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变革探究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互联网时代孕育出的区块链技术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中小企业在新科学技术革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在传统会计的实践层面之上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区块链凭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征以一种新的形式弥补了传统会计的缺陷与不足,以创新导向开拓出新的会计信息化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变革探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变革探究论文 篇1: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分析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会计信息处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数据汇总前提条件,AI技术提高了会计专业领域的信息实际处理效率,同时,降低了企业财务部门信息处理的错误率。大数据背景下,推动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变是加快企业获取数据速度和掌握更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因素。论文主要对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能够满足其发展的条件,最后对如何在企业内部有效发挥会计信息智能化处理的优势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提高会计业务处理水平指引良好的前进方向。

【關键词】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企业竞争优势

1 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概述

1.1 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定义

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会计专业领域糅合发展的趋势,具体的发展途径是通过会计计算体系与电子计算机共同建立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大数据与网络的发展应用进程中逐渐向智能化方向拓展。主要是利用智能化会计计算体系的智能计算能力对大数据生成统一的处理分析报告,并借助互联网终端直接将最终的结果呈现给会计智能化应用的应用人员。

1.2 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动因

通过对人类智慧的模拟,会计智能化处理的建立针对大数据知识的分析以及运用,配合计算机辅助系统对解决过程较为复杂的会计应用问题进行了剖析。为保证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高效化和准确性,企业需要通过重新定义财务人员工作重心,将繁杂的问题放置核心地位,将问题的决策视为财务管理需要,整体提高会计专业化水平。

2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实现条件

在企业展开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三个角度出发,具体实现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

第一,在会计智能化的信息输入方式中,需要将智能化的硬件设备进行配置规范,将以往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摈弃,合理应用现代智能化的AI技术,如图文识别技术、人工语音识别技术等,在大数据输入前期整体提高会计领域的传输精准率以及效率。在会计信息处理前期,需要将以往人工手动审核的工作内容进行优化,整体提高会计专业信息的输入效率。

第二,在会计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需将具体的维护工作规则以及智能化会计信息处理库的搭建放在整个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借此提高会计信息系统设置的规范性。在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需遵守特定的规则,在数据库系统的设置中需要考虑到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合理应用会计信息处理的形式,以达到会计领域对数据的精准性要求。

第三,在会计信息智能化输出系统中,打印机(Printer)、显示器(Display Unit)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输出设备。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5G网络、人工语音输出的方式逐渐受到了会计领域工作者的关注。在大數据的社会背景下,会计人员所呈现的数据报表形式也逐渐多样化,根据上层管理者的需求,需不断地开拓创新报表呈现方式。特别是在后期输出报表的阶段,需要针对重要的科目进行报表维度的创新,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后期需求。

3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实施策略

3.1 重视传统会计核算观念的转变,建立良好的会计核算环境

依靠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会计专业领域的外延推动了内部的各个板块发展的进程。会计专业不断与多产业糅合发展,需要会计领域的从业者不断对传统信息处理思维进行转化,紧密结合当下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应用手段,紧随时代潮流的发展变化,为各大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新的发展进步方向。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使企业对会计领域的信息处理技术的需求呈现出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的趋势。想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优势,需要企业内部各管理系统以及业务系统都与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能动的融合。在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创新工作的推行进程中,企业内部环境也逐渐产生多元变化,管理层需要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实时跟踪定位,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持续根据企业内部的条件调整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

3.2 加强对综合型财务人才的引进,保障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落实

在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从具体职能的角度入手,因其工作内容有较高的专业性,所以需要在前期的系统设置过程中,将会计信息处理的流程以及行为规范进行公示,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的操作水准。在规模较大的企业内部可通过设立专业的会计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后台的操作进行指导,以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在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推行过程中,需要将精准核算财务工作放在核心地位,对会计核算的理论以及知识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及考核,保证会计信息处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为会计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以及物质基础,吸引大批人才的涌入;对现有的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及专业指导,合理对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进行应用。

