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论文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存款保险制度论文(共11篇)

存款保险制度论文 篇1

《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提案政策解读》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提案政策解读 存款保险制度将落地 储户存款获更好保护

2016年,金融改革“风生水起”,取得不少进展,包括创新货币供给工具,批准民营银行,提高利率市场化,将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倍扩大至倍,同时,还简化了存贷款

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

今年,金融改革有望乘势而上,备受瞩目的存款保险制度在2016年落地实施,几乎已成定局。目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制度出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根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TOP100范文排行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据测算,这一限额能够为全国%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也就是说,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老百姓需记住“存款有风险”,但也不必过分担心,在这一新的制度下,普通储户的存款安全仍会得到很好的保障。

随着这一重要制度的“瓜熟蒂落”,金融改革其他方面的内容,包括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建立巨灾保险等将获得更多关注。今年两会预计将进一步明确这些金融改革的时间表。

以上是《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提案政策解读》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涉及到存款、制度、保险、金融、改革、这

存款保险制度论文 篇2

银行在一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银行通过吸收社会中的闲散资金, 将其发放给那些处于资金需求状态的企业或者个人, 而且作为支付结算中介, 其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对于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银行的地位这样重要, 而银行体系的脆弱与其地位似乎显得有些不对称。银行体系脆弱的原因主要有:首先, 银行脆弱性的一方面表现在其资产负债率很高。与一般的工商企业不同, 银行约90%的资产是源于其吸收的存款, 而存款是属于银行的负债, 这与自有资本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我们知道只要债权人要求归还, 银行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其次, 银行脆弱性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其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 也即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不对称。存款分为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的流动性之高是不容置疑的, 虽然在表面上看来定期存款可以为银行提供一份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其实这是毫无说服力的, 试想只要存款者需要资金, 他会被提前提存所损失的利息而阻止吗?所以总的来说, 存款的流动性普遍很高。而作为银行资产的贷款, 则往往期限很长, 且由于借款合同中的条款约束, 使银行根本不可能轻易要求债务人归还, 流动性严重不足, 这也正是银行需要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根源所在。最后, 银行体系内的危机容易扩散在社会群体中, 从而面临挤兑风险。银行在社会群体中可视为“个人资金的保险柜”, 一旦有丝毫的“风吹草动”使存款人对银行的经营稳定性产生怀疑, 大家肯定会纷纷将资金从“保险柜”中转移到自认为更安全的地方, 而这种行为会导致其他存款人的盲目效仿, 这样会迅速地使银行面临挤兑危机, 从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扩散, 直接威胁金融秩序的稳定。

考虑到银行体系的重要地位和其不可避免的脆弱性, 因此保证其稳定性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而确保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键在于能为存款人利益提供保障, 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是四大国有银行, 他们都有国家信用提供保障, 所以存款人对银行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但随着今后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的进行, 银行将要走向市场, 过去仅仅依赖国家信用来防范风险已远远不行了, 按照市场规则建立危机防范机制显得颇有必要,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稳定有效的机制应运而生。

2 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 就是指通过对存款进行保险, 使得当银行没有偿债能力时, 由存款保险机构对此支付必要的保险金, 以维护存款者的利益, 达到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所以, 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对一国的银行体系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提高存款人对银行的信任度和投资信心。我们知道银行破产后, 存款人遭受的损失是最大的。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人的利益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即使银行最后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甚至是破产时, 参与存款保险的银行可以依据保险合同, 以从存款保险机构得到的一定补偿来保证对存款人的支付, 最大可能的减少他们的损失。所以, 存款保险制度为存款人增加了一份保障, 提高了他们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信任度。

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 银行脆弱性表现的一个原因在于银行体系内的危机容易扩散在社会群体中, 从而使银行面临挤兑风险。一家银行的倒闭, 可能会引起其他存款人的恐慌, 这种恐慌心理不断传播, 甚至会连累那些经营良好的银行, 他们也最终可能迫于挤兑问题同样面临破产风险。银行作为金融的核心, 它的破产毫无疑问会带来信用危机, 进而引发经济的不正常波动, 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对破产银行的及时补救和对其他银行的有效预防可以控制危机蔓延的趋势, 稳定金融秩序。

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促进银行业的适度竞争。作为存款人, 我们都喜欢将资金存放在那些规模大, 实力雄厚的银行。因此越大的银行越容易吸收存款, 也就意味着其越容易发展, 而小银行则在这场竞争中就变得越难生存了, 形成了银行业的垄断局面。我们知道, 垄断的市场是低效的, 存款保险制度的形成就可以很好地削弱这种垄断局面, 提高其资源配置的效率。存款保险制度使得小银行的劣势变得不那么明显, 因为储户存放在小银行的资金与大银行受到同样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 银行业的服务质量等其他因素才会影响储户对不同银行的选择, 这样促进银行开拓创新, 公平竞争。

