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精选8篇)

三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 篇1

1、知识目标 A、让学生了解信息传播的方式; B、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

2、能力目标 A、能说出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B、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

3、情感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了解它们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信息传播的不同方式。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五、教学硬件

一个网络教室及相应的网络教室控制软件(能实现广播教学)

六、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新鲜事儿,你们是怎样把这些新鲜事儿告诉你的同学、朋友和家人呢?(指导学生回答,情感激励。)

(2)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人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指导学生回答。)

师: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图片,你们都认识吗?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指导学生回答。)

师: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通讯卫星、雷达。我们每天看新闻的时候都会听到天气预报,这是科学家利用电脑对气象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

(3)未来的信息技术世界 师: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充满神奇。让我们一起穿越未来信息世界去看一看。

(播放未来信息世界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角上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喜欢上信息技术。)

(4)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很多的信息技术,看到了神奇的信息技术世界。下节课老师将继续带你们体验,更加精彩的信息世界。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小结

第 1 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情感目标: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

·信息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介绍“计算机的应用”时,教材建议了一个学生讨论活动,该活动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他们更为清晰地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

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 【教学过程】

一、规范上课要求 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动、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呢?(展示并提醒学生上课应注意的一些方面,将上课要求打印出来贴在机房醒目的地方)

二、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1.引入──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在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展示教材光盘中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走在街上,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翻开报纸,你会读到千奇百怪的新闻;走进课堂,老师会向我们传授很多很多的知识。信息就是消息、情报、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有。

2.了解信息技术

师:信息技术就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的总称。

三、了解信息传递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解信息传递的实例 师:刚刚上课铃一响,大家就知道要上课了!人行道上的红灯一亮,我们就知道不能过马路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家能不能说说看,有哪些事物在给我们传递着信息呢?我们平时可以从哪获得新知识呢?(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作小结)

2.拓展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四、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技术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重要性 师:刚刚老师用电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如果老师现在把电脑关了,这些图片我们还能再看一遍吗?(请学生回答,通过操作验证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思考)

2.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的技术手段 师: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电脑也可以保存信息,而且还不会忘记信息。如果你生日那天,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参加你的生日庆祝会,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你永远记住这样快乐的一天呢?(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小结)

3.体验多媒体信息的获取途径(出示数码相机,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数码照相机。)

师:今天是新学期里这门课程的第一课,也让老师特别难忘。所以老师要用照相机把同学们的表现拍下来!

(拍摄同时讲解操作过程)

请个别学生拍摄一些照片,在学生拍摄之前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要拍摄这些照片。

师:刚刚老师和同学们拍摄的照片都保存在这个数码相机里,除了用数码相机看这些照片,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照片传送并且保存到电脑上(演示从计算机上看照片的效果)

五、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1.制作明信片,引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 师:电脑像人的大脑一样,不仅可以存储信息,而且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计算,所以人们又把电脑叫做计算机。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把刚才拍下的照片做成明信片。

(选择一张学生最多的照片,打开 PowerPoint 插入照片并添加文字和声音)

2.拓展学习计算机的其他应用 师:计算机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的工具,除了制作明信片、贺卡,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大家想想看,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一些传递、获取和存储信息的方式,知道了计算机是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帮助我们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下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计算机,与计算机一起交朋友!

三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 篇2

我通过媒体记录了河流的清———浊———黑的变化, 沙漠的荒芜, 森林的变迁, 让学生用话写出自己的感想。学生由可怕的变化, 心灵的震撼, 到自我文章中对自己行动的指导———保护自然, 就是爱自己、爱生活, 那篇篇震动他们心灵的文章写得感人至深, 让人读来不忍放手, 那是他们心灵的绽放, 思维与语言的整合。

我又把汶川大地震的感人照片、场景给学生观看, 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行动, 孩子们流着泪看完图片, 争先恐后地捐出自己的爱心, 并给灾区的孩子寄去他们心底最真切的关心问候与鼓励。孩子们心灵又一次升华。

学生其实是具有可塑性的, 但又具有自己的创造意识, 给学生一个思维跳跃的平台, 可以让学生飞起来。我通过媒体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思想境界也很快提高。我相信, 只要我努力付出, 将来我的学生一定会“下笔如有神”。

他们的视野与想象, 我让媒体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 我用五彩的秋景作为媒体,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 用词或句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很快, “天空一碧如洗”“雁过留声”“菊花争奇斗妍”“枯黄的落叶像飞舞的黄精灵”一句句优美的词语、句子从孩子的思想里蹦出来, 孩子们欣喜若狂, 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漂亮的句子。我又通过已学的有关顺序的知识让孩子们进行整合文章, 一会儿, 从上到下, 由远及近, 从早到晚的有序的文章在他们的脑海构织完成, 孩子们从此对自己的文章充满信心。