3.3 优化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有效防控技术风险

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的构建也需要对风险进行总体把控,在会计运行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如若出现系统崩溃现象或网络安全漏洞,需要对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进行实时修复。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优化,保证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的关键环节稳定运行。在系统应用后期需要设置维护的时间节点,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测,保证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的防火墙正常运行以及密码的安全等级较高。在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需提前制定紧急情况预警方案,针对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一一罗列,进而有效避免因突发技术故障而对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的开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企业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的全面提升。

据统计,相较于传统的人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会计人员数据计算失误率80%、会计数据资料储存管理不善14.6%、其他原因5.4%),会计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从整体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以及准确率。现代化技术减少了因会计数据资料储存管理不善造成的数据丢失,同时,在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将会计人员数据计算失误率降低至6%,所以,在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加强技术风险管控。

4 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在当下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是科学的、合理的。需要在不断开拓创新思想的指引下,继续对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变革进行观念转变、人才引进、风险把控等方面的构建,帮助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思呈,包晓岚,熊毅.智能财务视域下财务管理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5):1-2+12.

【2】张卉.探究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249-250.

【3】王燕.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研究[J].财会学习,2020(03):101+103.

【4】阳杰,应里孟.大数据时代的审计证据与审计取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7(01):115-124.

【5】顾远.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智能核算与价值创造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17):70-71.

【6】刘远舟.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转型及人才培养探析[J].智库时代,2019(16):44+47.

作者:郭磊

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变革探究论文 篇2:

区块链技术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创新的研究

摘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互联网时代孕育出的区块链技术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中小企业在新科学技术革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在传统会计的实践层面之上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区块链凭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征以一种新的形式弥补了传统会计的缺陷与不足,以创新导向开拓出新的会计信息化途径。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发散到广阔的财务运用场景,对于会计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创新实现有着积极效益。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电算化逐步在会计领域普及,老式的手抄账簿模式被淘汰,会计信息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通过互联网以一种更加便捷的形式实现会计职能。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关注与探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必然会在会计信息化的多个层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效果,也为会计信息化操作过程中所体现的弊端开拓出新的解决方案。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渗透与发展,各方学者也开始对区块链技术与会计信息化相结合等层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郝苏苏认为会计信息化可以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在会计信息化的数据获取、存储、传递、加工等方面进行有效融合,解决现有会计信息化在这些方面的困境。李军等着眼于会计信息的源头,探讨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信息透明特性,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李佳则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子支付系统,以智能合约替代传统的合约,使电子支付更简便,实现安全、透明的交易环境,降低了网络交易的风险系数。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对于区块链与会计信息化的研究更多体现在数据处理阶段。本文探讨区块链给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带来的新路径以及创新模式。

二、区块链与会计信息化

区块链的核心机制就是去中心化。按照以往的数据库处理模式,需要一个中心去串联整个的数据系统,而在区块链技术中,数据资源被分成了无数个小块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无中心的串联结构。每一个区块包含的信息都是无法人为改动的,他们之间的顺序也是不可調换的。会计信息化可以理解为将传统会计方法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形式构建的一种会计信息处理体系。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更迭愈加迅速,传统的会计方法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需要,搭建一个更加简单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企业财务处理流程便利化将会十分有益。区块链技术和会计信息化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他们都包含着众多计算机技术的新型运用模式,正因为两者存在着相通性,区块链技术才开始逐步运用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之中。

三、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一)局限于财务会计且模式单一

企业内会计信息化突出体现在ERP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之上,将财务信息与账务处理归集于会计信息系统中,在财务会计领域已运用广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会计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管理会计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纸面,无法纳入ERP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反映财务指标之上,而应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多层次管理方面。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种局限性更为明显,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缺乏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往往处于滞后阶段。

(二)会计信息时效性

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对于中小企业把握机遇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错率较低,滞后的会计信息有时将失去使用价值并造成对财务决策的误判。有些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与运用不够重视,仍旧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这不仅容易造成人为的纰漏,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延迟,对于信息数据的核对过程也存在着很大的时间成本。