存款保险机构作为盈利机构, 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 也会加强对银行经营活动的监督, 来降低自身的风险, 这样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起到配合中央银行监管的作用。

摘要:保险最本质的职能是在投保人之间融通经济补偿资金, 保证被保险人在遭受损失后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和给付。保险机制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多一份的稳定。而银行, 主要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金融证券、办理汇兑支付结算等金融活动, 从而达到调节货币流通, 组织信用活动, 分配社会资金, 支持社会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银行,金融

参考文献

[1]赵保国.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 01

存款保险制度怎样“保险” 篇3

存款保险制度是给即将“下水游泳”的银行穿上一件救生衣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简单地来说,就好比一个一直站在岸边的人,如今决定下水去游泳了。下水之前,为了安全起见,他就要穿上一件救生衣。这件救生衣就是存款保险制度。

“下水游泳”则是银行业的相关改革,包括一两年后,大小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会变得很大;同时,从现在开始,各种民营银行、小银行不断涌现,以后,我们去哪家银行存钱,会有比现在多得多的选择。

其实,单就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是否有效,只有结合银行是怎么改革的一并看,才能有答案。就像一个人要穿着救生衣下水去游泳,光看救生衣是不可能知道他到底安不安全的;只有同时看他怎么“下水游泳”,才能知道他穿这件救生衣能不能保证安全。

过去银行在“岸上”,我们的钱不用存款保险就很安全

从道理上讲,银行也是企业,和卖白菜、卖鸡蛋的商家一样,自担风险、自负盈亏。银行给我们的存款的定价可高可低(即利息),银行可以是民营的也可以是国有的;做得好的银行可以挣大钱,做不好的银行关门歇业。但是一直以来,因为银行买卖的不是一般的白菜、鸡蛋,所以政府把它非常特殊化地对待,保护得严严实实,间接也就保护了我们的银行存款。

比如,一直到现在,我们的银行存款能有多少利息,都是政府规定的。银行不能擅作主张,给我们定一个利率。银行经营得不好也不会破产倒闭,因为没有像卖白菜、鸡蛋一样真正的“民营”银行。大大小小的各类银行,在经营管理、人事任免上多少都会受到各级政府的干预,很难做到独立经营。

这时,政府就是各家银行的“保险”。任何一件事都有利有弊,政府“保险”的好处是,我们去银行存钱从来不用担心银行会不会倒闭,有政府在呢!我们也不用怎么费心思挑哪家银行利率高一点,大小银行差别不大。当银行站在“岸边”,有政府严管着的时候,就不会有掉进水里的危险,也就用不上保险。但是这样的坏处也很明显,对储户来说,想在数量有限的银行里货比三家,挑个存款利率高点的银行、差异化服务多点的,也比较难。更要命的是,对于想借钱的小企业来说,银行数量少,就意味着融不到资,对想做大的小微企业是致命的影响。

银行“下水”后,万一“淹着”了,存款保险能保住你的钱吗

现在不同了,银行要开始“下水游泳”了。银行正在逐渐向卖鸡蛋、白菜的商家靠近。真正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正在一家家成立,比如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他们没有政府这一“后台老板”来保险。所以像一般的企业一样,以后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如果经营不好,最后也可能被并购。同时,一两年后,各家银行将能自己决定给我们储户多少利息了。

到时候,银行数量多了,总贷不到款的小微企业就能够贷到款了。但是,如果一些民营小银行纷纷成立,为了吸引我们去存钱,又把利率定得很高。过了一阵子它经营不善倒闭了,这时,又没有政府“保险”了,那储户岂不是遭殃了?

所以,随着银行业“下水游泳”,就需要为我们在银行的存款上“保险”,保证我们到时可以在大小银行里放心挑选最中意的银行。否则,指望我们自己成为银行专家,一家家银行去甄别,这太难了。

谁去缴这笔保费,又是哪家保险公司来承保

按照条例的规定,所有吸收存款的银行或类似银行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也算)、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都得办理存款保险,为他们家的银行存款上“保险”。

那么,这个保费需不需要我们储户去缴呢?并不需要。对于不同的银行、信用社、农商行等,它们上缴的保费是不一样的,具体要看它们各自的风险大小。风险稍微大的缴的保费就多,风险稍微小的缴的保费就少。

不过,这笔保费对于银行来说,基本没什么影响。收取保费的也不是我们一般接触的哪一家保险公司,而是放在国家那里——名字叫作存款保险基金。由国家把各家银行上缴的这些保费收集起来,存放在印发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那里。

