真正理解故事内容,就必须先要充分了解其故事时间、背景、人物等语境元素。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很多教师会采用表演的形式来为学生创造语境,即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各个人物来演绎课文中的故事,这种语境创造方法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词语创造语境的作用

词语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词语可以为一篇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词语的意思也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语境的理解和对课文的记忆。

四、通过多媒体创造语境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工具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初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通过多媒体课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转换成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使原本枯燥的语境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无论是通过朗读创造语境、通过表演创造语境、通过词语创造语境还是通过多媒体创造语境,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因此这几种语境创造方法都非常值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实践和应用。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2

关键词:语境创造,初中语文教学,作用

一篇课文由多种语境因素构成。语境因素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 是一篇文章顺利展开的保障。语境因素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即课堂内语境、课文内语境和课堂外语境。每个方面的语境因素都有它的特点, 每种语境的创造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有重要作用。因此, 教学者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语境的作用, 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 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一、课堂内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朗读创造语境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 它需要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很高。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散文和诗歌等的教学中,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能够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情境, 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课文的内容, 从而调动课堂气氛, 引起学生的兴趣, 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成。例如, 在学习《冰心诗四首》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让四个学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冰心写的这四首诗,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 表演创造语境的作用

有些语文课程的演练性比较强, 教师要根据这些语文课程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利用表演创造课文情境, 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课文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愚昧的皇帝、狡猾的骗子、诚实的孩子以及路人等角色, 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感受, 从而加深学生对这篇童话故事的理解, 使学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发和思考。

(三) 音乐创造语境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感染力比较强的艺术形式, 人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情绪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 利用与课文背景相匹配的音乐, 用音乐创造课文中的情景, 为学生营造文学氛围, 增强情感效果。例如, 在学习《中秋咏月诗三首》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中秋的团圆的歌曲, 如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水调歌头等, 烘托中秋团圆的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 多媒体创造语境的作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多媒体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 它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潮流背景下, 教学也渐渐地融入了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功能强大, 声色俱全, 既能放映文字图片, 又能放映声音视频。利用多媒体创造出的情景更加形象生动, 具有感染力, 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五) 机智应对突发状况创造的语境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些状况一般会妨碍课程的正常进行, 需要教师机智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 灵活巧妙地化解危机, 因势利导, 将不利变为有利, 创造出促进课堂正常进行的情境。例如, 有一位教师教学《雪》时, 外面正好下起了大雪, 学生开始躁动起来, 无心学习。于是, 这位教师让学生出去课外活动。回来后, 教师顺势让学生写一篇对雪的感受。这样一来, 学生既玩得很开心, 又学到了知识, 一举两得。

二、课文内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词语语境的作用

词语是语文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词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词语的能力, 正确把握文章内涵, 利用词语的语境来教学。例如, 在学到《沁园春·雪》时,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词中出现的画龙点睛的词语, 如“惟”“顿”“须”“惜”等点睛词语等增添了词的气势与动态, 从而引导学生学好这些动词, 以利于学生对毛泽东这首词的记忆与理解。

(二) 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上下文是文章的构成, 是相互制约承上启下的关系。学生对上下文的把握对学好整篇课文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正确分析课文,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与含义。例如, 在学习到朱自清的《背影》时, 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细节描写, 行文非常紧密, 上下文联系密切。教师应该利用是上下文的语境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感受朱自清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三) 文体语境的作用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文体风格。文体语境是一种具有外显性的语境, 它是文章目的和背景的体现。文体语境可以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明显。正确把握文章的文体风格对理解课文内容有重要意义, 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体语境, 促进教学工作的完成。

(四) 社会背景语境的作用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写作的社会背景。社会背景语境的把握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整篇课文的理解程度。社会背景语境可以烘托相应课文的写作氛围, 可以明确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写作目的。所以,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强调社会背景语境的作用。

(五) 人物背景语境的作用

一篇文章往往由人物、地点、事件等元素构成。人物背景指的是文章中出现的人物背景, 准确把握课文中的人物背景有利于课文的学习。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人物背景语境的作用,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 在讲《贝多芬传》时, 教师应该在课前向学生讲解贝多芬生活的时代背景, 了解贝多芬的经历, 从而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样, 学生不仅了解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造诣, 还学习到贝多芬面对不公平命运时的坚强。

三、课堂外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作者语境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者在开展一节新的课程之前应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工作, 即课堂外工作。一篇文章的理解离不开学生对文章作者的提前了解。作者语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语境包括作者写作的主观因素, 如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动机、思想内涵、文化底蕴等因素, 还包括作者写作的客观因素, 如作者写作的地点、时间、社会状况等。只有充分了解了作者语境, 才能增添对文章的兴趣, 加深记忆和理解。

(二) 读者语境的作用

本文中的读者指的是初中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程度不同, 因此他们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会出现差异。如果读者语境与文章语境切合程度最接近则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鉴于读者语境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 创造与文章语境最契合的读者语境。

(三) 背景语境的作用

每篇文章都会有它的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是引发作者写作动机的客观原因, 它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很大的影响。背景语境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写作意图和含义的深刻理解, 能够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

语境创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语境创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氛围;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简单来讲,语境就是在应用语言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当然也可以说成是同别人进行相关交流沟通时所处的语言环境以及文章所述内容之间相互关联,此外还包含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所应用的具体语言等诸多因素。其具体涵括交流的时间以及地点和话题等内容,同时也包含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相互的交流方法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语境已经渗透到人类语言交流与沟通的每个环节当中,而且语言已经同语境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一个合适正确的语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语言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随着国家加大了对国民教育的改革力度,除了积极地推广和普及新课程改革,还着手致力于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和创新,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与此同时,受我国基本国情以及传统教学制度的长期影响,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缺陷,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现实语境的大前提,有部分学生是无法进行正常顺利的沟通和交流的,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语境创设以及语境教学起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依据实际的课堂教学现状对小学生的吸收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与加强,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语言与语境相脱离的现象。另外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其主要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是通过对语篇等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以及学习来完成的。因此这个环节中,语篇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以及情境意义,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语篇相对于语境来说,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特别是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文化语境以及情境语境,更能调动学生们在学习语文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所以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语篇的学习与掌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二、创设语境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作用

