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发展不断改革,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发展速度放缓导致就业困难,失业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积极鼓励创新,中小企业不断增加,但由于中小企业担保能力不足造成其融资难、融资贵,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不能承担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问题,共享金融应运而生。共享金融使金融资源的供需方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直接交易。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银行保险发展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央企金融控股冲动
一方是钢铁行业的庞大资本,另一方则是金融行业的资金需求。当产业资本频频转向金融领域时,双方似乎一拍即合。央企虽然涉足金融业由来已久,但最近这股势头越演越猛。
11月13日,宝钢集团及法国兴业银行集团分别通过旗下子公司,合资组建了法兴华宝汽车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另外,由中钢集团联合部分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安财险,已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注册批准,拟注册资本10亿元。
宝钢集团、中钢集团这样的央企大举进入金融业与国资委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今年4月,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提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必不可少。”
能源、交通领域财大气粗的央企集团,今年以来频繁涉足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金融租赁业的股权投资行动愈演愈烈,显示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大潮正以空前的力度涌动。
“央企不再专注于传统的主业,进军金融领域是大势所趋。当一个产业公司在其经营的领域达到巅峰,或者很难再有突破的情况下,要么寻找另外的产业进行投资,要么进行金融投资获利,产业公司进军金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央企通过金融投资,一方面让自己闲置的资产增值,另一方面还可以弥补主业经营增长过慢带来的不足,分担和平衡企业风险。可谓一举两得。”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表示,“一旦涉及资本市场,人就会有种做实业太累,来钱太慢的错觉,当资本市场反转时,进入深的就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倒塌,美国给中国企业界上的课还不够浓烈。”
热衷“内部银行”
对经历金融危机的中国企业而言,没有任何一个时刻,能像现在这样对资金管理产生如此迫切的需求。根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1家左右的央企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公司(相当于“内部银行”)。几乎80%的央企都拥有类似财务公司的职能部门,这还不包括大量地方国有企业筹建的财务公司。
由于央企层级架构复杂,子孙公司满堂,银行账户众多,很多大中型企业集团的资金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糊涂账。资金使用效率普遍不高,甚至不少资金躺在企业账户里“沉睡”,而关联的平行或上下级公司可能对资金极其渴求,被迫去银行贷款。为了合理利用现金流,金融危机后许多集团企业开始强化资金流的集中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实现。央企的资金掌控、成员企业的存款、贷款和投融资都集中到了财务公司。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这样的做法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如果之前集团想做一个10亿元的投资,但自己手里只有5000万元,那这个投资就根本无法进行。但是当整个资金集中到集团后,就很可能可以做这笔投资。可是如果这个决策是错误的,集团的损失就是10亿。”
郭田勇对央企财务公司运作模式的有效性非常质疑,“一直以来,央企资金管理的最大风险是可能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浪费,把资金都集中到集团后,所有的资金都由集团高层调拨,内部监管很难起到作用。而且,各央企与政府各部门的联系紧密,许多项目都可以先斩后奏,这些项目的投资是否正确及由谁监管将成为一个大问题。”以华能集团为例,其金沙江水电站项目未经环境评价就擅自上马,给金沙江中游带来较大的生态影响,被责令停工进行整改。然而,其项目前期已经投入数十亿资金,这种投资失误上的损失就不是个小数字。
“成立财务公司后,集团的贷款和自有资金都会集中在财务公司,由于是同一个进口和出口,监管机构根本无法判断企业做投资时用的是自有资金还是贷款,这就为企业作弊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银监会也无从监管。”郭田勇认为财务公司利于资金管理,但是在央企,却属于一个好的模式没有得到好的应用,甚至为集团高管犯罪带来了便利条件。
