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共8篇)
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章明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我区以“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分层指导,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为抓手,在实验中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形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方式和策略。把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数学教学中,促进数学课堂更精彩,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近年来,我区以“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分层指导,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为抓手,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把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数学教学中,促进数学课堂更精彩,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最优化。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方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分层指导,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以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实验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探求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持环境的一种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各类学生充分发展、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构建了如下信息技术环境下“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图)
该模式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分层教学策略,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和信息技术支持。本模式图只是一个总体的操作思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作弹性的、灵活的改变。
对应“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复习准备,引入新课――新课讲授,问题解决――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拓展运用,问题探究――归纳小结,反馈评价5流程,信息技术分别起着问题情境创设,媒体直观演示,分层练习操练,网络协作探究以及建立电子学档进行过程性评价等支持作用。在问题解决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具体的整合应用可归结如下表:
问题解决流程 信息技术(IT) 具体活动策略
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 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网络资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
决
问
题
收集新的信息 各种信息搜寻工具、在线资源、电子书籍、数据库 教师指导学生信息查找方法,学生收集信息.
资源整理、分析信息 E-mail、BBS、聊天室、
视频点播、留言板等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信息、BBS、聊天室等进行信息交流。
信息整合
解决问题 文字处理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把经过整理的信息整合起来,得出解决结果。分层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展示作品(陈述结果) 文字处理工具、电子幻灯片等 集体交流
评价、总结 自我测试工具、专家系统 自评、互评、师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策略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最优化,我们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探索整合的切入点,形成了一些教学策略。
1. 教育情境化策略
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教育理论认为,学校的学习绝大多数不可能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要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与环境的交互,积极地建立新的认识和理解。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是能否创设有趣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二是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与思考;三是情境能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独立的或者是合作的学习与探索。
(1)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谓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置的悬念、冲突、矛盾等心理刺激。“基于信息技术的‘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的实施,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的优势,创设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问题情境或角色情境,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激发学生思考。创设的情境除了让学生知道“这是什么”,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辨别,理解它有什么特点,探究其原因,发现它与其它事物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怎样做?”。
在传统教学中,大都是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虽然也有师生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但合作与交流受时空限制,实效不大。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实验中,教师利用校园网系统,通过资源共享,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调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
(2)愉悦情境的创设
愉悦情境教育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学习情境缩短儿童与老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在审美愉悦中,能培育创新的土壤,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如:数学网络课《轴对称图形》,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介绍,有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飞机、服装、北京天坛建筑……,有与美术和劳动整合的民间剪纸图案……,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进行自主学习,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在画图软件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用剪刀剪出轴对称图形,用纸折出轴对称图形,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同伴协作的快乐,感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体会到了“数学美”。
(3)模拟情境的创设
模拟情境教育指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教学中,学生从关注,产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积极的态度倾向,到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然后,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随着情境的延续,儿童的情感逐步加深,最终情感渗透到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儿童的个性之中。
如在《最佳旅游方案》一课中,通过模拟组建旅行社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智力水平分别扮演经理、导游、线路策划员等角色。学生在这虚拟的角色情境中,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角色情境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2、学习个性化策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了学习个性化策略。在实验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个别化学习环境,以学生的实际差异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个别差异、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系统的个别化和交互性功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在教师规定范围内),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个性化。如:通过分层施教、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学习方案A的小步子、直观性呈现方式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摆脱困境,再通过A级分层练习,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成为合格学生;学习方案B “扶中带放”,中等层次学生通过电脑引导学会尝试、讨论、发现、总结,达到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学习方案C,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优生通过人机交流或同质学生间交流,主动探索,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反思能力,总结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计算机可自由选择学习方案,分层练习,避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相互干扰。个别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在《约数和倍数》、《圆的周长》等实验课中充分反映了这一特色。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与学生实现多种形式的对话,如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采取专门讲解,对自制能力差的学生采取必要的约束,对学习水平高的学生采取扩充学习内容等办法,这样有利于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网络协作化策略
