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通用12篇)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1

------体验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飞翔的三部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也像其它学科一样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构建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如何让英语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与宗旨?这是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必须思索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我尝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学习。

关键词:

体验

生活化 简化抽象

语言环境

丹麦语言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必须潜入水中,亲身感受,这样,他最后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得到升华。

一、鼓励生活英语,让学生体验课本外的风景。㈠英语“生活化”。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言知识来设计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的英语活动,是学生切实感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能展现给学生的也不仅在三尺讲台之内了,只要一敲开电脑,全球资讯尽在眼前。因此,作为教者,就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预先洞察出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出现的“知识盲点”,然后利用网络,寻找适当的内容,帮学生架起体验的桥梁。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 1的Part A Let’s read部分里,向学生介绍了有关“中西方交通规则的不同文化。可学生们对于西方国家的交通规则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外语学习本身就是文化的双向交流,而这课时的“中西方交通规则的异同”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之一。可单单凭借课本几幅插图,是无法完成这种体验过程的。那怎么办?于是,我就通过网络实现了让学生和中西方交通规则知识零距离的接触:列举世界上人、车靠右走大多数的国家名称中国、美国等,但还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左行的如,英国、澳大利亚等。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设计各种有特色的交通标志。如具有环保意识和爱护动物的标志,表示动物优先通过,或提醒司机注意前方动物的出没。如澳洲在有袋鼠、鸸猫出没的地方,都挂着袋鼠、耐猫图案的黄色标志,好像一道交通标志风景线。当学生看到屏幕上每个国家的交通法规尽现在眼前时,犹如自己身临其境,手舞足蹈地融入了汽车行驶中。顺着学生们的激情,我顺水推舟,教学了Red light、green light、yellow light。真实的情景再现激起了学生们很强的兴趣,很快他们就认识了红绿灯的交通规则。于是我又设计了“挑战十字路口”的游戏,让学生们亲身演示过红绿灯的过程。学生们有的做小交警,有的做行人,有的秩序地经过十字路口并运用所学的交通规则靠右行走:Drivers drive on the right sideof the road。而做小交警的同学要指出行人或司机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教育。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们从体验中感知知识。这难道不是一次成功的体验吗?

㈡生活“英语化”。生活“英语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英语已进入我们的生活,要处处留心观察英语,养成事事、时时吸收运用英语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英语、创新性运用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开展收集电话号码来学习运用英文数字;收集国旗图样、世界著名景观学习英语国名;收集服饰品牌学习英语字母;收听国际台天气预报学习表示天气的英语习惯用语等活动,浏览大街上广告牌上的英文缩写,使学生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与实际生活相接轨。

二、简化抽象知识,让学生体验英语的意义。

小学生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好、富于想象、活泼好动,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将抽象的语言知识简单形象化,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语言里面,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易于体会英语的意义,从而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如,在四年级下册教学天气词hot、warm、cool、cold时,可分别拿几杯“热的、暖的、凉的、冷的”的水,让学生去摸一摸,切身感觉不同的温度;在三年级下册教方位词in、on、under时,让学生将自己的右手拳头分别放在左手掌的“里面、上面、下面”,亲身把位置“做”出来;同是三年级下册教形容词big、small、tall、short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身上有关于这方面的特点:My nose is big.My mouth is small.He’s tall.I’m short.等。再如,教学五年级上册《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第四课时,让学生掌握味觉方面的单词,我让每一学生从家里带来三个空的瓶子,自己分别给每位学生配上酸、甜、咸、辣苦的调料,通过亲身的体验、尝试,同学们在哭笑不得的表情中,愉快地学会并掌握了单词sour、sweet、salty,另外学习了三会但词peper。让学生通过口、眼、耳、手、脑等多种身体部位去感知所学语言。

由于儿童难以摒弃母语的影响,再简单的英文字母、单词、句型对于他们而言都有可能会是抽象的。作为教师,应该抓住知识的特点,简化并优化语言 知识点。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精心设计如画、唱、模仿、实物展示等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乐于体验,从而掌握语言的真正意义。

三、有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英语。

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给学生体验快乐的课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由“有趣“向”乐趣“发展,再从乐趣向志趣升华。用游戏组织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技巧和手段,游戏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愉快中学到英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方法就是恰当地创设情景,将枯燥无味的语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创设一个真实逼真的完整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景中体验知识,领会知识。情景体验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语言的过程。要在英语学习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积极创设能使用英语的生活情景,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主动的去学、去说、去做。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这一课中,其中有这么一个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于是我结合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课题”水果茶会”偷梁换柱,将“水果茶会”改为“大食会”带着学生进行了一次野餐,带上喜欢的食物。大家三五成群,围成一个小组,我要求他们必须要用英语交流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食物。讲台大屏幕上投影某一餐厅的图作为背景。学生一边挑选食物,一边体验语言知识: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I’d like some tomatoes,beeff,cucumber, potatoes,onions…这种身临 其境般的体验加快了学生习得语言的速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接着,充当服务员和顾客的学生开始对话了:Can I help you? Yes, please.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I’d like some green beans, carrots, mutton….随着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他们在情景中运用并扩展了语言,创造性地说出:It’s dilicious.I like it very much.Would you like some pork? No,thanks.Yes, they are healthy..等的句子。再如六年级下册Unit2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Mike?我分别从家里带来了许多纱布,设计情景:让学生包扎不同的身体疼痛部位,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句型:How do you feel? I am sick.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I have a headache/toothache.Are you Ok? Do you feel better now?My finger hurts…..让学生在充满欢乐有趣的演练活动中尽情地演,尽情地体会。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每次组织实践活动,我都立足于全体参与,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我在知道活动时,首先考虑到的是给接受能力教差的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协助,降低难度并扶一把。如Book IV Unit 6中的“Draw your farm”,我就和他们一起描绘农庄,并在画面的安排、色彩的选择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知道。其次,我注意培养优秀生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同时也鼓励他们主动和后进生合作,帮助同学并在帮带的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更高层次的成功感。其三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变废为宝;变词为句、变句为对话、变对话为文段;大胆尝试,积极创新,作品“各自精彩”,不要千篇一律。《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情景英语的体验则能让学生切实感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体验性的学习,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触摸文本,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我们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为基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来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通过习得语言来巩固、深化语言知识与技能,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和创新语言学习,让英语教学真正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感受英语课堂与时代生活脉搏相通,更让她们体会到英语课是他们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发展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03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2000年《广东教学研究》第十期《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小学英语教育网《快乐的体验,有效的学习》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2