监管存在真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目前,央企参股金融机构主要有三种路径:一是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展开收购;二是由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负责统一运作和管理;三是以集团旗下的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作为操作平台收购金融机构的股权。这三种路径的实施主体均难以承担金融控股企业的风险和管理责任。实施主体不明晰,监管层就无法将其纳入某类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出现问题也没有专门的法律可以套用,使得本来需要严格监控的金融业务部分脱离了监管层视线。
对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监管,银监会、央行从2007年就一直比较谨慎,强调主要功能是为企业集团提供资金归集和管理服务,国企以此为金融股权投资操作平台与监管思路存在差距。
国务院参事夏斌坦言:“目前对这类产融结合型集团的监管是多头监管,确实还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和空白。”
“对于包括产融结合型集团在内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监管真空。”巴曙松坦言,“尽管我国法律和监管上明确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发展管理模式,但现行法律并没有禁止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也没有禁止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拥有共同的大股东。因此,在法律上存在金融控股公司集团混业、经营分业发展的空间。”
在他看来,除了银行控股模式中作为母公司的商业银行明确接受银监会监管外,其他金融集团式和产业控股式的母公司均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一方面金融控股公司市场主体身份没有得到明确,监管机构无法依照法律按金融机构的标准对其进行监管;另一方面由于无法将控股母公司归入某类金融机构,监管主体也就无法全面落实,致使本来需要进行严格监控的机构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风险外溢问题严重。”
2003年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后,银监、证监、保监分别负责银行、证券、保险业的监管。但对于金融控股公司,仍然没有明确的监管框架。来自实业界的产融结合趋势,与金融业内部的综合经营趋势,对尚在调研之中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律体系与监管体系,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
对于目前国企参股金融机构的汹涌态势,最为忧心忡忡的当数主要的监管部门国资委。今年以来,国资委相当重视央企参股金融机构的情况,不仅进行了摸底排查,国资委副主任李伟还亲自走访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力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多家产融结合企业,并召开了风险防范座谈会。
“国资委倡导产融结合,鼓励央企建立财务公司,加强集团资金管理,依靠财务公司平台内部解决资金短缺的央企已经越来越多,这从9月以来财务公司开始成为新增信贷的重要力量可见一斑。”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这和国资委一直要求央企主业明晰,剥离非主业资产不相符合。“产业资本参与金融资本,有的是纯粹为投资获利回报;有的是出于自身产业上的战略目的考虑,搞多元化经营;有的是为了更好地融资,这些都要很好地区别对待。”但从目前来看,国家并未在央企进军金融设置过多的门槛。而监管层对金融公司的门槛是针对资金的,不是针对投资实体。而资金在2009年的信贷盛宴中恰瀹是央企巨头们最不缺乏的。
未来风险很大
尽管进入金融业有利于分担主业经营存在的风险,但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央企大举进军金融业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国资委突转风向,倡导产融结合。这引发了外界对“产融结合后产业资本在金融资本逐利性的影响下逐渐金融化,从而导致产业虚拟化”的担忧,不过,德隆系的轰然倒塌如在昨日。
德隆系的倒塌是业界关于产融结合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唐万里的德隆系通过一系列收购,拥有了遍及证券、保险、信托和金融租赁领域在内的5家金融机构,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德隆金融帝国。而最后的结果是,大批金融机构在迅速扩大德隆系融资能力的同时,也为德隆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最终导致这一“帝国”轰然倒塌。
郭田勇认为,在当前中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经济仍处于转轨阶段甚至政策的连续性也不是太好的情况下,唐万里的企业错误地进入了金融业,并盲目追求所谓的产融结合,由此引来恶果。“金融业是一个‘玩别人钱的行业’,因此这个行业的企业财务破产的风险特别大,而盲目进入的话则风险更要加倍。”
现阶段央企还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与产业虚拟化相比,央企面临的风险很可能是因为在金融资本上赔钱了,从而把产业资本带没了。学术界开出的药方无非是央企在金融运作的时候,一定要有管控。“但是哪个机构能够管控住呢?央企规模大、链条长、关系错综复杂,内部自我监督机制缺乏,外部靠财政系统、审计系统,还是纪检监察系统?市场规律在央企起到的作用有限,太多不确定因素。表面看起来,央企的财务公司都不错,但一审计,会发现一大堆问题。”郭田勇认为这也许是央企金融冲动的原因之一,“毕竟关起门来洗钱更容易!”