三、媒体出示材料, 辩论展示自我思维

我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把它用媒体出示, 让他们互相辩论, 如塑料的有害与有利性, 我搜集了一些有利的一面, 又搜集了有害的一面, 让学生互相辩论, 并于争论中得到最佳思维:应用方便但要注意卫生、环保, 合理运用, 才能扬长避短。在此, 一篇篇有自己思维的, 如何正确使用塑料的文章从他们手下诞生。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 很多学生写作时无从下笔, 皱眉苦脸, 就挤出干巴巴的几句, 让人读来干燥无味。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把自己的语言整合成一篇属于他们自己的文章呢?如何改变学生的流水账, 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运用媒体, 唤醒孩子的次序感

在教学人物肖像描写时, 我用两篇文章作了比较, 并且用动漫形式出现, 一篇文章按一定顺序介绍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有条有理, 让人一目了然, 动漫与文章相呼应, 按顺序逐步出示人物的外貌;一篇文章东拉西扯, 头一句, 脚一句, 很凌乱, 我出示的动漫也无顺序可言。看完媒体演示后, 我让学生自己谈体会, 哪一篇好, 好在哪里, 不好在哪里。很快, 学生自己总结出了:按一定顺序写的文章让人看了有条理, 层次清晰。学生也很快掌握了作文的初步技巧:有顺序的写作。

二、五彩的媒体, 视觉唤醒语言

孩子的生活是五彩的, 大自然也是五彩的, 如何唤出孩子的已有知识, 并拓宽

三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实践;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在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阐述中,着重强调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培养。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刚刚起步,困难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驱使我投入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各种媒体,帮助学生萌发实践意识,产生实践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巧妙设计,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

三年级学生本身的基础较差,尚不具备实践能力,而且也缺少自主培养能力,稍不留心,学生就会失去实践的兴趣。而学生对游戏一类的活动却情有独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巧妙的游戏或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实践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起实践精神和能力。

1.游戏激趣,引向实践

如,第1册第12课“独木成林”的教学中,重点是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掌握了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后,但不会想到把这个知识应用到其他实践中,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不能培养起来。于是我就特别设计一个游戏活动“下五子棋”,事先用画图程序制作一个象棋棋盘和黑、白两颗圆棋子,让学生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在棋盘中画上棋子来进行比赛。学生一看到这个棋盘,就立时来了兴趣,纷纷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玩了起来,学生都说:“原来五子棋还可以这样玩。”在这个轻松的游戏中,学生领略到复制和粘贴的强大功能,熟练了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培养了实践能力。

2.竞赛设疑,主动实践

在这个游戏活动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竞赛活动,把学生的实践兴趣引向高潮。竞赛的主题是:看谁先画成512个珍珠(小圆圈)。学生先一惊,要画这么多,怎么画?但很快恍然大悟,个个面露会心的笑容,跃跃欲试。这时我立即不失时机地下令比赛开始,学生个个紧张地操作起来,很快就有学生完成了,但也有学生还没有完成一半,还没有完成的学生觉得别的同学会这么快,不可思议。我就请最快的学生演示方法:1个变2个、2个变4个、4个变8个……很快就到512个了。这时全班学生都明白了,原来电脑的“克隆”功能太强大了,学生都表示,今后要用电脑强大的“克隆”功能来画画了。

经过这两个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精神和能力立即培养起来了,学生上课前和上课后的能力简直判若两人。恰当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能轻轻松松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贴近生活,做做趣事,在任务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来完成培养目标。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三年级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合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但由于任务选取合理,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小试牛刀,初步合作

在第1册第13课“手帕设计方案”的教学中,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操作,学会对图案的拉伸、翻转操作后,我向学生了解到他们都很想要一块漂亮的毛巾,于是就对所有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两人合作设计一块自己喜欢的毛巾,图案自定。顿时,课堂中所有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行动当中,学生有的紧张地操作,有的低声地商量使用什么图案漂亮,有的争论怎样翻转恰当,全部学生对此任务均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合作的两个学生有商有量,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全班学生设计出一块又一块漂亮毛巾。这个任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都乐于完成,非常有实际意义。

2.扩大范围,共同提高

教学第15课“做张贺卡拜年去”一课,在课堂里,我仍使用“任务驱动法”,先问学生对课文中的贺卡满不满意,学生都说不满意,于是我就自然地对学生布置了任务:两人合作分别给老师和同学制作比较满意的贺卡,而且还要体现出个性。学生本来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时与老师不谋而合,真是热情高涨,教室中又出现了上次的积极场面。最后,他们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贺卡,我还特意用打印机一一打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好好收藏,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使学生意识到使用信息技术合作实践的好处,从而培养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合作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应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但学生仅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品质还不够,还必须具备创新的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并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创新中逐渐培养起创新实践的能力。

一次,我让学生用剛学过的直线和曲线画一条公路,有的学生画笔直的公路,有的学生画蜿蜒的公路,有的学生还在公路两旁栽上了许多整齐的树,有的学生在公路两旁添上路灯,还有的在路面上画上错落有致的汽车,这样既巩固了他们对绘画工具的应用能力,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感和对美术构思及创造想象的能力,这样,他们不再为不会做或做不好而担心,从而消除拘谨心理,去掉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敢于质疑,敢于冒险,久而久之,养成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

