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变革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时代变革(通用8篇)

新时代变革 篇1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推动着测绘使得仪器更具智能性。测绘仪器中随机软件越来越强大的功能更是大大减小了测量作业的强度和难度:针对普通的用户,仪器不需过多的人工干预,就可以完成高精度的工作;而针对高级用户,仪器的开放性允许用户对其进行编程设置,通过对软件的完善,提高仪器的性能,扩大仪器的使用面。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测绘仪器遵循国际标准的计算机通讯接口在其中配置了RS-232,USB以及日趋完善的蓝牙(Blue Tooth)等通讯技术。实现了测绘仪器与外围设备的数据通讯,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精度和速度,为后面的计算机成图及图像二次开发等工作提供了便利。

信息时代的测绘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测量站点几何位置的几何科学,而成为一门研究空间信息数据的信息科学。测绘仪器获取的不

仅仅是坐标,方位,距离,角度等简单的信息,还应包括各种属性特征。因此,现代测绘学不仅要解决地理位置的空间定位问题,而且要完成地理位置上属性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信息时代的测绘仪器应该有利于各种属性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转移和利用,这样就可以使测绘仪器产生的地理空间数据更方便地纳入GIS的范畴,与属性数据集成并交由计算机处理。

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优势正逐渐得到传统产业的重视,各行各业相继推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测绘行业也不例外。行业电子商务,由于其专业服务于行业的特性,能帮助企业在产业环节上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同时将更为有效的降低企业市场的运营成本。行业电子商务由于其专业服务于行业的优势,将更容易连结上下游企业及商务服务企业,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虚拟产业集群,由点及面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合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资源,将大幅提升企业效率精减企业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也将节约大量的资源。

新时代变革 篇2

上世纪90年代银行信息系统只是支撑传统的储蓄、会计、出纳业务, 银行的业务基本集中在各个省范围。总行一本账, 以手工为主, 各个省分行作为独立核算单位。定期通过手工方式向总行进行报账, 可信度不高, 风险暴露不充分, 缺少全行统一一本账, 无法对资金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银行仅为当地的经济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 跨省的结算功能处于一个落后的半自动状态。

2000年之后, 银行通过数据大集中, 形成了全国一本账, 银行可以提供跨区域资金核算业务, 全国银行进行大核心系统的建设, 以工农中建为代表的四大国有银行进行了数据中心、核心银行系统、科技开发人员的整合, 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技术平台, 统一的技术团队, 集中式管理模式。随着业务量的增加, 交易量的上升, 渠道的拓展, 银行发现核心系统无法支撑频繁的产品开发, 无法应付大量渠道数据的连接, 无法满足业务部门对界面友好的要求, 无法快速让员工掌握业务操作等缺点。很多银行提出了小核心, 大外围的概念, 简单的讲就是建设基于流程的技术平台, 核心银行系统具有高汇聚, 松耦合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互联网巨头的跨界, 金融行业已经成为竞争激烈的战场。互联网大佬的跨界、资本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消费时代的到来等多个因素来逼迫银行进行转型, 对技术平台进行变革。这种技术变革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延续性技术变革, 而是破坏性技术变革。

银行技术平台的变革将会以自身破坏性技术变革为主, 延续性技术变革为辅。银行将会参考互联网企业技术发展的特点, 利用迭代技术进行系统开发, 同时对技术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变革, 基于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业务需求、市场定位等特点进行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银行的技术平台变革将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平台架构设计的变革

1、核心银行主要提供记账和跑批功能

产品功能将由外围系统完成, 要求核心系统具有强大的计算性能, 可以并发、实时处理大量来自外围系统 (包括互联网客户) 的查询或账务处理请求。核心银行处理能力将向互联网企业系统处理能力学习, 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实时交易处理。系统架构将由一个超级计算核心系统, 几十个外围产品系统, 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组成。

2、数据接口平台的建设

外围银行产品系统不需要直接面对核心银行系统, 通过套在核心银行外围的数据接口平台进行账户查询和账户处理, 此数据接口平台具有配置灵活, 处理速度快, 开发影响小等特点。接口平台将提供部分数据处理功能, 并会降低核心系统计算压力, 有利于核心系统管理计算资源, 支持快速产品开发, 有利于数据采集。

3、数据仓库建设将面向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银行原有的数据仓库将无法满足海量数据挖掘的要求, 银行需要至少建立两个数据仓库。一个是大而全的数据仓库, 建议借助Hadoop技术进行建设, 用于数据发掘和数据分析。另外一个用于监管报表以及行内报表的结构化数据库, 具有以统计数据为主, 满足报表要求等特点。