如果个别银行到时真破产倒闭了,怎么个赔法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有银行倒闭了,按照条例规定,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在同一家银行的存款——本金加上利息不超过50万元的,到时都能得到赔付。也就是说,在同一家银行里,一个人或一家企业,不管开了几个户,如果加起来本金加利息在50万元以内的,那么即使这家银行破产倒闭了,储户所有的本金利息也都能得到赔偿,不会有损失。这个赔偿的钱就是从银行缴纳的保费——存款保险基金出的。但是如果我们在同一家银行的所有账户加总起来,本金、利息超过了50万元,那么理论上超过的部分得到赔偿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了。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的储户来说,50万元这个上限是足够的。根据估算,超过99%的储户在同一家银行里的存款本金加利息不超过50万元,这个比例在世界范围来讲也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储户是能够被全部赔偿的。那么,如果我们就是有超过50万元以上的存款要去银行存,该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分成几笔,存到不同的银行里,保证每个银行的存款都在50万元以内。

存款保险制度解析 篇4

从学术研究的文献来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有弊:

存款保险的优势在于能给储户信心保证,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在防止银行挤兑和金融风险蔓延上作用显著。存款保险不是单纯的“付款箱”,而是一种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增强储户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夯实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银行机构一旦发生倒闭,存款保险制度的存款清偿机制可以增强储户资产的安全性,防止部分银行危机肆意蔓延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但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也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显性存款保险体制下,由于储户存款保险受到保护,储户不必根据银行资质来选择存款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保证了其存款的安全性,存款利率高低就成为储户选择银行的唯一标准。逆向选择表现在经营更冒险的银行自然愿意提供更高利率,能够吸收更多的存款,而稳健经营的银行反而会被市场淘汰。道德风险表现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银行几乎不会受到储户的监督,因而将大量信贷资产配置于高风险投资之中,以获取高额的回报。

但中国国情存在一定特殊性,与欧美情况不同的地方在于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将过去政府对存款隐性担保显性化了。推出存款保险的意义反而是为了打破刚性兑付,弱化政府担保。可见,存款保险是利率市场化的桥头堡,对金融改革意义重大。

从影响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使得大额存款部分向经营稳健的大行和其他理财、信托、保险产品分流。小行只能选择将资产质量下沉、发展中间业务或者直接面对利差收窄的事实。

二、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如何规避道德风险是核心

存款保险制度条例,是围绕着如何确定投保机构范围、设定适当的保险限额、合理融资设计和存款保险定价以竟可能发挥存款保险优势,规避道德风险展开的。

投保金融机构范围是全覆盖。从条例看,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存款保险的投保机构将做到全部覆盖。

建立存款保险的初衷就是为了保障储户的利益,而没有四大行的存款保险制度很难切实保障储户的利益。四大国有银行存款占据整个银行体系的半壁江山,没有四大行的参与很难筹集到充足的存款保险基金,无法有效发挥存款保险基金处理银行危机的能力。如果仅将特定金融机构纳入存款保险体系,比如仅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公司。但专门针对其他银行建立存款保险会向市场发出不利的信号,储户会认为该类银行经营风险较大才选择被存款保险制度庇护。

所有的银行都被强制纳入存款保险体系,经营稳健的银行就有动力去监督经营激进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也能筹集到充足的基金,提高公众对存款保险的信心。

储户存款账户是限额保险。所谓限额保险,即是确定存款赔付的上限。从条例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和国际经验一样,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6.2115, -0.0052, -0.08%)50万元。

但50万元的赔付标准可能对储户过度“保险”。中国人均GDP约为4.2万元,国际上主要国家最高保险限额约为人均GDP的4-5倍左右,该指标在亚洲的平均数为4.5。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和中国直接融资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相对滞后,按照6估计,合理的中国保险限额约为20-25万元左右。根据央行[微博]数据,50万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存款能够得到全额保障,不会受到损失。此外,即使个别小存款银行破产,央行支持其他金融机构对出现问题的存款银行“接盘”,存款将转移到其他银行继续得到全面保障。

有利必有弊。利:更好的保障储户利益,若赔付限额太低,恐引发存款从中小金融机构大量流出,立即引发金融风险,更高的赔付上限也是为中小金融机构和日后的民营银行发展挪腾更大的空间。弊:补贴了经营激进的银行,引发逆向选择。此外,全额保险或过高的限额保险也弱化了储户和金融机构风险自担的市场化约束,易引发道德风险。

当然,正如条例所说,最高保险限额并非一直不变。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规模和最高保险限额能够覆盖的存款账户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另一方面,银行危机期间,政府会考虑暂时性扩大最高保险限额以增强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存款保险公司资金来源是由投保金融机构出资。从国际经验看,存款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政府出资,或者由中央银行提供再贷款;第二类是向投保的金融机构融资,比如通过征收保费或由存款保险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等。

从条例上看,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的范围为: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分配的财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获得的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可见,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将主要以投保机构缴纳的保费为主。

政府出资的存款保险制度会使得存款保险制度将风险转移给纳税人,投保的金融机构无须为其高风险经营导致的失败付出额外成本,引发道德风险。而来源于投保金融机构的融资安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高风险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的形成硬约束。