一、调动学生想象力, 促进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开展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给职高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创新元素。教师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教学观念, 利用政治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情感上与思想上的引导。将体验式学习活动应用到职高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满足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职高政治学科的教育意义绝非学术, 单纯的理论灌输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政治视为一门理论与情感内化相结合的学科,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有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

二、调用生活资源, 促进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开展

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的个人生活经历有限, 因此, 职高学生能够想象的事物也具有局限性。为了促进体验式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从生活入手让职高政治教学的资源更丰富,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紧密。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相比, 在生活资源的支持下实施教学, 有助于学生了解政治知识的来源, 更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政治知识。与想象情境相比, 生活情境更具有真实性。让形象、生动的生活信息走入课堂, 能够大大降低体验式教学活动开展的难度。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时, 很多学生不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更意识不到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教学问题, 教师可以带领职高学生走进当地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去欣赏传统文化, 了解传统文化, 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更可以结合传统节日, 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节日,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传统节日中经常做的事情, 分享传统节日给自己带来的美好。借助生活资源实施教学,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能够加强学生的政治知识体验, 促进政治走出课堂, 生活融入政治。

三、组织辩论活动, 促进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开展

辩论, 是一种可以让参与者全情投入的活动。在职高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辩论活动的开展。职高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政治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有指导性作用。在这个重要的成长时期, 教师积极选择社会热点话题, 让学生结合政治所学内容辩论, 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知识, 更正确地认知社会与生活。在课堂辩论中, 学生能够听到同学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个人观点, 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使他们的政治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产生更多创新想法。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选择与此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 像“公共场合吸烟、景区买票插队”等, 引导学生辩论。以“公共场合吸烟”为例,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反方“公共场合吸烟不违背社会公德”与正方“公共场合吸烟严重违背社会公德”两方, 鼓励学生结合个人观点, 有理有据地表达思想。在辩论中, 反方提出“吸烟是人们自由选择的行为, 公共场合应当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 在公共场合吸烟并不违背社会公德”的观点。而正方则从身体健康角度入手, 提出“公共场合吸烟会让许多不吸烟人群吸入二手烟, 这侵犯了他人的身体健康权, 严重违背社会公德”。通过政治课堂辩论, 学生能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建立开放式的学习思维。辩论活动的开展, 给学生提供了多方面体验社会热点问题的机会, 学生从不同侧面感知一个事件, 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持有不同观点人的想法。

综上所述,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体验式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在职高政治课堂中利用体验式学习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从教学活动入手, 以多种形式与政治学习内容互动,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曲德山.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下的体验式学习模式[J].新课程 (下) , 2016 (7) .

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中的尝试 篇3

【关键词】中职 体验式学习 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33-02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扶持力度逐年提升。随着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中职德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创新。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自觉性和参与性,在帮助学生掌握德育知识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很多中职学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容易忽视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由于长期受到学生毕业就业率的影响,中职学校更加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片面地追求就业成功率,导致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出现缺失现象,造成中职学生道德素养下降。而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较为简单,传统的德育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此外,由于招生数量不足,中职学校对于学生违法校规等活动,经常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方式,错失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中职学校缺失德育,也是导致学生养成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

二、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应用

体验式学习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建合适的情景,保证学生能够在此情景中感受和评价某种事物、环境、人物、情感等,进而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式学习特别强调参与者的感受,因而中职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内在的学习,做到知行合一。体验式学习方式主要含有以下几个步骤:体验、交流、整理、应用,现阶段,常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活动式体验”、“情景模拟”,等等。

(一)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在体验式教学中,首先应用的就是角色扮演,这种体验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兴趣,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中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其缺乏一定的社会、人生阅历,但是毕业后就要步入工作岗位承担自己的工作责任及社会责任。职场与学校不同,职场对于学生的要求更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将角色扮演体验加入其中,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分配角色,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经验,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工作做铺垫。例如,教师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可以组织情景模拟教学课堂。在职业生涯中学生最先接触的就是应聘者,就此教师可以充当招聘者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作为应聘者进行双方对话沟通,其余同学可以对其进行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应聘”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现场表现、针对学生的个人性格等予以评价。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充当“招聘者”的角色,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招聘者的心理及语言特点等,以此丰富自身的职业经历。角色体验教学能够保证学生更好地揣摩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情况,同时也能够近距离接触自身未来职业角色,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活动中体验。中职学生德育课程教学中的活动式体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德育讲座体验。讲座活动体验属于半公开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活动定期开展即可,学校可以聘请中职德育相关教育专家及社会德育人物代表,将德育相关理论知识及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及学习环境相互融合到一起,并且在其中加入专家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还可以设定提问讨论环节,学生针对不明确或者有疑问或者有自主观点均可以在这一环节阐述,专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形成良好的讲座互动氛围。社会德育人物代表则不同,其主要是针对自身的优良事迹进行讲授即可,其中加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内容,在讲授过程中引起学生共鸣、感同身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社会活动实践体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红色路线旅行或者清明节烈士园扫墓,通过这种互动使学生了解更多英雄事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在这一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孝顺老人、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在情景模拟中体验。除了上述两方面体验外,还有情景模拟体验,这一体验模式主要是教师针对课程内容、直接结构及前后章节的连接,针对当前讲授内容设定相应情景,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情景模拟体验中引导学生思考,保证学生能够发现的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真正学以致用。例如,教师讲解“助人为乐、扶不扶”这一课,其属于当前的热点话题,教师在开课之前先不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为学生设定学习情境,给出故事背景,学生通过情景剧的方式表演出来,同时鼓励参与表演的“当事人”阐述自己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其余学生认真聆听,随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予以点评和补充,这种体验模式更能够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不断感悟反思,以此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体验式学习效果分析