总而言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正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最理想课程。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该营造实践气氛,提供实践契机,积极指导学生发挥特长,突出个性,培养具有综合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的人。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篇4

十五 Windows桌面 窗口 菜单

课题:第十五课Windows桌面 窗口菜单 教学要求:

1、对有关Windows的知识作一总结,使学生在概念上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对计算机的认识更加系统化。

2、通过本课的学习,强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是人们处理信息的“工具”。

3、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图标、任务栏、快捷方式、窗口、菜单等概念,这些概念并不要求学生去记忆,只要求知道它们的外观、功能并能熟练操作即可。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强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是人们处理信息的“工具”。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Windows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运行。我们使用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也要由Windows系统管理。

Windows操作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桌面”、“窗口|”、“菜单”“文件夹”等多种管理工具,这些工具与计算机的程序有关,又与人对计算机的操作有关,既与计算机处理信息有关,又与人和计算机的信息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Windows的操作系统。

二、新授:

活动

一、试一试:设置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

1、什么是桌面背景

桌面背景是用户打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后,所出现的桌面背景颜色及图片。我们可以选择单一的颜色作为桌面的背景,也可以选择BMP、JPG等格式的文件作为桌面的背景。

2、设置方法:

教师出示下面文字,学生练习操作。

小提示:

设置桌面背景时,右击桌面任意空白处,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或单击“开始”按钮,选择“控制面板”命令,在弹出的“控制面板”对话框中双击“显示”图标,在打开的“显示属性”对话框中选择“桌面”选项卡,在“背景”列表框中可选择一幅喜欢的背景图片,也可以单击“浏览”按钮,在本地磁盘或网络中选择其他图片作为桌面背景。在“位置”下拉列表中有居中、平铺和拉伸三种选项,可调整背景图片在桌面上的位置。若想用纯色作为桌面背景,可在“背景”列表中选择“无”选项,在“颜色”下拉列表中选择喜欢的颜色,单击“应用”按钮。

3、练习:学生上机操作。

4、设置屏幕保护

教师演示:

设置屏幕保护时,在 “显示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屏幕保护程序”选项卡,在该选项卡的“屏幕保护程序”选项组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屏幕保护程序,即可看到它的显示效果。单击“设置”按钮,可对该屏幕保护程序进行一些设置;单击“预览”按钮,可预览该屏幕保护程序的效果,移动鼠标或敲击键盘即可结束屏幕保护程序;在“等待”文本框中可设置一定的时间并确定,这样如果计算机在这段时间内无操作就会启动屏幕保护程序。

学生操作 活动

二、认识图标,任务栏,快捷方式

试一试

1、拖动任务栏到桌面的任何一侧或是顶端,看看桌面有什么变化?

2、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边,变为双箭头形时,拖动,看看有什么变化?

3、右击文档或常用工具,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4、练习“最大化,最小化,”打开多个窗口操作。

活动

三、拓展知识

P42页:Windows操作系统的菜单

十六 我是小编辑

《我是小编辑》教案

课题:第十六课 我是小编辑 教学要求:

1、通过应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的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提供的文字处理工具对文档格式的加工处理。

2、学会基本的文字处理操作,了解文字编排中的一些格式(如段落、首行缩进、行距等)的处理对信息表达的作用,学会编辑简单的文档。教学重点:

通过应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的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提供的文字处理工具对文档格式的加工处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使用“记事本”只能进入简单的文字处理,要完成比较复杂的文字处理任务,还需要借助更强的文字处理工具。Microsoft Office Word就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工具,它具有较强的文字编辑、图文排版和修饰美化功能。

二、学一学

1、找工具。、2、试一试:学生按P43的试一试进行操作;

师(补充)在Word中,选中文字的方法有多种,教材中提到的是前后拖动鼠标选中文字,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快捷键选中文字:把光标定位到需选中文字前,移动鼠标指针到需选中文字后,然后按住“Shift”键,单击鼠标可以选中需选中的文字;如果要同时选择两段以上不连续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Ctrl”键:先选择第一段,然后按住“Ctrl”键,再选择第二段、第三段„„

3.文字的剪切、复制、粘贴、撤销、恢复

教师演示:

学生联系“画图”软件中的相关操作来理解Word中的操作。使用“剪切” 命令,可以将选中的部分去掉,并将去掉的内容放在粘贴板中。使用快捷键: Ctrl+X也可以执行“剪切”命令。使用“复制” 命令,就是将选择到的对象放到粘贴板中去。使用快捷键: Ctrl+C也可以执行“剪切”命令。“粘贴”操作的有效必须是粘贴板上有内容,使用快捷键: Ctrl+V可以执行“粘贴命令”。“撤销、恢复”命令即取消刚才的操作,执行这一操作也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Z。

学生上机操作:

4.设置文字格式

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格式设置前应先选中所要改的文字,也可以先设好格式后输入文字。设置字体时,如果格式工具栏没有出现,可以选择“视图——工具栏——格式”将格式工具栏调出,单击“字体”旁按钮,从宋体、楷体、黑体、隶书、行楷等中任选一种;设置字号及改变大小时可以在“1号(8磅)、2号(10磅)„„7号”中选,字的大小是磅数越大,字越大,对于字大小不满意,可重新调整;还可以为文字设置粗细、正斜、下划线,文字大小后面:B 为加粗,I 为斜体,U 为加下划线;设置文字颜色时,可选取基本颜色或用户定义颜色,点击格式工具栏上的 A 图标设置即可。

5.段落格式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在设置之前必须选定,可以选一段也可以多段。方法为拖动选择、Ctrl+A(全文)、行前单击或双击。选好后,单击格式菜单,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段落”,出现对话框,可进行下面的设置。

(1)对齐方式:默认、左对齐、右对齐、水平居中、两端对齐等。

(2)缩进分为文本缩进、首行缩进。文本缩进为前面或后面空出的距离,首行缩进为一段的第一行前面空出的距离。

(3)间距

①段前和段后为每两段之间间距。

②行间距,为每两行之间的距离,选择不同行可设不同的行间距。

③单字间距,为每行的各字之间的距离。

三、练一练

新建空白文档,输入今天学习原语文课文,并按照课本中的文章格式编辑。

四、交流

你是怎么编辑文章格式的?

十七 古诗配画

课题:古诗配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为文字配画的方法,学会调整图文的格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word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并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操。

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利用word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 诗文的意境。五)、教学过程:

1、结合实际情景,以欣赏小礼物——“诗集”导入 导入:(欣赏小礼物)(2分钟)素材准备: 在《古诗配画小课堂》的学习网站中,准备两本古诗诗集,一本只有文字,另一本图文并茂。欣赏规则:

请同学们欣赏的同时对比小礼物,选出自己喜欢的,说说为什么。设计意图: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了导入的环节。这样以评价小礼物的形式导入,不但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了本课的知识点,并对审美情操的培养做了铺垫。由此导入本课主题:同学们一起来亲自动手制作出这么漂亮的一本古诗诗集。这时教师再配以亲切并赋有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制作出这样一本美丽的古诗集呀?”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本课中心任务,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话语,使学生兴趣高涨地开始了本课内容的学习,并获得技能,培养情感。

2、逐层揭示任务,小组合作、自主发现、探究式学习(1)、选择一张合适的图片,插入到word软件的古诗中(5分钟)

首先,以小组合作,共同闯关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揭示第一关闯关任务,用方法小提示和增设小奖品的方法,增强同学们闯关的信心,激发同学们闯关的兴趣,为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提供帮助和引导。最先闯关的小组发给精美的小奖品作为奖励。

让同学们自己发现方法,并进行创新,将自己的方法以小老师的身份教给大家。并且让学生体会,图片的选择要遵循美观、大方、适宜的原则。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第一关任务。

(设计意图:在word中输入文字,对文字进行排版已经不是陌生的知识,但是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格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空白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互相合作、探索发现等学习,增加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准确地找到操作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索和发现中学习如何插入图片。)(2)、图片位置的确定和图片大小的调整(2分钟)

图片插入好后,教师通过对学生们作品的展示,请同学们观察一篇文章中不同图片的大小与位置的区别,探索调整的方法。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们发现光标对插入图片位置的作用。让同学们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传授调整大小的知识。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解决图片大小与位置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们发现光标与图片位置的关系,积极尝试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且还让学生明白技能的学习就是要运用到诗集的整体制作中,提升审美的设计意识。)(3)、设置图片的格式(15分钟)在学习了插入图片、调整图片位置和大小的方法之后,让学生们自主尝试如何设置图片格式,将图片与文字进行合理的搭配与组合。用提示和小奖品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发现正确的方法,激发同学们创作的兴趣。并通过授予荣誉“小博士”的方法,让同学们互相帮助,提高同学们互相合作的意识,活跃课堂的气氛。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第二关的闯关任务。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并找到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与相互交流的团队合作意识。)

(4)拓展练习(5)在学生们学习了如何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格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去尝试图片工具栏中处理图片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体会它们能带来的特殊效果,即培养学生们探究问题的习惯,丰富学生们对古诗的情感,又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寻找更加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体会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3、作品展示、交流与评价(5)

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练习,作品的展示与评价(5分钟)完成闯关任务后,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说:“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搭配图文的方法,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谁能做的诗集最精美吧!同学们运用学习的知识,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对它们进行编辑,制作出精美的诗集,同时尝试着各种操作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教师将同学们的进行展示作品和交流,做出自评和互评,让同学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根据同学们课堂的表现给与鼓励和适当的建议,让学生们向着更高的创作方向努力。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将本课的知识得到练习和升华,将自己的作品加入精美的创意,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能力,并让课堂成为同学们能力提升的舞台,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建议中成长,在成就中感悟。

4、归纳总结,体验成功(5分钟)

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对本课做出评价,并让学生填写“成长日记” 十八 “龟兔赛跑”卡通画

课题:第十八课 “龟兔赛跑”卡通画 教学要求:

1、学会运用自选图形排版,使文档更加完美和有吸引力,使学生掌握以图片为主的图文编排方法。

2、通过“龟兔赛跑卡通画”活动,使学生能够为具有故事情节的文档配多张卡通画。教学重点:

通过“龟兔赛跑卡通画”活动,使学生能够为具有故事情节的文档配多张卡通画。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你知道“龟免赛跑”的故事吗?上网查阅“龟免赛跑”的故事。学生上网搜索。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师:这个故事都有哪些情节,每个故事情节中免子和乌龟都有什么表现? 参与P49上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制作卡通话。

二、制作卡通画:

1、我来做:上网搜有关“龟兔赛跑”的图片,保存起来。

小提醒:有些情节搜不到,我们可以利用制作剪贴画方法加工卡通画,或者自己画出卡通画。

2、制作卡通画:

师:卡通画指的是连环画。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是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或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艺术。我来做:

分段输入描述“龟免赛跑”故事情节的文字,按照故事情节搜集整理的卡通画插入文档中,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形式。

三、美化卡通画

师:我们还可以在图片中为兔子和乌龟配上对话文字。1.自选图形

自选图形是一个预定义或者任意形状的图(比如直线、椭圆、立方体、流程图符号、横幅或者任意形状的自由曲线),可以插入一个文档里,然后再进行自定义。自选图形可以在 Word、Excel、PowerPoint 或者 FrontPage 中使用,教材将在以后的课中逐渐涉及。教师指导学生在使用自选图形时,可以按照教材中要求的“云形标注”绘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他的图形形状。

2、学生练习制作对话。

3、保存文档。

四、交流

和同学们相互欣赏作品。说一说找到或是制作图片的方法。多个图片和文字怎样编辑排版更美观。

十九 图说“梅兰竹菊” 课题:第十九课 图说“梅兰竹菊”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根据对“梅兰竹菊”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内容,灵活运用图文编排的知识表现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进一步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体会图、画、诗、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表达主题的作用;

3、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学习四君子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教学重点:

使学生根据对“梅兰竹菊”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内容,灵活运用图文编排的知识表现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师: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也是中国古诗文书画的常见主题,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非常漂亮的作品。

二、设计:从网上搜集“梅、兰、竹、菊”的诗画图文,用照片展示它们的形象,以国画和诗词体现它们代表的品质。

1、我来做:在“我的文档”中新建文件夹,命名为“梅兰竹菊”,在这个文件夹下建分类文件夹。

教材中给出了梅兰竹菊的文件夹结构图,学生按照教材的指导,建文件夹分别整理搜集到的图文信息。学生在这一活动环节,能够进一步熟悉文件夹的树形结构,层第关系,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做事有规划、有条理的好习惯。

2、找一找:上网搜索“梅、兰、竹、菊”的图片和诗文,下载并保存到分类的文件夹。

三、制作作品

1、制作画框:

文本框可以使文字以竖排的方式在版面上出现可以使版面更加活跃,此外利用文本框还可以将文档中的段落、图形、表格等很方便地显示在页面的任意指定位置上,可以在编辑区随意拖动,可以把文字放在任意位置而不影响其他内容的编排,在排版种具有灵活方便的作用。在Word默认方式下输入的文字是从左向右横排的,而具有古典韵味的唐诗、宋词一般都是自右向左竖排的,因此在编辑唐诗、宋词时,我们就需要使用文本框。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横排文字框,文件中光标变成十字型,在合适的位置拖动鼠标,文本框的外框出现,继续拖动至合适的大小,松开鼠标,文本框出现;在文本框内单击,插入光标出现,可以输入所需的内容;对于文本框中的内容我们设置它的字体,字号,段落格式,甚至还可以在其中插入图片。这里我也可以先将文字输入给Word,设置好格式,复制后到文本框中粘贴。同图片一样,文本框也可以改变大小,位置,线形和颜色,填充效果等。这里我们显然要将文本框的线形设为无。2.文章排版

在安排照片、国画和诗词在文档中的位置时,教师指导学生也可以使用大量的文本框,来保证自由的格式,一般先用文本框将整个版面分成不同的版块,然后在各自的文本框中工作。

四、交流:和同学们相互欣赏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编排文字和图片的。

五、关于知识链接 本课的知识链接是“网页快照”。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在以后上网搜索资料时,能够更好地使用搜索引擎,更方便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二十 编写彩色日记 课题:第二十课 编写彩色日记 教学目标:小学资源网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学会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字体和颜色,配备相应的背景图片、插图、艺术字、剪贴画。2.能力目标:

掌握对文字、文档进行修饰、美化的方法,体会字体效果、色彩在表达信息中的作用。3.情感目标:

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加学习计算机的乐趣。教学重点: 美化文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个晴朗的日子,一种美好的感受,一份愉快的心情,都会被我们写进日记,日记记录着我们多彩的童年,让我们把日记编辑成彩色的图画吧。

二、输入文字 1.找工具:

2.输入文字:把你最喜欢的日记内容输入到文档中。

三、美化文档

1.设置合适的字体,段落,进入修饰。2.教师演示“格式刷”的用法。

师:格式刷是一个非常方便的编辑工具,它可以将文章中一个地方的格式:不仅包括字体格式,而且包括段落格式、图形格式等 “刷”到,也就是复制到其他的地方去。使用格式刷,可以大大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而且使文章格式前后一致。出示:格式刷的使用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①设计好字符、段落、图形样本的格式。② 用鼠标在样本中点一下(取样)。③ 单击或双击格式刷按钮(取刷),可以看到,I型鼠标的旁边多了一把小刷子。

④ 用这把刷子去“刷”目标,也就是单击目标(适用于段落格式和图形格式)或拖动鼠标将目标“抹黑”(适用于字符格式),即可将这些目标设置成和样本同样的格式。单击和双击格式刷按钮的区别是:单击后的刷子只能使用一次,而双击后的刷子可以使用多次(想停止使用可再单击一下格式刷按钮,这叫还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尝试。3.学生按上面的步骤进行操作,来美化自己的文档。4.插入艺术字。

师:Word中可以插入形状各异、色彩绚丽、大小不同的艺术字。艺术字既可是实心的,也可是空心的;既可是单(黑)色的,也可以是彩色的。出示插入方法是: 选择“插入——图片——艺术字”或艺术字、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字按钮。在“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选定艺术字式样,然后单击“确定”。在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中,选定所需的字体及字号;并键入所需的文字、符号后,单击“确定”。设置艺术字:

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上设置艺术字格式按钮或右击艺术字,选择“设置艺术字格式”,将出现设置艺术字格式对话框,其上有颜色和线条、大小、位置、环绕等选项卡,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置。(1)字的大小: 可以利用鼠标拖动其边框的方法来改变,也可以在大小选项卡上精确设定。(2)字的形状:

可以用下述方法改变。即,改变宽、高比例,如将隶书字的宽、高比设定为1;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上的艺术字形状按钮,然后单击所需的形状;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上的艺术字库按钮,然后改变艺术字库对话框上的选择。这些方法可以任意组合使用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字形。(3)字的颜色和线条设置:

在颜色和线条选项卡进行。例如,制作周边为2毫米宽的红色,中间充填黄色的艺术字。在颜色和线条选项卡上,线条选项区中选定颜色为红色,粗细为5.67磅;在充填选项区中,选定颜色为黄色后,单击确定即可。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阴影和三维效果按钮还能为艺术字设置阴影和三维效果。

5.学生使用艺术字制作日记题目。6.剪贴画:

师:为了使日记看起来更美观,可以指导插入剪贴画修饰日记。演示:将光标置于插入点;选择“插入——图片——剪贴图”,右侧将出现剪贴画的任务窗格在“搜索文字”框内输入关键词,从“搜索范围”下拉列表中选择范围,从“结果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类型,单击“搜索”按钮,下方将列出相关的剪贴画;单击所需的剪贴画,则相应的内容插入到插入点。

生:为自己的作品插入图片,进行美化。

四、交流

展示自己编写的彩色日记,说说你是怎么用这些修饰的?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

在熟练掌握鼠标基本操作的基础上,会使用Windows“计算器”计算式子的值,会玩纸牌游戏。

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养成正确操作鼠标的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2、难点:会使用Windows“计算器”计算式子的值,会玩纸牌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桌面,知道了鼠标基本操作的要领,谁来说说鼠标的5种基本操作要领是什么?

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让鼠标动起来。

二、鼠标的基本操作

1、做一做:鼠标的基本操作

(1) 单击“我的电脑”图标,观察图标的变化。

(2) 移动鼠标指针到“我的文档”图标上,按住鼠标左键,、“我的文档”图标拖到屏幕其他地方。

(3) 分别右击“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图标,观察弹出的菜单的变化情况。

(4) 双击“我的电脑”图标,弹出“我的电脑”窗口。

2、做一做:用Windows“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的值:

3﹢6﹦ ;

5﹢2×3﹦ ;

2×5﹢6÷2﹦ 。

师:我们要用计算器来计算式子了,计算器藏在哪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1) 单击“开始”按扭,弹出“开始”菜单;

(2) 选择菜单中的“程序”选项,弹出“程序”子菜单;

(3) 选择子菜单中的“和件”选项,弹出“和件子菜单;

(4) 单击子菜单中的“计算器”命令,弹出“计算器”窗口。

师:计算器中的“﹢、﹣、﹡、∕”分别表示运算符加、减、乘、除,“﹦”用于显示计算结果,“C”用于清除数据。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输入3﹢6﹦C。

教师演示3﹢6﹦C,同学练习用鼠标输入,并依次输入5﹢2﹡3﹦C,2﹡5﹢6∕2﹦,把结果填在横线上。

教师巡视指导。

3、做一做:趣味活动

师:同学们一定对纸牌不陌生吧?今天我们就来玩纸牌游戏。

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身边的实力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2、通过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的例子,体会信息技术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对微电子与传感技术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嫦娥一号视频。