(一)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一种正确的认知语境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促进各种教育信息成熟与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但即使如此,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世间万物有利也有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积极、努力地创设轻松、和谐的认知环境,以实现学生在能力学习以及能力应用等方面转变和迁移。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努力地创设一种轻松的认知环境,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争取将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放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以及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看、去说以及去听和去做,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要发挥其指导以及引领作用即可,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发挥各种教学媒体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的积极有效作用,力求将教材中的文章转变成为集音乐、动画以及视频和解说词等为一体的有效电子信息,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将枯燥、乏味、无趣的文字加入更多的艺术元素,让整个语文教学变得更富吸引力以及更形象化。

(二)通过创设一种文化语境,能够实现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增强

在现阶段的语言交流以及文化学习过程中,在不同心理状以及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之下,对语言信息以及语言习惯的理解和掌握都存在着很大不同,所以学习语文并不是指简简单单地掌握一门语言,还是一种对固有的文化现象进行一定接触和了解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当前的语言教学模式,认真、细心地向学生传授我国悠久的社会文化,而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情境的实际创设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文化情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能够在一定程度增强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知性以及敏感性。

(三)创设情境语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谓情境语境就是指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实际理解能力来创设一种适宜的情境模式。将情境语境融入到语文教学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当中去。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扩大语文知识积累量的基础之上,来实现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但由于这些语文知识大都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氛围,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下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努力地营造一种合适的情境语境,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三、总结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各项教育教学的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但由于小学生自身认知能力以及理解接收能力有限,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巧比较传统、落后,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切实实现学生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高,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尚永华.语言学的语境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黄元清,刘言生.语境研究概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3]蓝岚.国外语言学界语境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浅谈语境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 篇4

浅谈语境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

语境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语境学习词汇是目前广为倡导的`词汇学习策略之一.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扩大阅读量来扩充词汇量,而且还可借此加深对词义的理解,通过扩充词汇知识提高单词运用的恰当性和灵活性.本文重点介绍语境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两大作用,探讨影响有效利用语境学习词汇的因素,并就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运用语境学习词汇的能力提出可行性途径.

作 者:徐臣蕊 徐萍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2)分类号:H3关键词:语境 词汇习得 教学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竹子;园林;意境

[论文内容提要]竹子兼具自然美的“形”和灵魂美的“意”,向来为人们所喜爱,她被广泛地应用于园林景观建设竹子在园林中应用的主要形式有:(1)作为园林的主景;(2)在庭院种竹;(3)与其它元素组合成景

竹虽无牡丹之华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妖艳,但却是园林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她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在园林绿化中观赏价值极高,翠竹青青,千姿百态;她根生大地,未出土时便有节,凌云处尚虚心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沉淀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带出无限美感与神往,且上升为人生哲学竹景,既有自然美的“形”,又有灵魂美的“意”,具有“形”和“意”相结合的美妙意境竹景耐人寻味,意味无穷,百看不厌,在园林中被广泛应用竹子对中华文明史发展影响之深作用之大历时之长,是其他多种文化所不及的,中国不愧有“竹子文明的国度”之誉[1]

一主景中的竹

在园林中以竹为主景的主要包括竹林竹径竹篱三种形式,其中又以竹林和竹径造景者居多

1。竹林

竹林是指用单一或多种竹种大规模种植成林,可以是散生竹也可以是丛竹形成的景观于壮观之中,也不乏秀丽清雅之美,其碧玉妆身,翡翠裁衣,明净深邃,四季常青,耸绿叠嶂;竹海之中,劲竹挺拔,风吹竹涌,竹波万里涛声阵阵,同时还散发出淡淡清香从古至今情寄幽篁的高雅之士不胜枚举,其中魏晋间的“竹林七贤”(《魏氏春秋》)唐时“竹溪六逸”(《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他们更是爱竹敬竹崇竹尚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唐代诗圣白居易则是居必园园必竹,其庐山草堂则“仰观山,俯听泉,旁竹树云石”,早竹乡里悠然自得

清代圆明园“天然画图”,以万竿翠竹为其中“五福堂”造景,呈现出“竿竿清欲滴,个个结生凉”的竹园景象现今浙江安吉的“中国大竹海”浙江莫干山竹林金佛山方竹林洞庭的君山竹林北京紫竹园上海万竹园等都是以竹林取胜的园林

2。竹径

竹径的特色是四季常青,形美色翠,幽深宁静,表现出一种高雅潇洒的气质,有诗云:“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夷陵幽居》李涉)“竹径通幽”是竹子在园林应用中最常见的造景手法这种竹径的特点是“幽”和“曲”,可增加园林的含蓄性,又以优美流畅的动感,引发游人探幽访胜的心情,也可产生宁静幽深的意境;徜徉在“一径万竿绿参天”的清寂山路,惟见修篁夹道,竹树缤纷,浓荫叠着浓荫,绿色连着绿色,绵绵无尽凉风起时,掀起阵阵竹浪,丝丝之声沁入心脾,使人烦恼全无,溽暑全消,这也正是:“翠滴千竿遮径竹,寒生六月洗心泉”意境的体现

竹径,以杭州云栖竹径最为著名,它是一条具有特殊风格的园林小道,踏上竹径,安闲寂静,曲径通幽后又豁然开朗,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同时使人感到含蓄深邃,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园林意境[3]

二庭院种竹

我国私家园林用竹子造景的历史悠久,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有不少用竹子造景的成功例子如留园的“碧梧栖凤”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倚玉轩”,以及个园的“春山”等等竹子在我国庭院中被大量应用,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其因为其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之美,更重要的是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1。竹子比德