4、虚拟化和云存储成为主流

银行业务系统对计算资源需求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要求等特点, 在系统建设初期, 出于成本考虑, 将分配给业务系统适当的计算资源, 当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随着客户的增多, 其需要的计算资源将会逐步增加, 虚拟化计算可以满足银行业务系统的这种特殊的计算资源需求。在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时, 某些业务系统例如网上银行或移动金融APP, 具有短时间计算资源需求大、业务高峰随机等特点, 虚拟化恰恰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银行将会购买大量外部数据,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 这些数据将用于客户体验和用户画像。银行客户网银访问行为和移动APP行为数据是大量的非机构化数据, 从规模上看是海量的大数据。这些海量数据将会挑战银行数据存储体系, 云存储 (私有云, 低端服务器搭建) 将成为银行大数据的基本载体。

系统开发方法的变革

1、迭代开发将成为主流

市场竞争白热化和消费者行为变化快导致了业务需求变化快, 开发方法必须采用破坏性变革, 例如迭代式开发方法。业务部门提出需求, 技术部门在短时间内完成主要功能开发, 快速进行用户测试, 基于测试结果, 对部分要求快速进行修改, 及时将系统推向市场。这种开发方法具有开发周期短, 适应市场快, 有利于提高客户体验等特点。迭代开发基于客户反馈要求, 快速进行下阶段开发, 每个阶段都完成主要功能, 业务部需要明确提出具体需求, 配合技术部门共同进行快速开发。

2、自动脚本测试应成为主流

基于业务要求, 银行系统需要不断进行系统升级。银行系统面向客户服务和资金交易, 频繁变更将导致巨大风险。为了控制风险, 每次业务系统层面的变革都会进行结果验证测试, 但是一些高风险系统升级必须进行回归测试和反向测试, 这些测试对银行员工资源要求巨大。

未来, 业务系统测试应以自动脚本测试为主, 人工验证为辅, 这样用户接收测试、回归测试、反向测试、压力测试将会在短时间内完成, 有利于风险控制, 效率提升, 成本降低。

系统技术风险管理方式的变革

1、上线管理流程将大大简化

银行内部的系统上线管理流程将大大简化, 通过各种技术工具的实施风险控制, 减少人工检查工作量, 另外项目组将会对具体风险点进行测试, SQA成为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标准配置。

2、系统运行监控覆盖面广

除了传统的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性能监控, 业务系统运行过程中每个重要的线程也要监控, 超时处理警示应该面向重要业务处理请求, 包含实时自动处理请求, 批量自动处理请求, 单个业务处理请求。业务监控不仅仅包含涉及结算业务的账户处理, 也应该包含来自外部APP端的查询请求, 时间响应长短也要成为一个风险管理输入的传感器。

技术人员角色变革

最大的变化就是技术人员角色的改变, 在过去, 技术人员仅仅承担起对技术平台开发和维护的角色, 很少参与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和新产品开发, 因此其完全处于后台角色。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 银行技术人员分工将更细致, 有一部分技术人员需要从技术后台走向业务前台, 成为业务产品设计和业务流程的重要参与者, 帮助银行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未来银行的技术人员不但要求具有技术时代的嗅觉, 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出现的新兴技术, 掌握基本的技术常识。还要具有高度的业务敏感度, 了解银行市场定位、客户群体定位、银行金融业务、内部操作流程等。成为银行产品经理的技术专家, 将成为银行的产品经理。新时代背景下, 技术人员将会是又红又专, 既要了解前沿技术、熟悉技术解决方案、深层次掌握技术本质, 又要了解业务需求、内部操作流程、监管法规、风险内控等必要常识。将会出现很多技术人员成为银行的产品经理、流程专家、数据专家, 直接同高级管理层进行对话, 基于数据分析, 为银行战略规划提出建议。也将出现更多拥有国际金融认证CFA, FRM, CFP, RFP的技术人员参与银行产品开发和技术平台建设。

大数据管理平台DMP的建设

银行需要一个能够将这些行为数据转化为价值的平台, 其将成为金融大数据变现的平台。DMP将处理金融行业自身的交易数据, 引入外部数据, 经过商业处理后, 将帮助金融行业实现大数据变现。DMP平台简单功能至少应改包括用户标签, 用户画像, 精准营销, 自我算法优化, 移动运营监控, 数据可视化, 外部数据引入, 数据交易平台等。