信息时代,社会上人的交往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时代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网络还使信息资源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集约化共享,使人们便捷获取。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将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的类型分为三类,即本地资源(教师在上课之前把学生需要的部分资料收集整理好,集中在本校网上,供学生参考使用);远程资源(教师课前运用“page to page”的方法超链接到Internet,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找到需要的资料);广泛资源(指学生自己运用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收集资料)。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由猎取知识,体现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特点。
在传统教学中,大都是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虽然也有师生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但合作与交流受时空限制,实效不大。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充分利用校园网系统,通过资源共享,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老师的调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通过局域网或英特网对学习资源进行搜索、查询、分析和利用,通过E-mail、BBS、聊天室等,实现人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协作和创造能力,改善课堂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4、多向互动式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采用计算机网络的图文交互操作方式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人机交互的功能可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积极调动起来,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使学习内容变得易于掌握、理解和记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了知识视野,升华了学习目标;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按学生为中心、学生需求、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为主,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多向交流;从无个性化的学习行为转变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多向互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目标、过程、结论的递进。(1)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化;(2)参与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通过人机交互,人与人的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从“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转化;(3)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掌握知识的全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实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4)教师引导学生反馈评价,评价方式适时,评价内容典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效果快捷,学生达成共识,共享成果。
如《最佳旅游方案》、《轴对称图形》等实验课,老师利用互联网系统,通过资源共享,全体学生共同观察、分析问题情境,在老师的调控与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局域网或英特网对学习资源进行搜索、查询、分析和利用,通过E-mail、BBS、聊天室等,实现人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好地体现了多向互动的效果。
多向互动的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情,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方法、获得体验,增长智慧和提高能力;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过程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服务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利用网络互动,采取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分组考试等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启发,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让我们最大程度地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顺利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只能发展》主编:祝智庭、钟志贤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意义和认识
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 是一种可以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手段. 社会发展的同时, 也需要教育不断的发展, 因此, 信息技术和数学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 就是取长补短, 用信息技术获取更丰富有关数学教学的内容,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都是两者整合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高效整合
(一) 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优化数学知识
数学是从生活中得到的, 因此要应用于生活中. 但是很多数学概念抽象, 小学生年龄又小, 不能很清晰的理解概念的意义. 但是借助于信息技术, 可以把概念具象化,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 理解概念的意思. 在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 《 生活中的负数 》 这节课, 里面首次提到了负数的概念. 小学生不能理解负数到底是什么, 但是通过信息技术, 就可以了解到负数是什么. 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很齐全, 因此可以在这节课讲解的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 制作冰的形成以及融化的过程和温度的关系的微视频或是小动漫. 让学生了解, 想要堆雪人首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温度要求, 想要穿裙子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温度要求, 在这一过程, 自然而然的体现了负数的概念.
(二) 能够保证学习目标达成
信息技术的使用就是为了完成数学教学的目标, 因此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 可以有效的, 简单明了的把数学知识和重点难点展示讲解. 比如,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 《 长方体 》 这节课, 会讲解长方体的展开和折叠有关知识, 同时还会讲解露在外面的面. 但是关于长方体的折叠和展开, 就涉及了立体图形, 有些学生的立体感还没有形成, 因此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会有困难, 但是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 可以把长方体的展开以及折叠立体化, 形象化, 让学生亲眼看见长方体的折叠和展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三)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 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在数学课堂上, 可以设计更多的教学环节,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学教材中, 《空间与图形》这节课, 讲的是空间和图形的认识.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的抽象, 尤其是对空间的理解和立体图形的学习. 立体图形的学习难点在于能不能通过立体图形的某一个面, 看到被遮住的面是什么样的.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就可以全方位的展现立体图形的每一面, 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立体图形. 尤其是生活中会有些不规则的立体图形, 学生也很好奇, 这样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和投影仪, 把这样的立体图形的每一面都展示出来, 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立体图形的魅力.
(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形式新颖, 内容丰富有趣, 同时还可以满足小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的好奇心, 生动的讲解数学知识,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 激起学生的数学兴趣, 让学生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比如,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 《小数乘法》 这节课涉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 尤其是在生活购物中, 最能体现. 而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 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购物超市, 组建买礼物的游戏, 让学生选择商品, 并且自己算账付钱, 如果算错结果, 就要退出这个游戏, 谁能坚持到最后, 谁购买的最多, 钱数最大最正确, 谁就是赢家, 老师可以奖励奖品.
结束语
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 改变了我国陈旧的数学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上不断的创新, 更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变也更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感觉. 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数学的高效整合, 可以添加更多和数学有关的、 生动的教学实例和内容. 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小动画等, 潜移默化的就接受了教学的内容, 同时再有老师对数学知识的专业讲解, 让学生对数学不仅感兴趣, 还可以对数学理解的更透彻.