(三)数据安全存在不利因素

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所不同的是,当前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构建更多的以中心化集中统一管理为主。这种中心化的信息系统表面上看便于管理,其实存在着较多的隐患与风险。一旦信息系统的核心遭到攻击或者破坏,那么整个子系统以及关联数据都会受到牵连从而导致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崩溃。现在的ERP会计信息系统虽然经过几代更迭有了相当的改进,但是仍旧存在人工收集数据的失真风险。由于其机制限制无法避免会计信息篡改以及伪造,在中小企业内部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管和完善的内控制度,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化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仍旧存在安全风险。

(四)缺乏监管与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内部监管以及内控的依据都来自于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结果。可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难以具备可追溯的客观条件。再加上原始凭证的数据录入都为手工的形式,难免产生人为操作失误,这就使得合理有效的监管以及内部控制手段可能难以实现。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很难引入一套完整的内控体系,这就使得对于原始会计信息偏差难以进行合理掌控。如果账务处理存在人为改动的状况,会计信息系统可能会呈现错误的结果,最终会干扰到管理者决策分析。

四、区块链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创新的影响

(一)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

区块链可追溯以及不可篡改的特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难度,对于企业的多层次管理效率有着明显的提升。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财力与规模引入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但是依靠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以一种新的渠道实现中小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区块链技术的引进使得企业信息系统形成了一种结构性蜕变,解决以往中小企业难以有效运用管理会计的困境。以供应链层面的会计信息管理为例,供应链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使得会计信息的准确获取与反馈处理存在较大难度。区块链技术解决信息可追溯性和数据真实性问题,直击供应链管理痛点。在对供应链管理会计信息准确及时把握的同时,更加行之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分析监管,从而达成财务管理目标。

(二)实现会计信息实时获取

当前会计信息获取的时滞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这对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作出合理决策有很大影响。区块链由无数串联区块构成,企业的会计数据存储在区块链节点之中。传统的会计信息获取只是停留在单点记录的阶段,而区块链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当数据信息存储于单个节点时,其他节点也会实时变动信息资源反馈。这就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在部分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获取更新实时数据。

(三)降低会计信息安全风险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会计信息化的风险防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根据区块链不可篡改和运用加密算法的共识机制,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可靠性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当某一个节点的信息被尝试修改时,必须得到其他51%以上节点共识才能允许,这就使得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有着很强的篡改能力。同时利用区块链可追溯性的特点,在企业出现较大过失的时候可以及时追责,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由于区块链系统没有中心架构,当某一区块遭到破坏时,仍旧有其他区块保留着完整的会计信息数据,这就使得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不会因为一个部分的缺失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中小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经营活动都包含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职能范围中。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里,各个部分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作为桥梁进行维系。中小企业需要研究出适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而更新之后的会计信息是否能够适用原来的企业内控体系成为了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区块链正是运用其强大的串联与共识机制使得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加速融合成为可能。管理层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信息更新反馈及时调整与之对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始终行之有效。

五、结语

区块链技术在当前的技术开发层次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潜力释放。目前的中心化信息系统阶段在未来必然有被取代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必然会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带来新的创新思路,而会计信息化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与挑战,也将会因为区块链技术的特性而获得逐步改进。区块链技术降低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成本,从各个方面提升整个企业的经营效益,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与未来。

参考文献:

[1]葛甜甜,胡林柯.区块链技术促进供应链金融的新思路及风险防范研究——基于中小企业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20(30):102-103.

[2]杜连雄.区块链技术在科技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规避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9):176-177.

[3]本刊编辑部,迟凤玲.创新与“非理性繁荣”[J].中国科技论坛,2020(04):2.

[4]陈书兴.区块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6):103-112.

[5]郝苏苏.基于区块链与会计信息化融合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8(25):145-146.

[6]李军,于永生.区块链技术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8(12):48-51.