(一)体验式学习的主要收获。中职学校可以开展体验式学习,以此提升学生能力,可以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重考虑:团队意识、学会更好与人合作、发掘自身潜力、克服心理惰性、身体得到锻炼、调整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学生在通过体验式学习之后,普遍认为通过学习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也得到锻炼,获得了很多的人生感悟。此外,体验式学习能够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和责任态度。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自身学习效果的提升。最主要的是,学校开展体验式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满足了社会企业所需。

(二)体验式学习对中职生成长的积极影响。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体验式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自身的未来发展以及就业情况起到一定帮助。体验式学习不仅仅在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正确的锻炼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纪律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团队意识、不断磨炼意识,开发学生潜能。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三)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体验式教学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每一次日常教学活动,并且全身心投入,在体验环节中听取别人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主动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夯实自己所学德育知识,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艳.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应用[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5(2)

[2]王荣华.中职德育课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11)

[3]陈顺玉.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4]许丽.运用“体验式”学习理念,构建德育课堂教学新模式[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13)

[5]李纯.体验式教学在中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0)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4

-----从《养蚕》谈体验式学习

者:香草

工作单位: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

编:675500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体验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对学生来说,有着无穷的乐趣。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此的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体验式学习,一方面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又强调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笔者以《养蚕》为例,简要阐述“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教学

应用 正 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所谓“体验”,就是“体会和验证”,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

程。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同时,良好的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

《养蚕》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本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动物的特征。城坝区里的孩子,除了电视和书本上,从来没有亲自养过蚕,有的甚至没有见过活生生的蚕。这样的情况给这一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是简单地将蚕的生命历程告诉孩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验证自己曾有的关于蚕的知识?

一、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而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规定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任务就是教学的失败。这样因时间和空间的狭隘将答案迅速抛给学生,使学生不能充分体验到自己研究问题,自己寻找答案获得知识的快乐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式学习打破教学任务的旧框,以学生的充分活动为中心。以《养蚕》这一主题为例,若是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将蚕的生长过程机械地告诉学生,学生就仅仅知道了这个过程,而他们对蚕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的探究精神得不到培养。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养蚕,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这次活动,活动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有新发现。这样,学生实践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活动,交流的时间,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室是学生的“研究所”,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二、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渗透科学探究精神。

体验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对学生来说,有着无穷的乐趣。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此的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如《养蚕》这一单元教学活动,我们让学生亲自喂养,亲身经历蚕一生的变化,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在喂养观察的过程中,学生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与过去他们头脑里的关于蚕的一些知识相印证,在脑子里形成概念的同时,又不断引起他们的思考。例如在蚕吐丝结茧这个阶段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蚕蛾是怎样从蚕茧里出来的?”学生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有的认为是蚕蛾用嘴咬开了蚕茧,有的认为是时间到了蚕茧自然裂开„„经过十几天的观察,学生们发现,蚕蛾在快出茧时,茧的一端会变得湿湿的,原来蚕蛾会吐出一种液体溶解粘着蚕丝的丝胶,使丝分离。然后用头和足把这部分丝拨开,形成一个大孔,从孔里钻出来,进行交尾和产卵。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帮蚕蛾将蚕茧剖开,不就节省些时间吗?”“人工剖开蚕茧后出来的蚕蛾与自己钻出来的蚕蛾有什么不一样吗?”猜想,讨论,众说纷纭。于是我们进行了多次试验。试验结果告诉学生们,自己从蚕茧里钻出的蚕蛾比人工剖开钻出的蚕蛾身体健康,交尾产卵有力,人工剖开钻出的蚕蛾瘦小无力,极易死亡。有疑问,才有猜想,有了猜想,再通过实践来证明。这样既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了明确的科学概念,又将对任何问题都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科学探究思想自然而然地渗透进学生的意识里,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学会理解与合作。

体验式学习,一方面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又强调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可见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自信心可使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有充分的信心去有效地使用已具有的技能技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和暗示,更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己去思考、研究、实践、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建立自信。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和理解。经常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和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仍以《养蚕》这一教学活动为例,每个孩子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小组,并承担了其中的一项任务,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这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共享其中的苦恼和喜悦,这尤其给那些平时因为机会少而只能旁观的学生一个充分发挥的平台,建立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5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主要体现为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探究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自主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伙伴身份参与学生的实验、调查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探究的发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善于激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激疑,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情绪。良好的学习情绪和精神状态,是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如在学习碱的性质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巫婆斩妖”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农民,孩子生病了,认为是鬼神捉弄的,就请来巫婆化水化符。巫婆叫他找些石灰溶于水制成澄清的`石灰水,并烧香化纸。巫婆口中念念有词,并说妖精已捉入盆中,而且眼睛被她弄瞎了,什么都看不见,然后举起宝刀向盆中一劈,结果盆中出现了红色的血。妖精被劈死了,但是孩子也一命呜呼了。学生们听后既谅讶又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为什么盆中会出现红色的血呢?