DMP将成为新时代银行的典型应用, 也是金融行业进入大数据金融时代必备的平台, DMP的出现将加速金融行业大数据商业应用的进化, 真正将大数据同金融行业的实际业务结合起来, 为金融行业的业务发展提供加速能源。DMP平台承载了巨大的价值应用, 其可以帮助金融行业短时间进行数据变现, 体现大数据商业价值, 绝大多数的金融大数据的商业应用都可以通过DMP实现。

金融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DMP来取得商业领先优势, 借助于DMP, 金融行业将可以有足够的实力来同互联网巨头BAT和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竞争。DMP平台将会成为未来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的趋势, 特别是引入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DSP的DMP将会成为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标准。

鲍忠铁:北京腾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Talking Data) 首席金融行业专家, 上海大数据产业联盟金融行业专家, 网名“大侠看客”。

新时代的生存与变革 篇3

汉字,目前有确切考古证明的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中国商代的甲骨文,迄今已有3000多年。汉字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两次最重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唐宋以来的印刷术变革,第二次便是今天的电子化变革。汉字的电子化启动于19世纪后期。在20世纪中后期,汉字的电子化先后出现了两次高潮,第一次,在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核心内容是汉字的计算机处理问题;第二次,1990年代末至今,汉字电子化的重点转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语义处理,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遗产保护等方面。

电子化“头痛”

电子化时代的“汉字”,并不仅仅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的简化汉字和标准汉语体系——“普通话”,而是指汉字文化圈里的通行的汉字和标准汉语。

汉字文化圈,指的是文化相近,历史上受中国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过去或现在仍在使用汉字,在历史上曾经共同使用汉语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并覆盖东亚、东南亚部分地区,以及北美、南美、欧洲等特定的人口聚居区的文化区域。

汉文化圈的“汉字”,字体多样化,包括中国大陆地区、新加坡、部分海外华人聚居区使用的简化汉字,中国港澳台地区、部分海外华人聚居区使用的繁体汉字,日本使用的国字,韩国汉字,越南独有的汉字——喃字。另外,汉语体系也呈现多样化,大陆地区使用“普通话”标准,台湾是“国语”,东南亚的华人聚居区是“华语”标准。可以说,多样性是“汉字”的本质属性。正是由于汉字的多样性,使得汉字在电子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难度极大。

此外,我国的汉字研究存在着学术空白。比如,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大量的西学文献和科学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现了一大批新造的汉字。这些字,今天已经被废弃,但是作为汉字在一个历史时期的面貌,理应成为“文字记忆”保存下来。可是,这些字被《汉语大字典》所遗漏,在电子化时代也不被提及。

微澜与地震

电子化给汉字带来最表象的变化,是大量欧美字词“入侵”,并出现了一大批新造的汉字字词,以及出现了“火星文”、“脑残体”等汉字变异形态,而且,汉语语法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如果说汉语字词的电子化只是水面泛起的一波微澜,而汉语语法的电子化,则是不折不扣的语言地震了。

从汉语的发展史来看,每一次人类社会的技术革命都会给汉语带来巨大的改变,突出的标志就是出现全新的字词和语法规则。19世纪,晚清启动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促使汉语由古汉语向现代汉语的全面转型,现代汉语里,70%多的人文学科和生活常用词,是直接从日本汉字引进的,比如文化、文明、文学、时间、劳动、服务、社会等常用词汇。而且,日本汉字的词汇进入了中国现代社会学科的话语结构,比如概念、化学、经济学、历史学、美术、民主、生产力、剩余价值、物理学、哲学等。汉语走过了工业革命,又迎来了信息革命,又出现了大量新字词,如菜鸟、粉丝、恐龙、东东、美眉……它们是对汉语词汇的电子化扩展,是汉语积极的信息化转型。

诞生于中国台湾地区的火星文,是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比如:酱很好阿!——“酱”表示“这样”的合音。

“脑残体”诞生于中国大陆,利用形近或音近的生僻字代替常用汉字,随意加偏旁或改动部首,用特殊字母、符号代替,把文字“二合为一”,或“一分为二”等等。比如:美金——镁。

比火星文、脑残体影响更为深刻的,真正将引发汉语地震的是汉语语法的电子化,如“※+ing”这个语法结构,是汉语附加了“ing”这一英语后缀,如:汗ing——名词+ing;吃饭ing——短语+ing。这个语法“地震”,实际上反应了语言学中的“句法借用”现象,是英文的ing语法被复制到汉语中来,两种不同形态的语言碰撞在一起,激发了强烈的新鲜感,同时,这种语法方式简单明了,适合互联网阅读,因此被广泛使用。

繁简汉字的“变脸”

