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发展现状
CONTENTS
第一篇:2012-2014民生村镇银行存款余额统计表---------------------1 2012-2014民生村镇银行存款余额统计表: 2 第二篇:村镇银行贷款规模扩大利于中小企业区域布局--------------2 第三篇:2015年村镇银行发展前景分析----3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5 第五篇:国家政策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9(1)发展战略定位 9(2)区域定位------9(3)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拓展重点---------9 第八篇:村镇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0
1、农信社依然是“三农”的金融主力军-----10
2、差异化竞争----10
3、村镇银行优势劣汰--------------------------10
1、发达地区较欠发达地区更加具有吸引力。--------------------------10 第九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11 图表1:2007-2013年村镇银行数量及增长情况(单位:家)-----12 第十篇: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分析------------12 图表1:2007-2013年村镇银行数量及增长情况(单位:家)-----12 ①农信社依然是“三农”的金融主力军---13 ②差异化竞争------13 ③村镇银行优势劣汰---------------------------13 第十一篇:随着国家政策扶持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将更为规范------13 第十二篇:澳洲联邦在京新设分行村镇银行成外资行业务拓展渠道---------------------------14 第十三篇: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16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2012-2014民生村镇银行存款余额统计表
2014年第四季度民生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214.48亿元,同比下降1.21,2014年第二季度余额为208.46亿元,同比增长18.82%。
2012-2014民生村镇银行存款余额统计表: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村镇银行贷款规模扩大利于中小企业区域布局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户消费支出的增长,农户对借贷规模有了更大的需求,68.9%的受访农户所期望的借款规模在5000元以上,有万元以上借款需求的农户占到31.1%。银监会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这似乎给困境中2 的小额贷款公司带来了一丝希望,从村镇银行贷款业务上来讲,无疑是一大利好。
近年来各家中型股份制银行普遍加快了分支机构网络布局的速度,但开设分支行具有较高的运营资本要求和严格的监管审批,这种高成本的方式仍难以满足中型银行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和网络布局的要求。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余额631.5亿元,中西部贷款农户数占到全部贷款农户数的70%以上。
相比较而言,发起村镇银行贷款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各渠道的投资资金,利用杠杆效应,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在经营网络布局中的资本投入。
目前民间资本对于经营银行业的风险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仅仅看到银行业的高额利润。转制村镇银行也会使小额贷款公司大权旁落,相对于将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参股改造农村信用社这两种介入银行的方式,不少业内人士更青睐新设一家“干干净净”的民营银行。不过在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看来,已开业村镇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0.5%,总体上运行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若以牺牲公司控股权和经营权为代价而获得金融牌照是痛苦的,宁肯放弃,因为改制标准和门槛太高。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2015年村镇银行发展前景分析 近年来,村镇银行布局速度加快,在全国遍地开花,蓬勃发展,呈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有效丰富了县域金融资源,对促进“三农”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村镇银行规模较小,信息技术力量薄弱,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其主发起行进行,核心信息系统及网络系统运维外包或由主发起行负责,本地技术人员仅负责桌面系统的运维和简单网络故障的申报等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因而,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金融服务能力的发挥。
机房基础设施简陋,安全防范能力较弱。村镇银行机房都是参照C类标准(即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有基本的要求,有基本的计算机机房安全措施)建设,大部分机房达不到C类标准。机房面积普遍较小,平均面积不足20平方米。虽配备了UPS和备用发电设备,但机房安全防范能力还有待提高,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普遍都没有异地灾备设施,主要依靠主发起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依靠主要发起行的灾难恢复体系建设以保证业务连续性。
信息安全制度建设不规范。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制度意识不足和缺少相适应的管理细则,大多采用其发起行的信息化制度,或直接移植其他村镇银行的信息管理制度,但普遍存在不够完备与内容简单的问题。
接入金融城域网的模式多样,管理难度大。为保证村镇银行与人民银行有关的业务平稳运行,村镇银行需要统一接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目前,可行的接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村镇银行独立接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同一发起行设立的村镇银行由其中一家代理汇聚后,接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由本辖区内(地市)某家地方金融机构代理接入;发起行在省内的通过其发起行代理接入。有的村镇银行采用双运营商、双线路接入,有的则采用单运营商单线路接入。同时,还存在代理接入的情况,加大了安全管理难度。
信息科技人员数量少,自主运维能力不足。村镇银行科技人员数量大都不超过两人,且多为新近招聘的毕业时间不长的学生,半数以上为兼职,培训不足,专业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运维经验相对不足。村镇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多依托发起行或外包机构,系统设备均不在本地部署,相应的维护也由发起行或外包机构承担。系统的灾备建设完全依靠发起行或外包机构,一旦遇到系统运维的相关问题,首选解决方案是向其主要发起行求助,利用主要发起行的力量来解决相关系统运维的问题。缺乏高水平专业人员,自主运维能力不足,成为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处于落后地位,存在资金投入有限、管理水平较低、硬件设备投入不够、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对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促使其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相关制度。人民银行可针对村镇银行的机房面积小、硬件弱、不规范,安全隐患较多等具体情况,探索制定关于村镇银行在机房建设、人员配备、信息安全制度等方面的规范,让村镇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效防范村镇银行的技术风险,加强安全管理日常监测和检查,做好风险提示工作。
探讨更为安全合理的接入模式。四种接入方式各有利弊,1、2两种方式需要金融城市网一端参与施工和管理,也增加了日常工作量。
3、4两种方式节省了金融城市网一端的资源,降低了金融城市网一端的管理难度,但需要村镇银行承相应的代理费用。安全状况较好,管理规范的村镇银行适合直接接入,安全状况不好,管理不规范的村镇银行不适合直接接入。为保证业务系统安全运行,推荐采用双运营商双线路接入方式,这样可以较大限度地降低断网风险。
提高信息系统建设前瞻性,强化科技人员的专业水平。村镇银行在系统建设初期应注重系统前瞻性,建设更加安全的信息系统架构,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依托现实的资源,在充分把握金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自身经营环境系统。加大科技人员培训力度,重视提高科技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健全责任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12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组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渠道,稳步提高民间资本持股比例。
《意见》要求加大村镇银行推进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加快在县(市、旗)集约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步伐,重点布局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小微企业聚集地区,稳步提升县(市、旗)村镇银行的覆盖面。
《意见》要求按照股权本地化、多元化和民营化的原则,在坚持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的前提下,合理设置新设立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鼓励主发起行持有相对较低的股权比例,稳步提高民间资本持股比例。
《意见》支持村镇银行调整主要股东,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村镇银行管理经验、规模较5 大的商业银行,通过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和并购重组等方式,规模化、集约化收购其他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成为村镇银行新的主要股东。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国家政策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稳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的要求,在商业可持续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村镇银行县(市、旗)全覆盖工作的推进力度。按照规模化组建、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原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科学制定村镇银行发展规划,加快在县(市、旗)集约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步伐,重点布局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小微企业聚集地区,稳步提升县(市、旗)村镇银行的覆盖面。
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支持其在未设立分支机构的县(市、旗)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原则上在省内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鼓励符合条件且资产规模大、资本实力强、具有并表管理能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集中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支持对口援建省(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新疆、西藏、四川等援建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主发起行应依据自身的资产规模、管理水平、人才储备情况,审慎确定组建村镇银行的区域和数量,确保与自身管理能力相适应,以及村镇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组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渠道。公开村镇银行市场准入标准和流程,强化市场行为约束,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
按照股权本地化、多元化和民营化的原则,在有利于提供专业化服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坚持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的前提下,合理设置新设立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鼓励主发起行持有相对较低的股权比例,稳步提高民间资本持股比例。