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竹也”竹子虚心有节坚韧挺拔的自然属性,特别符合文人士大夫的雅致情趣有“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御咏竹》张九龄)“贞姿曾冒雪,高洁欲凌云”(《送钟元外赋竹》孙岘)又有“奇花照烟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等诗句,形神兼备地高度赞扬了竹子虚心向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郑板桥)周芳纯《竹诗词自序》中云“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竹在庭院景观中被广泛应用,向来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宋代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后人则说:“肯信移来真是醉,不愁俗未不能医”(《竹》文徵明)竹景,既有自然美的“形”,又有灵魂美的“意”,具有“形”和“意”相结合的美妙意境她高风亮节,四季常青,姿态优美,虚心文雅,独具韵味,情趣盎然

2。竹子具有“吉祥”的文化内涵

竹字,是图画文字,竹字是由两个象形竹叶的“个”字组成两“个”不分离,象征团结,象征爱情坚贞夫妻幸福,特别在南方婚俗中,把竹作为吉祥之物使用,是为了好的预兆,如用竹棍挑开新娘盖头抬竹轿送竹扇等等描写爱情也常用“青梅竹马”,其源于唐李白《长千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竹,又谐音“祝”,“祝(竹)君”“祝(竹)福”给人美好幸福和吉祥的颂词新屋落成时呼彩,多用“竹苞松茂”四个字,其源于《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我国南方民间遵循风水习俗,屋前路边有竹林,是风水好的标志之一,预示家道兴盛四季长青,民间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吉祥图案,有很多是含有竹子的因此竹是吉祥富贵平安的象征,因而在庭院造景中被广泛应用

三竹子与其它元素的组合

竹子在园林造景艺术中可以形成疏密有致,别具一格的.景致,或单独成片成景,或与其他植物,或与石水建筑等相配成景,无不相宜

1。竹与其它植物组景

植物在我国园林中,除了像西方园林那样取它们的外形美之外,还有对自然人生的领悟与哲学态度,如老扭的枝干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花开花落是浮生的喜怒哀乐“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组合具有最典型的意义象征,寒冬腊月,只有松针竹叶梅花生机盎然,生命的顽强与灿烂在这一刻的冰天雪地中显得珍贵而崇高在园林造景时,可将梅作为主景,松为背景,竹为客景形成富有深刻内涵的“岁寒三友”景观竹类婀娜多姿妩媚秀丽,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国人的青睐竹类坚韧挺拔,终年不凋,其虚怀若谷刚劲挺拔洁身自好的品格,备受世人推崇,与梅兰菊共称“四君子”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更生动地描述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园林意境

2。竹石组景

石是古典造园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究其原因可能是当时的文人爱石成癖又爱竹成癖,故把两者放到一起来配,有时也把水引人,共同构景应该也算是对“钟情山水,知己泉石”的体现了郑板桥在《题画竹六十九则》中则以“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生动地表述了竹子不仅可美化生活环境,更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灵魂的思想 白居易的宅院竹林中散点奇石,他说:“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北亭》白居易)他还说:“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北窗竹石》白居易)白居易的爱竹赏石对后来园林中竹石配置的流行有很大的影响苏轼因爱竹癖石而创立了竹石画,并由郑板桥发挥到极至他说:“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板桥题画竹石》)从前人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有三种竹石配置的方法最普遍:其一竹林中散布奇石,其二假山石上点缀竹子,其三一竹一石构成小景竹石小品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点缀,布置于廊隅墙角,即可独立成景,也可遮挡缓解角隅的生硬线条”

品石相竹是竹石构景法的关键,竹与石组景中适宜选择的竹子主要为中小型竹,在这里可以随设计师和客户偏好来选择,石则以独立的奇峰怪石为主园林的四季假山都配置了不同的竹种春景以刚竹和石笋为主,背景是白壁粉墙,仿佛粉墙为底,竹石为绘的雨后春笋图,特别是春天发笋之际,竹笋石笋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夏景由柔美纤巧的水竹与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组合成景,配置紫薇广玉兰等,渲染出夏季的清秀美丽;秋景以大明竹配黄石,加之红枫等秋色叶树种,营造出萧瑟的秋日景象;冬日由宣石叠掇,配植斑竹和腊梅但值得注意是,此种配置宜用于文化环境中的零碎空间,如宅院绿化居住区绿化,不适用于天然环境中,比如真山真水的自然风景区要避免过多的人工雕琢的痕迹

3。竹与水

水作为园林四要素之一,在园林中十分重要,从设计的角度看,它是作为一个中心点,从这个点出发,由其它的园林要素向外辐射发散水还具有一种宗教内涵,佛教的“镜子原则”在园林中就是用水来体现的园中的景物在水中有倒影,人对着水面可以反省自己,与自己的内心来交流,最终达到精神民办的自我教育和完善修竹与弱水的呼应和配合是最能创造这种思远而心高的精神之旅,有:“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之意境竹子可以在岸边,也可栽于湖中小土丘上,形成湖中的小岛丛林清人陈璨诗有“万竿绿竹影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佳句盛夏到此旅游,更能领略其绿郁清凉寂静幽雅之感另外,竹子也可以与瀑布来组合竹与水组景还可创造:“密影扫阶敷琐碎,馀音拂水度笙璜”“水绕柴门竹绕栏,归来寓居是盘恒”“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等诗句的意境

4。竹与建筑

植物与建筑的相辅相成向来是中国园林追求与自然融合的主要体现之一竹子在与建筑搭配时十分巧妙,移几秆竹,栽于窗前,在窗外人看来,凭添一段想象;有时月光照到屋内,影扰一榻琴书若是置于门前,则翠影半遮门或者栽于粉墙根前,那就叫白纸着丹青还可以与亭廊掩映,则如诗中所描述:“种竹几个,结亭三四缘,游人多寂静,啼鸟亦流连”在曲廊转折处种竹几丛,或在廊之漏窗前植几株修竹,则是“竹廊扶翠”意境的体现

四小结

以竹造景,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或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在园林置景中,竹子更是左右逢源如寺庙园林多取其佛性而喜植紫竹,观音竹,圣音竹等;一般园林中的墙角,假山坡脚与筑篱,则取矮生形的箬竹;而景区景点的曲折通幽之处,往往取用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凤尾竹,琴丝竹等;居住区,生活区等区域,或公共绿地等则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不但取其形美,更重其意美

[参考文献]