[7]李佳.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支付变革及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10):18-2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新驱动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17JYE404)。

(作者单位:李向红,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李谢天,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學院)

作者:李向红 李谢天

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变革探究论文 篇3:

会计复式记账法未来将何去何从

[摘 要] 会计界对复式记账法面临信息经济技术的挑战,普遍认为应该革新,且有学者主张摒弃复式记账法,但是缺乏“摆的事实、讲的道理”,其研究深度与广度不够。因此,本文就会计复式记账法未来何去何从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并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复式记账法的历史性、一种结构化的记账机制、不具有信息技术特征、现行会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被替换的必然性。旨在为加速淘汰复式记账法而立论,力争提供全面会计信息化的理论支持,最终形成全新的会计理论体系。

[关键词] 会计学变革;复式记账法;记账方法新思想;信息技术特征

目前,在全世界会计领域使用最普遍的记账方法是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复式记账法。“近代会计之父”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总结了当时在威尼斯、热那亚等地商业中流行的记账方法,于1494年在其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完整地阐述了复式记账法。资本主义初期的商品经济促成了复式记账法的诞生,一直被世界各国公认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会计环境,现行复式记账法的必要性、存在性受到质疑,其未来将何去何从?会计记账方法如何变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面对这一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会计理论几乎是束手无策,整个国内外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都采取了对原有会计理论、方法修修补补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使得会计理论和实务越来越复杂,加大了会计工作量及成本,并且导致会计理论和实务前后矛盾,缺少说服力,难以使业内外人士认同。会计作为一门科学是发展的,是一个不断的淘汰过程、进步过程;其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吸收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对会计的要求。

一、复式记账法的历史性

下面从3个主要方面阐述复式记账法的历史性。

1.复式记账的核对功能现今已失去意义

所谓复式记账,就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复式记账法比较单式记账法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要按规定的会计科目,至少在两个账户上相互联系地进行分类记录;二是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这两个特征实质上是复式记账法进行会计恒等式关系检验的基础,本质上是一种核对功能。现代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完成这种数字核对,而且更为快捷和准确。计算机快速准确的计算技术已使得复式记账法中依靠借贷方金额平衡以及利用账账、账表、账证、证证核对以保证会计记录正确的方法失去意义。因而对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可以放弃复式记账法,探索全新的会计记账方法。

2. 复式记账的必要性开始弱化

在传统会计中,任何企业在发生经济业务时,首先是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然后在开设好的账户中,用复式记账的方法登记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中,不再需要设立账户,所需账簿也是实时生成,这与传统情形相比已经相去甚远。传统会计诞生了很长时间,而在形成时受技术手段的制约,不可能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直接得到各种报表,因而形成了业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账务核算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期末要进行成本计算,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下,编制会计报表。由于手工计算可能会发生错误,为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性,就要进行多次验证,形成了平行登记、试算平衡、账账、账证、账表、账实核对相符的方法,并保证账账、账证、账表的一致。但是,使用计算机记账后,只要输入的原始数据正确,计算机不可能发生登记、计算错误,输出的结果一定正确。因此,平行登账,试算平衡,账账、账证、账表核对均不再需要,从而复式记账的必要性开始弱化,甚至完全没有必要。

3. 电算致使复式记账成为历史

现在会计记账已经电算化,并且正向会计信息化发展,而且这一过程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会计领域,最初只是实现单个会计核算功能,如工资核算等,没有形成完整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而如今,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步向Internet网络型会计信息系统迈进。当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向更深度发展,越来越发现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使用复式记账,仍然是“模拟手工”型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不可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明显存在与现今信息技术特征不相适应的问题,数字化信息、数字化货币、数字化技术,复式记账法均未反映这些特征要求,因而急需提出带有信息技术特征的新的会计记账方法,同时尽量不留“手工会计”的痕迹,这样,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将使复式记账成为历史。

二、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结构化的记账机制

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结构化的记账机制,这体现在会计恒等式、借贷相等的关系上,并且是一种会计信息平衡结构,死板、不能任意变动,不能很好地反映、满足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客观情况。而在现实情况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会计记账方法只有适应现实情况,才能很好地反映、满足客观现实经济世界的需要。显然复式记账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客观经济的动态变化、会计信息不平衡的要求,被淘汰是必然的,为此下面做进一步的论述。