当然,政府也不可能完全袖手旁观。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还是选择了政府融资与投保金融机构融资结合的混合融资制度。一方面,政府出资有助于提高公众信心,减少挤兑风险,此外,政府出资的存款保险公司在特殊时期会有足额的资金保障储户存款的偿付,防止危机肆意蔓延。另一方面,在存款保险公司成立之初,为了避免金融机构面临太大的经营压力,央行可能会提供流动性支持,定向或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在上升。

存款保险费率是差别费率。所谓单一保费制度就是对所有投保的金融机构都采用统一的保费水平。而差别费率机制,是根据投保金融机构特征收差异保费。

存款保险制度 篇5

稳步扩大存款保险保障范围

有效维护辖内银行体系稳定

依法办理投保手续。成立兰州中心支行存款保险制度组织实施领导工作小组,稳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在甘实施,组织完成全省法人存款类金融机构投保手续办理,目前全省109家法人存款类机构已全部纳入存款保险保障范围,切实筑牢了区域金融安全网。截至2019年9月末,50万元存款保险保障限额能够为全省投保机构99.62%客户提供全额保障,给予了存款人充分保护,有效维护了中小银行和存款人的权益。

认真核定归集保费。定期做好保费交纳基数核算及相关报表审核把关工作,每半年核定应交纳保费数额,制发保费交纳通知书,督促投保机构按时足额交纳保费,切实履行投保机构责任义务。

全面加强风险差别费率管理

有效发挥风险约束作用

扎实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按季对全省114家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央行评级,客观审慎评价法人机构经营及风险状况, 为准确核定存款保险差别费率、强化宏观审慎管理提供客观依据,对评级结果较差机构“一对一”强化沟通,督导加强问题整改,我省央行评级工作在全国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持续加强现场核查。制定印发《2019-2021年甘肃省存款保险现场核查实施方案》,按照三年全覆盖原则组织全省人民银行开展费率核定申报数据、保费缴纳基数真实性现场核查,督导投保机构客观真实反映经营状况,准确申报缴纳存款保险保费。

审慎核定适用费率。加强风险差别费率政策宣传和引导,全面收集并严格审核投保机构费率计算相关指标数据,结合红线指标、早期纠正调整情形等因素,客观准确核定全省法人投保机构适用费率,给予农村信用社费率优惠,引导投保机构审慎稳健经营,存款保险差别费率政策正向激励和风险约束作用逐步显现。

切实加强风险早期纠正

督促投保机构审慎稳健经营

全面摸清风险底数。按季监测全省法人投保机构运行和风险状况,综合运用央行评级、存保核查、稳健性评估、现场调研等方式,全面掌握投保机构风险底数,视情况及时采取风险警示及约束措施,切实做到风险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

精准强化早期纠正。按照“一行一策”原则,实施问题投保机构名单制管理和专人监测制度,实时紧盯主要经营指标变化情况,及时下发早期纠正通知书,提出风险早期纠正要求,并持续跟踪评估、督促落实,切实提高风险化解成效。

推动落实各方责任。多次向省上专题汇报金融风险状况,向金融监管部门通报央行评级结果,共同研究金融风险化解思路措施,凝聚了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合力。

持续加强存款保险宣传

不断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

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制定印发《2019-2020年甘肃省存款保险宣传工作方案》,组织全省人民银行及投保机构依托线上线下各类宣传平台,通过网点定期宣讲、分发宣传海报、走进社区学校乡村、开展知识竞赛、制作宣传动画、歌曲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普及存款保险知识,不断提升了金融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存款保险政策的认知度。

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初探 篇6

1 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是关系的有偿性和互助性,存款保险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有偿的,另一方面又是互助的。二是时期的有限性,存款保险只对在保险有效期间倒闭银行存款给予赔偿,而未参加存款保险,或已终止保险关系的银行的存款一般不受保护。三是结果的损益性,存款保险是保险机构向存款人提供的一种经济保障,一旦投保银行倒闭,存款人要向保险人索赔,其结果可能与向该投保银行收取的保险费差距很大。四是机构的垄断性,存款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障公司的服务,其经营的目的不在于盈利,而在于通过存款保护建立一种保障机制,提高存款人对银行业的信心[2]。因此,存款保险机构一般具有垄断性。

2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2.1 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

我国现在的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破产风险客观存在。我国《商业银行法》已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破产。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项存款,一般国有商业银行中各项存款在资金来源中占70%以上,而居民储蓄存款则要占到一半,银行的自有资金即资本金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资产负债流动性不对称,这就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一旦管理有所松懈或出现大规模的经济不景气,就很可能出现支付危机[3]。此外,各种信用、流动、利率风险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难度。

2.2 降低对国家信用的依赖

我国正在努力转换银行经营机制,打破对国家信用的严重依赖。从存款的预期和储蓄行为上看,虽然我国没有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但事实上存在着隐含的由政府支持的存款保险。但是,政府对银行信用的支撑是以财政能够及时救助出现危机的银行,或政府可以通过增发货币救助出现危机的银行为基础的。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财政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和社会改革的费用,已经无力对银行进行救助;而货币发行体制的改革使得货币发行越来越脱离政府的控制,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所以,银行业对国家信用依赖的基础已经动摇。