在坚持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拓展特色金融服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的原则,支持开业3年以上、主要监管指标良好、经营发展稳健的村镇银行通过转让股权和新引进民间资本等方式,调整主发起行和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主发起行以外的股份原则上由民间资本出资认购。为促进村镇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村镇银行管理经验、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收购、集约化发展和区域适度集中的原则,通过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和并购重组等方式,规模化、集约化收购其他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成为村镇银行新的主要股东。
村镇银行应牢固树立“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制定支农支小发展战略,创新探索支农支小商业模式。支持开业半年以上、主要监管指标符合要求的村镇银行向下延伸分支机构,不断拓展服务网络,着力打造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支农支小的社区性银行。
村镇银行应将资金主要用于发放“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村镇银行发行专项用于“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债券,不断拓宽信贷资金来源,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村镇银行应建立支农支小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鼓励在绩效考核中适当提高农户和小额贷款业务的考核权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支农支小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增强支农支小内在动力。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小微企业融资贵发展村镇银行或是出路
那当前企业融资成本偏高主要原因是什么?在章更生看来,首先,银行筹资成本比较高,所以银行要“高来高去”。其次,相对而言,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对于银行来说它的风险要比大企业确实高一些,小舢板抗风浪的能力比大船肯定要弱一些。这按照银行的一句话就是“收益要覆盖风险”。
此外,小企业相对于其他的大企业而言相关的融资费用要高,比如贷款需要担保。据了解,有些担保公司一般的担保费就要到2%至2.5%。“增加了这么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章更生称,还有咨询费等等,所以相关费用高。
对降低融资成本,国务院《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有一条直接的规定:“清理整顿不合理的服务收费”。针对清理整顿不合理服务收费,银监会法规部主任刘福寿表示,最近银监会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国性的银行业收费专项检查。6月7 18日,银监会下发通知,首先要求各家银行自己全面自查,全层级、全流程、全品种进行自查清理。在金融机构自查基础上,各个省银监局进行重点抽查。此外,银监会派出18个督查组,对省局的检查进行督查,近期银监会又会同国家发改委派出10个检查组,分别对10个省市银行业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的内容包括各家银行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的情况。刘福寿称,对这次检查发现的各类违规收费行为,银监会将依法依规严格处罚。对那些只收费不服务、多收费少服务、有收费却没有实质性服务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该退还客户的费用坚决退还。对违规收费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监管部门也将依法启动问责程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的因素又有微观运行的问题,既有实体经济的因素又有金融问题,既有长期因素又有短期因素。黄金老表示,从金融业来看,目前金融业的配套服务还是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比如贷款的评估、定价、担保、抵押,这些方面市场还是不够顺畅。这些环节不太顺畅就会推高中间环节的收费。
实际上,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今年“两会”期间,银监会公布首批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试点名单。
刘福寿称,银监会按照发起主体自主意愿、商业可持续的原则,银监会积极协同试点银行,进一步地细化并完善可行性评估报告和筹建方案,鼓励他们尽快提交正式的筹建申请。到今年7月中下旬,三家试点银行筹建小组向银监会提交了正式的筹建申请,近日已经获得银监会正式批复同意筹建。
刘福寿表示,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目标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率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来要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温州的民商银行定位主要是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同时,我们还继续指导另外两家首批试点银行的筹建小组加快完善和确定筹建方案,及时总结试点的经验,适时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调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积极性。”
此外,发展村镇银行亦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良方。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七篇:银行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投资策略
大型银行机构投资策略
国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大型商业银行直接服务农户和小微型企业(县域最重要的两类贷款主体)不具有比较优势,而通过扎根乡土的微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小额贷款公司等)开展金融服务,会是最有效的。
大型银行全国网点布局较广泛,没有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网点布局限制,资金实力亦较好,设立村镇银行可以适当放弃短期内的利益最大化目标标准,不必要将村镇银行时集中设立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域或乡镇,在风险和成本可控的范围内,不如在经济金融环境稍差,但有一定金融需求,发展比较有特色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进行试点,摸索村镇银行成功经营模式积累经验,既服务了“三农”,又能够创新自身业务模式,摆脱现有普遍的银行间战略、功能、产品以及客户定位的同质性,长远来讲,对全面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有利无害。
中小银行机构投资策略(1)发展战略定位
对村镇银行的整体战略定位可以确定为:以抢滩登陆、站稳脚跟为主,兼顾实际的利润贡献和经济回报。如城商行可推行“村镇银行--村镇银行转变为跨区域分支行--直接跨区域新设分支行”的演变和推进思路。发展战略定位可以确定为:以审慎稳健发展为主,兼顾适度的规模效应;以服从于整体战略定位为主,兼顾自身的协调发展。
(2)区域定位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村镇银行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8月26日,从各个区域的具体情况来看,每个省都有支撑这个数据的“大户”。其中,东部区域前三甲为山东65家、辽宁61家、江苏61家,东部村镇银行占比43.2%;中部区域前三为内蒙61家、辽宁61家、河南58家,中部村镇银行占比37.0%;西部区域的前三则为四川45家、山西32家,贵州31家,西部村镇银行占比19.7%。
中小银行可重点选择没有城商行的地市中心城市的城乡经济结合带和经济条件、信用环境较好的县域经济。具体可以考虑已经初具规模的新城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以园区内的企业和居民为依托,辐射并服务周边的“三农”客户。
(3)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拓展重点 坚持本土化原则,适应县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轨金融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办出自己的特色。如涉及农户信贷,可采取信用互助组的创新模式。拓展重点户、专业户和新型企业,则有标准化、特色化的专营业务模式和价值链条的多样化业务配套。如涉及工业化、城镇化,则需要配合控股银行和财政、担保及银行同业开展多层次合作,缓解县域的信贷供求困难。
第八篇:村镇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村镇银行竞争趋势分析
1、农信社依然是“三农”的金融主力军
未来一段时间农村信用社依然会是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其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独家占据着农村这块金融市场。在村镇银行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业务拓展上面临着很大的难度。
2、差异化竞争
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唯一的途径是必须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特点和当地实际,与农村信用社以及其它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差异化竞争。
村镇银行可以在规模、产品、客户、地域、品牌等方面寻求差别,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比如在客户方面,目前农业银行和农发行等政策银行主要服务于农村高端客户,农信社的中端客户较多,因此,村镇银行可以先致力于服务低端客户,逐步拓展和培育中高端客户。
3、村镇银行优势劣汰
再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镇银行在经营成绩上必然会出现差异,有的成功摸索出来适合的经营模式,规模不断扩大,实力越来越雄厚,也必然有一部分村镇银行经营亏损,这个时候就会形成优胜劣汰,发生村镇银行间的兼并重组。
村镇银行网点布局趋势
1、发达地区较欠发达地区更加具有吸引力。就目前设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大部分设立在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或城市周围。银行在选址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金融环境。银行在发达地区较欠发达的地区投入运营成本较低,收益空间大。
2、东部金融机构竞争较大,加上国家政策的引导,中西部特别是中部地区网点布局会加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新增设的村镇银行中,安徽33家,河南34家,内蒙古39家,辽宁43家,江苏32家,广东广西分别为21家,湖北19家。如上海农商行拟建的几十家左右村镇银行分布于山东、河南、湖南、宁夏等地,其中湖南省分布最多。
第九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村镇银行始于2006年,2006年l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从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大多将其总部设在各试点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周边的金融和经济环境理想,商贸较为发达。因此其并未完全符合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村镇银行最终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
部分村镇银行没有专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农贷业务,而是将目光转至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政策初衷。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资料显示,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于2007年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区)开始试点。2007-2009年,大中型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不高,村镇银行发展较慢,截至2009年末,全国仅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增长速度相较2008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为促进大型银行村镇银行的投资,银监会2009年12月召集5大行和12家股份制行开会,探索创新管理框架,取得一定效果,随后村镇银行又开始在全国各地开花。截至2011年,国内已组建成立726家。
尽管如此,由于多方面原因,近两年村镇银行设立速度依然没能够达到预期,尤其2012年新增村镇银行数量仅为150家,总共数量达到876家(其中开业800家,筹建76家)。据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8月26日,村镇银行数量为908家,新增32家。2013年10月13日,随着马鞍山农商银行发起的甘肃永登新华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我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了1000家。