参考文献
[1]杨丽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势[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华声卷1) [C].
[2]王琳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激发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尚小,上课注意听讲时间较短,持久性相对较差,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能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在教学中一个使用得恰到好处的课件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有个知识难点,是已知游泳池的长、宽、高,求游泳池的表面积。我们应及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在屏幕上放映了游泳馆里人们游泳的场面,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喜欢游泳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喜欢,喜欢。”紧接着我说:“上个周末老师去游泳馆游泳了,遇到了一个问题,谁能帮助解决下?”这时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着急地说:“老师快说呀。”我说:“遇到了两个小学生,他们在谈论一个问题。”一边演示带声像的动画课件:两个小学生的对话,意思就是估算游泳池的表面积,小学生目测出了游泳池长、宽、高的数据。我说:“仔细观察游泳池,谁能帮助估算一下这个游泳池的表面积呢?”边演示边将画面停留在整个游泳池上。有的同学小声说:“游泳池是由五个面组成的。”我追问了一句:“同学们,游泳池有几个表面呢?说说理由。”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五个。”有的同学还开玩笑地说:“如果要是六个表面的话那怎么游泳呀。”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不失时机地说:“仔细观察游泳池,怎么列式呢?”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列出了不同的算式,课件依次演示每个面的面积求法,最后得出了游泳池的总面积。最后屏幕演示那两名小朋友中一名小朋友的正确解答。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同学能用更多的方式求游泳池的表面积,你们更棒!”学生们的积极性倍增。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有身临其镜的感觉,使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上,它远远胜过传统的手段。它的呈现方式灵活多变,如可以以图形、文字、动画、视频等形式出现,这些丰富多彩的演示功能对学生是极大的吸引力,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圆锥的认识》中,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同学们对圆锥有了直观深刻的了解,使学生们很快就了解了圆锥的基本形态和具有的特征。尤其是圆锥高的演示,由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课件中用一条线表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不用老师过多语言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年龄,他们非常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各种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有趣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充分激励学生去猜想、想象和联想,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长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点。此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合作去创造。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变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得到结论。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生活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可以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理解
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生由于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对公式推导、几何形体组合、解决问题等知识理解掌握不好,教师也感觉讲解困难。如果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构建了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突破障碍、理解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转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它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使我们教学更加快乐,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1] 姚 飞,浅谈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数学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2).
贵州省大方县牛场乡中坝小学 何 芳
【摘 要】 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对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包括革新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实行分层次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而数学则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不难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信息技术应用这一课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才能,使得数学课堂往往显得枯燥无味。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学情境可以变得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和生动化。
(一)教学课件资料信息的多元保证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料主要以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为载体,在内容上容易受到资源限制,在便捷性、可编辑性和交互性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信息海洋中搜索各种各样的文本、图片、视频及三维虚拟现实等信息资源。如此一来,教学课件所蕴含的资料信息有了更加充分的保证,课件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二)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具有纯真、好奇、乐观、可塑性强的优势,但也有抽象思维不足的一面。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一直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富于变换的屏幕形式、动态新颖的教学题目都可以使小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这也有利于用形象化的手段来表示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这些数学知识具有了一个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情境,细腻的图象、悦耳的背景音乐,栩栩如生的动画不仅有助于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更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在计算机等信息媒介的帮助下,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客观事物的数学变化过程。具体而形象的数学知识取代了单纯的教师宣讲,主动学习淘汰了被动吸收,学习效率必将大幅度提高。
(三)教学策略的全面优化
有了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策略的优化上就能够得到有力助手。图、文、声、像等可以用来充实教学内容,网上丰富的教学课件可以用来改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将大大改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动画的渐变、叠加等效果来对分子分母、比例、统计等数学难点进行直观化演示,这不仅可以从感性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直观认识,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对于富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去,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改进教学策略。
二、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形式主义突出。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在课堂上加入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就万事大吉。这种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形式主义做法背离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有的教师将其他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直接拿过来使用,学生课上大饱眼福,课下懵懵懂懂。这种不经过审慎思考的“信息”教学模式无异于新型的填鸭式教学。
其次,学生差异问题难以处理。受家庭资源、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有的学生家里网络条件好,对计算机操作也有一定基础,教师一点即知、一教就会。个别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兴趣主要在于游戏方面,对于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不感兴趣。存在在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差异无疑给教师造成了诸多困难。
再次,忽视师生交流。有的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甚至产生了高度依赖。结果,课堂上正常的师生交流遭到冷落,学生被迫对着电脑进行学习。教师的角色成了信息技术操作人员而不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革新信息技术应用理念
无论信息技术如何进步,它都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助手”而非“主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应用总是需要教师来完成的。因此,教师理念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要求,主动革新信息技术应用理念,积极借鉴优秀教师在这一方面的经验,推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二)实行分层次教学
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素养调查,根据学生信息技术差异尝试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要有目的地进行预先测试,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登记管理。对于信息技术突出的学生,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引导作用,塑造互帮互进的课堂风气;对于信息技术水平中等的学生,要注意课堂内容与其自身素养的匹配;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表现和改进机会。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在课余时间设置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进一步延伸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空间。从中也可以看出,分层次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是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路径。