1. 必须摒弃会计信息平衡结构的思想

传统会计总是把货币计量下的会计信息平衡作为复式记账的基本特征,然而货币计量已不能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一味地追求会计信息平衡会丢失大量经济信息,并且带来许多账务处理麻烦,例如,大量出现准备账户,增加会计工作量等。因此,如果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还坚持传统手工会计的基本特征,势必会造成会计理论研究的困难,对会计实践工作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继续把会计推向复杂而又神秘的境地,最终断送会计的发展前途。在复式记账法的会计信息平衡结构中进行会计理论研究已无出路。如,科勒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棋盘式分析表、马蒂西克1959年提出矩阵会计、井尻雄士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多式簿记以及后来提出的3式簿记从来都没有在会计实践中被采用。原因在于会计信息质量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反而加大了会计信息的复杂程度,增加了会计的工作量,从而不能被会计实务界所认同。由此可见,为了会计的发展前途,走出理论研究的困境,必须摒弃会计信息平衡结构的思想,建立非平衡会计信息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新的会计记账方法。

2. 会计信息系统无需信息平衡结构

会计平衡公式最初产生于借贷资本家,用于反映借贷资本家的借贷资金的来龙去脉。当时经济业务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会计要素也主要是货币资金,经济业务是货币资金与货币资金之间运动;同时,在当时的条件下企业市场环境是较为封闭的、不太活跃的,所以使用会计平衡公式,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在经济业务的结果存在期(通常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到结账日),如果经济环境处于静止状态,那么会计信息仍处于平衡状态;当然即使达到了平衡也是局部的平衡,且是暂时的。但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环境因素越来越复杂,影响越来越大;又随着企业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会计要素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会计环境对会计平衡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的作用点多样化、复杂化,由此,会计信息结构不再是平衡的。平衡不是会计信息的本质要求,会计信息平衡只是人造的平衡。如采购原材料这一经济业务,现行会计的处理方法是,将实际支付的货款金额同时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和“货币资产”的贷方。这一处理方法的前提是原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等于其价值。它们是否相等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决定着产品价格的高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在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条件下,价值量大的商品价格就高;反之,价值量小的商品价格就低。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根据供求和价格的相互作用,供、求的数量对比决定了价格的高低及变动。供应量超过社会需求量,产品就会按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反之,供应量小于社会需求量,产品就会按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当供求相等时,产品的价格与其价值相等,这时不仅出现供求平衡状态,同时,产品的价格和其价值也达到平衡,使价格真实反映了其价值。但在多数情况下,供求是不平衡的,其产品价格反映的价值或者高于其价值,或者低于其价值。根据经济生活常识也知道,实际采购成本并不等于其价值,否则,不存在商业技巧。商品采购成本等于其价值,这只是会计为了追求可靠性而进行人为的假设,会计把本来不平衡的会计信息人为地平衡,扭曲了会计信息。凡涉及货币性资产的经济业务都存在人为平衡和扭曲会计信息的现象。

当然,会计信息平衡能够用来检验会计信息计算的正确性,不过此作用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今天,已显得微不足道或没有必要;因此,现今会计信息系统无需信息平衡结构。

3. 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并不要求平衡结构

现有会计信息作为对外公布的企业经济信息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企业对外发布的经济信息应该是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统计信息和其他非会计信息构成的多元化信息。它既包括货币计量的信息,也包括非货币计量的信息;既有历史信息,也有现时信息和预测信息(预定成本、目标利润等);既有财务信息,又有非财务信息(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等);既有定量信息,又有定性信息;既有确定信息,又有不确定信息(市场风险等)。这些综合信息完全改变了原有会计信息结构,拓展和深化了会计信息所能表达的经济内涵,形成多元化会计信息,但并不要求将其建立成平衡结构。

4. 结构化软件的淘汰导出结构化记账机制的淘汰

在计算机软件领域,结构化软件现已基本被淘汰(包括结构化会计软件),逐渐被事件机制驱动运行的软件所取代。类推之,结构化软件的淘汰可导出结构化记账机制的淘汰。基于复式记账法开发的会计软件带有内在的信息平衡结构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结构化软件。虽然与传统的其他结构化软件有区别,但都是结构化机制下运行的软件,因此一定会被淘汰,被会计事项(或称事件)机制驱动运行的会计软件所替代。复式记账机制既不能适应“不平衡是绝对的”定律,又不能反映“事件发生是绝对的”规律,其天生存在严重的认识性缺陷。由此可见,未来的新记账机制至少应该适应这两条规律,才能很好地满足客观经济环境的要求。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应该采用一种会计事项信息记账机制,打破传统会计恒等式、借贷相等的记账桎梏,以适应非平衡会计信息结构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三、复式记账法不具有信息技术特征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手工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产生的经济技术环境导致其不可能具有信息技术特征。