汉字简化改革,是近代以来,汉文化圈各个国家普遍推进的文字改革。汉字的电子化,主要的一个方向就是转换技术。日前对繁简汉字的电子转换,瓶颈难题并非技术因素,而是汉字简化的规律性困难,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一简对多繁”,多个繁体字遵循“同音代替”原则,简化成了同一个字,比如:并——并、倂、並。第二是“一繁对多简”,同一个繁体字在简化中出现了多种字体,比如:麽——么、麽、吗。第三,某些繁体字在特殊的词汇中不能被简化。潆的简化字是“蒙”,但“潆江”这个地理名词中的“潆”字却不能简化。

以上三点,意味着繁简汉字的电子转换埋伏着十分巨大的安全风险,只能作为人工繁简转换的辅助工具。

电子化转换除了“汉字转换”、“编码转换”之外,还有一个“用语转换”,中国两岸三地的部分用语不同,比如:打印机(大陆)——印表机(港台地区),激光(大陆)——雷射(港台地区)。

数字遗产

汉字经历了两次巨大的技术变革,即印刷术和电子化,回顾汉字的印刷术变革,最为沉痛的历史教训是《永乐大典》的消亡,明永乐年间修订《永乐大典》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一次整理和传承,可惜《永乐大典》没有被制版印刷,始终处于手工摹写的形态,历经数百年沧海桑田,最终几近消亡。如果封建皇帝以修建圆明园物力的百分之一,完成《永乐大典》的印刷版样,则中华文化的当代面貌肯定是另一番灿烂景象。

新千年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数字遗产宪章”,规定:“(数字遗产)是由人类的知识和表达方式的独特资源组成。它包括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或从现有的模拟资源转换成数字形式的有关文化、教育、科学以及其他领域的信息”。数字遗产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全新的文化制度和建设路径,框定了人类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的未来归宿。

大变革时代的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本课上承《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但是他们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历史的逻辑思维不强,看问题往往注重表象。因此在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全面、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2.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合作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的插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编演历史剧“立木为信”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小结: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同时这个故事也说明让别人相信你,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一步。

导入: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引发这场“大变革”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一)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读)

(二)自主学习,感知基础知识 1.说出铁农具、牛耕出现和推广的时间?意义?

2.记住都江堰兴修的时间、人物,结合《都江堰示意图》分析它的作用吗? 3.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

4.结合《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分析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及产生的作用? 温馨提示: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依据提纲,自学教材,探索、交流、讨论。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模块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探究一:展示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如果给你一块试验田你会选择哪种生产工具

组内讨论交流

探究二:出示材料题,小组探究 模块二:都江堰

图片展示:李冰图片、都江堰示意图、现在的都江堰,探究三:分组交流,“假如你是导游,请用简明的语言为参观者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历史与现状”。

模块三:情境探究: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情境:我是一个奴隶主, 受封300亩。役使奴隶500个,纳贡上千斗。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铁器牛耕初推广,正是好时候。大家帮我想一想,如何更享受。

场景一:问题一: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剩下的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

师生合作:讨论结果:恰逢铁器牛耕推广,水利工程兴修。开垦私田上千亩,不用缴税随意买。驱使奴隶开私田

场景二:问题二:我现在是越来越富有了,私田面积越来越大,奴隶们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怠工、逃跑、破坏工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我该怎么办呢? 师生合作:讨论结果:把新垦土地变成私田并出租给奴隶,极大的调动了奴隶的积极性

小结:教师引导(边讲边图示):

这样看来,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田为生,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呢?(生: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的主人也就是奴隶主则转变为什么?(生:新兴的封建地主。)这就使旧的剥削方式被封建剥削方式所取代。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由奴隶制度转变为封建制度。

场景三:我虽然已成为了大地主,但是我的所有土地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没了。我急切盼望着私田的合法化!

师: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展示: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内容

讨论: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讨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结论: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变法犹存!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学史今用: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有什么启发?

启示: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尊崇。

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四、小结

边讲边图示:本课的题目是大变革的时代,大变革变的是社会制度,即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板书设计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著名的都江堰

三、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 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明确,结构清晰,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要求。但是,本课涉及社会性质的 变化,初中生不易理解,在讲解知识点深入浅出方面有待加强。

廊坊市第三职业中学

刘会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点:咸阳南门、北门。

表演者:商鞅、兵勇、围观群众、扛木壮汉。场景:咸阳南门。

北门:商鞅坐立,兵乙手持赏金站立。

剧情:

兵甲:快来看!快来看!左庶长的告示。(围观群众上)百姓甲:咦!这上面写的什么啊?