(三)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在信息时代, 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具备必要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教师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不断改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提示、指导和建议,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对于学生的解题过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屏幕演示,以动态交互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全面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可以推动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并通过教学反思实现策略改进。
总之,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应用手段,实现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耦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要想方设法创造充满乐趣的教学情境,在新课改背景下着力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沙景荣,孙沛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叙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9):44-46.43
[2]王东海。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1483
[3]侯景丽。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读写算(教研版)。2014.(12):330-330
[摘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数学是一门有关数、数量关系及其计算的学科。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应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资料、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对数量、图形、函数及其相关定理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整理、处理的能力。通过大胆探索、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交流互动、归纳点评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探索
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势在必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下面着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谈谈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一、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做法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一般是指对课程设置、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课程评价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和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把信息技术融人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有关数、数量关系及其计算的学科。在整合时,应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资料、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对数量、图形、函数及其相关定理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整理、处理的能力。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CAI中,即计算机辅助教学。换言之,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它突出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和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并协调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这一环节来培训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让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不仅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也不仅仅起展示作用。更重要是把它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并应用这种工具自主地学习,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例如: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前提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的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等等。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会使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变革,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学习方式也发生转变,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培养目标以及接受教育的途径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产生新的飞跃。
二、有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一)大胆探索,理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之路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可以分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阶段,首先要用于优化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此,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试验,促进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改革,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基于网络多媒体、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实验。例如,教学课件的制作、研究、应用;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试验等等。
(二)创设情境,优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之路
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心理愉快、积极探求知识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能力等因素,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先播放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开场音乐,然后让学生猜这是我们经常看的什么节目,当学生猜到这个节目后,就问学生你知道这个节目什么时候开始播放的吗?(生:下午六点半),最后,教师打开网络视频,让学生看到此时屏幕当中正出现的时刻,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接着再显示银行的营业时间表,火车站的营运时间表,广播电视上播报的时刻等,使学生了解到“24时计时法”的广泛运用,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三)自主探究,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之路
教师所提供的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材料应尊重教材,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探究。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用flash制作几个课件,然后又做了几个有关圆的知识的超文本链接,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如下:
教学中先用屏幕展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近似的小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随后将圆分成32、64等等份,还拼成长方形,寻找圆和长方形的相互转换关系,并用动态演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然后让学生应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而然地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动画学习新知、探究新知,并在自主探究中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要了解的部分,将学习的形式更加自主化。
(四)交流互动,拓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之路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更象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的学习,更需要数学实验、猜想.在数学实验中,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建立关系,处理数据、发现规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譬如,对《轴对称》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在这种通过实验的方法中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交流。数学课堂教学枯燥而又无味,要改变这一教学模式,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有效的润滑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幽默的语言开导学生,把情趣和理趣很好结合起来,让笑的细流在教学中及师生情感间潜动,从而润滑枯燥而又无味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质量,并增进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又如:讲解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共有12个头,32条腿,笼中有鸡、兔各几只?时,如果常规教学:先假设12个头全部是鸡的,那么就有(12×2=24)只脚。这样比实际减少了(32-24=8)只脚,这是因为每一只兔的4只脚算成2只脚,每只兔少算了(4-2)只脚,结果就少了8只脚,所以可以求出兔的只数4只。这样的讲解比较枯燥,而且学生又不易记忆,影响了学习效果。在教学中适时插入动画,如:命令兔子全部立正,那么剩下24条腿,“手”有8只,兔子就有4只。这样表达清晰且幽默,以谐寓理,不但调节出情趣与气氛,而且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事实表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对学生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网上交流精心组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现见解,得出
正确的结论,并作适当的点评和鼓励。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学生的思维和智慧也会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不受任何拘束。从而拓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之路
(五)归纳点评,完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之路
在归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和信息素养两方面进行总结。