2.3 加强金融监管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的独立性。随着我国银监会的成立,实现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存款保险的建立,一方面是在必要的情况下,执行赔偿的职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存款保险机构通过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定期对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审查其上报的统计报表。当银行管理不善或经营非法、风险较大的业务时,存款保险机构可以勒令整改,或促成与其他银行的并购,从而实现对银行机构的监管。

3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

3.1 立法先行加强宏观管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必须立法先行。建立一个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银行倒闭的现象,存款人没有这种经历,当然缺乏存款风险意识。但一旦银行破产付诸事实,将会对存款人造成巨大打击,由此形成的金融恐慌将更具传染性和破坏性,对银行的信任危机有可能殃及政府。因此首先要完成的是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存款保险法》,依法构建我国的存款保险机构。

3.2 存款保险机构的设置

我国成立什么样的保险营运主体呢?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才有金融监管权,才有资格利用行政手段成立一个类似国外具有监督金融机构经营活动职能的存款保险营运主体。所以,我国应成立一个类似德国的存款保护委员会,也可称之为“存款保护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建,并接受其全面领导,下可设存款保险基金会和监管处。存款保险基金会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的行业性合作团体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负责保险政策的制定,保险费的收取和理赔等;监管处主要负责监管金融机构资本、资产、负债的结构是否合理;接受投保金融机构的报告和统计,随时准备对投保金融机构经营风险进行检查和调查,有权取消经营不好或非法经营的金融机构的保险资格等[4]。

3.3 存款保险公司对投保银行的管理

保险公司虽然对“出事”的银行负有赔偿存款人存款的职责,但更具有事前检查和监督的职能。所以,加强存款保险公司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防止银行倒闭,而且可以减少存款公司自身的损失。首先,通过阅读财务报表和不定期检查,了解受保银行的经营状况,资本数量和结构、资产的规模和结构,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等。通过这些工作,存款保险公司会较清楚地掌握受保银行的经营状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受保银行养活损失,或者提出警告,直至取消保障资格。其次,保险处理通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资金援助,存款保险公司通过对受保银行发放贷款,购买受保银行的资产,暂时接管经营濒临倒闭的银行,使该银行起死回生;资助稳健银行并购已破产的银行,组织存款理赔,当采取补救措施仍无法挽救濒临破产的银行时,存款保险公司则让其倒闭,在最高限额内对每一存款户赔偿,或代原有存款户将存款转存于其他银行。如果存款保险公司保险基金不足时,允许其向财政限额借款[5]。

3.4 筹措资金和技术人员

为了启动保险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筹资和招募:单独从各银行收集启动资金;由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财政部三方面分摊;由政府单独负责筹集保险机构的原始资金;启动保险体系不用积累的资金,但政府授权保险机构向有关方借入资金以应所需。另外还要决定官方筹集的资金是供永久性使用,还是在一段时间后便需偿还。如果保险体系启动时所有的资金被社会大众认为不足,这就无法得到后者的信任,一遇风险,便无力偿付。20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窘境就是例证[6]。

3.5 保证保险体系的独立性

要明确政府的保险机构是建立在坚定的法律基础之上,具有独立责任解决银行倒闭问题。它必须审慎地投入资金,如有必要还有权预先借入其未来应收的资金。存款保险体系中有关产权、关闭破产银行的法律基础,监管机构不应受到政治干预。中央银行、保险制度的监管机构、保险业务机构三者应具有足够的权威,能采取迅速高效的措施,及时关闭破产银行。

参考文献

[1]韩俊.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阎庆民.中国银行业监管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杨家才.存款保险制度及中国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陈建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5]杨华.金融风险的社会化防范与化解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国外存款保险制度概览 篇7

何为存款保险制度

为了减少银行危机引发经济体系崩溃的可能性,限制危机的破坏性和财政开支,许多国家都建立了金融安全网,包括隐性或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制度、调查解决银行破产问题的特别程序、对银行的审慎监管以及来自国际组织(如国际基金组织等)的紧急援助等一系列缓解危机破坏性的金融政策。在这些金融安全政策中,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得到了快速发展。最近30年以来提供存款保险保障的国家数目几乎翻了3番。1994年,存款保险被纳入新成立的欧盟单一银行市场体系。今天,绝大多数经合组织成员国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这种存款人保护措施。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存款性金融机构向其交纳保费,一旦存款性金融机构面临危机或破产,就由这家保险机构为存款人支付一定额度的存款损失赔偿,通过保险机制的运作来保障存款人(特别是中小储户)的权益,以避免发生因少数银行破产倒闭而导致大规模的恐慌挤兑现象,从而达到维系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的目的。虽然所有国家都设有金融安全网,但存款保险制度有关保险金额的规定可以使政府将来对破产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人承担的义务有一个上限,同时,提供存款保险使得政府有权力及时干预破产存款性金融机构相关事宜的处理,保护无辜中小存款人的利益。