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熟石灰的化学性质,要求同学们分组试验。学生各取一定量的石灰水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1~2滴酚酞溶液,结果溶液变红了。同学们观察到此现象后,惊呼道:这就是盆中的“血”。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对常见碱的其他性质的探究学习中。

二、叠现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新课程主张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即针对相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逐个展开相应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如在学完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备后,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此,教师特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1:要设计一个制备气体的装置,你要从哪几方面考虑?

问题2:怎样设计装置可以使实验操作简便?

问题3:你能否设计一个随用随制的装置?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能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不足。随着问题的逐个解决,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获得了温故知新的良好收益,而且在“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能力层面上也获得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

三、开展探究性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环节的前后联系,开展探究性的课外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学到课堂上、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而且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创造意识,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时,教师可设计一节综合实践课,主要以五个话题作为展示学生实践探究的成果。第一,水的重要性。第二,水资源的缺乏。第三,水的污染。第四,水的净化处理。第五,我国政府治水的方略等等。这些话题都要求学生课前尽量通过教科书、资料、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收集信息,采取水样,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污水净化处理等。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6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次革命,它呼唤着学生个性的张扬,更呼唤着教师个性的展现。在这热烈的呼唤声里,传统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更新;在这热烈的呼唤声里,我又开始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摸爬滚打。?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所以要想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小组?

一个学习小组一般有四个人,由邻位同学组成。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又可组成二人小组或八人小组,有时也让学生自由结组。学习小组的建立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外部环境,便于将这种学习行为落到实处。?

课堂探究问题,一般采用四人小组形式,大家一转身就可交流,十分方便。有时的小问题或者只需合作不需探究的内容,如复述课文、背诵比赛等可采用二人组形式,特别便利。若容量大、难度大的学习内容则采用八人小组活动更好,如教学鲁迅的《风筝》一文,在设计探究质疑这一教学环节时,考虑到课文难度较大,学生会提出较多的问题,若四人小组活动,全班交流时将会耗时过多。于是便采用八人小组的活动形式。先是在小组活动时,让每个学生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通过大家的归类、化解,由小组确定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班内交流。实践证明,八人组探究问题的能力更强些,也更节省教学时间,特别适合于探究难度大的学习内容。?

学习小组一旦形成,由小组成员推举出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平时的学习活动,教师只需做些指导便可。?

二、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大多有被动接受式学习的经历,要让他们一下子学会主动学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教师将“以人为本”的原则,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揣摩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出能激发其主动学习兴趣的问题。?

安徒生的《丑小鸭》是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它有着深刻的寓意、幽默而睿智的人物对话和意境优美的写景文字,可以说处处都闪烁着大师智慧的光芒。而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般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上。怎样引导他们去深入体味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呢?若设计出一个能激起他们探究兴趣的问题,就不愁他们不去读文章。苦思冥想,我设计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丑小鸭的结局可以有三种:(1)变成白天鹅;(2)死;(3)仍是一只丑小鸭。请你选定一种结局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课文阐述你的理由。?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选定其结局为“变为白天鹅”学生,阐述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蛋孵的。课文中也说:“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

于是我给他们讲了“狼孩”的故事,并引导他们思考:生活在狼群中的小孩为何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生在鸭群中的丑小鸭却变成了白天鹅?我们能从丑小鸭的经历中找到答案吗?于是,探究继续进行,他们开始一遍遍地看课文,在合作与探究中他们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

三、不断丰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和内涵?

中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多变的形式中,所以教师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处理教材,是他们已有的兴趣能得以不断的提高,是这种学习行为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一首哲理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悟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理。它感情真挚动人,采用诵读法教学最为恰当。?

我一改朗读教学的常规做法,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二人自由结合,设想对方就是一个被生活欺骗了的伤心人,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请你借这首诗来开导开导他。?

于是学生自由结合,马上开始了感情朗读。接下来我又进一步引导:这样拿着书读是不是觉得不够自然真实,感情表达难以畅快?那么我们用三五分钟时间背下来,再加上手势、表情来试一试。三五分钟后学生自由登台结对表演,在热烈的诵读过程中,学生已极自然地开始了自主合作式学习。?

四、抓住综合性学习的绝好机会?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它的设置意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这种学习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的绝好途径,所以我力争上好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课。?

综合性学习课一般容量较大,学习难度较高,学生必须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应抓住此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性学习。?

在《黄河,母亲河》的活动中,我做了如下策划:(1)搜集资料;(2)利用资料办手抄报;(3)才艺展示。?

搜集资料的任务十分繁杂,我将资料分为两大类,学生可任选一类搜集,全班学生便分成了两大组,然后每个大组的学生,依据自己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利用资料的能力自由结成小组。这时我将每一大类资料又分成若干小类,引导学生做好小组内的分工协作。?

办手抄报时,我介绍了办手抄报的基本知识,让各小组自己商定手抄报的栏目开设,并根据各人的特长做细致分工:有编辑,有美工设计,有撰稿人,有誉写,有校对。?