图表1:2007-2013年村镇银行数量及增长情况(单位:家)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第十篇: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分析
在我国银行呈金字塔体系结构、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市场以及农业金融需求增加的背景下,村镇银行开始发展起来。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资料显示,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于2007年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区)开始试点。2007-2009年,大中型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不高,村镇银行发展较慢,截至2009年末,全国仅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增长速度相较2008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为促进大型银行村镇银行的投资,银监会2009年12月召集5大行和12家股份制行开会,探索创新管理框架,取得一定效果,随后村镇银行又开始在全国各地开花。2013年10月13日,随着马鞍山农商银行发起的甘肃永登新华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我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了1000家。
图表1:2007-2013年村镇银行数量及增长情况(单位:家)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村镇银行规模逐渐扩大,提高了其在我国银行体系中的地位。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未来几年,村镇银行的发展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①农信社依然是“三农”的金融主力军
未来一段时间农村信用社依然会是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其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独家占据着农村这块金融市场。在村镇银行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业务拓展上面临着很大的难度。
②差异化竞争
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唯一的途径是必须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特点和当地实际,与农村信用社以及其它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差异化竞争。
村镇银行可以在规模、产品、客户、地域、品牌等方面寻求差别,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比如在客户方面,目前农业银行和农发行等政策银行主要服务于农村高端客户,农信社的中端客户较多,因此,村镇银行可以先致力于服务低端客户,逐步拓展和培育中高端客户。
③村镇银行优势劣汰
第十一篇:随着国家政策扶持村镇银行行业发展将更为规范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村镇银行有三种金融主体,一是信用社,二是邮政储蓄,三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
村镇银行的设立是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三农”金融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银监会鼓励村镇银行的设立,初衷在于促进整个农村金融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13日,我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了1000家。但银监会2009年发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中要求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而到2013年10月村镇银行的数量才达到1000家,发展较缓慢。
截止到2014年3月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17.9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3.7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331亿元,同比多增1062亿元;农户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比上年末低0.1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0.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981亿元,同比多增502亿元;农业贷款余额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末低0.3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552亿元,同比少增149亿元。
虽然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以及行业存在一些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但在国家政策积极扶持与规范下,逐步健全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和保险公司为村镇银行信贷保驾护航,村镇银行的发展会越来越规范化,合理化。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二篇:澳洲联邦在京新设分行村镇银行成外资行业务拓展渠道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11月20日,澳洲联邦银行在北京国贸大厦新设分行,这是其上海分行开业3年之后的第二家机构银行业务分行。北京分行将提供外币方面的机构行即全球市场服务,如外币机构存款、贷款服务,贸易融资,货币市场服务和外汇兑换服务等。
11月20日,澳洲联邦银行在北京国贸大厦新设分行,这是其上海分行开业3年之后的第二家机构银行业务分行。北京分行将提供外币方面的机构行即全球市场服务,如外币机构存款、贷款服务,贸易融资,货币市场服务和外汇兑换服务等。
澳洲联邦银行成立于1911年,兼任澳大利亚央行50年之久,目前是澳洲第一大银行,其业务遍布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从1992年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办事处起,澳洲联邦银行已经在中国经营超过20年,目前已持有交银康联人寿保险37.5%、齐鲁银行20%和杭州银行20%的股权。
在村镇银行设立方面,澳洲联邦银行属于积极分子。《2015-2020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澳洲联邦银行已经在河南和河北省成立了10家村镇银行。这些村镇银行的目标客户以当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批量农户为核心。
据了解,2007年,银监会批准汇丰、渣打、东亚和花旗4家银行在华开业,另有12家外资银行获准将中国境内分行改制筹建为外资法人银行。从此以后,开始了中外资银行混战的局面。
数据显示,网点最多的外资行汇丰银行,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共有115个网点,包括24家分行和91家支行。2011年,外资行在中国的高增长业绩,跑赢了很多中资行。201115 年在中国的纳入统计的外资银行税后利润实现翻番,从2010年的77.8亿元增至2011年的167.3亿元。
第十三篇: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本报告主要分析了国内村镇银行的市场投资环境;国外村镇银行经典运作模式;国内村镇银行的运营状况及竞争格局;再根据银监会印发的《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东西部省与省挂钩”的调整,报告将重点区域分为东西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报告目录请查看《2015-2020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十二条”改革路径中,就有一条提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尽管新政仍过于保守,但足以再次点燃民间资本尤其是小额贷款公司投资村镇银行的热情。2012年5月26日,银监会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进一步传达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积极信号。今后村镇银行将成为民间资本参与银行金融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未来民间资本或许能在国内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受重视的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就受到市场极大的关注。当前农民对金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农村人均收入在逐年上升,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资金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而滞后的农村金融体系无法对农户及农业企业形成有力支持。政府为了抑制上述现象,2006年底对农村银行业的准入规则作出重大调整,放宽准入资本范围,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截至2011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已从工作启动时的2945个减少到1696个,实现乡镇机构和服务双覆盖的省份(含计划单列市)从工作启动时的9个增加到24个。目前各金融机构亦通过新设、兼并等方式规划布局村镇银行,实现其战略意图。
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于2007年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区)开始试点,但是随后发现国内银行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不积极,反倒是外资巨头对中国农村表现出较大兴趣,村镇银行领域出现了大银行不如小银行、中资不如外资的罕见情况。截至2009年末,全国仅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相较2008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 16 下滑。这种形势下,银监会2009年12月召集5大行和12家股份制行开会,探索创新管理框架,随后村镇银行又开始在全国各地开花,截至2010年,国内已组建成立349家。但由于银监会将村镇银行限定于中西部及欠发达县域农村地区,发展前景不明朗,大中型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热情不高,村镇银行数量增长缓慢,与监管部门规划的2010年村镇银行大提速、2011年成立1027家的目标相去甚远。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为726家,在已组建机构中,有473家设在中西部省份,占比60%。
从经营情况看来,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余额631.5亿元,中西部贷款农户数占到全部贷款农户数的70%以上。已开业村镇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0.5%,总体上运行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另外注册资本金业不断增加,据统计,2007年9月之前,在6个试点省市成立的前12家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为1060万元,最大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最小注册资本仅200万元,而2011年河南南阳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5亿元。
从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结构来看,截至2010年末,由国家开发行及四大行发起的村镇银行约占总数的7%,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的约占10%,城市商业银行发起的约占50%,农村商业银行(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发起的约占30%,外资银行发起的约占3%。在现有体制下,村镇银行对于大多数大中型银行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是目前成立村镇银行的主力,虽然受制于自身资本规模和管理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能力有限,但在2012年不断创新的股权及管理模式下,村镇银行不仅成为商业银行实现跨区经营的渠道,也为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开辟了更宽广的路径。
1. 俄罗斯银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2013 年上半年, 俄罗斯银行业在总资产和总资本增长方面呈现上升趋势。1 - 6 月份, 俄罗斯信用机构资产增长了6. 5% , 达到52. 7 万亿卢布。根据趋势推测, 预计在2016 年前期, 银行总资产占GDP的比率将超过《2015年银行业发展战略》中的既定目标。这也预示着如果从资本积累角度考虑银行体系成熟度, 俄罗斯将达到部分欧盟成员国以及部分中欧和西欧国家银行体系的成熟水平。
单位: %
注: * 表示《2015 年银行业发展战略》中希望达到的发展目标数据来源:俄罗斯中央银行网站
