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财务调查管理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新公共财政体制也逐步建立。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财务管理中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行政单位财务调查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行政单位财务调查管理论文 篇1:

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为了深化国家财政体系改革,就要加强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关注,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措施。新形势下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单位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单位计划和任务全面完成。因此,新形势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应定位在财政供应的各项资金的合法规范的申请、使用和控制上。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加大了对行政单位专项资金的投资力度,投入的资金数额越来越多,纵观目前我国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问题。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总体现状

目前从我国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共性的,突出的问题,如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脱节,财政监管没有力度和财政内部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行政单位的发展,并且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对于行政单位而言,如何才能对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高自身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这是每一个行政单位亟待正式和研究的問题。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成因

1.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脱节

很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只想从财政“要钱”、“花钱”,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管理上产生了的“松、散、乱”现象。比如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单位虽也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来办事,但对资金使用效率不进行跟踪审计,缺乏内部控制,就算是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简单总结,效益考核基本是走过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使好多项目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2.财政监管没有力度

虽然有同级审计检查等部门的监管,但是更多的是事后监管,没有真正做到事前或事中监管,政府部门对同级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数是在出现了问题后才进行审计,审计也只是走过场,监管力度不够,等到离岗时才做离任审计。

3.财务内部制度不够完善

有些单位对建立内部制度不够重视,这使内部制度不健全,或者有关内容缺失合理性,许多不相容职务并未按要求的规定分开。比如有的单位国有资产违规出租、出借;有的单位有租金收入,没有上缴财政专户,私设小金库;有的单位没有制定出财务制度或制定财务制度了也形同虚设;有的单位财务对外不公开,缺少群众监督,容易造成铺张浪费的现象等。

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在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的行政单位没有建立完整合理的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比如有关人员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准确划分财务管理人的工作职能,造成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细化低于管理标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明确方向,与之对应的财务管理体系十分落后,无法突显理财治财的理念;落后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单位无法提前预见到财务风险,在风险来临时,不能有效避免,财务管理工作变化很大,随意性强,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资金损失严重。

(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单位的经费一般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不存在自负盈亏的现象,也没有盈利的计算。在财务管理中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如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资金使用;在管理资金的使用方面,并没有进行良好的预算和成本控制,从而造成资金浪费;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并没有进行合理化采购,资金采购出现资产浪费现象,并没有对每一件物品进行详细的登记,固定资产经常出现丢失和被盗现象。

(三)预算编制存在漏洞

由于缺乏科学预测,使得资金预算编制随意性大,造成大量的资金沉淀。在具体操作上,并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而实际情况又比较复杂,仅凭财务人员的理解去编制预算,也给一些人,钻了空子,还有的人擅自改变项目计划和资金的投向,更有甚者挪作他用,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能落实。

三、解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合并编订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实行单位责任制

合并编订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创新财务管理理念,落实主体责任,首先领导的思想需要转变,认识要到位,要带领员工制定出科学的财务战略。其次,要落实行政单位应当承担的财务管理主体责任,明确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主要领导责任,分管领导的重要领导责任。最后,财务机构的负责和经办人员的直接责任,建立起权责分明责任体制。加强财务规章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制度促廉洁。

(二)加强资金的管理

加强资金的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使用的效率问题。在具体操作中,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跟踪单位资金的变动信息,运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登记入账,通过数据库管理,避免重复购置情况的发生;要落实资金管理责任制,将每一项资金,落实到个人。就个人而言,也要不断强化管理责任,更好的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三)加强预算管理

在预算编制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计划符合实际,确实可行,精打细算,按进度结算资金。有效利用现有固定资产,减少资源浪费。预算一经形成决定,就要严格执行。将预算管理的重点放在执行监督上,建成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的完整的公共预算管理系统。

四、结语

新形势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剖析解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找出其存在对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从而寻找解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建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单位[J].中国农业会计,2018(8) :10一11.

[2]韩晓萃.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会计改革与创新,2018一07一 13 .

[3]葛芙瑞.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A].经管空间,2018(09) :112一113.

[4]李筠.刍议新形势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J]经贸实践,2016一10一 21.

[5]朱宗云 徐作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J]财务管理,2017(04):33一34.

[6]孙艳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8.