[1]辉朝茂。竹类培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刘晓惠。文心画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陈飞平,李华。浅谈中国园林中竹子的应用[J]。广东园林,,(1)。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6

古典诗词阅读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首先是古典诗词本身年代久远,学生没有直接相关的情感体验;其次,在古典诗词考查时要求准确记忆,要求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进行鉴赏和评价,难度较大;第三,传统的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缺乏语境意识,很多古诗词教学内容片面,教学形式单一,相当数目的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空泛肤浅,停留于机械记忆。

本文旨在通过对语境的理论分析,寻找语境理论和古典诗词教学的关联,探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语境进行古典诗词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语境就是指语言表达时所处的情境。它包括表现为言语的篇章、段落、句子和词组环境以及不表现为言语的主客观环境,如:创作时的社会环境、读者对象、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意图、心态及思想观念。“语境意识”就是指语言的感受者自觉地把某些语句或篇章的语法意义(指字词典和语法规范中列定的意义)与以上的这些语境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揣摩,以期确定或感悟到它的语境意义的心理倾向。

运用语境进行古典诗词阅读教学,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首先,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而语境具有匹配、定位、定向、填补、生成和预测的功能,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就能做到纠偏、高效和解释。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陈望道说:“我们遇到积极修辞现象的时候,往往只能从情境上去领略它,用情感去感受它,又须从本意或上下文的连贯关系上去推究它,不能单看辞头,照辞直解。”

其次,语言学的习得理论认为,母语习得是在母语环境中进行的,母语环境具有熏陶、感染和示范的作用。与母语环境建立联结,充分利用它的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才能保证母语的有效习得。如果本身和母语环境联结较弱,而习得过程中又得不到强化,那么母语习得会迅速衰弱。教育学家迈克尔·富兰说:“一致性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解决分散、不一致的问题——关联性是关键”。而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与语境建立联结并保持精确联结也是关键。所以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语境,才能保证教学有效高效。二.运用语境进行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 运用语境进行古典诗词教学,其使用范围广泛,无论是背诵还是默写,无论是鉴赏还是运用,都离不开语境分析。运用语境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策略如下:

(一)利用言内语境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言内语境指的是表现为言语的内部语言环境,在古典诗词多表现为炼字、修辞、上下文环境。古典诗词教学中,可以利用言语的这些内部语言环境。1.运用“炼字”语境。

中国古代诗人特别讲究语言的锤炼,他们“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随风潜入夜”中,一个“潜”字写尽了春雨绵绵、悄临人间的情态。“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境界全出”(王国维语)。赏析古典诗词势必要在古典诗词的诸多精妙用字上做停留,“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透”出了“虫声”的力度,“透”出了生命的动感美,“透”出了幽寂之中的勃勃生机。“劝君更尽一杯酒”,“更”是劝出了朋友之间深厚真挚的惜别之情。2.运用修辞语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噫吁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诸多古典诗句还喜用比喻、夸张等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地展现了诗歌形象,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达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赏析古典诗词自然不能忽略这些诗句中运用的修辞和修辞的作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此艰难,千树万树的“梨花”那样明丽,不尽春水有不尽哀愁,千尺潭水是千尺深情。3.运用上下文语境。

在现代语境学看来,上下文语境具有制约和解释功能。在诗歌阅读中,上下文语境可以运用于诗歌的炼字,诗句的赏析和诗篇的鉴赏。如:“青山”与“绿水”相对,自然就不会有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错误记忆。知道了“明月别枝惊鹊”也就知道了后面是“清风半夜鸣蝉”。“上下求索,左右勾联”(余映潮语)尤其有助于诗歌鉴赏: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时,对应前文的“春潮带雨晚来急”,就能品出舟子的悠闲自在;读后面“征蓬出汉塞,归雁洛阳边”就能明白前面王维身为朝廷大员,前往边疆慰问时为什么却轻车简从;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前文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也就明白落红何止是落花。

(二)古诗词阅读教学中言外语境的策略

言外语境指非语言因素语境,古典诗词的言外语境包括历时性语境,共时性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读者认知语境。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同样可以利用这些语境,提高教学效率。1.运用历时性语境,做到知其人论其世。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清代章学诚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利用历时性语境,做到“知人论世”,既是阅读欣赏古典诗词的前提条件,也是有效阅读古典诗词的一种基本方法。读曹操《观沧海》,不了解曹操生长的年代,如何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诗人阔大的胸襟和平定中原统一天下的伟大的政治抱负?读陶渊明的《饮酒》,如果不知道陶渊明将官场视作罗网,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生志趣,又岂能真正品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2.结合共时性语境,运用情境语境教学法。

共时性语境是言语交际双方处于同一时点或时段上的语言环境,在语文教学上也可以理解成教学情境。古典诗词教学营造一个丰富、润泽的“情境”,才能将知识点浸润于经验之中。“情境”的编排有多种方法,如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故事情境法。赏析《蒹葭》时用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导入;赏析王维的《山居秋暝》时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图画导入;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赏析《赠汪伦》时编排“千里桃花,万里酒家”的故事。江苏名师魏星执教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有“几杯酒下了肚,老夫妻聊天聊了什么”的提问。这些情境编排都起到了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古典诗文阅读兴趣的高效作用。3.利用社会文化语境,把握诗词深层意蕴。

中国古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喜用典故,多用意象。这些典故意象“往往给今天的读者不少的麻烦”(闻一多语)。如:刘禹锡在《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运用“向秀作《思旧赋》”“王质烂柯”两个典故;苏东坡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连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古典诗词中意象使用更是频繁,明月、杜鹃、杨柳、松柏、菊花、羌笛、长亭等诸多意象散见于各类诗词歌赋之中。赏析时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典故的来源,知晓这些意象的所指,弄清它们的文化语境涵义,才能准确而深入地把握古典诗词的深层意蕴。4.激活认知语境,开展互文性阅读赏析。有些古典诗词因为语境知觉不够,或者说诗词理解和语境因素的联系不够,造成理解困难或偏差。此时,运用认知语境,激活师生认知背景材料,补充引导材料,可以降低赏析的难度,达到有效鉴赏的目的。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激活《记承天寺夜游》的认知语境,补充东坡不同阶段的诗句来认识东坡其人其文。鉴赏《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时可以激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情感认知,补充《声声慢》的内容材料来消解李清照的哀愁为什么如此之重。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7