1. 复式记账法是手工的会计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同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进行反映,使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对实现资产的安全、防止舞弊的行为、控制账实的相符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使用计算机记账以后,不再需要账户,从而复式记账的必要性,特别是其核对功能已完全没有必要。再者,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恒等式为基础的,可计算机记账后解决资产负债表上的会计恒等式相等问题就很困难,而会计软件本身又没有自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要实现这一自动方法很不容易。由此可见,复式记账法是手工的会计方法,并且复式记账法只适用于价值信息的处理,对于非价值信息处理无能为力。因此需要寻求非价值信息处理的方法,最好使用同一方法处理价值信息与非价值信息。复式记账法是手工会计的记账方法,它源于手工会计,完善于手工会计,自然结束于手工会计。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吸取还大大地滞后于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这不能不说与复式记账法不具有信息技术特征有关。

2. 探究具有信息技术特征的记账方法

当今计算机技术在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自动化方面有了巨大进步,如果在现行会计体系中不做出一些革新,计算机的这种潜力是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的。因此要探究具有信息技术特征的会计记账方法,以提高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应用的水平。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新的记账方法应该考虑会计信息被修改或删除,在需要的时候应该留下痕迹,这样的方法才是针对信息技术特征所研究的方法。在计算机会计记账下,会计人员面对“无纸”的会计数据,特别关心的是存放在计算机系统中(以磁盘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磁盘和光盘的会计数据可通过适当的计算机工具修改并且可以做到不留任何修改“痕迹”,因此,确保这些电子会计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是计算机会计的关键。所以,要考虑电子会计数据生成的有效性确认,数据存储的管理控制以及传递过程和方法的可靠性。纸质凭证上的签名所证实的书面材料,会计人员很容易辨识,而在会计软件中,若用普通的汉字或字母代码填写,就容易产生伪造和舞弊行为,会计人员无法辨认这些数据的真伪性。解决签字有效性的做法是采用密码签字。在手工信息处理系统下,一般是把原始凭证用复写方式产生几份凭证分发给不同的部门,作为业务发生的依据并分别保管;而在计算机会计环境下,是以业务发生时在不同的部门(特别是在会计部门)同时形成相同的几份业务数据“原本”,即形成备份数据。备份数据和计算机系统内的数据应由不同人员保管,以保持相互牵制和审计线索,防止有人企图修改已确认的数据,确保电子会计数据的可靠性。所有这些都是探究具有信息技术特征的会计记账方法应考虑的内容。

四、复式记账法在现今会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复式记账法是手工会计环境的产物,与其演进过程中的特定背景相适应。当会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就显露出很多本质性问题:首先,复式记账法具有局限性,包括见物不见人;其次,会计恒等式本身具有不完善性,先天不足;再次,多元化会计信息需求对会计恒等式产生致命冲击;最后,当今信息经济技术发展致使复式记账法失去赖以存在的环境基础。

1. 复式记账法的局限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传递方式、数据载体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致使传统会计复式记账法的局限性日益突显。将来计算机会计记账中,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也可以同时在涉及的相关账户中登记,以后还可补充登记;但这不同于传统复式记账法的会计科目中登记,登记的方向也不再局限于借贷两个方向,输入的可以是货币信息,也可以是非货币信息,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由此,复式记账法不再适用于新的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又如,复式记账法见物不见人,将人力资源这一主导性要素排除在外,具有舍本逐末的缺陷;复式记账法无法反映的信息恰恰是信息时代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需要的重要信息。虽然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其会计处理流程基本上还是按照手工会计处理流程进行设计开发的,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现行会计复式记账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必须探索新的会计记账方法来解决复式记账法的局限性问题。