(文山学院云南文山663000)

作者:冯萍 何建坤

行政单位财务调查管理论文 篇2:

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要] 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新公共财政体制也逐步建立。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财务管理中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针对其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01 . 009

[

财务管理是行政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工作。所以,财务工作一直是行政单位关注的重点。随着部门预算的实行、政府采购的深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行,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另外,由于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这也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满足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的要求,还需要满足财政和社会的要求。所以,新时期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多样化、复杂化。故对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对策进行探讨,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腐败等都有现实意义。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体制不完善

根据现行会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人事上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如相关财会人员在人事上不但要接受单位领导的具体指挥,还应接受单位领导的工作任免,导致财会人员不能真正有效地行使其财务监督职能。

(二)财务管理职能不健全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的职能不清,有的会计人员也不会主动过问。财务管理的职能中缺乏监督,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比较淡薄,工作积极性也不是很高,造成了财务管理应有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最终导致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松散、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等现象的出现。

(三)财务公开程度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行政单位专项经费的支出随意性较大,将正常的公用经费放在专项经费中开支。核算中心因为对单位具体的业务不熟悉,也很难区分行政单位的经费中所开支的专项经费和正常经费,不能完全达到监督的目的。

(四)财务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较落后

我国有的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工作基础薄弱,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工作效率低,导致有的单位管理信息价值失效、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难以适应当前现代电子政务和新财政体制的具体要求。

(五)财务分析制度不完善

有的行政单位缺乏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直接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代替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行政单位的编报说明很简单,不能客观、深入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导致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对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影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解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措施

1.健全财务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岗位的合理设置,分工职责的明确以及相互制约机制的建立;其二,对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的管理;其三,对原始凭证合法合理性的审核、及时制单及实物保管等措施的监管;其四,预算监督、专项经费检查、复核等制度的建立。

2.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制度。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制度是行政单位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需要,也是对财务人员的约束。对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来说,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其一,是否有效地执行预算;其二,制度和程序是否确实得到贯彻和建立的标准是否得到遵循;其三,财政资金是否充分发挥效率和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是否被充分使用等。

(二)推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财政管理部门需要大量数据和文件资料。另外,财政体制改革后,对行政单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对预算编制要求更加细化,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也要求先有预算,要经过审批才能采购等。这些都增加了实际工作量。所以,为适应新财政体制,应改变传统的工作做法。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信息化建设主要有对基础数据的处理、加强基础数据的资源共享、财务处理软件的开发、文档管理的开发等内容。所以,积极探索设施的共建、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资源,在确保各部门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对提高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措施

1.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措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主办银行之间的权责关系;其二,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其三,改善会计核算中心、行政单位、银行间的信息沟通;其四,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2.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作用。其一,会计集中核算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加强财政管理的积极探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人事权与考核权与单位管理相分离,使会计人员敢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其二,有利于集中闲散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行集中核算后,部门资金全部集中到中心管理,避免了资金的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等局面出现,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三,有利于精简人员,规范会计核算,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个会计人员可同时核算几家单位,同时,有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办法和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四) 加强对公用资金的管理措施

1.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行政单位可以在行政单位的公开场合或本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固定资产使用的情况,主要有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卖等;其二,专项的收支、下拨情况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上缴、开支、下拨等情况;其三,行政单位财务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如招待费、医药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的使用情况。

2.加强对公用资金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对支出资金建议是否得到批准的确认、是否按照预算确定的类别提出来。其二,资金是否已按预算意图被拨付使用,且在预算确定的各个支出类别都保留有充足资金。其三,对付款义务发生的确认,是否有人可以证明商品已经交付、服务已经提供。相关凭据是否正确。其四,详细审查支出和报告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三、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财政体制下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如财务体制不完善、管理存在缺陷、财政信息不透明等。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如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加强对公用资金的管理措施、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用事业财会, 2009(1) .

[2]刘文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中下旬刊, 2008(12) .

[3]温勇鹏. 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09(14) .

[4]郭景泉.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09(29) .

[5]张磊.浅析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 2010(15).