才艺展示,是全面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大舞台,各小组至少出一个节目。为编辑节目,小组成员既要群策群力,又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此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们又一次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快乐。?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7

语文, 是一门综合和基础学科, 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语文作为一个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 使得同学们不得不从小打好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 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一个基础。

那么如何学好语文, 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在现代这样一个越来越注重团队力量的社会中, 合作学习更加能够培养出符合这个社会的人才。在以母语的学习为起点, 以语言交流、交际为平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运用合作学习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自身学习实践能力、生活情境性。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浅显地谈谈我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与人际关系

孔子有云“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已抓住合作学习的核心。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形成合作学习的模式, 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使同学们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并且还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 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同学们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它吸引着同学们在团队模式的氛围中建立新的学习动机与目的。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不再是一种学术权威的形象, 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能够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思维, 不被局限。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下, 能够锻炼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将讲台让出来, 让给学生, 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更加能够唤起同学们的学习斗志, 激发群体智慧。而且这样交流, 也能够让同学们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学习中, 很多学生会认为每个同学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不愿意分享, 将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于在其他同学退步时, 暗自窃喜, 这一切均是过分地强调竞争所引起的。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这样不正确的观念。而合作学习则不然, 它倡导同学们合作互助, 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中, 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 自助地进行独立学习。”个人的价值应该在团体中得以实现, 而非“利己损人”。而且合作学习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彼此之间交流知识的过程, 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同学们互相勉励、互相鼓励,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增强集体意识。同时, 同学们也能在合作中学会如何关怀他人、帮助他人, 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 宽容和忍受他人的缺点, 虚心向对方学习, 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

二、合作学习将课本学习与课后学习整合

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 同学们分小组学习, 课前预习这篇课文, 并在课堂上分享。很多学生在这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情况, 对我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课堂上的交流中同学们由最初的仅仅对那段历史的不堪回首的愤恨, 到对清王朝的软弱无能而失望, 慢慢升华到明白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甚至有些学生还能联系到周恩来同志少年时所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的心理,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斗志。

在这个例子中充分地体现了合作学习能够扩展学生们的视野, 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同学们不局限于书本, 能够从书本出发, 进行发散式思维。进而达到我们语文阅读的目的。

三、工具学习与口语交际的整合

在阅读教学中, 课文常常被弱化成符号的例子、知识的材料、考试的内容和教学的指挥。教师也常常只是讲述语法、手法、修辞, 而忽略甚至湮没了阅读的文本意义。这使得很多同学对语文阅读慢慢失去兴趣, 而有时我们的教学任务又要求同学们将这些原本就不甚喜爱的课文一字不落地全部背诵下来。从而导致许多同学觉得上语文课简直是一场噩梦。

这根本无法与口语交际相联系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不可取的, 这不仅仅对同学们的学习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而且还会带来一连串的副作用。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则会呈现另外一番景象。在《落花生》的学习中, 教师让一组同学进行演绎, 分别担任兄弟姐妹和父母几个角色。这使同学们一下子被几位同学的表演所吸引, 增强了课堂同学们的参与度, 也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教师的主导行为保证了学生思维的目的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担任一个角色,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在表演中感悟和理解, 很好地体现了课文中的情景, 保证了所有同学的参与、合作研读的实现。

四、总结

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让同学们在共同完成任务时, 在责任分工后的互助学习, 更加鼓励了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 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摘要:从上个世纪末期以来, 合作学习在我国逐渐融入教育中心舞台, 各个学科、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努力尝试着运用合作学习来解决目前我国出现的教育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注语文教与学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交流在语言交际中获得开拓和丰富, 个性在合作互动中获得发展和成长, 通过合作学习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5) .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合理分组,激发学生兴趣

为使小学生更好地融入阅读材料中,首先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这也是鼓励小学生彼此之间合作学习的前提,例如在小学高年级学习的《葡萄沟》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谜语:“藤儿青青,爬上架架,结出串串小珍珠,颗颗都能甜掉牙”为切入点,这样在学生们猜测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把他们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材料中;其次则是教师在对全班同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组,仍以《葡萄沟》学习为例,教师就可以挑出课文中不同的段落,鼓励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发言,利用自己的语言对葡萄沟的美丽景色进行描绘,同时还可以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成员进行奖励等,这样小学生就会以更加高涨的情绪投入到《葡萄沟》一课的阅读以及与同伴的交流中,在促进他们学习的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小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当然在讲解《王二小》这一篇文章时,教师也可以让小组学生来扮演文章中的角色,使他们更深刻地走进故事中主人公的内心,丰富自身的间接体验和经历。

二、明确目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目前,虽然很多小学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都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手段,但是教学目标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一方面是教师过多地参与,虽说是学生的自主阅读,但还是在教师的一步步指导下完成的,不仅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力,教师也常常会感到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则恰恰相反,教师把整个阅读课堂都交给学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比较盲目,效率也比较低下。

因此,教师应该在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设定明确的阅读任务和目标,例如在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进行阅读时,教师就应该使学生带着问题“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等进行阅读,使学生了解到文章的重难点。

此外,为丰富学生的视野,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去阅

(下转第60页)

(上接第59页)

读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素材,定期组织小学生进行讲故事大赛等,鉴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一定的正确选择,而讲故事大赛又正好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性,相信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设置疑问,启发学生主动探究

俗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疑问是学习的前提,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各种思想还都不成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可谓是十万个为什么,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语文阅读课程中,合理地穿插一些疑问,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首先是在阅读之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思考题,鼓励他们利用身边的工具和素材,积极地进行探索,以明确作者创作的背景和意图,现以《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一课为例,教师就可指导学生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他又是怎样发奋写的;其次是鼓励学生在对文章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使每个小组组长对所有的疑问和思考点进行汇总,这往往能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最后是在课程结束以后,鼓励小组学生对探讨过的问题再次思考,看看他们是否有新的发现,同时再设置一些新的题型,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等。

四、教师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是教师指定明确的阅读材料,学生自己进行阅读,阅读结束后简单写写读后感就结束了,而新课改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教师从更多地角度去了解和评定一个学生,在促进整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首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咨询学生的意见,制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即包括师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课堂发言评价以及小组整体作业完成情况评价等;其次则是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谈谈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展示学习成果等,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大赛等,都可以将气氛推向高潮;最后则是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以使教师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解决问题,以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还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因此,我们广大教师更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合作学习,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梅.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才智,2015.01:14

[2]王利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04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9