2. 会计恒等式本身的不完善性

理论上会计恒等式的证明,通常仅仅是用涉及三大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权益)的实例来证明“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这一结论,显然这是很不够的。并且这里的证明是枚举法,而且无法举完,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没有办法用归纳法证明此会计恒等式成立,就不能说该会计恒等式成立,因此这是很不严谨的。这说明会计恒等式的理论本身就不完善,先天不足。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当企业发生的业务关系到三大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的变动时,则显得无据可依,产生一些疑惑问题。有时将1个会计业务数据在2个以上的地方记录,寻找对应的科目成为难办的事情,致使简单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会计分录更是如此,烦琐至极。

3. 对会计恒等式的冲击

会计恒等式现已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的需要,因为会计恒等式只反映企业内部的与企业资产负债表有关的价值信息关系,而无法反映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者需要的诸如供应商、客户需求等外部信息。现实社会中,经济业务发生不一定具有会计恒等式关系。实际上,发生的经济业务类型从概念上能归纳进会计六大要素的,则有会计恒等式关系,否则无。又如,一些关于非货币交易业务和债务重组等业务均为复杂业务,其会计分录也多以复杂会计分录的形式出现;有些复杂会计分录可以人为地去拆分它们以满足会计恒等式,但却因此导致经济业务的不可理解性。由此可见,此类经济业务已经对会计恒等式关系带来了不小影响。再者,未来的记账方法将是一种多元化会计信息记账的方法,显然不会再遵循会计恒等式的关系。这些都将对会计恒等式产生致命冲击。

4. 信息经济技术使复式记账法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

复式记账法对会计信息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会计能够试算平衡的基础,但这并不是经济活动中记录会计信息所必须的。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强行把在立体空间进行的动态经济活动平面化、静态处理,这样反映的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的现实不符。在计算机会计中,记账并不是依据复式记账的原理含义进行。在当今信息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会计信息处理的内容有了巨大变化,加之用户信息需求多样化、电子货币的出现,这些都使复式记账法赖以存在的基础开始失去。可以预计,在信息经济技术环境下新的记账方法将发生很大变化,并不一定要遵循复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会计信息被保存到数据库中,会计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操作,生成各种账簿、报表。这时的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互动性、开放性、集成性、实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综上可知,信息经济技术使复式记账法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五、复式记账法的替换

复式记账法是会计记账由单式记账到复式记账的革命,其显著的优点使它延续使用至今,对会计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复式记账法被广泛认为是目前合理科学的记账方法,毕竟延续使用几百年了,太习惯了。所以对复式记账法的替换要事先作舆论准备,认清替换复式记账法的必然性,扫除思想障碍,为应用新的会计记账方法替换复式记账法铺平道路,同时这也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1. 记账方法的新思想

鉴于现行的记账方法是由手工会计而来,会计软件方法是从软件角度考虑,这两者都是独立分开进行的,显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但现行记账方法有其历史形成的背景与原因,研究新的记账方法时不应走老路,而应另辟蹊径。

记账方法的新思想是将记账方法与软件方法进行一体化研究:研究记账方法的时候就与计算机会计软件联系起来,这样的记账方法才可能具有信息技术特征,才会是真正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同时,会计与审计在同一方法中解决,实务操作在同一软件中解决;实现审计“原件”,如同手工审计原账簿一样,寻找蛛丝马迹,发现问题(若有的话),进行审查。新的记账方法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1)新的记账方法本身要有信息技术特征,不能脱离软件技术来研究记账方法,应是融合为一体的方法,而不是记账方法和软件方法分开的方法。最终实现记账简单化(像超市收款机一样,一扫就记完账了),服务多元化(但操作简单化)。因此,在进行研究时也是采用记账方法与软件方法一体化研究、实现的方法;否则,记账方法与软件开发分别独立研究,不可能获得1+1>2的效果或作用。