各国存款保险制度比较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先后出现了金融动荡不安的形势,也纷纷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例如,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为了应对1997年的金融危机而对银行存款实行了一揽子保险。20世纪90年代后,存款保险制度也开始在一些经济转轨国家和非洲国家迅速建立起来。

存款保险制度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等诸多因素相联系,因此各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例如,对于存款保险赔付金额,就有无限额赔付和严格的赔付额限定之分。墨西哥、土耳其承诺100%存款的全额赔付,而智利、瑞土和英国只承保部分存款损失额。虽然,许多国家存款保险承保的存款也包括外币,但大多数不包括银行间存款。除了限定最高赔付额,有些国家还要求存款人对账户里的部分存款额进行“共保”,如澳大利亚、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实行共保条款的国家相对较少,但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存款保险机构所采用。

存款保险的保费一般采用事先征收制,保险基金通常来自政府和银行。为了使存款保险机构对损失风险建立并维持适当的准备金储备,银行一般要根据其所吸收存款的全部或大部分按比例缴纳保费。近年来,有些国家也开始采用与风险挂钩的差别费率制度,根据各投保银行的风险程度和资本充足率等因素,收取不同的保费,从而提高年保费对银行风险等级的敏感性。

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通常是由官方机构或者官方与私人合作机构进行管理。但有些国家,比如瑞士、德国和阿根廷等国,却是由私人机构提供存款保险。至于参加存款保险的原则,除了瑞士等极少数国家,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强制银行参加的。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

美国是西方最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为了应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早期数千家银行的倒闭危机,根据1933年美国紧急银行法,联邦政府出面创建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专门为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存款提供保险保障。FDIC是隶属于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金融管理机构,总部设于华盛顿,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宗旨是维持并促进美国公众对金融系统的信心。公司主要业务是对投保银行和储蓄机构中的存款提供保险,识别、监控并解决存款保险基金的风险,减少银行或储蓄机构倒闭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冲击。

FDIC的管理是由董事会负责的。董事会共有5人,均由总统任命,并要经过议会的认可。同时,董事会的5位成员中,不得有3人以上来自同一政党。FDIC没有来自国会的任何拨款,其基金全部来源于银行和储蓄机构缴纳的保险费及保费投资于美国国库券的收益。目前,FDIC承保了美国国内几乎所有银行和储蓄机构中高达3万多亿美元的存款,保险基金总额超过440亿美元。

FDIC一般对每家银行或储蓄机构中每一存款人的储蓄、支票及其它存款账户下的存款提供最高不超过10万美元的保险金额。所有权不同的存款,比如个人账户和共同账户,可以分开投保。同时,FDIC一般还对退休账户(如个人养老账户、基奥计划等)提供专门保险。但是,FDIC只承保存款,对银行或储蓄机构提供的证券、共同基金或其它类似投资工具则不提供保险保障。

为了保护被保险存款人的利益,FDIC必须对银行或储蓄机构倒闭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银行或储蓄机构的关闭一般由其审批机构决定,如州监管部门、货币监理署或储蓄监管办公室等。FDIC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处理储蓄机构倒闭,最常见的是向其它金融机构出售倒闭机构的存款和贷款,破产机构的客户自动成为接收机构的客户,这种处理办法对原客户的利益损害被认为是最小的。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和利弊 篇8

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当实行该制度的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或破产倒闭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时,按照保险合同条款,投保银行可从存款保险机构那里获取赔偿或取得资金援助,或被接收,兼并,存款人的存款损失就会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有效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存款保险制度虽然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但它的作用却在事前也有体现,当公众知道银行已实行了该制度,即使银行真的出现问题时,也会得到相应的赔偿,这从心理上给了他们以安全感,从而可有效降低那种极富传染性的恐慌感,进面减少了对银行体系的挤兑。

2、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由于存款保险机构负有对有问题银行承担保证支付的责任,它必然会对投保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从中发现隐患所在,及时提出建议和警告,以确保各银行都会稳健经营,这实际上增加了一道金融安全网。同时由于这一制度对公众心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可有效防止银行挤兑风潮的发生和蔓延,从而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3、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大银行由于其规模和实力往往在吸收存款方面处于优势,而中小银行则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大银行垄断经营的局面。而垄断是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社会公众获得的利益就会小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利益。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中小银行,促进公平竞争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使存款者形成一种共识,将存款无论存入大银行还是小银行,该制度对其保护程度都是相同的,因此提供服务的优劣,将成为客户选择存款银行的主要因素。

4、存款保险机构可通过对有问题银行提供担保,补贴或融资支持等方式对其进行挽救,或促使其被实力较强的银行兼并,减少社会震荡,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