俄罗斯银行业的资产结构状况, 截至2013 年7 月1日, 在俄罗斯银行资产中, 非金融企业和组织的贷款占57% , 有价证券投资和贷款机构资金各占14% 和13% , 现金和账户存款占6% , 剩下的10% 为其他资产。俄罗斯银行业在总体结构上正在走向合理化, 实体经济部门的贷款逐渐成为银行资产增长的源泉。
2. 银行业运行的动态和结构
近几年, 俄罗斯银行业在债券市场上的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前夕, 银行业在债券市场上的资金投入比率平均为18% ~ 20% , 有些银行甚至达到30%~ 60% 。目前, 俄罗斯银行业利用能够维持资金流动性而非利润最大化的权益工具来降低市场风险。支撑银行资产上升的主体是贷款的增长, 截至2013 年7 月, 企业和组织贷款总额超过21 万亿卢布, 个人贷款总额接近9万亿卢布。国际金融危机后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数额都在逐年稳步增长 ( 见图1) 。2013 年上半年, 个人和企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与2012 年年底相比略有上升, 同时长期贷款利率也有上升的趋势。一年期以上的卢布贷款的加权平均成本增加使个人贷款的年利率从19. 7% 增加到20. 1% , 非金融机构的年利率从11. 1% 增加到11. 8% 。在丧失机动利率的前提下, 不管是中小银行还是主要的私有银行都采取修订的非价格贷款条款来保留客户, 以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利润。在国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下, 他们在许多情况下都被迫向借款人降低要求, 而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也要求他们这么做。
3. 银行资本和财务状况
倾向于次级贷款的银行活动和审慎监管的紧缩要求将持续影响信贷机构的资本。尽管2013 年上半年银行业的总资本增长率有所增长为4. 5% , 且绝对数额接近6. 4 万亿卢布, 占GDP的比率基本保持不变, 而资本充足率 ( H1) 有持续下降的趋势。2012 年年底整个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下降1% ~ 13. 7% , 在2013 年4 - 5 月银行业额外损失0. 2% 。这主要是由于风险加权资产的增加和额外的贷款损失规定, 以及对新的类型资产的会计调整。除此之外, 针对市场风险评估的新规定生效也是原因之一。尽管在相当复杂的宏观经济背景下, 经济核心指标下降, 资金来源成本过高, 但由于政府和银行共同主动对抗衰减, 2013 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的财务状况呈现良好态势, 只有132 家银行破产倒闭。在2013 年7 月初, 银行业的净利润为49140 亿卢布, 比上年同期略低 ( 3% ) 。虽然贷款增长的速度放缓, 但有利可图的破产银行资产的零售使它们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另外, 银行业开始重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为了防范风险和规避危机, 银行业进行调整和重组, 优胜劣汰, 使银行盈利水平逐渐提高。
数据来源:俄罗斯中央银行网站
4. 流动性
尽管银行投资向个人和企业积极转变, 但银行业的流动性水平依然不能确定。持续的资本流失使俄罗斯银行业缺乏中长期流动性, 就像2012 年一样, 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还将依赖于俄联邦基金和国家预算资金的注入。这种状态不乐观, 一方面会占用大笔资金, 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一方面也会对企业和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不利于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发展。2013 年初银行部门对中央银行的负债总额已从2. 7 万亿卢布降到2. 3 万亿卢布, 但它仍然大大超过了2010 年和2011 年的水平。该负债在银行业总负债中的比率从5. 4% 下降到4. 4% 。关键性的业务仍然是隔夜回购交易和期限在一周内的交易, 在近期, 外汇掉期交易额也有所增加。此外, 中央银行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善银行业的流动性状况。
5. 银行监管
目前, 俄罗斯中央银行正在致力于引导监管当局向控制风险的方向发展, 并逐步达到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中的基本要求。在加强监管的环境下, 这项工作是银行业的首要任务。2013 年9 月1 日, 它成为俄罗斯综合金融监管机构的一个重要参考。这意味着俄罗斯金融机构将要进行一场大范围的制度改革, 它在银行系统的发展和提高其经济绩效改进方面的影响只有1987年7 月17 日前苏共中央委员会和前苏联部长理事会通过的821 号决议能够与其媲美。俄罗斯关于综合金融监管机构模型的探索已近17 年。关于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项目在1998 年8 月被提出。在随后的几年中, 关于建立综合金融监管体系的各种方法被讨论, 2011 年, 当俄罗斯保险监管服务中心和俄罗斯联邦金融市场服务中心合并后, 监管当局已经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2013 年, 在财政部、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的联合推动下, 关于建立综合金融监管机构的一揽子计划及法律法规都已被确定。
二、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银行资产增加受限, 资金转化能力不足
2013 年上半年俄罗斯银行业的资产总额增加速度略有上升, 其绝对数额接近6. 4 万亿卢布, 与2012 年相比, 它占GDP的比率基本保持不变, 与2010 年和2011 年相比甚至有所下降。目前, 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俄罗斯信贷机构, 在利润资本化的基础上增加资本以及增加法定资本都会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资本不足限制了俄罗斯银行业总资产的增长, 也使其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受到限制。银行作为一国经济运行的核心部门, 其基本职能就是吸收国内外资金并将其转化为对本国的投资。对于正在稳步发展的俄罗斯实体经济来说, 银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 本国银行业由于资本不足的原因, 而不能给予其足够的支持。这也将会是制约俄罗斯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 银行贷款增速下降, 贷款结构不够合理
在企业和个人贷款绝对数额增加的背景下, 其增长率的衰减是明显的。2013 年上半年俄罗斯银行组合贷款总额增加了7. 7% , 而2012 年同期则上升了9. 1% 。对非金融企业和组织的贷款增长率为5. 3% , 家庭贷款的增长率为13. 7% , 2012 年同期的增长率分别为6. 2%和18. 4% 。排除2009 年经济危机时期的指标, 与2010年和2012 年相比, 企业和组织的贷款增长率已经下降到最低值。有关专家一致认为, 由于主要业务部门的借款需求下降和流动性资金过剩, 企业和组织的贷款增长率不会超过2012 年的数值。对借款需求的下降, 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经济以及人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的放缓。此外, 大部分的银行可能要增加它们的基础资金, 包括股权资本。同时, 在流动性不足的背景下, 高利率提高了贷款人的贷款成本, 使银行贷款的吸引力降低。贷款人采取其他方式进行筹资, 使银行的资金优化配置功能受到影响, 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银行贷款没有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银行系统的逾期债务比例没有明显下降: 2013 年初以来, 逾期债务比率由3. 7% 下降到3. 6% , 其绝对数额超过1. 3 万亿卢布。从绝对数额来看, 卢布和外币形式的个人和企业组织的逾期贷款数额都在增加, 这些逾期贷款实际上都是无法收回的。据专家估计, 在银行总贷款中逾期贷款的比率达到10% , 某些类型贷款的比率可能更高。
3. 长期融资工具缺乏, 银行长期融资能力不足
据俄罗斯央行估计, 银行在证券融资方面, 在央行的证券抵押品以及证券抵押贷款, 其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几近枯竭。银行, 特别是大型银行, 基本上不会使用中央银行的长期贷款来消除其不良贷款, 依靠货币互换业务来获得卢布流动性的机会。根据俄央行的报告, 银行仅用2000 亿卢布的贷款就派生出了价值1. 1 万亿卢布的总注册非市场抵押品。各银行缺乏长期再融资工具造成了短期货币市场的过度波动, 由于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过低引起的流动性不足。俄央行也承认, 正是由于长期融资工具的缺乏才造成了各银行筹资的高成本。
数据来源:俄罗斯中央银行网站
4. 银行立法以及监管体制不完善
虽然俄罗斯政府对于银行业的监管越来越重视, 并且致力于建立以控制风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监管机构, 但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说, 俄罗斯的银行立法以及监管体制仍然不够完善。在立法方面, 比如, 《俄联邦中央银行法》赋予中央银行有吊销银行业务许可证的权力, 但是依照《股份公司法》关闭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的决议只能由股东做出, 而依照《信贷组织重组法》, 被央行吊销了许可证的银行的最终关闭需要联邦仲裁法庭做出最终判决。所以, 经常是被吊销了许可证的银行仍然继续经营银行业务。有关银行业的立法不系统也不够完备, 很多银行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法律约束, 而有些银行的违规行为缺少法律约束, 使银行系统的发展及银行的效率都受到影响。在监管体制上, 以俄联邦中央银行为主体的监管系统还不够完善, 监管体系还有不少漏洞, 监管方式以及监管力度也存在不少问题。总之, 俄罗斯银行监管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但是具体的框架内容还不够系统完善, 这将是俄政府一项长期的工作。
三、俄罗斯银行业健康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 放宽银行资本限制, 提升银行综合实力
对于国内银行, 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应放宽对银行资本增加的限制, 提升国内银行的综合实力, 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对于外资银行, 虽然引进外资可能在短期内会对国内银行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但是外资银行有其发展的优势, 他们有先进的现代银行管理经验, 有发达的信息技术系统, 有积累下来的良好的国际信誉, 有吸引和寻找外国合作伙伴在俄发展事业的便利, 而且在长期内, 也有利于提升本国银行的竞争力。所以, 可以逐步有选择地放宽外资银行的准入要求, 同时完善相关的体制制度, 引进高质量的外资。以提升本国银行综合实力为主, 加以辅助高质量的国外资本, 推进银行业总体实力的提升。
2. 刺激经济发展, 改善贷款结构
一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在经济繁荣时期, 防止经济过快发展造成通货膨胀率; 在经济衰退时期, 要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发展, 提高就业水平。在经济增长和人民实际收入水平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 要综合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推动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在源头上提高对银行资金的需求。对于银行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 监管部门应采取措施逐步缩小不良资产的规模。
3. 形成和完善长期融资工具, 提升银行长期融资能力
长期融资工具的形成和完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财政部应增加卢布存款的预算资金; 俄罗斯央行应给予商业银行获得长期融资的机会; 建立一年期以上的再融资机制; 开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证券融资工具; 减少购买债券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数额, 同时对主要的信贷机构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提供优先窗口贴现, 吸引其利用长期融资工具进行融资。
4. 完善立法和监督机制, 提高银行运行效率
法律制度方面, 政府可以组织专门的法律研究小组, 对历年来的相关银行法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以《俄联邦中央银行法》《俄联邦银行及银行活动法》为主要依托, 对相关法律中的矛盾之处进行修改, 力求建立一个相对完善和系统的银行法律体系。
在监管体制方面, 建立“四位一体”的银行监管体系。中央银行为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 要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 采用科学的方法, 实现对银行监管的持续性、计划性和超前性。俄罗斯银行自我约束要着重于: 一是合理设置内控机制; 二是充实改善内控设施; 三是修改完善内控制度。行业自律是政府监管的重要补充, 银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保护、行业协调和行业监管的职能。社会监督也必不可少, 银行业的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离不开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郑民.危机后俄罗斯银行业现状、特点及展望[J].中国外资, 2011 (8) .
[2]罗军.后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对外经贸, 2011 (12) .
