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1: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整合与创新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相关教育单位对于高中时期的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其实验教学的实际占比。并且,对于信息化时代下的生物实验教学要求越来越具体。重在强调生物教师采用创新型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探究思维。只是,现阶段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依然存在一些显著的教学问题,需要生物教师结合信息技术针对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与创新

前言:生物学从一定角度来说,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中心的基础自然学科。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的不断推行,生物实验越来越成为了能影响整体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需要生物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信息化渗透理念完成生物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合理融合,帮助高中生构建科学探究,实事求是的生物实验态度。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一)生物实验的内容单一,相对枯燥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正式提出,不少学校都开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其中,在高中时期的生物教学中,就是注重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内容重视,形式重视。但是,在实际的落地实践过程中,生物教师设计生物实验教学时,仍然难以走出应试教育思维限制,实际的实验安排受到教材范围的直接约束。毕竟,高中时期的生物必学实验共有19个,自然实验就有实验趣味性的梯队分级。其中,像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就是相对普遍的实验内容。如果将其仅以信息技术进行演示,从某种角度而言,还不如直接现场实验来的高效。因此,生物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教学安排中,应该以实验步骤、实验趣味性、实验空间性等条件为参考,将生物实验与信息技术科学的调整结合。以此保证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生物实验时,都具备充足的实验兴趣,一一参与。

(二)生物实验教学条件不足,重视不够

在现如今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已经有不少学校都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多种实验条件完善,提高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实际重视。也确实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切实推进,在生物实验教学增添了一些基于教材延伸的探究性实验,调动学生的实际实验新奇。但是,也同样有不少学校没有意识到设备及时更新与器材及时更新对学生生物实验学习的重要影响,在配备基本的实验器材与多媒体设备后,就较少对设备、器材进行革新。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让学生置身实验验证过程,培养问题意识

要想在高中时期的生物教学中提高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的整合、创新,首先,生物教师需要意识到创新与“问题意识”的紧密相关。让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顺着问题的暗示引导深入实际生物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一定程度的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地位,并合理增多生物实验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自主探究生物疑问,从探究中拓宽实验学习空间,加深生物知识掌握。例如:在高中时期的生物教学中,“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十分常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正式的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教师并没有专门针对这一内容展开过相关实验探究。因此,生物教师就可以以课堂提问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具有透过性是绝对的吗?”而后让学生使用网络平台收集材料,学生在观看网络化视频的过程中,自然能够唤醒“我验证”意识,问题意识,自主进入实验探究。

(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生物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上所述,學生自身是其深入生物实验学习的关键。因此,当生物教师以灵活转换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教学角色,来启导学生自主提出生物问题,自然,也需要学生主动将思维转换为实践。而这一转换实践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思考,进行生物实验设计启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明确实际的实验步骤,列出实验所需的相关材料。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走出传统意义上的枯燥实验教学,还可以深层感受实验作用,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灵活理解这一抽象知识,可以先通过影像材料为学生形象展示。而后提问学生有没有自己想要分析验证的具体步骤,启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搜索相关资料,潜移默化的过渡至整体实验设计,如设计不同的蔗糖浓度,让原本简单、枯燥的实验也因为视角转换而变得有趣、新颖。

(三)在实验中提出明确要求,提升学生实验能力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验进行科学的整合创新,自然离不开生物教师与班级学生,借助互联网构建的线上线下多元交互模式。因此,生物教师强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师生交互,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就必须以“互动”为核心,边实教边向学生提出多角度实验要求,让学生注重对实验步骤的细化观察,而后结合实际实验数据,反思自身实验过程,完成生物知识的合理整理与消化、解读,既动手又练脑。

结语:综上所述,关注高中时期的生物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高效整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实验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在整体的生物教学体系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思维、创新思维,确保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合理提高。因此,以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基调为准,生物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展开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将理论落实于另类实践,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实验能力的科学提高。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4267)】

【参考文献】

[1]王俊,甘小洪.生物学科前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8-29.

[2]郭进.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67-268.

[3]李守成.基于“互联网+”的高中生物混合式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21):219-220.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作者:崔春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信息技术媒体选择不当或者使用不当,将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如忽视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幻灯片的切换过快,不利于学生做笔记;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具,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认为,要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应注意以下几点: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选择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媒体。这样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化社会呼唤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像、图形、动画等综合处理来制作课件,将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整合到一起进行课堂教学。在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研究中,笔者发现,大多数课结合信息技术上效果很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好;但有些课结合信息技术上反而比传统教学效果差。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好多年的探究,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

体会。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文本、图形、视频、音频和其交互式的特点,可以编制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能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改善学习效果,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的生物知识,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大为提高。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利用网络的视听互动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现各种生命现象、过程和规律,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如,在必修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课的教学中,我播放“蜜蜂采蜜”影音视频短片作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信息传递的作用”时,除了通过信息技术Powerpoint课件展示相关图片以外,还使用Flash动画软件播放“蝙蝠的回声定位”“植物在光照刺激下开花”等动画,并在适当时候使用暴风影音来播放小的影音视频剪辑,如“孔雀开屏”等多彩的动态信息。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使探究性教学顺利展开。