1、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一国金融体系。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频频发生金融**。如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事件,1996年的日本阪和银行倒闭事件,1997年席卷东南亚和日韩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最近日本保险公司的频频破产等等,不仅严重影响了本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安定,还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些国家为解决这些金融问题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系统性的金融**,但随着金融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创新产品逐渐增多,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纷纷成立,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自身风险在逐渐增加。要防范风险,稳定金融,只能“防患于未然”,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失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可行选择之一。

2)有利于保护广大存户利益,总体上增强银行信用。作为信用中介的银行,其基本特征是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即银行大部分资金是以负债的形式吸收的机构和个人存款,自有资金只占全部资本的小部分,在经营管理不善或其他因素作用下导致不能按时清偿债务时,就易引起银行信用危机。我国金融业目前的现状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尚未完全转变,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在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监管手段和方法落伍的背景下,实行强制性存款保险实际上也是对银行业发展的一种强制性保护。

3)有利于革新传统观念,提高了公众风险意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我国的银行储蓄存款不仅没有风险,而且收益可观,一直是人们投资的首选渠道。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破产不仅在理论上已被公众接受,而且在实践中已实施,因此作为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商业银行所潜在的风险也应为公众所接受。

4)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减轻中央银行的负担。存款保险的目的,一方面是在心要的情况下,执行赔偿的职责,另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为了保障整金融体系的稳定。这就要求存款保险机构要对日常的银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而且要定期对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审查其上报的统计报表和账目。当银行管理不善或经营非法、风险较大的业务时,存款保险机构可以提出警告,勒令整改,帮助银行渡过难关,或促成其它银行的并购,从而实现中央银行的监管意图。

2、存款保险制度的消极影响

1)存款保险制度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可能诱发道德风险。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存款者风险意识下降,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实现以后,他们就可能不顾银行经营风险,将钱存到愿意支付最高存款利息的银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机制也会弱化,在经营活动中就可能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机。此外,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还有特殊问题:主要是四大国有银行有政府为其做后盾,无偿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为了节省运行成本,显然不愿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如果不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纳入这一体系,那么由于保险基金数额小、范围狭窄,就很难保证银行资金发生大量损失的时候对储户进行赔付。

存款保险制度论文 篇9

央行称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作者: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2013年第07期

存款保险制度那些事儿 篇10

何为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存款人角度来看,存款保险制度更有助于加强存款人保护,有效防止银行挤兑。

存款保险能赔多少 按照《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人民币50万元,本金利息均包括在内。不过,并非所有的存款都会得到赔偿。

啥时候有权要求赔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储户有权要求赔偿呢?对此,条例明确规定,在以下几种情形时,存款人有权要求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使用存款保险基金偿付存款:

一是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機构担任投保机构的接管组织;二是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实施被撤销投保机构的清算;三是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对投保机构的破产申请;四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情形。

三类情况保不了 根据《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条例只能对银行破产情况下储户的存款起到保护作用,存款丢失、理财产品亏损等情况都是“保不了”的。

首先,存款丢失的情况。很多情况下储户存款丢失都是银行“内鬼”监守自盗造成的,并非银行出现经营危机,更非银行面临破产倒闭。所以,虽然存款保险条例出台了,但对储户存款丢失案件来说并无关系。

其次,银行理财产品亏损情况。如果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本金亏损、收益不达标、理财变保险等情况,也不属于银行经营问题,因此,这种情况下,存款条例对理财产品无法提供保障。

最后,银行代售的基金、债券、信托理财等产品出现资金亏损的情况。此类产品都是由银行代售,一旦此类产品出现兑付危机或资金亏损,存款保险条例也是保不了的。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分析 篇11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在19世纪末,美国国会开始讨论存款保险的话题,美国有14个州在1829年到1917年间就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挽救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其国会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依据该法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3年成立并于1934年开始实行存款保险,以避免挤兑,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开启了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的先河和真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形势和金融制度、金融创新等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美国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在金融监管检查和金融风险控制和预警方面,FDIC作了大量成效显著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而确立了FDIC在美国金融监管中的“三巨头”之一的地位,存款保险制度成为美国金融体系及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金融业日益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明显上升,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在本国金融体系中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印度、哥伦比亚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2000年,全球已经有67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2004年全球共有74个经济体建立了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截至2011年底,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二、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

我国在过去一直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即以国家信用为银行提供担保,当银行破产时,投入政府财政资金或中央银行贷款对存款人的全部存款予以全额保护。近年来虽然没有大的金融危机,但中小金融机构的挤兑事件仍有发生。例如前些年发生的“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中农信”等事件。以前,各级政府或中央银行会为经营不善而退出市场的金融机构“买单”。这种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使金融机构丧失了管控风险的动力,而且在高回报的驱动下过度冒险,不断积累的风险直接威胁着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稳定,而且无形中加大了各级政府财政及央行的负担。