百姓乙:左庶长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金。

百姓丙:这根木头顶多几十斤重,扛到北门去也不是难事,怎么会给那么多金子? 百姓甲:就是!秦国历来政令怒一,法度朝令夕改,我看这是一个圈套,不要上当!百姓乙:(对周围的群众)不然你们去试一试? 百姓丙:我去试?你怎么不去?

(兵甲看到此情景,就向另一个场景走去)

地点:咸阳南门、北门。

表演者:商鞅、兵勇、围观群众、扛木壮汉。场景:咸阳南门。

北门:商鞅坐立,兵乙手持赏金站立。

兵甲:禀告大人,围观的人好多,但没有人敢扛木头。商鞅:传我的命令,把赏金加到50金。兵甲:大人有令,赏金提高到50金。

百姓议论:这新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旁白:这时,从城外走来一位壮汉,看到许多人围在南门前,于是他走到跟前。壮汉:你们在议论什么呢?

百姓甲:大人有令,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赏金50金,你信吗? 壮汉:那我就去试一试!管它呢!

(壮汉扛着木头走一圈到北门,群众跟上)

商鞅:好!好!你能够相信我的命令并执行我的命令,很好!来人啊!赏50金。(壮汉双手接上,喜洋洋下场)

百姓甲:天哪!真的赏他50金?

百姓乙:看来,这新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以后我们要听从他的命令了。百姓丙:真后悔!我怎么不去呢!(集体下场)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篇5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2.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演示都江堰的巧妙设计。2.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插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芈月传》作为今年年初地方卫视的开年大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其中,在第一集中,有一个叫商鞅的人被秦王命人执行车裂的酷刑,也就是五马分尸。他究竟

做了什么让秦王对他实行如此残酷的刑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上第36页正文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

1、是什么促进了大变革的到来?

2、它们是何时出现、推广的?

3、与以前的石制、青铜农具相比,铁农具有什么特点?它的广泛使用说明了什么?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交流明确:

1、铁农具和牛耕

2、铁农具在春秋时出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

牛耕在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时推广

3、特点:锋利、坚硬、耐用;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说明了在当时冶铁技术的高超和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牛耕是我国农

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

高。

过渡:

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农作物的种植需要什么条件?(阳光、水......)在当时,谁

设计的什么解决了农作物的灌溉问题?(李冰主持设计的都江堰)

自学指导二:

多媒体展示动画都江堰

1、从展示的多媒体动画来看,都江堰不仅具有灌溉的作用,又有什么作用?

2、都江堰的修建对当时及后世有何作用? 交流明确:

1、防洪(都江堰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

2、都江堰不仅消除了岷江水患,使得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更重要的是,直到现在还一直造福当地人民。

过渡:

农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大量土地的开发,这些土地逐渐变成奴隶主的私产。于是,新的阶级诞生了,部分拥有私田的奴隶主转化成地主,而租种地主土

地的人变成农民。

自学指导三:

封建地主阶级渴望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38页正文部分,思考一下:

1、商鞅在当时的秦国做了什么事情?谁是他的支持者?

2、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3、如果你是当时秦国的百姓,你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你会怎么做?

4、商鞅变法保护了谁的利益?为秦国带来了什么?

5、商鞅变法触犯了谁的利益?为他自己带来了什么? 交流明确:

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秦国进行变法

2、内容及作用:(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经济发展,国 富);

根据军工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提 高军队战斗力,兵强)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3、选择耕种: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当兵打仗: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创造美好未来

4、保护了人民的利益、国君的利益;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

5、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后来,秦惠文王即位,守旧实力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处以车裂

拓展联想: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商鞅从变法到处死、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交流提示:

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交流明确: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虽然商鞅已死,但当时在生产力大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大变革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2)改革措施符合秦国的国情,顺应民意;(3)统治者的支持;

所以我们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

经过各国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下来了,新的社会矛盾由此形成:地主阶级玉农民阶级,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

小结: 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以史鉴今,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想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

国梦”,我们应该侧重哪些方面?(科技创新、与时俱进......)

同学们说的非常不错,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还要充满信心、有承受挫折的能 力!