本文对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期望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找出适合目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现实中, 大部分老师通常的做法是:利用一段较集中的时间, 对新词汇进行集中教学, 再对着课后词汇表, 多次带学生朗读, 然后进行词汇讲解, 以单词听写代替词汇检查, 以英汉互译作为词汇训练的主要形式。这些词汇教学手段, 脱离了句子和课文, 未能有意识地将词汇纳入到文章语境中去学习其语义及语用, 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及掌握词汇的意义及用法, 这不仅事倍功半, 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探索出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本人依据中考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语境词汇教学实验, 目的是验证语境词汇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词汇运用能力和英语整体水平的有效性。

二、语境理论与词汇教学的关系

语境意为“上下文”, 指事情发生的场合、环境和背景等。语言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的理解依赖于它产生的环境。没有语境, 词汇也没有意义, 词汇的确切意义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被理解。词汇教学不仅要抓好词形、语音、语法功能和搭配, 还要注重词汇的语用功能, 即在某一特定环境中选用某一词是否恰当。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好单词, 还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词汇的具体运用。

因此, 词义与语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词汇的学习一定要和一定的语境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基于语境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 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把握词汇的意义, 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 促进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语境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教师, 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 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由此, 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 对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语境词汇教学实践,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和提高他们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

1.借助语境, 确定词义

要掌握词义, 只能在词与词的相互联系中来理解。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语境推导词汇的语义, 而不是只从词汇的基本意义和语法意义上去理解。

例: (2011重庆中考题)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is becomingmore and more popular . Why do peopleuse the Internet to shop? Some people sayit is more convenient. They don’t haveto leave their homes to order something;they can shop for anything they want at anytime.

( )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word“convenient”in this passage is“_”.

A.时髦的

B.较近的

C.方便的

在这里, 根据上下文语境, 网上购物不必离开家, 而且还可以在任何时候买到想要的任何东西, 显然, “convenient”是“方便的”意思。

2.借助语境, 猜测词义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并掌握词汇用法, 因为猜测和利用上下文线索进行解读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英语阅读时。

例:Craig helps Free the Childrenraise money to build a new school in Kenya.He works for the rights of children.

此处的“right” , 显然不是“右边”的意思, 也不是“正确的”的意思, 肯尼亚的孩子不能上学, 克雷格为争取孩子们的权利而工作, 所以“right”应该是“权利”之意。

3.借助语境, 选择词汇

在做完形填空题时, 经常会遇到选择合适的词汇填空, 使上下文通顺、连贯, 合乎文理。

例: (2011临沂中考题)

How do you usually get to school?By bus? On foot? Roby Burch, 16, a USstudent, gets to school a little_——hegoes by horse (马) . ( )

A. normally B. casually

C. differently D. actually

由下文语境he goes by horse可知, 这个美国的学生今天上学有点不同, 故答案选C。

四、结果与反思

经过一年的语境词汇教学实践, 本人现在所教的班级与过去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在年级12个班中, 本人所教两个班英语成绩在人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三个方面都是第一, 并且在全市也是名列前茅。

实验结果表明, 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用法, 提高英语整体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人在实验过程中和实验之后都不断分析总结, 对语境词汇教学法进行深刻反思, 并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1. 语境词汇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去学习词汇的时候, 其效果是明显的。在实践教学中, 本人根据不同的材料背景创设出不同的语境活动, 课堂气氛活跃有趣, 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 语境词汇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单词学习, 避免死记硬背

对于许多初中生而言, 学习英语单词是枯燥的、低效的。而在语境词汇教学法中, 由语篇构成的语境所表达的内容和语篇中的词语联系起来, 能使学生更容易从他们的心理词典中提取词汇, 这不仅有助于词汇的理解, 也有利于词汇的记忆。

3. 语境词汇教学法能提高学生选词用词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全面意义

词汇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记忆过程。不少同学背熟了初中英语词汇表, 但是在考试中却不能联系上下文去正确理解词汇的含义。语境词汇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活动中发展了学习词汇的能力, 在词汇的有效运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收益甚大。

4. 词汇能力与语境理解能力是相互促进的

词汇能力与语境理解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生通过语境的信息可以正确猜测不熟悉的单词意思, 学习到新词汇, 加深了对语篇的理解。词汇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从而整体上提高英语水平。

五、结束语

词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科学地进行词汇教学, 才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运用词汇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活动, 语言交流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笔者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语境词汇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运用语境理论进行词汇教学, 改变了以往单一机械的、脱离语境的教学方式, 使词汇教学充满了活力,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 提高了教学效果。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8

摘要: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即语言环境,它是言语活动的过程,任何语感都是在一定语境中发生的。语文教学是发生在特定语境下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的对话型交往活动,需要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关键词:语境;语境教学;语境功能;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110-02

人以语言的方式而存在,语言是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交际环境中发挥作用,并在交际领域得到发展。所以说语境是言语活动的环境以及言语环境所创造的能够引发语言滋生复义的“语义场”。它对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言语活动的过程,任何语感都是在一定语境中发生的,这是由语境的独特功能所决定的。

一、语境的含义

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所、对象以及说话的上下文等语言环境,它主要是指语言活动的场所。此外,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也属于语境的范畴,与狭义语境相对应,通常称为广义的语境。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表达效果影响很大。

在口语交际中,有了狭义的语境,有了谈话时的一些辅助性的非语言手段如表情、手势、态度等,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就并不难了。但是对文本意义的解读就不同了,孤立的一个词、一句话乃至于一篇文章加果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便很难得到正确的解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应用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运用语言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就象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空气和水一样。我们学习语言,不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的语言知识。更主要的还要善于依据一定的语境准确地理解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地使用语言,所以语用行为的萌动、发生、持续与转换都离不开语境。