关键词:银行业;改革发展;影响因素;未来发展趋势
一、银行业理论概述介绍
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二、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成就
1.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
截至2010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87.2万亿元,负债总额82.3万亿元,分别是2003年银监会刚成立之时资产和负债总额的3.2倍和3.1倍,全部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的-2.98%上升到今年二季度末的11.1%,拨备覆盖率也大幅增长至186%。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来自中国的银行从1989年的只有8家上榜增加至84家。
银行业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明显改善
价值意识、资本约束意识、风险管理意识和品牌意识深入人心,经济资本、经济增加值和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等先进管理方法得到重视和应用。银行业公司治理基本框架已建立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持续增强,业务操作流程不断优化。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开发内部评级法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银监会的倡导,主动改变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努力满足小企业多样化、个性化和“三农”发展的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业务功能也大大扩展。
银行业审慎监管框架逐步成熟
近年来,银监会建立了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杠杆率、大额风险集中度比例控制、流动性比率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监管指标体系,探索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监管和动态拨备的监管框架,强化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防火墙,加强股东监管和关联关系控制和利益冲突监管,提出了房贷比率控制等一系列简单、透明、有效的监管政策。出台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贷款风险管理和支付流程进行了革命性改革。银监会成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正式成员,综合并表监管能力也逐步得到国际认可。
三、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1.信贷过快增长中潜在风险增大
例如:2004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张。但从不同类型银行的扩张速度来看存在明显的差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增长速度是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两倍,城市商业银行的扩张速度也大大提升。银行信贷规模过快扩张主要受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影响,这可能导致银行新增贷款中不良贷款的反弹。2003年中国的银行体系共投放2.99万亿元信贷,2004年1-6月份银行体系新增信贷1.43万亿元,其中的部分贷款由于一些项目的惯性中断和上下游产品的影响以及其中某个信用链条的脱节,可能形成新的不良贷款。因此,中国银行业资产和信贷规模扩张中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降低不良贷款规模和比率的任务依然很艰巨。
2.资本缺口仍旧巨大
资本严重不足是中国银行业的突出问题,即使按照较为宽松的口径计算,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与国际银行业相比仍然明显偏低。按照新的资本监管口径计算,若从资本中剔除专项准备、其他准备及当年利润等传统项目,并且将尚未提足的贷款损失准备也从资本中扣除,同时不考虑国内外风险资产发生变动的情况,要使整体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最低要求,则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缺口就显得依然巨大。因此,要达到监管要求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补充资本金缺口。
3.不良贷款比率仍偏高并可能反弹
但也应注意到,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更多是政府财务重组成效的体现而非由于信贷资产管理水平的真正提高。银行业总体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更多是依靠信贷规模扩张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如果宏观经济出现波动,信贷规模紧缩,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规模和比率可能还会出现反弹。同时,银行中长期贷款的风险长期化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及部分地区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隐性风险也不可忽视。
四、我国银行业的市场未来前景
1.针对优质大客户的业务竞争会日趋激烈
由于其规模、网络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四大国有银行在对公业务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对公业务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银行必须能深刻理解客户的商业模式和业务需要,为客户量身订做整体资金解决方案,从而既全面地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要,也可以从票据、外币、中间业务等费率放开的业务上间接地向客户让利,降低客户的总体资金成本。产品创新的能力离不开银行内部机制的灵活性,也对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一些较优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占有一定优势。
个人业务会成为我国银行利润的重点
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在中国都尚处于发展初期,将面临高速发展阶段。按揭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还会促进我国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四大国有银行由于其规模、品牌以及政府的隐含担保,在个人业务的竞争中同样占有优势。但个人业务市场的扩张也将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契机。个人业务所需要的网点覆盖率,主要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的网络密度。发展住房按揭、信用卡业务,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业绩会有更明显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银行规模较小、历史包袱较轻,同样规模的业务起的作用更明显;另一方面,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将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且对网络覆盖率要求较低,这些银行尤其是其中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得以在相对平等的起跑线上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望完成经营模式上的转型,成为公司、个人业务并重,甚至以个人业务为主的银行。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虽然对网络覆盖率的要求较低,但同样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住房按揭是典型的成本置前、回报置后的业务。对于信用卡业务来说,该项业务的引入在各国都需要有大量的前期投资,用于建立基本的IT 处理系统、打造品牌、形成收卡网点规模等等。
混业经营将在银行业逐渐起步
中国客户对中间业务收费的认同度普遍较低;而且由于现阶段的利率管制,银行存贷利差较大,着重争夺存贷款业务是这种条件下的理性商业行为,从而使银行有可能会把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的筹码而免费或低价提供。而且,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往往也意味着现有客户投融资渠道的扩展,可能会冲击银行的现有业务。综上所述,中间业务收入在近期内不会成为银行业务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资产收益率短期内不会提高
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约为0.18%,而根据五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的信息,其资产收益率大约在0.3%到0.7%之间。我国银行资产收益率偏低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利率管制和中间业务发展上的种种困难,制约了银行在一定资产规模下的利润增长空间。第二,银行的税收负担相当沉重,其中包括5%的营业税、按总收益缴纳的附加费和33%的所得税。此外,银行对呆账的核销也受到税务部门的严格控制,从而间接地提高了税率。第三,四大国有银行和许多中小银行需要消化大量不良资产,中小银行还普遍要在网点等方面大量投资。上述因素在近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仍将限制我国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少纹、尹静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34期
[2]彭欢.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罗茜.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重庆大学.2011年 [4]崔健勇.中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吉林大学;2009年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尽管中国银行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但是目前仍处于粗犷的发展模式。同国际标准和国外成功旳商业银行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仍然是低效的、幼稚的,并非真正意义的商业银行,银行间的竞争也始终未走出各自为战的低层次竞争格局。
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了更加简洁明了地阐述其中的差距,我们着重在中外商业银行的对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外商业银行业务
组织架构方面:国外商业银行具有经营自主性,可以进行市场开拓和客户营销;而中国则实行总行和分行双线管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自主性,不利于银行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客户来源方面:国外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独立开拓客户,通过对潜在客户的识别、营销及客户间的相互推荐,完成客户拓展;而我国经济法展结构则决定了客户资源以本地为主。
服务内容及策略方面:国外银行重财富增长、服务品种丰富,侧重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内容涵盖资产配置、财务咨询、保险规划、证券组合投资、合理避税、遗产转让、艺术品托管等财务 管理服务,资产配置思路强调“价值投资”,服务策略方面注重专业性与规范性;我国银行受限于分业经营体制,业务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包括资产配置规划及非金融类增值服务,资产配置思路偏向流动性较好、投资收益较高的短期产品,服务策略强调服务的周到性与细致性,更注重与客户个人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赢利模式方面:除了存款和贷款的利差之外,国外银行收入渠道多样,收入构成包括手续费、咨询费及管理费。我国银行收入以手续费为主,包括买卖理财产品、代销私募及信托产品的佣金收入,另外兼有部分资产管理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二、中外银行国际化程度
国外商业银行:1.银行股权多国化,任何外国投资者都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成为银行的股东;2.国际银行资本的集中化和营销网络的全球化,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银行大规模合并,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3.国际业务的客户和海外利润比重不断扩大,已超过本大的份额;
我国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由国家独资纷纷改制上市,吸入部分国际资本。兴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会吸收国际资本,但仍然会控制其股份数。
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美银行由于放松管制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使得欧美金融深受重创;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则未受太大的冲击。在融入更多国际资 本获利的同时,银行业如何在新的时代既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要增强银行的活力,提高银行的竞争力的这一问题,成为当前的国际银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中外网络银行业务发展
网络银行作为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深入剖析其对比差距及原因。从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业务范围(宽度):我国网络银行业务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在网上进行存款、贷款、跨行转账等业务;即使是个人网上购物,也必须是与该网络银行签订网上购物协议的网站,选择面较少:还有服务内容单一,缺少与金融同行如保险公司间的合作。
深度方面:缺少个性化服务。国外:网络银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已经进入大众度身定做的阶段。由客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进行组合和设计。国内:传统商业银行已有的柜面业务“搬”到网上而已,而缺少网络银行特点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了解中外在网络银行方面的差距,再从内部和外部来深究其原因;
内部:1.银行业务经营理念落后。2.对网络银行功能个人认识的局限。
外部:1.法律环境、信用机制不健全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2.个人网上银行消费者支付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局限。
一、市银行业发展现状
(一)2011年货币信贷形势及特点
3、其他短期贷款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其他短期贷款余额65.16亿元,较年初增加18.45亿元,同比多增13.58亿元。
8、技术改造贷款出现下降趋势。2011年全市技术改造贷款余额13.76亿元,较年初下降3.60亿元,同比少增7.91亿元。金融危机对企业即期技术改造的影响显而易见。
9、建筑业贷款小幅下降。2011年全市建筑业贷款余额11.35亿元,较年初下降1.65亿元,同比少增4.37亿元。金融危机对我市房市的影响初步显现。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效益下降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潜在风险。受国际、国内市场萎缩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特别是资金周转减缓,产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增长较快,地方两项资金占用比例达到28.7%。从全市情况看,贷款向大企业集中,使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贷款难、资金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随之加大,并可能导致银行对部分企业的风险监督工作弱化。
(三)银行业加快发展的优势
从我市情况看,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四区一城”为重点的市未来发展规划,以及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经济发展思路,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近年来通过创建金融安全区、金融优质高效服务区、“信用”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活动的开展,社会信用意识不断强化,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我市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比较好,不良贷款占比较低,2011年全市不良贷款实现整体双降,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全省最佳;6家机构风险评级达到二级以上,7家机构被评为良好银行,保持良好银行全省总量、占比最高,有利于我们向上争取更大贷款规模。