(1)通过幻灯片出示嫦娥一号升空的视频场面: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向太空,奔向月球。

(2)让学生说一说:你对嫦娥一号卫星了解吗?指导那些知识,引导学生发表见解。

(3)总结:嫦娥一号卫星的设计、发射、遥控以及对月球的观测,都用到了信息技术。

(4)引导:你们想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其实信息技术并不陌生,他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我们今天就来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5)出事课题: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

1、教师展示实物:手机。学生观看并思考:(1)你用过手机吗?手机有什么用?(2)如果没有手机,会有哪些不方便。

讲解: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亲人通话,并传送重要信息,手机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应用。

2、展示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1)提问:这部动画片大家都看过马?通过什么方式收看的?(电视机)

(2)讲解:电视机也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应用。

(3)追问:爷爷奶奶他们小时候有没有电视机?你觉得电视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通过收看电视,了解世界万象,增长知识,丰富生活)

3、提问:刚才我们看到了手机、电视机,想一想,为什么手机可以通话,电视机可以看到电视节目呢?(通过卫星传递信号)(1)出示卫星图片。

(2)小结:通过通信卫星,可以把电视节目,电话、电报、传真等信号传送到世界各地,我们就能听到亲人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就能看到好看的电视了。

(三)感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1、讲解:除了刚才提到的通信技术,同学们喜欢的电脑也用到了信息技术。(1)提问:说一说,你在哪个地方见过电脑?你觉得电脑有什么用?(2)引导:电脑也叫计算机,他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天气预报、超市里的条形码读码器、银行里的取款机等都离不开电脑的后台技术支持。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4.引导学生思考:

(1)天气预报是怎么得到的?(计算机将气象卫星拍摄到的云图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天气预报)

(2)网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路可以让我们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进行在线讨论等)

(3)为什么能从ATM自动取款机取出钱来?(ATM可以将客户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路,传送到银行的服务器上)

3、提问:你能列举出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的例子来吗?(图书馆借书的扫描仪、奥运会开幕式的灯光设计以及开幕式画卷的制作)

(四)微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1、实物展示MP3,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哪个同学使用过MP3?(2)你觉得它的好处在哪里?

(3)你知道MP3用了什么样的高科技技术吗?讲解:MP3用了微电子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

2、提问:看教材P5,教材里还提到了哪些例子?

3、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教材。(1)引导:说说你身边还有哪些应用微电子与传感技术的例子?(2)教师预设:空调、冰箱、电磁炉等。

五、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1、教师小结

(1)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手段获取、传送、存储、处理信息的技术。

(2)掌握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2、引导学生说一说

(1)看看教材,说一说,信息技术的三种核心技术是什么?(2)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电脑能干什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并能说出电脑的主要功能。

2、掌握电脑存储资料的重要功能,明白电脑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弊端,并能正视电脑的弊端,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的好习惯。

3、能体会电脑的使用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并形成爱护电脑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改变学生的电脑“娱乐功能占主位”思想。

3、认识电脑存储资料的重要功能。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进入主题

1、出示谜语:有头不长发,记忆人人夸。你把问题提,回答全部差。

让学生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电脑)

2、引导学生谈一谈:你家里有电脑吗?你爸爸妈妈都用电脑做什么?你知道电脑能干什么吗?

3、小结:电脑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几乎无所不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系统学习一下电脑的功能,看看电脑究竟能干什么。

(二)学生探讨“电脑能干什么”

1、存放资料

(1)出示图片一:学校的照片

提问:这是哪里的照片?你们知道老师从哪里找到的吗?(从电脑里)(2)播放音乐:国歌

提问:这首歌熟悉吗?猜猜老师把这首歌放到了哪里?(电脑里)(3)讲解:老师的电脑里存放了好多“宝贝”,除了图片、音乐,还有很多其他资料,想不想看看老师电脑里有什么?(4)打开自己的电脑让学生看一看存放了什么

提问:通过看老师的电脑,说一说,电脑能干什么?(存放资料)(5)出示一张普通的光盘:这张普通的光盘可以存放3亿多个汉字。我们用的英语学习机的存储卡可以存放几年级的英语教材录音。(6)小结:电脑存储设备可以存放大量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

2、画图

(1)提问: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如果让你当场画一幅画,你需要准备什么用具?(画笔、画纸、颜料)

(2)讲解:你们知不知道,电脑也可以用来画画?

教师打开“画图”软件,黄一个红色的太阳。

提问:如果是画在画纸上的红太阳,我想把太阳颜色变成黄色的,容易吗?

演示用画图软件将太阳的颜色变成黄色。

(3)提问:通过老师刚才的演示,想一想,用纸笔画画跟电脑画画有什么区别?