绥德县第二小学 崔欢

【内容提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而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法正切合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理念,其精髓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它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它讲求“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尝试教学法 数学教学 运用 闲暇之余,在一份数学教学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邱学华先生阐述“尝试教学法”的文章,细细读来,顿觉眼前一亮。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它提倡“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以“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为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细思自己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在“尝试教学法”的引导下不是都迎刃而解了吗?从此,我明确了自己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尝试教学法”。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尝试教学法”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妙处

1、在尝试教学中实现角色的转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根据“尝试教学法”的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的理念,我本着“凡能由学生解的题目,教师不作解答;凡由学生能表述的,教师不包办代替”的原则,每节新授课,我都先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好尝试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精讲点拨,然后再进行二次尝试,最后进行课堂检测。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我先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看看谁能最快掌握具体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兴致盎然地纷纷投入学习中。自学课本例题后,再让学生完成黑板上的尝试题,结果,大多数同学都做对了。这时我对学生易错的地方进行了强调,在第二次尝试时,每一名学生都很好地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这一知识,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更足了。

2、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尝试教学法先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练习,长此以往,就能逐步形成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一改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束缚。在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时,教师只起辅助、引导作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针对

教材重点,我出示了三个思考题:(1)题中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2)它们的关系是不是正比例关系?(3)怎样根据正比例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这样把学生的思路很快引向学习的重点。当学生将尝试题顺利解答出来之后,我立即报以微笑,并表扬了他。那个学生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接着我再让他到黑板上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讲解一下。由于他讲解清楚,思路清晰,讲完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从中获得了多大的前进动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正比例应用题的理解。

3、在尝试操作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图形等直观教具或学具进行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提高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引导学生在尝试操作中学习,即先要求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各一个,一盆清水,并在清水里滴点红墨水。引导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1)把圆柱体的底面和圆锥体的底面合在一起,两个底面完全重合。(2)把圆柱体和圆锥体平放在桌面上,量一量它们的高是否相等。(3)在空圆锥体里装满水,然后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里,倒三次正好装满。反过来把圆柱体里的水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倒三次也正好倒完。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圆锥体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三分之一。

4、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

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课堂上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5、在尝试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尝试教学法”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先尝试一番,在这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有的放矢,花时少,效果好。运用尝试法后,教师讲解时间减少,学生练习时间增多,学生作业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做作业时在课堂内巡回辅导,并重点辅导学困生。学困生在课堂里做作业,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安心思考,认真作业,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真正使学生能练有所获,练有所乐!

二、运用“尝试教学法”的注意方面

1、运用“尝试教学法”,设计尝试题的基本要求。

一是尝试题与例题要有关联性,二是尝试题与例题要有相似性,三是尝试题要凸显基础性,四是尝试题要体现层次性。

2、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不适合于应用尝试教学法。一般来说,前后有密切联系的教材,作为后继教材内容,应用尝试教学效果较好。例如,有了百以内加减法知识基础,再学万以内多位加减法;有了简单应用题的知识基础再学复合应用题;有了通分的

知识,再学分数加减法。这些后继教材的教学适于应用尝试教学法。不过,前面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学好,才能取得尝试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3、应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要注意学生对象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等。一般来说,从三年级开始逐步应用,在中、高年级应用效果较好。自学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可能不太顺利,教师要加强引导。如果坚持长期应用,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情景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篇10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个大难题。一是学生无话可写。二是对练习习作的写作目标不大明确。三是无“欲”而写。家长、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想尽了许多方法,家长给孩子买来了一本本的作文书,老师让学生背诵、抄写优秀作文,结果,孩子们一写作文就翻作文书,不是抄写就是仿写,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究其根源,主要还是他们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体验和感受的情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充满着个性和灵气,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情景作文(也称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同学们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给学生创设亲自体验、亲自经历的情景呢?我想可以从自然观察体验情景、生活感悟情景、课堂体验情景、社会实践情景入手。

一、自然观察体验情景

自然界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自然,在观察中热爱自然。教师可以抓住契机让学生观察蓝天白云、朝霞夕阳、星空明月、风雷雨电、花草树木、游鱼飞鸟等。例如让学生在春天到来时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感受春的气息;夏天观察暴风骤雨来临时的风雷雨电,领略夏的风采;秋天观察蓝天白云,感受秋高气爽;冬天观察冰天雪地,感受冬的冷峻晶莹;让学生观察偶尔飞进教室的蝴蝶、麻雀,让学生观察春回的燕子,让学生观察南飞的大雁„„只要教师是个有心人就会给学生创设很多观察自然地机会。

二、生活感悟情景体验

日常生活为写作活动提供了无穷的素材,生活体验类作文的目的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家务劳动、亲情体验、待人接物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题材。

(1)家园生活。家庭是学生成长中的避风港,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我们可以创设体验情景,开展”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拟扮演角色,体验长辈的甘苦,领悟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真情,感人肺腑。

(2)校园生活。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考察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进行升旗仪式,设立小小辩论会等;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对话交流,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

(3)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一个“大课堂”。我们指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走进社会,走进村坊街道,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汇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堂体验情景

课堂体验是情景式作文教学的最基本途径,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观察、议论、争议表演甚至玩耍的过程中形成作文材料,完成思维训练,产生情绪情感体验,最后形成语言文字完成习作。这样的课教师上起来轻松,学生喜欢,作文效果也非常好。

(1)扮演体验。表演是最生动活泼的情景创设方式,学生们一般都激情高涨,气氛活跃,效果显著。如在教学亲情类作文:《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我与父母之间》、《爸爸(妈妈、老师、爷爷、奶奶、同学等),我想对你说》时,我们可以利用表演与父母之间曾经发生的不愉快的故事片段表演,来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愧疚,感恩心语的表达。也可以表演父母辛苦工作、含辛茹苦的抚养照顾片段,增加学生对父母的理解。还可以是感人的亲情故事表演,唤起学生对美好亲情的回忆和向往。在这种入情入境的情感熏陶感染下,就不愁学生没事可写,不愁表达的不是真情实感了。