二、今后一个时期辖区银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银行业改革,推动金融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银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银行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贯彻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全市银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增强辐射功能,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市银行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金融和经济协调性原则,加快发展金融产业。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从2012年起三年内要坚持金融业优先发展原则,努力提升金融层次,尽快做大做强金融产业,达到促进整个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决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增强金融体系的活力,促进金融市场有序合理竞争。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内部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向金融业转嫁,保持金融稳定,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开放与创新的原则,不断提高金融产业竞争力。充分认识当前金融国际化趋势及其发展特点,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勇于并善于参与金融竞争。全面推动金融业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不断开发适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的新金融产品,以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以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自身的发展。
(四)坚持全面发展原则,积极扶持地方金融机构。把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培植地方金融机构龙头放在优先地位,积极构建竞争力强、服务高效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高度重视优化县域以下农村金融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动全市金融业全面发展。
(五)坚持效率原则,构建服务高效的融资市场体系。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为重点,优化全市金融产业区域布局,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性质融资需求,积极发展全国性金融和地方商业金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构建服务高效的融资市场体系。
(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市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要求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全面推进我市金融业的发展,使金融成为我市全市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门,既服务于经济建设,更服务于社会发展,包括面向城乡居民、方便快捷、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四、市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银行业改制、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健全、完善多元化的银行业结构组织体系和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立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严密、风险管理强化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实行差异化经营,突出银行业机构的市场竞争优势;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强化有效银行监管,积极创造规范、高效、有序的竞争发展环境。
预计到2020年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500亿元左右,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预计达到2300亿元左右。
五、今后一个时期银行业运行趋势
从金融运行形势上看,未来年我市银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金融市场日趋完善;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高;贷款增幅螺旋式上升。
3、从融资方面看,多元化融资成为必然,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高,贷款增幅螺旋式增长。从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鼓励企业多元化融资特别是直接融资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2005年,国家制定了大型企业(公司)发行融资债券的办法和规定,为大型企业(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06年4月末,华泰集团已成功发行了8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同时,随着社会信用状况的好转和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公司)也将会逐步增加直接融资的份额和比重。企业(公司)直接融资的扩大也将减少对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加上政策性因素影响,预计银行贷款的增幅将呈螺旋式增长。
4、从发展方向看,金融业务将向有限度的混业经营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仍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这不符合金融国际化的潮流。分业经营分割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增加了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面临外国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分业经营必然削弱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探索混业经营,实行金融业务“交叉”,在推行全能银行试点的基础上,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分业经营状况,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交叉销售金融产品来扩展业务,逐步向全能型金融公司过渡。
5、从市场方面看,银行业机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中石化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及电信行业集中归还贷款后,各家商业银行对传统贷款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对利润高、风险低的中间业务的竞争必将加剧。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包括混合型服务产品和市场等的全方位竞争将进一步显现。
6、从金融产品看,金融服务产品日益丰富,银行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将成为银行业今后发展的趋势之一。为了迎接来自中、外资银行的挑战,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均将改革的重点集中在IT系统改造领域,从而加速了银行业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银行业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电子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金融服务将向业务品种多样化、网点功能多元化、金融服务智能化、个人素质综合化的趋势发展。
六、促进市银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银行业机构工作的重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各商业银行要按照上级行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积极稳妥地推动改革的进程。二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市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立,下一步改革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规范以及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上来,股份制改革已成必然,组建黄河三角洲开发银行已提上日程,依托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尽快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三是农村信用机构改革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以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为核心,逐步走向深入。四是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创新金融体制,放宽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点,在县域内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积极争取政策,在我市设立村镇银行。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推动河口区进一步完善农村贷款担保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各县区加快农村贷款担保模式探索。搞好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五是积极争取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六是设立黄河三角洲开发担保公司,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基金设立工作。
2、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引进了经济资本管理,它是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资本分配和管理,目的是以较少的资本获取较大的收益。这是国际通行的银行业管理模式,它避免了银行业规模的过度扩张,商业银行要以此为契机,探索出一套先进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辖内法人金融机构要积极借鉴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和经验,一方面可以降低资产的风险,同时也避免重复国有商业银行盲目扩张的经营老路。改进外汇管理,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改进贸易收结汇与贸易活动真实性、一致性审核,便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加快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简化手续,实现贸易外汇管理向总量核查、非现场核查和主体监管转变;落实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和企业延期付款发生额规模政策;简化企业申请比例结汇和临时额度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外资企业集团实行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贷款定价机制,适当下调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的利率上浮幅度,增强贷款利率下浮弹性。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营运和管理,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3、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技术和创新是促进金融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业务各方面的创新,如金融机构与市场组织方式、金融工具、产品、融资方式、管理技术、金融服务、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银行业也因此发生了很大改变,网络已经成为银行业的支柱,传统的银行业已受到网络银行的冲击。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网络银行必将会对传统银行业构成威胁。网络的发展使信息跨越国家迅速传递,同时直接促进了金融产品创新,包括期权、期货等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各种银行业务、各种金融中介业务的发展。积极做好金融产品的推介工作,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如打包放款、外汇贷款、保函、信用证、保理业务等;要探索开发信托投资产品,吸纳社会资金,以解企业资金短缺之困;要为企业牵线搭桥,大力开办委托贷款业务。创新农村信贷方式,建立支农联络员制度,推行信贷上柜制度,开通“贷款绿色通道”,推广和建立村“大联保体”贷款和“农村小企业联盟”贷款、签订信贷互助协议等模式,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渔权、荒碱地使用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和应收账款、仓单、存单、可转让股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抵(质)押贷款。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逐步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4、加快结算票据化步伐,扩大票据市场规模。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辖内企业通过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并由银行承兑汇票逐步过渡到商业承兑汇票。要逐步引导全市的信用社积极参与票据市场的展业,开展贴现贷款,一方面提高其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贷压力。要积极支持辖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贴现业务,为进一步开展跨系统的转贴现业务探索路子,进而扶持好票据专营机构的发展。注重发挥再贴现窗口引导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的职能作用,适当扩大再贴现对象和机构范围,对各分支机构所办理再贴现的总量、期限和投向比例不再实行量化考核。对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农副产品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环节的票据,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县域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县域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利用再贴现工具引导信贷投向、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
5、以“信用”建设为依托,为市银行业的发展积极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已成为决定一个区域能否吸引资金流入、能否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的资金流动取决于金融生态环境,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深,金融生态对区域间资金流动的决定作用就越明显。如果一个地方金融生态好,商业银行对这个地方的内部评级就高,在内部资金调度、规划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必然对这个地方给予倾斜,就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从而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反之,则会引发资金的外流。
积极营造辖区良好的金融生态,把区域金融产业做大做强。继续深化“信用”建设,逐步完善辖内全社会信用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信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外地资金已经开始向市的一些企业流动,银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今后,我们应该三管齐下,在加强政府信用、提高企业信用和完善个人信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辖内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持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影响力较大的新闻媒介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使市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更为广泛的熟悉和认可,扩大其影响力。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有信用、有效益、有市场”的企业与银行业机构的有效合作,使企业和银行在相互合作中共同发展。大力开展征信和信用知识宣传,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在全社会创造有利于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建设的政策环境。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认真抓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加快征信体系建设。
6、实施混业经营,打造全能银行。市银行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业务比较单