①知识技能方面,教师可将学生的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并进行归纳小结,同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内化。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时,教师利用教师机的网络影院功能向同学们播放一则电视新闻:“一位司机在肇事后逃逸,但汽车车牌号码已被屏幕记录——”此时屏幕被暂停在这个车牌号上,通过共同交流,得知该车是某市某地区车辆,接着屏幕继续播放“通过交通部门的进一步核实,已得知该驾驶员的身份证号码是——”屏幕继续被暂停,此时学生一下子被这一连串的身份证号码所困,面对这样的困难学生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后来通过师生之间共同协商,想出决定先从搜索软件(如百度)中找到该软件,然后再输入此身份证号进行查询。这样通过大家的努力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为了对大家的答案进行认证,教师将新闻继续播放完毕。学生在此活动中既对今天新课内容进行总结,又真实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
②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运用信息技术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策略进行点评,如:如何进行信息检索、加工、利用;师生、生生之间如何利用网络交流。为了避免在网络课堂中出现问题,教师在教学之前和计算机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再作进一步的计划,也可以配合计算机教师先把上网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必修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结构。其核心则是要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由课堂的主宰,改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则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改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除此之外,媒体也要由只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直观演示教具,改变为既要能辅助教师教更要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学,还要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迷信教材和迷信教师,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本书编号 : 421267著
作者 : 张文杰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I S B N 号: 9787508466576
出版日期 :2009-7-
12、《课堂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作者:李学花
文章来源:云南省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图书作者:茅育青
所属类别: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 版 年:2006
索 取 号:G434/M378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 协作
[摘 要] 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的教学模式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多的学校参加到运用新教学模式的实验中来,为21世纪信息技术的挑战培养更多的人才.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一些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学实验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秀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现代教育水平,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程整合,包含着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它既包含了信息技术与实验学科的整合,又包含了信息技术与具体实验教学的整台,整合的具体模式是我们探讨的重点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以下优点: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熟悉,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爱好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熟悉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由二名或多名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与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把握的过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空间(资源库、电子图书馆、虚拟大学)。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一种不受时间约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都可以获得在线帮助和学习资源。互联网使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意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这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的时空界限,使得学习、交流、合作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
在传统交往方式下,个体的人际交往往往局限于实际生活的狭小圈子内,难免受种种约束和限制。网络交往有利于个体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提高。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绝好空间,这有利于提高行为主体的参与意识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网络给协作学习提供了最好的交流工具,网络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合作性增强。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协作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帮助、指导经常有意无意地变成领导、控制,学生的协作变成教师逻辑有序的安排,这与协作学习的宗旨相违反。而在网络环境下,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伙伴或教师的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因此,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增强。对于创造性较强且需要建立相互合作建立解决问题的机制时,往往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练习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爱好、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气,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学生的生理特点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体现了人机交互。在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中,恰当的使用图形、图像和声音,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普遍存在着好奇心,他们的兴趣往往跟着好奇走,自控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追求多种媒体的引入,追求表现上的新颖、动感等效果,无论什么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一股脑儿的展现出来,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反而分散注意力,造成学习时偏离主题。
2、要照顾学生的思维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老师善于驾驭学生的思维,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速度,以照顾学生的思维进程,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电脑无法感知学生的思维进程,同时,教师忙于操作计算机,注意力偏离学生的思维,有些处理虽然精妙,但大多归老师包办,加上学生受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常常导致多媒体的播放进程与学生的思维进程不一致,学生的思维远远跟不上电脑设计的思维,造成学生茫然失措。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合理控制节奏,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3、要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但却难从丰富的语言中体会情感,这就需要教师使用丰富多变的身体语言去感染他们,引导他们。如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常常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随着老师一起去体验情感,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多媒体所使用的只是冷冰冰的]机器,虽然有关教学内容和信息都提前输入到了电脑中,但人的情感是无法输入的,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适时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及时地分析学生的情感反馈信息,掌握学生的情感活动情况,以弥补计算机的不足。
4、要掌握好“度”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掌握好运用的时间、数量等“度”的问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设计如何问路[de]情景中,利用计算机的闪烁运动功能,将问路的提示图慢慢展现,同时将多种路线设计于其中,既形象又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整节课只有这一个环节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但它既成功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有的老师,将整堂课的内容全部打到电脑里,使多媒体课件成了教案的翻版,教师成了程序的操作者,由传统的“满堂灌”改成了“电子灌”最终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与教师的设想相去甚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王跃:《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中国电化教育,2002.4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课堂的主宰者。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 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 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 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 则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便是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形式。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用于自己的讲解, 也可用Power Point或其他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课件, 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 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也可以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或无条件演示的现象,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 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选择, 用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了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等传统媒体, 达到了低耗、高效的目的。例如,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有这样一个情境:小明有3个数码宝贝, 请你帮他排一排, 有几种排法。如果老师在讲解演示时采用实物将几种方法同时展示出来, 最少要18个数码宝贝, 而采用Power Poin制作演示文稿则可简化程序, 省时高效, 达到了传统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当然, 随着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还可以作为探索研究的工具。