【板书设计】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 提高 引起

牛耕 生产力

社会大变革(商鞅变法)水利工程

经济 政治

【作业布置】

新时代变革 篇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教材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局、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并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大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等更多课堂活动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引导学生培养探索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对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等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并理解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设计思路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课前导学: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资源

书籍:《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版)

《中华上下五千年》 (延边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人教版)

《〈中国历史〉新课标全解全析》 (南方出版社)

3、图片:《自制生产工具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图》、《自制都江堰平面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商鞅舌战旧群臣》

☆板书构思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过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之后,你是怎样看待春秋战国这个历史时期的?或者说,你认为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也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给你的突出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答案可能有以下几种:1、诸候国并立,混战不休; 2、兼并战争加快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3、战国时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频繁、更激烈、规模更大。因此,当时人们才称七个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为战国;4、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十分复杂而纷乱动荡的一段时期,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的特点概括得很好。通过预习,大家能否告诉我,本课的课题“大变革的时代”指的是哪段时期?(生:春秋战国时期)那这个“大变革”指的是什么?(生:社会性质的剧变——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对了,就是这一种激烈的社会变革,它扫荡了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而新生的社会制度也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每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以免实力不够被其它国家吞并、灭亡。这就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那么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名闻世界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而使秦国最终独霸天下的商鞅变法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大家知道,我国自古就是以什么生产为主的?(生: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经济最重要的部门,我国这一个农业大国更是如此。而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因素中,生产工具是最积极和标志生产力水平的。

(出示两幅图片)观察图片:图片1中的这些器具是我们曾经讲过的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普遍使用的哪些生产工具?它们分别由哪些材料制成?

学生辨认并回答:远古人类的打制石器、木棒(木器)、原始居民的骨针(骨器)与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青铜器)。

那图片2中的生产工具又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呢?(生:铁)

比较一下以上众多材料的生产工具,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哪种质量

的生产工具?

以提问展开课题,一方面可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将《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的时代》两课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新课主题。

学生通过预习自己找出本课主题“大变革的时代”所指含义,培养理解、分析能力。

培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充分利用图片,力图使没有故事情节的经济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情趣盎然。

学生迅速做出选择:铁器。

(板书: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民和我们的同学一样聪明,他们当时也选择了铁器来作为生产工具。图片2的铁器就是当时铁制农具的一部分。(边指图边讲解)这是松土用的锄,这是砍树用的斧,这是挖土用的铲,最后一个是开沟、翻土用的犁。1950年,在河南辉县的一个魏国墓葬里,出土了铲、锄、犁、?、斧、削等铁器多达93件;其中铁器达85%。这说明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已非常普及。

为什么铁农具在当时能这么快推广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1、铁农具与其他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比如:石器、木器、骨器等虽然廉价,但硬度不够,不耐用;青铜虽硬,但比较脆,所以容易断;而铁器与它们相比,不仅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而且质地坚硬,并且很锋利,特别适合制造农具;2、当时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正是以上原因,使得战国时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从种到收,各种铁农具都基本具备了,人们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我们也说,铁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

除了生产工具出现变化外,耕作的动力也发生了变化,看一下,人们利用什么来帮忙拉犁耕田呢?(生:牛)

(出示图片《战国时期牛耕图》)对,人们找到憨厚老实的牛来帮忙耕田,也就是由人力耕作变为畜力耕作。

(板书:牛耕的推广)

我们先来看《吕氏春秋》里的一个小故事:“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只是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想一想,为什么小孩能拉动牛,而大力士却不行呢?

(学生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小孩掌握了牛的习性,所以能控制牛。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

既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习性,那么要控制它就容易了。好,大家再思

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牛来帮忙耕作呢?有什么好处?

(生:牛比人力气大。)

也就是省力,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呢?(引导学生回忆。)在前面我们了解过耒耜这种生产工具,大家回想一下,它是怎么使用的?

(生:耕作的人用手把着耒耜的柄,用脚踏着刃部,把锋刃刺入土中,向外挑拨,才能把一块土掘起来。)

对,所以使用耒耜耕地就要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而用牛来代替人拉犁,耕地就还是这样后退、间歇进行的吗?

(生:不是,变为连续向前,不仅用力少,而且效果好。)

所以牛耕从春秋末年出现后,战国时期就已经推广开了。应该说,将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命。

充分发挥分组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体现出合作学习。

增强直观性。

引导学生由生动的历史材料得出结论,寓培养分析能力于“趣味教学”之中。

引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提高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以上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学习,你认为它们的推广,起到了什么作用?(生齐答: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对农业生产来说,除了人、工具及技术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制约作用最大的自然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重视治水,到战国时候可以说进入了高潮,原因呢——当然是发展农业的需要,另外,也是因为当时出现了能用于大规模挖掘泥土、开凿山石的工具,就是我们刚才学过的什么?(生:铁工具的使用)从这里,我们又一次见证了铁的重要。这就为兴修水利提供了锋利的铁工具。因此这个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兴修水利。

在各国兴修的众多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是哪一个?(生齐答:都江堰)

(板书:兴修水利工程,如都江堰)

看一下,都江堰是哪国、谁负责修筑、一个怎样的水利工程?