一、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缺乏金融创新、缺乏“拳头产品”,不彻底进行业务调整是难以适应的。因此,辖区银行业要努力实现“四化”:一是筹资业务多元化。主要是指在抓好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的同时,加快发展证券筹资、信用卡筹资、房改筹资、外币筹资等业务;二是资产多元化。具体应做到资产类型多元化和资产属性多元化;三是银行组织形式要现代化。主要是通过独资、股份制和中外合资、合作方式经营全部金融业务;四是银行经营技术现代化。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软件支撑系统、数据库等,实现金融通讯、柜台服务、资金清算、内部管理、信息搜集处理等的现代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次级债等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弱化发放贷款的资本充足约束,提高放贷能力;做好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新型融资工具的政策宣传和产品推广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筹集资金。要积极参与企业的资本运作,建立参与企业资本运营的组织体系,对上市公司实行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积极争做收款银行,使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按规定及时存入银行,要抢占制高点,提前介入企业资本运作,参与企业优选和资产重组方案等中介业务。
7、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配合协调。坚持从宏观的角度加强调研,搞好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从宏观政策的角度,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助手,把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每年制定出台《做好货币信贷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导意见》等一列工作措施,引导各金融机构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并重,一手抓支持经济发展,一手抓防范风险,切实把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支持投资增长作为当务之急,把保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适当增加信贷投放,着力强化金融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完善《市金融机构执行信贷政策实施效果导向评估制度》,建立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银行机构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自觉性。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把握规划实施进度,努力实现全年信贷合理适度均衡增长。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努力把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优化信贷结构上,积极落实“六个不准”和“八个加大”的要求,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重民生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结构优化促进贷款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强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安排不同特色的营销推介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知识宣传活动,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产业主管部门、综合调控部门和财税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有机融合,保证政策措施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七、需要国家支持的配套政策
(一)建议国家支持示范区大力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根据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实际,鼓励发展各类产业基金、集合资金信托等,也可以考虑创设一个专项用于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资本平台,以这个资本平台为依托,吸纳金融资本、产业投资资本和市场流动资金。充分利用农业发展银行等既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与之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尽快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
(二)建议国家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方面加大对信贷资源的支持引导。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载体,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意见,运用贷款贴息、项目资金配套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重点基地发展。
(三)建议国家支持示范区区域金融一体化建设。出台专门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金融一体化规划,意在形成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企业区域合作与协调的硬约束力,形成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工作框架,推动区域内商业性银行就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发展达成实质性的战略合作协议。
(四)建议国家支持示范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充分考虑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启动资金规模大、缺口大的实际,允许其尽可能利用金融创新手段归集项目建设资金。一是优先考虑示范区内条件较好的地市级政府探索发行专项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债券。二是支持示范区重点骨干企业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及市场机制建设。三是支持示范区开展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允许部分符合相关条件的示范区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四是出台专门政策,允许示范区在金融组织机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新试点,比照天津滨海新区,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列入国家级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
关键词:安徽;银行业;swot
所谓swot分析方法是对竞争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swot是指优势(superiority)、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要素的英文缩写组合,包括内部条件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两个部分。
一、通过swot分析可以认清安徽银行业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明确安徽银行业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一)内部条件分析(优劣势分析)
从目前安徽省银行业所处的环境以及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加入WTO以后,我省金融业面临着以下的一些优势与劣势:
1.优势分析(S)
(1)安徽省目前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所改善。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对中部的广大干部群众产生了巨大的激励效应。安徽和中部各省一样有着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这是中部崛起最强大的动力源泉。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省外资金流入安徽逐年增加。从银行贷款看,2006年异地银行对安徽贷款净流入100多亿元,近70%来自长三角地区银行。同时,我省地处华东,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我省与上海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后我省应进一步加大沪皖经济合作力度,大力吸引上海外资企业来我省投资。同时,积极争取在上海落户的外资金融机构来我省拓展业务,建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2)安徽区位优势初步显现。安徽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沿江近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交通设施比较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安徽的土地,劳动力成本等都比较低,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我国经济正在由东向西逐步梯度推进,世界性产业转移也正在由中国沿海向内地逐步延伸,故对安徽而言,这是一个加强互动与对接,融合与合作的难得机遇。
(3)信贷适度增长,基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004年至2005年连续两年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上半年贷款增加再创历史新高,达477亿元,增速中部领先,有力地支持了安徽经济的发展。安徽银行业自身的发展也呈现速度、质量与效益同步。同期,安徽省企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吸收资金78亿元。加上省外银行对安徽贷款的流入,多渠道支持安徽经济发展。
2.劣势分析(W)
(1)我省目前金融宽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资金需求过度依赖银行。2005年,安徽省非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中,银行融资占92.1%,直接融资较少,企业经营风险大部分由银行承担。由于我省产业结构过分依赖于煤炭,电力等资源性以及钢铁、水泥、汽车等周期性行业,而缺乏富有竞争力的电子通讯等非周期性的高科技企业以及其他商贸等消费类的龙头企业,容易因投资增长率大起大落和低效率导致不良贷款增加和经济周期性起伏。
(2)金融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善。从安徽省部分地区调研的情况来看,逃废企业债务的问题在个别地区还是比较突出的。少数企业缺乏诚信意识,个别基层政府忽视诚信文化倡导,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果一个地区的逃废债问题不能得到彻底根治,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必然将收紧贷款投放额度,最终受损的还是地方经济。尤其是在银行诚信系统日趋完善的今天,逃废债行为对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更大。
(3)农村和县域的金融服务功能还不够健全。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单一化,从贷款机构来说主要依靠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量已经微乎其微;二是金融服务的产品单一化,农村和县域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仍只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产品相对匮乏,选择余地小;三是贷款满足率相对较低,经济“贫血”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正规金融在农村和县域的弱化,民间融资活跃,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状况,但不规范的民间融资活动对地方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带来较大隐忧。
(二)外部环境分析(机遇与威胁)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逐渐深入,外资金融机构也将逐步进入我省区域。我省的金融、保险和证券业也将面临新一轮的竞争压力,这也意味着我省的银行业必须要在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1.面临的机遇(O)
(1)引入了竞争机制。我省商业银行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垄断竞争的局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这就使得银行的营销活动缺乏动力。而外资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涌入给我省企业融资带来方便,也使得我省居民可以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为了争夺业务,各家商业银行必然在营销方面展开竞争,拓宽营销活动的领域,改进营销方式,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新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规则的建立,以及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会促使我省商业银行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2)产生示范效应。由于进入我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即将引入的外资银行都有着成熟的经营理念,有利于我省原有的商业银行实践这些成熟的经营理念。同时,新引入的银行在营销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系统的营销模式。它们逐渐进入我省市场,在竞争过程中给我省商业银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只要在经营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就可以不断提高我省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水平,改善经营手段,大大加快省内商业银行营销业务的发展步伐。
(3)培养大量银行营销人才。在新近引入的其他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营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故而它们建立起一套十分完善的营销体系,包括营销人员培训计划。当这些商业银行进入我省以后,必然雇佣大量的省内员工,这些人会接受严格的培训,掌握先进的营销技术,利用这些银行为我省培养营销人才的契机,有利于推动我省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营销素质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2.面临的挑战(T)
(1)争夺优良客户。进入我省的银行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服务意识超前的大银行,它们将利用优良的服务和现代化工具与省内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争夺优质客户。这些客户主要是一些优质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大中型企业集团等。
(2)争夺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当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进入我省以后,大批的原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纷纷跳槽前往,原因是这些新进的银行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可见当新的银行引入我省以后,它们需要的是那些精通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金融业务知识的优秀人才以及熟悉金融业务、拥有众多客户关系的业务骨干。于是,对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的争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3)外资银行的引入将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加深,外资银行总有一天也会进入我省,而外资银行相当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省内银行根本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外资金融机构往往会通过兼并收购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方式发展自身业务。因此,到时省内一些效益较好,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将是其首选目标。
二、基于以上的swot分析,对安徽省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发展地方金融,努力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积极推动徽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壮大,通过加大资本金注入和引进境内外资本重组等方式扩大我省地方金融机构资本规模,提升经营实力,努力改善我省地方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增强地方金融机构对我省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能力。
(二)积极发展直接融资。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各类融资工具,鼓励企业利用新股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债券融资力度,争取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力争全年实现发行30亿元以上长期债券的目标。此外,还应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制定扶持政策,努力发挥创业投资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