作者:方凉琼

行政单位财务调查管理论文 篇3: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原琳(1984— ),女,汉族,四川德阳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单位财务管理。

摘 要: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治理能力,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钱、财、物的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履职、平稳运转,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文章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务人员;预算绩效

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实施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有利于维持行政事业单位安全高效运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治理效能。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由于减税降负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减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合理配置,密切结合保障中心重点工作,维持部门平稳运转,防控财政资金使用风险,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高质、高效的预算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未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对预算管理没有足够重视

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长久以来的粗犷预算管理方式已经不能与之相匹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业务工作,轻管理工作的现象。决策者财务素养不高,对财务数据不够敏感,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工作,未树立单位管理意识。没有用好预算管理分析加工出的数据,监测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手段帮助进行重大项目决策和执行监督。认为财政拨款只要“不乱花”就没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的高低关乎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执行,人大、政府及群众监督和社会公众期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二)未建立全面立体的预算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施高效的预算管理,需要强有力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保障。现阶段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相对滞后,未形成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运用完善的管理手段和创新的技术手段贯穿预测、编制、决策、分解、执行监控、考核、运用等多个环节的现代化预算管理内控机制。预算管理停留在最基本层面,预算监督惩罚缺失,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约束随意性大,预算设定目标和最终预算执行结果容易出现偏差,不能充分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帮助决策者进行预算执行调整,导致不能完成设定的预算目标,难以保证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

(三)财务人员预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虽然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但是财务人员的预算数据分解、编制、加工、分析能力却是提高预算管理质量的重要一环。预算管理精细化要求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从业人数和业务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量越来越大,往往一两个财务人员要负责对接财政、审计等多个部门,财务人员长期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仅仅能保证完成基本的报账记账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财会专业出身的少,非财会专业出身的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很少有机会接受财务培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晋升机会有限,财务人员工作热情不高,没有主动作为、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并将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有机结合,融入单位预算管理的意识。

(四)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内容不够全面细化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主要还是采取增量调整方式,在编制预算时首先考虑的是以前年度的预算情况,在以前年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没有真正建立零基预算的编制模式,立足现在综合考虑单位基本情况和工作内容变化,使预算编制更具前瞻性、更适用单位当下实际情况。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公用经费预算一般采取按照单位在编人数和定额方式确定,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和任务不同,公用经费的需求量也不同。采用统一的基本支出编制方法往往会造成编制人数多业务少的单位公用经费有结余,编制人数少业务多的单位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导致财政预算资金分配不平衡,给行政事业单位平稳运转造成很大压力。

第三,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项目资金不能分解到具体可以量化操作的指标上,一般项目预算内容仅包括项目名称、立项依据、资金需求、执行年限等内容,没有细化到项目执行最终环节,这会造成在项目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无法根据项目执行的情况直接调整预算的经济科目等,在预算执行进度较慢时,也无法及时查找对应的经济科目,甚至会出现在同一项目的不同科目间任意调剂,随意改变支出内容,难以监控。

第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对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需要预算单位自行判断分类,如果在预算编制前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分析,会造成预算支出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选择出现偏差,不能准确、完整的反映项目的预算全貌。

第五,预算绩效目标指标体系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性上下级单位业务基本相近,现阶段从上至下的标准化绩效指标体系建立还不完善。指标设定应兼顾共性和个性目标,增强绩效指标体系可操作性。绩效指标设定直接关系到绩效目标考核的量化,设置不科学不完善就无法量化绩效目标的完成度,指标的设定人员和考核的执行人员对指标设定的理解不同,也会对绩效目标考核造成偏差。

(五)预算监督力度不足、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实施外部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财政、审计等部门以及人大和社会公众,其中财政和审计监督最为直接。以市本级预算单位为例,正常的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一般有60至70个,要依靠有限的几个部门一对多的进行预算外部监督并且保证监督质量,每年接受监督的部门有限,会造成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外部监督的空缺。预算外部监督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编制的详细程度,因为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还较为粗犷,没有细化到预算的最终环节,导致资金流向查找困难,预算监督成本较高,影响的预算监督的效果。

由于预算外部监督存在局限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预算单位建立强有力的内部监督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控的重要补充,提升预算监督效率。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忽略内部监督的情况,对自身约束不足。预算内部监督较为零散,内部监督不成体系,不能完整的贯穿预算内部监督的全过程。预算内部监督中事后监督所占比重较大,对预算执行过程管控不足,内部监督覆盖面较小,人员和手段不足,影响了内部监督的效果。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应当注重提升自身财务素养,抛弃“等、靠、要”思想,树立单位理财意识,充分认识到在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约束机制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老旧的预算管理方法迟早会被淘汰,只有高度重视并着力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打造各部门互相配合密切联动、全员参与、责任清晰的预算管理体系,围绕中心重点工作将预算管理贯穿全过程,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责任机制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履行职能,保障运转的需要。