二、语境的功能

语文教学是发生在特定语境下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的对话型交往活动,需要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首先,语境的制约功能,它是指语境条件对言语活动所产生的制约作用。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境是否合理是判断言语的一个标准。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乃至一个字在文章当中运用的是否恰到好处,这要结合语境来理解。有时正是由于特定的语境使一个平凡的词在课文中灼灼生辉。例如鲁迅的《祝福》:

“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光从字面上看,“你放着吧”仅仅是“你别再去拿了的意思”。可以是为了关心她,让她休息;也可以是让她先别做这件事,干完旁的事再说等。但祥林嫂却在刹那之间仅凭感觉就透过了它的字面意思了解到了它的真意:“你还是一个有罪的女人!”,所以不但“像是炮烙似的缩手”,而且还“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也就是说,在那特定的语境中,“你放着吧”这句简单的话语,不再是它表面的意思,它有着背后的特定含义,使祥林嫂听了做出那样一连串的反应,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那时的封建思想给人们造成的毒害,发人深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促进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有些句子由于词语的读音、句子的停顿、词语限制模糊、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数量定语、多个定语或状语的不同搭配等。造成句子语意不明。例如:“我想起来了”。当重音落在“起”上时,表示“我想起床了”;当重音落在“想”上时,表示“我想到了”。但在具体语境中,这些句子的歧义就会消除。如该句改为“时间已经8点了,我睡意全消,我想起来了。”就没有歧义。

其次,语境的解释功能,指对言语意义的具体化、专一化。有些言语离开了语境就不能确定其确切含义,要靠语境来做出解释。例如“今天是星期天”这个句子,会随着语言使用环境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意义。如果一对夫妇,丈夫潜心事业,天天伏案工作,不知休息,妻子说:“哎,今天是星期天。”这是对丈夫的关心,是劝丈夫今天该休息一下,放松一下啦。但如果是丈夫潜心事业,很少顾家,妻子不能理解和支持,这天星期天,丈夫又要提起包到实验室去,妻子说:“哎,今天星期天。”这是说:你应该留下来帮我做家务。这就是同一句话在不停的语境中会有截然不同的含义。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还有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在这里“伟绩”“武功”“不幸”等词的使用,使文章更具有力量。我们知道这三个词在这里并不是真正的说“军人们”的伟大,而是用反语表现了作者的愤慨,尤其是“伟绩”一词,我们结合语境就可以知道这是对杀戮中国人的“中国军人”的讽刺。可见语境的解释作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中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语境的生成功能,是指言语生成了语境,语境也可以生成新的言语。这里的生成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语境可以创造语词,一是语境可以使语词生成特定的语义。在具体的文章当中,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在写作中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语法,甚至单独看根本就讲不通的词语,但在文章的语境中,它确是很合情合理的,而且我们能很好的理解它的意思。例如针对“阴谋”这个词,作者在说理的时候创造出“阳谋”一词,二者在这里是相对应出现的。就像这样的词,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成立,离开语境就失去意义。

语义的生成是指一个词词义的衍生、旁逸。例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写道:

“陆子潇这人刻意修饰,头发又油又光,深恐为帽子埋没,与之不共戴天,深冬也光着头顶。”

此处能用“埋没”吗?特别是他和帽子有什么深仇大恨竟会与之“不共戴天”呢?我们知道“不共戴天”和“埋没”的原意在这里都是解释不通的,显然这里是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埋没”在这里是说头发怕戴了帽子显不出的它的“又油又光”了,所以与之“不共戴天”,结合书中的语言环境,这几个词充分显示出了陆子潇这个人的性格品质。

索绪尔说:“句段总是由两个或几个连续的单位组成的。—个要素在句段中只是由于它跟前一个或后一个,或前后两个要素相对立才取得它的价值。”他所说的“句段”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具体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它们只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取得它的价值”,我们也只有把它们放在它们应该在语境中才能真正懂得它们的意义。

三、语境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向学生“奉送真理”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这种“发现真理”的能力,学生只有通过求知的过程才能获得。语境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训练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

(一)指导学生把握好文中语境,加强语境感的敏锐性

上下文语境是由语言系统内部各语言单位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上下文语境的把握要牵涉到句法、语义、修辞、逻辑等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正确理解一定语境中的词义就把握它在语境中发生了义变的动态的意义。所以,运用语境教学究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学会依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例如联系上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修辞上的特点:

阿妈坐在门口,膝盖上放着几件军衣,飞针走线忙不停。长长的线儿来回飞舞抽得吱儿吱儿直响,和战士的鼾声糅合在一起。

缝啊缝,春风绕着长线荡漾,暖流跟着针眼流淌。这破洞曾收进了多少风寒,此刻,又

缝进了多少温暖!

“缝进了多少温暖”,从语法的制约和语义的搭配上看郡难说得通,但在上下文语境的协调之下,却成了一种很好的表达,人们称之为“拈连”。“缝进”是“倾注”、“融进”等意思。还有,像“双关”、“通感”、“移就”等修辞格的运用都是利用上下文语境实现的语义变异。教学中运用语境策略,就是要经常随文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语境品味语言变异之精妙,比较语言变化所带来的精彩之韵昧,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敏锐的语境感。

(二)指导学生利用好情景语境。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情景语境,是和交际现场直接有联系的因素所构成的语境,如时间、地点、场合、境况、话题、事件等因素所构成的语境,是交际双方都能感受得到的切情切景的语境。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都应注意利用情景语境,否则,交际就会受影响。因此,运用语境策略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复杂的情景语境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使其积累把握情景语境的经验,以便正确地表达和理解。

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么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算帐呢?”便打开钱袋,把钞票一五一十点交给鸿渐。(钱钟书《围城》)

方鸿渐打牌赢了钱,但收局时输主并无还账之意,他便用抒发自己感慨的方式来提醒诸位输主还钱。在当时的场景中,输主之一的方太太很快明白了鸿渐所说的暗示语。马上“一五一十”把所欠输款点交给了鸿渐。情景语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为它与交际现场的人密切相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情景语境的灵活性。人们常说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反映了这种灵活性。说得对就得体,说得不对就有失礼貌。