(生齐答: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出示自制图片《都江堰平面图》)都江堰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被人们称为世界水利史的一个创举。为什么叫它都江堰呢?因为“堰”是用来挡水溢洪的,而这个水利工程,修在古代都安县境内,当时人们称它“都安堰”,后来改名都江堰。

为什么 李冰 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呢?大家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后,个别指图讲解原因:都江堰位于岷江上游,是地势陡峻的群山,急流从山地喷涌而出,在这里进入成都平原。翻滚湍急的江水流速骤减,从山上冲击、夹带下来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河道就要淤塞。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冲出河道,淹没大片的村庄和良田。旱季,江的东面却因玉垒山的阻隔得不到岷江水的灌溉,两岸人民又深

受干旱之苦。)

所以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公元前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郡守,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

假如这时你是李冰的参谋,你会给他怎样的参考方案?(学生小组讨论,并由各组代表说出各自治水方案。)

李冰的治水方针是“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他精心设计,调动大量民工投入修建,终于完成了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下面大家默读课本37页最后一段小字部分,并请同学来给我们演示并讲解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学生默读,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指图演示并讲解都江堰的修筑及工程原理。)

明确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同时锻炼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展示图片,并利用图片让学生了解都江堰周围环境及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增强直观性。

让学生在课堂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分析运用,从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明确都江堰修筑的原因,以及它的重要性。

让学生“神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对历史进行合理“想象”,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进一步让学生展示课前查找的资料,并通过指图演示

教师补充: 都江堰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它选点合理、配套工

程严密完整,造价低、功效大,更主要的是它功能齐全,既可防洪,又可灌溉,还有利于航运。像那分水鱼嘴,它能在冬春枯水季节,自动按比例把大约4/10的江水排向外江,将6/10的江水引进内江,到了夏秋洪水季节,分水鱼嘴又能把比例颠倒过来,就像今天的机械化闸门(那是1974年修筑的)。至于那飞沙堰的溢洪或挡水,还能排沙,相当遂人心愿!在宝瓶口那儿就好像有一个专门调控装置,只能引入必要的用水量,多余的江水,必然是逼迫它们涌向飞沙堰,越过飞沙堰泄入外江。诗句都有“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 可灌田300多万亩的都江堰修成之后,《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出示彩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都江堰最为可贵的是,在历经2200多年后,仍在造福人民。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它也焕发了青春,经修整,现在可灌田800万亩。所以它被称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们千秋万代颂扬着李冰的功业,请看61页李冰石像和石像旁的诗句:“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石犀》唐·岑参)。传说李冰为了治水废寝忘食,终于在一个漫天风雪的黄昏,他拄着黄荆拐杖,举步艰难,昏倒在雪地上,数日后与世长辞。李冰的事迹光照史册,中国人永难忘怀。

“荒时代”·资产配置重塑变革 篇7

股灾过后,“资产配置荒”接踵而至。

从银行、股市出来的资金,陷入了寻找资产端产品的困境,没有好的债权资产,也没有好的股权资产。银行理财、余额宝因为收益过低而不受待见。我们滑进了“资产配置荒时代”。

“配置荒”是个伪命题?

对于资产配置荒的这种表述,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个伪命题。利得财富产品总部总经理余立就持有上述观点,他认为,与以往相比,目前市场上可投资的资产总量并没有明显减少,但之前存量较多的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资产在变少,投资人预期的10%以上的收益不再常见,从股市退出的大量资金找不到符合心理预期的投资标的,于是出现了所谓的“资产荒”。

业内的另一种观点是,与其说“荒”不如说慌。不是投资者慌,而是需要做配置的机构要慌了:因为,在金融危机前,研究宏观经济,美林时钟转换是能够完成大类资产配置研判的然而在金融危机后,尤其是2012年以后,美林时钟开始失效。比如,在2014年~2015年上半年这一明显的经济下行趋势中,股票市场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此外,在2009年之后,很明显地能够发现长端利率运行中枢没有向下,而这与不断下行的名义经济是完全相背离的。

金融危机后,中国市场成为资本的宠儿,赚钱效应明显。于是大量的套利资本涌进国内。套利存在的核心是人民币资产具有赚钱效应和美元债务成本足够低廉,然而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新的人民币资产赚钱效应难寻。套利者出走,售汇的过程会在央行资产端减少外汇占款,存款端减少人民币存款,引发所有资产价格都会调整,拿人民币兑换美元还钱的时候人民币也会贬值。

基于这种观点,当所有的资产价格都在调整时,配置方向就应该是以现金为王。

重塑资产配置

外部环境的变化,资产配置的决策需要随机应变但资产配置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同的财富公司相应作出了调整。