在风险无处不在的金融业,央企要走的路还很长。中国银监会日前就发出警告,“要对实体经济参与金融领域的现状进行摸底”,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发生产融结合的风险。
作者:郑子轩
共享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快好发展研究
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发展不断改革,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发展速度放缓导致就业困难,失业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积极鼓励创新,中小企业不断增加,但由于中小企业担保能力不足造成其融资难、融资贵,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不能承担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问题,共享金融应运而生。共享金融使金融资源的供需方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直接交易。共享金融的发展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助力中小企业好又快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共享经济的演进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担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仅要把握好本国经济的运行,更要着眼全球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金融发展的矛盾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无节制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也引起反思。在此背景下,共享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20世纪中后期,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 Spaeth)和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系统提出分享经济的概念。
早期的分享经济是建立在消费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基础上,但伴随着历次危机,加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分享开始向共享转变。
在共享经济时代,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除了给经济带来新动力外,也带来很多困扰,在这些问题的冲击下,共享金融应运而生。所谓共享,就是指资源的共同分享和利用,共享金融也不仅仅是指银行贷款,也不仅是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还包含互联网金融,众筹等。
据有关数据报道,目前为止我国居民人均收入达到了7800美元,到2020年将突破1万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一旦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由于成本、风险等方面的原因,传统的金融机构有大客户偏好,这将使得中小企业需要的资金无法获得。共享金融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共享金融的影响是双面的,金融的共享会给风险控制和金融监管带来挑战,也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那么,共享金融如何助力小微企业快好发展呢?
二、共享金融的内涵
共享金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中国共享金融100人论坛会”上提出的,借鉴Nancy Koehn共享经济的概念,共享金融是指金融资源的供需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构筑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金融资源与服务的直接交易系统,全民共享金融发展的成果。
(一)共享经济孕育共享金融
共享经济是指资源的供应方和需求方直接交易。共享经济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直接交换系统,能够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将有交易意愿的人连接起来,使民众更加平等、有偿地共享一切社会资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共享经济的发展必然渗透到金融领域,从而使传统金融向共享金融转型。
伴随着非金融领域,包括生活服务、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出现共享的趋势,金融服务领域也必然趋于共享。共享经济与共享金融密不可分。共享经济是通过直接作用于需求方面,间接影响到交换环节和分配环节,最终作用于生产也就是供给环节。共享金融也是首先从需求出发,间接改变交换和分配,最终影响厂商的供给方面。共享经济和共享金融有着密切的关系,共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孕育了共享金融。
(二)共享金融指要素、功能的共享,风险的共担
共享金融不仅包括金融成果的共享,还包括金融风险的共担:
金融要素的共享式发展。金融要素由机构、市场、产品、制度等组成。在共享金融的发展趋势下,金融市场混业经营混业管理的格局开始打破,金融产品的个性化趋于并存,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开始降低。这些改变都代表着金融要素呈现共享式发展。
金融功能的共享。金融功能除了包括现代货币的一些基本功能外,还包括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额外功能,金融的基本功能不会改变,在共享金融模式下,这些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功能已经逐渐趋于共享式发展。
金融风险的共担。共享经济下爆发的经济危机会涉及全球所有的国家,共享金融模式下暴露的风险也需要公众共同承担。共享金融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一些平台建设和监督管制不完善,会带来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将由所有的参与者共同分担。
(三)互联网金融、众筹和P2P是共享金融的典型形式
传统的金融模式包括银行和非银行模式,银行模式是一种间接投资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将投资者的钱按一定的方式借给融资者,非银行模式是指借款人用闲置资金购买贷款公司的股票、债券从而赚取股息和利息。共享金融是一个去中介化的过程,但却和非银行金融模式不同,在传统模式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找融资方的过程中资金是闲置的,这造成资源浪费,共享金融是双方直接交易,避免了资源浪费的损失。
互联网金融、众筹实现了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共享金融的典型形式。 P2P金融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也是共享金融的一种典型形式。
(四)共享金融有利于抑制现代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共享金融的本质是整合线下闲置资源,促使资源供求双方实现直接交易。从共享金融的内容可以看出,其有利于缓解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共享金融解决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弊端,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机会;第二,共享金融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三,实现了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提高了大众参与金融的积极性;第四,共享金融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了金融的去中介化。
三、由传统金融转型共享金融需要实现几个转变
(一)从银行主导到投融资者自主交易的转变
传统的金融模式中,除了股票债券等直接投资类型外,所有的投融资活动都由银行主导,银行在投融资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共享金融是去中介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投资方直接与融资方交易,实现了从银行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搜寻成本由高向低的转变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要对融资者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符合条件后才能决定是否放贷,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成本相同,但是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却相差很大,金融机构更偏向于将资金融给大企业,这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很大困难。在共享金融模式下,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使得客户的信息在很多社交网络和购物网站上留下记录,之后搜索引擎会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缩短了信息处理的时间,大大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成本。