(2)实物演示。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

(3)图画拼凑。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景,可用几幅图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或用几根小棒随意组图,再编造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实践体验,调查走访,延伸课堂

实践出真知。有些作文还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走访,把作文的课堂有效延伸到教室外,学校外,课外。

在五年级语文下册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对环境、姓氏、人们生活的变化进行调查,然后写调查报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对农村孩子,他们没有多媒体网络可以查阅资料,就只好就地取材,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调查访问,搜集了大量资料,作文也都写得很成功。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合作学习,最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课堂上的任务而进行的互助性学习,同学之间明确分工相互合作而共同完成。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应用,常常能够调节和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度更高,进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鼓励同学们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并且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合作学习也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语文,是一门综合和基础学科,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语文作为一个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使得同学们不得不从小打好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一个基础。

那么如何学好语文,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在现代这样一个越来越注重团队力量的社会中,合作学习更加能够培养出符合这个社会的人才。在以母语的学习为起点,以语言交流、交际为平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自身学习实践能力、生活情境性。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浅显地谈谈我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与人际关系

孔子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已抓住合作学习的核心。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形成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们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并且还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同学们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它吸引着同学们在团队模式的氛围中建立新的学习动机与目的。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一种学术权威的形象,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能够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思维,不被局限。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下,能够锻炼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将讲台让出来,让给学生,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能够唤起同学们的学习斗志,激发群体智慧。而且这样交流,也能够让同学们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会认为每个同学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愿意分享,将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于在其他同学退步时,暗自窃喜,这一切均是过分地强调竞争所引起的。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这样不正确的观念。而合作学习则不然,它倡导同学们合作互助,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助地进行独立学习。”个人的价值应该在团体中得以实现,而非“利己损人”。而且合作学习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彼此之间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集体意识。同时,同学们也能在合作中学会如何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宽容和忍受他人的缺点,虚心向对方学习,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

二、合作学习将课本学习与课后学习整合

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同学们分小组学习,课前预习这篇课文,并在课堂上分享。很多学生在这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情况,对我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课堂上的交流中同学们由最初的仅仅对那段历史的不堪回首的愤恨,到对清王朝的软弱无能而失望,慢慢升华到明白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甚至有些学生还能联系到周恩来同志少年时所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的心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斗志。

在这个例子中充分地体现了合作学习能够扩展学生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同学们不局限于书本,能够从书本出发,进行发散式思维。进而达到我们语文阅读的目的。

三、工具学习与口语交际的整合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常常被弱化成符号的例子、知识的材料、考试的内容和教学的指挥。教师也常常只是讲述语法、手法、修辞,而忽略甚至湮没了阅读的文本意义。这使得很多同学对语文阅读慢慢失去兴趣,而有时我们的教学任务又要求同学们将这些原本就不甚喜爱的课文一字不落地全部背诵下来。从而导致许多同学觉得上语文课简直是一场噩梦。

这根本无法与口语交际相联系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仅对同学们的学习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且还会带来一连串的副作用。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则会呈现另外一番景象。在《落花生》的学习中,教师让一组同学进行演绎,分别担任兄弟姐妹和父母几个角色。这使同学们一下子被几位同学的表演所吸引,增强了课堂同学们的参与度,也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教师的主导行为保证了学生思维的目的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担任一个角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表演中感悟和理解,很好地体现了课文中的情景,保证了所有同学的参与、合作研读的实现。

四、总结

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让同学们在共同完成任务时,在责任分工后的互助学习,更加鼓励了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 ].外国教育研

究 ,2003 (5) .

[2]谢贤扬.语文教学优化基本规律初探[J ].重庆师院学

报 ,2001 (3) .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12

“跟踪记录袋”的设计与内容

由于“跟踪记录袋”是体现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反映, 所以笔者就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其封面、内容等。

———封面。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图片、照片, 写上能激励自己的英文小诗、名言、警句, 等等。

———扉页。自行设计新学期英语学习的设想和计划。

———正文。1.跟踪记录表。主要记录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作业、检测, 以及教师、家长、同学的观察评语。2.跟踪记录主题活动。打开心灵之门的课前分享、营造班级英语氛围的流动英语角 (每学期均有不同主题。本学期主题I love sharing!我爱分享) 、“我”爱主题作业、“我”爱课本剧。

“跟踪记录袋”的具体实施

一、第一阶段

向学生、家长宣传介绍“跟踪记录袋”的基本理念,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其后, 每人准备一个透明文件夹, 一张彩色卡纸 (做封面设计使用) , 一张能代表自我形象的照片。接下来, 在使用中帮助学生建立“跟踪记录袋”的基本使用方法及模式。

记录袋中评价表格的使用:课堂表现使用星星表示, 分为基本星 (能够遵守课堂纪律, 认真听讲) , 奖励星 (发言积极或被单独表扬) , 小组奖励星 (本节课本组在小组比赛中成绩好) , 同时配合小组同学的评价语。作业使用小旗奖励, 明天按要求完成作业即可获得一面作业小旗, 同时每月由家长对家庭作业情况写评价语。单元检测中用小苹果奖励, 分为单词测试和课文背诵测试两个部分, 由组长写评价语。课本剧则使用照片留念, 同时配合学生评价。