(二)建立全面立体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刚性约束

行政事业单位应着力构建全面立体的预算管理体系,做好预算管理组织建设。建立由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充分调动责任人的积极性,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梳理工作内容,建立涵盖预算预测、预算编制、预算审查、预算执行监督、预算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预算考核等内容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目标,确立优化资源配置、平衡规模效益、提高工作质量、保障平稳运行、加强风险管控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强预算管理系统集成,将财务软件、预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人员供养系统、内部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高度融合满足预算信息化管理要求。群策群力互相监督,努力在全单位营造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氛围。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机制,运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财务预测方式,通过征求专家意见、现场调查访问、召开座谈会、数据收集分析等多种手段做好预算项目预测和评估,科学论证预算项目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形成预测报告,为编制预算提供重要参考。

预算编制前应召开预算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充分讨论研究本地区、本系统、本战线的工作重点,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工作计划。将年度预算和重点工作计划相结合,参考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预测报告,建立年度项目库。采用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相结合的编制方式,遵循《预算法》规定的预算编制基本原则,细化资金用途、分解项目绩效目标、明确项目管理职责、制定项目考核体系,形成预算草案。将预算草案广泛征求意见,综合考虑平衡修改编制部门预算方案,交由议事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财政部门。经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方案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原则上一般不得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该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动态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和执行效果。定期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加强关键绩效指标管控,将绩效评估结果及时形成评估报告反馈给预算管理领导小组,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理清偏差原因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持续优化预算执行。将预算执行结果纳入单位考核体系,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将预算执行考核结果作为考察是否落实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充分调动预算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注重自身业务能力提升和政治理论学习,根据自身职业规划系统学习会计、管理、税务等相关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改变财务人员只会做记账工作的现状,提升自己的综合财务管理能力,积极主动为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勇担时代重担,勇于接受挑战。深刻理解会计行业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只有不断学习新准则、新理论、新法规,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发挥自己人生价值。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选择优秀的财务人员外出学习交流,这不仅可以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可以增加财务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好的服务于单位预算管理工作。

(四)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应采用更加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运用零基预算和弹性预算相结合的方式,遵循预算编制基本原则,客观合理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单位人、财、物现状,采用调查加测算的方式,摸清单位“家底”。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可采用定额和分类分档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考虑人员编制情况,又要考虑单位业务类别总量;既要考虑固定支出,又要考虑浮动支出;既要考虑单位历史情况,又要考虑单位突发事件。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在保持基本支出预算总量不突破基础上,使资金分配更加均衡。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可采取先建立项目库的方式,进入项目库的项目必须有充分的立项依据,经过全面测算,并设定配套的项目绩效目标。编制项目预算时优先保障项目库中的民生项目支出,优化支出结构,节约财政资金。编制项目预算时要细化到末端节点,厘清项目实施内容哪些由本单位实施,哪些采取购买服务或委托第三方实施。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内容和责任人,要与具体经济分类科目产生对应关系。对于项目支出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的选择要建立在对项目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使项目预算的内容真实、全面的反映项目全貌。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在预算编制时应当在核定总额的基础上分年度安排预算,避免预算资金长期沉淀。

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要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分门别类对通用项目建立标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专用特殊项目建立个性化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满足绩效考核的需要,能够对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度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发现项目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修正。

(五)加强预算监督力度,重点强化内部监督

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部监督的力度。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公众,提高预决算公开的透明度,完善预决算公开机制,畅通公众监督反馈渠道,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预算监督的良好风气,有利于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使用財政资金。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接受财政、审计、人大监督的基础上主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协会等专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和执行情况开展外部监督审查。

在加强预算外部监督的同时,应着重强化预算内部监督。建立完善的内审机构配备内审人员,积极推进预算监督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内审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定期开展独立预算内部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全面构建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用好预算管理这个工具,全面提升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陈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48-49.

[2]唐秀莲.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措施[J].财经界,2020,(18):02.

作者:原琳

上一篇:中学校团委工作总结推荐下一篇:妇联维权信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