(三)支付方式由现金、票据向独立第三方支付转变
现金、票据、信用卡等是传统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现金不宜携带、票据不宜保存,信用卡刷卡需要终端POS,这些都给交易带来安全隐患。共享金融模式下采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的方式,第三方支付是指有一定信誉和实力的独立机构,与各大银行签约,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具有交易安全、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势,既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诈骗问题,又解决了小额零钱转账不便的问题。
(四)信贷产品由同质化向个性化、差异化转变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由于对贷款者的信息了解不全面,使得信贷产品大多同质化,缺少灵活性,不能切实满足贷款者、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共享金融模式下,由于资金的供求双方能直接交易,了解的信息更加全面,使得贷款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信贷产品,价格也更加合理。
(五)信贷风险由高向低转变
两种模式下都存在信贷风险,因为两种模式下交易双方信息都不是完全对称的。尽管共享金融模式下的信息更加具体全面,也只能说明其信贷风险相对低一些,共享金融是通过虚拟的平台实现的,无法实现信息的完全对称,这也给我们敲响警钟,信贷风险防控方面需要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
(六)运营费用由高向低转变
传统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的运营需要设置网点、招聘职工、维护设备等等,这些需要很大的运营费用。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共享金融模式下的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很低,可以将大量的资金放到产品研发和创新上。
四、共享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共享金融可以让中小企业共同分享金融发展的成果。那么,共享金融能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快好发展?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
互联网金融是共享金融的一个信息技术平台,要想使共享金融更好的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使互联网金融与实体产业结合。虽然共享金融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起步晚,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也需要互联网金融与之有效结合。融资租赁是包含融资与融物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这很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融资租赁在国内发展势头迅猛,行业规模已超过3万亿人民币,但因为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市场渗透率还不到5%,融资租赁和实体经济结合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若是互联网金融能与其结合,将会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
(二)发展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我国融资错配现象是非常突出的,草根创业、个人创业整体上缺乏中长期资本支持。 传统的金融模式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共享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共享金融对每个小微企业制定个性化的信贷服务,使得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也有助于小微企业的个性化发展。
(三)加快共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大力推行多种小微企业急需的金融新产品、信用新模式,加快共享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让共享金融融入到各个领域,更好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大多由家庭企业组成,其管理者管理能力不高,所以融资能力不高,共享金融模式下可以建立一个平台,让各个行业创业成功者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大小难题以及解决方法上传,这样可以让中小企业共享经验,有了成功的先例,也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各个行业的小微企业贷款期限有所差异,可以专设几个信贷专区,让投融资的人有一定的方向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完善适合共享金融模式的监管制度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尽管共享金融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会,但是在新的金融模式下监管上出现很多问题。一些网贷平台在运营了一些时间,积累了一些投资者之后公开宣布破产,给投资者带来损失。首要问题是行业发展“缺门槛、缺规则、缺监管”,引发了多起管理者“卷款跑路”事件,致使客户资金存在安全隐患;其次,金融交易的网络化、交易时间的缩短、交易对象的全球化等都给传统金融模式监管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在共享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监管效率至关重要。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措施是规范平台运营模式以及流程。其次应该在金融领域制定明确的监管标准,包括准入标准、风险控制标准等。这样市场起主导作用,政府监管为辅,确保共享金融模式在更加安全稳定的情况下运行。
(五)加强征信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共享金融模式下,个人的信息以及其信用级别会在很多社交网络和购物网站上留下痕迹,这就免去了在传统金融模式下花大成本进行个人信息征集的步骤。但是大数据,云计算整合的都是一些虚拟平台收集的信息,个人信息的准确度很难界定,再加上失信行为的惩戒制度不完善,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征信系统和相关的数据来源进行更加有效的整合,确定一个统一的信用数据。增加对征信机构的法律限制,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制定更加明确的失信治理规则,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共享金融模式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共享金融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渠道,让公众平等地共享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共享金融冲破了传统金融的格局,不仅大企业能得到发展,中小企业也能直接参与金融。共享金融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其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
本文受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大委托项目:金融产业优化对山东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的支撑策略研究(14AWTJ01-3),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共享金融发展路经研究—基于山东的案例。山东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市场模糊修正与随机赔偿评估下的存款保险定价研究(ZR2014GQ014)
作者:陈华 张梦冉
李友:用友金融2。0
8月28日,用友集团宣布,战略加强发展金融IT业务,重新启用并增资2004年成立的用友金融公司,以“秉持专业、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成为亚洲地区竞争力最强、价值最高的金融IT公司。用友金融董事、总裁李友风趣地称之为“用友金融2.0”。
重启图谋
《新理财》:2004年用友成立了金融公司,之后专业公司却转为事业部,现在再度启用专业公司,选择这种迂回路线,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友:用友在金融行业走了十几年的历程。早在2000年,用友进入金融行业,建立金融事业部,拥有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深万证券等重要客户,奠定了用友金融1.0基础。2004年成立北京用友金融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一系列机构提供解决方案,并在三年内打造了近200人的团队,实现了4000万的营业收入。2007年用友成立了银行、非银行金融事业部,金融公司被纳入用友公司事业部,成为国内最强的金融行业管理系统、养老金系统等领域的供应商。时至今日,重启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是考虑到外部和内部的时机都比较成熟,金融领域是高端行业,走专业公司模式更适合这个行业纵深发展。从内部看,行业深化是用友非常重要的战略。从外部看,巨大的市场需求正在呼唤本土竞争力强的领导厂商出现。重启金融公司,恰逢其时。
《新理财》:用友金融的业务面是否将涉及以上所有方面?对于将来的业务重点和层次是否有更细致的计划?