(一) “打开心灵之门的课前分享”。

目前, 共设计了六个分享主题供学生选择:1.我爱背单词 (以单词为例, 分享单词记忆的方法) ;2.有趣的词组 (搜集相近的有规律有意思的词组教给大家) ;3.西方的节日 (分享西方节日, 名称, 时间, 来源, 习俗) ;4.我爱记歌词 (介绍一首英文歌曲并播放给大家欣赏, 教给大家其中的一句歌词) ;5.英美国家的城市 (介绍一个城市的名称, 位置, 特色等) ;6.我爱英语谚语 (分享一句英语谚语) 。

由组长组织本组孩子在小组中讨论, 最终每个小组决定一个分享主题。决定了主题, 就可以开始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准备。每节英语课前一个孩子到台前来做课前分享主持人, 围绕小组主题进行分享。要求全体学生参与。

(二) “主题作业”。

1.关于主题作业的设计:紧密围绕单元教学内容和目标, 用充满创意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比如, 关于主题《My friend》, 要用学过的语言写一段话描述你的好朋友, 同时搭配好朋友的照片和图像。2.关于制作。学生初次接触到写作, 除了需要强烈的兴趣支撑克服畏难情绪, 更需要规范和指导。在完成主题作业前要求学生要在作业本上先写话, 由教师进行修改后, 再由学生独立进行主题作业的设计制作。明确主题作业的格式, 使用A4纸制作, 图文并茂, 右下角写班级姓名, 打印、手写均可。3.初次完成主题作业后及时地评价, 选出好的作品让大家观摩分享, 为今后更好的完成设计主题作业做准备。

(三) 反馈及问题。

关于本阶段学生、家长的反馈:对于学习跟踪记录袋的使用和制作非常支持和感兴趣, 并很快完成了基本制作。在活动进行中出现了如下问题:1.仅靠老师, 课堂和作业星星小旗发放不够及时, 对记录袋的管理难以做到细化。要考虑新的管理模式, 更加高效、细致地管理好跟踪记录袋。2.在课前分享六大主题中, “我爱记歌词”学生很感兴趣, 但分享效果不佳。这个主题是学生有兴趣, 但对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希望推荐一些英文流行歌曲, 但是不能独立完成教授一句歌词的任务, 应重新考虑调整这个主题的设计。3.在第一次主题作业制作中, 格式不规范、书写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 要加强讲评。4.在同桌互评中, 有评价不到位的现象, 评价方式要重新调整, 并加强指导。

二、第二阶段

(一) 矫正完善。

进一步引领学生熟悉“跟踪记录袋”的使用流程, 改革对记录袋的评价管理模式, 变教师集中管理为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小干部, 通过对小组长的培训推进记录袋的管理工作。通过小组长进行星、旗的发放, 每个小组设立专门发放课堂星的组长和作业负责组长, 同时指导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课堂表现、单元检测、课本剧表演”进行评价。设计评价语参考页供小组长写评语时参考使用, 指导小组长对本组成员的情况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的评价, 真正起到以评价促进组员发展的效果。针对课前分享中的“我爱记歌词”主题的调整, 可以由学生自选推荐一首英文歌, 做简单的歌曲背景大意介绍, 或者改选其他能够驾驭的主题。

(二) 活动引领发展。

深化课前分享活动, 并进行班级间优秀课前分享主持人交流:让优秀的课前分享主持人走到兄弟班级的讲台上, 引领更多的人。继续进行主题作业的设计制作: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 增强学习兴趣, 在不知不觉中温故知新, 学会仿写英语作文。让教室中的墙面英语角流动起来:设计每个班的墙面英语角, 让课前分享的精彩内容和主题作业的优秀作品通过墙面英语角再次展示交流, 同时也提供给学生一个自主管理的岗位。英语学习跟踪记录袋中的材料活起来:两次英语课本剧表演活动, 第一次为自选课文表演, 在第一次进行过后, 由学生进行总结评价, 说说我欣赏的地方和改进的建议。为了提高课本剧排演的效率和质量, 渗透排演基本方法, 第二次设计为指定课文表演。为了帮助小组掌握自主排练方法, 我们先在课堂上进行了课本剧排演观摩。具体实施:随机抽取一组学生到讲台上, 开始分角色排演, 由观众随机举手叫停进行评价建议, 根据观众建议随时进行改进, 直至排演完毕。进行这个观摩活动目的, 在于向学生展示从开始排演到成型的全过程, 帮助学生了解在组内排演的基本模式和步骤。

(三) 培养小干部。

进一步加强对小干部的培养、管理, 推进自主管理模式。通过召开组长交流会, 加强对小干部的培养。通过小干部推进对英语学习跟踪记录袋的管理, 让管理更加细致、高效。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岗位,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班级和学校的主人。

具体做法:随机抽取一个小队的英语学习跟踪记录袋, 分发给参与交流会的小组长, 由组长们翻看, 然后交流:1.通过翻看跟踪记录表你对这个同学的课堂表现、作业等方面有什么了解?2.通过翻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3.针对问题你有什么建议?再由随机抽取的跟踪记录袋小组的组长谈本组各个成员的表现, 提出在管理上的问题?例如:某个组员课堂上爱说话, 提醒不听, 怎么办?其他小组组长谈自己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最后, 教师进行教师总结、指点管理策略。

学生对本阶段反映:课前分享、主题作业、课本剧表演三个活动均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学生反映喜欢这样的形式和活动。尽管还不够精彩, 但通过全员参与, 能够推动整体发展。学生参与热情高, 主题作业完成得越来越轻松, 反映写作文原来很容易。小干部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 跟踪记录袋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细致。

下阶段要解决的问题:1.在活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 如何让活动进行得更精彩?2.如何进一步激发小干部参与管理的热情, 发挥其对学困生的帮带作用?

为了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态和想法, 更大程度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笔者及其团队已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有益尝试。不过, 学无止境, 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解决, 从而让英语“跟踪记录袋”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助手。

上一篇:我的理想作文400字 我的记者梦下一篇:安全隐患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