诺亚从去年年末开始力推全球化配置。数据说话,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总量在4.4万亿美元左右,仅5%投向海外。

不过海外投资属于小众,占比较小,国内依旧是理财业务的主战场。在股灾后,类固收益类产品热卖,好的类固收益类产品更是被秒杀。市场兴起寻找类固收益产品的非标替代产品风,当时量化对冲绝对收益被市场推崇。但后来出台的针对股指期货的限制政策,让对冲基金魅力不再。而针对高净值客户,理财公司也推了PE股权类产品、影视类股权产品以及定向增发类产品。

“放低收益预期”是业内共识,同时,财富管理机构对自身原有战略和策略的再思考也是每个公司高管需要思索的命题。

在资产配置荒的大时代背景下,资产配置需要一场重塑变革。不仅仅是普通居民需要调低资产回报率的心理预期,而且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需要考虑,怎样顺应新时代,帮助高净值客户进行资产配置的优化并获取最大收益。

国内的财富管理机构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过销售产品获得交易佣金和收入。一些大且有实力、有资源的财富能找到好的产品获得高质量客源,从而迅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于是销售成了核心中的核心。

但国内的财富管理行业整体上比较年轻,许多财富管理公司初期在销售导向下,很容易迷失忘记风控。但经过股灾后,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一味迎合客户心理,一味配置高收益产品,风险会逐渐增大。诺亚董事长汪静波就说过:“不要纵容客户的贪婪。”钜派刚上市后就遭遇诉讼门,涉事的产品成立于2013年底2014年初,彼时市场上好产品奇缺,大势不好。

利得财富余立认为,“行业内一些风险事件在这个时间点暴露,并非偶然,能够把握住风险和收益平衡的公司,反而能在这轮‘资产荒’中迎来更大的发展。”诺亚财富执行总裁林国沣也认为“资产配置荒”对财富管理行业是一种机遇和利好。财富管理行业已经进入“洗盘”阶段。

而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除了放低收益预期外,还需明白,以往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资产会越来越少,如果还想寻找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收益只能依靠资产配置的方式,在风控的前提下,获得超额收益。此外,专业的事情,找专业的人,是普通投资者需要牢记的金科玉律。

同样摆在财富管理公司面前的问题是,需要进行一场自我进化,摆脱唯佣金论。财富管理公司通过自己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帮客户获得更优的收益。此外通过自己的服务,给客户带来超额的附加收益,及税务、财富传承、全球配置的服务。

变革时代的财智众生 篇8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商业变革时代背景下,以“破译财富成长密码”为努力方向的《小康·财智》应运而生。《小康·财智》深度关注中国最具创新精神与商业发展潜力的高成长型企业家与经理人等主流财智人群,并与之共生、共长、共赢,血脉相连。自2008年1月始,《小康·财智》每月定期将与中国主流财智人群碰撞出的智慧结晶呈现到您的面前。

过去的2007年,对于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来说,是一段多么美妙的时光。苏宁号称造就1000个千万富翁的预言,已经从天空降落人间;而阿里巴巴的上市,更是造就了无数的富人,外界更称呼阿里巴巴是“摊薄的马云”,马云的股份没有超过10%,但是他身边却聚集了无数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这种类似的财富共享机制,已经在很多企业里扩大至一般员工;征途上市以后,史玉柱更给所有人加薪,誓要让所有人够共享企业发展的利益。2008年之后,这种利益分享机制将越来越普及。

新劳动法的实施,则将对传统的雇佣关系造成巨大的冲击,未来的企业,将产生一种新型的雇佣关系,员工的权利崛起,将成为一种普遍潮流,数十年前知名社会学家托夫勒所预言的权力从金字塔顶端向底端转移的预言,即将变为现实。

北京奥运的举办给予中国企业家普遍的期待。现代国家的崛起,总是与企业的崛起相伴相随,可口可乐、通用之于美国,欧莱雅之于法国,索尼、松下之于日本,现代、三星之于韩国,都已经由企业图腾,变为国家图腾。而奥运的来临,是否也是中国企业走向神坛的奠基仪式?又有谁最终会成为新的图腾?联想,海尔?还是横空出世的黑马?无论如何,奥运不仅引发了大国崛起的狂热,更是中国企业的一次集体狂欢。

商业社会的突变,将所有的企业都抛向一片汪洋。而在这一剧变中,正孕育着新的商业时代的种子,从混沌到有序,从毁灭到再生,从来都是社会变革的必然之路。

上一篇:安全用气知识培训下一篇:车间主任职责及行为规范