(2)新的记账方法支持在开发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时,同时考虑会计信息的审计问题,以解决从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来进行审查,这是审计软件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的相关的审计方法是:①对软件中涉及的指标数据,若需要审计,则就此指标定义监控数据结构(按审计内容、要求构造),使得对该数据结果的操作(如修改)留下记录痕迹,此记录痕迹不可修改,只可读。②对软件中涉及的计算公式,若结果要审计,则随机抽取重要计算过程数据、结果数据,作为随机监控数据,供审计时核查、分析,此数据也只读。③对软件操作,用专门的文件(类同日志文件)自动记录操作过程,如关键数据、计算公式使用次数等,供审计时查找审计线索,此文件只可读。④软件输出证账表的防伪:使用序号与随机数作为软件输出证账表的防伪标志,序号与随机数均存在计算机中。若有一张证账表,其序号与随机数与计算机中的不同,则说明此证账表是伪造的。使用随机数,使得序号与随机数之间没有规律,从而通过计算机对伪造的证账表容易识别。以上审计数据或线索均与会计信息处理同时自动生成、只读不能修改、备审计用。

(3)新的记账方法支持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无纸化业务,使原来纸质的会计凭证的数据直接记录在系统或磁盘中,通过构造数据结构与生成随机密码,使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留下痕迹,这样就较易辨别哪一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哪一个是修改件。如果仍然像目前企业计算机会计操作要求那样,把许多数据模仿手工操作的方法形成纸张式的原件,会计的无纸化就无法开展,也必定影响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深入发展。另外,在法律中能否接受计算机记录的电子数据(无纸化数据)作为有效的证据,已是一个国际性问题。特别是无纸化数据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是会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记账方法的飞跃

计算机作为对信息处理最为快捷有效的工具,在会计领域被广泛应用,即会计电算化,这使会计信息处理方法有了第一次质的飞跃。但随着Internet的出现与发展,单机或局域网的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数据传送时间长、信息交换不流畅、资源共享不充分、查看资料不方便等问题日益突显出来。互联网使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企业成为全球网络生产与供应链中的一个节点,全球信息处理网络化已成为现实,会计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瞬间完成,会计报表实时生成,会计信息资源共享,这不妨称为互联网在会计领域广泛应用,即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信息处理方法产生第二次质的飞跃。会计信息处理产生了两次质的飞跃,但是会计信息处理所用的方法还是手工会计的方法——复式记账法,这显然已经大大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亦亟需飞跃!尽快研究出带有信息技术特征的新的会计记账方法,实现记账方法的飞跃,从而使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使会计信息服务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多元化会计信息服务的水平,此将为会计信息处理方法产生第三次质的飞跃。

3.复式记账法的替换

从会计的产生发展来看,会计是会计环境发展变化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的每一次进展都是会计环境变化的结果。会计环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发展的方向。现在会计环境已经不是手工会计复式记账的环境了,信息技术将全世界变成地球村,网络经济将全人类变成大家庭,经济活动业务的确认、反映、报告,瞬间即可。如此的会计环境下,源于手工会计的复式记账法该被替换了,也该进化到更高层次了。

显然,在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再也没有必要采用手工会计的复式记账法了。因为手工会计的复式记账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的对账需要所致。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不仅仅在处理速度上有几何数量级的提高,而且不存在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或疲劳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和抄写差错。这样完全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记账方法。采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这无疑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创造了空前有利的必要条件,也使会计记账方法飞跃发展成为可能。应该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神话般的飞跃,彻底地扫清了会计的技术性障碍,创新会计记账法替换复式记账法的硬件条件已具备,并且需求迫在眉睫。但问题是如何对会计记账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透彻分析,摒弃那些不适应的思维定式,提出与信息技术相匹配的会计记账方法,这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目前会计理论研究滞后于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发展,以致于现行的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其设计开发思想仍囿于传统的会计模型,基本上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模拟。会计理论如何应对会计信息处理技术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答案是必须加大力度进行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竭力加速复式记账法的替换进程,力争提供全面会计信息化的理论支持,最终形成全新的会计理论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邬保明. 非平衡会计理论探索[J]. 华东经济管理,2004,(3).

[2] 刘承焕. 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J]. 财经问题研究,2005,(1).

[3] 尹秀娜. 会计改革与会计理论创新[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

作者:王永生

上一篇:金融生态环保改建方案下一篇:土木建筑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