李友:我们将服务于亚洲地区各类银行、证券、基金、期货、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信托、资产管理、消费金融、金融理财、担保、典当、金融投资、各类金融交易所、登记结算清算机构等等。针对大中型金融客户,提供咨询、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与专业服务;针对小微金融客户,采用云+端服务模式,跟当地的金融办公室、金融监管机构合作,搭建小微金融企业云+端服务平台。
在实际操作上,我们有很多规划,将逐步推进。具体维度较多,按行业细分,如保险、银行、券商,按客户规模分大中小微客户,此外还按照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等进行细分。现阶段的重点客户群集中在中型客户,例如省会城市的商业银行、中大型保险公司等,我们将在产品解决方案基础上强化咨询服务,建立咨询服务驱动的业务模式。
《新理财》:具体的业务线有哪些?
李友:我们规划用友金融的业务线主要包括四大类:
一是经营管理风险决策与绩效管理业务线,包括金融里面ERP、财务会计及税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采购及实物资产管理系统。重点放在发展管理会计,包括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商业分析和决策分析、全面绩效管理系统等等。
二是核心业务系统业务线,主要包括养老金业务系统、金融融资租赁一体化业务系统、信托综合业务系统、第三方理财系统、中小银行的业务线和产品线,等等。例如,我们正在着手搭建一套支持利率市场化的24小时银行业务系统。
三是特定领域及新金融品种业务系统,包括金融资产管理系统、现金管理平台、金融交易级总账系统,等等。
四是新的营销服务体系平台。我们将面对中大型客户群搭建新的营销服务体系平台,这也是一个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理财》: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云+端的概念?
李友:首先,云+端业务模式定位就是重点按区域发展小额信贷公司云+端的服务。云就是一体化系统云化部署、系统运维和服务云化,端就是业务操作及系统应用。其次是私有云解决方案,私有云技术与平台、云化的应用系统提供,重点是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与平台提供。三是成立一个公司,主要在互联网领域、保险领域提供服务,我们会给这些公司提供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
差异化之路
《新理财》:金融IT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国内国外都有一些优秀的企业,下一步用友金融将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做出自己的特色?
李友:用友金融重启之前也研究了很多竞争对手,对国内外主要金融IT厂商,包括综合类、产品类、细分行业类,在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分析。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借鉴国内外金融IT公司成功经验,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其中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核心坚持“秉持专业、创造价值”,专著金融行业长期服务。
二是充分发挥技术、平台及产品化竞争力基础,战略加强咨询业务,形成咨询+软件的竞争优势。
三是强化并巩固用友金融在客户基础、金融经营管理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同时,纵深发展,形成金融行业涵盖从经营管理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到前端营销服务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势。
四是通过新技术、新模式、建立金融IT新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商业分析与智能化、移动化等方面,通过新技术在金融IT领域奠定新的竞争优势。
作者:冯一凡
推荐阅读:
银行保险信托07-02
银行保险工作总结06-11
银行保险销售专业流程10-24
银行后勤管理论文10-30
浅析保险监管与发展09-25
中国汽车保险发展历程07-05
生育保险论文07-12
存款保险制度论文07-16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06-21
财产保险毕业论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