(三)加大信用建设力度,改善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进“信用安徽”建设,依法规范市场主体信用行为,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着重抓好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公开披露,并在此基础上抓好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加快担保体系的建设,积极推动建立以省信用担保集团为重点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对促进信贷投放的作用。
(四)积极增加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一是合理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确保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二是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三是完善信贷管理方式,努力增加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四是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五是适应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形势,积极扩大个人消费贷款规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银行业飞速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银行业的从最初的只有中国银行经营对外业务, 业务量较小, 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 银行的海外业务需求与日俱增,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继走出去, 寻求海外的扩张, 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银行业海外扩张道路的思考: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实力, 发展的未来道路。
中国银行业在美国的分支机构有分行, 办事处和子公司的形式, 其中最多的是分行形式的分支机构。截至2013年3月份我国银行业在美国的分行有中行3家, 工行2家, 农行1家, 交行1家, 建行1家, 招行1家;子公司的形式的为中行洛杉矶分行, 交行旧金山分行;办事处为农行纽约办事处, 招行纽约办事处。美联储资料显示1997年我国银行业在美机构数为5家, 发展到2013年已经有13家, 几乎每年都有银行走出去。
美联储网站统计显示1997年, 中国银行业的在美资产为21.83亿美元。截止到2013年3月, 中国银行业在美资产为533.8亿美元。从图1-1997年-2013年我国银行业在美分支机构资产合计趋势图看出:近些年中国银行行业在美资产迅速发展, 10几年来增长了24倍。 (10年和11年有异常, 可能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海外资产急剧缩水。) (见图1)
由于历史和国家政策的原因, 起初我国的银行的海外业务主要是由中行一家主导, 从趋势来看, 中行在海外资产的在逐渐降低, 其他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发展迅速, 也纷纷拓展银行海外业务的市场。
二、中国银行业在美发展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分析
根据银行客户的跟随理论, 银行业的发展情况跟一国的经济开放程度十分相关, 银行的客户进行对外投资或者与国外贸易往来都会选择自己本国业务往来较为频繁的银行, 这样一国的贸易与投资跟一国银行业海外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这篇文章借鉴以前文章的方法认为一国银行分支机构海外资产数量与两国双边贸易额、对该国直接投资额, 该国的人均GDP有关系 (苗启虎, 2006) , 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来验证, 一国海外资产是否是与这些贸易投资额有关。这篇文章的数据的特点有:1、我们运用的是银行分支机构的海外资产数量而不是分支机构数量;2、我们用的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3、数据来源:银行在美分支机构资产数量是来自于美联储网站, 其他贸易额, 直接投资, 美国人均GDP均来自wind资讯。
(1) 相关性、平稳性和自相关性检验
本文运用EVIEWS对在美分支机构资产 (asset) , 双边贸易额 (trade) ,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额 (fdi) , 美国人均GDP (pergdp) 做了相关性研究, 结果表明
在美分支机构的资产与美国人均GDP与中美贸易额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58, 0.68, 但与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0.50。具体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额较少, 而且直接投资额受经济波动较大。
通过EVIEWS对着四个序列做了平稳性做了单位根检验和序列自相关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银行海外资产是一阶差分平稳, 序列无自相关;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一阶差分平稳, 序列自相关滞后2阶;人均GDP序列平稳, 序列自相关滞后2阶;中美贸易额序列一阶差分平稳, 序列自相关滞后2阶。据此我们可以知道直接投资额, 中美贸易额, 美国人均gdp均存在序列自相关, 表明这些序列数据当期受前两期的影响较大。
(2) 回归模型
我们运用的回归方程是:
我们对贸易额、人均GDP和对美直接投资额作为自变量, 观察他们对银行海外资产的影响, 我们把自变量滞后两期纳入到回归方程中, 初次回归后, 逐渐剔除不显著的因素, 剩下影响较为显著的变量, 为0.997047, 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其中TRADE用百万美元单位, ASSET采用十万美元单位计算, FDI采用万美元单位, PERGDP采用美元)
从回归方程中我们可以初步证实:
1) 银行海外业务的资产规模与中国对美国前两年的的直接投资明显正相关, 说明银行的海外业务会滞后直接投资额, 也就是说银行选择来一年的海外业务往往会根据前两年的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额来决定。
2) 银行海外资产与前两年的美国的人均GDP相关, 人均GDP可以很好的反映经济的发达程度, 银行业与地区的经济的发达程度高度相关, 说明海外分支机构从计划设立到开始进入美国市场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3) 银行海外资产与中美的贸易相关性最为明显, 银行的海外资产主要受中美两国的贸易影响是因为进出口贸易的结算都要通过银行, 两国贸易额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银行海外资产的大小, 当然隐含也会根据两国贸易额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在该国进行海外扩张。
2、法律制度分析
(1) 在美发展路径选择
银行的海外扩张路径也和其他企业一样, 可以采取新建和并购的方式, 其中海外新建模式 (分行, 代表处) 的特点有:准入门槛高, 协同效应小, 扩张速度慢, 投入成本低, 面临风险小, 业务范围小等特点;海外并购模式 (参股, 控股) 的特点则相反:准入门槛低, 协同效应大, 扩张速度快, 投入成本高, 面临风险大, 业务范围大等特点, 两者各有优劣。
就目前来看, 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思路是先设立代表处, 让后成立分行, 再根据合适的时机组成子公司的形式, 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我国银行业的海外业务扩张主要是由于被动的海外业务需要, 采用海外新建模式便于灵活控制;二是因为我国银行业的综合实力还不是很强, 还没有能力去在在美国并购一些当地的银行。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短期我国银行业还会选择新设的方式进行海外业务, 但在长期随着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实力的增强, 我国银行业可以采取并购的方式来获取海外业务, 从而使得我国银行业的外海业务既服务于我国贸易投资, 也和其他美国境内的银行同分海外市场的一杯羹汤。
(2) 美国关于外资银行的法规
各国关于外资银行的法规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在海外业务的开展情况, 美国关于外资银行的法律主要有:《1978年国际银行法》, 《1991年外资银行监管加强法》, 《银行控股公司法》, 《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等等, 这些法律也呈现监管不断细化的趋势。
根据这些法律美国外资银行的的审批管理如表1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 由代表处到分行再到子行需要的审批是逐渐增多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银行在美国的子行数目前为止还比较少的缘故;大部分是以分行的形式存在, 因为代表处所的从事的业务范围较为窄, 不能满足商业银行日益增加的海外业务需求。
三、中国银行业在美发展建议
以上对我国银行业在美国发展做了一些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对我国银行业在美发展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银行在选择是否采取海外扩张的需求时需要考虑到近两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趋势, 如近两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则建议继续采取海外扩张以满足投资需求。因为在我们的研究中发展, 对美直接投资与银行在美的海外资产数量是明显正相关的。
第二, 银行在选择海外扩张是需要充分考虑近两年我国对美贸易额的走势, 因为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贸易额是影响银行在美资产的最重要的因素。贸易额上升建议, 银行可以采取新设分行, 或者使代表处升级为分行, 甚至是采取并购的措施, 反之则不宜扩张。
第三, 考虑到美国的法律制度因素和海外扩张方式的优劣比较, 我们建议在短期 (1到2年内) 银行采取新设分行的形式来进行海外经营;但在长期, 建议商业银行扩充在海外市场的实力, 采取并购当地银行的方式来取得海外市场。
第四, 银行业在美发展既要满足服务本国贸易和投资的需要, 也要追求海外市场的成本收益, 当成本大于收益时可以采用海外市场收缩的策略, 退出某一地区的海外市场。
总之, 从目前现状来看,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美发展规模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商业银行综合考虑自身实力, 宏观经济因素和外国投资环境来决定自己海外扩张之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陈坚定.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J].上海金融, 2002 (11)
[2]苗启虎, 钟根元.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06 (03)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互联网金融
一、金融市场现状
我国传统银行业务的经营理念已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进行着一些相关方面的改革,目前,我国银行业经营格局已经取得显著改观。但是,银行业的改革还需要继续进行下去,需要允许并鼓励银行机构的多样化发展和特色经营,在控制风险的大前提下让中外银行机构在国内和国外银行市场上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另外,银行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再借助网络、电商的同时,大力发展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目前,有些银行已推出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如建设银行推出的“善融商务”。但是,随着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二、银行业面临挑战
1.商业银行数量暴增,业务大同小异,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商业银行从无到有、由少至多,外资银行也逐渐登陆。目前,国内已有五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十多家中型商业银行,百余家小型商业银行,再加上不断增多的国外银行和外资控股银行。另外,我国各家银行主营业务仍然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虽然银行通过各自的会计核算方法将部分贷款利息收入转换成中间业务收入,但是,归根到底银行利润的绝大多数仍然来源于存贷款利息差,这也就使得各个银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也只能依靠以高息揽存为主要手段的价格战。这也就使得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提出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和流通量越来越大,使用的用户也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逐渐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金融”产业,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的支付中介的地位,目前快钱、支付宝等都已实现代购机票、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结算和支付业务,除此外,有些三方支付平台利用其积小成大的“资金量”,为广大的用户提供无需任何审批手续和抵押物品的小额信用透支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客户的小额资金需求, 如蚂蚁微贷,使资金供给绕开银行,直接将积淀的资金供应给有资金需求者,完成资金的银行外循环,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3.银行跨业经营将会呈现新的风险
跨业经营在于拓展商业银行业原有的业务范围,实现银行业跨业经营发展的同时,风险的交叉传递性将会增强,银行跨业经营将会导致管理层的交叉复杂化,降低了对原有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力,这就对以存贷业务为基础的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风险,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行业,为了保证金融资产的安全运营、产生既定的效益,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的机制,做到依法稳健经营。要把自觉地加强内控作为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风险控制的需要,建立合理有效地规章制度和奖惩激励政策,达到时时学制度,人人防风险,做到有章必循、执法必严、令行禁止。
2.深化银行业改革,推进改革进程
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推进银行业的改革进程。从而使商业银行的产权更加明晰,公司治理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科学,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使其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另外,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中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到西部、中部以及东北老工业地区开设机构、开展业务,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监管的政策和环境,鼓励和引导各银行金融机构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城市商业银行跨地区、跨省设立分支机构。
3.发展特色经营,坚持持续发展
当今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银行业务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传统的价格战只会使得各界银行“多败俱伤”,哪家商业银行能够率先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方式,尤其是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色经营是高级竞争,也是银行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特色经营可以是银行产品的个性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推出的新产品,也可以是不断完善的服务方式或质量。特色经营要以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基础,更是要把银行客户的认可作为评价指标,力争提高客户对银行的认同感。若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客户的认同,商业银行也就在经营的过程中获得主动权,甚至获得一定的定价权,实现银行经营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志鹏,涂睿.论新形势下城商行的发展思路【J】.科技与创新,2015(8):31-34.
[2]张栋.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模式的再思考【J】.金融发展评论,2012(3):146-152.
【银行业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银行业的发展趋势10-27
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07-02
海南发展银行战略发展10-07
互联网银行发展现状10-08
关于银行业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融合的思考07-06
村镇银行发展报告07-14
银行网点转型发展思路09-17
村镇银行发展前景10-10
中国银行发展分析10-13
我国商业银行现状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