(三)指导学生运用背景语境,进一步领会文章意蕴

背景语境是一种更为隐性的言外语境。它主要包括社会文化背景与人的认知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具有历时性,是与交际双方有关的人物关系、交际语言中所涉及的历史社会情况,包括社会关系、时代特征、历史知识、人文知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人的认识背景是与人们心理和认知水平相关的知识语境,它依赖于人们平日储存的百科知识,依赖于这种知识所形成的背景语境,依赖于人们依据知识背景所进行的合理的想像和推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掘教材,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背景语境分析教材,使学生掌握依据背景语境分析语言的方法,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语境。例如学习孙犁的《黄鹂》,就不能仅仅从文章所描写的内容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思想,而是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写了几次见黄鹂的情景,都是在赞美黄鹂,其实都是在赞扬鼓励我们的革命战士不怕艰难困苦,在那样的环境里依然坚持革命,相信我们一定会胜利。

语境就是物质与精神两者水乳交融的生活之境,即某一言语、话语所由出现、赖以生存的生活横断面。如刘焕辉先生在《言语交际学》中提出语境“不是脱离言语而存在的纯客观环境”,“一定语境是和一定交际过程相始终的”,对我们理解语境极有启发。语文教学中,在我们理解课文的时候,对文章的语境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和交际的过程,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文义。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9

爱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永恒主题。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他们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例如2010学年度,我在教初中一年级语文时,学生王丽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不做,上课贪玩,老师头疼,同学厌烦。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我没有放弃她,主动地去接近、帮助她,在学习上对她降低要求,耐心辅导。我与她达成如下协议:听写字词,以5个为基数,多对一个,表扬一次。为了受到表扬,她上课开始认真写字了,虽然经常管不住自己,但有了转变;听写虽然不达要求,但有了进步。我及时与她交流:“有进步!你把错字写会,老师二次听写。此后,每次到教室去,她总是主动地把本子拿到我面前:“老师,我改写完了!你什么时候听写?”有一次听写字词,她居然全对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此后,我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我多次家访,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地,孩子学习有了进步,班里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在同学中有了威信,对学习感兴趣了,认真写字成为她语文课的主要内容。看着这样一名后进生的转变,我感到很欣慰。

后来我了解到学习习惯不良的王丽,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在争吵中长大,父母对她关心很少,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也较少,发现成绩不好非打即骂,使孩子从小养成孤僻、贪玩的内向性格,平时很少交朋友。但是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但是“恶习”难改。

在本案例中,我首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采用表样的办法,激发她在学习上养成良好习惯,追求进步、渴望认可的本性,逐渐改变她的不良习性,特别是在集体教育行为中,她由于学习上的努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她在班级中有了威信,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取得了进步。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10

科学实验需要有基本的实验器材与设备作为必要保障,学校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是有限的,且一些设备不便于课堂展示,因此,学生周围的物品也可以成为实验器材的最佳选择。利用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所用的物品进行实验,不仅操作简单、直观,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节省实验成本,有着无限的优越性。在对低成本实验进行设计时,一般要遵循三条原则:首先实验材料的制作必须成本低廉;其次制作过程简单易操作,且花钱少;最后要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比如,在学习《地球与宇宙》这一章节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对地球的基本形状与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采用纸带与铅笔设计出地球的模型,将纸带缠绕成椭圆球体,然后为学生展示并讲解地球两级的基本体征。再如,学习《物质的形成》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不同形态物质的差异性,可以用针筒抽取5ml的空气,然后堵塞针孔,推动针筒活塞,观察空气能够压缩到多少毫升。然后再将空气换为水,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压缩,观察能够压缩的程度。经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对气体、固体的分子间隙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该实验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不同状态物质的分子特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二、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低成本实验能够使学生普遍参与到实验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边的具体事物,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理与兴趣爱好的实验,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基本现象、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了解。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或电视节目中,学生经常会看到胸口碎大石等魔术,对此充满了好奇,教师可对该原理进行实验展示,实验器材很简单,两只高脚杯、一把铁锤与一块粗细均匀的模板,将高脚杯置于木板上,然后用锤子敲击木板,让学生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现象,然后再进行展示,得出结论,使学生明白这是利用了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学生的注意力将会集中于整个实验,学习兴趣高涨,而且能够从实验中学到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物理现象,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观察与创新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三、将生活物品应用于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演示了解某一个原理,因此,只要能够对实验原理进行有效地揭示都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五花八门,都可以发挥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运用于科学实验中。对于一些实验器材缺乏的学校来说,对生活物品的利用能够有效解决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科学实验中运用到的生活物品都是比较常见的,能够使每个学生普遍参与到实验当中,享受实验操作带来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内燃机的运作原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实验器材主要有食品包装盒、铁钉、打火机的电子点火器,往包装盒内滴适量的酒精,然后封闭,对包装盒的表面进行反复摩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按电子点火器,这样整个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就清晰地展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且这些实验器材可以反复使用。诸如食品包装盒、电点火器等这些器材都是平时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东西,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套,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课堂实验效果极佳。

四、对自然现象的实验探究

大自然是神奇、奥妙的,学生对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充满了求知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自然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以生活中常见的彩虹现象为例,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见过彩虹,但是对彩虹的形成原理却了解甚少。彩虹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有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装满水的塑料瓶置于阳光下,然后将一张白纸放置水瓶后,观察其在白纸上所呈现的光带,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不断调整白纸与塑料水瓶的位置,探究彩虹形成的原理。这一实验简单易行,学生还可以在课下自己进行研究,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了解彩虹形成的原理。基于彩虹实验的启示,学生还会对大自然的其他现象进行探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致力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的利用,为学生呈现出丰富的实验效果,增强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低成本科学实验不仅操作简便、花钱少,而且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验需求,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可以在科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11

关键词:语境理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50-01

前言:词汇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文章的基本元素,对初中英语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语境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是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改善传统英语词汇教学枯燥、繁琐的讲解,另一方面改善学生英语词汇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能过语境不仅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通对对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利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与应用能力[1]。