教师在教师机上浏览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给予适时的个别或小组指导。学生可以把在机上做的作业上交到教师机上, 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查阅到并给学生以反馈评价, 使课堂管理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共享, 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以后, 可以打开其他同学的作业, 从中得到启发, 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方法, 体现课堂管理的开放性。
网络具有民主、平等的特点。网络上可以匿名, 不怕被别人嘲笑, 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 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 营造起共同参与的氛围。由此, 构建出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校园网的建成, 学生不仅能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 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打破了常规教学形式,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参考书。但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源泉, 教学内容被定固于课本上, 一些具有时代特征, 联系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从而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数学的情绪。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 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学以致用,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 数学就在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 无疑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以极大限度地突破书本是惟一学习资源的限制, 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 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 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 从而开阔视野, 发散思维。它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 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 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漫长的数学发展史, 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最新信息呈现给学生, 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使其变成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由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 学生的信息水平低, 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 学生对所需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差。因此, 在课前教师可将相关资源做一些整理, 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 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 可为学生提供网址, 搜索引擎等, 让学生通过Internet到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
三、信息技术与学习工具的整合
常规数学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 再好一点就是增加剪刀、胶水和纸。这对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 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培养以上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互动平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驾驭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学习, 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在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生动的语言环境和大量丰富、多彩、真实的语言生活素材;而教育媒体所具备的多种功能和表现手段,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现代教育媒体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我们要利用信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策略两方面阐述。
一、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教学,就是把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而不是仅仅用于强化和辅助教学。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
二、从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部也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影响着教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走进课堂,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学校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的变革,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是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全国小学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运用信息技去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广大教师的心中,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3.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学科具有三大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它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教学问题,拓宽了教学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要更好地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将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的实施策略
1.数学教学模式灵活化。在以往的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探究过程的呈现,往往是教师通过提问探讨、板书分析的办法来解决。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等融为为一体,生动活泼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知识重难点可以更好地解决,把知识的学习设计成相应问题场景,在形象直观的演示中,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直观性融为一体,电脑画面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有效化解了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教学内容的呈现也从复杂转化为简单,从抽象转化为具体,从平淡转化为生动,从不可见转化为可见,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化解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使课堂教学的知识面得以拓展,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2.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能够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但是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又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切都形象化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可能下降,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既训练使用右脑,又注重开发左脑,一定要注意如何恰到好处地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把练习作业多样化。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在新大纲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编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其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了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在遇到困难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找到答案的不同解题思路,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做题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快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了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一个新生事物,前进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走些弯路也难免,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专家的理论指导,需要教师之间进行广泛交流,需要教师们进行创新实验,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教师教育观念会不断更新,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也会不断加强,教学效率必会大大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改变,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也必将得到极大的推进。相信通过我们探索、研究、实践,能够很快走出误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参考文献:
[1]何可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思考[J]. 中小学电教, 2001,第01期.
[2]冯文忠.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中小学电教, 2006,第04期,33-34.
[3]邵万强.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价值和思考.小学教学参考, 2010, 第03期,61-6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探索06-12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10-14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06-04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09-20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11-26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10-25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论文11-14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06-04
信息技术结合小学数学论文07-12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结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