自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以来,存款保险制度已经酝酿了二十余年。2004年4月,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存款保险处挂牌;同年8月,存款保险条例的起草提上日程。但到了2007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意外干扰,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暂时搁浅。时隔8年,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出台,《存款保险条例》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遵其规定,存款保险制度是实行最高偿付人民币50万元的限额赔偿,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经济增速、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当前,大众接受的主要理财方式仍然是银行储蓄。目前大多数个人银行储蓄都低于50万元的,已规定的最高赔付额对储户的覆盖率高达99.7%。《存款保险条例》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从过去的隐性走向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审慎监管一起被称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是各国普遍实施的、基础性的金融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三大支柱之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优化银行业发展环境,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为银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制度组织形式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由政府设立,采取强制参保的方式。《存款保险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我国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分规模和性质,都应当参加存款保险制度。

(二)保险机构组建形式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是我国的存款保险机构,由国务院决定,其主要职责在《存款保险条例》中得到明确规定。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职能相似。我国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不仅在参保机构面临风险或损失时介入赔付,还有权采取早期纠正措施和风险设置,即事前监管和事后赔付相结合,实现预先风险防范和及时风险化解。

(三)制度基金体系

保险费率类型上,《存款保险条例》规定采用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费率方式,具体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和调整。参保银行缴纳的保费、参保银行清算中分配的财产以及基金运用中获得的收益构成了我国存款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国务院不给于直接拨款。此外,《存款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实行限额赔付原则,最高赔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四、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权益,保障银行业的整体稳定。

存款保险制度的广覆盖有利于防止发生个别银行挤兑而引发的金融恐慌。基于银行风险的传导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事前监管、及时救助以及事后处置,能够有效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避免单个银行发生破产、倒闭或退出市场时动摇到整个银行系统的稳定。

(二)有利于促进融资结构优化,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虽然我国直接融资比例有所提高,但在融资结构中的占比仍然较低,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将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为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利好。存款保险公司既是保险机构,又是投资机构,其掌握的巨额存款保险基金需要投入资本市场来实现保值增值,为资本市场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对银行而言,利差收窄、风险加大等因素会促动银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经营方式从主要发放信贷资产迈向全资产经营,深度介入资本市场。从短期看,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迎来大发展,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对居民而言,银行存款脱离国家信用保护会导致一些居民存款从银行体系流入资本市场。总之,存款保险制度将改变社会资金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布,促进资本市场繁荣和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银行竞争和金融效率提升,为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推进利率市场化,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从国际经验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发展民营银行、中小银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促进银行业的竞争和效率的提升。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得大部分客户的存款得到了明确且合理的保护,降低了银行退出市场的责任。同时,政府不再作为银行的保护伞,不再承担银行破产的代价。风险责任显性化后,银行业进入壁垒有望放松,这减小了中小银行的准入困难,有利于以私人资本为主的中小银行的设立。此外,存款保险制度还可以提升中小银行的信用,从而增强中小银行的竞争力,为大、中、小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助于形成更加充分竞争的市场。

(四)有利于改变居民资产配置结构,扩大直接投资和消费。

我国储蓄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在经济起飞阶段,高储蓄支撑高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长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消费驱动,储蓄率过高不利于经济转型。存款保险制度将改变居民对银行存款的认识,促进居民改变资产配置结构,把一部分银行存款转化为直接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由此,股市、债市、P2P理财等金融业态都将受益。随着居民多元化财富管理和成长机制的逐渐形成,很多人会以承受一定风险为代价,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居民创业也将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消极影响: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有政府为其做后盾,无偿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为了节省运行成本会不愿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如果不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纳入这一体系,那么由于保险基金数额小、范围狭窄,就很难保证银行资金发生大量损失的时候对储户进行赔付,从而导致存款保险制度不能正常运转。

(一)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银行的后盾,会使银行对其产生依赖,可能会刺激银行进行高收益高风险的活动;存款保险制度虽然增强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但是也会使储户对银行产生依赖,降低风险意识,忽略关注银行本来就存在的一些风险。

(二)受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的影响,商业银行利差缩小,银行的利润减少,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营也有成本,需要商业银行缴纳存款保费,更加压缩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银行可能会把这些成本变相的加到储户身上,有损储户的利益。

(三)存款保险制度影响中小企业及个人的理财方式。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最高赔付50万的规定下,会使得银行在吸收大额存款上有一定的困难。在存款保险制度落地之后,多数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会改变以往的理财方式。因为不论投放金额有多大银行的最大赔付限额只有50万元,当银行发生倒闭风险时,就会面临巨额损失。对个人来讲,储户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进行分散储蓄,拒绝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参考文献

[1]存款保险条例.

[2]张祯璟,贺菲,焦子豪.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浅析[J].财经金融,2015,04.

[3]唐珂.认清存款保险制度的战略意义[N].经济日报,2015.05.

[4]卢文华,段鸿济.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征信,2015.

[5]温彬,汪川.府款保险制度改变银行业竞争格局[J].个人金融.

[6]韩忠亮.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N].经济日报,2015.05.

上一篇:怎样听课与评课下一篇:中学生作文我眼中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