2.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有限,再加上生物有着许多言语难以描述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造成学生的认知困难,形成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和观察的环境,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深对生命的生理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必修2《减数分裂》一课,是高中生物的重难点,学生普遍反映较难掌握。该课所涉及的知识较为抽象,虽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分裂的装片,但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个时期的图形,而减数分裂本身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

程。我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模拟试验,设计制作了减数分裂中“精子的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整个过程可控性强,让学生自己操作,体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含义,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改革的紧迫性。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个教师面对所有的学生,这就使所有的学生都不得不接受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程序,这种统一步调的教学造成了学生没有创造能力,没有个性,甚至还严重地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业成绩,因为他们无法适应教师教学的一律化。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同一课的教学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参

与到学习中并各有所得。例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注重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知识的延伸。教师把课题内容设计成不同层次的子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并自主完成预期目标,教师则进行辅导和点评。这样,可让学生通过操作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合作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感到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能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

高,培养学生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信息技术媒体选择不当或者使用不当,将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多媒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形

成,只有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等基本技能训练,只有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又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用课件模拟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就更显得不妥了。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过程,无疑削弱了学生操

作技能的训练。

2.幻灯片的切换过快,不利于学生做笔记

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一张幻灯片的容量有限,有时会把图片和文字分开,给学生播放时,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要求学生做笔记的话就要在图片和文字之间进行切换,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而在高中生物中,如,减数分裂、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光合作用等很多知识是需要图文结合记忆的,所以笔者认为,一些重要的板书依然应该写在黑板上,便于和幻灯片中的图片相对照。

3.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具,影响教学效果

一些教师习惯了用多媒体教学,每节课都设计好多媒体教学方法,教案也写在电脑上,遇到停电或者机器故障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在上生物必修2《人类遗传病》这一节课时,我预先准备好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及探究材料。没想到,那天刚好遇到停电,打乱了我用CAI上课的计划,那节课的效果确实不怎么好。所以,我们平时备课除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之外,也应该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备而无患。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优势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结合,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进行备课,并反复推敲,确实有利于教学,才可应用,以真正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如,在上生物实验课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实验功能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这样,由于学生对实验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实验做得更加完整和漂亮。又如,在学习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这一册书时,有很多题目是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如,遗传概率的有关计算、碱基互补计算公式的推导等,若用多媒体上课,学生反而难以掌握,用传统的板书方法,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推导,效果更好。

2.选择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媒体

不是任何学科、任何环节都能由多媒体来实现的,也不是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这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都由多媒体来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识的重、难点。一般来讲,多媒体应使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如,高中生物学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内容的复习,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并分步展示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和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扩大知识容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加深对细胞分裂方式和特点的理解,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就能与传统的教学相互取长补短,符合新课标和新教育观,为实现新课程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收到最佳效果,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01.

[3]孙克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7.

[4]秦东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探索[J].中学生物学,2005,21(10):23-24.

[5]杨婕.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J].教学研究,2006(2):108-109.

(作者单位 广东省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

作者:吴绮珊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3:

论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化解知识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应用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科技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课堂教学技术与手段迎来了革命性的剧变。将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等融入到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一支粉笔”加“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高中生物知识脉络十分复杂,尤其是生物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传统的口授式教学往往不能给学生最直观的认知。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带来很好的视听享受,能有效地拓展生物教学的空间和容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有效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作了如下几点探讨:

1.用信息技术,创设乐学的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在网络上搜寻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其他可用的信息资源,创设学生乐学的问题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兴趣,做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比如:教学“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实验时,笔者事先上网搜集了近年消费市场上出现的负面报道,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新闻图片展示出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新闻媒体多次曝光了因食用劣质奶粉的小孩变成‘大头娃娃’的消息,一度引起了奶制品消费市场的恐慌,如果有一罐奶粉摆在你们面前,你们是否能检测其是不是劣质奶呢,如何检测?”“如今市面上的假鸡蛋十分常见,你能通过实验操作加以检测和判断吗?”“一个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含糖食品,如何通过实验判断其是否真的无糖?”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直观生动、视音频结合、具体可感等传统课堂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该恰当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化抽象为直观,将教师难以用言语讲明白、学生难以听懂的知识难点直观地呈现出来,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高一下学期“人类遗传病”这一章节知识时,如果教师仅仅依靠教材知识,用传统的口授式教学,学生无法对各种遗传病有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还会将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和发病机理等混淆。所以,课堂教学前,我事先通过信息网络搜集了有关遗传病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整理了21三体综合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白化病等的图文资料,以及猫叫综合症患儿啼哭的视频影像。这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和危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优生优育”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资源

新《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高中生物学习的资源,强化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不断增强学生的生物综合实验能力。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将海量的教学资源搬到课堂教学之中,有效地弥补了教材实效性、广泛性、新颖性等方面的缺陷,为高中生物课堂增声增色。当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两点需要注意:①高中生物课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不能以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操作,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能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②信息技术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就不宜用课件。例如:在生物学中讲解微量元素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直接进行讲述。③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细胞的结构”的知识时,应该让学生亲自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的结构,这样能使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加深印象。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优化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更加有力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潘志伟.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生命世界,2010(7):95—97.

作者:汤小丽

上一篇:生产组长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市房产局年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