3、听音乐、看电影或动画

(1)提问:学习累了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电脑来轻松一下,说一说电脑都有什么娱乐功能?(听音乐、看电影、看动画)(2)教师播放音乐《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放松一下。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14,看看,你还知道电脑有哪些其他的功能?(上网、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等)

5、教师总结并板书: 电脑的作用:

一、存储资料

二、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画画

2、娱乐

3、电脑网络的应用

4、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

5、电脑的其他应用,如翻译、制作电影等。

(三)绘画尝试、体验乐趣

1、教师适当介绍一下画图软件,并让学生自己试着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体会电脑绘图的乐趣。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亲身体验:电脑话筒和纸笔画图有什么区别?

三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 篇7

一、基本含义

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其基本含义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小的方面说, 指的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也就是各学科相互联系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各学科要素形成有机联系和有机结构, 主要强调各学科之间联系的一致性, 避免过于强调各个学科的区别, 从而防止各学科彼此孤立、脱节和重复的状态。二是从到方面说, 指的是各学校教学系统之间相互形成有机联系, 进行整合起来教学。

二、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是各类学习的又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在已有的其它学科的学习活动中, 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要注意的是整合不是混合, 整合是强调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 一定要弄清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以及各学科教学有着什么样的需求, 想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易于学懂某学科知识, 哪些方面可以帮助你提高教学的效果, 使学生完成那些学科而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者完成不好的方面。对于教师来说, 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对于学生来说, 信息技术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工具。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就是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和立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基本要求有如下几点。

1、主导和主体要求。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 始终要求教师是主导作用, 学生是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整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实践, 在实践中主动获取学习目标性的知识, 达到教学的目的。

2、工具性要求。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 信息技术是服务于具体教学任务的。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把这种工具当作笔墨、字典词典等。例如:学生在预习新课时, 对不懂的词语可利用信息技术查阅其意思, 对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可在网上查阅……如教师在备课时都同样利用信息技术查阅各种资料, 收集各种信息, 把它作为备课的工具。如教师教学汉字书写笔顺时, 利用光盘播放汉字书写笔顺, 让学生直观感受, 使学生迅速、准确、牢固地掌握了汉字的笔画笔顺。利用信息技术就充分服务了学生的学习, 充分服务了教师教学工作。

3、有意识要求。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 以各种各样的任务进行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综合教学。这些任务有是具体学科任务, 也有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 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 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及能力要求合为一个整体,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 学生既完成了某学科任务, 又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

4、能力培养要求。

在课程整合要求上, 不仅是要求学生学到知识, 而更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要求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充满想象、不断创新。又要是科学严谨、有计划地动脑动手实践, 这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力培养。并把这些方法拓展和迁移到其它学科。

三、基本形式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然而我认为最基本的形式有“教学工具形式、学习工具形式、学习对象形式”。

1、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形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其它学科而服务。在这种形式下, 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 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 决定采用什么形式来体现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利用网页或课件来进行教学。如教学《长征》的读法时, 播放光盘中事先准备好的课件, 让学生随着读, 学其读法。如教学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大小时, 使用电视上播放光盘课件, 让学生直观感受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学会量角度数的大小。又如教师备课时利用电脑书写教案, 在打印出来。……等等。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利用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协作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评价、反馈。这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 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教学, 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2、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形式。

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 获取信息, 交流信息, 完成学习的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置相应的整合课程目标任务, 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 将许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如上美术课时, 教师把美术课同信息技术整合起来, 利用电脑操作画图、调色。……等等。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形式进行学习。

3、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形式。

三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 篇8

一、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一幅幅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一声声动听悦耳的朗读音乐聆听于耳,一幅幅动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对于低段孩子们学得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例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精美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当播放动画视频录像时,青蛙小鸟的动作、声音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这样的学习——乐哉!

二、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因此对课堂突破重难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时,重点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可得意忘形骄傲得意。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小柳树小枣树的样子做成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将生字的学习设计成一个小游戏,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化指导,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技术网络平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它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如何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阅读文字教材上来?如:我在电脑平台上出示一本新课程标准必读书,在平台上学生阅读,并认真回答老师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发到自己的博客中,同伴可以网上交流阅读的收获和心得体会,读书成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妙哉!

四、利用信息技术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太空生活趣事多》《海底世界》等课文我让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网上查找有关太空、海底的秘密,孩子们探究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变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爱上学习——美哉!

五、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提高学生写话水平

学生最发愁的就是写话了于是我在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进行网络交流,在课堂上出示孩子们的而网络习作,让孩子们赏析作文修改作文,孩子们在互评互改中写话水平会逐日提高。--巧哉!

六、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布置形式多样作业,体现创造性。

针对目前小学家庭作业减负的现状,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少布置一些以抄写、机械做题为主的短期作业,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申奥和台湾的资料,图片、文字都可以,鼓励学生如果能找到图文并茂的资料就更好了。课后布置学生将课前所找的资料加以补充、整理,有条件的同学课制作电脑小报,并在班上加以张贴,表扬鼓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原来的教师直接的口授讲解传授单一的知识呈现途径,转变为由多样化的知识呈现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习者,知识传授途径的多样化,带来高效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单一的由教师作为知识来源的局面被打破,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知识,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继续潜心研究,让自己的课堂折射出语文气息。

上一篇:公司章程修改问题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优秀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