一、语境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语境是指事情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所涉及的语言对象。一个英语词汇往往都会有多种含义,只有根据语境才能得出词汇在英语文章中的真正含义,因此,想要理解词汇的多层含义,就需要通过词汇各种应用场合进行学习,就如同想要了解一个人,只是单纯了解某一方面是不够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接触[2]。此外,语境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语言语境,就是根据词汇在文章中的各个成分形成的逻辑关系,包括词汇的固定搭配,例如表示看、期待、看起来等含义的look,look与at搭配表示考虑,look与forward搭配表示盼望,look与through搭配表示浏览,look与down搭配表示看不起;二是情境语境,就是根据交际不同背景、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词汇,例如形容女子长的好看,通常用pretty、pulchritude、lovely、beautiful、very good等,而形容男子长的好看时,通常用good boy、handsome、cool、gay等[3]。

二、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一)英语词汇教学中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分析与猜测出词汇在文章中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文章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进而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例如make表示使得、制造、安排、合适、开始等不同的含义,与不同的词汇搭配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如make a fire表示生火,make tea表示泡茶,make ready表示准备好,在this car is made in China中make表示制作,在they were made for each other中make表示适合,由此可以看出,make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示的含义也不相同。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词汇练习时,不应只是单纯的考核学生对词汇的含义记忆与词形,而应多举例一些短语或者语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力[4]。

(二)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语境的作用

语言的学习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元素,与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国内与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导致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加强汉语与英语的对比,有效降低中西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理解误差。例如词汇dog,在汉语中表示狗,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贬义词,如走狗;而在英语中dog却是褒义词,如love me,love my dog表示爱屋及乌、give a dog a bad name表示人言可畏、a gay dog表示一个快乐的人等。

(三)英语词汇教学中情境语境的作用

通过情境语境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通过情境语境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设身于实际的情境当中。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词汇。例如组织Halloween(万圣节)庆祝活动,根据文章内容组织fashion show(时装表演)等活动。例如词汇do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含义也不相同,your bottom is not done up表示你的纽扣没有系上,do up one is hair表示梳理头发等,在不同的情境中do所表示的含义不同。

结语:词汇与语境两者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相辅相成的。高效率的英语词汇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语境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增加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力,对学生英语词汇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5]。

参考文献:

[1] 解静莉.刘海明.李家宇.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江教学中的应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22(106).126-127.

[2] 王宇宁.钟庆伦.李晓华.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08).17

1-172.

[3] 乙生丽.周祁林.李建城.”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数外学习研究(初中版下旬刊).2014.26(0

6).115-116.

[4] 赵华萍.邹宇瑶.宋晓峰.新课标框架下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14).122-123.

[5] 戴佳敏.孔德星.王海洋.文化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

(10).100-102.endprint

李慧

摘 要:词汇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元素,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语境的分析充分体现出词汇的含义。可以说,英语词汇与语境是相互依存的,通过语境理论是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语境理论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英语学习的兴趣,掌握词汇在语境中的意义,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词汇学习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进而有利于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与运用。本文主要针对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境理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86-01

前言:词汇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文章的基本元素,对初中英语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语境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是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改善传统英语词汇教学枯燥、繁琐的讲解,另一方面改善学生英语词汇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能过语境不仅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通对对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利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与应用能力[1]。

一、语境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语境是指事情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所涉及的语言对象。一个英语词汇往往都会有多种含义,只有根据语境才能得出词汇在英语文章中的真正含义,因此,想要理解词汇的多层含义,就需要通过词汇各种应用场合进行学习,就如同想要了解一个人,只是单纯了解某一方面是不够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接触[2]。此外,语境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语言语境,就是根据词汇在文章中的各个成分形成的逻辑关系,包括词汇的固定搭配,例如表示看、期待、看起来等含义的look,look与at搭配表示考虑,look与forward搭配表示盼望,look与through搭配表示浏览,look与down搭配表示看不起;二是情境语境,就是根据交际不同背景、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词汇,例如形容女子长的好看,通常用pretty、pulchritude、lovely、beautiful、very good等,而形容男子长的好看时,通常用good boy、handsome、cool、gay等[3]。

二、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一)英语词汇教学中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分析与猜测出词汇在文章中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文章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进而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例如make表示使得、制造、安排、合适、开始等不同的含义,与不同的词汇搭配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如make a fire表示生火,make tea表示泡茶,make ready表示准备好,在this car is made in China中make表示制作,在they were made for each other中make表示适合,由此可以看出,make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示的含义也不相同。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词汇练习时,不应只是单纯的考核学生对词汇的含义记忆与词形,而应多举例一些短语或者语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力[4]。

(二)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语境的作用

语言的学习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元素,与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国内与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导致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加强汉语与英语的对比,有效降低中西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理解误差。例如词汇dog,在汉语中表示狗,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贬义词,如走狗;而在英语中dog却是褒义词,如love me,love my dog表示爱屋及乌、give a dog a bad name表示人言可畏、a gay dog表示一个快乐的人等。

(三)英语词汇教学中情境语境的作用

通过情境语境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通过情境语境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设身于实际的情境当中。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词汇。例如组织Halloween(万圣节)庆祝活动,根据文章内容组织fashion show(时装表演)等活动。例如词汇do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含义也不相同,your bottom is not done up表示你的纽扣没有系上,do up one is hair表示梳理头发等,在不同的情境中do所表示的含义不同。

结语:词汇与语境两者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相辅相成的。高效率的英语词汇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语境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增加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力,对学生英语词汇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5]。

参考文献:

[1] 解静莉.刘海明.李家宇.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江教学中的应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22(106).126-127.

[2] 王宇宁.钟庆伦.李晓华.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08).17

1-172.

[3] 乙生丽.周祁林.李建城.”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数外学习研究(初中版下旬刊).2014.26(0

6).115-116.

[4] 赵华萍.邹宇瑶.宋晓峰.新课标框架下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14).122-123.

[5] 戴佳敏.孔德星.王海洋.文化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

上一篇:一个人很累的心情说说下一篇:英语专业应届生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